0

nba 猝死经典20篇

猝死Sudden death,SD是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不同的文献关于猝死的定义不尽相同,作者认为比较科学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猝死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下面就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浏览

5991

文章

304

8大职业病 分分钟让你猝死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颈椎病

这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多发于中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常常会感到头部、颈部、胸部疼痛,四肢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对于日常生活工作影响很大。

从事财会,编辑,打字等文职工作的人群,由于长期埋头苦干,使得颈椎长期属于某一特定体位,增加了颈椎的压力,容易拉伤颈部韧带,长久下去就容易造成颈椎病。

电脑眼病

这类病让人感到视力模糊,视力下降和眼睛干涩、发痒、疼痛和畏光,有些还伴有头痛的症状。

引起这类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使用电脑造成,同时也因为压力大而感到身心疲惫。

高科技办公室病

这类疾病通常发生现代化办公室,表现为头痛胸闷,心情莫名烦恼,不想做事,无精打采,思维迟钝。

引起这类疾病的原因是由于办公室内的电脑,复印机等电子产品在不断的运作,产生大量的废气,空气不流通,引发头痛。

肩周炎

肩周炎也俗称漏肩风,患有肩周炎的人群肩部疼痛,活动能力受到限制。

身体软组织受劳损伤,炎性病变或者是受寒造成的肌腱,关节囊充血水肿、渗出等改变,没有及时治疗,久而久而之就会发生肩关节粘连,钙化,造成肩周炎。

颈肩腕症

在电脑面坐了一阵后,会感到肩部、颈部酸痛,脖子也有轻微疼痛,难以转动,手腕有胀痛感。

这是因为长时间使用手腕和手指造成大的损伤。加上偏高的电脑桌和迟钝的鼠标加重了人身体的负担,增加了压力。

信息焦虑症

这种病并没有任何的病理变化,但是会突然觉得恶心、烦躁、神经衰弱、精神疲惫等症状。女性还容易引发停经、痛经等妇科病。高学历的记者、信息员和网站管理员最容易患上此类疾病。

这是一种身心障碍,由于每天面对巨大的信息量,人的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常常造成自我强迫和压迫。

慢性疲劳症

患有这类疾病的人群常常感到疲倦、烦躁、易怒、体力下降,只要一运动就可能造成长时间疲劳。

引起这类疾病的原因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免疫力失调,应当及时做检查,早治疗。

工作场所抑郁症

这类病症主要表现为身体某个部位疼痛,疲劳,吃不香睡不着等,更甚者是没有心情进行日常活动,脾气暴躁,严重的还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这是由于工作过量和工作换环境不稳定造成的。据研究,这类疾病最有可能是继心脏病之后最容易让员工失去工作能力的疾病。

看看你到底中招了没有,这些职业病中你得了几种?如果有,赶紧治疗,为了身心健康,别不把这些病不当回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身边人出现猝死如何应对?

全文共 1675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猝死事件的发生明显增多,有的是因为身体疾病,有的是因工作过度劳累。猝死,是指平素身体健康或病情稳定,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所以,我们要了解一些猝死发生的原因症状,以防身边有人如果出现猝死,我们能够正确应对,可能还能挽救他们的生命。

哪些疾病可导致猝死?

易导致猝死的疾病包括心肌梗死、脑出血、肺栓塞、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哮喘、过敏、猝死症候群以及毒品、某些药品过量,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等。心脏性猝死的过程大致为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有的出现抽搐;呼吸迅速变得不规则,呈叹息状,随之呼吸停止;这时脉搏摸不到,用耳朵贴在左胸前区也听不到心跳声;病人两眼瞳孔随后很快散大,用手电光线照射也不见瞳孔缩小,当出现上述情况后,在场的人要立即不失分秒地抢救。

1、身边人一旦出现猝死症状,我们该如何应对?

猝死应对第一步:拨打急救电话

身边有发现猝死的人千万不要过于慌张,更不要悲伤过度,一定要镇静,应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打电话时务必简要说明病人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症状、发病时所在具体位置,不要因慌乱而叙述不清所处位置而延误专业人员进一步救治。

猝死应对第二步:纠正患者体位

不要摇晃患者,要尽快将其放置在地上,使病人头、颈、躯干平卧无扭曲、双手放身体两侧。若病人摔倒时面部朝下,应小心转动病人,并使病人全身各部成一整体,转动时尤其要注意保护头颈部。可以用一手拖住颈部,另一手扶住肩部,使病人平稳地转至仰卧位,以防止可能出现的颈部损伤。

猝死应对第三步:尽快开始心肺复苏

解开患者衣领,尽快开始徒手心肺复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位置通俗来讲是两个乳头间中点的胸骨中断略下处,方法是用一手的手掌根置于上述部位,另一手置于其上,两只手平行重叠,按压频率100次/分以上,用仰头举颌法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吹2次按压30次,同时等待专业人员到来,进一步心肺复苏及生命支持。

2、如何进行规范的施救?

“施救方法分为四步,即呼救、评估、按压、除颤”唐子人表示,第一呼救。发现病人倒地时第一项任务就是呼救,马上拨打急救电话120,及时启动应急救援系统。

第二评估。判断有无呼吸(具体方法是一看即用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二听即用耳朵听患者是否有呼吸音;三感觉即用面颊感觉患者是否有气流呼出。此外还可以拍打双肩看看是否有反应,判断颈动脉有无波动,如果三者都没有马上进行施救。

第三就是按压,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是成功复苏的前提!

第四就是尽早除颤。如果能做到这四个词,生命就可能得到挽救。

有些人倒地并不是因为心脏骤停也可能是头晕、脑血管病,因此需要评估后才能进行胸外按压。

3、人工呼吸的具体方法

●人工呼吸法主要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口鼻人工呼吸等方法。采取口对口施救时,如病人口中有异物,要先清除,开放气道,再以一只手按住病人前额,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将其下颏托起,使其头部后仰;压额手的拇指、食指捏紧病人鼻孔,吸足一口气后,用口唇严密地包住病人的口唇,以中等力量将气吹入病人口内,不要漏气;当看到病人的胸廓扩张时停止吹气,离开病人的口唇,松开捏紧病人鼻翼的拇指和食指,同时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再施二次吹气。每次吹气时间:成人为2秒钟,儿童为1至1.5秒钟。

4、心肺复苏的具体方法

●胸外心脏按压法: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

按压方法:①抢救者一手掌根部紧贴于胸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稍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②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③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

提醒:

总之,猝死虽然可怕,但是只要采取快速有效的急救手段,还是有抢救希望的,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重视健康教育,减少猝死诱发因素的发生机率,自己心里要有一个意识,一旦身体出现某些异常情况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应诊治,这是减少猝死事件发生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心肌梗塞猝死的最佳抢救时间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在生活当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有人突发心肌梗死的现象,这个时候一般人们都会非常的慌乱,不知道要怎么急救,这样就耽误了病人的救治,威胁他们的生命安全。那么心肌梗塞猝死的最佳抢救时间是什么时候?给大家介绍一下。

有流传说心肌梗塞的抢救黄金时间只有10秒,大家要抓紧这10秒进行自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对此专家指出,现在医学进步了,真的发生心肌梗塞,只要患者不是昏迷的,90分钟内也算是黄金抢救时间。

在这90分钟内,如果能够得到医生及时的救治,病人可抢救的几率是非常地高,医院会有很多办法治疗,比如溶栓的治疗,紧急的导管治疗,都对病人重新开通血管有帮助,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治疗也可以,只是效果会降低,如果更长时间,那后果就更可怕了,浪费挽救更多心脏组织的机会,不利保留更多的心脏功能。

如果病人已经昏迷,有心肺复苏经验的人可以给病人做心肺复苏的救护。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是4~6分钟,指的是从停止心跳到通过人工方式帮助他重新建立心跳这个时间段。

心肌梗塞猝死最佳抢救时间要多加了解,对其心肌梗塞猝死最佳时间要多加关注,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其突发心肌梗塞该如何正确急救等了解,这些都属于疾病急救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年人运动健身如何避免猝死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现象在增多,且男性高与女性,儿童和老年人居多,心源性和脑源性猝死为主,尤以跑步健身猝死率最高。老年人科学运动的方法是什么呢?老年人运动健身如何避免猝死呢?我们和看看吧。

心、脑血管病隐患—剧烈运动—功能障碍—运动性猝死,这种模式已是运动猝死不争的事实。阻断这种死亡之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

1.定期体检,及时了解自身体质状况。

2.科学生活,合理健身。

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可大大减少猝死的几率,比如按生物钟作息,三餐营养要均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不吃高脂和高盐类食品等。

3.运动需循序渐进

进行健身运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全面性的原则,避免过度运动和过度训练。

4.了解与掌握运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如急性病或者慢性病急性发作是参加体育运动的绝对禁忌证。先心病、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肥厚型心肌病等也属于运动禁忌范畴。积极防治心肌炎、心肌病。建议患有流感、急性扁桃体炎、麻疹患者愈后避免过早参加剧烈运动。心理应激或情绪波动后高强度体育锻炼等都属于相对运动禁忌。此外,各类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应根据活动的类型,制定相应的参与人员“准入制度”。

5.能熟悉并掌握初级急救措施

在庞大的中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熟悉并掌握初级的急救措施——心肺复苏,以应对突发紧急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熬夜多久会猝死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熬夜多长时间会导致猝死临床上还没有确定,但熬夜太久确实会影响人体健康,增加猝死的概率。

夜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高峰期。熬夜使人体处于消耗状态,导致无法产生足够的新细胞,因此代谢废物无法得到有效处理。长时间熬夜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抑郁、头晕、头痛等表现,导致免疫力下降,并伴有眼部疲劳、结膜炎、角膜炎等,还会诱发心血管疾病,影响内分泌功能和生育能力,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有人建议,为了身心健康,一个人应该早睡早起,经常锻炼。如果你不能避免熬夜,你可以在熬夜之前喝一杯牛奶,这对护肤是有益的。熬夜后,你应该合理饮食,不要吃过冷和油腻等食物。起床后,你应该洗个热水澡,保持头脑清醒,促进血液循环,注意小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如果你是第一个发现猝死患者,该如何进行急救?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猝死,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很突然的死亡,如果在一小时之内,猝死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救治,还是可以重生的。所以,第一个发现猝死患者的人,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要是同时懂得猝死急救方法,那简直可以说是猝死患者的救命恩人了。

猝死患者,4分钟决定生死

专家称,大多猝死发生在一小时之内,87.8%的猝死在家中发病,猝死患者生存率仅为1%。因为心脏一旦停止工作,大脑缺血超过4分钟就将发生不可逆转的坏死,进入死亡状态。

那么,谁能在猝死患者最需要的时刻伸出援手?在马路上,警察和路人是第一目击者;在家中,患者家人是第一目击者;在运动场上,伙伴是第一目击者……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成为一次猝死患者的救命恩人。

急性心肌梗死并非是突然发生的,约有2/3以上的病人在发病的前一周有一些“先兆表现”。如在无诱因的情况下频繁地发作心绞痛,而且每次发作后无论是疼痛的程度还是持续的时间都比以往严重,服用硝酸甘油的效果也不如从前甚至无效,有时一两天内发作数次,且多出现在清晨、夜间休息安静的状态下。以上称之为“梗死前综合征”。如果能在早期注意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这样的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危险系数会大大降低。

一旦发现猝死患者,我们该怎样进行简单有效的救治?

(1)应就地卧床休息,现场如有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可给其舌下含服,同时家人应立即呼救。

(2)给患者吃25毫克一粒共12粒阿司匹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梗死严重化。如果患者已经陷入昏迷,在专业急救人员、医生到达之前,第一目击者应该用冰块敷住患者脑部四周,降低脑部温度减少脑部氧消耗。用一只手护住患者胸腔中部,另一只手在前手上用力击打一拳,也许可以起到心肺复苏、起死回生的作用。

(3)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术,同时拨打电话呼叫专业急救机构迅速前来抢救。

对于猝死患者,每一分钟都是在与生命赛跑,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必要学习一些猝死急救常识,无论是作为家人,朋友,还是作为路上正好碰到的陌生人,我们都可以在危急时刻伸出爱心的援手,用正确的方法应对猝死,挽救他们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猝死的急救与护理

全文共 4002 字

+ 加入清单

猝死病人如何紧急护理?当前每个人的生活压力很大,猝死发生率很高,导致猝死的原因有很多,但您了解猝死的知识有多少?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猝死的急救与护理方面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猝死的急救与护理1

1.基本生命支持

(1)开放气道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救。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松解衣领、裤带,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异物,如假牙、粘液和呕吐物等。一手置于患者额部,另手抬举下颌,使其头部后仰,颈部伸直,避免舌下坠阻塞气道。

(2)人工呼吸迅速确定呼吸是否停止。如无自主呼吸,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气后贴紧患者口唇外缘用力吹气。先吹气2次,每次1000~1250ml。在人工呼吸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胸廓运动,参照其胸廓起伏情况控制吹气量。避免发生胃胀气而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如患者出现胃胀气,应将其侧转并压迫上腹部,排出胃气后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3)胸外按压检查颈动脉搏动,如动脉搏动消失,立即胸外按压。操作者两手掌重叠交叉置于患者胸骨中下段,双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有节奏地垂直向下按压,将胸骨下段压下4~5cm为宜,按压后放松,使胸廓复原。按压频率约80次/分左右,同时观察有无颈动脉搏动。按压部位不宜过高或过低,切忌按压胸骨下剑突处。按压节律均匀,切忌用力猛击造成胸骨或肋骨骨折和血、气胸等并发症。胸外按压连续进行,直至心跳恢复。如需描记心电图、心内注射或更换操作者,间断时间不宜超过15秒。

(4)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如一人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约为15:2,如三人进行心肺复苏则约为5:1。

2.高级基本生命支持

(1)尽早应用简易人工呼吸器经面罩加压给氧并准备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和呼吸机。气管插管操作应迅速、熟练,争取30秒内完成,以免延误抢救。护士应迅速备齐吸引器等,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输注各种抢救药物。一般选前臂静脉,切忌因静脉穿刺导致心肺复苏中断。一些患者因周围静脉塌陷而穿刺难以成功,可选用颈外静脉或股静脉插管。有些药物如利多卡因、阿托品和肾上腺素等可经气管套管内滴入。

(3)尽早心电监护和心电图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并监护心率及心律变化。

(4)抗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电击复律及人工心脏起搏。

1)常用药物包括(a)利多卡因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药物,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b)普鲁卡因胺用于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律失常。(c)溴苄铵用于上述两种药物无效、电击复律失败的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d)阿托品用于伴血液动力学障碍的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室停搏的治疗。(e)异丙肾上腺素用于阿托品无效的心动过缓或心室停搏。(f)肾上腺素用于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和电一机械分离。(g)碳酸氢纳对心脏骤停的治疗作用尚不明确,宜在进行心肺复苏、除颤、改善通气及药物治疗后应用。药物治疗应严格掌握剂量、输注浓和速度;同时密切监护心率、心律及血压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如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

2)电击治疗用于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前者以非同步电击除颤、后者以同步电击复律。操作时将两电极板均匀涂满导电糊,分置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及心尖部或分置于左胸前后。初始电能量约200J,一次电击无效可增大能量再次电击,但不宜超过360J。心室颤动能否转为窦性心律,往往取决于心室颤动出现至电击除颤的时间间隔,切忌延误除颤时间。

3)人工心脏起搏适用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或心室停搏者。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详见有关章节。

4)增加心排血量,维持血压常用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阿拉明和钙制剂等。静脉滴注时,须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及滴注速度。去甲肾上腺素药液切忌外漏,以免引起周围组织坏死。

3.复苏后处理

(1)维持有效循环心肺复苏后可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一旦血压下降,除对症治疗外应分析原因,予以病治疗。有条件者宜行血液动力学监测,以指导用药。对难治性休克,应注意有无心肺复苏后的其他并发症,如气胸、心包填塞或腹腔脏器损伤等。如发生左心功能不全,酌予强心、利尿和扩血管治疗,详见有关章节。另外,复苏成功后宜延用二期复苏中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防止室性心律失常复发。

(2)维持有效的呼吸对昏迷者应予气管插管,在自主呼吸未恢复前予呼吸机辅助给氧,其间应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以调整呼吸机给氧浓度、潮气量、呼吸频率及呼吸比等。应用高浓度及纯氧时,宜间断给氧,如需长期吸氧,以鼻导管吸氧为宜,以防氧中毒。如气管插管超过2~3日仍不能拔除,应行气管切开,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气管切开护理。另外,可酌予呼吸中枢兴奋剂如可拉明、洛贝林等,以促使患者尽早恢复自主呼吸。

(3)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低温疗法和脱水疗法。

1)低温疗法包括物理降温及应用人工冬眠药(如氯丙嗪、非那更等),旨在降低脑组织基础代谢及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宜早在心脏骤停后5分钟内用为佳,可头罩冰帽,并于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放置冰袋,尽快使体温下降,至肛温32℃左右。降温过程中宜每半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冰袋应用毛巾包裹,忌直接接触皮肤。胸前区、会阴部及腹部禁放冰袋。降温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寒战和抽搐等,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2)脱水疗法常予20%甘露醇250ml或25%山梨醇250ml静脉快速滴注,必须在20~30分钟内滴完,治疗中应注意维持血压在10.67/6.67kPa(80/50mmHg)以上,适当控制液体入量,观察每小时尿量及注意有无低钾血症表现,如腹胀和心律失常等。对肾功能不全及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4)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严格记录出入液体量、监测血电解质浓度和血气指标,并及时予以纠正。

(5)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脏复苏后宜留置导尿管,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并监测尿比重,如尿量

(6)防治继发感染复苏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同时加强支持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加强皮肤、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皮肤破溃感染及褥疮发生。定时拍背、吸痰,痰液粘稠者予雾化吸入,防治肺部感染。对气管切开者,应每天局部换药,保持伤口清洁。注意观察切口及周围有无红肿和渗出,定期做切口部位细菌培养。对留置尿管者,除尿路已感染外,一般不宜每日冲洗尿管,以减少尿道感染。每日应更换密闭尿袋,观察尿液有无混浊并定期进行清洁中段尿培养,有感染者宜行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指导用药。此外,尚须注意患者体温变化,每日测量4次体温,并定期复查血象。

(7)营养补充给予高蛋白和高维生素流质饮食,每日总热量不低于2kcal。心肺复苏后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故需静脉或鼻饲给予营养。每次鼻饲前应检查胃管位置,注意患者有无肠胀气等。鼻饲饮食应温度适宜,且每次注入量不宜过多过快,鼻饲后宜用盐水冲洗胃管,以防堵塞心脏性猝死。

猝死的急救与护理2

家庭处理方法

紧急救护的第一步是心脏复苏,其最关键的一环是心前区叩击。将病人放在平地或硬板上,护理者用拳底多肉的部位,从20-30厘米的高度向病人的心前区或胸骨中段进行突然而迅速的一次叩击,力度以引起局部微痛为限。叩击有时可使骤停的心脏重新复跳起来,如无效,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为什么这一拳击会使人死而复生呢?原来这种紧急护理法是利用能量转换,使机械能变为电能,提供相当于10瓦·秒左右的低能量电流,使心脏传导电流重新激发而恢复心跳。这种拳击被医生誉之为“临时心跳起搏器”,紧要关头,确实十分管用。

医护人员处理方法

人工呼吸。简单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即救护者深吸气后将气吹入病人口中(一手捏紧患者鼻孔),以20次/分进行。

电击除颤。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作为一种急救设备,可自动分辨是否是由室颤引起的心脏骤停,提高由室颤引起的猝死救治率,是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急救指南中指出的最适合现场的非医护人员在紧急状态下使用的防猝死院前急救设备。

进行心肺复苏需要把握的原则是:

1.所有施救者都应实施胸外按压,受过培训或专业医务人员可在胸外按压的基础上实施通气,团队合作时,应同时施行胸外按压和通气。

2.不强调检查脉搏,非专业施救者不检查脉搏,专业医务人员脉搏检查不超过10秒,10秒钟内不能肯定触到脉搏,施救者则应开始胸外按压。

3.大多数成人心脏骤停,胸外按压循环最为重要,对心脏骤停的儿童来说,人工呼吸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大多数儿童心脏骤停患者为窒息所致,需要通气与胸外按压同时进行,以达到最佳结果。

怎样才能预防猝死的发生呢?以下几点应引起重视。

猝死的病因很多,心脏疾病占首位;其次为肺动脉栓塞、急性出血性胰腺炎、脑出血、中毒性肺炎、中毒性菌痢和高血压等。多由于过度劳累、精神刺激、情绪异常激动、饱餐、酗酒、过度吸烟、寒冷等诱发。

1.去除以上诱发因素,尤其要减肥防胖,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保持不急不躁。

2.凡心脏病患者,应警惕其发作,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并告诉周围人急救时的用药方法。不论在家中、工作中或外出时,如有某些不适感觉,均应与随行者或周围的人事先打招呼,以便他们预先准备,防止猝死事件的发生。

3.中老年人对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常有人照料,特别是在夜间与蹲厕时需要有人照应。

5.每天口服阿司匹林0.3~0.6克,有预防冠心病的功效。

6.戒烟酒,饮食勿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7.长期口服心得安,每日10~20毫克,对冠心病性猝死的预防有较好效果。

8.血压高者应有效地进行降压治疗,有助于减少猝死。

9.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病人常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特别是出现心律失常时,常是猝死的预兆。及时治疗是预防猝死的关键。

10.千万别忘记拨打急救电话120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猝死高发人群

全文共 1093 字

+ 加入清单

猝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指,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人,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那么你知道猝死高发人群吗?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临床将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约占75%。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患者发生猝死事件前可以有心脏疾病表现,但猝死的发生具有无法预测的特点。相当数量的心脏病患者可能会以猝死作为首发表现。

有些人血压不稳,夏天血压波动尤其大;进行户外活动时,因为活动量过大,体内代谢加快,导致心脏负荷加大等,都是造成夏季心源性猝死高发的重要原因。

医生特别提醒人们,炎热天气下进行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喝冷饮、吹空调或洗冷水澡等。

突然的冷刺激可引起人体外周血管收缩,造成血压一过性突然升高,甚至冠状性动脉一过性痉挛,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可能造成恶性心律失常而引发心源性猝死。

猝死高发人群

1、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特别是血压、血糖控制不佳者。

2、各种心肌病患者,如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

3、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氏四联症、主动脉狭窄等。

4、竞技运动员。

5、有各种心律失常者,如brugada综合征、短QT综合征等。

6、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有酗烟酗酒不良嗜好者。

什么是猝死如何有效预防猝死猝死的高危人群

记住这些猝死发生前的预兆

心源性猝死患者大多有基础疾病,而且猝死前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可能都有猝死预警先兆。

猝死的征兆包括:胸闷、胸痛、心慌、头晕及黑朦等,由于这些症状并不严重,经常被忽略。

如何预防猝死?

坚持锻炼身体

长期坚持锻炼身体能有效的提高身体素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概率。锻炼的时间最好在下午5点前后或者晚饭后的2-3小时,不过也不能过度锻炼,适当锻炼就行。

不要过度疲劳

工作固然重要,但是活着是前提,很多猝死的例子都是过度劳累所致,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情舒畅也是非常重要的。

夏天防猝死,就要注意心脏检查

1.超声心动图:超声检查可以了解人体左、右心房有没有变大、变小,心脏瓣膜有没有缺损。

2.心电图:心跳突然变太慢、太快或时慢时快,最快速准确的检查就是做心电图。严重心律失常患者,还可以佩戴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有助详细了解心脏的电生理变化。

3.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负责给心脏输送营养,如果它出了问题,就会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等。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冠状动脉血管的情况。

不要精神过度紧张

因为精神紧张会引起血压升高,加重心脏的负担,出现心律失常,如果是老人,情绪激动很容易引起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等,非常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血压疾病易引发猝死 解析高血压患者应该怎么吃才健康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近来,促使事件频频出现,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病理原因便是高血压并发症。小编以人格保证这不是危言耸听,再次为各位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提个醒,各位应当多多注意了,毕竟身体是自己的。俗话说:“病从口入”,何况是疾病患者在饮食上更需要多多注意,接下来咱们就一起聊一下这高血压患者应该怎样吃才健康

首先先要保证管好自己的嘴巴,学会合理的膳食搭配,掌握靠谱的饮食习惯。

高血压患者饮食须知一、少量多餐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安排应少量多餐,避免一次吃得过饱。最好选择一些低热能主食,比如玉米、南瓜等,每天主食控制在三两到半斤。

荤菜最好选择鱼类,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星期吃一次鱼比不吃鱼者心脏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高血压病人每周摄入2-3次鱼类,可改善血管弹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

高血压患者饮食须知二、少盐少调料

健康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为6克(约普通啤酒盖一平盖),而高血压患者每人每天吃盐量应严格控制在2-5克以内。食盐量还应减去烹调用酱油所含的钠,3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咸菜、腐乳、咸肉(蛋)、腌制品、瑶柱、虾米、皮蛋等含钠均较高,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口味重的人可在做菜时放少许柠檬汁,提高菜肴的鲜香味,帮助自己适应少盐食物。另外,做菜时如果加糖会掩盖咸味,所以,不能仅凭味道来判断食盐是否过量,应该使用量具更准确。

高血压患者饮食须知三、吃高钾食物

食盐过多容易患高血压,这是因为高钠可使血压升高,而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对血管的损伤。有一项对2600人进行的跟踪研究表明,每天吃含1克钾的食物,如一个土豆、一条香蕉和226克牛奶,五个星期后血压可下降4个毫米汞柱。

高血压患者饮食须知四、多吃富含VC的食物

英国医学工作者对641名成年人的血液进行化验后发现,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的人,其血压越低。这些研究人员认为,维生素C有助于血管扩张,每天服用维生素C片,或者多吃些富含VC的蔬果也可起同样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顾客在网吧猝死网吧有责任吗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在当今的网络社会,网吧已经成为了通宵的场所,多少年轻人走进网吧一连几日不眠不休连续上网导致猝死的严重后果,那么,顾客在网吧猝死网吧有责任吗?在网吧长时间上网有哪些危害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一起来了解关于这方面的网吧安全知识。

第一,根据相关规定,网吧必须配置一定数量的监控摄像头,当有人在网吧连续几天上网导致又累又困的时候,坐在监控前的网吧管理人员应该就有所察觉,进行义务提醒,如果网吧工作人员不作为,那么此上网顾客一旦在网吧猝死,网吧应负起相应的法律责任,赔偿一定的经济损失。

第二,如果在网吧上网的顾客本身就患有哮喘等慢性疾病,只是在网吧上网而导致猝死,那么网吧是可以不用负相应的责任,或者网吧已经提醒过此客户要进行离开,那么网吧也不需要负法律责任。

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顾客在网吧猝死,如果网吧已经提前尽到了提醒的义务和责任,那么顾客猝死网吧可以不用负责任,如果网吧无视疲劳的顾客,一味的只是为了经营,那么顾客在网吧猝死,网吧必须负起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也提醒网吧业主,要加强安全保护意识,注意网吧内设施和人员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防范安全风险,减少相应的损失,另一方面,年轻人在网吧上网时,也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休息,做到玩耍不影响生命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七妙招防止白领过劳猝死

全文共 114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印象中,员工猝死时有发生。这些猝死员工因过劳死,早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令人叹息与惋惜。据一项统计,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53-54岁;新闻工作者在40-60岁年龄段有78.6%的人死亡等等。上班族如何预防过劳死呢?过劳死何时才能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下面为您支7妙招防止过劳死。

过劳死、职业枯竭症,亚健康状态等正在悄悄侵害着上班族的身体。白领如何珍爱生命,保护自身的健康,健康养生呢?

切忌硬熬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累是身体需要恢复体力和精力的正常反应,同时也是警告,此时如果不采取措施,人体就会积劳成疾、百病缠身,严重的发生过劳死。因此,,当感觉周身乏力、肌肉酸痛、头昏眼花、思维迟钝、精神不振、心悸心跳时,要尽快松弛下来,消除身心疲劳。

运动

现代的工作往往具有静而不动的特点,最易使人疲惫。运动强身健体。运动能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还可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推迟神经细胞衰老,帮助废物排除,从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人们不妨选择相对温和的运动,球类、慢跑、爬山、散步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保持心情舒畅

烦闷、焦虑、忧伤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直面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压力,降低过高的期望值,使自己从长期紧张、担忧和恐惧的状态中摆脱出来;保持宽容的心态,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

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

思睡时不要硬撑,不可强用咖啡、浓茶、香烟刺激神经,以免发生神经衰弱。饥饿时要立即进食,不要随便推迟进食时间,否则可能引起胃肠痉挛性收缩。经常饥不进食,易引起溃疡、昏迷、休克。

注重休闲,培养兴趣爱好

现代都市人工作紧张,闲暇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多与家人、朋友在一起,能使自己心情舒畅,忘却疲惫。同时,培养自己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

克服疲劳的饮食

碳水化合物营养学家认为,高能量和最有益于健康的饮食都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一餐中最佳的搭配是从蛋白质中获取15%的卡路里,从碳水化合物中获取55%的卡路里,而从脂肪中摄取的卡路里量不宜超过30%。

早餐必不可少

除了要坚持吃早餐外,还要提高早餐质量。这是因为早时晨起来后,你身体的营养储备已降至最低点,是补充营养、贮备能量的好机会。一顿好的早餐包括用于摄取蛋白质的脱脂奶或者酸奶,用于摄取碳水化合物的谷类食物或者全麦粥。

当身体发出这些危险信号时,要提高警惕,停下身边的事情,为全身做个检查吧!

1、“将军肚”早现。

2、脱发、斑秃、早秃。

3、频频去洗手间。

4、性能力下降。

5、记忆力减退。

6、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7、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8、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9、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不解乏。

10、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为什么会出现猝死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之所以出现猝死可能是精神因素,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情绪等等都会引起猝死的形成,如果说一个人的情绪波动特别的大,他们就会出现猝死,而一个人的生活压力比较大,会导致多方面的问题,像高血压、冠心病等等,另外还会伴随心律失常、血管痉挛。

1

对于部分小伙伴来说,他们在生活中过度劳累,再加上长期熬夜这时候会出现众多的问题,情节严重的话会诱发低血糖而导致猝死。

2

有部分小伙伴出现猝死是睡眠呼吸暂停所引发的问题,如果小伙伴们在睡觉的时候呼吸暂停,超过两分钟就会出现猝死的情况。

3

抽烟喝酒可能会出现心肌梗死,由于人们在生活中抽烟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出现心率加快,甚至于会引发心脏病发作,人们在生活中要是长期喝酒的话,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

4

有部分小伙伴肥胖,也会容易出现心肌梗死或者是猝死等等情况,因为人们肥胖之后会出现三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年人如何预防猝死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定期体检

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总是感觉自己身体不错,就觉得自己很健康 ,很少去做系统的坚持,建议每年定期做体检,如果有问题,就可以及早发现,没问题也可以安心

2

放缓节奏

中年人是一家人的支柱,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重担挑在肩上,又有年轻一代在后面追赶,稍不留神就会被淘汰,面对工作生活,中年人的生活非常大的,可以适当的放松自己,每隔一段时间都和家人一起轻松一下,调试下生活工作的快节奏

3

坚持锻炼

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年人尤其觉得迫切,争分夺秒的向前奔跑,大多的精力都投入在工作,应酬,很少去锻炼

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锻炼身体,不见可以改善身体状态,锻炼身体的同时,精神也能得到放松

4

生活规律

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有时间了就吃两口,没时间吃饭就凑合,忙起来就留通宵,没有充足的时间休息,不能按时的吃饭,这也导致身体出现极大的隐患

减少熬夜的时间,让生活规律起来,身体能够得到休息,发生猝死的几率也会相应减少

特别提示

健康的身体能让一个人走的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长跑为什么会猝死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参加过跑步比赛的人都知道,最后的冲刺。马拉松比赛的猝死意外多发生在终点附近,主要是心脏功能存在问题,形象地说就是心脏打不出血,造成全身供血不足,导致死亡。一般发生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硬要冲刺更容易诱发潜在疾病,我们在长跑是该注意什么呢?长跑时要量力而行,知道自己到底能够承受多少的距离,千万不要挑战自己的底线,让自己身体负荷过大而受伤;开始跑步前,最好先活动一下筋骨,尤其是长期不运动的人。如果不让自己活动开,很容易导致筋脉拉伤;跑步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与身边的锻炼者相比较,按照自己跑步的步调训练,不可受别人影响。不然很容易影响自己的节奏,甚至会影响跌倒,下面来具体的了解一下长跑为什么会猝死吧?

1.心室颤动家解释:跑步中突然猝死,多数为快速的心室颤动,这种极快无规律的跳动,心脏不可能有任何能力去有效收缩来排出血液,使大脑没有血的供应,所以如果病人不及时救治,就会出现快速死亡。心室颤动是导致死亡的最直接的原因。

2.心脏突变心脏基因的一些突变引起的心电活动异常。

3.肺栓塞大面积肺栓塞,长期卧床、不运动,下肢静脉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血栓,而腿部更是血栓多发地,腿部的深静脉血栓本身就容易堵住下肢血管让人失去行动能力,更危险的是,久坐后再稍一动弹,栓子就容易松动脱落,然后就像个鱼雷般冲向肺部,造成肺栓塞,此时发生猝死的几率非常高,这类肺栓塞又被称为经济舱综合征。

如何预防跑步猝死

1.不要参加力所不能及的体力竞赛活动。

2.运动前一定要做热身运动,运动后要做放松活动。切勿突然参加剧烈活动,也不能突然中止活动;

3.不要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应以运动时即刻心率高于平时心率的70%为宜;比如,平时心跳60次/分钟,运动时最高心率不能超过105次/分钟。

4.运动中出现不适必须停止运动,不要勉强坚持,并要及时就医。

5.餐后不要立即运动,避免因肠胃需要血液而致使心脏和肌肉缺血。

6.避免在不洁空气的环境中运动,并要注意冷暖及时调整穿衣。如果在雾天、阴霾天、沙尘天等气象环境中锻炼,那就和吸烟一样有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健康知识:多运动恩能有效降低猝死的几率

全文共 1259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健康知识:多运动恩能有效降低猝死几率》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喜欢小编的推荐,请继续关注

一个对运动人群的好消息(不论是经常运动的还是偶尔运动的人们):一项新的研究指出,任何程度的闲暇时间的运动相比完全不运动来说猝死的概率都会有明显降低。

那些偶尔运动的人们,比如运动量低于2008年出版的《美国运动指南》中建议的程度的人,相比于完全不运动的人猝死的风险仍然要低20%。而达到《指南》中最低要求的人们其猝死率要低31%。

对于那些经常做运动的人,比如运动量远远超出建议运动量的人来讲,其猝死率还会有更显著的下降。"人们需要至少达到建议的运动量",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Hannah Arem博士说到:"但是医生也不必再提醒那些经常运动的患者可能会有较高的猝死风险。"

相关结果发表在4月6日的JAMA国际医学杂志上。

根据美国目前的健康指南,每人每周推荐的运动量大致为150分钟到300分钟的中度运动,或者75分钟到15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Arem博士承认之前已经有很多的研究分析了体育运动与猝死风险的关系。而且它们也确实得出了较高的运动强度伴随较低的猝死风险的结论。然而,这些研究偏向于将运动程度高的人群看做同一个群体。

“有时候这些高强度运动群体常常被挤压后进行单风险的分析,而我们比较关心是否这其中还存在剂量相关效应。也就是说当运动强度变得十分高时,猝死风险又是怎样的呢?最近几年中,有一些研究认为高强度运动容易提高猝死风险,而我们的研究结论与此相反。”

在他们的研究中,研究者们挖掘了来自国家癌症研究所中的六项单独的研究数据,这些均是来自于美国或欧洲的大群体研究结果。该研究总共包括661137名参与者,研究追踪时间长达14.2年,其中有116686人死亡。

对于运动强度低于推荐程度,但至少还有一定运动量的人群,他们的所有因素导致的猝死风险要低20%。对于符合推荐程度的人群,即每周有140分钟到280分钟的快走或45-90分钟的跑步,其猝死风险要低31%。对于运动程度达到推荐量两倍至三倍的人群,猝死风险要低37%。对于更高的人来讲,猝死风险要低39%。另外,他们发现运动强度越高,猝死风险越低,即使这一降低趋势越来越不明显。

另外,一项由Klaus Gebel博士领导的研究也发现运动与猝死风险之间的剂量相关性。他们的研究囊括了204542名澳大利亚成年人,年龄在45-75岁之间。不过与NCI的样本不同,他们发现这一降低的趋势随着运动强度的不断提高而变得更加剧烈。

Todd Manini博士在他为这两篇研究写的导语中写道:"没有任何一种单独的治疗措施能够像运动那样影响机体的多个组织器官。"

对于Manini来讲,他最感兴趣的一点在于NCI的样本中有52848名参与者基本没有运动习惯。这一群体基本年龄在60岁以下,拥有吸烟与肥胖的特征,受教育程度不到大学水平。

要想改变患者的运动习惯是很难得,这要受到环境,社会,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然而Manini博士认为医师的建议很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健康知识:女看《速7》猝死。猝死如何预防

全文共 1047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健康知识:女看“速7猝死。猝死如何预防》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喜欢小编的推荐,请继续关注。

近日,好莱坞大片《速度与激情7》在我国内地影院首映,沈阳法库一个28岁女子在某影院观影,电影放映中途去卫生间时发病猝死。一周前,“IT男坐马桶上猝死”身的消息轰炸了网络,如今又一个悲剧发生。“猝死”渐渐成为熟悉的一个词语,沉重而恐怖。猝死的前兆有哪些?如何防患于未然?

女子看《速7》猝死 5个预防将猝死“拒之门外”

猝死很可怕,但并不是不能避免,为了避免刺死悲剧的发生,不妨了解猝死的征兆,当出现以下征兆一定要格外小心,留意身体敲响的警钟。

猝死前兆有哪些?

1.经常性出现肩部与颈部强直性发麻,经常头疼、胸闷、耳鸣、目眩,去医院检查也没有结果。

2.早发性秃头:早发性秃头或不断掉发都预示着工作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所致。这个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减压。

3.检查身体时发现肝功能异常,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心电图不正常。要更加的重视。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治疗。所以,建议每一年要做一次全面的身体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救治。

4.情绪波动大: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预兆。

5.肠胃障碍,食欲不振、没胃口,经常不吃早餐或是用餐时间不固定。看似小问题,但是小问题的背后有着大隐患。

如何预防猝死?

20—30岁的青壮年是猝死的主要对象,专家指出,虽然猝死猝不及防,但也是可以提早预防的。

1.保持生活规律:日常生活应注意保健,要讲究科学,不可由着性子和个人喜好来安排衣食住行。尤其是“白骨精”,更要注意劳逸结合、量力而行,不要自恃身体条件好而经常熬夜。

2.饮食结构要合理:多吃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及蔬菜,少吃胆固醇高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食含维生素C 丰富的蔬菜、豆制品等。烹调多用植物油,菜肴少放盐,口味清淡为好。

3.定期体检:应随时检查血压、血脂。因为血压过高不仅可突然诱发中风而导致猝死,同时也会增加心脏猝死的危险。血脂过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硬化常可导致冠心病和心肌梗死。要坚决控制体重。有资料显示,体重超过标准20%,则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增加1倍。

4.保持情绪稳定: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做到情绪乐观、性格开朗、随遇而安。脾气暴躁、易发火动怒的人,血压波动剧烈,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5.预防心梗:首先要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根本、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远离和消除如下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猝死能预防吗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冠心病猝死是冠心病病人因急性心功能衰竭而发生的突然意外死亡。由于病人原来就患有较为严重的冠心病,不管是否有胸痛、心慌等自觉症状,均可随时随地发生猝死,如日常生活里、旅行途中、工作之时或治疗就诊期间等。那么猝死能预防吗?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有些猝死发生前有一些诱发因素,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增强或轻度外伤等,有的则无明显诱因,甚至发生于睡眠、休息之时。冠心病猝死的危险因素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与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基本一致,主要与饮食生活习惯等有关,如过去公认的冠心病3项危险因素———血清胆固醇高、血压的舒张压高和吸烟。但是,人们的行为方式也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一般来说,人的性格大致可分为A、B两型。A型人的个性强、好动、性情急躁,也易冲动;B型人则性格温和、喜安静,不易冲动。相比之下,A型人更加容易患冠心病,同时也更容易发生冠心病猝死。

猝死能预防吗?

这是许多患者关心的问题。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叫猝死。医学上把事先未能预测的突然死亡现象称为猝死。据观察,引起猝死的原因主要来自心脏,尤其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在短时间内导致大脑缺血,病人多因救治不及时而死亡。

那么,为什么不能及早发现这类病人而采取预防措施呢?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病人平素并无任何不适,或者只有发作性头晕、心慌、胸闷、气短等表现,但往往到医院做常规检查时(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却未能发现异常,因而医生不能做出针对性的治疗,以致贻误了病情。

因此,一定要及早发现这类潜伏着危险的病人。目前,通过随身携带式的连续心电监测装置即可将部分病情隐匿的病人“挖掘”出来,并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措施,防止猝死的发生。

由于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要减少冠心病及冠心病猝死的发生率,关键在于预防,而且更重要的是早期预防,即从青少年做起,而不是待到中老年时再考虑预防。其预防措施包括:注意饮食的合理调配和营养平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劳逸结合,讲究卫生,加强体育锻炼,以及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做到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另外,已有研究证实,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地服用一些降低血黏度、血脂的药物,比如复方丹参滴丸,能改善心肌缺血、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同时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起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猝死如何急救

全文共 1053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是美好的,她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应该特别珍爱生命;而生命又是以健康作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必须非常重视健康。只有健康,我们才能充满活力地生活;只有健康,我们才能更长久地从事我们所热爱的事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猝死”的防治

关键是积极防治冠心病,控制其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如认真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戒烟洒。避免长时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情绪激动,培养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出现心绞痛或心律失常时认真医治。

由于“猝死”多数在家中或正常工作及日常活动中发生,或在睡眠中发生,因此,争分夺秒、即时的现声救护非常重要,往往可挽救其生命或争取一定的抢救缓冲时间。一旦发现猝死病人,应立即使其平卧在床上或地上,进行现场救护,严禁搬动,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术,一面速请就近医院前来救治。只有当病人呼吸、心跳复后才能以妥善方法护送到医院继续治疗。

猝死如何急救

1、叩击心前区

在心前区用拳叩击三下,对刚发生心脏停搏病人,部分可复跳,如不复跳,可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2、胸外心脏按压

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术者以左后掌根部置于病人胸骨的下半段的2/3处,将右手掌放在左手背上,双手有节奏地按压,借助身体下压的力量,有节奏地每分钟按压60~70次,避免用力过大引起肋骨骨折。

3、口对口人工呼吸

术者一手托起病人颈部,使头部尽量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另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深呼吸后对准病人的口用力吹出,每分钟12次(每按压心脏4~5次,作口对口人工呼吸1次)。

猝死的相关资料

“猝死”也叫急死。看来貌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经治疗后已稳定或正在好转的患者,在很短时间发生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往往来不及救治,因此又称为急症,关于从症状出现到死亡历时多长定为“猝死”的标准,各家意见沿不统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6小时以内。而“猝死”死的高峰则是在起病后一小时内,因此一些心脏病学家认为发病后一小时内死亡作为“猝死”标准。

“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病,其中又以冠心病最常见。

多数人“猝死”前无明显预兆,或在正常活动中,或在安静睡眠中。有些病有以前有过心绞痛发作史,心绞痛又突然加剧,表现为面色灰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特别出现频繁的室性早搏,常为“猝死”先兆。有的出现原来没有的症状,如显著疲乏感、心悸、呼吸困难、精神状态必变等。随后,由于心跳骤停,面部表现神志不清,高度紫绀、痉挛、瞳孔固定而扩大,或出现几次喘息样呼吸而进入临床死亡。如果不及时发现及时进行心脏复苏抢救,或抢救无效,病人可很快(约4-6分钟)进入不可逆的生物学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老人一定要当心猝死这颗“炸弹”

全文共 2257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没有炸弹,当然安全;但在军火库,有很多炸弹,只要管理严格,却不会爆炸,也同样安全。然而如果只有一枚炸弹,但不小心着火,立即会引发爆炸。

1985年,华罗庚教授在日本讲学时因心脏病猝死在讲台上;国际知名健康教育专家加拿大籍医学家谢华真教授因急性心梗猝死在旅途中;2004年4月8日,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跑步时猝死,年仅54岁;2004年4月19日,美国麦当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坎塔卢波在上午参加会议时,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60岁;国外一位着名政治家,在听取汇报时,因情绪激动,15分钟后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几小时后去世。

猝死犹如晴天霹雳

迄今为止,猝死的定义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学者所定范围从瞬间即刻死亡直至24小时都有。着名国际大型心血管病研究“莫尼卡”方案为了国际统一则定义为1小时内死亡、6小时内死亡和24小时内死亡3种,而不统称为猝死,以免标准混乱。由于许多疾病如心、脑、血管、胰腺炎,还有剧烈运动等都可以造成猝死。这里主要谈谈由非外伤性、意外发生的心性死亡,重点为1小时和6小时内死亡的。

生老病死本如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但这是指无病无痛,无疾而终的自然凋亡。而中年得病,身心煎熬,人财两空的病理死亡常令人惋惜。如果是中年猝死,则犹如晴天霹雳,无论对亲人或对社会都是很大的打击。调查表明:在人生43种“生活事件”中,中年丧偶位居榜首,得100分(表示最严重),远远超过坐牢(63分);而如果是猝死,得分还要再增加,真可谓肝肠寸断,确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猝死的研究受到古今中外学者的普遍关注,直至今天,仍是各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难题。早在2400年前,《黄帝内经》已有“真心痛……朝发夕死”的记载。考古学发现,长沙马王堆2100年前的西汉女尸经解剖,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有95%狭窄,胃内有138颗半甜瓜子,据推断,可能是该贵妇人一次饱餐后发生心性猝死。而现代医学上,第一例有明确病历记载的尸体解剖的心性猝死是英国外科医生亨特,他性情暴躁,在一次医院内学术讨论中,因激烈争吵而当场倒地死亡。

猝死有明确的“引爆”因素

心性猝死虽然是飞来横祸,但却不是无缘无故;虽然是突然发生,但并不是无原因发生。心性猝死是在有一定内外病理因素上的“爆发”过程,因此它不发生在健康心脏上,不眷顾正常人。应当说,这是一个人人不同的极为复杂、极为精细的,有些迄今尚未清楚的过程。但形象地比喻,心性猝死可以理解为由“定时炸弹”(即基本病理因素)加“引爆操作”(即诱发因素)共同造成的。两者必须兼备,缺一不可。

“定时炸弹”是什么呢?它就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所造成的心肌不同程度的缺血状态。由于斑块大小不同,位置不同,形态不同,数量不同,而最主要的是稳定性不同,导致的结果也大不相同。不稳定斑块表面包膜极薄,斑块内脂质又多,在血流冲击或血管痉挛时很容易破裂;有的斑块很厚,比较稳定,不易破裂。大斑块使血管狭窄超过70%以上就可引起心肌缺血,但这需要以数年或几十年计的缓慢过程;而再小的斑块一旦破裂,只要数分钟数小时,即可由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严重的或全部的堵塞,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这可解释为什么有些几十年的老冠心病患者还健康生活,不发生急性心梗,而一些年轻病人反倒很快发生急性心梗或猝死,有的甚至生前毫无症状,而一旦发病,就是猝死。斑块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但临床上常见的30秒内的瞬间立即死亡则是由于心电紊乱造成的心室纤颤(占90%)或心脏停搏(占10%)所导致,其原因是突然的精神、心理或体力运动负担过重造成心肌的严重缺血诱发心电紊乱,心律失常。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冠心病和冠心病猝死虽同出一源,但却是程度差异很大的三个阶段。据大宗病理解剖报告,几乎从儿童起就可见到主动脉内膜有脂肪沉积,男性30岁以上斑块发展明显加快增多,40岁左右已接近60%,60岁以上80%左右都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人体有强大的代偿稳定机能,即使有了这些粥样斑块,也并不等于冠心病。临床上,冠心病要根据多项参数综合诊断或冠状动脉造影有至少一支主干狭窄超过50%以上方可诊断。因此,相对于存在粥样斑块的人,冠心病患者要少得多。而真正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的,每500~2000人中每年才有1人发生,以猝死出现的只占其中的13%~30%左右,就更少了。

猝死病人的大多数都是有明确“引爆”因素的,其中以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精神压力,酗酒,饱餐,剧烈运动,寒冷,豪饮冰冷饮料等为主。大量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中,已充分证明了基本病理改变即“定时炸弹”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诱发因素,即“引爆”更是起关键作用。所幸,这两者都是可以预防的。

从小抓起,少造“定时炸弹”

如果没有炸弹,当然安全;但在军火库,有很多炸弹,只要管理严格,却不会爆炸,也同样安全。然而如果只有一枚炸弹,但不小心着火,立即会引发爆炸。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冠心病低发人群或青少年中猝死少,因为他们的动脉硬化斑块少,也即炸弹少;而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虽然他们动脉硬化斑块很多,也即炸弹多,但猝死也少。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会保养自己,即军火管理严格,爆炸也少;而中年人,动脉已有一定数量的斑块,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烟酒过度,不重保养,结果一个个爆炸,成为心性猝死高发人群。

因此,猝死的预防一是要从小预防,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少造炸弹;二是要善于养生,严防炸弹引爆,最好是双管齐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注意这些运动猝死前的征兆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都习惯性认为运动是好事,可以让身体更健康,却很少去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否能承受了,这么大的运动量。比如说现在的学生运动量就很小,不了解自己的身体运动程度,忽视了校园运动知识。现在运动猝死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学生运动拉伤如何急救及注意这些运动猝死前的症状?

1:运动猝死发生的季节和时间节律主要为春秋两季和下午,这可能与大学学制有关,春秋两季初期正值学校开学之际,大学生又开始参加体育比赛,然而由于寒暑假期缺乏体育运动,此时机体还不能完全适应高强度、对抗激烈的体育比赛,容易出现运动猝死;

2:运动猝死的案例中女性比率要比男性低,一些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发生的心源性猝死的概率为百万分之1.2到1.5,其中97%为男性。运动员的比例更高。而在我国大众健身运动人群中,猝死主要发生在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人群。

3:心理应激的影响较大。有几例运动猝死事件发生在体育加试或者测试中,运动量并不大,可能与当时的考试压力过大有关;还有一例是在篮球运动结束后打牌兴奋过度而死。

4:我国运动猝死年龄的峰值在20岁左右,比国外猝死的高危年龄40-50岁要低很多。

5: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易发月份依次为3月、11月、7月、4月、10月和12月。

我们要多方面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也要去了解校园安全知识。多方面的了解,多方面的掌握,避免一切不幸的发生,上有很多,我们可以去关注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哪些药物使用不当会导致心源性猝死呢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我国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我国发生的心源性猝死大都是由于患者用药不当,出现了心率紊乱、心室颤动或心室停搏等症状而导致的。那么哪些药物使用不当会导致心源性猝死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1.强心苷类药物

此类药物中的地高辛、西地兰、洋地黄毒苷和毒毛旋花子苷K等被中医养生网广泛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等多种疾病。

此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很大,患者若是过量地使用就会发生洋地黄中毒,进而会出现心律紊乱、房室传导阻滞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洋地黄中毒的患者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往往会死于心室颤动。

2.抗心律失常药

此类药物中的奎尼丁、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萘洛尔和维拉帕米等通过发挥不同的电生理作用,可有效地调节心律,改善患者心律失常的症状。

心律失常患者若是使用这些药物的方法不当,就会引发各种心脏病,甚至发生猝死。

3.平喘药

此类药物通过发挥不同的药理作用,可有效缓解哮喘患者的症状。哮喘患者若是使用此类药物的方法不当,非但无法缓解哮喘的症状,还可引发其他疾病,使患者发生死亡。

4.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此类药物可补充人体内的电解质,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电解质失衡及其并发症。电解质失衡患者若是过量地使用此类药物,非但无法治疗其固有的疾病,还可损伤其心脏的功能,使其发生死亡。

5.抗抑郁症药

此类药物中的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和多虑平中医养生之道等三环类抗抑郁药可通过阻断神经信号的传导,有效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6.抗疟药

此类药物中的氯喹、奎宁、甲氯喹、青蒿素等可通过杀灭各种疟原虫红细胞内期的裂殖体,有效地治疗疟疾。但是,此类药物的副作用很大,患者若是使用过量就会出现心动过缓、心律失常或血压降低等症状,甚至可诱发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而导致死亡。

药物可以治病救命,也可以致病毙命,上述药物若使用不当就会致人添病或毙命。所以人们在使用上述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办事,最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从而避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