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3516

文章

49

篇1:罗曼诺夫王朝历代沙皇都有谁 罗曼诺夫王朝历代沙皇画像

全文共 3038 字

+ 加入清单

罗曼诺夫王朝,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也是左后一个王朝,从1613年到1917年,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王朝。这个王朝使得俄罗斯从东欧闭塞的小国发展成为乐乃至世界上的最强国之一。那么罗曼诺夫王朝历代沙皇都有谁呢?下面吾爱诗经网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彼得一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位沙皇兼开国皇帝,生于公元1672年,是第三位沙皇费多尔三世的异母弟,公元1682年异母兄费多尔三世因病驾崩而继承王位,实权由异母姐索菲娅掌握,公元1689年发动政变打败异母姐索菲娅而掌握实权,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全面学习西方,使封闭和落后的俄罗斯崛起,罗曼诺夫王朝向着极盛发展,公元1721年打败瑞典黑森王朝,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跻身欧洲列强,同年加冕,把君号沙皇改成皇帝,把国号俄罗斯王国改成俄罗斯帝国,从此俄罗斯君主都是皇帝,不再是沙皇,所以他不仅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位沙皇,也是罗曼诺夫王朝开国皇帝,公元1725年因跳下波罗的海救一名士兵而驾崩,终年53岁,在王位39年,在帝位4年,合计在位43年,因文治武功显赫和历史贡献伟大,尊称彼得大帝。

2、叶卡捷琳娜一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公元1684年,是立陶宛韦廷王朝一个农民家庭的女儿,彼得一世征服立陶宛后沦为战俘,因长得漂亮被彼得一世的重臣缅什科夫收为情人,公元1704年被缅什科夫送给彼得一世,公元1712年成为彼得一世第二位妻子兼王后,公元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而变成皇后,公元1725年彼得一世死后继承帝位,实权由缅什科夫掌握,公元1727年因病驾崩,终年43岁,在位2年。

3、彼得二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三位皇帝,生于公元1715年,是开国皇帝彼得一世唯一一个孙子,是彼得一世与第一位妻子兼王后罗普京娜的长子阿列克谢唯一一个儿子,公元1727年继祖母叶卡捷琳娜一世死后继承帝位,年仅12岁,实权仍由缅什科夫掌握,同年发动政变打败并流放缅什科夫而掌握实权,公元1730年因病驾崩,年仅15岁,在位3年。

4、安娜一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位皇帝,生于公元1693年,是开国皇帝彼得一世的异母兄伊凡第四个女儿,即彼得一世的侄女,换言之第三位皇帝彼得二世是她侄子,公元1730年侄子彼得二世死后在争夺帝位的斗争中胜出而继承帝位,在位期间不理朝政,并且养了很多情夫,把朝政都交给情夫处理,公元1740年因病驾崩,终年47岁,在位10年。

5、伊凡六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五位皇帝,生于公元1740年,是第四位皇帝安娜一世外甥女波尔多芙唯一一个儿子,也是罗曼诺夫王朝旁系帝室成员,公元1740年安娜一世死后他才刚出生不久,罗曼诺夫王朝对于谁来继承帝位没有达成共识,最后选择由出生才几个月大的他继承帝位,是俄罗斯历史最年幼的君主,公元1741年彼得一世的三女伊丽莎白一世发动政变废掉并软禁他,二十多年后的公元1764年在软禁中被杀,终年24岁,在位1年。

6、伊丽莎白一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六位皇帝,生于公元1709年,是开国皇帝彼得一世和第二位皇帝叶卡捷琳娜一世第三个女儿,公元1741年发动政变废掉并软禁第五位皇帝伊凡六世,自己继承帝位,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把君主专制权力发展到顶峰,公元1762年因病驾崩,终年53岁,在位21年。

7、彼得三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七位皇帝,生于公元1728年,是开国皇帝彼得一世和第二位皇帝叶卡捷琳娜一世第二个女儿安娜的儿子,即彼得一世的外孙,公元1762年第六位皇帝伊丽莎白一世死后按照她的遗诏继承帝位,同年被妻子兼皇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发动政变废掉并杀害,终年34岁,在位1年。

8、叶卡捷琳娜二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八位皇帝,生于公元1729年,是德国霍亨索伦王朝一位公爵的女儿,嫁给当时还不是皇帝的彼得三世,公元1762年彼得三世继承帝位后变成皇后,同年发动政变废掉并杀害彼得三世,自己继承帝位,在位期间把罗曼诺夫王朝发展到极盛,令俄罗斯变成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是俄罗斯历史文治武功最显赫的君主之一,公元1796年因病驾崩,终年67岁,在位34年,尊称叶卡捷琳娜大帝,是世界历史唯一一位被尊称大帝的女性君主。

9、保罗一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九位皇帝,生于公元1754年,是第七位皇帝彼得三世与第八位皇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儿子,公元1796年母亲叶卡捷琳娜二世死后继承帝位,在位期间延续母亲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文治武功,罗曼诺夫王朝继续处于极盛时期,公元1801年遇刺身亡,终年47岁,在位5年。

10、亚历山大一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位皇帝,生于公元1777年,是第九位皇帝保罗一世的长子,公元1801年父亲保罗一世遇刺身亡后继承帝位,在位期间多次与英国汉诺威王朝、德国霍亨索伦王朝、神圣罗马哈布斯堡王朝等国家组成反法同盟,抵抗拿破仑一世建立的法国波拿巴王朝,但都以失败告终,被迫向法国臣服,到了公元1812年拿破仑一世已经征服了大半个欧洲,同年拿破仑一世谴责俄罗斯违反协议而亲征俄罗斯,他利用俄罗斯寒冷天气,最终打败了拿破仑一世,随后相继解放被法国征服的国家,被整个欧洲视为救世主,是对欧洲有伟大历史贡献的君主,公元1825年因病驾崩,终年48岁,在位24年。

11、尼古拉一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一位皇帝,生于公元1796年,是第九位皇帝保罗一世第三子,第十位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同母弟,公元1825年兄长亚历山大一世死后没有子女,他以最合适的帝室成员身份继承帝位,在位期间认识到农奴制度阻碍俄罗斯发展,他尝试改革但以失败告终,还跟英国汉诺威王朝、法国波拿巴王朝、土耳其奥斯曼王朝发生克里米亚战争,因指挥错误等原因导致俄罗斯损失惨重,公元1855年以自己治理国家失败而自杀,终年59岁,在位30年。

12、亚历山大二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二位皇帝,生于公元1818年,是第十一位皇帝尼古拉一世的长子,公元1855年父亲尼古拉一世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而自杀后继承帝位,在位期间与其它欧洲列强保持和平,并且废除农奴制度,令因为克里米亚战争而损失惨重的罗曼诺夫王朝得到恢复,还开始俄罗斯近代化改革,令俄罗斯从封建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是对俄罗斯有一定历史贡献的君主,公元1881年遇刺身亡,终年63岁,在位26年。

13、亚历山大三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三位皇帝,生于公元1845年,是第十二位皇帝亚历山大二世的长子,公元1881年父亲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后继承帝位,在位期间加快俄罗斯近代化改革,令俄罗斯国力进一步加强,但是罗曼诺夫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俄罗斯发展,他仍然牢牢掌握专制权力且不接受君主立宪,公元1894年因为坐列车发生事故而驾崩,终年49岁,在位13年。

14、尼古拉二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四位兼亡国皇帝,生于公元1868年,是第十三位皇帝亚历山大三世的长子,公元1894年父亲亚历山大三世因列车事故死后继承帝位,在位期间俄罗斯革命力量和声势越来越大,他被迫与革命人士妥协,但没能取得妥协成果,公元1914年一战爆发后,俄罗斯在战场上损兵折将,让俄罗斯人对罗曼诺夫王朝更加不满,公元1917年革命人士发动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他被迫退位并被流放,至此国祚304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灭亡,公元1918年革命人士发动十月革命,他连同亚历山德拉皇后、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全部被革命人士处决,终年50岁,位23年,是世界历史最悲剧的末代君主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国历代都在修建长城,为何偏偏李世民不修建长城?

全文共 1980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万里长城,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之一的古建筑,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被外国人称之为“伟大的墙”。但是长城可并不是一道简简单单的城墙,而是有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

长城最早是在周朝修建的,当时,周幽王上演的烽火戏诸侯,是长城最早的典故。在公元前七世纪,楚国为了防御他国开始建筑“楚方城”;战国时期,各国也接连修建了“诸侯互防长城”;而从秦国统一中华之后,掀开了长城的第一次大规模修筑,动用了百万劳动力,占当时国家人口的二十分之一,规模之大,世界惊叹。

到了汉朝,又对长城进行了系统化的修建,用来抗击北方匈奴的侵扰。期间,汉武帝对长城的建设,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随后的各个朝代,也都没有停止对于长城的修筑,隋帝杨坚父子在位的近40年间,对长城进行了大大小小五次修缮。宋朝时期,宋太祖和太宗两兄弟,对于长城的修筑也是非常赞同的。

而到了明朝,修筑长城的工程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目前留存于世的明长城,就是在那个时间修建而成的。直到清朝,康熙皇帝颁布了“永不筑长城”的指令,才使得这场规模浩大,历时悠久的修建工程告一段落。但即便如此,大修没有,小修也是不间断的,康乾年间,对于长城的多个关口、城墙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和维护。

到了同治年间,还专门修建了清代长城,用来对付捻军,在山东、安徽、河南等多地均有分布,工程十分浩大。甚至,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仍然发起过“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活动,可以说,长城的修筑几乎贯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见证了中国的成长轨迹。但即便如此,中国的朝代中,仍然有两个朝代对于长城没有进行修缮,分别是唐朝和元朝。

当前位于牡丹江边墙的唐长城,实际上,是靺鞨族所建,跟唐朝没有关系,而元朝因为当时的国力强盛,无人能敌,更没有修筑长城的必要。

那么,为什么唐朝不修建长城呢?这个主要是因为李世民的缘故。

唐太宗不修长城其实是有原因的,当时,李渊仰仗着儿子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得以推翻隋朝,夺取政权,建立了大唐王朝。在百废待兴的初建时期,李渊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完成国家统一大业之上,同时,还要兼顾皇权的稳固,所以,无暇去修建长城。九年以后,李世民以著名的“玄武门之变”篡权称王,以兄弟之血圆了自己的治国之梦。

唐太宗登上皇位之后,施仁政,铸廉洁,轻赋税,免徭役,团结各个少数民族力量,制定出一系列利国利民的优惠政策,促使国家能够在一个非常稳定的环境下,得到良好的发展,更呈现出了“贞观盛世”。但在李唐成立不久的时候,国家还处于被边外蛮夷民族不断侵扰的时期,如何处理好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平衡好各方政权,是摆在唐朝统治者面前的大问题。

这个问题,对唐太宗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在唐太宗上位的第三年,东突厥侵扰边塞,但是,唐太宗认为:修筑长城劳民伤财,且对突厥人起不到震慑作用,所以,一口回绝了修筑长城的建议。李世民认为:隋炀帝杨广之前也动用人力物力财力,建筑了千余里城墙,但是,依旧没能抵抗住胡人的进犯,所以,他认为,抗击外敌不能靠城墙,这种大肆营造,消耗民力,弊端颇多。

所以说,如果真的想抗击外敌,还是要依靠武力的震慑作用,以及合理的边境处理原则,而非单纯的防御。李世民对那些一再建议修筑长城的官员们说:“我为了大家,将边塞地区肃清,让突厥等外敌因为大唐的威望而产生惧怕,促使他们不敢再来侵扰我们的疆土,这不比修长城更有用吗?”

更是因为李世民的祖母孤氏,以及其母亲窦氏都是胡人,所以说,李世民身上本来就流淌这一半胡人的血,所以,他在高祖的“天下一家”、“胡越一家”的理论基础上,缔造出了新的处理边境问题的理念,那就是“华夷一体”,将各民族大融合的思想继续升华、放大,让少数民族人民更加亲密无间。

此外,太宗还摒弃了之前的“贵中华,贱夷狄”的偏见思想,将团结和友爱的思想在各民族之间传播开来,让各民族平等、和平共处的思想更加根深蒂固。同时,他也给了更多少数民族官员以机会,提拔少数民族人才,主张联姻、通婚、结盟等一系列活动,让更多的汉民与少数民族人民相互接触,相互融合。

唐太宗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包容与大度,让周边各少数民族国家更加亲唐,并心甘情愿成为大唐的附属国和朝奉国,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倡导民族融合,也让少数民族国家都尊称其为“天可汗”。并且,之后的大唐,除了唐太宗外,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也曾被称为“天可汗”。

唐太宗在边境安全问题上的处理,可以说是颠覆了传统思想,他没有把可以防御外地的长城作为自己处理安边问题的砝码,而是利用自己先进的思想和包容的政策,使得周边问题可以得到更为彻底的解决。可以说,在解决安边问题上,修筑长城是治标,而实行合理政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发展,才是治本。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唐太宗没有对长城进行修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餐礼仪:从历代餐具看中国饮食文化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饮食文化中国值得自豪,也是最容易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一环。美味的食物享用得多,有没有考究过中国人何时开始脱离茹毛饮血的生活?何时开始用炉灶煮食?常吃的水饺、云吞何时出现?又怎样由分餐制度演化为围桌而食?……在正在香港举办的“美食配美器——中国历代饮食器具展”中,不仅得到答案,更可深入浅出地认识中国饮食喜好与器具的转变关系。

导语: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100多件珍贵文物,该馆展览部副研究员胡晓建介绍说,该馆专门为这个专题展览而筹备、组织,展品大都是首次来港展出,其中10多件是国家一级文物,如新石器时代《灰陶釜、灶》、隋《金足金杯》、北魏《青瓷莲花尊》及汉代《铺首衔环铜》等。

现场展出的《灰陶釜、灶》,是已知发现较早、且完整的炊具,胡晓建说,新石器时代的《附加堆纹灰陶鼎》是三足锅,《黑陶甑》是最早期的蒸屉,下半部盛水,称鬲,中间有孔隔,上面放食物。在旧石器时期,人类以烧烤为主,到了新石器时期,则开始用水煮、气蒸的手法,北方吃粟,南方吃稻。现场一件新石器时代《双耳小口尖底瓶》,两边的耳孔吊着绳子,放进河里入了水,陶瓶便会立起来,可见当时的先人打水也很有智慧。

到了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讲究饮食礼仪,闻名遐迩的青铜器工艺达到全盛期,由甑与鬲结合而成的?[,已发展至青铜器制。在春秋后期,已有饺子出现,而当时祖先开始懂得吃面食、云吞及粉食了。由于这段时期注重礼祭,出现了许多酒器,如现场展出的《戍马铜觚》是饮酒器,铜?F用以盛酒,而《窃曲纹龙首三足铜?B》是当时的调酒器,最特别的是《铜冰鉴》,冰酒器具,内置方形罐,用以盛酒。现场也展出了同时期常用的漆器餐具仿制品。

隋唐是中国文化与国势强盛时期,各民族在饮食文化上进一步交流融合,菜肴品种大增,建立不同饮食流派,当时已普及高足桌、椅,加上宴会菜式丰富,因此由分餐制的一人一套餐具形式演变为多人围桌合食的形式。当时着重华丽的生活,金银及玻璃器皿相继出现,并且造工精巧。现场展出的隋唐食器有入口自东罗马的《金足金杯》。另外在新疆出土的唐代《饺子、点心》,胡晓建说,点心是一些饼食,用面以花模印成漂亮的形状及花样,而饺子内则有肉,反映新疆地区也受中原饮食影响。

至于其它朝代的展品,较特别的有东汉《宴饮杂技画像砖》、北魏《青瓷莲花尊》、辽《莲瓣形柄金杯》、南宋《影青瓷注及温碗》及清道光《粉彩锦荔枝盖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什么杨广是最冤枉的一个?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其实很多时候大家都知道的,有的算是比较的好的,有的也算是比较的差的,有的呢也算是悲剧的,但是也有的算是很给力的,但是不管怎么样的,这个还是很有意思的,但是其中有一位叫杨广的人,他好像是最为悲剧的一个了,那么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接着往下看!

个人觉得隋炀帝杨广并没有被冤枉,他与秦始皇一样,都是一代暴君,隋朝与秦朝都是二世而亡,而秦朝只有十四年,而杨广也是在位十四年,这是何等的相似,那我们来看看杨广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杨广生于公元569年,史书说杨广颜值高又聪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称帝,杨广被立为晋王,加柱国,后来又担任武卫大将军。

公元588年,隋朝命杨广率军攻南朝陈,杨广名义上是统帅,而隋军实际的指挥是高颎,将领包括贺若弼、韩擒虎等名将。而此时陈朝皇帝是陈叔宝,陈叔宝昏庸,又没有什么贤相良将,所以隋军很顺利的灭掉了陈朝,俘虏了陈叔宝与皇后,杨广被任命为太尉。

公元590年,江南发生叛乱,杨坚派杨素率军征讨,平定了江南,杨广被封为扬州总管,治所在江都。公元600年,突厥进攻,杨广率军抵御,无功而返。

隋文帝与独孤皇后比较崇尚节约,反对奢华浪费,而太子杨勇不会弄虚作假,而杨广会,所以隋文帝对杨勇有所不满。杨广、独孤皇后、杨素不断的向隋文帝说杨勇的坏话,最终隋文帝废黜了杨勇的太子之位,而改立杨广为太子。

公元604年,隋文帝突然驾崩,杨广继位,据多种史料表明,隋文帝的去世与杨广有很大的关系。那我们来看看,杨广继位之后又做了哪些事情。

公元605年,杨广造东都洛阳,一共十个月,每月征发民夫两百万人。以此同时,杨广下令修京杭大运河,而且还造了龙舟等各种船几万多艘,其中他游江都所用的龙舟,高13.5米,宽15米,长60米,共有四层楼,一百二十间房间,还有正殿、内殿、朝堂。

公元614年,杨广发兵征高句丽,共出动一百一十三万士兵,两百多万民夫,最后大败于辽东城。公元615年,再次征辽东城,黎阳杨玄感反隋,隋军撤军。公元614年,杨广第三次征高句丽,但是各地纷纷反隋,最后只能议和收兵。

杨广修运河,征三百多万人,营建东都,每月征两百万人,修长城,征两百四十多万,而且很多人死于劳役之中,另外杨广大修宫殿,行宫,离宫。

杨广游江都,每次带着的人达二十万人,船队长达两百余里,沿途的州郡不胜其扰。公元618年,杨广被宇文化及杀害于江都。为什么隋末各地起义?为什么隋朝明明有开皇之治,也二世而亡?这显然都是杨广造成的,所以说杨广一点也不冤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盘点历代皇帝的那些八卦冷知识

全文共 296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当中,媒体、新闻、社交等等都是我们了解外面精彩世界的途径。过在我们所感兴趣的话题当中,八卦新闻、八卦事件绝对是很多人都非常关注的点,因为人的八卦心里是与世俱来的,都会感兴趣,就像人要吃饭一样。那么大家有直到古代皇帝的那些八卦趣事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些。

1、最长寿的皇帝是乾隆,享年89岁。不过南越王赵佗比他更长寿,活了足足103岁,一生熬死了秦始皇、秦二世、秦王子婴、汉高祖、汉惠帝、刘恭、刘弘、汉文帝、汉景帝九位帝王,一直活到了汉武帝建元四年,可谓超长待机。

2、中国第一位女皇帝不是武则天,而是北魏的一个女婴元姑娘。唐朝的陈硕真则是第一个自称皇帝的女人。

3、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康熙,在位61年。

4、在位时间最短的则是金朝末代皇帝完颜承麟,登基大典都还没举办完就带兵出战,随即战死。同时他的年号盛昌也是世界历史.上使用时间最短的一个,仅在即位诏书宣布时被人宣读了一下,仅此而已。

5、登上影视屏幕次数最多的皇帝还是康熙,到目前为止一共是58次。另外第二到十名,分别是唐太宗、朱元璋、雍正、乾隆、武则天、顺治、光绪、唐玄宗、秦始皇。清朝占据半壁江山,多半归功于经久不衰的清宫戏,唐朝三个紧随其后,明秦各占一个。如果曹操也算进去的话,可以挤掉秦始皇。

6、扮演帝王最多的演员是唐国强,饰演过郑庄公、越王勾践、秦始皇、汉宣帝、晋成帝、拓跋焘、唐太宗、唐玄宗、唐德宗、李元昊、宋仁宗、成吉思汗、明太祖、朱允炕、明成祖、嘉靖帝、隆武帝、皇太极、雍正、乾隆以及玉皇大帝。

7、太平天国在天京事变后封了两千七百多个王,很多封号都稀奇古怪,比如爱王、巨王、求王、对王、养王、补王、梯王、听王、干王

8、王莽做过一件极其无聊又十分荒唐的事一将全国一半以上地名都改了,并且将反义词玩得炉火纯青,无盐改成有盐,东昏改成东明,亢父改成顺父,无锡改成有锡,谷远改成谷近,曲梁改成直梁,泥阳改成泥阴,于离改成于合。

9、最专情的皇帝是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只娶张皇后一人,再无其他妃嫔。

10、最滥情的应该就是晋武帝司马炎了,后宫超过万人,因此每天晚_上都在苦恼临幸哪个妃子,于是留下了“羊车望幸”的典故。

11、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大半辈子都属于战国时代,

12、后赵的建立者石勒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奴隶做到皇帝的人,出身比朱元璋还低。

13、但朱元璋也没好到哪里去,原名叫朱重八,父亲朱五四、祖父朱初一、曾祖父朱四九、高祖朱百六,一家子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

14、北周的大帅哥独孤信,长女是北周明敬皇后,四女是唐朝元贞皇后,七女是隋朝文献皇后,人称“三朝岳父"

15、公元409年是中国历史上同时存在皇帝最多的年份,一共有十一个皇帝。

16、梁武帝萧衍的第二个年号很普通,叫“普通

17、西燕威帝慕容冲小字凤皇,小时候是苻坚大帝的娈童,后来慕容冲起兵攻陷了苻坚的都城长安。

18、春秋时期的晋景公是唯一一个掉进粪坑淹死的国君。

19、北齐国母娄昭君生下四个皇帝,文襄帝(追谥)、文宣帝、孝昭帝、武成帝。

20、西晋司马衷的皇后羊献容先后被废了五次,第六次被立时已经变为前赵皇帝刘曜的皇后,

21、北洋三杰之一的冯国璋是相声演员冯巩的曾祖父,冯巩在《建党伟业》中扮演过曾祖父。

22、自从老刘家被后来的晋王司马昭灭掉后,就开启了复仇之旅,凡是国号“晋” 的王朝都灭于姓刘的手里,西晋灭于刘聪,东晋灭于刘裕,后晋的江山也被刘知远夺了。(灭老 刘家的虽然是魏国,但魏灭蜀之战的实际决策者是司马昭)

23、辽朝共有19位皇后,其中有18位皇后姓萧。唯一不姓萧的皇后是辽世宗耶律阮的甄皇后,她也是辽朝唯一一位汉人皇后。

24、南汉皇帝刘鋹在位期间,要想当官必须先自宫。

25、老李家出过56个皇帝,成汉5个,西凉5个,唐朝21个,后唐4个,南唐3个,西夏12个,外加割据政权和农民起义政权6个(李轨、李子通、李密、李希烈、李顺、李自成),如果加上朝鲜王朝的27个和越南前后李朝的12个,则姓李的皇帝有95个。(个人统计,如有错误还请见谅)

26、老刘家则出过64个皇帝,西汉15个,东汉14个,蜀汉2个,前赵6个,刘宋9个,后汉2个,北汉4个,南汉4个,外加割据政权和农民起义政权8个(刘玄、刘盆子、刘永、刘武周、刘黑闼、刘守光、刘豫、刘通)。

27、侍奉过最多皇帝的男人是五代时期的冯道,历仕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一共四朝十帝,如果加_上早年效命的刘守光( 桀燕皇帝)和称过臣的辽太宗,则是十二帝,堪称古今官场第一不倒翁。

28、中国古代被称为大帝的皇帝只有吴大帝孙权一人。

29、姓袁的皇帝有两个,都是河南人,江山都有赖于姓孙的,称帝不久后都死了,都有个部下叫张勋。

30、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曾被权臣高澄质问为什么要造反,还被他骂过“狗脚朕

31、对元素周期表贡献最大的人是门捷列夫,第二是朱元璋。[ 解释一下,朱元璋命令子孙后代取名字必须用五行轮流来,于是子孙们强行造了很多生僻字,元素周期表里面那些字旁的生僻字基本全是老朱家发明的,这条纯属娱乐]

32、新闻上书本上见到的那些“ 孔繁X, 都是孔子的第74代孙,“ 孔祥X”则是第75代, 孔令X”是第76代,如孔繁森、孔祥熙、孔令辉、孔令奇。

33、《三国演义》 里面坑得吕布团团转的广陵太守陈登,喜欢吃生鱼片,后来因为感染寄生虫而死。

34、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嫣十一岁便入宫为后,直到四十岁去世入殓时宫女才发现她依然还是处女。

35、也顶多三万两千多首。乾隆的诗大部分都很平庸,但是其中有一百多首写得很真挚动人,都是悼念富察皇后。

36、初唐诗人张若虚仅存两首诗作传世,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被赞誉“孤篇盖全唐 ”

37、陆游一生也写过上万首诗,光是《剑南诗稿》中收录的就有九千多首。之所以都能完整保存下来,是因为陆游的儿子就是专门做刊刻这行的。

38、王希孟18岁创作完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后便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39、汉献帝和诸葛亮都是181年出生,234年去世,一个从庙堂走向乡野,一个从乡野走向庙堂,两个人一生都在对抗曹氏。

40、中日韩三国都有名叫林秀贞的名人。

41、子嗣最多的人是汉朝的中山靖王刘胜,光是儿子就有一百二十多个。所以到东汉末年时,拥有“中山靖王之后”这个头衔的人,除了刘备,估计还能找出数以万计。

42、春秋末年齐国的权臣田成子,选齐国身高七尺以上的女子为姬妾,后宫姬妾上百人,然后他直接开放整个后宫,让门客侍从随意出入。到他死的时候,有儿子七十多人。

43、齐襄公派遣大臣连称、管至父驻守葵丘,约定明年瓜熟时派人去替换。第二年瓜熟时节,齐襄公却不派人替换,看了一年瓜的连称、管至父很生气 发动叛乱杀了齐襄公.

44、比张衡还牛逼的是北宋的沈括,数学、光,学、声学、化学、天文、地理、水利、医药、经济、军事、音乐、书画、外交无所不通,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45、比沈括还牛逼的是他老婆张氏,经常责骂沈括,甚至拳脚相加,有次发脾气直接将沈括的胡子扯下来。

46、在西汉时代,男风盛行,几乎每个皇帝都有龙阳之癖,汉高祖和籍孺,汉惠帝和闳孺,汉文帝和邓通,汉景帝和周文仁,汉武帝和韩嫣、李延年,汉成帝和张放,汉哀帝和董贤 , 每一对都基情满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金石录收录了历代金石书画的什么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金石录》一书,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金石录》共三十卷,先由宋代赵明诚撰写大部分,其余部分由其妻李清照完成。

《金石录》和《集古录》齐名,《金石录》的体例是仿照《集古录》,不过是把目和题跋合为一书。全书三十卷,前十卷是目录,一共著录二千卷,实际不到二千种,因为少数大碑是一碑分为二卷或多卷的,但已比《集古录目》的一千卷多出许多,这二千卷都按时代先后排列,比《集古录目》的不按时代也是后来居上。

作者简介

赵明诚(1081—1129年),字德父(或作德甫、德夫),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宋代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赵明诚在著撰《金石录》期间,历仕南北,中经靖康之乱,与清照两地睽隔,流离坎坷,家藏古物奇器及书画碑文渐次丧失,但著述之志未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镇雄小山峡风景区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山峡风景区位于昭通市镇雄县中屯乡翟底河西岸,地处云贵交界处,南距县城20公里,距川、滇、黔主要公路干线500米,整个风景片区集山、水、溶洞、峡自然景观于一体。轻舟漫游翟底河,尽览两岸“小山峡”雄、险、奇、秀的自然风光,曲径通幽,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中。尤以躲军洞里,回波洞最为壮观。

躲军洞是风景区内的重要景点,这里流水如玉带,绕右岸崖壁上的躲军洞婉蜒流过,直下七星关。因此,俯临翟底河的躲军洞便有了另一个美妙的名字——玉带天宫,成为一方名胜。躲军洞有上下两个洞口。从躲军洞上洞口进,躲军洞石壁上有佚名者题壁诗数首,显然是躲军避祸者所书。既有沉郁悲枪,怨天尤人的控诉,守善不报、家破人亡的悲凉,也很有几首故作旷达,自嘲、自诩的调侃、反讽之作。入洞沿右侧石壁行,有一平行走道,宽丈余,中高穹顶,有钟乳石悬垂。躲军洞曲折幽深,洞中有洞,还有暗河伏流。

景区内还有回波洞与躲军洞两岸呼应,进入洞中,钟乳石密布,移步换景,有腾云神龟、孔雀开屏、雄狮回洞、二龙抢宝、地下长城、天象浅水、慈航普渡、群龙朝拜,夫妻迎宾等诸多景点,美不胜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历代“战疫”简史:从巫鬼之术到公共卫生建设

全文共 278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中医研究院出版的《中国流行病史论》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了321起大规模流行病。每一次疫情都会让当时的社会颤抖。

在古代中国,老百姓心中有三大恐惧——战争、鬼魂和瘟疫。

在几千年的对抗历史中,颜、黄的后人也探索出了一条从猎巫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战争瘟疫”之路。

古代的大瘟疫:派遣犬瘟神

我国最早的鼠疫记录可以追溯到商代甲骨文时期。

《小屯吟叙文怡编》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与天地相通的巫师在占卜。他问了两件事。一是瘟疫是否会蔓延。第二个是商朝国王是否感染了瘟疫。可以想见,当时的王市应该有大规模的人群感染,使处于感染的危险之中。

在著名的赤壁战争中,历史学家把孙刘的胜利归因于曹骏缺乏经验。然而,随着医学史料的发掘,这场奠定历史格局的战役实际上与瘟疫密切相关。

孙、吴联军攻打曹。曹操的船只损失惨重,下令撤退。然而,奇怪的是,曹操在撤退的时候下令放火烧了这些未燃烧的船只。

相关病史研究表明,当时血吸虫病在赤壁地区广泛流行。这种疾病通过水传播。曹操的北方军队对这种疾病知之甚少,除了没有水之外,对它也没有免疫力。曹操下令在撤退时点燃的船只可能与防止瘟疫的传播有关。后来他给孙权的信也证实了这一点:“赤壁之战是一场大病,独烧船只导致了周瑜的退兵,使他成为一个虚名。”

据史料记载,东汉桓年间,全国人口超过五千万。到三国末期,全国死于瘟疫的人数已达数千万。建安二十二年,一场大瘟疫席卷全国,造成十室九空的悲惨局面。司马懿的兄弟司马朗在军营巡逻和照顾士兵时死于瘟疫。东汉文学中著名的“建安七子”,有五人死于这场瘟疫。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百多年来最严重的流行病时期之一。

此时,人们正面临着一场激烈的疫情,这只能归咎于上天的惩罚。巫术和鬼的理论是一个被皇帝和人民都接受的解释。“瘟神”和“瘟神”在世界上猖獗。当时,对抗这种流行病最“科学”的方法是相信消灭这种流行病的神灵。《李周》记载:“方石翔,帅百里而傩,以索氏驱疫。”传说方长得极其丑陋,瘟神见了他只能逃之夭夭。傩戏仍在西域流传,也是方疫病在古代的变化和演变。

然而,在东汉末年,简单的民间信仰无法拯救被感染的人。黄巾起义军的崛起是由于张角酋长对瘟疫的治疗。然而,它能治愈水润瘟疫的消息充满了神话和神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照明弹角最终死于军队中的瘟疫。

防疫:弘扬中医理论

在与瘟疫的斗争中,中医核心理论诞生了。大约在公元154年,潜伏的瘟疫即将爆发。河南南阳的张嘉年子生了一个男孩,名叫钟静。父亲张是王朝的一名官员。他希望他的儿子继承他的事业,但是他不认为他对医学有特殊的爱好。10岁的时候,张仲景开始和来自同一县的医生张伯祖一起学医。几十年后,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导致了他的《伤寒论》。书中总结的辩证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国中医诊疗的灵魂。

“伤寒”这个词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伤寒略有不同。它的主要症状是发烧,传染性很强。事实上,它指的是各种流行病。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到,短短十年间,张家人口只有三分之一,其中70%感染了鼠疫。《伤寒论》中记载的三承气汤和竹叶石膏汤至今仍在使用。

后来,在中医更广泛的传承下,东晋医学专家葛洪对天花、克鲁格氏病(现代称为黄疸)、沙虱病(恙虫病)等传染病的治疗做出了贡献。

唐代名医孙思邈不仅在《千金书·方耀》中总结了许多治疗传染病的方剂,而且还提出了熏蒸消毒空气、水井注水消毒等消毒方法。

隔离:国家力量的干预

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记载了一段秦朝传染病“隔离”制度:一名受刑建城的犯人在服刑期满前被发现患有麻风病,当地官员迅速将他转移到一个叫“竹锁”的地方隔离。这可能是在出土文件中发现的官方控制疫情的早期记录。

政府干预疫情的官方记录始于西汉。元朝前两年,首都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随之而来的是流行病。韩平迪发出了一封信:“患有疾病和流行病的人们为了买药而离开家园。”由政府安排的专门的院内“隔离医院”负责治疗传染病患者,这是我国历史上公共临时疾病隔离医院的早期记录。

到了南朝,出现了“六病”、“别坊”等隔离组织。唐朝设立了“疾病作坊”,宋朝设立了“幸福作坊”。中央政府通常根据疫情分配资金,地方政府购买药品并招募僧侣来照顾病人。

除了有效的隔离之外,唐代以来政府组织的医疗救治是“疫”成功的根本保证。正统十四年,淮阳发生了一场瘟疫。明英宗派了40多名御医到疫区救治百姓。然而,根据历史记载,官方在流行期间的“给药”和“处方”是免费的。

直到明清时期,“科学战争流行病”才有了划时代的突破——天花疫苗的普及,这是人类战胜传染病“天花”的经典案例——将天花病人用天花水泡的痘浆和天花疥疮的粉磨注射到健康人的鼻孔中,使其感染,从而获得天花免疫力。历史资料表明,自明代以来,民间就一直使用科学的疫苗接种方法。

由于康熙帝从小就有天花的经历,他在推广和普及人类痘疫苗接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康熙开始,天花的预防和控制已经从简单的避免隔离转变为多层次的预防和控制。在他的推动下,清代的天花防治变得更加系统化。

公共卫生:艰难的开始

晚清时期,在与西方接触的过程中,防疫现代化逐渐开始。在防疫体系中,“公共卫生”的概念开始被接受和推广。

鸦片战争后,西医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此后,在洋务运动中,特别是在北洋海军的建设中,西医学校成为一个配套设施,这成为中国独立建立西医医院的开端。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成立了第一个中央卫生行政机构——卫生部,负责审查医疗机构的设立、医生的检查、检疫计划、保健条例的审批等。1906年,卫生部升级为卫生部,隶属于民政部,负责防疫和卫生、药物检查、医院设置和其他事务。

卫生部(部)的建立标志着全国系统卫生管理的开始,标志着卫生管理上升为国家系统。

国家卫生局成立后不久,1910年底中国东北地区爆发了鼠疫疫情。中国医生连德武第一次充分运用现代公共卫生理论和方法,在中国扑灭了这场大瘟疫。事后,清政府组织了第一次真正的国际会议——奉天国际鼠疫研究会,有来自12个国家的34名代表参加,确立了许多国际公认的防疫标准,为国际防疫合作奠定了基础。此外,清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国家卫生防疫法,民政部起草了防疫条例,要求各省“从整体上遵守防疫事件”。迄今为止,国家一级的公共卫生系统已经形成。

然而,在晚清及以后的动荡时期,国家一级的公共卫生系统大多是纸上谈兵,无法实施。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才逐步建立起来,主要的传染病防治机构才得以建立和完善。资料来源:《华西都市报》

———————————————————

参考:

1.郑云特著《中国荒政史》,商务印书馆,2011年

2.王文渊“中国古代抗血脂思想方法及其现代应用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论文

3.《王玉德论中国古代的疫情与对策》,《江汉论坛》2003年第9期

4.邓《历史上抗击“疫”的良方》与《学习时报》2020年第6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代并没有在沈阳建都 为何沈阳也有个故宫

全文共 1540 字

+ 加入清单

在很多人的认知当中,沈阳这个地方并不是古代任何一个王朝的首都,而且古代王朝建都,不管是大一统时代还是分裂时代,大多数都位于平原地区,沈阳也的确从来不是任何一个朝代的国都,但在沈阳却也有一个故宫,被人们称呼为沈阳故宫。但很多人对此就很好奇,为什么沈阳不是国都,却也有一个故宫呢?这个故宫究竟是哪里来的?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沈阳故宫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沈阳的既然也叫故宫,那肯定也是皇帝住过的地方。沈阳故宫究竟是谁建的?历史上究竟有哪些政权定都沈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从沈阳的历史开始说起了。

早在三万年前,沈阳地区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沈阳更是燕国的重镇方城(侯城前身),隶燕辽东郡襄平县,这也是沈阳建城史初期,距今已有2600余年。

但是沈阳真正命名为“沈阳”,这个就是元代的事了。唐宋时期,沈阳一直叫做“沈洲”。元朝元贞三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汉族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州为沈阳。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到此为止,沈阳这个名字算是定下来了。但是,一直没有政权在沈阳定都。但是历史的长河不断向前推进。沈阳作为都城的历史时期时期就要到来了。

明朝末期,人心惶惶,民不聊生。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1625年迁都沈阳。同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沈阳也更名为“盛京”。至此,沈阳成为了后金政权的都城。2、沈阳的历史地位

但是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世祖福临迁都北京后,沈阳变为陪都。但是沈阳作为政权中心的时代并没有结束。

辛亥革命后,沈阳成为奉系军阀统治的首府。这段历史很多人就都知道了。奉系军阀张作霖,将沈阳作为整个政权的首府。如今沈阳的大帅府就是当时张作霖的私人府邸。而他的儿子张学良更是为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纵使时光的洪流带走了往日的辉煌和不朽。但是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在新的时代已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沈阳故宫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是一处包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遗址。在宫廷遗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宫廷艺术品。3、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的十大区别

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组合来源于满族传统,建筑形式来源于汉族民间传统,而北京故宫主要建筑形式,以及组合皆来源于中原传统宫殿建筑,正殿没有八角攒尖亭式建筑。

沈阳故宫“宫高殿低”,清宁宫建于高台之上,高于崇政殿,而北京故宫三大殿都建于高台上,高于寝宫。沈阳故宫主要建筑皆采用民间硬山式,等级比较低。北京故宫主要建筑则采用传统宫殿建筑的庑殿顶,属于最高等级。沈阳故宫建筑采用黄琉璃瓦加绿剪边。北京故宫都是黄琉璃瓦。沈阳故宫建筑受喇嘛教影响明显,比如方柱柱头兽面,檐下装饰,藻井彩色绘画等,而北京故宫建筑装饰都属于传统特色。

沈阳故宫受山西建筑影响,主要宫殿以五彩琉璃装饰为主,北京故宫的建筑装饰全为黄琉璃瓦。沈阳故宫的清宁宫,主要体现满族的建筑习惯,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建在地面上,北京故宫只有坤宁宫仿清宁宫,其他寝宫皆为中原传统形式。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崇政殿都是“彻上明造”,在梁架上彩画。北京故宫的三大殿都加装了天花板不覆顶。 沈阳故宫门额上的字,都是满文在左,汉文在右。北京故宫的正好相反。沈阳故宫皇后妃子都住一个院落,北京故宫皇后妃子各有自己的寝宫。

如今,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和北京故宫相比具有自身的价值和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秦朝历代大王列表是怎样的?

全文共 1377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 ;秦三世赢子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 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国君主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秦国自秦非子开始,共有37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秦昭襄王,在位共56年。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 ;秦三世赢子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 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非子 前891年~前858年 在位34年

秦侯 前857年-前848年 在位10年

秦公伯 前847年~前845年 在位3年

秦 仲 前844年~前822年 在位23年

秦庄公 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

秦襄公 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秦静公(又作竫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为秦文公之长子,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他在文公四十 八年时去逝,赐谥号为竫公,并改立竫公之长子赢立(秦宪公)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秦宪公 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

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在位6年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

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在位12年

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

秦康公 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

秦共公 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秦桓公 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秦景公 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

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

秦夷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史记》称夷公“早死,不 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亦即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

秦厉共公 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

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

秦怀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

秦灵公 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

秦简公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

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

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

秦献公 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

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秦惠文王 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

秦武王 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

秦昭襄王 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秦孝文王 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秦庄襄王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

秦始皇帝 前246年-前210年 在位37年 前221年嬴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

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称秦二世皇帝。

嬴子婴 ?年~前206年,在位47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历代王朝顺序是怎样的?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 战国)、秦朝、西汉、新朝、东汉、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朝、明朝、清朝。

中国历代王朝顺序如下:

1、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 471年。

2、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 438年。

3、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 5年。

6、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共计:16年。

8、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9、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10、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11、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共计: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16、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西晋历代皇帝在位年表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西晋是魏国司马氏建立的国家,经历了四代皇帝。其中,武帝司马炎在位26年,惠帝司马忠在位17年,怀帝司马炽在位6年,司马邺在位4年。

西晋(公元265-公元316)是魏国司马氏建立的国家。它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当时仍处于分裂状态的中国。然而,由于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西晋在很短的时间内崩溃,使中国恢复到原来的分裂状态。265年武帝司马炎(236-290)称帝,26年武帝司马炎,司马昭长子,265年,司马炎即晋王。强迫曹桓禅位,建立晋朝,280年,攻下建业,吴国灭亡,完成统一事业。晋武帝的生活非常荒淫,晋宫内宫女万余人,并造成社会风气荒淫奢侈,包括王恺、石崇斗富。司马炎死于290年,55岁。惠帝司马忠(259-306)于290年即位,在位17年惠帝,武帝第二子。司马忠即位后,无力理政,诸王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加剧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48岁时,司马忠死于306年。怀帝司马炽(284-264)(306-312)年在位,在位6年,晋武帝第25子。司马炽继承了惠帝的烂摊子,没有雄才大略。312年,匈奴军进攻洛阳,晋怀帝被俘,次年被杀。时年30岁。司马邺(300-317)(313-316)在位,在位4年,晋武帝孙,吴孝王司马晏的儿子。司马邺即位时才13岁。,郎邪王司马瑞,南阳王司马保辅政。匈奴刘曜攻击长安,民帝投降,受到侮辱,317年被杀,时年18岁。

自武帝建立政权以来,晋共历了三代四帝,前后仅51年。西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历代太上皇是如何度过退位后的生活的?谁过的好,谁过的不如意?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的太上皇退位之后过的如何生活

历史上的太上皇在退位之后过的生活并不完全相同,刘邦的老爹过得最好,属于乐享清福型。当然也有一些人过得不容易,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的老爹。

刘邦的老爹刘太公

在大家的印象中都会觉得一般太上皇都是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才会被称之为太上皇,但是在历史上也有一个死人,这也就是秦始皇的老爹。要说在众多的太上皇中,最让大家羡慕的应该就是刘邦的老爹。刘邦在成为皇帝之后也会用豪宅,直接就把自己的老爹供养起来,刘邦每一天都会去请安问好,一开始还会觉得有一些不以为然,后来有一些人提醒,现在刘邦已经是皇上,所以就不能够接受皇上的跪拜。

刘太公很喜欢种地,所以刘邦直接就把家中的御花园全部都改成了菜地,让老爹过上自己喜欢种地的生活,从此之后安享晚年也算是一个乐享清福的太上皇,最终在85岁的时候离开。

李旦

母亲是武则天野心勃勃,所以自己也曾经做过傀儡皇帝,但是最终被废。原本根本就不想要成为皇帝,是儿子还有妹妹硬逼自己等到自己成为皇帝之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为了政权最终就发生了矛盾,这也让自己在中间左右为难。在这一次的斗争中,最终失败的必然就是太平公主。李隆基为了能够让他可以开心,所以一直对他非常的孝顺,后来彻彻底底就变成了一个只知道享福的太上皇,一直到55岁的时候才去世。

李渊

要说晚年并不是很幸福的,应该就是李渊。在52岁的时候,因为儿子的帮忙,所以成为皇帝,更是成为了大唐开国之君,但是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居然直接发动玄武门之变,把兄长还有弟弟杀害。再看到孩子手足相残,受到李世民的逼迫之后,也只能够选择让位子.表面上李世民还非常的孝顺,但是其实父子之间早就已经有了隔阂。李渊在进入到晚年时期确实过得非常的郁闷,为了能够转移情绪,所以把所有的心思全部都放在女人身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古代皇帝属什么的最多?历代皇帝生肖排名

全文共 1394 字

+ 加入清单

生肖算是中华千年以来的传统民俗,根据十二地支不同会分别对应不同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据说十二生肖的起源和当时人们崇拜的动物有关,直到先秦时期十二生肖的系统就已经十分完善了。其实直到今天生肖也是人们会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每个生肖也被附加了很多含义,不过毕竟不是科学,也不用太当真。这次就通过生肖给大家讲一个冷门知识,古代历朝历代皇帝,他们中属什么的最多,属什么的最少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十二生肖这东西我们要理性来看待,它虽算不上科学,也不一定准,但它起码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了解一下也算弘扬中华文化,有益无害。

十二生肖在国内和国外是不一样的,甚至连动物都不一样;而在计算历法上也存在很大区别,我国的生肖是按旧历来的,而国际上又是以公历来算的,不要小看这个算法,它会让出生在年初(公历)的人生肖发生变化。

而笔侠以为,既然是中国人,就应该以咋们中国人的历法来计算,因为它本身也是先人用最接近天象的历法研究出来的,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个历法换掉呢?

好了,进入主题,笔侠今天要展示的是我国古代皇帝的生肖情况:从秦始皇算起到宣统帝退位,一共产生了400多位皇帝,但能从史料中得知其出生年份的只有291位,今天统计的数据仅限于这些皇帝。

由于工程庞大,我无法一一求证,直接引用百科上的数据,有一个小问题是:这些数据全都是按照公历来计算生肖的,有一定出入,对于重要的皇帝我会予以更正,好了,统计结果如下:

1、【属兔】共33帝

代表人物:魏文帝曹丕、南齐太祖萧道成、后梁太祖朱温、后汉高祖刘知远、后蜀隐帝孟昶、夏景帝李元昊、乾隆帝弘历。

2、【属龙】共29帝

代表人物:汉光武帝刘秀(公历为前5年,旧历为前6年)、晋武帝司马炎、南梁武帝萧衍、北魏高宗拓跋濬、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明太祖朱元璋、清太宗皇太极。

3、【属马】共29帝

代表人物:后赵明帝石勒、北齐文宣帝高洋、唐太宗李世民、成吉思汗铁木真、康熙帝玄烨、雍正帝胤禛、宣统帝溥仪。

4、【属虎】共26帝

代表人物:秦始皇赢政、顺治帝福临。

5、【属猪】共24帝

代表人物:汉后帝刘禅、前秦昭宣帝苻坚、南朝宋武帝刘裕、西魏文帝元宝炬、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高宗赵构、元世祖忽必烈。

6、【属牛】:共23帝

代表人物:汉昭烈帝刘备、隋炀帝杨广。

7、【属猴】:共23帝

代表人物:汉武帝刘彻、东晋元帝司马睿、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8、【属鼠】:共21帝

代表人物:汉景帝刘启、新朝王莽、唐高宗李治、后晋高祖石敬瑭、明成祖朱棣。

9、【属羊】:共21帝

代表人物:秦二世胡亥、北魏太祖拓跋珪、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南陈武帝陈霸先、后金太祖努尔哈赤。

10、【属鸡】:共21帝

代表人物:汉文帝刘恒(公历为前202年,旧历为前203年)、汉献帝刘协、陈后主陈叔宝、隋文帝杨坚、唐玄宗李隆基、南唐后主李煜。

11、【属狗】:共21帝

代表人物:吴大帝孙权、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唐高祖李渊、崇祯帝朱由检。

12、【属蛇】:共20帝

代表人物:汉高祖刘邦、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周世宗柴荣、建文帝朱允炆。

一目了然,排位靠前的是兔、龙、马这3个生肖,靠后的是鼠、羊、鸡、狗、蛇,比较平均。蛇最郁闷,以1人之差排名垫底。

从质量上看,也基本和这一排名相符合,有作为的皇帝分布基本还算平均,其中属龙、属马、属猪的似乎更胜一筹,看来真是龙马精神、属猪的更有福气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代皇帝寿命排名 历代皇帝寿命是多少?

全文共 801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古代皇帝寿命,一直以来也是很多人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皇帝的出生到死亡,很多皇帝寿命并不长,像是乾隆那样的更是很少,不仅在位时间长,寿命也是非常长的。皇帝毕竟是一个高危行业,而且还有不少皇帝是傀儡皇帝,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一辈子都是一个悲剧。那么,古代皇帝那么多,他们各自的寿命分别是多少?一起来看看吧。

1 秦始皇嬴政 50岁 前259年-前210年

2 秦二世嬴胡亥 24岁 前230年—前207年

3 汉高帝 刘邦 62岁 前256年-前195年

4 汉惠帝 刘盈 23岁 前210年—前188年

5 汉文帝 刘恒 46岁 前202年-前157年

6 汉景帝 刘启 48岁 前188年-前141年

7 汉武帝 刘彻 70岁 前156年-前87年

8 汉昭帝 刘弗陵 21岁 前94年—前74年

9 昌邑王 刘贺 34岁 前92年—前59年

10 汉宣帝 刘询 43岁 前91年—前49年

11 汉元帝 刘奭 42岁 前74年—前33年

12 汉成帝刘骜 45岁 前51年—前7年

13 汉哀帝刘欣 26岁 前26年—前1年

14 汉平帝 刘衎 14岁 前9年—6年

15 孺子婴刘婴 21岁 5年—25年

16 新朝 王莽 69岁 前45年-23年

17 汉光武帝 刘秀 63岁 前5年-57年

18 汉明帝 刘庄 48岁 28年—75年

19 汉章帝 刘炟 32岁 57年—88年

20 汉和帝 刘肇 27岁 79年—105年

21 汉殇帝 刘隆 02岁 105年—106年

22 汉安帝刘祜 32岁 94年—125年

23 汉顺帝 刘保 30岁 115年—144年

24 汉冲帝 刘炳 03岁 143年—145年

25 汉质帝 刘缵 09岁 138年—146年

26 汉桓帝 刘志 36岁 132年—167年

27 汉灵帝 刘宏 34岁 156年—189年

28 汉少帝 刘辩 15岁 176年—190年

29 汉献帝刘协 54岁 181年—234年

30 汉昭烈帝刘备 63岁 161年-223年

31 汉怀帝(后主)刘禅 65岁 207年-271年

32 魏文帝 曹丕 40岁 187年—226年

33 魏明帝 曹睿 34岁 205年—239年

34 魏齐王 曹芳 43岁 232年—274年

35 魏高贵乡公 曹髦 20岁 241年—260年

36 魏元帝 曹奂 58岁 245年—302年

37 吴大帝 孙权 71岁 182年-252年

38 吴废帝 孙亮 18岁 243年—260年

39 吴景帝 孙休 30岁 235年-264年

40 吴末帝 孙皓 43岁 242年—284年

41 晋武帝 司马炎55岁 236年—290年

42 晋惠帝 司马衷 48岁 259年—307年

43晋怀帝 司马炽 30岁 284年—313年

44 晋愍帝 司马邺 18岁 300年—317年

45 晋元帝 司马睿 47岁 276年—323年

46 晋明帝 司马绍 27岁 299年—325年

47 晋成帝 司马衍 22岁 321年—342年

48 晋康帝 司马岳 23岁 322年—344年

49 晋穆帝 司马聃 19岁 343年—361年

50 晋哀帝 司马丕 25岁 341年—365年

51 晋废帝 司马奕 45岁 342年—386年

52 晋简文帝 司马昱 52岁 321年—372年

53 晋孝武帝 司马曜 35岁 362年—396年

54 晋安帝 司马德宗 37岁 382年—418年

55 晋恭帝 司马德文 37岁 385年—421年

56 楚武悼帝 桓玄 36岁 369年-404年

57 成武帝 李雄 61岁 274年-334年

58 成戾太子 李班 47岁 288年—334年

59 成幽公 李期 26岁 314年—338年

60 汉昭文帝 李寿 44岁 300年-343年

61 后赵明帝 石勒 60岁 274年-333年

62 后赵海阳王 石弘 22岁 314年—335年

63 后赵武帝石虎 55岁 295年-349年

64 后赵谯王 石世 11岁 339年—349年

65 前燕文明帝 慕容皝 52岁 297年-348年

66 前燕景昭帝 慕容俊 42岁 319年-360年

67 前燕幽帝 慕容暐 45岁 327年—371年

68 西燕威帝 慕容冲 28岁 359年—386年

69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 71岁 326年-396年

70 后燕惠愍帝 慕容宝 44岁 355年-398年

71 后燕昭武帝 慕容盛 29岁 373年—401年

72 后燕昭文帝 慕容熙 23岁 385年—407年

73 南燕献武帝慕容德 70岁 336年-405年

74 南燕末主 慕容超 26岁 385年—410年

75 后凉懿武帝吕光 62岁 338年-399年

75 前秦惠武帝 苻洪 66岁 285年—350年

76 前秦明帝 苻健 39岁 317年—355年

77 前秦厉王 苻生 23岁 335年—357年

78 前秦宣昭帝 苻坚 48岁 338年-385年

79 前秦高帝苻登 52岁 343年—394年

80 后秦武昭帝 姚苌 64岁 330年-393年

81 后秦文桓帝 姚兴 51岁 366年—416年

82 后秦末主 姚泓 30岁 388年—417年

83 夏武烈帝 赫连勃勃 45岁 381年—425年

84 宋武帝 刘裕 60岁 363年-422年

85 宋少帝 刘义符 19岁 406年—424年

86 宋文帝 刘义隆 47岁 407年—453年

87 宋元凶刘劭 28岁 426年—453年

88 宋孝武帝 刘骏 35岁 430年—464年

89 宋前废帝 刘子业 17岁 449年—465年

90 宋明帝 刘彧 34岁 439年—472年

91 宋后废帝 刘昱 15岁 463年—477年

92 宋顺帝 刘准 13岁 467年—479年

93 齐高帝 萧道成 56岁 427年—482年

94 齐武帝萧赜 54岁 440年—493年

95 齐郁林王 萧昭业 22岁 473年—494年

96 齐海陵王 萧昭文 15岁 480年—494年

97 齐明帝 萧鸾 47岁 452年—498年

98 齐东昏侯 萧宝卷 19岁 483年—501年

99 齐和帝 萧宝融 15岁 488年—502年

100 梁武帝萧衍 86岁 464年-549年

101 梁简文帝 萧纲 49岁 503年-551年

102 梁元帝 萧绎 47岁 508年—554年

103 梁敬帝 萧方智 16岁 543年—558年

104 梁武陵贞献王 萧纪 46岁 508年—553年

105 梁永嘉王 萧庄 30岁 548年—577年

106 梁宣帝萧察 44岁 519年—562年

107 梁明帝 萧岿 44岁 542年—585年

108 陈武帝 陈霸先 57岁 503年-559年

109 陈文帝 陈蒨 45岁 522年-566年

110 陈废帝 陈伯宗 17岁 554年—570年

111 陈宣帝 陈顼 53岁 530年-582年

112 陈后主陈叔宝 52岁 553年—604年

113 北魏道武帝 拓跋圭 39岁 371年—409年

114 北魏明元帝 拓跋嗣 32岁 392年—423年

115 北魏太武帝 拓跋焘 45岁 408年—452年

116 北魏文成帝 拓跋濬 26岁 440年—465年

117 北魏献文帝 拓跋弘 23岁 454年—476年

118 北魏孝文帝 元宏 33岁 467年—499年

119 北魏宣武帝 元恪 33岁 483年—515年

120 北魏孝明帝 元诩 19岁 510年—528年

121 北魏女帝 元姑娘 01岁 528年—528年

122 北魏幼主 元钊 03岁 526年—528年

123 北魏孝庄帝 元子攸 24岁 507年—530年

124 北魏节闵帝 元恭 35岁 498年—532年

125 北魏安定王 元朗 20岁 513年—532年

126 北魏孝武帝 元修 25岁 510年—534年

127 东魏孝静帝 元善见 28岁 524年—551年

128 西魏文帝 元宝炬 45岁 507年—551年

129 西魏废帝 元钦 16岁 525年—554年

130 西魏恭帝 拓跋廓 21岁 537年—557年

131 北齐文宣帝 高洋 31岁 529年—559年

132 北齐废帝高殷 17岁 545年—561年

133 北齐孝昭帝 高演 27岁 535年—561年

134 北齐武成帝 高湛 32岁 537年—568年

135 北齐后主 高纬 21岁 556年—577年

136 北齐幼主 高恒 08岁 570年—578年

137 北周孝闵帝 宇文觉 16岁 542年—557年

138 北周明帝 宇文毓 27岁 534年—560年

139 北周武帝 宇文邕 36岁 543年—578年

140 北周宣帝宇文赟 22岁 559年—580年

141 北周静帝宇文阐 09岁 573年—581年

142 隋文帝 杨坚 64岁 541年-604年

143 隋炀帝 杨广 50岁 569年—618年

144 隋恭帝 杨侑 15岁 605年—619年

145 隋皇泰主 杨侗 16岁 604年—619年

146 唐高祖 李渊 70岁 566年-635年

147 唐太宗 李世民 51岁 599年—649年

148 唐高宗 李治 56岁 628年—683年

149 武则天 武瞾 82岁 624年-705年

150 唐中宗 李显 56岁 656年—710年

151 唐殇帝 李重茂 20岁 695年—714年

152 唐睿宗 李旦 55岁 662年-716年

153 唐玄宗 李隆基 78岁 685年-762年

154 唐肃宗 李亨 52岁 711年-762年

155 唐代宗 李豫 54岁 726年-779年

156 唐德宗 李适 64岁 742年-805年

157 唐顺宗李诵 46岁 761年-806年

158 唐宪宗 李纯 43岁 778年—820年

159 唐穆宗 李恒 30岁 795年—824年

160 唐敬宗 李湛 18岁 809年—826年

161 唐文宗李昂 32岁 809年—840年

162 唐武宗 李炎 33岁 814年—846年

163 唐宣宗 李忱 50岁 810年—859年

164 唐懿宗李漼 41岁 833年—873年

165 唐僖宗李儇 27岁 862年—888年

166 唐昭宗 李晔 38岁 867年—904年

167 唐哀帝李柷 17岁 892年—908年

168 后梁太祖 朱温 61岁 852年-912年

169 后梁郢王朱友圭 30岁 884年—913年

169 后梁末帝 朱友贞 36岁 888年—923年

170 后唐庄宗 李存勖 42岁 885年-926年

171 后唐明宗 李嗣源 67岁 867年-933年

172 后唐闵帝李从厚 21岁 914年—934年

173 后唐末帝 李从珂 52岁 885年—936年

174 后晋高祖 石敬瑭 51岁 892年-942年

175 后晋出帝石重贵 61岁 914年-974年

176 后汉高祖 刘知远 54岁 895年—948年

177 后汉隐帝 刘承祐 20岁 931年—950年

178 北汉世祖 刘崇 60岁 895年-954年

179 北汉睿宗 刘钧 43岁 926年-968年

180 后周太祖 郭威 51岁 904年—954年

181 后周世宗柴荣 39岁 921年—959年

182 后周恭帝 柴宗训 21岁 953年—973年

183 吴太祖 杨行密 54岁 852年-905年

184 吴烈祖 杨渥 23岁 886年—908年

185 吴高祖 杨隆演 24岁 897年—920年

186 吴睿帝 杨溥 38岁 900年-937年

187 南唐烈祖 李昪 56岁 888年-943年

188 南唐元宗 李璟 46岁 916年—961年

189 南唐后主 李煜 42岁 937年—978年

190 南汉高祖 刘岩 54岁 889年-942年

191 南汉殇帝 刘玢 24岁 920年—943年

192 南汉中宗 刘晟 39岁 920年-958年

193 南汉后主 刘鋹 38岁 943年—980年

194 前蜀高祖 王建 72岁 847年-918年

195 前蜀后主 王衍 28岁 899年—926年

196 后蜀高祖 孟知祥 61岁 874年-934年

197 后蜀后主 孟昶 47岁 919年-965年

198 宋太祖 赵匡胤 50岁 927年-976年

199 宋太宗 赵光义 59岁 939年-997年

200 宋真宗 赵恒 55岁 968年—1022年

201 宋仁宗 赵祯 54岁 1010年—1063年

202 宋英宗 赵曙 36岁 1032年—1067年

203 宋哲宗 赵煦 25岁 1076年—1100年

204 宋神宗 赵顼 38岁 1048年—1085年

205 宋徽宗 赵佶 54岁 1082年—1135年

206 宋钦宗 赵桓 57岁 1100年—1156年

207 宋高宗 赵构 81岁 1107年-1187年

208 宋孝宗 赵昚 68岁 1127年-1194年

209 宋光宗 赵惇 54岁 1147年—1200年

210 宋宁宗 赵扩 57岁 1168年—1224年

211 宋理宗 赵昀 60岁 1205年-1264年

212 宋度宗 赵禥 35岁 1240年—1274年

213 宋恭帝 赵显 53岁 1271年—1323年

214 宋端宗赵昰 11岁 1268年—1278年

215 宋幼主 赵昺 09岁 1271年—1279年

216 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55岁 872年-926年

217 辽太宗 耶律德光 46岁 902年-947年

218 辽世宗耶律阮 34岁 918年-951年

219 辽穆宗 耶律璟 39岁 931年-969年

220 辽景宗 耶律贤 35岁 948年-982年

221 辽圣宗 耶律隆绪 61岁 971年-1031年

222 辽兴宗 耶律宗真 40岁 1016年-1055年

223 辽道宗 耶律洪基 70岁 1032年-1101年

224 辽天祚帝 耶律延禧 54岁 1075年-1128年

225 辽宣宗 耶律淳 61岁 1062年-1122年

226 辽梁王耶律雅里 30岁 1094年-1123年

227 辽德宗 耶律大石 57岁 1087年-1143年

228 伪齐 刘豫 71岁 1073年-1143年

229 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56岁 1068年-1123年

230 金太宗 完颜晟 61岁 1075年-1135年

231 金熙宗 完颜亶 31岁 1119年-1149年

232 金海陵王 完颜亮 40岁 1122年-1161年

233 金世宗 完颜雍 67岁 1123年-1189年

234 金章宗 完颜璟 41岁 1168年-1208年

235 金卫绍王 完颜永济 61岁 1153年-1213年

236 金宣宗 完颜珣 61岁 1163年-1223年

237 金哀宗 完颜守绪 37岁 1198年-1234年

238 夏景宗 李元昊 46岁 1003年—1048年

239 夏毅宗 李谅祚 21岁 1047年—1067年

240 夏惠宗 李秉常 26岁 1061年—1086年

241 夏崇宗 李乾顺 57岁 1083年—1139年

242 夏仁宗 李仁孝 70岁 1124年-1193年

243 夏桓宗 李纯祐 30岁 1177年—1206年

244 夏襄宗 李安全 42岁 1170年—1211年

245 夏神宗 李遵顼 64岁 1163年-1226年

246 夏献宗 李德旺 46岁 1181年—1226年

247 元太祖 孛儿只斤·铁木真 66岁 1162年-1227年

248 元睿宗 孛儿只斤·拖雷 41岁 1192年-1232年

249 元太宗 孛儿只斤·窝阔台 56岁 1186年—1241年

250 元定宗 孛儿只斤·贵由 43岁 1206年-1248年

251 元宪宗 孛儿只斤·蒙哥 52岁 1208年—1259年

252 元世祖 孛儿只斤·忽必烈 80岁 1215年-1294年

253 元成宗 孛儿只斤·铁穆耳 43岁 1265年-1307年

254 元武宗 孛儿只斤·海山 31岁 1281年-1311年

255 元仁宗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36岁 1285年—1320年

256 元英宗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21岁 1303年—1323年

257 元泰定帝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36岁 1293年—1328年

258 元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 09 1320年—1328年

259 元文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29岁 1304年—1332年

260 元明宗 孛儿只斤·和世㻋 30岁 1300年—1329年

261 元宁宗 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07岁 1326年—1332年

262 元惠宗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51岁 1320年—1370年

263 元昭宗 孛儿只斤·爱猷识理达腊 40岁 1339年—1378年

264 夏太祖 明玉珍 36岁 1331年-1366年

265 汉高祖 陈友谅 44岁 1320年-1363年

266 明太祖(洪武)朱元璋 71岁 1328年-1398年

267 明惠宗(建文)朱允炆 26岁 1377年—1402年

268 明成祖(永乐)朱棣 65岁 1360年-1424年

269 明仁宗(洪熙)朱高炽 48岁 1378年—1425年

270 明宣宗(宣德)朱瞻基 38岁 1398年-1435年

271 明英宗(正统、天顺)朱祁镇 38岁 1427年—1464年

272 明代宗(景泰)朱祁钰 30岁 1428年—1457年

273 明宪宗(成化)朱见深 41岁 1447年—1487年

274 明孝宗(弘治)朱祐樘 36岁 1470年-1505年

275 明武宗(正德)朱厚照 31岁 1491年—1521年

276 明世宗(嘉靖)朱厚熜 60岁 1507年-1566年

277 明穆宗(隆庆)朱载垕 36岁 1537年—1572年

278 明神宗(万历)朱翊钧 58岁 1563年-1620年

279 明光宗(泰昌)朱常洛 39岁 1582年—1620年

280 明熹宗(天启)朱由校 23岁 1605年—1627年

281 明思宗(崇祯)朱由检 35岁 1610年—1644年

282 明安宗(弘光)朱由嵩 40岁 1607年—1646年

283 明绍宗(隆武)朱聿键 45岁 1602年—1646年

284 明文宗(绍武) 朱聿鐭 43岁 1605年-1647年

285 明昭宗(永历)朱由榔 38岁 1625年—1662年

286 大顺(永昌)李自成 40岁 1606年-1645年

287 大西(大顺)张献忠 42岁 1606年—1647年

288 周太祖(昭武)吴三桂 67岁 1612年-1678年

291 清太祖(天命)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68岁 1559年-1626年

292 清太宗(天聪、崇德)爱新觉罗·皇太极 52岁 1592年-1643年

293 清世祖(顺治)爱新觉罗·福临 24岁 1638年—1661年

294 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 69岁 1654年-1722年

295 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禛 58岁 1678年-1735年

296 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 89岁 1711年-1799年

297 清仁宗(嘉庆)爱新觉罗·颙琰 61岁 1760年-1820年

298 清宣宗(道光)爱新觉罗·旻宁 69岁 1782年-1850年

299 清文宗(咸丰)爱新觉罗·奕詝 31岁 1831年-1861年

300 清穆宗(同治)爱新觉罗·载淳 19岁 1856年—1875年

301 清德宗(光绪)爱新觉罗·载湉 38岁 1871年-1908年

302 清逊帝(宣统)爱新觉罗·溥仪 62岁 1906年-196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北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历代帝王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代帝王庙俗称帝王庙,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其政治地位与太庙和孔庙相齐,合称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封建统治者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先的习惯,三皇一直被视为中国人的祖先,为历代帝王所景仰;而先代帝王,则是后代借鉴和效法的榜样,所以也要祭祀。最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确定祭祀的帝王是18位,清朝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后定为25位。

康、雍、乾三代皇帝对历代帝王庙都非常重视。康熙曾经留下谕旨:除了因无道被杀和-之君外,所有曾经在位的历代皇帝,庙中均应为其立牌位。乾隆皇帝更是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把庙中没有涉及的朝代,也选出皇帝入祀。乾隆几经调整,最后才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从明嘉靖十一年至清末的380年间,在历代帝王庙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

历代帝王庙占地180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明清皇家庙宇,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历史见证。民国后祭祀停止,改由教育部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北京市第三女子中学使用,后改名为北京一五九中学。1979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位置

中国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31号邮编:100034

电话:(86)010-66517739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历代玉带钩收藏与鉴赏知识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玉带钩,虽小却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历史。其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经历了商周春秋、战国、汉代以及魏晋南北朝等历史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1

一、新石器时期的玉带钩

新石器时期的玉带钩多出土于墓葬中,更多地具有实用价值。这些玉带钩通常光滑无纹,但工艺精湛,其中双面钻孔、错缝和切割痕迹等特点显著。

代表性的发现是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乳白色玉带钩。这些玉带钩或许不是用来欣赏的艺术品,但它们承载着古代文化的历史印记。

2

二、商周春秋时期

在商周时期,玉带钩的数量相对较少,铜带钩更为盛行。到了春秋时期,玉带钩的考古发掘数量有所增加,但仍不算常见。

3

三、战国时期的玉带钩

战国时期是玉带钩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许多王公贵族和上层阶级人物拥有玉带钩,其数量在考古发掘中居多。

战国玉带钩的特点包括褐色的多样性、尺寸大小不一以及精湛的工艺。造型多样,如棒形、琵琶形和兽面形等,纹饰华丽,如谷纹、弦纹、涡纹、"S"形纹和勾云纹等,装饰得密布全身,令人陶醉。

战国玉带钩的钩纽形状丰富多样,如方形、圆形和方圆形,抛光良好,呈现出玻璃般的光泽。最引人注目的是线条纤细如发丝,被称为"游丝毛雕"工艺,成为这一时期的亮点。

4

四、汉代玉带钩

汉代的玉带钩多用上乘的白玉或青玉制成。这一时期的玉带钩多样化,基本样式仿制自铜带钩。

汉代玉带钩的常见纹饰包括云纹、谷纹、螭虎纹、神兽纹和横凸弦纹等。钩首的形状多样,如鸭首、龙首和兽首等,但通常较小。钩颈相对于战国时期,不再如此锋利。

5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

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带钩数量相对较少,但仍有一些精品问世。通常情况下,玉带钩的钩首与钩体的图案雕琢成一体,螭虎纹最为常见。钩纽多为圆形,小而薄。

继续探寻玉带钩的知识,一本名为《束带矜装——古代带钩与带扣》的书籍被推荐给了文物收藏爱好者。这本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参考,对玉带钩的收藏与鉴赏具有积极作用。

玉带钩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差异和审美趣味,还传承着历史的记忆。通过深入了解和鉴赏中国历代玉带钩,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宝贵的文化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镇雄海拔多少米?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镇雄县的海拔为630米到2416米。镇雄县最高点是安尔乡麦车村的戛么山,海拔为2416米;最低点为罗坎镇桐坪村大滩,海拔为630米。

镇雄,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云贵川三省的结合部,隶属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与滇西的腾冲在历史上共同享有“金腾越、银镇雄”的美称,历来就有“鸡鸣三省”的称号,也是享有“美酒河”、“母亲河”美誉的赤水河发源地。

镇雄县境内的三大水系是横江、赤水河和乌江,大小河流总共有39条。镇雄县内的矿产资源尤为丰富,主要有煤炭、水晶石、石灰石、硫铁矿、大理石等30多种矿产资源。除此之外镇雄县内的植物资源也有600多种以及野生动物150多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也就是娃娃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镇雄马铃薯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镇雄马铃薯是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的特产。镇雄县是一个以旱作为主的农业大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大,是镇雄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农民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

镇雄县境内海拔630~2416m,高差达到1786m,立体农业特点十分突出,昼夜温差大,气候冷凉。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有利于马铃薯块茎的形成与干物质的积累,是马铃薯的适宜种植区。

镇雄县作为昭通市马铃薯主产县之一,种植面积居于全市首位,2012年,种植面积突破4.4万hm2,占昭通市种植面积的35%,总产量72万t,2013年为83万t,占昭通市马铃薯鲜薯产量的38%。

镇雄县马铃薯种植以套种为主,一般是和玉米进行套种,方式为两行玉米套种一行马铃薯或两行玉米套种两行马铃薯,套种面积2.8万hm2左右,占我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的64%;在海拔1750m以上的地方,马铃薯种植以净种为主,净种面积1.6万hm2左右,占我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的36%。除老品种米拉外,引进的专用马铃薯品种有会-2、威芋3号、中心24、大西洋、中甸红眼、90单选、云薯201、云薯2号、3810等十多个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在0.667万hm2以上的品种有米拉、会-2、威芋3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白芷可以做面膜吗 历代医家喜用的美容药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面膜是我们护肤最常用的护肤产品之一,其实除了购买面膜外,我们自己也可以在家自制面膜。那么,白芷可以做面膜吗?白芷面膜怎么做?

白芷可以做面膜吗

可以做面膜,也可以去斑。因为白芷有活血化斑的功效。但不要天天做,否则皮肤受不了。《本草纲目》谓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是历代医家喜用的美容药。但是白芷中含有光敏性成分,会导致面部长黑斑。

白芷面膜的做法一

当归白芷面膜

材料:当归、白芷各15克,矿泉水适量

器具:研钵、面膜碗、勺子

做法:将当归、白芷分别研磨成细粉状,倒入面膜碗中,加入适量矿泉水,用勺子调合均匀。

用法:洁面后,取适量面膜均匀敷于脸部,避开眼部、唇部肌肤,约15分钟后,用温水洗净即可。每周2次,可润泽肌肤。

值得注意的是:白芷对光比较敏感,用的时候尽量避免强光的环境!

白芷面膜的做法二

白芷白附子面膜

成分:白芷10克,白附子10克。

制作:将两味中药共研细末,加水和蜂蜜适量调和。

用法:将其敷面,20分钟后洗净。

功效:有祛斑、消斑、增白作用,适用于面部色素沉着或有黄褐斑的女性。

白芷光敏易造成长黑斑,白附子口服有毒。

白芷养生美容功效

白芷是妇科的一种常用药材,在治疗痛经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神农本草经》就曾指出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无论是“千金面脂方”,或是慈禧太后的驻颜宫廷秘方“玉容散”,白芷都是制作面脂的主药。称之可去面部黑斑。足见白芷用于美容,古已有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