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历代

历代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历代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历代问题。

分享

浏览

7019

文章

37

历代太上皇是如何度过退位后的生活的?谁过的好,谁过的不如意?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的太上皇退位之后过的如何生活

历史上的太上皇在退位之后过的生活并不完全相同,刘邦的老爹过得最好,属于乐享清福型。当然也有一些人过得不容易,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的老爹。

刘邦的老爹刘太公

在大家的印象中都会觉得一般太上皇都是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才会被称之为太上皇,但是在历史上也有一个死人,这也就是秦始皇的老爹。要说在众多的太上皇中,最让大家羡慕的应该就是刘邦的老爹。刘邦在成为皇帝之后也会用豪宅,直接就把自己的老爹供养起来,刘邦每一天都会去请安问好,一开始还会觉得有一些不以为然,后来有一些人提醒,现在刘邦已经是皇上,所以就不能够接受皇上的跪拜。

刘太公很喜欢种地,所以刘邦直接就把家中的御花园全部都改成了菜地,让老爹过上自己喜欢种地的生活,从此之后安享晚年也算是一个乐享清福的太上皇,最终在85岁的时候离开。

李旦

母亲是武则天野心勃勃,所以自己也曾经做过傀儡皇帝,但是最终被废。原本根本就不想要成为皇帝,是儿子还有妹妹硬逼自己等到自己成为皇帝之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为了政权最终就发生了矛盾,这也让自己在中间左右为难。在这一次的斗争中,最终失败的必然就是太平公主。李隆基为了能够让他可以开心,所以一直对他非常的孝顺,后来彻彻底底就变成了一个只知道享福的太上皇,一直到55岁的时候才去世。

李渊

要说晚年并不是很幸福的,应该就是李渊。在52岁的时候,因为儿子的帮忙,所以成为皇帝,更是成为了大唐开国之君,但是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居然直接发动玄武门之变,把兄长还有弟弟杀害。再看到孩子手足相残,受到李世民的逼迫之后,也只能够选择让位子.表面上李世民还非常的孝顺,但是其实父子之间早就已经有了隔阂。李渊在进入到晚年时期确实过得非常的郁闷,为了能够转移情绪,所以把所有的心思全部都放在女人身上。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历代“元旦”和现行“元旦”有什么不同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1月1日,是2012年新的一年的开始,中国人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元旦”一词是中国古代的“土产”,并非“舶来品”,已在农历(夏历)中沿用了4000多年,但现行“元旦”为1949年所定,中国夏朝时候产生的“夏历”,就是现在的“农历”,规定以农历的正月初一为“元旦”。

“元旦”,在中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就是“初”、“始”;“旦”是一个象形字,在殷商时期的青铜器中就有记录,它表示太阳从地平面升起。“元旦”合起来就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历史上,“元旦”有许多称谓,如“元朔”、“正旦”、“元正”、“新年”、“初年”、“太岁日”、“岁日”、“开年”、“开岁”、“鸡日”等,但在众多的称谓中还是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因朝代不同,采用的历法也不同,中国历代“元旦”的时间并不一致,如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改为十月初一。到了汉武帝时期,重新使用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这以后,除个别朝代外,其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决定采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叫做“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改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纪年。从此,正式将公历1月1日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秦朝历代大王列表是怎样的?

全文共 1377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 ;秦三世赢子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 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国君主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秦国自秦非子开始,共有37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秦昭襄王,在位共56年。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 ;秦三世赢子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 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非子 前891年~前858年 在位34年

秦侯 前857年-前848年 在位10年

秦公伯 前847年~前845年 在位3年

秦 仲 前844年~前822年 在位23年

秦庄公 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

秦襄公 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秦静公(又作竫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为秦文公之长子,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他在文公四十 八年时去逝,赐谥号为竫公,并改立竫公之长子赢立(秦宪公)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秦宪公 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

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在位6年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

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在位12年

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

秦康公 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

秦共公 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秦桓公 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秦景公 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

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

秦夷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史记》称夷公“早死,不 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亦即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

秦厉共公 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

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

秦怀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

秦灵公 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

秦简公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

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

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

秦献公 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

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秦惠文王 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

秦武王 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

秦昭襄王 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秦孝文王 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秦庄襄王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

秦始皇帝 前246年-前210年 在位37年 前221年嬴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

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称秦二世皇帝。

嬴子婴 ?年~前206年,在位47天。

展开阅读全文

古代讲究门当户对,历代衍圣公择偶的标准是什么?

全文共 275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就让小编为各位分析一下古代讲究门当户对历代衍圣公择偶标准是什么?这里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古代讲究门当户对,何为门当户对?历代衍圣公择偶的标准是什么?

操作方法

1

对明清家族而言,姻亲关系一直是家族重要的关系网络。衍圣公府孔子后裔,在明清时期被作为诗礼之家的代表,对于其他家族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兹结合家谱等相关资料,将明清年代衍圣公婚姻情况详列于下:

第五十六代衍圣公孔希学,夫人董氏、孙都思氏,董氏不详;孙都思氏,名素贞,蒙古人,辽阳行省平章彦明女。

第五十七代衍圣公孔讷,夫人陈氏、商氏、王氏,均不详。

第五十八代衍圣公孔公鑑,夫人胡氏,三氏学教授胡公女。

第五十九代衍圣公孔彦缙,夫人夏氏,布政使司参事夏济长女;妾江氏,不详。

第六十代衍圣公孔承庆,夫人王氏,未袭爵,顺天府尹王贤女,封衍圣公太夫人。

第六十一代衍圣公孔宏绪,夫人李氏、熊氏、袁氏、江氏。李氏,赠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次女;熊氏,兖州护卫百户熊祯孙女;袁氏,山东按察使司副使袁端三女;江氏,济宁指挥江耘孙女。

第六十二代衍圣公孔闻韶,夫人李氏、卫氏。李氏,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女,其母朱氏,是为成国公朱仪与胡氏(原礼部尚书忠安公胡濙长女)女,可见其姻亲复杂;卫氏,嗣宣城伯卫璋次女,其祖父卫颖,天顺年间因夺门之功而封宣城伯。

第六十三代衍圣公孔贞干,夫人张氏,建昌侯张延龄之女,而张延龄为明孝宗朱佑樘妻舅,即张皇后之弟,不过张延龄于嘉靖十二年(1533)被捕入狱,而孔贞干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始袭爵,同时,张延龄也于此年被斩于西市。另外,据说告发张延龄的人正是孔贞干外公李东阳。

第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贤,夫人严氏、张氏。严氏,严嵩孙女,严世蕃长女,这个都很熟悉;妾张氏,不详。

第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夫人侯氏、仝氏、陶氏。侯氏,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侯宁孙女、庠生侯承龙长女;仝氏,鸿胪寺序班仝朝式女,孔胤植为其岳父碑记“胤植少从祖父居汶阳时,闻仝氏名门,以媒氏聘焉”,不过,侯氏、仝氏均为孔胤植袭爵之前所娶,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贤无子,故以侄胤植(闻韶长贞干、次贞宁,贞宁子尚坦,尚坦子胤植)袭爵;陶氏,六十六代衍圣公生母,陶承德长女。

第六十六代衍圣公孔兴燮,夫人冯氏、吕氏。冯氏,少保兼太子太师、中和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冯铨孙女,冯铨是明清史上颇为传奇人物,其父冯盛明官至河南布政使,冯铨天启年间谄事魏忠贤,很快即升至礼部尚书,入内阁,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不久即罢,崇祯年间又被黜为民,顺治元年降清,其后授宏文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恢复明代内阁,后又加太保等衔,冯铨子冯源济亦为进士,冯氏为源淮女;吕氏,大宁指挥使吕茂勋孙女。

第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夫人张氏、叶氏、黄氏。张氏,是直隶、山东、河南总督,兵部尚书,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张铉锡的长女;叶氏,太常寺卿叶重华孙女、山东按察使司副使叶方恒三女;黄氏,陕西巡抚黄尔性孙女、福建长汀知县黄华实八女。

第六十八代衍圣公孔传铎,夫人王氏、李氏、徐氏。王氏,清加太子太保衔王崇简孙女、加太子太傅衔王熙四女,王氏为宛平望族;李氏,名玉,刑部右侍郎李迥女;徐氏,名昭,礼部侍郎衔翰林院侍讲徐倬孙女、工部尚书徐元正三女。

第六十九代衍圣公孔继濩,未袭爵,夫人王氏,刑部郎中王克昌女。

第七十代衍圣公孔广棨,夫人何氏,名庆霄,钦天监春官正何君锡孙女、礼部左侍郎何国宗次女。

第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夫人陈氏、程氏。陈氏,名珠,曾祖工部、礼部尚书陈诜,祖父为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衔陈世倌;程氏,名金,吏部右侍郎程严长女。

第七十二代衍圣公孔宪培,夫人于氏,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三女,据说是乾隆帝女。

第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庆镕,夫人毕氏,太子太保、总督湖北湖南军务、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毕沅三女。

第七十四代衍圣公孔繁灏,夫人方氏、李氏、毕氏。方氏,太子少保、总督直隶军务、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方受畴孙女、候补知府方传秩长女;李氏,赠光禄大夫、刑部尚书、贵州布政使司布政司李长森三女;毕氏,毕沅孙女、湖南岳州府同知毕鄂珠长女。

第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夫人彭氏,武英殿大学士彭蕴章孙女、河南修武知县彭祖芬长女。

第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夫人孙氏、陶氏、王氏。孙氏,工部尚书孙毓汶女;陶氏,大名府知府陶式鋆女。

第七十七代衍圣公孔德成,夫人孙氏,帝师孙家鼐孙女。

2

大家可能会好奇:什么是衍圣公?衍圣公是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1055年止于1935年。

天下第一大家:孔家

衍圣公是中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宋代时相当于八品官,元代提升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

其居住的衍圣公府(今孔府),是全国仅次于明清皇宫的最大府第。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衍圣公

衍圣公因得益于先祖孔子荣耀,成为中国历史上经久不衰、世代腾黄、地位显赫的特殊公爵,与朝廷互相依偎,成就孔府的天下第一家。

1935年,孔子第77代嫡长孙孔德成有感世袭爵位不宜存于民国,主动请求南京国民政府撤销“衍圣公”之爵号。

国民政府以为道统不可废,改衍圣公爵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享受特任官员待遇。在南京宣誓就职,获蒋委员长亲临祝贺,成为中华民国唯一的世袭特任官。

1936年12月16日,孙孔德娶前清名宦孙家鼐孙女孙琪芳为妻,蒋介石拟亲自出席证婚仪式。

所以,衍圣公对配偶的选择更是讲究门当户对而且是大众所关注的,他们的婚姻并不是个人的婚姻,而是大家所关注的婚姻。

我是扒哥历史,一名历史爱好者!

3

孔子经过数代儒家学派的推崇,成为了万世师表。衍圣公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对于孔子后人的一种荣誉称号,是一种世袭的贵族荣耀。这种世袭制度始于一千年前的宋代(1055年)的宋仁宗统治时期,当时为八品官,后来行市见长,到清朝时为“百官之首”,可在紫禁城骑马。实际上是封建王朝为了笼络读书人的一种手段。由此可见,朝廷是希望衍圣公在行为举止、道德等方面起到巨大的表率、示范作用的。此外,古代讲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门当户对。从历代衍圣公的族谱谱系来看,他们的择偶标准大多是:诗礼人家,官宦千金,并且祖上一般在朝廷中高居显位,比如第66代衍圣公的夫人冯氏为大学士兼太子老师冯铨,这是何等显耀的人物。

4

中国的古代是很讲究门当户对,历代衍圣公择偶的标准一般也都以门当户为婚配基础,就是从新中国建立,毛泽东主席领导的共产党以让穷人翻身做主人,才打破了这些权贵的门当户对习俗,但是也有一些新的门当户对的思想,这个新的门当户对思想是以革命者志同道合相匹配婚姻,改革开放以来,抓经济第一,一切向钱看,向厚赚。又有了新的门当户对风潮,很多有钱人找对象,或为儿女找对象开始选择门户相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金石录收录了历代金石书画的什么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金石录》一书,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金石录》共三十卷,先由宋代赵明诚撰写大部分,其余部分由其妻李清照完成。

《金石录》和《集古录》齐名,《金石录》的体例是仿照《集古录》,不过是把目和题跋合为一书。全书三十卷,前十卷是目录,一共著录二千卷,实际不到二千种,因为少数大碑是一碑分为二卷或多卷的,但已比《集古录目》的一千卷多出许多,这二千卷都按时代先后排列,比《集古录目》的不按时代也是后来居上。

作者简介

赵明诚(1081—1129年),字德父(或作德甫、德夫),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宋代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赵明诚在著撰《金石录》期间,历仕南北,中经靖康之乱,与清照两地睽隔,流离坎坷,家藏古物奇器及书画碑文渐次丧失,但著述之志未衰。

展开阅读全文

10个历代美国总统在任前后的对比照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以为当国家领导人是一件很自豪的事,但是你成为了国家领导人,要履行相应的义务、责任。看看美国的这10位总统,上任前后面容上的差别。

操作方法

1

巴拉克·奥巴马2008/2016

出生于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毕业于哈佛大学,第44任美国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于2017年一月卸任总统。

2

乔治·沃克·布什2001/2008

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于1995年-2000年间担任第46任得克萨斯州州长,于2001年-2009年担任美国第43任(第54届-第55届)总统。

3

比尔·克林顿1993/2001

美国律师、政治人物,出生于阿肯色州霍普,第42任美国总统。他是美国历史上仅次于罗斯福和肯尼迪的第三年轻的总统,也是首位出生于二战后婴儿潮中的总统,并创下了二战后美国总统离任最高支持率纪录(65%的民意支持率)。

4

罗纳德·里根 1981/2003

出生于伊利诺伊州坦皮科,美国政治家,第40任美国总统,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有“伟大的沟通者”之称。

5

理查德·尼克松1969/1973

美国共和党籍政治家,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毕业于杜克大学,美国第36任副总统和第37任总统。1969年起担任第37任美国总统。

6

约翰·f·肯尼迪1961/1963

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布鲁克莱恩,毕业于哈佛大学,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总统任期内,美国经历了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冷战时期重要事件。

7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953/1961

政治家和军事家,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丹尼森市,美国第34任总统(1953年-1961年),美国五星上将之一,也是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

8

哈里·S·杜鲁门 1945/1953

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出生于密苏里州,曾就读于堪萨斯城法律学校,美国第34任副总统和第33任总统。杜鲁门任期内,正值二战结束战后秩序建立的重要时期。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加快了二战的结束,他推行的杜鲁门主义和批准的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的战后经济复苏。

9

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1945

美国民主党藉政治家,出生于纽约州,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第32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4届的总统。任期内,推行新政帮助美国经济走向复苏。

10

亚伯拉罕·林肯1861/1865

出生于肯塔基州,美国政治家,黑人奴隶制的废除者,第十六任美国总统,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历代玉带钩收藏与鉴赏知识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玉带钩,虽小却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历史。其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经历了商周春秋、战国、汉代以及魏晋南北朝等历史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1

一、新石器时期的玉带钩

新石器时期的玉带钩多出土于墓葬中,更多地具有实用价值。这些玉带钩通常光滑无纹,但工艺精湛,其中双面钻孔、错缝和切割痕迹等特点显著。

代表性的发现是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乳白色玉带钩。这些玉带钩或许不是用来欣赏的艺术品,但它们承载着古代文化的历史印记。

2

二、商周春秋时期

在商周时期,玉带钩的数量相对较少,铜带钩更为盛行。到了春秋时期,玉带钩的考古发掘数量有所增加,但仍不算常见。

3

三、战国时期的玉带钩

战国时期是玉带钩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许多王公贵族和上层阶级人物拥有玉带钩,其数量在考古发掘中居多。

战国玉带钩的特点包括褐色的多样性、尺寸大小不一以及精湛的工艺。造型多样,如棒形、琵琶形和兽面形等,纹饰华丽,如谷纹、弦纹、涡纹、"S"形纹和勾云纹等,装饰得密布全身,令人陶醉。

战国玉带钩的钩纽形状丰富多样,如方形、圆形和方圆形,抛光良好,呈现出玻璃般的光泽。最引人注目的是线条纤细如发丝,被称为"游丝毛雕"工艺,成为这一时期的亮点。

4

四、汉代玉带钩

汉代的玉带钩多用上乘的白玉或青玉制成。这一时期的玉带钩多样化,基本样式仿制自铜带钩。

汉代玉带钩的常见纹饰包括云纹、谷纹、螭虎纹、神兽纹和横凸弦纹等。钩首的形状多样,如鸭首、龙首和兽首等,但通常较小。钩颈相对于战国时期,不再如此锋利。

5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

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带钩数量相对较少,但仍有一些精品问世。通常情况下,玉带钩的钩首与钩体的图案雕琢成一体,螭虎纹最为常见。钩纽多为圆形,小而薄。

继续探寻玉带钩的知识,一本名为《束带矜装——古代带钩与带扣》的书籍被推荐给了文物收藏爱好者。这本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参考,对玉带钩的收藏与鉴赏具有积极作用。

玉带钩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差异和审美趣味,还传承着历史的记忆。通过深入了解和鉴赏中国历代玉带钩,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宝贵的文化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西晋历代皇帝在位年表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西晋是魏国司马氏建立的国家,经历了四代皇帝。其中,武帝司马炎在位26年,惠帝司马忠在位17年,怀帝司马炽在位6年,司马邺在位4年。

西晋(公元265-公元316)是魏国司马氏建立的国家。它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当时仍处于分裂状态的中国。然而,由于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西晋在很短的时间内崩溃,使中国恢复到原来的分裂状态。265年武帝司马炎(236-290)称帝,26年武帝司马炎,司马昭长子,265年,司马炎即晋王。强迫曹桓禅位,建立晋朝,280年,攻下建业,吴国灭亡,完成统一事业。晋武帝的生活非常荒淫,晋宫内宫女万余人,并造成社会风气荒淫奢侈,包括王恺、石崇斗富。司马炎死于290年,55岁。惠帝司马忠(259-306)于290年即位,在位17年惠帝,武帝第二子。司马忠即位后,无力理政,诸王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加剧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48岁时,司马忠死于306年。怀帝司马炽(284-264)(306-312)年在位,在位6年,晋武帝第25子。司马炽继承了惠帝的烂摊子,没有雄才大略。312年,匈奴军进攻洛阳,晋怀帝被俘,次年被杀。时年30岁。司马邺(300-317)(313-316)在位,在位4年,晋武帝孙,吴孝王司马晏的儿子。司马邺即位时才13岁。,郎邪王司马瑞,南阳王司马保辅政。匈奴刘曜攻击长安,民帝投降,受到侮辱,317年被杀,时年18岁。

自武帝建立政权以来,晋共历了三代四帝,前后仅51年。西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历代王朝的噩梦,300年就灭亡,唯有宋朝躲过了却被人诟病?

全文共 2131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朝代,绝大多数都会想到唐朝。的确,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明,是史书上极具传奇色彩的朝代。

然而如此强大的王朝也没能逃过300年灭亡魔咒,实际上,唐朝只存在了289年。

那么除去早期文明,中国历史上有没有逃过300年魔咒的朝代呢?当然有,它就是宋朝

然而与唐朝在人们心中享有的赫赫威名不同,宋朝一直以来都是饱受诟病的存在,这又是为何?武将开国,重文轻武

公元907年,偌大的唐王朝在无数人的痛哭和叹息中轰然倒塌。

此后,中原大地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天下战火渐起,纷争更甚。乱象一直到宋朝出现并统一中原后才得以终止,其中的最大功臣,便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一名将军,公元960年,他发动陈桥兵变,很快掌握政权,被簇拥称王,建立宋朝。

成为万人之上的皇帝只是第一步,赵匡胤和任何一个开国皇帝一样,有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能享有此千秋伟业。

于是赵匡胤想到了他自己。武将出身,靠掌握兵权才当了皇帝,因此在他看来,武将是个大麻烦。

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武将拥兵自重的现象,赵匡胤先是杯酒释兵权,将绝大部分的兵权收归自己所有。

接着又颁布重文轻武的国策,采取以文制武的方式,这也奠定了宋朝此后打压武将的一贯作风。

说起来宋朝的军队其实并不少,武器装备也很精良,但偏偏战斗力不高。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和宋朝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关。

宋朝为了避免产生藩镇割据的局面,将大部分的权力牢牢掌握在中央手中,其中自然包括军权。

在宋朝,发兵之权与握兵之权是分离的,中央禁军与边防厢军是分离的,军队与将领是分离的,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这种做法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武将专权,但也大大降低了指挥作战的灵活性。

因为战场上瞬息万变,随时会有突发状况,军队之间却有这样繁琐的规矩,又如何能战胜强大的游牧民族?将士彼此疏离,缺少配合,士气低落,又如何击败敌人?

如此看来,在宋朝这样的军事制度下,拥有强大兵力的可能性的确微乎其微。畏战求和,偏安一隅

和其他王朝边境多附属国不同,宋朝的边境,大多都对中原土地虎视眈眈。宋朝没有足够的兵力镇压他们,只能勉强与他们形成鼎立之势。

然而,这还不算最令人诟病的。最令人诟病的是宋朝胆小畏战的态度。

拿最经典的潭渊一战来说,宋真宗亲临战场督战,军队士气大振,打得辽兵连连败退,只能求和。这对宋朝来说本是个乘胜追击的绝妙机会。

然而,宋真宗本人畏战,朝中大臣也多数畏惧辽兵,哪怕有官员拼命谏言,宋朝最后还是和辽签订了潭渊之盟,达成短暂和平。

此后,宋朝不是求和,就是在准备求和的路上,从此开启了自己屈辱外交的生涯。这种耻辱在南宋时期达到了顶点。

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耻。

自此,北宋灭亡。宋朝既丢了皇帝,也丢了都城,只能迁往南方,摇身一变,成了南宋。

之后,南宋皇帝虽然也曾想要北上收复失地,成就一番事业,但最根本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因此即便有忠臣良将,也还是无力回天。

更别说大多数时候都是求和派占上风了,他们龟缩在江南,只关注眼前的风花雪月,丝毫没有作战的勇气。

短短的一百五十年里,南宋就经历了不断的“抗金”“求和”“再抗金”“再求和”,求和派和主战派也互相争吵,打作一团。

于是,就在这种权力的倾轧和斗争中,宋朝最终和以往的任何一个王朝一样,毫无意外地走向了灭亡的结局。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失败,面对气势汹汹的追兵,陆秀夫抱着幼帝跳海身亡。这个强大又懦弱的王朝,终于在最后一战,展露出它的气节。

辛弃疾曾在诗词里叹息般写道:“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抗金的战场还历历在目,只可惜啊,如今已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多维角度,再看宋朝

很多人不喜欢宋朝,是因为它空有300年的时光,却只知道一味求和,毫无其他王朝的魄力。

论民族影响,比不过唐朝;论军事战斗,比不过元朝。其他王朝哪怕后来没落了,好歹还有过高光时刻,但宋朝从赵匡胤之后,就被逼得节节败退,在求和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这样的做派,实在看得人牙痒痒。

然而,我们评判一个朝代,从来都不只看它的军事。宋朝没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吗?实际上是有的,只是不在战斗上,而在经济文化上。

宋朝可以说是商品经济极速发展的朝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极为突出,此外更是发展了海外贸易,加速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

在宋朝,第一次出现纸币“交子”,第一次打破了市坊的分界线,第一次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也是第一次商业税款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这在别的朝代都是绝无仅有的,也是宋朝经济繁荣的体现。

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宋朝盛行诗词,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词人。

苏轼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描绘月亮;晏几道用“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来吟诵过往。

辛弃疾用“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来歌咏豪迈;李清照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来书写婉约。

繁华的时代赋予他们灵感,他们赠予其瑰宝。不可否认,宋词与唐诗一样,都是我们文化中最重要的硕果之一。

王朝更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宋朝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环。我们只能从史书中去寻找它的影子,捕捉它的足迹,构建起对它的印象。

但,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看宋朝,看看它在其他方面的贡献,就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触。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历代国土面积最大1300多万 最少200多万 为何相差这么多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代国土面积的变迁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从征战征服到政治制度,从文化融合到地理条件,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国土的扩张与缩减。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国土面积在不同时期有着巨大的变化。从夏朝到元朝,我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与缩减,这背后蕴含着多重因素和历史进程。

一、各朝代的领土面积

1.夏朝: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国土面积相对较小。夏朝初期,国土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夏朝的九州划分是基于地理、气候、风土人情等因素,为方便管理而设立。

2.商周时期:

商朝和周朝时期,我国的国土面积逐渐扩大。商朝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而周朝进一步扩展了疆域,将辽宁和四川等地纳入版图。

3.秦汉时期:

秦朝统一六国后,国土面积进一步增大,基本包含了现今四川和宁夏的整个土地。汉朝时期,国土范围继续扩展,包括辽宁、吉林、云南、贵州等地。

4.唐宋元明清时期:

唐朝时,国土达到巅峰,包括中亚地区。宋朝后期因金朝入侵,国土面积有所缩减。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土最大的朝代,其国土扩展到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东部。明朝继承了元朝疆域,但在后期逐渐缩小,特别是西北地区。

二、背后蕴含着多重因素和历史进程

1.国土变迁的原因:

我国历代国土面积变化的原因复杂多样。一方面,征战与征服是国土扩张的主要动力,如成吉思汗率蒙古军队西征,占领了中亚等地。另一方面,政治、文化和农业发展也影响国土变迁。比如,中央集权的统治有助于国土的巩固,而内部动荡则导致国土的缩减。

2.文化融合的影响:

元朝时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对国土变迁产生了影响。尽管元朝统治存在问题,但其在农耕与牧区实现相对和谐,为未来的国土维护打下基础。

3.国土面积与国家强盛的关系:

随着历史的演进,我国的国土面积波动,但国家强盛与国土面积并不一定成正比。国家的强大还与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科技进步等因素密切相关。

4.爱国情感的表达:

在现代,我国国土虽然没有古代那么广袤,但爱国情感却愈发浓厚。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科技进步使历史知识更加丰富,也使人们更加关注国家的发展。

国家的强盛不仅仅依赖于国土的大小,更取决于国家治理的智慧和国民的团结。无论国土如何变迁,爱国情感始终是我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展开阅读全文

中餐礼仪:从历代餐具看中国饮食文化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饮食文化中国值得自豪,也是最容易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一环。美味的食物享用得多,有没有考究过中国人何时开始脱离茹毛饮血的生活?何时开始用炉灶煮食?常吃的水饺、云吞何时出现?又怎样由分餐制度演化为围桌而食?……在正在香港举办的“美食配美器——中国历代饮食器具展”中,不仅得到答案,更可深入浅出地认识中国饮食喜好与器具的转变关系。

导语: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100多件珍贵文物,该馆展览部副研究员胡晓建介绍说,该馆专门为这个专题展览而筹备、组织,展品大都是首次来港展出,其中10多件是国家一级文物,如新石器时代《灰陶釜、灶》、隋《金足金杯》、北魏《青瓷莲花尊》及汉代《铺首衔环铜》等。

现场展出的《灰陶釜、灶》,是已知发现较早、且完整的炊具,胡晓建说,新石器时代的《附加堆纹灰陶鼎》是三足锅,《黑陶甑》是最早期的蒸屉,下半部盛水,称鬲,中间有孔隔,上面放食物。在旧石器时期,人类以烧烤为主,到了新石器时期,则开始用水煮、气蒸的手法,北方吃粟,南方吃稻。现场一件新石器时代《双耳小口尖底瓶》,两边的耳孔吊着绳子,放进河里入了水,陶瓶便会立起来,可见当时的先人打水也很有智慧。

到了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讲究饮食礼仪,闻名遐迩的青铜器工艺达到全盛期,由甑与鬲结合而成的?[,已发展至青铜器制。在春秋后期,已有饺子出现,而当时祖先开始懂得吃面食、云吞及粉食了。由于这段时期注重礼祭,出现了许多酒器,如现场展出的《戍马铜觚》是饮酒器,铜?F用以盛酒,而《窃曲纹龙首三足铜?B》是当时的调酒器,最特别的是《铜冰鉴》,冰酒器具,内置方形罐,用以盛酒。现场也展出了同时期常用的漆器餐具仿制品。

隋唐是中国文化与国势强盛时期,各民族在饮食文化上进一步交流融合,菜肴品种大增,建立不同饮食流派,当时已普及高足桌、椅,加上宴会菜式丰富,因此由分餐制的一人一套餐具形式演变为多人围桌合食的形式。当时着重华丽的生活,金银及玻璃器皿相继出现,并且造工精巧。现场展出的隋唐食器有入口自东罗马的《金足金杯》。另外在新疆出土的唐代《饺子、点心》,胡晓建说,点心是一些饼食,用面以花模印成漂亮的形状及花样,而饺子内则有肉,反映新疆地区也受中原饮食影响。

至于其它朝代的展品,较特别的有东汉《宴饮杂技画像砖》、北魏《青瓷莲花尊》、辽《莲瓣形柄金杯》、南宋《影青瓷注及温碗》及清道光《粉彩锦荔枝盖碗》等。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什么杨广是最冤枉的一个?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其实很多时候大家都知道的,有的算是比较的好的,有的也算是比较的差的,有的呢也算是悲剧的,但是也有的算是很给力的,但是不管怎么样的,这个还是很有意思的,但是其中有一位叫杨广的人,他好像是最为悲剧的一个了,那么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接着往下看!

个人觉得隋炀帝杨广并没有被冤枉,他与秦始皇一样,都是一代暴君,隋朝与秦朝都是二世而亡,而秦朝只有十四年,而杨广也是在位十四年,这是何等的相似,那我们来看看杨广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杨广生于公元569年,史书说杨广颜值高又聪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称帝,杨广被立为晋王,加柱国,后来又担任武卫大将军。

公元588年,隋朝命杨广率军攻南朝陈,杨广名义上是统帅,而隋军实际的指挥是高颎,将领包括贺若弼、韩擒虎等名将。而此时陈朝皇帝是陈叔宝,陈叔宝昏庸,又没有什么贤相良将,所以隋军很顺利的灭掉了陈朝,俘虏了陈叔宝与皇后,杨广被任命为太尉。

公元590年,江南发生叛乱,杨坚派杨素率军征讨,平定了江南,杨广被封为扬州总管,治所在江都。公元600年,突厥进攻,杨广率军抵御,无功而返。

隋文帝与独孤皇后比较崇尚节约,反对奢华浪费,而太子杨勇不会弄虚作假,而杨广会,所以隋文帝对杨勇有所不满。杨广、独孤皇后、杨素不断的向隋文帝说杨勇的坏话,最终隋文帝废黜了杨勇的太子之位,而改立杨广为太子。

公元604年,隋文帝突然驾崩,杨广继位,据多种史料表明,隋文帝的去世与杨广有很大的关系。那我们来看看,杨广继位之后又做了哪些事情。

公元605年,杨广造东都洛阳,一共十个月,每月征发民夫两百万人。以此同时,杨广下令修京杭大运河,而且还造了龙舟等各种船几万多艘,其中他游江都所用的龙舟,高13.5米,宽15米,长60米,共有四层楼,一百二十间房间,还有正殿、内殿、朝堂。

公元614年,杨广发兵征高句丽,共出动一百一十三万士兵,两百多万民夫,最后大败于辽东城。公元615年,再次征辽东城,黎阳杨玄感反隋,隋军撤军。公元614年,杨广第三次征高句丽,但是各地纷纷反隋,最后只能议和收兵。

杨广修运河,征三百多万人,营建东都,每月征两百万人,修长城,征两百四十多万,而且很多人死于劳役之中,另外杨广大修宫殿,行宫,离宫。

杨广游江都,每次带着的人达二十万人,船队长达两百余里,沿途的州郡不胜其扰。公元618年,杨广被宇文化及杀害于江都。为什么隋末各地起义?为什么隋朝明明有开皇之治,也二世而亡?这显然都是杨广造成的,所以说杨广一点也不冤枉。

展开阅读全文

古代皇帝属什么的最多?历代皇帝生肖排名

全文共 1394 字

+ 加入清单

生肖算是中华千年以来的传统民俗,根据十二地支不同会分别对应不同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据说十二生肖的起源和当时人们崇拜的动物有关,直到先秦时期十二生肖的系统就已经十分完善了。其实直到今天生肖也是人们会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每个生肖也被附加了很多含义,不过毕竟不是科学,也不用太当真。这次就通过生肖给大家讲一个冷门知识,古代历朝历代皇帝,他们中属什么的最多,属什么的最少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十二生肖这东西我们要理性来看待,它虽算不上科学,也不一定准,但它起码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了解一下也算弘扬中华文化,有益无害。

十二生肖在国内和国外是不一样的,甚至连动物都不一样;而在计算历法上也存在很大区别,我国的生肖是按旧历来的,而国际上又是以公历来算的,不要小看这个算法,它会让出生在年初(公历)的人生肖发生变化。

而笔侠以为,既然是中国人,就应该以咋们中国人的历法来计算,因为它本身也是先人用最接近天象的历法研究出来的,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个历法换掉呢?

好了,进入主题,笔侠今天要展示的是我国古代皇帝的生肖情况:从秦始皇算起到宣统帝退位,一共产生了400多位皇帝,但能从史料中得知其出生年份的只有291位,今天统计的数据仅限于这些皇帝。

由于工程庞大,我无法一一求证,直接引用百科上的数据,有一个小问题是:这些数据全都是按照公历来计算生肖的,有一定出入,对于重要的皇帝我会予以更正,好了,统计结果如下:

1、【属兔】共33帝

代表人物:魏文帝曹丕、南齐太祖萧道成、后梁太祖朱温、后汉高祖刘知远、后蜀隐帝孟昶、夏景帝李元昊、乾隆帝弘历。

2、【属龙】共29帝

代表人物:汉光武帝刘秀(公历为前5年,旧历为前6年)、晋武帝司马炎、南梁武帝萧衍、北魏高宗拓跋濬、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明太祖朱元璋、清太宗皇太极。

3、【属马】共29帝

代表人物:后赵明帝石勒、北齐文宣帝高洋、唐太宗李世民、成吉思汗铁木真、康熙帝玄烨、雍正帝胤禛、宣统帝溥仪。

4、【属虎】共26帝

代表人物:秦始皇赢政、顺治帝福临。

5、【属猪】共24帝

代表人物:汉后帝刘禅、前秦昭宣帝苻坚、南朝宋武帝刘裕、西魏文帝元宝炬、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高宗赵构、元世祖忽必烈。

6、【属牛】:共23帝

代表人物:汉昭烈帝刘备、隋炀帝杨广。

7、【属猴】:共23帝

代表人物:汉武帝刘彻、东晋元帝司马睿、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8、【属鼠】:共21帝

代表人物:汉景帝刘启、新朝王莽、唐高宗李治、后晋高祖石敬瑭、明成祖朱棣。

9、【属羊】:共21帝

代表人物:秦二世胡亥、北魏太祖拓跋珪、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南陈武帝陈霸先、后金太祖努尔哈赤。

10、【属鸡】:共21帝

代表人物:汉文帝刘恒(公历为前202年,旧历为前203年)、汉献帝刘协、陈后主陈叔宝、隋文帝杨坚、唐玄宗李隆基、南唐后主李煜。

11、【属狗】:共21帝

代表人物:吴大帝孙权、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唐高祖李渊、崇祯帝朱由检。

12、【属蛇】:共20帝

代表人物:汉高祖刘邦、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周世宗柴荣、建文帝朱允炆。

一目了然,排位靠前的是兔、龙、马这3个生肖,靠后的是鼠、羊、鸡、狗、蛇,比较平均。蛇最郁闷,以1人之差排名垫底。

从质量上看,也基本和这一排名相符合,有作为的皇帝分布基本还算平均,其中属龙、属马、属猪的似乎更胜一筹,看来真是龙马精神、属猪的更有福气啊!

展开阅读全文

我国历代都在修建长城,为何偏偏李世民不修建长城?

全文共 1980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万里长城,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之一的古建筑,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被外国人称之为“伟大的墙”。但是长城可并不是一道简简单单的城墙,而是有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

长城最早是在周朝修建的,当时,周幽王上演的烽火戏诸侯,是长城最早的典故。在公元前七世纪,楚国为了防御他国开始建筑“楚方城”;战国时期,各国也接连修建了“诸侯互防长城”;而从秦国统一中华之后,掀开了长城的第一次大规模修筑,动用了百万劳动力,占当时国家人口的二十分之一,规模之大,世界惊叹。

到了汉朝,又对长城进行了系统化的修建,用来抗击北方匈奴的侵扰。期间,汉武帝对长城的建设,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随后的各个朝代,也都没有停止对于长城的修筑,隋帝杨坚父子在位的近40年间,对长城进行了大大小小五次修缮。宋朝时期,宋太祖和太宗两兄弟,对于长城的修筑也是非常赞同的。

而到了明朝,修筑长城的工程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目前留存于世的明长城,就是在那个时间修建而成的。直到清朝,康熙皇帝颁布了“永不筑长城”的指令,才使得这场规模浩大,历时悠久的修建工程告一段落。但即便如此,大修没有,小修也是不间断的,康乾年间,对于长城的多个关口、城墙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和维护。

到了同治年间,还专门修建了清代长城,用来对付捻军,在山东、安徽、河南等多地均有分布,工程十分浩大。甚至,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仍然发起过“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活动,可以说,长城的修筑几乎贯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见证了中国的成长轨迹。但即便如此,中国的朝代中,仍然有两个朝代对于长城没有进行修缮,分别是唐朝和元朝。

当前位于牡丹江边墙的唐长城,实际上,是靺鞨族所建,跟唐朝没有关系,而元朝因为当时的国力强盛,无人能敌,更没有修筑长城的必要。

那么,为什么唐朝不修建长城呢?这个主要是因为李世民的缘故。

唐太宗不修长城其实是有原因的,当时,李渊仰仗着儿子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得以推翻隋朝,夺取政权,建立了大唐王朝。在百废待兴的初建时期,李渊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完成国家统一大业之上,同时,还要兼顾皇权的稳固,所以,无暇去修建长城。九年以后,李世民以著名的“玄武门之变”篡权称王,以兄弟之血圆了自己的治国之梦。

唐太宗登上皇位之后,施仁政,铸廉洁,轻赋税,免徭役,团结各个少数民族力量,制定出一系列利国利民的优惠政策,促使国家能够在一个非常稳定的环境下,得到良好的发展,更呈现出了“贞观盛世”。但在李唐成立不久的时候,国家还处于被边外蛮夷民族不断侵扰的时期,如何处理好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平衡好各方政权,是摆在唐朝统治者面前的大问题。

这个问题,对唐太宗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在唐太宗上位的第三年,东突厥侵扰边塞,但是,唐太宗认为:修筑长城劳民伤财,且对突厥人起不到震慑作用,所以,一口回绝了修筑长城的建议。李世民认为:隋炀帝杨广之前也动用人力物力财力,建筑了千余里城墙,但是,依旧没能抵抗住胡人的进犯,所以,他认为,抗击外敌不能靠城墙,这种大肆营造,消耗民力,弊端颇多。

所以说,如果真的想抗击外敌,还是要依靠武力的震慑作用,以及合理的边境处理原则,而非单纯的防御。李世民对那些一再建议修筑长城的官员们说:“我为了大家,将边塞地区肃清,让突厥等外敌因为大唐的威望而产生惧怕,促使他们不敢再来侵扰我们的疆土,这不比修长城更有用吗?”

更是因为李世民的祖母孤氏,以及其母亲窦氏都是胡人,所以说,李世民身上本来就流淌这一半胡人的血,所以,他在高祖的“天下一家”、“胡越一家”的理论基础上,缔造出了新的处理边境问题的理念,那就是“华夷一体”,将各民族大融合的思想继续升华、放大,让少数民族人民更加亲密无间。

此外,太宗还摒弃了之前的“贵中华,贱夷狄”的偏见思想,将团结和友爱的思想在各民族之间传播开来,让各民族平等、和平共处的思想更加根深蒂固。同时,他也给了更多少数民族官员以机会,提拔少数民族人才,主张联姻、通婚、结盟等一系列活动,让更多的汉民与少数民族人民相互接触,相互融合。

唐太宗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包容与大度,让周边各少数民族国家更加亲唐,并心甘情愿成为大唐的附属国和朝奉国,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倡导民族融合,也让少数民族国家都尊称其为“天可汗”。并且,之后的大唐,除了唐太宗外,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也曾被称为“天可汗”。

唐太宗在边境安全问题上的处理,可以说是颠覆了传统思想,他没有把可以防御外地的长城作为自己处理安边问题的砝码,而是利用自己先进的思想和包容的政策,使得周边问题可以得到更为彻底的解决。可以说,在解决安边问题上,修筑长城是治标,而实行合理政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发展,才是治本。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唐太宗没有对长城进行修筑。

展开阅读全文

宅家涨知识 看历代古人的清明春游记

全文共 3418 字

+ 加入清单

看来离清明节还有一个多星期。在过去的几年里,你们所有人都已经准备好要去了,要么回家向老人们致敬,要么去帮助老人们,带着年轻人去春游。简而言之,你的思想已经飞出了天空。然而,今年的清明节特别特别。受新一轮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人甚至取消了祭扫计划,改为“云祭扫”,以纪念他们失去的亲人。然而,前些年以清明节为春游的人们,已经完全丧失了去参观的勇气,准备在家里安顿下来。

如果你不能出去,那么你可以增加你的知识,为将来旅行做更多的准备。此外,据说我们的古代圣人不比我们的现代人好。他们的旅行策略可能会为我们打开许多大脑漏洞。

先秦时期的春游浪漫而多情。

《诗经》中有许多情诗,都发生在春游期间。

《出东门,有云似女》中的“出东门”告诉我们郑国仁喜欢春游。走出城东大门后,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春游女孩,这是郑国门邂逅爱情的好机会。

《秦欢》中提到“男女,殷琦盈”,这意味着在沁水和洹水,郭征来春游的男女随处可见。在春游期间,许多男人和女人对两个人做出了一生的承诺。爱情的浪漫元素逐渐成为这一时期春游的主要特征。为了让每个人都更容易找到人,甚至有一个大型的春游相亲节——“上思节”。上思节,以夏历三月的第一个“第三天”命名,被称为古代的“中国情人节”。

孔子也是春游的爱好者。

在《论语·先进》中,说:“莫春,春服大功,冠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艺,风舞,歌而归。”孔子非常欣赏它。

在春末和三月,穿上春装和一些大人小孩,洗澡,吹和唱歌是非常愉快的。

在魏晋时期,三月的第三天被确定为上思节。

然而,与先秦时期的人们不同,魏晋时期的人们在春游时并不迷恋爱情的浪漫,而是追求“神秘的旅行”。

温人认为郊游是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他们在山水之间表达自己的情感,回归自然,品茶,饮酒,写诗。

魏晋时期有许多旅游博客。

王羲之是最大的旅行家之一。

金代永和三月三日,即上思节,王羲之和他的朋友谢安、孙绰一起到惠济山,写下了世界上第一本行书《兰亭集序》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阮贤、单涛、项秀、刘玲、王戎)也是春天的游客,他们喜欢在竹林下举行聚会和喝酒。

"七个人经常聚集在竹林下尽情享乐."——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被称为中国山水诗第一人的谢灵运是一位旅游专家。

谢红不仅喜欢写游记,而且对旅游装备也有很多研究。

据《谢灵运南史传》记载,谢灵运外出时戴着一顶怪帽子,穿着木屐。

这种木屐的前后都有尖刺。它爬上坡到它的门牙,然后下山到它的门牙。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谢。

在唐代,春游真的成了一项全国性的活动。

许多诗歌记录了当时人们春游的热情。

3月3日春节,天气清新,长安曲江聚集了很多美丽的人。-杜甫的两条路

当明朝皇帝遇见清明节时,他也把游客赶出了紫禁城。九客芳菲莺自颤,万车马雨楚青。——顾斐熊的《长安清明辞》

唐代的春游主要在上思节、寒食节和清明节举行。

这些节日是唐朝的公共假日。

在这些公共假日期间,唐玄宗还向官员提供工作人员福利和旅游基金,允许他们进行春游。

“从春天结束,每天都有空...钱是用来做食物的,你可以一个一个地享用。”-“给官员钱赢得宴会套餐”

唐朝的人们喜欢在春游时吃喝,并且有许多著名的“旅游盛宴”。

曲江宴是中国烹饪史上一个著名的宴会。这是一个庆祝唐朝最高级别的学者被释放的节日,皇帝也会出席。由于新当选的进士的正式释放适逢上思节,皇帝、贵族和宴席宾客可以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欣赏曲江两岸的春色。

除了吃喝,骑马和开车在唐代也很流行。那时不仅男人,而且女人都参加骑马郊游。张萱的《郭妻春游图》记录了杨贵妃的三姐妹、郭妻及其家人骑马春游的场景。

《郭夫人幽春图》唐代张选

春游的首要任务当然是赏花。

据《开元天宝遗志》记载,当时女性春游时,通常会遇到几个女朋友。当他们在路上遇到漂亮的花时,他们会在花前围成一圈,脱掉衣服,算帐,然后去野餐。

在日本,这种赏花仍然很受欢迎。

“开元天宝遗产”还提到了一个非常优雅的春日游戏——斗花斗草。

为花草而战也叫为各种草而战。规则是“如果你戴着奇怪的花,你就赢了。”

“长安秀才的女儿,春天争花,戴奇花,赢的最多。”——“开元天宝遗风”

白经常花很多钱买名花,在宫廷里种植,为与花草搏斗做准备。

一桶鲜花和植物有点单调,这是更令人兴奋的时候,再加上钱的赌注。

“为了赌钱,我不得不为各种各样的草而战,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据记载,一个宫女急着要参加一场赌博,结果在匆忙中失去了玉佩。

要说唐代最深入的旅游博主,白居易一定有名字。

他写了许多春游诗。

直遇春下,悬鞭出禁魏。两人手拉手交谈,十英里外才能看到山的回归。柳树的颜色是早期的黄色和浅色,水文是略绿的。傍晚的时候,风景变得更好了,在南方附近几乎没有马车。欢笑和关爱彼此的机会,并没有让海鸥和苍鹭感到惊讶。-春季每日金钱奖励的开始

几只早期的黄鹂竞相飞到温暖的太阳树上,它们的新燕子在它们的巢里带着泥土。五颜六色的春花会逐渐吸引人们的目光,浅浅的春草几乎覆盖不了马蹄。-"钱塘湖春游"

当白居易65岁时,他仍然如此热爱春游,以至于他的妻子不满意。

上马出门,出门后徘徊。当我转向妻子时,我责怪春游的频率。如果你知道春游的频率,你就是老板。朱妍回去了,他的白发又长了。请鞠躬,为我数一数你的亲戚。时限是100岁,多少人和70岁?如果我走下坡路,我现在65岁了。假70,只有五春。我不在春天玩,但恐怕我疯了。-春游

在“春游”的最后,他还拆除了他在春天不去旅行的那间死房子。

宋代,赏花饮酒,写诗蹴鞠

宋朝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朝代。它延续了唐代的寒食制度和七天清明,节日的内容也更加丰富。

与唐代相比,宋代的清明节更为浓厚。这可以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看出。第一段是汴京(今开封)扫墓归来的场景。此外,在宋代的清明节期间,皇室和民间都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像元宵节一样热闹。

寒食祭先扫散,清明踏青于郊外。——小心“武林往事”

一位老人春游归来的照片记录了一位老人骑马去豪宅的场景。

这位老人前后簇拥着10名侍从,要么搬椅子,要么扛武器,要么扛重物,要么牵马,忙得不可开交。

据说有许多来自富裕家庭的人带厨师去春游。

宋代春游的内容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除了赏花、喝酒和写诗,它还开始了一些运动,如蹴鞠。

此外,“清明柳”的传统习俗在宋代达到了顶峰。根据吴的《梦》,在宋代的清明节,家家户户的门上插着柳条,称之为“明眸”。所谓“明眼”,不是祈求明眼,而是民间习俗中驱邪的目的,即识别恶灵、守护房屋。这时,柳枝和桃枝有相似的功能。

除了“造柳”,民间也喜欢在这一天挖井,而皇室将举行一个“变火”活动,唐朝皇室有。然而,宋朝的皇室更加特殊。宫里的年轻太监们用榆木在柜门前生火。第一个得到火的人会得到一份丰厚的奖品,那就是一个金碗和三块丝绸。然后他们用新的火点燃蜡烛,奖励亲密的大臣。

到了宋代,清明节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节日食品。我们知道,在宋朝以前,冷食是在寒食节吃的,但是到了经济发达的宋朝,情况就不同了。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美味食物,例如绿色的球,它今天仍然流行,并且它已经是清明节的一种必需的小吃。另一方面,它被称为南子,它是由水和面粉与蜂蜜混合,在油中油炸而成。它酥脆、香甜、美味,也是寒食节的必备食品。

随着唐宋时代的旅行,清明节的繁荣和兴奋不复存在。到了明清时期,上思节已经完全衰落,其出游内容被纳入清明节。

明清时期,男人喜欢射柳,女人喜欢荡秋千和放风筝。

“南方人借墓作为郊游的工具。纸币不是灰色的,鞋子也是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坟墓里的客人和客人都喝醉了。”——谢明·赵哲的《五杂秋田不贰》

明清时期,清明上河图的娱乐活动已经非常丰富。

射柳是清明节的一项特殊娱乐项目。

根据明代的记载,射柳时,鸽子被放在葫芦里,然后葫芦被高高地挂在柳树上。弓被弯曲来射葫芦,鸽子飞出去了,根据鸽子的飞行高度来判断结果。

女人喜欢在清明节荡秋千。

因为在清明节到处都可以看到秋千,所以在明清时期清明节也被指定为秋千节。

放风筝在那个时候也是一种流行的习俗。清明节清明节过后,人们放风筝。

“清明节清明节,全城的男女,都出了郊区的是非,都喝起酒来,枢纽。每个人都带着一个风筝线轴,当追悼会结束时,最好把它丢在坟墓里。”--潘庆·荣弼的《京师纪胜》

人们相信放风筝可以减轻灾难和厄运。

因此,在放风筝的时候,很多人会在风筝上写下灾难性的疾病,然后在放风筝的时候切断绳子,希望能带来好运。

约会、喝酒、吃饭、赏花、斗花、踢足球、射柳、荡秋千、放风筝...

古代春游给了你一些去清明的灵感吗?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历代“战疫”简史:从巫鬼之术到公共卫生建设

全文共 278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中医研究院出版的《中国流行病史论》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了321起大规模流行病。每一次疫情都会让当时的社会颤抖。

在古代中国,老百姓心中有三大恐惧——战争、鬼魂和瘟疫。

在几千年的对抗历史中,颜、黄的后人也探索出了一条从猎巫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战争瘟疫”之路。

古代的大瘟疫:派遣犬瘟神

我国最早的鼠疫记录可以追溯到商代甲骨文时期。

《小屯吟叙文怡编》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与天地相通的巫师在占卜。他问了两件事。一是瘟疫是否会蔓延。第二个是商朝国王是否感染了瘟疫。可以想见,当时的王市应该有大规模的人群感染,使处于感染的危险之中。

在著名的赤壁战争中,历史学家把孙刘的胜利归因于曹骏缺乏经验。然而,随着医学史料的发掘,这场奠定历史格局的战役实际上与瘟疫密切相关。

孙、吴联军攻打曹。曹操的船只损失惨重,下令撤退。然而,奇怪的是,曹操在撤退的时候下令放火烧了这些未燃烧的船只。

相关病史研究表明,当时血吸虫病在赤壁地区广泛流行。这种疾病通过水传播。曹操的北方军队对这种疾病知之甚少,除了没有水之外,对它也没有免疫力。曹操下令在撤退时点燃的船只可能与防止瘟疫的传播有关。后来他给孙权的信也证实了这一点:“赤壁之战是一场大病,独烧船只导致了周瑜的退兵,使他成为一个虚名。”

据史料记载,东汉桓年间,全国人口超过五千万。到三国末期,全国死于瘟疫的人数已达数千万。建安二十二年,一场大瘟疫席卷全国,造成十室九空的悲惨局面。司马懿的兄弟司马朗在军营巡逻和照顾士兵时死于瘟疫。东汉文学中著名的“建安七子”,有五人死于这场瘟疫。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百多年来最严重的流行病时期之一。

此时,人们正面临着一场激烈的疫情,这只能归咎于上天的惩罚。巫术和鬼的理论是一个被皇帝和人民都接受的解释。“瘟神”和“瘟神”在世界上猖獗。当时,对抗这种流行病最“科学”的方法是相信消灭这种流行病的神灵。《李周》记载:“方石翔,帅百里而傩,以索氏驱疫。”传说方长得极其丑陋,瘟神见了他只能逃之夭夭。傩戏仍在西域流传,也是方疫病在古代的变化和演变。

然而,在东汉末年,简单的民间信仰无法拯救被感染的人。黄巾起义军的崛起是由于张角酋长对瘟疫的治疗。然而,它能治愈水润瘟疫的消息充满了神话和神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照明弹角最终死于军队中的瘟疫。

防疫:弘扬中医理论

在与瘟疫的斗争中,中医核心理论诞生了。大约在公元154年,潜伏的瘟疫即将爆发。河南南阳的张嘉年子生了一个男孩,名叫钟静。父亲张是王朝的一名官员。他希望他的儿子继承他的事业,但是他不认为他对医学有特殊的爱好。10岁的时候,张仲景开始和来自同一县的医生张伯祖一起学医。几十年后,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导致了他的《伤寒论》。书中总结的辩证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国中医诊疗的灵魂。

“伤寒”这个词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伤寒略有不同。它的主要症状是发烧,传染性很强。事实上,它指的是各种流行病。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到,短短十年间,张家人口只有三分之一,其中70%感染了鼠疫。《伤寒论》中记载的三承气汤和竹叶石膏汤至今仍在使用。

后来,在中医更广泛的传承下,东晋医学专家葛洪对天花、克鲁格氏病(现代称为黄疸)、沙虱病(恙虫病)等传染病的治疗做出了贡献。

唐代名医孙思邈不仅在《千金书·方耀》中总结了许多治疗传染病的方剂,而且还提出了熏蒸消毒空气、水井注水消毒等消毒方法。

隔离:国家力量的干预

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记载了一段秦朝传染病“隔离”制度:一名受刑建城的犯人在服刑期满前被发现患有麻风病,当地官员迅速将他转移到一个叫“竹锁”的地方隔离。这可能是在出土文件中发现的官方控制疫情的早期记录。

政府干预疫情的官方记录始于西汉。元朝前两年,首都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随之而来的是流行病。韩平迪发出了一封信:“患有疾病和流行病的人们为了买药而离开家园。”由政府安排的专门的院内“隔离医院”负责治疗传染病患者,这是我国历史上公共临时疾病隔离医院的早期记录。

到了南朝,出现了“六病”、“别坊”等隔离组织。唐朝设立了“疾病作坊”,宋朝设立了“幸福作坊”。中央政府通常根据疫情分配资金,地方政府购买药品并招募僧侣来照顾病人。

除了有效的隔离之外,唐代以来政府组织的医疗救治是“疫”成功的根本保证。正统十四年,淮阳发生了一场瘟疫。明英宗派了40多名御医到疫区救治百姓。然而,根据历史记载,官方在流行期间的“给药”和“处方”是免费的。

直到明清时期,“科学战争流行病”才有了划时代的突破——天花疫苗的普及,这是人类战胜传染病“天花”的经典案例——将天花病人用天花水泡的痘浆和天花疥疮的粉磨注射到健康人的鼻孔中,使其感染,从而获得天花免疫力。历史资料表明,自明代以来,民间就一直使用科学的疫苗接种方法。

由于康熙帝从小就有天花的经历,他在推广和普及人类痘疫苗接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康熙开始,天花的预防和控制已经从简单的避免隔离转变为多层次的预防和控制。在他的推动下,清代的天花防治变得更加系统化。

公共卫生:艰难的开始

晚清时期,在与西方接触的过程中,防疫现代化逐渐开始。在防疫体系中,“公共卫生”的概念开始被接受和推广。

鸦片战争后,西医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此后,在洋务运动中,特别是在北洋海军的建设中,西医学校成为一个配套设施,这成为中国独立建立西医医院的开端。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成立了第一个中央卫生行政机构——卫生部,负责审查医疗机构的设立、医生的检查、检疫计划、保健条例的审批等。1906年,卫生部升级为卫生部,隶属于民政部,负责防疫和卫生、药物检查、医院设置和其他事务。

卫生部(部)的建立标志着全国系统卫生管理的开始,标志着卫生管理上升为国家系统。

国家卫生局成立后不久,1910年底中国东北地区爆发了鼠疫疫情。中国医生连德武第一次充分运用现代公共卫生理论和方法,在中国扑灭了这场大瘟疫。事后,清政府组织了第一次真正的国际会议——奉天国际鼠疫研究会,有来自12个国家的34名代表参加,确立了许多国际公认的防疫标准,为国际防疫合作奠定了基础。此外,清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国家卫生防疫法,民政部起草了防疫条例,要求各省“从整体上遵守防疫事件”。迄今为止,国家一级的公共卫生系统已经形成。

然而,在晚清及以后的动荡时期,国家一级的公共卫生系统大多是纸上谈兵,无法实施。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才逐步建立起来,主要的传染病防治机构才得以建立和完善。资料来源:《华西都市报》

———————————————————

参考:

1.郑云特著《中国荒政史》,商务印书馆,2011年

2.王文渊“中国古代抗血脂思想方法及其现代应用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论文

3.《王玉德论中国古代的疫情与对策》,《江汉论坛》2003年第9期

4.邓《历史上抗击“疫”的良方》与《学习时报》2020年第6版

展开阅读全文

周朝历代皇帝列表 周朝历代皇帝顺序是什么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三十二代三十七王,享国共计791年。周朝分别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共十二皇帝,分别是: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共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涅。

东周由周平王建立,共二十五位皇帝,分别是:周平王姬宜臼、周携王姬余臣、周桓王姬林、周庄王姬佗、周僖王姬胡齐、周惠王姬阆、周襄王姬郑、周顷王姬壬臣、周匡王姬班、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周灵王姬泄心、周景王姬贵、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周元王姬仁、周贞定王姬介、周哀王姬去疾、周思王姬叔袭、周考王姬嵬、周威烈王姬午、周安王姬骄、周烈王姬喜、周显王姬扁、周慎靓王姬定、周赧王姬延。

展开阅读全文

北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历代帝王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代帝王庙俗称帝王庙,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其政治地位与太庙和孔庙相齐,合称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封建统治者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先的习惯,三皇一直被视为中国人的祖先,为历代帝王所景仰;而先代帝王,则是后代借鉴和效法的榜样,所以也要祭祀。最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确定祭祀的帝王是18位,清朝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后定为25位。

康、雍、乾三代皇帝对历代帝王庙都非常重视。康熙曾经留下谕旨:除了因无道被杀和-之君外,所有曾经在位的历代皇帝,庙中均应为其立牌位。乾隆皇帝更是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把庙中没有涉及的朝代,也选出皇帝入祀。乾隆几经调整,最后才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从明嘉靖十一年至清末的380年间,在历代帝王庙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

历代帝王庙占地180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明清皇家庙宇,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历史见证。民国后祭祀停止,改由教育部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北京市第三女子中学使用,后改名为北京一五九中学。1979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位置

中国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31号邮编:100034

电话:(86)010-66517739

展开阅读全文

罗曼诺夫王朝历代沙皇都有谁 罗曼诺夫王朝历代沙皇画像

全文共 3038 字

+ 加入清单

罗曼诺夫王朝,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也是左后一个王朝,从1613年到1917年,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王朝。这个王朝使得俄罗斯从东欧闭塞的小国发展成为乐乃至世界上的最强国之一。那么罗曼诺夫王朝历代沙皇都有谁呢?下面吾爱诗经网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彼得一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位沙皇兼开国皇帝,生于公元1672年,是第三位沙皇费多尔三世的异母弟,公元1682年异母兄费多尔三世因病驾崩而继承王位,实权由异母姐索菲娅掌握,公元1689年发动政变打败异母姐索菲娅而掌握实权,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全面学习西方,使封闭和落后的俄罗斯崛起,罗曼诺夫王朝向着极盛发展,公元1721年打败瑞典黑森王朝,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跻身欧洲列强,同年加冕,把君号沙皇改成皇帝,把国号俄罗斯王国改成俄罗斯帝国,从此俄罗斯君主都是皇帝,不再是沙皇,所以他不仅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位沙皇,也是罗曼诺夫王朝开国皇帝,公元1725年因跳下波罗的海救一名士兵而驾崩,终年53岁,在王位39年,在帝位4年,合计在位43年,因文治武功显赫和历史贡献伟大,尊称彼得大帝。

2、叶卡捷琳娜一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公元1684年,是立陶宛韦廷王朝一个农民家庭的女儿,彼得一世征服立陶宛后沦为战俘,因长得漂亮被彼得一世的重臣缅什科夫收为情人,公元1704年被缅什科夫送给彼得一世,公元1712年成为彼得一世第二位妻子兼王后,公元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而变成皇后,公元1725年彼得一世死后继承帝位,实权由缅什科夫掌握,公元1727年因病驾崩,终年43岁,在位2年。

3、彼得二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三位皇帝,生于公元1715年,是开国皇帝彼得一世唯一一个孙子,是彼得一世与第一位妻子兼王后罗普京娜的长子阿列克谢唯一一个儿子,公元1727年继祖母叶卡捷琳娜一世死后继承帝位,年仅12岁,实权仍由缅什科夫掌握,同年发动政变打败并流放缅什科夫而掌握实权,公元1730年因病驾崩,年仅15岁,在位3年。

4、安娜一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位皇帝,生于公元1693年,是开国皇帝彼得一世的异母兄伊凡第四个女儿,即彼得一世的侄女,换言之第三位皇帝彼得二世是她侄子,公元1730年侄子彼得二世死后在争夺帝位的斗争中胜出而继承帝位,在位期间不理朝政,并且养了很多情夫,把朝政都交给情夫处理,公元1740年因病驾崩,终年47岁,在位10年。

5、伊凡六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五位皇帝,生于公元1740年,是第四位皇帝安娜一世外甥女波尔多芙唯一一个儿子,也是罗曼诺夫王朝旁系帝室成员,公元1740年安娜一世死后他才刚出生不久,罗曼诺夫王朝对于谁来继承帝位没有达成共识,最后选择由出生才几个月大的他继承帝位,是俄罗斯历史最年幼的君主,公元1741年彼得一世的三女伊丽莎白一世发动政变废掉并软禁他,二十多年后的公元1764年在软禁中被杀,终年24岁,在位1年。

6、伊丽莎白一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六位皇帝,生于公元1709年,是开国皇帝彼得一世和第二位皇帝叶卡捷琳娜一世第三个女儿,公元1741年发动政变废掉并软禁第五位皇帝伊凡六世,自己继承帝位,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把君主专制权力发展到顶峰,公元1762年因病驾崩,终年53岁,在位21年。

7、彼得三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七位皇帝,生于公元1728年,是开国皇帝彼得一世和第二位皇帝叶卡捷琳娜一世第二个女儿安娜的儿子,即彼得一世的外孙,公元1762年第六位皇帝伊丽莎白一世死后按照她的遗诏继承帝位,同年被妻子兼皇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发动政变废掉并杀害,终年34岁,在位1年。

8、叶卡捷琳娜二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八位皇帝,生于公元1729年,是德国霍亨索伦王朝一位公爵的女儿,嫁给当时还不是皇帝的彼得三世,公元1762年彼得三世继承帝位后变成皇后,同年发动政变废掉并杀害彼得三世,自己继承帝位,在位期间把罗曼诺夫王朝发展到极盛,令俄罗斯变成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是俄罗斯历史文治武功最显赫的君主之一,公元1796年因病驾崩,终年67岁,在位34年,尊称叶卡捷琳娜大帝,是世界历史唯一一位被尊称大帝的女性君主。

9、保罗一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九位皇帝,生于公元1754年,是第七位皇帝彼得三世与第八位皇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儿子,公元1796年母亲叶卡捷琳娜二世死后继承帝位,在位期间延续母亲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文治武功,罗曼诺夫王朝继续处于极盛时期,公元1801年遇刺身亡,终年47岁,在位5年。

10、亚历山大一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位皇帝,生于公元1777年,是第九位皇帝保罗一世的长子,公元1801年父亲保罗一世遇刺身亡后继承帝位,在位期间多次与英国汉诺威王朝、德国霍亨索伦王朝、神圣罗马哈布斯堡王朝等国家组成反法同盟,抵抗拿破仑一世建立的法国波拿巴王朝,但都以失败告终,被迫向法国臣服,到了公元1812年拿破仑一世已经征服了大半个欧洲,同年拿破仑一世谴责俄罗斯违反协议而亲征俄罗斯,他利用俄罗斯寒冷天气,最终打败了拿破仑一世,随后相继解放被法国征服的国家,被整个欧洲视为救世主,是对欧洲有伟大历史贡献的君主,公元1825年因病驾崩,终年48岁,在位24年。

11、尼古拉一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一位皇帝,生于公元1796年,是第九位皇帝保罗一世第三子,第十位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同母弟,公元1825年兄长亚历山大一世死后没有子女,他以最合适的帝室成员身份继承帝位,在位期间认识到农奴制度阻碍俄罗斯发展,他尝试改革但以失败告终,还跟英国汉诺威王朝、法国波拿巴王朝、土耳其奥斯曼王朝发生克里米亚战争,因指挥错误等原因导致俄罗斯损失惨重,公元1855年以自己治理国家失败而自杀,终年59岁,在位30年。

12、亚历山大二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二位皇帝,生于公元1818年,是第十一位皇帝尼古拉一世的长子,公元1855年父亲尼古拉一世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而自杀后继承帝位,在位期间与其它欧洲列强保持和平,并且废除农奴制度,令因为克里米亚战争而损失惨重的罗曼诺夫王朝得到恢复,还开始俄罗斯近代化改革,令俄罗斯从封建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是对俄罗斯有一定历史贡献的君主,公元1881年遇刺身亡,终年63岁,在位26年。

13、亚历山大三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三位皇帝,生于公元1845年,是第十二位皇帝亚历山大二世的长子,公元1881年父亲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后继承帝位,在位期间加快俄罗斯近代化改革,令俄罗斯国力进一步加强,但是罗曼诺夫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俄罗斯发展,他仍然牢牢掌握专制权力且不接受君主立宪,公元1894年因为坐列车发生事故而驾崩,终年49岁,在位13年。

14、尼古拉二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四位兼亡国皇帝,生于公元1868年,是第十三位皇帝亚历山大三世的长子,公元1894年父亲亚历山大三世因列车事故死后继承帝位,在位期间俄罗斯革命力量和声势越来越大,他被迫与革命人士妥协,但没能取得妥协成果,公元1914年一战爆发后,俄罗斯在战场上损兵折将,让俄罗斯人对罗曼诺夫王朝更加不满,公元1917年革命人士发动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他被迫退位并被流放,至此国祚304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灭亡,公元1918年革命人士发动十月革命,他连同亚历山德拉皇后、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全部被革命人士处决,终年50岁,位23年,是世界历史最悲剧的末代君主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白芷可以做面膜吗 历代医家喜用的美容药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面膜是我们护肤最常用的护肤产品之一,其实除了购买面膜外,我们自己也可以在家自制面膜。那么,白芷可以做面膜吗?白芷面膜怎么做?

白芷可以做面膜吗

可以做面膜,也可以去斑。因为白芷有活血化斑的功效。但不要天天做,否则皮肤受不了。《本草纲目》谓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是历代医家喜用的美容药。但是白芷中含有光敏性成分,会导致面部长黑斑。

白芷面膜的做法一

当归白芷面膜

材料:当归、白芷各15克,矿泉水适量

器具:研钵、面膜碗、勺子

做法:将当归、白芷分别研磨成细粉状,倒入面膜碗中,加入适量矿泉水,用勺子调合均匀。

用法:洁面后,取适量面膜均匀敷于脸部,避开眼部、唇部肌肤,约15分钟后,用温水洗净即可。每周2次,可润泽肌肤。

值得注意的是:白芷对光比较敏感,用的时候尽量避免强光的环境!

白芷面膜的做法二

白芷白附子面膜

成分:白芷10克,白附子10克。

制作:将两味中药共研细末,加水和蜂蜜适量调和。

用法:将其敷面,20分钟后洗净。

功效:有祛斑、消斑、增白作用,适用于面部色素沉着或有黄褐斑的女性。

白芷光敏易造成长黑斑,白附子口服有毒。

白芷养生美容功效

白芷是妇科的一种常用药材,在治疗痛经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神农本草经》就曾指出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无论是“千金面脂方”,或是慈禧太后的驻颜宫廷秘方“玉容散”,白芷都是制作面脂的主药。称之可去面部黑斑。足见白芷用于美容,古已有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