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清朝守住了国土(推荐20篇)

浏览

3577

文章

485

篇1:清朝皇帝排位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皇帝排位:1、顺治皇帝福临;2、康熙皇帝玄烨;3、雍正皇帝胤禛;4、乾隆皇帝弘历;5、嘉庆皇帝颙琰;6、道光皇帝旻宁;7、咸丰皇帝奕詝;8、同治皇帝载淳;9、光绪皇帝载湉;10、宣统皇帝溥仪。

拓展资料: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入关后20年时间里,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完成全国统一。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土地增垦,物产盈丰,小农经济的社会生活繁荣稳定,综合国力远胜于汉唐。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的探索和改革。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清朝金瓜子现在值多少钱 清朝皇帝打赏为什么用金瓜子

全文共 1187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代,皇帝一般打赏给大臣一些奖赏的时候,要么是黄金白银,要么是绸缎等等。然而在清朝,皇帝打赏大臣都会用金瓜子!这个金瓜子到底是什么呢?金瓜子如果放到现在的话值多少钱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清朝金瓜子现在值多少钱

金瓜子只有皇室中才能制造流通,民间没有,因为被禁止制造和流通,物以稀为贵,其象征意义就不同凡响了,将其作为赏赐代表了皇家对大臣或者侍卫的重视。家中有金瓜子可以说就代表了其不是身世显赫,就是皇恩浩荡,被皇帝或者皇家看中,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金瓜子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经济价值,毕竟它代表的是荣誉,而非单纯的金钱。

尽管如此,但这不意味着金瓜子的价值就会低到哪去。金瓜子毕竟是以黄金为原料,从碎金中提炼再定型成瓜子,黄金的含量不算低,况且金瓜子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它的质量大概在20克到30克之间,以现如今黄金的价格来算,一枚小小的金瓜子至少也值一万块。而且皇家赏赐金瓜子不可能只赏赐一两颗的数目那么小家子气,一次怎么想都有几十,甚至上百颗,换到如今也可以称得上是巨款。

2、清朝皇帝打赏为什么用金瓜子

其实,在当时清朝时期瓜子并不是人人都能吃得到的,当时只有皇亲国戚和一些大臣才能吃得到的,所以在当时吃瓜子是一种贵族身份的象征,即便你有钱也未必买的到的一种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会做成金瓜子的原因之一。

还有,明朝初期的时候是禁止金子在民间流通的,只有到明朝末年才渐渐放宽松,但是在当时民间市面上你几乎不会看见金子的使用,因为金子在当时相当罕见,即使你拿到店家去消费给他金子,店家也不会收,因为没有办法给你找零,即使你不用找零,店家也怕你给的是假的,在当时金子的明间人士检验能力远远不及银子的检验技术高超。所以当时金子的价值是很高的,但不流通,也是只有官宦人家或者大户人家才有的,这也是为什么会制作成金瓜子的原因之一。

就是因为这两个条件才有金瓜子的诞生,也就成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能够得到金瓜子的封赏也是一种荣耀。

可能对于电视中你经常会看到皇帝赏赐一些大臣黄金万两,绸缎千匹,土地数百亩的情况,这种情况都是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有,清朝好比:年羹尧、和琳等人才有,这些都是为国家开疆拓土之人啊!

而过分的赏赐对于皇帝来说也是负担,并且会打击大臣们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只有适合性的赏赐才会有调动大臣们最高的积极性,而金瓜子就是起到这种作用,时不时的赏赐下属干活才带劲,就好比如今的传统节日,老板给员工发个购物卡一样,时不时的给是有鼓励意义的,所以别小看这一个金瓜子对属下的意义的。

再说这一个金瓜子,其实就是碎金子,但是具体形状被称之为“金瓜子”,但是价值可是很高的,一粒金瓜子的重量大致在20-30g之间,在清朝时期一个金瓜子可以兑换二十两白银,皇帝一般赏赐都会在3-9枚之间,如果给了9枚的话,那就是当时清朝一品官员一年的俸禄啊,所以这不是一般老百姓想象得到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珠玑三不贪:揭秘清朝大贪官和珅的高明手段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时期的和珅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被赞誉为智慧过人、贡献卓越,也被批评为贪赃枉法、罪恶滔天。他曾出任乾隆皇帝的内阁首辅,亦是当时难得的外交家。虽然他有很明显的贪财之嫌,但他却不是一个贪财的官员,而是擅长在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处理复杂的交际网,促进天下太平。

可以说,和珅之所以成为乾隆朝唯一能够“权倾朝野”的官员,是因为他的个人品质和能力值得肯定。首先,和珅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豁达和知识深度。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综合性人才,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非常深厚的知识和经验。此外,在处理和解决一些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上,和珅也是独步天下的。他广泛关注百姓疾苦,以实际行动保护他们的利益。他坚持贯彻自己的“三不贪”原则,即不贪科举、不贪义赈、不贪财物,认为这是保持一名官员的廉正品格不可或缺的条件。

和珅的丰富阅历和英明决策也是他成为八十多年清朝历史上的一位具有耀眼贡献的官员的关键。在当时,清朝对外交往的方式非常保守,不愿接受外国商人的新思想和商业贸易。但和珅却提议允许外国商人进入中国市场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珅的决策为中国开放门户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后来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乾隆任期内,和珅负责解决大量民生事件,尤其是人民遭遇的灾难。他投入大量财力和人力资源,快速响应抗旱、抗水灾、抗疫情等救灾工作。此外,他还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支持科学研究和海外文化交流,并为发展中医药学作出了贡献。这一切,让他成为民众心中的恩人和英雄。

但和珅的贪腐之名也广为流传,甚至被指责成为清朝贪污腐败的代表。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一些经济问题,但是,与当时其他大部分官员相比,他的风气十分清正高尚。他曾经用自己的财产积极维护国家栋梁之责,一直保持着对清朝的忠诚,为国家献上了自己的一生。

和珅是八十多年清朝历史上最耀眼的官员,他用聪明才智、忠诚拼搏,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即使在今天的历史书中,他也是一位充满争议、充满谜团的人物,但无论如何,和珅的形象永远代表着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和他在它的历史演进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清朝都亡了,为什么还有人给皇陵守墓?

全文共 1433 字

+ 加入清单

守墓这种事情,一般都是世代都守在墓旁的,不过如果遇到王朝覆灭,或者守墓人家中出现了一个并不愿意继承这个事业的人,守墓恐怕就进行不下去了。但是为什么,1919年清朝灭亡一直到现在已经有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了,但是清朝的皇陵却一直都还有人在为他们守墓?守墓人的工资又该谁来发呢?

1911年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敲响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丧钟,虽然当时清政府还有很大的力量但是也挡不住社会进步的历史洪流。经过袁世凯的左右施压,革命党和清政府进行行了著名的南北和谈。通过谈判清政府宣布清帝逊位南北统一,正式建立民国由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清朝正式灭亡。

中国自古新朝建立对前朝皇陵保护祭祀的传统,以期香火不绝后继有人。何况根据民国政府和清政府达成的《清室优待条件》,里面有专门的规定。“大皇帝辞位以后,其皇室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共和国选设卫兵妥慎保护。”由于清朝以后的北洋政府大多是满清旧臣,自袁世凯以后可以说还是比较尽心的。此后历经多次军阀混战北洋政府政局混乱无力管理保护清朝陵寝,关外局势相对稳定关外三陵保护较好。保护皇室陵寝的责任就主要靠逊清皇室满清遗民来管理保护。

清朝灭亡之前皇陵附近都有挑选的八旗子弟组成的护陵村落,政府对他们实行很多优惠政策内务府工部礼部也有专门的驻扎机构。平时也有丰厚的赏赐,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待遇不菲也算肥差了。清朝灭亡以后赏赐断绝政府拨款也越来越少,守陵人的生计都很少全靠清室接济。有很多人被迫外出谋生,由于守陵人是满族八旗皇陵也算是自己祖坟大多数还是尽心尽力的。随着溥仪被驱逐皇宫皇室经费拮据,只能是雇佣几个人象征的守护皇陵安全。北伐战争以后北方局势混乱土匪遍地,军阀孙殿英盗掘东陵。清室代表一直向政府申诉但是在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年代,根本无力得到公道。此后历经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虽然条件艰苦还是有护陵人父子相继守护着皇陵安全。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50年代就成立文物保护所对清朝皇陵进行管理保护。后来又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承担保护修缮管理的工作。再也不会有破坏盗掘的事情发生,护陵人也开始了新生活一部分的人也参与到对皇陵的保护工作中。其他人依靠皇陵的旅游业发展也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清初期,北京城外还没有清陵墓,只有在东北地区才有满族的三个祖陵,埋的也是之前的满族皇帝,但是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派人守陵了,而且竟是爱新觉罗氏人,这说明当时守陵是一种荣耀,一种身份的象征,并不是随便谁都能守陵的。大清朝建立后,守陵人数增加,就不能像之前安排一些皇族来守陵,也没有那么多皇族,所以对守陵人要求门槛就降低了,而他们的工作也不仅仅是看守陵墓,还担负着筹备各个时期的祭祖活动的任务,但这是的守陵对于守陵人来说可能就是一份工作,而不是一种情怀了。为清朝守陵,工资当然由清政府出资,每年都要拨出一笔特殊经费用于发工资,同时还要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如田地、住房、交易市场、学校等,当时的守陵人待遇好,工作简单,过的是退休后的生活,遛鸟、听戏、下棋,也是快哉。

宣统皇帝退位,清灭亡后,守陵人就没有人管理了,大清都没有了,为谁守陵呢?。不过仍然留下来了一批守陵人,因为当时清政府在灭亡之前和民国政府签的有关于守陵方面的协议,提到民国政府每年单独拨出一部分银子用于守陵日常花销,所以守陵人的工资由民国政府发放,但是和清朝比这个待遇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工资少的可怜,更谈不上配套设施了,最后几乎没有人愿意干这活,没有人担负守陵的责任和工作,仅存的守陵人成为了摆设,清陵维护管理也就形同虚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清朝最大的牢房有女犯人最害怕的逍遥自在床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大清王朝最大的牢房

说到清朝最大的牢房,那就是东北地区,也就是在黑龙江的道里监狱了,道里监狱是那时候最大的牢房,这里关押着多个国家的犯人,并且对于不同国家的犯人,待遇居然也不一样。

就比如是对于里面的日本犯人,就可以吃到白米饭,对于里面的俄罗斯犯人,就可以吃到面包,但是对于中国犯人,只有咸菜的份。那时候的道里监狱是一座男女犯人混合的监狱,并且里面还有专门给女犯人设立的牢房,名字叫做是逍遥快活床。

虽说名字是叫做逍遥快活床,但是这是在那些建立这个刑罚的人眼中是这样,因为他们就是为了折磨人,对于犯人来说,这可以说是很残忍的刑法了,首先就是在一件全面密闭,只有一个小孔透气的房间中,然后将女犯人双手双脚绑起,悬挂在空中。

之后犯人的吃喝拉撒全在这里面,可以说很折磨人,手脚在长期的束缚下已经是被勒的血肉模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国史上 革命党人第一次暗杀行动 目标还是清朝的两广总督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1900年,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政治刺杀事件,这是中国革命志士进行的最早的一次英勇斗争。在这次暗杀行动中,由史坚如所策划的刺杀清两广总督德寿的行动,成为了此次事件的关键。

史坚如是广州人,他是一个有追求的年轻人,关心中国的历史和未来。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变,清政府的混乱和民族矛盾的加剧,激发了史坚如改变旧中国的革命欲望。

在1899年,史坚如加入了兴中会。1900年,兴中会领袖孙中山在香港秘密召开了军事会议,会上决定派人发动起义。邓荫楠和史坚如到广州策划起义,同时暗杀清朝官员。

由于起义事宜推迟,同时又遭到了泄密,惠州起义时间提前。为了减轻邓世良在惠州的压力,史坚如提议暗杀清廷在广州的三位军政大臣。经过一番侦查和策划,史坚如决定亲自负责刺杀两广总督德寿。

10月27日晚上,史坚如引爆了炸弹,但因为导火索因为潮湿而灭了,炸弹并没有引爆,30日凌晨,史坚如又重新弄了一条导火索,炸弹被引爆,但德寿幸免于难。29日清晨,广州都在传德寿没死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史坚如只好先去香港避避风头。

而不幸的是,由于史坚如的叔父告密,他在赶往码头的路上被清朝的官员抓捕。史坚如被抓后,虽然被严刑拷打,但他没有出卖一个革命党人。1900年11月9日,史坚如不幸就义,留下了革命的荣誉与悲壮的英名。

此次刺杀事件虽然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但它却是我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史坚如等革命志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我国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他们英勇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清朝的咸丰皇帝为什么不杀了慈禧以绝后患?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咸丰帝作为当时清朝的一位皇帝,还是有很高的地位的,当时的咸丰帝非常的聪明,其实,清朝晚期慈禧当道,统治者整个清朝,慈禧可谓是非常的奢靡,自己都要最好的,哪怕是自己死后,自己的陵墓也是黄金满地。不过,在当时咸丰帝早就已经看到了慈禧的一些小心思和举动,那么为什么当时的咸丰帝不杀了慈禧以绝后患呢?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咸丰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历史上众说纷坛,不少人认为虽然他比不上康熙和乾隆,但在清朝时期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尤其是在整顿吏治上面,绝对下得了狠手,甚至比雍正皇帝还要厉害得多。也正是因为如此,大清帝国才在他去世后的十几年时间,迎来了同治中兴,这与他的功劳不无关系。

咸丰这一生的劣迹主要有两条:一条就是对外国侵略军割地赔款,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这些不平等条约,割让了中国大片的土地,几乎让整个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不过以当时的情况,换成是谁来当皇帝都没有办法,毕竟用大刀对火器,就算是秦皇汉武来了一样要打败仗。也正是因为明白这种武器上的代差,咸丰皇帝才真正开始励精图治,可惜天不假年,早早地就嗝屁了!另一条就是祸国殃民的慈禧太后了,咸丰皇帝年轻的时候有三大爱好,诗词、美酒和女人,这是一个极有才华的皇帝,否则也不会写出"千峰耸翠澄秋宇,一雁遥空送早寒"这样的名句。

但是咸丰的弱点也和古代的风流才子差不多,喜欢美女相信每个男人都不能免俗。只不过他喜欢的这个,给整个国家带来了一场巨大的灾难而已。其实,咸丰皇帝早就知道慈禧太后的野心,否则也不会在临死前给慈安皇后留下秘旨,只不过慈禧太后做成了一件无法替代的大事,所以咸丰皇帝也只能默认她的上位了。

应对咸丰,慈禧主要有三大撒手锏。第一个法宝,就是娇美如花,慈禧太后年轻的时候长得非常漂亮,根据她后来回忆,年轻的时候可没少受宫里的妃子们嫉妒。而咸丰又是一个风流种子,遇到这样的大美女,又怎么会不肝脑涂地!第二个法宝就是慈禧也却是是有本事的人,不仅仅字写得好,在治国理政上也有独到的见解,同治中兴可就是她和慈安太后共同努力的结果,只不过晚年昏聩而已,即使历史上的明君也很难避免这一点。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给咸丰生了个儿子,而且还是唯一的儿子。这个功劳可是坚决无法替代的,毕竟这是皇家的继承人问题。更何况自古子凭母贵,她既然生下了同治,那么上位也就水到渠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明朝时期领先世界的五大发明是什么?为什么清朝没有传承下去?

全文共 113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四大发明小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四大发明分别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但是,其实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有领先世界的五大发明了,小编还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明朝领先的四大发明为什么清朝没有传承下去?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如今,很多人思考中华文明百年耻辱之时,不假思索地都认为是从明清开始。然而,明朝的时候,中国科技真的落伍了吗?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明朝最伟大的五项发明,每一项都领先世界。

闲话一句,中国科技重实践不重理论,的确让中国在明朝后期,相比欧洲的蓬勃发展,有些衰落,但依然还领先世界,况且当时中西方交流非常频繁,明朝能够获取和及时运用世界先进科技。

至于中国科技的真正衰落,或许真要归于后来者。毕竟在明亡之后,中国在科技上,对世界的贡献几乎为零,非常能够说明问题。

第一项,世界首个石油井

石油,大家都知道这玩意的重要性。新中国开发大庆油田的时候,费了极大的精力。但很少人知道的是,世界上第一口油井是明朝建成的。1521年,四川嘉州建成明朝首个石油井。

第二项,世界首颗水底雷

水雷犹如地雷,是穷人的武器,一旦数量上来了,可以有效的阻碍敌人军舰,当然也阻碍了自己,在近代军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1549年,明朝制造出水底雷,为世界上最早的水雷。

第三项,牛痘预防天花病

在古代社会,人类最大的敌人是什么?天花病绝对是最重要的之一,但被明人攻克了,造福了人类。1567年,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痘接种方法来预防天花疾病,后来更加传入欧洲。

第四项,火爆法采矿技术

工业革命的需要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动力,一是原料。如果有了蒸汽机,但没有原料,一样白搭。1596年,明朝发明火爆法采矿技术,让采矿变得更加容易,尤其是煤矿蒸汽机主要粮食等。

第五项,不畏雨的燧发枪

1635年,火器研究家毕懋康发明了燧发枪。这种枪在雨雪天也能使用,这是中华武器史上的巨大革命。但是随着明朝沦亡,满清的思想局限性,导致了火器发展停滞不前。

实际上,明朝还有非常多的发明创造,在此只是管中窥豹而已,其他的还有很多,

比如:

朱元璋的后人朱载堉研究出十二平均律“根号2开12次方”,后来传入欧洲;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面,记载了276种无机药物的性质,以及蒸馏、蒸发、升华等科学技术;

徐光启《农政全书》对农业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总结;

明朝赵士桢的《神器谱》详细介绍了火器制造各个方面,后来被清朝禁毁;

被誉为科学“百科全书”的宋应星《天工开物》,却被清朝禁毁。

坦率的说,如果康熙真的爱好科学,根本无需找传教士学习,只要能把中华这些科技自由的传承下去,相信中国根本就是另外一个样,在科技上肯定不会比晚清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清朝被推翻的时候,牢里的10万犯人是怎么处理的?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清朝的被推翻时候其实算是皆大欢喜的,这个祸害中国多少年的政权总算是走下舞台了,但是当时清朝是有关押接近10W犯人的,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清朝退出历史舞台后,这些犯人又是怎么处理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

估计有不少人会认为,既然清朝已经灭亡了,大牢里的犯人应该会被释放出来吧!毕竟清朝廷已经没了,狱卒也没人给发饷钱了,自然也就不再看押犯人了。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清朝灭亡后,原来清朝各地的官吏只是换了一套衣服,该了一个头衔,他们还继续干着原来干的工作。所以,狱中关押的犯人自然该怎么关押还怎么关押,只不过是清朝时期和民国初期的监狱还是有区别的。

原里清廷的衙门把招牌一换,摇身一变就成了革命军的工作单位!原来的官员基本上都是还在原位,所以,监狱还是有人管理的。只是监狱的名称也换了,看犯人的官吏同样也改了名字,而且还新换了新衣服。在1903年,实行改造监狱计划,于是就对监狱进行修缮和改造。所以,犯人的生活条件要比原来好些了,有的有床铺、草席什么的等等。

除了一些罪大恶极的犯人以外,大部分的犯人进行的减刑,甚至有的犯人只要交钱就可以保释。并且,监狱对犯人也减少使用酷刑,不用再头戴枷锁、脚镣手铐什么的了,但他们必须要参加劳教,如从事磨面,编织,木工等。

当然,因为在清末时期参加反清革命而被捕的革命党人,包括部分政治犯是被予以释放的。比如汪精卫,他是因为刺杀摄政王载沣而被判终身监禁的,在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就将汪精卫释放了。但这样的犯人毕竟只占少数部分。有些偏远的地方,甚至都不知道大清已经亡了,所以,犯人自然也只能是一直服刑。

总而言之,虽然大清朝已经亡了,但是,在大清时期被关押的犯人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该关押的还在关押着,除大奸大恶之人,一般的罪犯都有所减刑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清朝时期咸丰帝和奕詝的皇位争夺之战是怎样的?

全文共 1791 字

+ 加入清单

在当时的清朝皇位争夺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因为当时清朝宫廷内总是有勾心斗角的事情发生,说到正争夺皇位,清朝史上的咸丰和奕詝的皇位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皇位争夺的事情。当时的道光皇帝在位期间做的事情还是有很多的,对清朝的建设还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后来道光帝还是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了咸丰帝,原因其实很简单,当时道光帝觉得咸丰帝做人踏实稳重而且最重要的是节约,所以便把皇位传给了奕詝。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藏拙示仁”

在道光晚年的一个春天,他命皇子们随驾到南苑围猎。围猎是清朝推崇尚武传统的活动,通常也是检验皇子骑射才干的考试。

根据文献中对这次围猎留下的记载,奕訢果然武艺超群,在围猎中获得猎物最多。而奕詝却只是站在一旁,不发一箭。

原来,奕詝知道自己骑射不如奕訢,于是事前请他的老师杜受田给他出了个高招。杜受田告诫奕詝说:阿哥到了围场,千万别发一枪一箭,而且要约束手下人不得捕捉一只动物。皇上如果问及原因,你便说现在正值春天鸟兽万物孕育的时候,不忍心伤害它们,也不愿用这样的方式与弟弟们竞争。

奕詝照计而行,果然,道光皇帝听后非常高兴,赞叹道:这真是具有帝王心胸的人说的话啊!

“藏拙示孝”

又有一次,道光皇帝传旨召奕詝和奕訢入对问策,就是要问问他们对国事政务的看法。二人接旨后分别请教自己的老师。奕訢的老师卓秉恬有才气,少年得志,办事认真,好发议论。他告诉奕訢:皇帝如果问你的话,“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杜受田却告诫奕詝:如果谈国事政务,阿哥是比不过六爷奕訢的。这时只有一条计策:只要皇上说自己快死了,不等他问国家交给你该怎么办时,你就只管趴在地上哭。

奕詝言听计从,他的一番表现,使道光皇帝深感这个孩子仁孝。

道光三十年,被内忧外患困扰多年的道光皇帝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奕詝和奕訢的皇位之争也有了结果。

我们来看看道光传位的清宫秘档,这是惟一保存至今的一组有关秘密立储的珍贵实物。匣中共有谕旨四份。

立储谕旨一份。上面用满汉两种文字写道:“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又用汉文写道:“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内层的包封纸上写有“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并有道光皇帝的签名。外层的包封纸上写有满文“万年”,也有签名。由此可见,立储是在道光二十六年,也就是道光逝世的前四年。

还有两份交代身后应办事项的遗旨。一份包封上写有“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公同手启”并贴有封条,上有签名。另一份包封上贴有封条,盖有“道光之宝”戳记和“封”字。

此外,匣中还有朱谕一份:“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这份朱谕是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临死前在圆明园慎德堂亲笔书写的,字写得很潦草。

道光皇帝的一纸朱谕,决定了奕詝和奕訢的地位,从此奕詝黄袍加身,成为咸丰皇帝,而奕訢作为亲王俯首称臣。兄弟俩的地位改变了,但斗争却并未结束。

奕詝当上皇帝以后,恭亲王奕訢小心谨慎,曾一度得到咸丰皇帝的信任,出任领班军机大臣。但是到了咸丰五年,却因奕訢多次请求为其生母孝静皇贵太妃封后,惹得咸丰皇帝大为不快。

在《祺祥故事》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说到了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孝静皇贵太妃病重了,她在弥留之际的时候,咸丰皇帝去看望这位抚养自己有功的皇贵太妃,当他走到她寝宫门口的时候,恰巧碰见奕訢从门里面走出来,兄弟俩在那碰了一个照面。

咸丰皇帝随口问道:额娘病得怎么样了?奕訢答道:“已笃!意似等待晋封号方能瞑目。”仓促间咸丰皇帝不置可否,仅仅“哦、哦”了两声。没想到奕訢听后立即到军机处传达咸丰旨意,礼部随后就上了一个奏折,请尊封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

为此咸丰皇帝非常生气,但苦于已经给人答应出去的印象了,不得已批准了。九天后,七月初十康慈皇太后病逝。咸丰发泄心中怨气的时候到了,七月二十一日咸丰皇帝便以“办理丧事有疏忽”的罪名将奕訢赶出军机处,并罢免了他的其他重要职务,从此再不重用他。

同时,咸丰还降低了养母康慈皇太后丧礼的等级,创造了清代皇后丧礼的特例。这位太后的陵墓,慕东陵也很特殊,它没有与皇帝的陵墓在一起,而是与16个妃子的园寝在一起。但是,中间还是用墙与妃子们的墓分隔开,用了黄瓦,以示区别。

这种既有别于皇后又有别于妃子的处理,隐隐地透出了咸丰的用心:他要让弟弟知道,皇帝的亲生母亲和养母,就是有区别的。咸丰警告弟弟:别再想打皇帝宝座的主意。

就这样,奕詝终于战胜奕訢坐稳了皇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清朝女性都需要裹小脚吗?为什么有的裹有的不裹?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在当时的清朝女性有裹脚的陋习,裹脚就是用裹脚布把脚裹起来,慢慢的让脚变小,成为最后的三寸金莲,其实,这就是一项陋习,但是,在当时人们看来,这就是一项非常美的事情,那么,在当时的清朝女性都需要裹脚吗?为什么有的女性不裹脚有的女性却又裹脚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小脚(缠足)在历史上有千年的传统,给女性造成无法言说的身心戕害。男子以折骨断趾的“三寸金莲”为美,甚至在文人中发展出一套所谓的“金莲美学”。

要说裹小脚这股歪风邪气,最盛的时代还是清朝,在礼教的加持下,它蔓延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让无数女性陷入痛苦之中。

不过,以清朝幅员之辽阔、各地习俗差异之大,缠足之风也不是铁板一块、裹挟每一名女子的,情况略显复杂。具体说来,有些女子没必要裹,不理会缠足那一套说辞;有些女子不得不裹,不裹则受尽指责;还有些女子没资格裹,裹了还会被鄙视。

何谓“有些女子没必要裹”?这有两个群体。一个是清朝统治阶层满蒙旗人,他们从边疆入主中原,不受礼教束缚,看不惯也接受不了女子的缠足之举。

旗人不仅不以缠足为美,反而认为无形中减少了劳动力。清朝历任皇帝都曾颁发谕旨,严禁旗人女子缠足,违犯者将对其家长和属地官员给以惩处。其他少数民族也少有缠足现象。

另一个不缠足的群体就是汉族的一大分支——客家妇女了。福建、广东、广西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因为生活环境比较恶劣,男男女女都要投入到生产中去才能养家。千百年来,男女同耕,妇女既主内又主外,“无役不从”。这样的生存状况自然不允许女子裹小脚。

何谓“有些女子不得不裹”?在山东、直隶、河南、山西等几个北方省份,受礼教束缚最重,缠足观念深入人心,不论是男人女人,均认为缠足是女人美丽的标志之一。直到1923年,这种风气在山西依然变化不大,各县百姓普遍说“看见天足的不好看”。

各个社会阶层的女子,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寒之家,无不在女孩5、6岁的时候就缠起双足。如果不裹,那就很难被社会接纳,不仅不好看,更有可能影响婚姻大事,找不到婆家。

何谓“有些女子没资格裹”?这一问题正充分体现了缠足习俗复杂性的一面。前文说到广东客家妇女都是天足,但据吴震方《岭南杂记》一书记载:

“岭南妇女多不缠足,其大家富室闺阁则缠之,奴婢俱赤足行市中,下等之家女子缠足则诟厉之,以为良贱之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清朝为什么会废除科举制?科举制真的不能选拔人才吗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落后的一个朝代,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的清朝也叫清政府,当时的清朝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也就是说,当时的清政府不与外界进行沟通,自己搞自己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当时的清政府认为自己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界进行沟通。但是,这样的下场就是被其他国家强行的打开国门,英法联军向中国输入鸦片,导致后来发起了鸦片战争。中国也是损失惨重,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比如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可以说是一个丧尽国辱的条约。以至于最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最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小编深深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那么,清朝的时候为什么会废除科举制这样一项选拔人才的制度呢?科举制真的不能选拔人才吗?具体的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说到原因也很简单,凡是都有利弊,只是在清朝的时候变完全的暴露出问题了,因为科举制每个朝代考试的题目都是不一样的,清朝时期科举制主要考的内容是八股文,八股文是一项非常死板的学术。当时的人们便认为,科举制选拔的人才只会是书呆子,不够灵活。

再着,科举制确实是选拔出了很多下层的穷人家的子弟,但是,这样的选拔,肯定会让一些富人子弟眼红,随着一些内定的出现,走后门的出现,科举制也慢慢的变了味道。后来,科举制也是变得越来越简单,原因是因为科举制的题目总是遭到泄题。这样一来,穷人家的孩子肯定是非常的不公平的。

综上所述,清朝是废除了科举制度,其实,任何一项事物的产生和毁灭,都有自己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历代国土面积最大1300多万 最少200多万 为何相差这么多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代国土面积的变迁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从征战征服到政治制度,从文化融合到地理条件,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国土的扩张与缩减。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国土面积在不同时期有着巨大的变化。从夏朝到元朝,我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与缩减,这背后蕴含着多重因素和历史进程。

一、各朝代的领土面积

1.夏朝: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国土面积相对较小。夏朝初期,国土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夏朝的九州划分是基于地理、气候、风土人情等因素,为方便管理而设立。

2.商周时期:

商朝和周朝时期,我国的国土面积逐渐扩大。商朝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而周朝进一步扩展了疆域,将辽宁和四川等地纳入版图。

3.秦汉时期:

秦朝统一六国后,国土面积进一步增大,基本包含了现今四川和宁夏的整个土地。汉朝时期,国土范围继续扩展,包括辽宁、吉林、云南、贵州等地。

4.唐宋元明清时期:

唐朝时,国土达到巅峰,包括中亚地区。宋朝后期因金朝入侵,国土面积有所缩减。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土最大的朝代,其国土扩展到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东部。明朝继承了元朝疆域,但在后期逐渐缩小,特别是西北地区。

二、背后蕴含着多重因素和历史进程

1.国土变迁的原因:

我国历代国土面积变化的原因复杂多样。一方面,征战与征服是国土扩张的主要动力,如成吉思汗率蒙古军队西征,占领了中亚等地。另一方面,政治、文化和农业发展也影响国土变迁。比如,中央集权的统治有助于国土的巩固,而内部动荡则导致国土的缩减。

2.文化融合的影响:

元朝时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对国土变迁产生了影响。尽管元朝统治存在问题,但其在农耕与牧区实现相对和谐,为未来的国土维护打下基础。

3.国土面积与国家强盛的关系:

随着历史的演进,我国的国土面积波动,但国家强盛与国土面积并不一定成正比。国家的强大还与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科技进步等因素密切相关。

4.爱国情感的表达:

在现代,我国国土虽然没有古代那么广袤,但爱国情感却愈发浓厚。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科技进步使历史知识更加丰富,也使人们更加关注国家的发展。

国家的强盛不仅仅依赖于国土的大小,更取决于国家治理的智慧和国民的团结。无论国土如何变迁,爱国情感始终是我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为什么赌王何鸿燊可以娶4个老婆?清朝不是早就灭亡了吗?

全文共 162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认或许会存在妻妾成群的景象,因为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贵族们拥有小妾其实可以说是比较平常的事情。但是很多人觉得,在清朝灭亡之后,这种情况应该就慢慢的不存在了,尤其是在实行一夫一妻制度的时候,更是不可能。然而人称赌王的何鸿燊,却拥有四个老婆,这是为什么呢?何鸿燊为何可以拥有四个老婆,难道没有犯重婚罪吗?1.何鸿燊简介

何鸿燊,1921年11月25日生于香港,港澳企业家,有“澳门赌王”之称,是何东爵士弟何福的孙儿之一,何世光儿子,在家中排行第九。何鸿燊拥有犹太、荷兰、英国、中国多个民族血统,按照何东家族的传统祖籍跟随母系的广东宝安。

1961年,澳葡政府规定博彩业须通过专营制度实施,何鸿燊看准时机,重返澳门,与霍英东等人合作,一举拿下赌场独家专营权,迈出“赌王”之路的第一步。

20世纪90年代初,又在澳门建立“皇宫赌场”等多个赌场。除香港和澳门外,何鸿燊亦在多个国家投资,包括越南、朝鲜、菲律宾、葡萄牙等。除博彩业之外,何鸿燊的产业还涉及房地产、建筑、船务、投资等多个领域。

至2011年,其旗下的企业包括:澳门博彩控股有限公司、香港新濠国际集团、香港信德集团有限公司、澳门国际机场专营公司、王牌国际、澳门诚兴银行等。

2008年1月,福布斯杂志公布他是香港第十九位富豪;2009年2月,福布斯杂志指出其身家因金融海啸暴跌近9成。至2011年,其控制的资产达5000亿港元,个人财富有700亿港元在2011年福布斯香港40名富豪榜中,以31亿美元(约合204亿元人民币)的身家排在第十三位。

2018年6月12日,何鸿燊退任公司主席、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委员职务,全面退出董事会。2.何鸿燊的感情经历

20世纪40年代初,何鸿燊初到澳门时,结识了土生土长的黎婉华。黎婉华堪称当时澳门第一美人,出身于澳门显赫的律师家庭。两人相恋不久后结婚,夫妻恩爱,黎婉华为何鸿燊生有1男3女。与何鸿燊结婚10周年时,黎婉华遭遇一场车祸,整整昏迷了一个月,之后又染上怪疾,从此卧床不起。2004年,黎婉华去世,何鸿燊为其举行隆重葬礼,时任澳门特区行政长官的何厚铧等知名人士,纷纷前来吊唁。

1957年,何鸿燊娶二太太蓝琼缨。之后的几十年,蓝琼缨始终陪伴在“赌王”身旁,出席一些社交和慈善活动。蓝琼缨为何鸿燊生了1男4女。

1985年,何鸿燊娶三太太陈婉珍,何鸿燊在香港给陈婉珍买了豪宅,并公开纳她为第三房太太。陈婉珍为何鸿燊生了1男2女。

1986年,何鸿燊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比自己小39岁的广州姑娘(祖籍广东三水)梁安琪。之后,梁安琪成为何鸿燊的固定舞伴,被安排到何家赌场账房做文员,还开了一家舞蹈学校,自己当老师。1989年,梁安琪正式成为“四太太”。梁安琪为何鸿燊生了3男2女。

2014年11月,93岁的赌王何鸿燊,因发烧入住养和医院,未能出席四太为他办的生日宴。经医生诊治后,赌王上月中回家休息,并与三太一家庆祝农历生日。不过,可能因天气持续寒冷,赌王再度被送入院。

2015年1月11日,四太梁安琪和三太陈婉珍,均以便装亮相,差不多同时间到达医院探望丈夫赌王,两人相隔仅10分钟到场。3.为什么何鸿燊可以娶4个老婆

其实,何鸿燊还真的没有犯我们说的重婚罪,虽然说无论是当初管辖香港的英国还是现在的中国,都是一夫一妻制的,可在何鸿燊娶妻子的时候,香港一直都实行的是清朝时候的律法,而清朝是支持一夫多妻的。

所以说,何鸿燊当年那样做其实是很合法的,而且不仅是何鸿燊,当地很多那个年代的富豪其实都是一夫多妻的,这个问题是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所以也是不能算到我们现在颁布与执行的重婚罪上面的。

估计很多人都特别羡慕何鸿燊能够娶好几个老婆这件事吧,但不要想太多,虽然是赶上了时代,但那个年代的人多了,偏偏人家就能娶好几个一直到现在,这也是人家的本事,不过大家也别想这么多,就冲现在这个男女比例,别说娶好几个了,条件差点的找对象都费劲,不过老婆多了也有烦恼,孩子太多,家产该怎么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蟒袍是一种什么服饰?清朝官员一般在什么时候才会穿蟒袍?

全文共 1153 字

+ 加入清单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蟒袍是一种规格比较高的服饰,一般平民老百姓是不可能有机会能穿这种衣服的,当然它的地位也那么高,也并不是只有皇亲国戚、宗室亲王才可以穿的。因为蟒袍在当年属于吉服的范畴,一般都是在吉庆典礼的时候穿的,比如说祭祀天地这种典礼。

吉服包含的范畴有不少,龙袍也包括在内。皇帝在吉庆典礼上,也得穿龙袍。除了祭祀,包括群臣朝见皇帝,皇帝宴请群臣等场合,只要皇帝穿了龙袍,官员就得穿蟒袍,表示礼敬。清朝的时候,只要拥有官员身份,都有资格穿蟒袍。

除了上述这些场合,清朝还有规定,在元旦、冬至、夏至、万寿节这四个节日,官员都得穿蟒袍庆贺。万寿节是皇帝、皇后以及太后的生日。一般来说,每年皇帝生日的前三天,后四天是穿蟒袍的时候。不过,有时候万寿节会延长,官员的蟒袍最多要穿一个月。

虽然蟒袍穿起来很气派,可是,那么厚的面料,一层层的裹着。如果是夏天,简直就是在受苦。当然,即便这么受苦,也有一大群人争先恐后。

即便官员穿的同样都是蟒袍,不过,蟒袍之间的样式,还是有很大不同。这种官员,跟官员的级别由很大关系。清朝官员有九品官阶。每个官阶的俸禄、地位待遇,有很大不同。蟒袍也是用来体现这种不同的表现之一。

在这里,就有必要讲讲,蟒袍的样式。蟒袍跟龙袍,其实很相似。主要的区别只是在于,蟒的爪子是四个,龙的爪子是五个。这种划分方式在元朝时候定下的。

这样一来,五爪龙就成了皇家专属了。但是,皇帝为了显示对某些人的看重,便会允许他们穿五爪蟒袍的官服。

五爪蟒跟五爪龙几乎就是一样的。但是,龙袍跟蟒袍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在颜色、纹饰等方面,龙袍跟蟒袍开始出现区别。

比如龙袍使用的明黄色,这是属于帝后专用色,亲王皇帝都不能使用,更不用说朝廷官员了。

纹饰上,龙袍则有“十二章纹”,这个也是其他服饰上没有的。而且,龙袍也是因为它只属于帝后能穿,才让它成为别人不能使用的称呼。

当然,穿五爪蟒袍依然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在宗室当中,只有皇子、亲王、郡王可以穿五爪九蟒。而官员当中,则是按品级划分的。只有一品、二品、三品官员,才能穿五爪九蟒。

至于其他官员,最多只能穿四爪八蟒。到九品官员的时候,则是四爪五蟒的蟒袍样式。

蟒袍上蟒的数量是在下降。爪的数量不会下降。四爪以下就不是蟒了。这种蟒袍样式的不同,是清朝特意做的一种安排。

跟过去的朝代相比,清朝开放了蟒袍的使用情况。因为在明朝的时候,蟒袍只能是皇帝特赐。其余官员不能私自穿着的服饰。

而且,穿蟒袍的时候,还要佩戴玉带,显示尊贵。清朝将蟒袍纳入官服中,这是继承了过去的服饰制度。

让蟒袍可以成为所有官员穿着的服饰,则是一种根据实际的变动,拉拢官员的做法。但是,把蟒袍区分出级别,则是体现出清朝官员本身等级高低的不同。

正是这种等级的不同,成为皇帝升迁赏罚官员,让他们愿意听话、办事,忠心耿耿的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清朝时期的御膳放在现在是个什么水平 古代皇帝吃什么

全文共 1460 字

+ 加入清单

御膳,那在古代是只有皇帝才能吃到的饭食,在很多影视剧中虽然也出现了有御膳,不过毕竟还是出自现代人之手,与真正古人做出来的还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说到这个,很多人也一定很好奇,古代的皇帝到底都会吃些什么东西?而古代宫廷的御膳如果能放在现在,那又会是一个什么水平的样子呢?一起来看看。

美食工作者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之一。但是如果要找一个世界上最倒霉的职业,我倒是有一个答案,那就是皇帝。为啥呢?这做皇帝死亡率高、平均寿命短、被人惦记、日夜操劳、在权势与权术之间找平衡……更重要的是集一国之力,连顿饭也吃不好。

作为皇帝套餐,看似隆重,却经不起细究。清朝皇帝的吃的食物都被记录在《膳底档》上。比如乾隆在1784年正月十一晚膳菜谱:酒炖鸭子热锅、燕窝肥鸡丝、鸭腰口蘑、锅烧鸭子、冬笋爆炒鸡、摊鸡蛋、蒸肥鸡鹿尾攒盘、百果鸭子攒盘,象眼小馒头、鸭子馅提折包子、鸡肉馅烫面饺子。

这顿饭下来,估计您以后见着鸡和鸭就发疯了,并且过于肥腻,丝毫没有膳食搭配可言。而且从中可以看出,即便是乾隆的御膳,也没有后人演绎的那么精彩。

由于进餐礼仪的限制,皇帝所有饭菜都得提前备好,然后煨在火上,焖在大蒸笼里。中国美食,都讲究火候与新鲜,刚出锅的最好,是所谓“锅盖气”。

家常菜之所以好吃,很重要原因就是厨房离饭桌只有几步,出锅就能吃。而在清宫,一道做好的菜端上来,还要被太监事先尝过之后才能品尝,皇帝所吃的不过是些剩菜剩饭罢了。

1.光绪皇帝

有时候皇帝吃饭还要看内务府的嘴脸。清末李元伯《南亭笔记》里记录了一个鸡蛋的故事。

光绪皇帝喜欢吃鸡蛋,每天都要吃四个,然而他并不知道鸡蛋的真实价钱,内务府给皇帝的价格是三十四两银子。光绪有一次问他老师翁同龢:“鸡蛋好吃,可是这么贵的东西你吃得起吗?”可见当时内务府贪污之严重。

2.道光皇帝

而道光皇帝也挺惨,有一天他想吃道”面片儿汤”,令御膳房给他做一碗。大半天过去了,面片儿汤没有送来。在道光皇帝的追问下,负责此事的人来说,需要数千两银子。

于是他对来人说“前门外有一饭馆味道最佳,一碗不过四十文钱,可令内监前往买来。”内监复奏:“饭馆已关闭多年。”道光帝道:“朕不能以口腹之故,枉费一钱!”

3.同治皇帝

最惨的是同治,同治皇帝小时候一日两膳吃两宫皇太后赐给的食品:小米粥、豆沫粥、糙米粥、羊肉丝疙瘩汤、甜浆粥、柳叶汤、面片汤、豆腐片汤等。

他吃汤粥根本无法饱腹。他有时饥饿难忍,闯进太监的住处偷太监的东西吃。被太监发现后,立刻夺过丢掉。后来19岁就死掉了,不能说跟饮食毫无关系。想象一下天天喝小米粥的日子,还不如桥墩下的民工兄弟。

4.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皇帝餐饮水平也一般,明太祖朱元璋1384年的一份的菜单菜肴如下:胡椒醋鲜虾、烧鹅、羊头蹄、鹅肉巴子、咸鼓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角儿、丝鹅粉汤、三鲜汤、绿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豆汤、泡茶。

这些菜如今看起来,都是一般街头小馆里的小菜,丝毫看不出皇家富庶。

御膳,听上去是个金光闪闪的词汇,里面暗含着权力的奢华盛宴,被后世的人浮想翩翩,做出了许多仿膳、宫廷菜,招牌金光闪闪,价格高高在上。也从中衍生出无数联想与故事。

但细细看历朝历代皇帝的吃食,不过了了,繁华中带着悲凉,丰盛中带着人性的无奈。皇帝也是人,却比凡人有着更多的倒霉,皇帝的职业套餐的字里行间,处处写着:不好吃,不好吃。

现在看来,即便那些古代帝王们拥有一切,但在美食上却依然没法和现在我们所拥有的生活相比,所以热爱美食,你就拥有了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清朝很爱封人为太子少保,太子少保是干什么的?

全文共 139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影视剧里面听到“太子太保”或者是“太子少保”这些官职的名称,一般都是对官员的加封,应该也就是一个官职很高的职位,比如岳飞就曾经是少保。但是古代的官职和现代的官职的名称差别很大,你知道太子太保和太子少保这两个职位有什么区别,分别又是什么意思吗?如果放到现在的话,这又是什么样的两个职位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太保和少保有什么区别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俱东宫大臣,无员限,无专授。——《清史稿·职官志》

一般而言,朝廷有“三公”,“三公”的副职为“三孤”;与朝廷相对应,国之储君——太子,也配备相对应的官职:教太子文化的“太子太师”、教太子武功的“太子太傅”和负责太子安全护卫问题的“太子太保”,三者并称为“三师”或者“太子三师”。

同样,“三师”也有副职,称为“三少”或者“太子三少”,即“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和“太子少保”。

隋唐之前的“三公”、“三孤”乃至“三师”、“三少”地位显赫、权势巨大;隋唐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这些显赫官职却逐渐沦落成为毫无实际权力的名誉性官职,仅作为“兼官、加官及赠官”的形式存在。

在上述官职名称中,“太子太保”、“太子少保”频繁出现于清史影视作品中,比如我们最为熟悉的康熙朝权臣鳌拜,就被称呼为“鳌少保”。2、太子太保、太子少保类似于现今什么官职

根据《清史稿·职官志》的记载,“太子太保”名义上为负责太子安保问题的最高官员,品秩为从一品,行政级别为正国级家。但就像前文所提及,清朝时期的“太子太保”仅为荣誉官职,整个清朝仅康熙朝命立过太子,但“太子太保”几乎每朝都曾出现。所以,这一官职仅为皇帝对朝廷重臣的加衔、兼职或者死后追授的象征性官职,作用只有一个:犒赏功勋、以示恩宠。

根据“太子太保”的行政级别来看,应该大致类似于现今政协或者人大的副职。

作为“太子太保”的副职,“太子少保”也为荣誉官职,一般作为总督或者立有战功之武将的加衔、兼衔或者死后追授的形式存在。“太子少保”的品秩为正二品,形成级别为副国级,基本类似于现今的总工会主席或者国务委员、中央委员。

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步发展,清朝时期正一品的“内阁大学士”也逐渐沦落为虚职官员,手中权力逐渐降低;就连从一品官员中,也仅有“六部尚书”具备一定实权,还必须直接向皇帝负责。

如此背景下,沿袭前明旧制创设的官职体系便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虚衔官职,除了“三公”、“三孤”、“三师”和“三少”外,魏晋之前的实权官职——“光禄大夫”、“建威将军”等也彻底成为加衔或者褒赠之官职,仅为确定级别,再无实际意义。3、岳飞为什么被称为岳少保

岳飞,今河南汤阴人,中国历史上作为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也是世界军事史上不可多得军事家。武能安国,文能定邦,诗词书法均精通,是少有的文武双全的统帅。但是却被人“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至于称岳少保,则是因为他曾经任职少保,比如今人也称他为岳武穆,是一种对他的尊称。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有以人物家乡、官职称呼人的,仪表尊敬。如韩愈被称为韩昌黎,另外一个很有名的于谦也曾任职少保,被称为“于少保”。

其实,即使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伤逝殆尽之时,也还留下一些传统。比如毛主席、周总理,以及现在通用的XX总,都是这一文化传统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清朝规定留辫子那光头怎么办?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掌权以后规定男人要留辫子,不过有头发才能留辫子,光头的人怎么办的?光头和和尚都是没头发的,所以他们要扎辫子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脱发什么的肯定也不是现代才有,古代人应该也会有这种烦恼存在。规定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总不能因为后天原因没头发而被杀头吧!一起来看看在清朝光头要怎么办吧。

在顺治元年(1644)吴三桂降清,李自成战败,清兵入关。随着清兵直下江南,形势变得对清有利,摄政王多尔衮遂在顺治二年六月颁发薙发令,凡清兵所到之处,限十日内尽行薙头,削发垂辫,改从满族的发式服饰,否则格杀勿论。这一高压政策的实施,激起江南士民乃至全国人民的反抗,进一步加剧了当时的民族矛盾,给中原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是清初统治者的一大恶政。

根据揭帖透露的信息,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正式颁布“薙法令”后,已经被革职在家的陈奇瑜,由于“年老剃头发脱,遂将两鬓及脑后头发未剃,一面遮护”。至顺治四年(1647年)四月,山西太原府保德州知州贺雄飞到任后,陈奇瑜经常与他一道宴饮,贺雄飞没有察觉剃发的事情。后来,贺雄飞以太原府催解加增钱粮为由,向陈奇瑜之弟陈奇琏借银百两,又和曹现、钱有库、严可奇等每人借银十两。

在清朝初期,满清王朝为镇压汉人,决定从物质到精神的双重统治,剃发,也就意味着对汉人几千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儒家思想的颠覆,所以,剃发,也称之为“剜发”,每次剃发都是相当于被千刀万剐一般,这种折磨对于读书人尤其大,所以,今人总会说清朝人没有骨头,那就是因为,骨头早已经随着剃发一起被剔除了。

到了后来,其实清朝对于留头发的政策也逐渐的宽松起来。甚至,宫廷里边很多的阿哥都喜欢穿汉人的装扮。到太平天国的时候,清政府也只是将太平军骂为“长毛”,也并没有特别强调要头发怎么怎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清朝试婚失败的驸马 哪一方面不强而被取消婚礼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驸马有多难?清朝试婚失败的驸马

如果生理能力不强自然就会被取消婚礼,因为在那个时候人们都会比较注重于开花结果,所以也希望能够在生理能力这一方面更强。

清朝皇室的这种做法是无可厚非的,无非就是给公主的生活负责,在清代的社会风气来看,这真的并不算什么。这一个试婚的规则本身就来自于明朝。根据历史的考证,公主在下嫁之前就需要安排一些年龄较大的宫女来进行试探,这种规矩原先是没有出现的,然后再经历一些不幸福的婚姻之后就有了这一个规矩。

永宁公主出嫁,是当时大太监去选择的驸马,当时也挑选了一个梁姓富家子弟,但是这位大太监隐瞒了这位驸马拥有肺结核,这在明代就属于一种不治之症。驸马因为身体的缘故,所以根本就没有办法和公主同床共枕,而且在结婚之后没有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并发死亡。

那个时候公主其实他只有15岁确实也非常的可怜,要知道根据当初的这一些规定,在死掉丈夫之后是不可以随意的改嫁,只能够选择守活寡。永宁公主在27岁的时候最终郁郁而终,确实让人觉得有一些无法接受,那么这个守活寡的事件也同样让皇室受到了一定的教训。

这个驸马为什么会死?完全是因为患有不治之症,所以说在结婚之前也一定要选择进行测试,一旦发现一些异常的现象,那么就不可以进行婚姻。从此之后也就有了一个新的说法,而这一个说法其实也会让人觉得有一些无奈,但是不可否认,这也真的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否则自己的公主在出嫁之后也未必能够拥有着幸福的生活。所以当大家在经过尝试之后,也会发现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存在,从任何一个方面来看,都会让人觉得非常的满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清朝灭亡后宫里的太监都去哪里了?

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从隋唐开始,宫里便出现了一种新的人群,那就是太监,太监一般都是生活在皇上身边的人,有些太监和皇上的关系简直比一些妃子都要熟。在宫中,有很多人需办事也会找到一些太监帮忙,当然了帮忙总是需要花一点银子的。之所以找太监帮忙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大多数的太监都是生活在很多大臣和皇帝身边,那么,随着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灭亡,那些成千上万的太监都去哪里了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一起来看看吧!

1923年6月26日的晚上,紫禁城建福宫突然着火,火势旺盛,百姓们从紫禁城外向内遥遥望去,火焰冲天,一时难以抑制,一场大火,从静怡轩蔓延到了延春阁,连着一片宫殿全都付之一炬,里面珍藏的古董也全部成了灰。

为什么要说这件事,是因为这个和太监的遣散有关,这也导致了有些太监后来的悲惨。

溥仪退位,清皇室被勒令不可再养太监,命令一下,那些太监们都趁机偷窃宫中的东西,一旦出宫,也好有些钱财保障,但是偷盗太多,溥仪要查,其中有些太监竟然一把火就烧了库房,也就是建福宫,一了百了,谁都不知道里面什么没了,就查不出来了。

溥仪见此,心中大怒,便寻了军队,将全部太监召集,逼着他们把所有私藏的东西全都拿出了,只给他们每个人三五块遣散费,那些太监出宫门的时候,身上便只有这点钱,一出宫门,天差地别。

就连出路,也是云泥之别,有的太监本来位高权重的,心中通透,早就未雨绸缪,在宫外偷偷置办了产业,存了大量的钱财,根本不担心未来,在宫中是奴才,一出去,却是老爷,伺候人的太监,成了被伺候的爷。

这些是算得上高层的太监,那些稍微中层的太监,没有那么多产业,在年少的时候,就存了大量的钱,年月一久,也有了些积蓄,还有那些主子赏赐的东西,拿出去变卖,也是一份依存。

可是那些小太监,就十分惨了。

稍微好一点的,就去寺庙中的养老义会,在以前交上银元,年老的时候,就可以在寺庙中住着,机智的一些,年少之时,就拜了寺庙中的师傅,出了宫,就能跟着师傅,或者做和尚,虽然过的清贫,至少,能活下去。

剩下的其他太监,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有些人跑去做了大户人家的下人,毕竟宫中出身,论服侍,算是上等,另外一些太监,无依无靠,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本事,就做了乞丐,在城中乞讨,甚至还有一些做起了小偷小摸的事情。

大量的太监,从清宫出来,有些过得有滋有味,有些苟且度日,从年少时进宫,去了子孙根,服侍着主子,没有熬到出头,就被遣送出宫,果真是世事无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