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明

发明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发明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发明问题。

分享

浏览

1374

文章

1144

莫尔斯发明了什么东西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人莫尔斯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在1835年获得了在实验室内架设有线电报机的成功。1837年,莫尔斯在纽约大学的会议室里,架设了518米长的导线,获得通报实验成功,电报机由此诞生。1844年3月24日举行了启用仪式,莫尔斯在国会议事厅里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

1858年,横跨大西洋联接欧美两洲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1866年第二条海底电缆铺成,从此海缆成为通信上的一种正规的通信工具。1875年,法国的巴特发明了多路电报,它能以一条导线传送8路电报。1915年美国的甘培尔和德国的瓦格纳发明了滤波器,从而可以能用一条导线传送几十路电报,并由此产生出能够同时发报的载波电报的设想。

展开阅读全文

我国发明的第一个原子弹叫什么名字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发明的第一个原子弹叫邱小姐。由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外形类似于球形,所以原本代号叫老邱(球),存放原子弹的容器代号为梳妆台。因为其上安装了设备,布满了电线,看起来像小姐的头发一样,所以被叫作邱(球)小姐。

拓展知识:

中国是第一颗原子弹是在1964年的时候成功试爆,该消息一出便立刻惊动了整个世界。因为这代表着我国军事实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再也不用承受其他国家核武器的威胁了。而这颗原子弹也有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名字,那就是“邱小姐”。为了表达世界是一个整体,我国用“邱”代替了“球”,象征着地球,具有非凡寓意。

其实不管是哪类武器装备,都会有属于它的名字,原子弹自然也会有。或许大家也听过不少武器装备中有不少稀奇古怪的名字,例如美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名为瘦子,而投放到日本的原子弹中,有一颗名叫"胖子",而另一颗叫"小男孩"。

虽然各国原子弹的名字都比较有趣,但却不能因此忽视它的威力,一枚原子弹就可以让一个小的国家灭亡,由此可见它的可怕之处。但正因为它的威力之大,所以各个国家都纷纷制造,以提高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很多人猜测,之所以各个国家将原子弹的名字取的如此俏皮,可能是为了降低人们对它的恐惧吧。

展开阅读全文

眼镜被发明之前眼镜蛇叫什么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眼镜发明之前眼镜蛇叫膨颈蛇、饭铲头、五毒蛇、琵琶蛇、蝙蝠蛇等。

膨颈蛇:因为眼镜蛇在被激怒时会把自己的身体前端竖起来,它的颈部就会膨胀,在它背部的眼睛圈就会变得更为明显,根据眼镜蛇的这个特性,所以人们把眼镜蛇又叫膨颈蛇。

饭铲头:由于眼镜蛇的头部以及颈部看起来非常像我们生活中用来盛饭的铲子,所以眼镜蛇又叫做饭铲头。

五毒蛇:众所周知,眼镜蛇含有剧毒,是“五毒”动物之一,外形恐怖丑陋,所以也把眼镜蛇叫做五毒蛇。

眼镜蛇是一种含有剧毒的蛇,它的头部呈扁椭圆形,从外形上看与普通的蛇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通常生活在山区、平原的灌木丛里,在农家的稻田、住宅区附近也会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四大发明的发明者是谁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1、毕升:毕升是湖北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人,北宋布衣。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其发明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2、蔡伦: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3、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具体的发明者已经没有考证了,但人们公认火药的发明和传播和唐代的“药王”孙思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也认为孙思邈就是火药的发明者。

4、指南针,相传是公元前2700年的轩辕黄帝发明的。中国先民用天然磁石制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

展开阅读全文

最早的伞是怎么发明的?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伞的发明,民间有种种传说。流传较广而又有文字记载的当属神通广大的“鲁班先师”,据《玉屑》记载,伞是鲁班的媳妇为关心终日在外劳作的丈夫而发明的。

伞是一种提供阴凉环境或遮蔽雨、雪的工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雨伞的国家,伞是中国劳动人民一个重要的创造。 当时被人们称之为“簦”。上至皇帝出行的黄色罗伞,下至百姓的避雨工具,可以说伞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受中国文化影响,亚洲许多国家很早就有使用伞的传统,而欧洲至16世纪才开始风靡中国伞。

伞的发明

孩子头顶一片大荷叶,冒雨行走,雨珠从凸面的荷叶斜边上滚下来,这启发人们发明了伞。关于伞的发明,民间有种种传说。流传较广而又有文字记载的还是那位神通广大的“鲁班先师”。

据说鲁班在乡间为百姓做活,媳妇云氏每天往返送饭,遇上雨季,常常挨淋。鲁班在沿途设计建造了一些亭子,遇上下雨,便可在亭内暂避一阵。亭子虽好,总不便多设,而且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夏季雷阵雨,说来就来,以至"迅雷不及掩耳"。云氏突发奇想,“要是随身有个小亭子就好了”。鲁班听了媳妇的话,茅塞顿开。这位本领高强、无所不能的中国发明大王依照亭子的样子,裁了一块布,安上活动骨架,装上把儿。于是世界上第一把“伞”就这样问世了。

据《玉屑》记载,伞是鲁班的媳妇为关心终日在外劳作的丈夫而发明的。看来,若要申请专利,还是鲁班夫妇俩人共享比较合理,这伞的发明,是他们夫妻恩爱、相互关心的产物。

鲁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巧匠,同时代的孔老夫子,周游列国,难免碰上日晒雨淋,于是在他出行的车上便制作了一种固定的伞,既可遮风避雨也可遮阳避暑。这种随车固定的"伞",在1989年发行的J162《孔子诞生2540周年》纪念邮票第二枚"周游列国"上便可一睹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牛顿发明了什么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牛顿力学上发明了角动量守恒的原理;在光学上,牛顿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在数学上,发展了微积分。

牛顿被称为天才,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那么牛顿发明了什么,才使得他如此出名呢?下面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详细内容

1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角动量守恒的原理。

2

在光学上,牛顿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

3

牛顿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4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

5

牛顿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提花机什么时候发明的 提花机怎么操作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提花机是东汉时期发明的。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纺织工具,而且比较重要的发明。根据考古证实,不仅仅会有平纹组织的绢,还有提花的菱纹绮,这意味着在我国的商代时期已经出现。这是我国古代织造技术非常高成就的一大表现,可以有效去操纵场面。

提花机的来源

源于原始腰机挑花,这一个工艺方法就会斜织机和水平织机。为了织出花纹,要增加综框的数目,在这一种情况下能够有织出缎纹组织。在经过编织之后,会有着不一样的造型,同时也会变得更加的复杂。花本式提花机即使在东汉时期已经出现,又被大家称之为花楼,拥有着比较出色的表现,可以改变当前的现状,具有出色的优点。

提花机作用于什么样的地方?

将各种纤维交织成织物。主要会适用于人造纤维、天然纤维、以及合成纤维等一系列的针织物中。另外,可以加上多种不同的发型以及图案,会选择一些不同的仪器设备。这是一种纺织工具,在我国的古代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发明,在汉代时期已经使用拥有着许多的优点,比如会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外形比较美观。与此同时,会有稳定的性能,这是一款能够有效满足市场制造的性能以及要求。

有什么样的优势

会选择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以及高效的驱动系统,有效实现稳定的运转,还有高速的运转,可以快速的提升生产效率。选择一种独特的机械结构,拥有着比较先进的控制系统,有效实现一种高精度的效果,快速的提升产品的质量,还能有效提升市场的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古代人为什么要发明嫂子一词?嫂子在古代是怎么来的?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嫂子”这个词语现在好像有一点点的尴尬了啊,好吧其实还是有点污者见污的感觉了,那么我们今天就不妨来研究研究,在古代“嫂子”这个词语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发展而来的,所以有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别错过了,欢迎大家一起来品鉴品鉴吧!

嫂子,是古代婚姻观念的一种进步表现。“嫂”为“女”和“叟”结合。“叟”指的是年长的人,表示尊敬,年老。由此,“嫂”就是泛指的年岁不大的已婚妇女,哥哥的妻子。例如:大嫂,嫂夫人,就是泛指年龄不大的已婚女性。

嫂子一词最初是很正常的用语,发明这个词语,是为了规范礼法。只是后来,变得越来越“暧昧”。因为,有人把“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改编了,不管此人出于何种目的,亵渎传统文化,都应该拉出去砍了。

但是,在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确实实行了很长时间的“收继婚制度”。为了财产不分家,丈夫死后,要求妻子改嫁给丈夫的男性亲属。亡夫的兄弟也有娶她的权利和义务。例如:弟娶兄妻、兄娶弟妻、子娶庶母、侄娶叔母或伯母、外甥娶舅母,等等。这些基本上分为两类:异辈收继婚(如子娶庶母)和同辈收继婚(如弟娶兄妻)。

实行这种制度主要是因为:第一,把妇女当成私人财产;第二;为了防止分家产生的家产外流。第三,穷人家的孩子,为了赡养她们的问题,同时也省了聘礼;当然,也有政治联盟的原因。皇太极就娶了好几位蒙古族“寡妇”。

但是,只要是汉人统治的王朝,都不允许收继婚制度的存在。并且,收继婚制度被认为是乱伦。在这里点明,唐朝属于“胡风”,李唐皇室是胡人。唐太宗李世民,李显,武则天那些事,都是因为唐朝盛行胡风!所以,当时的李唐皇室,是被汉族世家大族鄙夷的。

依据蒙古族传统,收继婚是合法的。但是,等元朝入主中原以后,收汉族文化影响,开始禁止收继婚。

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下敕:"诸人非其本俗,敢有弟收其嫂、子收庶母者,坐罪"。

到明朝是,法律明文规定,娶父、伯、叔寡妇者判斩首,娶寡兄嫂或弟媳者判绞死。满族传统上有娶兄弟寡妻、亲母以外的亡父遗孀等习俗。但,皇太极即位以后,接受儒家文化,开始以法律禁止收继婚现象。

“凡人既生为人,若娶族中妇女,与禽兽何异。”----皇太极

但是,皇太极死后。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和孝庄太后就发生了不可描述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他是发明鬼才 也是历史上杀戮最多的个体

全文共 1588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位科学家发明了许多产品,这些产品因其高实用性而被广泛使用,并为他赢得了许多奖项。然而,当这些产品对人类的危害和对大气环境的破坏被发现时,他们甚至在死后被冠以这样两个可耻的称号:“地球历史上对大气影响最大的个体生物”和“历史上杀死最多的个体”。他是四乙基铅和氟利昂的发明者——小托马斯·米德格利。

托马斯·米德格利(网络图)

米希尔于1889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贝弗利山。也许他从小就受到作为发明家的父亲的影响。继承了当时天赋的米希尔一生中实际上拥有100多项发明专利。他被认为是发明领域的“天才”。

1921年12月,在通用汽车代顿实验室工作的米希尔发明了一种高级汽油抗爆剂:四乙基铅。由于合成简单,价格低廉,只需加入少量汽油,抗爆性能就能大大提高。当时,四乙基铅立即受到石油公司和汽车公司的喜爱。含铅汽油被认为比乙醇和乙醇混合燃料更具成本效益。结果,从专利中获得巨额利润的通用汽车公司将美智利作为其财富。1923年,它甚至成立了一家化学公司来监督四乙基铅的生产,并任命米希尔为副总裁。就在去年,米希尔因发明四乙基铅获得了美国化学学会颁发的尼克斯奖章。

乙基汽油加油站(网络图)

然而,那时人们已经知道铅及其化合物是有毒物质。因此,在四乙基铅发明后,米希尔只称它为“乙基”,并故意避免提及铅,以免引起公众的恐惧。随着含铅汽油的推广,汽油燃烧时四乙基铅产生的铅严重污染大气,导致世界范围内铅中毒案件急剧增加,引起了公众和舆论的极大关注。为了向公众证明四乙基铅的安全性,米希尔在1924年10月举行了一次新闻发布会,会上他将液体四乙基铅洒在手上,并把它放在鼻子底下整整一分钟。

不幸的是,即使有这样一场演出,许多生产四乙基铅的工厂也被迫关闭,因为越来越多的工人死于铅中毒。米希尔本人为“表演”付出了一年休息的代价。四乙基铅不仅污染大气,而且危害人类健康。据研究,它的毒性是铅的100倍,而且很难治愈。米希尔当然对四乙基铅的毒副作用有着深刻的亲身体验,但由于利益和其他原因,他不得不在人们面前“微笑”。四乙基铅的毒性被证实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含铅汽油的销售才被完全禁止,因为人们很长时间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品。那时,健康受到四乙基铅伤害和威胁的人已经遍布世界各地。

米希尔对大气环境的最大贡献来自于他在1930年发明的另一项著名发明——氟利昂。氟利昂因其安全无毒的特性而被广泛用作家用电器的制冷剂,美智利因此获得了白金奖章。直到1974年,人们才发现氟利昂对地球臭氧层有巨大的破坏作用,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几千倍。这个可怕的发现震惊了世界。1987年,各国元首齐聚加拿大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该议定书开始限制氟利昂的使用,并于1996年完全禁止使用氟利昂。

与臭氧层破坏相关的氟利昂(网络图)

1940年,51岁的米希尔患了小儿麻痹症,这导致了行动困难,也被称为小儿麻痹症。这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疾病的最初受害者大多是5岁以下的儿童,而老年人的发病率相对较少。然而,长期卧床不起的张爽并没有放弃他对发明和创造的热情。相反,他设计并制造了一个绳索滑轮系统来帮助他在床上提升或翻身。这种“自力更生”的系统对他帮助很大,但在1944年的一天,米希尔意外地被装置中的滑轮绳缠住,在55岁时窒息而死。尽管米希尔最终死于他的发明,但他的想法被医院借鉴并不断改进,从而导致了今天方便病人的多功能病床。

《纽约时报》1944年关于米希尔之死的报道(网络图)

在他的一生中,米希尔的众多发明是值得称赞的,他所获得的众多奖项也是人们对他的肯定。尽管四乙基铅和氟利昂对人类健康和大气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它们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此外,它们的危害性并不是发明家米希尔的初衷,因此把所有的罪过都归咎于他是不合适的。话虽如此,恐怕本文开头提到的两个不光彩的标题暂时找不到任何其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邹)

展开阅读全文

雷管:以生命为代价的发明

全文共 1527 字

+ 加入清单

1867年秋天,一艘巨轮停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船上有一个巨大的实验室,里面装满了大大小小的玻璃仪器。中年诺贝尔颇为苦恼:“我们如何控制这种爆炸性的石油?”我在马拉伦湖“定居”已经四年了。我哥哥死了,我父亲残废了。所有这些只是为了找到控制爆炸性油的方法。

“不撤退,不撤退!”诺贝尔喃喃自语。毕竟,发明炸药造福人类是他毕生的愿望。它必须在十多年前开始。

瑞典马拉伦湖(网络地图)

诺贝尔年轻时,他受父亲的指导,在一家美国机械厂当学徒。19岁回到瑞典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炸药的研究中。几年后,他与父亲和兄弟一起发明了一种以硝化甘油为原料的液体炸药。人们把这种在全世界特别强大和流行的炸药称为“诺贝尔石油爆发”。

幸福在不幸之前。成功的掌声响起后不久,随之而来的是责骂:这种“爆炸油”容易爆炸,难以控制。有一次,美国旧金山的一列火车在运输炸药时被震动,整列火车变成了一堆废铁。再一次,当在大西洋航行时,一艘装载着“诺贝尔石油爆发”的巨型船“欧罗巴”由于颠簸而爆炸,沉入海底。结果,全世界都害怕“诺贝尔石油爆发”,许多政府禁止进口。

面对各种各样的坏消息,诺贝尔并没有气馁,而是加入了他的家庭进行新的研究。不幸的是,它还是发生了。1864年9月3日,只听到一声“砰”的巨响。破碎的砖块和瓦片散落一地,诺贝尔的实验室化为灰烬。除了他父亲失去双腿之外,他的兄弟和五名工作人员当场死亡。

诺贝尔故居位于瑞典中部卡尔斯库加的白桦别墅(网络图)

诺贝尔因不在现场而幸免于难,他深感悲痛。一些亲戚朋友建议他放弃,政府部门进行了干预。一天,一名全副武装的警察敲门进来,递给他一封要签名的信。诺贝尔在信上签了名,拿出信吓了一跳。我看到信上写着:

“为了人民的安全,政府决定诺贝尔必须立即停止爆炸试验,否则他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当诺贝尔准备上诉时,警察礼貌地离开了。没错,当房子漏水时,晚上下雨,当船破裂并遇到逆风时,诺贝尔的心再次澎湃。他记得,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和他的父亲一起漂流到俄罗斯和其他国家,他看到为了开辟一条铁路或公路,工人们已经用铁锥在荒山野岭里锤石头很多年了,这是非常困难的。"要是我能发明点什么,立刻把山劈开就好了!"年轻的诺贝尔不止一次地想到。

“不,永不放弃!”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艘大船,独自在马拉伦湖上进行实验。经过数百次失败和四年的不懈努力,他的工作开始取得进展。诺贝尔首先把“爆炸油”放入密封的容器中,这样即使在高温、摩擦或振动的情况下,炸药也不容易爆炸。但并非所有的材料都适用于容器,如玻璃。经过反复试验,他最终选择了硅石作为容器的材料。

雷管(网络图)

虽然这种固体炸药,黄色炸药,据称是世界上第一种安全运输工具,被发明出来,但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如何引爆它。你不能直接用硅胶连接导线吗?因为危险系数会无限增加。经过无数昼夜的研究,诺贝尔意外地发现,雷酸汞可以用来引爆硅藻土吸附的硝化甘油。所以他把雷酸汞放在一个小管里,并加了一根导爆索。这种简单的引爆装置可以手动控制,是炸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把这种管子简称为水银爆炸管。从那时起,人们不再需要开山、修路、穿过隧道和钻矿,然后一个接一个地粉碎它们。

诺贝尔因发明雷管和炸药而受到全世界的尊敬。临终前,他唯一的遗憾是,他辛辛苦苦发明的炸药被统治者用作战争武器。出于这个原因,他将200多万英镑的奖金存入银行,每年的利息被视为对那些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和世界和平方面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的奖金。这是著名的诺贝尔奖。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人们决定选择他的死亡日期——12月10日下午16: 30作为诺贝尔奖的颁奖时间,而他的出生地斯德哥尔摩作为颁奖地点。这些是发明雷管和炸药的科学家的深刻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抛石机的发明趣谈:成也曹操,败也曹操

全文共 1581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在辉煌的文明史被书写的同时,战斗武器也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变化,日新月异:从最古老的剑到步枪和机枪,到现代飞机、导弹甚至潜艇,枪支都是当之无愧的老手,并且长期活跃在武器舞台上。

那些熟悉国际象棋的人都知道马在白天行走,大炮在山上。大炮是唯一一种可以穿越边境的象棋。许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象棋是在唐朝发明的,当时火药还没有发明,更不用说制成火炮用于战争了。发明象棋的人是一个未知的先知吗?事实上,象棋中的加农炮最初被写成“加农炮”,指的是古代战争中使用的投掷石块的武器,加农炮就是从这里发展而来的。那么,谁发明了扔石头机?你经历了哪些创新?

象棋“枪”(网络图)

传说我国的投掷石块的人是在周代发明的。在发明之初,他们被称为“投掷者”。他们被迫攻击城市中的堡垒。他们使用杠杆原理。当它们被使用时,它们在木头的一边被装上口袋并且把石头子弹放进里面。然后几十个人一起把它拉了上来。利用杠杆原理,石头被扔了出去。投掷石块者的力量可以从“飞石头重12公斤,走200步”的记录中看出。他们通常用来对付守城时聚集的敌人或攻击坚不可摧的城堡。

但是,由于投掷石块的质量高,劳动强度大,而且只有投掷石块的人才能放在敌人的阵形前,被操纵的士兵会暴露在敌人的弓箭射程之内,容易伤亡,所以实际作战效果并不好。

后来,曹操改革了它。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作战。袁俊在曹操的营前修了一座小土山,为的是“在适当的地方”,并在土山上造了木橹。袁绍在橹上安排了大量的士兵向曹操的营地射箭。曹操,作为军队的统帅,对这一景象感到痛惜,并认真考虑如何应对敌人。敌人在上面,我在下面。射箭不是主要的。小时候,曹操突然想到用弹弓在树上射鸟。是的,扔石头的原理是一样的,可以用来反击敌人。然而,外面是箭如雨,谁派出去埋葬扔石头的人或他们可以修改,使他们可以自由行动?尽管军事事务繁忙,曹操还是坐下来专心研究如何改进扔石头的机器。不愧是一代枭雄,很快,曹操就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受车轮的启发,他在原来的抛石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底座,然后在底座的两侧各增加了一个轮子,这样,士兵们就可以推动抛石机自由移动了。

后来,曹操下令无视袁绍的挑衅,花时间秘密建造了几十个投掷石块的人。当曹骏把几十个扔石头的人放在地板桨前时,袁俊顿时傻了。在他们明白这是什么之前,数不清的重10到20公斤的石头向他们走来,把地板上的桨砸得东倒西歪。

投掷石块者(网络图)

投掷石块者毁坏了建筑物的桨。曹操趁热打铁,赢得了战争。从那以后,扔石头的人成了攻击这座城市的利器。曹操改良的掷石器被称为“掷石器”。

继曹操之后,魏国的一位机械专家马军认为“石车”的效率太低。每次发射石头,都需要几十个人拉绳子。经过思考,他改进了石车,首先制作了一个巨大的木制车轮,在木制车轮的轮毂上一个接一个地安装小木桩,然后在木桩上悬挂重达10-20公斤的石块,并安装了摇柄。使用时,只需要摇动手柄,巨大轮子的旋转带动石头旋转。这时,连着大石头的绳子又被切断了

本来,改革创新是好事,但马军现在捅了马蜂窝。以魏国贵族为首的保守派嘲笑这一设计,并坚决捍卫曹操改良的石车。

为了赢得贵族们的信任,养马捕鱼也做了一个实验。在实验开始时,他把石头一个一个地挂在木桩上,并让几个士兵一起摇动曲柄。巨大的轮子慢慢转动。石头在巨大的轮子上叮当作响。等待笑话的贵族们放声大笑。但是他们不再慢慢笑,而是睁大了眼睛。他们看到巨大的轮子快速旋转,带动挂在木桩上的石头一起旋转,掠过空气,带着一阵阵的风。这时,马军要求士兵们爬到船顶。一把小刀割断了绳子,大石头一个接一个地飞到了城市的头上。这次考试很成功,在魏引起了轰动。

改良木轮(网络图)

然而,保守的贵族仍然坚持曹操发明的石车,导致扼杀这一伟大的创新。可以说,成功是曹操,失败是曹操。因此,一个放松的环境对于发明和创造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吃了这么多年汉堡,你知道汉堡是怎么发明的吗?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汉堡是我们熟悉的食物。这是一种快餐,汉堡肉饼夹在小圆面包中间。它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世界各地都有汉堡包。对我们来说,童年也充满了肯德基爷爷的汉堡的记忆。

那么,这种快餐是怎么发明的呢?

顾名思义,许多人认为它起源于德国的汉堡,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当欧洲人大量移民到北美时,其中一艘经营移民服务的游轮被称为“汉堡-美国号”。在从欧洲穿越大西洋到达北美的途中,船主贪图便宜,将劣质碎牛肉剁碎成粉末,与面包屑和洋葱混合,加入辛辣材料,制成圆饼,用油煎做成肉饼,然后卖给乘客。吃起来既简单又方便。后来,人们把这种食物命名为“汉堡肉饼”。

汉堡肉饼

欧洲移民通过食用简单的产品“汉堡肉饼”穿越海洋来到北美。然而,起初生活并不令人满意。新移民并不富裕,他们忙于谋生。“汉堡肉饼”因为经济和方便再次被使用。这种饮食在移民中传播,并伴随他们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它在穷人中很受欢迎。

1896年,“汉堡肉饼”被波士顿厨师瓦尼·法玛收入他的烹饪书。

在19世纪,一个名叫路易斯·拉茨的德国移民每天推着手推车去卖午餐,包括“汉堡肉饼”。有一次,英国的一位伯爵想尝尝新鲜的肉,但是他刚刚做的馅饼又热又油腻。伯爵觉得不尊重他们,并对他们进行了改进。他拿了两片面包,和馅饼一起吃了。这就是“汉堡三明治”。

汉堡三明治

1904年,世界博览会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举行。大量的人涌向卖汉堡包馅饼的摊位。等候的顾客挤满了摊位。新做的馅饼很烫,面包片切得不够快。顾客们焦虑不安,纷纷抱怨。厨师匆忙地跑来跑去。突然,他瞥见了旁边的小圆面包。在他看来,他只是把面包切成两块,而不是面包片。然后他把汉堡肉饼放在中间,卖给顾客,节省了很多时间。

结果,举世闻名的“汉堡”诞生了。后来,流行的牛肉饼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食物,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当然,劣质牛肉不再用于生产,而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优质牛肉。汉堡包已经发展了许多新品种,不仅是牛肉,还有许多调味品,如黄油、番茄酱、沙拉、绿叶蔬菜、洋葱片、黄瓜片等。

汉堡包的流行归功于一个名叫雷·克拉克的人。1948年,他在加州圣贝纳迪诺开了一家名为麦当劳的快餐店(我们今天称之为麦当劳)来卖汉堡包。后来,在1954年,亨利·福特为他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条汉堡包生产线,这无疑促进了汉堡包的推广。

参考:汉堡的起源,梅云,中国健康营养,20010-10

展开阅读全文

聚乙烯塑料:试出来的发明

全文共 1565 字

+ 加入清单

塑料袋常用于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收到快递时,我们通常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是拿剪刀,把塑料袋从外面打开。我去了超市,买了很多东西,在收银台付款,装在塑料袋里,很容易就可以带回家。当我去洗衣房取衣服时,洗衣房的主人已经在外面放了一个很大的塑料袋,里面一尘不染。

当我们享受塑料袋带来的便利时,我们真的不想回到没有塑料袋的日子,尽管那些被随意丢弃的塑料袋被称为随风飘散的“白色垃圾”。

塑料袋是重要的生物(网络图)

制造塑料袋的主要材料是聚乙烯塑料,或简称为聚乙烯,可以说是塑料家族的领导者。他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899年。

当时,德国化学家佩克曼在实验室做实验时,意外地在试管底部发现了一种白色蜡状物质。后来,人们认为这是最早的聚乙烯。但我不知道历史条件是否还不成熟,或者佩克曼是否无意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这一重大发现被束之高阁,30多年一晃而过。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乌云笼罩着世界,地方军事冲突持续不断,全球大战迫在眉睫。许多工业企业都在积极研发新产品,以应对低迷的经济形势,希望给半死不活的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由于竞争,每个人都闭门呆在自己的实验室里撒网,希望能钓到大鱼。

两位来自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的化学家,法维科特和吉布森,联合起来,也希望在发明的浪潮中钓到一条大鱼。然而,他们不知道将来会发明什么。他们把各种有机物质放在一起,设置各种条件,如高温、高压等,让它们经历各种化学反应,以便合成一种新的物质。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失业人口(网络地图)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接踵而至,但他们并不气馁,继续进行各种他们无法掌握结果的实验。

在1933年3月的一天,他们把乙烯(气体,可以用来使植物成熟)和苯甲醛(液体,可以用作香料)放在一个容器中,加热加压进行合成反应。两天后,他们还没到完成实验的时候,但是助手意外地碰到了容器,导致容器倾斜,气压泄漏,实验不得不中途停止。这两个人很沮丧,不得不打开反应容器,意外地发现一种白色蜡状物质沉积在容器中。这场景熟悉吗?是的,佩克曼在30多年前就看到了,但不幸的是他没有继续他的研究。

这一天是1933年3月27日,后来人们一致认为这是聚乙烯的生日。经过反复试验,两位化学家发现了聚乙烯生产的原理。两年后,帝国化学公司开发了一种工业生产聚乙烯的方法。聚乙烯成为各种商业产品,并正式进入历史阶段。

聚乙烯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耐水性、耐酸性、耐碱性、绝缘性和强可塑性,使其用途广泛。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开始,这使它成为第一个军事产品。经过四年的准备和建设,1939年9月,德化公司聚乙烯厂投产,生产防水电缆、海底通信电缆等绝缘材料。后来,它也被用作雷达的绝缘材料,这样雷达就可以安装在战斗机上,盟军的飞机也能睁开明亮的眼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聚乙烯塑料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整个工业的发展。

绝缘电缆(网络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结束,军队对聚乙烯的需求下降,聚乙烯工业产能过剩。聚乙烯生产开始向民用市场转移,首先是包装行业,工厂开始生产大量的包装袋,购物袋。特别是超市变得流行之后,免费塑料袋使得购物过程更加方便,大量塑料袋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随之而来的是委托人丢弃的可生物降解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于是“白色污染”这个术语诞生了。后来,许多国家颁布了“塑料限制”,首先是人们在超市购物时必须支付塑料袋的费用。中国于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塑料限制令”。从那以后,超市里就没有免费塑料袋了,这很痛苦。

塑料积木玩具(网络图)

为什么它是“塑料限制”而不是“塑料禁止”,因为聚乙烯产品使用如此广泛:日常使用的塑料袋,农用塑料薄膜,果汁盒防水涂料,各种容器,彩色玩具,甚至大房子,塑料船,当然,水管,电缆等,举几个例子。

如果没有塑料,估计我们的生活质量将会倒退100多年。这真的是一项让人们开心和担忧的发明。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说画家发明了电报?

全文共 1841 字

+ 加入清单

1832年10月的一天,“莎莉”号邮船驶出英吉利海峡,进入浩瀚的大西洋,缓缓驶向美国。船上有一位名叫杰克逊的年轻医生,他正兴致勃勃地告诉乘客们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只要一根普通的铁棒上缠绕了一根电线,然后电线通电,铁棒就会突然变成一个能够吸引钉子和铁屑的磁铁。他还说,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瞬间通过。当然,这个实验在今天并不奇怪。它在中学物理教科书中有描述。然而,在19世纪30年代,电磁铁的原理还不为人所知。杰克逊的演讲让他周围的观众大开眼界,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演讲者不是故意的,听众是故意的,杰克逊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船上表演改变了其他乘客。这个旅行者是莫尔斯,当时一个不太出名的美国画家

莫尔斯被杰克逊奇妙的进化深深打动了。他熬了一夜,一个问题萦绕在他的脑海:既然电可以在瞬间传输到数千英里之外,为什么电不能用来传输信息?那时,他已经40多岁了,但是一夜之间,他果断地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丢掉了画笔,放弃了他为之奋斗了将近半辈子的事业,转而开始研究用电来传输信息。他还计划将通过电传输信息的方法称为“电报”第二天,当他告诉杰克逊这个决定时,杰克逊震惊了:“你甚至不了解电学的基本知识,所以你想发明电报。这不是很棒吗?”

没有任何困难能改变莫尔斯的决心。他卖掉了所有的财产,购买了各种电气材料和工具,并热切地学习电气知识。三年后,这个实验几乎耗尽了莫尔斯所有的积蓄,但电报仍然没有制作出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用电来表达不同的信息。有人曾经用多根电线连接两个要交流的地方。他们中的一些人被激励,而其他人没有被激励去代表一个字母。通电导线的不同组合代表不同的字母。然而,这种方法不实用,因为有太多的连接。有些人用磁针不同的偏转角度来代表不同的字母,但这种设备很复杂,容易出错。

有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吗?莫尔斯总结了他反复遭受挫折的教训。他认为他不能总是在别人身后重复那些失败的实验。他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方式,变得独特。

似乎只有两种情况下电流通过或不通过电线。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用这两种情况代表26个英文字母是不可行的。通电时间的长度是否也可以作为代表字母的特征?经过长时间的摸索,莫尔斯想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法:没有电流就意味着一个符号,电流通的时间短了就意味着另一个符号,电流通的时间长了就意味着另一个符号。这样,所有26个英文字母都可以用三个符号的不同组合来表示。这三个符号分别用空白、点和水平线写在纸上。每个英文字母和每个阿拉伯数字可以用点、水平线和空白的不同组合来表示。结果,世界上最早的电码诞生了,后来被称为“莫尔斯电码”。

有了成功的代码,就必须付诸实践。莫尔斯继续日夜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组装、焊接和调试。只有几块干面包和冷牛奶来充饥,日复一日,他也记不清有多少天没有走出实验室了。终于,一个玩具似的电报诞生了。这种电报是利用电磁原理制成的。当莫尔斯用颤抖的手指按下发射器上的键时,电线另一端的接收器发出令人兴奋的“哔,哔,哔,哔”声。这个不同的哔哔声是莫尔斯电码。他还设法将笔连接到接收端的电磁铁上。随着电流的变化,笔尖在纸上画出了空白点和水平线。莫尔斯电码被成功地记录在纸上。电报通信实验终于成功了。

莫尔斯获得了电报发明的专利,但是当他把新发明公之于众时,有些人并不理解。他们忽视事实,认为通过电线传递信息是不可能的。那时,用长途汽车寄信仍然很流行。于是,莫尔斯开始赢得政府的支持,并开始实施修建一条长途电报线的计划。他把自己发明的电报机装在一个旧手提箱里,四处跑,不停地示威和游说,却发现它引起了美国国会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一年多以后,当莫尔斯处于贫困和绝望的边缘时,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建设电报线的拨款提案——政府决定修建一条连接华盛顿和巴尔的摩的电报线。大约两年后,1844年5月24日,人类交流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莫尔斯自信地用手按下了电报机前面的键。随着“哔”的一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封电报——“上帝创造了多么奇迹”立即被送到了几十公里外的巴尔的摩。这时,人类电报和通信时代的帷幕被掀开了。为了这一刻,莫尔斯奋斗了12年。

莫尔斯的电报由于其简单的结构和高效性,很快就传播到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海底电报电缆于1850年在英吉利海峡成功铺设。1855年,海底电缆穿越了地中海和黑海。1858年,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也成功铺设。电报通信的实现缩短了欧美之间的距离,从而促进了世界工业的发展。电报成为19世纪中期最大的新闻之一,也是人类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展开阅读全文

飞机谁发明的 谁发明的飞机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飞机是莱特兄弟发明的。莱特兄弟首创了让飞机能受控飞行的飞行控制系统,从而为飞机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此项技术至今仍被应用在所有的飞机上。虽然飞机的发明人争议不断,但公认的飞机发明人是美国莱特兄弟。

飞机作为现在最快的交通工具,大多数人在出行的时候都会选择乘坐飞机。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飞机就是具有代表的发明之一。飞机在科学技术上得到了质的进化性改革,因此在交通运输业中成为了热点。那最早飞机是谁发明的,大家还记得吗?

关于飞机的发明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说法,争议不断,不过不管怎么争论,公认的是美国莱特兄弟,其他人都没有得到世界公认。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首次试飞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动力、机身比空气重、持续滞空不落地的飞机,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1904~1905年,莱特兄弟又相继制造了“飞行者2号”和“飞行者3号”。1904年5月26日,“飞行者2号”进行了第一次试飞。1905年10月5日,“飞行者3”号进行了一次时间最长的试飞,飞了38.6千米,留空时间最长达38分钟。1906年,莱特兄弟在美国的飞机专利申请得到承认。

展开阅读全文

火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我国古代炼丹家于公元七世纪,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明的。

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而成。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烧制陶器时就认识了木炭,把它当做燃料。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硫磺天然存在,很早人们就开采它。古人掌握最早的硝,可能是墙角和屋根下的土硝,硝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硝石和硫磺一度被作为重要的药材,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均有记载。虽然人们对硝石、硫磺、木炭的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硝石、硫磺、木炭按一定比例放在一起制成火药还是炼丹家的功劳。

展开阅读全文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活字印刷术出自哪个朝代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活字印刷术是毕昇发明的,是我国古代著名且伟大的发明家,而且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活字印刷术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并成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而活字印刷术的创造者就是毕昇,出生于北宋淮南路蕲州蕲水县,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中国宋代的一介布衣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德国人古登堡最终集大成发明了铅活字。铅活字印刷术经济实用,促进了欧洲出版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欧洲的现代化,风靡全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电话发明的恩恩怨怨

全文共 1239 字

+ 加入清单

那时是1874年。梅乌奇的专利请求书已经过期。亚历山大•贝尔,一位富有的聋哑语教授,凭借他雄厚的资金顺利地为电话机申请到专利。

同一年,贝尔在费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公开展出和介绍了电话机,并以播放哈姆雷特的独白词开始。当记者从受话机听到“是或不是…”的声音时,纷纷撰文报道,贝尔在所有人的眼里陡然成了这种革命性装置的原创者。

还是“丢失”

就这样,梅乌奇突然丧失了发明的原创权,但是他并没有灰心。首先他要求华盛顿专利局当庭对质,而专利局在回答时死死咬住,老的专利申请文件“丢失了”。在这“丢失” 的背后似乎隐藏着某种阴谋,专利局的一些职员与贝尔公司之间存在着某种串通,但这种推测一直未能得到证实。

于是梅乌奇建立了自己的公司——环球公司(Globe Company)。公司成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贝尔告上法庭。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这是一场力量相差悬殊的官司,无论在律师还是金钱方面,贝尔都更胜一筹。于是,贝尔的律师把传票颠倒过来,将环球公司传唤到庭,状告它侵犯了贝尔公司的专利。

“加里波第,救救我吧!”

在这期间,梅乌奇仍然竭尽全力为自己辨护。他在各家报纸上发表呼吁书和求诉信,甚至向流放的加里波第发出了请求,希望他回到美国为自己作证。但这位“世界英雄”被一大堆个人琐事缠身,实在无力分身帮助他的朋友。此后不久的1882年,加里波第去世,梅乌奇失去了可能依靠的最权威的支持者。两年后,他的妻子埃斯特尔也去世了。然而法律程序仍在继续,梅乌奇连续36天不间断地提供材料,但总离不开翻译的协助,这给法官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场官司惊动过许多人,甚至美国国务卿都曾为梅乌奇说话,在他看来,“有足够的证据将电话的发明权判给梅乌奇”。这个佐证以及另外多达49项证据都表明,在贝尔的专利之前就已存在电话机。但所有这些都未能说服威廉•华莱士,他在1887年7月19日宣读的判决中最终判定亚历山大•贝尔胜诉。

实际上,这位法官也承认“电话的最初构思”属于梅乌奇,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当产生这一构思时贝尔才2岁。但是他又补充说,意大利发明家“未能实施这一构思”,并且他是“利用机械手段而不是电气手段传播声音”。这显然不是事实。正如我们看到的,梅乌奇的构想正是用振动的簧片、线圈和电线实现的。

几年后,梅乌奇的主要传记作家——巴西尼奥•卡塔尼亚 旧asilio Catania)在纽约找到了梅乌奇1885年向律师作的宣誓证言。在证言中,他用图纸详细描述了在斯塔腾岛做的试验。这份证言也充分说明,梅乌奇的装置属电气型而不是机械型。

最后的上诉

在华莱士作出宣判后不久,梅乌奇和环球公司就提出了上诉,但是新的诉讼程序又被推迟了,直到1889年10月18日,随着梅乌奇的去世,这场官司就失去了继续打下去的意义,美国最高法院也将这一案件搁置起来。但时至今日,每当我们听到熟悉的电话或手机的铃声时,就会由衷地感谢这位天才的意大利发明家。他是如此的无奈又如此的遗憾,最终也未能让世界承认他完全是凭借个人的力量创造了这一伟大的构想。

展开阅读全文

自己怎么申请发明专利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专利制度的核心在于利用技术成果向社会公开,以换取一定区域和时间内的垄断权,那么专利技术是否容易形成垄断,是否容易得到保护就决定了技术成果是否适合申请专利。那么自己怎么申请发明专利呢?应该怎样申请专利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知识产权安全小知识。

1、提供交底书,委托代理机构撰写申请文件,一般要20天-一个月时间(不委托代理机构的可以省略这一步骤)

2、递交申请文件,取得专利局的受理通知书,确定申请日,递交文件当日也可以递交提前公开声明,及请求实质审查,这样可以加快审查进程。

3、专利局对专利申请文件进行形式审查,约2-3个月,初审合格后进入公开准备阶段。

4、专利局公开发明申请文件,约在6-8个月。

5、专利局对发明专利文件进行实质审查,约一年半到两年,期间审查员就发明的实质内容即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问题与申请人沟通(委托代理机构的跟代理机构沟通,以确定发明合适的保护范围),来回沟通可能往复数次,直至修改到审查员满意为止。

6、专利局发出授权通知书。

7、申请人办理领取专利证书手续。

8、约2-3个月后拿到专利证书整个过程持续约2年半到3年,具体时间取决于审查员的审查速度与申请人交底资料的翔实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共同发明创造的专利权的归属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志同道合的朋友由于兴趣相近,一同创造发明了一件产品,具有新颖性或者说外观有个性,符合申请外观专利的条件,那么,在申请专利的时候,共同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是怎样的呢?不同种类的专利权如何维权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一起来了解关于这方面的名誉维权小知识吧。

第一,根据我国《专利法》第八条的规定,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也就是说,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合作各方可以事先约定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的归属,若各方之间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则其权利归属于合作各方共有,这就是司法上所说的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从法定的原则。

第二,如果共同发明人中的一方不同意申请专利的,另一方或者其他各方不得申请专利,因为有些企业或者发明人认为,技术的秘密保护远比申请专利更为合适,共同发明人一方转让其专利申请权的,其他各方享有优先受让权,取得专利权后,放弃自己共有的专利申请权的一方,可以免费实施该专利。

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共同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在没有事先约定专利归属的情况下,归大家共同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