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明者

发明者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发明者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发明者问题。

分享

浏览

3850

文章

58

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谁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那么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谁?

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谁

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汉族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汉族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造纸术的发明绝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灯笼的发明者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灯笼发明者的传说有三个:

1、有一种说法是灯笼是唐代时期唐明皇为了庆祝国家祥和的景象,而扎结的花灯。唐代是一个比较繁华的时代,那个时候在元宵节,人们扎起花灯,借其闪烁的的灯光寓意着“民富国强”。

2、第二个说法是挂灯笼开始于东汉时期,因为东汉明帝崇尚、提倡佛教,他听说佛教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有点灯敬佛的做法,所以也在皇宫和寺庙里面点上了灯,并且命令平头百姓在家里也挂上灯。

3、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很久以前有猛兽来袭及人类和牲畜,为此人们便一起去打它们,却误杀了一只在人间迷路的神鸟。天帝知道后很愤怒,就在正月十五这天放火,而他的女儿不忍心便让人间的人们挂灯笼放鞭炮,造成天帝已经来过的假象。

展开阅读全文

避雷针的发明者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避雷针发明者是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最开始他将金属导线连接钥匙挂在风筝上,进行测试雷云放电的实验,用来验证闪电的放电现象,后发现了雷电会选择在最高处的金属物体进行导电,由此后来便发明了避雷针。

避雷针又称仿雷针、闪电杆,主要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的树木等防止雷击的装置,避雷针的规格必须是符合GB标准的,因为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的高度是不一样的。除此之外,在安装避雷针的时候,一定要接触地面,否则避雷针在接闪时会反倒,造成对建筑物或者其中工作人员的重大伤害和损害。

展开阅读全文

现代火箭发明者是谁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火箭发明者是罗伯特·哈金斯·戈达德。他出生于1882年,是美国一位知名的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工程师,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在1926年的时候,其成功发射了第一枚液体火箭。他一生中共获得214项专利,其中火箭是他最为骄傲的一项发明,并且他还有“现代火箭之父”的美誉。

火箭的发射方法一共分为三种,一种是在地面上进行发射;第二种是在空中进行发射;第三种是在海面上进行发射。在早期,一般运载火箭都是使用地面发射的方式,但是在地面发射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人们一般选择空中发射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电话的发明者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电话发明者是安东尼奥·梅乌奇。

安东尼奥·梅乌奇发明电话的灵感是来源于一次通过一根连接两个房间的电线而听到了另一个房间的声音。当时他正准备着要给朋友治疗的器具,却清楚的听见了这根电线连接的另一个房间的声音,这使他非常感兴趣,并且马上投入到了研究当中。

一八五四年时,梅乌奇已经制造出了一部与电话相似的机器,他通过可以震动的膜片,使一块电磁铁上的电流发生变化,而当这种变化传到电线另一端时,震动也同样传给膜片,这时说的话语就还原出来了。后来梅乌奇因病去世,而贝尔就拿到了他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发明出了电话。

展开阅读全文

口罩的发明者是谁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口罩是伍连德发明的。口罩是伍连德发明的。在1910年发生的鼠疫,伍连德为了防止疫情的传播,他巧妙的设计了一种用双层纱布制作的口罩用来阻止细菌的传播,而他这一个举动也成功的阻止了瘟疫的蔓延。

1910年的东北鼠疫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例以科学防疫专家实践与政府行为相结合、有效控制的大型瘟疫。伍连德亲手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并成为世界上提出肺鼠疫概念第一人,设计伍氏口罩,让中国人第一次用口罩预防传染病,提倡分餐制。

人物简介

伍连德,男,字星联,祖籍广东广州府新宁县,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中国卫生防疫、检疫事业创始人,中国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医学教育和医学史等领域先驱,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主要筹办者,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华人世界首位诺贝尔奖候选人。

扩展资料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作用,以纱布或纸等材料做成。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指南针的发明者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指南针的发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

根据权威史料记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到了战国时已经被改进为更方便携带的司南,宋时的沈括改进了指南针,当时应该叫罗盘。

指南针原理:

指南针红色端指向的是地球的北方,这是因为,现在制作的指南针统一是按照国际标准,磁针红色端为磁针的北极用N表示,磁针白色端为磁针的南极用S表示。在指南针中红色端N指向的是北边,因为地球的地理北极实际上是地球磁场的南极,所以根据异性相吸的原则,磁针北极会被吸引而指向磁场南极,也就是地理的北极方向。

实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很简单,水平放置指南针后,指针会停止摆动,这样就能准确的看出南北方位。使用指南针时,需远离会产生磁体的物品,如汽车、铁丝网和高压线等,而且距离最好保持在十米以上,否则会影响到指南针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世界第一台地动仪发明者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第一台地动仪发明者是张衡。张衡,字平子。汉族,南阳郡西鄂县人,中国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

公元132年(阳嘉元年),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经过试验,与所设制,符合如神,自从有书籍记载以来,是没有过的。曾经一龙机发,地不觉动,雒阳的学者都责怪不足信,几天之后,送信人来了,果然在陇西地发生地震,众人于是都服其神妙。自此之后,朝廷就令史官记载地动发生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考试阅卷时看不到姓名,这个方法的发明者是谁?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时候,我们根本想不到,自己现在在用的一些东西,居然就来自古人的发明创造。就比如,我们从小就知道,大型的考试都是要把考生的名字等信息遮起来,只关注答卷本身,这的确是一种非常公平的办法。但是,这个办法居然是古人的发明,而且是一个很多人都想不到的人,来看看,这到底是谁?

一说起武则天,绝对是毁誉参半的一个人,在古代没有哪个人像武则天这样走两个极端,要么是死忠粉,要么反对到底,

实际上这两种观点对于武则天的评价都不是很客观,一个人总有好的一面也总有坏的一面,就像一个事物总有两面性一样。

我们在评价唐朝的皇帝的时候,总是会高估唐玄宗的功绩,低估武则天的作用,实际上唐玄宗之所以能够开创开元盛世,完全是站在李治和武则天的肩膀上,如果没有这两个人的积累,唐玄宗最多也就是个守城之主,安史之乱唐朝迅速又盛转衰就是证明,唐朝还是一蹶不振,再也没能恢复往日的荣光。

武则天值得说的地方很多,这次我们关注武则天一个很小的发明,正是这个小的发明改变了无数学子的命运,包括现代学子,那么这个发明到底是什么呢?

不卖关子了,其实就是糊名法。

说到糊名法,从小考试的我们都不陌生,每次考试都要在试卷的一侧填写姓名、学号等个人信息,等交卷以后,这栏信息就被封起来了,然后进行阅卷

这样阅卷老师就不知道是哪个考生了,批改的试卷就相对公平,为了防止老师徇私舞弊,阅卷还是交换进行,能够防止老师通过对字体的熟悉徇私舞弊,破坏教育的公平。

《隋唐嘉话》曰: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其等第,盖糊名考校,自唐始也。今贡举发解,皆用其事,曰封弥。”

《隋唐嘉话》虽然不是史书,《资治通鉴》《旧唐书》中很多内容都是从这本书里取材,可见这本书的重要性,同时也从侧面证明武则天发明糊名法并非编造。

糊名在宋代常称为“弥封”,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中说:“本朝进士,初亦如后制,兼采时望。真宗时,周安惠公起,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糊名法的使用,得到很多朝臣的反对,如范仲淹、苏颂等,都曾提到糊名过于冒险:平时声名狼藉,考试成绩上佳,你录取他不录取他?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和正直的大臣才意识到,糊名是阅卷最合理最公允最无话可说的一种手段。科举本来就是唯才是举,不应以道德水准强加。

可以说糊名法极大的推动了科举选才的公平性,直到现在我们还是这项发明的受益者,发源于西方的公务员制度就是参考科举制,也保留了糊名法,中国现代的考试也是同样,只要有考试都采用糊名法。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最公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牙刷是谁发明的?牙刷的发明者是中国的一位皇帝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牙刷是我们每天都会使用的一个日常口腔清理工具,而现在,虽然牙刷的种类层出不穷,有拿在手里的手动牙刷,也有充电使用的电动牙刷,而且还有根据牙刷刷子毛的软硬程度进行不同的种类区分,一个很简单的牙刷,也变得多种多样起来。但是你知道,最早的牙刷是谁发明的吗?可能很多人会想到近代国外的发明家们,但其实,世界上最早的牙刷,来源于中国。1.南宋时期已经有牙刷

有时候人们可能觉得,像是牙刷这样具有现代气息的东西,应该是诞生于西方吧。西方发明家的确很厉害,很多发明都改变了现代人们的生活的方式,但是也不能因此小瞧了我们的祖先,像是足球、高尔夫这样的体育运动不都是出自他们的发明吗?事实上,我国最晚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牙刷了,在中国四川成都中药博物馆中,就有展出一把宋朝时期的竹柄牙刷。

这把牙刷被看做是医史文物中的珍品,但是我们却无从得知它是谁发明的,或许能够证明,牙刷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或者说在贵族当中比较普遍使用的器物,但是至于平民百姓是否也拥有牙刷,还需要更多其他的史料才能证明。而在外国人眼中,牙刷真正的发明者,应该是明朝时期的一位皇帝,他就是明孝宗朱祐樘。2.明孝宗朱祐樘

很多人提到朱祐樘,都会比较在意他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个妻子,没有其他的妃子,因此对朱祐樘抱有很深的好感。不过这件事情并不是我们要说的,而且朱祐樘也并非只有皇后一人。在美国牙科医学会,以及美国牙科博物馆等的资料当中认为,明孝宗朱祐樘在1498年的时候,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把牙刷,制作办法就是将短硬的猪鬃插在一支骨制手把上。

不仅如此,在2004年出版的《发明大全》当中,也把牙刷放在了朱祐樘名下,可见,牙刷的发明者并不是一些人脑海中想象的西方发明家,而是这位明朝历史上命途坎坷,当上皇帝之后又厉行节俭的皇帝,朱祐樘。朱祐樘幼年时期悲惨的经历,并没有让他成为极端的报复者,相反,他对这个世界还是非常温和善良的,面对杀母仇人,他也还是选择了原谅。3.没有牙刷的时候人们用什么

那么,不管牙刷是明朝时期,还是南宋时期产生的,它总是有一个发明的过程,那么在牙刷出现之前,人们又是如何清理牙齿的呢?两千多年之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那个时候人们就已经有了漱口的习惯。而至于“刷牙”,人们使用的工具还是手指或者柳枝,到了元朝时期,才正式出现了“牙刷”这个词。

而明孝宗的牙刷流传到了欧洲之后,因为造价昂贵,也只有贵族才消费得起,直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了尼龙制成的牙刷毛,牙刷才真正开始普及。不过这其实是西方人的看法,因为我国出土过秦朝时期的青铜制牙刷,说明牙刷的历史要比西方人眼中的1498年,至少还要早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蓝光LED获得诺贝尔奖激怒了LED发明者

全文共 1498 字

+ 加入清单

尼克·何伦亚克

科学界有时会有一些丑陋的事情,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在任何一个群体中有成千上万高智商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愿意牺牲社会福利来追求纯粹的智力满足,而他们的任务是揭示自然的真相,这样的事情就会发生。最近,发光二极管的发明者被授予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诺贝尔奖激怒了。

尼克·何伦亚克在1962年发明了第一个可见光谱范围的发光二极管。这项技术很快对世界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发光二极管已经改变了许多领域,如网络,数据存储和数据交换。从智能手机的屏幕到光纤网络连接,都可以看出它的影响。因此,当诺贝尔奖年复一年地忽略了发光二极管的发明时,有些人就打破了规则。Holonyak说他对很久以前获得诺贝尔奖不抱任何幻想,但是他从来没有想到其他人会因为他发明的技术而获奖。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共同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的科学家。蓝光是一种难以制造的颜色,它接近可见光谱中最短的波长。他们的研究受到高度赞扬,因为蓝光的引入意味着我们现在可以利用发光二极管技术创造白光,这可以使发光二极管在室内照明中实现巨大的节能,这是能耗比例最大的项目之一。虽然诺贝尔奖委员会通常更喜欢纯粹的科学研究而不是实际的发明,但这项发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赢得了诺贝尔奖,它可以使世界不需要建造新的污染发电站。

正如你所能想象的,对于一个85岁的老人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一直认为他发明的发光二极管永远不会获得诺贝尔奖。更有意思的是,因为Holonyak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很傲慢,所以他的声明更有价值。这也涉及到诺贝尔奖存在的核心问题。正如Holonyak所说,诺贝尔奖授予蓝色发光二极管,而不是发光二极管。这合理吗?换句话说,这是否意味着诺贝尔绿色荧光蛋白化学奖应该授予那些在14世纪发现荧光的人?

Holonyak认为,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决定是对早期发光二极管研究人员的不尊重,因为该奖项并没有恰当地表明发光二极管作为一项整体技术显然比单独的蓝色发光二极管更重要。他的想法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发光二极管的核心优势是节能——它减少了发射激光和许多其他东西所需的电量,从而使许多光学技术成为可能。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发光二极管的时候,能源问题没有今天那么突出。红光、黄光和其他发光二极管对世界有重要影响,但这些影响是通过使用发光二极管核心技术的二次发明实现的。对于蓝光发光二极管,其核心优势是这一获奖研究的焦点。同时,它的核心优势也可以直接用于解决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学问题。

当Holonyak的研究结果出来时,世界并没有因为环境问题而恐慌,所以他没有幸运地获得这个奖项。这对他公平吗?没人知道。诺贝尔奖委员会因为几个诺贝尔和平奖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它迫切需要修复受损的声誉。纵观历届诺贝尔科学奖得主,争议要少得多。然而,一些人仍然批评诺贝尔奖委员会受个人偏好的影响,而不是客观地分析每个候选项目的全球影响。这多少玷污了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声誉。Holonyak对他们的批评似乎是公平的。

诺贝尔委员会将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发明蓝光发光二极管的三位科学家的原因是,目前科学研究是跨学科的,因此,如果一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对某项发现不可或缺,就必须授予该科学家,那么我们每年将奖励几十名甚至数百名科学家。Holonyak不应该认为我们不重视他的研究工作。相反,他过去的研究成果仍然可以激发一项可以改变当今世界的研究。他应该为此感到欣慰。当然,他的名字只能出现在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研究结果的脚注中,而且他应该得到更多的认可,所以他不这样认为是可以理解的。

(原文来自geek.com,原作者:格雷厄姆·邓普顿。请注明转载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世界第一枚邮票发明者是谁?揭秘世界第一枚邮票是怎么产生的

全文共 127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发明者是谁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啊,估计经常搞邮票收藏的也不太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好解决的,稍微的学习下就好了,如果不想学习的可以看看小编给大家的文章,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世界第一枚邮票发明者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的老哥一定别错过了呀!

世界第一枚邮票发明者其实并不是其他人就是英国的“罗兰·希尔”,罗兰·希尔就是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的发明人,罗兰·希尔爵士是英国人,他是设计者,英国邮政改革家、邮票创始人,发明家。曾任教师、中学校长,政府职员和邮政高管。被人们誉为“邮票之父”。

罗兰·希尔生平简介

罗兰·希尔1795年12月3日出生于英格兰伍斯特郡基德明斯特小镇。

12岁就开始工作了,在他父亲的哈泽尔伍德的学校(the Hazelwood School)一边学习,一边当老师,教天文学。从1827年至1839年,他在新布鲁斯城堡学校任校长,期间,他还在南澳大利亚殖民委员会任职并在1832年出版了一本名为《Home colonies: sketch of aplan for the gradual extinction of pauperism, and for the diminution ofcrime》小册子。希尔还是一名发明家,他和他哥哥埃德温·希尔(Edwin Hill)一起发明了一项印刷专利。

他早在1835年就开始对邮政问题进行研究。他发现存在好多不付邮费的现象及邮资过高等问题。1837年提出减低和均一邮资的主张,提议在英国境内凡重量在0.5盎司(14.175克)以下的信件,不论距离远近,一律收费1便士,还提出预付邮资的方案。另外取消官员,贵族免费邮寄权,而且要大降邮费等等主张。但是遭到了许多人及部门的反对。

在1837年他出版了《邮政局的改革—其重要性与实用性》 (Post Office Reform: its Importance andPracticability)的小册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大多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在小册子中还提出了邮票最早的概念:“以一大小恰与邮戳相等的纸片,背面涂以胶液,略蘸水后即可粘于信件背面”。

1837年,英国下议院指令一个专门委员会 审议其建议。

1839年英国国会批准,同年12月5日起实行邮资标准为4便士。经过这种过渡后,在1840年1月10日,他的建议终于得到了实行,即“一便士邮资制”,人们只用一便士就可以寄一封预付邮资的信,如果邮费到付需要付两便士。同年5月6日也就诞生了由其设计,创造的世界上著名的第一枚邮票—“黑便士”。

1843-1846年,他任职于伦敦布莱顿铁路公司。1846年起,历任英国邮政总局局长秘书、高级秘书,1864年退休。

1860年被维多利亚女王受封为爵士并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民法博士学位,1879年获伦敦市荣誉市民称号。

1879年8月27日在英格兰的家中去世。

1880年9月4日他被安葬在伦敦的西敏寺。

逝世后,被集邮界誉为“邮票之父”。不少国家和地区为他发行纪念邮票,有的以其肖像为邮票,首日封及明信片图案。

展开阅读全文

免洗酒精洗手液发明者是护士 有人把它当酒喝

全文共 128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两种卫生产品着火了,一种是口罩,另一种是不含酒精洗手液。后者不仅有着曲折的应用历史,而且被许多人用作饮料...

当病毒猖獗时,人们应该戴上口罩,经常洗手。这应该是最好的预防措施。你应该经常洗手的原因是你的手经常接触到东西,并且被细菌覆盖。如果你触摸你的脸,你很容易被感染。

然而,人们出门时不可能随身携带肥皂和水。为了在街上洗手,他们经常不得不依靠不含酒精的洗手液。

著名医生克劳迪斯·盖伦

很久以前,人类知道酒精可以杀死病毒。至少在古罗马,著名医生克劳迪斯·盖伦用酒精清洗伤口。1000年后,中世纪的法国医生GuydeChauliac也用酒精给军事伤口消毒。

到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建立了“细菌理论”。人类真的进入了微观世界,学者们开始研究不同的消毒方法。

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医院开始用酒精给伤员消毒。

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酒精被其他效果更好的化学物质取代,如碘化合物和酚化合物。根据1965年的一项调查,当时只有18%的医院用酒精消毒皮肤。换句话说,酒精即将失去它的荣耀。

1966年,加州贝克斯菲尔德的实习护士卢佩·埃尔南德斯(Lupe Hernandez)觉得酒精不容易携带。他灵机一动,把它和其他东西混合,变成凝胶,这样他就可以随身携带。人们可以不用水和肥皂用它来洗手。

Lupe很快注册了专利,但是她的产品在早期只在医院使用。直到1988年,该公司才把无酒精洗手液商业化。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北美才开始大规模销售不含酒精的洗手液,人们逐渐习惯于使用这种方便卫生的产品。

据统计,2002年无酒精洗手液的销售额达到2800万美元,2006年飙升至8000万美元。2015年无酒精洗手液的市场价值超过4亿美元。

近年来,世界各地都发生了公共卫生事件。欧洲和美国的人们已经主动提高他们的手卫生意识。不含酒精的洗手液被放置在大型超市、餐馆和酒店的显眼位置。大量生产无酒精洗手液的企业通过耸人听闻的卫生事件赚了很多钱。

然而,一些专家也质疑无酒精洗手液的功效。例如,伦敦玛丽皇后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微生物学家罗恩·卡特勒指出,尽管市场上的无酒精洗手液声称能杀死99.9%的细菌,但制造商的数据来自实验室,而不是人类的手,剩余的0.1%细菌也惊人地多。卡特尔补充说,肥皂实际上可以杀死99.9%的细菌,但只有在很少宣传的情况下。

无酒精洗手液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法律原因,英国和美国的年轻人无法获得酒精饮料,所以他们转向无酒精洗手液作为替代饮料。

普通龙舌兰酒的标准纯度是70-80度。无酒精洗手液的酒精浓度高于龙舌兰酒。关键是年轻人可以随意购买。仅在2015年,美国当局就收到了19729起青少年饮用无酒精洗手液的报告。

总而言之,不含酒精的洗手液不能杀死100%的细菌,但无论如何,许多医务人员仍然同意不含酒精的洗手液的贡献。

一些医学专家说,无酒精洗手液的发明不是来自科学家,而是来自普通护士,所以我们应该记住护士对世界的贡献。由于与病人的密切接触,许多护士也是伟大的医学发明家,但他们的事迹往往被人遗忘。

展开阅读全文

指南针是谁发明的 指南针发明者是谁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指南针是谁发明的到现在依然没有定论,依旧是个迷。指南针又名司南,指南针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北磁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对地理大发现和海上贸易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指南针的发明源于中国古人如何定向问题的研究,也表明古人对如何定向问题的重视,为此,指南针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代中国人将指南针用于军事和航海的活动,也被用于堪舆术,后来还辗转传入欧洲,在欧洲的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航海技术发明中,指南针也是最重要的单项发明。

展开阅读全文

电灯是谁发明的 电灯发明者是谁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把1根直径为0.025厘米碳化了的棉线用作灯丝,其发出的光度明亮、稳定,它以4烛光的照明度,1小时、2小时……足足亮了45个小时,经过1年多的努力,数千次的试验,人们盼望已久的电灯终于诞生了。

电灯是谁发明的

电灯,即用电作能源的人造照明用具,能将电转化为光,常见的电灯种类有白炽灯、荧光灯、LED灯等,电灯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是近代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最早实用的电灯是白炽灯,但早在白炽灯诞生之前,英国人汉弗莱·戴维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制成了弧光灯。1854年,移民美国的德国钟表匠亨利·戈贝尔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丝,制成了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电灯,持续亮了400个小时,不过他并没及时申请专利。

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申请了一项电灯专利: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气,以通电的碳杆发光,但他们没有足够财力继续完善这项发明,于是在1875年把专利卖给了爱迪生。爱迪生购入专利后尝试改良灯丝,终于在1880年制造出能持续亮1200个小时的碳化竹丝灯。

展开阅读全文

篮球的发明者是谁 是谁发明了篮球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篮球发明者是詹姆士·奈史密斯。1891年,美国人詹姆斯·奈史密斯正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任教。由于当地盛产桃子,这里的孩子喜欢将球投入筐中当作游戏。于是,詹姆斯受到了启发,博采足球、曲棍球等其他球类的特点,发明出了篮球游戏。

篮球的发明者是谁

篮球是奥运会核心比赛项目,以手为中心的身体对抗性体育运动。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于1891年12月21日发明。最初篮球游戏比较简单,场地大小和参加游戏的人数没有限制。比赛队员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站在球场的两端,在裁判员向球场中央抛球后,双方队员立即冲进场内抢球,并力争将球投进对方的篮筐。

1892年,篮球运动首先从美国传入墨西哥,并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开展。这样,墨西哥成为除美国外,第一个开展篮球运动的国家。此后,这项运动先后传入法国、英国、中国、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亚、黎巴嫩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开展、普及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四大发明是谁发明的 四大发明的发明者是谁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其中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指南针的发明者据说是轩辕黄帝,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毕升。

1、毕升:

毕升是湖北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人,北宋布衣。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还要早四百多年。

2、蔡伦: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3、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具体的没有,火药三国时代开始发明,当时被用来当爆竹,到了宋代才被用来当作军事用。

4、指南针,相传是公元前2700年的轩辕黄帝发明的。

展开阅读全文

口罩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口罩的发明者是谁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口罩是中国发明的,我国世界上也是最早使用口罩的国家,据古籍记载,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开始用丝巾遮盖口鼻,如《孟子·离娄》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直到19世纪末,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开始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纱布罩具以防止细菌感染,口罩才开始应用于医护领域。

使用口罩的注意事项

1、口罩使用时长:如果长期佩戴口罩,会使鼻黏膜变得脆弱,失去了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故不能长期戴口罩。口罩只能在特殊的环境中戴用,例如在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当然,在野外行走,口罩也可抵御风沙和寒冷,或在有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活动,是需要戴上口罩的,但时间不宜过长。

2、口罩的清洁保养:口罩外层往往积聚着外界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里层则负责阻挡着呼出的细菌、唾液等,因此两面不能交替使用,否则会将外层沾染的污物在直接紧贴面部,从而吸入人体,而成为传染源。

3、口罩消毒方法:部分可清洗的口罩可在清洗干净后,将其浸泡于含有花露水的水中,浸泡约15分钟,让花露水中的除菌成分,如龙脑、薄荷、黄柏以及医用酒精等去除口罩上的粉尘、细菌等物质。

4、日常使用口罩要妥善处理,病人使用过或照料过程中使用的口罩,应置于病人房内有衬里的容器中再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天文望远镜是谁发明的 天文望远镜的发明者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望远镜是伽利略发明的。伽利略用望远镜制作方法做了3倍望远镜。后经改进,使望远镜一下子放大20倍,他用此观察到星星。1610年,他用30倍天文望远镜观察到木星。正因是伽利略改进了望远镜性能,又用来观察星星、月球、金星以及太阳等天体,并首次发表观察结果,因此确切地说,是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捕捉天体信息的主要工具。从1609年伽利略制作第一台望远镜开始,望远镜就开始不断发展,从光学波段到全波段,从地面到空间,望远镜观测能力越来越强,可捕捉的天体信息也越来越多。目前,人类在电磁波段、中微子、引力波、宇宙射线等方面均有望远镜。

在近现代和现代,天文望远镜已经不局限于光学波段了。1932年,美国无线电工程师探测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射电辐射,标志着射电天文学的诞生。1957年人造卫星上天以后,空间天文望远镜蓬勃发展。

新世纪以来,中微子、暗物质、引力波等新型望远镜方兴未艾。现在,天体发出的许多信息都已经成为天文学家的眼底之物,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广阔了。

展开阅读全文

世界上最早发明指南针的国家?发明者是谁

全文共 2022 字

+ 加入清单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又称指北针。指南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同名的还有乐队名称以及电影名称。

世界上最早发明指南针

四大发明之指南针(沈括纪念)大铜章

春秋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就在采矿、冶炼中,逐渐认识了磁石。到战国时期,就有人用磁石做成器具来判定方向,当时叫“司商”它是在一个无沿的方盘上放置一只水勺似的磁石,水勺的柄端向南指。到北宋后期(公元11世纪),中国人民创造了人工磁铁,此后又创制了“指南鱼”把用磁钢片制成的“鱼”放在水面上,以此指示方向。后来经过反复研究改进,又把磁钢片改成细小的磁钢针,并使它的尖端成磁北极,末端成为磁南极,这就成了指南针。

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对于指南针的制作和使用,作了许多科学的说明和分析。到了14世纪初,指南针才由中国传到欧洲。

指示方向原理

地球是个大磁体,其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指南针在地球的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所以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辗转传入欧洲后在航海大发现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科学史家清楚,最早解答“指南针为何能够指南”问题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那么,中国发明指南针后对指南针理论作过什么样的探讨?吉尔伯特的理论是否及时传到了中国?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又对我国指南针理论的发展有过哪些影响?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关增建从2003年起开始着手研究这些基本上还是空白的问题。

“中国最早的指南针理论,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感应说’。”关增建介绍,11世纪中叶时我国大科学家沈括还对指南针感到匪夷所思,他的《梦溪笔谈》介绍了指南针的人工磁化方法、磁偏角的发现和指南针的架设方法,但对指南针为什么会指南却没有一点概念——“磁石之指南……莫可原其理!”随后,文人学者们从阴阳五行学说出发,结合当时人们对大地形状的认识,提出各种指南针理论。例如,最晚成书于宋代的《管氏地理指蒙》,首先提出如下逻辑:

“磁针是铁打磨成的,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这样,磁针既要眷顾母亲,又要留恋子女,自然就要指向南北方向。”

关增建表示,从近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蒙氏理论”完全异想天开,但从事物的属性出发解释其行为,在东西方科学史上都是常用的做法。我国古代阴阳学说昌盛,用阴阳学说阐释指南针指南及“常微偏东”的原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特别是,该理论认为磁石不同端面有不同属性,它们决定磁针的指向,这种说法很容易启发人们发现磁石的两极,并进一步联想到磁极与磁针指向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找到可能的途径。

南宋人的指南针原理,仍认为“指南针之所指,即阳气之所在”,只是围绕磁偏角现象,立论依据更多转向地理方位的坐标系统——中国古人认为地是平的、大小有限,这样地表面必然有个中心,过该中心的那条子午线就是唯一的南北方向。南宋人曾三异等认为,一旦测量地点不在这条南北线上,指南针所指向自然“少偏”。到明代,有人假托南唐人著作指出,指南正针由大地方位系统决定,而偏角则由天体方位划分系统所决定。关增建认为,这种说法“体现了传统指南针理论在阴阳感应学说和磁偏角的存在这一矛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窘迫”。

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传教士来华,带来西方的指南针理论、地球学说以及相关科技知识。受其影响,中国学者开始从新的视角探讨指南针理论问题,在此过程中,阴阳五行的作用不断淡化,力学角度的分析不断增加,但吉尔伯特1600年提出的科学理论连西方学界都没统一,更谈不上入主东土。传教士中,1658年抵华的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的指南针理论最系统,但他认为决定磁针指向的是地球的地理南北两极本身,理论仍然局限在古代科学的范围,而不像吉尔伯特认识到地球本身存在一个磁体。南怀仁理论在中国影响深远,直到19世纪中叶,我国仍有学者用它解释指南针问题。而此时,清末来华的传教士已开始着手把西方近代磁学知识介绍给中国了。

指南针的发展史

指南针也叫罗盘针,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利用磁石指极性制成的指南仪器。因此,介绍司南必须从磁石说起。

磁石通常称为“吸铁石”,它把许多铁屑紧紧吸在一起,就象一个慈祥的母亲吸引自己的孩子,所以人们称它为“慈石”。

磁石吸铁是因为每块磁石两头都有不同的磁极,一头叫正极,另一头叫负极。人类居住的地球也是一块天然大磁铁,地球的南北两头也有不同的磁极,地球的北极是负磁极,地球南极为正磁极。根据同性磁极相排斥,异性磁极相吸引的原理,拿一根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无论站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它的正极总是指北,负极总是指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