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造纸术

造纸术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造纸术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造纸术问题。

分享

浏览

5828

文章

25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

全文共 185 字

+ 加入清单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造纸术的发明绝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谁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那么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谁?

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谁

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汉族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汉族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造纸术的发明绝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什么朝代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的。造纸术不是蔡伦发明的,他只是改进了造纸术。宦官蔡伦改进民间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敝布、鱼网作纸,献给和帝,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在他之前就已经存在纸张了。他大约在105年左右改进了造纸术。而欧洲是13世纪末14世纪初左右传入造纸术的。因此蔡伦改进造纸术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 杀身亡 。

展开阅读全文

改良造纸术的人是谁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改良造纸术的人是蔡伦。改造纸术的人很多,历朝历代都有人对造纸术进行过改进,但是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蔡伦。永元四年,蔡伦任尚方令后,利用其职位之便,常常到乡间作坊察看,见蚕妇缫丝漂絮,从而受到启发,使用植物纤维造纸。总结改进了造纸术,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后因权利斗争而自杀身亡。

造纸术的意义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同为四大发明的有,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其对于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崇。

造纸术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造纸术是西汉时期发明的。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时期于汉朝西汉时期,改进时期于汉朝东汉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展开阅读全文

造纸术的由来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在东汉末年元兴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他用树皮、麻布及敝布、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之前用于书写的有羊皮、竹简等,当然也有纸,但造价过高,难以普及。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时期于汉朝西汉时期,改进时期于汉朝东汉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造纸术首先传入与我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随后传到了日本。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朝鲜和越南就有了纸张。朝鲜半岛各国先后都学会了造纸的技术。纸浆主要由大麻、藤条、竹子、麦杆中的纤维提取。大约公元四世纪末,百济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学会了造纸,不久高丽、新罗也掌握了造纸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造纸术传入印度的时间是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造纸术传入印度时间是唐代,大约是在7世纪末传入印度。唐代的义净在公元671到695年间侨居印度,看到了纸,他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也记载了印度当时已经使用纸。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时期于汉朝西汉时期,改进时期于汉朝东汉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造纸术诞生时间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造纸术诞生具体年份还没有定论,只确定在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之间。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拓展资料:

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

远古以来,中国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

展开阅读全文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蔡伦

蔡伦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远古以来,中国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造纸术是由什么改进后传承下来的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造纸术是东汉时期蔡伦根据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方法改进而来的。

相传造纸术并不是蔡伦第一个发明的,而是他改进的,那么造纸术是根据什么改进而来的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详细内容

1

远古以来,中国人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

2

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3

由于造纸的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既轻便又好用,所以这种造纸术就传承下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什么朝代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东汉时期,他总结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改进造纸技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于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有“蔡候纸”之称,后世传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我们如今的生活完全离不开纸,出版图书需要纸、书写信息需要纸、画家创作需要纸、设计师画稿需要纸等等,所以造纸术的发明对整个世界文明的影响是极大的,那么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什么朝代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详细内容

1

蔡伦生活在东汉和帝时候,在蔡伦出生的几十年前,我国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统治,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东汉初年到汉和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都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纸张的生产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而蔡伦从小就到皇官里去当太监,担任职位较低的职务——小黄门,后来得到汉和帝信任,被提升为中常侍,参与国家的机密大事;他还做过管理宫廷用品的官——尚方令 ,监督工匠为皇室制造宝剑和其他各种器械,因而经常和工匠们接触,劳动人民的精湛技术和创造精神,给了他很大的影响。

3

当时,蔡伦看到大家写字很不方便,竹简和木简太过笨重,而丝帛太贵,所以丝绵纸不可能大量生产,这些都存在一定的缺点,于是他就研究改进造纸的方法。

4

蔡伦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原料来造纸,他们先把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东西剪碎或切断,放在水里浸渍相当时间,再捣烂成浆状物,还可能经过蒸煮,然后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这样就变成纸了。

5

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纸,体轻质薄,很适合写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东汉元兴元年(公元一0五年),蔡伦把这个重大的成就报告了汉和帝,汉和帝赞扬了他一番,从此全国各地都开始用这样的方法造纸。

6

蔡伦改进造纸方法成功,这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件大事,从此纸才能够大量的生产,给以后书籍的印刷和文明的传播创造了物质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谁发明了造纸术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术, 主要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后人称为蔡侯纸。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影响深远。现在的纸张就是在之前造纸术上不断改进形成的,那么造纸术是由谁发明的呢?下面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详细内容

1

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人类文化和国家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

蔡伦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3

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4

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5

远古以来,中国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谁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蔡伦。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期,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后期用于纺织。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檀木和构皮(即楮皮)。

最迟在公元前2世纪时的西汉初年,纸已在中国问世。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直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谁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造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时期是汉代和西汉,改进时期是汉代和东汉。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中国有造纸技术,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技术。

他用树皮、麻头、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折、捣碎、油炸、烘烤等工艺制作的纸,是现代纸的起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非常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被广泛使用。为了纪念蔡伦的成就,后人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纸张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纸张是用于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的片状纤维产品。一般由植物纤维水悬浮液经制浆处理,在线交错组合,初步脱水,然后压缩干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张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国已有麻纤维纸。质地粗糙,数量少,成本高,不受欢迎。

蔡伦造纸技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首先,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第二,用切割和捣碎的方法断开纤维,然后用纤维扫帚形成纸浆。第三,将纸浆的渗水做成浆液,然后用捞纸机捞浆,使纸浆形成薄片状的湿纸。第四,把湿纸晒干,就可以得到纸了。

展开阅读全文

早期的造纸方法是什么,造纸术是怎么来的?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早起的造纸方法就是平时说的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造纸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1、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2、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3、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4、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直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术工艺流程。

造纸术发明于汉朝西汉时期,改进时期于汉朝东汉时期,造纸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展开阅读全文

造纸术出现在东汉,为什么战国时期赵括就有纸上谈兵了?

全文共 1278 字

+ 加入清单

赵括因为打仗的时候只知道照搬书上的兵法,不懂得实际运用,导致赵国最终惨败,自己也死在乱军之中,后来还落得一个“纸上谈兵”的笑话。虽然现在看来这个词没什么问题,但是放在当时就很有问题了,因为造纸术东汉时期才有的,也就是说东汉之后纸才成了普通人也用得起的东西,但赵括是战国时期的人,怎么会有“纸上谈兵”呢?

确实,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用“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以至于成为了一个习以为常的说法。但是我们从没想到的是,此事说的是赵括,然而在赵括所处的年代,并没有纸的发明。那么纸上谈兵是怎么来的呢?

一、纸上谈兵的原文

纸上谈兵,我们都知道说得是赵国大将赵括因为只知道看着兵书打仗而不会灵活变通,导致自己大败,葬送了赵国大军。也就是: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关于赵括领兵一事,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里面写道:“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这个就是说,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一说到领军打仗的事情,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打过他。赵括曾经和父亲赵奢讨论打仗的事,赵奢难不倒赵括,但是赵奢认为赵括的打仗水平不能说是好的。

此时有赵奢的说法,就是说赵奢认为赵括打仗水平一般,另有赵奢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奢的话的意思是,打仗是你死我活的事情,但是赵括却把它简单化了。如果赵国不让赵括当大将也就罢了,如果让他率军打仗,让赵军失败的一定是赵括了。此时就有了一些我们所说的纸上谈兵的意思在其中了。

另有蔺相如评价赵括说:“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这话的意思就说,赵括虽然能读懂兵书,但是不懂得灵活运用。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纸上谈兵的意思了。

因此我们看《史记》之中,司马迁虽然有表达纸上谈兵的意思,但是并未明确提出过纸上谈兵一词。

二、关于纸

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都是用竹简来记录文字。有个成语叫做“学富五车”,此事说的就是战国时代的惠子。此处的五车装的都是竹简,倘若是纸质的书的话,那么这个人的文采就太惊人了。另外还有个词语叫做“刀笔吏”,形容的也是当时的小吏在竹简上写字,用笔写字,写错了就用刀子刮去。

可见在赵括的时代,是不可能有纸的出现的。赵括读的兵书也应该是属于竹简一类的书。

后来经过考古,出土了一批“灞桥纸”,推测年代大约是在汉武帝年间。但是当时的纸张非常昂贵而是使用起来效果不佳。我们所了解的奇人东方朔当时向汉武帝上书的时候,就用了三千片竹简,这些竹简要两个人才扛得起,而武帝则花了二个月的时间才读完。

由此可见当时虽然有纸,但是使用的人并不多。

因此根据我的推断,纸上谈兵一词属于后人构造的产物。纸上谈兵的雏形应该是来自于宋代,因为宋人重文轻武,往往有文人带兵打仗导致大败的事情,因此有了类似于这样的话来形容文人。因此最早不是来形容赵括的。

也有人说是来自于明人的诗词:朝野犹夸纸上兵。但是出处难证,存疑。

有人说是来自于清人的发明。总之纸上谈兵一词属于后人的产物。赵括应该说是“竹上谈兵”比较正确。但是也没必要更改,因为相对于其故事性而言,我们更加看重的是它的意义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历史上的造纸术对世界有着什么影响?各个国家的造纸方式有什么不同?

全文共 2166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造纸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是起源于中国的东汉时期。事实上造纸术的发明与丝绸有着一定的关系,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的国家。在往后制作丝绵的过程当中,突然发现经过漂絮的蚕丝会堆积出一层纤维薄片,晒干之后就可以在上面进行书写了,而这就是最早的“纸”。中国的造纸术不仅改变了书写的方式,也对全世界其他国家研发造纸产生了影响,想了解更多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一、日本和纸的抄造

日本自公元610年(推古天皇十八年)开始,一直到明治维新(公元1868至1912年)前,采用的造纸方法与由朝鲜传入的中国造纸法基本相同。

日本人主要是大和族,其他还有琉球族、虾夷族等。他们所造的手工纸又叫做“和纸”。和纸的原料主要是:楮、三桠、雁皮、桑皮等。

现以日本制楮纸的过程为例,看一看他们的造纸工序:

每年十二月上旬至次年的一月中旬为楮的砍伐时期,这时入山砍伐。将楮的枝干截成一米长左右剥皮,扎成小捆,放到蒸桶内进行汽蒸一、两天。然后取出,手工撕皮,洗皮,把楮皮分成小束,悬挂起来风干。再用草木灰、石灰汁来蒸煮楮皮。成浆后水洗。以坚硬的木槌(榉、樫木制成)拍打十几遍(粗纸七、八遍即可)。等到纸浆成泥状,置入大木槽内,加悬浮剂(如黄蜀葵)使纸槽里浆、水粘滑。用竹帘抄造。抄纸时,竹帘面倾斜,让多余的水从帘面上急速流去,这叫做“流漉”法(又称“流浆抄纸法”),抄出的纸页放到用藁秆相隔的木板上,层层相叠,每层数百张,使水分溢尽。然后,取出以秆帚刷之。秆帚(又叫毛刷)由几种材料制成:马尾、棕榈、麻类。将刷上纸的木板,置于露天,日光干燥,即得纸张成品。

由此可见,日本古代和纸的制造也采用我国的“流漉”法,并在生产实践中有所改进。二、阿拉伯人造纸

阿拉伯人自八世纪以后,开始造纸。

他们的造纸业中有的是流动的小货堆。造纸工匠提着盛纸浆的木桶、刷子、“抄网”、木板以及笔墨之类的东西上街,即出售纸张又代写书信。

一位老妇人走过来,请造纸工匠代写一封家信。工匠当场就用抄网捞纸,迅速地把湿纸页刷到木板上烤干(有时在太阳下晒干)。然后揭下纸张。按照老妇人的口授,把文字写在纸上。后来,这种简易抄纸法流传了很久。

阿拉伯人所建的造纸工厂,多集中生产纸浆(用废旧亚麻或大麻织物等为原料),一方面抄面积较大的纸张,供出口换货;另一方面,把纸浆卖给造纸小货滩。其制浆过程,也是沿用我国古代造纸法。三、欧、美造纸法

在十八世纪机制纸(用机器造纸的简称,有别于手工纸)诞生之前的几个世纪中,欧洲人采用传统的手工造纸法进生产。

他们以废旧棉麻破布为原料,改用“抄网”作为捞纸工具。抄网主要是由网模和定边架组成,网模是用红木制成的长方形框架,有点像没底没盖、浅平的长方形木厘子。框架的横向有用来固定网模的肋条若干根。框架的纵向装有用以固定肋条的铜拉杆两根。网模上蒙有衬网和面网。它们有两种不同的织法一是编网,二是织网。定边架为一种轻便的木框,它刚好扣在网模上,借以决定纸页的尺寸并防止纸浆溢出网模。抄纸槽是方形或圆形水槽,以木材或石块做成,有的在槽壁衬有铅皮,槽内装有搅拌器,抄纸一般是采用三人操作法。兹略述如下:

抄纸工双手紧握住抄网伸直双臂,沿着几乎与水面成垂直的方向,将抄网投入浆槽中,立即取出,并把它放在身前的水平位置。这样抄出一未经完全定型的纸页,随后把抄网向前倾斜,左右晃动多次,使网面上的纤维交织均匀,形成纸页,同时让大量的水分从抄网的网眼中排除出去。这叫做“溜漉法”或称“积浆抄纸法”。此法与我国通常采用的流漉法不同之处,除不加纤维悬浮剂外。捞纸方式、质量要求等不大一样。

抄纸工每抄完一张纸,就把抄网平放在左边的槽角上,待纸页充分沥干水分才取下定边架,将网模递给“伏工”(压榨工)。伏工把抄网模斜放在一个支架上,让纸页继续沥干。然后,伏工用左手端起网模,用右手接过网模把它反转过来让有湿纸页的那一面贴着毛布,施以适当压力,使纸页脱离网面伏附在毛布上。

如此一层纸一层毛布,叠积成垛。当积到二、三百张时,即把它们送至螺旋压榨机进行压榨。压毕,除去毛布,再把纸页整齐地叠好,放在压榨机里稍稍加压并放置过夜。次日将纸页一张张分开。按前后顺序排列,重复压榨,直至达到所要求的平整度为止。

完成上述操作后,即把纸送到干燥室里悬挂在木架或绳索上,进行自然风干。干透后经过刷胶、装饰、选纸,即成纸张成品。

美国造纸作业源于欧洲,由荷兰传入,其过程与欧洲造纸法完全相同。

从上面介绍的国外早期手工造纸的情况,一方面使我们看到,我国的古代造纸法传到世界各地以后,各国劳动人民在学习我国造纸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造纸业。同时,他们在生产实践中,对造纸技术又加以改进和提高,在造纸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作出了贡献。

另一方面也可以明了机制纸的产生是从手工操作演变而来的。今天我们使用的造纸机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即铜网部、压榨部、干燥部都是以抄纸工、伏工和干燥工的工作任务为基础,用机器来代替了。这就告诉我们: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任何事物都有个发展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反复实践不断革新、才能前进。

十八世纪以后,欧洲各国的纸张生产,逐步从手工劳动方式过渡到机械连续操作。至此,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然而,纸的发明是中华民族的无上光荣,我国古代的造纸法对于人类所作的伟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展开阅读全文

造纸术是埃及发明的吗?莎草纸的来历是什么?

全文共 2536 字

+ 加入清单

造纸术作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一直以来可以说是一种标志,是我国的一种文化符号了,而且造纸术可以说是极大的改善了人们记录和传播的进程,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而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纸,也就是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纸,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了。但是很多人也知道,在埃及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莎草纸,这种纸的年份就更加久远了,是距今大约三千多年前诞生的。这样说来,莎草纸的历史要更加久远一些,如果从年份的角度来说的话,似乎造纸术应该是埃及发明的才对,但是为什么很多人的认知当中,却是中国发明了造纸术呢?这中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莎草纸介绍

莎草纸,又称纸莎草、莎草片,是为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载体,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莎草纸,并将这种特产出口到古希腊等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地区。对古代写在莎草纸上手稿的研究,或称为纸莎草学,是古希腊古罗马历史学家的基本工具。

莎草纸不是现代概念的纸,只是对纸莎草这种植物做一定处理而做成的书写介质,类似于竹简的概念,但比竹简的制作过程复杂。

古埃及人很早就发明了莎草纸,用纸莎草制成的书写介质作为当时主要的书写材料。埃及博物馆陈列的各种纸莎草纸文书和图画最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在人类造纸术极其落后的古代,埃及纸莎草纸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千年不腐的特点,一度使其成为法老时期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至古希腊、古罗马等欧洲国家,历时3000年而不衰。

莎草纸一直使用到8世纪左右,后来退出历史舞台。在埃及,莎草纸一直使用到9世纪才被从阿拉伯传入的廉价纸张代替。在此之前,羊皮纸和牛皮纸已经在很多领域代替了莎草纸,因为它们在潮湿的环境下更耐用,而且它们在任何地方都能生产。在欧洲,教会直到11世纪左右依然在正式文件中使用莎草纸。留存下来最近的具有确切年代的莎草纸实物文件是一份1057年的教皇敕令和一卷书写于1087年的阿拉伯文献。拜占庭帝国直到12世纪依然在使用莎草纸,但是没能留下实物。

莎草纸消亡以后,制作莎草纸的技术也缺乏记载而失传。后来跟随拿破仑·波拿巴远征埃及的法国学者虽然收集到古埃及莎草纸的实物,但也没能复原其制造方法。

直到1962年,埃及工程师哈桑拉贾(Hassan Ragab)利用1872年从法国引种回埃及的纸莎草,终于还原出了制作莎草纸的技术。

2016年7月,埃及博物馆举办特展,首次展出一批世界已知最古老的纸莎草文献。2.为什么不是埃及发明了造纸术

有网友提出疑问,如果纸张是中国人首先发明,那为何埃及人早我们几千年就发明莎草纸?其实答案很简单,莎草纸根本不是纸,就像同样用于书写材料的兽皮、竹木简、乌龟壳也不是纸一样的!与莎草纸概念相近的一种"纸",是羊皮纸。没有人会觉得羊皮纸也是纸吧?

纸,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是"用植物纤维制造,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片状物。"很明显,埃及的莎草纸和欧洲的羊皮纸都不符合这两个条件。莎草纸用植物制造,但不是用植物纤维制造,更不能随意折叠。

莎草纸制造,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开始了,距今有5000年的历史。那个时候,埃及已经有了文字使用,已经有了国家,而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地区,还处在原始社会。比如中国,那时候还处在三皇五帝的传说时期,夏朝建立在公元前2070年,比莎草纸完了1000年。

莎草纸的制造工艺是这样的:莎草茎的硬质绿色外皮削去,把浅色的内茎切成40厘米左右的长条,再切成一片片薄片。切下的薄片要在水中浸泡至少6天,以除去所含的糖分。之后,将这些长条并排放成一层,然后在上面覆上另一层,两层薄片要互相垂直。将这些薄片平摊在两层亚麻布中间趁湿用木槌捶打,将两层薄片压成一片并挤去水分,再用石头等重物压(今一般用机器压制),干燥后用浮石磨光就得到莎草纸的成品。

从这一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莎草纸其实就是把莎草这种植物削成片,然后按压在一起,根本没有提取植物纤维的过程。所以,莎草纸根本不是纸。羊皮纸也不能算是纸,当然,也不是羊皮。

羊皮纸,千万别以为就是直接在羊皮上写,那样太重了,没法用。羊皮纸的概念是羊皮制成的纸形薄片,用于书写。埃及托勒密王朝害怕希腊人与他争夺地中海文化霸权,禁止向希腊出口莎草纸,自力更生的希腊人发明了羊皮纸。

羊皮纸的发明,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战国中晚期,距今2500年,比造纸术早了四五百年。羊皮纸,并不是皮革产品,在浸泡石灰水去毛除脂阶段与制革相同,其后用专用的木框极力拉伸,用物理性的拉伸状态干燥并保持状态固定,没有采用化学手段获得纤维。说白了,羊皮纸就是拉宽拉长了的羊皮。3.我国的造纸术

这两种制造工艺太简单了,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的蔡伦纸,那简直就是鬼斧神工!先说比蔡伦纸还要早的灞桥纸,麻纸。

考古发现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纸是麻纸。1957年,西安灞桥砖瓦厂工地上,发现了一团废麻丝,专家说这是"西汉墓"出土的纸,并命名为"灞桥纸"。后来陆续出现的甘肃天水"放马滩纸"、敦煌"麻纸残页"等都是此类。

这些"西汉纸"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纸?说法不一。

198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在日本讲学时曾对纸下了这样的定义:首先是植物纤维;第二,这种植物性纤维是单个的,即一根根分散的纤维,它们被分散、提纯,然后再交织组合起来;第三,表面平整;第四,具有实用性,例如包装、书写用;最后还要有一定的物理强度。

1980年,轻工部造纸所对灞桥纸进行鉴定后让认为,灞桥纸的前卫多是定向排列,没有出现造纸术中的打浆过程。所以,灞桥纸不是纸,是"出土纤维片"。但是经过中外专家的多次研究,最终中在1990年给出了结论"纸纤维不但分散,而且分布均匀,纤维按异向交织紧密,为麻类植物纤维纸。"

所以,我国造纸的开端,不晚于西汉。蔡伦的作用在于,大大降低了纸张制造的成本,让普通人也能用的起纸了。《后汉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蔡伦敏锐地发现,树皮、麻头和破布都有植物纤维,经过一系列工序制造下来,就能形成洁白坚固又轻薄的纸张。这对于中国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在世界文化传播历史上都有着决定性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造纸术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那么造纸术是在哪个朝代发明的呢?

东汉和帝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首先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分散成纤维状,再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成为纸浆。然后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用捞纸器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最后把湿纸贴在墙上晒干揭下就成为了纸张。随后造纸术便传向朝鲜、日本、阿拉伯、巴格达等地。14世纪意大利建起了很多造纸厂,再传入英国等地。造纸术的发明使文字载体成本降低,推动了知识的普及与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一般只用于包装。

直到东汉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

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而成为纸浆;第三是抄造,即让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使纸浆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第四是干燥,把湿纸晾干,揭下就成为了纸张。

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来,有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是为什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造纸术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时期于汉朝西汉时期,改进时期于汉朝东汉时期。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最迟在公元前2世纪时的西汉初年,纸已在中国问世。

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由于纸张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直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术工艺流程。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从出土的实物中我们可以知道,早期的纸都是以麻为原料制成的。其制造工艺大致为: 沤麻 ,即把麻浸泡水中,使它脱胶;接着把麻加工成麻缕;然后把麻缕捣烂,又称打浆 ,使麻纤维分散开;最后进行捞纸 ,也就是使麻纤维均匀地散布在浸入水中的篾席上,再捞出干燥,就成纸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