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身体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汇编20篇)

浏览

1169

文章

1000

中小学心理健康知识

全文共 2795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要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中小学心理健康知识——保持心理健康

如果你问一位中小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象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因为健康不只是体格健壮与否,还包括心理健康与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现在不少中小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 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 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 的偶尔现象,使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

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 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 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 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② 满意的心境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 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 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 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 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

③ 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 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④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 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⑤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 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看过“中小学心理健康知识“

中小学心理健康知识——注重心理辅导

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

要了解心理辅导是什么首先要明确,心理辅导是什么?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 只在说教,绝对不是心理辅导了。心理辅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 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多年来,学者专家纷纷为心理辅导作出定义。从狭义 看,心理辅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帮助一个人自助”。若从广义看,心理辅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的职 责在于通过心理辅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 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统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中小学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知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小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2.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小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3.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小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中老年人的心理养生 中老年有哪些心理表现

全文共 2806 字

+ 加入清单

一、平常心

人的生命本轮已经走过了大半,无论过去有多少是与非、对与错,都已经是无法改变了。“白发渔樵江渚上,笑看秋月对与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人生短短几十年都已经是历史的瞬间,不管怎样的沉浮变化都是过往,无从改变。一切的经历都只是记忆深处的烙印。

在这大半生岁月过后,心中已经有了一份淡泊的宁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外界的变化已经影响不了内心的平静。怎样才能做到内心的平静呢?保持平常心!

平常心,没有无限膨胀的欲望,没有爱恨憎恶,没有执着。因为有了无限制的欲望所以内心就有了无限制的所求,才会永不满足。

因为有了爱恨憎恶,所以内心才会总不平和。因为有了执着,内心才会有所求,渴望回报。人到中年已经是人生的壮年,是人生的鼎盛时期。同时中年也是人的生理。“多事之秋“阶段。

1、从生理上说,中年人的体质状况不如青年时期那样健壮,多种生理机能缓慢地出现减退的现象。

2、中年期是心理负担,心理压力最重的时期。

3、中年时期对各种社会环境变化比较敏感。

4、过度的紧张和疲劳是中年人群出现的特点。

生活中每一位人都是家庭当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社会生活中,中年人是社会的主力军,所有外界的波动和变化首当其冲先影响到中老年人。随着时光的流逝,中年人将进入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老人。

人到老年,身心已经向老化方向发展。

老年人的心理有自己的特点:

1、心理老化与身体老化的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老年人身体老化发展速度较快,而心理老化的速度比较慢。身体外观的变化,例如白发,皮肤上的皱纹和老人斑比较明显了。心理老化在外观上的变化,比较身体老化则相对不明显。老年人的身体老化与心理老化有一定的关系。

2、老年人心理老化的个体差异比较大

3、老年人心理老化与个人的心理特点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善于用脑,勤于思考的人,智力衰退的速度比较慢;而很少用脑的人,智力衰退速度比较快。心情开朗、意志坚定、发愤图强的人,即使到了老年,往往还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心情抑郁、意志薄弱、缺乏进取心的人,往往未老而先衰。

4、老年人心理老化受社会影响较大

随着时间的流逝,步入老年更加需要一个平常心态。剧烈的情绪变化是器官发生疾病的主要原因。50%~80%的精神创伤,与情绪刺激有关,情绪变化使血压升高,心脏病发作,脑血管病发作。长期抑郁、焦虑使人衰老多病,甚至引起癌症。因此心情的状态对中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十分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老年人生活样样都好,什么都不缺,却常常因为子女一句无心的话或者一个无意识的动作而“生闷气”。有跟孩子抢电视看生气的,有因孩子买了吃的不先让自己吃而生气的,有因孩子在单位得不到重用而生气的或买东西不满服务态度生气的……多是些琐碎小事情,可是往往都是这些小事情我们这些不知道经历多少风雨的老年人愁眉不展。面对生活的重压,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来承担。良好的心态来源于拥有一颗平常心。

如何做到拥有一颗平常心呢?

1、心胸豁达

拥有一颗平常心的人大都心胸开阔,不易发怒,性格豪爽,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办事爽快轻松,说话诙谐风趣,同时又很善于工作。

拥有豁达的心胸,自然容易长期保持愉快的心情,从而有力的保护大脑机能,调节神经系统,促进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的功能良好发挥,使机体达到最佳状态。

只有如此,才能延缓脏器的衰老进程,减少疾病,延年益寿。母庸置疑,心胸狭窄、忧愁多者患病机会多,而心胸豁达、乐观向上者患病机会少。

2、性情温和、情绪稳定

遇事不急躁很少发怒,很少与人争吵,不过喜过忧。情绪比较容易平息,发怒后能较快平静下来。遇到事情能够很快冷静下来。人到中年以后心理已经成熟,面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能承受下来。比如当中老年遇到失业、破产、丧子等问题,能够很快的平复情绪。

3、与人为善,以诚待人

“仁者寿”做事以人为上。俗话说得好:“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中总是难免一些冲突争执,退一步风平浪静。

4、知足常乐

所谓知足就是阶段所以的事物和状态感到满足。人的心态感到满足会有一种来自内心的舒适感。这种感觉令人很平静。满足现状饼不是停止奋斗,而使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有一份感恩的情怀。作为老年朋友,已经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成果,家庭生活也已经足够稳定,那么对现在生活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多值得去珍惜的小快乐。夫妻下午一起做饭吃饭,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这都是被人忽略的甜蜜小幸福。当有时间回想的时候,会被这些小事情感动。

5、学会宽容

“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把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和愤怒记在心里,其实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不好的情绪放在心里,容易导致身体上的疾病。心胸开阔,知足常乐,内心充满平和之气,这是一种平衡心态。有了这份平常心,就有了内庭信步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超然物外的闲情雅致。

二、自信心

自信,简单地说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信不同于自负,自信是建立在对自身的客观评价的基础上的,而自负是主观的认知夸大了客观的事实而产生的感觉。自信是成功的根源和基石。

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会有很多次挫折体验。心理学把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遇到的干扰和阻碍,致使目标不能够达到的一种情绪状态叫做挫折。人到中年,生活的角色在慢慢变化。心理学中所说的角色,是指中年、年龄、身份、社会、地位等一整套为社会所期望的社会行为模式,它反映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和各种人际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每个角色都按照其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情景,遵循社会对角色的期望来作为。人到中年一般都走上了工作单位的重要位置,工资逐渐增加,手中可以运用的权利也相对多一些,有权力就有义务。人到老年,从原有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即使他们从事工作也是社会从属性质。离开自己熟悉的岗位,许多老年人产生一些不适应的不良反应。由于这些不良反应的出现,导致一些老人在退休的生活环境下对新角色排斥,不适应,从而使老人们对退休后的生活丧失了自信。

其缺乏自信的表现

意志消沉,无精打采。具体表现为对外界事物没有兴趣。

由于离开熟悉的环境,感到孤独寂寞。

性格发生变化,负面情绪增加。

在新的环境里由于缺乏自信,很多的人都会产生了负面情绪。

因此,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树立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才会适应未来美好的生活。

自信心是一个人生活的支撑力量,当一个人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任何事情都难以成功。相反,无论人处于何种境地,只要拥有东山再起的信心和不甘失败的愿望,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也总会创造奇迹的机会。

作为中老年朋友,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已经很多,也曾经辉煌或,成就一些事业,在一些方面他们是充满自信,挥洒自如的。走过了青春岁月,当肩上的责任越老越多的时候,自信心却在一点一点地流失。到了老年,更是缺少当你的意气风发,自信心被深埋在心底。缺少了自信心,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难免有些心慌意乱,手足无措。现在很多中老年人一旦退休,就与社会脱节,总认为自己跟不上时代的脚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无龄感并非盲目不服老 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和生活态度

全文共 1392 字

+ 加入清单

一位居住在德国柏林的八旬老人突然在网络上走红,很多年轻人戏称他为“时尚老爷爷”。在照片中,“时尚老爷爷”身穿考究的西服,脚蹬锃亮的皮鞋,有时手里拿着旧皮包,有时带着墨镜沐浴在阳光下,笑容恬静又惬意。在老爷爷的社交网站上,网友们纷纷夸赞他风采不输年轻人。其实,留意一下老人的装扮,与时下流行的服饰并无两样,只是老人的“无龄感”生活态度令大家钦佩。下面跟随本网了解一下吧!

所谓“无龄感”,就是忘记自己的年龄,各个年龄段都适用。“无龄感”的老人们则是那些秉承了积极生活态度的老人,他们平静而乐观地接受了身体老化的现实,不为年龄所累。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他们仍旧能保持着年轻的心态,给人感觉他们还是在不断地向前走,用心去体会世间万物,用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保持着好奇心。

“无龄感”它并非盲目不服老,而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和生活态度。

“无龄感”的人,往往不为年龄所束缚。

能够在生活中始终保持活力,对事物充满好奇并勇于尝试,去追求活得漂亮,活得精彩,不留遗憾。

与时俱进与对生活的热情,让周围的人觉得没有任何年龄代沟。

即便是年近古稀,依然看不到一点垂暮之感。

只要秉持对美好的追求,无论任何年龄,都能体会到人生的乐趣。

事实上,“无龄感”也是人生最良好的心理状态。

“无龄感”的人总是在不断往上走,阅尽人世,对一切依然保持足够的好奇。

退休后,我们要追求“无龄感”生活!

因为事实上,过怎样的生活其实跟年龄无关。

坚持“无龄感”生活的人有一种硬骨头的品格,不跟年龄妥协,不跟现实妥协,不跟自己妥协。

除了自己,没有东西能真正成为你选择生活的障碍。

世界这么美好,为什么不一起做些有意思的事情呢?

人不应该过早地放弃自己,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多项研究表明,积极乐观不但能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还能对老人的身心健康起着积极的影响。在一项研究中,研究员把老人分为两组,他们在开始实验前,记忆力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过程中,一组老人被灌输了积极向上的话语,比如,实验人员会告诉他们,很多老人虽然年龄大了,但还是老当益壮,比年轻人更有智慧,更能体现出个人风采等话语;而另一组老人则被灌输了负面消极的话语,如人上了年纪就不中用了,体弱多病,还可能患上老年痴呆症等。结果,实验结束后,积极组的老人记忆力明显优于消极组的老人,积极向上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比消沉的老人低很多。

由此可见,“无龄感”的生活与积极向上的态度,对老人的晚年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娟建议,虽然老人在客观条件上接受新鲜事物时会有一些障碍,但大多数情况都是老人认为自己“岁数大了,不适合”现在的高科技产品了。其实,要想过上“无龄感”的生活很简单,老人应该多跟年轻人交流,积极学会诸如网上聊天、网上购物、手机银行等新技术,不要从主观上就认为这些东西很难,学不会。应该热情地去拥抱这些新知识,不但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许多便利,还能保持与年轻人步调一致,不至于被时代所抛弃。此外,老人还可以通过“无龄感”的态度,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与各个年龄段的人交往,到外面的世界中沐浴阳光,锻炼身体,不但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能避免患上抑郁症。

当然,提醒老年朋友,“无龄感”的生活也要根据自己身体、心理、生活环境及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切不可一味逞强,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因为“无龄感”的生活目的是快乐与轻松,若一味追求年轻人喜欢的刺激,那就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青春期男女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那么,青春期男女心理特点有哪些?

一、情绪两极化。青春期孩子情感浓烈,热情弃放,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青春期男女的心理特点是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

二、独立性增强。随着少男少女自我意识的形成,他们的独立性急剧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表现出“顺从”和“听话”,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青春期男女的心理特点是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这种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三、心理加上“锁”。进入青春期,少男少女结束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孩童时代,进入了“多事之秋”。此时由于心理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青春期男女的心理特点是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他们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心和爱抚。

四、心理向成熟过渡。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这一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漫长而痛苦的。此时,他们既非大人,又非孩子,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青春期男女的心理特点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比如,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力偏低的矛盾;渴望他人理解,但又心理闭锁的矛盾:以及理想与现实、爱好与学业、感情与理智、自尊和自卑的冲突与矛盾,等等。

五、行为易冲动。美国和加拿大学者的最新研究指出,人的大脑中有一个重要的控制中心,负责控制感情和冲动。青春期男女的心理特点是要到成年早期才能完全成熟。换句话说,在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脑中,控制神经尚未发育成熟。这是他们行为易冲动的原因。

青春期男女的心理特点是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都是他们普遍的心理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学生从众心理解决方法

全文共 2915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班主任老师都希望能把自己的班级带好,能让整个班级的风气良好,这就需要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学生的从众心理能帮助学生他们自己去改变自己,自己带好自己,这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和维护这种风气或者氛围,那么如何做好这点呢,下面讲讲办法。

学生从众心理解决方法

1.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增加团体凝聚力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特别是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可以增加学生的归属感,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到认同,依赖于这个团体,从而增加了团体的凝聚力。

当他们感到自己与集体的关系越密切时,就越愿意采取与集体相一致的行为,同时还会自觉地维护集体的形象和利益,从而能自觉地约束自己。

2.树立积极的舆论导向和行为榜样

当一个班级有很好的氛围时,还需要树立起积极的舆论导向和行为榜样。这种导向和榜样就是无声的语言,学生在这种导向和群体的压力下,会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言行,使之趋同于一致。

如果一个学生仍要坚持违背班级舆论的做法,他就会遭到团体的排斥,甚至是惩罚,使他体验脱离团体的孤独和游离于团体之外的种种困难。

3.培养独立个性,避免盲从

当对情境不了解或出现认知偏差时,此时的从众就是“盲从”。像一个抬头仰天的止鼻血者,招来一群抬头看天的人的笑话,就是一个对情境不了解而盲从的典型例子,这种例子在生活中举不胜举。而学生由于知识和阅历的不足,更容易由于认知偏差导致盲从,狂热的“追星族”即是一例。

另外,学生自身个性的不完善也是容易盲从的一个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具有独立个性、良好自我观念的人,自我评价较高,自信心较强,具有较强的判断果断性,他们的从众率较低。因此,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和立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有助于避免盲从。

4.教会学生应对消极团体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格外看重自己所处的团体,对团体有着很强的信赖感,因此不愿违抗团体的意愿,但是,这些团体的意愿不都是积极的,他们同样会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消极的团体压力。

许多学生就是因为面对同伴的消极压力时不知该如何处理而屈从了,做出错误的选择和行为。当然对同伴说“不”需要勇气,首先应培养学生有明确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和训练学生敢于去拒绝,拒绝也需要技巧。所以,在增强学生拒绝的勇气的同时,还要教给他们如何拒绝。

可见,老师在其中只起到引导作用,要让好学生带动坏学生,在班级里多多鼓励表扬好学生,鼓励中等生,适当批评和鼓励差等生,让好的风气一直是班级的优等气。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很多个性都是显露才华的一面,所以,学生的从众心理运用得好,管理事半功倍。

学生从众的表现

学习从众

高校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入校时随意安排的学生班级之间、宿舍之间,一年左右时间,便在各个方面显示出不同层次,出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优等生、英语过级、研究生录取等相

从众心理

对来说,班级、宿舍都比较集中。宿舍成员集体出动参加各种证书培训班,已是大学校园蔚然流行的风景,一男生直言:哥儿几个都在拼命学,我不上进,岂不丢人?

消费从众

进入高等学府,可谓是“大开眼界”,校园里不乏“穿衣戴帽各有一套,抽烟喝酒各有所好”、“吃的高档、穿戴时髦、玩的够派、抽烟名牌”之辈。有些大学生下餐馆、赶舞场、览名胜、春游、秋游、过生日、会朋友、吃奖金、喝补助,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大学生纷纷搭上宿舍、班级、朋友、老乡的班车,无视自己的经济基础,钞票大把大把地花。有当局者一语道破天机:无可奈何,为了面子,只好不顾底子喽。

恋爱从众

众目睽睽之下,情男靓女同读一本书、同吃一碗饭,在时下的大学校园里已是公开风景。“现在凡我认识的老乡、同学、朋友不少在谈恋爱,没办法,我只好也找一个做做样子。”一男生幽默地说。校园恋爱极富感染性,有的班级一阶段没有几人谈,而另一阶段则出现了一群谈恋爱的;有的寝室无人问“爱”,有的寝室全在“爱中”。不谈恋爱者,众人拾柴,不消几日,就会被彻底“点化”。

作弊从众

近几年,当社会上流行“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时,校园里便兴起考试“不看白不看”的哲学,“学不在深,作弊则灵”,考场上作弊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考试不作弊的学生反而被讥笑为“傻瓜”,“大家都作弊,我为什么不作呢”?一作弊被抓的男生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

此外,赌博从众、入党从众、择业从众在大学校园也有相当的市场。

引发大学生从众效应最值得注意的是“班级效应”和“宿舍效应”。

班级效应

新生入学后,都在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寻求新的学习动力。班级、宿舍每个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以及平时学习时间的利用,都成了其他成员最直接的“参照物”、他们在形成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程度不同地与班级、宿舍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不仅如此,作息习惯、生活情趣、业余爱好也易趋同和从众,共同合成对班级、宿舍成员的鞭策力。某大学一个班有几名爱好长跑的同学,男生健壮、女生苗条以及运动会上的风光引得同学喷喷称羡,不知不觉大部分同学成了他们的追随者,去年冬季全校越野赛前10名中,竟有5位是该班同学。某医学院93级6名学生,大学五年一直同室而卧,早晨6时起床,晚11时入睡,该室同学能弹会拉,运动会上“屡建奇功”,演讲比赛叱咤风云,毕业分配前5人报考研究生全被录取。“班级效应”、“宿舍效应”在班风、舍风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反之,庸俗的从众行为往往会导致班风、舍风消极落后。

宿舍效应

从众于老生、老乡也是新生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新生涉世不深、情况不熟,易简单模仿和随从于他人的行为。他们有的把“信得过“的老生、老乡作为他们学习的“楷模”,有的干脆“跟着‘二老走,永远不回头”,盲目从众。学习上表现为“老生(乡)怎干就怎干”,在遵守校规校纪方面表现为“向老生(乡)看齐”,如此,很容易导致“从良则良,随莠则莠”结局。某校一寝室,入学伊始,老生老乡频频光临此舍,传舞弊、赌博之“经”,送逃课、恋爱之“宝”,结果年终,二人留级,余四人侥幸通过。

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同兴趣的同学相聚在一起,形成“趣缘圈”,成为大学生社交最广泛的形式。“趣缘圈”对大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往往对大学生思想观点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看过“学生从众心理解决方法”

从众心理的原因

有的人对“从众”持否定态度。其实它具有有两重性: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如误会等。

不仅如此,在客观存在的公理与事实面前,有时我们也不得不“从众”。如“母鸡会下蛋,公鸡不会下蛋”——这个众人承认的常识,谁能不从呢?在日常交往中,点头意味着肯定,摇头意味着否定,而这种肯定与否定的表示法在印度某地恰恰相反。当你到该地时,若不“入乡随俗”,往往寸步难行。因此,对“从众”这一社会心理和行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认为“从众”就是无主见,“墙上一棵草,风吹一边倒”。

自然,生活中,我们要扬“从众”的积极面,避“从众”的消极面,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凡事或都“从众”或都“反从众”都是要不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长 孩子的心理问题你知道多少

全文共 3760 字

+ 加入清单

目录:

第一章:如何发现孩子心理问题

第二章:22种你该注意的儿童心理异常

第三章:如何让小孩走出心理亚健康

孩子的教育是一门每个父母都要学习的学问。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才能够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发育。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一起来了解孩子的心理吧!

如何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

父母是孩于的第一任教师,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因而,作为家长,应该掌握一些儿童心理学知识,重视时孩予的心理教育问题。有学者指出,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心理医生”。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与社会的接触面越来越大,也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很需要得到家民的帮助。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心理医生”,则应学点儿童心理学知识。

细心观察

多数情况下,由于心理活动较隐蔽,它不像孩子的外在行为和情绪变化那样容易看出来,它需要细心观察。例如,观察孩子的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对刺激的反应最为强烈。几种感觉器官接受外界信息所占比例分别为:视觉占87%.听觉占7%、嗅觉占3.5%、味觉占1%。可见,目光接触在人际交往巾有极为重要的功能和辅助作用。平素孩子的眼睛是明亮活泼的,而且说话时无拘无束地和你目光相遇。要是他眼珠暗淡呆滞,而且尽量回避你的日光,这就表明他心事重重。也可以看他说话的情况,孩子平时说话不会吞吞吐吐,如果出观了这种情况,表明他心里有了矛盾。

深入交谈

观察不一定令面、准确,还心该有必要的谈话。在谈话中你可以发现孩子的“触痛点”。例如,他不愿谈某门功课的情况,便可以估计到这门功课的学习可能有了问题,这便可能能是他的“触痛点”,这样就可以确定进一‘步谈话的方向。对已经显露出情绪郁结的孩子,为了避免孩子的对立与顾虑,可以先安慰再谈话。

全面调查

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心病”多是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这就需要向老师、同学作凋查,通过调查他在学校里遇到的事情,弄清了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由于青少年往往比较敏感,因此,在调查时尽量避免让学生产生被跟踪、被监视的感觉。

综合分析

通过观察、交谈与调查.可以把得到的材料仔细分析、综合,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心病”所在。大舔分孩子不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对于家长而言,其关键在于帮助孩子调节改善心理状态,使孩子尽快摆脱不良的心理状态。

在家庭中,与孩子的沟通以谈心为主。为了增加效果,谈心前一定要有所准备,即先把要说的道理想清楚。家长常碰到这种情况,一些道理似乎心里明白,但不一定能有条理地说出来,说得令人信服。因此,有所准备很有必要,然后跟孩子说。这样不仅有利于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形象,而且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谈话过程中,不要怕孩予反驳,孩子在反驳中能说出更多的心里话,谈话便会更有针对性。有些谈话,如果针对性强,指寻性强,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有时则未必,这就需要等待。因为谈话后孩子可能要有个思考过程,或者要有个心理恢复过程。要预计到孩子可能有这个过程,应允许孩子有这样一个过程。在等待期间,可以配合其他方法起作用,例如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如果家长认为有必要的话,可以找心理医生,以求行之有效地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22种你该注意的儿童心理异常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咨询师。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偏食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攻击行为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退缩行为

是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性识别障碍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

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咨询师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如何让小孩走出心理亚健康

不少研究显示,约15%的儿童存在心理与行为问题,这一数据远远高于其身体发育和躯体健康方面的问题。无疑,孩子心理成长中的亚健康问题尤其值得父母的关注。

一是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父母往往比较关注孩子的生理需求,而对他们的心理需求则关注不足。但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不少人的心理问题,根源就在于早期心理需求没有得到合理而足够的关注。而每一年龄阶段孩子心理需求的合理满足,都是孩子信任感、责任感、情绪稳定性、健全个性发展的前提。

二是对孩子持一种适度的期望。

过度的期望是当今父母养育孩子的典型特征之一,也是孩子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在对孩子提出期望之前,父母不妨先评估一下孩子的智能特点、兴趣范围、个性特征。以孩子自身发展的特点作为期望的参照和出发点。父母还要注意到,为了将期望转变为现实,重要的是让孩子把成人的期望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是给孩子足够的心理空间。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孩子大多有了自己的居室。但是,孩子的心理空间并非因为物质空间的扩大而“水涨船高”。事实上,孩子希望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自由自在的、独立的时间与空间。在父母一厢情愿的“围”、“追”、“堵”、“截”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缺乏自律,情绪起伏不定,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差。

看来,要让孩子走出心理亚健康,父母要做的方面很多很多……

结语:只有父母才能够完全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所以说关爱孩子,父母是没人可以替代的。(原载于《中华养生保健》2012年第2期,作者:陈玲,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青少年自杀心理分析治疗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青少年自杀事件在心理分析治疗案例中并不少见,许多心理障碍严重时都会导致患者自杀,其中抑郁症患者是自杀率最高的,另外精神分裂症、毒品成瘾等精神卫生问题也很容易导致病人自杀。那么青少年自杀的心理障碍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和自杀心理形成可能有这样一些原因:一方面,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发育阶段,对挫折和压力的耐受能力比较差,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差,应付压力的技巧不妥当。在遇到比较大的心理压力或刺激时,很容易选择自我毁灭行为。

另一方面,目前社会对青少年的心理支持系统存在很多不足,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过于忙碌无法管理子女的家庭等都不能给孩子们很好的心理支持,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需求,缺少心理支持的青少年容易选择自杀来处理压力或心理刺激。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青少年的自杀行为中有比较多的模仿成分。他们通过影视剧、媒体宣传、追星模仿等途径了解了自杀行为,然后因为要挟别人或一时冲动而突然实施自杀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老年人心理保健方法

全文共 1949 字

+ 加入清单

人老了,最怕什么?很多人的答案是孤独。在现实中,由于儿女自顾不暇,很多老人都不得不在孤独中生活。老年人心理保健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带你了解下吧,希望你喜欢!

老年人心理保健方法

1.多结交朋友

社会角色在退休后逐渐隐退,朋友和亲人对老人至关重要。英国伦敦大学调查发现,与有正常社交的老人相比,社交少的老人死亡风险高26%。朋友可以提供感情支持,很多不便跟子女、亲戚诉说的苦恼,可以跟朋友说说。人际关系像一张存折,存得越多,享受得越多。所以,老人在退休前就要多交朋友,让人际关系存折满满的。平时多跟邻居交流,参加社区活动,笑一笑或简单的问候都能拉近关系。

2.保持原来的兴趣,培养新的爱好

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发现,丰富的退休生活能让老人增寿7.5年。老人不妨重拾以前的爱好,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和身体状况,培养新的爱好。健康的爱好能延缓智力衰退,增强人际交往。比如爱好书画的老人,在家泼墨创作时全神贯注,注意力集中,大脑得到充分运转;平时与画友交流,参加书画协会的活动时,又增加了社会支持,一举多得。

3.付出爱心,打造善的人际网络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心和善举的传递是一个圆,送出去的爱早晚会回到自己这里。老人们不妨日行一善,比如晚一点出门买菜,不给上班族的早高峰添堵;遇到同楼的年轻人,给他们一个微笑。打造一个善的关系网,自己也会受益。

4.为退休失去光环做好心理准备

从主角变配角,从忙人变闲人,老人退休后心理落差大,难免会带来心理问题。老人不妨做好心理准备,将退休视为另一种绚丽人生的开始。有能力的老人可以活到老干到老,比如教师、医生等,退休返聘,发挥余热。但要避免对晚辈、子女干涉指责,给年轻人多一些机会。

5.与亲朋好友和晚辈轻松相聚,千万别说教

有些老人爱说自己“想当年”,喜欢对子女的言行和生活指手画脚。父母教育晚辈无可厚非,但凡事有度,带着善意的提醒与挑剔的苛责是不一样的。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老人可以利用人生经验,委婉地给出建议,但不要倚老卖老,对子女说教,这样才能做个受欢迎的智者。

6.积极维持健康,吃好、睡饱、运动足

不少老人都患有慢病,身体的不适让他们更不爱动,吃饭爱凑合。但越是老了,越要爱护身体,更好动起来。老人可以制定一周健康食谱,每天都尽量买新鲜的菜,不吃剩饭剩菜;规律作息,每天午睡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有氧运动30分钟,比如打太极、广场舞、健步走。有条件的老人可以去听听正规医院的健康讲座,阅读靠谱的健康报刊。

7.正面的待人处事理念

正所谓知行合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理念,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老人要有正面积极的处事态度,不计较,不四处嚼舌头,不跟人较劲,这样才能交到更多朋友,自己也受益。

8.豁达看待人生,或拥有宗教信仰

人老了更容易钻牛角尖,遇事想不开,进而陷入焦虑、抑郁情绪中。老人更要豁达看待人生,凡事想开点,经常跟老朋友聊聊心事,或者平等地和子女谈谈心。不妨试着了解一些宗教,有信仰的人更长寿。但要多与子女交流,避免误信邪教。此外,宗教要为身心服务,不能喧宾夺主。比如佛教居士也可以不吃素,特别是患有消耗性慢病的老人,一定要保证肉食的摄入。

9.学习放松,例如深呼吸、冥想、走入大自然

多数老人的生活很放松,但也有些人年轻时脾气大、爱冲动,老了也不消停。好斗的老人需要学会放松,想发脾气时先数十个数,或者深呼吸十次。平时试着做冥想练习,也就是静坐,关注自己的一呼一吸,感受自己的身体。大量研究表明,冥想对人的身心健康有诸多好处,尤其可以平复焦躁的心情。老人还可以多到公园、郊外活动,欣赏草木,抚摸小动物,与大自然亲近能让心情放松下来。

10.自我觉察最近是否忧郁、孤寂

老年人罹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10%~15%。老人要在生活中自我觉察,看是否存在两周以上的心情压抑、不爱说话等表现,有没有厌食、腹部不适、便秘、体重减轻、胸闷、喉部堵塞感、头痛、头晕、颈背疼痛、失眠等表现,思维有没有变得迟缓,脑子有没有变迟钝。如果有上述症状,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

11.不忌讳看医生

讳疾忌医是老人最不该做的事情。有了疾病不可怕,花钱、住院、做手术也不可怕,就怕拖着不去,把小病拖成大病。有病一定要尽早去医院,及时治疗。比如说,摸到一个肿块,不要胡思乱想,而要去医院接受检查,也许是虚惊一场,也许能早期发现疾病,获得及时救治。此外,患慢病的老人不妨和社区医生交个朋友,经常与他们谈谈自己的病情和疾病防治知识。

12.开始治疗后好好听大夫的话

一些老人治疗依从性差,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一旦觉得有所好转,他们就可能擅自减量甚至停药。还有些老人不按时吃药,或者忘记吃药。这些不规范治疗都会造成疾病反复,加重病情,甚至带来一系列并发症。老人的治疗一定要遵医嘱,好好完成规定的疗程。加减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老年人要注意这些心理问题!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注意这些心理问题

一、抑郁心理

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衰老的客观事实既惧怕又无奈,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调整,极易导致抑郁。这种抑郁比较顽固,很容易使人丧失生活的兴趣,令人感到疲惫。因而这种人很容易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火,常常自卑自责、自怨自叹,严重者可有自杀的倾向和行为。

二、怕孤独心理

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其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经常对他人不满及抱怨。长此以往,有此情况的老人就会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自我内心的封闭,逐渐地疏远社会,最终会形成孤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将默默地承受孤独带来的痛苦。这类老人既希望别人关心照顾,又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于是常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而会变得行为孤独、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三、多疑心理

有些老人因身体有病而多疑,常表现为无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使自己有一些轻伤小恙也自以为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间或谈病色变,问病又止,求医换药不断。这种疑病可令其对衰退的机能极度敏感,对一般人感觉不到的体内变化或体验不到的痛苦也都会有所感觉,如对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等方面的变化也能感觉到。这些过度的敏感更容易加重其疑心病。

四、偏激心理

这种情绪可表现为两个相反的趋向。一种趋向是因衰老以点带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无用之人,经常自责、自卑、自怜和自贬。另一种趋向是因为自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别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关心和照顾,却不考虑他人及社会的实际条件和能力。当这种希望得不到满足时,又加剧了其心理上的偏激,并因此而自暴自弃。

五、怕死心理

他们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惧死亡。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病人,怕经过墓地和听到哀乐,甚至看到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

六、幻想心理

受身体逐渐衰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盼望长寿的愿望会越发强烈。于是,他们会常常用幻想来欺骗自己,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宽慰,如爱听他人关于自己健康的恭维话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应当重视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应当重视大学生心理问题

目前伴随升学、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青年学生成为心理问题和疾病的高危人群。

根据国内调查数据显示:青年学生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心理问题检出率一般在10%—30%。其中,反社会型与分裂型、偏执型3种类型人格障碍倾向经常同时出现,其原因可能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倾向的人缺乏正常的人间情感,冲动性大,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社交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倾向的人往往缺乏温情,难以与别人建立深切的情感联系,这些心理状况彼此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另有研究指出:在中重度人格障碍倾向中,男性的检出率大于女性;文史类学生的检出率大于理工类学生。究其原因,可能性别和所学专业与其社会压力有关,也可能是男女本身生理上的差异造成心理上的差异。城市学生的人格障碍倾向显著高于农村得分,这反映出一定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

当前大学生中,城市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度的保护使得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里习惯于父母的照顾,自尊心强,自理能力差,自我意识强,难以适应环境和他人。而一旦无法适应或与同学发生小摩擦,人际关系紧张而在心理上又无法进行合理的调整时,就会产生紧张、焦虑、逃避等各种情绪;可能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倾向,其中依赖型、表演型、边缘型出现率较高。

人格障碍倾向的产生是在本身素质基础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的结果。所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某些生理因素(他们可能得过某些疾病)或者曾经受过很大的精神创伤(比如说家庭的突然变故等)。家庭因素,如父母离异、家人亡故、家庭不和睦、过分溺爱、不合理的家庭教育等。在学期间的不适因素,如进入大学后在生活、学习、交往上对于各种改变和复杂环境的不适应,进而产生孤独、苦闷和焦虑等不同的情绪,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不同程度和类型的人格障碍倾向。对于人格障碍倾向的治疗,目前在心理学和医学上主要以药物治疗、精神治疗和精神外科治疗为主,尚无更好的治疗方法,但应持积极态度进行矫治。所以对于人格障碍倾向应以预防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女生分手后的心理阶段 女生分手后会怎样处理心情

全文共 2241 字

+ 加入清单

分手后往往是女生在意的多一些,女生难受的也要多一些,但是男生也有难受的,只是没表现出来,那么女生分手后的心理阶段是怎样的呢。

女生分手后的心理阶段

1、轻松,享受一个人孤独的快乐。拼命说原男友的不好,感觉自己终于解脱了。内心充满着期待,期待新的“白马王子”的出现。

2、两种可能。一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立即展开了新一场恋爱。心理和眼睛里全是原男友的不好,新男友的好,与新男友相处正处于激情期。二是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害怕自己找不到了,担心自己嫁不出去了,内心开始抓狂。

3、忆起原男友的好,忍不住想联系前男友。无论是开始新的恋爱,过了激情归于平淡的女人;还是没有找到新的“白马王子”的女人,均进入此阶段。主要表现:想起原男友的好,点点滴滴的好,想起与他浪漫与美好的一幕幕,在大脑中像过电影一样。回归现实发现已经失去,想哭,想痛痛快快地大哭。

4、制不住想联系原男朋友。关注对方的一切信息,控制不住想联系对方,以缓解回味带来的痛苦。控制不住最终联系上了,男人的一句关系,让自己享受陶醉好久,不断回味。有的女人真的控制不住了,以至于乞求男人回来,与自己重新开始。有了新恋情的女人,则在两者间摇摆,迷茫,爱情观麻木了。

女生分手后会怎样处理心情

1、认清并接受现实

分手后,你的思绪是不是总不断浮现对方的模样,以及你们在一起的甜蜜欢乐的场景,即使之前的小打小闹,这时候反而成为你回忆里不断重复的美好事情~~但当男生说出分手后,这段感情已经结束了,即使你还有想复合的想法,但这段感情也是有缺陷,如果对方真的在乎你,他不会说出分手,也不会在你说出分手之后,同意并不挽留。

2、决不要去挽留

有人说了,爱他就要去争取。但是,现在状况不同啊,是你们分手了,而不是你处在单恋期。追求和挽留是完完全全不同的概念。如果他爱你,他会回来的。如果他不爱你,你只能是自取其辱,乞求的最后是伤的更痛。

3、释放痛苦

纵使你特别理性地对待这次恋爱的失败,觉得他其实配不上你,或者你也有和他分手的打算。所以很多女生会因此克制自己,让自己冷静处理这件事,但此刻你的心情一定还是很难受的,对吧?

如何你越克制,反而潜伏在你内心的伤疤越得不到恢复,你的问题会被埋的越来越深。

4、进行反思,找出问题

人无完人。你或许会认为这次失败都是自己的错,自己没有珍惜他,没有做好,其实这些反思,你作为感情的经营者,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帮助你更好的去面对和处理今后的感情生活。

5、努力改正真正存在的问题

如果觉得在一些方面,自己确实存在问题,也要正视!谁没有这个那个的小毛病,只要你不断去提醒自己,不断做得更好,将会有人看到你的努力,喜欢你的可爱。

6、学会独立

为什么女孩们失恋后,很长时间走出不阴影呢?可能你也知道他对你并没有那么好。因为,你太过于依赖他们了,你的生活里的每一秒都幻想着有他的存在。但是,最好的恋爱状态,应该是爱情只占四分之一,还有生活、工作和父母。如果你太依恋一个人,本身也是存在问题的。

女生失恋的句子

1、分手这么久,心终于冷静下来,那撕心裂肺痛悄悄平息。只是偶尔会想起你,停止我想你的泪花。

2、"有些痛苦,可以挂在脸上让人知晓,有些只能埋在心底独自承受。有时候,刻在心上的比写在脸上的更痛苦,因为它损伤了你的骨髓和精神。我们常关注那些脸上痛苦的人,毫不吝啬地怜悯和慷慨;而对那里心里痛苦的人,我们又会忽视甚至冷漠。这个世上最难的,不是你伸出援手,而是走进他人心里。"

3、我们的青春,是一本仓促的书。如果从头到尾就只有我在珍惜、是不是显得很滑稽?决口不提去看你、不打电话、不发信息。决口不提爱你,可是不曾想,短短一夜光景,便在脑海游荡几个来回。

4、我们总在与人不断的相遇,不断的分离,有些人让我们泪眼滂沱,有些人让我们守望一生,有些人却永远的消失在我们的记忆里。该有丝遗憾吧,无法静静的守候着那些人,让他们感受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无法细细的品读着那些人,让自己聆听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

5、我们应该从容的面对与接受,无论结果是获得还是失去。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前路茫茫不知道路在何方。其实路一直就在脚下,一切的过去都是以现在为归宿,一切的未来都是以现在为起点!不管过去多么暗淡,也不管未来多么辉煌,往前走吧!正如,我们不应害怕生命会结束,而应担心它从未开始。

分手后很难过怎么办

1、发泄情绪:对于投入了很多的感情,分手后心里肯定会各种伤心难过,这种特殊情况下,女生们可以暂时放任自己消沉一段时间,注意是一段时间,而且前提是不影响别人,不耽误工作学习,想哭就哭,想喝酒就喝酒,想蒙头睡觉就蒙头睡觉,情绪发泄够了就回归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

2、整理前任物品:谈过恋爱的双方一般都会在对方那里留一些自己的物品或送一些礼物,女生可以在分手后把跟前任有关的礼物、相片、物品等整理封存或寄还给对方,封存在轻易不会翻动的地方,眼不见为净。

3、与朋友聚会:人在伤心难过时总是一个人待着的话不利于消极情绪的疏散,所以情绪好一些的时候可以跟闺蜜好友们聚一聚,逛个街、约个饭、健个身、聊个天之类的,或者也可以直接向闺蜜倾吐自己的情伤,有人倾听分担要好一些。

4、出去走走:实在只想一个人待着的话,也不能只呆在屋子里,适当的到户外走一走,条件允许的,就去旅游,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文物古迹,在历史面前,在辽阔的空间里,心境会更加的开阔,很多事情也更看得开。

5、转移精力:努力上进的女生可以化悲愤为力量,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到工作上,在事业上追求前进,良好的业绩和增加的工资绝对是对失恋的最好补偿,而且作为成年人要有调解自己情绪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老年的心理健康 生命质量保证

全文共 2494 字

+ 加入清单

一、生命质量健康保证

如何做心身健康的老人,在心理及身体两方面做一些健康指导。

(一)身体疾病

1、关于疾病

(1)要重视定期体格检查

许多危害老人生命的重疾病,在早期阶段常常因为症状(如疼痛等各种不舒服、不明显,而不被老人注意,一旦有了一些症状,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了。因此,老人必须重视每年的定期体格检查。这样,可以早期发现许多不易被发现的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癌症以及脑血管病等。

(2)小病不拖延

许多老人不把小病当回事,认为头痛脑热、感冒什么的,没关系,一抗就会过去。年轻的时候,以为抵抗力强,一些小病不算什么,但是,老人体弱,小病很容易发展成大病、重病。所以,千万要治小病、防大病,不可轻视小病,要早治,以免恶化、发展成为难治的大病。

(3)不要被疾病吓到

有一部分老人自觉身体不好,如有失眠、食欲不振、便秘、腹泻等症状,对这些症状十分恐惧不安,紧张焦虑。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反复到各大医院去检查,而且对正常的检查结果还不相信,认为是没有检查出来,要求进一步检查;如果检查结果稍有异常,就会认为得了严重的疾病。

其实,老年人许多系统的功能都会有所下降,消化不好、腹泻、便秘本来是常见的,而且血压有些波动、心率快一些等也不一定是严重的大病。有病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要耽误小病,也不要把小病看成危重的疾病而紧张不安。

许多老人长期服用多种药物,特别是大量服用多种维生素等。事实上,如果没有特殊需要的话,不如多吃些青菜、粗粮等补充维生素,比吃药强。

2、关于饮食及营养

(1)老人的饮食应该注意低脂肪、低热量、多食蔬菜,少吃动物脂肪,应食用植物油;少吃油炸食物,少吃肉。如果吃肉,可多吃鱼,因为鱼肉中含的是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少吃甜食,包括各种甜点心及加糖的各种饮料。要尽可能吃粗粮,以素食为主。

多吃新鲜蔬菜,可以生吃的蔬菜就要生吃,可以保存较多的维生素不被破坏。多吃纤维素多的蔬菜,有利于预防便秘。如多吃白菜、芹菜等。多吃豆制品,可以补充蛋白质和矿物质。老人要注意少吃盐。

总之,老人应该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少吃肉,多吃菜,少吃糖,多吃水果。瓜果蔬菜要吃新鲜的,不吃或少吃罐头或罐装食品,等等。

(2)老人要忌烟、酒。吸烟的害处很多,尤其是老年人,可以使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听力下降、心动过速等。人们常说吸烟是慢性自杀,会缩短寿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吸烟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影响是很明显的。经研究,吸烟也是高血压病及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因此,老年人一定要忌烟。酗酒者都长寿。酒精对人体是一种有毒物质,长期大量饮酒产生酒依赖,不仅会引起慢性酒精中毒,还造成肝损害、肝硬化。急性酒精中毒严重时,还可以引起生命危险。酒依赖者还可以产生酒精中毒性精神病,进一步发展成为痴呆。

3、关于运动

(1)“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人所共知的的。运动对于老人尤其重要。有的老人自认为体力差,有慢性病,不愿活动,活着把家里的家务当成是运动,这都是不对的。

(2)运动指的是体育锻炼。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有:散步慢跑、日光浴、太极拳、太极剑、门球、爬山,等等。

(3)运动可以提高人的新陈代谢,可使心脏搏出量增加,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运动可以促进消化系统功能,还可以增加肺活量;可以协调大脑皮层的活动,有助于加深睡眠,对患失眠症的老人有辅助治疗作用。

(4)老年人运动要适量,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运动中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外伤、骨折等意外。许多老人注重在清晨锻炼,但据研究,心血管病人及部分脑血管病人的发病常在清晨,清晨锻炼过度有诱发作用。因此,建议老年人最好在下午4点左右进行体育锻炼,此为最佳运动时间。

二、心理健康

1、关于兴趣、爱好

许多老人一生忙于工作,除了工作之外,没有什么爱好,对什么都没有浓厚的兴趣。因此,离退休后,空闲时间多了,感到闲的无聊,却又不知应该干些什么。为了增加生活的情趣,增添欢乐,老年人应该有兴趣和爱好。

爱好有主动和被动两种

(1)主动型爱好

这是要自己主动去参与,加以设计、安排才能进行的。如书法、绘画、唱歌、打麻将、养花、养花。养鸟。以养花为例,要天天浇水,要换土、换盆施肥、除虫……总之,为了养好花,要主动进行许多活动。

(2)被动型爱好

不必进行过多的安排,如看小说、看电视,只要去看,不必太多的操心安排就可以进行。

主动型爱好的利益较多有的往往还有社会性活动参与,对促进身心健康有利。

有的老人整天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可以了解世界大事,又能丰富知识、欣赏艺术,是一种当前普遍性的娱乐手段。

但是,老年人看电视应该注意:时间不可过长,防止压迫下肢,产生下肢麻木及水肿。所以,要在节目之间站起来活动一下,同时也使眼睛得到休息,避免视力疲劳。

看电视要注意内容,不可看过于悲伤、打斗激烈等刺激性过强的节目,防止发生精神激动,血压升高。尤其在入睡前更应该注意,防止过度兴奋,造成失眠。看电视时,有人喜欢吃小食品,如花生、瓜子之类,老年人应该不吃或少吃。据说,看电视时饮茶,可以防止长期看电视引起的放射性物质的危害,不妨一试。

2、乐观的情绪

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意思是说乐观使人年轻,使人长寿。人到老年,身体逐渐衰老,在社会中、家庭中的地位下降,遇到矛盾和不愉快的事情逐渐增多。

如亲朋好友或家人的生离死别,等等。面对这些生活中的现实状况,老年人必须在主观上要求自己,培养自己控制情绪、心胸开阔的能力,使自己在遇到挫折、不愉快时都保持乐观情绪。

要提醒自己沉着、冷静,掌握转移情绪的方法。如到外面走走,或者找找老朋友倾诉、谈心,求得朋友的劝解。要对生活琐事,特别是金钱地位等”身外之物“,看得淡薄一些。这样就会心情平静,也会处理好人际关系。

当困难问题摆在面前时要想到”车到山前必有路“,使自己情绪稳定下来。因为焦虑、烦恼、急躁以及情绪忧郁不能解脱困境,反而情绪稳定、乐观,冷静地思考坚决困难的办法,许多困难就会获得解决。或者认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而使困难化解了。

乐观情绪读高血压病、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病的预防都是极为有利的,因此,乐观情绪也是长寿的秘诀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丈夫婚外情的心理 丈夫为什么会婚外情

全文共 1836 字

+ 加入清单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说过有些丈夫婚外情的事情,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这些丈夫会放着好好的家庭不管去产生婚外情呢?跟着小编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婚外情的男人究竟是这么想的吧。

丈夫婚外情的心理

1.沉迷好看的皮囊

这是大多数男人出轨的原因,不是因为不爱妻子了,而是因为外面有更好的了,男人都是外貌协会的,看见美丽的事物就想多看两眼,在女人的问题上尤其如此。人到中年的男人是出轨的主力军,面对成为黄脸婆的妻子,作为一个刚刚开花的男人,内心难免失衡。

2.为了冲破禁忌,追求刺激感

很多男人喜欢挑战,面对平淡幸福的生活反而会觉得索然无味,就是喜欢冲破禁忌,挑战那些有刺激感的事情,尤其是在征服女人方面。这些人跟第三者产生婚外情,大多不是因为爱情,即使女人发现不了,一般也不会选择离婚的。但是话虽如此,我们也不能把自己的男人拱手让人啊,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老公有这方面的苗头,请不要事事顺从他,给他一点距离感和神秘感,让他把心思都花在你的身上。

3.想要得到一个理解和体谅他的女人

男人在失意的时候,最想得到女人的安慰,可如果让他失意的女人正是他的妻子,这会让他有种无路可逃的感觉,如果这时候第三者闯入他的世界,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为走入困境的男人提供温暖,会让男人不可自拔地掉入女人的温柔乡的。

丈夫为什么会婚外情

第一,其实夫妻关系闹到这个地步与妻子有很大的关系,面对强势的妻子,丈夫的心里感觉第一个是恐惧。强势的女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往往缺少温柔和耐心,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习惯一拍桌子独自做决定,丝毫不考虑丈夫的感受,也不让丈夫表达自己的感情。久而久之,自让渴望其他人给他的尊重和温柔。有些男人甚至怕到不敢与妻子有夜生活。

第二,其次人是会疲惫的,男人在这个社会上也不可能总是不犯错误,但是强势的女人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他们会揪着男人的一点小错误不放,还总是会说你怎么这样没用的话来刺激男人。同时男人反而还要反过来体谅女人。时间一长,男人就会感觉相处很累。

第三,当丈夫的会有很多的压力,而家本家就是心灵受伤过后用来修养的地方。当丈夫在外面拼搏时受了一身的伤,回到家后,得不到安慰,反而还要受到妻子的责怪和强势打压,让丈夫原本的心没有得到疏解,还要承受家庭和工作双面的打击。真的是鸭梨山大。

丈夫婚外情妻子应该怎么办

无论是重归于好,还是好聚好散,都要从头反思一下之前的生活,总结经验。这么做的好处就在于,往后对待豪情会愈加的理性,逐渐懂得对方的心思,了解到了对方的心态,便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推进豪情日子的友善。两个人在一起,不必定要做到懂对方,但是有任何的工作切忌缺少交流。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只要通畅才能够刻画调和的情感关系。当领会到了之前履历的全部,便收成到了主要的人生履历,遭到这么的指引,对将来的日子发现的问题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懂得怎么防止老公有外遇的一些技巧:关于重归于好的豪情,往后两个人的关系能够越来越严密;关于一拍两散的豪情,拾掇一下欠好的心境,将它们通通丢掉,去持续寻觅一段新的豪情吧。

丈夫婚外情妻子应该怎么挽回

一、妥当分配自身的心态

丈夫早已拥有婚后出轨,一般状况下,老婆都是出现例如恼怒,怨恨,极其发火,侮辱,憋屈的消极情绪中。从心理状态的视角看来,出现这类心态是再一切正常但是的了。但是,在应对老公出轨了的这类特殊情况下,人们先要学好管理自己的这种消极情绪。在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心态迁移的方式,那便是找一些能够有给你集中注意力的事儿去做,临时先把这种不开心的事情抛在脑后。等理智一段时间,能够理性路面对老公出轨了的事儿后再开展深思熟虑。

二、不必去找那女人交涉

代的第三者大多数振振有词,她要说你丈夫爱你她,乃至会曝露她们中间有多亲密无间,你来到相当于自讨没趣,由于做第三者毁坏他人家中的通常社会道德水准不高。你也不必进攻这一女性,抵毁她相当于抵毁老公的人格特质,会引起老公的恼怒,降低他的愧疚。

三、和老公交心

当你看到了本文,这证实你还是一个理性的人,还要寻找处理的方法。此刻你最好能跟老公好好地谈一谈,不必含有一切成见和气恼,不然你的老公没办法“挑明”,社会学家来教人们:只能坚信他人说的是确实,他人才会说实话。

四、妥当合理解决第三者

在这个时候,你与你的丈夫假如都挑选了再次维持婚姻得话,那丈夫也是有悔意的,趁这个时候,就需要对他说,去解决好与第三者的关联,请别拖拖拉拉,不然事儿会越来越更不便。不建议同意去处理第三者,最好是的方式,就是说告知丈夫,我敢确信,我给你充足的信赖,我支持你,我给你充裕的时间去解决与第三者的关联,那样,丈夫会在良知的督促下办完那件事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人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统一,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反过来又促进生理健康。那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是什么呢?下面和小编去看看吧!

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

一、健康、安全的作用

1.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指没有身体疾患,而且指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关研究证明,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关系非常密切,某种生理变化或疾病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明显的影响;心理状况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有研究,在生活节奏高、压力大的城市例如北京,高血压比例远大于其他城市。在医院有个科神经科,专治非身体原因而是由于心理原因形成的疾病,例如神经性胃炎、偏头痛、神经衰弱等,其实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和一定的暗示作用,大多数人是“心病需要心药治”。

2.对家庭、社会安全有着极大影响。

专家认为:我国目前人群中有86.4%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病人象患有感冒的病人一样普遍。我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而其中8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再看,有关资料显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提高,学生厌学、离家出走、偷窃、抢劫,还有亲手杀死父母等极其严重的骇人听闻的事情常有发生,例如前几年马加爵事件,这与他们的不健康心理都有着密切关系。

二、提高效率、开发情商的作用

1.心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大量都是心理活动的,每个活动中还包括更细的分支,例如感觉里还包括注意等,这些都有科学研究成果,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道德品质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们在这些心理活动的调节和支配下的实践活动。认识这些规律不仅可以避免日常的误区,而且,可以运用这些规律更大程度开发学习效能。另外,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身心特点,比如青春期的高中生普遍情绪产生的频率和幅度都较大,如果不认识到这点,部分会极端的想是不是自己突然不正常了 ,还有部分可能会转为言行,引起冲突,造成人际困难,最终由于很大程度影响学习心境而影响学习效率。

2.开发情商更易成功

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甚至超过智力水平。情商包括: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在团队合作越来越得到重视的当今,企业领导者要的是最大程度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才能的人才,而非阳春白雪式的才子、才女。因此,开发情商不仅是成功需要的,适应这个社会也是迫在眉睫的。

因此,无论从数量方面看,从结果方面看,从性质方面看,足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前任主动打招呼的心理 前任主动打招呼是为什么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分手后的两个人如果在相遇的话应该会打招呼吧,但是也有那种分手后就是陌生人的,看见你就当不认识一样,下面来看看前任主动打招呼的心理吧。

前任主动打招呼的心理

可能是他心里真的放开了,也有可能他是真的只想和你做朋友。处于礼貌性在街上碰到你,就随口给你打个招呼而已,所以也不要想多了。

前任主动打招呼是为什么

打个招呼就好了。人家只是凑巧看到你,出于礼貌打个招呼而已。你也可以处于礼貌性的回应他啊,或是有效而过就好了啊,一般不爱了的人,碰到前任打招呼,心理是不会觉得有什么的。

和前任分手会主动打招呼吗

我想大部分人应该不会吧,和前任分手很久了,再见面的话两个人应该都会尴尬到想钻到地里面吧,毕竟在一起的时候很甜蜜,分手之后变成陌生人了,那就不要见面了,即使在大街上看到了,双方就装作不认识就好了,这样大家都好。

碰到前任怎么打招乎

假如彼此在路上相遇,我想对方的表情和眼神还有行动应该能让你看出来是否愿意和你打招呼。表情漠然,眼神不愿意与你注视或回避,看见你主动让路回避你或绕道走,这是不愿意和你打招呼。愿意打招呼,那就不多说了三,主动打招呼,表情自然,有笑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男人婚后aa是什么心理 婚后应该aa制吗

全文共 2571 字

+ 加入清单

男女双方要走到婚姻,就必须考虑到经济的问题,经济问题处理不好也是造成婚姻不和谐的一大因素,那么婚后财产问题夫妻双方应该如何划分呢?在恋爱中适合的aa制,在婚姻中也适合吗?

男人婚后aa是什么心理

1、他被前任深深的伤害,感情和金钱高投入最后却被抛弃,他全身心的付出却一无所有

试想下你花时间花精力去做一件事比如考试,最后考了0分,你心情会怎样,你怎么都想不明白,一直在痛苦中,想想牺牲掉的时间和挑灯夜战地拼搏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傻逼,还不如躺在床上睡觉,这种试打死再也不考了,心里有了阴影!你老公虽然结婚但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他怕又再失去一切,所以他希望你能和他平摊费用一同经营这个家,这样你就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家。

2、他条件好家境优越,你条件一般,他不确定你是看上他的人还是看上他的钱和财产

简单地说这社会太浮躁真爱难求,他要和你AA制,是想试炼你是否是那种娇惯靠老公养,没钱就离开的女人。

2、他真实收入一般无法覆盖家庭全部费用必须俩人一同承担。

男人还有父母要养,确实不容易。这种情况你也能理解,只不过他太直接了,但是AA制至少不会让你觉得吃亏。也许还有其他原因,既然你老公愿意和你结婚证明他是在乎你爱你的,你们不妨敞开心扉说开来,共同经营好这个家。AA制怎么了,现代知识女性有自己的收入养家不是一件好事吗?平起平坐不是我们好多女性在追求的吗?

婚后应该aa制吗

我认为恋爱可以aa制,但婚后aa制是不可取的。既然分得那么清楚,那结婚干嘛呢,谈一辈子恋爱就好了呀。谈恋爱的时候经济独立各花各的,男女平等AA制,没毛病。但是结婚了还AA制,就难以操作了。

5块钱的买菜钱要平分,10块钱的卫生纸也要平分,电费水费也要一分为二,那么问题来了:你吃的比我多啊凭什么要给一样的钱?你又高又胖体表面积大洗澡比我用的水多,你是不是应该多给钱?我今天出门化妆是为了见你朋友,化妆品的钱应该你买单……

两个人一天到晚光忙着算经济账去了,这日子过得有啥意思?不如各过各的日子,各花各的钱,多省事。谈钱伤感情,夫妻之间要是总在金钱上斤斤计较,那么感情又能多亲密呢。

所以有人说,比无性婚姻更可怕的是AA制婚姻。钱在哪里心就在哪里,你钱都不愿交给我,还说你爱我?说白了,婚后AA制就是没有家庭责任感、婚姻责任感。

为什么说AA制婚姻不可取

1、AA制婚姻会让彼此变得很生分,让婚姻变得没有温度。

婚姻是由两个人组建而成,既结为夫妇,那就是一家人,一家人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就应该不分你我。两个人可以有各自的私房钱或者小金库,也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支付各自的账单。但两个人既然生活在一起,必然很多费用是无法严格分割开来的,比如一日三餐,比如水电费,再比如两人娱乐享受所产生的费用,这些有必要分得清清楚楚吗?

还有,两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家,那就意味着上有老,下有小,那么,AA制婚姻是不是各自的父母各自赡养,孩子的生活费和教育费一人一半,还是一人一个月轮着来?这还有一家人的样子吗?连搭伙过日子都算不上,纯粹找个合适的合作伙伴来应付婚姻,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2、AA制婚姻对女方略显不公,会让女方幸福指数直线下降。

就算小家的每一笔开销都能做到AA,有一样却始终没法AA,那就是女人得怀孕生子吧,这段时间产生的误工费,产检费以及营养费又怎么算呢?如果严格算起来,男方是不是还要给女方代孕费,除非他自愿放弃孩子的姓氏,否则就是对女方的不公。另外,在很多女人心里,男人愿意在自己身上花多少钱,就代表他对自己有多少感情。她们不一定缺钱或者就想花男人的钱,但她们很乐意看到男人为她们花钱。逛街的时候,她们一眼看中的包包,她们不是买不起,而是希望男人买来送给自己,工作不顺的时候,即使她们辞职休整一段时间也能养活自己,但还是希望男人说一句:不开心就不干了,我来养你。

然而,AA制的婚姻注定男女彼此经济独立,男人不会在女人身上花多少钱,长此以往,女人不免会因此失落,对男人失望,让这段婚姻慢慢降温。

3、长期AA制婚姻,前期能避免经济矛盾,后期则加重矛盾,以致感情破裂。

很多情侣在谈婚论嫁的时候会因为钱而闹掰,在婚姻初期的时候也可能因为谁把钱花在小家上了,谁乱花钱了而争执不休。AA制的婚姻在初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会相当和谐,而时间久了,更深的矛盾就来了,因为夫妻生活,不可能能AA的那么清楚的。

一方总比另一方要多付出一点,如果没有AA这一说倒还好,夫妻之间本不分你我,可有了这种模式之后,付出多的那个人就会有落差,心理不平衡,而付出少的那个呢,又觉得对方太斤斤计较,一点情份都没有。两个人心里迟早会心生嫌隙,时间久了,嫌隙大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婚后aa制可能产生的后果

1、先来说说伪AA制。

有些婚姻中的夫妻俩都有工作和收入,虽然是各自花各自的钱,但是有分工。

比如男方负责大头的房贷、车贷,女方负责小头的物业水电煤气费,双方一对一个星期买菜,夫妻俩还有自己的户头存款并且互相知道大约数目。这样的经济处理状况虽然是自己挣钱自己花,但是大体还是将收入投入在家庭中的,只不过不是一个人统一管理账目而已。

我把这种AA制称之为伪AA制。通常来说伪AA制对婚姻的影响不大,只要大家有自觉性,各负其责,再就是商量好今后如何养孩子的费用,基本上没有什么矛盾和影响。

但是就是怕有变数,假如某一天某一方突然不想支付生活的开支了,另一方就会从一开始的不情不愿支付生活开支,到最后的不甘不愿开始撕破脸皮。

2、再来说说真AA制。

真AA制就是实打实的自己挣钱自己花,互相不干涉。举个例子,朋友海伦和她的先生就是真AA制,两人婚前就财政管理意见极不统一,女的想管男方钱,男方想要女方上交工资。

两人婚后没有买房子,租房子住,房租一人一半交。一开始共同生活的时候海伦比较多的付出,每天买菜买零食什么的,家里的水电煤气都是她交。

但是交了几个月之后海伦意识到婚后一直花的都是自己的钱,而丈夫却没有为家庭付出多少。于是海伦开始不买菜了,借此试探一下丈夫,但是丈夫已然不买菜。水电费也是海伦催着丈夫交,并且拿出缴费收据说自己已经交了好几个月了,丈夫说了一句话,下个月两人共同交。再后来海伦索性不买菜了,自己想吃什么就去吃现成的,反正花的钱和买菜差不多,而且不在家做饭还省点电和煤气。长此以往,两人的家基本上没有什么共同的投入了,甚至有时候两人都不愿意回家了。

如果你的婚姻出现了一些状况,让你焦头烂额,别担心可以下载情感之家app寻求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谨防落榜生心理脆弱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谨防落榜心理脆弱

落榜生,这是一个特别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特殊群体,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为什么落榜生会选择自杀呢?归根结底,就是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太强,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从而导致他们选择了不归路,那么,又是因为什么,让当今社会的孩子的心理如此脆弱呢?

落榜生中最常见的三种挫折感来源于学习、生活与社交三个方面。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有的学生在学校生活期间,面对每天发生的一些或大或小不如自己心愿的事情,常常给其稚嫩的心理产生挫折感,几年积累下来,就会给这些个性不太成熟的落榜生产生较大的伤害。一旦没有父母家人的正确引导,自己又不能很好的调节情绪,就很容易对生活及未来失去信心,就觉得活着也没有什么意义了,逐渐的,会产生心理障碍,如失眠、健忘、易怒、记忆力下降、远离人群等,严重的便会选择自杀这条不归路。这一幕悲剧面年都在上演,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社交方面的挫折,都会给落榜生的精神、心理以巨大的打击,使他们无法面对未来的一切从而选择极端。

此外,不少落榜生很难适应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生活,他们都生活在痛苦的适应期中,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能从这种痛苦中逐渐走出来,走向成熟。但是也有极小部分的落榜生,无法自己调整好心态,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如果没有家人耐心、细致、正确的引导,及时纠正其心理偏差,这部分落榜生就特别容易走向极端,选择自杀之路。他们中的大部分,会形成悲观、失望、厌世、堕落、自暴自弃等不良心态。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可能会因为父母的积极干预,得以修正,但是,其修正之路很漫长,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如果在青年时期,不能及时的改正他们的这些不良心态,则会影响这些孩子的终身。

事实上,升学只是人生的一个小小的驿站,一次人生的转折,不能因此就决定人的一生命运。作为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宽慰、理解和关爱,加强对孩子心理的保健,对心理障碍的孩子尽可能的提早做出判断,及早的给予干预,以免悲剧的重复上演和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狗狗的恐惧心理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哈士奇(详情介绍)

顽皮耍赖是狗狗的最爱,主人去哪狗狗就跟哪,总在裤脚边转呀转,能带它出去散步它会表现的又蹦又跳,在进行这些行为表现时,狗狗心情舒畅,充满喜悦。相反,狗狗也有其恐惧、害怕的心情。

狗狗究竞害怕什么呢?心理学家与行为学家观察发现,狗狗害怕声音、火、光与死亡。未经训练的狗狗对雷鸣及烟火具有明显的恐惧感。飞机的隆隆声、枪声、爆炸声及其它类似的声音,都是狗狗害怕的对象。狗狗在听到剧烈的声响时,首先表现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震惊,接着便逃到它认为安全的地方去,如钻进屋檐下或房间里,缩着脖子钻到狭小的地方伏地贴耳,一副胆颤心惊的,这种恐惧声音的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是狗狗野生状态下残留的心理,但这种本能是可人为改变的。

要克服狗狗的这种恐惧心理,从仔狗狗时便应进行音响锻炼,以适应这种刺激。除声音外,怕光的狗狗也相当多,这也源于自然现象中的雷声及闪电,狗狗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并不能分清其因果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小知识

全文共 180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小知识,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小知识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人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的健康是指人的身体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疾病的发生;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现实保持统一,并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二、心理健康从心理学的角度介定心理健康,其基本标准有:

1、有基本的自我安全感;

2、能很好地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估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珍爱生命,活在当下

三、摆脱忧郁情绪的方法:

1、 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

2、 再给自己一点爱

3、 分散你的注意力

4、 改变你的行为

5、 走出忧郁,创建“三人空间”

6、 了解自己的极限

7、 寻找心灵的绿洲----让身心安宁的放松术和冥想术

8、 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9、 计划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应付枯燥的生活

10、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11、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宽容、自嘲及“愉快疗法”

12、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

13、倾尽全力完成一件事

14、运动是自救的基础

四、大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 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寻求心理健康的良药

2、 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

3、 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

4、 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避免过度紧张

5、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

6、 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

五、测试一下,每题有三种选择答案。

1、与人初次会面,经过一番交谈,你能对他(她)的举止谈吐、知识能力等方面作出积极、准确的评价吗?

A、不能。 B、很难说。 C、我想可以。

2、你和别人告别时,下次相会的时间地点是——

A、对方提出的。 B、谁也没有提这事。 C、我提议的。

3、当你第一次见到某个人,你的表情是——

A、热情诚恳,自然大方。 B、大大咧咧,漫不经心。

C、紧张局促,羞怯不安。

4、你是否在寒暄之后,很快就找到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A、是的,对此我很敏锐。 B、我觉得这很难。

C、必须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能找到。

5、你与人谈话时的坐姿通常是——

A、两膝靠拢。 B、两腿叉开。 C、跷起“二郎腿”。

6、同他(她)谈话时,眼睛望着何处?

A、直视对方的眼睛。 B、看着其他的东西或人。

C、盯着自己的钮扣,不停玩弄。

7、 你选择的交谈话题是——

A、两人都喜欢的。 B、对方所感兴趣的。 C、自己所热衷的。

8、 通过第一次交谈,你们分别所占用的时间是——

A、差不多。 B、他多我少。 C、我多于他。

9、 会面时你说话的音量总是——

A、很低,以致别人听得较困难。 B、柔和而低沉。 C、声音高亢热情。

10、话时姿态是否丰富?

A、偶尔做些手势。 B、从不指手划脚。 C、我常用姿势补充言语表达。

11、你讲话的速度怎么样?

A、频率相当高。 B、十分缓慢。 C、节律适中。

12、假若别人谈到了你兴趣索然的话题,你将——

A、打断别人,另起一题。 B、显得沉闷、忍耐。

C、仍然认真听,从中寻找乐趣。

说明 选A----1分B---3分 C---5分

分数为0--22:首次效应差。也许你感到吃惊,因为很可能你只是依着自己的习惯行事而已。你本心是很愿意给别人一个美好印象的,可是你的不经心或缺乏体贴、或言语无趣,无形中却为来人做出关于你的错误的勾勒。必须记住交往是种艺术,而艺术是不能不修边幅的。

分数为23--46:首次效应一般。你的表现中存在着某些令人愉快的成分,但同时又偶有不够精彩之处;这使得别人不会对你印象恶劣,却也不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魅力,首先必须心理上重视努力在“交锋”的第一回合显示出最佳形象。

分数为47--60:首次效应好。你的适度、温和、合作给第一次见到你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对方是你工作范围抑或私人生活中的接触者,无疑他们都有与你进一步接触的愿望。你的问题只在于注意那些单向的对你“一见钟情”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孩子不听话背后的心理原因

全文共 1774 字

+ 加入清单

路路越来越“不听话

大家都夸两岁的路路聪明可爱,可妈妈最近在抱怨:路路真是越大越不听话了,早上我急着去就上班。他就急着跟我捣乱,我这边帮他穿上鞋了,他那边趁你不注意就脱下亲……平时在家里越是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做,种花我要去他也会用丢捏一招;沙发套后面的拉链也要拉开,掏出里面的东西看看;你刚把玩具收拾到篮子里,他那边又一股脑全倒在了地上;有时他连打火机、插座、暖水瓶都想去碰碰……害得我们每天都要对他“严加防范”。

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了

随着体格的快速发展,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宝宝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自然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路路最初的“不听话”就是这样造成的,他只是想运动一下自己的身体,到处摸摸碰碰,只有通过这种运动尝试,他才能不断地获得感性经验,发展运动能力,提高认知水平。如果你像监视“犯人”一样监视宝宝,他想碰什么都被拒绝,只会激发他更强的好奇心,他一旦有机会就会再去尝试。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如果你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路路就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想尝试周围的世界,发现自己的能力,可妈妈不仅不理解和支持,还总是想方设法阻止他的“破坏行为”,惩罚他的“不听话”。这不仅会加剧宝宝的“不听话”,严重时还会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

宝宝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生了。

可见,宝宝早期的“不听话”和儿童时期的不听话,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你不能简单地阻止他,而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对待成长中的宝宝。宝宝“不听话”,你该怎么做?

1。给予理解和尊重

宝宝开始不听话的时候,就是他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这么做无非是想获得成长空间,要求和你有一样的平等地位,此时对他的行动不要轻易干涉。在宝宝最初要自己做什么的时候,不妨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指导。这样,会使宝宝觉得你尊重他,自尊得到了维护的宝宝会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自然会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2。及时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当宝宝对某些物品感兴趣时,他会不顾一切地想得到,还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这时你不能粗暴地制止,而是提出一些他更感兴趣的建议以转移他的注意力并及时带他离开目标物品的出现地。比如当宝宝非要拿桌上的水晶球扔着玩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皮球。并带他到另一个房间,陪他一起扔着玩。

3。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在确保宝宝远离危险品的情况下给他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为了让宝宝远离危险的东西,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便是为他提供其他的替代品,同时给他设立一定的规则,对他的探索进行一定限制,因为此时的宝宝对可触摸与不可触摸的东西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

主动提供一些有趣的玩具和物品有效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使他把精力集中于可满足探索需要的活动中。试着给他多提供结构性玩具,让他拼拼拆拆;引导他创新旧玩具新玩法或把废弃物当玩具,如把旧报纸揉成球当足球踢,既满足了他的好奇心又满足了他渴望动手操作的愿望,他一定大为开心。

当宝宝提出合理的要求,特别是当他遇到自己能力范围可以解决的事情时,如要求自己穿衣服、洗脸等,请及时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做,这会使他体验到成就感和愉悦感,也能避免“不听话”行为的产生。

4。用正确的语言与宝宝交流

用何种方式与宝宝交流,直接影响他的行为表现。

建议多用正面而积极的话语。比如不要对宝宝说“不要把花捏碎了”,而说“这花朵多嫩呀,宝宝要用手指轻轻地碰它”。不要使用“不”字,因为“不”字会吸引他的好奇心,加剧他想尝试的欲望。

用宝宝能听得懂的话语。比如他在超市看到了一个和家里一模一样的玩具时,他非认为那个就是他的,非要拿回家去,这时你如果对他说,“宝宝,小汽车现在想妈妈了,它想趁着你不玩的时候,回家来看看妈妈。可是当我们回家时,妈妈保证,它肯定也会回家的!”这样和宝宝交流,他就不会赖着不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全文共 1590 字

+ 加入清单

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和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通过探索,我认为在学校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创设良好的氛围,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心理氛围的创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也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能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1,建立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学、互助互爱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深入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使其勇敢面对困难挫折,对他人能理解、尊重、宽容;让每位学生都能合群。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么,应如何减轻或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营造最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3,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实践活动。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不能认识自身的心理现象,有了问题更怕别人知道。因此,对学生积极地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写“心里话”日记、周记,进行电话谈话、心理咨询,设置“悄悄话”信箱,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或个别辅导。此外,还可以结合班队会以及校内的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二、倾注真诚的师爱,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曾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我认为: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非常耐读,而且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需要教师用理解和宽容去解读,用真诚的爱去感化,这样才能结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跨越“代沟”。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心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能尽情地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力,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当学生的个性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自身的健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倾注真爱,促进内化。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

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