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病态心理怎么纠正(合集20篇)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这些都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病态心理怎么纠正,希望这些资料对你有所帮助。

浏览

2824

文章

1000

孩子出现攀比心理如何纠正?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很多家长都经历过,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段之后,要是见到别人有好的东西,自己却没有,此时就会跟父母要求自己也要,其实这种行为就意味着孩子出现攀比心理。那么孩子出现攀比心理如何纠正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操作方法

1

不要过度溺爱孩子,一般来说要是孩子出现攀比的心理,跟平时父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像平时过度溺爱孩子,只要孩子想要什么都会给。如果是由于这种原因而导致的,建议平时多教育下孩子,也许刚开始孩子心理会有些不服气,不过家长多细心点,还是能够摆脱攀比心理。

2

教孩子用钱,如果孩子有攀比心理,不妨教会孩子用钱,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理财和价值观念,并且让孩子知道父母赚钱有多么不容易,平时也能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和学会记账,这样就能让孩子慢慢学会感恩,还能让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更强,也能轻松纠正孩子攀比心理。

3

家长以身作则,如果想要纠正孩子的攀比心理,建议不管家里贫穷或者富贵,平时都应该教育孩子节俭,而且也不想着去铺张和浪费,只要给孩子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念,就能给孩子带来非常不错的影响,因此想要解除孩子的攀比心理,家长以身作则很有必要。

4

找孩子攀比的原因,不管发生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原因,如果孩子出现攀比的心理,家长应该先找出孩子攀比的原因,可以先慢慢观察,只要找到了原因,就能更好的解决孩子的攀比心理。

5

跟孩子沟通,如果发现孩子有出现攀比心理,家长不应该太心急,可以先跟孩子好好去沟通,并且明确告诉孩子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建议家长在跟孩子聊天的时候,要多注意下言语,态度也应该诚恳,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些。

6

尝试让孩子做家务,如果孩子出现攀比的心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妨让孩子多做些家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多锻炼,还能学会分担,这样久而久之也能让孩子攀比心理没有那么严重。

7

转移孩子注意力,要是孩子出现攀比的心理,此时可以抓住孩子这种心理,适当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或者游戏等行为不错的方面,这样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或者也能把孩子这种攀比心理,慢慢培养成独立或者自主等心理品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认识更多的东西,而且攀比心理也不会太严重了。

8

不要老是给孩子买东西,平时孩子需要的东西不需要准备太多,比如书包和衣服等,只要够用进行,如果长期给孩子买很多的物品,这样就会更容易让孩子出现攀比的心理,要是这个原因造成孩子出现攀比心理,建议家长不要老是给孩子买东西,理性去消费,结果也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白领心理压力的病症与处方

全文共 1947 字

+ 加入清单

分析职场压力处方,让你更好的控制职场压力;

白领病症一:胃肠疾病

病症表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这两种病都与工作和生活状态有密切联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石林讲了她在工作中遇到很多这样的案例:有很多白领女性向她咨询,整天吃不下,见到饭就有“够了”的感觉,导致食欲不振,有的时候甚至胃痛得厉害。

诱发原因:现在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效率提高,尤其是工作的紧张程度更是大幅度的提高,所以情绪不好和心理压力过大就会导致饥一顿饱一顿,而且有些年轻的白领为了减肥甚至打消了吃饭的念头,时间过长胃肠功能和消化功能就会出现障碍。

诊治处方:不消极不放纵

在单位或家里遇到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要总耍脾气、喝闷酒、不进食物,在感到疲惫想放松的时候不要到霓虹灯下的KTV、大饭店、舞厅等地方放纵自己的情感,要合理地去散心,例如郊游、健身,参加沙龙聚会等等。要多吃蔬菜、少吃肥腻、油炸食品,同时工作忙的时候尽量减少吃油炸小吃。

白领病症二:失眠

病症表征:晚上睡觉难以入睡,夜里稍微有声音就会醒来,导致白天没有精神,哈欠连天。

诱发原因:现在都市白领有很多都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地工作,但是因工作关系又要起早,使睡眠没有规律,生物钟紊乱,破坏人脑的“睡眠装置”,从而引起失眠。这些白领因不良的生活习惯、压力过大、长期心理压抑等原因,常年受着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等问题的困扰。有些失眠者的免疫力也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害,最终引发高血压等疾病。北京正清源健康体检中心心理咨询医师曲海燕告诉记者,目前有很多做媒体方面的老编辑和记者向她咨询说:“现在竞争太激烈,而且年龄大了,上了很多知识比自己渊博的新人,稍不留神,就会被淘汰。”因为这类人群每天要查阅大量信息,到各个地方进行采访,撰写文章,有的时候一篇稿子会反复修改无数遍,就怕被编辑给枪毙了,还得再从头来。所以感觉太累了,压得喘不过气来。

诊治处方:劳逸结合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闲,并勇于尝试各种有效的放松方式,为自己的情绪宣泄找一个出口;要加强自身性格的修养,处事不惊,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就能轻松地应对自如,保持平和心态。

白领病症三:抑郁

病症表征:每天过多的压抑,情绪低落,还出现不同程度上的情绪不佳,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丧失了以往生活、工作的热情,并经常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

诱发原因:白领的工作压力大,导致了这个群体在情绪、心理问题上有其特征,很容易出现精神疲劳、注意力分散、遇事烦躁等等。不能跟同事和朋友沟通,而且自己的见解不表达出来,常常憋在心里,遇到不满意的事情生闷气,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向往。

诊治处方:

一、畅所欲言:不要把不开心的事情“闷在心里”,要“找朋友倾诉”和“尽情地玩”。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可以回到家中跟爱人倾诉,或是约上几个闺中密友找间茶坊,然后大吐苦水并寻求帮助,这样一来心情会轻松很多。

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正清源健康体检中心的主任医师何久镛说,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同样的工作让不同的两个人做,有人可以完成得快而轻松,有人会感觉是负担是压力。所以这就需要自己去寻求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环境,找到自己舒心的工作才可以完全投入进去。

来自于组织体系的解压处方

在讨论过程中各位专家都提到,目前除白领自己解决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外,有很多企业也在重视着白领一族的心理健康,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积极地采取有效的减压管理策略,帮助这部分员工正确认识工作压力问题,那么,就能够及时地防止这部分员工向严重心理疲劳方向发展,并使他们保持身心健康。由此,正清源健康体检中心各位专家为公司管理组织者开出了一些处方:

处方一:正清源健康体检中心心理咨询中心总经理刘宝清说,企业不要逃避员工的压力,而应是创造更有利的工作环境来缓解压力,使企业的员工及整个企业保持最佳状态,带着饱满的精力去迎接工作的挑战。这样的理想状态不仅需要个人具有乐观的心态、扎实的功力,还需要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谐高效的组织架构。

处方二:正清源健康体检中心心理咨询医师刘志军说,企业可以在内部建立“员工帮助计划”。所谓“员工帮助计划”是企业为员工提供健康保健服务,包括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自身健康状况评估,对员工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建立员工心理咨询渠道等,正清源健康体检中心正是为各公司、企事业单位提供这样一种健康服务的专业机构。

处方三:可以增加一些消遣活动,如咖啡吧、冰吧等等,当员工工作到一定时间可以到咖啡吧聊聊天休息一下,这样一来不仅放松员工的心情而且过后会更加投入到工作当中。

处方四:何久镛说,在一些大公司里,可以建立内部健身中心,让员工真正能够体会到企业在关心自己的健康,反过来,员工在心理状态最佳的情况下也可以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样才是一种最良性的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女人心理衰老表现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 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办事效率低:记忆力明显下降,好忘事,优柔寡断,缺少朝气,做一件事总要磨磨蹭蹭,一拖再拖。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竞争意识退化:对事业没有创新思维,常感到空虚乏味,尤其是脑力劳动者,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自卑心理:一个人独处时,常常会长嘘短叹,与世无争,面对外面的精神世界,往往感到自己已经落伍了。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反应异常:一方面,有时候对人际关系特别敏感,总觉得家人及周围的人在与自己过不去,疑窦丛生;另一方面,有时想置身于众人之外,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视而不见,反应冷漠。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固执己见: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想以自己为中心,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疏散懒惰,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精神不振:常感到精力不支,好静恶躁,睡意绵绵,经常靠喝酒来强打精神。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性格孤僻: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尤其是不愿意面对陌生人,常借口逃避与陌生人接触。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思维迟钝:面临突发事件时,往往束手无策,慌张无主,抓耳挠腮,不知怎么办才好。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情绪恍惚:喜欢沉湎于往事的回忆,感情(感情博客,感情说吧)脆弱,情绪“儿童化”,时冷时热,对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反应兴趣浓厚,喜欢唠叨,又不管他人爱听不爱听。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性情急躁:生活中越来越容易感情用事,言行中理智成分越来越少。更容易曲解他人好意,听不进别人意见,不冷静,一触即发。

发现了这些心理衰老的信号,女人就应该好好调整一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应对青春期矛盾心理

全文共 1791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工具被广泛应用。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睹,见多识广,视野开阔,认识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从天文地理、空中来客、世界风云、计算机、市场动态到服装、发型、流行歌曲等,他们都十分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鉴别力还不强,加之客观现实的错综复杂,因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显得偏狭,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选择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

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现在许多中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家有了不幸,他们能自觉地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水准不够高,他们靠偷窃来捐款,通过打架斗殴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对这一矛盾,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兴趣广泛与兴趣中心缺乏的矛盾

现代中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很多:他们不仅关心课内学习,而且关心课外学习;不但喜欢文艺读物,而且喜爱科技读物;不仅关心生活,而且对国内外大事津津乐道。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学生对事物外在形式的兴趣大大超过了对事物内容本身的兴趣,在广泛的兴趣中缺乏中心的兴趣。而且,他们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情景性很强。化解这一矛盾,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从众多的兴趣中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中心兴趣。

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

从长远目标看,中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希望将来能成名成家,能干一番大事业;从近期目标看,大部分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期望。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厌学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解决这一矛盾,要告诉学生,要成才就得有知识、有本领,否则将一事无成。学习是件苦差事,但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一定会苦尽甜来。

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是很努力的,他们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宴。男生中“烟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服饰。但这些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就连平时学校组织的大扫除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在一些中学生中是相当普遍的。因此,要教育学生懂得爱劳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考后的心理问题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是很多人经历的一个阶段,在高考后考生一定要定位好自己,给自己找到一个更合理的目标,结合自己的自身素质进行全面的考评,这样就可以更好的面对自己的人生。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三种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希望高考生能引起重视,及时做好心理保健。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呢?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带你了解下吧,希望你喜欢!

高考后的心理问题——性格外向型

这类学生虽然没被理想的大学录取,感觉很压抑,但是性格比较外向,平时善于与人沟通。

状态分析:他们只要能够正确看待高考成绩,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就可以走出阴影。这类学生需要朋友和亲人的帮助和自我调节。

危险指数:★★★

高考后的心理问题——期望不高型

这类学生成绩一直不好,在考前就知道自己考不上大学。

状态分析:他们看见同学拿到录取通知书会有失落的感觉,但是其容易被成绩以外的事吸引,过一段时间心情就会自然恢复正常状态。

危险指数:★★

心理调节

接受失败首先要接受现实结果,明白现实是无法改变的,只能调整自己。不承认现实,就是不给自己重新开始的机会。

合理归因少找外因,如把落榜和题难、天气不好联系起来。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是自己不努力、方法不对,还是临考心态不好。合理归因是解决落榜生心理问题的根本所在。

重新定位高考是自身素质的全面考评,根据获得的结果应该为自己重新定位,给自己一个更合理的目标期待。

综上所述就是三种考生须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对于考生后的心理一定要引起重视,希望考生能对自己重新定位,并且从零开始,并且通过自己的行动来缓解自己消极的情绪,才可以更好的面对今后的生活。

高考后的心理问题——性格内敛型

此类学生没有被理想大学录取,同时性格又比较内向。他们往往把事情闷在心里,遇到打击和挫折往往会想不开、钻牛角尖。

状态分析:这类学生容易有过激的行为出现。若家长发现他们把自己反锁在屋里、长时间不说话或经常发愣,一定要带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

危险指数:★★★★★

调整心态从接受失败开始

放松手段

落榜生要学会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重建自信,找到内在的依靠;通过与父母、朋友的交流,找到外在的依靠。

宣泄要面对父母、朋友、心理医生把所有苦闷都说出来,用大声倾诉、放声大哭等手段宣泄情绪,恢复心理平衡。

运动要尽量到户外进行有氧运动或与朋友一起出游。可利用人的内心体验和行为动作一致的原理,每天走路挺胸抬头,步伐坚定有力,速度稍快,经常这样做,就会增加自己的信心,调整自己的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青春期自负心理矫正方法

全文共 1144 字

+ 加入清单

自信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加的顺利,而自信的人其实是最有魅力的,但实际上如果你自信过度那么就会演变成自负,自负却并不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下面去了解一下青少年如何纠正自负心理?

青春期自负心理矫正方法1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

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青春期健康心理表现

1、社交性: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在青春期,社交范围扩大。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丰富群体生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

2、乐观性: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3、反应性: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别不会太大。如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学生因考试失败而一时不悦,是正常的现象;但若他为此而几天不吃饭,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当然,对考试失败无动于衷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4、现实性: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对现实。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勇于承认现实,找出问题所在,设法解决。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于不能适应环境,往往采取逃避现实的方法。这些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能达到自我欺骗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发展成病态。

青春期心理健康的表现有哪些?这个问题上面已经有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给朋友们带来一定的启示,青春期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家长朋友们切勿轻视。

青春期自负心理矫正方法3

与人平等相处

自负者视自己为上帝, 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

青春期自负心理矫正方法4

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

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它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已见、惟我独尊的形象。

青春期自负心理矫正方法5

提高自我认识

要全面的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了解了这些克服自负心理的方法和技巧,那么青少年朋友在生活中就应该重视了,当你发现自己过度自信演变成了自负之后,必须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帮助自己改善,因为自负的人其实是最容易招人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心理抑郁怎么办

全文共 1088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有很多人都在忍受这种情绪的折磨,总是觉得心里抑郁怎么办?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心理抑郁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抑郁心情不仅会影响到当事人的活力,还会使他们食欲下降,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长期出现抑郁心情,人就会整天胡思乱想,觉得生活没意义。所以,一定要懂得调节自己的心情。

1、心里抑郁的调节方法

1、宣泄法: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莫使心胸像个瓶颈,对待现实中出现的不公平的有意见的甚至令人气愤的事情,总是觉得心里抑郁怎么办?总是觉得心里抑郁可以采取说出来以消怒气或是把怒气转移到某种物品上对其摔打、发泄一番的方式,这其中包括释放、转移等办法。

2、关怀法:向亲人朋友倾吐内心苦闷,放下包袱消除紧张心理,学会减压。治疗抑郁症应以心理治疗为主,人们应该用亲切和同情的态度鼓励病人倒出内心的郁闷,给予指导和帮助,使患者能适应环境、取得社会支持。

3、欲望适度:“当淡泊处且淡泊”。研究指出,当人的欲望成算术级数增长时,其内心的烦恼痛苦则成几何级数增长。总是觉得心里抑郁怎么办?健康而富有生机的心理构架不全建立在简单而亢进的欲望之上,用心去品人生中平凡的充实,于功名、财富的追求中存几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淡泊,使生命的质地健康而澄澈,积极而磊落。

4、运动法:经常做些简易气功、健身操或打球来活动筋骨、舒展身心。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再搓搓脚底。总是觉得心里抑郁怎么办?平日刻意鼓励自己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胡思乱想。多与人交往,多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据心理医生推荐,运动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好的天然抗抑郁症剂。

总是觉得心里抑郁怎么办?总是觉得心里抑郁的调节方法主要有以上几种,其实心里抑郁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经历,这并不是一件无法启齿,或者是“丢人”的事情,但是如果大家总是觉得自己没救了,或者是总是纵容自己沉浸在这样一种抑郁心理当中就会非常危险,大家在遭遇心里抑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及时运用以上方法进行调节才行。

2、应对抑郁心情的方法

1、运动法:经常做些简易气功、健身操或打球来活动筋骨、舒展身心。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再搓搓脚底。总是觉得心里抑郁怎么办?平日刻意鼓励自己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胡思乱想。多与人交往,多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2、多跟朋友聊天,在谈到心理抑郁怎么办时,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把自己的苦闷与朋友谈谈,或者与朋友聊一些开心的事情,转移注意力。

3、旅行是最好的家庭治疗方法,如爬山、游泳、远足等。转换一个环境散散心,与大自然亲近,也会使你心情平静下来。

4、找出心理抑郁的原因,勇敢面对出现的问题,正确认识使你出现抑郁的问题。如果你一个人无法面对过于沉重的压力,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与矛盾

全文共 3081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生心理问题矛盾

青春期的中学生内心存在很多冲突,最常见的十大心理问题与矛盾有:

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是很努力的,他们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第二,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宴。男生中“烟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服饰。但这些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就连平时学校组织的大扫除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在一些中学生中是相当普遍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爱劳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第三,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这类学生往往通过记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感。他们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而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

第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家长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学,什么事都可以不管”,所以造成了中学生的实际上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第五,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中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调查表明,对国家的前途,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充满信心”和“较有信心”。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发生冲动、波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他们的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激动时,如同一只打足了氢气的气球乘风飞舞泄气时,则如同一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他们对自己喜爱之事,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之事,则避而远之。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学生的情绪、情感经常处于大起大落、彼消此涨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加以控制。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静处理。

第六,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老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第七,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工具被广泛应用。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睹,见多识广,视野开阔,认识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从天文地理、空中来客、世界风云、计算机、市场动态到服装、发型、流行歌曲等,他们都十分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鉴别力还不强,加之客观现实的错综复杂,因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显得偏狭,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选择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八,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现在许多中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家有了不幸,他们能自觉地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水准不够高,他们靠偷窃来捐款,通过打架斗殴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对这一矛盾,老师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第九,兴趣广泛与兴趣中心缺乏的矛盾

现代中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很多:他们不仅关心课内学习,而且关心课外学习不但喜欢文艺读物,而且喜爱科技读物不仅关心生活,而且对国内外大事津津乐道。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学生对事物外在形式的兴趣大大超过了对事物内容本身的兴趣,在广泛的兴趣中缺乏中心的兴趣。而且,他们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情景性很强。化解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从众多的兴趣中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中心兴趣。

第十,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

从长远目标看,中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希望将来能成名成家,能干一番大事业从近期目标看,大部分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期望。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厌学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告诉学生,要成才就得有知识、有本领,否则将一事无成。学习是件苦差事,但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一定会苦尽甜来。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其产生的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有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还有教育工作上的疏忽等,正确认识这些矛盾,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人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统一,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反过来又促进生理健康。那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是什么呢?下面和小编去看看吧!

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

一、健康、安全的作用

1.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指没有身体疾患,而且指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关研究证明,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关系非常密切,某种生理变化或疾病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明显的影响;心理状况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有研究,在生活节奏高、压力大的城市例如北京,高血压比例远大于其他城市。在医院有个科神经科,专治非身体原因而是由于心理原因形成的疾病,例如神经性胃炎、偏头痛、神经衰弱等,其实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和一定的暗示作用,大多数人是“心病需要心药治”。

2.对家庭、社会安全有着极大影响。

专家认为:我国目前人群中有86.4%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病人象患有感冒的病人一样普遍。我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而其中8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再看,有关资料显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提高,学生厌学、离家出走、偷窃、抢劫,还有亲手杀死父母等极其严重的骇人听闻的事情常有发生,例如前几年马加爵事件,这与他们的不健康心理都有着密切关系。

二、提高效率、开发情商的作用

1.心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大量都是心理活动的,每个活动中还包括更细的分支,例如感觉里还包括注意等,这些都有科学研究成果,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道德品质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们在这些心理活动的调节和支配下的实践活动。认识这些规律不仅可以避免日常的误区,而且,可以运用这些规律更大程度开发学习效能。另外,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身心特点,比如青春期的高中生普遍情绪产生的频率和幅度都较大,如果不认识到这点,部分会极端的想是不是自己突然不正常了 ,还有部分可能会转为言行,引起冲突,造成人际困难,最终由于很大程度影响学习心境而影响学习效率。

2.开发情商更易成功

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甚至超过智力水平。情商包括: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在团队合作越来越得到重视的当今,企业领导者要的是最大程度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才能的人才,而非阳春白雪式的才子、才女。因此,开发情商不仅是成功需要的,适应这个社会也是迫在眉睫的。

因此,无论从数量方面看,从结果方面看,从性质方面看,足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女生故意不回信息是什么心理 女生故意不回信息怎么办

全文共 1855 字

+ 加入清单

在跟女生聊天的时候,可能很多男生都有遇到过女生不回消息的时候,有些时候可能是没看到,有些时候则是故意的了,那么,女生故意不回信息一般是什么心理呢?

女生故意不回信息是什么心理

如果是正在追求中的女生,故意不回你的信息,或者是故意晚回你的信息,那么她的用意和目的很简单,要么就是对你不感兴趣,在用这种方式变相拒绝你,要么就是想要矜持一些,在考验和试探你的真心和耐心。

男生在追求心中所爱的过程中,碰壁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有时候女生压根就不喜欢你,所以她自然也就懒得再回你信息了,如果这个时候你不知道收敛,仍然不厌其烦每天坚持给她发消息,说不定下一步等待你的,就是删除拉黑的命运了。

有时候你正在追求的女生故意不回你信息,是因为她不想要让自己显得那么不矜持。她想要矜持一点,同时她也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试探你是不是真心喜欢她,是不是有足够的耐心和温柔分给她。

如果你们已经交往了的话,那男生就要好好弄清楚女朋友为什么故意不回你的信息了。一般恋爱中的男女朋友,女方是不会无缘无故就故意不回你的消息的。可能是你哪里做的不好,在无意之中惹她生气了。她不回你的信息,是在用这种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来警告你,希望你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道歉。

女生故意不回信息怎么办

第一个:弄清楚女生是否在忙

女孩子不理你了,请你确定一下,女孩子是否真正的在忙碌呢,不要感觉到女孩子必须回你消息,如果她在忙碌着,有时候没有看见消息就不会回你。因为现在人的工作很忙碌,时而看不到消息也是正常现象。

弄清楚的女生是否在忙碌,目的是看看对方对自己是真正的不想理,还是说事情太忙碌,而没有时间理会。弄清楚女孩不回信息的原因是什么,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你喜欢,可以继续发消息,如果感觉没有必要,可以不用理会,过自己的生活。

第二个:再次发信息,做个试探

你发消息过去,她对你不理会,你可以隔一段时间再发一个消息试探一下,我们可以选择是在第一条消息过后不久再发,也可以选择过几个小时再发,看一下对方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如果对方不忙碌的她就会理你了。

再次发消息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对方是不是真的不想理你,如果女生隔了好几天才回复你消息,你就赶紧问一下她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有的时候女生真的有事情发生,而忽略了你的消息,所以你需要好好的问清楚她是不是不想和你一起。

第三个:把等待的时间变成你学习的时间

女孩子不理你,你何不把等待的时间变成学习的时间,你可以让自己过得优秀,你可以经常发一些励志的朋友圈,或者你可以发你们两个人去过的地方,看看她会不会主动理你,只有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相信都可以牢牢的抓住女生。

当女孩子不回你消息了,不要害怕,有的时候真的是太忙碌,而有的时候是因为手机出故障的,一般女生不反感你,你和她发消息,她都会回的,毕竟回消息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当女孩子对你回消息,你赶紧问问她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你想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事情了。

女生故意不回信息的原因

第一,她喜欢你,但是比较矜持害羞,还在观察你。

第二,她不喜欢你,但是怕直接说出来你不高兴,所以干脆不回消息。

第三,她还没有想清楚你适不适合她,犹豫着要不要接受你。

女生不回信息要继续发吗

我强烈的不建议在女生不回信息的时候,补发信息、追加信息。为什么?我们先想想女生为什么不回。要么就是没看到,要么就是看到了不想回、没必要回、待会儿回。如果是因为没看到,那等她看到了自然就会回你。如果是看到了却没回,那你追加再多信息又有什么用呢?只会不停的暴露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没有任何好处。

不停追加信息几乎是绝大多数男生在聊天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了,一翻聊天记录,全是绿色(自己信息框的颜色),大段大段的绿色,然后中间夹杂着白色(对方信息框的颜色),仔细一看白色的信息还都是些敷衍的“嗯”“哦”“呵呵”之类的。

当然了,也不是完全不能追加信息,那也太武断了,因为毕竟男生嘛,要稍微主动一些。我的意思就是说,不要追加的太严重了。

举个例子吧:有些男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在网络上看了一些撩妹法则、撩妹话术,然后就拿过来用了。用着用着,女生不回了。这时候他慌了,赶紧去解释,说这是从网上学来的,发好多信息来给自己前面说的骚话擦屁股。这就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如果你不是从骨子里那种骚气逼人的人的话,还是别去学那种撩妹法则和话术了,女生回你是你运气好,如果不回你,马上就会心态崩溃,陷入被动局面的。所以还是稍微正常一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朴素”一些,正常说话。人嘛,平时怎么说话就怎么说话,这样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被动局面和麻烦,就算对方没回你,你也不会怀疑是因为自己骚话太多,而会觉得可能是她没看见,这样心态就会好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用心理书籍来帮助自身成长

全文共 1237 字

+ 加入清单

现象:心理书籍销售持续上升

如果你经常逛书店,你会发现书店里心理保健类的图书越来越多,甚至一些报刊亭销售的心理保健类杂志也越来越多。在大上海城的书店,销售人员很含蓄地告诉记者:“好不好卖,你从书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出来。”

“像心理医生、心理学等心理保健类书籍,我们书店有很多,销路也不错。”某书店的店员说,“像《心灵成长》这类的杂志卖得也很好。”

在该店,记者发现心理类书籍真不少,既有散文化的,也有生活类的,还有专业的,甚至心理类的小说也颇受读者青睐。

记者在郑州购书中心看到很多心理类书籍,如《给大脑洗个澡》、《给心灵放个假》、《心态决定健康》、《幸福女人要读的心理学》、《补身不如补心》等。

“心理类书籍销售很不错,各个楼层都有,纯粹的心理学专业书放在三楼,有关青少年心理类的书放在四楼,一楼放的是心理保健类书籍,我们是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摆放的。”郑州购书中心张经理告诉记者,“现在心理类书籍需求量很大,目前我们中心有一千来种。”

解读:寻找人生助手帮助自己成长

郑州福斯特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首席心理咨询师彭熠也经常逛书店。“这几年,心理类书籍种类很多,这与人们的需求有关。”彭熠说,“这也说明人们在得到物质满足后,越来越注重心理需求。这与国家给心理学的科学定位也是分不开的。”“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我们面对挫折、逆境时,不一定非找心理医师,可以通过书籍进行自我调节。”彭熠说。在压力无处不在的社会,只有懂得如何释放自身所受的压力,才能活得开心,这便是心理类图书大量出版的意义。如今心理类图书的内容早已不是两三年前空泛的“说教”,而转向细致、专业、人性和深入。心理类图书的走红说明人们在面临挫折时,需要有人为其指点迷津。“有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现在心理类书籍太杂太乱,不很规范,也有一些不太好的书籍,如心理测试、算命、星座类。”彭熠说,“书籍对人应该起正确的引导作用,如果选择一些不科学严谨的图书,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受到比较偏激的引导,因此在选书时要鉴别。”

建议:给孩子行李箱中添本心理书

今年,许多90后的孩子离开家长开始大学生活,面临着社交、恋爱等多重考验。彭熠提醒,近年来大学生的自杀率也在上升,家长应该对此引起重视。在保障孩子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据郑州购书中心张经理介绍,在心理类书籍中,销售比较好的还是大众心理保健类书籍和青少年心理学。“90后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离开父母异地求学,肯定会面对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要靠自己解决,提前阅读些心理类的书籍,可以很好地预防大学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遇到问题时自己也能解决。”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孔德容说,“一些家长还专门让孩子在上大学前来医院进行心理辅导,当然,也可以给孩子买些心理书籍。”“在咨询中我们发现,大一的学生主要有如何适应新环境的问题,家长可有意在这方面给孩子准备些心理类书籍,同时也应该经常通过电话与孩子联系,孩子如果遇到难题还可以让他到大学的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彭熠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学生心理负担在哪?

全文共 1799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生心理负担在哪?

如今的大学生呈现出的心理问题增多,且在重要性的次序上也发生了变化。情感、社会交往和学习是老一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上的重要程度分列前三位,现在的前三位仍是这些问题,但社会交往已上升到第一位,情感排第二,学习问题在第三位。外表、就业、性等因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新热点。

经过这几年的连续的跟踪调查,中心老师发现,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

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我怎么处处不如人调查中21%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大学不是人间天堂调查中42%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办学水平、政策环境等各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校园后感觉“低人一等”、“脸上无光”。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无奈、失意、混文凭向父母交差等等,这些心态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人际交往困难:想要交往又怕交往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毕业时的心理危机也要提前预防“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老师称,其实,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比低年级学生大好多。自我储备(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储备等)的缺乏,对就业质量的期待,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们情绪上产生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成了高年级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但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以至在就业竞技场上迷失了方向。

对于这些因为就业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老师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新生开始。现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很多都是到临毕业的时候才开设的,内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去应聘等求职的指导,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将大一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一进校就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和强项以及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塑造充实的自我,增强职业竞争力。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前松后紧”的局面。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据了解,目前多数高校已均初步建立了三级心理保健网络,在各系设立心理辅导员,班级设立了心理互助员,并划拨专项经费对各类专兼职人员进行专业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剖析女大学生恋爱心理

全文共 1182 字

+ 加入清单

★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

☆自主性强

女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个性突出,重感情、易冲动,不受传统习俗的局限,在确定恋爱关系前,甚至在确定恋爱关系后,一般都不征求双方父母的意见,

☆恋爱动机简单化

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他们恋爱,只是因为需要爱和被爱。

☆自控力与耐挫力较弱

女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不往往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任感情随意放纵,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份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不成熟性与不稳定性

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化,人数呈上升趋势。一年级就开始谈恋爱的已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一进校就谈恋爱。这些低年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需要,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造成在对待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和不成熟。在择偶标准上,往往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方式上,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在恋爱行为中,往往重过程,轻结果;重享乐,轻责任。这种恋爱问题上的不成熟性,加之他们在就学期间经济上尚未独立,恋爱过程中感情和思想易变,缺乏妥善处理恋爱中情感纠葛的能力,极易造成恋爱的周期性中断,或对恋爱对象的选择漂泊不定,恋爱的成功率很低。

★正视恋爱中的问题

☆单相思与爱情错觉

单相思是指异性关系中的一方倾心于另一方,却得不到对方回报的单方面的“爱情”。

爱情错觉则是指在异性间的接触往来关系中,一方错误地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或者把双方正常的交往和友谊误认为是爱情的来临。

爱情错觉是单相思的另一种形式,它常会使当事人想入非非,自作多情。

单相思与爱情错觉都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单相思使某些学生陷入痛苦的境地,处于空虚、烦恼,甚至绝望之中。处理不好对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都有消极的影响,因此,陷入单相思的大学生要及早止步另做选择。要想克服单相思和爱情错觉,重要的是正确理解爱情的深刻含义,同时用理智驾驭情感,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可感情用事。

☆恋爱动机不端正

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有从众心理。这类学生在择偶时很少把恋爱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缺乏责任感。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交往、周旋,搞多角恋爱,甚至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

不道德的多角恋爱易引起纷争、不幸和灾难,也极易发生冲突,酿造悲剧,最终是对所有当事人都产生不良后果。

☆恋爱中的感情纠葛

三角恋爱、父母的反对、或周围人的非议、恋人之间的矛盾、误解和猜疑。择偶标准不切实际选择对象理想化、虚荣心强。

☆失恋

失恋是指恋爱过程的中断。

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绝望、忧郁、焦虑、虚无等情绪使当事人受到伤害。是人生中最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失恋所引发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化解,会导致身心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前任主动打招呼的心理 前任主动打招呼是为什么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分手后的两个人如果在相遇的话应该会打招呼吧,但是也有那种分手后就是陌生人的,看见你就当不认识一样,下面来看看前任主动打招呼的心理吧。

前任主动打招呼的心理

可能是他心里真的放开了,也有可能他是真的只想和你做朋友。处于礼貌性在街上碰到你,就随口给你打个招呼而已,所以也不要想多了。

前任主动打招呼是为什么

打个招呼就好了。人家只是凑巧看到你,出于礼貌打个招呼而已。你也可以处于礼貌性的回应他啊,或是有效而过就好了啊,一般不爱了的人,碰到前任打招呼,心理是不会觉得有什么的。

和前任分手会主动打招呼吗

我想大部分人应该不会吧,和前任分手很久了,再见面的话两个人应该都会尴尬到想钻到地里面吧,毕竟在一起的时候很甜蜜,分手之后变成陌生人了,那就不要见面了,即使在大街上看到了,双方就装作不认识就好了,这样大家都好。

碰到前任怎么打招乎

假如彼此在路上相遇,我想对方的表情和眼神还有行动应该能让你看出来是否愿意和你打招呼。表情漠然,眼神不愿意与你注视或回避,看见你主动让路回避你或绕道走,这是不愿意和你打招呼。愿意打招呼,那就不多说了三,主动打招呼,表情自然,有笑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考生心理问题源自哪里?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考生心理问题源自哪里?

前些天,接连接待了几名精神上出现问题的高三学子,家长来了之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早知道咱县有做这个的(心理咨询),早该让孩子过来了,可是如今,唉......

不能再让无知毁了孩子的幸福啊,一个18岁的孩子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会是什么后果呢?

人们普遍感慨:现在的孩子为什么问题这么多?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网络沉迷、价值观扭曲、离经叛道,甚至出现精神状况: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自闭症,以及精神分裂症。

其实任何一个问题的成因都绝非单一的,孩子问题的成因除了性格因素、生物学因素(身体因素)、遗传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以外,还有一个至为重要,却总被人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孩子物质营养过剩、精神营养匮乏!

物质营养缺乏会导致孩子身体上出现一些状况,比如,面黄肌瘦、体弱多病等,而精神营养一旦匮乏,则会出现一系列跟孩子精神活动有关的问题(如上所述)。

孩子所需的精神营养跟成人所需的精神营养,内涵并不相同。成人所需的精神营养可以是名著、可以是经书、可以是艺术、可以是信仰、可以是消遣、可以是旅游,而孩子所需的精神营养则主要来自童话、神话、父母的关爱、陪伴、交流等等。

但生活中有不少父母很容易将关爱演变成溺爱,将陪伴演变成看管,将交流演变成说教等等,巧成拙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不懂如何去教育孩子,这也难怪,因为我们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所以对孩子的爱出了问题,进而孩子也就容易出现问题。可以基本肯定地说一句:孩子身上几乎所有的问题(如上所述)都与不当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怎么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全文共 1983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学生来说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对他们是很有帮助的,往往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就是适应的能力太差了导致精神崩溃,有的自杀,有的跳楼等,这些都是心理出现了问题,需要找到良好的方法来治疗方可痊愈。

1、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适应能力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只有具备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才能够获得更充分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才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然而,由于现有教育条件与生活环境的局限,在校中小学生中因心理素质较差而导致适应水平偏低或适应不良,学生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的变化所出现的不适应的问题。

心理适应在心理学里通常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这说明,适应现象是伴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的,由于人们生活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经常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产生不断适应新环境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适应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人一生中随时都要面临的任务,也是人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正因为如此,当前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

2、怎样提高自己心理能力

(一)人拥有突破困境的自由

从心理学上讲,人的心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生活在具体的客观环境中,对各种现实地反是非曲直,不是照镜子似的消极被动地反映,而要经过主体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来能动地反映。由于每个人内部的特点不同,即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不同;个性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以及反映事物时的心理状态不同;同样环境下,对同样客观现实的反映不尽相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生活时期或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对同一客观现实的反映也不尽相同。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积极主动的反应,以良好地适应环境。

我们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控制能力,学会在繁杂的外界环境中整理、分辨、选择、回避,更精确、更有效地把握现实环境中有利于自己生存发展的信息;更善于抓住复杂事物的关键,认识事物的本质,淘汰那些与我们生存发展关系不大的无用的刺激。那么,我们就会拥有突破困境,把握成功的自信与自由。(二)发展是积极的适应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环境的适应,从适应的方向上看大体上有两种:

一种是消极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人与环境的消极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认同、顺应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压抑了自身的积极因素,即自身的潜能,违背了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其结果是环境改造了人,而人未发挥自己对于环境的能动作用。例如,人在遭受了挫折的环境下,采取的消极的悲观态度等。这些人都是以压抑自己的潜能,牺牲个人心理机能和品质的发展为代价,这种对环境的适应是退化,而不是发展。

另一种是积极的适应。积极的心理适应是个体在客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与环境的不适应行为,增强个体在环境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自身得到发展。任何环境中都存在着有利于个人成长的积极因素和不利于个人成长的消极因素。积极的适应是要正确地分析自身的特点及环境的特点,从对这二者的分析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谈到成长与环境的关系时说: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允许他和帮助他,使他自己的潜能现实化,而不是实现环境的潜能。环境并不赋于人潜能,是人自身以萌芽或胚胎的形态具有这些潜能,属于人类全体成员,正如他的胳臂、腿、脑、眼睛一样。马斯洛的观点虽然强调人的先天因素,但他给我们以启示:每个人都存在着潜能,环境只是才能发展的条件,而不是“种子”。我们对其理论的补充和修正是:潜能发挥的重要条件是个人的实践,个人在具体环境条件下的能动地活动。将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个性中的积极因素统一在自己能动地实践活动中,人就获得了一种积极的适应。发展是人对环境的积极适应,我们所提倡的正是这种积极的适应。

3、怎样培养学生心理能力

个体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适应的关键是内部心理活动的自我调节。教师采取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方式,帮助适应不良的学生提高适应水平。根据对心理适应内部机制的分析,增强心理适应能力的几项建议:1、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面临新环境的变化,要能够尽快了解新的要求,明确新的努力方向。2、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了解自己不适应的表现和存在的差距,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做到自尊、自爱,对自己始终充满自信。3、要培训自己坚韧、顽强、果断的精神和较强的自制力、竞争意识和好胜心,还要有对人对事宽容的态度与豁达的胸怀。4、要增强自我监控的意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系统的心理辅导与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心理适应能力的发展上取得明显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害羞的人是什么心理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害羞的人是什么心理?生活中性格害羞的人并不少,很多人都认为害羞的人在交际过程当中就并不是那么擅长,而实际上害羞的人同样有他最擅长的一面,下面我们就去看看只有害羞的人才能够体会到的几件事。

害羞的人心理4.被称为“内向”很烦人

尽管“害羞”和“内向”总是被认为同义词,但是实际上害羞的人并不总是内向的人。Henderson指出,也有害羞的但是性格外向的人,以及那些可能经历过自我思考但表现良好的人。研究害羞心理的专家Philip Zimbardo指出,很多好莱坞巨星都属于害羞的性格外向的人——他们倾向于非公开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

Henderson认为,如果你觉得对自己没信心,可以适当同情下自己。“我们都得努力奋斗才能获得想要的东西,我们都是一样的,你可以对自己更人性化一点。”

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先天的,但是后天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可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都应该注重心理健康,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让自己与人交往,对自己的人生才会带来帮助。

害羞的人心理1.在满是陌生人的房间里会感到不安

如果你是一个害羞的人,和一大群人进行交流可能是你最为抗拒的。但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羞怯研究所的负责人Lynne Henderson指出,对沉默寡言的人来说,这样的场景可能是改善社交障碍的好机会。

Henderson建议可以想想其他人,并专注到你想要的情景中。“想想那些紧张的运动选手们,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他们只是专注于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问问你自己,‘我想从这种互动中得到什么?’然后,努力去结交新的朋友。如果你知道自己在某种情况下会害羞,就在心中设定一个目标。通常,害羞的人只是会忘掉自己的长处。”

害羞的人心理3.总是三思而后言

Henderson说,害羞的人并不是总在沉默,只是需要花时间去确认自己的想法。害羞的人能很快认识到自己在想什么然后停下来反思。这个习惯很难说是好还是坏,Henderson说,这些想法可以很简单地转到有建设性的事情上去。“过去通常会认为,只有那些对自己有消极想法的人是患有临床疾病的人,但是很多研究显示,我们都会有自动冒出来的想法。”她说。

Henderson解释说,这些突然出现的想法就是害羞的人在说话要先思考的原因。她说,“害羞的人如果发现其他人不承认这种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自动化的思考,就会很苦恼。”

害羞的人心理2.成为一个很棒的聆听者是第二天性

在安静的时候,你就会开始观察。所以害羞的人会成为很棒的聆听者,所以,害羞的人也会成为更体贴的朋友、同事和伙伴。“害羞并不表示你不适应社会,”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 Barr Taylor指出,“作为一个观察者,你能获得力量的源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青少年瞌药源于心理问题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了止咳水,听同学说,晕车药也能让你爽”,面临学习压力和望子成龙的父母,阿明(化名)想找些让自己放松、解脱的方式,在同学介绍下,他买了一瓶晕车药来吃。“第一次吃药,感觉昏昏沉沉的,很舒服”,那一刻阿明似乎忘掉了所有烦恼。在阿明看来,这比喝止咳水、吃新型毒品安全有效多了。

渐渐地从高一到高二,阿明开始越来越依赖药物来摆脱烦恼,药量也从刚开始的几粒,到十几二十粒,成绩则随着瞌药量的增加而下降,直到有一天被父母察觉。

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未解决,瞌药现象就难绝

青少年止咳水滥用甚至成瘾的问题已得到广泛关注,但根源性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未得到解决,止咳水的替代品迟早会出现。

常规剂量晕车药不会上瘾

“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吃晕车药上瘾的患者”,广州某自愿戒毒中心心理咨询师向记者介绍,与阿明交谈时发现,在他周围的同龄人群中,瞌晕车药的情况很常见,虽然只是一个小范围,但应引起关注。

晕车药常见的主要成分是苯海拉明与氨茶碱,主要通过抑制脑垂体来预防晕车,可起到镇静效果,还会有昏昏欲睡的情况。常规剂量的晕车药不会造成上瘾,但像阿明那样一次吃很多就会上瘾,心理咨询师表示,这样滥用晕车药还会导致耐药,也就是越吃越多,镇静的效果才越明显。

抗压力缺乏,用偷懒方式来解决

分析阿明滥用晕车药的原因,心理咨询师介绍说,家庭和周围环境有很大作用。阿明原本学习成绩不错,父母对其有较高期望,希望能他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尤其父亲管教很严,日常对阿明讲话,态度都比较严厉,给阿明带来很大压力,但又不敢和父母说。心理咨询师还注意到,阿明小时候受过伤,身体有点小残疾,因此不太爱与人交往,性格内向,遇到压力挫折往往找不到朋友倾诉和分担。

当然阿明本身的抗压能力也不够,心理咨询师认为这也是现在不少青少年的一个常见问题,进而往往不能寻求正确合适的减压方法,出现滥用止咳水,甚至吸食新型毒品等问题。“阿明刚来戒毒中心并非自愿,因为他担心没了晕车药,会继续郁闷苦恼”,咨询师的此番介绍反映出阿明没有面对压力的勇气,寄希望于瞌药这样不痛苦的“偷懒”方式来逃避现实。因此,咨询师认为,对于这些滥用药物上瘾的孩子,脱毒治疗的同时,更应加强心理干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青少年心理自卑原因

全文共 1188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大学生会自卑?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条件应该是属于比较优等的人群,但实际上在这样一个人群里面却是最容易受到心理健康威胁,比如说自卑心理是很多大学生会出现的,以下就是会导致大学生自卑的几个心理因素。

青少年心理自卑原因——学习上的不适应

学习成绩下降或落后,是导致大学新生自卑的直接因素之一,但是其原因并非他们才智不如他人,而是学习方法不适应大学的要求。许多大学新生由于习惯了高中时由老师“抱着走”的学习方式,因而对大学里完全不同于中学的学习方式感到极不适应。大学老师上课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根本不像中学老师那样对学生“关怀备至”;大学老师讲课是提纲挈领,速度极快,且并非完全依照教科书,根本不像中学老师那样按部就班,一一提示重点难点,以致他们连听课、记笔记都难以兼顾;大学老师课后常给学生开出一列参考资料,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消化、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他们不善于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也不善于自学,要么找不到参考资料,要么看后头绪茫然,不得要领;大学里的课时相对较少,许多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支配,而他们面对这大量的自由时间却不知该如何支配,常常有一种无事可做的空虚与无无聊。

我们都知道自卑对人的事业还有工作,以及生活人际交往都会带来不利影响,所以说不管是大学生还是生活当中的人,都应该学会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摆脱各种自卑心理的出现,这样才可以让自己更好的面对工作和生活。

青少年心理自卑原因——心理失衡

大学新生,都是高考中的优胜者。从简历来看,全国每所大学的新生中左右都有着值得骄傲的过去。在他们当中,有各级各类的三好学生,也有各种各样学科竞赛、体育竞赛的优胜者。周围人们的夸奖、羡慕,使他们颇有几分优越感,自视为青年中的佼佼者。他们带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对大学生活的美好设想,踌躇满志地走进了大学。然而,他们绝大多数人很快就发现,这里“高手云集”、“强手如林”,相比之下,自己不再具有昔日出类拔萃的“尖子”地位,而成了不引人注目的普通一员,有些新生甚至发觉自己已由“鹤立鸡群”的地位降格至“鸡立鹤群”的窘境。

此时,他们的优越感和自豪感遭受了很大的挫折,心里充塞了难以言述的失落和焦虑。今昔地位、身价的矛盾冲突, 使他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自我。有些人不服气,暗暗下决心自强不息,以重新争回往日的尊严;有些人则可能由于过去盲目自信、自负而转为自卑、自弃。

青少年心理自卑原因——心理准备不足

许多新生自卑感的产生,也与他们对适应大学的新环境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有关。他们过去在中学里的“尖子”地位,使他们自视颇高,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一些,并认为到大学后依然会像在中学一样成为班上的学习尖子和主要干部。但别的同学在中学时也是佼佼者,甚至许多人比他们更为突出;他们没有想到自己进入大学后成绩不能在班上继续名列前茅,甚至还会暂时落后。由于对这些情况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一旦学习成绩落后、社会地位下降,他们在心理上就觉得难以承受,以致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从原来的“自我感觉良好”走向“自我否定”的极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青少年心理问题多 家长学校如何应对

全文共 1439 字

+ 加入清单

2011年,郑州市团委通过抽样调查试图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在对2000名青少年调查之后发现,2007年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为网瘾、早恋等,而2011年出现了新的变化,郑州的青少年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敌对几个问题上较为严重,严重程度明显高于2007年,高中生、女生、单亲家庭的学生以及处于消极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学生,心理问题会更突出一点。

高中生更容易理解父母

郑州团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对此次调查进行了长时间的分析,结果发现,初中生顶撞父母的情形最严重,而多数高中生更容易理解父母。高中生减少了与父母之间的直接冲突,多数高中生基本上能与父母保持一种肯定和尊重的关系,他们更希望能与父母站在同等的地位探讨和决定某些问题,希望能与父母和睦相处。

但同时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明显比初中生多。在高中生群体中,会存在一些情绪方面的问题,如心烦、看不进去书、焦虑、抑郁等,同时还有比较严重的问题,像精神衰弱、心理应激障碍等。专家分析说,这是孩子成长的烦恼。

不要过分宠溺子女

现在郑州的独生子女比较多,在不少人看来,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更多,但郑州团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的此项调查则显示,非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略多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强迫、敌对、恐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也相对容易出现头昏、头痛等生理方面的问题。

而独生子女更明显的心理问题是不适应、自我中心和早熟等。郑州团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分析说,家长过度保护带给子女的常常不是安全和欢乐,而是焦虑和失望。当他们一旦离开父母走向社会时,就会出现严重的不适应。另外,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在情感上容易形成自我中心,不善于体会共享的欢乐,缺乏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又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缺乏可供仿效的儿童,他们只能模仿成人,容易形成言行上的早熟现象。

建议

1、学校要出“实招”

郑州团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孩子有心理问题非常正常,作为家长切莫如临大敌,关键要看如何应对,帮助孩子早日调整过来。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学校都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提升。然而从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虽然学校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宣传得多,真正有效的执行措施却是有限的。比如一些学校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但“从未开展过相关的服务和活动”。学生渴望学校能真正做一些适合他们的活动,从而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该中心的心理专家还建议,学校应创造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环境,尤其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

2、家

长不要过度保护

在调查中,青少年对郑州团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妈“管得太宽了”。

该中心提醒家长,过度干涉和保护、严厉批评和惩罚、拒绝和否认,都可能会造成青少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家长要了解初中生和高中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许多事情要学会放手和放心;要接纳他们的成人感,要尊重子女;理解他们想要独立的想法,给他们空间,让他们得到充分的自我发展。在讨论问题时把子女看成一个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给他们发言权;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会使子女更有支配自己的能力;当子女的确需要帮助时,不要冷嘲热讽,要给予他们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青少年要谨防心理失衡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心理失衡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生理与心理之间失衡。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我国青少年在生理上普遍发育较快、成熟早,提前出现第二性征。因而他们时时处处想以成年人的面目出现,并渴望得到社会、学校和家人的认同,独立意识呈强化趋势。然而,由于青少年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知识结构上不合理,社会生活经验缺乏,感情比较脆弱,情绪波动性较大,在价值判断上还有很大的盲目性,在行为方式的选择上往往感情多于理智。所以,青少年身上多容易出现心理的我难以调节、控制和指挥生理的我。

心理和生活之间失衡。一般来说,青少年心目中的自我形象都是尽善尽美的。因此,他们企盼顺利的多,预料失利的少;对自己宽容的多,严格要求的少;希望得到的多,愿意付出的少。当他们接触到具体的活生生的生活现实时,当期望实际值低于内心期望值时,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我与心目中的我相去甚远,从而产生怨天尤人的不满情绪和缺乏自信感。

现实与理想之间失衡。青少年在各自的心目中都喜欢对未来编织绚丽的蓝图,都有着美好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都想学有所成、业有所创,都不甘落于他人之后。但是,他们的理想往往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不切实际的成分较多,加之对社会、对他人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理想变成现实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所以,当理想不能实现或没有完全实现时,当前进的道路上出现挫折坎坷时,他们就会产生种种惊恐和不安心理,就会由热望转向失望,出现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失衡感。

当然青少年出现心理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自身修养外,还有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等多种因素。而在这些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他们在平时所接受到的传统定势教育多、应变教育少,批评指责多、热情指导少,事后评论多、超前引导少,这些显然都不可避免地使青少年产生冷漠感,从而出现心理失衡的现象。所以,对于社会、学校、家庭而言,我们有责任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少走弯路,并早日从迷惑中解脱出来,健康地茁壮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