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如何培养孩子玩精品20篇

浏览

1575

文章

499

篇1:如何快速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透过父母从日常生活中协助孩子循序渐进发展自理能力,就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到更多照顾自己的方式,迈向独立的成长道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快速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欢迎阅读。

快速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2 ~ 3 岁的孩子:

孩子的活动度愈来愈好,每天早晨睁开眼睛,总是等不及发现新的世界。他们也更有自主性,已经开始学会自己使用汤匙吃饭。两只手的协调性也更加灵活,知道怎么样把杯子里面的水,倒到另外一个杯子里面。在2 岁半左右,孩子们已经知道怎么样洗手并且擦干。在大小便的部分,在父母亲的训练下,已经渐渐开始表示自己想要去厕所的需求,虽然在大小便自理部分还是需要一些协助。当他们准备出门的时候,也会开始自己穿上没有鞋带的鞋子。

快速培养孩子自理能力:0 ~ 1 岁的孩子:

在妈妈细心、亲切的照顾之下,4 个月大的孩子会对妈妈露出亲切的微笑。9 个月大的孩子时常用手来探索环境,会将手朝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抓住东西往自己的嘴巴里塞,可以自己拿着饼干吃或用拇指和并合的四指夹起葡萄干,也会把小东西放到瓶子里。当爸妈们喂他吃饭的时候,他会用张口或是其他的动作表示想要吃。他也会试着自己脱帽子。

快速培养孩子自理能力:4 ~ 5 岁的孩子:

在饮食方面,他们已经愈来愈熟练于使用工具,可以用汤匙切蛋糕、布丁等较软的食物;在穿脱www.baikezsw.com衣服方面,现在可以处理较小的钮扣,也不会把衣服前后穿错,也学会自己梳头发。现在也可以自己完成刷牙的所有步骤。现在他们上完厕所以后,也开始学习自己擦屁股了。

快速培养孩子自理能力:5 ~ 6 岁的孩子:

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在各方面都已经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了。在适当的生活训练之下,他们已经开始可以用筷子夹起食物(当然有的孩子更早就会了);在穿鞋子的时候,也可以穿对左右脚。此时他们也更为独立了,可以自己完成洗手、刷牙、洗脸、洗澡、擦干身体、自己穿上衣服等活动,也更具备照顾自己的能力。上厕所的部分,现在他们可以自己把屁股擦干净了。

快速培养孩子自理能力:3 ~ 4 岁的孩子:

此时孩子们会自己穿上衣物,从最基本的T恤开始,包括鞋子、袜子、外套等等,也会开始尝试拆开或是扣上较大的钮釦。在卫生部分,他们已经开始学习刷牙的步骤,并且可以吐出漱口水了。孩子们基本都会自己上厕所啦,但是擦屁股还是需要帮忙。

快速培养孩子自理能力:1 ~ 2 岁的孩子:

孩子此时愈来愈进步了,已经会双手端着自己的杯子喝水。在1 岁半时,当爸妈们为他穿衣服时,他会自动伸出自己的双手或腿,来配合完成动作。会尝试着自己打开瓶盖,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约2 岁时,孩子可以自己脱掉身上的衣服,或着在拿到一个新的糖果时,自己将糖果纸剥开,尝试新滋味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教育

全文共 1093 字

+ 加入清单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教育?性教育是与人类的生殖、交媾以及其他方面性行为的教育。探讨生殖行为的教育,一般将创造继起之生命的过程分阶段叙述,包括受孕、胚胎与胎盘的发展,妊娠和分娩。经常也包括如性交传染疾病和预防,以及避孕。

儿童性教育是生理卫生的一课,更是一项重要的人格教育,有利于他们了解与接受成长过程的奥妙;说明正确的“性”问题,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解决疑惑,改正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观念;了解“性”在人际关系中的意义,并建立对“性”的健全的态度,为儿女未来的恋爱及婚姻生活立下稳固的基础。

到底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很多家长向编辑求助表示无从下手。对此,有关专家提醒,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无须长篇大论小题大做,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效果更好。

一、电视机前

如果你觉得很难在生活中找到恰当的时机和孩子谈“性”,那就错了。生活中有太多的线索,关于男女、关于性、关于差异。电视节目就是一个例子。不论是新闻、卡通、综艺节目甚至孩子喜欢的偶像剧,都时常见到有关男孩女孩、生理健康、亲密性话题穿插,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负面的。此时,爸妈可以用轻松、幽默的口吻,提供给孩子适当的性知识。无须长篇大论、小题大做,别忘了,你们还在欣赏节目呢。就一个小小的要点,提醒纠正错误信息、延伸重要的概念、或是生活情境的联结,除了事实的提供,也可以增加孩子对这些内容练习自我判断的机会。

二、阅读、对话

目前许多关于两性关系、性教育的书籍,不适合学龄儿童阅读;事实上,大一点的孩子,十分容易在书店翻阅更多包含性话题的小说、漫画,而其中的品质良莠不齐,很难加以过滤。建议爸爸妈妈陪伴孩子一同找寻好书,然后结伴阅读、观察、思索,获得较为正确的知识。当孩子进一步有了兴趣、有了疑惑,主动提问题或引起对话时,就是最好的讨论时机,你可以在孩子的发问中知道他的主要疑问是什么、从何而来,以及他所理解的程度。同时,就阅读内容或话题加以讨论,也不会太过尴尬。不过,提醒爸妈要记得先耐心、仔细听听孩子的话。

三、引导孩子欣赏自己长大,建立自信

学龄孩子的身体发育会让他渐渐地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自己的特质,是不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尤其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会形成很强烈稳固的性别刻板印象,“别的女生都……”、“男生就是要……”这样的想法,也就成为一个自我评价的重要指标。但是,发育过程中,重要的是营养充足、身心健康、发展学习各种技能潜力,同时建立正面的自我独立性以及认同感。建议爸妈尽量避免阻止孩子谈论身体、也不可用性别指标来赞美或批评孩子。相反地,可以在许多生活小节中鼓励孩子,引导他看见自己的发展、观察自己的进步、欣喜自己的长大,真正地尊重、欣赏自己和别人,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怎样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家长可以锻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事情让孩子自己先思考;让孩子有独处的空间;放手让孩子自己尽情的玩耍。

怎样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长不要过于溺爱孩子,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从小就应该让孩子去独立完成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刷牙、穿衣,吃饭,洗袜子等,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不仅可以让孩子增强自信,还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性格。

遇事自己先思考

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意识,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孩子遇到了什么问题,一定要和孩子好好沟通,鼓励他们自己思考并说出自己的看法,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家长都要好好倾听,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独处空间

研究证明,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从而打造孩子独特的个性,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小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面让孩子自由发挥,可以看书,可以堆积木,可以玩游戏,把孩子当做一个小大人去对待,孩子自然也会慢慢往好的方面去成长。

让孩子自己尽情的玩耍

如果在孩子玩的时候都被家长赋予某种教育的目的,达不到目的就被一次次的否定,一次次要求再试一次,那么孩子的耐心也坚持不了多久,可能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可以学会放手,让孩子尽情的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信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信

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独立自信,需要去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

有很多的家长会经常忽视孩子的需要,就会让孩子因为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而失去自信,就算一时不能够满足孩子的要求,也要去认真地告诉他具体的时间。

而且要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假如带孩子出游,一定要去询问孩子的意见,给他一个选择的范围,让孩子独立作出选择,也会增加孩子对事情的掌控感,从而就能提高孩子的自信。

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要去嘲笑孩子,比如孩子在说话以及其他方面办错事情,不要去立马嘲笑她,也不要去刻意强调。当时略过就可,换一个单独的时间再去教导孩子。因为在孩子的学习之中,家长的嘲笑,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他自己是被需要的,多用一些商量的语气去和孩子说话,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需要的,也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独立。

父母的宽容也是让孩子能够自信的原因,不要去一味的责备或者。在平常的生活中,要给孩子一个独立的领地,让孩子可以自己玩耍,不受约束的小天地,可以让孩子觉着心中有归属感,归属感,也是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最重要的是,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这种现象是最能挫败孩子的自信的。在平常的生活中,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鼓励孩子一些发展特长。不要去制止孩子探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让孩子多和同龄人进行玩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学会放手才培养得出有担当又自信的孩子

全文共 2047 字

+ 加入清单

榜样的作用是强大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终会长大,会独立,会组建自己的家庭,我们不可能为他们遮风挡雨一辈子。你真的爱孩子,就该学会放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育儿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不肯放手的家长,养不出有责任感的孩子

01

如果你在上班的时候,忽然接到孩子打来电话,说:“爸爸/妈妈,我的作业本忘带了,老师过两节课要检查,你快帮我送过来!”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我一朋友曾经接到这样一个电话,她立即请假回家,给孩子送作业本。

赶到学校交给孩子后,仅仅不痛不痒地说了句:“怎么这么粗心啊!下次我就不管你了!”然而,没多久,她又接到类似的电话,又给孩子送东西去了。

直到她上司警告她,不允许再这样请假,她才没有继续。

朋友的行为,让我想起前些日子那位陪孩子做作业,结果陪到进医院的妈妈。

虽然一个是送作业本,一个是陪做作业,但本质都是一样的——担心孩子做不好,于是自己亲自上阵,从旁协助。

但是,你知道吗?如此行为,其实是在剥夺孩子的责任心。

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说:“依赖本身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所以说,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在坑害孩子。”

一个凡事都依赖父母完成的孩子,出到社会也未必能担得起工作的责任。

02

做家务的时候,你希望你的孩子做些什么?是给你添乱,还是主动帮忙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搬小椅子、打扫卫生、递水擦汗等等?如何培养一个懂事得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让TA知道他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给TA尊重和鼓励,培养出孩子的责任感。

总的来说,想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是要让孩子感到“被需要”。

当孩子被父母需要时——哪怕只是倒杯茶、扫个地,只要参与其中,得到父母支持和鼓励,他们就会感到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就会有更大的热情继续做这样的事。TA做好了就夸奖TA,没做好就指出具体错误,教TA应该怎么做,鼓励TA下次做好。虽然只是件小事,体现的却是TA的责任感、价值感。

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因此,想要孩子身心健全地发展,就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我们往往只顾着满足孩子的需求,认为那就是对孩子好,但结果很可能只会培养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也就是所谓的“妈宝娃”、“啃老族”。

放手让孩子去做更多的事情,他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03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1.给孩子一个照顾自己、照顾别人的机会。

有很多事情,孩子是可以尝试去做的,但父母的包办一切,却扼杀了孩子对世界的探索。还记得当初看第3季的《爸爸去哪儿》,其中有一期,作为家长的刘烨不在,诺一带着妹妹霓娜参加节目,一期下来,都要被诺一的“哥哥力”圈粉了。

哥哥身负照顾妹妹的责任,他很好地做到了:

安慰难过的妹妹;

喂妹妹吃饭;

帮妹妹换衣服;

……

诺一这个哥哥,比他那经常看手机不看孩子的爸爸负责多了。不是有这么一次经历,谁会知道5岁的孩子能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照顾好更小的妹妹?

探索世界,与外界建立联系,的确有可能伤害到孩子。但如果因此将孩子放到蜜罐里,等他们长大了,又该如何在多变的社会生存?

让孩子尝试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通过这些事情,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将随之建立。

2. 让孩子知道,他得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看过一则故事,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一座桥边放了大鞭炮,因为违反禁令,他被警察带到警局,罚款14.50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少的数目,男孩交不出,只能由他父亲代交。

事后,这位父亲没有打、没有骂,而是让孩子打工还钱。

后来,男孩——里根成了总统,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做了许多零工,才还清了我欠爸爸的那笔罚金。”

孩子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后,父母表扬孩子哪里做得好,还可以给出合理的奖励。而当孩子犯了错,就得给孩子适当的惩罚,让孩子懂得,TA需要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卢梭说:“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为了惩罚而惩罚是不对的,让孩子承担他们自己行为的后果,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对错。

适当的惩罚,能让孩子的责任意识,帮助他们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习惯。

3.言传还需身教,做好榜样。

在生活中,父母有时候会在孩子玩得高兴时想要加入,但经常因为破坏了孩子心中的计划而使得孩子发脾气。通常父母要不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是不对的;要不就是知道了,但为了保持“威严”,不会向孩子道歉,只是让孩子重新来过。

父母这种态度,孩子只能感受到委屈。他们会认为,爸爸妈妈都是这样,那我随便捣乱也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你是何种模样,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变成你的的样子。

父母有责任感,孩子才会知道拥有责任感是何种感受。

做好榜样,父母应该:

别在孩子面前互相推卸责任;

跟孩子说好的事情,就要做到;

父母做得不对,也需要道歉;

……

榜样的作用是强大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终会长大,会独立,会组建自己的家庭,我们不可能为他们遮风挡雨一辈子。

真爱孩子,学会放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培养自信的孩子 常把这3句话挂在嘴边 开启孩子阳光人生

全文共 1290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培养孩子自信心一直是父母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在教育中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拥有坚定的自信,一直是一个挑战。父母可以通过三句话和培养方法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帮助他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1

一、三句话,塑造自信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语对他们的自信心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三句话,它们可以唤醒孩子内在的动力,还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1."我们相信你,别灰心,继续前进,你一定会成功的!"

当孩子面临挫折和失败时,他们最需要的是支持和鼓励。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传达出对他们的信任和鼓励。这样的话语可以激发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更坚定地面对挑战。

2."不论结果如何,无论成功或失败,我们都在你身边。"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选择和决策,有时会感到害怕和不安。父母的支持和信任对孩子至关重要。这句话传达出一个重要的信息:无论孩子的选择和结果如何,父母都会一直支持他们,并愿意提供帮助和指导。这种承诺可以让孩子放下恐惧,更加自信地追求梦想和目标。

3."你觉得怎么样?"

在教育孩子时,父母有时会过于指导和干预,不给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机会。给予孩子思考和判断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重要。当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父母可以鼓励他们首先思考,询问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2

二、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1.积极鼓励和表扬孩子

当孩子取得成绩或者有进步时,父母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有价值的。同时,父母也要学会在孩子面临挑战和困难时,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2.提供真实的反馈和指导

当孩子在某些方面取得不好的成绩或者遇到失败时,父母不应过分打击和责备孩子。相反,应该给予客观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知道,失败并不代表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只是一个暂时的挫折,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进步和成功。

3.创造积极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和成长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同时,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兴趣,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和决策权,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这样的环境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会模仿和学习父母的方式和态度。父母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展示出自信和自尊的品质。同时,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给予他们充分的参与和决策权。这样的行为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父母的关注、鼓励和支持。父母的言语和行为对孩子的自信心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采取积极的鼓励和培养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迎接未来的挑战,走向更加美好的人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童年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拥有光明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5个忠告告诉你怎么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全文共 2500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孩子,父母只要从旁守护,主动、亲密地与孩子沟通,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行为,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能养成自立的能力,也更能与社会和谐共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育儿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忠告1

孩子的一言一行之所以模仿父母,

就是希望借由这种方式强调自己的存在,

并试图得到父母手中拥有的权力。

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爱所使出的手段,

深深影响了其性格的养成。

有的孩子听父母的话,用乖巧的行为获得父母的关爱;有的孩子刻意暴露自己的无能,设法引起父母的注意。这些孩子的目的是相同的——强调自己的存在,得到父母的关爱。只是表现的方法不同罢了。正如阿德勒所说:孩子所有不当的行为只是为了引起注意,不成为所有人的关注焦点就不肯罢休。

也有很多孩子会在无意识中模仿父母的言行,借此证明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模仿父母的言行还有一个潜在的目的,即渴望拥有父母手中的权力。因为在孩子看来,威严的父亲和强势的母亲都是家庭权力的象征,模仿他们的言行意味着自己也可能会有那样的权力。

孩子会通过不断地表现和模仿(好的或坏的)来凸显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通过父母的反应,找到让父母持续关注自己的方法,一直使用到成人之后,逐渐形成了孩子的性格。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给父母的5个忠告:怎样培养孩子才更优秀?

写在前面的话:与佛洛伊德和荣格被誉为「心理学三巨头」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以他的个体心理学影响了很多人。其基本理念为:“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是在追求价值感与归属感”。孩子也不例外,他们的可爱与不良行为,背后都映射着对价值感与归属感的追求。

熟悉正面管教的朋友都知道,正面管教的育儿体系就是基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而创建的。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心理学大师阿德勒有哪些给父母的忠告吧!

忠告3

父母的影响有多大?

究竟是接受父母的想法,

还是将父母视为反面教材,

取决于你自己的决定。

你也可以选择接受其中你认可的部分。

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基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孩子小的时候,往往把身边的人和比较有影响力的人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通常是父母。

根据阿德勒人格理论的观点,孩子首先接触的社会环境就是家庭。在家庭中,孩子与母亲的接触以及母子关系的发展趋向,形成了孩子与他人关系发展的基础。如果母亲对孩子采取一种积极的合作态度,孩子就倾向于与其他人合作;如果母亲采取消极的态度,那么孩子就容易排斥他人的接近。父母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深深地影响甚至决定了孩子的性格以及与他人的相处模式。

不过,阿德勒的理论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自我决定性。他认为,人不是被动的,而是有目的地生活着,且都有机会选择未来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家庭中,孩子也是如此,对于父母的行为,他们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可以选择接受其中自己认可的部分。

忠告4

孩子通常会拼命努力

来回应父母的期待,

因为他们认为要是违背父母的期待,

其命运就会被抛弃。

“你真聪明!”孩子听到父母这样夸赞自己,为了回应父母的期待,会不断督促自己“一定要非常聪明”,甚至会要求自己加倍努力地“发挥聪明”,以此回应父母给自己贴的标签。对于“听话的孩子”“有责任的孩子”“容易害羞的孩子”等标签也是如此。

孩子之所以拼命努力来回应父母贴给自己的标签,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一旦不符合父母的期待,也许就会被抛弃,就会不被父母所喜欢。此外,当父母向别人夸赞自己的孩子时,孩子因此得到了更多关注,从而会更积极地回应父母的期望。

不过阿德勒认为,一旦孩子不想再背负任何责任,不再期待得到别人的认同,他就会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对此,父母会有一种“遭到背叛”的感觉,但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之所以采取这样的行为,也是因为无法负荷父母的期待。

父母不应当让自己的期许和标签束缚孩子的人格发展,而应该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让孩子选择他感兴趣的事物,给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铭爸talk:别让父母的期待成为孩子的负担!我认为父母只要按照社会对个人的基本要求来期待孩子即可,尽量给孩子自由发展的权利!从教这么多年,我就见过不少听话、成绩好的孩子,为了回应父母的期待而不懈努力,少年老成,失去了很多本应属于他的童年快乐!)

忠告5

教育孩子就像是脚随时放在刹车上,

除非必要否则绝对不要贸然踩下去,

不然就可能破坏孩子之前的努力。

从旁守护比过度干涉对孩子更有帮助。

阿德勒心理学中提到的亲子教养与教育,并不是用奖励来引诱孩子表现适当行为的溺爱教育,也不是容许孩子为所欲为的放任教育,当然更不是靠惩罚来制止偏差行为的强硬教育。

孩子本身充满想象力,总是怀着好奇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他们去了解世界,学习怎么生活和生存。但父母都习惯性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事”“这些太危险,不要去做”,事无巨细地过问孩子的每一件事情,什么事情都不肯放手让孩子去做,“你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或者“这样不行,那样才可以”。

打着疼爱孩子的名义,过度地干涉孩子的生活,把孩子作为弱者对待,容易扼杀孩子的思维发展和行动能力。

因此,教育孩子,父母只要从旁守护,主动、亲密地与孩子沟通,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行为,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能养成自立的能力,也更能与社会和谐共处。

忠告6

一味斥责只会让孩子失去勇气、受到伤害,

或许能收到一时的效果,

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反而使孩子越来越我行我素,

成为染上恶习的最佳训练方式。

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想尝试新的东西,父母的斥责——“不行!你不能这样做”,也许会暂时迫使孩子停止行动;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错,父母的威胁——“要是再这样做,就没晚饭吃”,也许暂时能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意思。但是“斥责”“威胁”和“处罚”都只能求得一时的效果,非但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反而会夺走孩子挑战困难的活力,使孩子要么就此消沉,要么我行我素、不管不顾。

阿德勒认为,一味地斥责和威胁,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和勇气,产生“是我不好”“我做错了”“我给父母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等负面情绪,一心想要逃避问题, 做出更多的不当行为。与此同时,“ 斥责”“威胁”和“处罚”会让孩子心生怨恨,变得难以沟通,甚至独断专行。

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不能以“ 斥责”“处罚”为根本,而要从了解孩子开始,以平等的视线与孩子进行良性的沟通,倾听孩子内心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学习厌学怎么办?

培养孩子爱学习的习惯,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平时在一些细节小事上给孩子养成习惯。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目标等方面。对于孩子学习方面的习惯,家长要坚持,不能教育几天,孩子做不到就放弃。因为好的习惯是用时间培养出来的,没有一蹴而就,只能慢慢来。

好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所以家长在给孩子培养学习习惯的时候,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孩子能够愿意听家长的话。不过也不要对孩子过于宠溺,该严厉的时候就要严厉的教育孩子该怎样去学习,比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总是走神,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吃东西,这样做就是不对的行为,对于这种行为家长要做出严厉的批评,告诉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就要认真写作业,可以把水杯放在书桌前,可乐的时候喝点水,但是不可以吃东西。

平时在学习方面的事,家长可以对孩子做出指引,比如放学以后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作业写完。对于孩子写作业的时间,家长要看孩子作业的量来定时间,如果孩子作业的量比较大的话,要给孩子留出充足的时间写作业。写完作业吃晚饭,然后让孩子休息一下,玩一会儿,再预习一下明天要学的知识。预习完明天的课程之后休息一下,可以看会儿电视或者玩会儿游戏到时间睡觉。

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时候,要给孩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观念,家长也不要对孩子过于苛刻,要给孩子留出玩的时间,这样孩子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按照加点给规定的学习时间去完成作业。如果家长没有给孩子预留出玩的时间,那么他写作业的时候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也不愿意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哪些游戏能够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提高专注力训练的小游戏

有很多小游戏都是可以培养宝宝的注意力的,比如听到数字拍手,听故事找字,听词语组句子,或者玩动物园里有什么的游戏,这些都是比较简单的适合孩子培养注意力的游戏。

看到数字拍手

家长可以随机向孩子说出词语和数字,让孩子在听到数字的时候立刻拍手,不能犹豫,比如说西瓜,铅笔,桌子,本子,然后中间穿插着数字。如果孩子犹豫没有答上来,就要让孩子接受相应的惩罚,比如说到数字三的时候,孩子没有反应过来,让孩子在床上滚三圈。举一反三,或者难度更高一些,比如听到水果踢腿,听到文具点头听到数字拍手等。

听故事找字

拿一本孩子看的故事书,简单的浏览过后,从当中提取一个字,告诉孩子要在故事结束之后告诉妈妈里面有几个这个字出现,比如让孩子找一个只字,讲从前有只山羊,一天他们出门找小伙伴玩的时候,遇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小鸟。让孩子听的能力提升之后,再慢慢的加大难度,也可以根据故事提前设定问题,让孩子在故事里面找答案。

听词语组句子

家长可以把一句完整的句子打乱,然后拆成词组说给孩子听,然后让孩子根据这些词组组成合理的句子,也可以增加相应的难度,让孩子发挥想象力自己说下去。

动物园里有什么

需要家庭成员坐一圈游戏的主题可以是动物园里有什么,轮到谁说的时候,谁就要说出动物园当中的一种动物,但是不能重复别人的游戏开始的时候家长拍手问动物园里有什么,接着孩子回答出有什么动物,然后妈妈再回答以此类推,犹豫两秒钟以上或者说了重复的答案就是失败,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当然这些都是比较简单的小游戏,但是对于孩子的注意力培养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孩子暑假期间如何安排阅读方面的问题,儿童阅读专家来给你回答。

问:如何才能利用暑假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答:说实在话,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家长一年四季都很用心。比如说,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很重要。如果家里人不爱读书,家里连个像样的书架都没有,而且家长总是埋怨书太贵,每次孩子想买本书读读,家长就舍不得,那么,孩子肯定不太爱读书。当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刚刚有的时候,家长就就保护好,千万不要把它们给掐灭了。如果家长很注意营造家庭阅读氛围,也舍得给孩子买书,愿意和孩子一起读书,那么,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很容易激发和养成的。暑假比较长,家长和孩子有比较多的时间一起相处,一起交流,家长应该抓住这段时间,给孩子多买好书,买一些孩子爱读的书,多做亲子阅读,多和孩子交流读书体会,让孩子感觉到家长爱读书,也愿意分享孩子的阅读乐趣,那么,孩子的阅读兴趣一定能够尽快养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培养孩子做家务的方法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做家务看起来似乎只是简单的重复性动作,但让孩子先从和自己相关的事情做起,再扩展到其他家人,从小学着为家中尽一份心力,便可培养出责任感。因为家务本就是家中每个人的共同责任,整理自己的东西更是责无旁贷,大家生活在一起,自然都有责任参与整理和打扫。

以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做家务

让孩子做家务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最好机会,不仅可以增加孩子做事能力,更可培养他的责任心。所以,父母在培养孩子做家务习惯时,需要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能“自主自发”地去做,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1、父母不妨让孩子从个人份内工作开始学习,其中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学习将衣服穿好、放好、收拾自己的玩具、把自己的脏衣服放进篮子里等等,让孩子慢慢习惯和懂得:其实做家务也是自己份内的工作。

2、父母可以设计一份工作计划表,并和孩子一起讨论他能做些什么?想做什么?

3、从游戏中学习,比如:

a、清洁队员与收购员。宝宝假设自己是一位清洁队员,开着一辆清洁车,收集各种玩具和东西,然后交给收购员处理(即妈妈),借由游戏培养孩子做家务兴趣。

b、扮家家。利用玩具、餐具(杯、盘、汤匙、锅)等与孩子玩做家务游戏。“娃娃,平常都是妈妈做饭给你吃,今天你也炒个菜给妈妈呼好吗?”“娃娃做的菜真好吃。吃完了,现在我们一起将桌子、盘子、碗……收干净好吗?”借由游戏达到教育效果。

4、父母做好引导,比如:

a、择菜:让孩子一起参与,从择菜到洗菜,让孩子知道所吃的菜肴需要经过这些步骤才能食用,从学习中教导孩子做家务。

b、洗米、煮饭:从打开米缸—舀米,父母与孩子一起参与,并街道孩子舀量多少。洗米时,也可以告诉孩子,这水除洗米外,还可以留着做其他用途,如浇花,让孩子除了参与家务外,还能教育孩子节约概念。

C、扫地、擦桌子:先找出一块孩子专有抹布及扫把,让孩子试着去做家务,或由父母教孩子如何做,才能将桌子、地板弄干净。

d、晒、收叠衣服:晒衣服时还可请孩子帮忙拿衣架,由妈妈晾衣服;收衣服时,孩子还小,可由他负责拿自己的衣服;叠衣服时,孩子也可以学习折叠及分类放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孩子学古筝的好处有哪些 古筝可以培养孩子什么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1、学习古筝能够促进孩子的音乐审美,更能提高孩子的理解与创造能力;2、能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古筝音乐的对称性、流畅性、规律性、感情性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直至大脑及神经系统的放松和兴奋,使他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3、筝曲音韵典雅含蓄,旋律流畅优美,能表达许多层面的东西,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古筝可以培养孩子什么

1、学习古筝能够促进孩子的音乐审美,更能提高孩子的理解与创造能力。古筝教育中,大都是以演奏、欣赏等方式进行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灵活跃动的教学形式就能很好的促进孩子的音乐审美以及创造力;

2、能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古筝音乐的对称性、流畅性、规律性、感情性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直至大脑及神经系统的放松和兴奋,使他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3、筝曲音韵典雅含蓄,旋律流畅优美,能表达许多层面的东西,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而且孩子在欣赏古筝作品的时候,就会感知到作品中表达出来的人生理想、艺术追求、价值判断、伦理态度等;

4、学习古筝能加强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繁衍传统文化的意识。通过古筝培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进而增加了传统文化的人气,提高音乐素质。弘扬民族音乐,也能使年轻一代了解、熟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音乐传统,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心理健康状态 这样做是对的

全文共 2860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心肝肉,从小开始呵护他、关爱他精心的培养他们,那么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了有应该怎么办呢?培养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才是每个父母需要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心理健康状态

一、帮助孩子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

说起理想,大家会觉得很虚、很空洞,实际上,在孩子心目中,也有自己追求的目标。

因为孩子年龄小,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他所追求的目标不断地发生变化。

二、培养孩子具有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

这是孩子拥有健康心理的最基本素质,也是孩子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基础。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需要有适当的方法。

三、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良好的心态。

想让我们的孩子一生快乐,与其拼死拼活地给孩子挣一笔财产,不如培养孩子从小就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永远微笑着看世界。

首先,要学会控制孩子的不良情绪和习惯。

其次,家长们要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气氛和亲情关系。

四、培养孩子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父母总是在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设计充满笑脸和鲜花的明天。

但是生活是无情的,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布满了各种困难、挫折、失败,甚至灾难。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尤为重要的。

这种心理承受能力是人生的无价之宝。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这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了。

越是现在物质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优越的时代,就越不能忽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

五、培养孩子具有宽阔的胸怀。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想要什么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也就养成了孩子自私、霸道、不让人的习惯。

当我们不但给了孩子健康的身体,还给了孩子健康的心理,相信我们的孩子会生活得更加幸福。

我们也会感到幸福。而孩子呢?他结实的身体、聪慧的智力、良好的情绪、健全的意志、人格的魅力会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和快乐。

儿童心理健康培养方法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沾沾自喜求虚荣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孩子心理健康小知识

1.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

如今的父母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

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心理专家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

要知道,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是一条隐蔽的信息链,虽然是潜在的,却是重要的。

2.不要强烈在乎细节上的对错

很多父母强烈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某些文化标签下的“好孩子”,但事实上,一味盲从榜样的方法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文化对人内心的构建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不要非常强烈地在乎细节上的对和错,因为对错往往是相对的。对于孩子做的事情,父母也不要总用对错来分析。

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其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不要和别的孩子硬性地比较,而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

3.用“情”打动孩子胜过用“理”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在于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教育行为对孩子是否有效。

有些父母教育起孩子可谓头头是道,可孩子就是不买账;有些父母对孩子没有讲什么道理,可孩子相信他们。

其关键就是做父母的是将“情”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理”放在第一位。家庭是应该讲“情”而不是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

心理专家主张不要用非常正确的道理去教育孩子。这些抽象的东西往往是非常绝对化的,对于孩子的影响,心理学认为是一种强大的压力。

4.允许孩子犯错

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这是心理医生在临床中慢慢总结出来的,犯这种错误的结果往往是好的。

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孩子没有经历过痛苦,就肯定会被痛苦打倒,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

父母过度的保护倾向以及犯错之后代替承担的倾向,非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5.孩子的沉默不是对抗

父母一定不要强迫孩子。如果总是需要孩子说“是”,就有点儿过于依赖孩子,说明父母内心的安全感、稳定感、和谐很大一部分都希望从孩子的态度里获得,应该说这样的父母缺乏一些心理能力。

沉默就是一个态度,比如“我不想玩这个游戏了,今天的争论到此结束”。父母也应该懂这个意义:孩子不想讨论事情了,只是愿意听、听完就完了,那就要学会把嘴闭上。

如果爸爸妈妈认为孩子的沉默是对抗,就恼羞成怒,那是父母的问题。父母需要马上得到结果,代表了一种不太成熟的心理,比如他们自认为特别权威,不应该被冒犯。

所以说,良好的关系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要靠引导,引导的关键在于给孩子选择的空间,但同时要让孩子明白:他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儿童心理健康五大主要标准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

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求知欲较强。

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3.能合群。

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

4.诚实而不说谎。

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

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想让孩子有同情心父母该怎么培养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想让孩子同情心父母该怎么培养

父母在培养孩子方面其实是需要掌握好一定的技巧的,首先孩子如果想要拥有同情心,一定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平时可以多给孩子看一些表示人某种情绪的画面或者是选择一些粘贴等等方式,比如高兴有惊讶生气等等,然后会告知孩子这些情绪到底是哪些时候应该拥有的。

另外孩子在有同情心行为的时候,一定要适当的进行表扬,因为在表扬孩子之后也是非常不错的一种鼓励的方法,要告诉他做的对,而且在做的时候具体怎么做。这样孩子大胆的接受自己的表扬,也会心里面特别的高兴,甚至以后也会更加有信心。

要主动地指出别人的行为,当别人有扇形的时候提醒孩子注意,比如在坐公交车的时候,有的孩子就主动给老人让座,其实这种方式都是可以学习的,当然在书籍方面也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在平时也可以让孩子多读一些书,能够积累不少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培养孩子学钢琴,要抓住最佳的黄金时段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似乎开始意识到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了。许多有能力的家庭都会让自己的小孩在幼儿时便开始学习一到两种乐器。而钢琴则是目前最普遍的幼儿启蒙乐器了。因此,培养孩子学钢琴,要抓住最佳的黄金时段。那么培养孩子学钢琴,最佳的年龄应该是多大?

培养孩子学习钢琴的最佳时间

在音乐天地里,钢琴是很受人们欢迎的一种乐器,被人们誉为“乐器之王”。

从人的生理状况、智力开发以及学习环境来看,钢琴是最适合从小就学习的一种乐器。世界著名的钢琴大师们,大都是从幼儿时就开始学习钢琴的。

如被称为神童的莫扎特3岁就学习钢琴,4岁便能举行独奏音乐会;被誉为“乐圣”的贝多芬,5岁学琴,6岁便登台演奏;钢琴大师肖邦、李斯特以及音乐巨人舒伯特、舒曼等都是6岁便开始学习钢琴。可见,开始学习钢琴的最佳年龄应以5岁为宜。

钢琴的结构与手风琴、电子琴不同,手风琴和电子琴的琴键属触模式的,只需手指轻按便能发出音来,而钢琴每弹奏一个音大约需要30克的力(低音区需要的力度则更大),如果孩子学琴年龄太小,就无法达到这一力度要求,这不仅不能很好地学习钢琴的演奏,而且时间一长还会对孩子的手指的正常发育有损害。到了5岁,孩子的皮质细胞已大致分化完成,中枢神经系统更趋成熟,肌肉的发育也更加完善,这为学习钢琴提供了良好的生理条件。

在5-6岁这段时间里,孩子一般都是在轻松愉快的幼儿园里度过的。这段时间,幼儿园没有繁重的家庭作业,所以回家后有充足的时间来练琴。初学钢琴是很艰难的,也很乏味,既要识谱,又要注意老师的各种要求。倘若把这段艰难乏味的初学阶段放在孩子上小学时期,由于负担过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久而久之,便会两极分化,或是厌烦学校的功课,或是怯于钢琴的学习。

经过1-2年的学习,孩子对钢琴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时,即使再加进学校生活的紧张节奏也不会使孩子的学习重心发生偏移了。相反,弹一首轻松愉快的小曲,还可调节学校里紧张的学习气氛。这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操陶冶都有很大的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培养孩子真正的兴趣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要从孩子感兴趣的事开始。只有孩子对某件事有兴趣,才可能培养成他的兴趣爱好。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时,妈妈可以观察一下平时孩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喜欢画画还是唱歌,还是跳舞,总会有一样喜欢的事情。对于孩子喜欢的事情妈妈就要支持,不要让孩子对这件事失去兴趣,鼓励孩子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培养成他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孩子的兴趣一定要让他坚持才可以,要每天坚持做下去,不能半途而废。有的时候孩子的新鲜感过了以后就对这个兴趣失去了爱好,家长就需要鼓励孩子,让孩子继续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有更好的结果。在孩子刚开始失去兴趣的时候,家长鼓励孩子也许就能坚持下来,如果家长没有做出任何表态,那么孩子肯定就是直接放弃了。对于孩子以后做其他事情的影响也不好。

培养孩子的兴趣也要根据孩子的特长培养。比如孩子的运动神经比较发达,可以培养孩子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如果孩子喜欢音乐,就让孩子往这方面的兴趣培养。如果孩子喜欢画画,给孩子提供画画的条件。最开始的时候画画的工具等东西不需要太专业,一张白纸几只蜡笔就成为孩子最好的画画工具,当孩子越来越有兴趣越快越好,以后妈妈可以给买一些专业的工具,让他向这方面来发展。

在培养孩子兴趣的时候,妈妈也不要过早的给孩子报兴趣班。有的时候是刚开始,孩子的三分钟热,度过了这段时间他可能去想学其他东西。在孩子的心性没有定下来的时候,先让孩子自己练习,家长也可以找一些视频之类的让孩子学习。当孩子对这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会轻易放弃的时候,再给孩子找老师报兴趣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爸妈要怎么做?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培养孩子爱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爸爸妈妈要先做一个读书人。我们平时上班很忙,很辛苦,下班了可能还要忙于工作中的琐事或者是家务当中的事。但是作为父母一定要抽出时间读书。每个星期或者每天抽出一段时间陪孩子,如果可以的话,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坐下来陪孩子一起读书。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比口头的说教更管用。

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陪孩子一起读绘本。带孩子一起走进书本当中的世界,让孩子能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父母,陪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时光,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也能拉进亲子关系。在陪孩子阅读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拿一本图画故事书给爸爸妈妈讲故事,其实孩子的小时候认字可能不多,或者是还不认得识字,妈妈可以给孩子拿点图画书,让孩子看着图画上面讲故事。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要不断的给孩子改变读书的内容,开始的时候可能是读一些动画片绘本之类的,慢慢的,就让孩子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最主要的是阅读兴趣的培养,要孩子感兴趣,不一定读书非得要读课本上的知识,也可以读一些孩子感兴趣的历史书或者是其他名人传记之类的。孩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书也是有兴趣,有耐心的读完的。

在孩子读书的时候家长如果没时间陪伴,但是也不要打扰到孩子家长,在忙自己的事情就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一般孩子长大一些是不需要家长陪伴的,只要管理好孩子看的书籍,不要看一些有不良引导的书。正常的课外书,孩子自己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在孩子看书的时候,父母不要打扰到孩子。良好的读书环境也是能够刺激孩子养成读书习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做家务劳动

全文共 2360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家务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最好机会,它不仅可以增加孩子做事能力,更可培养其责任心。那么作为父母的应该如何引导培养孩子做家务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如何培养孩子做家务,希望能帮到你。

孩子做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

家长们有没有发现,当自己请孩子帮一个小忙之后,孩子会特别地快乐,他们也特别愿意家长们下次再请他们帮忙。这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孩子们觉得自己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他们能帮助家里做点小家务,从中找到自我价值和自信。所以,家长们不妨给孩子一些做家务的机会,盛饭、洗碗,这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妨交给孩子去做,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

2、有助于练习动作技能

不同的家务可运动到不同的部位,礼物折衣服可练习到小肌肉,擦地板则可运用到大肌肉。

3、培养责任感

做家务看起来似乎只是简单的重复性动作,但让孩子先从和自己相关的事情做起,再扩展到其他家人,从小学着为家中尽一份心力,便可培养出责任感。因为家务本就是家中每个人的共同责任,整理自己的东西更是责无旁贷,大家生活在一起,自然都有责任参与整理和打扫。

4、增加自信心

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还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虽然年纪还小,不能做得很完美,但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所以从中获得自信。

5、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刚开始学习做家务,一定有做不好的时候,但是妈妈不需要着急,在练习过程中,孩子会观察妈妈的做法,妈妈也可一步一步地进行示范讲解,让孩子通过模仿妈妈的动作来完成家务,这样能让孩子思考“怎么做才能做得好”,进而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6、练习分类与收纳的能力

家务中除了常见的打扫、清洁外,也包含了许多收纳整理的部分,这个部分可让孩子练习分类与配对等收纳能力。例如袜子手套要一对一对地折在一起,还要将衣、袜、裙、裤等衣服根据属性放进不同的抽屉。

7、可以让孩子懂得感恩

孩子平时都是坐享其成,从来不知道做饭的辛苦。如果父母让孩子也体验一下在厨房里做饭有多累,多辛苦,孩子就会明白,这些香喷喷的饭菜有多来之不易,从而懂得感恩。很多孩子从小到大,手指头儿都没碰过丁点家务,他们甚至连厨房都没有进过,不知道饭是怎么煮出来的,不知道菜要如何下锅,总之就是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孩子,这样子的孩子爸爸妈妈能把他们放心交给社会吗?

8、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许多父母不让孩子做家务的理由很简单,他们认为孩子做不好,所以不让他们做。或者说想等他们大一点之后再让孩子做。其实,父母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三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帮家里做些简单的家务了,比如倒垃圾,把垃圾倒到垃圾桶内,这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也可以锻炼孩子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父母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只要你让他们参与,有了参与的热情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在七岁之前可以基本学会所有的家务,当然做饭要稍微延后些,一般需要等到孩子十二岁左右才能学会。

如何培养孩子做家务

1、从个人份内工作开始

父母不妨让孩子从个人份内工作开始学习,其中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学习将衣服穿好、放好;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好;把脏衣服放进篮子里;让孩子慢慢习惯其实做家务也是自己份内的工作。

2、工作计划表

父母可以设计一份工作计划表,并和孩子一起讨论他能做些什么?想做些什么?

3、从趣味活动(游戏)中学习

A。清洁队员与收购员。宝宝假设自己是一位清洁队员,开着一辆清洁车,清扫各种玩具和东西,然后交给收购员(即妈妈)处理。借由游戏培养孩子做家务兴趣。

B。扮家家。利用玩具、餐具(杯、盘、汤匙、锅)等与孩子玩做家务游戏。“娃娃,平常都是妈妈做饭给你吃,今天你也炒个菜给妈妈吃好吗?”“娃娃做的菜真好吃。吃完了,现在我们一起将桌子、盘子、碗收干净好吗?”借由游戏达到教育效果。

4、引导

(1)择菜:让孩子一起参与,从择菜到洗菜,让孩子知道所吃的菜肴需要经过这些步骤才能食用,从学习中教导孩子做家务。

(2)洗米、煮饭:从打开米缸舀米,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并告诉孩子舀量多少。洗米时,也可以告诉孩子,这水除洗米外,还可以留着做其他用途,如洗菜,让孩子除了参与家务外,还能教育孩子节约概念。

(3)扫地、擦桌子:先找出一块孩子专用的抹布及扫把,让孩子试着去做家务,或由父母教孩子如何做,才能将桌子、地板弄干净。

(4)晒、收、叠衣服:晒衣服时可请孩子帮忙拿衣架,由妈妈晾衣服;收衣服时,孩子还小,可由他负责拿自己的衣服;叠衣服时,孩子也可以学习折叠及分类放好。

给孩子安排劳动注意事项

1、用商量的口吻嘱咐孩子从事简单劳动

很多时候家长叫宝宝做某件事情时习惯摆着大人的姿态和用命令式的口吻,但是宝宝大多都会讨厌,因为你剥夺了宝宝的选择权利!如果想要宝宝帮忙家务,你应该以“能帮我拿面纸吗?”等商量的口吻,委婉地嘱咐孩子。给宝宝提供选择比直接地安排任务更能让孩子感到快乐。再小的孩子都喜欢被家长尊重的感觉,所以妈妈可以列出一张家务清单让宝宝在这些选项中选择一两项家务,家务是自己主动选择的,因此心理上会承担起完成任务的责任心。

2、当宝宝玩游戏的时候,不能让宝宝做劳动

在房间里玩得正高兴投入,妈妈在这个时候让孩子去做家务活,肯定只会引发宝宝对家务劳动的厌烦心情。因此,你要选择好一个合适的时机。在指派任务时不该采用强迫的方式,可以适当地留给宝宝一个缓和的过程,比如“我让你再玩十分钟,之后要去把地上的书放到书架上整理好。

3、事情做得好积极夸奖,做错时候给鼓励

对孩子来说,积极参与劳动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所以家长不必纠结于结果的细致与完美。如果宝宝这次做得很好,或这次结果和以前相比进步很大,家长都应该积极夸奖宝宝,用这种成功的愉悦情绪来强化宝宝的行为。

但如果宝宝做错事了,桌子擦得还是不够干净,或者摆放碗筷时不小心打破饭碗,家长都不应该随便责骂孩子,而是应该给孩子一些鼓励、指导,让孩子有信心下次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怎么培养两岁孩子的社交能力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家长如何培养2岁孩子社交能力

两岁的孩子胆子可能比较小,家长要有意识的给孩子创造社交环境。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带孩子去外面和同龄的小朋友们玩耍。家长也要教会孩子怎样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看到同年龄段的孩子鼓励孩子上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我一个朋友他做的就特别好,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和其他的小朋友们一起玩,先让孩子和自己演练一遍。把妈妈当做陌生小朋友上去问,我能和你一起玩吗?然后妈妈会给出各种答案,比如可以或者拒绝,或者问为什么要和你玩。让孩子尝试各种结果,每种结果孩子都能接受,也就不会恐惧社交。

平时家长也可以多带孩子去找同龄的小伙伴,这孩子不想主动和其他的宝宝打招呼的时候,可以到宝宝到比较熟悉的邻居家里或者朋友家里面做客也可以找小朋友到家里面来玩儿,和自己的孩子深入交流几次,这样还有孩子的害怕情绪就会减轻,慢慢消失,孩子的接触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慢慢的学会了社交。

鼓励孩子社交,不在于交往的对象有多少而在于精,孩子固定和相同的几个小朋友交往,会让孩子之间了解的更加深入,彼此的心态也就比较放松。而且固定的交往对象也对于孩子的友谊建立有很大帮助,所谓的发小就是从小的时候交往的好朋友很少有从小的时候能够一直玩到大的朋友,如果孩子能够交到这样的朋友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财富。

鼓励孩子社交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反击,很多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都会互相抢玩具或者是出现什么问题,所有的家长都担心孩子受委屈。家长平时要教会孩子反击,可以用语言反击,比如有小朋友抢自己孩子的玩具,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说等一下我不玩儿了会给你玩儿,但是你现在不可以抢。或者告诉孩子和小伙伴说,你不可以抢我的玩具,这样不礼貌。让孩子会正确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好处有哪些

全文共 2974 字

+ 加入清单

家务活上注意安全问题, 如清空废物筒,避免受伤。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好处有哪些,方便大家学习了解,希望对您有帮助!

孩子家务劳动有哪些好处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安排不同的劳动任务,让孩子形成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的好习惯。让孩子做家务好处很多:

一、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直接作用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提高孩子的数学和物理的学习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

二、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会干的事情越多自信心就越强。

三、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通过做家务,孩子可以体谅家长的辛苦,逐渐承担自己在家庭里、社会上的责任,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品质。

四、劳动能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人在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时,脑子里氧气最充分。成人一次注意力只能集中50分钟,因此不能让大脑连续学习几个小时,这样效率就会降低,还会造成神经衰弱。而人在劳动和运动时,思维部分是休息的。应该是学习45分钟,劳动或锻炼15分钟,每天累计劳动或运动量至少一小时,这样会使学习更有效率。

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到了上初中的年龄,还不会洗衣服,更不要说做饭了。”一位学生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一回到家就是学习,父母根本不让做家务,说学习成绩要紧,家务劳动全由父母包了,甚至包括整理书包。”一位初三学生也道出了自己的苦恼。提到家务劳动,孩子和父母各执一词。一些父母说,如今的孩子变懒了,不愿帮父母做家务;一些学生则抱怨,是父母不让自己做家务。结果便造成孩子很少做家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日前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有个好成绩,乌鲁木齐有64%的学生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小学生不会自己穿衣,不会剥鸡蛋皮,就连军训也要家长作陪。调查还显示,经常帮父母做家务的孩子仅占1/4,且每天劳动的时间在半小时以内。73.97%的学生在家里很少或根本不做家务。调查中,有42.73%的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忙,没有时间做家务。调查显示,有26.71%的孩子不想做家务,“家长不让做”的占18.69%,“孩子根本不会做”的占到5.64%。

从调查结果来看,孩子不参加家务劳动,主要原因是家长不让做。一些教师认为,如果学生长期不参加家务劳动,时间长了,会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气,使学生养成懒惰的不良习惯,最后导致学生产生憎恶劳动,轻视劳动的不健康心理。采访中,一些学生自己也认为,长期不参加家务劳动,会产生依赖心理和对劳动的陌生感。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不让孩子干家务劳动的家长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有关专家指出,让孩子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反而会促进孩子的学习。专家认为,孩子结束了在学校一天的紧张学习,回到家后,帮助父母拖拖地、洗洗碗、洗洗衣服,可以通过这些劳动来消除学习中的紧张感,减轻疲劳度,从而使学生精力更充沛。还有,父母同孩子一起参加家务劳动,还是同孩子沟通的一个好机会。通过劳动,通过谈心、聊天,可以拉近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亲情的交融会给孩子在学习、生活、精神上新的力量。

专家认为,家务劳动也是培养一个人劳动素质的绝好课堂,它同学校开设的劳动课一样,是完全能够达到培养孩子多种素质的目的。一些家长在家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而花钱让孩子到所谓的吃苦夏令营去接受锻炼,实在是舍近求远。

家务劳动能否工资化?

答案是可以的。因为家务劳动可以外包。家政服务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一个家庭如果把家庭劳务全部外包给家政工作者,所支付的工资或者报酬,就是该家庭一个月家务劳动的市场价格。换句话说,家务劳动是有比较明确的市场价格行情的。熟悉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人都知道,西方学者在批判GDP概念的时候,认为传统GDP被低估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家务劳动。家务劳动有没有创造价值呢?张委员的观点是:“但客观来说,女性在整个一生中,日积月累的家务对她是有影响的,所以我觉得家务劳动是有价值的。”对女性有影响,所以有价值,这种推论是不科学的,说明张委员没读过多少书。如果张委员稍微懂点劳动价值论,就可以理直气壮的提出,既然家务劳动是一种劳动,而劳动创造价值,则家务劳动必然创造价值,所以家务劳动是有价值的。

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好处有哪些

1、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我们知道,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它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慢慢地才会形成。一般来说,孩子干的事情多少与自信心有一定的关系。据研究表明,孩子干的事情越多,自信心越强。

2、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作为孩子,将来要在社会上很好地立足,就需要从小通过做家务,让他体验到家长的辛苦,生活的艰辛,逐渐承担自己在家里、社会的一些责任。

3、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孩子通过做家务,可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语言逻辑能力, 学习能力等,这些能力在书本上是难以学到的,只有在平时的实践中才会形成。

4、可以促进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据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时,脑子里氧气最充分。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劳动一段时间,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只要合理处理好劳动和学习的关系,是不会影响学习的,反而还会促进学习。

5、可以培养孩子对生活的认识

孩子做家务的过程,其实就是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过程。如果家长只给孩子讲些道理,不让孩子独自去体验生活,那么怎能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培养孩子做家务的方法

1、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首先要耐心指导

孩子虽然热心参与家务,但一开始肯定越帮越忙,如:洗菜溅得到处都是水、盛饭洒了一桌、洗碗摔坏了几个等等。家长必须容忍这些混乱,并将每件事分解成小步骤来教孩子。

2、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果让一个3岁的宝宝收拾自己凌乱的房间,会使他茫然而无处下手。孩子3岁前,可以叫他收拾玩具,奠定日后他做家事的基础。三四岁左右,可以做简单家事,如开饭前,帮忙排椅子、分筷子,尔后可以教他帮忙擦桌子。和孩子一起叠刚收进来的干净衣服,他一定会很高兴,因为这些事对孩子而言,都是有趣的游戏。

3、把握时机

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看见家长扫地、擦桌子、拖地板,也会依样画葫芦。把握时机训练孩子做简单的家事,耐心的告诉他正确的方法,让他在兴趣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做家务。

4、父母陪孩子一起做

如果孩子对书籍有兴趣,此时,可以拜托他帮忙收拾书房,或指导他将书分类放好,这工作比要求他去扫地来得有效多了。此外,可陪孩子一面工作、一面聊天,甚至交换彼此的心得,以增加工作情趣。

5、肯定孩子的努力

孩子参与家事可以让他感到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以身为一份子为责任与义务,增加对家庭的归属感,家长要让孩子有参与家事的机会,并多给予鼓励、赞美,使孩子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及自信心,且肯定自己的能力,并从做家事中培养责任感及积极的人格。

6、利用家事机会教育

站在妈妈身旁看妈妈做家事,孩子特别爱问:“为什么我要吃这种菜?”“那种菜是怎么长出来的?”也可以让孩子注意看虾煮熟前和煮熟后的变化、什么菜可以让孩子长得健壮、什么菜会让他眼睛清澈明亮,利用一起做家事的时间,与孩子分享生活经验。

7、增进亲子感情

孩子与家长一起做家事,不仅可以培养其参与感及成就感,从合力完成家事的过程中,将有更多时间与孩子相处,增进亲子感情,孩子也会从中体会、了解家长的辛劳。此外,利用这段时间,听孩子诉说一些快乐或不如意的事情,也可增进你对他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