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筝

古筝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古筝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古筝问题。

分享

浏览

5420

文章

150

古筝属于什么类乐器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古筝属于弹拨乐器。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古筝给人的感觉是恬静优雅,能提升所气质,陶冶情操。

古筝属于弹拨乐器,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就盛行于陕西、甘肃一带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汉民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古筝传统的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无名四指拨弦,演奏出旋律、掌握节奏,左手演奏法还有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调整音高,完善旋律。

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宝库中最璀璨的的乐器瑰宝的古筝,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天籁之音,具有滋养灵魂的作用,使习筝者潜移默化之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从弹奏出发动听的乐章,也能发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境界,如此,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和艺术修养。是培养良好的心态与情感,是一种有益锻炼身心健康的乐器。

展开阅读全文

古筝保养油往哪涂?有什么技巧?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古筝保养油应该涂抹在古筝的侧板位置以及古筝的琴头、琴尾的位置。而且通常情况下,古筝只需要一个月涂抹一次保养油就可以了,定期涂抹保养油,才能使古筝在演奏过程中发出美妙的声音。

古筝保养一般选择古筝专用的保湿油,因为古筝是由木材制作而成,对于所在的环境要求极为严格,在较为干燥的北方地区,需要及时进行古筝保养,这时候就需要用到保湿油来保证古筝所处环境的湿度,除此之外也可以用加湿器来维持古筝保存环境的湿度。

古筝不喜干燥但是又怕潮湿,所以对于古筝来说,一定不能放在暖气旁边或者温度很高的空调房。古筝除了日常的保湿之外,需要有专门的盒子或者布包裹起来,以防止暴晒、雨淋以及木材膨胀等等不良状况,古筝的木材吸收水分的能力较强,在阴雨天气下不适宜弹奏古筝,而且最好把古筝面板上的音孔堵死,防止因为湿度过高影响发音。

展开阅读全文

高山流水是古琴曲还是古筝曲?讲述了什么故事?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高山流水最早为古琴曲,后面也是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取自伯牙遇知音钟子期的故事,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较广泛的流传。

高山流水最初被发现起于明代《神奇秘谱》。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旅行者一号”的金唱片,并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人类的“知音”。

高山流水的故是这样的: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展开阅读全文

古筝弦断了怎么换?有什么技巧?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古筝弦断了是需要及时更换的,具体的步骤如下:

取出断弦

首先将弦轴向下松几圈,穿线孔向上,取下断弦后,筝码放在一边。

安装新弦

然后将新弦从底板的穿线孔中穿进去,弦的一头从前面右边的弦孔向下穿,再从弦轴上的孔向下穿过,新弦尾部留出1-2厘米,用左手按住,用右手把长的部分抽出来,顺着轴绕上,把多余的部分都绕好。

装上筝码

最后用扳手把弦调紧,把筝码装上即可,调整筝码与弦距,保证两端穿弦孔与筝码顶部三点一线,相邻弦距均匀。

古筝的筝码在演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琴弦拨动必须通过筝码传导方可带动面板震动,引起共鸣箱共鸣;另一方面,筝码起着支撑琴弦的作用,所谓功夫在左手,左手演奏中的“吟、揉、按、滑、颤”,必须以筝码的绝对稳定为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古筝的基本指法有哪些?是什么?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1、勾:是中指向里拨弦的动作,以中指指跟第三关节点为动点,带动全指往里稍微向斜下方拨弦。

2、连托:也是古筝基本指法之一,是指连续托指,不离开琴弦连续托指的方法,使得声音具有连贯性。

3、劈:向高音方向拨弦,该动作以大指连接手掌根部关节为基点,稍微偏斜上方拨弦,且是托的反向指法,演奏时大指向里拨动即可。还常和托交替使用或连续交替使用,常用的劈托交替指法是先托后劈,而且在“重勾劈托”或“母指摇”中均包含着劈的指法。

4、托:在演奏时,大指向外拨动琴弦,即往低音方向拨动。是通过肩臂手和假指甲协调一致拨动琴弦,拨弦角度应斜向下方用力,弹奏的手指小关节不弯曲,以大指根部为基点,自然用力拨弦即可。托用于单音或音阶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历音”等指法中均用到托的拨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古筝甲片怎么戴?要注意什么?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古筝甲片是弹奏古筝的必需品,能古筝优美音色的保证,不少人特别是许多这对于古筝的戴法还不是很了解,下面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古筝指甲的戴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筝甲片的戴法

一.假指甲有多种,如果两面均是平面的,就无所谓正反。

二.如有一面是弧形,那么需要将平面贴着指肚戴,用弧形的一面来演奏。

三.选择指甲不宜太大,它的大小,长短最好与手指第一关节相近。

四.装戴时胶布应粘在手指第一关节的中部,贴紧指肚,胶布缠两圈左右为宜,避免胶布粘在第一关节活动处,影响手指灵活度。

五.左右手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均需装戴假指甲,食指,中指,无名指戴法如上所释,大指有所不同,右手指甲与大指尖向左成45度角,左手则相反。因此胶布也应斜着贴。

展开阅读全文

古筝六级必考曲目是什么?有哪些?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古筝六级必考的曲目分别是《高山流水》、《柳青娘》、《庆丰年》、《出水莲》、《崖山哀》、《闹元宵》、《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丰收锣鼓》、《瑶族舞曲》、《香山射鼓》。古筝考级划分为1~10级,1~4级为初级,5~7级为中级,8~10级为高级,其中高级需要加考乐理。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是中国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隶属弹拨乐器。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古筝音色优美,音域广泛,演奏技巧多样,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因此深受大众喜欢。现已出现小古筝、便捷式古筝、迷你古筝等等。

古筝是一件古老民族乐器,伴随着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其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地板以及穿弦孔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怎样挑选古筝指甲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材质

现在的古筝指甲材质一般是由动物的背部制作而成的,这种古筝指甲硬度合适,在弹奏的时候,可以使音质更加清亮优美。

2

尼龙古筝指甲

尼龙制作而成的古筝指甲,具有耐磨的作用,而且很有弹性,不过价格会相对比较高一些。

3

价格方面

价格不同的古筝指甲,质量和做工也有所不同,如果是塑料的古筝指甲那么价格就便宜多了,但是做工粗糙。

4

厚度

古筝指甲有厚度的区别,不要挑选过于薄的古筝指甲,因为这种古筝指甲,容易使得音色变得很轻。

展开阅读全文

手机古筝软件哪个好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这款古筝手机软件可以在手机上弹奏古筝,而且可以同步跟弹,它可以让你随时随地地练习弹古筝,快速的学会经典的曲目,而且在各种音色和节奏上面,软件都掌控的非常的好

2

这款轻松学古筝视频教程的软件,上面提供了古筝基础入门,讲解示范等各种模块,可以帮助新手入门和中级阶段的同学进行更深入的古筝学习,视频教学非常的详细

3

这款也是学古筝的软件,它的特点是名家和一些大师教你怎么弹古筝,提供的都是高清的视频教程,而且专家讲的非常细致,可以让你快速的入门。

4

这款魔幻古筝和传统的古筝软件有点不同,他的古筝制作多是用动漫的形式制作,同时它结合了东方古老乐器和现代乐器的特点,可以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古筝琴弦a型和b型有什么区别?如何学习古筝?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1、手感不同

古筝a型弦手感较松,余音较长;而古筝b型弦手感较紧,更适合大力度的作品使用;

2、粗细不同

古筝a型弦较细较软,音色较为清脆单薄;而古筝b型弦较粗较硬,其韵味更悠长,在大力度弹奏时,能将曲子更好的表达;

3、包装不同

敦煌古筝a型弦包装上面字是黑颜色的;而敦煌古筝b型弦包装上面的字是红颜色的,且会标明B型。

如何学习古筝?

首先练习指法,指法看起来多,但只要有大量练习,都不算难。五级之前的曲子都属于入门级别,打好基础才能应对五级之后的大曲子;

其次练习曲子,曲子是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练习的,练得多了自然就记住了,就可以开始脱离琴谱练习;

好的学习成果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古筝作为一种并不那么容易学成的乐器,单靠自学是很困难的,因此需要找好老师。专业的好老师能让学生学到规范的指法、技巧和乐曲处理,不至于走弯路。

展开阅读全文

古筝多少级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目前发布的教材,古筝考试一般分为9级或10级。例如,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考试委员会编制教材,将考试水平分为1-9级;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编制的教材将考试水平分为1-10级。一、古筝多少级

1.就目前发布的教材而言,古筝考试一般分为9级或10级,如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考试委员会编写的教材分为9级;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编写的教材分为10级;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古筝考试分为10级。其他艺术院校和政府主管部门编制的教材也有9级或10级,不同。水平不是以数字概念的加减来划分的,而是以技术含量来判断艺术表现的优劣。

2.无论分为9级还是10级,古筝考试的目的都是在众多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曲目中划定专家认可的、相对规范、易于操作和识别的公共标准,作为共同遵守的考核依据。以10级为例:1-4级为初级,5-7级为中级,8-10级为高级。高级需要额外的乐理。二、古筝考试怎么考

1.每天保证一定的钢琴练习时间。备考期间,每天至少要保证两个小时的钢琴练习时间。针对不熟练的技术难点和不熟悉的不连贯的地方,我们将单独重点练习。

2.等级考试的曲目要简洁。要求能熟练背诵音乐,音准、节奏准确,音色控制。注意力量和力量的变化,充满情感和音乐表达。

3、劳逸结合。在备考过程中,必要的放松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劳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4.避免临时抱佛脚。乐器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考试必须经过系统的准备和充分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备考只是最后冲刺的阶段,最重要的是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

5.考试时,心态也很重要。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考试。考生进入考场后,应该给人一种平淡、冷静、从容的精神风貌。演奏结束时,手回到开始放置的位置,需要等待几秒钟,以保持音乐意境的完整性,然后起身向评委致敬,及时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古筝绿色的弦发什么音

全文共 114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初学者使用的D调古筝,绿弦发音为5(sol),如果转换为C调定弦,音节排列对应的绿弦为6(la)。在古筝的21根弦中,有四根是绿色或红色的,分别是3根弦、8根弦、13根弦和18根弦。这种颜色标志是为了让演奏者更容易区分音区。

展开阅读全文

古筝b调和d调的区别

全文共 115 字

+ 加入清单

B调和D调是两种不同的调式,主要区别在于do定的音高。B调把“do放在B音高,D调把“do把它放在D音高中,然后去演绎re、mi、fa、so、la、si音高,以及升降音的音高。古筝D调绿弦为5(sol)古筝B调绿弦为1(do)音。

展开阅读全文

古筝c调d调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129 字

+ 加入清单

C调和D调指的是两种调性。古筝D调指将do放在D音高,而古筝C调则是do把它放在C音高中,然后去演绎re、mi、fa、so、la、si音高和升降音的音高。古筝是一种基准调定在D调上的乐器,也就是说D做do。要展示其他调式的作品,需要进行调式(移筝码或调弦)。

展开阅读全文

古筝g调和b调的区别

全文共 108 字

+ 加入清单

G调五声音阶为:D-E-G-A-B(5-6-1-2-3)。B调五声音阶为:降D-降E-#F-降A-B(2-3-5-6-1)。古筝是一个长方形的木制扬声器,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一般按五声音阶排列。

展开阅读全文

古筝c弦和其他弦区别

全文共 129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生产的古筝琴弦有四种钢丝尼龙缠线A型弦(五声)、B型弦(五声)C型弦(七声)D型弦(五、七)。A、B型弦是常规21弦古筝的配套用弦,C型弦是七声音阶的弦,D型弦是专为多声弦组合筝而设计的,但同时也可用于传统的S型21弦古筝,音色比较A、B弦更加醇厚明亮。

展开阅读全文

古筝弦a型和b型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古筝A型弦和B型弦的规格主要不同。A弦相对细软,音色更清脆单薄,手感更松,余音更长;B弦更厚更硬,手感更紧,韵味更长,在剧烈演奏时,能更好地演绎歌曲。1、古筝弦a型和b型有什么区别?

1、手感不同:a型弦较细,材质较软,手感较松;b型弦较厚,材质较硬,手感较紧。

2、音调不同:a型弦从低音3到以上三点3;b型弦是从下面三点到高音3。

3、音色不同:a弦的音色清脆单薄,余音长,适合一些柔和迷人的传统筝曲;b弦的音色韵味更长。在剧烈演奏时,可以更好地诠释音乐,更适合剧烈演奏的现代筝曲,更好地表达音乐。二、古筝简介

1.古筝又称汉筝、秦筝、瑶筝、栾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古筝常用于重奏、独奏、器乐合奏、戏曲、歌舞、曲艺的伴奏。因其广阔的音域和优美的音色,被称为众乐之王和东方钢琴。

2.古筝通常用右手大、食、中、无名指拨弦,演奏旋律,掌握节奏。左手是指郑柱左侧符合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从而调节音高,提高旋律。右手的指法包括钩、托、劈、挑、抹、挑、打、摇、撮等。左手的指法包括按、滑、揉、颤等。

3.一方面,初学者需要接受严格的听觉训练,能够准确地唱出和听到各种音调的五、七音。另一方面,他们应该努力学习古筝的调音方法,逐步实现自己的调音和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古筝特长生要几级

全文共 109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明确规定古筝专业学生必须达到多少水平,但一般来说,古筝专业学生的水平必须越高越好。这需要根据不同高校的具体要求,如一些重点大学,不仅将考生的古筝水平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而且是否有市级以上的比赛获奖证书纳入筛选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古筝一共多少级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就目前发版的教材而言,古筝考试一般分为9级或10级。例如,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考试委员会编写的教材分为9级;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编写的教材分为10级。其他艺术院校和政府主管部门编制的教材也有9级或10级,不同。一、古筝一共多少级

1.就目前发布的教材而言,古筝考试曲目一般分为9级或10级。例如,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考试委员会编制的教材分为9级;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编制的教材分为10级;还有其他艺术院校和政府主管部门编制的教材,也有9级或10级,不同。以10级划分为例:1-4级为初级,5-7级为中级,8-10级为高级。高级需要加考乐理。

2.无论分为9级还是10级,古筝考试的目的都是划定专家初级、中级到高级的曲目中划定专家认可的、相对规范、易于操作和识别的公共标准,作为共同考核的依据。二、古筝考试注意事项

1、以平常心对待考试。考生进入考场后,应给人一种平淡、平静、从容的精神风貌。

2.准备考试。首先,准备义甲,提前佩戴,检查手感是否舒适,检查胶带粘度是否需要更换。

3.演奏时,一定要把自己融入音乐中,全神贯注,不要受到周围其他因素的影响。演奏完的部分不宜考虑是非,以免影响下一场演出。

4.确保音乐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当演奏错误时,我们也应该继续演奏。在考试中停下来再演奏是古筝考试的禁忌。

5.演奏结束时,手回到开始摆放的位置,需要等待几秒钟,以保持音乐意境的完整性,然后起身向评委敬礼,及时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古筝入门基础知识古筝的来历是什么

全文共 5333 字

+ 加入清单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据考证,筝在春秋、战果时期及广泛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古筝入门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筝(弦)及弹奏方式和演奏技巧的沿革

1、筝(弦)的沿革

古代的筝曾为五弦,到了战国末期,为了加宽音域,增加到了十二弦。以后筝弦的增加速度很缓慢,从汉晋到唐宋这1300多年间,只增加了1弦。十二弦与十三弦虽然只一弦之差,但从五声音阶的定弦原则来看,它的目的在于加强主音,使其实用价值更大。筝发展到汉代已出现了转调。候瑾《筝赋》中记有:“于是急弦促柱,变调改曲。”是采用移动筝柱来转调的。十三弦筝,在隋代就已出现,隋文帝开皇雅乐中首见载有十三弦筝的使用。隋代筝的演奏中也用了移柱转调的方法:“促调转移柱”(王台卿诗),“调宫商于促柱”(顾野王赋)。盛唐时期流行的十三弦筝是在十二弦筝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在唐宋时期,十二弦筝与十三弦筝并存,但有雅俗之分,十三弦为俗乐筝,流行于民间;十二弦筝为雅乐筝,流行于宫廷。宋陈炀《乐书.宋史.乐志》中记载:“本朝十三弦筝,然非雅部乐也。”这一时期的筝弦,多用丝弦或(昆鸟)鸡的筋作弦,这在唐朝诗人刘禹锡和唐彦谦的诗中都有提及。岑参在《秦筝歌送外甥肖正归京》诗中云:“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丝弦的主要特点是:银色深厚、灵透、柔和、韵味深长,最富于表现慢板及花音不多的庄重古朴的抒情乐曲。

到了元、明、清三代,又出现了十四弦和十五弦筝。明末清初,南方各地开始使用铜和钢的金属弦,如粤、闽两省首先使用铜弦。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出了继续使用传统丝弦外,又开始使用钢弦。钢弦银色清越、明亮,余音长,最适合表现音韵典雅缠绵的乐曲。这一时期的演奏技巧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据明代《敦煌实录》云:“索函宗伯夷成善弹筝,悲歌能使喜者堕泪;改调易讴,能使戚者起舞,时人号曰:雍门周。”由此略见一斑。

清代的筝有了新的发展,值得重视的是,清代十四弦筝已用了七声音阶的定弦。在《律吕正义合编》中记载有:“筝似瑟而小,十四弦。...;各隋宫调设柱和弦以谐律吕,通体用桐木金漆,四边绘金夔龙,梁及尾边用紫檀,弦孔用象牙为饰.....今筝十四弦则五声二变为七,倍之为十四也”。这里说的“五声二变为七,倍之为十四也”,即指七声音阶定弦。另据记载,清康熙年间,曾有人用筝等四种乐器在宫廷合奏了康熙根据琴曲改编的“平沙落雁”。当时还有人用筝独奏了变调“月风儿”。十六弦筝的出现,大概在清朝末年或民国初年前后。

从建国后到现在,筝弦的增加很快,筝的演奏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筝的改革也进行了多种实验,制作了多种优质精美的筝(如四川筝、上海筝、苏州筝);筝的转调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已经改革了几种转调筝(如营口二十五弦脚踏张力转调筝,沈阳音乐学院移码转调筝,苏州四十四弦脚踏转调筝,上海音乐学院蝶式筝),这些转调筝扩大了筝的表现力,使筝更便于参加合奏和伴奏。近年来,古筝的弦又出现了尼龙弦。这种弦是以金属弦为内质,外加以尼龙丝缠绕而成。尼龙弦在一定程度上,既有金属弦那种清脆、明朗的特点,又有丝弦委婉质朴的韵味,他的余音长短适中,音韵较为清雅含蓄,最适于表达现代双手技巧复杂的乐曲。

2、弹奏方式及演奏技巧的沿革

今日筝流行于与专业演出和民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乐器。但用假甲弹筝,并非近代之创。早在南北朝时期(公元前502年)的梁代《梁书·羊侃传》载:“有弹筝人陆大喜,著鹿角爪,长七寸。”在李商隐的《无题二首》诗中有:“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另外,在《资暇录》中对假甲的使用有如下的记录:“今弹筝,或削竹为甲,以助食指之声。亦因研公也弃真用假,舍清才从浊。人盖靡只其由也。至如箜篌之与秦筝,若能去假还真,其声婉美矣。”

溯其本源,既然有“代指”与“去假还真”只说,可见最初弹筝乃是用肉甲来演奏的。后来由于假甲音量大、使用方便、不易损坏等原因,逐渐取代了肉甲,一直流传到今天。今年来,随着筝演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奏力度的加强,以及筝弦的加粗,使假甲更加普遍的推广开来。

传统的筝曲,右手弹奏旋律,左手施以颤、按、滑、揉等技巧,这是从古流传至今的演奏方法,也叫传统奏法。致于左手何时开始移到筝码右边和右手同时演奏的,无从考究,但在敦煌壁画中已看到双手弹筝的形象,还有在陕西蓝田水陆庵佛寺群雕中也有生动的双手奏筝的乐人形象。

1935年,杭州国乐研究社用铅字印制的合奏曲《将军令》的古筝分谱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双手抓筝”手法的运用。我们还可以在王巽之先生传谱的《月儿高》、《四合如意》等曲中看到左手简单的伴奏音型和划奏技法。

1955年,赵玉斋教授创作筝曲《庆丰年》,使左手的技巧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这首曲子中有了琶音、和音、三和弦,左手能和右手交替弹奏旋律,左右手大、食、中指的演奏技巧有了很大发展,《庆丰年》一曲开创了古筝双手演奏技巧的新篇章。

1965年,原上海民族乐团古筝演奏员王昌元创作的筝独奏曲《战台风》,在传统“四点一”指法基础上创出“扫摇四点”奏法,在传统食指抹弦奏法的基础上,创出“双手食指点奏”奏法,把古筝演奏技术推向了新的阶段。

继《战台风》之后,《幸福水渠到俺村》、《草原英雄小姐妹》、《东海渔歌》等曲的出现,使古筝双手演奏技巧继续发展,更趋完善。80年代以后,现代筝曲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如《山魅》、《黔中赋》等曲,突破了传统的五声音阶的定弦法。

随着新的双手演奏技巧不断涌现,不断革新,古筝的表现力也会不断的提高,也必将不断推动古筝事业的发。

古筝的起源

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又名秦筝。算起来,它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汉族民族乐器,一共10级。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传.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Q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也有说法为,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用于竖着挥起打Q人还有一句古话叫“筝横为乐,立地成兵”。后来在上面加上琴弦,拨动时发现悦耳动听,于是发展成乐器。随着8时间的推移,兵器也越来越轻便,筝这种体形庞大、质量不轻的兵器就被遗弃了。所以眼下人们见到的筝都是以0乐器的形式出现的,形态优美,并附有装饰。

汉代应邵《风俗通》载文:筝,“谨5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从应邵的《风俗通》2所载可知,汉以前的筝其制度应为“五弦,筑身”,但是当时“并(山)凉(甘肃)二州筝形如瑟”,应邵不知何人4所作的改革,还记下了“蒙恬所造”的传闻,这又是说明,汉代在西北地区已经流传瑟形的筝了。

唐代的杜佑在《通典.乐四》中说:0“筝,秦声也。傅玄《筝赋序》曰:“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崇似7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9发,斯乃仁智之器,岂蒙恬亡国之臣关思哉。并有附注说:“今清乐筝并6十有二弦,他乐肯十有三弦。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弹筝用骨爪,长寸余,以代指。”

应邵《风俗通》说,筝乃“五弦、筑身”。但“筑”是什么样式,历代文献都语焉不详。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具汉筑明器。这具筑之所以说他是明器,是因为该器虽然髹以黑漆,却是用独木雕成。实心,不利于共鸣,若用来演奏,无法获得足够的音量。此外,该器通长约34厘米,用来演奏显然太短小,而《同典》载,唐代的筑长四尺三寸,汉筑演变至唐代虽然有异,但相差也不至于如此悬殊。这些理由都足以证明它是明器,该器犹如有柄的小瑟,筑面首位各钉以横排竹钉,一排五个,这就与《风俗通》的记载相符。这具明器筑的样式与瑟相同,似乎又说明瑟、筑、筝的样式是极其相似的。

筝、筑、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筝筑同源,筝瑟并存。五弦竹制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筑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共鸣结构,可能是参照了瑟的结构而改革的。根弦,弦轴装置在与码子平行的面板左侧,弦质为金属(钢弦或铜弦),演奏时一般右手戴玳瑁甲片(即指甲)。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即首调)三个八度音域,多用G调或D调,F调或C调或A调较少使用。

古筝的发展

1965年,王昌元成功创作出了古筝曲《战台风》,《战台风》的出现,使古筝的演奏的技术、技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此曲中的扫摇四点、密摇、扣摇、刮奏等来制造台风效果等技法,都是创新技法,提高且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

70年代,赵曼琴在演奏实践中,创造使用了双弦过渡滑音、和弦长音、快拨及1/5泛音等新技巧。并突破传统的八度对称模式,创立了由轮指、弹轮、弹摇等几十种新指序构成的“快速指序技法体系”,使筝不须改变定弦即可单手演奏五声、七声及变化音阶的快速旋律,为筝由色彩乐器进入常奏乐器行列奠定了坚实地基础,代表作品有《打虎上山》、《井冈山上太阳红》等。

90年代以来,古筝创作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黔中赋》的演奏首次运用快速的左手技法而成为亮点;在这时期中,作曲家们参与筝曲创作,增强了创新力度,他们突破传统五声性调式的局限,吸收了日本琉球调式、都节调式的色彩,借鉴了梅西安人工调式的经验,自行设计了许多新的调式,甚至创造了全新的“下方小三度加上方小二度”的调式色彩,每个八度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是一个大三度音程,在每个环节上都可以演奏同主音大小调的调式。新的调式色彩和多调性连环叠置的定弦方法,促进了演奏技法的变革。如《山魅》(徐晓林)、《幻想曲》(王建民曲)、《箜篌引》(庄曜曲)、《溟山》(王中山曲) 等。在这些筝曲的定弦中,就为转调准备了条件。不同音区还采用不同音列,使不同音区演奏不同的调式色彩成为可能,既有对传统调式色彩的偏离,又有对传统调式色彩的回归。音程的变化又为新的音乐语言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而进入21世纪,涌现出一批青年古筝演奏家,其中以王中山、翟志荣、,邱霁、袁莎、蒋周健、刘乐、鲍栋、宋心馨等老师为代表。多年来,这些演奏家多次出访了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比利时、瑞士、瑞典、匈牙利、波兰、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多个地区和国家,使筝这件乐器走向了世界。

看过“古筝入门基础知识“

古筝入门基础知识

筝,通常又被人们叫做古筝,和琴之被称为古琴一样。这恐怕与它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及丰富的传统筝曲给人们留下的古朴雅致的情趣有关。在古代,筝还被称为秦筝、瑶筝、银筝、云筝、素筝等。

5、筝的渊流和形制的沿革

关于筝的渊流,史料记载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说法:

1、分瑟为筝说

在古代文献中确实有分瑟为筝的说法。唐赵磷《因话录》中记述:“筝,秦乐也,乃琴之流(一作琴)。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自此始。”宋代的丁度在他的《集韵》中也载有类似的说法:“秦人薄义,父子争瑟而分之,因此为名。筝十二弦,盖破二十五而为之也。”日本第十七世纪元禄年间宫廷乐师冈昌名所著《乐道类集》中记载有:“...或云:秦有婉无义者。以一瑟传二女,二女争引破,终为二器,故号筝。”

二人争瑟,由争夺而产生了“筝”,这种说法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只是传说而已,不说把争的人说的多么无情无义,单就一种乐器来说,都是由无数个部件组成的,缺一不可,争一而破为二,必然破碎或残缺不全,怎末会成为两件单独的乐器呢。

2、筝筑同源说

东汉应劭《风俗通》云:“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宋代徐铉校定重刊本)中记载:“筝,鼓弦,竹身乐也,从竹,争声。”

我国的乐器发展史是现有打击乐器,后有弹拨乐器的。筑的右手奏法,以竹尺击之,沿用了打击乐器的奏法,这与筝相比用指弹奏简单的多。综上所述,筝与筑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西,筝是由筑发展而来的,筑之源即筝之源,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姜,筝筑是同源的。

3、蒙恬造筝说

据《隋书·音乐志》载:“筝,十三弦,所谓秦声,蒙恬所造。”但刘朐在《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筝,秦声也,相传蒙恬所造,非也!”公元前237年(始皇十年),秦宰相李斯上书劝秦始皇收回他对客卿们下的逐客令的《谏逐客书》中说:“夫击瓮叩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声也。”这在时间上比蒙恬发迹之初早了十六年。所以蒙恬造筝的说法是靠不住不的。

至于蒙恬改革筝的说法倒是有可能的。

清朝著名的训诂学家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记载:“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为十三弦。"这一段文字记述了蒙恬曾改革了筝。

从历史材料看,早期筝与筑更为类似:都是筑身,都是竹制,棒状、细颈、都是五弦。

总之,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代。筝、筑、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筝筑同源,筝瑟并存。五弦竹制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筑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共鸣结构,可能是参照了瑟的结构而改革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