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人唱歌对身体健康最重要【推荐20篇】

使你长寿的睡姿有哪些——对人体来说,睡眠充足、睡眠质量良好是长寿的必要条件之一,充足的睡眠对人体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老人唱歌对身体健康最重要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带你了解下吧,希望你喜欢!

浏览

3246

文章

68

篇1:运动的根本是为了健康 老人选择适当运动项目很重要

全文共 1214 字

+ 加入清单

热爱运动的老年人有很多,有的老人一旦开启运动马达,风雨无阻。想要让运动达到健身效果,老人需注意这几大事项。运动不分人群,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的根本是为了健康适当的运动对老年人身体有好处,但是过量了会使身体受损。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运动呢?下面跟随本网了解一下吧!

一、准备:

全面的身体检查

老人运动前一定要给身体做个全面的检查。近年来,也有不少老人因运动过度而引发疾病。所以老人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应该咨询医生哪些运动不能做的,平时运动时就避免此运动。

充足的睡眠

运动是一项耗体力的事,所以老人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把动作做到最好,达到好的效果。

二、开始:

注意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一定要注意,很多老人喜欢晨起做运动,其实最好的运动时间是8点到9点,而且不宜空腹,最好早晨起来,吃过早餐后歇一会再去。如果有太阳,最好等太阳升起再锻炼。经过一夜的时间,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堆积比较多,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太阳出来之后,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进行一定的稀释分解,空气质量就会相对好一些,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晨练活动,就比较适合人体的新陈代谢。

剧烈运动要避免

老年人的肌肉在慢慢萎缩,肌肉的力量也有所减退,神经系统反应较慢,所以最好选择一些缓慢、放松的运动,能使全身得到运动,如太极拳、慢跑等。

运动需循序渐进

活动量过大或增加过快往往是老年人发生意外损伤的原因之一。因此老人锻炼时要循序渐进,对一定的运动负荷适应后再慢慢增加活动量,切忌操之过急而使活动量过大。

运动过程要注意身体变化

老年人要谨记运动过度的症状,如运动过程中发生腰痛、胸痛、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忌憋气运动

人屏气时胸腔内压力骤然升高,使血液回心不畅,心输出量减少,因而脑的血液供应也减少,故易发生头晕、目眩,严重者可发生昏厥。屏气完毕时,血液骤然大量回心,会使心输出量骤增,血压上升,脑的血供也猛然增加,易发生脑血管意外。

老年人运动的主要目标还是希望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老年人适当做些运动有益身心健康,但是不能盲目的运动。运动的强度与种类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变化来调节。

三、老人选择适当运动项目重要

老人最好选择和缓、低强度、少量、持续坚持的运动方式,运动后身体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以不感到过度劳累为宜。

运动后大汗淋漓的项目并不适合老年人,因这种运动方式耗气伤津,反而会加重老人气短乏力的症状,降低他们的机体免疫功能。

易气短喘息的老人首选的运动项目是打太极,因太极动作缓慢、流畅,在运动过程中同时有调息要求,如最常见的‘气沉丹田’要求练习者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使之不能上浮。

实际上这些练习对动则气喘的老人大有裨益。老年人可以常做一些类似太极、八段锦、五禽戏、扇舞以及各式各样的养生功等具有中医养气功能的运动,此外,像慢跑、广播体操、踢毽、打桌球、老人广场舞、交谊舞等项目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开始时感到气喘,可以通过降低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的方法解决,以逐渐提高肺活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好心情对老人很重要 老人有四勤健康好心情

全文共 1952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如果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健康长寿会找上身!如果你想知道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那就往下看。老年人健康是每个子女都非常关心的事情,春季健康保养需要从生活习惯和饮食多方面做起!老人健康养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动,人上了岁数之后,很多的器官功能都会退化,所以大家平时要多多了解这些老人保健常识!下面跟随本网看看详细的介绍吧!

老人有“四勤”健康好心情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愿望。可到了一定年龄,体内各种器官的生理功能和内分泌系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青春难留,青春不再”谁也不能抗拒。若能坚持“四勤”,延年益寿便不再是难事!

1、勤动脑

“大脑乃生命活动之中枢”,五脏六腑的功能及肢体活动都由大脑控制,只有大脑健康,长寿才有可能实现。人的大脑约有140亿个脑神经细胞,成年以后不断衰减。日本有人对210名各种年龄段人的脑组织进行X线断层摄影后发现,40岁以下的人脑组织基本没有什么变化,40岁以后,人的脑组织开始缩小,空隙部分日益增多,懒于用脑的人比勤于用脑的人萎缩要快。美国有人对180名修道院的修女进行用脑与长寿的研究,结果其中勤于用脑者平均年龄高达88、5岁,而且比不善于用脑者痴呆发生晚10年。我国秦汉以来3000多位着名文人学者平均寿命为65岁以上,大大超过了同代人。

如何勤于用脑呢?

就是要勤于读书学习,包括读书、看报、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等,获得更多信息,保持“智力青春”,能写作就更好了。特别是已离休的老人,不能终日无所事事,要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断学习充实大脑,积累“神经贮备”。读书学习是一种全身性的活动,眼、耳、口,脑、手并用,最有益于身心健康,能增强大脑的新陈代谢活动,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有利于激活脑细胞。正所谓脑越用越灵,能有效地防止脑细胞的衰退和衰老。此外,读书学习还可以集中意念,有“定志凝神”的作用。“人过三十不学艺”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要坚决摒弃!人接受知识越多,对大脑产生的保护作用越强,就越能够延缓衰老。

2、勤动腿

据“康寿八段经”记载,散步有康寿作用。医家认为,脚底是人的“第二心脏”。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步行是最好的运动。人体内有流动不息的血液,血液从心脏泵出,输送到全身各处,但要到达身体末端,特别是到达脚底较难,脚底因此常感到血流不足,故有“人老先从腿上老”之说。刺激脚底可提高心脏泵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脚底就不致于缺血了。而散步是最好、最方便的刺激方式之一,因而有“走,百种健身之首”之说。年近古稀的洪昭光教授经常出书、办讲座、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能保持旺盛精力的秘诀是:心态平和,粗茶淡饭加上每天走路。脚底是人的重要器官,不可忽视。“火从头上起,寒从足下生”,冬天多行走,有利于产生热量,促进血液循环。跳舞也是一种很好的足疗方式,在音乐伴奏之下与朋友翩翩起舞,不像散步那样单调,可欣赏音乐、陶冶情操,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3、勤动手

运动使心血管更具有弹性,还会使大脑释放类啡肽等有益的活性物质,促进人的思想和智力发挥。特别是运动手指更有利,因为手和手指的运动,能使大脑得到良性刺激。写字,画画、敲击键盘、编织等手工操作都很有益大脑,对延缓衰老功不可没。另外,生活中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自己去做,一方面少麻烦别人,另一方面还增加了自己的动手机会。如有可能,还可再找份差事干干,既充实自己,又发挥“余热”造福社会。

4、勤交流

离退休老人不再有工作打扰,远离了应酬。有些人一下子难以适应退休生活,总感到空虚无聊、无所适从。为了避免孤独,要走出室外,创造条件多与人交流,说新闻、谈形势、聊发展、看未来。不能老是离群寡居,应多交笔友、球友、棋友,书友、舞友、戏友等,特别是单身老人,更不能“深居闰中”,要拾起自己年轻时来不及发展的兴趣和爱好,与有相同爱好的朋友切磋交流,使自己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

好心情对老人有多重要?

高度焦虑诱发心脏病

心脏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其典型的表现为胸闷、气急、疲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许多医学研究发现,高度焦虑的人出现心绞痛发病率为低焦虑者的2倍。而许多冠心病患者,就是由于不良情绪的刺激而出现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导致突然死亡。

“坏”脾气导致高血压

不良情绪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又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更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当老年人受到严重精神创伤,出现愤怒、焦虑、仇恨等激动情绪时,很可能诱发血压突然升高,严重可引发脑卒中、心力衰竭、猝死等。

“气”出来的糖尿病

医学资料显示,因心理因素而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占总体人数的60%以上,如产生暴怒、焦虑、悲伤等情绪,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引起机体代谢功能紊乱。此外,高血糖促使其胰腺分泌胰岛素,使得疲乏的胰腺进一步受伤,使糖尿病者病情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绕圈健身有益老人身体健康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绕圈健身有益老人身体健康

有些中老年人由于缺乏锻炼,以致多种疾病缠身,如头晕失眠、血脂升高、腰酸腿疼,体重超标等从而加速了人体衰老。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八卦掌,其行走方法粗看似走圆圈,此法占地不多,简便易学。若以此法,每天锻炼20至30分钟,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保持人体阴阳平衡之功,可防治低血压、偏头痛、失眠、闪腰、腰腿疼、肥胖症等常见疾病。

初练时,可在地上画一个直径约一米的圆圈,人站立于圈外边缘,脊椎伸直,腰部自然下沉,如向右(左),先跨出左(右)脚,在距右(左)脚尖前10—20厘米处落脚,接着跨出右(左)脚。行走时双手可垂于身体两侧或背向身后,不可低头弯腰,双膝可自然屈曲,但速度切勿过快,以双脚交叉或八字形朝向外侧,如此行走数分钟或一定圈数后换方向。

初练习惯后,即可正式走圈。设想地面有一个一米左右的圆圈,走圈时双臂向两侧自然伸直。待向左、右方向各走完10—20圈后,换“八卦掌”之法,即抬起双臂,一掌在上,竖不超过头顶,但横向可超出面部,一掌小臂位于上腹部,双掌心皆向外(即身体的左右侧),走10—20圈后,同时换手换方向,当“平伸”和“八卦掌”手姿感到累后,可采用自然下垂或背向身后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人养生早起七件事有益身体健康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年轻的时候领悟不到健康的重要,随着年龄的增加,会感觉到健康来之不易。老年人因为抵抗力的降低很容易患上一些疾病,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老年人会“想方设法”让自己更健康。老年人每天早产起床之前做几个简单的动作,就会使人全天精力充沛,有利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下:

老人养生早起七件事有益身体健康

(1)搓脸

早晨起来之后,先用双手的中指同时揉搓两个鼻孔旁的“迎香穴”数次,然后上行搓到额头,再向两侧分开,沿两颊下行搓到额尖汇合。如此反复搓脸20次,有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面部肌肤抗风寒的能力,有醒脑和预防感冒的功效。天长日久,还能减少面部皱纹,改善容颜。

(2)运转眼球

先左右,后上下,各转10次,能提高视押经的灵活性,增强视力。

(3)叩齿

轻闭嘴唇,上下牙齿互相叩击36次,问宜旋舌,以舌尖溉顶上额数次。

能促进口腔、牙齿、牙床和牙GB的血液循环,增强唾液分泌,提高牙齿抗力和咀嚼功能等作用。

(4)挺腹

平卧,伸直双腿,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腹部有力地向上挺起,松下。反复挺腹十余次,可增强脂肌弹性和力量,预防腹部肌肉松弛、聚,且能健胃肠、利消化。

(5)提肛

聚精会神地提紧肛门十余次,可增强肛门括约肌力量,改善肛周血液循环,预防脱肛、痔疮、便秘。

(6)弹脑

两手掌心分别按紧两耳,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轻弹击后脑,反复3—4次,可解疲乏,防头晕,强听力,治耳鸣。

(7)梳头

坐在床上,十指代梳。从前额梳到枕部,从两侧领颗梳到头顶,反复数十次。可改善发根的营养供应,减少脱发、白发,促进头发乌亮,且能醒脑爽神,降低血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老人玩玩具有益身体健康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专家研究发现,人活到70岁以后,大脑的重量比青年时期减少200克左右,脑细胞也只有青年时期的65%。于是,老年人便会出现思想不能集中、思考能力减弱、思维过程紊乱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平时工作单调、业余生活贫乏、思想思维懒惰的老人,就更容易发生老年性痴呆而加速衰老。

我国现代养生学专家提出,保护智力的关键在于勤用脑,大脑器官是越用越灵的。所以,老年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余应该适当玩玩具,包括拼七巧板、玩九连环、搭积木、打扑克和下棋等项目。

以前,一般人都认为,玩玩具是孩子的专利。所以,老年人很少有人想起买玩具,即使有许多老年人喜欢玩玩具,也不知道有成人玩具。不过,现在玩玩具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了。因为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大、烦恼多,通过玩玩具后可以释放工作上的压力,忘记家庭和生活中的烦恼。

当然,老年人玩玩具也要注意间歇和休息。如果长时间连续玩玩具,也会造成疲劳而有害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老人注意一些生活细节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全文共 2494 字

+ 加入清单

目录

第一章:老人健康一些生活细节注意

第二章:老人健康有三点要注意

第三章:老年人健康要走出六大误区

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力比较差,想要健康的身体就要多方面注意,一些生活细节也是老人健康的关键。那么,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盘点老人养生措施,教你有利于老人健康的生活方式。

老人要健康一些生活细节需注意

一、不要烫澡。

有专家表示,烫澡会使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大量血液分布在体表,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供血相对不足,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就易发生心脑急性缺血而致意外。另据研究证实,水中的有害物质三氯乙烯和三氯甲烷,在高温条件下分别有30%和50%可变成蒸气,并随着水温增高和时间延长而增多。

二、不要饱餐和酗酒。

饱餐和酗酒会增加心脏负担,老年人的心脏储备功能刚刚满足平时需要,经不起外来的负荷,如果说把饱餐、酗酒、激动、中老年和心脏病这几项合起来,差不多等于猝死。

三、不要喝冰镇饮料。

专家指出,老年人大量饮用冰镇饮料极其危险,因为人的食道就在心脏背后,胃又在心脏底部,所以喝大量冰镇饮料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容易猝死。

四、不要做猛烈转头运动。

转头固然可以锻炼颈部肌肉,缓解颈椎病所致的肩背肌肉僵硬、麻木,但老年人乐此不疲地做转头运动不适宜,因为头部转动过快,持续时间过长或动作幅度过大,有可能使颈动脉受压扭曲导致急性脑缺血,发生昏厥而出现意外。所以做转头运动时应有三不宜:即转头不宜过快,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动作幅度不宜过大,而且最好有人相伴。

五、不要空腹跑步。

生命虽然在于运动,但运动要讲究科学。空腹跑步不仅会增加心脏和肝脏负担,而且极易引发心律不齐,导致猝死。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由于利用机体内游离脂肪酸的能力比年轻人低得多,因此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更大。

六、不要蹲便。

专家介绍,排便时的动脉血压和心肌耗氧量会增加,血压骤升可导致脑溢血,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老年人更因血管调节反应差,蹲便时间过长突然站起来等原因时常发生脑缺血而晕倒甚至猝死,所以老年人应使用坐便为好。

老人健康有三点要注意

第一点:精神愉悦

老人一生,经历的困难挫折不计其数,大起大落有之,小病小灾有之,家庭变故有之,亲属离世有之。面对外界的刺激而产生不良情绪时,老人要善于控制和调节,凡事要想得开,经常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忘记年龄,忘记病痛,忘记恩怨,平心静气对待一切事物,健康而幸福地生活。

科学家研究表明,道德高尚的人能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人体健康长寿。反之,如果一个人利欲熏心、患得患失,会使自身免疫功能调节失去平衡,产生多种心身疾病,最终减少寿命。正气存内、胸怀宽广,是非不干,心旷神怡,就是这个道理。老人常做好事,不计较名利,保持心情愉快,自然吃得香、睡得好,从而延年益寿。

第二点:饮食有节

老人不渴也要定时喝水,不断补充脏腑

津液。晨起洗漱后,及时饮上一杯白开水,止渴“立竿见影”,细胞“脱水”缓解,胃肠道的毒素也得以消除,对心血管病也有积极的预防作用。老人切忌暴饮,每次以不超过200~300毫升为宜,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更不宜一次饮过多的水。

饮食要以“每餐少一口”为准则进行控制,同时注重荤素搭配,以清淡为佳,定时定量,多吃蔬菜和水果,既保持大便通畅,又助于身体健康。吃水果的最佳时间应是午饭后1小时左右。老人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减退,吃饭应细嚼慢咽,食用一些软质食物和温暖食物,如晚餐吃稀粥,有利于消化吸收;平常少食冷拌菜肴,以避免胃肠不适。

第三点:睡眠适度

一般来说,老人每天睡眠时间以8~10个小时为宜。按照自然规律以及人体生理特点,春夏养阳,应早睡早起;秋冬养阴,应早卧晚起。中午适当小憩一会,有利于恢复体力。另外,老人卧室应保持空气流通,冷暖适中;卧床软硬适宜,枕头高低适度,有利于消除疲劳,保证高质量睡眠。睡眠时保持右侧弓形的姿势,以减轻心脏负担,促进新陈代谢,以利于人体长寿。

老年人健康要走出六大误区

一、多摄入蛋白质食物

人体内有一种特殊的抗氧化防御体系,这就是防止自由基危害的各种抗氧化酵素,如SOD,它们象“防暴警察”一样在不断地巡查人体内何处发生DNA受损并及时进行修复。正因为这些酵素的存在,人体才总保持着基本的抗氧化机能。但是这些酵素的合成需要靠大量的氨基酸,只有源源不断地补充蛋白质,才能使抗氧化酵素保持在高水平,所以,人们应适当地摄取蛋白质。

二、多摄入抗氧化维生素

科学界公认有三大抗氧化维生素:一是β-胡萝卜素,它主要是合成维生素A的前驱物质,在红葡萄、菠菜、海带、红薯、芒果、南瓜等黄绿色蔬菜瓜果中都有相当丰富的含量。二是维生素C,各种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三是维生素E,各种坚果类、小麦胚芽、鳗鱼、植物油中含量较高。这些维生素有助于防止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破坏。

三、多摄入抗氧化特殊物

科学研究发现,除了维生素外,食物中还含有多种抗氧化物。一般来说,这些食物具有这样的特性:颜色深、味酸、苦,而且这几种特性越强,其抗氧化作用也越强。一些食物如红酒、可可、巧克力、绿茶、各种植物籽、鲑鱼、鱼卵、虾子、蟹、芝麻中这些抗氧化特殊物的含量较高。

四、多样化运动但避免剧烈运动

科学研究表明:适量的运动是延缓衰老的第一步,要掌握“适量且多样运动”的原则,运动时要注意以渐进方式逐步增加运动量及难度,另外还可做些促进肌力、增加心肺功能的运动。剧烈运动易造成换气过度,增加耗氧量,使体内的自由基剧增,加剧老化,老人不宜参加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五、保持心理健康

人的精神状态影响着各器官的机能活动。失落、焦虑、烦恼、沮丧、愤怒、敌意和挫折感等消极情绪与心理发生冲突,常可导致人体一些器官功能紊乱,如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久而久之,严重者常可诱发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心身疾病。

六、忌嗜烟好酒,少吃油炸与加工食品

吸烟、喝酒容易造成活性氧的生成,油炸食品在人体内易产生过氧化脂质,加工食品因含有较多的化学物质,也会加速细胞的老化。

总结:老年人忙碌了大半辈子就是要到享福的时候了,享福的首要内容就是要有健康的身体,想要健康的身体就要好好的进行养生保健,但同时不要踏入老年人保健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养生秘诀让老人拥有健康身体

全文共 4228 字

+ 加入清单

目录

第一章:老年人养生最怕的五个字

第二章:老年人养生营养有哪些特殊要求

第三章:老年人养生饮食需注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人关注养生,而老年人的养生是重中之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都在减退,容易招来疾病危害。那么,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盘点老年人的养生秘方,让老人的身体健康保持在最佳状态。

老年人养生最怕的五个字

摔:1/3老人都摔过

可能你正慢病缠身,或者你身体还算硬朗,但不论处于哪种情况,摔倒都是容易导致老人伤残的危险因素。有数据显示,65岁—80岁、8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发生跌倒的几率分别高达30%和50%左右;加拿大一医疗服务中心2009年的数据也显示,每年每3名老年人中就有一位曾跌倒过,其中又有近半数不只跌倒一次,而且有近半数的人因跌倒而受伤,发生骨折几率很高。

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高芳堃教授说:“要规避这种风险,至少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补充钙和胶原类物质以强健肌肉和骨质,预防骨质疏松。比如,在多喝牛奶之余,老人,特别是女性,可补充一些钙剂。

其二是注意老年人居室的布置和房间设施的安排,去除屋里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地面要防滑、通道要无障碍物,清除所有杂物。家具要固定妥当、常用物品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最好在浴室或通道处安装上适宜老人的扶手。家具的高度、床的高矮以及摆放的位置尽量方便适宜老人,诸如:桌子应比年轻人用的稍低些,(上接第一版)以70―75厘米为宜;老人最好在床头放一盏灯;通向卫生间的过道装一盏夜灯;在床头准备一个手电,也有应急功能。此外,一双跟脚、防滑的软帮鞋是老人的最佳选择。

堵:肠胃怕堵,心更怕堵

交通堵了是闹心,人堵了,就是闹病了。对于老人来说,最不能堵的一是消化道,二是心。

在人体中,最易堵的无疑是消化道,高芳堃指出,对于消化功能已走下坡路的老人,黏、糯的食物是最大忌。老人多半牙不好、口又重,软、黏、甜的粽子、年糕、糯米团子就像是专门针对老人这些特点而设计的。然而,这些食物“入口容易消化难”,轻则胃不舒服,重则发生胃黏膜出血,甚至肠梗阻。尤其是晚饭,老年人最好别吃糯黏的食物,平时想吃时也要适可而止。当然,消化道通畅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要消除便秘,为此,老年人要做到适当多吃粗纤维食物、多喝水,平时做做揉腹操,晚饭不要吃得过饱,饭后休息15分钟到半小时再外出活动。

不仅身体通道会堵,心也会堵,老人堵了心,麻烦更大。北京安定医院心理科医师西英俊指出,不管是因为心情不快而大发脾气,还是暗自生闷气,都对身体无益。尤其是老人孤独、自卑等负面情感更多,因而身体受情绪所累的问题也更突出。

西英俊建议,为避免老人的不良情绪,子女要记得多嘘寒问暖,老人自己也要学会调节:遇到问题及时沟通,把怒火扼杀在摇篮里;有愤怒应及时适当表达,比如采用“幽默发脾气法”,学会自我调侃。平时多参加社区活动,发展兴趣爱好,也能防止坏心情找上门。

独:不独居、不孤独

年轻人通常会很享受独居一室的自在,老人却最怕独居一室的孤寂。这种没人说话,没人照顾,“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带来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甚至媒体曝出“独居老人去世个把月才被发现”的新闻,也已不算新鲜。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指出,老年人的孤独,源自他们各方面能力衰退后引发的不安全感。而要消减这一负面情绪,按照护航理论,他们应该获得3个圈子的支持,即子女家人、朋友街坊和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其他人。

“现在有些年轻人觉得,父母退休后,在家吃喝不愁,平时还有不少娱乐爱好,过得很潇洒,根本用不着自己总去关心。”李娟说,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一项关于国民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丧偶老人来说,家人的关怀是最主要的;而对于老夫妻俩来说,由于有了相互间最基本的家人关怀,朋友的支持才相对凸显出来。但无论如何,老朋友间的关心都无法取代家人。

因此,除了老人自己要有意识地接触社会外,年轻人更要“常回家看看”。李娟说,看老人时,买些礼物没问题,但千万不能把它变成一种形式,“平时给朋友礼物还总要附上一张卡片呢,给老人的怎么能干巴巴就送出去呢?”拿出礼物的同时,别忘了多聊两句,说说过去的事,让老人回忆起自己当年身强力壮、风华正茂的状态,这对于帮他们找回自信、激发乐观心态都非常有益。

另外,对于丧偶老人,最好不要让他们独居,如果不得已必须如此,也要提前给老人设置好联系家人、亲朋、近邻的电话快捷键,并请周围邻居或小区物业人员多加探望。当然,最要紧的,是自己尽可能多地回去。

漏:服药检查不能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马长生教授表示,心脑血管疾病缠身是大部分老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在300万以上,其中,漏检查、漏服药、漏治疗是主因。

“很多人都觉得,有这些基础疾病的老人应该忌生气、忌着急,以防血压升高,甚至因此导致猝死。其实,因此而发病的几率并不是特别高,即便发病,也是因为血压等指标本来就控制不到位。”马长生认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其实是求“稳”,即用药不能漏、监测不能漏、及时跟进病情调整治疗不能漏。只要保证了以上前提,即便偶尔发发脾气,着急一回也不会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

拖:小病一拖成大病

这在老年人身上比较普遍,比如小感冒拖成重肺炎就屡见不鲜。高芳堃说,老年人免疫能力低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自我调整能力也都比较差。因此一旦着凉感冒,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转为呼吸道感染,危及生命。更麻烦的是,老人在被病原体感染、发炎后,其临床体征通常表现不典型,多见精神倦怠,很难引起重视和注意,贻误病情,小病拖成大病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此,高芳堃建议,老年人及其亲属应多了解一些老年病相关知识。如果老年人感觉浑身酸软、无力、精神倦怠等,要及时进行身体调理,如果是初发感冒,可以服用感冒冲剂、多喝水,多休息,饮食清淡些。如果经过调理后,情况还没有改善,而且出现了咳嗽等症状,就要尽早去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秋入冬和冬入春是老人最易患病的时节,应格外注意保健。”

老年人养生营养有哪些特殊要求

一般来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膳食中热能供给应逐渐减少。因为老年人活动量减少,如果热能供应过多,容易引起肥胖。据观察,人在20~39岁期间,男性(体重为65公斤)能量供应每日需12552千焦(3000千卡),女性(体重为55公斤)每日需9204千焦(2200千卡);40~49岁期间,对热能的需要在上述的基础上减少5%;50~59岁减少10%;60~69岁减少20%;70岁以上减少30%。老年人总热能在6276~10041千焦(1500~2400千卡)就可维持一般生理活动的需要。因此,对老年人饮食量应加以调整,以防止热能摄入过多。在老年人营养中,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老年人的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对蛋白质的利用能力也降低。为了补偿功能消耗,维持机体组织代谢、修补的需要,增强机体抵抗力,应注意蛋白质的供给。如果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足,一味强调老年人要食素,会造成机体负氮平稳,加速肌肉等组织的衰老退化,使酶活性降低,引起贫血,对疾病抵抗力减弱,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多数医学专家主张,老年人的蛋白质供给不应低于青壮年的供给量。

老年人总的进食量减少,应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才能避免老年性蛋白质不足症。老年人蛋白质供应量每日按每公斤体重1克~1.5克(占食物总热能的10%~15%)为宜。因老年人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肾脏功能也弱,故保持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适当比例比蛋白质的量更为重要。

老年人总的热能摄入减少,而蛋白质需求量却相对不变,故膳食中脂肪与糖类的供给应该减少,蛋白质相应增加。高脂肪饮食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脂肪摄入过多易产生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继之会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但是,机体的必需脂肪酸要从食物中获得,一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需要脂肪参与。所以,过分强调限制脂肪的摄入,对健康亦不利。适量的植物油,可增加食物风味,有增强食欲的作用。一般老年人脂肪摄入量战总热能的20%~25%(包括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脂肪,总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约1克脂肪)为宜。

老年人应控制糖类的摄入量,尤其应限制纯糖的摄入。因为糖在体内可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但有些含糖量多的食物中含膳食纤维较多,而膳食纤维对于老年人有特殊的义,故对这类食物不应限制太多。

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人体组织、器官功能的减退、老化,与维生素缺乏和利用率低有关。在老年人的营养供应中,要有充足的维生毒,其供给量不应低于中、青年人。对于无机盐,老年人也容易缺乏,尤其是钙、铁等。不少的老年人,因缺钙而造成骨质疏松,导致骨折、骨变形。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必须限制钠盐的摄入。盐能使水分在体内储存增多,排出减少,加重心脏负担。高血压患者禁忌高盐饮食。

老年人养生饮食需注意

蛋白质。

包括优质蛋白和非优质蛋白,前者的来源主要是奶制品、鸡蛋,瘦肉、鱼、虾、豆制品等;后者主要来源米、蔬菜等。

脂肪。

包括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很多老年人害怕脂肪,因为害怕脂肪会导致高血脂、冠心病的等。其实,老年人也应该摄取脂肪,因为脂肪有保暖等作用。老年人可选择植物性脂肪,因它含不饱和脂肪。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提供人体必须的热量,主要食物来源有:蔗糖、谷物(如大米、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高粱等)、水果、坚果、蔬菜等。

1、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小米、大米、黑米交叉食用,可使营养结构趋向均衡。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起码要有1斤蔬菜、两个水果。至于糖尿病患者可吃低糖的蔬果,如杨桃、番茄等。

3、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豆类首推黄豆。

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老年人可多吃鱼,海鱼较好。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当体重,一天最好要锻炼1小时。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高血压、癌症的发病与高盐的摄入密切相关。

7、饮酒应限量。高血压的人忌喝酒,正常人则可适量喝红酒。

总结:老人养生平时的生活细节很关键,饮食习惯也很重要,空余时间多做些运动,避免老人最害怕的5项意外。虽然老人是夕阳,但照样可以发光发热,当然,前提必须是有个健康的身体。老人的养生原则要牢记。(作者李子豪、张芳,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饮食做到“12点” 老人身体更健康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减退,对膳食要求比较特殊,所以为了确保健康长寿,需要做到以下“12点”。

1.数量少一点

主食宜比年轻时少15%。

小编推荐:6种食物有益老人身体健康

2.质量好一点

宜食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禽类、乳类、大豆制品等。

3.蔬菜多一点

蔬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芹菜、韭菜等,每日不少于250克。

小编推荐:早吃热晚吃凉老人更健康

4.菜要淡一点

盐吃多了会增加血容量,使心、肾负担加重,所以每日食盐量要控制在6克以内。

5.喝水多一点

喝水少,血液黏稠,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每日保证摄入2500毫升左右的水。

6.品种杂一点

营养均衡、荤素兼顾、粗细搭配,每天主、副食不少于10种。

7.饭菜香一点

老年人味觉功能减退,所以菜中可适当放些调味品,如葱、姜、蒜、香油、醋等,以促进食欲。

小编推荐:冬季老人驱寒必吃的八大食物

8.饭菜烂一点

每天的食物要做得软、烂一些,以利于消化吸收。

9.微量元素补一点

铜、硒、铬、镁等微量元素,要适量补些。

小编推荐:老人秋季饮食“四宝”

10.吃得慢一点

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减退,所以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11.早餐好一点

经过一夜的消化吸收,胃里已排空,所以早餐量要占全天的30%~40%,以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能量。

12.晚餐早一点

晚餐宜早点吃,饭后宜稍微活动一下,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6种食物有益老人身体健康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1.奶制品

以低脂酸奶最佳,它富含钙质、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钾元素。

2.鸡蛋

研究显示,每天早晨吃一个鸡蛋,不仅不会增加胆固醇,还会让人在一天内摄入更少的热量,不知不觉中减轻体重。

3.坚果

高纤维、高蛋白、有益心脏且抗老化,这些都是坚果类食物的优点。

4.猕猴桃

被称为“水果之冠”的猕猴桃含有太多的营养素。

5.豆类

多吃豆类对心脏有好处,它所含有的不可溶性纤维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另一些可溶解性纤维则可帮助排除体内垃圾。西兰花含有维生素A、C以及有益于骨骼生长的维生素K。

6.水果干

菠萝干、杏干等很多水果干只是在制作过程中滤去了水分而已,水果中所含的维生素等有益元素都被大量地保留了下来。

除了丰富的维生素之外,水果干里还含有大量的铁、钾等矿物质,而水果干中含有的糖分也比普通水果中的糖分低,食用后也不易发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坚持运动的好处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运动保持身体健康重要因素。早在2400年以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讲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生命和健康,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分和运动。长期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使人青春永驻、精神焕发。下面跟随本网了解一下吧!

一个好的运动计划应包括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就是指长时间进行运动(耐力运动),使得心(循环系统)、肺(呼吸系统)得到充分的有效刺激,提高心、肺功能。从而让全身各组织、器官得到良好的氧气和营养供应,维持最佳的功能状况。包括骑自行车、游泳、慢跑、打羽毛球等。

无氧运动:所谓的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度剧烈运动。如赛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肌肉训练等。这些运动能调节和锻炼肌肉,主要是由肌肉糖原提供能量。

坚持运动的好处

1、缓解身体自然疼痛

如果你感到膝盖、肩膀、背部或脖子疼痛、僵硬时,休息并不是最好方法。专家表示,长期坚持有氧运动的成年人同那些总是喜欢躺坐在沙发上的人相比,肌骨骼不适的几率低25%。运动可以释放出内啡肽(一种可以镇痛的荷尔蒙),它是身体疼痛舒缓剂,还可让肌腱不易被拉伤。缓解身体一些慢性症状,如关节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的研究证明:关节炎患者在经过6个月低强度的锻炼(如平衡运动)之后,疼痛感降低了25%,僵硬感降低了16%。

每周两次练习瑜伽或太极,可增加身体柔韧性,并且减少疼痛感。

2、削减感冒几率33%

适当的运动不只是能够加快你的新陈代谢,它还可以提升你的身体免疫力,帮助你的身体对抗感冒病毒和其他细菌的入侵。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发现,每周进行5次时长45分钟的心肺锻炼课程的女性,发生感冒的次数是那些每周进行一次拉伸锻炼的女性的1/3。

保持运动,但不要做过度。如果经常剧烈运动,例如跑步超过90分钟,反而会降低身体免疫力。

3、更健康的口腔

专家认为,牙线和牙刷其实并不是靓丽笑容的唯一法宝,锻炼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他们最新的研究发现,成年人每周进行5次30分钟适度的运动,患上牙周炎的几率会降低42%,这种牙龈疾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得更为频繁。运动也能像阻止牙周炎一样抑制心脏病的发生--因为它能够降低血液中导致炎症发生的C反应蛋白的含量水平。

除了保持适当的运动之外,最好每年进行两次牙齿清洗,如果牙科医生告诉你患上牙龈疾病的几率很高的话,那么还要增加洗牙的次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老人常旅游,真的有益身体健康吗?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老年人而言,旅游也有可能会非常有压力,需要注意的事情非常多,不可以不顾老年人的身体需要就让老年人去参加旅行。合理的旅游规划和安排,可以帮助老年人享受旅行的乐趣。那么,老人常旅游,真的有益身体健康吗?

1、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老年人在旅游的过程中,可以见识到祖国的秀丽山水,各地的风俗民情。老年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而不是电视机直接接触到美丽的风景,了解各地各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饮食习惯等。增长了见识,并且不再局限于家庭的环境中,开阔了眼界。

2、放松心情、亲近自然

旅游可以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由于旅游胜地多山清水秀,风景幽美,鸟语花香,不仅可以一览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而且能借以舒展情怀,令人心旷神怡,胸怀开阔,使人在美的欣赏中陶冶情操。此外,老年人一旦离家出游,一切大事小事、烦心事、家务事都抛在身后,无事一身轻。赏景的心情与居家过日子截然不同,精神的放松,心态的放松,也有益于身心的调养。

3、重返社会、接触人群

退休之后的老年人怕与社会隔离,怕被时代忘记,他们渴望融入社会,接触社会,旅游和出行,就成了他们与社会交流的渠道。老年人平时生活在城市中,尤其退休以后,人际交往减少经常感到孤独寂寞。外出旅游多与家人,志同道合的亲朋好友结伴而行,既可互相照应,又是相互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良机。此外,在旅途中或是住地的旅店里又或是在旅游景点上,又可结识许多新朋友。如此可使老年旅游者心情更加舒畅、快活。对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性格颇有好处,有利于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4、锻炼身体、有益身心

旅游可锻炼体魄,增进健康。长途旅行是一项消耗较大的运动,无论是坐车、行走,还是爬山、逛景点,由于其密度和时长,都比一般的健身运动消耗体能。游览之时,精神振奋,烦恼、郁闷烟消云散,休息之时肌肉由紧张转为松弛,睡眠好,吃饭香,对身体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游览过程中,还能受到阳光的沐浴,从而增强体质,健康长寿。

5、缓解孤独、排解寂寞

老年人平时呆在家里孤单寂寞,通过旅游可以接触外面的世界,心胸和眼界更加开阔;走出了狭窄单调的生活,增加了情趣,对身心的健康自然有好处,也可以激发老年人旺盛的精力。

总之,对于老年人来说,旅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注意的事情非常多,尤其是对于身体不健康,存在慢性疾病,平时很少出远门的人来说,更是需要特别注意。作为儿女,如果父母有旅行的需要,一定要慎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午睡对我们身体健康有多重要?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保持一个良好的午睡习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绝大多数人都愿意在午后休息一会儿,这并不是我们懒散,而是由于我们体内的生物节律在起作用。关注健康养生的本安全网下面为大家分享下相关的安全知识,希望大家能养成一个健康午睡的好习惯。

午睡的重要性:

德国的研究者坎贝尔认为,睡眠周期是由大脑控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某种变化;同时发现,午休是自然睡眠周期的一个部分。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位睡眠研究专家说,午休已经逐渐演化成为人类自我保护的方式。最初,午休可能只是人们为了躲避正午的烈日,后来逐渐变成一种习惯;那时的人类是生活在暖热的地区,户外劳动是人们维持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午休成为人们避免遭受热浪袭击的方法。

尽管有少数人从某一时期开始不再午休,但他们中间绝大多数是被迫放弃这种“享受”的;如果放弃午休只是暂时的,一旦有了条件,他们会重新养成午休的习惯。应当提倡的是,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要使自己无暇午休。

德国科学家一项关于睡眠的最新研究发现,午觉是效率最高的一种睡眠。德国精神病研究所睡眠专家们研究发现,人体除夜晚外,白天也需要睡眠。在上午9时、中午1时和下午5时,有3个睡眠高峰,尤其是中午1时的高峰较明显。也就是说,人除了夜间睡眠外,在白天有一个以4小时为间隔的睡眠节律。专家们认为,人白天的睡眠节律往往被繁忙的工作、学习和紧张的情绪所掩盖,或被酒茶之类具有神经兴奋作用的饮料所消除。所以,有些人白天并没有困乏之感。然而,一旦此类外界刺激减少,人体白天的睡眠节律就会显露出来,到时候会有困乏感,到了中午很自然地想休息。倘若外界的兴奋刺激完全消失,人们的睡眠值亦进一步降低,上下午的两个睡眠节律也会自然地显现出来。这便是人们为为什么要午休的道理。

研究还表明,午休是正常睡眠和清醒的生物节律的表现规律,是保持清醒必不可少的条件。不少人,尤其是脑力劳动者都会体会到,午休后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国外有资料证明,在一些有午休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其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国家低得多,这与午休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有关。所以,有人把午休比喻为最佳的“健康充电”,是有充分的道理的。

既然午睡这么重要,大家从今天起,就开始养成一个午睡的好习惯吧。更多午睡好处及注意事项相关的安全知识尽在本安全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扁桃体对宝宝身体健康有多重要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扁桃体发炎”一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扁桃体是人体呼吸道的第一道免疫器官,当细菌病毒来临时,它就是我们的人体小卫士,保护我们的健康。但是一旦身体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就会在此大量繁殖,导致充血、肿胀、化脓等炎症出现。那么,扁桃体对宝宝身体健康有多重要

扁桃体是人体呼吸道的第一道免疫器官,其免疫功能在小儿期(尤其是3-5岁)最活跃,位于咽部扁桃体隐窝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喉咙”处,此位置相当于两军交战时的先头部队或者神话故事中的门神,它抵制和消灭自口鼻进入的致病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器官。但它的免疫能力也是有限的,当吸入的病原微生物数量比较多或者是毒力比较强时,就会引起扁桃体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老人想身体健康一定要提高睡眠质量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年龄的增加,睡不着,失眠多梦就会成为老年人经常会碰到的事情,失眠往往困扰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但如果睡眠方式确实随着年老而改变,其实老人身体健康一定要提高睡眠质量

一般从55岁开始,人们就会开始抱怨自己的睡眠质量在不断下降。但其实人们并不用如此在意此事。通过有效的医学治疗可以很好地改善老年失眠人群的睡眠质量。

如同人体其他机能组织一样,睡眠也会逐渐“老去”。而这主要体现在老年人生物钟的改变。他们常常习惯于早睡早起,每天早晨4、5点钟起床对于他们来说再自然不过。美国国家睡眠协会前主席就曾对此指出,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感觉到自己失眠了,其实只不过是当他们步入老年时,难以适应生物钟的突然改变罢了。

法国Bichat医院一位睡眠领域的专家表示,有些老年人习惯于晚上6点钟就入睡,这确实与当今人们的社会节奏存在较大差距,其实要想改变这一习惯,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只需要每天中午进行20到30分钟的午睡。这就足以让老年人保持清醒的状态,不至于在晚上过早地入睡。晚饭后散散步,会一会老友,都可以让老年人的入睡时间调整到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其实绝大部分老年人是因为晚上无所事事才提早入睡的。

老年人失眠的症状有时极易与老年痴呆的症状相混淆,因此难以区分。例如:记忆力的衰退、容易落下东西、午觉时间的延长……其实,想要判断自己是否真的睡了一个好觉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自我感觉睡醒后是否精力充沛,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从睡梦中醒来。

除生物钟的改变,心情郁闷、经常到老年人家中串门、尿频、嗜睡等其他因素也可能会导致睡眠质量的下降。一位专门从事老年人疾病研究的医生还特意提醒老年人,要特别警惕睡眠中有可能出现的呼吸暂停综合症,其临床表现为夜间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这极可能导致人出现记忆力下降,认知能力的急速下滑,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夜间猝死。

一旦被诊断出患有呼吸暂停综合症,病人可以借助一台小型氧气呼吸机进行辅助性治疗。接受治疗的病人表示,现在他们晚上可以看一整场电影,再也不用为提早入睡发愁了。还有科学研究表明,该项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呼吸暂停综合症的相关症状,提高记忆力,延缓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老人分段睡眠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老人分段睡眠有利于身体健康。因此科学家们提倡人应该一天睡两次觉。

科学家们认为,人的睡眠是有节律的,可分为深睡眠和浅睡眠两种。其中深睡眠能使人体得到充分的休息,而浅睡眠的这种作用却并不大。在人的整个睡眠过程中,前半段多为深睡眠,后半段多为浅睡眠。且人在长时间睡眠的情况下,深睡眠的时间并不增加,只是延长了浅睡眠的时间。因此,科学家们建议,人应该将一天的睡眠分为两次进行,中午睡一次,晚上睡一次。这样会延长人的深睡眠时间,有益于人体的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老人冬天吃哪些冷食身体更健康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天气一冷,大家就会想吃什么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暖起来,老年人总是想着,多吃点热食就可以来保健保暖,但是其实不是的,尤其是吃火锅,会让老年人的保健大打折扣。实际上,在冬季老年人保健的时候,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吃点“冷”食,对身体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但是并不是真的吃冷的,下面来了解一下老人冬天吃哪些冷食身体更健康吧?

1.冬季可常喝凉开水。

若能经常饮用凉白开水,有预防感冒、咽喉炎和某些皮肤病之效。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凉开水,能使肝脏解毒能力和肾脏排洗能力增强,促进新陈代谢,加强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压(血压食品)、预防心肌梗塞。

2.冬天适当吃点凉菜。

冬天天冷,人们喜欢吃油脂多、高热量的食品,加之户外活动少,因此易发胖,尤其是胸、腹部和臀部。为了不增加体重,除了注意体育锻炼外,多吃些凉菜,能迫使身体自我取暖,多消耗一些脂肪从而达到减肥(减肥食品)目的,确保健康(健康食品)。

3.冬季可适当食冷饮。

人肺腑火盛,而冬天“上火”的现象似乎还更多,故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冬天外界气候虽冷,但人们穿得厚,住得暖,活动少,可造成体内积热不能适当散发,再加上冬令饮食所含热量较高,所以很容易导致胃肺火盛,甚至人会出现“火盛三焦”现象,即上焦蕴热,表现为舌尖赤红、舌苔黄厚,易导致上呼吸道、咽峡、扁桃腺、口腔粘膜疾患;中焦蕴热,多因过食油(油食品)腻、甜或大补的食物造成,表现为舌苔厚、尿黄、便秘(便秘食品)、焦渴等;下焦蕴热,多因肾虚、肾炎、膀胱炎、痔疮等引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老人冬季适当吃凉菜身体更健康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老人冬季适当凉菜身体健康。冬季吃些冷饮,旨在消“火”,不但效果较快,而且也是一番别致的享受。当然,冬天吃冷饮也要因人而异,尤其是胃肠功能欠佳的中老年人慎食。同时,冷食只能起到带走体内一部分热量的作用,治标不治本,所以再吃些性冷的食物,如萝卜、莲子、松花蛋等,效果更佳。

适当吃点凉菜

冬天寒冷,人们喜欢吃油脂多、高热量的食品,加之户外活动少,因此易发胖,尤其是胸腹部和臀部。为了不增加体重,除了注意体育锻炼外,多吃些凉菜,能迫使身体自我取暖,多消耗一些脂肪,进而还会达到减肥之目的呢!

常喝凉开水

若能经常饮用凉白开水,则有预防感冒、咽喉炎和某些皮肤病之功效。尤其是早晨起床后喝杯凉开水,既能使肝脏解毒能力和肾脏排洗能力增强,促进新陈代谢,加强免疫功能,又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肌梗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老人睡觉不摘假牙对身体健康危害大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中国55岁以上人口约2.6亿,超过1/4的老年人配戴假牙。专家指出,假牙护理不当将有可能成为疾病的隐患,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义齿性口炎、细菌性肺炎等,所以说老人睡觉不摘假牙对身体健康危害大。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黏膜科主任医师刘宏伟教授介绍,临床上发现很大一部分患者睡觉时不摘假牙,而大部分患者在清洁假牙的频率和方法上有误区,而长期不摘假牙、不清洁假牙,会影响全身健康。

假牙放进口腔中会逐渐变脏,形成菌斑和病菌,可能引起严重的口腔和其他全身疾病。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潜在的病原菌就可能定植于假牙上,譬如念珠菌;有研究表明,念珠菌可能在25%甚至是60%的假牙配戴人群中引起“义齿性口炎”。而附着在假牙上的其他一些病原菌也有可能向下通过口咽部进入呼吸系统,而引起细菌性肺炎。因此提醒假牙配戴者每天睡觉前一定要摘下假牙,做好:泡、刷、冲这三个步骤。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老人睡觉不摘假牙对身体健康危害大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老人缺牙直接影响到老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在以往,人们缺牙都是采取镶“假牙”(义齿)的方式来填补。但假牙在清理、摘戴和使用上不方便,许多老年朋友怕麻烦,认为牙不痛就行了,不去镶牙,有的人甚至配了假牙也不经常使用,就以缺牙状态凑合着生活,其实老人缺牙直接影响到老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患牙拔掉以后,在牙列中间留下了空隙,容易嵌塞食物,时间久了就会发生龋病和牙周病,而与缺牙空隙相对应的牙齿会伸长,导致牙根部暴露而影响其稳固程度。因此,缺牙后还是要及时选择镶牙等方法修复。

选择适合自己的假牙

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镶牙模式了,希望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很多人开始重视选择制作假牙的材料,以提高咀嚼效率及美观效果。对老年朋友来说,既要选择经济实惠的义齿材料,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义齿类型。哪种材料更好、更能够适合呢?不同材料价格差异很大,下面就假牙的种类、制作材料和正确使用等相关问题作一简单介绍,使老年朋友对镶牙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

假牙的分类

固定假牙如果您缺牙数目少,缺牙区前后都有稳固的余留牙,同时全身健康状况及经济条件也较好,可以考虑装固定义齿或种植义齿。它几乎能当做您自己的真牙一样使用,平时也不需特殊处理,像其他牙齿一样清洁即可。此类假牙感觉舒适,咀嚼有力,其中非贵金属烤瓷牙、烤瓷桥美观逼真,经济实用,深受患者欢迎。

种植牙如果您缺牙数目多,或缺牙区后端无全留牙,您可以选择种植牙和活动假牙两种。但目前种植牙费用较高,除极少数有经济实力的患者选择外,绝大多数患者还是选择活动假牙。

活动假牙活动假牙具有便于清洁、美观价廉等优点,现在除了传统的塑料基托外,高强度的不锈钢托牙、贵金属托牙和不露钢丝的隐形义齿的出现,也大大改善了传统活动义齿的舒适性、美观性。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老人缺牙直接影响到老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夏季老人养生如何吃才能身体健康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在如今炎炎的夏季老人该有怎样的饮食习惯呢?俗话说:“病从口入”,如果吃得不健康,就很容易带来疾病困扰,老人更是如此。因此,老人在活得健康,首先得有个良好的饮食习惯,那么,夏季老人养生如何吃才能身体健康。如下:

1、少吃肉食

老年人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尤其是夏季天热,吃肉易生痰火,饮食应以健脾、消暑、化湿为主,如多吃些豆腐、鲫鱼、西瓜、苦瓜、绿豆和玉米等食品,尽量不吃难以消化、过于肥腻及辛辣的食物。

2、少吃甜食

甜食含糖分高,产生的热量也高。若老人过多食用,就会化热生火,使体内糖分过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引起消化不良,产生食欲减退,胃脘胀满,口腻无味,嗳气吞酸等现象。老人过多食用甜品,使糖分在身体内积存下来,多表现为老年人常见的“肥胖”现象,血脂升高,从而影响心肺功能,甚至导致心肺功能衰竭。

3、少喝冷饮

老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渐衰退,夏季又要受到暑热湿邪的侵袭,影响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吃生冷食物、饮冷饮,就会损害脾胃。各类冷饮虽可消暑解热,但对消化道黏膜都会产生不良刺激,可使胃肠液循环减慢,肠蠕动变弱,甚至出现痉挛现象。

4、注意饮食卫生

要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品,新鲜瓜果能消暑解渴,且富含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于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平衡,老年人适度多吃些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等瓜果有好处。但生食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净,防止夏季肠道传染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