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如何才能让孩子尽量避免意外伤害呢【推荐20篇】

浏览

2700

文章

44

篇1:让孩子避开意外伤害之殇,学会这些救命方式

全文共 1635 字

+ 加入清单

在日常的生活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它们可能在不经意间对孩子的人生安全造成伤害,而要想让孩子避开意外伤害之殇,学会这些救命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烧伤烫伤别随便抹药水

孩子活泼好动,安全意识薄弱,再加上有时父母不留意,最容易发生烫伤。

正确做法

烫伤发生后,要迅速避开热源;用冷水持续冲洗伤部,或将伤处置于盛冷水的容器中浸泡,持续30分钟,以脱离冷源后疼痛已显著减轻为准,这样可以减少水泡的形成,防止留疤。这是烧伤、烫伤后最佳、最可行的治疗方案。

另外,将覆盖在伤处的衣裤剪开,以避免使皮肤的烫伤变严重。创面不要抹红药水、紫药水等有色药液,也不要用碱面、牙膏等乱敷,以免造成感染。烧伤烫伤较严重者经过以上处理后,尽快送往医院。

宠物咬伤打狂犬疫苗

养宠物的家庭尤其要保护好孩子,尽管有些动物很温顺,但也不可大意。

正确做法

孩子被宠物咬伤后要观察伤口,如果出血多需要局部加压止血。如果出血不多,首先使用大量的清水和肥皂水将伤口洗干净,尽可能清除在伤口里面存留的狂犬病病毒。之后可以用纱布轻轻覆盖伤口,迅速送到医院处理。

24小时以内到防疫部门去注射第一针狂犬疫苗,全程打完五针疫苗,这样才能有效保护身体。除了狗,猫、猪、牛、羊等都可能传播狂犬病,被抓伤也要同样处理。

划伤赶紧看医生

孩子生性好动,很容易划伤。

正确做法

先用清水或稀释的消毒药水把伤口洗干净,然后止血。如果伤口较深长的话,就要用消毒纱布将伤口及周围包扎住,可以包扎的稍紧一些以止血;对于四肢上出血较多的伤口可以抬高患肢。做完初步的包扎止血措施后立即看医生。

吞食异物正确拍打

三岁以下的孩子容易看见什么都往嘴里塞,要特别留意。

正确做法

大人坐在椅子上,孩子俯卧在大人的双腿上,上胸部和头部低垂着,家长用一手固定孩子,另一手有节奏地拍击其两肩胛间的背部,使气道内的阻塞物脱离原位而咳出。必要的时候要做人工呼吸或心外按摩。

鱼刺卡喉立即停止进食

鱼刺卡喉不仅容易发生在大人身上,有时候孩子也难以幸免,且更为危险。

正确做法

鱼刺卡喉后,应立即停止进食,尽量减少吞咽动作,然后将压舌板或筷子放在舌部前三分之二处轻轻平压。

如咽喉部能看见鱼刺,刺不大且扎得不深,可以用镊子钳住将其慢慢夹出来;若鱼刺位置卡得较深或已经看不见,必须尽快就医。

误吃腐蚀物千万别催吐

孩子不小心吃到了腐蚀性的东西切不可大意。

正确做法

如果误喝洁厕灵等碱性很强的毒物,立即让孩子喝醋、柠檬汁、橘子汁等来弱化碱性;如果误喝酸性很强的毒物,如浓盐酸消毒液等,尽快让孩子喝苏打水、肥皂水来中和酸性。

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孩子误服了这些强酸、强碱性毒物,千万不要催吐,否则会给孩子的消化道带来二次损伤。家庭基本处理完后,尽快送孩子去医院救治。

头摔伤先清口腔

磕磕碰碰在孩子身上最为常见,但如果摔到头部则要多加谨慎。

正确做法

摔跤导致头部受伤,应立即清除口腔中的血液和杂物,再临时用纱布做个垫托,放在下巴尖,并用窄绷带或围巾托住,将绷带两端在头顶打一个平结,绷带结要打得松紧适度,既能承托下巴,使其固定不动,又不致使孩子牙齿咬得太紧,然后再去医院。

溺水后别倒过来控水

有家长提着溺水的孩子双脚作倒立状控水,这样做效果甚微,还会延误抢救时间。

正确做法

将孩子平放,迅速撬开其口腔,清除咽内、鼻内异物。溺水后舌头会后坠,堵住气道,因此要抬高其下巴。如孩子停止呼吸,应尽快施行人工呼吸,捏住其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其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以每分钟16-20次为宜,直至恢复呼吸。

一旦孩子心跳停止,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交叉放在右手背上,缓缓用力将胸骨压下4cm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以每分钟60-80次为宜,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很多家长对于儿童意外伤害之后,救命方法一概不知,但是这样往往就会耽误孩子受伤时的最佳时刻治疗,也会因此会造成孩子的后遗症,所以家长们应该多学习一些急救的方法。如果你想掌握更多如何预防儿童玩耍摔倒这方面知识,请锁定接下来的的持续更新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避免意外伤害,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跌落摔伤、气管吸入异物、烧烫伤……这些是儿童常见意外伤害。而且其实除了家长疏忽以外,还与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够有关系,因此我们要想避免意外伤害,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意外的危害,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让孩子养成独立的意识,孩子就就不会再意外伤害的时候只会害怕,只会想到爸爸妈妈在哪里,不会自救,每到暑假期间孩子溺水事件从未停止,据一家媒体报道过,短短的几天时间,当地先后有15名未成年人溺水身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而对于孩子远离意外伤害,全社会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不仅学校要对孩子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家长更要拿这个教育当回事,细节决定很多问题。

孩子比较小正在上幼儿园的话,更要给孩子灌输安全意识,让宝宝牢记父母,家里住址,医院,派出所的位置或者电话号码,没事可以跟孩子在家演练以便,加深安全意识的记忆。家长可以以故事或者歌谣的形式教给孩子,教宝宝在遇到紧急状况,学会自救,学会呼救,遇到灾害,自我保护的爆发,不要乱跑,等待救援。

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看好孩子,在带孩子逛商场或者去超市的时候,一定要陪孩子一起坐电梯,教会孩子一些生活中遇到危害如手指坏了,学会自己擦拭伤口,尖锐不安的东西就不要碰,也不要独自把孩子留在家里,不管是孩子多大都应该让孩子学习如何避免意外伤害,遇到伤害一定要把伤害降到最小,安全最重要。

为了预防孩子的意外伤害,那就请家长们从现在开始,多多教育孩子安全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到我们网站来查询,有很多关于儿童安全的知识,如果你想掌握更多如何预防儿童玩耍摔倒这方面知识,请锁定接下来的的持续更新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这些意外伤害孩子易中招,预防方法妈妈要牢记!

全文共 1274 字

+ 加入清单

假期,宝宝很容易出现意外受伤,作为成年人,偶尔碰伤、磕伤算不上什么大事儿,但宝宝天性好动,难免意外受伤。如果这些小伤口出现在孩子身上,父母们却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那么我们该如何防范孩子发生意外伤害呢?

跌落

有资料显示,跌落是0-14岁儿童发生意外的第一原因,0-4岁的幼儿更易跌落,这是因为幼儿的头盖骨还没有完全得发展好,并且人的重心点较高,所以比成人更容易跌落而导致头部受伤。0-4幼儿的跌落,有超过80%是在家中发生的。许多跌落都是婴幼儿从窗户或阳台上跌落而导致死亡或严重摔伤。

我们可以做的预防

(1)窗户边不能有孩子可攀爬的桌子、凳子和沙发等家具。

(2)窗户上装一定高度的栏杆。

(3)阳台的栏杆要足够地高,不易孩子攀爬。

(4)阳台栏杆间的宽度要不易孩子钻出。

幼儿学步车

几乎每一个宝宝都有一辆学步车,而每年都有许多幼儿因为学步车翻倒而受伤。学步车碰到了地上的阻碍物;学步车轮已坏而翻倒;以及学步车已不合适幼儿的体重等等原因,都会造成孩子在学步车里受伤。

预防方法

(1)购买学步车一定要购买一辆新的,并且适合孩子的体重。

(2)经常检查学步车的每一个车轮,确保它们能360度旋转。

(3)学步车要在平整的地面上给孩子学步,特别不要使学步车滑向台阶。

(4)孩子在学步车上时,成人一定要在边上看护。

烫伤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梁子敬说,烫伤在儿童意外伤中比较常见。前段时间,一个家长给自己9个月大的孩子喂药,结果倒水时烫伤了孩子。还有有些小朋友由于好奇,父母倒了水又走开了,他自己踮起脚都要去够桌上的杯子,结果整杯热水倒在脸上。

被热水烫伤应立即用冷开水(或者饮水机里的凉水)冷却烫伤部位,头、腹和胸部用用冷毛巾湿敷,冷却能有效防止创伤面扩大和防止炎症,切忌用豆浆、酱油涂抹烫伤部位,以免引起细菌感染。

夏季马上脱去被热水烫湿的衣服,难脱的衣服用剪刀剪开。皮肤创面起了水泡不要剥破,一旦水泡破裂,可引起感染并留下难看的疤痕,并即刻送孩子到医院治疗。

气道异物

小朋友在吸果冻、食花生、巧克力、吃汤圆等食物,都可能一时疏忽,呛入喉内,堵塞气管。当异物较大时,患儿会发生严重的呼吸困难、缺氧,乃至窒息死亡。

中山一院急诊科副主任护师黄艺仪说,由于婴幼儿咀嚼功能不完善,被食物堵塞气道很常见,当小朋友卡到喉咙,不要去拍其背部,这样只能使食物在气道卡得更紧。如果是0-1岁的婴儿,只有一种形式可以拍其后背,那就是把他整个倒提着,头朝地然后排其后背,让食物吐出来。

预防方法:

(1)给孩子玩具时要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整、是否安全。

(2)用餐时不责骂孩子,不嬉笑游戏,不强行塞食。

(3)在开动的车上不给孩子进食。

(4)小于三岁的儿童不食用带壳带刺的食物;五岁以下的儿童也不可食用整粒的花生、瓜子等。

(5)在给孩子喂药时,不要强行捏着鼻子灌药,可把药片溶于水再喂,尽量选择泡腾片、滴剂等儿童专用药物。

总之,这些意外伤害孩子易中招,预防方法妈妈牢记,希望小编为您介绍的这些知识,可以对各位妈妈有所帮助哟。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如何预防儿童玩耍摔倒的相关知识,可以到来查询搜索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拒绝孩子意外伤害,这些安全小知识爸妈一定要看!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有调查数据显示,52%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庭,19%发生在街道,12%发生在学校。当孩子2岁起学会走路,容易发生摔伤、磕碰、异物窒息等伤害,3岁左右进入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打闹、或者逗玩宠物被咬伤、抓伤比较多。因此,拒绝孩子意外伤害,这些安全小知识爸妈一定要看!

引起0-6岁婴幼儿容易遭遇的意外伤害有哪些?

婴幼儿容易遭遇的意外伤害有两大类:物理性伤害和药物伤害。

物理性伤害是由物理因素造成的伤害。学前儿童中最多的是烫伤、气管异物、跌落伤和溺水。

药物伤害是由药物引起的伤害。

造成上述意外伤害的原因何在?

烧烫伤的原因的91%,是由于开水、热水、热汤和热粥所致,98%的烧烫伤案例均发生在家中;气管异物的原因的98%,是由于进食瓜子仁、花生米、黄豆、蚕豆等坚果类食物时误吸入气管而引起,93%的气管异物案例均发生在家中。跌伤和坠落则由于高层建筑增多,又缺乏保护装置,幼儿喜欢爬高,但自我控制及应急反应差所致。

药物伤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家长不了解儿童用药知识,自行滥用药物引起的中毒;二是幼儿好奇心强,常趁大人不注意时自行吞食药物引起的中毒。

总结:虽然父母不能为孩子铺平所有未知的路,但是可以给孩子提供坚强的保护哦。假如你还想了解更多如何预防儿童玩耍摔倒的知识,本网站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供您查找,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孩子意外伤害医保能报销吗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很多儿童都参加了医保,儿童危险意识不强,难免会发生意外。那么孩子意外伤害医保能报销吗?下面和了解下吧。

如果是意外门诊,门诊费用医保是不报销的,如果你有医保卡可以刷卡。如果是购买的商业保险,可以到商业保险公司办理,可以报销。

接下来看下儿童需要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吗?

儿童是否需要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先看看少儿购买保险的优势:

1.保费便宜。年龄越小,所缴的保费就越便宜,所买的寿险就越划算,这是众所周知的。

2.承保机会大。小孩身体一般都比较健康。因此小孩买寿险通常不会因为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而被拒保或加费承保。

3.节税规划。寿险有节税的权利。

4.建立良好的风险规划。教育孩子及早了解寿险,灌输良好的风险管理观念。

5.减轻子女将来的负担。当子女成年时,寿险的缴费期已满,子女也不须再缴纳保险费,即可拥有终身保障。

6.及早建立孩子的教育基金和创业基金。

7.保险金给付完全免税。税法规定,人寿保险的保险金给付免征各项赋税。

8.转移财产给子女。以帮子女买寿险的方式,将资产转移到子女名下。

9.训练子女有责任感。养成小孩良好的价值观,长大后协助分担保险费,以培养责任感。

10.风险转移,保障家庭生活安定。如果能在子女出生后及时为其投保一份终身寿险,待他成年后,这张保单就是最佳的礼物。父母可以借助保单传达永不停息的爱,帮助子女安然度过每一个难关。

生活中风险无处不在,特别是对于小孩子,年龄幼小,什么都不懂,发生意外的几率太大了,为小孩子买份意外保险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儿童意外伤害安全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减少或者控制意外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如何教孩子远离意外伤害

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教孩子远离意外伤害?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正是春游踏青的好季节。许多中小学校、幼儿园组织学生春游,父母也利用周末带孩子郊游,在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要注意避免意外发生。万一遭遇意外,置身现场如何在第一时间施救,将伤害减到最低?文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或许对您有用。

外伤、扭伤、骨折

儿童生性好动,好奇心强,春游时难免受外伤、扭伤,甚至于骨折。很浅、面积较小的伤口,可用碘酒涂抹伤口周围的皮肤,用干净消毒纱布包扎好。如果出血较多或伤口较深,用无菌绷带或干净的衣服压迫伤口。抬高受伤肢体,使伤口高于心脏。如果出血不止,可能伤及较大动脉,可压迫供应出血区域组织的动脉止血并立即送医院救治。

扭伤后可将伤处垫高,固定受伤部位,用冷湿布敷盖患处。冷敷可减轻肿胀,同时用绷带包扎压迫扭伤部位,不仅保护和固定受伤关节,也可帮助减轻肿胀。注意不要试图把变形或弯曲的肢体弄直,也不要将突出伤口外的断骨塞回伤口内以免感染。

四肢骨折的伤员,可就地取材,在受损的两侧固定肢体,然后再搬运。当孩子脊背疼痛疑有脊柱骨折时,应严禁让孩子走动,搬运时一定要用木板作担架运送。如果用绳索等软担架运送,或抱着背着运送,都可能因脊椎的活动而损伤脊髓神经,造成截瘫。

气管异物

春游时,孩子们随身携带许多零食,如糖果、瓜子、花生、豆类、果冻等,在进食、嬉戏时,常因突然惊吓、跌倒、哭笑等将异物吸入气管。误吸的位置取决于异物大小、形状及性质,较大异物危险性最大,易于嵌顿声门裂至窒息死亡。

孩子吞入异物后,如果正在咳嗽,切莫打扰他。因为咳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利用腹腔及胸腔压力协调动作把异物咳出。如果孩子不说话、不哭、不喊、不咳嗽甚至不呼吸了,则意味着异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可倒提孩子双足,同时用力拍其背部急救。如不能及时排出异物,应立即送医院。

溺水

孩子大多喜欢玩水,水里的小鱼、小虾、水草,对他们都有吸引力,总想捞上来看个明白。这时候如果家长没有防范,孩子就很容易溺水。

溺水者常因窒息而死亡。将孩子救上岸后,应迅速清除其口鼻内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可将溺水者腹部垫高,胸及头部下垂“倒水”。若溺水时间短,溺水量少,经处理后情况会有好转。若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并联系救护车急送附近医院救治。

花粉或植物过敏

有哮喘病史或过敏体质的孩子,在野外接触花粉或某些植物时,会发生过敏,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发作等情况,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如果您的孩子有此类病史,则应准备抗过敏药和吸入型的支气管扩张剂。有过敏情况发生时,立即远离现场,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喉梗阻、呼吸困难不能缓解,则应送医院救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生活中,孩子意外伤害急救小常识!

全文共 1359 字

+ 加入清单

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谁也不希望看到孩子发生任何意外伤害。但事实上,幼儿年纪小、喜欢探索、好奇心较重,很容易发生一些小的意外,在孩子受伤时如何处理这些意外伤害就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小编来说说生活中,孩子意外伤害急救小常识。

生活中,孩子意外伤害急救小常识

SOS:中毒急救

如果孩子是误食毒物中毒,应立即用软布、一次性毛巾或面巾纸包住手指,取出剩在孩子口中的毒物。同时保持孩子的左侧卧位,这样可以延缓胃内容物的排空,也可保持气道通畅,有利于呕吐物的排出。对于接触毒物中毒的孩子,要立即用肥皂及流动的水冲洗局接触部位,以清除植物的汁液。对于吸入毒物中毒的孩子来说,应立即把孩子带离中毒现场,假如孩子已经失去意识,就要立即按照意外窒息的应急措施进行抢救。

SOS:触电急救

一旦发生触电,千万不要去拉触电的孩子或电线。一定要先迅速切断电源,不要用手直接拉。否则不但无法救孩子,还可能伤及大人。

最重要的是在接触孩子之前一定要先关掉电源,如果关不了,则可用厚而干的衣服、木棒或用干毛巾绕在孩子脚上推开或拖开孩子。在孩子脱离电源之后,要尽快将孩子移到通风较好的地方,然后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SOS:穿刺伤急救

首先,要尽快用镊子取出容易夹住的小物体,如果是不容易取出的小物体,或物体过大,或是插入过深,则需要求助医生或通知120急救中心,千万不要勉强地取出或移动这些物体。有需要的话,也可以用绑带固定物体防止它旋转、活动或造成进一步的伤害。然后可以用干净的水来给孩子冲洗伤口。有些时候穿刺的物体虽然已经取出,但是其实已经造成了内出血,甚至感染。

SOS:鼻出血急救

一旦孩子鼻子出血,要及时帮他止血。首先,让孩子坐下来,安抚他的情绪。然后用大拇指和另一手指完全夹住鼻子的柔软部分,向面部骨头方向轻轻地捏压住鼻子。按压姿势要保持5分钟,并且期间不要停止压迫而察看出血是否停止。在压迫5分钟后,轻轻松开鼻子以防止再次鼻出血。鼻出血停止后,要让孩子保持至少30分钟的安静活动或轻微活动,当然,记得提醒孩子不能擤鼻子,以防止再次出血。

SOS:骨折和关节脱位急救

万一孩子发生了骨折和关节脱位的情况,千万不要随意地移动或搬动孩子,因为可能会引起受伤处进一步的错位,以及血管因压迫而破裂出血。首先要问他受伤的部位是否能够移动,如果他说可以,只是感觉稍微有一点疼,那通常说明受伤并不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让孩子选择自己舒服的姿势休息,然后在受伤处盖上一层布,受伤后的24-48个小时内每隔2-3个小时对受伤部位用冰袋进行冷敷,这样可以减轻受伤部位疼痛、出血以及肿胀,但是冷敷的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还可以用弹力绑带压住受伤部位,这可以限制血液和其他液体进一步聚集到伤口,引起更严重的肿胀。另外,还可以用几个枕头将受伤的部位抬高,最好要高于心脏位置,以减少血液聚集到伤处和肿胀程度。如情况严重,应该马上叫救护车,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可以对受伤的部位作一些简单的包扎固定,有利于医生的进一步治疗。

当意外伤害发生时,家长往往惊慌失措,有的则采取种种错误的做法,结果事与愿违,增加了孩子的痛苦,甚至导致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家长学习和掌握一些现场急救方法是颇有必要的。如果你对儿童居家防触电等有关儿童居家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居家防触电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儿童意外伤害颇大,别让孩子失去应有的蓝天

全文共 1076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意外伤害是我们每年讨论不断的话题,而随着近几年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猛增,我们更应该引起重视,接下来小编就来仔细谈论一下关于到儿童意外伤害的严重性。

意外伤害是人类健康面临的严重挑战

近二三十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儿童营养状况的不断改善,医疗卫生和保健事业不断进步,儿童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和伤残有了明显下降。但是,由于对意外事故给儿童造成危害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加上近年来交通事业的发展、电器的普及、农药的广泛应用、儿童活动场所增多而安全设施不足等等,意外伤害引起的儿童死亡和伤残已上升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收集的资料表明: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意外伤害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儿童的主要死因,尤其1岁以上的儿童。为此,儿童意外伤亡已受到国际关注,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健康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儿童意外伤害的严重性

儿童意外伤害对儿童健康的直接危害包括:意外死亡,意外伤残,意外损伤。

间接危害包括:社会负担,家庭幸福,儿童身心的创伤,生活能力的影响。

意外死亡

上世纪70年代:意外死亡是我国0~14岁儿童死因的第二位,其中1~4岁,5~9岁,10~14岁儿童意外死亡占该年龄组儿童总死亡率分别为20.5%、32.5%、48.0%。

1991~1993年:全国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表明,1~4岁儿童意外死亡已上升为第一位死因。

上世纪70年代城市中儿童意外死亡占总死亡16.3%、农村占21.9%。

上世纪90年代城市中儿童意外死亡占总死亡35.2%、农村占30.5%。

上世纪90年代我国0~14岁儿童意外死亡专项调查表明,意外死亡已是0~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占总死亡31.3%。意外伤害已是我国1~14岁儿童的第一杀手!

各年龄段儿童意外死亡分别占本年龄儿童总死亡的比例:

1~4岁儿童:意外死亡占本年龄儿童总死亡的56%;

5~9岁儿童:意外死亡占本年龄儿童总死亡的65%;

10~14岁儿童:意外死亡占本年龄儿童总死亡的60%。

后天伤残

意外伤害造成的伤残已成为后天伤残的主要原因,并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后天伤残发生率增加。1岁以内是0.1%,1~4岁是0.3%,5~9岁是0.6%,10~14岁是0.7%,从婴儿成长到10~14岁,儿童伤残增加7倍,约175万儿童,意外伤害已是造成儿童后天伤害的罪魁祸首,它不但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也毁掉了家庭的幸福和欢乐。

儿童意外伤害是我们每年讨论不断的话题,而随着近几年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猛增,我们更应该引起重视,接下来小编就来仔细谈论一下关于到儿童意外伤害的严重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管好家里的安全隐患,让孩子躲避意外伤害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意外风险发生的几率较大。家长多担心孩子出意外,那么怎样防止儿童发生家庭意外伤害?管好家里的安全隐患,让孩子躲避意外伤害。

第一招:管好地板、窗户,防止摔伤

一岁以下的孩子基本生活在床上,地板上最好铺上泡沫塑料垫,防止孩子从床上掉下来摔伤。小孩一岁以后就开始攀高,但这时他们的平衡能力又很差,容易摔倒,家长要特别注意。房间的地板不要太滑,家具要选择椭圆形边的,或者给家具的尖角加上护套,防止孩子摔倒时撞伤。住楼房的家长不要让孩子在窗台上玩,窗户的锁扣不能轻易让孩子打开。

第二招:管好电器,防止电击伤

儿童把手指或金属棍伸进电器插孔导致电击伤的事故逐年增多。在装修时,电线插座要尽可能安装在比较隐蔽、小孩子摸不到的地方。现在商场有一种专门用来封堵插座孔的安全绝缘盖,家里

暂时不用的插孔,都要用安全绝缘盖封好。不要让孩子接近微波炉、电暖气、电风扇等危险电器。

第三招:管好火源,防止烧(烫)伤

父母要告诉孩子火的危险和烫伤的疼痛,特别是吸烟的父母,要把火柴、打火机等收好。燃气灶用完后要关好总闸,防止孩子好奇把燃气灶的开关拧开。不要让孩子到厨房里玩,更不要抱着孩子在厨房做饭。热水瓶、热汤、热饭要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第四招:管好小物品和玩具,防止吞下异物而窒息

越是小的东西,小孩子越是注意,而且捡起来就往嘴里放。所以,要特别防止3岁以下的小孩子误吞异物而引起窒息。孩子的手边不要有容易造成窒息或危险的东西,如硬币、笔帽、玻璃球、纽扣等。不要给宝宝吃花生米、豆子等圆的、硬的东西。家长在给3岁以下的孩子买玩具时,不要买那些有零部件能够放到嘴里的玩具,也不要买带尖头或有锋利边际的玩具。孩子在玩气球一类的玩具时,家长也要格外留心,防止把破碎的气球皮放入嘴里引起气管堵塞。

第五招:管好刀具,防止扎伤

家中的刀、剪、针等锐器物品都要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客厅不要放玻璃茶几和玻璃水杯,防止破碎后玻璃片扎伤宝宝。一岁多的孩子喜欢往桌子底下钻,一定要检查桌子底下有没有露出的钉子尖,防止孩子把头扎伤。要给孩子使用儿童餐具,特别不要让孩子嘴里叼着筷子到处跑,防止摔倒筷子扎伤咽喉。

希望宝爸宝妈们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愿所有的宝贝都平安健康的长大。如果你想掌握更多如何预防儿童玩耍摔倒的这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的近期更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如何教孩子在春游远离意外伤害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教孩子春游远离意外伤害?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正是春游踏青的好季节。许多中小学校、幼儿园组织学生春游,父母也利用周末带孩子郊游,在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要注意避免意外发生。万一遭遇意外,置身现场如何在第一时间施救,将伤害减到最低?文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或许对您有用。

气管异物:春游时,孩子们随身携带许多零食,如糖果、瓜子、花生、豆类、果冻等,在进食、嬉戏时,常因突然惊吓、跌倒、哭笑等将异物吸入气管。误吸的位置取决于异物大小、形状及性质,较大异物危险性最大,易于嵌顿声门裂至窒息死亡。

孩子吞入异物后,如果正在咳嗽,切莫打扰他。因为咳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利用腹腔及胸腔压力协调动作把异物咳出。如果孩子不说话、不哭、不喊、不咳嗽甚至不呼吸了,则意味着异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可倒提孩子双足,同时用力拍其背部急救。如不能及时排出异物,应立即送医院。

溺水:孩子大多喜欢玩水,水里的小鱼、小虾、水草,对他们都有吸引力,总想捞上来看个明白。这时候如果家长没有防范,孩子就很容易溺水。

溺水者常因窒息而死亡。将孩子救上岸后,应迅速清除其口鼻内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可将溺水者腹部垫高,胸及头部下垂“倒水”。若溺水时间短,溺水量少,经处理后情况会有好转。若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并联系救护车急送附近医院救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让孩子躲避意外伤害,给父母提个醒

全文共 236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暑假都有不少孩子,因为家长的疏忽以及忙碌发生意外伤害的事故,而这些意外事故本可以避免,但还是发生了,因此小编竟然进来讲讲如何让孩子躲避意外伤害,给父母提个醒

意外伤害1窒息

案例:过节逛街时,爸妈给小宝买了一只红色的氢气球。顽皮的小宝,看气球又圆又鼓,就淘气朝气球咬了一口。结果气球爆裂,一块破碎片一下子被吸进了宝宝的口里,并且堵塞呼吸道,喘不上气来。由于孩子窒息时间太久,大脑皮层细胞大面积死亡,最终变成了植物人。

食物进入气管十分危险。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陈彦球说,本中心一年能收治上百例的气管异物的患儿。每年在节假日,比如春节、元旦、国庆节等,孩子在家吃零食的机会多,因而发生气管异物的患儿也会明显增多。

窒息最常见的人群0-4岁儿童,他们口里有食物,但往往又喜欢哭闹、嬉笑,像花生米、瓜子、糖豆、果冻等表面光滑、体小质轻的食品就特别容易误入气道。陈彦球还指出,广东人最喜欢用猪骨头煲汤、煲粥,小孩子吃这些食物,一些小碎骨特别容易呛进气管。

给爸妈提个醒:

(1)平日要告诉小孩子,不要拿到什么就往嘴巴里送。不要随便将硬币、糖果、瓜子、纽扣及其他小物品放在小孩能够拿到的地方。

(2)家长不要给3岁以下的孩子吃,如瓜子、花生米、豆类及其他带核食品。

(3)小孩子吃东西时,应有成人看护。吃骨头煲粥、骨头汤最好能先把骨头过滤出来,同时孩子吃饭时避免让其说话、打闹、哭笑,以防食物呛入气管。

紧急处理办法:

●当食物或小玩具呛到气管时,宝宝可能会出现剧烈的咳嗽,呼吸困难。情况糟糕的时候,还有可能出现缺氧面部发紫等症状。

●陈彦球指出,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可以采取“倒立拍背法”:将婴儿倒置、头向下或倒提婴儿双腿,使其头向下垂,拍击其背部,可通过异物自身重力和婴儿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

●推压腹部法:让大孩子坐着或站着,成人站在其身后,用两手臂抱住婴儿,手握成拳形,大拇指向内放在肚脐与剑突之间,用另外一只手掌压住拳头,有节奏地向上向内推压,以促使婴儿横隔抬起,压迫肺底,让婴儿肺内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使卡在其中的异物在气流的冲击作用下,被“驱逐出境”。

意外伤害2跌落伤

案例:一名2岁的宝宝在家午睡后,年轻妈妈想利用宝宝睡觉时间下楼去买个菜。结果妈妈刚到家楼下就听到孩子卡在楼上阳台的栅栏中哭叫。原来,宝宝醒来找不见妈妈,走到阳台,爬上窗户,想看外面妈妈去哪里儿,幸好有栅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跌倒是造成我国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处于伤害原因构成比的前3位。意外坠落以3岁至9岁儿童所占比例最多。这几年来,高层楼房逐年增多,阳台、门窗、楼梯缺乏保护装置,有的甚至是飘窗,因而儿童坠落事故的发生有增多趋势。

此外,婴幼儿头部重量相对较大,运动和平衡能力不稳,易从床上、车上、楼梯坠落。此外,孩子身形小,视角低,好奇心强,喜欢爬高,到窗户或者阳台上“登高望远”。5岁左右的孩子,爱动,喜欢追逐打闹、冒险爬高,缺乏安全自控能力,容易在玩耍中滑倒、坠落。因此,寒假到了,儿童单独在家、外出游玩的机会增加,家长们一定要防止孩子在家发生攀爬跌落,不然可就“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给爸妈提个醒:

(1)避免单独把孩子留在家里。

(2)可在阳台、门窗、楼梯处加装防护设施,在家养成“关窗即锁”的习惯。

(3)小儿户外活动如玩滑梯、木马、秋千,家长要在旁边看护。

紧急处理办法:

●如果婴儿不小心从高处摔下来,身上、头上磕青了,或是起了大包,那就是淤血了。不要急着给婴儿揉,因为越揉淤血越厉害。

●如果是头朝下摔下来,要注意观察婴儿有没有脸色发白、眼神发直、爱睡觉、呕吐等现象。如果出现这些现象,可能是脑震荡,要立刻把婴儿送到医院治疗。

●如果婴儿摔倒后,胳膊不能动,或者不能走路了,很可能出现了骨折。最容易发生的一般是骨弯曲,而不是骨头断裂。这时,要切记不要去揉或捏,试图把变形或弯曲的肢体弄直,这样只能加重骨折。如果怀疑婴儿的脊椎骨断了,要先固定头部,把身体放平,迅速用木板抬到医院进行治疗。

意外伤害3交通事故

案例:父亲开车与奶奶、姥姥、妈妈一起带着儿子回老家过春节。结果,路上发生了车祸,一家5口4人死亡,唯一幸存的孩子妈妈也受重伤。事发时,妈妈怀抱婴儿坐在副驾上,安全气囊已打开。幼小的孩子则成了大人的“气囊”。当时妈妈抱着1岁半的女孩坐副驾驶座,孩子面朝着母亲,安全气囊弹出后,妈妈的一颗门牙竟然从小孩前额打入了孩子脑内,额骨粉碎性骨折,脑组织挫裂伤,就像子弹打的一样。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头部、胸部、腹部和四肢都相对柔软,运动躲避能力较成人差。因此,道路交通伤害的影响在儿童身上更加明显。

全球21%的道路交通死亡是儿童,每天有720个孩子死于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伤害也成为造成儿童残疾的首位原因。春节期间,驾车外出探亲、旅游的人很多,市民走亲访友,不少小区里车来车往,家长看管不严,交通意外事故时有发生。

给爸妈提个醒:

(1)所有的婴儿和1岁的幼儿要使用脸向后的儿童安全座椅。

(2)2岁以上或他们的体重、身高已达到标准,就可以选择脸向前的座椅。一般来说,13岁以下的儿童均应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3)儿童最安全的位置应该是后排的中间位置,因为这里离每个撞击点都有一定缓冲空间。

(4)不要坐在副驾驶位或把脸向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放在车的前座,因为那里有气囊,气囊对幼儿是不安全的。

(5)孩子坐后排椅要有家人看护,不可将肢体伸出窗外,避免意外发生。

(6)有儿童乘车时,不要随意开启车窗锁,或尽量不要让孩子坐在靠窗位置。

平时在家时,家长一定要教会儿童的安全教育,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哪些是危险的,一定不能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孩子发生意外事故。如果你对如何预防儿童玩耍摔倒等有关儿童意外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游玩摔伤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注儿童居家安全 让孩子远离意外伤害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关注儿童居家安全孩子远离意外伤害

由于儿童生性好动,好奇心强,不知道危险,不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所以特别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尽管高超的医术,可以挽救孩子的性命,但弥补不了孩子所经受的痛苦。孩子不懂事、不懂得保护自己,那家长们呢?假如平时在家带孩子,我们的父母能够多一点安全意识,一幕幕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爸爸妈妈们必须明白,意外伤害是一组疾病,有它自身的发生规律和危险因素。这与一般的疾病不一样的是,意外伤害完全可以预防。意外伤害处理的宗旨就是:预防第一,抢救及时,正确处理。

让孩子远离意外伤害

儿童意外伤害是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对儿童健康和生命造成的损害,它包括窒息、溺水、中毒、烧伤、烫伤等。中国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致伤、致残甚至致死的意外事故,会给孩子生理和心理、家庭乃至社会造成严重损害。

意外伤害发生得很突然,难以预见。可以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几乎无处不在,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儿童生性好动,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生活经验不足,防范能力较差,这是儿童容易遭受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儿童喜欢爬高,身材又较矮小,有的建筑物由于阳台、门窗、楼梯缺少必备的防护装置,导致孩子从高空跌落。

儿童了解世界,除了用眼看、用手摸,还喜欢用嘴尝,因此误服也是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位医生称,从玩具零件、纽扣、纽扣电池、笔帽、图钉,到老鼠药、农药、外用药、药片、胶囊乃至胶水、汽油、水银、强酸、强碱等,儿童误服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食品的安全也是应该注意的:吸入果冻窒息死亡,小婴儿吃瓜子、花生米、糖块等等,导致气管支气管异物吸入,甚至窒息死亡,也屡见不鲜。

意外伤害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因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防卫意识。虽然多数家长经常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但对于某些能够引起意外伤害的家庭环境因素却不够注意,有近1/3的人不注意保管好家里的药品,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他们想不到由此可能会导致孩子药物中毒。由此可见,对家长及孩子进行预防意外伤害的教育已迫在眉睫。

如果在幼儿园、托儿所、学校及其家长中进行“儿童居家安全”为主题的儿童安全知识教育和社会宣传,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很多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及时预防和避免的。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安全防护就要做到心里有数,及时防范为了孩子健康平安,除了要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还要让孩子认识到周围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提高孩子对危险的预见性和自我保护技能,不仅可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孩子在家如何防止意外伤害

全文共 2308 字

+ 加入清单

放暑假了,孩子在家的时间增长,爸爸妈妈要注意预防孩子受到来自家里的一些意外伤害。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孩子在家如何防止意外伤害,一起来看看吧!

避免家庭意外伤害的知识

(一)烧伤烫伤

暑假里,孩子穿衣单薄,肌肤裸露较多,容易造成磕碰伤和烧烫伤。据了解,夏季里,外伤和烧烫伤的小患者都比其他季节要多。万一孩子放暑假时一个人在家被烫着了应该怎么办?下面给您介绍了一些处理烧烫伤的小常识。

由热油、热水等造成的小面积烫伤如未造成皮肤裂伤,应立即脱离热源,并用冷水冲或用冰块、冷毛巾冷敷20分钟左右,这样既可以减轻疼痛,又可降低损伤程度。在烫伤两小时内,最好不要将油性外用药涂在伤口上,以免阻止热量散发。尤其要注意的是,如果表皮起泡,千万不要将泡弄破,以免造成伤口恶化或感染。刘主任还指出,人们烫伤后,习惯将牙膏、大酱或酱油抹在伤处,岂不知这样不但不会减轻症状,而且阻止了热量散发,会使症状加重。一旦烧烫伤引起皮肤破裂或伤到眼睛,孩子应立即与父母取得联系,及时到烧伤专科就医。

父母平时还应教育孩子,万一遇到轻微外伤,造成少量流血的,应该首先用流水冲洗伤口,再使用一些外用消炎药,如果外伤严重,流血较多,则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预防家庭烧烫伤小贴士:

1家中暖壶等高温容器放在高处或孩子不易碰到之处

2在厨房做饭时,人不离开或关上门,以防止孩子突然闯入

3做饭时,将热壶把手尽量朝向炉灶后壁,使孩子不易碰到

4点火用具,如打火机、火柴放在孩子不易取到之处

5煤气不用时关掉总开关,以防孩子模仿点火

6孩子不在周围或厨房时,再从微波炉中取出食物

7盛有热食物的热容器,如电饭煲等,不放在地上和低处

8电器插座放置高处或加盖,检查暴露在外的电线是否有破损或有明显暴露

9用微波炉加热的婴儿食品或奶类,取出后要摇匀并冷却片刻

10教育孩子不要碰浴缸的水龙头,洗澡时,尽量让孩子远离热水源

(二)煤气泄露

煤气使用不当,会引发非常严重的事故。对于暑假独自在家的孩子,父母更应该对煤气的安全使用加强教育。应告诉孩子,在用煤气热饭热菜的时候,不要走远,更不要热上饭菜又去做别的事,因为这样容易忘了正在热饭菜,一旦火被风吹灭或被水扑灭,漏出的煤气就会造成中毒或引起火灾。用完煤气之后,要仔细检查阀门是否关好,关好阀门之后,不要再随意开关。另外,大人要事先检查煤气管道是否严密,尤其是注意靠近炉灶的软管是否脱落。

有关人士提示,孩子独自在家时,一旦发现煤气泄漏,要打开门窗通风,并迅速撤到室外,千万不要在屋内使用明火或开关家用电器。

(三)火灾自救

暑假期间,由于天气炎热干燥,容易引起火灾。假期开始后,大人一定要告诫孩子,独自一人在家时,千万不要玩火。不能划火柴,更不能摆弄打火机玩。一旦发生火灾,孩子自己没有能力扑救,千万不要惊慌,要拨打119报警,然后想办法逃离出去。不要自己逞强救火。如果烟雾呛人,要用湿毛巾捂住嘴,逃离现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居住在高层建筑里,千万不要选择跳窗户的办法逃生,要尽量打开门逃生。如果打不开门了,要在窗口挥动白色毛巾或衣物大声呼叫,等待消防人员营救。

各年龄段的孩子意外伤害预防重点

一、3 岁以下要特别当心摔断牙

3 岁以下的孩子刚学会走路,摔倒的机率比较高,摔倒后首当其冲的是口腔内组织,经常有孩子摔歪或摔断牙齿。孩子的牙组织还处在生长期,摔断后,争取在半小时内把孩子连同断牙送到医院里来,可以大大提高断牙的成活率。断牙掉在地上可能沾上脏东西,但是家长千万不要用自来水清洗。因为断牙上的牙周膜很可能就这样被洗掉了。

二、2-7 岁孩子最喜欢吞食异物

吞食异物的孩子非常多,从 8 个月到 10 多岁都有,但是 2-7 岁的孩子最多,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各种物品都非常好奇,喜欢用嘴去探究奥秘。如果发现孩子吞食了异物,不要吓唬孩子,也不要试图通过喂水和食物帮助孩子排便,因为 5 岁以下的孩子,在吞食了硬币之类的异物后,一般是无法自行排出体外的,必须送到医院去,而且在途中要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因为越哭闹越易发生意外。

三、0-6 岁孩子最容易被烫伤

国家卫生部曾做过一个调查,孩子意外死亡是我国 0-14 岁孩子死亡的首位原因。而 0 至 6 岁孩子发生烧烫伤的比率占了烧烫伤患者的 23﹪,其中以 1 岁 ( 34.3﹪ ) 为最多,2 岁 ( 29.5﹪ ) 居次,3 岁 ( 13.7﹪ ) 为第三位。受伤原因以热液烫伤 ( 46﹪ ) 最多,因洗澡水过热造成的烫伤则明显下降。作为家长,不要让孩子单独面对热汤。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就是在你转身的瞬间,被烫伤了。对于烫伤部位,可以迅速用大量干净的冷水冲洗,切忌不要盲目使用一些土办法涂抹伤口。

孩子在家防止意外伤害的知识

1、家里电源插座或插线板要重点管理好:由于小孩子没有辨别能力,家里的电源插座或电源插线板有时会成为他的 " 玩具 ",因此墙上的电源插座采用带保险的插座,防止幼儿将异物插入插座造成触电事故。

2、不要让孩子进入厨房或卫生间这些有危险隐患的场所:厨房内工具较多,特别是刀叉等金属器具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卫生间内的水也会给幼儿造成伤害。

3、平日不要让孩子在自己视线范围外活动:为了确保孩子安全,在家里的时候不要让幼儿在自己的视线意外活动,一旦出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排除。

4、窗台和阳台易造成孩子高空跌落:住在楼房千万要注意在窗户和阳台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不要让幼儿靠近窗台和阳台区域,保证幼儿的绝对安全。

5、不要将热水杯放到孩子可以触摸到的地方:烫伤是孩子受到较多的的意外伤害之一,平日一定不要将热水杯、暖水瓶等装满热水的器具放在孩子可触摸到的位置。

6、防止孩子吞咽异物:有的孩子习惯把东西往嘴里送,因此,在其活动的区域不要放容易造成其吞咽的小物件,还有成人吃的药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孩子是我们心头肉,怎样教育儿童远离意外伤害?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家长总是疑惑,为什么孩子那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呢?活泼好动、求知欲好奇心强是所有儿童的天性,往往动作不协调、对危险的反应迟钝,没有逃生避险的知识和能力;还有就是缺乏生活、社会经验、危险意识,缺乏危险辨别能力及预见性。这些特点导致儿童特别容易发生意外!而孩子是我们心头肉,怎样教育儿童远离意外伤害?

▎如何教育儿童远离意外伤害

1、必须让宝宝知道的事项

应让宝宝牢记父母的姓名、家庭和幼儿园的地址及家里和爸爸妈妈的电话;懂得匪警、火警、交通事故急救等重要电话的打法;让宝宝知道附近的派出所(报警点)的具体位置等,以备宝宝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

2、让宝宝学会面对陌生人

让宝宝学会自我救助的方法,是宝宝获得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家长可以故事、游戏等形式,教导宝宝学会应对陌生人。在不得不让宝宝独处家中时,家长应仔细叮嘱宝宝不给陌生人开门,同时告诫宝宝不要随便出门,以免走失。如果走失,心里一定要沉着不慌张,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应就近找警察叔叔寻求帮助。教宝宝遇到紧急情况时,学会大声呼救。遇到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时,教宝宝简单的自护办法,不要乱跑,等待救援。

3、让宝宝懂得简单的减轻伤害的方法

有的家长认为宝宝小,不需要过早地对宝宝进行安全教育,平时对宝宝采取过度保护的态度,容易造成宝宝一遇到事情就找爸爸妈妈,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教给宝宝简单的应对意外伤害的方法,如手指被割伤、流鼻血、被开水烫了时,应怎样减轻伤害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孩子预防意外伤害的必备手册

全文共 150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年都有不少孩子在生活中遭遇了伤害,而且绝大部分情况下是处于家长也认为安全的环境中所发生的。面对这样的现象,如何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好预防,让孩子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减少呢?小编讲讲孩子预防意外伤害的必备手册

孩子预防意外伤害的必备手册

溺水。家中有蹒跚学步的幼儿,洗手间要关门,马桶盖随时盖上;给孩子洗浴后,家长要及时清空浴盆或浴缸里的水;如果孩子会游泳,也要在水位低于头部的泳池区域游泳。一旦发现孩子溺水,要立刻呼救和报警。

跌落。窗户上应安装一定高度的栏杆,栏杆间距小于9厘米;窗边不要放桌子、凳子和沙发;保持地面干爽,浴室内装扶手,铺防滑垫;屋内有台阶的,也要安装扶手。

英国圣约翰急救中心和家庭医生协会建议,孩子若跌落受伤后,先用小毛巾包冰块冷敷10分钟,然后绑上绷带,将伤处抬高,让血流减缓,以减轻青肿和淤血的程度。

烫伤。尽量不用桌布,以防孩子拉扯桌布导致盛放热液的容器翻倒;给孩子洗澡时,应先放冷水,再放热水,使水温保持在38度左右;把家用强力清洁剂,如除污剂、碱水、浓硫酸等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以免被孩子误食或泼洒到皮肤上,导致化学性烧伤。

一旦出现上述意外,圣约翰急救中心和家庭医生协会建议,应迅速将孩子的受伤部位放到凉水中,至少冷却10分钟。然后将伤口附近的衣服脱掉或剪开,如果衣服和伤口粘在一起,不要动它,等医生处置。如果伤口面积比孩子的手掌还大,要用干净的保鲜膜或没有绒毛的布把伤口盖起来,马上送去医院。

中毒。成人不要在孩子面前吃药;家中保持有一扇开启的窗,以防煤气中毒;药品和清洁剂等要远离孩子等。

英国专家指出,如果孩子误食了有毒物质,先叫救护车,在救护车到达之前,让孩子保持不动。如果有可能,找出他吃下了什么,并带一点到医院化验。不要强迫孩子呕吐,假如孩子本能地呕吐,要把呕吐物收集起来带到医院。假如孩子感到食道或口腔有烧灼感,可以让他喝点牛奶。

窒息。拿掉儿童床上的毛绒玩具等松软物品,床边最好不要挂玩具,如果要挂,绳子长度不宜超过17厘米;最好给孩子穿拉链衫,如果穿纽扣衫,要时常检查纽扣是否松动脱落;孩子吃东西时,要确保他们伸手可及的区域没有小颗粒物,如玩具部件、花生粒、葡萄等;不要给3岁以下的孩子吃小颗粒食物,如硬糖、坚果、葡萄和爆米花等。

如果孩子发生窒息,家长可拍打孩子背部,让其尽量咳嗽。必要时,可将婴幼儿倒置拍打。此外,让孩子翻过身,仰面躺下,使头的位置低于整个身体。用两个指尖,向内并向上推孩子的胸骨,每3秒一次,每推一次都要看喉咙里是否有东西出来。对于大孩子,可让他站在身前,你把拳头放在他的腹部和最下面的肋骨之间,猛力向内并向上用力。如果喉咙里的东西还是不出来,再重复背部的拍打,以5次背部拍打和5次正面推动为一个单元,反复进行。3个单元后,如果还没有缓解,就叫救护车。在救护人员到达前,要不断地重复急救动作。

厨房安全。放在炉灶上的锅把手都要向内,热的食物和液体不要放在桌子边缘;做饭时不要抱着孩子;在厨房附近放一个灭火器,电话旁备有急救电话号码;煮食物时,不要让孩子无人看管等。

乘车安全。所有13岁以下的儿童,都应该坐在汽车的后座。一项调查显示,相比驾驶座和副驾驶,事故中后座的死亡率最低;不要与孩子共用一条安全带;每个孩子坐车时,都应选择合适的儿童座椅上,另外,应请专业人士检查座椅安置是否正确;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等。

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是对每个家庭都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告之,那么出生牛犊的宝宝们根本不可能意识到危险随时会伤害到他们,所以,上面的问题,家长们一定要对孩子常常提及。如果你想掌握更多如何预防儿童玩耍摔倒的这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的近期更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警惕!举高孩子摇晃易发生意外伤害,请停止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父母在跟孩子玩耍打闹的时候,都喜欢将孩子举高高,因为这样孩子很开心,但是您是否知道,有时候使劲举起孩子摇晃发生意外伤害呢?

婴儿长大后学习能力受影响

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加拿大的研究人员进行了10年之久的研究后发现,凡在婴儿时期遭受婴儿摇晃征候群的婴儿,长大后仍会为有关神经及其他方面的毛病所苦。根据统计,每10名曾患婴儿摇晃征候群的婴儿中,有2名会死亡。而在未死亡的婴儿中,55%的孩子的脑部受到了伤害,这种伤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行为能力。65%的孩子会有某种视觉上的问题。

所谓婴儿摇晃征候群是指大人抱着婴儿的躯体予以剧烈摇晃,造成颈椎部位前后剧烈晃动,切断流向脑部及眼部的血液,结果造成了医药无法弥补的伤害。

加拿大关于婴儿摇晃征候群的研究报告的主作者金恩表示,婴儿脑部遭到摇晃将会改变他们的一生。婴儿时期脑部受到严重摇晃并导致婴儿摇晃征候群的婴儿,40%由于产生了严重的智力损伤,影响到其以后的自我生活能力。婴儿在遭遇摇晃后,如果出现发抖的身体症状,就可基本确定该名婴儿脑部已经遭遇到了伤害。

金恩及其领导的研究小组1988至1998年间研究了婴儿时期遭摇晃婴儿的个案,他们共发现了364宗符合“婴儿摇晃征候群”定义的个案。在这364宗个案中,婴儿脑部遭到摇晃的中间年龄为4~6个月,56%为男婴。金恩研究的364宗个案中,19%婴儿死亡,22%在出院后并没有显示任何健康上的问题,但追踪研究又发现,这些婴儿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也问题丛生。金恩指出,婴儿时期遭摇晃暂时没有出现健康问题的婴儿,一般在长到四五岁时便会出现学习及行为上的问题。这些儿童不但需要专家护理人员的长期照顾,也往往需要接受特殊教育。

一定要用手托住婴儿的头

婴幼儿的颈部肌肉十分软弱,而相比之下,婴幼儿头的重量并不比大孩子的头轻多少,所以婴幼儿颈部肌肉所承受的力要远远大于大孩子,同时婴幼儿的心脏的力量也不是那么强劲,因此一旦因剧烈摇晃而使血管断流,导致的伤害将是永久性的。

金恩也同时提醒年轻父母,把婴幼儿背在背上行走或做一些较大活动量的事情,也是不适宜的。因为婴幼儿的头有时会前仰后合,而父母亲可能并不知道,结果造成了伤害。也有人喜欢将婴幼儿束在胸前,金恩提醒,束在胸前虽然强于后背,但是在弯腰时一定要用手托住婴幼儿的头,当然最安全保险的还是别用带子把婴幼儿束在胸前或背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夏天孩子常见意外伤害怎么快速急救?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幼儿爱动的天性,且对安全隐患认识不足,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安全无小事”,稍有不不留意,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家长和老师都要学会这些常见的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避免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那么,夏天孩子常见意外伤害怎么快速急救

儿童夏季常见意外伤害及处理方法

一、驱蚊引发哮喘

蚊香会散发烟雾、烟尘,过敏体质的人,尤其是儿童,一旦接触,呼吸道会受到刺激,引起气道痉挛,诱发哮喘。

处理方法:

1、去除诱发哮喘发作的病因;

2、给予孩子抗哮喘药物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

1、如有明显的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应马上去医院就诊。

2、在家中休养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适时通风换气,但不要有较强的对流风,以免患儿受凉,加重病情。

3、还要注意室内花草的气味、油烟的味道,或动物皮毛是否会对小儿的呼吸道产生刺激。

4、室温控制在20℃左右、湿度40%~55%RH(相对湿度)的环境最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

5、要防控室内的尘螨,因为很多夜间咳嗽较为明显的哮喘儿,其实是对隐匿在寝室枕巾、衣被中的尘螨过敏所致。

6、要额外注意饮食卫生,多喝温开水和常温饮品,不要喝冷饮,冷饮中的添加剂可能对哮喘儿童造成过敏。

二、皮肤表皮擦伤

多是摔倒或碰撞造成的皮肤表皮损伤,一般出血不多,但较疼痛。

处理方法:

1、若创面干净,可涂碘伏或双氧水保护局部,并暴露创面让其自然干燥。

2、若创面不干净,可先用清水或淡盐水清洗,然后涂上碘伏,暴露创面让其自然干燥。

3、若创面沾有碎玻璃或金属碎屑,在清洗不干净时应去医院处理。

注意事项:

不可往创面上覆盖东西,如创可贴,以免伤口处的分泌物不易干燥,引起化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有熊孩子,当心意外伤害

全文共 1635 字

+ 加入清单

家里有一个小孩子,真是一刻都闲不着,我们的眼睛时刻都随着她转,但是有时候还是他们不注意发生一些小意外状况,那么当孩子发生意外情况时,家长该如何紧急处理呢?小编就来讲讲家有熊孩子,当心意外伤害

烧伤烫伤

烫伤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原因,已成为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暑期以来,各大医院烧伤科比平时要多收治5~6倍的儿童烫伤小患者。

解放军458医院烧伤科副主任医师张雁说,刚会坐和走的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很差,好奇心又强,大人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发生烧烫伤。

例如,孩子拉扯桌布,引起装有开水的容器翻倒;洗澡前,当大人离开拿毛巾等物品时,在澡盆旁站着的孩子突然跌入热水中;孩子闯入厨房,跌入或碰倒放在低处的热锅;家里饮水机放置的位置过低,孩子误碰开关接触到里头的开水;家用强力清洁剂,如除污剂、碱水等被孩子误食或泼洒到皮肤上,等等。

入夏以来,小孩穿衣少,皮肤外露使得烫伤严重程度上升,轻则留下疤痕等后遗症,重则危及生命。

应对:冷水浸泡患处再送院

张雁介绍,部分家长普遍缺乏早期急救的常识,一看到孩子烫伤就吓蒙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有的甚至采取一些不正确的急救方法,例如往孩子身上涂牙膏、酱油、红花油等,不但没有治疗作用,还会影响医生对创面的判断。

还有一些家长见孩子受伤后喊“口渴”,就赶紧给孩子喝凉开水——这也是错误的,因为饮白开水会导致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应该喝一些淡盐水。

其实,如果家长稍微懂一些急救常识,在孩子刚刚烫伤时,用冷水冲洗或浸泡烫伤部位约半个小时,再送医院,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减少余热对深部组织的损伤,减轻水肿,还可以冲走创面的一些毒性物质,以后愈合快,瘢痕也轻。

如果发现小孩伤势严重,出现发冷等休克现象的,应第一时间送医院抢救生命。

急性中毒

广州军区总医院小儿科主任许蔓春介绍,儿童误服安眠药、鱼肝油、钙片等事情时常发生。有些家长习惯把洗涤剂、杀虫剂装在普通矿泉水瓶内,容易让儿童误饮。另外,进食未经处理的含毒植物、被污染的食物,被有毒动物咬伤,甚至环境污染(包括家庭使用灭蚊、灭鼠药等)均可造成儿童急性中毒。

毒物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

应对:筷子刺激喉咙可催吐

中毒时如果孩子意识尚存,可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喉咙催吐,也可以喂服牛奶、鸡蛋清,它们可以减轻一些腐蚀剂对人体黏膜的损伤。

但意识不清的孩子不能催吐或喂服,以免吐出物误吸入气管内,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皮肤黏膜接触中毒,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

有毒动物咬伤可在伤口靠近心脏的一端扎上能止血的胶带(每15分钟要放松1分钟),或局部冰敷使血管收缩等方法可减少毒素吸收。

气管异物

小孩无意中将异物吸入也是暑期常见的意外伤害。广州军区总医院小儿科主任许蔓春介绍,小儿呼吸道异物常发生在鼻腔、咽、喉、气管等处,病情轻重取决于异物性质和气道阻塞的程度,一颗坚硬食物如黄豆、花生或小玩具掉到气管内,可能造成窒息或伤及脑部功能。

儿童吞咽、咳嗽反射不成熟,如果进餐过程中哭笑打闹,就更容易发生意外异物吸入,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咳嗽、张口呼吸和喘息等情况。

应对:推压法可助异物排出

遇上儿童吸入异物,应该尽快送院,或呼叫救护车。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可以尝试一下急救方法:

方法1.对于小婴儿可用背部叩击-胸部按压法:让其头低脚高俯卧,在后背两肩胛骨之间用手掌根部用力拍背5次,再将患儿整个翻转至仰卧,在胸骨下半部用食指和拇指指腹用力按压5次,之后看小儿嘴里有无异物排出。上述步骤可重复进行。

方法2.对于可以站立的幼儿或3岁以上的幼童,可采用腹部推压法:大人站立于患儿背后,手臂直接从患儿腋下环抱其躯干,一只手握拳,拳头大拇指对准其腹部中线(放在胸骨末端与肚脐之间),另一只手握在拳头上,快速向上推压5次。

意外伤害身是我们每个家长都不愿意发生的事情,但是如果孩子发生了,家长也不要手忙脚乱,不知道怎样处理,只要学会小编介绍的这些知识,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如何预防儿童玩耍摔倒的相关知识,可以到来查询搜索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避免惨剧,孩子如何预防意外伤害?

全文共 1236 字

+ 加入清单

坠楼、溺亡,每至暑期,此类悲剧总是不绝于耳。孩子们是家庭的“掌中宝”,然而,每年夏天却总是未成年人意外伤害的高发阶段。那么为避免惨剧,孩子如何预防意外伤害?

需预防:高空坠落

近两年,广州和北京均发生过孩子在家中高空坠落事件。夏天天气炎热,家中的窗户时常开着,纱窗轻轻一推就打开了。另一方面,动画片和游戏里经常出现飞来飞去的人,让孩子误以为“人是可以飞来飞去的”。

我们的建议是:

不要让孩子独自在家。

沙发和大纸箱子不要放在窗户下,防止孩子攀爬上去,建议装上窗护栏。

通往阳台的门建议上锁,不能让孩子单独留在阳台。

让孩子记住:我不是小鸟,我不能飞翔。

需预防:玩火引起的烫伤甚至火灾

火对孩子来说,太有诱惑力了,用打火机点燃某个东西、学着妈妈的样子开炉灶,他都想趁爸爸妈妈不在时尝试一下。

我们的建议是:

打火机、火柴等请收好,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不用时可以锁起来。

关闭燃气阀门总开关。

尽早让孩子了解“火”究竟是什么,消除“火”的神秘感,充分了解“火”的危险性。

告诉孩子一旦发生火灾,我们应怎么做,和孩子一起演习逃生路线,让孩子记住火警电话119,预演如何拨打火警电话。

需预防:电器带来的意外伤害

夏天,家里的电风扇呼呼转。大人都知道高速旋转的风扇非常危险,可是孩子不清楚,他只是想看看风扇究竟是怎么转起来的,于是危险就有可能发生了。

我们的建议是:

请选购有保护装置的电风扇,如有保护罩,当有物体触碰转动的风扇时,电风扇自动断电。

和孩子一起讨论家中电器的作用:问问孩子,在他们眼中,这些电器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电器的危险。

暑假,孩子在小区周围玩的时间增多

需预防:在不安全的地方玩

小区的游乐场、绿地是孩子经常玩的地方,而我们也误以为只要孩子不出小区大门,就可以了;而事实上,小区远没有你想象的安全。首先,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孩子走在小区里,已和走在马路上没有多大的区别了。其次,如果是几个孩子在一起玩,他们有可能发起一场探险之旅,去一些比较隐蔽的地方,如楼房的最上层、地下停车场、防火楼梯等,那里可能存在你想象不到的危险。

我们的建议是:

告诉孩子,他不能在小区的哪些地方逗留、玩耍,特别是在小区的主干道、车库的出入口、小区的大门口。事实上,你会发现,除了专门开辟的游乐区、绿地,其他地方随时都可能有汽车出现,都不适合孩子玩。

和孩子在他经常去的地方一起玩,这样你能发现平时发现不了的危险隐患。

让孩子知道,小区里有很多车,和马路一样危险。

如果孩子会在爷爷奶奶家住上一段时间,带着孩子在爷爷家小区转一圈,熟悉环境,告诉孩子爷爷奶奶家附近哪些地方适合玩。

7岁以下的孩子,无论是在小区里还是小区外玩,都要有大人陪伴。我们已经听到了太多的事故是孩子玩耍时被衣帽绳、钥匙绳或游戏设施钩住而窒息,如果当时家长在一旁,就能及时排除险情。

当孩子在玩滑轮、骑小车等运动量比较大的活动时,请先检查小自行车、滑轮是否完好,为孩子穿上适合运动的衣服,戴上保护用具,而最重要的是陪在孩子身边,在游乐区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无论户外与居室,孩子醒注意防范哪些意外伤害?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安全一直是我们每个家长心细关注的话题,而无论是在户外还是居室,还是都有可能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很多家长只有当孩子发生意外时才悔不当初,下面小编就来讲讲无论户外与居室,孩子应注意防范哪些意外伤害

户外——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

1、远离尘嚣喧闹,废气排放量的马路、池塘、危险品仓库、商业区、工厂、加油站、煤气站等。

2、孩子活动的场地要保持平整,任何小石块、凹凸面、玻璃渣都会造成伤害,特别注意阴沟盖有否松动。

3、远离水池,戏水池的水以到孩子膝盖为宜。

4、树枝应定期修剪,高度超过孩子;不要让孩子接近带刺的花草,不在长青苔的地方玩耍。

5、开车带宝宝外出,一定要使用儿童汽车安全座椅。

居室——孩子的主要生活空间

1、地面最好铺地板,但不要抛光打蜡;地砖应防滑,否则使用地毯。

2、门向外开,不要装弹簧,建议使用安全门卡、门挡,既可防止房门突然关闭,碾伤宝宝手指或受到其它意外伤害,又可防止房门突然关闭将宝宝反锁在屋内。窗子下沿高过1.1米,窗外栅栏间距不大于10厘米,不设横杆,以防孩子攀爬。楼梯要有很好的照明。

3、所有的室内家具应装有桌角保护套,可防止宝宝被锋利桌角碰伤;在棱角分明的家具边缘粘贴安全防撞护条,降低不必要的撞击;加装多用途安全门扣,可防止宝宝打开衣柜、厨柜、抽屉、冰箱等,防止碾伤手指或损坏柜内物品。

4、盥洗间地面要防滑,不要潮湿,浴缸和浴室内最好放一防滑垫。

5、婴儿小床要有护栏,插销安装在小儿摸不到的地方;如和大人睡大床,床的一侧要靠墙。

6、厨房到处是危险物品,尽量避免孩子进入,特别是燃器阀门,需在不使用时加装燃气旋钮保护罩,可防止宝宝打开煤气开关。

日常用品——孩子随手可及的东西

1、禁止孩子接触电源开关、插座等,应加装安全电插座套,有适用于两孔、三孔的,可防止宝宝意外触电,起到绝缘的作用。

2、绳索、塑料袋、保鲜膜等不是孩子的玩具。

3、不要用饮料瓶装任何清洁剂、消毒液等,以免孩子勿食。

4、将药品锁进家庭小药箱,保管好钥匙。

5、不要给孩子使用劣质化装品,应使用婴幼儿专用的。

6、最好让小婴儿单独睡,不要挤在大人中间;不要给孩子盖太重的被子,不用松软的大枕头

7、不要捏着小儿的鼻子灌药,喂药器可使小儿很容易的将药吃下,不费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