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20篇)

实心球是一种体育器材,实心材质,呈球形。它同时也是一种体育项目,讲究力量性和动作速度,部分地区将“投掷实心球”的分数计入中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浏览

3295

文章

39

篇1: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1、什么是自立(含义)?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P34

2、日常生活中,自立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P35方框楷体字)

3、怎样理解"自立人生少年始"?P34~35

(1)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从学会走路开始,我们就获得了身体的自立;当能够自己吃饭、穿衣时,我们就有了自立生活的体验;直到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我们就获得了基本自立的人生。

(2)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只有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培养自立能力,我们才能实现人生的自立。

4、做家务的好处有哪些?

做家务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感。P36

5、为什么要培养自立能力?(自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自立能力的意义)

(1)人生需自立。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和温室中,终究要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P36

(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积极融入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P36

(3)如果不能从现在起,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的社会中自立。P38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超多强(90年代以来)

(1)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

(2)演变: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3)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研制和在全球布署导弹防御系统,成为超级军事大国。

(4)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科索沃战争:

1、当今世界影响世界安全和平的主要因素: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②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中,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

2、科索沃战争:是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的具体表现,也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1999年3月-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以南斯拉夫屠杀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斯拉夫实行狂轰滥炸,并袭击中国驻南使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损失)

3、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三、美国的"人权高于主权"理论:

(1)所谓"人权高于主权",是指美国的人权原则高于别国的主权。它的实质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为干涉他国内政寻找的借口,同时也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实施霸权主义,推行其全球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的手段。

(2)危害:在"人权高于主权"幌子下发动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使得美国朝着它的全球战略目标迈进了一步,却给相关地区造成了极大损害,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发生曲折,联合国的作用遭到削弱,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权利义务伴我行

全文共 984 字

+ 加入清单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

公民权利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3.公民权利的特点。

①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②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我国的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4.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5.如何正确理解和行使公民的言论自由权?

①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

②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③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责。

6.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②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③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

④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7.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①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②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8.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9.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①法律和道德具有一致性。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②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③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0.总结。

我们要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做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1.公有制经济包括: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和港澳台投资经济,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3、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作用: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4、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作用:集体经济直接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公有制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

6、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和扩大就业有重要作用。

7、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国家保护个体和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8、我国的基本的经济制度是什么?它由什么决定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9、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它由什么决定?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一分配制度是由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10、如何分好社会财富蛋糕。(就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提建议)。

①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分配是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③改革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群众收入。

④打击、取缔非法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1)公民的基本义务:①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社会和国家对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②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父母有抚养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很多,由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部分,是构成其他一切权利和义务的基础。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③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只有在维护国家社会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个人的权利才能得到保障和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扬起自信的风帆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1、自信的含义?自信的具体表现?P20

(1)含义: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表现:①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②行为上表现"我能行",③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2、如何理解"我能行"?

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一句"我能行",体现了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P18

3、自负、自卑与自信的区别在哪里?P21~22

(1)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

(2)自卑的人不相信自身的潜力,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

(3)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

(4)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一个自信的人所追求的目标是基于对自己全面、客观的认识,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表格比较:

自负与自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们远离成功。

4、自负、自卑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P21

(2)自卑者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潜力。P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中考教材文言文常考句子翻译归纳第一册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册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中考教材文言文常考句子翻译归纳第二册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第二册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祖国统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1、"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指: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坚决收回台湾:

①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③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④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4、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青少年应如何做:

①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②坚决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

③积极宣传我国对台湾的政策;

④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5、两岸加强交流事例有何意义?

①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

②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③有利于增进两岸的政治互信,遏制"台独"势力;

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基本国情、基本路线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

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④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是: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5、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8、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9.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辨析题常用)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0、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11、党的基本路线的意义:

①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

②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③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④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1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包括哪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14、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

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5、列举你所关注的民生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民生问题有:

①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问题;

②入学难、上学贵的教育问题;

③住房难问题;

④食品安全问题。

存在的根本原因: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全文共 2004 字

+ 加入清单

考点1.了解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知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不良嗜好的表现有哪些?

答:如吸烟、酗酒、吸食毒品、沉迷电子游戏等

怎样增强自控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法有哪些?)

答:(1)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培养自己的高雅生活情趣;(2)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不盲目从众,避免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3)面对诱惑,我们要慎思,加强自我控制能力的锻炼,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考点2.了解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

怎样理智地面对学习压力?

答:(1)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没有压力有可能失去动力,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2)但也有消极作用,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3)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办法是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此外,把握学习节奏,做自己学习的管理者,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来享受学习。

怎样从容应对考试?

答:(1)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2)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3)增强自身实力,这是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怎样辨证看待困难和逆境:答:困难和逆境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战胜困难和逆境的要求:

答:(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2)要冷静分析各种原因;(3)要激发探索创新热情;(4)要学会自我疏导,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考点3.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答:(1)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2)个体也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所以,个人与集体是相互依存的。(3)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发扬“团队精神”有何意义

答:(1)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2)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利益服从团队的利益;(3)具备了团队精神,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

怎样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答:(1)关爱集体,人人有责。个人成功不是最终的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最终的成功;(2)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怎样关爱集体?

答:(1)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2)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3)在集体中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更大的力量。

考点4.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

改革开放后国家发生哪些变化?

答:(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党的十一届右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国家强了起来。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2)全面发展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我国的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3)基本小康的中国。20世纪末,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4)迈向全面小康的中国。在21世纪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热心公益,关心社会的意义及表现:

答:(1)我们要热心公益,亲和社会。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2)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考点5.理解个人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懂得以扬弃的态度看待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有哪些影响?

答:(1)中华文化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发展,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2)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创造辉煌历史和文化中形成的。

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哪些表现?

答:新时期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求知精神、竞争意识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和实践中的继承和弘扬。

怎样对待民族文化?

答:(1)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青少年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2)珍惜文化传统不等于盲目崇拜,也不能将传统的内容不加选择的兼收并蓄,而应该传承精华,抛弃糟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以上已印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1、"重要他人"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以我们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P9

2、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必要性?/自尊与尊重他人有何关系?)

(1)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P9

(2)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P10

(3)每个人都要通过其他人的尊重、欣赏、鼓励、期望来感受自尊。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快乐。P10只有人人彼此尊重,相互接纳,才能共同在自尊的快乐中成长。P11

(4)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P12

例:为了赢得他人的尊重,我们应该怎样做?为什么?[《复习指南》P35-4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遵纪守法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一、考点精要:

1.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2.生命健康权;学会自我保护。

3.维护良好社会公共秩序的意义。

二、问题精讲:

1.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包括哪些?

答: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2.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法律有哪些?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保护?

答: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法律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保护的原因:

①未成年人年龄小,发展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权利更易受到忽视甚至侵害。

②现实生活还存在着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

③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为未成年人提供特殊的保护就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的明天。

3、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是什么?

答:生命健康权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

4.青少年怎样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答:(1)未成年人应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自觉与社会各方面的保护相配合,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面对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不良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注意培养自己对真与假、是与非、美与丑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其次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自觉把自己置于正面教育的氛围中,不进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不乱交朋友。

(3)青少年学会依法进行自我保护:①依法进行自我保护,要求我们在面临险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冷静、沉着、机智,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法,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②依法进行自我保护,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为什么要维护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

答:①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离开了一定的规则秩序的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乱。

②只有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社会秩序,才能维护个人的利益和社会利益。

③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中考教材文言文常考句子翻译归纳第五册

全文共 1363 字

+ 加入清单

第五册

29.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异形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0.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31.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3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3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破漏,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3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3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3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3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3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40.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4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

4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时登上这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4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4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人的忧愁之前就忧愁,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人生自强少年始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1、什么是自强

自强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P47

2、自强有哪些表现?

自强表现在方方面面:①在困难面问不低头,不丧气;②自尊自爱,不卑不亢;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④志存高远,执着追求;等等。P48

3、为什么要培养自强精神?(自强的意义、重要性、作用?/自强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有何意义?)

(1)人生自强少年始。初中阶段是学习知识、涵养道德、增长才干、发展自己的最佳时期。我们应当趁此大好时光,培养自强的品格,努力学习,奋发进取。P47

(2)自强,进取的动力。P47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P48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P49

(3)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历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48

4、什么是自弃?自弃的危害(表现)?P50

(1)含义:自弃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2)危害:自弃的人没有理想和追求,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最终自然一事无成。

5、为什么要自强就不能自弃?(自强与自弃的关系)

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自弃的人没有理想和追求,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最终自然一事无成。P5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崇尚法律

全文共 1138 字

+ 加入清单

一、考点精要:

1.依法治国。

2.道德与法律、德治和法治的关系。

3.公民树立法治观念。

4.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二、问题精讲:

1、依法治国的本质及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答:①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②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的需要;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④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怎样实现依法治国?(从国家和个人角度总结)

答:①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国家行政机关要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收到法律制裁。任何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依法治国对每个公民来说,要树立法治观念,,认真学法,自觉守法,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法、守法、护法、用法)

4、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答:法律与道德的区别:①表现形式不同②实现方式不同③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①法律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②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只讲道德不讲法律,法律就没有约束力。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只讲法律,不讲道德,法律就失去民众的诚服。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真正实行依法治国。

5、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是什么?

答: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②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③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以德治国。

6、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意义有哪些?

答:①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②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③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7、财产继承的方式、原则和顺序是什么?

答:财产继承的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继承原则是男女平等、养老育幼、和睦团结、互谅互让。

继承的顺序:第一继承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继承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8、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

答:①当面反映、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向人民代表反映、通过媒体反映等。

②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检举。不能采取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的方法。

③对社会上特别是所在社区中存在的问题要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1、为什么说维护人格最重要?(如何理解"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自尊的人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有时,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决不可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P12

2、如何理解自尊者豁达?

(1)生活中,人际交往不可避免。由于人与人的个性不同,生活的环境与阅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为人处世风格。承认世界因为差异而精彩,就不会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可以更多地欣赏来自他人的智慧,感受自尊的快乐。P13~14

(2)自尊的人对待他人的议论和批评,应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无关紧要的议论,要善于忍让。P14

3、为什么自尊要适度?

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P14

4、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议论、批评?P14

(1)议论只能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2)批评是对我们行为的评价,针对的是具体行为,而不是人本身;(3)对待议论与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4)无关紧要的议论,忍让一下就过去了。当然,对恶意的侮辱与诋毁,必要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

5、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

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P15

6、如何做到尊重他人?(方法、建议)

(1)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P15

(2)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P15

(3)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注:八年上册P112)

[《复习指南》例题]P35-41-(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7、尊重有何作用?

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P16

8、怎样才能赢得自尊?(如何做一个自尊的人?)(方法、建议)

①自己尊重自己,看重、维护自己的人格,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

②要知耻。知耻是自尊的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③克服虚荣心理。

④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⑤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正确对待他人的议论、批评;自尊要适度。

⑥善于尊重他人。

9、拓展:现实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1)给他人起外号;(2)随地吐痰;(3)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4)嘲笑别人的缺陷;(5)歧视成绩较差的同学等。

10、拓展: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在下列情况下,你该怎么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1.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①有法可依,就是要求国家高度重视和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备的法律,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重要性)

②有法必依,就是要求任何和组织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重要性)

③执法必严,就是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做到严格、严肃、严明,切实依据法律规定的内容、原则和程序办事。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重要性)

④违法必究,就是要求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重要性)

3.青少年怎样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青少年怎样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贡献?)

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政治制度、人民民主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1、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有: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等。

6、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事例表明了什么?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8我国人民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在我国,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选出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并有它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国家机关,分别行使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消费者的义务与权益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消费者在享有权益的同时,也要自觉履行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消费者。如:购物时态度谦和、文明用语;不贪图便宜购买盗版或假冒伪劣商品等。

1、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

(1)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其它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物权法、刑法。

2、消费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消费者应培养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

(2)需要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知识,获取消费知识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消费选择。

(3)在交易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消费知识和法律知识,保持警惕,尽量不给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4)在侵权行为发生后,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使不法经营者显露原形,受到惩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