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7676

文章

410

女孩有喜爱甜食的特殊基因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小编:无法抵御甜食的诱惑,不再是女孩儿的错。

英国《每日邮报》今日发文称,新研究为爱吃甜食的女孩儿找到了科学依据,原来她们的这种行为,是因为一种特殊基因所导致的。

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迈克尔˙敏尼团队测试了150多个孩子和他们的母亲。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肥胖是因基因缺陷、环境压力、心理健康等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

帮助女孩儿们控制多巴胺释放的基因出现异常,让她们无法抵御甜食的诱惑。多巴胺受体的多少和人的遗传基因、生活方式、外界刺激都有一定关系。大脑的背侧纹状体会释放神经递质多巴胺以作为对进食所做出的反应,而多巴胺释放量与食物所带来的快感程度相对应。

肥胖女孩儿中, 种多巴胺反应由于其体内多巴胺受体较少似乎变得迟缓了,从而导致她们过多地进食以弥补快感的下降。脑成像技术观察,肥胖女孩儿的背侧纹状态较不活跃,携带A1型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基因者对奶昔等甜食的反应最为迟钝。

敏尼教授补充说,大量的吃零食测试期间,研究还发现,遗传、心理健康也是推动人们增加饭量,最终导致肥胖的原因。因此,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确定有这种问题的女孩儿,以期待在早期预防和干预肥胖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减肥难是基因问题吗?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减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只要每天坚持锻炼,保持健康的营养,就可以降低自己的体重。一些人相信,减肥困难是由于基因所导致的。这样的关系需要有科学的验证才可以。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减肥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减肥难是基因问题吗?

减肥难是基因问题吗?

是的,人体内确实有肥胖基因,其中最受关注的肥胖易感基因是FTO基因。FTO的起源与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的搜索相关。在研究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的基因组时,英国半岛医学院的AndrewT.Hattersley博士发现一种FTO变异体,可提高肥胖风险,增加患上糖尿病的几率。研究人员对大约39000人进行了采样分析,断定携带一种FTO变异的两个副本的人,其体重增加了约3公斤,肥胖风险增加了1.67倍。多数研究显示,FTO基因可能导致携带者难以控制自己的食欲,进而摄入更多的热量变得肥胖。由此可见,肥胖基因真的存在。不少人把减肥难归咎于肥胖基因。事实如何?揭晓答案。

肥胖基因让你减肥难上加难?

2016年医学刊物《英国医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荟萃分析,接受营养、运动以及药物干预后,携带FTO基因的超重肥胖者减肥效果与未携带者并无显著差别。人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多方面的努力抵消FTO基因可能产生的影响。显而易见,肥胖基因不能左右你的减肥效果,但你的努力可以。对于减肥,基因决定论意义不大。网上曾经盛传基因决定论,不少人认为如果携带肥胖基因,肯定减不了肥。肥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遗传基因、环境因素、内分泌失调、各种疾病等,基因仅仅是其中之一。更何况从上文可知,减肥基因FTO对减肥效果几乎无影响。

虽然携带FTO基因的人群肥胖风险高,但完完全全可以通过科学的减肥方式减肥成功。如果你减肥失败,大概率这两方面没有做好。要么是日常饮食没控制好,要么是平时运动量不狗或锻炼动作不够标准。管住嘴迈开腿,依旧是减肥的王道。

总而言之,减肥困难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大多数人的身体都是可以通过减肥瘦下去的,瘦不下去很有可能是自己不能坚持的原因。减肥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但是结果也是美好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冠心病的基因疗法批的是什么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大家最长了解的中西医的药物治疗,但是对于冠心病的基因疗法很少有人了解,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冠心病的基因疗法批的是什么吧?

研究人员采用给危重冠心病患者注射利于内皮血管生长和增长的基因(vegf)而使患者心脏的血流量增加,从而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在此之前,他们曾接受各种疗法,但都无济于事。目前的基因疗法是:在患者的胸部开个小口,然后将vegf基因注入到心肌的4个不同位置。在接受这种疗法的16位患者中,9位患者的冠心区根据其冠状动脉受损的严重程度部分或全部地恢复了活力。

此前,人们认为其病患是不可救药的,而现在则认为那些区域只是在“休眠”状态。接受这种疗法6个月后,任何人都没有再发作过心脏病,也没有出现过较严重的迸发症,每周心绞疼的平均次数由治疗前的48次降至目前的2次。vegf基因是法国的研究人员在几年前发现的,它能促进新血管在心脏上生成。但对该基因的注入要“准确中的”,否则,它将诱发血管生成而引起癌症。冠心病的基因疗法目前正处于试验阶段,其风险还相当高。在试用基因疗法治疗冠心病时,曾有几个人死亡,其中一位是18岁的小伙子。人们是在向这位小伙子的肝脏注射vegf基因时导致其死亡的。

研究人员在解释这些死亡的原因时说,可能是这些人的冠心病病情太严重了。为使这种基因疗法简便易行,人们建议利用像脱氧核糖核酸这样的“裸”质粒来取代像还原病毒这样的病毒运载工具作为vegf基因的运载工具,因为“裸”质粒体积较小,容易进入分子,而病毒则不易操纵、不太可靠。冠心病是工业化国家的第一杀手,单是法国每年死于心肌梗死的就有10万之多。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冠心病的基因疗法批的是什么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碎片化时代的坚守者 ——评王立铭《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

全文共 376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正处于一个分裂的时代。零散信息具有短小精悍、易于消化、时效性强、获取成本低等特点。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它无疑具有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微博、微信、拍板、颤抖等。都是热衷于追随分裂浪潮的新兴媒体。这些新媒体在我们这个时代取得巨大成功是很自然的。依靠媒体科普,顺应阅读碎片化浪潮,调整长期科普方式,需要普及的科学知识将通过微博、微信等文本媒体、喜玛拉雅等音频媒体、视频媒体如哔哔声、颤音等碎片化方式、短小幽默的轶事、有趣的讲座、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发布和传播,吸引众多读者、听众和观众。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日益成为科普工作者的重要途径。

图1《上帝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5月)

然而,尽管为应对碎片化趋势而诞生的新媒体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其固有的弱点。美国科技作家卡尔指出,零散阅读的泛滥使得读者“牺牲了深度阅读的功能,成为纯粹的信息解码器,失去了形成丰富精神联系的能力”。零散的信息虽然能给读者带来短期的满足感,但却不能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更谈不上积极创造性地应用它。许多有识之士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今天将要介绍的王黎明教授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科普著作《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以下简称《上帝的手术刀》)中,他以自己的方式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精彩答案。

科学本质

对于任何科普内容,科学都是核心要求。只有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进一步讨论其他需求。果壳网总编徐来曾在2015年科普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培训会上强调,要把科学放在首位。这种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公式:

科学>有趣的内容>有趣的图片>有趣的单词

然而,确实有一些新的科普媒体没有遵循这一标准。相反,他们把“有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并把它放在科学之上。事实上,只要新媒体追求流量和点击率的目标保持不变,追求“乐趣”就必然优于追求科学。然而,在《上帝之刀》中,王黎明坚持科学原则。不管需要解释的内容有多无聊和难,他绝不会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牺牲科学。面对读者抱怨他们“跟不上思路”,王黎明的选择是花更多的空间更慢地解释故事,他绝对不愿意遗漏科学内容。

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科普的科学性并不等同于科学知识的简单罗列,知识背后的推理和演绎才是更能体现科学性的地方。以冥王星的分类为例。十年前,在科普文章中,冥王星被列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但十年后,冥王星被排除在太阳系行星之外。那么,十年前发表的科普文章能被认为是错误的,不再科学吗?这显然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判断。如果这篇文章仅仅断言冥王星是一颗行星,那么今天它自然不再具有科学价值。然而,如果文章详细阐述了将冥王星列为行星的依据,即使在今天,当行星的定义被改写时,它仍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今天,我们已经100%证实了基因信息存在于DNA中。但是想象一下,即使有一天人们真的通过实验推翻了基因信息的假设,导致书中的结论不再正确,探索基因信息的整个过程和书中展示的逻辑仍然是有价值的。与简单罗列科学知识相比,这种科学方法论的普及,通过实例生动地向读者展示科学工作者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论,无疑是科普作品应该追求的方向。

系统的

科学知识不是孤立的。每一项新的科学知识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库恩指出,“科学语言中至少有许多指称术语不能一次孤立地学习一个术语,一次学习一个定义,而必须在完整的集合中学习才能理解”。他以物理学中的“时间”一词为例,认为在19世纪之前,这个词代表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但在20世纪之后,它变成了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虽然文本没有变化,但它所代表的意义却完全不同,甚至不可调和。从科普的角度来看,库恩的观点实际上强调了系统性的重要性。即使相同的词没有在系统的知识框架中解释,也有可能在读者中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

上帝的手术刀非常重视系统性。这首先反映在书的组织上。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基因的秘密。它讲述了人类如何从遗传现象中识别基因的存在,然后发现基因隐藏在DNA中。第二部分是对基因进行操作。旁白:人们发现许多疾病都与基因缺陷有关,所以他们自然想对基因进行手术。然而,人类使用的第一把手术刀来自于可怕的病毒。第三部分,金手指。讲述了病毒修饰基因的许多限制和风险,这促使人们寻找一种更容易使用和更安全的手术刀,即后来被称为“金手指”的锌蛋白。第四部分是编程时代。关于无休止的基因编辑技术。第五部分,未来,未来。本文讨论了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和道德风险。

为了澄清“基因编辑”的问题,作者从人类对遗传现象的历史起源的理解出发,解释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沃森等人对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以及人类对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中心原理的理解。还有对基因编辑的需求,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从自然中找到对策,各种基因编辑技术的诞生和淘汰...也就是说,这本书不仅解释了基因编辑技术本身,而且从它的起源、发展、现状和未来做了全面的阐述。

除了反映在书的整体结构中的系统性之外,更具体的层次也反映了系统性。例如,在解释取代病毒的“金手指”技术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解释“金手指”,而是先解释了病毒编辑技术的局限性,然后跳出来介绍了美国生物化学家里德的核糖核酸合成实验,揭示了这个实验与“金手指”的发现之间的关系,最后给出了“金手指”的严格定义。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大量系统的介绍,读者不仅对“金手指”这一概念有了更准确的理解,而且对其应用和局限性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对科学概念的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是上帝的手术刀受到读者广泛称赞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短小而简单的新媒体来说也是不可能的。

文学性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科学和系统本身不足以成为优秀的科普作品。这两个属性只能保证科普作品的科学准确性,却不能吸引读者的兴趣。新媒体之所以成为当今时代科普的重要手段,是因为它们具有轻松娱乐的特点,能够轻松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虽然上面说上帝的手术刀不会牺牲科学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者根本不考虑读者的兴趣和特点。相反,为了用简单的方式解释晦涩深奥的科学原理,作者在文学性上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我们不妨看看前面提到的病毒编辑技术。为了清楚地解释这种传统基因疗法的局限性,作者写道:“传统基因疗法就像在濒危建筑上加固肋骨和安装防震梁,只要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基因编辑就像修复紫禁城的三个大厅。它需要严格地“像旧的一样修理”。它还需要取出并修理,甚至更换建筑中的腐烂部分,然后完整地安装回去。目标是准确地恢复整栋建筑的原有功能。”

很明显,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流行的隐喻,两种基因疗法之间的差异在几个简短的词中得到充分说明。

书中不乏诗意的表达:“从现在开始,花如蝴蝶翅膀般美丽的豌豆、肺炎链球菌、需要最强大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真实面孔的噬菌体、每20分钟能繁殖两次的大肠杆菌,以及它们的图像都被留在了几代学生的生物教科书上。经过科学家数百年的研究,地球生物遗传之谜已经从一个模糊的常规观察和神秘的哲学理论变成了一种特定的化学物质和一个微妙的生物繁殖过程。这种物质的化学成分可以被描述为平淡无奇——氢、氧、碳、氮和磷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化学元素,但在地球上流动了数亿年的生命河流中,脱氧核糖核酸是一条稳定的水流。它就像一棵被许多家庭世代珍藏的家谱树,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祖先的特征和记忆,实现子孙与生俱来的骄傲和荣耀。”

通过简单与诗意的有机结合,《上帝的手术刀》成功地避免了传统科普形式重知识、轻趣味的倾向,使科学与文学性成为一体。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一次文学享受之旅。

结束语

在零碎阅读的时代,人们的主要知识来源正从传统阅读和读报转向小的手机屏幕。新媒体层出不穷,紧跟时代脉搏,抓住每一个机会占据人们的眼睛。许多科普工作者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将生动有趣的新媒体形式运用到科普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惊人的成就。然而,新媒体为了适应零散阅读的需要,也有一些与经典科普模式相比难以摆脱的限制。正如王黎明在采访中指出的那样,“新媒体所传达的信息,包括一些科普报道,都是支离破碎的,受时间和形式的限制,而且常常讲述一个观点或一个热点事件。如果你真的想达到科普的效果,你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而写书无疑是更好的形式。”

“上帝的手术刀”是王黎明实践这一概念的杰出成就。它从科学性、系统性和文学性三个方面展示了科普书籍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表明经典科普模式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碎片化时代的追随者”一词显然是当之无愧的。

然而,还应该强调的是,零散阅读与传统阅读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在科普工作中,两者应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上帝的手术刀》当然是实践经典科普模式的杰出成就,但如前所述,王黎明在智虎、微信等新兴网络媒体上的科普工作也有杰出成就。显然,形式永远不应该成为科普工作的桎梏。相反,只有根据科普的目标和目标人群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科普形式,科普工作才能更有效。

图2《什么是生活》,王黎明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8月

这本书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理论”出发,通过生物学历史上有趣而丰富的故事详细追溯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展示了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思维和伟大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爸爸和妈妈,到底是谁的基因决定了孩子的智商和长相?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夫妻之中,谁的基因决定孩子智商长相?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在民间,有一种说法是男孩更像妈妈,女孩长得更像爸爸。这种说法是否靠谱呢?智商的遗传又是如何影响孩子的智商呢?

1

一、男孩更像妈妈,女孩长得更像爸爸的说法是否靠谱?

这种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是科学研究并没有证明它的正确性。实际上,孩子的长相是由父母的基因共同决定的,而不是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基因起决定作用。父母的基因会在孩子身上发生随机组合,因此孩子的长相也会有所不同。而且,孩子的长相也受到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因此,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有可能会长得像父母的某一方,也有可能会长得像双方的结合体。

2

二、智商的遗传对孩子的智力影响

智商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智商的遗传率在70%左右。这意味着,智商的高低与父母的基因密切相关。父母的智商越高,孩子的智商越有可能比较高。但是,智商的遗传并不是单一基因的决定,而是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即使父母的智商较高,孩子的智商也不一定会非常高。同样的,即使父母的智商较低,孩子的智商也不一定会非常低。此外,与智商相关的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智商,如营养、学习、生活习惯等。

3

三、男女智商个体差异

从个体智商差异分析,男性个体差异会相对比较大。女性而言,其智商分布就相对集中,彼此差异很小。但是,从性别角度来看,并不能说智商高低与性别有直接关系。科学研究表明,母亲的遗传基因确实会对孩子的智力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在孩子的智商上面,很大程度上是由母亲决定的。但是,父亲的遗传基因同样也会对孩子的智商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夫妻之中,孩子的智商和长相是由父母的基因共同决定的。父母的遗传基因会在孩子身上发生随机组合,因此孩子的智商和长相也会有所不同。但具体到个人,孩子的智商也有均值回归现象,也就是说父母都是高智商,但他们的孩子很可能非常普通,甚至低于平均值。而一对智商普通的父母,也有可能生出高智商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备孕基因检测怎么做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那么在准备怀孕时,生育问题关系重大,尤其是当今社会,已婚男女备孕前一定要作好孕前检查,以便及早的对自身生育能力有正确认识,以减少宝宝出生缺陷,保证准妈妈平安度过孕期和分娩。备孕基因检测怎么做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而且在现在,很多研究及专家指出,除外伤外,几乎所有疾病都和基因有关系,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疾病,都可以在基因中发现病因。而且可以说引发疾病的根本原因有基因的后天突变、遗传的基因缺陷,以及正常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三种。而异常基因可直接引起的疾病就是遗传病。由于遗传病的根本病因在于遗传物质的缺陷,所以至今尚无纠正有缺陷的致病基因或染色体的有效办法。因此夫妻在婚前及孕前做好基因检测对下一代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备孕基因检测盒子看起来挺高大上的,是白色的,上面有个孩子在伸手采星星。它是一盒基因检测产品。据说能够测出孩子各种天赋,让爸妈能够对应孩子的天赋规划她的未来发展。听起来是不错啦。一打开有包邮的快递单,采样棒和回寄包装。说是2ml唾液样本采样完,直接寄回去就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智商高是天生的,由基因决定的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据国外媒体报道,超级聪明的孩子约占所有孩子的1%。人们经常把他们的成功归因于决心和毅力。但是最新的研究发现,他们的成功可能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事实上,他们出生时可能有遗传优势,所以他们的成功仅仅是因为他们赢得了起跑线。

美国的几所大学一直在寻找那些在早期就显示出才华的孩子,并跟踪他们未来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年轻时在认知能力上要优于普通人。

马里兰州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有一个“神童”项目,接收数学和英语排名前1%的年轻学生。著名的校友包括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Lady Gaga。

尽管参与该项目的许多孩子在未来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北卡罗来纳杜克大学“天赋鉴定项目”的心理学家乔纳森·威(Jonathan Wai)仍希望进行进一步的测试,以找出童年时期的非凡天赋是否能让人成功。

他关注五种美国精英群体——联邦法官、亿万富翁、财富500强企业总裁、参议员和众议员。然而,他发现在这五组中,许多人的能力属于前1%。

你可能会指出,这些人的父母可能非常严格,或者他们都上过名校,但乔纳森·魏认为,他们的成功不能仅由环境因素来解释。

在另一项研究中,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遗传学教授罗伯特·普罗明研究了测试结果,并分析了“多基因分数”,即受试者中20,000种常见DNA变异的表达或缺失。每种变体本身的影响都非常小,但总体影响可以占到受试者16岁时学习成绩的10%。

普罗明教授说:“多基因分数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孩子将来在学习能力方面是否会有问题。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需要提供额外的帮助。”

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基因分数越高,学生的成绩越高,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越大。

研究人员补充道:“这将使每个人面临完全不同的生活机会。”

然而,尽管这些研究表明,智力较高的人通常有优秀的遗传基础,但对于没有这种遗传基础的人来说,教育和机会也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鬃狮蜥基因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鬃狮蜥常常以昆虫和植物为主。鬃狮蜥的适应性很强,常栖息于森林甚至沙漠等各种地方。那么鬃狮蜥基因哪些呢?接下来来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鬃狮蜥的基因有:白指甲、皮革、果冻、dunner、无鳞无刺、直线、zero、wit。

无鳞无刺是皮革的超级模式,无鳞无刺比皮革更彻底,就是没有鳞片和刺。皮革鬃狮蜥身上的刺比较少。

直线的话,不太好分清楚,没有太多这方面的研究。

白指甲辨别方式就是看看鬃狮蜥的指甲有没有黑线,如果都有黑线那就不是白指甲,但是不能排出它带有白指甲基因的可能性。

3基因鬃狮蜥指的是有3个基因,比如皮革果冻白指甲,或者dunner皮革白指甲,或者dunner果冻白指甲,或者zero果冻白指甲,或者zero皮革白指甲,或者zerodunner白指甲,等等。

同理,只要含有2个基因就是2基因,如果只有一个基因叫1基因,也有1.5基因的,就是携带隐性基因,比如白指甲隐果冻。就可以说是1.5基因,又比如皮革果冻隐白指甲,这个可以说是2.5基因。

也就是说关于3基因的说法是非常容易懂的,没有什么高深的东西。

那么3基因鬃狮蜥体质会差吗,如果普通3基因,那么没什么差异,通常白指甲,皮革,果冻,dunner都是普通基因,这些基因组合,体质不会更差,和2基因或者1基因的没啥区别。

至于zero和wit,这个不好说,wit基因体质会不会更好一些,估计还是会弱一些,但是肯定有一些改善。zero的话体质到现在应该还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女人的福音:生物学家发现延缓衰老关键基因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生物学家发现了——AMPK,一种可以减缓衰老过程的基因。在成年果蝇的神经系统中上调AMPK可以增强脑和肠上皮细胞的自噬。自噬可以通过清除“细胞废物”来抵抗衰老过程。增加果蝇肠道中AMPK基因的数量可以将果蝇的寿命从传统的6周延长至约8周,寿命增加约30%。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4日出版的《细胞报告》杂志上。

参与这项研究的大卫·沃克副教授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激活肠道或神经系统中的AMPK可以减缓器官的衰老过程。人类也含有AMPK,但通常不会被激活到更高的水平。”

AMPK是一个关键的细胞能量传感器。当细胞中的能量水平很低时,AMPK就会被激活。AMPK也是2型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的重要目标,二甲双胍也能激活AMPM。

大卫·沃克还说:“对衰老过程的干预会延缓许多疾病的发生,包括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癌症、中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们健康老龄化。”

果蝇是研究人类衰老的一个很好的模型,因为科学家已经确定了果蝇的所有基因,并且清楚地知道每个基因是如何开启和关闭的。

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马修·乌尔格赫拉特是沃克实验室的一名医生。他专注于细胞自噬过程的研究。细胞自噬可以通过清除“细胞垃圾”来抵抗衰老过程。Ulgherait研究了AMPK的激活是否能加速自噬。结果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他激活神经系统中的AMPK时,不仅大脑中的自噬水平增强了,而且肠道中的自噬过程也加快了。另一方面,激活肠道中的AMPK也会增加大脑中的自噬水平。

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都与大脑中蛋白质聚合物(一种细胞废物)的积累有关。马修·乌吉拉特的研究证明了自噬在抗衰老中的重要性。研究结果将在延缓人类衰老和治疗相关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美国首次对人类胚胎开展基因编辑

全文共 1465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杂志网站7月26日的报道,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HSU)的研究人员已经使用CRISPR技术对大量单细胞胚胎的DNA进行基因编辑。这是美国首次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研究。

美国首个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研究

OHSU科学家舒克拉特·米塔利波夫领导了这项研究。他拒绝对实验结果发表评论,并表示还没有最终决定是否出版它。但是实验组的其他科学家证实他们确实使用CRISPR技术来编辑人类胚胎。“据我所知,这是美国第一次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研究,”实验小组的核心成员、索克生物研究所的成员吴军告诉媒体。

出生于哈萨克斯坦的米塔利波夫是灵长类胚胎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多年来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2007年,由他领导的研究小组第一次克隆了猴子,然后用不同猴子的细胞制造出猴子的混合胚胎,植入雌性猴子体内并成功繁殖。2013年,他的实验室通过克隆技术生产了人类胚胎,这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方法为特定患者生产干细胞。

尽管经过编辑的胚胎在实验室中只发育了几天,而且没有植入子宫,但这项研究被认为在两个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第一,实验中的胚胎数量最多,超过了此前其他国家科学家编辑的胚胎数量;其次,实验证明CRISPR技术在纠正导致遗传性疾病的缺陷基因方面既安全又有效。

证明CRISPR编辑胚胎是安全有效的。

在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研究中,科学家的主要目的是证明他们能够消除或纠正导致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这种“生殖基因工程”技术,一旦患病儿童的基因被改造,这些变得正常的基因可以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不仅从“标准”上治愈疾病,而且从“根源”上消除病因。

然而,在去年报道的一些胚胎编辑实验中,由于胚胎数量有限,实验结果表明CRISPR编辑胚胎不仅会带来遗漏效应,还会在错误的位点编辑基因,这是“不安全的”。所有胚胎细胞的目标DNA都不能被编辑,并且一些没有被成功编辑的细胞是“混合的”,这意味着CRISPR在编辑胚胎时是无效的,并且不能被100%编辑。

米塔利波夫团队的实验推翻了上述结论,证明CRISPR技术可以完全避免在编辑胚胎时遗漏目标和未编辑细胞“混杂”的副作用。一位熟悉这项研究的内部人士表示,他们已经利用携带基因突变的男性生殖细胞在体外培育了数十个胚胎,胚胎数量超过了之前的研究规模。“他们原则上证明了CRISPR通过将可编辑基因的化学物质注入卵细胞来编辑胚胎是完全可行的,卵细胞将很快开始受精形成胚胎。这项新研究比以往任何类似的研究都更进了一步。”

这项研究符合美国科学院的报告倡议。

多年来,当其他国家的科学家相继公布胚胎编辑这一有争议的领域的实验结果时,美国科学家只能怀着复杂的心情旁观。他们不是惊讶就是嫉妒,有时会警告可能的风险。一些批评家担心这种编辑生殖细胞的实验会为“设计婴儿”打开大门,并通过基因增强编辑技术给孩子带来一些特殊技能。

然而,米塔利波夫团队这次对人类胚胎的编辑完全符合美国科学院今年2月发布的推荐报告。该报告首次允许“婴儿设计”使用CRISPR技术对胚胎、精子或卵子等生殖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但目的是预防先天性遗传疾病。该报告还禁止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基因增强的目的,即超越治疗界限来改善外观或智力,这将导致社会不公。

在美国,国会禁止使用经过编辑的胚胎进行任何人工授精来生孩子。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颁布了一项法律,禁止批准任何此类临床试验。尽管美国官员出于宗教和伦理目的设置了各种障碍,米塔利波夫的研究这次“浮出水面”,表明“潜在的”美国科学家一直在关注和实践基因编辑婴儿的设计,他们不愿意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从此以后,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有了基本原则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基因编辑研究委员会15日在美国华盛顿向世界正式发布了关于人类基因组编辑的科学、技术、伦理和法规的研究报告,并从基础研究、体细胞、生殖细胞/胚胎基因编辑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原则。作为委员会中唯一的中国学者,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裴端青参与了研究和讨论工作。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因其敲除和添加特定DNA片段的能力而受到科学家的青睐。它促进科学研究,但也挑战社会伦理和人类安全。裴端庆介绍说,该报告提出的基本原则不仅代表了基因编辑领域科学家的共识,也代表了世界顶级伦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的广泛共识。“这些原则有望为科学界探索相关问题提供一个可接受的权威基础。”裴端庆说,各国可以参考这项研究的结果和建议,结合本国国情和现有法律,制定有关人类基因编辑的法规甚至立法。

2015年12月,美国科学院、美国医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在华盛顿联合举办了人类基因编辑峰会,随后成立了人类基因编辑研究委员会。经过14个月的工作,研究报告终于形成了。

裴端庆表示,首届人类基因编辑峰会就中国人类基因编辑研究的伦理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充分肯定了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研究的伦理合理性。此次发布的报告为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原则性框架,具有积极的意义。

该报告指出,基础研究可以“在现有法规的框架内进行,包括通过编辑体细胞、干细胞系和人类胚胎的基因组在实验室进行的基础科学研究实验”。体细胞基因的编辑可以通过使用现有的调节系统来管理。临床试验和治疗应限于疾病和残疾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申请前应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就生殖(可遗传)基因编辑而言,临床研究和检测应具有令人信服的治疗或预防严重疾病和严重残疾的目标,“其应用应限于严格监督系统下的特殊规范”。

该报告强调,对可遗传生殖基因组的任何编辑"都应在充分连续和重复评估以及公众参与的条件下进行"。为此,委员会提出了对遗传生殖系统进行基因编辑的10项标准,包括:缺乏其他可行的治疗方法,仅限于预防某些严重疾病,仅限于编辑已被证明具有致病性或强烈影响疾病的基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基因在染色体上呈什么排列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什么排列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基因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线性排列指的是基因之间没有重复、倒退、分枝等现象。在20世纪初期,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认识到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并且呈线性排列。基因的线性排列是相对的,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人们也发现了基因重叠、基因跳跃等现象。

基因是什么

基因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它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基因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人们认识了基因的本质,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染色体是什么

染色体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DNA存在的特定形式。构成染色体的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得更紧密,在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有种属特异性,随生物种类、细胞类型及发育阶段不同,其数量、大小和形态存在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科学家发现黑木耳含“抗癌基因”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学研究所了解到,该研究所与牛津大学合作,最近对中国东北三个主要黑木耳物种的基因进行了测序。研究小组发现,这些黑木耳品种都含有能够代谢抗肿瘤和抗衰老产品的基因。进一步的研究将阐明黑木耳的药用和保健价值。相关的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这是自然出版集团的一个子公司。

本研究涉及的三种黑木耳来自吉林省交河市黄松店镇万亩黑木耳标准化栽培国家示范区。根据表面皱纹由多到少,分别称为全肋、半肋和无肋黑木耳。

合作组对三个黑木耳品种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了13,937个独立的非重复基因。其中,一些由基因代谢的小分子产物已被证明具有抗肿瘤和抗衰老的作用。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1124个新的独立非重复基因,这些基因在基因库中没有记录。这些基因也可能与黑木耳特有的抗氧化和抗衰老功能有关。

虽然参与研究的三种黑木耳都有产生抗肿瘤和抗衰老代谢产物的基因,但不同种类的黑木耳之间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黑木耳菌株在抗病性和药物成分产生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要挖掘黑木耳的药用价值,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可以定量比较黑木耳不同品种有效药物成分的产生、积累和代谢,进行良种选育。它还可以识别、分离和纯化代谢的活性成分,以准确指导深加工。”苏州医学院的研究员高山参与了这项研究,他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自闭症突破性进展:与交际障碍有关的100多种基因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更严重的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是所谓的“三重综合症”,主要表现在社会性和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和仪式化刻板行为三个方面,同时也存在本质缺陷。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发育障碍。这是一种先天性精神障碍,与家庭教养无关。典型自闭症的核心症状是所谓的“三重综合征”,主要表现在社会性和沟通能力、语言能力和仪式化刻板行为三个方面,同时存在本质缺陷。主要症状是:

社交障碍:通常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沟通或沟通技巧,缺乏与父母的安全依恋关系等。

语言交际障碍:语言发展落后,或语言发展正常后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际性;

重复老一套的行为。

新发现的基因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并影响神经系统和神经连接的形成。

一所英国学校用机器人来教自闭症儿童。孩子们(从左到右)5岁的利比·库珀、6岁的詹姆·门罗和5岁的科尔宾·周一边学习一边玩机器人。

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员凯瑟琳·罗德博士说:“这很有意义,因为脑细胞的发育需要数千个基因和复杂的细胞组合来保证大脑的发育,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研究结果支持了一个理论,即自闭症患者的大脑前部和后部区域低于正常人。

科学家的工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他们分析了14000多份来自自闭症患者及其父母的DNA样本,结果显示这些样本与个人无关。

科学家可以通过统计工具评估基因突变以及精子和卵子的影响。这项研究将已知和已识别的自闭症基因扩大了近4倍,从9个增加到33个。

总的来说,在107个基因中,罕见的和微小的差异被认为导致自闭症的显著增加,这影响了自闭症患者的各个方面。

科学家预测,大约1000个基因的微小差异很可能会增加患自闭症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禽流感的感染竟然跟人的两个基因有关?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互联网图片)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肺上皮细胞的机制与两种人类基因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影响这两种基因来开发新的抗病毒方法。

相关论文于10日发表在美国学术期刊《细胞报告》的新一期上。研究人员说,当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时,它经常通过肺上皮细胞侵入。为了筛选与病毒感染机制相关的基因,研究人员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产生了约19,000个具有不同基因变异的肺上皮细胞,并将其暴露于H5N1病毒。

结果表明,名为SLC 35A1的基因负责编码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病毒可以利用这种受体在细胞表面“着陆”。如果病毒被消灭,它将失去“控制”而感染宿主。

另一种叫做CIC的基因调节免疫反应,抑制细胞对外来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如果它的功能被关闭,免疫反应会更强,有助于抵抗禽流感病毒。

但是该论文的作者之一、芝加哥大学微生物学助理教授巴拉吉·马尼卡·萨米(balaji Manica Sammy)表示,CIC基因不能被永久剔除以抵抗病毒,因为它也是在感染结束后关闭免疫反应所必需的,否则将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方法来帮助人们抵抗禽流感病毒。此外,他们还用类似的方法将细胞暴露于其他病原体,并发现CIC基因在许多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它可能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这篇文章的原始名称是“新研究:两种与禽流感感染相关的人类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什么叫基因突变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gene mutation)。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基因虽然十分稳定,能在细胞分裂时精确地复制自己,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基因也可以从原来的存在形式突然改变成另一种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个位点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基因,代替了原有基因,这个基因叫做突变基因。于是后代的表现中也就突然地出现祖先从未有的新性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总是觉得孤独,因为孤独已经写进我们的基因里

全文共 1625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孤独已经被写入我们的DNA。它具有一定的遗传性。35%的人的孤独来自遗传。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研究人员说,这些基因仍然对我们周围的世界有反应,所以你的DNA不一定会让你感到孤独。

DNA可以解释人类35%的孤独倾向。通过对成年双胞胎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具有神经质人格特征的遗传因素的人更容易感到孤独。

这些因素意味着有些人更容易感到孤独,但情感接触和友谊有助于消除遗传性孤独。所谓的“孤独流行病”不仅使人更加悲伤,而且对人体的整体健康构成威胁。

此外,群体隔离与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甚至死亡密切相关。因此,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我们应该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表现出最好的一面。

但是如果你曾经在拥挤狭窄的房间里感到无助和孤独,这可能与你的基因密切相关。更准确地说,根据发表在《人格研究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报告,大约35%的孤独是由我们的基因引起的。这并不意味着有些人注定一生孤独,而有些人却不是。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西安大略大学管理学和组织学教授朱莉·埃丁·舍默博士解释说,它继承了潜在的高度,但如果把它放在没有光线的环境中,人们就不会意识到它的潜在高度。

同样,如果有孤独倾向的人被安置在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中,他们更有可能经历孤独。对于科学家来说,分析基因和环境在孤独方面的差异仍然是一个挑战。双胞胎研究在哪里可以使用?

以一对双胞胎为例。他们在同一个家庭环境中一起长大。根据他们是异卵双胞胎还是同卵双胞胎,他们将分享50%或100%的DNA。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比普通两个人有更多的共同点,比如基因和生活环境。舒默博士说:“如果双胞胎中的一个在班上交了朋友,并且对自己与他人的互动水平感到满意,那么他就不太可能感到孤独。”

同卵双胞胎可能有同样的孤独遗传能力,如果他们的环境在人际关系中不尽如人意,他们更容易感到孤独。舒默博士的研究支持这一观点,发现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有可能经历相似程度的孤独。

尽管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由这些经历塑造的,无论富有与否,但总有一些性格特征会遗传给后代。这些性格特征分为“五类”:开放、认真、外向、兼容和神经质。

先前的研究表明,紧张与孤独有关。然而,谢默博士说,这项最新研究不仅如此,还有一个遗传因素导致神经质和孤独的共同表现。如果你有点紧张,你会更担心自己的处境,自己的命运,陷入沉思,这可能会加剧你的孤独。

谢默说,有些人甚至被归入谢默的非正式群体——“极度神经质”。“如果他们只关注消极的一面,他们更有可能避免互动,因为他们与他人没有社交联系,所以会感到更孤独。”

但是“极度神经质”不要担心,或者至少不要太担心,你可以做些事情来对抗紧张。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表明,集中注意力是一种积极思考并尽可能保持当前精神状态的锻炼,这可能有助于稳定极度神经质的人的情绪。

舒默博士说,这种存在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从社会群体的角度来看,我非常担心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更加孤独的群体,因为他们没有人际关系,而是通过电子方式联系在一起。我从事教育已经很多年了。当我走进教室时,我看见学生们在一起聊天。我不得不告诉他们安静下来听讲座。但是现在当我走进教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每个学生上课前都在看他的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现在需要告诉他们放下手机,试着和他们的同学说话。

人们正逐渐失去真正的社交网络,因为他们被虚拟电子社交软件屏蔽了。你不仅可以通过唾液DNA测试来证明你的孤独风险因素,还可以减少思考孤独的时间,考虑什么样的社交互动,比如植物依靠阳光来帮助你达到潜在的高度。

舒默博士说,内向的人可能会感到孤独,但他们不需要很多朋友,只需要愉快的交谈。你可以诚实地告诉自己,你需要多少互动来减少孤独,并对自己的生活更加满意。

也许我们应该从自己的角度思考,真诚地对待他人。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是一个社会团体的成员。孤独不是一个人格错误。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和别人交流。这不是你的弱点,而是你对自己的洞察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谁建立了第一个遗传学专业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遗传学研究生物起源、进化与发育的基因和基因组结构、功能与演变及其规律,经历了孟德尔经典遗传学、分子遗传学而进入了系统遗传学研究时期。

建立了第一个遗传学专业

是谈家桢。谈家桢,浙江宁波人,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20世纪50年代,他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和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他将基因一词带入中文。

谈家桢从事遗传学研究和教学七十余年,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发现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被认为是经典遗传学发展的重要补充和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关键论据。他为我国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曾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副校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瑞士科学家成功识别"衰老基因"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本周,瑞士科学家很难从40,000个基因中找出导致衰老的基因。在同一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2016年抗衰老药物测试,从而首次将衰老而非特定疾病作为新的药物目标。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团队发现,如果这些基因被改造,实验动物的健康寿命将会延长,这为人类产生类似的影响提供了可能性。

研究人员最初筛选了在秀丽隐杆线虫、斑马鱼和小鼠中常见的40,000个基因。为了找出哪些基因与身体老化过程直接相关,他们比较了它们在三个不同生命阶段的活动水平:年轻、成熟和年老。

通过将收集到的信息引入统计模型,他们从40,000个基因中找出了30个可以直接影响这三种生物衰老过程的基因。他们还发现,这些基因最初是直向同源的——也就是说,它们是紧密相关的,都来源于秀丽隐杆线虫、斑马鱼和小鼠的最近共同祖先的基因。事实证明,人类是一样的,因为我们也有同样的30个基因。研究负责人迈克尔·里斯托说:

“我们只寻找在进化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基因,因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有。”

为了测试它们的效果,研究人员修改了编码这些基因的信使核糖核酸(信使核糖核酸),使它们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基因表达。在不到一半的这些基因中,抑制使三种生物的寿命延长了至少5%,而它们的健康没有受到明显的损害。

然而,有一种特殊的基因,bcat-1基因,它对决定动物的寿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Ristow说:“当我们抑制这种基因的作用时,它会显著延长线虫的平均寿命25%。

这篇文章发表在《自然》杂志的子公司《自然通讯》上。里斯托和他的同事说,bcat-1基因携带一种酶,这种酶可以主动分解支链氨基酸,包括L-亮氨酸、L-异亮氨酸和L-缬氨酸。这三种氨基酸都是人体所必需的九种氨基酸之一,这意味着它们是维持肌肉发育和整体健康所必需的。目前,它们被用于治疗肝损伤,并且经常出现在运动营养产品的成分列表中。

当线虫的bcat-1基因活性被阻断时,这些支链氨基酸可以在组织中自由积累。研究人员将此与预期寿命的增加联系起来。尽管这些线虫的寿命延长了25%,但它们在老年时仍然活跃并繁殖,就像在它们最活跃的时期一样。

即使蠕虫的寿命延长看起来很好,它也不会完全帮助我们。我们仍然需要确认同样的效果是否也适用于人体。这是里斯托和他的团队接下来要研究的内容。最终目标不是找到延长人类寿命的方法,而是找到如何保持更长时间健康的方法。谁不想要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超过100家美国机构抗议,反对为人类基因申请专利

全文共 1794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一项国会提案提议修改法律,解除对人类基因等“天然产品”专利申请的禁令。学术团体和患者权益组织表达了强烈不满,并于6月3日发出了联合抗议信。一些专利法专家认为,与中国的竞争可能刺激了立法者。

图片来源Pixabay

美国最高法院过去曾禁止人类基因的专利申请,但最近一项国会法案草案可能会推翻这一禁令。据《科学》报道,如果草案获得通过,目前对人类基因等“天然产品”的专利限制将被取消。

该草案已经引起了强烈抗议。当地时间6月3日,100多家研究机构和患者权益组织联合发布了一封公开信,指出该提案将阻碍医学研究,损害患者获得诊断测试的权利,呼吁立法者对此进行仔细考虑。美国生理学会、贝勒医学院、哈佛-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基因组研究所和华盛顿大学等机构都参加了签字仪式。

目前,美国法律规定“自然法则、自然现象和抽象概念”不能申请专利。上个月,一个跨党派团体发布了一份提案草案,称专利的有效性不应取决于“司法创造的例外”。该草案的支持者认为,这样做会更好地保护新的科学发明,从而恢复美国的创新势头。

杜克大学的专利法专家阿蒂·拉伊认为,与中国的竞争可能刺激了立法者。

基因专利之争

生物技术行业长期以来一直不满意这一专利限制。在基因相关专利的竞争中,一个著名的案例是2013年的Myriad Genetics专利案。

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将大大增加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在发现了它们的位置和碱基序列后,Myriad Genetics申请了许多相关专利,从而获得了分离单个BRCA1和BRCA2基因的专有权,以及合成BRCA基因的逆转录DNA的专有权。

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选择预防性手术正是因为她发现自己携带了一种有缺陷的BRCA1基因突变。来源:维基百科

这些专利引起了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学者的不满,他们指出,麦利亚德基因公司可能会利用其专利权起诉医疗机构,阻止它们进行独立的基因检测。最后,2013年6月13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定,Myriad Genetics的一些专利依赖于自然法,这些专利是无效的。然而,cDNA不是自然的产物,它是人工合成的,因此专利权仍然有效。

针对该提案草案,反对者在公开信中提到了麦利亚德(Myriad),并指出:“最高法院做出判决的当天,五家实验室宣布将为患者提供BRCA基因检测,从而大幅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全面的检测。”然而,如果草案获得通过,“我们很可能会再次看到,缺乏市场竞争导致了高测试价格;然而,由于法律不能保证它今天提供的保护,创新和有用的研究成果将受到损害。”

旧法律不是最新的吗?

杜克大学的专利法专家Arti Rai告诉《科学》杂志,自从Myriad以来,科技和商业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认为没有人想再为一个基因申请专利了”。她指出,被驳回的专利不能重新申请,而且由于对人类基因组的深入研究,对单个基因的正确声明不再符合美国专利法中“创新”的要求。

然而,该建议可能适用于多基因风险评分的相关应用,即结合多基因的个体的疾病风险评估。Rai说,一些评估方法已经获得专利,但我们不确定如果他们被起诉,专利权仍然可以根据现行法律得到保护。

现行专利法中最大的争议可能在于医疗手段和软件发明专利的确定。例如,2012年,普罗米修斯实验室起诉梅奥合作服务公司侵犯专利。普罗米修斯实验室发明了一种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药物代谢物水平来调整剂量的测试方法。他们申请了两项专利。梅奥购买了专利后,他对其进行了改进,并推出了自己的测试服务。

美国最高法院最终裁定,这项发明依赖自然法则,不能申请专利。法院认为“允许这样的专利可能会极大地限制自然规律的应用,从而阻止它们在未来的发现中的应用。”

同样,在2014年的另一个案例中,最高法院裁定,企业不能申请金融交易程序的专利,因为这是一个“抽象概念”。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法学教授丹·伯克(Dan Burk)认为,如果修订草案获得通过,可能会导致软件专利申请以及生物技术和医疗诊断领域专利的增加。即使人类基因序列的专利申请继续被禁止,以前未被发现的其他物种的基因也可能获得专利,因为其中一些可能具有医学价值。

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威尔·康乃尔医学的癌症生物学家哈罗德·瓦慕斯说,该草案“将为正常的科学交流制造专利声明的泥潭,并制造法律障碍。”将关于自然法产品的想法和基本发现保留在公共领域符合每个人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并未经医学伦理报备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早上,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艾滋病婴儿在深圳出生的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怀疑。记者从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了解到,在进行检测之前,还没有向卫生部报告,正在召开会议研究此事。

据《人民日报》报道,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何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出生。双胞胎的一个基因已经被修改,使他们能够在出生后自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对艾滋病免疫的基因编辑婴儿,这也意味着中国在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疾病预防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网民质疑该项目在启动前是否通过了伦理审查。记者今天致电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医德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事正在一次会议上讨论,以前没有收到过该项目的伦理审查报告。

事件回顾:这对婴儿情况严重,出生时可以免疫艾滋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