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猫的基因遗传学(热门20篇)

浏览

7675

文章

410

篇1:基因为什么会变异?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基因储存着生命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通过复制、表达、修复,完成生命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基因虽然十分稳定,能在细胞分裂时精确地复制自己,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DNA复制过程中出现错误,便是基因突变的原因,这种突变可以说是一种DNA损伤,它包括单个碱基改变所引起的点突变,或多个碱基的缺失、重复和插入等。于是,后代的表现中也就出现祖先没有的新性状,这个基因就叫做变异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训练动物帮助人类 基因治疗使猴子变成“工作狂”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训练猴子帮助人类工作,比如摘苹果、摘椰子等,有的猴子只需训练很短一段时间就能成为工作能手,而有的猴子又懒又笨,干活磨磨蹭蹭。美国科学家最近通过研究发现,对这些懒猴进行基因治疗则可以让它们变成“工作狂”。

就像人类一样,猴子对得不到好处的工作缺乏兴趣。美国研究人员宣称,只要阻止猴子的一些细胞接受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就会让猴子不计得失地努力工作。多巴胺是一种能够携带信息的化学物质,具有传递、反馈信息等重要功能。而一种叫D2的基因是多巴胺的感受器,美国国家精神卫生学会的巴里·理查蒙德博士和他的同事用一种新的基因技术使D2失去作用,就可以让猴子改变工作习性。

理查蒙德用7只恒河猴进行实验,先让它们渴一段时间,然后让他们看着屏幕上的提示推动杠杆,如果做得好,就给它们几滴水作为奖励。如果能得到奖赏,它们就会干得非常起劲,很少出错,但如果不给它们奖励,它们就会偷懒。可是如果没有多巴胺感受器,它们就会一直工作下去,而且也不怎么出错。

利用这一原理,分子遗传学家爱德华·吉恩斯研制了一种制剂,让脑细胞避开D2感受器。他宣称,如果让猴子服用这种制剂,它们在工作中就不会再有能否得到奖励的意识,也就是说,它们会失去“功利心”,工作会变成一种习惯。它们不停地工作,就像一个工作狂一样。药劲过去后,它们才会恢复原来的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基因决定狗狗的毛发特征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苏牧

狗狗品种繁多,但如果按照狗狗的毛发长度来分就能简单的分成四种类型了,而狗狗的毛发取决于神奇的基因,好奇的家长们赶紧来看看吧。一、短毛犬:如沙皮犬,灵缇,拳师犬,大丹犬,斑点犬,埃及猎犬等。犬被毛短毛性状是由显性基因L控制,基因L纯合的犬与长毛犬交配其第一代都表现出短毛特征,第二代才会出现性状分离,即产少量的长毛犬。二、无毛犬:一般而言,无毛犬仅限于畸形后代,但有些犬具有这一特征,如中国冠毛犬和墨西哥无毛犬。这两种犬在正常情况下非完全无毛,而是被毛仅着生于头部,四肢下部和尾部等部位。经研究,无毛性状由显性H基因控制,这种基因纯合时致死,因此所有活着的无毛犬都有杂合子Hh,其遗传规律具有伴性遗传特征,而活着的无毛犬大多是雌性,中国冠毛犬有400多年的历史,又称“中国裸体狗”。平均体重5.5千克,体高23-30厘米,外貌似意大利灵缇,皮肤呈粉色或白色,光滑,柔软,无皱纹。墨西哥无毛犬与中国冠毛犬体型相似,有两种类型。体型大者几乎完全限制在墨西哥,由学者严格控制其繁殖,体重11-16千克,体高40-51厘米;体型小者分布在墨西哥以外地区,体型娇小,体态更优美。三、长毛犬:如直毛型的德国牧羊犬,开立毛型的罗德西亚脊背犬,卷毛型的英国赛特犬和可卡犬,多毛型的老式英国牧羊犬,刚毛型的亚雷特埂犬等。长毛犬的长毛是由长毛基因控制的,呈隐性遗传,即这一对基因纯合时才表现出长毛特征。因基因e的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造成许多不同形态特征的长毛类型。有的犬被毛不是很长,平直地铺在身上,四肢和尾部,表现出长毛特征,如英国赛特犬;有的犬全身被毛又多又密,如松狮犬;有的犬被毛又长又多,而且粗浓蓬松,如老式英国牧羊犬;有的犬被毛长且有波浪状的结构,如可卡犬,贵妇犬等;有的犬头部毛不是很长,但其他部位的被毛都很长,如京巴犬(详情介绍),苏格兰牧羊犬;谢德兰牧羊犬,博美犬。日本种,蝴蝶犬等;有的犬兼有长毛和短毛,如腊肠犬。吉娃娃犬,圣伯纳犬(详情介绍)等。四、丝毛犬:世界上有许多长毛犬被毛柔弱如绢丝状,如日本种,马耳他犬,蝴蝶犬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核辐射会改变基因吗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α射线是氦核,β射线是电子,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核辐射会改变基因吗?一起去分析一下吧!

核辐射是有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的,因为幅射的能量很强,所以有很强的「光物理性」(光有物理和波两种性质)。会打断或影响DNA序。核辐射的检测需要用到核辐射检测仪,以其来检测核辐射与基因改变的关系。

但所谓能对子代造成的「突变」应该指的是生殖细胞,

也就是,在女性指的是卵细胞(因为女性的卵细胞是出生时就做好放著);

男性...因为精虫一直是「新造」的,所以不知道...。

至於在体细胞造成的基因破坏,造成的问题...。

一般基因DNA序上其实有大量无用的序列,原因就是「供破坏」使用!问题发生在无用序列上对人体没影响!

超过承受量幅射,使基因遭受大量的破坏,可能使得接下来复制产生的细胞出问题而诱发癌变!

如果是很大量幅射,可能等不到得癌就得挂了!因为细胞的DNA指挥所有体内的生化、酶合成。

至於发生像X-MAN那种「有用突变」...,个人觉得很困难!除非有人为操作。因为,绝大部份被发现的突变都是「有害」和「无用」的!比如,老鼠变成猪!优秀的突变很少很少!好在绝大多数的突变在对偶基因中都是隐性,会被正常的基因表现压抑掉(不表现)。这也就是为什麼一般都视「近亲通婚」为恶事!因为近亲之间可能会带有相同位置的隐性基因,一旦通婚,会使它们有更大机会表现,造成死亡或残缺。当然也是有那万中选一,偶尔使特优隐藏基因表现出来的机会,但相对而言赌注太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冻龄基因是什么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冻龄基因”目前并没有目前的科学定义,常见于媒体,多用来赞叹某名人多年未见明显衰老。“冻龄”则是一个美容专业用语,指冻结肌肤的年龄,让肌肤的年轻和美好能够常驻。目前可以通过激活干细胞、纤维母细胞内部去皱等方法,在细胞层面延缓衰老。

尽管没有科学证实的所谓“冻龄基因”,但衰老基因却已被一项科学研究所发现。2016年4月28日,《当代生物学》刊登了一项最新的科学发现,研究发现有些人的体内含有一种名为MC1R的基因,这种基因与人的衰老密切相关。MC1R基因是控制黑色素生成的主要基因,也是产生红头发、白皮肤的基因。这种基因的存在,会让视觉年龄和实际年龄产生误差。

普遍来说,DNA中携带MC1R变异体的人们看上去比他们实际年龄大约要大2岁。这些DNA变异之间的关系与感知年龄是不受年龄、性别、肤色、或晒伤所影响的。所以呢,如果你也“不幸”的带有MC1R基因,那么是较容易显老的;相对来说,不带有MC1R基因的朋友们则会显得年轻一些。

而在更早前的研究中还发现,一个人的视觉年龄除了受遗传影响之外,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生活在海风未曾停歇的海边,光是海风就足够吹皱你的肌肤,让你显得更加衰老。这也同时说明了,尽管基因/遗传会影响一个人的视觉年龄,良好的环境、合理的保养,也能够让你显得更为年轻。

想要让肌肤青春常驻,离不开足够的保养,更离不开良好的身心状态。多位娱乐圈的“冻龄”美人都曾表示过,冻龄并没有秘诀,清淡饮食、健康生活以及愉悦积极的心态,是留住青春最好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霍金有希望站起来?未来也许可以通过基因疗法治愈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研究发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具有家族特征,这意味着该疾病起源于遗传,但也存在一些散发性病例,也就是说,在这些患者的家族基因谱中没有肌萎缩侧索硬化基因,因此该疾病的病因通常是个谜。

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分析了近400名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基因序列,发现超过四分之一的病例与罕见的基因突变有关,这可能是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的主要原因。洛杉矶西达斯-西奈医学中心的研究员罗伯特·巴洛博士认为,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研究卢格氏病的遗传起源。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患者的家族中没有卢格氏病的基因,这表明基因突变是卢格氏病的病因之一。因此,科学家对没有家族史的卢格氏病患者更感兴趣。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运动功能丧失。除了不能走路,说话和吃饭的肌肉功能也会丧失。因此,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寿命一般较短,约为3-5年。当霍金得知自己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时,医生告诉他,他的生命可能在几年后结束,但奇迹仍然发生了。这位剑桥大学的医生在轮椅上呆了半个世纪,在天体物理学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西达斯-西奈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是由遗传引起的,但是仍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基因突变是其余三分之二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科学家认为可能还有其他基因影响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的表达。这项研究发表在11月27日的《神经学》杂志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已掌握埃博拉病毒抗体基因 国内暂未发现病例

全文共 2023 字

+ 加入清单

截至8月4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这四个西非国家共报告了1711例埃博拉疫情确诊或疑似病例,包括932例死亡病例,其中45例死于2月2日至4日。利比里亚总统约翰逊·瑟里夫6日表示,疫情的蔓延已经威胁到“国家的生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对付这种高度致命的病毒。两名美国医疗救援人员在利比里亚被感染后,接受了一家美国公司开发的药物治疗,他们的病情有所好转。然而,这种药物已经在猴子身上进行了测试。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目前他不会在实验阶段向西非国家提供药物。

8月6日,在几内亚的科纳克里,警察守卫着一名掉进水坑的男子。附近的人害怕埃博拉病毒,不敢接近他。

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有蔓延趋势,此前已有香港、中国和菲律宾疑似病例的报道,令人担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昨日表示,相关政府部门已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疫情进入中国。中国已经拥有应对埃博拉疫情的科技储备,包括检测、诊断试剂、抗体生产能力和疫苗研发。

疫情

在中国没有发现病例,“进口”的风险很低。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言人宋书立表示,中国没有埃博拉出血热病例。

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会组织专家加强对疫情的诊断,并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联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风险评估,目前埃博拉疫情蔓延到非洲以外国家和地区的风险很低。

然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徐建国坦言,只要有人员交流和贸易往来,埃博拉疫情就会波及全球。对于疾病控制部门来说,小的可能性也应该被视为最大的风险。

防范

防止“异常”运动员在YOG期间被隔离

宋树理说,为了防止埃博拉出血热进入中国,保护前往中国疫区的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工作。关键是要严格关闭港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于7月初联合发布公告,对来自埃博拉疫区的入境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调查。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官员表示,目前疫区没有直飞航班,但检查员将通过提前了解过境航班乘客的国籍信息来“控制重点航班和重点人群”。

在监测入境人员的疾病症状时,应立即对疑似症状进行医学检查,询问其3周内的旅行史以及与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和野生灵长类动物的接触情况。

8月16日,来自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将在南京举办2014年南京青奥会。江苏省检验检疫局和YOG组委会建立了一个专门渠道,对来自受影响国家的人员和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检疫工作。此外,据江苏媒体报道,“异常”运动员将在比赛期间被隔离。

诊断

埃博拉诊断试剂已经开发出来

埃博拉病毒感染可能需要21天才能出现症状。在此之前如何检测和治疗?

中国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王晨表示,中国已经有能力开发及时检测埃博拉病毒的诊断试剂,这种试剂可以随时提供给各地的疾病控制部门。然而,因为在中国没有病例,所以没有办法对患者进行检测。

宋书立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发布埃博拉出血热防控计划和诊疗计划,明确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报告,并要求当地医疗机构在2小时内报告疑似或确诊病例。疾病控制部门已经为实验室测试做了准备。

——2月6日至8月6日,卫生防疫人员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国际机场为乘客量体温。

回答

抗体生产不会花太长时间。

许建国表示,自2008年以来,中国约有9个重大科技项目和10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从事埃博拉病毒研究,包括疫苗和药物研究,为中国应对埃博拉疫情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王晨说,目前,在美国,抗体疗法已经初步证明对两例埃博拉出血热有效。在抗体技术方面,中国已经具备了制备多种抗体的良好能力。“我们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基因,抗体生产过程不会花太长时间。”

■新药

是否在美国大规模使用“新药”来引发争论

美国一种处于试验阶段的新药带来了希望。两名美国医疗救援人员接受了药物治疗,他们的病情得到了改善。

这种名为ZMapp的药物是由美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公司开发的,此前仅在猴子身上进行了测试。

医学界就是否要冒大规模使用这种药物的风险来应对当前严重的流行病展开了一场伦理辩论。

包括病毒发现者之一皮奥特教授在内的三位著名埃博拉病毒研究专家6日联合发表声明,呼吁向非洲疫区提供该药物。

其他专家不同意仓促扩大药物使用范围,理由是该药物尚未被证实有效和安全。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美国政府传染病顾问奥斯特霍尔姆说:“我们多少次发现这种神奇的疗法最终...弊大于利。”

利比里亚当局愿意允许该药物在该国进行临床试验。然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来证实其有效性,向西非国家提供这种药物还为时过早。他表示,如果措施得当,埃博拉疫情可以“非常有效地”得到遏制和控制。在这一阶段,重点是控制流行病蔓延的公共卫生措施。

据新华社报道

[案]

几内亚有495例病例和363例死亡。在利比里亚发现了516例病例和282例死亡。在塞拉利昂发现了691例病例和286例死亡。与此同时,自7月25日尼日利亚首次出现埃博拉跨境传播以来,该国已出现9例可能和疑似感染病例,其中一例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基因在亲自代间的传递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1)受精过程与染色体变化

在受精过程中,精子(染色体数目为N)进入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为N),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形成了受精卵(染色体数目为N+N=2N)。可见,受精卵的染色体又恢复了原来的数目,受精卵中既含有精子(父方)的一组染色体,又含有卵细胞(母方)的一组染色体,如图所示。

(2)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

生殖过程中的基因传递假设父方和母方的体细胞只有一对染色体,在每对染色体上用A或a表示成对的基因,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如图所示。因此说,基因是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给子代的。人类的遗传就是通过染色体在亲代与后代之间的传递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科学家发现黑木耳含“抗癌基因”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学研究所了解到,该研究所与牛津大学合作,最近对中国东北三个主要黑木耳物种的基因进行了测序。研究小组发现,这些黑木耳品种都含有能够代谢抗肿瘤和抗衰老产品的基因。进一步的研究将阐明黑木耳的药用和保健价值。相关的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这是自然出版集团的一个子公司。

本研究涉及的三种黑木耳来自吉林省交河市黄松店镇万亩黑木耳标准化栽培国家示范区。根据表面皱纹由多到少,分别称为全肋、半肋和无肋黑木耳。

合作组对三个黑木耳品种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了13,937个独立的非重复基因。其中,一些由基因代谢的小分子产物已被证明具有抗肿瘤和抗衰老的作用。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1124个新的独立非重复基因,这些基因在基因库中没有记录。这些基因也可能与黑木耳特有的抗氧化和抗衰老功能有关。

虽然参与研究的三种黑木耳都有产生抗肿瘤和抗衰老代谢产物的基因,但不同种类的黑木耳之间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黑木耳菌株在抗病性和药物成分产生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要挖掘黑木耳的药用价值,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可以定量比较黑木耳不同品种有效药物成分的产生、积累和代谢,进行良种选育。它还可以识别、分离和纯化代谢的活性成分,以准确指导深加工。”苏州医学院的研究员高山参与了这项研究,他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科学家发现了决定发色的基因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已经确定了124个决定人类头发颜色的基因。先前的研究表明,这一特性是由基因控制的。这是人类第一次准确地识别特定的基因。这不仅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基因组,也使科学家能够更好地了解皮肤、睾丸、卵巢癌和其他疾病。

我们可能不会经常想到头发,但它在我们的外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是众所周知的。头发的颜色(和肤色一样)是由两种黑色素决定的。我们已经知道黑色素的产生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97%的颜色变化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我们不知道哪个基因承担主要责任。现在皮罗·希西、曼弗雷德·凯瑟和他们的同事认为他们找到了答案。

科学家分析了30万欧洲人的DNA数据,包括黑头发、金发、黑棕色头发、亮棕色头发和红头发。通过比较他们的头发颜色和遗传信息,科学家们能够识别负责头发颜色的基因,其中100个负责头发颜色的基因以前是未知的。伦敦国王学院的首席作者蒂姆·斯佩克特教授说:“我们的工作是通过展示在进化过程中与发色有关的基因对外部环境甚至社会的适应和进化,来理解是什么导致了人类外貌的多样性。我们发现女性的头发比男性的更漂亮,这反映了文化和性别偏好对我们基因和生理塑造的重要性。”

有趣的是,这项研究也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一些影响头发颜色的基因也与各种类型的癌症有关,而另一些与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有关。

斯佩克特补充道:“这项工作将影响许多领域,如生物学和医学。作为历史上最大的生色基因研究,它将提高我们对黑色素和其他疾病的认识。”

此外,这些发现在法医分析中也非常有用。除了提高我们对植物中人类毛发颜色基因的理解,它们还能准确地提供DNA样本中毛发颜色的预测结果。换句话说,法医科学家也许有一天能够仅仅根据DNA来判断一个人的自然发色。

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经准确地预测了黑色头发和红色头发,但是识别金色头发和棕色头发相当困难。该小组还认为,一般来说,女性的头发颜色比男性的更亮,这表明性别和头发颜色之间有联系。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是我儿子的叔叔,基因又开始调皮了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我儿子叔叔基因开始调皮

在Buzzfeed新闻中,DanVergano向媒体描述了自己难以置信的亲子鉴定结果——简单来说就是,“我其实是我儿子的叔叔,我儿子的生父是我从没见过的孪生兄弟”。这在遗传学中叫做“嵌合现象”(Chimerism)。

嵌合体,又名喀迈拉现象,是动物学的一种特殊现象,指动物的两颗受精卵融合在一起身为一个个体并成长。

嵌合现像亦在人类出现。根据统计,现时全球总共有30宗嵌合人的个案。对于部分特殊例子,嵌合人可能由一男一女组成。嵌合人可能同时会有两套性器官。

嵌合的发生其实用初中的生物知识就能解释清楚:异卵双生的两兄弟,是由两个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有时候,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孪生兄弟在过早的发育阶段融合成一个个体,最后只有一个婴儿被生下来。

这样的个体被称为“嵌合体”,他们身体内的细胞由自己的以及自己的孪生兄弟(或姐妹)混合组成。

很多时候这些人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自己体内的组织含有别人的染色体,但当嵌合发生的范围包含了生殖器官时,他们产下后代的案例就会变得十分有趣。标准的亲子鉴定结果会显示,他们的亲生孩子并不是自己“亲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科学家正在寻找你DNA中负责美貌的基因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面部吸引力的遗传基础是什么?一项新的研究对此进行了调查。

英俊的人天生具有社会优势,这一点你无法否认。研究表明,长相好的人更有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挣更多的钱。

一项早期研究甚至显示,长相好看的婴儿比长相没有优势的婴儿更有可能得到母亲更多的照顾和关注。

尽管基因骰子似乎对每个人都不公平。但是从科学角度来说,我们对这些能让你看起来更好的基因知之甚少。

因此,一组研究人员开始确定是否有任何基因可以和你的长相联系起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助理教授陆琼石博士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该研究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杂志上。

“美丽基因”因性别而异。

陆和他的同事利用4383人的基因数据进行了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研究人员要求志愿者根据照片评估人们的长相,并将评估分数与人们的基因构成进行比较。

研究人员发现,有些基因与美貌有关。然而,这些基因的作用因性别而异。

具体来说,在女性中,与美貌相关的基因也与体重调节和血脂相关的基因相关。在男性中,该基因与影响胆固醇水平的基因有关。

早期的研究表明,血液胆固醇水平在“睾丸酮和其他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中发挥作用。

作者总结道:“这些结果不仅为美貌特征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新的见解,还揭示了它们与各种人类特征之间的复杂关系。像许多其他人类特征一样,没有“主要基因”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否好看。

邛崃说:“相反,美貌可能与大量不太有影响力的基因成分有关。有趣的是,性别差异经常是我们研究中反复出现的模式。”

研究限制

作者也承认他们研究的局限性。首先,他们的样本量是有限的,他们的种族和民族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所有参与研究的人都是欧洲血统和相似的年龄。

研究人员没有找到外部队列来复制他们的发现。他们承认:“外部复制和验证是复杂性状遗传研究的关键步骤。”

此外,研究人员指出,他们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回答。例如,“年龄、体型、面部表情和妆容在让你看起来漂亮的感知中扮演什么角色?”

他们还想知道:“类型选择婚姻(倾向于和与自己相似的人结婚)对吸引力的遗传有什么影响?吸引力和诸如对称、平均和性别特征等密切相关的面部表情之间的共同和独特的遗传是什么?”

尽管这些问题令人兴奋,但作者写道:“这项研究是在确定人类面部吸引力的基因组成方面的一次成功尝试。”

蝌蚪工作人员从医学杂志汇编,翻译李同信,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叶凯:破译“恶之花”的基因密码

全文共 1394 字

+ 加入清单

罂粟常被称为“邪恶之花”,因为它是鸦片生产的主要原料。“但人们可能不知道罂粟仍然有药用价值,它的提取物也是许多镇静剂的重要原料。”

最近,英国约克大学的叶开团队和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的研究员宁泽民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罂粟基因组与吗啡合成》的学术论文,首次发表了高质量的罂粟全基因组序列和组装分析结果。这一成果为进一步探索罂粟的药用价值,揭示罂粟科乃至早期双子叶植物的进化史奠定了重要基础。

叶开的团队在实验室里。

跨境研究,从生物实验到信息编码

虽然叶开已经在生物信息领域扎根多年,但事实上他一开始并不是一个跨学科的学者。

在研究生院期间,叶开进入了生物研究领域,当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做生物实验。然而,很难满足叶开对单一生物实验的好奇心。他专注于一个新领域——生物信息学。

直到2004年他去莱顿大学学习,叶开才真正进入了生物信息的跨学科领域。从那以后,将生物过程抽象成信息代码成为叶开的主要任务。扭曲的DNA双螺旋,神秘的超级基因簇...那时叶开不得不每天都和他们打交道。

为了尽快学习和掌握这门跨学科的知识,叶开非常努力。熬夜检查数据和做实验成了他每天的例行公事。艰苦的工作最终带来了巨大的收获:自2008年以来,他开发了一系列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解决方案,发表了53篇SCI论文。这使叶开成为接触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数据的早期国际研究者。他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重大国际科学项目,如美国肿瘤基因组路线图。

从2008年开始,叶开试图将生物信息学技术应用到精密医学领域。叶开开发了一系列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和分析系统。他的一些研究成果,如平德尔检测系统,已经成为该领域的核心检测方法之一,并被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广泛使用。

2016年3月,叶开来到Xi交通大学。同年4月,该大学建立了一个具有鲜明跨学科特征的“叶开青年科学家工作室”,鼓励他继续在诸如大数据挖掘、算法设计、细胞工程、基因组学等许多领域开展交叉研究工作。

叶开正在做细胞生物学实验。

领导一个组织良好的团队,培养成员的国际视野。

虽然叶开的团队目前还不算大,但是这个小团队在短时间内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他们最近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关于罂粟的文章。这项研究持续了两年多。在完成数据收集工作后,叶开的团队成员仅用了八个月就高效地完成了困难的数据分析任务。叶开说,团队快速解决问题的秘诀在于充分利用跨学科的优势。

对叶开团队成员学术记录的仔细分析表明,团队成员具有非常丰富的学科背景,涵盖了广泛的学科,包括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等。正是因为团队成员多年来在各自领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保证了研究项目各个环节的创新性和严谨性,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各方优势。

与此同时,国际化是叶开青年科学家工作室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叶开认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有广阔的视野,并积极融入国际社会。

李国是《罂粟基因组和吗啡合成》的第一作者。2016年在美国完成植物病原基因组学博士后研究后,他来到Xi交通大学,加入叶开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和叶开教授相处,感觉也是老师也是朋友。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研究氛围,并相信成员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走得更远。”李国说。

"工作室为每位年轻教师提供免费的发展空间和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叶开希望尽可能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研究自主性,“以便每个成员都能成长为独一无二的指挥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用基因编辑技术酿造的啤酒比啤酒花酿造的好喝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酿造啤酒。品尝测试发现,这种不含啤酒花的特殊啤酒比用啤酒花制成的啤酒更令人兴奋。

为了实现这一点,研究人员对酵母菌株进行了基因改造,并将其应用于酿酒。结果,成功地模拟了用啤酒花酿造的味道。

查尔斯·邓比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在酿造过程中使用啤酒花需要大量的资源——大量的水、肥料和能源。一品脱啤酒需要多达50品脱的水。啤酒花很贵。

德姆比希望利用自己开发的技术,在更可持续的生产过程中酿造高品质的啤酒。

研究小组使用CRISPR技术生产了一种新的酵母菌株。CRISPR-Cas9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明的一种相对便宜的基因编辑工具。

德姆比和他的搭档雷切尔·李将四种不同的基因和基因调节启动子插入工业啤酒酵母中。

其中,两个基因(芳樟醇合酶和香叶醇合酶)是一些酶的遗传密码,这些酶能产生许多植物所具有的香味。研究人员使用了薄荷和罗勒的基因。其他植物(如橄榄和草莓)的基因具有芳樟醇合成酶活性,不易处理。

剩下的两个基因来自酵母,可以促进一些分子的产生。酿造过程需要这些分子产生芳樟醇和香叶醇,这是啤酒花的成分。

研究人员将酵母、罗勒和薄荷基因、启动子和Cas9基因通过微小的圆形DNA质粒一起放入酵母中。

接下来,酵母细胞将Cas9基因转化为Cas9蛋白,该蛋白可以在特定位置切割酵母DNA。

之后,酵母修复酶将四个新基因与启动子结合。

该报告解释道,“研究人员使用专门设计的软件程序来获得适合芳樟醇和香叶醇生产的混合促进剂,它们的比例与内华达山脉啤酒厂生产的商业啤酒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你究竟是外向还是内向都是基因决定的

全文共 1691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参加社交活动和交朋友,而有些人却回避它?这可能与控制“社交荷尔蒙”的两个基因有关。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CD38基因表达较高、CD157基因序列有特定变异的年轻人比其他人更友好、更善于社交。他们有更多的亲密朋友和更多的社交技能。这两个基因位于人类4号染色体长臂的1区,控制催产素的分泌,催产素是最重要的“社交激素”。

催产素是一种仅由9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蛋白质分子。它不仅是大脑中的一种神经递质,而且可以作为一种激素进入血液。起初,人们认为催产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乳汁的分泌。但是事实上,男性和女性的大脑都可以合成这种激素,例如,当我们收到非威胁性的社会信号时。这种激素影响基本的社会行为,如择偶、交配和育儿,以及更高级的行为,如同理心、信任和慷慨。

这项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理查德·埃布斯坦领导的研究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评估了人类的社会行为,并证实了催产素网络对社交技能和沟通技能的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今年4月的神经内分泌学杂志上。

他们分析了1300多名中国健康青年(平均年龄21岁,727名女性和600名男性)外周血细胞中CD38基因表达和CD157基因序列,这两者都与自闭症研究密切相关。该团队通过三份不同的问卷测试参与者的社交技能。这三份问卷分别反映了参与者的综合社交能力、对友谊的重视程度、是否热衷于交友以及亲密朋友的数量。

“我们认为,因为基因对人格特征的影响最终取决于它们的表达水平,所以研究基因表达水平比简单的DNA序列结构研究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埃布斯坦教授说。“因为催产素在社会行为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的团队决定研究催产素网络和交友社交技能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CD38基因表达较高的朋友较多。这种联系在男性参与者中更常见。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安妮·钟博士说:“CD38基因高表达的男性更有社会动机,例如,他们更喜欢与他人合作,与他人相比,他们有更强的沟通技巧和同情心。与此同时,CD38基因表达低的参与者社交技能较差,他们无法识别“言外之意”,不喜欢聊天,而且朋友也较少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CD157基因序列的变异也与参与者对社交和建立关系的天生兴趣有关。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基因序列变异在自闭症患者中比在普通大众中更常见。

这些证据表明,催产素和控制其分泌的CD38和CD157基因影响个体社交技能的差异。像许多特征一样,社交技能的水平也有一个渐进的范围:一端是高度的社会参与,即朋友多,在同龄人中很受欢迎;另一端是社交回避,这是自闭症的特征之一。但是我们不必担心,因为研究人员指出,大多数人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

研究人员发现,普通人社交技能的14%差异是由CD38基因的高表达和CD157基因序列的差异造成的。这一发现至关重要,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在分析行为和基因之间关系的研究中,不到2%的发现可归因于简单的遗传变异。

庄博士说:“此外,虽然表达的基因会影响行为,但我们自身的经历也会反过来影响基因表达。”。“因此,基因表达能否影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比如家庭成员、朋友和支持自己的同事,最有可能减轻不利基因的影响。”

此外,这项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积极性和催产素之间的关系。通过释放这种社交激素,CD38和CD157基因不仅能从细胞水平调节我们的社交生活,还能促进社交技能的发展。

埃布斯坦教授说:“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个体的遗传结构最多只能用来预测他的社会倾向,但它可能无法刺激相关的人格特征。因为个性特征最终取决于基因表达。对于有特殊需求的人来说,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新的咨询或靶向治疗,以达到预期效果。”

目前,虽然许多团队正在开展研究,推广使用催产素治疗自闭症患者,但到目前为止,结果仍然喜忧参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发现可能会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用模拟或增强CD38和CD157基因功能的药物进行治疗。然而,研究人员指出,还没有人涉足这个领域。如果这个想法的可行性能够被证明,也许将来会有相关的疗法来帮助那些被临床诊断为极难维持社会和工作关系的人,帮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基因真的能决定性格吗?

全文共 145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争论:一个人的性格、心理、精神状态,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是先天基因,还是后天环境塑造了我们?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一声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时响应者云集。但随着基因科学的不断发展,其研究的结果使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很多事都是由基因决定的。

1993年,《科学》杂志发表了荷兰奈梅亨大学的遗传学家汉·布鲁纳的研究报告,这项研究针对一个荷兰家族进行,该家族的很多男性成员都具有一些奇怪的攻击性,如裸露、纵火、强奸等。他们的愤怒阈值似乎非常低,一些常人看来不值一提的挫折和压力都会激起这些人莫名的疯狂,甚至会殴打激怒他们的人。对他们进行遗传分析后,发现这些男性体内缺少编码单胺氧化酶的基因。此后,科学家不断发现基因与性格存在关联的证据。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有一女子天生“无所畏惧”,美国艾奥瓦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对这名 被称为“SM”的女性有超过15年的研究。他们发现,“SM”患有一种罕见的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类脂蛋白沉积症,这种病让她大脑中负责恐惧的杏仁体不起作用。即使别人用枪指着这名女子,她也不会表现出一丝恐惧;在遭遇抢劫后,她都没有报警,因为在她看来这根本就不是事儿。

以上两项研究均表明,人体内的某些基因与性格有关系。BBC纪录片《一对分隔在世界两端的中国双胞胎》中,一对中国同卵双胞胎姐妹分别被一个美国家庭和一个挪威家庭收养,虽然两姐妹的生活环境不同,但是长大相遇之后两人性情非常相投,成了分隔天涯的一对知己。这应该也是基因的作用。

正如,美国生物学家爱里克·兰德所说,基因组相当于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从基因组可以知道到底是哪些成分和配方决定了人们的性格、智力和能力。人的先天配方决定了人的几乎一切未来可能性,包括会得什么病和在什么年龄得病,等等。

但既然基因决定的,是不是我们就没有办法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又错了!

在这5天过去之后,实验人员对这些老人进行了各种测试并且跟实验前的测试结果做了对比。然后他们都惊呆了!这些老人的身体不管是从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年轻了——他们发现这些老人因为脊柱变直而长高了、关节因为关节炎的消失而变得更加灵活、听觉和视力也变好了。甚至他们在认知测试中的分数都提高了,说明他们的记忆力在变好。这些老人就在实验人员的眼皮底下,在5天的时间了,真的变年轻了!

显然,这些老人们已经启动了大脑中22年前的身体记忆,然后他们身体的化学物质就奇迹般地对其做出了响应。他们不仅仅是“觉得”自己年轻了,因为所有的测试结果都显示,他们的身体的确年轻了!

这几乎是心理学历史上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实验,这个实验也因此成了经典。说明你完全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基因而逆生长,而不是做基因的奴隶。你不仅不用被动的接纳基因指派给你的命运,你还可以在成年的任何时候去改变你基因的表达。

也就是说,虽说性格与基因遗传因素有关,但后天环境对其影响更大,性格与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紧密相关。比如孩子出生时虽然会表现出不同的气质,但这种气质会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慢慢变成较为稳定的人格。所以,良好的后天环境对良好性格的养成非常重要。

大脑与人格的塑造从我们的胎儿期就开始了,这个阶段会对人格留下持久的印迹,甚至可能在我们还不记事时,大脑的潜意识就已经在帮我们记录了一些感受,以至于在我们长大成人后产生了某些行为。除了童年时期,在青春期我们也在进行大脑重塑,直到成年大约25岁时,大脑才会基本保持不变。

所以,人格的每个方面都是由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很难说我们的性格归结于某一事件或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为什么基因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全文共 1076 字

+ 加入清单

基因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为什么基因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希望大家喜欢。

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碱基排列顺序,蕴藏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合成蛋白质,由于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基因单链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据定了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进而决定了密码子的组成,遗传密码。于是以蛋白质为模版在翻译过程中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即基因通过转录、翻译决定了生物的遗传性状。

为什么基因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通过转录形成mRNA,mRNA上每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被称为密码子。一共有64种搭配,其中三种为终止密码,使得mRNA的翻译停止。mRNA与核糖体结合后,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mRNA通过与tRNA(含有反密码子,也是三个碱基)的碱基互补配对,将游离的氨基酸(在tRNA上的羟基上)合成多肽链,经过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

如何理解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可以理解为有段DNA能够控制生物性状,则这段DNA就是基因。所谓遗传效应就是对蛋白质合成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能力,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就是能够直接指导或间接调控蛋白质合成的碱基序列。

基因(遗传因子)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基因决定什么

基因(遗传因子)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部分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基因能够“突变”,突变绝大多数会导致疾病,另外的一小部分是非致病突变。同时,基因具有双重属性: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

基因决定人的生老病死,是健康、靓丽、长寿之因,是生命的操纵者和调控者。因此,一切生命的存在与衰亡的形式都是由基因决定的,包括人的长相、身高、体重、肤色、性格等均与基因密不可分。

蛋白质与DNA的关系

蛋白质与DNA的关系主要有:

1、D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DNA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2、在真核生物细胞核中,DNA和蛋白质共同构成了染色体(或染色质);

3、DNA的复制、表达等过程需要蛋白质的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专门催毁不健康细胞的长寿基因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这种基因具有“质量控制”的能力,可以去除不健康或功能失常的细胞。通过清除潜在的不健康细胞,重要器官如大脑或内脏可以得到保护。当科学家将该基因注入果蝇体内时,他们发现果蝇的身体组织变得更加健康,衰老也减缓了。

“AviSoter”基因存在于人体内,进一步激活该基因可用于形成新的抗衰老治疗方案。参与这项研究的伯尔尼大学细胞生物学讲师克里斯塔·莱茵博士说:“实验表明,注射了这种特殊基因的果蝇寿命比普通果蝇长50-60%。”

数百年来,人类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延长人类寿命。旧约记载玛土撒拉的预期寿命达到969岁。根据记录,炼金术士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来开发“长生不老药”。一些科学家推测,人类的寿命可以延长到200年。目前,寿命最长的人是莱昂·德拉-韦塞拉-莱昂·雷拉斯,一位据说已经活了127岁的墨西哥老妇人。

然而,这项最新研究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伯尔尼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爱德华多·莫雷诺说:“人体由数万亿个细胞组成。由于压力、阳光和紫外线等外部伤害,意外伤害会在细胞老化过程中不断累积。”

因为有些细胞比其他细胞更易受影响,人体有理由选择较少受损细胞并清除受损细胞,这将是维持组织健康的好策略,从而延缓衰老和延长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癌细胞竟能启动基因变异,逃避放化疗的追杀

全文共 1418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乳腺癌科学家

产生抗体的b细胞(资料来源:v. ALTHOUNIAN,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只有通过这种“核裂变”类型的基因突变,人体才能产生数百万种不同的新抗体,其中总有一种能够准确有效地攻击新入侵的敌人。

在这里,我认为我们必须为B细胞鼓掌。

如你所见,我在描述B细胞的体细胞过度变异时使用了“核裂变”这个词,所以这个过程的危险程度可以想象。

事实上,这并不难理解。

一般来说,基因突变实际上弊大于利。体细胞突变的风险更高,因为还有基因片段缺失、插入、重组等。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导致“但在他能够征服之前,他已经死了”的B细胞。

这就像一个武术专家在闭关练习一门神秘的武术。在练习的过程中,他的整个身体很有可能会被完全切掉并死去。

三种不同肿瘤组织的病理切片(来源:weill.cornell.edu)

因此,许多专家在闭关练习时会找一个专家陪他们。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情况,有人会及时营救他们。

BCL6是b细胞在“联合”体细胞高变过程中的守护神。

有了BCL6,b细胞可以在快速增殖过程中耐受体细胞突变、氧化应激和其他不利因素。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来源:imagebank.hematology.org)

最近,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Leandro Cerchietti和Ari M。Melnick的团队证实了实体瘤从b细胞中“窃取”了BCL6保护通路。这些实体瘤的癌细胞高度表达BCL6,帮助它们克服由化疗、放疗或其他癌症治疗引起的DNA损伤所导致的死亡危机。

莱安德罗·塞尔切蒂(资料来源:weill.cornell.edu)

Cerchietti等人基于合理的假设证实了实体瘤中的这一现象。

在深入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与bcl-6的关系后,他们发现bcl-6的功能与细胞内的应激反应密切相关,因此推测bcl-6的表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实体肿瘤中的应激反应有关。

这时,研究人员提出了热休克因子1(HSF1)。HSF1是应激反应的主要调节者,它控制许多应激蛋白的表达。

BCL6表达水平与肿瘤预后的关系。

基于上述假设,研究人员首先要做的是分析预后不良的实体肿瘤患者的HSF1和BCL6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如他们所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BCL6的高表达伴随着HSF1在临床治疗预后不良的患者中的高表达。此外,他们还证实了HSF1和BCL6是直接相互作用的,事实上HSF1驱动着BCL6的表达。

研究人员还发现,HSF1和BCL6高表达的癌细胞不怕放疗和化疗引起的DNA损伤的原因之一与BCL6高表达抑制TOX活性有关。因为这种抑制作用会促进癌细胞加速修复由放疗和化疗引起的DNA损伤。

“理解这一机制非常重要,因为你可以用药物来抑制BCL6,”塞奇蒂说。

BCL6的高表达与HSF1相关。

在文章的最后,奇点蛋糕还想告诉你,BCL6实际上是脊椎动物非常保守的保护机制。这主要是因为在生命的早期,那些率先从水中上岸的生物失去了对水的保护,直接暴露在含有各种可能导致DNA变异的物质的环境中。

在BCL6的祝福和保护下,生物可以在地面上生存。随着陆地环境变得越来越适合生存,只有经历体细胞高变的B细胞仍然保留着BC 16的保护机制。

出人意料的是,从上个世纪开始,人类开始用辐射和破坏DNA的化学物质来治疗癌症。癌细胞出人意料地激活了造物主赋予的古老保护机制来对抗人类的威胁。

这真是一次散步,一次散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还有这层关系?饮酒基因会影响伴侣选择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据国外媒体报道,《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指出,饮酒行为直接影响伴侣选择

先前的研究表明,与酒精相关的行为(如饮酒和酒精依赖)与配偶有关。然而,这是否是由于社会或遗传因素,共同的环境或酒精行为对伴侣选择的影响,仍然是未知的。

为此,伦敦大学学院对英国生物数据库中47579对夫妇的饮酒行为和遗传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人员指出,ADH1B基因与酒精氧化酶的产生有关,酒精消耗量部分取决于该基因是否有rs1229984突变。

同时,研究发现个体rs1229984基因型与他们伴侣的饮酒行为有关,并且在两人同居之前就存在一致性。研究人员还研究了情侣们在相处时饮酒行为是否会变得相似,但没有发现任何证据。

研究人员推测,rs1229984突变可能会影响酒精相关行为,进而影响伴侣选择。

这种关系呢?饮酒基因影响伴侣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