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类

人类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人类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人类问题。

分享

浏览

4350

文章

1153

人类还在演化吗?

全文共 1474 字

+ 加入清单

多年来,专家更倾向于认为,人类在5万年前就完成了生物学上的主要演化过程。但是,要说人类已经停止演化,却又难以找到有力的科学依据。许多研究发现,近万年来,人类的体质特征仍在演化,其颅容量、身高、头骨形态特征、抵抗疾病的能力、人种间的差异程度等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人类自出现在地球上以来的数百万年里,他们的体质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颅容量增大,身高增加,下颌骨缩小,面部趋向扁平,牙齿数量趋向减少,两性的差异缩小,上肢相对于身体的比例下降了,骨骼的粗壮程度也减弱了。从猿到人,从四足着地到两足直立行走,人类的诞生以及演化是一个漫长且充满变数的过程。我们似乎都持有这样一个疑问:在未来的岁月里,人类是否还会演化?演化的趋势又会如何?

多年来,专家更倾向于认为,人类在5万年前就完成了生物学上的主要演化过程。但是,要说人类已经停止演化,却又难以找到有力的科学依据。许多研究发现,近万年来,人类的体质特征仍在演化,其颅容量、身高、头骨形态特征、抵抗疾病的能力、人种间的差异程度等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对更新世晚期以来人类颅容量加以研究,发现这个数值仍有微小的变化,且其演化趋势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继续增加,而是向着缩小的趋势发展。非洲成年男性的颅容量在6000年中平均缩小了95~165毫升,女性缩小了74~106毫升。中国的一些学者对全新世的中国人类颅容量的变化也进行过研究,发现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在,中国男性颅容量缩小了53毫升,女性颅容量缩小了74毫升。颅容量缩小了,意味着颅骨尺寸缩小了,可见人类体质特征仍在发生变化。

对身高加以研究后发现,人类的平均身高也在变化。身高的数值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有关研究显示,6000~4000年前的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男性身高平均为1.65米,女性为1.54米。3000~1800年前的西周以及西汉时期居民,男性身高平均为1.67米,女性身高平均为1.55米。隋唐、宋及明时期,男性身高平均为1.66米,女性身高平均为1.56米。据2000年的中国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中国成年男性身高平均约为1.70米,女性身高平均约为1.58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身高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不会永远增长。

另外,人种间的差异正在缩小。约3万年前,当时的人类已经分布到非洲、亚洲、欧洲、美洲及大洋洲的广泛区域,并逐渐分化为不同区域的群体。早期人类地区间的差异很大,个体之间的差别显著。现代人按其分布区域及体质特征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三大人种类型,即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和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不同种族之间,其皮肤的颜色、头发的形状、身体各部分的相对比例、骨骼和牙齿形态、血液生化指标等都有所不同。

从生物学意义来讲,现今世界上所有的人类都属于同一个种——智人种。由于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如日照、温度、湿度、气压等),形成了不同的亚种或地理种。但是到了青铜、铁器时代以后,人群之间的迁徙、混杂和基因交流情况日渐增多,特别是到了近代,种族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并且出现了许多中间类型的种族,实际上已无一个种族能保持纯粹的血统。在不远的将来,人种的概念或许也会成为历史。

人类的演化包括更多的内涵,如智力、身体功能、基因或分子水平的变化、健康状况或对疾病的敏感度等。因此,在讨论人类是否仍在演化的问题时,需要考虑如何定义“演化”这个词。总而言之,可以得出结论:人类仍在不断演化,而且在某些方面可能是非常迅速地演化(想想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怎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那么,人类将往何处去?鉴于人类演化的复杂性,目前还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五官精致功能会取代人类吗?

全文共 130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成功研制美女机器人,五官精致功能完善,未来会取代人类吗?这是不少人十分担心的问题。有人认为,“未来更注重人机协调,但机器人代替不了人”。也有人认为“人都是可被代替的。”但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都要对科技怀有一颗敬畏的心。

中科大机器人——“女神佳佳”

一直以来,日本的人形机器人技术领先世界,而中国作为后起之秀也有不俗的表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多智能体系统实验室所研发的“佳佳”,就代表了我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最高水平。

自国产美女机器人“佳佳”亮相以来,就备受外界关注,她身穿中国传统白绣花汉服,气质不俗,其高颜值来自中科大的五位美女大学生,“佳佳”五官精致到连皮肤纹理和细节都栩栩如生。

而且,“佳佳”已经具备初步与人交流的能力,,她能根据对语言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口型,也能做出躯体行动和面部的细微表情,还拥有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与云端服务等功能。在多次的工作中,“佳佳”担任了解说员,商品导购员,还可以主持电视节目,是位多才多艺的“才女”。

国内机器人发展现状

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传感、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当前,我国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工业机器人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创新型企业大量涌现,部分技术已可形成规模化产品,并在某些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不过,我国机器人的研制水平在不断进步,但现在仅仅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几个关键问题急需解决,一个是提升智能移动机器人应对各类环境的自我调整和适应能力,加强机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交通,二是提升智能移动机器人的自主能力,希望机器人可以与人良好沟通,能够自动完成好被指令的各种任务,建立机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独立关系。

目前,我国的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十大领域,分别是仓储及物流、消费品加工制造、外科手术及医疗康复、楼宇及室内配送、智能陪伴与情感交互、复杂环境与特殊对象的专业清洁、城市应急安防、影视作品拍摄与制作、能源和矿产采集以及国防与军事,如此广泛的应用与发展,让不少人十分担心,未来机器人有可能取代人类吗?

智能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吗?

有位著名的科学家曾经预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50%的工作岗位都将被取消,而很大一部分都将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所取代。”智能机器人取代人类更高效的工作无疑是社会发展的进步体现,就像一款互联网产品的升级迭代,是一种不可抵挡的历史潮流。

但回到我们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经济飞速增长,给人工智能研发提供了后劲十足的“马力”。虽说代步工具逐渐被替代,但我们人类却不足以被智能机器人轻易取代,这上升到更高的意志、哲学等问题,当然,如果我们没有对科技怀着一颗敬畏的心,甚至是思考的话,在这种人类行为思想意义上来说,被智能机器人取代,就像新陈代谢一样,被新事物取代了。

曾在2020年举行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分论坛上,多位行业大佬就这一话题展开激烈对话,有人认为,“未来更注重人机协调,但机器人代替不了人”。也有人认为“人都是可被代替的。”但总体来说,机器人的发展是从人类实际需求出发,研究可以超前,产业却不能超前,实事求是发展智能制造才是正解。

展开阅读全文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悬而未解的历史谜团?

全文共 38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人类历史上有哪些悬而未解的历史谜团?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类历史千千万,华夏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等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但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等待后世探寻。那么,在当时或当下饱受争议,悬而未解的历史有哪些?

操作方法

1

历史谜团敦煌鸣沙山鸣沙

鸣沙,就是会发出声响的沙子。位于甘肃省敦煌县城南6千米的鸣沙山,东西大约40千米,南北大约20千米,高有数十米。若从鸣沙山上滚下,沙子便会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天晴时,鸣沙山上会有丝竹弦的声音,像演奏音乐一样。虽然已有了各种假说,但却是没有彻底解开的谜。

鸣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美国的长岛、马萨诸塞湾、威尔斯两岸;英国的诺森伯兰海岸;丹麦的波恩贺尔姆岛;波兰的科尔堡;还有蒙古戈壁滩、智利阿塔卡玛沙漠、沙特阿拉伯的一些沙滩和沙漠,都会发出奇特的声响。人们发现,只有直径是0.3~0.5毫米的洁净石英沙,才能发出声响。

2

迪亚特洛夫事件是指1959年2月2日发生在乌拉尔山脉北面的一起登山者离奇死亡事件。1月27日,乌拉尔技术工艺学院有8男2女组织滑雪队在乌拉尔山区展开为期三天的登山之旅。其中有一人因病退出,其余9人在2月2日晚突然死亡。

在现场查看时发现了很多疑点,例如帐篷由内划开,衣服、鞋子全留在帐篷里。森林里有生火的痕迹,其中有两个人的遗体一丝不挂,衣服穿在其他人身上,有三个人排成一排死在回帐篷的路上,最远的死在河涧里。其中有一人肋骨多出断裂,一人颅骨粉碎,一个女人的舌头不见了。但是这些人没有打斗的痕迹,也没有外伤。

到底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没人说得清。那天他们看见什么了,要匆忙划开帐篷。连衣服鞋子都来不及穿就跑了出去,他们身上的伤是怎么回事,那个女人的舌头为什么会失踪?更离奇的是,死者的衣服上有很强烈的放射物,几个死者的脸好像被高温晒干了样。联系到该地过去有过不明飞行物目击的事件,更使得该事扑朔迷离。

有猜测是遇到了雪崩,雪崩来得很急,这可以解释他们为什么会突然放弃帐篷向山下跑去,也能解释一些人的内伤,但是无法解释他们身上的放射性物资和脸被烤过的细节。也有一种猜测是他们无意撞见某种武器实验,而且该事件在调查几个月后突然被列为了机密,更加增加了这种可能。

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恐怕只有等以后解密后才能知晓吧。

接下来讲讲世界三大自然之谜,都是无法解释的爆炸事件,它们分别是:印度的死丘事件、明朝的天启大爆炸和通古斯大爆炸。

死丘事件,就是指发生在印度摩亨佐达罗的古代核爆炸事件。3600多年前的一天,在印度的摩亨佐达罗城发生了一起离奇的事件,四五万人在一天内突然死亡。城市里有爆炸的痕迹,越离爆炸中心近的房屋毁坏越厉害,而最外层的一些房屋得以幸免。从爆炸的规模看,只有核弹爆炸才能与之相比,印度的一些文献也记载了该次爆炸,形容其为“奇怪的太阳”、“耀眼的光芒”、“紫白色的光”,这些都与核弹爆炸非常像,而核弹在三千多年后才发明出来,这非常令人费解。

明朝天启大爆炸,天启大爆炸是发生在天启六年(1626)明朝首都的一次大爆炸事件,这次爆炸范围半径大约750米,造成2万余人伤亡。在大爆炸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就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例如地震云、动物的反常行为,奇怪的声音等。天启大爆炸应该是地震和爆炸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王恭厂一带是皇家火药库,首先是地震,然后引发了火药库爆炸,而王恭厂受灾最重也印证了这一点。

天启大爆炸最不可思议的地方是它的“脱衣效应”,在该事件中死亡的人都赤身裸体,无法理解的是很多幸存者安然无恙,身上的衣服鞋帽却不翼而飞,造成大街上人人遮丑的尴尬场景,这些被脱去的衣服都飞到了西山挂到了树上。对于这种奇特的现象,无论是地震说、爆炸说还是龙卷风说都无法解释。有学者提出了一种“高真空负压环境”的理论,认为是爆炸突然产生的高真空负压环境,使得衣服与人体之间的空气突然膨胀,剥离了衣物,随后又刮起旋风,将衣服吹走。因为此效益来得快取得快,人们还没反应过来衣服就没了,好像变法术一般。能发生这种事情,也是太凑巧了,人类历史上仅此一例。

通古斯大爆炸,通古斯大爆炸是发生在1908年现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自治区上空的爆炸事件,该爆炸的威力相当于二千万吨TNT炸药,焚倒了超过2000平方公里的树木。对于通古斯大爆炸有很多假说,例如陨石说、核爆炸说、外星飞船说、微型黑洞说以及反物质爆炸说等。

据目击者称,当时看到了天上有拖着尾巴的巨大火球,这种描述很像飞入大气层的小行星,并且地上留下了撞击坑,因此我的观点是通古斯大爆炸可能就是一次小行星撞击事件,只是后来太多的假说把这件事搞神秘了。

3

迪亚特洛夫事件是指1959年2月2日发生在乌拉尔山脉北面的一起登山者离奇死亡事件。1月27日,乌拉尔技术工艺学院有8男2女组织滑雪队在乌拉尔山区展开为期三天的登山之旅。其中有一人因病退出,其余9人在2月2日晚突然死亡。

在现场查看时发现了很多疑点,例如帐篷由内划开,衣服、鞋子全留在帐篷里。森林里有生火的痕迹,其中有两个人的遗体一丝不挂,衣服穿在其他人身上,有三个人排成一排死在回帐篷的路上,最远的死在河涧里。其中有一人肋骨多出断裂,一人颅骨粉碎,一个女人的舌头不见了。但是这些人没有打斗的痕迹,也没有外伤。

到底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没人说得清。那天他们看见什么了,要匆忙划开帐篷。连衣服鞋子都来不及穿就跑了出去,他们身上的伤是怎么回事,那个女人的舌头为什么会失踪?更离奇的是,死者的衣服上有很强烈的放射物,几个死者的脸好像被高温晒干了样。联系到该地过去有过不明飞行物目击的事件,更使得该事扑朔迷离。

有猜测是遇到了雪崩,雪崩来得很急,这可以解释他们为什么会突然放弃帐篷向山下跑去,也能解释一些人的内伤,但是无法解释他们身上的放射性物资和脸被烤过的细节。也有一种猜测是他们无意撞见某种武器实验,而且该事件在调查几个月后突然被列为了机密,更加增加了这种可能。

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恐怕只有等以后解密后才能知晓吧。

4

一、被诅咒的死亡之车

谈起一战,大家第一时间想起的肯定是斐迪南大公,他在萨拉热窝的遇刺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庞大的奥匈帝国一夜崩塌,从当时欧洲五强直接解体,让人唏嘘不已。

遇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却很少有人知道大公遇难时的座驾——一辆红色敞篷车的下落。

一战之后,这辆敞篷车从战火中幸存下来,被南斯拉夫政府收入囊中。大公的座驾岂是普通之物,南斯拉夫直接将其改装成了政府高层专用车。但这辆车却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四次车祸,最后一次甚至直接带走了南斯拉夫统治者的右手臂。

随后很快,这辆车被出售给了统治者的朋友,一名叫做斯奇里斯的医生,没过多久,斯奇里斯便在驾驶这辆车途中翻车身亡。

经过多次辗转,这辆车成为了瑞士一名赛车手的座驾,瑞士车手很快因事故身亡。随后的几任主人也都丧生在车轮之下,从此没有人再敢收购这辆车,这辆车被送往了维纳斯博物馆.

二战的爆发,让维纳斯博物馆受到了轰炸,这辆车也从此消失在世界上。

二、远古狮身人面像

埃及的狮身人面像赫赫有名,几乎成了埃及的象征。这个古老的国度经历过文化的断层,光是狮身人面像的传说就流传了好几本书,现在公认的说法,是哈夫尔法老在公元前2600年下令修建的。

考古学家们甚至都在狮身人面像周围,发现了一尊哈夫尔的雕像,那么是谁建造的似乎可以一锤定音了。

事实却远非如此,经过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的分析,狮身人面像受到的侵蚀似乎并不是风沙所致,而是属于明显的雨水侵蚀痕迹。然而,狮身人面像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一千年,其余的时间都是被沙土掩盖。

倘若真的是哈夫尔法老建造的,那么和它同时期的石灰岩建筑,应该受到同样的侵蚀才对,然而其他建筑并没有狮身人面像受侵蚀严重。

而且从气候学上来讲,这片土地根本没有足够让狮身人面像受到侵蚀的雨水,只能解释为这些痕迹是很久之前,雨水充足的时候造成的。

根据天文学家的计算,想要造成这么明显的侵蚀效果,离的最近的年份也在公元前一万年左右,比现在公认的时间早了近八千年。

狮身人面像到底是远古人民留下的神秘礼物,还是古埃及法老给世人留下的纪念,我们不得而知,而真相似乎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难以琢磨。

5

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到哪去了?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未解之谜,就那比较近的来说,慈禧嘴里那颗夜明珠,到底在哪里呢?慈禧生前生活奢华,这些大家都知道了,后来孙殿英盗了她的墓,据孙说慈禧口中含有一颗夜明珠,有碗口大小,能保持慈禧尸身不腐烂。

后来孙殿英盗墓,为了讨好各方军阀,就把这颗夜明珠送给宋美龄,据说这颗夜明珠分两半,打开后发出两个,百步之内能照亮看见头发,如今这个夜明珠在哪里?已经成为未解之谜了。

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朱棣夺权称帝后,用了三年就派郑和下西洋,一共去了七次,把中国的许多文化传到欧洲等国家,其规模之大,船舰之宏伟,堪称史无前例,至于郑和为什么要其次下西洋呢?历史学界有多种不同说法。

有人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朱允炆,有人说是为了与亚非三十多个国家结盟,至于其真实的目的,或许郑和本人都不知道,只有朱棣才知道吧。

阿房宫是不是被项羽烧掉了?

杜牧写下一篇《阿房宫赋》劝诫当今皇帝,让人们对“一日之内, 一宫之间, 而气候不齐”的阿房宫产生了兴趣,历史上的阿房宫到底存不存在呢?它是不是被项羽给烧掉了呢?史料也没有明确的记载过。

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说法,已经传了两千多年的,按历史上并没有关于太过阿房宫的记载,甚至有人怀疑,阿房宫到底有没有建成,都是个问题,或许这只是秦朝的想法,还没来记得实施,但“楚人一炬,不幸焦土”成了阿房宫最后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人类不像动物那样一脸毛?因为需要看“脸色”

全文共 1140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为什么会失去面部毛发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去掉这些毛发来消灭虱子等寄生虫。这也可能让我们更容易吸引异性。我让人们知道我们在这些裸露的皮肤上没有寄生虫。其他人认为,这些毛发的消失使得人类从森林迁移到草原后更容易适应炎热的气候。

波士顿2AI实验室的神经生物学家马克·昌吉兹对为什么我们脸上没有头发有一个有趣的解释。因为我们走路、说话和呼吸就像情感的戒指。

情感戒指在20世纪70年代短暂流行。戴一枚情感戒指就是把它作为一个情感晴雨表,人们一看到你的戒指就能知道你的情感。事实上,情感戒指是一个温度计,可以根据体温改变颜色。

长益子和研究人员张琼和清水真子认为,我们脸上没有头发是为了让其他成员理解我们的情绪。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灵长类动物面部、臀部和生殖器的颜色变化是由于底层皮肤的生理影响。他写道:“像大多数灵长类动物一样,高度群居动物最重要的能量是感知和识别同一物种的其他成员。”

大多数动物,像狗、马或熊,面对世界时只能看到两种颜色。他们被称为双色观察者,除了亮度,他们只能看到黄色和蓝色,当蓝色和黄色混合时,他们只能看到绿色。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除了能感知亮度的杆外,只有两种类型的视锥:能感知光的长波或短波。但是人类或其他灵长类动物是三色的。我们有三种能感知中等波长光波的锥体。

但是三色视觉中的三种锥体细胞有一点奇怪:它们分布不均匀。这些不同的椎体细胞可以让我们的眼睛感觉到血液在我们的皮肤下流动:氧气和血红蛋白的饱和度,以及血红蛋白的浓度。这两个量的变化会导致肤色的变化。

人类皮肤颜色的数量相当惊人。我们以前认为是白色、黑色或棕色。这些只是基础。因为血红蛋白中的氧气越来越多,皮肤变得越来越红。降低氧饱和度,你的脸会变绿。另一方面,当血液集中在某些区域时,皮肤会变蓝。就像瘀伤一样。当血液浓度降低时,皮肤会呈现黄色。正如我们描述一个人有多不健康。昌吉子写道:“颜色充满了情感暗示。漫画通常在脸上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不同的情绪状态。

狗、兔子和熊只能在双色观察者的世界里感受到蓝色和黄色的变化。他们只能注意到血液浓度的变化。在某些情况下,这是一项有用的技能。最好避免皮肤呈黄色的人,以免感染某些疾病。另一方面,瘀伤可以出售伤害,使得在争夺资源时更容易击败对方。

最好的事情是,无毛脸的进化产生了颜色信号,给其他有三色视觉的灵长类动物明显的皮肤。为了证明他的假设,昌吉子调查了97种不同的灵长类动物。果然,他发现单色仪和双色仪是毛茸茸的,而那些三色仪,包括人类本身,有更明显的面部皮肤。

昌吉子认为裸皮最初并没有进化为颜色模型,但似乎颜色视觉和可见皮肤在进化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至少在灵长类动物中是如此。

所以下次你的朋友问你感觉如何,你只需要让他们看看你的脸。

展开阅读全文

研究发现科技越发达人类越愚蠢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在英国、丹麦和澳大利亚进行的智商测试显示,这三个国家居民的智商在过去10年中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对于这种趋势是否会继续,科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类智力已经达到顶峰。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由丹麦政府牵头的一项旨在确定公民是否适合服兵役的智商测试显示,自1998年以来,丹麦人的平均智商下降了1.5个百分点。此外,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智商测试显示了类似的下降。这让科学家们担心技术越先进,人类越愚蠢

智商发展的潜力已经接近枯竭。

发表在《新科学家》上的研究报告称,人类智商越来越低的原因是人类智力已经达到了顶峰。

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美国人的平均智商得分增加了3分。在战后的日本和丹麦,智商测试分数也显著提高,这种趋势被称为“弗林效应”。弗林效应的形成归因于营养、生活条件和教育的改善。

现在,一些科学家认为,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们已经到达了“弗林效应”的终点,智商差异已经下降,甚至呈现下降趋势。包括詹姆斯·弗林在内的科学家认为,更好的教育可能已经扭转了这一趋势,指出发现的下降趋势可能只是一个信号。

然而,其他科学家没有弗林乐观。他们认为“弗林效应”可能掩盖了导致智力衰退的基因。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充分利用了智商,所以智商发展的潜力几乎耗尽。

阿尔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理查德·林恩发现,人类的遗传潜力正在下降。通过比较1950年和2000年世界的平均智商,林恩发现人类的智商下降了1个百分点。他预测,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到2050年,人类智商将再下降1.3个百分点。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迈克尔·伍德利教授也证实了人类智力的下降。伍德利发现人类反应的速度比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低得多。这与人类遗传潜力的下降有关。先前的研究已经证明,思维敏捷的人反应更快。他说,如果人类反应时间的延长转化为智商的下降,那么人类的智商将每十年下降至少一个百分点。

“问题”会自己被纠正吗?

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尤恩在他的研究中更加悲观。他认为自维多利亚时代以来,西方人的智商下降了14个百分点。他解释说,正因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儿童数量越来越少,而且大量人类后代来自智力较低的人群,所以整体智商下降了。

尽管伍德利和其他科学家认为人类智商的下降将会持续,但弗林认为,如果人类智商已经达到弗林效应的终点,那么人类智商将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弗林还认为,即使人类变得越来越愚蠢,更好的医疗条件和更发达的技术意味着大多数人将倾向于少生孩子,因此智商下降的“问题”将自己“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人类98%的DNA都是“垃圾”

全文共 1595 字

+ 加入清单

据国外媒体报道,你会买一本98%以上都是废话的书吗?生物学与图书业关系不大,但它写了一本非常吸引人的指导手册——dna

我们的基因手册包含组成身体并为其提供能量的蛋白质说明。然而,人体内只有不到2%的DNA能够编码蛋白质,而剩下的98%的DNA序列被称为“垃圾DNA”。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它们没用。这些非蛋白质编码的脱氧核糖核酸延伸看起来像手稿中的胡说八道——毫无用处,也许会被人们遗忘。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我们基因组中的“垃圾”部分可能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个毫无意义的“词”

自然生物有独特的“写作风格”。我们的基因脚本只使用了四个字母:A、G、C和t。这些字母的长组合构成了我们的基因并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然而,蛋白质制造过程并不像阅读烹饪食谱那么简单。在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之前,脱氧核糖核酸被转录成核糖核酸,切割并重组成更小的片段。

在切割过程中,非编码的“垃圾DNA”被丢弃,这意味着它们永远不会参与蛋白质生产。为什么自然有机体的“使用手册”携带如此多看似不必要的物质?这是一个研究者仍在思考的问题。最合理的解释是,“垃圾DNA”可能不是无用的。

无用DNA的功能

本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一次让人们对人类基因组脚本有了全面的了解,但在项目完成近10年后,一个由400多名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发布了他们称之为“DNA元素编码”的东西。

国际合作探索了基因组中每个基因的功能。这项大规模研究的结果需要对垃圾DNA进行重新评估。尽管只有不到2%的基因组能产生蛋白质,但大约80%的基因组能完成某些功能。

《脱氧核糖核酸元素百科全书》中对功能的定义相当宽泛。任何“生化活动”都是公平的游戏——它可以被转录成核糖核酸。即使核糖核酸后来被切断,它也可以被鉴定为功能序列。然而,许多“垃圾脱氧核糖核酸”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调节脱氧核糖核酸如何从那里转录和转化为蛋白质。如果蛋白质编码是交响乐音符,那么一些非编码序列,如音乐指挥,会影响音乐的节奏。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垃圾DNA都有功能。2008年发表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科学家从酵母基因组中去除了垃圾DNA。对于特定的基因,他们去除了基因内含子,这些内含子在DNA转录后被切断。在实验室条件下,去除基因内含子对细胞没有显著影响,支持了它们没有任何功能的观点。

然而,今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当食物短缺时,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序列对酵母的存活至关重要。这些研究认为,基因内含子的有用性可能取决于它们所处的环境,这与所谓的“垃圾”相去甚远。

有用的垃圾

在过去的10年里,其他研究进展表明,垃圾DNA可能只是被误解的遗传物质。科学家现在已经将各种非编码序列与各种生物过程(甚至是人类疾病)联系起来。例如,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序列是子宫和对生拇指发育的重要因素。

2018年,发表在《肿瘤学年鉴》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非编码的DNA片段就像基因表达的体积旋钮,最终会影响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形成。2019年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基因编码区以外的突变可能导致自闭症。

探索非编码序列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非编码序列可能有助于癌症克服治疗。目前,专家将是癌症诊断最有前途的反向工具。

尽管“垃圾DNA”有许多功能,一些研究者仍然认为大多数遗传密码是无用的。休斯顿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丹·格劳尔认为,至少75%的蛋白质是无功能的。

为了获得数据,格拉尔使用了一个数字模型来确定DNA的有用性。他考虑了有害基因突变(有害基因变化或双螺旋结构断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育率的增加,我们也获得了更多的基因组,所以这些突变可能是致命的。Graul在2017年发表在《基因组生物学与进化》上的一篇论文中评估说,我们的基因编码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是功能性的。如果超过四分之一,我们将以不可持续的速度积累致命突变。

展开阅读全文

史前大洪水是从何而来的?揭秘人类灾难史

全文共 1997 字

+ 加入清单

史前的“人类”突然消失一直到紧接着现代人在历史上快速的出现,这使得我们看到了这其中存在着一种混乱且怪异又不合乎常理的历史局面。而这两者在时间上明显出现了一种极快的新旧交替,甚至有着前后交错的情况,这是多么的不符合生物灭亡和诞生规律!

就此我们发现,从一些古文中记载的很多相同的信息中可以看到,从世界上很广泛流传的同一传说中可以听到,以及从现实中近现代考古界对许多远古文明物考察研究的有关结果也可以了解到,都说明现代人历史上与“史前”人类有着前赴后继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根本不存在什么所谓“史前”史后人问题。从中还都显示出,在前后人之间有一段时间中,有一场巨大的灾变导致了前人的大量灭亡,并造成了后人的社会衰败倒退。

这场史前巨大的灾难,被誉为史前大洪水

史前大洪水是指史前地球北半球突然被来历不明的海啸包围,近千米高的洪峰,以雷霆万钧之势,咆哮着冲向陆地,吞没了平原谷地,吞没了这些地方的所有生灵。高山在波涛中颤抖,陆地在巨变中呻吟……这是上古神话传说和早期宗教里的记载。有人认为是人类传讹附会的记忆,也有人认为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孰是孰非,千百年仍无定论。

那么,在历史上真正的发生过这种可怕的浩劫吗?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巨型灾变,竟能导致全球人类的大灭亡?

中国神话中第一次大洪水,起因于远古时代,共工和祝融大战。共工兵败,一头撞向撑天支柱不周山,柱子断后,半边天塌下来,天上露出大洞,大地也裂成沟痕,洪水遂从地底喷涌而出。

另一则洪水神话是发生在尧帝时代,《书经·尧典》说鲧治水用了9年,《史记·夏本纪》说禹治水在外13年,这次大洪水持续有22年以上。

而在西方,很多人都知道,《圣经》记载过一个诺亚方舟的故事,说是上帝看到人类性格的黑暗让他无法忍受,因此只让少部分秉行相对正端的人活下来,其中就包括诺亚。于是,上帝放出了一次巨大的洪水,却安排了一个方舟让诺亚带一些动物进去,最终他们重新繁衍出当今的世界。

事实上,关于这场大洪水,世界上不只有这两处记载。

在古巴比伦,《吉尔伽美什史诗》也记载了大洪水淹没了所有土地,只有少部分人躲在山上得以保全性命的故事。甚至传说中的第八大洲——亚特兰蒂斯,也可能是在这次大洪水总沉没在海底。

而且,在墨西哥、印第安地区等地,都有类似的神话。科学家意识到,地球大洪水或许真的存在过。只是我们的祖先并不知道洪水是怎么来的,所以以为是神安排的一次灾难。

那么,如果这场洪水真的存在,它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在出土的公元前3500年的苏美尔泥板文书中,对大洪水做出了如下描述:早晨,雨越下越大,夜间的雨密集起来,天空的情形非常恐怖,这一天南风以可怕的速度刮着。人们什么都不顾的往山上跑,拼命奔跑。从这段文字记载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远古人类的恐惧和无助。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观测室的两位教授在黑海底部挖掘了沉积岩岩芯。分析后得知,黑海外围曾是一片干涸的陆地,这表明现在黑海的面积比史前时代要大很多。整个海底均匀的分布着一薄层洪水时代才会产生的沉积物。

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在两河地区的考古挖掘中,发现了苏美尔古国的遗迹。在该城的王族墓下,他们发现了有整整2米多厚的干净粘土积层。在这层沉积层之上是王族的墓穴,下面则是石器时代的堆积层。

不可否认,目前人类在大陆上找到的证据和痕迹并不足以直接证明大洪水的存在。

但是,从历史资料上各民族的历史传说和一些不太明显的地质特征,足以让我们大胆的进行这样的假设和推想:

大约在一万年前,一场大洪水席卷了北半球,所有大约低于1000米的山峰都被淹没。洪水的高峰期约持续的40天左右,到洪水最后消退,是大约100~120天以后的事了。这场大规模的灾害,毁灭了地球上绝大部分的人类。幸存下来的人类,大多是平时居住在高原和山区的人们。在河域文明时代,他们的进化程度要远比居住在富饶的平原和大河流域的人群低得多。洪水退后,他们进入了平原,接受了原来的文化遗产。

但是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从上古到现在,似乎我们的文化经历了一个断层。

但是,现在就有了一个问题:如此大的一场大水,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单靠降雨是不可能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几十年内造成如此大的水量,绝对不可能!答案只有一个:是海水!

就像我们成语里说的“沧海桑田”,所谓的上古大洪水事件是一次巨大的、全球性的海浸事件!而连绵数月的雨水,只不过是伴随洪水的天气现象,只是在这场几乎毁灭了人类的大洪水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史前大洪水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灭顶之灾,也对大陆板块进行了一次划分。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史前大洪水“冲断”了连接英国和法国的一处狭长地带,导致英伦三岛永远与欧洲大陆分离。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地质学家桑吉维·古普塔等人发表报告,他们在英吉利海峡海底发现了能证实史前大洪水将英国变为岛国的有力证据。

然而,关于史前大洪水是否真的存在,仍无定论!我们期待着在未来,能够用科学的方式来解开这个谜团!

展开阅读全文

钻穿地球壳幔边界的“莫霍面”,人类已经有计划了!

全文共 2759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科学探索的手段已经到达了广阔的空间。然而,仍然很难触摸到你脚下的地球深处。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就梦想在地壳和地幔边界的“莫霍面”钻一口超深井,看看地幔在原地到底是什么样子。

60多年过去了,这个梦想还没有实现。然而,由此发展起来的海洋钻探项目已经成为地球科学史上最大、最长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是该计划的成员国之一。记者从近日在上海召开的“2023年后海洋钻探研讨会”上了解到,钻透地球的“莫霍面”仍然是地球科学家追求的重要目标。

流产的“莫霍钻探”计划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1909年,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次发现地球上有一个不连续的界面。通过这个界面,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突飞猛进。人们称这个界面为“莫霍面”,即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

“莫霍面”是什么样的界面?原地地幔的真实面貌是什么?1957年,美国地质学家哈雷·海斯(Harley Hayes)提出了一个科学梦想:如果你能钻一口深井,直接撞击莫霍表面,钻一些岩心样本,那岂不是一目了然?由于莫霍面的深度,它在大陆以下大约30-40公里,在海洋以下大约6-7公里。因此,这口深井的最佳钻探地点是在海洋中。

196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批准了雄心勃勃的“莫霍钻探”计划的资金,并与全球海洋勘探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由该公司的“CUSSⅰ1”号船执行莫霍表层钻探任务。1961年,在墨西哥海岸的瓜达卢佩岛附近,第一次在3600米的深度成功钻探了“CUSSⅰ1”。在一个170米厚的沉积层下,它获得了一个14米长的玄武岩样本,这是人类向莫霍面进军的第一步。

然而,自那以后,美国国会于1966年取消了“Mohawd”计划,原因是其预算高、技术和管理问题。然而,莫霍钻探公司开发的海洋钻探技术为科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以这项技术为核心,一项国际合作海洋钻探计划已经启动。

到目前为止,海洋钻探计划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深海钻探计划(DSDP,1968-1983)、海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综合海洋钻探计划(IODP,2003-2013)和国际海洋发现计划(IODP,2013-2023)。60多年来,科学家们从未放弃过钻透地球莫霍面的梦想。在海洋钻探长期科学计划的四个阶段中,“莫霍钻探”是重要目标之一。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周淮阳教授表示,目前,中外科学家正在讨论2023年后的海洋钻探科学计划。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继续将莫霍面钻探作为其主要目标之一,并继续在技术、选址和钻探前调查方面继续保持过去的基础和稳定的工作。我国科学家还提出了建造一艘能够穿透莫霍面的科学钻探船的建议。

钻透“莫霍面”有多难?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王院士认为,到目前为止,人类在应对“上天、入地、下海”三大科技挑战方面取得的成绩最差。与地球的半径相比,最深的钻孔小于2/1000。海洋钻探在进入海洋和地下时面临双重挑战。

深海海底是离地球内部最近的地方。从深海海底钻探仍然是人类直接探索地球内部不可替代的有效方式。然而,钻得越深,岩石越坚硬,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利用现有的钻井技术,很难到达莫霍表面。2015年底,记者登上美国海洋钻探船“决心号”,亲身体验了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到达莫霍的艰难钻探。

那次航行的钻探地点在西南印度洋的中脊,一个叫做亚特兰蒂斯浅滩的山脊。根据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大洋中脊存在超慢扩张,地幔熔融不能产生足够的岩浆,地壳断裂十分普遍,暴露下地壳的“构造窗”分布广泛。这些“结构窗户”是人类用当前的钻探技术“触摸”地幔边界的最佳场所。根据计划,将进行三次海洋钻探航行,以钻透地壳并到达地壳和地幔的边界。第一次航行的钻井目标是1300米,第二次和第三次航行分别将钻井延伸到3000米和5500米。

“决议”是计划的第一次钻井航行。从水深约700米的海底开始,第一个410米的钻孔非常顺利。然而,随着钻头越来越深,它遇到断层破碎带,并且钻孔开始频繁失效。要么钻头磨损,要么钻头的牙轮或配件在钻孔中丢失,要么数千米的钻杆卡在钻孔中而无法拔出。钻井工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修井。直到航程结束前的最后一天,仍在寻找一个在钻孔中丢失的螺栓。

在这两个月中,“确定”总共使用了24个不同类型的钻头。仅钻芯就损坏了11个钻头。然而,它只在海底钻了789.7米深,就获得了469.7米的岩心,距离1500米钻井目标的第一阶段还很远。

本世纪初,日本为应对“决心”钻井技术的短缺,投入巨资建造了“地球”号海洋钻井船。它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垂直管”钻井技术,通过一根大直径钢管将钻井船与海底连接起来,使得钻井更加安全和深入。理论上,它可以在水深4000米的海域钻入海底7000米。

2007年,当57000吨重的“地球”建成时,日本雄心勃勃地向世界宣布,其最终目标是“穿透地壳”。然而,在过去的十年左右,由于其巨大的船体,它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成本,操作和管理,“地球”实际上只有3000米。实践表明,用目前的地球钻探技术钻透地壳并不容易。

王表示,面对“莫霍钻探”等硬岩钻探任务,科技界正在探索第三代海洋钻探船的技术前景。例如,一种新型钻井技术已经初步实施,其中钻机直接下降到海底,泥浆泵安装在海底。面对高温高压的地质条件,钻具材料也需要从金属材料升级为碳材料。此外,仅靠钻井解决科学问题的时代也已过去,“深钻”需要与“深网”和“深潜”技术相结合,才能与时俱进。

为什么要钻透“莫霍面”?

地幔占地球体积的4/5,质量的3/4,是地球上最大的“化学库”。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的深部过程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等一系列科学问题都与地幔密切相关,其中充满了许多未解之谜。科学家梦想钻透“莫霍面”,直接从“原位”地幔取样进行深入研究。

据周淮阳说,这些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与莫霍钻孔有关的科学问题。例如,什么物理特征导致莫霍不连续?这个界面的地质性质是什么?大洋中脊的洋壳,尤其是下洋壳,是如何形成的?海洋地壳形成后,什么过程影响了它的演化?海洋贝壳与海洋和生物有多少互动?这些相互作用对全球化学循环有什么影响?生命的极限是什么?控制生命极限的因素是什么?等等。

在太阳系中,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一种独特的“生理机制”,这是其他行星所没有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成功地回答了“地球如何运动”的问题,但地球运动的具体过程、细节和机制仍不清楚,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仍需集思广益,共同寻找答案。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对人类来说,地球内部仍是一个未知的新秘密世界。”周淮阳说,“与几十万公里外的月球样品相比,地球内部几公里深处的莫霍面离我们很近,但似乎很远。我们相信,深入地球的每一点钻探都会加深和更新我们对地球结构和历史的理解。”

我们离钻透地球“莫霍面”的梦想还有多远?》

展开阅读全文

人类的身体结构是完美的吗?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你的胸肌离开肱骨连接点2厘米,你只需要3个月的训练时间来水平推动100公斤的杠铃。如果你的脚后跟比背部长一厘米,根腱的力臂可以加倍。一个1.7米的男孩做梦也没想到会碰到篮子。如果你的手掌骨骼加倍,背阔肌增长到你的股四头肌的水平,学习如何在20公斤的重量下摆动也很容易。

然而,事实上,胸肌移动到距离肱骨附着点2厘米的地方,这将限制肩关节的活动,并阻止我们伸展手和灵活地将手举过头顶。我们的祖先用这个动作爬上树枝,采集果实,并在生存竞争中幸存下来。

如果脚跟向后超过1厘米,脚会变得弓形,除非你的下肢又粗又短,否则你再也不能用下肢轻松支撑身体和灵活行走。用两只脚走路可以解放人的手,让他们变得聪明。当手掌的骨骼加倍时,手的灵活性就消失了。

人类从来都不是权力动物,人类的进化方向从来都不是权力发展。虽然人类骨骼的进化过程并不完美,例如,关节软骨比四足行走动物更容易磨损,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更大,更容易突出,但你不应该颠倒历史的进程。

为什么大自然没有进化出不可战胜的物种?猎豹可以高速奔跑,但是它们的身体会过热并引起痉挛。大象有一个巨大的身体,但是因为它只能吃素食,它必须每天坚持吃,以确保它获得足够的热量。老虎几乎是现存最具破坏性的食肉动物。就体力、力量和敏捷而言,它是王者。然而,因为它太强了,食物链顶端没有两只老虎的位置。低生育率使人口难以增长。领土上的食物不能支持它喂养更多的后代。一旦环境发生变化,老虎将面临灭绝。

大自然永远也不会进化出完美的生物。人类可能在许多方面不如某些动物。然而,这些弱点让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并发明了增强自身的工具。与其说优势使人强大,不如说弱点使人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农业使人类骨骼变弱吗?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人类进化的最新研究表明,由于我们长时间坐着的方式,我们的骨骼变得更轻了。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祖先从狩猎生活转变为农耕生活。

尽管7000年前人类的骨骼强度可以与现代猩猩相比,但6000年前同一地区农民的骨骼已经变得脆弱,与失重3个月相比,骨髓密度减少了20%。15万年前原始人的骨骼密度更大。

不同时期的人体骨密度

农业生活更加稳定、舒适、少动,符合文明发展的需要。但是骨头的脆弱也是事实。不管饮食有何不同,这种前所未有的懒惰生活方式带来了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危险信号。只有锻炼能提高骨密度。在松质骨中,基本单位骨小梁具有海绵结构。这种结构灵活多变,可塑性好,容易断裂。它会随着压力的变化而改变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负荷压力越高,小梁空间越小,骨密度越高。

因此,我们锻炼得越多,我们的骨骼就会越强壮。这个值在30岁时达到峰值,然后衰老会逐渐削弱我们的骨骼。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减肥或增重与这个过程没有什么关系。在锻炼过程中也要注意,过度使用也会导致骨骼磨损,锻炼时应该使用最适合自己的最科学的锻炼方法,避免过度锻炼,很容易造成膝关节劳损、腰肌慢性劳损。如果你长期受到活动的阻碍,那将弊大于利。

日常饮食中有必要注意一定水平的钙摄入量,以保持骨骼健康,但没有必要补充超过这一水平的钙,因为是各种微量元素。

事实上,我们可以像我们的灵长类亲戚猩猩一样强壮,但是我们的骨骼可能再也无法承受这种结果了。我们不知道我们骨骼中的哪些骨骼会在老化过程中断裂。这种问题不会发生在我们过着狩猎生活的祖先身上。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骨骼逐渐变得脆弱,我们都应该加强锻炼,平衡饮食,拥有强大的身体和精神来挑战生活。这是我们应该保持的健康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陈星弼:以科学服务人类 这就是我此生不倦的追求

全文共 1679 字

+ 加入清单

陈老师治学严谨,爱学生,讲学有方。几十年后,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它。”“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那些日子里,80岁后每天去实验室的身影成为我坚持不懈的动力。”“陶澧先生是全世界的香。我国半导体工业的发展离不开你们的努力。我们应该努力自我完善。”……

12月4日晚,HKUST发布讣告:国际著名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微电子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生命研究员、九三学社成员、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陈兴碧先生,因病于2019年12月4日17时10分逝世,享年89岁。随后,网上贴出了许多帖子来表达对陈省身院士的怀念。

一位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友回忆说,他在学校的时候,经常和陈星碧院士散步,但他从来没有主动向他打招呼,因为他说他习惯于散步和思考,并没有打断他。走着走着想着的陈兴碧院士已经走了。他的名言一直激励着下面的人:“在短暂的一生中用科学为人类服务是我此生不懈的追求。”

正如他自己所说,陈省碧的一生就是用科学为人类服务的一生。他的超级结发明专利打破了传统的“硅极限”,被国际学术界誉为“高压功率器件的新里程碑”。发明专利已成功转让并产业化,其延伸产品惠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功率半导体是以功率处理为核心的半导体,它对应于更广为人知的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信息半导体。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中,信息半导体是这些产品的“大脑”和“神经”,负责感知、计算、操纵等,实现电子产品的设计功能;功率半导体是这些产品的“心脏”和“血管”,负责将电能传输到具有不同电压、电流和频率等适当参数的电源终端,如传感器和照相机。

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功率器件在大多数情况下被用作开关。通常,其性能要求高耐压、导电时高电流密度、导电时低器件电压、高开关速度和低驱动功率。20世纪80年代,传统功率器件的发展遇到了著名的“硅极限”瓶颈,功率器件的性能提升陷入了困境。陈星碧的发明突破了这一瓶颈,全面提高了功率器件的性能。

1998年,西门子用陈星碧发明的方法制造了一种新的动力装置,在世界上引起轰动,被认为是过去20年中动力装置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那段时间里,还有其他公司联系过我。这些大公司拥有先进的机制、强大的实力和充足的条件,它们制造这类设备的能力比我们高得多。”陈星碧说。

当时,中国没有实验条件,但陈兴碧非常清楚这项发明的价值,所以他申请了一项中国专利和一项美国专利。他没有隐藏他的技术,而是尽快改造它并为社会服务。如今,他的美国专利已被国际专利引用超过550次,并被国际主流半导体公司授权,造福全球。

2008年,陈兴碧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世界70%以上的电能是通过半导体功率器件的转换来应用的。功率器件的年销售量仅次于集成电路。陈星碧的发明专利成功转让和产业化后,迄今为止,世界超级结器件的年市场销售额已超过10亿美元。

由于对中国和世界功率半导体工业的杰出贡献,陈兴碧于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5月,他被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国际可持续发展大会授予最高荣誉“国际功率半导体先锋奖”,成为亚太地区第一位获得这一荣誉的科学家。2018年,他入选了第一个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科学与工程学院名人堂,并成为第一个入选名人堂的中国科学家。

陈星碧对人类进步的贡献远远不止于此。他是中国功率半导体领域的领导者和大师。他一生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获得了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的40多项专利。

陈兴碧是一位好老师。在他去讲台之前,他总是对教案了如指掌。所有的理论体系和知识案例在他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在平台上,只需要几张卡片,课程的内容就像水一样流淌出来。

直到80岁,陈星碧仍然坚持亲自指导研究生和博士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他要求每个学生背诵《兰亭集序》、《前师表》和《岳阳楼记》,不仅是为了学习中国古典名著,也是为了了解他的家庭和国家的感情。在战火中长大的陈星碧,在1980年第一次参加美国会议时发现中国的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他不仅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还希望更多的学生投身于科学事业:“科研发展的脊梁是真正有献身精神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人类的历史有多久?

全文共 1464 字

+ 加入清单

基于对各种猿类化石和人类化石在形态学上的比较解剖学研究,它们的相对和绝对年龄由各种测定年代的方法确定,并且各地的人与各种猿类和其他高级灵长类动物之间的蛋白质大分子差异被用于以变化率计算它们的起源年龄。今天,人类学家普遍估计,大约在7800万年前,古猿已经变成了直立行走的两足人类祖先。

然而,在世界各地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只有400多万年的历史,更早的人类化石还没有被发现。从400多万块人类化石来看,虽然仍有许多空白,但总的来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前人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

1.前几个阶段。以南方古猿化石为代表,它也被称为南方古猿阶段。南方古猿化石于1924年在南非北开普省的图恩附近首次被发现。这块化石是一个儿童头骨的自然模型,其各个部分与整个大脑相连。。r·达特教授进行了这项研究。他看到头骨非常像猿,但它有许多人类特征。虽然大脑很小,但有些特征更像人类,而不是黑猩猩的大脑,而且下巴上的臼齿与人类相似。从枕骨大孔在头骨底部的位置判断,头骨的主人用两条腿直立行走。因此,1925年,他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这是猿与人之间的真实类型,是人与猿之间的“缺失环”,并将其命名为南方古猿。然而,究竟是人还是猿,在人类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因为人类学界普遍认为大脑是人类的象征。

后来,在南非和非洲其他地方,尤其是东非,发现了更多这样的化石。经过各种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人类学家才逐渐一致确认它是人类进化系统初始阶段的化石,被归类为原始人类科,并成为原始人类科下最早的属。

南方古猿化石可以追溯到400多万年前。这种类型的化石可分为两种类型,细长型和粗壮型。苗条型进一步进化到能人的下一阶段,而粗壮型大约在100万年前灭绝。

2.有能力的人的舞台。自1960年以来,在东非的奥杜韦和肯尼亚的特卡纳湖岸边的库比富相继发现了同性恋者的化石。最早的时间是240万年前。归入原始人家族的能人扩大了大脑,开始用石头制造工具(石器),后来进化到直立人的下一个阶段。

3.直立人阶段。直立人化石始于19世纪末印度尼西亚爪哇猿人的发现,这引起了关于它是人还是猿的争论。自20世纪20年代末以来,北京人的化石和石器相继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被发现,从而确立了直立人在人类进化史中的地位。直立人也有许多类人猿的特征,所以通常被称为猿人,但他们在人类进化系统中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它们本质上不同于猿和现代猿。

人们经常把猿和猿人混淆起来。猿是最接近人类的动物,因此也被称为猿或类人猿。今天世界上有四种猿,包括亚洲的长臂猿和猩猩,非洲的大猩猩和黑猩猩,以及其他漩涡中的猿。长臂猿更小,也叫小猿,另外三种猿更大,也叫巨猿。简而言之,类人猿和人类一样是类人猿,类人猿和人类一样是类人猿。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他们不是指活着的猿,而是指古代猿。

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发现了直立人化石。在非洲,最早的直立人化石可以追溯到今天的170万年前。在亚洲和欧洲,最早直立人化石的年龄仍有争议且不确定。因此,一般认为直立人起源于非洲,然后分布到亚洲和欧洲。然而,最近有报道称,在爪哇发现的猿人化石可以追溯到180年前,比在非洲发现的还要早。由于年代测定的不稳定性,仍然很难做出最后的结论。直立人是在北京人时代的晚期。过去,北京人的最新报告是23万年前的,最新报告是40万年前的。直立人之后是智人。

4.智人阶段。智人一般分为早期智人(古代智人)和晚期智人(现代智人)。晚期智人开始于10万多年前,其解剖结构与现代人相似,因此也被称为解剖学上的现代人。

展开阅读全文

如果人类从地球上消失了会怎么样

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的种群在慢慢降低,速率已做到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钟都是消退一个,那麼,假如地球上人类消失得话会怎么样呢?

针对这一难懂的难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阿德里亚·魏斯曼专家教授以其科学研究的目光,向大家展现了回答。

(1)人类消失后2~10天:

最先出現转变的将是这些必须持续回抽地下水的设备;次之,遍布在各种城市的地铁路线中及其煤矿上都会出現因大暴雨产生的存水。

(2)人类消失后一年:

最先,地下水将刚开始吞没像西班牙那样的地形较低的國家,这种地区会被变成芦苇地和湖水;次之,荒芜的田野将再次被杂草占有,而另外遍布在城市各部的沥青路面也会遭受蔓草不断地腐蚀和毁坏;再度,黄曲霉菌和青苔将会遮盖这些被废料的房子;最终,因为加工厂已不运行,气体将会再次越来越清理起來。

(3)人类消失后五年:

原来的田野上将会爬满新的灌木丛,而街道社区和道路则会铺满缝隙,而间隙中自然会弥漫着绿树。此外,雨雪天气产生的降雨将会产生一片片的水坑,更有一些城市将会会被火灾事故所造成的浓烟所笼罩着。

(4)人类消失后二十年:

往日热闹的市区更好像原来的街心花园,他们将会再次变成沼泽地和湖水,而遭受地下水比较严重侵蚀的城市则会被原来用于点缀步行街的植物所遮盖。此外,绿色植物再次繁荣昌盛的城市将会被野生动植物所占有,不仅包含狼、山猪和鹿,还包含再次“野化”的牛、猫和马。

(5)人类消失后100年:

原来联接全国各地的路面将荡然无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沙子和枯叶将会遮盖残留的沥清和混凝土,以前的田野将会演化为山林。另一方面,各种各样混凝土工程建筑也将遭受风吹雨打和植物群落的比较严重腐蚀。而以前的地标性建筑也将会因比较严重的生锈而被催毁。

(6)人类消失后500年:

在这些处在温带气候标准下的城市,将只有见到茂密的森林。而以前光辉的摩天大厦和伟岸主教堂将会只剩余一片废区。此外,野生动植物的总数会出現明显提高,小象、老虎狮子、羚羊及其海底生物将会在自然界再次活跃性起來。

(7)人类消失后一百万年:

假如这时候有新的人类出现,虽然在开展普遍的发掘或是是闯进到海面底端开展探寻后,她们也将只有寻找一些黄铜塑像的遗骸、不锈钢板器材和很多的塑料垃圾。

展开阅读全文

雾霾是人类造成的吗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有人类造成的,也有大自然的因素。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在人类进入化石燃料时代后,雾霾天气才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

雾霾是由雾和霾组成的。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成因有三:

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2、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和有机污染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

今天小编对雾霾是人类造成的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雾霾天气有哪些危害还请了解更多上的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异常寒流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寒流一词有两方面的含义,在天气意义上,指的是的寒潮;在洋流意义上,指的是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海流。一般,我们提到的寒流指的是天气意义上的寒潮,人们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然而异常寒流天气对人类生活影响有哪些?

生态破坏小知识:

寒流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

1、农作物冻伤、冻死。

2、干燥寒冷,易发生火灾。

3、北方江河结冰,道路湿滑,对交通有很大的影响。

4、气温下降,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提醒您:为了防止气候异常现象的出现,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为此大家可以了解一些生态破坏知识和环境污染知识来帮助自己。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和气候异常的后果有多严重等问题可持续关注本网站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人类孤独吗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尽管我们还没有完全了解星际云究竟是怎样演变成行星系的,但是原始物质的角动量对于行星的起源乃至人类本身的存在起了关键的作用,这点是没有疑问的。这样看来,好像一切单星周围都会有微小的行星绕着转,只因离地球遥远而没有被我们探察到。既然太阳周围拥有行星可能不是独一无二的现象,那么我们作为行星上存在的居民难道会是唯一的情况吗?也许银河系中充满了行星,行星上居住着进化阶段相仿,或较为初级,或较为高级的各种生物。在银河系中我们是孤门独户呢?还是另有等待着我们去联络交往的别的文明社会呢?

展开阅读全文

天文学和人类的生产活动

全文共 2411 字

+ 加入清单

110.地球运转规律是制定历法的基本依据

历法是天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日历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都有重大的意义,因而世界各文明古国历来十分重视历法的编制和研究工作。中国古代一向把历法的改革当做重大国事,自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以来,中国历史上曾先后提出过 100 多种不同的历,在世界历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部好历的制订可以促进生产,在中外历史上都有过因改历不善而导致社会骚乱的记载。

早在 4500 年前,轩辕黄帝就制定了天文历法。《史记》卷一,五帝本记第一中写道:“于是(尧)命令羲氏、和氏,恭敬的顺应上天,从日月星辰的运行,定出一年的历法,敬谨的把时令传授给百姓,分别命令羲仲住在扬谷的地方。敬谨的迎接旭日的初升,管理督导春季的耕种。日夜的长度均等,傍晚乌星正在南方出现,依据这景象来定准春分的日子。人民于是都分散到田野里,鸟兽也在生育交尾。再命令羲叔住在南方大交山,管理督导夏季的农作,敬谨的祀日并记下日影。白天最长,傍晚火星在正南方出现,依据此一景象来定准夏至的日子。人民于是尽全力助耕,鸟兽的羽毛也变得稀疏了。再命令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敬谨的恭送太阳的隐没,管理督导秋收。日夜的长度均等,傍晚虚星在正南方出现,依据此景象来定准秋分的日子。人民于是喜悦和乐,鸟兽也长出新的羽毛。再命令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管理考察农作物的储藏。白天最短,傍晚昴星在正南方出现,依据这景象来定准冬至的日子。人民于是都停留在室中取暖,鸟兽的羽毛也长得茸茸的。确定一年为 366 天,又用置闰的办法来调整四时的误差。确实的整饰百官,各种事业都欣欣向荣。”这充分反映了我国辕黄时代天文学就开始得以发展,并紧密地同人民的生产活动及生活的时日的推算相结合。

也许是由于尼罗河的年年泛滥,古埃及大约于公元前 27~22 世纪就开始根据天狼星的偕日升来预报尼罗河的周期性泛滥。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巴比伦尼亚还把一年定为 360 天,或 12 个月。这种原始的历法十分粗疏,每月 30 天,与朔望月的周期不符;而一年 360 天又与一回归年的实际长度不一致,所以时常加入闰月,作必要调整。但巴比伦人对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测得很准确。在公元前 4 世纪末,他们所测得的朔望月和近点月的精度已达秒的量级。可见,他们和古代中国人一样,利用天体的出现于夜空的时间变化来确定农时季节。

一般地说,所谓历法就是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制定一定的时间序列法则。具体地说,就是安排一年的月数及每人月的天数,使每年能在相同的月份及大体相同的日子里发生季节的变化,从而便于按照日历所规定的时日来进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当然,年中的月和月中的日都必须是整数。

从天文学观点,“年”的长度实际上反映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从地球看来,就是太阳在天球上所作的周年运动。然而,如果选用不同的参考点就有不同长度的“年”,现代的历通常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这称为“回归年”—一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其长度大致是 365.2422 日。应该指出的是,回归年并不是地球的公转周期。地球在宇宙空间中的运动是以恒星作参考点,因此其公转周期称为“恒星年”,长度约为 365.2564 日,比回归年略长一些。其原因是因为春分点受岁差和章动的影响,平均每年抽西移动 50″左右。月也是一种比日长的单位,其原来的意义是以月亮绕地球的公转运动为基础的。古代人类很早就利用月亮的这种运动来测定时间。同样,因为参考系的不一就有不同的长度,出现不同意义的“月”。通常可分为:“朔望月”,它是指月相盈亏的变化周期,约为 29.5306 日。“恒星月”,它是指月亮连续两次通过某恒星的时间间隔,长度为 27.3217 日。从理论上说,回归年、朔望月、太阳日是以完全独立的三种运动为基础的时间单位,因而,它们之间没有整数的比例关系也是很自然的。但为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活动的需要,希望在一定精度下,把它们统一起来,这就是制定历法的基本原则。

111.天体(特别是太阳)的活动对人类生态环境有直按影响

地球上的生命的起源和演化都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除了为地球创造了合适的生态环境外,太阳还以其他方式影响着地球。早在 1801 年英国的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就发现年雨量与太阳的黑子数的多少有着一定关系,这便是最早的日地关系的研究。近年来“日地关系”已发展成为介于太阳物理与地球物理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这门学科研究的内容包括:太阳活动的地磁效应、太阳活动的电离效应、太阳活动与极光、太阳活动与宇宙线、太阳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太阳活动的其他效应。

上面所列举的方面,都是太阳活动可能引起地球上各种活动的变化。经过数十年的资料统计往往呈现明显的相关性。例如,至今人们虽然对于太阳活动如何影响气候的具体机制缺乏了解,但人们对 80 年的降雨量的统计与太阳的黑子活动相比较,发现其间有明显的周期相关性。树木年轮的疏密也与太阳核子数间有一定的关系。

除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而外,过去人们对于其他天体可能对地球的影响是重视不够的。中国流行一句谚语:“杞人无事忧天倾”。天果真是蹋不下来吗?考虑天是否会塌下来的问题会是“庸人自扰”吗?按现代宇宙学的观点,如果宇宙是“闭合的”,那么它迟早是会“塌”的。这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而杞人的“忧虑”倒是提出此问题的“先导”了!当然,那将是数十亿甚至是数百亿年后的事了。这对于鄙薄科学的功利主义也许仍是“庸人自扰”吧!但无数的小行星和彗星碰撞地球的可能性大概总不是“天方夜谭”了吧?各个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上所留下的“宇宙弹坑”,说明了产生巨大爆炸威力的小天体对行星及其卫星的碰撞事件是频繁发生的。1994 年发生的相当于 5 亿颗原子弹爆炸规模的彗木相撞,如果发生在地球上,那我们这些热衷于“种内竞争”的人类,是否都将成为地球下一个地质世纪的石油资源呢?

展开阅读全文

人类最早发现的小行星是谷神星吗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1766年,德国一个中学教师提丢斯发现,行星离太阳的距离似乎有某种规律可寻。他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柏林天文台台长波得很赞成提丢斯的见解,并为之热心宣扬。所以后来人们把它称为提丢斯—波得定则。根据这个规则,在火星与木星间似乎应该还有一颗行星。1781年,威廉`赫歇尔发现的天王星也正好与这个定则规定的某个位置不谋而合。这样人们更相信,应当努力去搜索这个尚未露面的行星。终于,在人类进入19世纪的第一个晚上(1801年1月1日),从意大利传出了喜讯:西西里天文台台长皮亚齐在金牛座内发现了一个陌生的天体。开始他以为这个天体可能是彗星,但后来从轨道计算中,马上肯定是人们期望中的行星。这是人类所知道的第一个小行星——谷神星(神话中西西里岛的农业保护神)。

谷神星近影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人类历史上鲜为人知的60件奇特事实

全文共 3520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有许多事情并不人们都逐一细数掌握的,比如:阿拉伯数字并不是起源于阿拉伯国家、1938年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论为“年度人物”、由于国库空虚,古罗马皇帝建造了世界第一个付费公厕等。

以下是60件历史上鲜为人知的60件奇特事实

1、1752年,英国和他的殖民地国家在这一年里只有354天,这是由于英国采用格里历(GregorianCalendar)代替罗马儒略历(Juliancalendar)。

2、“英法百年战争”实际上持续了116年,最终法国的圣妇女贞德领导军队取得了胜利。

3、从1309年至1377年,罗马天主教皇并不在罗马,而是在法国阿维尼翁市。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天主教皇与罗马帝国发生了争执,1378年,天主教皇格雷戈里14世再次返回罗马。

4、阿拉伯数字并不是起源于阿拉伯国家,实际上最早是由印度数学家发明的,经修改之后传至北非阿拉伯数学家,然后在中世纪传至欧洲。

5、经过美国内战之后,大约33-50%发布的报纸都伪造新闻。

6、1938年,《时代》杂志竟评选阿道夫-希特勒为“年度人物”,同年,他完全控制了德国军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通过胁迫和入侵完全控制了奥地利,并将德国境内的1.2万犹太人驱逐出境。

7、1685年,在新法兰西(法国在北美洲的领地)曾用扑克牌作为流通货币,这是由于当时短缺硬币。

8、1892年,意大利规定女性最低结婚年龄为12岁。

9、最早的避孕品源于远古埃及,埃及女性使用某些酸性物质作为阴道栓剂,并使用蜂蜜或油作为润滑剂。

10、历史上记载的历时最短战争是1896年发生在桑给巴尔(Zanzibar)和英国之间的战争,仅45分钟桑给巴尔就投降了。

1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协约国的第一颗炸弹落在了德国柏林,当时仅造成柏林动物园内一头大象死亡。

12、在美元上印着的“吾信吾主”(InGodWeTrust)并不是美国的国家格言,直到1956年,这一年的国会议事录上记录着:“目前美国并没有国家格言,国会认为‘吾信吾主’最适合作为美国的国家格言。”

13、日记作者约翰-奥布里(JohnAubrey)记录了关于牛津伯爵(EarlofOxford)的一个故事,当这位伯爵向英国女王行低礼时,竟不慎放了一个屁,对此他非常羞愧,便离开了英国7年之久。当英女王欢迎牛津伯爵的回国时,说道:“我的伯爵,我都快忘记你放的那个屁了!”

14、尽管1666年伦敦大火是一场令人恐惧的灾难,却仅造成8人死亡。据称,当时这场火灾至少毁灭了13500个房屋。

15、公元74年,古罗马皇帝韦斯巴西安(EmperorVespasian)由于内战消耗完国库钱财,为了筹集资金,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付费厕所。当他的儿子泰特斯对这项举措提出批判性意见时,韦斯巴西安称,这些钱虽然是从厕所里挣来的,但是它们并不臭。此后,“钱并不臭”作为一句俗谚流传开来。

16、美国银行最初叫做意大利银行,1904年该银行由阿马德奥-贾尼尼(AmadeoGiannini)创建的,他是意大利移民。20世纪20年代,该银行与“美国洛杉矶银行”合并,官方称为“美国银行”。

17、在20世纪90年代的利比里亚第一次战争中,军阀布雷希(JoshuaMiltonBlahyi)领导他的军队进行了一次“裸体战争”,他们仅穿着鞋子,手拿着枪。布雷希声称,他这样做是得到了撒旦的指示,在他11岁时,撒旦就告诉他这样做。他相信这样做会避免子弹击中身体。事实上,光屁股的布雷希在战争中幸存了下来。

1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美国空军仅有18名飞行员,5-12架飞机。

19、与大众的观点和传奇内容相反,探险家丹尼尔-布恩(DanielBoone)不仅不戴浣熊皮帽,他还很反感戴着这种帽子。相反他时常戴着一顶毡帽。

20、1838年,墨西哥将军安东尼奥-罗培兹-圣塔-安那在战争脚踝被炮火击伤,进行了腿部截肢手术,之后他为自己被截肢的腿部举行了一次纯军事化的葬礼。

21、在波士顿茶叶事件之前,实际上英国已降低了茶叶税,并未提高这项征税。

22、英国国王乔治一世实际上是德国人。

23、亚伯-塔斯曼(AbelTasman)在他的第一次航海中,“发现”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和斐济,但他却完全错过了澳大利亚大陆。

24、爱尔兰部落居民伯纳德-奥希金斯(BernardoO’Higgins)是智利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25、约翰-亚当斯(JohnAdams)和托马斯-杰斐逊(ThomasJefferson)是美国第二任总统和第三任总统,他们都是在同一天逝世的,这一天正好是美国独立日50周年。

26、当美国内战开始时,南方军队领导人罗伯特-爱德华-李(RobertE.Lee)并没有奴隶,而北方军队领导人格兰特却有奴隶。

27、德国凯撒-威廉二世、俄国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和英国乔治五世都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

28、卡尔-马克思(KarlMarx)曾是《纽约每日先驱报》(NewYorkDailyTribune)的一位通讯记者。

29、苏联伟人斯大林曾经想成为一位牧师。

30、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特使亨利-基辛格(HenryKissinger)和巴勒斯坦总统亚西尔-阿拉法特(YassirArafat)都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然而印度甘地却从未获得过。

31、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实际上美国南部联邦宪法是禁止买卖奴隶的。

32、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这座城市实际上是1550年由瑞典国王建造的。

33、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的反攻日“D-Day”中的“D”是Day的意思。

34、19世纪90年代,在巴拉圭境内有一个新澳大利亚地区。

35、一位新奥尔良男子曾花钱雇一位海盗前往圣海伦那岛监狱营救拿破仑。

36、德古拉(在西方传说中是吸血鬼)实际上原型人物是苏格兰麦克佩斯国王,1040-1057年,他统治着苏格兰。

37、1839年,美国和加拿大进行着一场不流血的战争:“猪肉和豆类战争”。

38、尽管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享有威望,但他从来没有正点准时登过火车。

39、1928年制定的《非战公约》中,一些强权国家发动的战争被正式定义为不合法战争。

40、古埃及人至少掌握着6种啤酒酿造方法。

41、事实上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没有考虑过近亲结婚的后果,他的妻子就是自己的表妹。

42、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JohnF.Kennedy)、英国小说家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Burgess)、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AldousHuxley)和英国文学界巨擎C.S.刘易斯(C.S.Lewis),都是在同一天逝世的;

43、历史上最长的战争是荷兰和锡利群岛之间,从1651年至1986年,然而这场战争却没有伤亡。

44、同性恋结婚最早是在古罗马得到认可,古罗马暴君尼禄(37-68年)至少有两个同性伴侣。

45、德国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的侄子威廉-希特勒(WilliamHitler)于1939年移居至美国,他与叔叔的立场完全不一致,致力于反抗德国法西斯。

46、美国18世纪革命家、思想宣传家汤姆斯-佩恩(ThomasPaine)成为大革命后法国国会第一位议员,然而佩恩却一句法国话都不会讲。

47、威廉-豪沃-塔夫托(WilliamHowardTaft)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参加过3次竞选的总统,他最终输给了对手伍德罗-威尔逊以及后来的共和党代表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Roosevelt)。

48、从历史纪录上,英国亨利8世仅有两个妻子,4次婚姻被废除。

49、理查德二世国王发明了手帕。

50、冰岛国会是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代理国会,最初成立于930年。

51、未来派艺术运动的奠基人同时于1918年创建了第一个意大利法西斯党。

52、1952年,科学家艾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被提议担任以色列第二任总统,但被拒绝。

53、新西兰是给予女性选举权的第一个国家,1805年,该国为女性提供选举权。

54、第27次美国宪法修正经过了202年才得以调整,该宪法修正案于1789年提出,1992年才批准调整。

55、直到2008年4月,萨克岛仍保持着欧洲最后的封建制度状态。

56、多年以来欧洲一直认为西红柿有毒,西红柿的种植仅作为观赏性植物,事实上,西红柿的叶子和枝干是有毒性的,但是它们可以适当地作为食物调料。

57、1173年,比萨斜塔开始建造不久,该塔的底基就不平坦,随后的建造进程被停止,在100年之后才得以再次建造。因此,比萨斜塔从未直立过。

58、古代埃及人使用石板作为枕头。

59、人们佩戴眼镜的历史已有700年。

60、西班牙查尔斯国王二世经常擦拭埃及法老木乃伊身上的灰尘,他认为这样可以吸收远古伟人的“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饲喂人类剩饭对猫的危害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猫咪

为了节省照顾宠物猫的成本和时间,饲养者们都会简单的将人类剩饭丢给宠物猫食用。一段时间过后,猫咪就出现了各种身体不适的症状,到医院诊断后才知道宠物猫是食物中毒了。其实宠物猫应该有自己专属的食物,而不能用人类的食物代替。人类的食物对宠物猫存在太多的威胁和伤害了。

第一:宠物猫和人类对食物中盐分的摄取量是不一样的。人类对盐分的需求远远高于宠物猫。当猫咪食用了这些超标的盐分后,就容易引起脑组织水肿、脑室积液、甚至是死亡。

第二:人类烹饪的食物为了让味道更加美味,都会在食物中添加各种调料。例如:葱、姜、蒜、花椒、醋、胡椒等等。而这类大料对猫咪来说都是剧毒的物质。宠物猫食用后就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

第三:食物在冬季不容易腐烂变坏,但是在夏季就容易滋生细菌。如果将这些放置了一段时间的食物给宠物猫食用,猫咪同样会出现食物中毒现象。由于受病菌的入侵,宠物猫咪可能还会出现神经麻痹等症状。

当家里饲养了一只宠物猫咪,饲养者应该为其准备专属的食物。应该按照猫咪的身体结构要求,对营养的需求量来搭配食物。以保证食物的质量和营养成分。而不是简单的将人类的剩饭给猫咪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