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行星

小行星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小行星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小行星问题。

分享

浏览

6834

文章

132

小行星带位于啥之间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已经被编号小行星有120437颗,由于小行星带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这个区域因此也被称为主带。

距离太阳约2.17至3.64天文单位的空间区域内,聚集了大约五十万颗以上的小行星,形成了小行星带,这么多小行星能够被凝聚在小行星带中,除了太阳的引力作用之外,木星的引力起着更大的作用。

小行星带由原始太阳星云中的一群星子形成。但是,因为木星的重力影响,阻碍了这些星子形成行星,造成许多星子相互碰撞,并形成许多残骸和碎片。

小行星带内最大的三颗小行星分别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平均直径都超过400 公里;在主带中仅有一颗矮行星—谷神星,直径约为950公里;其余的小行星都较小,有些甚至只有尘埃大小。

在主带内的小行星依照它们的光谱和主要形式分成三类:碳质、硅酸盐和金属。另外,小行星之间的碰撞可能形成拥有相似轨道特征和成色的小行星族,这些碰撞也是产生黄道光的尘土的主要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人类能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吗?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如何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展开了研究,提出了数种防御小行星的方案。较典型的方案有:发射核弹炸毁小行星、在小行星上安装推进装置将其推离撞击地球的轨道等。不过,目前这些关于如何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方案仍处在想象阶段。

小行星是太阳系空间的小碎块,是由石质和铁质构成的布满尘埃的小天体。大多数已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上,它们沿着近于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彼此也会发生碰撞。目前,已经发现的小行星有近30万颗,没发现的预计还有10亿颗甚至更多。小行星的质量都很小,所有已发现的小行星的质量加起来也只是月球的一小部分。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呈球形,直径950千米,小的小行星则只有几百米甚至几米。在地球附近分布着大量近地小行星,对地球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小行星撞击地球并不是危言耸听,地球上至今还保存有160多个小行星撞击地球形成的撞击坑。据科学家分析,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事件就可能是由一颗直径约10千米、质量约12亿吨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那次撞击形成的希克苏鲁伯撞击坑就位于墨西哥湾的尤卡坦半岛岸边,直径达200千米。这样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会产生极高温和超高压的冲击波,导致森林大火,甚至全球大火、强烈地震和大范围的海啸。所产生的尘埃会笼罩全球、遮蔽阳光,造成全球气温在撞击前期极高,而后又迅速降低,形成长达数年甚至更长时期的“黑暗冬天”,导致绿色植物停止光合作用而死亡,动物由于气候环境灾变和食物链中断而大批死亡,形成全球性物种大灭绝。

可能会撞击地球的小行星主要是近地小行星。穿越或接近地球轨道的小行星数以千计,已经登记在案的具有潜在威胁的这种近地小行星有近1000颗,它们的直径都大于150米,轨道距离地球轨道750万千米以内。科学家希望对它们进行监视,从而给地球提供撞击威胁的预警。

由于小行星存在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对如何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展开了研究。在过去10年中,科学家提出了数种防御小行星的方案。较典型的方案有:发射核弹炸毁小行星、在小行星上安装推进装置将其推离撞击地球的轨道、在小行星上安装太阳帆使其向远离地球的方向运动等。不过,目前这些关于如何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方案仍处在想象阶段。

未来,人类可能到近地小行星上去采矿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未来可能还会发生,人类迟早需要开展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技术研究。而开展小行星探测活动,加强人类对小行星的认知,将为规避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防御技术研究提供必需的基础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科技:巨型小行星正靠近地球 有没有威胁?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2023 CL3与地球相撞,将会造成巨大的破坏。该小行星的大小是纽约地标自由女神像的两倍多,其强度非常高,可能对地球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因此,NASA将其列入“潜在威胁”名单,也是为了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据最新报道,一颗巨型小行星正逐渐靠近地球,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担忧。地球上每天都有数百枚小行星经过,但大部分都在地球外面,不会对造成影响。只有一些比较大的小行星可能会造成一些影响,但这些情况都是极少数。因此,应该保持冷静,相信科学家的评估,不要过分恐慌。

巨型小行星正靠近地球,NASA发出警告称,出现了一颗宽度656英尺的巨型小行星,目前正在以8.2万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靠近地球。该小行星被命名为2023 CL3,它距离地球不到724万公里,这个距离虽然听起来很远,但对于整个太空来说并不足够安全。对于此次事件,一些专家表达了担忧和不安,地球还没有准备好面对这样的威胁,尤其是在防御措施方面。即使2023 CL3并未对地球造成直接威胁,但相同的威胁还会持续存在,随着未来的时间而增加。

对于这个问题,人类必须做出积极的应对,全球各国的天文学家和科学家应该加强监测和研究,及时发现并跟踪类似情况的小行星,避免因为漏过类似事件而造成巨大的后果。根据相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全球各国更应该下大力气在研究小行星防御技术,增加小行星的防御能力。广泛的宣传应该被提倡,通过影响全球公众,提高其在类似事件中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必须尽一切可能保护它,防御类似的威胁。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防御类似威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践行科学技术,不惟可能失去星球,还可能失去生命,生命是非常珍贵的,必须珍惜和保护它。

展开阅读全文

说小行星是恐龙灭绝的元凶的原因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小行星恐龙灭绝元凶原因

曾经称霸地球达1.4亿年之久的庞然大物恐龙,在6500万年前突然在地球上灭绝。时至今日,这一旷古稀有的命案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一颗陨落的小行星被列为嫌疑对象。理论研究证明,直径为8~10千米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可产生相当于100万亿吨TNT烈性炸药的破坏力,它足以使地球上大量物种(包括恐龙)在短期内灭绝。而这种可能性,几千万年即可出现一次。这就为小行星的“作案”提供了能力和时间上的证据。然而科学家更相信直接证据。目前已在全世界大约60处白垩纪末期地质层中发现了铱异常,即铱的含量比其他年代地层中的含量要高出约30倍。含铱量高,正是小行星、陨石等天外来客的共同特征。所以小行星有可能是恐龙灭绝的元凶。

小行星 (绕日运动的小天体) 百科

小行星(asteroid)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太阳系中大部分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称为小行星带。另外在海王星以外也分布有小行星,这片地带称为柯伊伯带(Kuiper Belt)。

小行星

展开阅读全文

为了搞科学,日本轰炸了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正在确认是否已经成功地对小行星埃尤古进行了轰炸实验。日本时间4月6日上午11点36分,JAXA无人驾驶深空探测器隼鸟2号在这颗小行星上部署了一个小型便携式冲击器。撞击器的设计是为了在小行星表面炸出一个洞进行深度采样。然而,由于安全问题,探测器本身并没有成为爆炸的直接目击者。

向小行星发射炸药似乎是打破单调乏味的好方法,但它实际上有一个非常严肃的目的。抛开纯粹的科学意义不谈,世界各地的航空航天机构都对小行星的结构和组成非常感兴趣,并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因为,我们不能确定哪一天,我们将摧毁小行星或使它移动以避免它与地球相撞。

2003年,JAXA发射了隼鸟号,创造了历史。隼鸟号是2010年首次发回小行星样本的探测器。隼鸟2号探测器这次发射了。该机构不仅希望使用更先进的仪器,如着陆器和机器人漫游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还希望获得没有被覆盖在小行星表面的风化层污染的深埋样本。因此,“隼鸟2号”将在小行星表面炸开一个洞。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科学家为隼鸟2号配备了一个小型便携式冲击器。这是一种火箭推进榴弹弹头,装有锥形炸药,还配有一个重2公斤(4.4磅)的铜衬里。在小行星表面点燃小型便携式撞击器后,炸药将被引爆,铜衬里将熔化成小块。与此同时,由于爆炸,人造陨石坑将出现在小行星上,暴露出深埋地下的物质,这些物质不会暴露在阳光和有害辐射下,这些物质已经被埋在地下数十亿年了。

唯一的障碍是爆炸区附近非常危险,因此隼鸟2号光学导航全相机(ONC-W1)首先在小行星上部署了一个小型便携式冲击器,然后探测器收到命令,在冲击器引爆之前,它只能移动到小行星的地平线以下。这意味着探测器无法确认爆炸。但是回到了受爆炸影响的地区,正在通过拍摄进行调查。

根据该机构的报告,来自DCAM3相机的初步图像显示了小行星上的喷射羽流,这可能是由小型便携式冲击器的爆炸引起的。它也可能是由冲击器对地面的冲击造成的。JAXA正在寻找原因,并承诺及时更新最新信息。

如果爆炸实验成功,隼鸟2号将继续从新陨石坑提取样本,并于2020年返回地球。

蝌蚪工作人员从纽特拉斯编译,翻译晴空燕子,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实验室数据提高了地球生命来源自小行星的可能性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发现了一些证据,可以提高小行星撞击地球生命起源的可信度,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研究小组成员:米歇尔·新沃、克里斯托弗·马特雷塞和斯科特·桑福德

科学家们以前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他们仍然不知道生命是如何在地球上开始的,也不知道生命是来自地球上现有的元素,还是来自小行星或彗星带来的后来的物质。自然进化和异国情调是生命起源的两个主要理论。自然进化论认为生命起源于陆地上的温泉或深海下的火山口附近,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是在一定的组成比例和加热下产生的。外国学者认为宇宙中的彗星或小行星上已经存在生命。他们给地球带来了原始生命。先前研究小组获得的证据是为了支持外星生命的理论。

生命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糖,它为生命提供能量。2-脱氧核糖,脱氧核糖核酸中的一种糖成分。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员在相似的空间条件下成功地发现了这种糖的合成。具体来说,他们说铝基板上的样品被放入冰箱,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然后将样品放入真空室,模拟宇宙的深空条件。然后水和甲醇的混合气体通过管道输送,这类似于星际介质中的气体。与此同时,为了模拟在太空中遇到的辐射,样本仍然被紫外线淹没。

在实验的初始阶段,超低温使混合气体直接冻结成冰块,但被紫外线辐射融化。在融化的液体中,团队成员发现了少量的2-脱氧核糖和其他糖类。他们对此非常兴奋,并检查了多年来收集的一些碳陨石样品,发现了酒精和脱氧核糖(多于2-脱氧核糖)的证据。

这些发现使研究人员相信,这进一步证实了地球上的生命可能起源于太空,因为一些简单的化学物质只有在适当的条件下才能合成为最简单的生物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昨晚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小行星什么来头?

全文共 120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出了一身冷汗——一颗小行星在27日晚经过地球。离地球最近的轨道距离只有0.014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地球和天之间的平均距离)。这颗小行星的位置是什么?逃过一劫的地球,下次会这么幸运吗?

《科技日报》记者从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梓台)了解到,27日晚18时18分(北京时间),一颗新发现的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在距地球9.18个月的距离内横扫地球。

2月22日,齐泰的研究人员用近地天体望远镜观察到一个亮度为20等的运动物体,其运动速度为每天0.15度。齐泰立即向国际小行星中心报告了目标信息,并启动了亚太小行星监测网络对其进行跟踪和观察。通过对该目标的全球联合跟踪和观测,它于2月25日被确定为一颗新的近地小行星,国际临时编号为2018 DH1。在目标被确认后,它被美国戈德斯通雷达列为观察目标。

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半径为210天文单位(约3.15亿公里),偏心率为0.60,轨道周期为3.04年,绝对星等为21.1等。(幅度越小,幅度越大)。它距离地球最近的轨道0.014天文单位(约210万公里),视星等为15.8等。当它在27日从最近的位置飞到地球时。据报道,这颗小行星的大小仍不确定,需要进一步观察。

这颗近地小行星是阿波罗类型的。这种类型的小行星有很大的倾角和偏心率,这可能与短周期彗星有关。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已经发现了大约30个。它们的体积都很小,直径约为400-8000米。阿波罗小行星具有大倾角和非常平坦的轨道。其中一些行星的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

根据分类标准,如果一个天体的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的最近距离小于1.3天文单位,它就被视为近地物体。如果近地物体接近地球,宽度超过140米,它们就被归类为潜在威胁物体。绝大多数近地天体和潜在威胁物体是小行星。

科学家每年都会发现大量小行星,并研究它们对地球的影响。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100多颗近地彗星、17,000多颗近地小行星和大量近地流星体。

目前,美国航天局已经启动了“空间卫士”方案,与欧盟和其他国家密切合作观测近地天体。科学家开始监测直径超过1公里的近地天体。如果他们撞上地球,这样一个“大人物”会毁灭人类文明。今年2月,中国作为正式成员加入了联合国批准的国际小行星预警网络。作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主要设备,紫台近地天体望远镜也一直致力于近地天体的观测和研究。

齐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近地天体望远镜的跟踪观测,他们发现这颗小行星正以大约5个小时的周期旋转,这对进一步研究这颗小行星的形状具有重要意义。

每年,地球都会偶遇一些小行星,其中大部分都是侥幸逃脱。然而,有必要警惕一些小行星最终会落到地球上,对人类造成伤害。例如,2013年,一颗55英尺宽的小行星闯入俄罗斯上空的大气层,造成了所谓的“车里雅宾斯克事件”。冲击波损坏了大约7,200所房屋,爆炸造成的玻璃碎片导致1,500多人受伤。

展开阅读全文

“骷髅头”状小行星转向,正朝着地球飞来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报道,天文学家很快将再次看到三年前万圣节时掠过地球的神秘“骷髅小行星”。

这颗小行星直径640米,命名为“2015 TB145”。2015年10月31日,它近距离穿过地球,近地点为48万公里。

2015年万圣节出现的神秘小行星非常“合适”。至少从某些角度来看,它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头骨。

这张照片展示了艺术家对“万圣节小行星”2015 TB145的描绘,从某些角度看,它非常像一个头骨。

同时,天文学家还发现“2015 TB145”每2.94小时旋转一次,可以反射5-6%的阳光。12月2日,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巴勃罗·桑多斯-桑斯宣布,观测结果意味着“2015 TB145”是一颗非常暗的小行星,其反射率略高于木炭。他合著的小行星研究报告发表在2017年2月的《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上。

研究人员指出,这颗小行星实际上可能是一颗灭绝的彗星。围绕太阳转了几个星期后,它失去了大量的水和其他挥发性物质,这意味着“2015 TB145”将在2018年11月中旬再次近距离掠过地球。

地球的下一次飞越将不会像2015年那样引人注目。这颗小行星的近地点距离地球大约105个月。但是桑兹和他的同事仍然期待着这个发现。

冼博德说,尽管离地球很近“不受欢迎”,但我们将获得新的数据,这将有助于我们改善对类似质量物体的认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NASA:未来将有五颗小行星与地球擦身而过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报道,尽管太空有许多美丽迷人的东西,但它有时对地球是一种威胁。最近,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诺埃尔列出了五颗明年需要人类特别关注的小行星,其中一颗将非常靠近地球。据了解,这些小行星的直径只有8米,最大的直径为90米。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将会短至5英里。

到月球的距离是指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238,900英里(384,000公里)。这听起来像是一段很长的距离,但在广阔的空间里却是非常近的距离。他们将越过地球的边缘。

首先登上舞台的是一颗名为2017 BS5的小行星,它是同类行星中最大的,也是它第一次穿越地球。预计今年7月23日它将飞往距离月球3.15英里的地方。

还有2012年的TC4,它将是穿过地球过程中离地球最近的小行星。它离地球的距离只有0.15英里,相当于35000英里(约56000公里)。幸运的是,这颗小行星非常小,直径只有12-27米。据报道,2012年TC4将于今年10月12日经过地球。

另外三场将分别于2018年12月3日、2月24日和4月2日举行。这三颗小行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相对来说比较舒适,大约是到月球的3.69-4倍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总是听说小行星撞地球,它们都是从哪来的?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由白金汉大学科学家比尔·纳皮尔领导的一组天文学家坦率地说,在过去的20年里,在太阳系内外有数百颗大型彗星,这一发现意味着这些古老的恒星对地球文明造成了真正的破坏。

大型彗星,也称为半人马,跨度为30至50英里(50至100公里)或更长。它们运行在非常不稳定的轨道上,穿过太阳系气态巨行星形成的轨道,即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土卫六非常像半人马座,过去被土星的引力捕获为卫星。

对半人马进入太阳系内部的速度的计算表明,大约每40,000到100,000年,将会有一个新的轨道通过地球的轨道转移。行星引力场偶尔会把这些古老的彗星变成我们的地球。

与此同时,在地球附近的空间,它们可能会分裂成尘埃和其他更大的碎片,与彗星碎片一起涌入太阳系内部,这无疑会影响地球。

“如此庞大的彗星群造成的碎片将导致长期和间歇性的轰击,持续时间可长达10万年。”白金汉大学和阿玛天文台的纳皮尔教授和他的同事说。

地球上的大规模灭绝/地质边界事件显示了这样一种模式,正如高层大气中尘埃和流星体的水平所示

公元前10800年和公元前2300年环境动荡的具体情况也与这一彗星群的新概念相一致。

“在过去的10,000年里,地球经历了一些间歇性的攻击,包括尘埃、流星体和因2P/恩克彗星解体而被困在木星轨道上的彗星碎片。”科学家说。

napier教授和他的合著者已经从不同的科学领域获得了未报告的证据来支持他们的模型。

例如,几乎所有由阿波罗带回并在月球岩石中发现的亚毫米陨石坑都不到30,000年,这表明自那以后太阳系内部的尘埃数量大幅增加。

“我们的研究表明,我们还需要跳出地球的外围,在木星的轨道上寻找半人马。”发表在《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杂志上的论文的第一作者纳皮尔教授说。

“如果我们是对的,那么这些遥远的彗星将构成巨大的威胁,现在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它们。”

蝌蚪君编译自sci-news,译者橙,转载必须注明来自蝌蚪工作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第4198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姚贝娜”

全文共 1104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美国宇航局网站公布的信息,小行星41981被命名为“姚贝娜”,是由香港业余天文学家杨光宇于2000年12月28日发现的。

姚贝娜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网站上的介绍如下:“姚贝娜(1982015),一位才华横溢、勇敢无畏的中国女歌手,因其在流行音乐方面的成就赢得了许多奖项。她有一首名为《心之火》的歌,讲述了她与癌症抗争的故事。不幸去世后,她捐献了角膜。”

如何命名小行星

小行星是唯一能被发现者命名的天体。IAU第20专业委员会下属的小行星中心负责小行星的编号、命名及其他相关工作。

然而,命名过程有些麻烦。当你发现一颗小行星时,你可以给它一个临时的数字,并在你不确定是否有人见过它之前把它报告给小行星的中心。国家天文台观测到的小行星现在使用字母B加五个阿拉伯数字作为临时数字,如B02263。如果你的小行星不能被识别为任何已知的小行星,小行星中心会给它一个暂定的国际统一格式号1996CB8。

然后,小行星中心会检查你的小行星之前是否收到过暂定编号。如果能够确定,小行星的暂定编号将被设定为主要编号。

如果你的小行星在至少四次返回中被观测到,并且它的轨道可以被非常精确地确定,小行星中心会给它一个永久的数字。你将成为这颗小行星的发现者,只有在它相应的主要编号被发现之后,你将被给予命名这颗小行星的权利。命名权将在小行星中心发布的小行星公告中宣布,有效期为10年。

太空中的“星星”

事实上,早在1999年,在明亮的星空中就已经有了“巴金星”和“陈京润星”这样的小行星。在与中国娱乐圈有关的明星中,只有金庸、鲍、、徐克、和周杰伦被提名。金庸、林青霞、周杰伦等小行星都不是自封的,它们都是粉丝送来的,因为很多粉丝都是天文学家或天文学家。

林青霞星:2000年8月,一位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编号为38821的小行星,这也是他在美国发现的第四颗小行星。发现者将这颗恒星命名为“林青霞星”。直到2006年,它才被国际小行星命名中心批准并公布。

金永兴:2001年命名,编号10930。

鲍之星:2006年命名为34420,以表彰他对电影业的贡献。事实上,这是天文学家发现的,并应用了几年。此前,鲍凭借《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卧虎藏龙是中国电影界顶尖摄影师之一。

周杰伦明星:由台湾高雄天文学会蔡等4人发现,他们都是的粉丝,并决定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周杰伦明星”。

徐克星:23258号,香港天文学家杨光宇发现。以徐克对电影节的贡献命名,认证耗时十年。这是第一位被命名为小行星的香港导演。科学家认为,这与他的一些科幻小说的个性非常一致。徐克说,他想见见这位名叫徐克的“明星”。

(以上所有小行星均可通过小蝌蚪君提供的超链接用数字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如何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

全文共 1472 字

+ 加入清单

想象一下,人类已经得到警告,一颗巨大的小行星可能在八年后撞击地球。我们能做什么?

目前,在可预见的未来,科学家们知道没有太空陨石会对地球造成严重影响。但是如果他们找到了,他们更愿意带头保护人类——所以他们通过设计一个假设的小行星撞击任务来排练。这次演习也是本周(5月1日那一周)国际宇航科学院行星防御会议的一部分。

小行星

为了这次演习,美国宇航局的专家设计了一个场景,其中科学家发现了一颗小行星,这颗小行星将于2027年4月和2019年3月撞击地球。这是一个虚构但现实的情节,非常具体,因此科学家、工程师、决策者和应急管理专家一旦发现这种威胁,就可以解决科学家的问题和担忧。

当然,处理这种情况的一个关键部分是航天器。美国航天局希望将两种不同类型的任务结合起来:第一种是侦察任务,它可以帮助专家收集他们需要的数据,然后使他们能够尽可能自信地评估形势;第二个是缓冲任务,一旦情况变得紧急,它可以帮助扭转世界。

本周,当行星防御专家发布模拟数据的场景时,选择器很快得出结论,他们会立即开始计划缓冲任务,即使这些计划可能会因为更多的数据显示地球是安全的而被放弃。

他们还首次执行了一项侦察任务来收集数据。截至昨日(5月1日)——2021年12月30日,在模拟演习中——任务已经发回足够的数据。科学家认为小行星的撞击点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附近。

不用说,全世界都不想失去利高市,所以调查数据意味着人类还有5年多一点的时间来避免这场灾难。但是将小行星撞击到新的轨道上是非常困难的。相反,关键在于减缓或加速它通过与地球轨道的碰撞点。

根据正在研究的这个场景的时间表,从发现到撞击有八年时间,行星防御专家有两个可信的计划。找一个像绊脚石一样的动力冲击器:在小行星的轨道上放置一架巨型飞机;小行星撞击飞机后会稍微减速。如果飞机足够大,它可以减慢小行星的飞行速度,使其错过2027年与地球的灾难性碰撞。

然而,有一个缺点:基于假设情况的细节,如果小行星不加速,那么人类必须非常缓慢地生存。他们不确定小行星的质量,但它的体积是260米乘140米,这意味着人类需要准备三个减速障碍物来完成它,为了安全起见,可能会有六个。

这些飞机障碍物需要在2023年左右发射,以确保地球的安全和健康。另一个担忧是:如果工程师在制造障碍物时使用了太多的力量,他们可能会在撞击后将小行星打碎,使地球的危机更加难以破解。

还有第二种缓冲任务——在小行星表面制造核爆炸,导致其部分表面蒸发,其余部分弹回。该计划也更适合科学家们仍然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小行星的质量和结构。这种特殊爆破装置的效果是可以调节的,也就是说,离小行星越近爆炸效果越强,离小行星越远爆炸效果越弱。

幸运的是,参与模拟演习的美国宇航局团队有一个优雅的解决方案——如果这颗小行星大得惊人的话。首先,在6个月内建造并发射了两艘复杂的宇宙飞船。他们能够飞到假想的小行星上,并围绕它运行几年。这些探测器可以收集行星防御专家调整小行星攻击强度所需的信息。然后,建造并发射六艘障碍飞船在小行星的轨道上减速,并且飞船绕着小行星飞行可以监视这个过程。为了安全起见,该小组建议前两个宇宙飞船也应该配备核装置:一旦科学家知道小行星的所有细节,并且对其调整后的轨道不满意,这些核装置就可以一劳永逸地完成这项工作,前提是全世界能够就使用核武器达成共识。

当然,没有人想在现实生活中经历这样的情节。但是通过这个模拟,行星防御专家更加自信了。如果他们真的发现一颗小行星正朝我们飞来,那一定有解决办法。

这篇文章是从《生活科学》翻译过来的,由基于知识共享的翻译家迪哈德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

如何命名小行星?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在发现第一颗小行星后,发现者皮亚齐给这颗星取名为谷神星费迪南。这个名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西西里的守护神谷神命名,第二部分以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四世命名。然而,国际学者对此并不满意,所以第一颗小行星的正式名称是小行星1号谷神星。根据这一传统,最早发现的小行星是以罗马或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命名的,如雅典娜女神、灶神星和伊斯提图图。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小行星被发现,古典神的名字被用光了,混乱开始出现。那些发现者有权给他们命名。结果,他们的妻子、孩子、七姨和八姨都被用来命名小行星。可以说,一个人得到了这个词,狗升天了。发现者可以自由地给他喜欢的人起名字。那些表演明星、体育明星和文化名人都以小行星的名义出现。

然而,更多的小行星被合理命名。对于那些发现许多小行星的组织或个人,他们基本上会选择有意义的名字。因此,出现了地名、城市和童话人物,其他民族神话中的神也可以被命名。近几十年来,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大学和文化概念出现在小行星的命名中,使得小行星的命名更加合理。

在小行星被发现后,它会有一个临时数字,由它的发现年份和两个字母组成。当一颗小行星在回归中心被观测到至少四次,并且其轨道数据得到确认时,它将被赋予一个永久的编号和名称。尽管发现者有命名权,但它需要国际天文联合会的批准。

这条规则也有一些特殊的特征,比如遇到一些数字是1000的倍数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通常以特别重要的人和事命名。例如,5000是国际天文联合会,6000是联合国,21000是百科全书,25000是天体测量学,等等。

截至2007年3月6日,已计算出679,373颗小行星有轨道(即临时编号),150,106颗小行星被永久编号,12712颗小行星被命名。

展开阅读全文

柯伊伯带天体是小行星吗?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小行星是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小天体。它们数量众多。尽管在这两个天体的外侧也发现了少量的小行星,但它们基本上位于这两个天体之间。这被称为小行星带。小行星带是围绕太阳的一个大的圆形区域。

小行星带离太阳不远。在远离太阳的地方,海王星轨道之外有一个很大的圆形区域。这个中空的圆盘状区域被称为柯伊伯带。柯伊伯带也有大量高密度的小天体。

柯伊伯带假说首先由爱尔兰天文学家艾季·沃斯提出。杰拉德·柯伊伯发展了这个假说。柯伊伯的初衷是思考太阳系的起源。1951年,柯伊伯提出在太阳系边缘,即海王星之外,有一些小天体。它们是太阳系形成后留下的碎片。它们一起围绕太阳运行,呈现出一个圆形结构,就像太阳的呼啦圈一样。这是柯伊伯带。

当时,没有人注意他的预测,但在1992年,他的预测得到了证实。今年,天文学家的望远镜中出现了第一个柯伊伯带天体。该物体直径约200公里,编号为1992QB1,距离太阳44个天文单位。似乎是打开了一扇窗户,然后,一个接一个的柯伊伯带物体出现了。2000年底,直径900公里的瓦鲁纳出现了。至少发现了1000个柯伊伯带物体。

这些柯伊伯带物体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由含冰物质构成的。从望远镜上看,它们只呈现出一个暗淡的红点,在许多方面与冥王星非常相似。结果,冥王星的地位开始动摇。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向外界正式宣布,冥王星将被取消为主要行星。同时,规定这些柯伊伯带天体有一个新的名字,叫做矮行星,或者更直观地叫它们“外海王星天体”。当然,最直接的名字是矮行星。

会议还制定了太阳系恒星的划分规则。经过几天的讨论,会议为大行星的概念设定了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大行星需要清除它们轨道周围的障碍。”

小行星不能做到这一点,柯伊伯带物体也不能,所以它们不是大行星。它要么是一颗大行星,要么是一颗小行星,所以人们称柯伊伯带物体为小行星。

显然,这是不合适的,也不够严格。它很容易与太阳系内部的原始小行星混淆。柯伊伯带天体的正式名称是矮行星。更重要的是,柯伊伯带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比小行星大,直径从几千公里到几千公里不等,体积介于大行星和小行星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NASA搜寻的特洛伊小行星或有地球的原初组成成分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10日消息,NASA的“源光谱释义资源安全风化层辨认探测器(OSIRIS—REx)”,正在搜寻一类神秘莫测的近地天体-地球特洛伊(Trojan)小行星。研究人员表示,此次搜寻或许能探测到地球的原初组成成分

地球的特洛伊小行星被地球重力控制在拉格朗日点,共享地球的轨道,在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时候分别在其前后追随。OSIRIS-Rex目前正处在追逐“贝努(Bennu)”小行星的旅程中,正通过地球的第四个拉格朗日点,离地球约1.5亿公里。任务团队将利用这一机会,使用航天器上搭载的测绘相机拍摄这一区域的多幅图像,希望在此找到特洛伊小行星。

尽管科学家们目前已发现数千颗陪伴其他行星的特洛伊小行星,但迄今只为地球找到一颗特洛伊小行星—2010 TK7。科学家们推断,可能有更多特洛伊小行星共享地球的轨道,但很难从地球上发现它们的“芳踪”,也许是因为离太阳较近,所以淹没在太阳的光芒下。如果能发现更多特洛伊小行星,科学家们就能更好地探测它们并寻找地球上匮乏的贵重矿物质。

OSIRIS-REx首席调查员、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森分校的但丁·劳雷塔表示:“因为地球的第四个拉格朗日点相当稳定,组成地球的物质残余可能‘流落’其中。因此,此次搜寻或许能让我们探测到地球的原初组成成分。”

研究人员表示,不管该研究团队是否发现任何新的小行星,上述搜寻任务都大有裨益。搜寻特洛伊小行星进行的操作,非常类似于这款航天器在2018年接近“贝努”时在其周围搜寻卫星和其他潜在威胁的操作,能够提前进行这些关键任务操作,将帮助OSIRIS-Rex在到达“贝努”时降低风险。(记者 刘霞)

展开阅读全文

宇宙间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会有什么危害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小行星地球之后所产生的破坏力能导致整个地球发生巨大的灾难,例如科学研究发现,恐龙灭绝就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地球生物毁灭的。

当直径大于100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能量相当于几百倍全地球核武库的核弹爆炸的能量。它撞击地球,会诱发地球气候、生态与环境的剧烈灾变,导致地球上许多物种的灭绝。恐龙灭绝就被广泛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的大规模物种灭绝所带来的后果。另外,地球在历史上遭受过频繁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表面残存的100多个大型撞击坑就是证据。

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的危害并不是吓唬人的,而是真实的存在,应当予以重视。当小行星有足够大的质量的时候,撞击地球时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1.由于小行星与地球有很大的相对速度,其动能转化为热能就会在撞击点附近产生剧烈的爆炸,相当于上亿吨TNT的当量;

2.爆炸后很可能会带来上百米高的海啸横扫世界;

3.爆炸扬起的尘埃会在大气中飘浮几十年,遮挡太阳光,使得地面获得的太阳光能减少,温度大幅下降,形成持续几十年的-30°C的“核冬天”,各种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绝收,大量人类死于饥饿。

今天小编对宇宙间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会有什么危害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霍金预言2032年世界末日:小行星将撞地球?有什么科学依据?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星球。对人类而言它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其他星球无法比拟的。即使在现今科技如此发达的时期,科学家们也依然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和地球相媲美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那么如果地球毁灭了,人类又该何去何从?是否也会随着地球的毁灭而消失?

霍金预言2032年世界末日是真的吗,有什么科学依据

玛雅文明存在于世几千年,在地球上也曾盛极一时,充满着神秘与古老的气息。玛雅人曾预言2012年12月21日那天地球将陷入永久的黑暗,12月22日的黎明也永远不会到来,2012年12月21日便是世界的终结日。当然这一切直到现在也未曾实现,不过地球发生过重大改变这是毋庸置疑的。

霍金预言2032年世界末日是真的吗,有什么科学依据?

而近日,科学家再次预言2032年是真正的世界末日,据媒体报道,科学家之所以有此预言,是因为乌克兰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危险小行星,正以一定的速度向地球靠拢,科学家们给它取了个代号“2013 TV135”,而它对地球造成的危险指数已经达到一级。科学家通过对它的分析计算,最终得出如果该小行星一直沿着这个轨迹行进,那么就会在2032年8月26日那天和地球来个亲密接触,即使相撞的机会仅为63000分之一,但这一现象仍然不能小觑。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也曾预言,地球将在两百年内毁灭,当然这一论言一出便遭到了其他学者的反对,因为霍金此次预言并不能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明问题,但是霍金预言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这可能就是他对于人类的一个忠告。

对于霍金的说法,当地球毁灭来临之前,让地球上的全部人类移居到其他星球居住,才可让全人类不至于随着地球的毁灭而消失。然而,这可能吗?首先不论全球人类数量如此之多,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移居完,就说现如今也没有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就是一个十分巨大的难题。所以,对于人类移居其他星球,就我个人而言,我是觉得不可能实现的。

然而即使这个方法不行,人类也终将会用自己的智慧来度过一切难关。

展开阅读全文

小行星是否会再撞地球

全文共 1851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人类来说,最大的自然灾害莫过于小行星冲撞地球了。如今,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进展。1980 年,有两位科学家研究了白垩纪和第三纪地层中间的一薄层粘土,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铱。而在地球上,铱很罕见;小行星中却十分丰富。因此他们提出:在白垩纪末,大约距今 6500 万年前,地球曾遭到一个巨大小行星的碰撞,从而导致了恐龙的灭绝。这也是恐龙灭绝的假说之一。

几年前,地质学家在中美洲墨西哥的尤克坦海岸发现了一个水下陨石坑,他们判断说,这里很可能就是地球遭小行星碰撞的地点。1993 年 9 月,美国和墨西哥的科学家测得这个陨石坑的直径约 300 公里,碰撞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两亿颗氢弹。据此估计,当时这颗小行星的直径有 16 公里。

与此同时,法国的一个研究小组也发现,在远离日本 1900 公里的太平洋底的一个 1300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遍布有微米级的磁铁矿和铱晶体。他们认为这不可能是尤克坦碰撞时通过空气越过来的粒子,因为这样飞过来的粒子经过空气的摩擦,必然会被烧成圆形。因此他们推测当时撞入地球大气层的小行星可能一分为二,其中一块撞在尤克坦,另一块则落到了太平洋的中部。

1993 年,两位科学家根据电子计算机模拟认为,以前假定的大量小粒子碰撞的积累而导致地球自转是不可能的。他们提出了在 40 亿年前,曾发生过一次像火星一样大的天体碰撞了地球,从而使地球开始了自转,并由此产生了月球。这也是月球形成的假说之一。

科学们还根据空气动力学的复杂计算认为,彗星或含碳丰富的小行星会在更高的空中爆炸,还不致于危及地面,只有那些含铁丰富的小行星才会在地面形成陨石坑,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更普遍的石质小行星,才会发生通古斯类型的事件。这是一颗像足球场大的小行星,其典型的速度为 45 马赫,当它以此速度进入大气层时,空气被集聚在其前方,后方就形成了一个真空,这一巨大的压力差形成的压力梯度正好会使它破碎。这一爆炸若发生在 8 公里的高空,可使周围的空气热到 50000℃,其威力相当于一个核弹头,并产生出一个以超声速扩散的热气团,其冲击波足以使一个像纽约那么大的区域内的树木全部燃烧起来。据称 6500 万年前就曾有过一场遍及全世界的大火,该大火就是由小行星碰撞地球引起的,大火烧掉了全世界 1/4 的植物,致使幸存的恐龙也因缺乏足够的食物而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1993 年 6 月,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新的小行星带,其中有许多直径小于

50  米的小行星正沿着离地球很近的轨道在绕日运行。有人担心它们会对地球构成威胁,但科学家们的计算后表明,这些直径小于 50 米的任何小行星在进入大气层后,都会被炸得粉碎,因此不会给地球带来任何灾难。

值得注意的是,1983 年,又一颗小行星被发现,命名为“1983tv”。英国天文学家在计算了这颗小行星的轨道之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果“1983tv”不改变其运行轨道,将于 2155 年与地球相撞,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虽然这将是 150 年以后的事,但人类也该早想对策,而不能坐以待毙。其实,根据人类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以及 150 年的高速发展,办法还是有的。比如我们可以迫使这颗小行星改变运行轨道,从而避免它与地球相撞。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地对空远射程导弹一类的武器,在太空中将它摧毁掉,这将不会是很困难的吧!而目前最重要的是,首先精确地计算出这颗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对于 2155 年碰撞地球一说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在没有全世界天文学家共同的结论之前,它始终只是一个“相撞之谜”。

十多年前,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一个顾问委员会,在讨论恐龙灭绝理论时认为,将来类似的撞击也会使人类灭绝。为此,他们正在研究对策,一旦有一个直径为一英里左右的行星将要撞击地球,可以用发射核弹头导弹在其旁边爆炸的方法,来改变它的行进方向。但据地质学家休梅克说,假如赫尔斯与地球相撞,将会释放相当于 10 万个百万吨级炸弹的能量,假如比它大 10 倍的行星与地球相撞,才会带来更大的灾难,而爆炸力大如赫尔斯的行星与地球相撞的概率,在 10 万年内只有一次,因此比前面所说的大十字架更难一遇了。

出人意料的是,也有人欢迎小行星光临地球。因为未来学家们认为,一个仅一英里宽,含有上等镍与铁的小行星,能给我们带来高达 4 万亿美元的资产。除了大量的镍与铁之外,有些游离的小行星还可能含有丰富的金和铂,以及一些稀有元素如铱等,其价值无法估计。所以,目前西方各国的科学家们正在想方设法地积极准备迎接这些地球的不速之客哩!

展开阅读全文

第 2051 号小行星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1902 年 2 月 16 日,张钰哲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他在小学和中学时代,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1919 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1923 年毕业后即去美国留学。他选择了古老而有趣的天文学作为自己学习、研究的对象,并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于这门学科的研究上。

1925 年张钰哲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学习,两年后获硕士学位;接着,他一面在叶凯士天文台作小行星和彗星的照相观测工作,一面继续学习,攻读博士学位。在这期间,他通过连续的观察和计算,成功地发现了一颗新的小行星,从此结束了小行星由外国人发现的历史,为我国当时极其落后的天文事业争得了荣誉。为了表示对远隔重洋的祖国的怀念,张钰哲把他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中华”。

1929 年,张钰哲以《有一定平面的双星轨道极轴指向空间的分布》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学成归国时,他到威尔逊天文台、罗威耳天文台、立克天文台及加拿大维多利亚天文台进行了参观访问,以便回国后在中国创办天文台时有所参考借鉴。

1946 年,张钰哲再度赴美考察,观测中发现了一颗新变星,并在美国天文学会年会上宣读了题为《新的食变星的速度曲线》的论文,同时对许多其他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为紫金山天文台的重建做好了准备工作。

南京解放后,张钰哲担任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从 1949 年底开始,他全身心致力于小行星和彗星的观测研究,开展了小行星轨道测定、摄动计算和改进轨道方面的计算研究。30 年来,张钰哲和他领导的行星研究室总共获得了五六千次小行星的成功观测,陆续发现了几百颗星历表上未有编号的小行星,有的已用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省市的名字来命名。

张钰哲以毕生精力致力于祖国天文事业,他治学严谨,事必躬亲,不仅勤于观测,而且勤于理论研究和著作编译工作。

国际天文协会为了表彰他在小行星研究和其他方面的贡献,特意把 1976 年 10 月 23 日美国哈佛天文台所发现的 2051 号小行星命名为“张”,以作为永久的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小行星你从那里来?

全文共 1835 字

+ 加入清单

小行星你从那里来?

1994 年,日本天文学家发现了两颗小行星,国际编号为 6741、6742。经日本著名天文学家藤井旭等推荐,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发布,将 6741 号小行星命名为李元星,6742 号小行星命名为卞德培星,以表彰我国这两位科普作家对科学普及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近来常看到小行星这个字眼,读到小行星的消息,谈到小行星的问题。请问青年朋友们,你知道小行星是什么?它从那里来,又到哪里去?我们在星空中能找到它们吗?

大约在二百年以前,人们还不知道有小行星,只是根据大行星排列的规律,好像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应有一颗行星,但是人们始终没有发现它。 1801 年的新年之夜,第一颗小行星被发现了。虽然它也是绕着太阳运转的,但是比起大行星来,它太小了,比地球的卫星月球还小,所以把它叫做小行星,并且用希腊神话中的 ceres(谷神)给它起了名字,叫它谷神星。往后小行星发现的越来越多,就按照发现的先后次序给它们编号,都有一个专门的名字。

热闹的小行星世界

成千上万的小行星,大多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如同大大小小的一座座山,一块块的巨石,绕着太阳公转。它们无名无姓,它们不声不响,静悄悄的成群的在各自的轨道上运动着。偶然也有出轨的行动,有的被靠近它的大行星吸引,掉到大行星上去;有的互相碰撞,同归于尽。但是这些现象,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因为它们太远,太小,人眼是看不见的。

怎样去发现,又怎样给小行星命名呢?

绝大多数的小行星要用天文望远镜对星空拍照才有可能从众多的星点中发现到它们。如果我们从星空照片中发现有一短条微弱的光痕,那可能就是小行星了(有时也可能是微暗的彗星)。这线条就小行星走动的痕迹,用专门的仪器和方法是可以发现它们的。一次观测是不够的,还要多次测定它们的星空座标,然后计算它们的轨道,并且还要至少得到 3 个以上不同年代的国际观测证实,精确计算轨道后,得到国际小行星中心的确认才能给这颗小行星以永久编号。

根据国际规定,小行星的发现者拥有对它的命名权。起初小行星多半是用希腊神话中的神的名字来命名,如 1 号小行星叫“谷神星”、2 号叫“智神星”、3号叫“婚神星”、4 号叫“灶神星”、1862 号叫“太阳神”、2063 号叫“酒神星”等等,后来就广泛应用别的地名、人名命名了。它们当中有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对于政治家和军事家,一般不作为小行星命名的对象。

我国的小行星工作

70  年前,我国的张钰哲当时还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天文学,1928 年他在该校的叶凯士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并且把他命名为“中华(CHINA)星”是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从此在张钰哲的主持下,中国的小行星工作有了相当的发展,这当然是在新中国诞生以后的事。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从 50 年代以来,发现了大量的小行星,并且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的小行星有一百多颗,其中已经用我国人名地名命名的有七十多颗。如北京(2045)、上海(2179)  张衡(1802)、祖冲之(1888),一行(1972)、郭守敬(2012)、沈括(2027)等。用中国现代科学家命名的有王绶(王官)

(3171)、叶叔华(3241)、戴文赛(3405)、周光召

(3462)等。

为了表彰我国天文学家在小行星工作上的贡献,美国天文台把他们发现的小行星 2051 号命名为张钰哲、4760 号命名为张家祥。

从 1995 年以来,北京天文台用现代电子技术开展了 CCD 小行星巡天观测取得很大进展,由陈建生院士领导,由朱进主持的这项工作已发现了近两千颗小行星,以获得有 26 颗国际永久编号的小行星的命名权。第一颗被命名的就是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 100 周年而把 7072 号小行星命名为“京大学星”

研究小行星的意义

小行星在太阳系中已经运行了四十多亿年,由于它们的质量很小,不会像地球那样曾经发生过的沧海桑田的重大变质过程,因此保留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状态,对于研究太阳系的起源有重大价值。通过对小行星轨道研究,也有助于测定一些天文基本数据和对太阳系演化的研究。未来还可能到某些小行星上发现新的矿藏,或者也可能作为飞往别的行星的中间站。

比较接近地球的小行星,对地球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就像 1994 年彗星撞木星那样,地球也可能被小行星碰撞而发生巨大的灾难。因此密切关注接近地球的小行星而且采取有效的对策,保护地球的安全已成为科学的重大课题。现在全世界已经在联合行动,我国也已成为其中的重要成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