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病例

病例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病例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病例问题。

分享

浏览

2641

文章

38

核减病例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核减原是经济学术语,意思为审核后决定减少。在新冠肺炎病例统计中,为适应形势需要,第五版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将湖北临床诊断病例全部纳入确诊病例并进行统计、公布,而到了第六版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又取消了临床诊断病例类目,于是就出现了所谓核减病例问题。

2020年2月19日的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通报中,很多网友对这个数据有疑问,为什么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49例,而武汉市为615例,大于全省的数据?是不是弄错了?

其实,大家仔细看可以发现,在各个市(州)的新增确诊病例中,有些是核减的,例如,荆门市核减107例。

我们按照如下公式计算了一下:

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每个市(州)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相加(如果是核减则为相减)

除武汉外,湖北各个市(州)的新增确诊病例总数为5+3+3+2=13;

各个市(州)当天核减的确诊病例总数为5+5+5+13+15+16+16+31+66+107=279

所以,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15+13-279=349

说明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49例是正确的。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核减情况呢?

2020年2月1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第六版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诊断标准取消了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的区别,统一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确诊病例必须满足核酸检测阳性或基因测序高度同源的证据之一。

此前,按照第五版治疗方案,湖北省将“临床诊断”病例数新纳入确诊病例数,即疑似病例且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但是核酸检验阴性者,被划分为确诊病例。现在,按照第六版诊疗方案,此前的“临床诊断”病例因不满足核酸检测阳性,不再划分为确诊病例,所以确诊病例核减了。

2020年2月21日下午,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涂远超表示,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同志明确要求,对已确诊的病例不允许核减,对已经核减的必须全部加回,对相关的责任人要查清事实,严肃问责。

展开阅读全文

输入型病例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国外新型冠状病毒正在爆发,中国出现了很多境外输入病例,那么你知道输入型病例是什么意思吗?下面来说说输入型病例是什么意思。

简要答案

输入型病例是指在其它疟区感染的病例,包括外来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在传播季节到疟区感染回归后发病的病例。

方法介绍

1

输入型病例是指在生活区域原先没有患者,由于其它地方的病人到了生活区域或者是自己本身去过或与外地患者接触后回到本地而发生的病变。

2

如武汉患者来到北京,使得北京确诊了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类患者认为是输入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旦输入型冠状病肺炎患者在北京传染给其他没有去过武汉的同志,会使得病人量越来越大。后一类患者不属于输入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本地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武汉来的病人属于输入型患者。在非活动性疟疾疫点中,只有复发病例和输入病例。

展开阅读全文

新冠相关死亡病例定义最新的标准是什么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一致的,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新冠病毒所造成的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另外一种是基础性疾病造成新冠病毒感染。伴随着病毒致病几率逐渐的下降,现在中国疫苗接种也早就已经进入到广泛普及的阶段,主要是侵犯上呼吸道,当然也有一部分可能就会存在肺炎,可是直接导致呼吸衰竭的情况是比较少的。

从临床实践中也可以看到,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导致死亡,主要也就是基础性疾病。老年人直接因为新冠病毒而死亡的现象比较少,一般都是因为其他疾病,比如说基础性疾病常见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心肌梗死,如果是这些方面,就不会放到新冠导致的死亡中。

新冠“特效药”能否自行服用?

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绝大部分的人其实都是轻微型症状,又或者是无症状,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可能就会直接表现成肺炎,主要是一些没有注射疫苗的老年人又或者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这些人群相对来说就是一些重症的高风险人群,因此就需要选择早期的干预,这里也会有着多种抗病毒的药物,如果早期能够使用,必然就可以减少重症的发生,可有效缩短病程。奈玛特韦是一种小分子的抗病毒药物,能够有效降低重症的风险,比较适合的人群就是轻微型的人群,或者是普通型的人群。

转阴后,能否继续接种新冠疫苗?

如果在最近一段时间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建议在短时间内就不要选择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单纯感染所形成的一种免疫保护力,肯定就赶不上当前混合免疫力保护作用。因此也建议在后期还是直接选择接种疫苗,按照目前的接种技术可以有效确定,如果感染新冠病毒之后,起码需要间隔大概6个月的时间才可以去注射新冠疫苗。

展开阅读全文

新增确诊病例主要是没阳过的吗?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大部分的发热病例和新冠病毒没有关系,只有少部分还没有阳过的人感染了新冠而发热,大部分的发热病例可能来自XBB.1.5,此病毒免疫逃逸能力比新冠强,未来不排除更多地方会出现XBB.1.5毒株感染者。

2月18日,国内首次检测出了XBB.1.5毒株,很多网友都担心新一波的病毒又要来袭。确实,在免疫逃逸能力方面,此病毒有极强的表现力,但由于我国大部分的人群已经提高了自身免疫力,XBB.1.5病毒不会带来太大的威胁。

在新冠三年多的时间里,非常多的人出现复阳的情况,甚至有些人持续两三个月都是阳性,这部分人主要是因为免疫力非常低,基础病又特别多。当大家都以为疫情结束的时候,XBB.1.5的感染者出现了,关键此病毒感染的症状和新冠非常类似,都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腹泻呕吐的情况,所以才会认为是新冠再次来袭。

感染XBB.1.5毒株的患者会根据自身体质的不同,以及感染的病毒数量不同,症状会存在一定差异。大多数的人群都是轻症或者没有任何症状,只有极少部分的人群出现了重症的现象。有老人的家庭更要注意出行,不要以为疫情过去了就放松警惕,特别是基础病多的老人,感染之后很有可能就是重症甚至是死亡。

专家指出,短期内XBB.1.5不会大规模爆发,但也不完全排除未来可能会大规模爆发流行的可能性。新的变异毒株感染者数量的增加,还会导致人群发生二次感染的风险,人体的免疫系统在面对新病毒的时候,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不会很明显。一旦出现发热的症状就要第一时间去医院进行检查,不要给病毒任何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广东一病例高烧不退潜伏45天 是新冠吗?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不是新冠,所患病症是鹦鹉热。广东一名62岁的老人高烧不止,他本人透露得知,在发烧过程中有头晕、乏力、四肢肌肉酸痛等症状。去医院检查之后医生给出的检查报告是肺部感染,生病元凶是鹦鹉热衣原体造成。

去年1月份的时候,这名老人去了当地的花鸟市场买了一只鹦鹉饲养,不幸的是这只鹦鹉养了一段时间后突然死亡。由此医生分析,这名老人吸入了带疾病禽鸟以风干的排泄物或者其他分泌物等粉尘得了这种病。而且鹦鹉热潜伏时间极长,发病率较晚,所以患者40多天才出现发热症状。

除了广东出现该病例以外,浙江丽水市人民医院在2021年9月共收治了7例畏寒、发热、全身乏力等症状,症状为剧烈头痛、全身肌肉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重症肺炎等症状。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6例鹦鹉热。鹦鹉热是一种少见的疾病,用普通的常规测试难以发现,严重的鹦鹉热肺炎极易被误诊,造成的死亡率极高。如有过接触活禽、养鸟的经历并有上述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到医院检查。

很多人有养宠物的习惯,但宠物清理的再干净,也是带有一定病菌的。在接触过宠物之后一定要及时洗手,从事禽类售卖、宰杀等工作的人员要正确佩戴好口罩和手套,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另外人们购买活禽时要保持距离,食用时一定要把食物煮熟透。

展开阅读全文

我国已监测发现7例XBB.1.5输入病例 会规模性传播吗?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XBB.1.5传播力较强,但个体感染XBB.1.5的症状和奥密克戎毒株非常相似,刚刚经历过疫情大流行,人体内还存在抗体,所以短期内出现规模性传播的可能性较低,也不排除未来在更多地区传播的可能。

2月23号,中国疾控中心提到,今年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已经监测发现了7例XBB.1.5输入病例。此病毒感染症状和新冠病毒极为相似,暂时还并没有发现XBB.1.5致病率增加。但此病毒在美国流行病毒的占比中是第1位,既然在我国已经监测到了,那就要做好防控准备。

虽然专家提出短期内并不会大规模性的感染,但XBB.1.5的,感染性非常快速,对于中重症和较为脆弱的人群来说,特别需要注意,就比如老人和小孩。我国还在针对此病毒做变异毒株的检测,一旦发现传播力、致病力或病毒增强的新型变异株,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当然也不必恐慌,目前为止,XBB.1.5病毒并没有致死的病例,就算重症患者,在积极的接受治疗之后也能够痊愈。被病毒支配这三年以来,重新认识了人类的渺小,虽然疫情放开了,但仍有一部分人感染新冠,由此可见疫情并没有离开,也不敢放松警惕。

近段时间又有很多的人群感染了不同的病毒,新冠、诺如以及XBB.1.5,一部分学校还因此停课。从这一点不难看出,病毒更喜欢挑选抵抗力相对较差的小孩下手,也更加喜欢聚集性场所。面对疫情高发期,做好个人防护尤为重要,学生建议还是将口罩佩戴好,保持一定社交距离。学校方面可以进行全面消杀,特别是食物方面,要确保食物熟透。

展开阅读全文

多地流感病例数超新冠 是否会与新冠叠加影响?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流感和新冠病毒极有可能出现叠加感染,两种病毒还容易发生变异,导致社会面传播风险增大。北京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疫情通报中显示,2月13日至2月19日,报告病例排名第一的是流行性感冒,超过新冠病毒病例。近期,多地也报告出流行感冒病例增加的现象,很多中小学均因为流感被迫停课。

初春正值流感高峰,加上局部地区依旧有新冠病例的感染,存在叠加感染的风险急剧增高。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病毒感染初期症状大致相同,人体感染之后不知自己是否感染新冠还是流行感冒,要想辨别普通感冒和新冠感染,患者必须做抗原检测,以此确定是什么病毒,对患者治疗能够提供很大帮助。

无论是感染新冠病毒还是感染流行病毒,患者均会出现发热、浑身酸痛、头痛以及全身乏力等不适症状。由于这种病毒是呼吸道传播,可以通过唾液、飞沫等方式传播。春季来临,温度急剧上升,很多病毒已经复苏,人们出行时佩戴口罩很有必要。病毒传播性很强,只有减少出行和与他人接触才能最大程度不被感染。

冬春交际之时,昼夜温差相对较大,很多人因为温度回暖之后就开始脱下棉衣棉裤,这种情况是很不对的,人体在接受温差变化时血液循环会出现相应变化,如果保暖工作没有做好,很有可能让自己受到风寒,这时候身体免疫力下降,感染病毒的概率增加。平时也要加强身体锻炼,补充适当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此增强自身免疫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两周内病例猛增 “流感效应”再次上演?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我国正处于流感高发季节,在新冠病毒和甲流病毒双重影响下,可能存在叠加感染的风险,不过当前国内医疗资源丰富,防疫措施制度完善,短期内不会出现“流感效应”。所谓的流感效应,指的是当人们发现病毒不断扩散时,会不断的囤药,以此建立心理防线的安全感。

在以往,流行性感冒病毒来的较早,感染强度较低,人群感染率要少得多。而今年有所不同,由于是受到新冠病毒的影响,疫情政策优化之后,人们生活出行减少了防护措施,再加上很多人免疫力下降。面对开学季,人流量激增,聚集性活动增加,所爆发的甲流感染病例就越多,在此情况下人们不要过度惊慌,也不要胡乱买药。

同时,今年甲流病毒感染严重还有一个重大原因,那就是春冬交替之际,忽冷忽热的天气情况让人们对穿衣有很大改变,春季温度上来以后,人们开始脱衣脱裤,再加上本年3月份有冷空气来袭,人们会因此而受到风寒,人体受到风寒之后免疫力急剧下降,春季又是病毒高发时期,这时候很容易感染病毒。

甲流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患者无需过于担心,感染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这种病毒所呈现出来的症状有咳嗽、咽喉肿痛、全身乏力、发热等症状,人们感染这种病毒之后往往分不清是甲流还是普通感冒。这种病毒必须做抗原检测,以此确定是感染甲流病毒还是普通感冒,这样医生才好对症下药。同时在流行病毒活跃期间,出现症状后一定要及时就医,切记不可胡乱买药,没有必要过度囤药。

展开阅读全文

H3N8病例是什么 该如何做好预防措施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这就属于禽流感,是通过禽类传染给人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对于个人的健康会造成一种威胁。只有选择加强个人卫生防护,有效增强公共卫生系统的应对能力,才可以真正的杜绝病毒的传播和流行。

H3N8病例和新冠病毒比较,哪一个传染性更强

H3N8和新冠病毒之间属于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病原体,虽然都属于病毒性感染,但从传染性这一方面来看会有所区别。禽流感病毒一般主要是感染家禽,人类感染的机会少之又少,目前没有发现人和人传播。和新冠病毒放在一起比较,显然禽流感的传染性比较弱,但在鸟类之间影响面广、传播迅速、死亡几率较高。

新冠病毒是一种通过接触、通过飞沫都会传播的病毒,如今在全球范围内都可能会大规模的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新冠病毒有着较强的传染性,在人群中还会发生传播,比如在人员密集还有密闭的场所,一旦控制不正确,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有一部分患者病情严重,没有及时接受治疗,也可能造成死亡。

如何去做好预防措施

一旦发现身体出现呼吸道症状,比如咽喉疼痛,咳嗽还有发热,需及时使用口罩,第一时间来到医院治疗。做好个人防护,注意日常饮食,健康烹饪食物,必须要煮熟煮透。在发病之前曾经接触过家庭,需及时告知医生,各类的农贸市场应该严格按照家庭经营管理办法,有效落实家庭的管理,还有卫生清洁等一系列措施。只有加强个人卫生防护,有效加强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应对能力,才能有机会阻止病毒的流行和传播,可以有效保证每一个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已在本土病例中监测到57例XBB.1.16及其亚分支病例 致死率如何?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XBB.1.16的免疫逃避能力相当的强,发展为重症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全世界各地来看,死亡人数都还在增加当中,只是比较低。据报导称,在我国某地区已经发现了57例XBB.1.16及其亚分支病例。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人们开始担心这种病毒的致死率、传播方式以及预防措施。

据目前的了解,这种病毒的致死率相对较低。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值,而实际上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很大。例如,年龄较大、免疫力较弱或患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感染并且更容易导致严重症状和死亡。必须认真对待这种病毒,并采取适当的防护和治疗措施。

XBB.1.16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就是说,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病毒颗粒,这些颗粒会在空气中飘浮一段时间,当其他人吸入这些颗粒时,就有可能感染上这种病毒。也不能排除其他传播方式的可能性,做好个人防护和卫生是非常重要的,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

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来控制和防止这种病毒的传播。公共卫生机构应该加强监测和诊断能力,及时发现并隔离感染者,还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防护意识。疫苗也是非常重要的控制措施之一,公众应该积极接种疫苗,并遵循政府的防疫指南和规定。虽然XBB.1.16病毒的致死率相对较低,但是仍然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其传播。公众应该保持警惕,并遵循防疫规定和指南,这样才能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世卫组织通报阿联酋发现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 什么是中东呼吸综合征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中东呼吸综合征,简称MERS,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MERS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近距离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感染的动物,特别是骆驼。目前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风险并不高。每个人也可以积极参与并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通过合作和团结,就一定能够战胜这一挑战,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MERS的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部感染等。对于一些身体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差的人,MERS可能会引发严重并有生命危险的并发症,如肺炎和肾衰竭。

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MERS的出现确实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和风险。MERS的传播方式并不完全清楚,这使得人们难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由于MERS的症状与其他常见疾病相似,很容易被误诊。这使得检测和诊断MERS成为一项严峻的挑战。MERS的潜伏期较长,这使得很难追踪和控制病例的传播。

尽管MERS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但全球各地的卫生机构和疾病控制中心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MERS的侵害。这些措施包括强化卫生教育,提醒人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和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各国政府也加强了边境和机场的卫生检疫措施,以防止MERS病例的扩散。研究人员也在积极展开对MERS的研究,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疫苗。由于MERS的冠状病毒与其他冠状病毒(如SARS和新冠病毒)有相似之处,科学家们在研究和开发疫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为何50岁以下人群癌症新发病例数激增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环境污染、二手烟吸入、不良生活习惯、职业暴露和遗传因素等原因造成了50岁以下人群癌症新发病例激增。癌症是一种由细胞异常生长和分裂引起的疾病,通常与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异常细胞在身体内扩散以及体内器官受损有关。近年来,50岁以下人群的癌症新发病例数不断攀升,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中,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导致年轻人患癌的一个重要原因。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二手烟吸入等环境因素都会增加患癌的风险。长期接触这些有害环境因素会导致基因损伤和细胞异常生长,进而引发癌症。一些特殊的职业环境也会增加患癌的风险,如医护人员长期接触病毒和细菌、建筑工人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等。这些职业暴露会损害员工的身体健康,增加患癌的风险。

2.不良生活习惯

年轻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原因。过度饮酒、吸烟、不健康的饮食以及缺乏运动等生活习惯都会增加患癌的风险。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体重增加、免疫力下降以及体内代谢紊乱,为癌症的发生提供条件。遗传因素也是导致年轻人患癌的一个原因。一些具有遗传倾向的基因突变会增加患癌的风险,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有关。

3.提高公众对癌症的认识是预防癌症的关键

通过媒体宣传、健康教育等方式,普及癌症的预防知识,让公众了解导致癌症的因素以及如何预防癌症。戒烟、限制饮酒、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都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通过减少污染排放、严格监管烟草和化学品等措施,减少环境中的有害物质,降低患癌风险。通过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乳腺X光检查、前列腺癌抗原检查等,能够及早发现癌症,提高治愈率。

展开阅读全文

广东发现1例确诊病例,目前没疫苗可预防

全文共 1123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深圳大学总医院确诊一例罕见的黑热病该病在我国主要流行区已基本消灭广东此前也鲜有此类病例的报道。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广东发现1例确诊病例,目前疫苗预防,方便大家学习了解,希望对您有帮助!

为什么会感染黑热病

医生介绍,黑热病的传播媒介是白蛉,白蛉叮咬患有黑热病的病人、病犬以及某些野生动物后,即可感染利什曼原虫。当带虫的白蛉再叮咬人时,人就会被感染。

据陈老伯自述,去年春节到今年年初,他至少到过4个省份:陕西、山东、河南、广东……每到一个地方,基本上都会待1到5个月,探望亲友、旅游、度假。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9、10月期间,他回过老家河南安阳一处太行山脚下的深山中。那里的村子蚊虫出没,他每天出去“遛弯”,每天至少被叮咬十余次。

深圳市疾控中心流调员推断,陈老伯很可能是在老家河南安阳染上了“黑热病”。

因为河南安阳近年来曾报道多例本地黑热病,去年9月,那里的白蛉成虫正好处于“活动季”。而白蛉,正是传播黑热病的“二传手”。

所幸发现及时,经过对症下药,目前陈老伯恢复情况良好。

白蛉在中国分布很广

医生提醒,白蛉在中国分布很广,主要传播媒介中华白蛉,在长江以北一带活跃,长江以南罕见

当然

只是广东本土风险低,但外来风险还是有的,我国这些地方都有报告过黑热病,甘肃、四川、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新疆、内蒙古。如果你近期去过这些地方,被白蛉咬过,并且出现持续不断的发热,脾肿大、贫血等症状,记得及时就诊!

什么是黑热病

黑热病是一种由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病比较罕见所以极易误诊、漏诊患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大多数在1-2年内因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

深圳大学总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杨礼介绍,黑热病潜伏期一般为3-6个月,主要表现是发烧,还可能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如果感染得比较重,有些患者皮肤会变黑,所以称之为黑热病。

幸运的是,患者对症治疗痊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只有极少数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能会再次复发或感染。

据介绍,该病在我国的主要流行区已基本消灭,2019年中国黑热病发病率仅为0.0108/10万。

广东发现1例确诊病例,目前没疫苗可预防

连白血病都查了

最终确诊为黑热病

“刚开始以为是感冒,后来新冠、甲流,甚至连白血病都查了,也查不出病因。”

75岁的陈老伯表示,他上个月到深圳看望儿子时出现发烧症状,抗生素、抗菌药物治疗不见效果,且高烧持续不退,最高烧到39℃。

转入深圳大学总医院后,医生为其进行高通量二代测序(NGS)和骨髓穿刺检查,最终确诊为黑热病。

黑热病没有疫苗可以预防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孔东锋表示,目前黑热病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所以做好个人防护是很重要的。

白蛉主要在5~9月份进入活跃期,这个期间市民要尽量避免前往白蛉活跃区域或者有黑热病报告地区。

如果一定要去,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在房间使用纱窗和蚊帐、喷洒灭蚊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美国成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实时统计,截至北京时间3月27日5时40分,美国确诊的新发肺炎病例为82404例。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确诊82,035人,意大利已确诊80,589人。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新诊断肺炎病例最多的国家

此外,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3月27日3: 45,已确诊病例521086例,死亡病例23568例。其中,美国确诊病例为79785例。

关于美国目前的情况,该国医学专家表示,新诊断肺炎的确诊病例数量将继续增加,因为许多人尚未被发现。

美国副总统伯恩斯说,雅培实验室已经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交了“一种可以在15分钟内获得新冠状病毒测试结果的测试方法”,供FDA批准。

尽管美国的病人越来越多,但特朗普总统强调美国人民“必须重返工作岗位”,并将在下周公布相关计划。

为了应对这种流行病,微软已经采取措施,关闭所有零售店,让大部分员工在家工作,以防止冠状病毒的传播。此外,微软必应搜索还提供了一个显示最新COVID-19新闻的资源中心,以及一个显示所有最新信息的交互式地图,包括活动的冠状病毒病例、死亡和从病毒中恢复的人。

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在推特上表示,微软将向华盛顿州贫困家庭捐赠30,000盒午餐,向华盛顿州医疗机构捐赠35,000瓶洗手液和240,000个外科口罩,以抗击COVID-19(冠状病毒)大流行。

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早些时候还表示,苹果已经为美国购买了1000万个N95口罩,为欧洲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购买了数百万个口罩。苹果公司将利用其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力量在全球范围内购买和分发这种紧张的战争流行材料。

Facebook此前捐赠了72万个面具。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从中国购买了1200台呼吸机,并将其送往美国主要医院。

原标题:全球患者人数已超过52万!美国已经成为确诊肺炎病例最多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全球一半病例都在我国,食管癌,拿什么拯救你

全文共 197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癌症,世界上一半的新病例在中国。4月1日,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发表了一项相关研究,统计了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食管癌的最新数据。

据研究统计,2017年全球新增食道癌病例473,000例,食道癌死亡436,000例,残疾调整寿命978万年(残疾调整寿命年,因过早死亡或疾病导致残疾而丧失的健康寿命年)。

然而,中国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达到235,000人和213,000人,经残疾调整后的预期寿命为446万。

与世界上食管癌的数据相比,我国几乎占所有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的一半。

影响食道癌的五大生命因素!

该研究提到,世界范围内食管癌的健康寿命损伤可归因于五个已知因素,包括:

吸烟(39.0%)

饮酒(33.8%)

高体重指数(19.5%)

饮食中水果摄入量低(19.1%)

咀嚼烟草(7.5%)

此外,饮用热茶、室内空气污染、接触多环芳烃、口腔健康等相关因素也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高危因素。

当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对致癌因素的关注。中国卫生安全委员会发布的《食道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中提到,除了吸烟和饮酒的高危因素外,中国食道癌高发区的主要致癌危险因素包括致癌亚硝胺及其前体,以及某些真菌及其毒素。

远离食道癌,毕竟要注意生活中的这些事情:

1.少抽烟,少喝酒

《食管癌诊疗标准(2018年版)》提到,对于食管鳞状细胞癌,吸烟者的发病率增加了3-8倍,饮酒者的发病率增加了7-50倍。

《2018年亚洲外科杂志:食管癌的危险因素、遗传相关性和治疗》的一项研究也指出,酒精已被确定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危险因素。每周平均酒精摄入量超过170克,这大大增加了患食管鳞癌的风险。更可怕的是,喝高档酒,同时吸烟和饮酒有更高的食管癌发病率。

2.少吃腌制的食物,远离发霉的食物。

在北方,冬天一到,家家户户都开始腌制酸菜和萝卜,而南方人更喜欢腌制咸鱼、火腿、香肠等。然而,这些腌制品或多或少会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过量摄入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2012年,《中华癌症防治杂志》发表的一份关于磁县食管癌高发区的研究报告指出,泡菜的食用量与食管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至于发霉的食品,1996年慈县食道癌高发区居民食品污染调查发现,当地食用食品受到霉菌的严重污染,包括黄曲霉、赤星病菌、串珠镰刀菌等污染物,其中大部分是致癌霉菌。

因此,不管是什么食物,花生,水果和蔬菜,在发霉后都不应该再吃。

3.少吃辣的食物

2016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柳叶刀肿瘤学》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饮用65℃以上的热饮会增加食道癌的风险。

此外,在官方公布的致癌物评估报告中,非常热(65℃以上)的饮料被列为可能的(IIA级)致癌物。事实上,不仅仅是热饮,中国人喜欢的火锅等热食也有同样的危害。

4.减少肥胖

鳞状细胞癌是中国食管癌的主要形式,而腺癌是欧美食管癌的主要形式。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的官方期刊《临床医生》的研究报告指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肥胖与包括食管腺癌在内的13种癌症的风险高度相关。

2012年全球近30%的食管腺癌可归因于超重。例如,在调整吸烟状态后,每5个单位的体重指数(身体质量指数)风险增加48%。在不吸烟者中,这种相关性更强。体重指数每增加5个单位,风险增加62%,腰围每增加10厘米,食管腺癌的风险增加34%,腰臀比每增加0.1个单位,风险增加38%。

5.少吃水果

食用新鲜水果是食道癌的保护因素,会影响食道癌的发病率。国家癌症中心对临县8000多名男性吸烟者进行了营养干预。随访30年,发现与不吃新鲜水果的受试者相比,每月吃一次、每周吃一至三次、每周吃四至六次和每天吃一次的受试者的食管癌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27%、39%、49%和49%。⑧每天吃水果可以将食道癌的死亡风险降低近一半。

食管癌发病率高,早发现,早治疗!

《食管癌诊疗标准(2018年版)》指出,中国食管癌的流行特征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太行山附近地区(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和江苏苏北地区)。四川南充、四川盐亭、广东汕头和福建福州也是食管癌高发区。

2019年,上海市防癌协会发布的《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建议》中提到,40岁以上且符合以下风险因素之一的人群为高危人群:

1.中国食管癌高发区;

2.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酸反流、进食不适等症状;

3.食管癌家族史;

4.患癌前疾病或食管癌癌前病变的;

5.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头颈或呼吸道鳞状细胞癌等。

建议:

1.食管癌高危人群普通内镜检查,每2年一次;

2.内镜检查发现轻度发育异常,每年进行一次内镜检查;

3.内窥镜检查病理显示中度发育不良。内窥镜检查应每六个月进行一次。

——“原标题:中国约有一半的全球病例!这种癌症与五种生命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有疑似病例接触史的宠物是否要隔离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像猫和狗这样的宠物能够感染和传播新的冠状病毒。然而,新的冠状病毒在哺乳动物中传播,因此哺乳动物需要防范。主人应该注意保护宠物,减少宠物外出的次数,避免与其他宠物或人接触,并且不要与宠物本身密切接触。触摸或舔完宠物后,它们应该及时洗手或洗脸。

在流行期间,建议适当增加给宠物洗澡的频率。如果宠物接触到确诊或疑似病例,建议进行隔离观察。将宠物放在单独的地方。照顾宠物时,戴上口罩、手套和其他医疗防护设备。喂食后及时洗手。

内容来源:医生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为何儿童肿瘤病例每年激增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为何儿童肿瘤病例每年激增?现在儿童肿瘤并不少见,尤其近年来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以往门诊一天只能见到几个肿瘤病例,现在每天30到50个肿瘤专业号仍不能满足需要。

儿童肿瘤多发于出生后5年内,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一般不会诉说病情,家长一定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做到早发现,为治疗争取时间。从收治的病例看,不少前来就诊的患儿是在进行其它疾病治疗时发现肿瘤的,他建议家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每年为孩子做一次正常体检,同时进行超声等检查,做到肿瘤的早发现和早治疗。

儿童肿瘤虽然凶险,但只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总体治愈率能达到70%以上。儿童对化疗耐受较好,即使连续6个月至一两年连续化疗,常常也能坚持得很好。另外,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在手术、化疗后恢复较快。此外,孩子治疗时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这也为战胜癌症增加了胜算。但目前儿童肿瘤患者的诊治情况并不理想,因为没有及时发现或正确认识导致病情延误的并不少见。不少家长抱有这样的想法:孩子太小,等长大点再治也不迟,但这一拖就给癌细胞提供了扩散的机会。儿童肿瘤一般病情进展很快,有些肿瘤刚发现时还很小,但1个月后就可能转移到全身。因延误治疗导致患儿在3至6个月内死亡的情况并非个案。

有异样症状尽快检查

如果儿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面色苍白、贫血及有易出血倾向者,如牙龈、鼻腔出血,皮肤有出血点以及有阴道出血症状;身体某一部位有包块,或颌下、颈下、腋下、腹股沟有淋巴结异常增大;不爱吃东西,身体日渐消瘦;肝脾肿大,白细胞异常增多,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重症手足口病例的临床表现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的小儿)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下面来看看重症手足口病例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吧?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站立走路不稳(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斜视、复视);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抽风。查体可见脖子硬(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表急促、呼吸困难或节律不规则,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听到湿罗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如何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1)持续高热不退。

(2)精神差、烦躁、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手脚发凉、面色苍白。

(5)如果能测测血压,可发现血压偏高。

(6)门诊验血常规发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重症手足口病例的临床表现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其实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一例泰迪犬吃”多”了的恶果病例

全文共 1352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城市内伴侣宠物的流行与被大家的喜爱,导致饲养的宠物的数量剧增,但是,由于宠物家长饲养知识的普及度较差,让我们在临床上遇到很多因为主人的不当饲养和玩耍导致了爱宠生病,严重时甚至会危机甚至丢失生命。作为医生的我们怎样去降低病痛,减少这些生命的消失,成了我们一个重大的责任。普及正确的饲养知识和健康的营养知识,是所有医生共同的目标,为我们的爱宠做一点点事情,让我们的爱宠健康成长,陪伴主人,使主人开心快乐,充满正能量!

此为一例泰迪犬,3个月,由于主人的饲喂过失,导致它严重肺水肿,严重腹部胀痛,同时,还发现了一个小小的订书钉在肠管内。

泰迪犬(详情介绍)

就诊的此宠物,主人早上发现呼吸稍有异常,腹部稍胀。但是,在呼吸异常从早上到晚上7点后才进行就诊,伸颈呼吸,腹部巨胀,胃及肠管内容物较多,结膜苍白,体温下降,导致威胁生命。在就诊过程中,了解到,小宠是由于家内的人员,基本在一小时左右,四人,喂给四次,导致胃内容物异常增加。而在X线片上显示的一个订书钉的影像,更是不知何时何地来的,可想,宠物吃了什么,人类真的知道吗?

肠道内有异物

肠道内有异物

当然,由于宠物被救治,已经脱离危险,但是,给我带来的确是深深的思考,爱宠到底要如何对待!这就需要了解的更透彻。

我们怎样正确饲喂小型可爱的泰迪犬呢?

1.尽量做到家人不在家时,要笼养,家人在家时,可以散养,前提是,室内凡是狗狗能走到和舔到的地方,都要保证干净,完全没有脏物异物。

2.要了解泰迪犬的特性,泰迪犬聪明,好动,活泼,记忆力超强,特别黏人,不爱叫,幼时顽皮,但是和主人特别好,喜欢撒娇,感情丰富,自信而又高傲,掉毛很少甚至没有,作为家庭伴侣犬,适合小孩,需要经常梳理毛发,容易训练,非常忠实于主人。所以这个品种的狗狗,要额外的注意,需要与它斗志斗勇,敢于与它作斗争,不要让它欺负我们,不能因为狗狗想要吃东西,就一味的溺爱给它吃东西,极容易导致狗狗拉肚子或者被它抓住我们的小辫子欺负我们。这种狗狗的智商和想法就是,反正我要做什么,你不让我做,我就哀嚎,你让我达到目的了,下次我会更加努力的叫唤,等到你们妥协。

3.了解泰迪犬的生理,泰迪的被毛很特殊,一年的毛发长度接起来能达到接近800米,这就说明它的毛量很大,一个毛囊能长出很多根毛发。毛发需要的营养也很特殊,譬如酪氨酸不足会导致毛色褪色,原因是色素形成不足。花青素能预防泰迪的先天性白内障疾病。禁止站立行走可以保护泰迪的髌骨,防止髌骨脱位的发生,等等。

4.了解犬粮的营养价值,泰迪犬对粮食的营养成分要求很高,建议大家给你们的宝宝吃贵宾专用泰迪专用的犬粮,既对狗狗身体的营养需要特殊定制,又能有效预防泰迪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泰迪对于犬粮的吸收,也是取决于粮食的颗粒和成分的配比,所以我们要关注狗狗健康,关注犬粮的营养以及专业性。

泰迪犬(详情介绍)

5.针对性的饮食方式,少吃多餐为原则,千万不要转牛角尖,别人说少喂点能长得小点,本来狗狗的基因决定一切,给的少了,确实不长肉,可是骨骼依然会长哦,饿的狗狗都有病不健康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主人,还要耽误工作去给狗狗看病,多不值得啊,所以对于小泰迪,我们要精心饲养,少吃多餐为原则,为了避免发生低血糖以及贫血现象,我们可以给小泰迪饲喂犬用营养膏以及生血宝帮助狗狗吸收营养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