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注意如何避免宝宝误食异物的危害(通用20篇)

现在很多朋友都想自己组装电脑主机或者升级硬件,但在行动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课,比如下面我要讲的,有关内存的注意事项是很多的。

浏览

1537

文章

25

篇1:宝宝误食异物有哪些紧急处理预案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在玩耍时,随便抓起一样东西就会往嘴里放,你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有看不牢的时候,如果宝宝真的误食异物,也不要太担心,一般没有危险性的东西都会从粪便里排出,但如果是危险性东西如图钉、别针之类的,可能会卡住食道,不及时处理就会有危险,要及时送往医院处理,下面来看看宝宝误食异物有哪些紧急处理预案吧?

紧急预案一——仔细观察再做决定:

一旦发生误食的情况,家长要检查到底吃了什么,吃了多少,观察患儿情况。误食小玩具之类的,一旦落到胃里面,孩子没显示什么事的话就不要太担心。也不必非要吐出来不可,注意观察过后情况,注意那几天的大便情况,检查有没有排出来。即使没随大便出来,孩子情绪和食欲没什么特别,也不必太担心,必要时咨询医生。误食后,吃东西越来越不好,常哭,也可能是被卡住的缘故,需去医院检查。如果吃下去的东西堵住气管、窒息时,剧烈的咳嗽或吃下去尖的大头针和别针等。需马上送往医院。

紧急预案二——紧急救护:

发生宝宝误食的情况时,如果不能立刻去医院,家长要掌握一些紧急处理的办法,争分夺秒才能及时让宝宝脱离危险。如卡住嗓子不能呼吸时,要立刻把孩子倒着拎起来,拍背部让其吐出来,或者双手从后搂住孩子,用适力压上腹部。不断的咳嗽时,即使能勉强呼吸也要尽快送医院。要吐但却卡在气管上的话会导致呼吸困难。如果吞食了尖的东西,要取的话在胃里面比较好,所以别让孩子吐,立即送医院。吐的话可能会卡住食道的。如果误食纽扣电池的话请及时送医院检查。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宝宝误食异物有哪些紧急处理预案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以便让孩子可以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为了避免宝宝误食异物,预防是不可或缺的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都有不少孩子或大人因吃东西卡住喉咙而发生悲剧,这和我们疏忽大意和缺乏急救知识有直接关系,那么生活中如何防范孩子误食异物呢?

为了避免宝宝误食异物,预防不可或缺的。

①给宝宝添加辅食时,要将食物切碎,并注意要其安静进食,勿乱动。

②不要让宝宝食用果冻、花生、瓜子、汤圆、荔枝等不适合孩子吃的食物,有核的水果先去核再喂食。

③在宝宝爬行之前,先检查地面是否有纽扣、大头针、曲别针、纽扣电池、气球、豆粒、糖丸、硬币等小物品,如果有,要清理干净。

④宝宝的玩具要定时检查,看看细小的零部件,如螺钉、小珠子等有无松动情况。

⑤家中常备药品应放置在小孩无法拿到的地方。瓶装药品要标签鲜明,不要与食物放在一起。

⑥家中不要用空的饮料瓶存放有毒及有强烈腐蚀性的液体,以防儿童误服。

特别提醒,有亲戚给孩子吃东西的时候,如果不适合小小孩吃,家长要说“不”。在孩子吃东西的时候不要逗孩子笑,以免引起呛咳发生意外。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儿童意外窒息有哪些急救方法的相关知识,可以到来查询搜索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宝宝异物噎住喉咙喘不上气,急救注意什么?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时候,家里一些体积小、颜色鲜艳、形状奇特的小物品会格外引起孩子好奇。而这些物品又极易被误食导致孩子气管被卡,严重时危及生命。那么宝宝异物噎住喉咙喘不上气,急救注意什么?

1岁以下婴

1.曲膝跪坐在地上

2.抱起宝宝,将宝宝的脸朝下,使其身体倚靠在大人膝盖上

3.以单手用力拍宝宝两肩胛骨间拍背5次,再将婴儿翻正,在婴儿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压胸5次

4.重复上述动作,以压力帮助宝宝咳出堵塞气管的异物,一直做到有东西吐出来为止。

注意!

勿将婴儿双脚抓住倒吊从背部拍打,不仅无法排出异物,还可能造成颈椎受伤。若是液体异物,应先畅通其呼吸道,再吹两口气,若气无法吹入,则怀疑有异物堵住呼吸道。

2岁以上儿童

1.在孩子背后,双手放于孩子肚脐和胸骨间,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头。

2.双臂用力收紧,瞬间按压孩子胸部。

3.持续几次挤按,直到气管堵塞解除。

成人异物卡喉的急救

1.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

2.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上和脐上的腹部。

3.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

4.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自救

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的2、3、4三点,或稍微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用于无意识的病人

使病人仰平卧,抢救者面对病人,骑跨在病人的髋部用你的一手置于另一手上,将下面一手的掌跟放在胸廓下脐上的腹部,用你的身体重量,快速冲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这些急救法是错的!

吞咽

骨头更容易从食管第一个狭窄深入到第二个狭窄,危险更大

拍背

可能导致异物越陷越深,特别是当患者有呼吸,同时在主动、大声咳嗽排出异物的时候,拍背不利于异物咳出。

吃醋

醋软化骨头需要较长过程,而且,醋无法在骨头滞留的地方停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宝宝爱吃甜食,为避免危害怎么做?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们都喜欢吃甜甜的东西,家长总是想把最好的给孩子,有的是孩子喜欢吃糖,家长拗不过孩子的哭闹,所以让孩子尽情吃糖、巧克力、含糖饮料之类的。那么宝宝爱吃甜食,为避免危害怎么做?

甜食完全没有好处吗?当然不是。

含糖的甜食对健康其实也有很多好处,而且其作用还不小呢。甜食中的糖除了能为宝宝提供身体所需要的热能以外,还参与宝宝身体细胞内的多种代谢活动、负责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等多项任务。同时,糖几乎是大脑唯一的燃料,宝宝的大脑能持续、稳定地工作也全靠有它提供能源。适当地给宝宝吃些糖能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反应能力、记忆力以及理解能力。

吃甜食一定会得牙病吗?

很多宝宝有蛀牙都是因为爱吃糖又不注意牙齿卫生所造成的。口腔里的细菌与残留食物形成牙菌斑附着在牙齿上,食物中的蔗糖,经细菌分解产生酸,时间一长,残留在牙菌斑上的酸慢慢侵蚀牙齿上的保护层--珐琅质。珐琅质受酸长期侵蚀而遭破坏,形成龋洞,就形成了蛀牙。

但是,也并非常给宝宝吃甜食、或爱吃甜食的宝宝牙齿就一定不好。只要家长帮助加强对宝宝牙齿的保护,就可以减少甚至完全避免"糖蜜蜜"给牙齿带来的麻烦。要做到吃完糖就立即刷牙,那么宝宝患蛀牙的机率就可以降低许多。另外,定期带宝宝去口腔科检查牙齿,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也是保护孩子牙齿免受糖的侵害的步骤。一般来说,两岁以上的宝宝应该每年至少检查两次牙齿,想想看,您的宝宝做到了吗?

吃甜食一定会成为营养(营养食品)不良的小胖子吗?

蔗糖在体内吸收速度快,很容易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所以吃糖过多,又不愿意运动的话,自然容易变成小胖子了。而且科学家还发现,糖除了提供热能以外,并不是什么很好的营养品,营养学上称糖为"空能量"食物。吃太多会影响宝宝正常的食欲,导致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物质摄取不足,从而出现营养不良,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帮助宝宝纠正偏食习惯,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宝宝均衡的饮食习惯,尽量少在两餐之间吃过量甜食和零食,控制宝宝单次对糖的摄取量,尽量减少吃糖次数,就可以很好地掌控宝宝的甜食食谱,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甜食观。

什么是“甜食综合征”?

科学家发现:甜食摄取过多的宝宝常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爱哭闹、好发脾气。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糖摄取过多,葡萄糖的氧化不完全,产生了较多氧化不全的中间产物。这类物质影响了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专家们将这种症状称为"甜食综合征"。

要避免“甜食综合征”,关键是要控制宝宝对甜食的摄取量,除了糖果,包括糕点、饮料等含糖多的食品也一样要控制食量。

无论何种国籍和教育背景,儿童对甜食的喜好都超过成年人。所以,必须从小养成好习惯,避免对甜食产生依赖。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儿童常吃膨化食品有什么坏处的相关知识,可以到来查询搜索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爸妈要注意宝宝用药安全,减少危害

全文共 161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药物是把“双刃剑”,既能治病,也能带来副作用,所以用药的时候需要权衡收益和风险。因此爸妈要注意宝宝用药安全减少危害

▲儿童安全用药原则

1.谨慎选择用药品

安全用药的第一步便是便是选对药。宝宝生病不可马马虎虎地就选择成人用药,而是要用心选择儿童专用药。例如,如果给新生儿服用阿司匹林,会使新生儿胃里的黏膜缺损,对宝宝造成巨大的伤害;幼小的儿童盲目食用感冒通,就极易造成尿尿时出血;对于抗生素,12岁以下的儿童应该谨慎使用,或者禁用。爸爸妈妈还应注意的是,不可随意让宝宝服药,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药物为宝宝治疗,不可断然自行服药。

2.控制联合用药

药物之间容易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而形成配位化合物,所以联合用药可能会使药效减弱,使不良反应的几率大大增加。宝宝用药品种不宜过多,如果几种药有相同的效果,就保留一种为好,宝宝一次吃三四种药是大忌。例如,抗酸药物与抗贫血药物中,含有的某些钙、镁、铝、铁等元素会与抗生素发生反应,生成某种能够阻止药物吸收的物质,从而降低了药物的抗菌作用。例如,在宝宝生病时,医生如果开具了抗菌素药物,那么吃药这段时间,最好先就不要服用钙片。另外,除了药物之间控制联合,药物与食物之间也不宜联合,如某些药物与乳制品相结合后会导致药效降低,因此牛奶与药物不建议一同食用。此外,在给小朋友服用药物时,如果与葡萄柚汁一起服下的话,那么葡萄柚汁会使药物的剂量在原定的基础上增多。因此,父母应尽量避免此做法,以免对宝宝造成危害。

3.用法用量要精准

小朋友用药的时间、频率、次数、用量等,家长应做好合理的安排。如果超过合适的用量,容易引发中毒的现象;相反,若用量不足,则达不到药效。

计算儿童的用药剂量一般有年龄、体重、体表面积三种方法。按年龄计算(及不同年龄儿童用药占成人用药的比重)相对简单:1个月为1/14、6个月为1/17、1岁为1/5、2岁为1/4、4岁为1/3、6岁为2/5、9岁为1/2、14岁为2/3(肥胖或瘦弱患儿除外)。还有一点,一岁之前的宝宝最好服用药水,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掌控药量,而且宝宝也容易接受。在联合用药的情况下,若几类药物具有共同的成分或作用,剂量应相对减少。例如,若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速效感冒颗粒)和阿苯片需一同服用,因为二者都有解热镇痛的作用,所以要减少二者用量。

4.用药方法须得当

药物的使用方法需要经医师的指导。虽说婴幼儿药物对宝宝肠胃等的危害已经大大减少,但分清餐前还是餐后还应格外注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药效,还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宝宝的伤害。

此外,大多数小孩儿因为苦涩等原因不喜欢服用药物,这时爸爸妈妈不应该采取强硬的态度或行动,如捏着鼻子掰着嘴强灌等逼迫小孩儿吃药,这样在挣扎或哭闹时服药容易呛到小孩儿的气管而发生危险。对大孩子来说,可以通过讲道理或物质奖励的方法让其主动吃药;对年龄较小的小朋友来说,可以将药物研碎(肠溶片、控释片、薄膜衣片除外),然后将其混合在容易消化的食物中,让宝宝连同药物一起服下。如果孩子还在喝奶期,可以将药物碾碎在糖水中给他服下,或者将药物涂抹在奶嘴上,让他在进食奶水的时候将药物一同服下。

5.营养药不可滥用

除上述四种用药须知外,还应注意不可让宝宝乱服营养药。宝宝成长所需的营养主要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果宝宝饮食正常,这些营养大可以在日常的饮食中均衡摄取。宝宝缺少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时,家长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给孩子补充。长不可因为出于对孩子疼爱,让宝宝盲目地多吃营养药,这样不仅起不到补充营养的作用,反而会造成宝宝的机体功能失调。例如,如果给宝宝长期服用补钙或补充VC的营养药,容易使宝宝得泌尿道结石。所以,适可而止,有益于宝宝健康。

不管怎么样,医药问题专业性强,我们需要完全相信医生,除非你认为自己比医生更了解病情,有更好的用药方案。如果你想掌握更多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的这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的近期更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儿童误食水宝宝的危害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颜色鲜艳,泡在水里会变大,很多小孩比较喜欢玩水宝宝,甚至有的孩子误把水宝宝当成糖吃,那么儿童误食水宝宝的危害是什么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小孩子没有自制力,拿到什么东西都会往嘴里塞,往往是家长看管不利,从而发生意外。水宝宝,是放在水里浸泡后,就能很快地变成大珠子,甚至还能生出小“珠子”,这么“神奇”的东西自然吸引了不少小儿童,所以很多小学生就流行养“水宝宝”。这种类似小珠子,胶丸大小的透明小球,颜色以红、黄、蓝、绿、紫、橙、黑、无色、青为主,非常抢眼。

儿童误食水宝宝会出现腹胀、呕吐等现象,水宝宝这应该是一种吸水性树脂,一般是用淀粉混合丙烯腈或丙烯酸酯制成的,而丙烯腈和丙烯酸酯都有一定的毒性,况且商家在制作中也不可能用昂贵的食用色素,可能会添加一些工业色素。所以建议小学生最好不要玩这种东西,如果皮肤接触了就要赶紧清洗,当然家长也要十分留心,切忌让年龄小的儿童玩耍,以免误食。

丙烯腈属于高毒类,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丙烯腈所致急性中毒的临床症状:轻度中毒时表现为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并伴有粘膜刺激症状;严重中毒时除上述症状外,可有胸闷、心悸、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紫绀、抽搐、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发生呼吸停止。丙烯腈对人体的慢性毒性尚无定论,一般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证,如头晕、头痛、乏力、失眠、多梦,易怒等。此外,丙烯腈可致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红斑、疱疹及脱屑,愈后可有色素沉着。

想要了解哪些玩具容易被儿童误吞请到来进行了解,我们每一期都会为大家介绍一些儿童玩具安全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要注意避免宝宝不良的睡眠姿势

全文共 1390 字

+ 加入清单

落枕或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以冬春季多见。落枕的常见发病经过是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晨起后却感到项背部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这说明病起于睡眠之后,与睡枕及睡眠姿势有密切关系,那么,要注意避免宝宝不良的睡眠姿势,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落枕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肌肉扭伤,如夜间睡眠姿势不良,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均可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时间较长即可发生静力性损伤,使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等。二是感受风寒,如睡眠时受寒,盛夏贪凉,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

落枕是指人在睡觉或外伤后突感颈部肌肉疼痛,尤以头颈部转动时更甚,引起落枕的原因有:

枕头垫得过高、软硬不当或高低不平;颈部外伤

如为颈椎病引起,可反复“落枕”。

前四种只要去除病因就可缓解。

落枕的临床表现为晨起突感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以一侧为多,或有两侧俱痛者,或一侧重,一侧轻。多数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由于疼痛,使颈项活动欠利,不能自由旋转,严重者俯仰也有困难,甚至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使头偏向病侧。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浅层肌肉有痉挛、僵硬,摸起来有“条索感”。

要选择有益于健康的枕头,用枕不当是落枕发生的原因之一。

要注意避免不良的睡眠姿势,如俯卧把头颈弯向一侧;在极度疲劳时还没有卧正位置就熟睡过去;头颈部位置不正,过度屈曲或伸展等。

要注意避免受凉、吹风和淋雨,晚上睡觉时一定要盖好被子,尤其是两边肩颈部被子要塞紧,或是用毛衣围好两边,以免熟睡时受凉使风寒邪气侵袭颈肩部引起气血瘀滞、脉络受损而发病。

要注意饮食平衡,荤素合理搭配,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钙的食品,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奶制品及豆制品等。

要经常适量运动,尤其是颈椎的活动操,如做“米”字操,这是一种操作简便的颈部保健操。

落枕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针灸、药物、热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理筋物法为佳。家人可帮助落枕者进行按摩、热敷以减轻痛苦:

按摩:立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后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痛点用力按摩,直至感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遍。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

热敷:采用热水袋、电热手炉、热毛巾及红外线灯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须注意防止烫伤。

选用正红花油、甘村山风湿油、云香精等,痛处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伤湿止痛膏、膨香止痛音外贴颈部痛处,每天更换一次,止痛效果较理想,但病人自感贴膏后颈部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孕妇忌用。

耳针:耳针埋穴于颈、枕区,以食指尖按压上述耳穴5~10分钟,或以食指端按摩上述耳穴。

针刺:不能前后俯仰者,取大抒、京骨穴、昆仑穴;不能左右回顾者,取肩外俞、后溪、风池穴。一般可取悬钟穴,位于足外洞上三寸,针4~5分,灸3~7壮,亦可按摩此穴,每次15分钟。

口服去痛片1片,有临时止痛之效。

改变睡眠姿势,调整枕头高低,自己扭动脖子。

如为颈椎病引起,在体疗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家庭自我颈椎牵引疗法。

落枕严重者,局部注射0.25%奴夫卡因10毫升,止痛效果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注意!孕妈妈饮酒对宝宝的危害很严重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在怀孕的十个月中,孕妈妈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胎宝宝的健康,稍不注意就可能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那么,注意!孕妈妈饮酒对宝宝的危害严重。下面请看小编为此而整理的资料。

一、饮酒过度妇女所产婴儿或患有天生残疾

胎儿酒精综合征是一个非常麻烦的病症,主要体现包括生长阻滞、面部畸形和智力有障碍,在医学方面对于饮酒对胎儿的伤害现在始终是不确定的。

患有这个病症的婴儿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准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喝了太多的酒,不过这只是个别,大部分的饮酒妇女的胎儿是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原因在于这里面还有着非常多的其他方面的因素——包括营养状况,母亲和胎儿的基因组成,母亲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都被认为对这些有作用。

英国孕期咨询服务处参与了这个案件,因为准妈妈喝酒被写进了法律。所以开了这个先例就会习惯性地出现被检举在怀孕的时候饮酒的妇女,要是准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喝酒,但是自己的孩子没有受到影响的话,那么就是没有关系的。

二、尊重准妈妈自己的判断力

英国孕期咨询服务部首席执行官安·弗里迪说:这个对于全球的准妈妈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英国最高法庭觉得,怀孕的准妈妈应该做些什么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都是应该要明确的。可是这个案件的直接和更广泛的影响是会让很多人很惶恐。但为了证明酗酒对胎儿有伤害这个现象就建立刑事犯罪法律条例,这是对女性在怀孕的时候的法律地位,和可以自己做决定的权利的质疑。

三、希望“不幸”的胎儿未来可以安心成长

理事会的这起诉讼会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想给患有胎儿酒精综合症的胎儿赢得补偿以资助她日后的生活,让她日后的生活能够过得更加好。

温馨提示

不过,他们表示一定要找到一个能确保让这一小部分受伤害的儿童在未来的日子里面能够过得更加好的方法。千万不能让他们把这个不幸诉诸于她的母亲,希望她们能健康成长。

孕妈妈应该严格遵守不喝酒、不抽烟、不吸二手烟的原则,使宝宝免于受到烟酒的危害。如果你对孕期饮食有哪些禁忌等有关孕妇饮食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孕妇饮食禁忌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宝宝尽量少吃人工色素,避免危害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孩子都喜欢五颜六色的糖果、色彩缤纷的果冻。然而,最新研究显示,令食品颜色变得鲜艳的人工色素对孩子的危害程度等同于含铅汽油,所以说宝宝尽量少吃人工色素,避免危害。

人工色素对孩子有何影响?

一、人工色素

大部分食品都会说自己的产品不添加任何人工色素,这当然是好的了,因为没有添加剂的食物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样的危害。然而,这样的宣告并没什么作用。食物和药品部认为色素中的蓝、绿、红、黄四色是安全的。但是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认为有些人对黄色食品过敏导致荨麻疹或是瘙痒症状,所以还是不安全的。

二、对多动症的影响

根据2004年大卫的研究来看,人工色素会导致孩子引发多动症。研究发现那些有多动症的孩子并且会吃含有人工色素食物的,多动症就越严重,结果导致孩子易怒,易失眠。研究并没有证明过多动症就指注意力不集中,在学校坐不住。但是这对没有多动症的孩子来说是没什么影响的。

三、在杂货店里

那些含有人造色素的食物大多为垃圾食品。所以,比起储存那些色彩明亮的糖果类或是水果味点心,还不如买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挑些孩子喜欢的,或者是带着自然色泽的谷物、果蔬类,比如说灯笼椒、西兰花、胡萝卜、苹果或是猕猴桃。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疾病的感染与发生,让你的厨房充满了健康的气息吧。

四、要买的食物

当你买了含有色素的食物的时候,不要焦急,这对营养的摄取并无大碍。只是在买东西的时候你可能认为它没有添加人造色素,而实际却不然。比如说,广播公司的南茜报道过,就算是广告中的百分百纯真的土豆都含有人造黄色素5号和6号。要学会多看产品的标签,以更深入了解产品的制造。如果你所选的食物含有色素,标签上一定有注明。在杂货店里卖水果蔬菜的时候,考虑下看是否能自己培育一块菜园或者是和你的孩子一起。如果你的孩子对此表现得非常积极,那么他会更加喜欢自己培育出来的蔬菜,由此饮食也变得更健康了。

五、什么类型的坚果被认为是过敏原呢

有很多类型的坚果有造成过敏症状的危险,我们一般提到的坚果是指木本坚果。其中包括:核桃、杏仁、胡桃、腰果、榛子、巴西果、开心果和花生,但是花生不是树坚果。

总之,控制儿童食用过多的糖果、膨化等高热量食品对健康还是大有裨益的。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儿童健康饮食、高盐食品对宝宝的危害多吗的知识,本网站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供您查找,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宝宝洗澡有禁忌,避免伤害需注意!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大多数宝宝都是很喜欢洗澡的,洗澡的时间也是爸爸妈妈们和宝宝亲密接触和交流的好机会。但是面对一个吹弹可破的小肉球,很多父母不知如何下手,而宝宝洗澡有禁忌避免伤害注意

八类宝宝就要谨慎洗澡

1、打预防针后暂时不要洗澡。宝宝打过预防针后,皮肤上会暂时留有肉眼难见的针孔,这时洗澡容易使针孔受到污染,导致细菌入侵。

2、宝宝打不起精神,不想吃东西甚至拒绝进食,有时还表现出伤心、爱哭,这可能是宝宝生病的先兆或者是已经生病了。这种情况下给宝宝洗澡,会使宝宝身体受创,导致宝宝发烧或加剧病情发展。

3、宝宝呕吐、频繁腹泻时,不能给宝宝洗澡,否则易导致严重后果。因为洗澡后全身毛细血管扩张,易导致急性脑缺血、缺氧而发生虚脱和休克。

4、有些家长会给发热的宝宝洗个热水澡,但发热或热退48小时以内不建议洗澡。给发热的宝宝洗澡,很容易使宝宝出现寒战,甚至有的还会发生惊厥;不恰当的洗澡有时会使皮肤毛孔关闭导致体温更高,有时又会使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致使宝宝身体的主要脏器供血不足。另外,发热后宝宝的抵抗力极差,马上洗澡很容易遭受风寒引起再次发热,故主张热退48小时后才给宝宝洗澡。

小编提醒:如果妈咪没有掌握好正确方法,就很可能让宝宝得病,对宝宝日后生长发育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赶紧重视起来!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儿童需要培养哪些卫生习惯知识,本网站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供您查找,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注意:如何避免宝宝误食异物?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在生活当中往往由于大人的疏忽大意,就有可能造成宝宝误吞食一些异物,造成窒息的意外情况,而爸爸妈妈在这时大多时候束手无策。因此家长们应注意,如何避免宝宝误食异物呢?

怎样预防宝宝吞食异物?

1、辅食要尽量细碎

宝宝在4-6个月的时候,就要根据宝宝的发育情况来添加辅食了。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宝宝的咀嚼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辅食要尽量细碎软烂,最好是米糊和果蔬汁,不要有块状的食物,以免产生卡喉的情况。

2、避免容易导致误吞的食物

我们经常会在新闻中看到,宝宝会误吞果冻、花生等食品导致窒息。所以爸爸妈妈也要特别注意避免喂食这类食物,如果想要添加坚果类的食物,也要将坚果打成泥糊再喂食。

3、管理收纳好生活小用品

宝宝在婴幼儿期间是没有分辨危险东西的能力的,但是又很喜欢随手抓一些小物品往嘴里送。因此家里有宝宝的爸爸妈妈们,就要注意把生活中的小用品归纳整理好,不要让宝宝触及到。

4、药物不要随便放

这就好像之前说的,除了生活中的小物件之外,药物类的东西也需要归纳好,以免好好以为是糖豆而误食。

5、宝宝的玩具要定期检查

宝宝的玩具也是宝宝经常会吞食的物品,所以爸爸妈妈也要随时注意玩具的零件是否有松懈,以防宝宝误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哄宝宝入睡注意六忌,做家长的一定得避免

全文共 1448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让宝宝安静入睡,妈妈都会想方设法,发挥聪明才智,结果有时却适得其反。看来,让宝宝安睡绝非易事,哄宝宝入睡注意六忌,做家长的一定得避免,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忌:摇睡

宝宝又哭又闹,妈妈心疼地抱起来摇一摇,晃一晃,或者把他放在摇篮里摇晃,哄宝宝入睡,如果宝宝越哭越凶,妈妈就摇晃得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妈妈可要注意了,这种办法虽然能让宝宝在摇晃中沉入梦乡,但是它潜在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对10个月内的小宝宝尤其危险。由于宝宝的大脑没有发育完善,摇晃宝宝时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也不断晃荡,致使大脑与颅骨相撞,造成脑部的小血管破裂,轻者发生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脑水肿、脑疝而死亡。如果眼睛里的视网膜受到影响,还可导致弱视或失明。从另外的角度来讲,形成这种没有摇晃就不睡的睡眠习惯,将会给妈妈带来麻烦。

二忌:陪睡

一些家长以为宝宝小,怕有危险,不忍心让宝宝一个人睡,所以就让孩子跟着大人睡。

宝宝猝死有一些原因是大人导致的。比如,睡眠姿势不好的父母,熟睡后,在床上翻来覆去,有时压着宝宝都不知道,增加了宝宝窒息死亡的几率,因此即便是新生儿也不应同妈妈一个被窝。

妈妈长期陪睡,宝宝会出现一种“恋母”心理,到了该上学的年龄,还要求与妈妈一起睡,很难与妈妈分离。由此宝宝日后容易患学校恐怖症、考试紧张症,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不利。

培养孩子的独睡习惯一般从新生儿期开始,让宝宝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形成独睡的习惯,这样不仅会避免在睡眠中的一些人为危险,还有利于培养宝宝独立自主的能力,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三忌:搂睡

有的妈妈习惯搂着宝宝睡觉,或许是出于母爱的本能,或许是担心宝宝在睡眠中发生意外。

搂着宝宝睡觉时,由于宝宝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更多的是吸入了妈妈呼出的废气、被子里的污秽气体,对宝宝的身体不利。搂着宝宝,限制了宝宝睡眠时的自由活动,宝宝难以舒展身体,会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如果妈妈睡得过熟,不小心奶头堵塞了宝宝的鼻孔,还可能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

四忌:蒙睡

寒冷季节,为了暖和一点,有的父母有蒙头睡觉的习惯,并把它传授给了下一代。

被窝湿度较高,加上宝宝代谢旺盛,容易诱发“焐热综合症”,致使宝宝大汗淋漓,甚至发生虚脱。还可能引起呼吸困难,或者窒息。

五忌:热睡

为保暖,有的妈妈用电热毯,让宝宝睡在一个暖和的环境中。

电热毯的加热速度很快,温度也较高,会使宝宝失去一些体内水分,引起脱水,影响宝宝健康。给宝宝使用电热毯要在睡前通电预热,待宝宝上床后及时切断电源,切忌通宵不断电。使用过程中,如果宝宝出现了哭声嘶哑、烦躁不安等表现,说明身体可能脱水,要马上给宝宝多喝些白开水。

六忌:亮睡

有的新手妈妈照顾宝宝不熟练,为了方便,往往将卧室里的灯通宵开得很亮。

这样虽然方便了妈妈,可对初来人世的宝宝很不利。适应了妈妈体内“小房子”的环境,来到人世间就要适应“大房子”的环境了。由于宝宝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机能差,如果卧室内通夜光亮如昼,会改变人体适应的白昼黑夜的自然规律,导致睡眠时间缩短,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进而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同时睡觉开强光灯,也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将来患近视眼的几率要比正常的孩子高。

哄孩子入睡过程中也会发生许多不经意间的小事,同时宝宝晚上的睡眠时间也会是宝宝生长的好时期,这些睡眠过程中的小禁忌,做家长的可一定要知道,避免掉入那些小误区。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又是一起儿童误食异物事件,避免孩子误食异物需重视

全文共 1133 字

+ 加入清单

0-6岁是儿童的口腔敏感期及探索期,这个时期孩子特别喜欢用口来认识这个物质世界,抓起什么都往嘴里放。家长如果不小心没放好家里的小物件,下面又是一起儿童误食异物事件避免孩子误食异物需重视

■事件:弹珠误吸入喉幸有医生及时急救

近日,家住杨家坪的陈先生带着3岁儿子晨晨出门送姐姐,刚走到底楼的室外游戏区,晨晨就要玩弹珠游戏。突然,晨晨猛烈咳嗽,手紧按喉咙处说不出话……危急关头,所幸陈先生的姐姐是急诊科医生,她赶紧对侄儿施行海姆立克法进行急救,很快一颗弹珠从晨晨嘴里吐出,整个过程不过一两分钟。

小孩被异物卡喉的事件也不少,重庆黔江区一四岁娃在玩耍时不慎将5角钱的硬币吞入口中卡在喉咙处。

■这样做避免孩子误食异物

花生、果冻、硬币、纽扣、电池……孩子们特别是婴幼儿总喜欢抓起身边的东西就往嘴里塞,这是他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却也可能是危及生命的诱因。

一、看好孩子身边的物品

凡是孩子能触及的地方,注意不要放细小物品,如扣子、钱币、小球等,经常叮嘱他们不要随便将东西放入口内。

检查孩子的玩具是否有细小零件,零件是否牢固。玩具上的细小零件如果不够牢固,孩子在玩耍时很可能会误入口中,进而引起误吸,家长在买玩具时就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有安全隐患的玩具坚决不能买回家。

二、5岁以下孩童慎食坚果类食物

家长要注意,5岁以下的孩子要谨慎食用花生、瓜子、豆子、糖块、坚果类和果冻类的食物。严格来说,这些容易引起误吸或呛咳的食物最好不要让孩子吃,如果孩子非要吃的话必须弄碎了并在大人看护下吃。

三、将坚硬的食物弄碎给孩子食用

有些父母为了保证孩子的营养,喜欢用排骨汤泡饭、鱼汤泡饭,其实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这些都不值得提倡。小骨头和鱼刺隐藏在泡饭中,不易看见,有些家长给孩子喂汤泡饭时总喜欢大口大口地喂,这样使孩子很难充分咀嚼食物,藏在饭中的小骨刺就容易卡入喉咙或气管。

还有就是在喂食的时候不要逗笑孩子,不要让孩子在口含食物时乱跑乱跳。

四、孩子哭闹时别强行喂食喂药

如果孩子正在哭闹,气管上方的会厌软骨就处于开放状态,此时喂东西是很容易误入气管的。3岁以下的孩子如果需要口服药丸或药片,建议应该碾成粉末后兑水服用。

五、不要让孩子吹气球

因为吹气球时,如误吸进咽喉,会使患儿立即窒息死亡,根本来不及抢救。

六、尽早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对于已具备理解能力的孩子,家长要尽早开始安全教育。比如小孩子本身就喜欢嘴里含着东西跑跑跳跳,如果不小心摔一跤,东西很可能会被吸进气管,家长发现一次就应该及时制止,要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来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危害。

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应该时刻警惕让孩子远离危险。你的一次疏忽大意,也许给孩子带来不能挽救的伤害!如果你想掌握更多儿童意外窒息有哪些急救方法这方面知识,请锁定接下来的的持续更新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宝宝睡姿不正确危害大! 宝宝睡姿要注意

全文共 1142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睡觉也有很多学问,只有保持一个科学的睡姿,才能让宝宝健康成长,发病率很高的婴儿猝死综合征,就是再像爸爸妈妈敲醒警钟,那么,宝宝睡姿不正确危害大!宝宝睡姿要注意。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您了解婴儿猝死综合症吗?这是宝宝2周—1岁之间最常见的死亡,该年龄组死亡率的30%。研究表明,婴儿猝死综合征多与睡眠姿势不良有关,特别是脸朝下的俯睡最具危险性,而侧睡又极易变成俯睡。由于小婴儿不会自己翻身,并且不能主动避开口鼻前的障碍物,因而呼吸道在受阻时,只能吸收到很少的空气而缺氧;加上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当胃蠕动、胃内压增高时,食物就会反流,阻塞本已十分狭窄的呼吸道而窒息。

通过上述的介绍,很多家长也会惊讶于宝宝睡姿带来的巨大影响。很多家长选择仰卧睡眠,与其他睡眠姿势相比,如俯睡和侧睡,婴儿仰睡时,则可大大避免被外物遮掩口鼻的发生,而且,此种睡姿还可以使其全身肌肉放松,也不会对其肺、心、胃肠和膀胱等全身各脏腑器官造成压迫,因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婴儿猝死的发生。

但是,仰卧睡眠虽然能有效减少婴儿猝死的发生,却让很多宝宝达不到最理想的睡眠状态。宝宝打鼾大多就发生于仰睡的宝宝。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宝宝各方面都有危害,严重者还可引发窒息。而且1岁以内的婴儿也不宜长期仰卧,否则会使婴儿柔软的枕骨变形,从而变成扁头、偏头,也就是扁头综合征。

到底哪种睡姿最适合我们的宝宝,最健康,最安全呢?虽然现在的科学领域并未探索到婴儿睡姿的最佳状态,但一些应时而生的宝宝产品,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曼联球星的宝宝们中,流行着一款名为安曲婴儿正姿睡垫的“棒”产品,对改善仰睡条件有很好的效果,便全力引进了国内。据了解,这款婴儿正姿睡垫目前在英国已经普遍使用,并受到了很多使用者的大力推荐。其独特的头部圆弧设计,不仅避免了以上情况的发生,又能使婴儿达到仰睡的理想状态,能够很舒适放松地用仰卧姿势睡觉。此外,还能使他们的头部始终保持自然后仰,在确保了婴儿呼吸道畅通的同时,还有效分散了头部压力,对于预防婴儿柔软头骨扁平变形有很好的效果。另外,躯干部包裹式的设计,使得睡垫具有13度倾斜,这样一来,胃部被垫高,很好的降低了奶水对婴儿贲门的压力,又避免了溢奶、吐奶。

宝宝睡姿要注意,不要认为睡觉是一件小事儿,不良的睡姿会让宝宝的呼吸堵塞,造成窒息或更多猝死症状,对宝宝的身形发育也有不利的影响,在科学还未能研究出真正适合宝宝的睡姿之前,您不妨参考我们推荐的宝宝睡垫等有助于宝宝睡眠的产品,在宝宝睡觉时留个心。

睡姿直接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不应固定睡姿不变,应该经常变换体位,更换正确睡眠姿势。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宝宝易误食异物,预防为主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宝宝慢慢的成长,他喜欢对任何东西都好奇往嘴里放,因此,生活当中一个不留神,宝宝就容易发生吞食异物卡住的现象,那么如何预防宝宝误食异物,宝宝发生吞食异物如何急救呢?

宝宝易误食异物,预防为主

①给宝宝添加辅食时,要将食物切碎,并注意要其安静进食,勿乱动。

②不要让宝宝食用果冻、花生、瓜子、汤圆、荔枝等不适合孩子吃的食物,有核的水果先去核再喂食。

③在宝宝爬行之前,先检查地面是否有纽扣、大头针、曲别针、纽扣电池、气球、豆粒、糖丸、硬币等小物品,有的话要清理干净。

④宝宝的玩具要定时检查,看看细小的零部件如螺钉、小珠子等有无松动情况。

⑤家中常备药品应放置在小孩无法拿到的地方。瓶装药品要标签鲜明,不要与食物放在一起。

⑥家中不要用空的饮料瓶存放有毒及有强烈腐蚀性的液体,以防儿童误服。

学习家庭急救措施六步骤

①要采取鼓励宝宝咳嗽的方法,不要试图用手拿出堵塞物,否则可能使食物滑入喉咙更深处完全堵住气管。如果宝宝不能呼吸,脸色变紫,则表明堵塞物堵住了气管,要立即采取措施。

②将宝宝头朝下放在前臂,固定住头和脖子。对于大些的宝宝,可以将宝宝脸朝下放在大腿上,使他的头比身体低,并得到稳定的支持。然后用手腕迅速拍肩胛骨之间的背部四下。

③如果宝宝还不能呼吸,将宝宝翻过来仰卧在坚固的平面上,速用两根手指在胸骨间推四下。

④在经过上面的方法后,如果宝宝还不能呼吸,表明异物较大,可以用手提拉上颚,发现异物后,用手指将其弄出。

⑤如果宝宝不能自主呼吸,试着用嘴对嘴呼吸法或嘴对鼻呼吸法两次,以帮助宝宝恢复呼吸。吹气可能会将食物更加推深,但应先让宝宝呼吸以保全生命,然后再让医生取出留置于体内的异物才有意义。

⑥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要拨打急救电话999、120,争取紧急救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宝宝更易受“三手烟”危害,家长注意了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吸烟者直接吸进身体里的是"一手烟";由口鼻呼出的烟雾是"二手烟",很多人为了健康尽量避免吸入一手烟二手烟,却没能逃过三手烟的危害。那么,宝宝更易受“三手烟”危害,家长注意了!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三手烟”?

美国儿科学会“反二手烟临床戒烟项目”创办人威尼可夫在美国《儿科》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用“三手烟”这个概念来形容这些有毒物质。“三手烟”是指吸烟后残留在家具、物品,甚至吸烟者的衣物、皮肤上的有害物质。“三手烟”在室内停留的时间相当长,香烟熄灭后它们依然存在。

避开宝宝吸烟也等于让宝宝吸“三手烟”

即使家长从不在家里或孩子面前吸烟,香烟的有毒残留物也会进入家长的衣服和头发里,再传递给孩子。

据专家介绍,吸烟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有害颗粒会吸附并滞留于地毯、墙壁、家具、衣服等物品中,甚至留在头发和皮肤上,而后会对与您密切接触的宝宝产生危害。“三手烟”中所含的有毒成分包括氢氰酸、丁烷、甲苯、砷、铅、一氧化碳、放射性元素钋210和其他十余种高度致癌的化合物。

宝宝更易受“三手烟”危害

儿童的体重相对成人低,同样水平的有毒物质对儿童造成的危害更大。又因为其活动特点,更容易近距离接触残留在环境中的有害物质。通常还只会爬行的宝宝是利用他们的触觉和味觉探索这个世界,他们的小手不管抓到什么都喜欢往嘴里塞。婴幼儿和儿童的免疫系统更脆弱,呼吸速度也要高于成人,更容易暴露在“三手烟”的危害中,当他们皮肤吸收这些有害物质后,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起婴幼儿的呼吸系统问题,如急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为了你的宝宝健康请戒烟

对于“三手烟”,我们常说它是温柔的一刀。这种情况在狭窄的空间里尤其明显,比如汽车内或小房间内。对于不吸烟者尤其是婴幼儿来说,这些物质都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为了你的宝宝健康,请父母们戒掉手中的烟吧。

"三手烟"的危害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家长要充分认识"三手烟"的危害,才能够做好家庭禁烟措施的制订和实施。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宝宝添加辅食应注意避免几种情况

全文共 1058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越长越大了,光靠奶粉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的身体的营养需要了,那就添加辅食吧,市场上的成品辅食,经过专业配方、加工的辅食,食用更方便,能够满足宝贝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更适合宝贝的口味。但在购买时要注意产品适合添加的月龄、生产日期、保质期、食用方法、保存条件、产品批号等。给宝宝添加辅食应注意避免几种情况

过细

有的妈妈只给宝宝吃米粉,不吃五谷杂粮。殊不知,辅食过细,宝宝的咀嚼功能就得不到很好的训练,不利于其牙齿的萌出和萌出后牙齿的排列,面颊的发育同样受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宝宝味觉的产生,勾不起孩子的食欲。长期下去,孩子的生长当然不会理想,还会影响大脑智力的发育。

过早

妈妈都希望宝宝身体强壮,便不顾及宝宝的消化能力,盲目的添加辅食,结果造成宝宝消化不良甚至厌食。其实,刚离开母体的婴儿,消化器官很娇嫩,消化腺不发达,分泌功能差,许多消化酶尚未形成,此时还不具备消化辅食的功能。如果过早添加辅食,会增加婴儿消化功能的负担,消化不了的辅食不是滞留在腹中发酵,造成腹胀、便秘、厌食;就是增加肠蠕动,使大便量和次数增加,最后导致腹泻等病症。

过晚

有的妈妈对辅食添加不够重视,认为自己的奶水充足,添加辅食太麻烦,8~9个月的宝宝还只喂母乳,殊不知孩子已长大,对营养、能量的需要增加了,光吃母乳或牛奶、奶粉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此时若不及时添加辅食,孩子不仅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还会因缺乏抵抗力而导致多种疾病如贫血和佝偻病等,也为今后的断奶增加了困难。

过滥

孩子虽能添加辅食了,但消化器官毕竟还很柔嫩,如果任意添加,同样会造成孩子消化不良或肥胖。因此,应根据宝宝的消化功能情况逐渐添加。每增加一种辅食需注意观察宝宝3~4天,如发现食欲不振、大便异常或有过敏现象,应暂停这种食品,待恢复正常后,再酌情由少量添加,不能同时增加数种辅食。同时,食物要由稀到稠、由细到粗逐渐过渡,比如应按照“米汤-薄粥-稠粥-软饭”、“菜汤-菜泥-碎菜”这样的顺序来添加辅食;辅食的量要逐渐加大,一次过多易造成宝宝消化不良。

营养不良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一岁以下的婴儿发病率尤高。除了先天因素(如早产、双胎、大体重、先天畸形等)外,绝大部分营养不良是因后天的喂养有问题,尤其是辅食添加不合理所致。

原来添加辅食有这么多的学问呢,看来科学的,合理的添加辅食才是关健,准备给自己宝宝添加辅食的家长们看到本文是不是也有了一些参考,合理添加,让宝宝的营养全面跟上。如果你对怎么给婴幼儿添加辅食等有关婴幼儿食品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辅食添加技巧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您对食品添加剂认识也有误区吗?避免危害注意这些

全文共 1538 字

+ 加入清单

食品添加剂对于改善食品质量、档次和色香味,对于食品原料乃至成品的保质保鲜,对于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对于食品加工工艺的顺利进行以及新产品的开发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您对食品添加剂认识也有误区吗?避免危害注意这些。

4大认识误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超过90%的人认为食品添加剂不同程度地威胁着食品安全;只有不到40%的人认为只要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无害的。由此看来,人们对于食品添加剂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相当重视,但同时也存在不少认识误区和盲区,以下4个误区就很典型。

误区1:轻信宣传语

解析:消费者应该理性对待“不含食品添加剂”“不含防腐剂”等宣传用语。因为这些宣传用语的前提是把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看作是不好的东西,这个前提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我们知道,在保证消费者安全和工艺必要性的情况下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于食品工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有些食品,标签上标识“不含防腐剂”可能是因为这类食品不需要使用防腐剂,例如一些高糖、高盐的食品,其本身的高糖和高盐特性具有抑制微生物的作用。所以这些宣传用语大多是利用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来宣传自己的产品。

误区2:合成都是有害的

解析:许多人在看到食品上写着“不含人工色素”这样的标语时,通常就会放下心来认为它没有添加色素,是无害的。而事实上色素指的是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中的着色剂,按照来源大致可以分为天然着色剂和人工合成着色剂。

人们一般对天然色素的安全感要高于人工合成色素,所以一些商家就利用了这一点来宣传“不含人工色素”。其实只要是按照规定批准使用的人工合成着色剂,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价,不会给消费者带来健康危害。

误区3:天然就代表安全

解析: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其实就是对消费者带来健康危害的风险性,这种风险性是与食品添加剂本身的毒性和人体对它的摄入量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天然与合成并不是食品添加剂安全与不安全的代名词,因此区分添加剂安全与否的关键在于利用科学的手段进行评估的结果。

误区4:达标就能任意使用

解析:虽然按照标准规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会给消费者带来健康危害,但是并不提倡随心所欲地食用各种含食品添加剂的加工食品。

3种鉴别策略

花样繁多、功能各异的食品添加剂是食品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权威专家一致认为,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尽可能避免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安全隐患呢?

策略1: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选购食品的时候,我们应带着疑问:为什么这种火腿颜色这么鲜亮?为什么这种冰淇淋这么便宜?为什么这种大米这么香?为什么这种面粉这么白?为什么这种蔬菜沙拉一直不会蔫?

具备了这种简单的怀疑精神后,如果我们购买的食品色泽、味道、形态等超出了我们的常识,就可以怀疑添加了非法添加物或者有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存在。

策略2:切莫贪小图方便

通过多年的监督检查发现,大多数通过正规厂家生产销售的食品,不容易发生滥用、误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消费者不要为了一时的方便或贪小而购买一些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因为这些生产者没有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意识,其本身也不具备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条件。

策略3:学会查看原料表

在购买食品时,除了看生产日期外,还要养成看标签和原料表的习惯,做到明明白白消费。按照预包装食品的标签要求,在食品中添加了食品添加剂必须要按照规定进行明确的标识。

因此,如果想了解自己选购的食品中添加了哪些食品添加剂,可以在购买时详细查看食品的标签,通过标签获取我们想了解的内容。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制造和维护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分清区别,走出误区,正确地认识食品添加剂!如果你对儿童健康饮食、高盐食品对宝宝的危害多吗的常识感兴趣,就请到我们来查询搜索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如何发现自家宝宝误食了异物?值得收藏

全文共 1348 字

+ 加入清单

误食异物的事每年都在发生,在某个特定时段,大批人同时进食一些容易被卡住的食物的时候,比如没去核的枣,没去掉鱼骨头的鱼,带骨头的鸡鸭肉等等。尤其是儿童,那么如何发现自家宝宝误食了异物?值得收藏

幼儿容易误食异物

为什么幼儿总喜欢拿东西往嘴里塞?他们知道自己拿的是什么吗?其实幼儿会习惯性把东西放到嘴里,包括生理与心理两大因素。一般幼儿在4、5个月大时,就会开始进入口欲期,一直持续到3岁,因此幼儿会不断尝试抓取东西往嘴里放,而6个月大的幼儿即会吸吮与咀嚼,这时候的幼儿,手会不断抓握,并透过尝试、学习的过程,以寻求心理慰籍,满足安全感。

此外,因为幼儿的视线还不清楚,所以会通过触摸来累积经验,以感觉东西的软硬、味道与大小等。幼儿在此学习当中,会慢慢地累积智力,对事物更充分地了解。

我家宝贝误食了吗?

要判断幼儿是否误食异物,可以从几个症状来观察。幼儿发生误食情况后,当异物进入气管,发作时会有咳嗽症状,同时亦会有想吐的感觉;如果异物吸进肺部,可能会出现哮鸣声。另外,父母也可从孩子的表情来观察,当幼儿脸色变差时,异物很有可能已经卡在气管间了。父母若怀疑孩子误食异物,应立即就医治疗,否则异物长期塞在气管,易引起溃烂,严重时,更可能导致支气管发炎,家长不可忽视其严重性。

体内易卡住异物的地方

1.气管喉头──气管卡住时幼儿易发出哮鸣声,严重时可能会发生吸入性肺炎,应立即送医。

2.食道(食道上端狭窄处或食道下端进入胃的贲门处)──当异物卡在食道时,应先用急救法帮助幼儿咳出,如果是持续卡在食道或是有毒性物质如圆盘电池等,应尽快用内视镜取出异物。

3.胃及12指肠(特别是胃出口到12指肠的幽门处)──如果异物相对是无危险性的如钱币、钮扣等已经在胃里时,最长可先观察4周。如果是卡在12指肠,一般建议最长可观察2周,看异物是否会自行排出,若仍没有动静,再以内视镜取出。

4.小肠进大肠处──假使异物一直卡在小肠,就必须通过开刀方式取出。如果已经进入大肠,且分析异物是无危险性的,可让异物随粪便排出。

5.直肠肛门口──可通过挖取拿出异物。

异物卡在气管还是食道?

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观察幼儿是否能发声说话,如果无法发声,则可能完全阻塞气管,应立即采用上述两种急救法,帮助排出异物;若还能说话,表示异物在食道内,或是部分阻塞气管,不需再急救,而是应该送医院治疗。

需要照X光吗?

当家长怀疑幼儿吞食异物时,请先注意孩子的周围是否有疑似误食的物品,并用手电筒检查孩子的嘴巴及喉咙,是否看得到异物。如果能确定吞食的是什么东西,而且也当场取出,就不需要照X光。但如果是无法判断究竟有无误食异物,就医时医师会帮孩子照X光。X光涵盖范围包括喉咙、胸部及腹部。

提醒家长,并非所有异物都能透过X光检查出来,金属类最容易显影,如果是塑料类、木头、玻璃等比较不容易显影的异物,就会使判断造成困难,因此X光片的结果不能完全排除幼儿误食异物。

另外,如果是透过X光检查,分析相对是无危险性的非尖锐性异物,如钱币、钮扣等,是可通过粪便排出的,只要多喝水,吃些帮助排便的蔬果,大部分一两天后都能排出。所以在事故发生后三天内的每次排便,请家长把便便留在便盆或容器里,耐心地用竹筷仔细翻开粪便检查,看看是否有异物排出。若异物没有排出,请再次带孩子就医诊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宝宝过早加盐有哪些危害?辅食加盐需多加注意

全文共 1283 字

+ 加入清单

这位年轻的妈妈总是相信老年人的一套育儿经验,认为宝宝不吃盐就会没力气支持,这样的想法完全是错误的,那么宝宝过早加盐有哪些危害?辅食加盐需多加注意

★宝宝多大能吃盐

宝宝在六个月以上可以开始添加少量盐分。

婴幼儿对盐的敏感度,远高于成人。食物中盐含量为0.25%时,成人觉得淡,婴幼儿吃着就咸了。时间一久,宝宝的口味会越来越重。同时,人体对盐的需求量有限。6个月以前,宝宝的消化、肾脏功能不健全,过多摄入盐会加重肾脏负担。这还是导致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高发的诱因,可能阻碍机体对锌的吸收。

6个月左右是味蕾发育和口味偏爱形成的关键期。此时要鼓励孩子接受丰富的食物品种,感受不同食物的原味。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6个月内,婴幼儿的钠摄入在200毫克左右,换算成食盐为0.5克。母乳或配方奶粉,以及婴幼儿自身代谢的储存,就能提供生长所需的足量钠,不用额外添加。

1岁左右,当烂面条、软饭逐渐成为宝宝的主食后,可适当加盐,但越晚加越好,且控制在1克左右,最多不超过2克。患有心脏病、肾炎和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更应限盐。3岁前,不给宝宝吃味精。若加了味精,盐就要减量。当然也可以选择婴幼儿酱油,换算方法是,每15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

要想给宝宝控盐,不妨等饭菜做好端上桌后再加盐。此时,盐都附着在食物表面,只要一点,就能吃出咸味。

★宝宝太早吃盐会有哪些影响

1、宝宝的肾脏功能还未发育完全,不足以渗透过多的盐,摄盐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同时增加心脏负担,从而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2、摄盐过多会抑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繁殖,使得口腔唾液分泌减少,并导致唾液里所含的溶菌酶的数量减少。溶菌酶有杀菌的作用,它的减少会降低口腔对细菌、病毒的防御功能,从而削弱宝宝的抗病能力。

3、宝宝的味觉极为灵敏,只要一点点盐,他们就会感觉很有滋味。摄盐过多的话,宝宝即使感觉很咸但由于不会表达,只能慢慢适应这样的咸度,最终口味变得越来越重,味觉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4、摄盐过多会影响锌的吸收,并增加钙等其他矿物质的排泄。

5、从小养成重盐的饮食习惯,长大后不容易纠正,容易引起高血压等疾病。

★辅食中加盐的注意事项

1、婴儿对盐的需求量是很小的。成年人一天只需6克盐,婴儿应远远低于这个数字,辅食中有点盐味就可以了。以后随着孩子月龄和年龄的增长,食品中盐可适量增加,但仍应坚持淡食。

2、6个月内的宝宝,辅食没有必要添加食盐。

3、对于1~3岁的宝宝,每天做菜时也要尽可能地少放盐。一般1~6岁的幼童每天食盐不应超过2克。其实,对于宝宝非常敏感的味蕾来说,蔬菜和水果中的天然味道就很鲜美,而这些食物也含有足够的盐。

4、建议用“餐时加盐”的方法控制盐的摄入量。即在菜肴起锅时少加盐,或不加盐待菜肴烹调好端到餐桌时再放盐。这样会使盐仅仅附着在菜肴表面,只放一点盐但吃起来却会有味道。既能控制盐的摄入量,又可避免碘在高温烹饪中的损失。

在养育宝宝的路上,我们得坚持原则,科学喂养。不管对小宝宝还是“大宝宝”来说,少盐绝对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对高盐食品对宝宝的危害多吗等有关儿童食品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高盐食品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