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吴国周瑜死后【优秀20篇】

浏览

2017

文章

84

赤壁之战谁的功劳最大?周瑜和诸葛亮谁才是最大功臣?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到底谁才是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呢?相信大家内心的候选人肯定会有周瑜诸葛亮,周瑜作为东吴大都督也是吴蜀联军的总指挥,自然功不可没。但是诸葛亮借东风才是最后能重创曹操大军。所以两人的功劳也是旗鼓相当,不过这个评判场景只能放在演义里面,因为正史当中诸葛亮根本就没参加过赤壁之战,所以这就非常尴尬了,那功劳肯定就是周瑜一人的事情了。但是按照演义里的说法,诸葛亮的贡献也是不能小瞧的。

其实周瑜应该算是诸葛亮的前辈,毕竟周瑜很早就和孙策一起建立了东吴政权,也算是东吴奠基者之一。而赤壁之战发生的时候,才是诸葛亮出仕的第二年,自然各方面肯定都排不上位,就跟别说能和周瑜平起平坐了。所以从两人的资历来看,周瑜是完胜诸葛亮的。不过诸葛亮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管你是谁我都敢和你比比,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自信诸葛亮才敢一人前往东吴舌战群儒,最后说服了孙权和刘备结盟,不然双方各自为战的话胜率肯定会小很多。

在赤壁之战中间,诸葛亮上演了一次神奇的草船借箭,同样证明了自己的智慧非凡,而且这种操作只有高手才做的出来,如果换做心理素质稍微差点的人估计就只能弃船逃跑了。所以诸葛亮这次算是扳回一城,而周瑜也对诸葛亮刮目相看,心想“这刚初出茅庐的小子原来还有两把刷子,看来以后也会是一位非常棘手的对手。”这回周瑜算是猜对了,只是好像他没算到自己最后还死在了诸葛亮手上,也是相当的讽刺了。

不过最关键的计谋还是周瑜和黄盖上演的苦肉计,直接成功骗过了曹操的眼睛,黄盖诈降成功还让曹操付出了有史以来最惨痛代价。这才是蜀吴能够以少胜多的关键因素,但这件事和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当然你可能会说诸葛亮算准了东风,不然黄盖的船业撞不到曹操的船,但是这件事是周瑜和黄盖秘密进行的,所以周瑜肯定也会算天气,这也并不是诸葛亮的专利。

总结看下来呢,赤壁之战最大功劳的人还是周瑜。毕竟周瑜作战经验更加老道,诸葛亮还需要经历几年实战的磨练,才能使自己更上一层楼。对于周瑜来说这也只是常规操作而已,不过最可惜的是周瑜死的太早,不然说不定和诸葛亮之间还能擦出不少火花,后人也能有跟多有意思的故事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周瑜之死到底是哪一些原因?患有疾病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的死亡是患有疾病而导致。因为常年的操劳、常年的奔波、常年没有好好的休息,已经留下病根,最终因为患有疾病而离开人世,给人留下了无数的遗憾。

周瑜受伤

赤壁之战之后,周瑜原本是希望能够有效夺取江陵城,然后约定日期,准备和对方大战。只是很可惜,在对战的过程中不小心被乱箭伤到,而且伤势非常的严重。周瑜受伤这件事情是非常严重的,否则并不可能会选择强挨着站起来去巡逻。这应该是一个即将要死亡的重要原因,古人的寿命基本上都比不上现在,周瑜死的时候大概是36岁,再加上受这么严重的伤,是能够理解的。

不是突然而死亡

周瑜如果觉得事情有一些异常,这会给身边的人或者是家里人留下一些暗示,起码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根本不可能会和当前的结果一样。根据历史的资料可以显示周瑜并不是突然的死亡,而是患有疾病之后逐渐的加重而死亡,有更多的时间选择给孙权交代。这证明因为患有疾病而死亡,在三国志周瑜传,还有鲁肃传中,全部都会有着相应的介绍。

周瑜个人简介

周瑜是东汉末年时期一位有知名度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谋略家,身材高大、容貌俊美,有着远大的志向。在历史的记载中,周瑜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文武兼备,更是拥有着雄才大略,是东吴能够有效获得军事成功的主要功臣,被人认为是人世间的豪杰英雄。孙坚的大儿子孙策和周瑜之间年龄是一样的,两人情趣相投,全部都是心怀大志的少年,关系非常的好,只是很可惜周瑜英年早逝,这真是让人觉得遗憾至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赤壁之战后东吴为什么不攻打蜀国?周瑜曾设计铲除刘备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战后吴蜀联手大胜曹魏,这时曹操暂时已经失去进攻能力,只能退守。而东吴正是士气到达鼎盛的时刻,为什么孙权不趁机进攻蜀国一举拿下呢?其实周瑜是有想到这一点的,而且连计谋都已经想好准备除掉刘备。周瑜在战略方面应该属于当时最强了,而且赤壁之战也让周瑜闻名天下,如果周瑜能晚死几年的话蜀国就非常危险了。

那么,周瑜为何会如此防范刘备呢?《三国志•周瑜传》中给出了答案。该传记载,就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又向孙权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出兵益州,夺取刘璋所占据的这块天府之国。周瑜认为:目前曹操在赤壁遭受重创,无暇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而益州的刘璋经常遭到汉中割据势力张鲁的骚扰,内忧外困。

周瑜建议孙权让自己率兵与奋武将军孙瑜一起进攻益州,在得到益州之后再兼并汉中的张鲁,然后与割据凉州的马超集团结成战略同盟,在曹操的后方发动攻势,之后江东大军就可以通过占领襄阳以威胁曹操,实现全国的统一。

这段记载对周瑜之前提出限制刘备集团发展意见做出了一个明显的注脚:周瑜是想通过限制刘备集团的发展为江东集团向益州地区的扩张做准备。而这个计划本身与诸葛亮的“隆中对”中跨有荆益、两线出击的战略构想可谓如出一辙,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就当时的政治形势来看,江东集团想要扩展自己的控制范围主要方向有三个:一是向北通过对曹操占领的淮南地区的进攻取得夺取中原的桥头堡,进而向北方地区发展。第二是向西南地区属于士燮控制范围的交州地区发展,第三是向西通过荆州南部夺取刘璋占据的益州地区。

从这三个发展方向来看,北线的难度最大。虽然曹操新败,暂时丧失了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的能力,但毕竟曹操经营北方多年,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人口资源仍然占有巨大优势。孙权想通过夺取淮南地区进犯中原的设想很难实现。从后来淮南战事的发展来看,孙权耗费了数年时间却始终无法在淮南地区讨得丝毫的便宜。

第二条向西南夺取交州的计划也因为交州偏僻,难以对全国形势产生重大影响,难以作为上上之选;剩下的只有向西进入益州了。益州号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加上战乱较少,经济发展也较为迅速。如果拿下益州,无疑对实现统一全国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对于孙权为巩固孙刘联盟而将妹妹嫁给刘备并将荆州借给刘备的做法,周瑜是非常抵触的,因为周瑜认为这明显与东吴集团的下一步发展将造成严重影响。对于刘备,周瑜素无好感,并一语道破了刘备的本质:“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郭嘉庞统周瑜如果没有早死,三国历史会不会被改写?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即便知道历史无法重来,我们也还是会对它做出一些假设,假如某个能够影响当时局势的人没有那么快死去,会不会对将来的走向产生影响?就比如三国时期几个英年早逝的人物,郭嘉庞统周瑜,试想,如果他们没有那么早就因为一些原因死了,又会对日后的三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然而也是个英雄气短的年代,在三国有很多英雄人物都英年早逝,而说到最可惜的三位谋士,庞统、郭嘉和周瑜无不令人感到遗憾,同是三国数一数二的谋士,如果他们不英年早逝,三国或许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样子呢?

先说郭嘉,郭嘉的才能不必多说,因为算无遗策,郭嘉被人们称为“三国第一鬼才”,在民间更是有“郭嘉不死,诸葛不出”的言论,在曹操和袁绍决战之前,所有人都看衰曹操,然而郭嘉却提出了“袁绍有十败,曹操有十胜”的论断,最终的结果也如郭嘉所言,官渡之战中,曹操一举击败袁绍,统一了北方地区,然而郭嘉却在37岁就去世了,郭嘉的去世令曹操失去了最得力的谋士,赤壁之战大败后,曹操曾言:“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可见,如果赤壁之战郭嘉还在曹操身边,那么曹操也不会如此大败,说不定还有可能击败周瑜,那么如此一来,或许天下早就被曹操统一了。

再说庞统,庞统和诸葛亮出自同一师门,才能也不比诸葛亮逊色,司马徽曾言:“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这也是对庞统才能最大的认可,在刘备夺取益州的过程,庞统曾为刘备献上了“上中下”三条计策,如果刘备能采取庞统的上计,那么就能轻而易举攻下益州,而庞统也就不会死于落凤坡了,可惜的是刘备却采用了保守的中计,最终让庞统惨死,试想一下,如果庞统不死,诸葛亮也不用从荆州来助刘备,荆州也就不会丢失了,以诸葛亮和庞统的智谋,那么刘备统一三国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除了这两位谋士的死令人遗憾外,周瑜的早逝也令人感到十分惋惜,作为东吴第一谋士,周瑜之才足以安天下,赤壁之战中,周瑜仅用五万大军就击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可见其能力之强,不仅如此,周瑜的战略眼光和军事能力都是当时超一流的,如果他不死,那么刘备夺取益州的计划很可能破产,可惜的是周瑜年仅36岁便病逝,他的死也给了刘备发展的机会,倘若周瑜不英年早逝,那么以他的才能,东吴也很有可能击败刘备和曹操。

在你看来,如果这三人不死,那么魏蜀吴三国谁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趣味象棋之三气周瑜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象棋不仅博大精深,非常考验玩家随机应变的能力,而且非常的有趣。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种十分有趣的棋局-三气周瑜吧。

操作方法

1

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三气周瑜棋局。从整体上看,双方势均力敌,谁都有可能取胜,就看谁走的更有技巧了。

2

红方先走炮一进五将军,从侧面发起攻势。

3

红方将军,黑方可以用炮或者象阻挡,黑方炮7退2阻挡。

4

红方兵六进一将军,对黑方穷追猛打。

5

由于红方车的作用,黑方只能士5退4吃掉红方的兵。

6

红方车六进四吃掉黑方的士将军。

7

黑方将5平4吃掉红方的车(如果黑方将5进1躲避,则红方车三进二将军便可绝杀黑方)。

8

红方车三平六将军,从正面发动进攻。

9

黑方挡无可挡,只能将4平5躲避。

10

红方炮二平五将军,黑方无路可走,红方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郭嘉、庞统、周瑜,谁的死影响最大?

全文共 3210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代,是很多人都很感兴趣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无数的能人,然而经过后世的发展,最终为人所熟知的却并不是太多。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曹操手下的郭嘉,刘备手下的庞统,以及孙权手下的周瑜,这三个人都是能够搅动风云的大人物,但是却同样都是英年早逝。那么,这三个人的死,究竟哪一个的影响是最大的?

这三位英雄至少有三个共同的特征:

一是他们都是当时名震天下的英雄,是三大霸主手下不可多得的英雄,其谋略不但为当世所惊叹,也被后世所折服。如郭嘉助曹操擒吕布、败袁绍、驰骋乌丸,曹操最终平定北方,可以说郭嘉功不可没,曹操最终兵败赤壁不得不感叹郭嘉早逝,而周瑜助孙策、扶孙权上马,赤壁之战令曹操丧胆,最终夺得南郡,可以说没有周瑜,孙权要想立足东南或许只是空想,孙权最终称帝不得不功归周瑜,而庞统为刘备谋益州,最终为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奠定基础;

二是他们各自为主,兢兢业业,各自为主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为各自的主人最终争霸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是三人都是英年早逝,去世时年龄相仿,郭嘉逝世时37岁,周瑜去世时35岁,庞统战死时也是35岁,都是人生最辉煌的年龄。

然而,或许命运也是公平的,因为这三大英年早逝的英雄辅佐的主人各异,各自选择了当世争霸天下不同的三大英雄。或许真是天妒英才,对于这三大英雄,上天竟然选择同样的年龄将他们收去,将三国的最终命运丢在了他们身后,三国最终鼎立或许真与他们的早逝有关。

但是,既然是人,也是当时难有人替代的英雄,而且他们各自为主,那他们的惜逝,对于三国的影响究竟几何呢?或者说他们对各自的主人影响到底谁更大呢?这或许是一个永远难解之题。

然而,我们似乎可以根据历史提供的资料,依然能够排列出一二三来。在小编看来,他们的英年惜逝,对于各自主人的影响应该是周瑜最大,庞统次之,郭嘉第三,为什么这样排名,小编认为,主要理由有五个方面:

1.从职务来看,周瑜的职务无疑最大

周瑜在孙权时代,那是统帅三军的首领,虽然只为偏将军,但那是孙权当时手下最高级的将领,历经东吴二代,是东吴政权中仅次于孙权的核心人物,当时孙权手下,对内是张昭,对外那就是周瑜。所以,周瑜的英年早逝,那对东吴政权的影响是巨大的,其损失不是一下子有人能够填补的。

而庞统是刘备手下的副军师,是仅次于诸葛亮的谋士,他的英年早逝对于刘备的损失那也相当大。

而郭嘉在曹魏政权中职务偏低,去世之前只享受200户的待遇,这在曹操手下算不了什么。所以,郭嘉虽然谋略了得,但他早逝的影响并不如周瑜和庞统。(我知道肯定有人不服,有争议是好事,可以在底部留言讨论、小编洗耳恭听。)

2.从三大政权手下的人才来看,郭嘉只是曹操群雄中普通的一员

当时的三大英雄,曹操手下聚集的人才最多,如果仅从谋士的角度,郭嘉虽然为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但识得郭嘉的荀彧无疑是首席谋士,无人可以撼动其地位,而荀攸、程昱、贾诩这三大谋士的谋略并不弱于郭嘉,而且在五大谋士之外,陈群、钟繇等还有一大批能人,所以,曹操虽然赏识郭嘉,但在曹操手下众多英雄中,郭嘉只是其中一个。

而周瑜在孙权手下,既是第一谋士,也算得上是一大武将,无论是才能还是地位,在当时的孙吴政权中无人能比,可以说是孙吴手中的擎天柱。

而庞统对于人才凋敝的刘备来说,那也相当重要,当时,刘备手下就仅有诸葛亮和庞统,法正在刘备取得益州之后算一个,现在,三大谋士去其一,对刘备的损失那也依然很大,但庞统之前有诸葛亮,所以,庞统的早逝对于刘备的打击不会最大。

所以,从三大英雄手下的人才来看,周瑜依然要排列最前,庞统次之,郭嘉第三。

3.从三大英雄在政权中的影响来看,周瑜依然最大

一个人是不是英雄,既要看他的才能,也要看他的影响,如果一个人的才能即使很大,但如果没有威信,没有影响,那他的才能就发挥不了作用,有与无的作用就不会很大。

周瑜的才能不是吹出来的,那是打出来的,也是经历实践闯出来的,更是德行的体现,他不但深得孙策、孙权两代领导人的信任,而且在广大军中的影响那是独一无二,连程普这样的老将都对其心悦诚服,孙权当年关于战不战曹操,没有周瑜的坚决态度,那赤壁之战就有可能不会出现,可以说周瑜是孙权政阵营中的灵魂性人物,是核心。所以,周瑜的早逝对于孙权的损失无疑最大。

而郭嘉虽然才能非凡,但他在曹操政权中地位并不高,而且恃才傲物,行为不检点,经常被陈群检举,这充分说明郭嘉在曹操阵营中的影响并不大,或者说威信并不高,尤其是德行不够,在战争年代,曹操选择相信他,那是因为曹操需要他的谋略,所以不计较他的行为,但如果大家对其都不看好,即使再有才能,曹操也要掂量掂量,所以,郭嘉早逝,在曹操政权中的影响不会很大,曹操之所以在赤壁失败后想起郭嘉,那只是转移自己领导失败的视线而已,郭嘉离开曹操,那几乎就发挥不了才能,因为很少有人会相信他。

庞统也是恃才傲物之英雄,甚至还不把刘备放在眼中,但是,庞统在刘备的政权中,影响比郭嘉相对要大,因为庞统与诸葛亮齐名,但庞统刚发挥才能就战死,对于他真正的才能有多大,我们无法估量。所以,按其在各自阵营中的影响来看,周瑜的早逝损失无疑是最大的。

4.从各自发挥出来的才能来看,周瑜依然无人可以相比。

周瑜从20岁左右辅佐孙策,立下无人可以相比的战功,后来,扶孙权上马,辅佐孙权,赤壁之战,以3万之兵力打败曹操23万左右的大军,而且曹操率领的是除荀彧之外的所有谋臣和最精华的高级将领,这一壮举,在三国所有的英雄中或许无人可以相比,后来打下南郡,孙权终于有理由在荆州有所作为,而且周瑜还培养了鲁肃、吕蒙、陆逊这样的英雄,令其逝世之后,东吴政权能够平稳下来再过度到陆逊时代。

郭嘉,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可惜英年早逝。

而郭嘉虽然是奇佐之才,在擒吕布、败袁绍、战乌丸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依然只是重要作用之一,并非核心作用。

而庞统虽然才能不错,在刘备取益州取代刘璋时发挥了重要的奇谋作用,但庞统竟然在小小的战场上就被打死,这一点又远不及周瑜和郭嘉。所以,从他们在生时发挥的才能来看,周瑜依然排列最前,郭嘉次之,庞统第三。

5.从其辅佐的主人才能来看,周瑜无疑同样最不可或缺。

曹操、刘备、孙权三大英雄,他们虽然最终是分享天下,但他们本身的才能还有差别强弱的。

曹操无疑是文武全才,这一点无可争议,而刘备马背上的功夫那也不容小觑,汉中一战战胜曹操就是证明,而且一生都在马背上度过,直到晚年发动夷陵之战。孙权其实是享受老兄孙策的胜利成果,可惜孙策英年早逝,否则,轮不到孙权坐上老大的位置,而且孙权的文治武功相对平凡。

这三大英雄自己的本领有差别,但他们能够最终分享天下,当然得益于手下的英雄,但曹操能力最强,其手下英雄即使才能了得,那也不可能有多少展现的机会,曹操手下那么多英雄,唯独张辽进入古代72名将就是证明。

所以,郭嘉在曹操手下,能够展现才能的机会不会很大,其谋略转化成现实的作用更不容易,这也是曹操率领最豪华阵营最终在赤壁被周瑜打败的根本原因,更何况,比郭嘉强的英雄相当多,所以说郭嘉在,曹操也改变不了在赤壁被打败的可能。

而庞统在刘备手下,刘备也是亲临一线的英雄,其谋略是否被刘备真正运用那也是一个疑问,何况,刘备手下还有诸葛亮和法正,都不比他差。

而周瑜,实际上已是孙权政权的核心,孙权在当时只是一个象征而已,在内依靠张昭,在外完全依靠周瑜,没有周瑜,孙权或许早就听了张昭的话投降曹操了。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周瑜依然最强,庞统第二,郭嘉第三。

所以,三国三大英年惜逝的英雄谁的早逝对其主人的损失最大,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周瑜都要排在前面,这也是三人之中,以30多年的生命,唯独周瑜创造了他人难以创造的奇迹,这也是三人之中唯独周瑜进入古代72名将的根本原因,周瑜不死,那三国走向或许真有改变,至少是二分天下没有刘备,因为周瑜的志向就是二分天下。

至于郭嘉和庞统来说,虽然有些方面无法比较,但综合来看,庞统的早逝对于刘备的损失来说还是要略高于郭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周瑜、刘备、曹操、袁绍谁带兵打仗最强?

全文共 2567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并不是每位将领都会带兵打仗的,作为全军统帅也是如此。如果就拿周瑜刘备曹操袁绍四人相比谁的能力会更强一些呢?曹操和刘备相比已经是曹操赢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上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是打仗除了看硬实力以外还要看软实力,这方面就是刘备的强项了。下面这个故事就非常好玩了,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乱世纷争,英雄尽显才能。常言道,兵者,诡也。兵不在乎多少,不在乎勇猛,在于将帅如何调配,如何布阵,如何奇袭。邓艾带领千余名兵卒,翻山越岭偷渡阴平,最后只有残兵百余人,天降奇兵于成都后方,刘禅大惊开城投降,如果阿斗知道只有百余人,必然死守,而且邓艾可能被砍成肉酱。可见兵者,在于调度也。

如今让周瑜、刘备、曹操、袁绍等四人各带领一千兵卒,各自占领一个山头,最后这四个山头有谁统领?来自三国真实历史事件的分析。

周瑜是东吴的都督,善于水战,而且弓马骑射娴熟,弹得一手好琴,视孔明为挚友。著名的赤壁之战来自于周瑜的手笔,铁锁连舟计谋,黄盖苦肉计的实施,利用东南大风火红曹操战船,最后以五万之众大败曹操百万大军。周瑜是一位帅才,善使计谋,缺点是心眼小,容易妒忌别人。

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个身份已经无从考察,只知道以织席贩履为生。他从一位平民条件,桃园三结义收服关羽和张飞,三顾茅庐求得诸葛孔明,获得赵云、马超、黄忠等大将的信任,他有他的智慧之处。刘备一生拼搏,创建蜀汉政权甚是辛苦,最后因为关羽之死,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劝阻,发动夷陵之战,最后被白面书生陆逊所败,在白帝城抑郁而死。刘备喜欢用哭收买人心,屡试不爽,缺点是兵法欠缺,容易暴走。兵法欠缺是夷陵大败,暴走是刘备殴打督邮,张飞没有打,不要再冤枉他了。

曹操是乱世枭雄也,当年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视袁绍为草芥,不足为虑,最后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袁绍不久病逝,儿子为了争夺兵权反目成仇,曹操趁机一一剿灭。当时被曹操认为英雄的人物,只有刘备一人也。曹操果然眼光独特,最后刘备成了他的劲敌,曹操爱才,不忍杀之,不知曹操最后作何感想。曹操爱读书,精于兵法,兵法有云:真亦假,假亦真,真假本无定数,防之,慎之。曹操做事果断,而且喜欢听取别人的谏言,算是一个名公,缺点是多疑,而且妒才。

袁绍身处四世三公的家族,不管在乱世还是当今的社会,出身很重要,出身代表着门槛的高贵。当时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诸侯共讨之,袁绍便被推为盟主,虽然最后联盟解散了,但是袁绍获得了人气和口碑。袁绍为人温和,有大才,但是优柔寡断,不善决策,做事不果断,内心充满了怜悯之心,在和平年代袁绍绝对是一个香饽饽,在乱世之中难免有点欠缺。

此四人守着山头,刘备以泪洗面无人问津,周瑜独自饮酒弹琴,曹操举头望月赋诗一首,袁绍大呼,我的颜良和文丑何在!此时,曹操暗中派人来到袁绍处,一封书信以求和好,信上说:“你以前是我们的盟主,既然现在四人各守山头,一时僵持不下,不如盟主发一文书,让我等三人臣服于你,我们还做你的小弟”。

袁绍看到书信,心中很是喜悦,我是名门望族,大家肯定会像以前一样拥护我,于是袁绍向刘备和周瑜各送一封书信,要求大家罢兵言和,由我做盟主,你们做我的将军。刘备看到后,心中思虑好久,心想我本是皇族之后,怎可在你麾下为将,此计必然是曹孟德所出。周瑜看到信后,大骂袁绍小人也,我周瑜七尺男儿,怎可投降你个匹夫。

等了好久,只有刘备回了一封信,只有一句话:“孟德之计乎?”袁绍看到很是惊讶,忙问周边人如何是好,周边人有的说曹操是坏人,有的说刘备是小人,袁绍不知如何是好,不知何为!这时曹操带领兵将来到袁绍处,说和他一起讨伐刘备,刘备是真小人,袁绍信以为真,开城让曹操进去,这是曹操大呼:“诛杀袁绍,斩袁绍人头者赏百金。”袁绍听到此话,顿时瘫坐在地,带领兵将投降了,最后被曹操斩杀。

此时此刻,曹操有两座山头,刘备和周瑜各一个。周瑜看不惯曹操的真小人,带领士兵攻山,曹操此时刚获大胜,兵将士气正盛,毫无犹豫的出兵对战周瑜,周瑜可是一位帅才,而且武功很高,一个回合斩下了几个人头,曹操大惊,立马收兵据守,不管周瑜如何叫喊,曹操一直坚守不出。刘备自知武不如周瑜,谋不如曹操,他哭着来到周瑜处,和周瑜说自己无能,愿意听从将军差遣,愿意和将军结为秦晋之好,永不相负。周瑜看到刘备的眼泪,心生怜悯之心,纵然英雄无敌,也有柔弱的一面,于是周瑜和刘备联合共同抗曹。

刘备善哭泣,讨好别人,然后心里打着小算盘,他和周瑜说:“自己城池要有人守护,我只带了百余名兵卒,我本人过来和你一起抗曹。”周瑜感觉刘备本人在,必然不会背叛,于是周瑜一心策划如何对战曹操。曹操也不是弱者,他也是身经百战,自然也不会怕周瑜,只是周瑜战场杀伐很强,单打独斗不如周瑜,思前想后不知如何谋划。周瑜和刘备再一次喝酒中,突然周瑜想到苦肉计,如果刘备假意投降曹操,曹操此时正愁如何对战,必然会相信刘备的投靠,刘备的双锏也是战场的利器,如果曹操和刘备联合,必然大败周瑜。

刘备听取周瑜的建议,写一书信送给曹操,曹操当时第一反应是诈降,但是细想刘备即便诈降也不是我对手,可以趁机收服刘备为自己所用。周瑜假装攻打刘备,刘备带领士兵去曹操处,刘备选一大雾天气,那天大雾环山,伸手不见五指,曹操站在山上根本看不到刘备等人,因为不惧怕刘备,便开门让他上山,但是进去了很多人,一直有人进山,曹操顿时大惊,刘备骗我,这不是一千人马,是两千人马。

只见周瑜一个闪身来到曹操旁,一剑把曹操斩杀。刘备看到曹操被杀,忽然大呼:“曹操有令,斩杀周瑜,因为群龙无首,士兵听到刘备的呼喊,顿时带着兵器涌向周瑜,周瑜一时不防,身重数剑,在手下人的保护下逃离出去,只有百余人逃回山里。”

此时雾已散去,曹操人头落地,刘备自称大汉王叔,举义兵讨伐周瑜,为曹操报仇,瞬间集齐了三千多人的队伍。刘备带领士兵攻山,周瑜拒不出战,因为身中数剑,伤势严重,一直在屋中抢救,但是周瑜不甘心,多次穿衣上阵但是体力不支而倒地。刘备自知周瑜心胸狭窄,让士兵高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越听越气,最后剑伤崩裂而死。

刘备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也许不服,但是刘备处处示弱,不争便是争,刘备用哭博取别人的信任,自己打着小算盘,虽然胜利了,但是胜之不武。真实的刘备也是在赤壁之战后,大收荆州城池,才有得三分天下的根基,其实这个战功是周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气周瑜是虚构意外死亡才是真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三气周瑜虚构意外死亡才是真

历史上真正的周瑜绝非是气量狭小而被气死的。真正的周瑜为人豁达,从不嫉贤妒能。他是一个注意发现和提携有真正才能的人,程普在早年追随孙坚,是江东政权的元勋,一直看不起周瑜,也是曾多次欺辱他。周瑜处处谦让,从不和他计较。周瑜的宽忍,终于是让程普感动,越来越钦佩周瑜,成了忘年之交。

指挥赤壁之战时候的周瑜,更是运筹帷幄,胸怀全局,可谓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所以,在周瑜死后,孙权称赞他“公瑾雄烈,胆略兼人”,这绝非徒有虚名。三气周瑜之说没有任何依据。考虑到周瑜的年龄、时间和死亡的突发性,经过推测,周瑜很可能是死于疾病,也就是当时流行的传染病。

在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是历史上疾病疫情发生最频繁、也是影响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小规模或地方性的疫情不断,大规模的疫情也是时有爆发。因此可推测,周瑜英年早逝,极有可能是死于建安年间的大规模流行疫情,这种疫情的名字,据当时张仲景的说法,便是伤寒。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孙权是否需要为吴国的灭亡负责?吴国灭亡与孙权有何关系?

全文共 1725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是一个不仅后世人羡慕,当时连曹操都羡慕的人才,尽管自己有曹植这样才华横溢的儿子,还是要感叹一句,生儿子就应该像孙权这样才行,可见孙权的才能的确超乎寻常。不过,孙权死后,距离吴国灭亡,中间又隔了好几代君主,为什么有人认为,孙权还需要为吴国的灭亡负责呢?

三国时期,吴国与魏国、蜀国鼎足而立,开国君主孙权也由此成为三巨头之一。但是吴国也只传承了几十年就灭亡了,那么,作为开国君主的孙权是否应该对吴国灭亡负责呢?

孙权,字仲谋,三国中吴国的开国君主。孙权其人外貌不凡,吴夫人怀孙权时曾梦见太阳入怀,孙坚断言是富贵的象征。可惜孙权父兄早亡,年仅18岁的他就从兄长孙策手上接过了江东的大权。孙权早期善于用人,有勇有谋,又善纳谏言。以18岁的身躯接过江东的重担,非但没有给父兄丢脸,反而青出于蓝。在孙权当政期间,东吴民生恢复,孙家与东吴世家的关系也有所缓和,世家子弟纷纷投入孙权麾下,为东吴的发展建言献策,一时间,东吴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之后,孙权放下父仇与荆州联手,在赤壁大败曹操,直接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周瑜、鲁肃、吕蒙先后亡故的情况下,孙权有提拔与兄长孙策有极深矛盾的陆逊为东吴的继任大都督,使东吴在夷陵大败刘备,杜绝了东吴一场战祸。由此可见,孙权在早期是难得的雄主,识人善用人,军政能力都不错。在他的经营下,江东本土几乎没有遭受战火,成为三国时期难得的一片“净土”。连曹操都不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可是,孙权建立吴国后,性情大变,开始变得多疑、暴躁、昏庸、猜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孙权晚年昏庸无道,大肆戕害大臣。

最典型的就是对张昭和陆逊的态度上。张昭是孙策留给孙权的辅政大臣,有“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说法。孙权亲政之初,也是张昭的全力辅佐才使少年孙权在执政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纰漏,之后,张昭一直牢牢占据江东文臣首辅的位置,不管军队的大都督是周瑜还是鲁肃,张昭的地位始终没变,孙权也极为倚重这位大臣。

但是晚年孙权却变得暴躁、小肚鸡肠。有一次张昭因为孙权不听他的劝告,非要派使者去辽东结好公孙渊,张昭一气之下称病不再上朝。孙权也赌气派人用泥土砌成一堵墙堵在张昭的家门口,张昭更绝,在里面也砌了一堵墙。最后还是孙权亲自道歉才使这件事情了结。对待张昭算好的了,武将之首的陆逊可就没这么好的结局了。

陆逊是孙权一手提拔的,为吴国的第四任大都督,掌握军队大权。孙权晚年,在立太子之事上反复无常,陆逊上书直言自己的看法,却被孙权误以为干涉自己的家事,直接将陆逊以牵涉党争问罪,导致陆逊忧伤过度,含恨而终。孙权晚年的昏庸直接导致了吴国官场的混乱,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清洗换牌。这与后来的主弱臣强有直接关系。

2.我们上面说到了孙权晚年在立太子之事上反复无常。

由于孙权活得够久,他所立的太子孙登都因病去世了,孙权依然健在。孙登去世后,孙权就陷入了反复立太子的举动中。继承人久久不能确定,东吴臣子纷纷站队,孙权的反复无常在这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太子之争导致了吴国朝政的混乱,多年的内讧使吴国的国力遭到了极大的损害,在太子之争中,许多大臣都以各种罪名被问罪,大批的忠臣良将被诬陷,导致了吴国的栋梁纷纷折断,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自此,吴国的国力衰退,陷入了长期的动荡之中。

3.孙权晚年不仅反复无常、昏庸暴躁,而且好大喜功、骄奢淫逸。

他的贪图享乐不在任何一位昏君之下,而且孙权极好神仙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不断派人前往海外寻找神仙。造成了吴国国力被白白消耗,赋税沉重,民不聊生。最为荒唐的是,孙权晚年爱上了残酷的刑罚,并以处罚他人为乐,陆逊等大臣上书建议减轻赋税、放款刑罚,孙权却为酷刑辩解,赋税反而越征越高,这与早期爱民如子、体恤臣民的东吴雄主有天壤之别。

以上都是孙权晚年所犯的错误,吴国的灭亡,孙权肯定要负相当一部分责任,但不应全部推到他身上,毕竟吴国不是在孙权手上灭亡的。吴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历史潮流的推动,天下历来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汉末军阀割据以来,中华大地分裂已有近百年之久,统一的历史趋势不可阻挡,蜀国不行,吴国同样也不行。而且吴国的地理位置善于防守,但不利于进取,根本没有争霸天下的可能,被灭亡也是情理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周瑜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到底是怎么死的,有很多人都在纠结这个话题。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结束后,周瑜领兵和曹仁争夺荆州,结果被诸葛亮趁虚而入,占据了南郡和襄阳,周瑜气绝而死。

然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周瑜亲自骑马督战,被飞箭射中右肋,伤势严重,退兵回营。曹仁闻周瑜卧病在床,亲自督帅士兵上阵攻击吴军。周瑜奋身而起,巡视各营,激励将士杀敌。将士们深受感动,浴血奋战,曹仁只好撤走。后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让他屯兵于江陵。

建安十五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周瑜返回驻地江陵,行至巴丘,突然病卒,年仅三十六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由此看来,周瑜很可能就是之前的箭伤未愈,又在军中操劳,最终在途中因疾病发作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吴国怎么被灭的 三国中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率兵攻打越国。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被抓到了吴国。伍子胥建议杀掉越王,吴王不听劝,还派越王去放牛牧羊。

三年后,越王被释放回国。越王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为了报仇雪恨,晚上就睡在稻草堆上,还在房梁上掉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就尝尝苦胆,以此来激励自己。越王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同时,他还加强军队的训练,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变得国富民强。于是,越王亲自带兵攻打吴国,并取得了胜利。吴王夫差后悔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忠告,最后羞愧自杀,吴国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气周瑜是哪三气 三气周瑜是哪三次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三气周瑜”是罗贯中所作《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那么“三气周瑜”到底是哪“三气”呢?

首先第一气就是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久攻不下,诸葛亮却攻下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气得周瑜金疮迸裂,摔下马来。其次第二气则是周瑜设计,想在孙尚香嫁给刘备的时候杀掉刘备,但是又被诸葛亮识破,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第三气与荆州有关,想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因为欲攻取西川必须途经荆襄,可是周瑜实则是为了攻取荆州,此计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在蜀汉灭亡之后,吴国的高层是怎么想的?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到了三国的后期第一个灭亡的就是蜀汉了吧,其实也没坚持多久,那么这个事情小编想到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在当蜀汉灭亡之后吴国这个时候的人是怎么想的呢?他们是不是非常的胆颤心惊的呢?会不会也想着马上也要灭亡了这件事情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从感情上讲,蜀汉和吴国自从“夷陵之战”后,进入长达几十年的合作抵抗魏国的深厚积淀。两个政权的密切合作,比如诸葛亮几次北伐,吴国都派出军队来配合。两国之间的重要大臣更迭,去世都会派出使者互相告知,以保持合作,即使是刻薄的孙峻,乱政的孙綝,也会如此。但是,两个合作是建立在保证自身国家的利益出发,一旦利益天平发生倾斜,反目成仇这是很自然的,政治不讲感情的。

蜀汉灭亡的时候,吴国正是孙休时期,吴景帝孙休是自孙权老来昏聩,孙亮被孙峻和孙綝架空以来,吴国难得的明主,吴国的治理也一度趋于平稳。永安六年(263),蜀汉因魏国五路讨伐而告急,孙休不会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派丁奉都督各军攻打魏国的寿春,吸引火力。又派丁封,孙异到达沔中,支援蜀汉,留平则被派到南郡,和“亲蜀”的施绩商议进军路线。可惜,蜀汉败亡太快了,吴国援军还没成行,刘禅已经投降。

这时候,吴国的态势也开始变得微妙,交址郡吕兴杀太守叛吴投魏,让吴国处在夹击的危险中。蜀汉投降后,魏国发生钟会和邓艾等人互相攻击的混乱中,蜀汉百座城相当于“无主之地”。这种情况下,孙休肯定要“趁火打劫”,尽量拿下原来蜀汉的地盘,来扩大吴国的实力。只是,没想到,遇到罗宪这个“硬骨头”,集合陆抗,留平等人就是拿不下吴国入蜀的门户,永安。最后,魏国派胡烈来支援罗宪,吴军只好撤退。

虽然在有关国家利益中,是不讲感情,义气的。但是,孙休为政的吴国高层还是想着“唇亡齿寒”,支援蜀汉,并做了大量的工作,这还是在交址郡叛乱的情况下。无奈,刘禅投降太快,眼看着益州都要姓“魏”了,孙吴方面肯定要抢夺蜀汉之地,来弥补失去“盟友”后,实力上的的损失。只是,随着统一的大势所趋,吴国也是徒劳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周瑜性格特点 周瑜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样的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是东汉末年东吴名将,他的性格特点需要从两方面来说明。

《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性格特点是勇敢决断,遇事不慌,忠心不二,不骄不躁,心胸狭隘,嫉妒心强。而历史上的周瑜性格特点是足智多谋,口才出众,他所阐述的内容,总是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侃侃而谈,意气风发,给人以清晰爽朗之感。更重要的是,周瑜还是一个心胸非常宽广的人,大公无私。对于身边的一些有才能的人,他都极力向上推荐,他觉得这些人都比自己优秀。他还是一个忠义之人,不管是对友情还是爱情都十分专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周瑜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周瑜死法存在四种说法:1、病死的;2、被气死的;3、因战争受伤去世;4、在去蜀途中进退两难气急而亡。

周瑜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才华出众,主要业绩就是辅助孙权拿下了江东地区。对于历史上周瑜是怎么死的呢?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下面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详细内容

1

第一种说法:病死的,历史记载,周瑜在36岁时候,生了重病导致死亡。

2

第二种说法:被气死的,在《三国演义》中有记载,周瑜跟诸葛亮斗争,几次都吃亏,战败最终被活活气死了。

3

第三种说法:因战争受伤去世,对于周瑜死法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就是周瑜在战场大战,受伤致死。

4

第四种说法:在去蜀途中进退两难气急而亡,在去蜀途中,面对进退两难的环境,心里非常着急,最终心急攻火导致死亡。

5

周瑜是东吴的大都督,为东吴立下彪炳千古的赫赫战功,与曹操之间斗智斗勇,成为一段历史佳话,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风云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为什么会成为诸葛亮的标配

全文共 1167 字

+ 加入清单

在说到“羽扇纶巾”的时候,你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人物是谁?是诸葛亮,还是周瑜?或许大部分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都会自动对号入座,认为这个词说的就是诸葛亮,毕竟影视剧中、游戏中的诸葛亮,一直都是这样的形象。不过,读过苏轼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都知道,他原本用这个词是要说周瑜周公瑾的,与诸葛亮没什么关系,但是为什么现在,很大一部分人都会把这个词自动放在诸葛亮身上呢?1.羽扇纶巾是什么

“羽扇纶巾”是一个成语,而出处正是苏轼那首很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的本意写的自然是周瑜,仅仅是“羽扇纶巾”四个字,就已经勾勒出一个胸有成竹,大势在握的人物形象。可见,苏轼对于周瑜也是十分敬佩的,对他的军事才能自然也是非常欣赏,这才能写出如此让人难忘的句子,用这个句子描绘了一个自信、大度的君子形象。

“羽扇”指的就是用鸟羽制作而成的扇子,“纶巾”就是用青丝带做成的头巾,这两样现如今大部分都被用在诸葛亮的装扮上了,而不是周瑜,所以,也可以自动脑补一下,如果周瑜也是诸葛亮一样的打扮,那会是一副怎样的景象。但是,周瑜可并不是《三国演义》当中的那个小气鬼,前后被诸葛亮气了三次,最终吐血而亡,这在历史上是根本不存在的,相反,周瑜非常大度,完全不是一个会被气死的人。2.诸葛亮的装扮

那羽扇纶巾既然是周瑜的装扮,诸葛亮又是什么样子?其实,诸葛亮本身和这样也是差不多的,南北朝时期的《殷芸小说》中就有对诸葛亮的装扮的描述,虽然其中内容都是一些不被正史所记载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属于野史,却也还是有着一些参考价值。“乃乘素舆葛巾,自持白羽扁指麾”,这就是书中对诸葛亮的描写,可见,诸葛亮周瑜当时的装扮,其实应该是差不多的。

那为什么会这样?原来,羽扇纶巾在当时并不是某一个人的专属,是汉末名士中一种很流行的装扮,古人也讲究时尚,不管是哪个阶层,哪个时代,哪个圈子,总都是有属于自己的流行风尚,羽扇纶巾就是当时名士的一种标配,大家都喜欢这样的穿着打扮,所以说,这个词即便到了诞生之初,也就是苏轼的词中,也并非与诸葛亮直接挂钩,更别说是诸葛亮的专属了。3.为什么从周瑜变成诸葛亮

然而我们知道,《三国演义》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其中对于诸葛亮的形象刻画,就是保留了羽扇纶巾的造型,但是对于其他人,却并没有刻意的去“装扮”,也许是这种装束在罗贯中看来是非常符合他心中诸葛亮的形象的,也许是他想营造出一个神一般的人物形象,所以总是在刻意或无意当中,让诸葛亮保持着羽扇纶巾的状态,时间一长,诸葛亮的形象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因此,“羽扇纶巾”从一个时代流行的装扮,就这样变成了诸葛亮的专属形象,都得归功于罗老先生的描绘,和《三国演义》巨大的影响力,所以,说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没错,指的是周瑜也没错,指的是其他汉末名士,就更是没错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周瑜死后小乔为什么消失了?小乔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的老婆小乔也算是三国时期的大美女了,只是可惜周瑜英年早逝,最终没能和小乔一起携手到老。不过周瑜死后好像小乔也跟着一起消失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三国里周瑜去世后,小乔也就没什么记载了,所以关于小乔后来的事情也都成了谜。这里我们也就帮大家做一个分析,看看小乔今后的结局有可能是怎样的。

三国时最有名的美女,是貂蝉。但要说三国最让人心痒痒的美女,莫过于大小乔这一对儿人妻了。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曹操曹阿瞒可是一直惦记着这对儿姐妹花,据说发兵东吴,就是为了抢女人去的。

毕竟貂蝉虽美,但男女关系太为混乱,倒了几手了,反倒让人欲望不那么大。倒是大小乔,一直是养在深闺,妾不如偷嘛。

大小乔两姐妹,一个嫁了孙权,一个嫁了周瑜。孙权就不说了,江东王。周瑜,说是三国第一美男也不为过。后世有一个成语叫“一时瑜亮”,讲的就是周瑜和诸葛亮。但和诸葛亮纯粹的文士形象不同,周瑜是个儒将,长得高大威猛英俊,而且还懂得音律,属于顶级的招女孩子喜欢的那种人。

但说起来这对儿姐妹花,也不是愿意就这么嫁了的。虽然在电影《赤壁》里面,周瑜和小乔情意绵绵的,但其实大小乔是孙权和周瑜破了宛城之后,俘获的。毕竟大军破城,奸淫掳掠那是少不了的。大小乔的家眷,想必死在东吴刀下的也不少,这样自然称不上什么情意绵绵。但在那个时代,一介弱女子,又能如何呢?

周瑜死后,小乔在江东靠着周瑜的余泽,一直安然无恙地活到了47岁,在那个年代也算是高寿了。但毕竟大都督不在,小乔过的肯定没有之前那么好,并且小乔没有和周瑜生孩子,一直在抚养周瑜和其他人生的孩子,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也就可想而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周瑜是什么样的人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是什么样的人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周瑜为人宽宏,唯独程普与他不睦,程普认为自己年长,经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终不与他计较。后来程普敬重佩服他,对别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诸葛亮三气周瑜是哪三气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真的吗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经常看三国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诸葛亮三气周瑜可是非常经典的一个画面了。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足智多谋的,周瑜是那种心胸狭隘的,这个事情正是完美的体现了他们两个人的优缺点。那么关于这个事情在历史上是不是真的呢?诸葛亮三气周瑜又是哪三气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诸葛亮三气周瑜是哪三气

一气周瑜

《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气得周瑜金疮迸裂,摔下马来。

二气周瑜

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谁知吴国太(孙权的母亲)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要把孙尚香许配给他。周瑜便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并且用声色迷惑刘备,使之丧失得天下的雄心,但是失败了。诸葛亮又使计让刘备安然的回到了荆州,周瑜来追赶但是中了埋伏,周瑜急忙逃回船上,听到岸上刘备士兵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气得金疮再次迸裂。这也就是现在“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句俗语的由来了。

三气周瑜

《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图谋发展壮大自己,然而东吴怕养虎为患,等刘备强大后势必对自己构成威胁,三番五次要求其归还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还荆州为由,但迟迟不攻取,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遂想出了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因为欲攻取西川必须途经荆襄,可是周瑜实则是为了攻取荆州,此计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

2、诸葛亮三气周瑜是真的吗

其实在“三气周瑜”的这个时期,周瑜与孔明根本就没有打过交到,那时的孔明被刘备派往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实际上就是在后方作后勤保障工作。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堪称风流才子,他不仅大度恢宏而且文韬武略盖世,是东吴独一无二的忠臣和柱石,但是小说为了艺术虚构,将江南才俊周瑜的才智以及“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形象转嫁到诸葛亮身上,这样小说好看了,诸葛亮被神话了,但是却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惋惜!

“三气周瑜”是明代罗贯中所作《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周瑜三次用计都被诸葛亮识破。这个故事是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虚构的,正史上并无此事。此外周瑜心胸也十分宽广,与《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完全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周瑜在历史上有什么功绩?

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讲到周瑜,很多人都会联想起诸葛亮,想到他用计谋一次次的把这个对手气到吐血,最终气急而亡。这当然就是后世的杜撰了,真实历史上的周瑜,绝非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当然也不可能因为一些事情就被气到丢命的地步。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周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他在东吴效力于孙策和孙权,又有哪些功绩?

还记得苏东坡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吗,他笔下的那个羽扇纶巾,在谈笑之间便能“樯橹灰飞烟灭”的形象,正是还没有被《三国演义》改造过的周瑜周公瑾。周瑜的名字,起得是非常好的,瑜和瑾,都有“美玉”的含义,周瑜也的确不负家中的期望,长成了一个美玉一般的人物不仅仅是颜值,还有人品。

事实上,除了《三国演义》之外,所有有关三国的史料记载中,从来都都没有提到过说周瑜气量狭小,相反,当世的程普、后世的司马光等人,都给予了周瑜非常高的评价,胆识过人,性格豁达,才能出众,不止如此,他还尤其擅长音律。即便是在喝醉的情况下,也能听得出琴曲中的错误,然后回头看一眼弹琴之人,以至于为了能够引起周瑜的注意,很多人都故意弹错,只为了让他朝自己看一眼。

周瑜年少时与孙策是好友,二十一岁的时候就追随孙策平定江东。两人是同一年出生,周瑜听闻孙策的名声,专程跑到寿春去拜访,两人一见如故。而后,孙坚讨伐董卓,周瑜将孙权一家接到庐江居住,还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人关系非常好。只是好景不长,孙策遭人暗算英年早逝,江东的大业,就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周瑜也就开始继续辅佐孙权。

名义上周瑜是孙权的下属,但实际上,在孙权的心里,周瑜算是孙权非常信任和依赖的人。孙策临死之前曾经对孙权说,征战天下,孙权不如自己,但是守卫江东,自己却不如孙权。而在此之后,周瑜主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得住江东的基业。虽然孙权很信赖他,但是周瑜一点也没有架子,十分重视君臣之礼,一点也不给孙权难堪。

周瑜主战,他也是江东军事的第一人,赤壁之战尤为出名,但是在这一次的战斗中,诸葛亮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他只是作为刘备联合孙权的使臣,而放火烧的计策是黄盖提出来的,周瑜最终拍板决定,整个事情的策划者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由此可见,周瑜绝不是小说里面嫉妒、耍心眼的形象,而是一个真正的能臣。

210年,周瑜请求征伐益州,孙权批准,可是谁也没想到,周瑜在行至巴丘的时候突然病逝,那年他才只有三十六岁,正是建功立业的好年纪。孙权知道以后,亲自去芜湖迎接周瑜的灵柩,称帝之后还对其他大臣们说,自己这个皇帝的位子,如果没有周瑜,是得不到的,可见周瑜的地位之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鲁肃和周瑜谁更厉害?鲁肃却一直被小看

全文共 1056 字

+ 加入清单

鲁肃周瑜可以说都是三国鼎立的奠基人,因为如果没有他们两人坚持对抗曹魏,可能孙权就要像曹操投降了,刘备他们也不用玩了。鲁肃和周瑜一直都是好友,两人很早之前就合作过,而鲁肃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鲁肃不仅饱读诗书,而且胆识过人,面对拿着大刀的关羽也不怕。如果要拿鲁肃和周瑜做个比较,来人应该是平分秋色,而鲁肃可能还一直被人小看

在《三国演义》中,鲁肃被描绘为一个傻乎乎的文人,被诸葛亮玩来玩去,毫无智慧。真实的历史上,鲁肃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对东吴的贡献远大于大名鼎鼎的周瑜。被文人一嘲弄,他竟然成了一介腐儒,真是可悲。

鲁肃是豪族出身,家里钱粮非常多,周瑜当时在巢长,听说鲁肃的名气很大,于是就来拜访。周瑜进来就问他要粮食,鲁肃连思考都没有思考,直接把一个巨大的粮食囤的所有粮食全部送给了周瑜,让周瑜非常感动。

从这一个细节可以看出,鲁肃是个满身侠义精神的人,而不是酸腐的文人。具体说,他有武将的谋略,而不是文人的小技。黄巾起义波及了鲁肃的家乡,他带着几百人拒绝了袁术的招募,并且与袁术的人张弓对峙,最终成功投奔周瑜。

以几百人的手下,对抗袁术的大军,这是鲁肃的过人之处。孙策东渡之后,周瑜将鲁肃介绍给了孙策,深受孙策器重。然而,孙策屠戮英豪的行为引起了鲁肃的极大反感,鲁肃在孙策身边的几年,基本上没给孙策提什么大计谋。

孙策死后,孙权上台,孙权的宽厚给鲁肃留下了巨大的积极印象。鲁肃开始在江东政权活跃起来。至少在两件事上,鲁肃做出了惊人的突破。第一件事是给孙权提出了江东密议,告诉孙权,以江东为基业,取荆州、拿下巴蜀,然后争天下的策略。

尽管这个策略受到了江东豪族张昭的鄙视,但是孙权还是很欣赏鲁肃。刘表死后,鲁肃提出了联合刘备,对抗曹操的计策,也获得了孙权的支持。没有鲁肃就没有孙刘联合,也就没有刘备后来的基业,同时没有三国时代。

周瑜去世后,鲁肃取代了他的位置,坚持与刘备联合,为江东的军事力量发展奠定了极为卓越的基础。鲁肃的性格特点是,极为豪侠而不是文绉绉的。尽管他与诸葛亮因为赤壁之战有旧交,但是本质上与诸葛亮不是一类人。

在《三国演义》中,鲁肃被描绘为一个文弱的书生,且被诸葛亮玩来玩去,这真是太不应该了。鲁肃的智力不在诸葛亮之下,他的综合能力也不次于诸葛亮。真正的把他们放在一起,诸葛亮未必是他的对手。

经过电视剧的渲染,鲁肃更像个愚笨的小瘪三,而不是一代英豪。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从鲁肃密议中借鉴来的,消息的来源就是他的哥哥诸葛瑾。无论是否是真的,至少从侧面上证明,鲁肃并非等闲之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