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周瑜

周瑜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周瑜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周瑜问题。

分享

浏览

7281

文章

77

周瑜简介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也是一个很有才能,有勇有谋的人,能与诸葛亮相媲美。

周瑜年少时与孙策交好,二十一岁便跟随孙策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带兵赴丧,并留在孙权身边任中护军,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公元208年,黄祖的部将甘宁前来归降东吴,周瑜和吕蒙一起推荐他,因此受到了孙权的重用。同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侵,向孙权进逼。周瑜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后来,周瑜和程普进军南郡,与曹仁隔江对峙。在两军交战中,周瑜在骑马督战时被飞箭射中,只得退兵回营,曹仁听到消息后,亲自督帅上阵攻击吴军,结果被周瑜击败。因此,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南郡太守,并屯兵江陵。公元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征伐益州的方案,在返回江陵途中,周瑜在巴丘病卒,年仅三十六岁。

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但却是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展开阅读全文

周瑜和鲁肃政见不同为何死前推荐他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临终前举荐鲁肃,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

虽然两个人的政见不同,但在初衷上也都是为了辅佐孙权,在这个观点上两个人的方向都是一致的,并且周瑜能在临死之前推荐鲁肃也是因为他相信对方。

其次,就是周瑜也考虑到了孙权在他死之后的利益所需,虽然孙权在吴国有着很大的势力,但这并不代表东吴能够稳坐王位,相反,在三国里东吴的水是最深的,相比刘备经营的蜀地更加错综复杂,对于孙权来说,不但需要安抚本地的士族,还要维护孙氏宗亲的势力,所以周瑜认为在他死后,鲁肃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并且从当时的情况看,鲁肃除了出众的才能之外,还有着优质的社交关系,而这两点正是孙权稳定政权所需要的,因为无论是东吴的哪方势力都跟鲁肃有着不错的关系,很多事情都能拿够由他出面调谐,在周瑜眼里,鲁肃是非常适合孙权的战略伙伴,事实上就算周瑜临终前不这样交代,孙权也会重用鲁肃。

展开阅读全文

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功绩谁更高呢?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之战周瑜诸葛亮谁的功劳更大

其实在赤壁之战中,并不是诸葛亮的功劳最大,而是周瑜,诸葛亮的作用早就已经被过分的夸张,其实当时周瑜就是主要的核心,诸葛亮只是负责去游说。

当时的赤壁一战,其中一方就是曹操,另外一方就是周瑜,在历史上周瑜本身就是一个主战派。诸葛亮在这中间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绝对性的作用,最多也只是起到一个游说的权利。真正能够坚定孙权决心的,应该就是周瑜的分析,还有周瑜对于自己的一种相信。大家都会听到诸葛亮的舌战群儒,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无非就是虚构。

三国演义中把这次的赤壁之战所有功劳全部都只给了诸葛亮,其实在这一次里面我们也会知道周瑜也是非常不错的,而且也是一个典型的主战派,就是因为如此才能够有效解决一切的问题。

赤壁之战之所以能够胜利,其实就是用火攻,这次火攻的胜利早就已经超过诸葛亮的预料,甚至也早就已经超过周瑜的预料。但是这一个计谋确实是周瑜想出来的,和诸葛亮真的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并且周瑜因为东风马上就选择设定一个计划,这才能够直接烧掉曹操的军营。

所以在赤壁之战中总指挥肯定就是周瑜,诸葛亮只不过是分析了形势,至于草船借箭,又或者是设计火攻,这所有的一切只不过就是美化诸葛亮,这就是一种艺术加工并不是真实的情况。当我们在真正的分析之后会发现赤壁之战中最为主要的那么肯定也就是周瑜,周瑜才是一个主要的力量,如果不是周瑜的存在,相信也不可能会有后期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周瑜的特点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的周瑜性格特点是足智多谋,口才出众,他所阐述的内容,总是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侃侃而谈,意气风发,给人以清晰爽朗之感。更重要的是,周瑜还是一个心胸非常宽广的人,大公无私。对于身边的一些有才能的人,他都极力向上推荐,他觉得这些人都比自己优秀。他还是一个忠义之人,不管是对友情还是爱情都十分专注。

周瑜是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周瑜出身大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汉朝太尉之职。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

展开阅读全文

周瑜是什么样的人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是什么样的人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周瑜为人宽宏,唯独程普与他不睦,程普认为自己年长,经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终不与他计较。后来程普敬重佩服他,对别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

展开阅读全文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使用了三个计谋分别是什么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赤壁之战中使用的三个计谋分别反间计,连环计以及苦肉计。反间计,周瑜利用蒋干杀蔡瑁、张允。连环计,庞统献连环计让曹操把战船都用铁链连在一起。苦肉计,黄盖用苦肉计向曹操诈降,采取火攻火烧赤壁。

赤壁之战简介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周瑜简介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人 。东汉末年军事家、谋略家、东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展开阅读全文

诸葛亮气死周瑜是真的么?周瑜的气量可比诸葛亮大多了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的形象几乎快成神了,要不是后期北伐接连失败回归凡人路线,可能诸葛亮要成最后的统一者了。很多人都喜欢把诸葛亮还有周瑜放在一起做比较,而且在演义当中周瑜还是被诸葛亮气死的,难道这段历史是真的么?其实周瑜的气量要比诸葛亮大多了,而且诸葛亮并不是口才很好的人,可能还不如周瑜能说会道呢。

《三国演义》塑造了无数个鲜活的人物,但是里面也有一些硬伤,就是跟真实的历史有点偏差,小编个人感觉就是罗贯中老爷子有点过于偏爱蜀国了,相对的,对于魏国,吴国态度恶劣。导致蜀国的一些人物形象高大秒杀魏国,吴国的精英,小编如果挨个说起来,一篇文章是远远说不清楚的,因此只捡两个人物对比来谈谈,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一起讨论下。

诸葛亮

咱们知道《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简直不是人,而是神,早在南阳当农民的时候,就已经制定好天下的方略,就等着刘备来请,结果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次访问才请出来,出来后就像开了外挂,个人感觉诸葛亮是火神下凡,因为他的好多谋略都跟火相关,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军,火山上方谷。另外呢,他曾经骂死王朗,三气周瑜,这就引出了咱们另一个人物周瑜。那么真实的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咱们看看历史上是如何评价周瑜的吧。

疑似诸葛亮

周瑜在历史上是相当的牛,早年与孙策南征北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史料记载:攻横江、当利,皆拔之。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从攻皖,拔之。复近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赤壁之战其实也是周瑜指挥,而诸葛亮呢,平时只是主内,打仗的事一般都是刘备带着法正,他当然也打过仗,5次北伐都没有取胜,最后挂了。从这上看,军事方面跟人家周瑜差一大截,诸葛亮能气着周瑜吗?

周瑜

另外从气度上看,三国志中赵普好多次凌辱怠慢周瑜,可人家始终宽容,不与他计较,后来程普怎么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而诸葛亮呢,托孤大臣李严为何被贬黜,这不是明摆着吗?还有诸葛亮那么牛,为什么不告诫关羽,让他小心防范,不行的话,自己亲自去帮助关羽。

诸葛亮周瑜

从上面两点来看,周瑜无论从军事能力还是容人气量上都超过了诸葛亮,当然诸葛亮搞内政还是有一套的,但是像三气周瑜的桥段在正史上是不存在的,这只能归结为罗贯中老先生的爱蜀情节。不过《三国演义》确实是一部难得的作品,但是不能全部当做事实依据,应该结合这正史一起看。

展开阅读全文

如果孙策和周瑜还活着能击败曹操么?这几人才是三国里的大战略家

全文共 1449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里的大战略家和军事家一般都是首领或者谋士,曹操肯定算是其中非常厉害的人物,不过曹操早年也是尝到过几次失败的苦果。说起大战略家其实我们一直忽略了一个人,就是东吴的奠基者孙策。孙策和周瑜才是占领江东最关键的人物,而且孙策不仅有战略自己还非常能打,如果孙策和周瑜还活着的话说不定还能与曹操一战,那三国的历史也就不好说了。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时期,动乱年代,却造就了一批乱世英雄,关云长策马冲锋,斩杀颜良于万军之中,枭首而归,张飞长坂坡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二人都是“万人敌”,虽然都是威震三国的猛将,但是未免还是一勇之夫,距离孙子兵法上说的为将之道五条,即:“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还是差一点的,那么三国上具备这种能力的有谁啊?

第五位:. 张辽

张辽,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在丁原、何进、董卓、吕布的领导下,归属曹操后随曹操四处征讨,曾劝降昌豨,攻袁氏,斩杀乌桓单于蹋顿,智平荆州新军,击灭陈兰、梅成。濡须之战后,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为历代推崇,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堪称三国最能打仗的将领,以后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第四位:.. 公孙瓒

提起公孙瓒,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都停留在刘备的师兄、赵云的旧主。其实在公孙瓒北抗夷狄、南争河朔的戎马生涯的这一年,28岁的议郎曹操触摸到了帝国腐朽的真相,屡谏无果之后选择了缄口不言;28岁的孙坚因为讨贼有功,多次调任地方县丞,仕途正蒸蒸日上;23岁的刘备大约完成了卢植的学业,或许回到涿县谋了个差事,继续当他的地头蛇,而名门之后的袁绍和袁术,一个在洛阳广交豪杰,一个则整日飞鹰走狗。这些日后左右天下的群雄,此时还都没有开启自己的霸业,而公孙瓒则成为了史书所见的第一个“白马将军,但是因此自己的性格问题最终导致失败困于高楼,引火自焚。

第三位:.诸葛亮,司马懿

把二人放在一起是因此二人可以说是宿敌,无论从人品,军事能力,政治能力来讲都是诸葛亮厉害。但是从战略角度上来讲最后司马懿战略胜了诸葛亮,他看出只要守住地盘蜀汉早晚会衰落,所以他只要以逸待劳就可以了。最后活活耗死武侯,可以说在后三国时代诸葛亮与司马懿是最强的代表。

第二位:曹操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曹操钻研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曾熟读孙武、吴起等前代军事家的著作,在习诸家兵法的基础上,写成《兵书接要》一书,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加以论述。所撰《孙子略解》,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

第一位:.孙策与周瑜

孙策,孙策十七岁丧父,二十六卒,十余年间建立大业,为孙吴一会的开创基业,

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为孙权提出“两分天下论”,即吃掉刘备,与曹操划江而治,平分天下。准备出征的路上时得了重病,最终卒于巴丘(今湖南岳阳),时年三十六岁,成为了三国一件遗憾的事情,其实孙策早死也是一个遗二个都是英才,可惜都早死。

纵观三国的历史,各个势力都是牛人辈出,高潮迭起,曹刘孙三家没有绝对优势和劣势,天时地利人和大家各自拥有。但纵然是如此的三方势力,最终统一归晋,其实也是最大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周瑜是不是三国最厉害的将军?周瑜的才华连曹操都钦佩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三国里大家公认很厉害的人物并不是很多,但是周瑜绝对是其中一位。不管是在三国演义里还是三国志里,都把周瑜描述的非常完美,相貌英俊而且还精通音乐。赤壁之战虽然是吴蜀联手,但总指挥官还是大都督周瑜,依靠周瑜的计谋也是大败曹操,实现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最重要一场战役。对于周瑜来说能够愿意辅佐孙权已经是尽职本分了,当时周瑜的威望不比孙权差。

三国多名将,比如武圣关羽,完美赵云,威震逍遥津的张辽等。但这些名将,在此位将领面前都要逊色。

因为,无论关羽、赵云还是张辽等,最多让一位三国雄主害怕,而他却让三国双雄,奸雄曹操和枭雄刘备恐惧,他就是三国最牛的将军, “羽扇纶巾”的东吴周郎!

提起周瑜,先要澄清一个普遍误解,周瑜并非官至东吴大都督,他到死才得到一位偏将军的封号,还是在赤壁之战后才得到的,所以只能说周瑜是位将军。

周瑜最辉煌的时刻,是赤壁之战前后。据《江表传》载:赤壁之战后,曹操突然给孙权写来一封信: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即,赤壁之战时,因为我的百万大军闹疾病,我曹操为了安全撤走,就烧了自己的战船做掩护,可这一切咋就成了周瑜的功劳了?还让周瑜得了这么大的名声。

曹操的确烧过自己的战船,却是在兵败后为了阻挡东吴追兵,所以曹操这封给孙权的书信,潜台词就是:赤壁之战中,我根本据没被周瑜击败,是自己走的,所以周瑜有没有谎报军功?你可要注意。且如今周瑜名声这么响,完全压过你了,这个问题,实在不好说啊。

曹操这封书信,可以清楚看出,就是在挑拨孙权和周瑜的君臣关系,赌一把万一孙权犯浑,干掉周瑜呢?所以曹操是真被周瑜打怕了,不然无法解释,为何“打掉牙向肚内咽”的表示,我根本不是被周瑜打败的。

若说赤壁之战,周瑜打怕了曹操,那么赤壁之战后,周瑜同样也吓坏了刘备。孙权为巩固“孙刘联盟”,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还让刘备来到江东娶媳妇。

此刻,周瑜提议,不要放走刘备,但孙权没听。跟着周瑜又提出了,西取益州的大战略,可惜孙权也是没有听从。若以上两点能实现一个,估计后来刘备在益州称帝,就算泡汤了。

跟曹操一样,刘备也想借孙权之手除掉周瑜。于是趁着自己娶媳妇,对孙权当面说了这番话:“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即,周瑜这人太牛了,且更可怕的是,他还胸怀天下,腹藏大志,这样的人,恐怕不会总是在你手下当臣子啊。啥叫打肿脸充胖子?看看咱刘皇叔这句,本来是认识有周瑜在,自己难翻身,可却就是装出一副替孙权着想的样子来。

且真正不会久在人下当臣子的,不是别人,正是他刘备,这是人尽皆知的,却如今刘备“肿着胖脸说别人”,也算没谁了。幸亏孙权清醒,没有被这两位,联手忽悠住。但从曹操和刘备如此处心积虑地想除掉周瑜来看,显然都对周瑜心怀恐惧。所以周瑜若不是三国最牛将领,还真找不出其他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周瑜、陆逊和吕蒙谁的能力最强?

全文共 1530 字

+ 加入清单

东吴虽然在三国里存在感比较低的,但是也有几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今天就为大家讲讲周瑜陆逊还有吕蒙。周瑜应该是大家最熟悉而且能力最强的人,周瑜是赤壁大战的总指挥,也会依靠周瑜的计谋最后吴蜀能联手击败曹操的大军,而吕蒙更是斩杀关羽的关键人物,陆逊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周瑜过世的早,周瑜不在吕蒙和陆逊谁才是东吴第一人呢?

三国时期涌现了很多著名的大将,比如曹操帐下的张辽,典韦,许诸;刘备帐下的关羽,赵云,张飞。那么,东吴的大将都有哪些呢?其实相比其他两国的武将来说,东吴的大将是最特殊的,为什么呢?因为东吴的大将都不是纯粹的武将,无论是陆逊,周瑜还是吕蒙,他们都是属于文武双全的武将,确切的说是儒将。

在东吴的所有武将中,声望和贡献最大的当然是周瑜,这个几乎是没有争议的。周瑜21岁就开始跟随孙策,为孙策创建江东基业作为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时年26岁,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孙权。此时的孙权年龄还小,对于执掌政权也没有任何的经验,全靠周瑜的帮助,孙权才能坐稳东吴之主的位置。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侵,占领荆州,曹操向孙权进逼。面对曹操的大军,周瑜巍然不惧,不顾众人的反对极力劝说孙权和曹操开战。周瑜向孙权指出,曹军远途跋涉,疲惫不堪;天气寒冷,马没有草吃;北方人惯习陆战不擅水战,水土不服;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既而进一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听完周瑜的分析,孙权下定了和曹操决战的决心。

恰好此时刘备派人来联合孙权抗曹,在鲁肃这位外交家的促进下,孙权和刘备正式结成了联盟对抗曹操。事实证明,周瑜的分析确实很正确,在赤壁之战中,曹军果然大败,而周瑜也因为指挥赤壁之战迅速成名。为他东吴第一名将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按理说周瑜文武双全,日后定会有很大的成就。但是谁也没料到周瑜竟然会在三十六的时候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

既然周瑜已经去世了,那还有谁能够担当东吴第一大将的名声呢?纵观东吴当时的所有武将,最著名的有两位,吕蒙和陆逊,那么,这两人究竟谁才是继周瑜之后的东吴第一大将呢?

吕蒙,字子明,早年的时候吕蒙就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不过那时候的吕蒙被很多人瞧不起,都觉得吕蒙难成气候。不过孙策并不这么认为,孙策觉得吕蒙身上的确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于是将吕蒙安排在自己的身边做事。不过没过几年孙策就去世了,吕蒙开始辅佐孙权。在跟随孙权期间,吕蒙先是击破黄祖水军,随后以武力平定了本地区起事的山越族人。为东吴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实相比前面这些事件,吕蒙最著名的还是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

介绍完吕蒙,接下来再看看陆逊。陆逊,字伯言。和周瑜吕蒙一样,陆逊也是一位杰出大将,只不过陆逊出道比较晚。在陆逊刚崭露头角的时候,吕蒙已经年迈快要退休了。早年的陆逊因为征讨山贼有功深受孙权器重,经常找陆逊商量治国大策。

陆逊的首秀就是与吕蒙和孙权设计夺取了荆州,杀死了关羽。在这一战中,陆逊声名大噪,一时之间无人不知。关羽死后,刘备带兵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但是最后刘备却在陆逊的手里吃了败仗,并于不久后病死白帝城。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其实对比陆逊和吕蒙的功劳来看,无疑是陆逊的功劳更大。而且陈寿在整理三国史书《三国志》的时候曾这样评价陆逊:“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由此可见,陆逊才是继周瑜之后东吴的第一大将,略胜于吕蒙。

展开阅读全文

曹仁在正史中很厉害么?曹仁被低估曾击败周瑜关羽

全文共 1603 字

+ 加入清单

曹仁在三国影视剧里的形象基本都是一个贪财的人,而且在战场上基本都是打败仗,还仗着自己和曹操是亲戚关系就欺压别人,难道曹仁就是这样的一个草包么?其实曹仁被我们都给小看了,正史中的曹仁帮曹操立下过很多功劳,在战场上的曹仁可以说是相当勇猛,还击退过周瑜关羽。其实曹魏的很多将领都被罗贯中给写的有点无能,实际上能力不比蜀吴的要差。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到,《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一剧中,弘农王妃唐瑛,为救身陷囹圄的司马懿,也为给岌岌可危的汉室,增加一点话语权,用自己的性命,设下了一个圈套,引曹仁深夜带兵入宫,并剑裂王妃衣,最终导致曹仁,被荀彧下令收押,关进了许都卫。相信很多观众,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除了为唐瑛唏嘘之外,还会为曹仁的结局,拍手称快。

因为,在剧中,曹仁与满宠一样,是曹操的爪牙,一步一步威逼汉室,而且其本人还飞扬跋扈,一点都不将汉献帝和伏后等人放在眼中。另外作为曹操麾下的大将之一,他既没有什么战绩,也没有一点大将风度。那么,真实历史上的曹仁,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也如剧中一样,只会倚仗曹操的权势猖狂吗?

答案是否定的,真实历史上的曹仁,虽然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纨绔子弟,但是他随曹操起兵的时候,已经开始严格约束自己了。而且虽然他不是曹操麾下,官职最高的武将,却是最受曹操倚重的嫡系将领,也是曹操麾下第一名将,能够力敌周瑜、关羽等名将。

一、镇守江陵,抵御周瑜

公元208年,曹操高吟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挥军南下,结果刚刚拿下荆州不久,便被孙刘联军火烧赤壁,打回了江北。当然了,曹操虽败,却没有完全放弃荆州。他在自己回到后方的同时,将曹仁留在了江陵。《三国志》记载:“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而且他足足守了一年之久,才被迫放弃,由此可见,曹仁的确善守。然而,除了守城有功之外,他个人的骁勇也不容否认,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原来,当初吴军攻打江陵的时候,共有数万人,其中仅先锋就有几千人。他为了挫败吴军的气势,亲自招募了三百勇士,命部将牛金率领,前去破敌。结果牛金却被敌军包围了。这个时候,曹仁不顾诸将劝阻,亲自披挂上阵,仅率几十骑就突围救出了被困的牛金和三百勇士,因此被士兵赞曰:“将军真天人也!”

二、镇守襄樊,抵御关羽

公元219年,关羽被刘备拜为前将军,假节钺,并发动了襄樊之战。他当时能迅速围困曹仁,使曹仁向曹操求救,并非仅是依靠自己的能力,而是因为当时,周围的割据势力,纷纷投靠关羽,反抗曹操,曹仁的后方,发生了大规模的内乱。而就在这等内外交困,且关羽不断往前线增兵的情况下,面对于禁降敌,庞德被斩的噩耗,他也能够一直坚守,直到徐晃的援兵到来,还能组织起兵马,与徐晃形成配合,其能力也不容小觑。

只不过,这样一员名将,到了晚年,却败在了江东一个无名小将手中,并在战败不久之后,就去世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夷陵之战前,孙权已经向曹丕称臣,战后却拒绝派遣质子,并拒绝曹魏的使者入境,结果惹怒了曹丕,导致曹魏兵分三路伐吴。曹仁就是其中一路,他负责攻打的方向,正是江东军事重镇濡须。当时濡须的守将,是后来成为江东名将的朱桓,而这个时候,朱桓还没有出头,仅是一个无名小将。

刚刚交锋的时候,曹仁一点都没有名将包袱,不会想着不能欺负晚辈什么的,反而率先使用声东击西之计,调离了朱桓军的主力,然后一面令自己的儿子曹泰,攻打濡须,一面派大将常雕和王双,攻打吴军家属所在的中州。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虽然朱桓此时名声不显,其能力却不容轻视——朱桓一面利用江东的水军优势,斩常雕,擒王双;一面偃旗息鼓,假装城中空虚,然后趁敌军不备,发动突袭,大败曹泰,最终完败曹仁,一战成名。

结合曹休伐吴失败之后不久,便郁结成疾,背发疽而死一事,我们或许可以猜测,曹仁在战败后不久去世,也与无法接受这一战果有关。如果事实果真如此,实在令人唏嘘,毕竟没有谁是真正的常胜将军,胜负乃兵家常事。

展开阅读全文

周瑜才能出众,为什么在孙策死后却得不到孙权的重用?

全文共 1416 字

+ 加入清单

孙策还在世的时候,他与周瑜不仅是非常好的朋友,孙策对他也是非常信任。孙策遭受袭击英年早逝,周瑜赶回来奔丧,他的心里一定也是十分痛苦的。然而后来,周瑜却总是得不到孙权重用,这不得不让人疑惑,周瑜的才能出众,少时的孙权也是虚心纳谏,但是为什么不肯重用周瑜呢?

周瑜有几个细节,或许他自己没有留意,但在孙权心中,却能够能引起其他想法。

当孙策身后,孙权受命继任。此刻,周瑜率军回吴奔丧。自古以来,带兵入城都是君主大忌,周瑜到底是想护卫孙权,还是要根除孙权呢?估量从孙权见到周瑜带兵的那刻起,两人的联系就有了裂缝。何况周瑜入吴之后,并没有赶快脱离,而是驻扎在吴地,和长史张昭一同办理各项业务。

的确,刚接位的孙权需求有周瑜的帮助,但若是放眼望去,整个吴郡都是周瑜的人马,放眼军队都是周瑜的心腹,作为主公的孙权会做何感想?所以,在几年之后,周瑜受命出吴,在柴桑练兵,一方面是应对荆州刘表,但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孙权刻意为之吧。毕竟练兵之事,未必要大都督亲自出马。

当曹操大兵压境之时,孙权和臣下协商多日,难以决断。鲁肃劝说孙权召回周瑜协商,为何史书上说是“劝”?估量鲁肃也理解,孙权是有意把周瑜发配到鄱阳湖吧。当孙权迫于形势,不得不把周瑜召回来的时分,又发生了孙权不愿意看到的一幕。

周瑜一到,文臣武将纷繁前去访问周瑜,问询周瑜的意思,周瑜却都没说。为什么不说?并非周瑜那架子,抖包袱,是因为不能说。群臣都去访问周瑜,简直就是把周瑜看成是江东命运的最终决议计划人,这对于没有他心的周瑜来说,是个非常风险的信号。

这件工作肯定会传到孙权耳中,孙权会怎么想?所以,周瑜是在第二天朝堂上揭露陈诉自己的观念,并恳求孙权做出最终的决议计划。周瑜以为自己现已很留意尺度了,可是,在孙权心中还是留下了很深的暗影。

赤壁之战后,周瑜从前主张孙权及时根除刘备,以为能够在京口把刘备供起来,给他美人美食,让关羽和张飞为自己所用。这个主张正本极好,可是孙权却以刘备一时难以控制,尤其是曹操在北方实力强壮,不能搞窝里斗为由,拒绝了周瑜的恳求。不但如此,孙权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想以此来巴结刘备。

刘备一直是周瑜心中的大敌,为何孙权还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增进两人的联系呢?当然,孙权是为了加强孙刘两家联盟的联系,可是,我们要知道,在其时,周瑜是孙刘盟军的盟主,具有军事指挥权,在实力上更处于肯定的优势。刘备尽管说夺取了荆州南部一些郡县,可是荆州的北部重镇却在周瑜的手中,在赤壁之战时,曹操大北,此刻端掉刘备并非没有可能。

就算是孙权顾及曹操的要挟,也彻底没有必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刘备在其时是要借势孙权的。最好的解释就是孙权想凭借刘备来控制周瑜,目的得到平衡,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周瑜说刘备有野心,刘备也说周瑜想自立。刘备勇于当面挑拨孙权和周瑜的联系,若说孙权周瑜之间没有问题谁也不会信。刘备是个多会察言观色,见缝插针的人!

还有一个证据。当周瑜临死时,从前给孙权上了一封奏折,在这封遗书中,周瑜着重自己终身最大的际遇就是受到孙策的特别恩遇,自己时间铭记在心,因此兢兢业业,不敢松懈。现在快要死了,主张让鲁肃接任,鲁肃怎么怎么不错等等。然后说了一句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永存矣!”

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分,我越读越觉得周瑜很冤枉,堂堂大都督,为何在遗书中着重自己“我快要死了,总会说一两句好心的话”?若非周瑜和孙权关系越到晚年越不好,周瑜也不会说这么惨痛、不幸的话了。

展开阅读全文

鲁肃为什么能当吴国大都督?鲁肃和周瑜是什么关系?

全文共 920 字

+ 加入清单

鲁肃周瑜都是吴国不可多得的大人才,两人很早就互相结识,而且还是挚友。在曹操南下时,周瑜和鲁肃就坚决抗曹,这才有吴蜀联盟大破曹操的赤壁之战。要是比较鲁肃和周瑜两人的能力,到底是谁更胜一筹呢?其实两人的侧重点不同,鲁肃显得更为老练和沉稳,周瑜则是在大局观上非常敢拼,而且判断准备,周瑜死后鲁肃也是接过了这个大都督的位置。

鲁肃,字子敬,自周瑜推荐担任东吴官员以来,为东吴的壮大奉献了自己的力量,还是继周瑜后的又一任大都督,并为孙权推荐了吕蒙和陆逊,为东吴立下不小的功劳。

客观地说,鲁肃和周瑜的关系很好,还获得了周瑜的鼎力推荐。就是周瑜的推荐,让鲁肃的仕途一帆风顺,直到被孙权赏识,成为强硬的主战派,并和孙权、周瑜、黄盖等人站在一起,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付出了自己的心血。赤壁之战后,表现突出的鲁肃在孙权心目中的地位急剧上升,基本上已经成为周瑜的接班人。

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期,只要你和老板或者大将搞好关系了,那么,你就有官做,因为当时做官是推荐制,不像现在要参加各种考试。后来,鲁肃能当上东吴的大都督,不仅和周瑜的重用有关系,也和孙权的赏识有关。也就是说,就是孙权和周瑜这两位贵人成就了鲁肃的英名,并且还给了鲁肃一个舞台展示自己。这就是鲁肃的独特之处。

最后,鲁肃性格沉稳,适合当好周瑜初丧后的权利过渡期时的大都督。周瑜死后,东吴苦于没有统帅型将领,只能安心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过,周瑜临终前向孙权举荐了鲁肃,还说他一定能完成孙权的使命。孙权历来相信周瑜,就听从了。

再说,鲁肃性格沉稳,也适合当好过渡期间的大都督。毕竟,东吴和曹军在赤壁之战打了一场恶仗,后来又被刘备阵营各种欺负,甚至于差点儿损了主力,实力大大受损,因为急需休养生息。而鲁肃的出现,正好可以填补这个空白,进而使得东吴在鲁肃的周旋下,有足够的时间疗养,为后来的东山再起做好了准备。

事实上,鲁肃和刘备阵营的关系不错,肯定能让刘备阵营不至于乘虚而入,还能联合刘备一起抵抗强大的曹操。这是孙权的最大打算。其实,鲁肃也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因此,在鲁肃的大都督任期内,我们看不到东吴有什么战斗行动,只是看到鲁肃一味地忍让刘备,并在北方集中精力防备着曹操的进攻。这就是高明的鲁肃的高明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如果周瑜没有早死,是不是能实现"二分天下"?

全文共 1327 字

+ 加入清单

在三国时期的“三足鼎立”之前,周瑜曾经有过一个“二分天下”的设想,而且为了这个设想,他费尽心力才得到了孙权出兵的许可,然而却在途中不幸病逝,当真是可惜。那么,我们不妨来假设一下,如果当时周瑜很幸运,并没有因病去世,那么他这一个未竟的遗志,又是否能够被实现呢?

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二分天下之计是周公瑾未竟的遗志,我们在史书中可以得知的是,周瑜费尽千辛万苦才从孙权这里得到了出兵的许可,最终却因为旧伤的复发,不幸英年早逝。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这些历史艺术加工成了诸葛亮三气周瑜,对于略微可怜令人同情的周郎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那么,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周瑜身体健康,二分天下之计,是否能够成为其毕生的骄傲呢?笔者认为,这个计划的风险过大,能够完成的几率无限接近于零。

首先,我们来看东吴国内军力。赤壁之战后,吴军的士气是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可是,在荆州的消耗战中,东吴必须承认。在陆战方面,吴军的战斗力是十不存一,他们引以为傲的高昂士气,也在数次败仗中损失殆尽。之后,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士兵们拼命夺来的荆州就这样给孙权借了出去。别说周瑜,就是普通将士也是心有不甘。另外,从补给线角度来说,东吴依旧没有优势。

既然荆州已经借出去,那么,夺取西川的计划必须放弃荆州这个缓冲地带。从后来刘备取西川的战役来看,西川刘璋虽然暗弱,可是排外的川人并没有这么好对付,刘备是汉室宗亲身份高贵,也有正义的名号,尚且得到了誓死的抵抗,如果周瑜率领吴军到来,只怕所有兵马都会交代在这里。运气好的些的话,也就是持久战,这对东吴漫长的补给线来说真的是灭顶之灾。所以,从军事方面来说,周瑜想要越过荆州,直取西川的计划太过于不切实际了。

紧接着,不论军事的话,政治方面,周瑜真的有能力出征西川吗?我们大概估计一下,刘备当初取西川,调动了一大半他的主力部队,东吴要想取得同样的效果,至少也需要六成以上的主力精兵。这么多兵力不在江东,曹操趁机来犯怎么办?刘备撕毁盟约该如何?这还是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孙权放心周瑜带着这么多人马远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功高震主,自古都是君王的大忌。凭借赤壁之功,孙权在江东已经找不到一个可以和周瑜相提并论的人,甚至包括他自己都不能。所以,本就忌讳周瑜领兵的孙权,你能指望他放心周瑜远征吗?到时候 就算他放任周瑜出兵,也会像蒋介石一样越级指挥,将战事搞得一团糟吧。

二分天下之计,是一个未能实现,甚至说连试都没有试过的大胆构想。笔者仅仅推测其会失败而已,究竟如何,只有平行时空中,没有去世的周瑜才知道吧。

展开阅读全文

周瑜有没有后人?他们后来的情况如何?

全文共 1477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不管是从《三国演义》中看到的那个小心眼,没有什么气度最终被气死的东吴都督,还是真实历史上精通音律,风度翩翩,也并没有小肚鸡肠反而很大气的周瑜,都有很多人喜欢。但是,似乎却很少有听说到周瑜后人的事情。那么,周瑜有没有孩子?周瑜的后人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汉末儒将周瑜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作为江东集团的顶梁柱,周瑜辅佐孙策、孙权两代主君,对东吴基业的肇建立功极多,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之人,也正是周瑜。可惜天不假年,在赤壁大战结束后不久,正当盛年的周瑜便突患重病离世,留下夫人小乔和两子一女。那么,周瑜的子女都是谁?他们都取得过哪些成就?最终的结局如何?

周瑜的长子名周循,生卒年、享寿均不详,史书称他有乃父遗风,想来也是一位能力卓越之人(“有瑜风,早卒。”见《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孙权深念周瑜在开拓江东、联刘破曹大事业中做出的贡献,所以对其子女倍加照顾,将最为宠爱的长女孙鲁班嫁与周循为妻。周循在江东官至骑都尉,可惜英年早逝,大概在孙权正式称帝(229年)前便已病故。

周循由于早卒,所以在历史上的影响力甚微,但他的妻子孙鲁班却是一位奇女子,在东吴的政坛上呼风唤雨,权倾一时。孙鲁班是孙权和步练师的长女,初嫁周循,在周循早逝后又改嫁卫将军全琮,因夫姓又称全公主。孙权在位期间,全公主因与太子孙和之母王夫人不和,便不断地在孙权面前谮毁王夫人与太子孙和,并暗助鲁王孙霸争储,给本已动荡的时局“增砖添瓦”。

随着朝廷内外大臣分为两派,孙权认为若以孙和或孙霸为储君,会造成国家大乱,于是决意改立太子。全公主揣测父皇的心思,“押宝”在深受孙权喜欢的幼子孙亮身上,不仅多次说孙亮的好话,还让全琮的侄孙女嫁与孙亮为妻,为将来提前布局。

最终孙和、孙霸果然或废或杀,孙亮被立为太子并最终登基,是为废帝。废帝在位期间,封全妃为皇后,并大封其家族五人为侯,全妃之父全尚总领朝政。尚家的兴盛,令全公主权倾朝野。

全公主生性不安分,在全琮去世后,竟与宗室大将孙峻私通,闹出了恁多丑闻。孙峻诛杀诸葛恪后执掌朝政,全公主的地位进一步稳固,然而等到孙峻一死、堂弟孙綝执政后,全公主的命运直转而下。

废帝孙亮厌恶孙綝专权,私下与全公主、全尚密谋铲除孙綝,但被孙綝得到消息。孙綝废黜孙亮,流杀全尚,并将全公主流放至豫章,时在东吴太平三年(258年)。不久,全琮之孙全祎、全仪携全公主及家族数十人渡江投降曹魏,全公主在魏朝的最终结局不明。

周瑜的次子名周胤,生卒年、享寿均不详,因父亲的原因深得孙权器重。周胤起初担任兴业都尉,并娶宗室之女为妻,不久又受命驻守公安。周胤驻守公安时,曾得到孙权的夸赞,想来当时的表现还算不错。孙权称帝后追录功臣,因周瑜的长子周循早逝,便封其弟周胤为都乡侯。周胤虽然在功臣后代中爵位最高,然而此时却仗着父亲的功劳居功自傲,每日沉湎于酒色之中,导致名声越来越臭。

若干年后,周胤因犯罪而被免官为民,并迁徙到庐陵居住,境况落魄、凄凉。东吴赤乌二年(239年),大臣诸葛瑾、步骘等联名上疏,请求孙权考虑到周瑜的功劳原谅周胤的过错,并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孙权同意他们的请求,打算再度起用周胤。然而就在此时,周胤病死,起复一事就此夭折。

周瑜之女本名不详,一说名为周彻,成年后嫁与孙权的长子孙登为妻。孙权称王称帝期间,立孙登为太子,周氏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太子妃。孙登孝友恭悌、礼贤下士,对朝政多有匡弼,深为朝野瞩望,可惜英年早逝,虚龄三十三岁便薨逝,时当东吴赤乌四年(241年)。孙登故去后,其弟孙和被立为太子,而周妃最终的结局不详。

展开阅读全文

赤壁之战后东吴为什么不攻打蜀国?周瑜曾设计铲除刘备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战后吴蜀联手大胜曹魏,这时曹操暂时已经失去进攻能力,只能退守。而东吴正是士气到达鼎盛的时刻,为什么孙权不趁机进攻蜀国一举拿下呢?其实周瑜是有想到这一点的,而且连计谋都已经想好准备除掉刘备。周瑜在战略方面应该属于当时最强了,而且赤壁之战也让周瑜闻名天下,如果周瑜能晚死几年的话蜀国就非常危险了。

那么,周瑜为何会如此防范刘备呢?《三国志•周瑜传》中给出了答案。该传记载,就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又向孙权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出兵益州,夺取刘璋所占据的这块天府之国。周瑜认为:目前曹操在赤壁遭受重创,无暇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而益州的刘璋经常遭到汉中割据势力张鲁的骚扰,内忧外困。

周瑜建议孙权让自己率兵与奋武将军孙瑜一起进攻益州,在得到益州之后再兼并汉中的张鲁,然后与割据凉州的马超集团结成战略同盟,在曹操的后方发动攻势,之后江东大军就可以通过占领襄阳以威胁曹操,实现全国的统一。

这段记载对周瑜之前提出限制刘备集团发展意见做出了一个明显的注脚:周瑜是想通过限制刘备集团的发展为江东集团向益州地区的扩张做准备。而这个计划本身与诸葛亮的“隆中对”中跨有荆益、两线出击的战略构想可谓如出一辙,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就当时的政治形势来看,江东集团想要扩展自己的控制范围主要方向有三个:一是向北通过对曹操占领的淮南地区的进攻取得夺取中原的桥头堡,进而向北方地区发展。第二是向西南地区属于士燮控制范围的交州地区发展,第三是向西通过荆州南部夺取刘璋占据的益州地区。

从这三个发展方向来看,北线的难度最大。虽然曹操新败,暂时丧失了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的能力,但毕竟曹操经营北方多年,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人口资源仍然占有巨大优势。孙权想通过夺取淮南地区进犯中原的设想很难实现。从后来淮南战事的发展来看,孙权耗费了数年时间却始终无法在淮南地区讨得丝毫的便宜。

第二条向西南夺取交州的计划也因为交州偏僻,难以对全国形势产生重大影响,难以作为上上之选;剩下的只有向西进入益州了。益州号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加上战乱较少,经济发展也较为迅速。如果拿下益州,无疑对实现统一全国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对于孙权为巩固孙刘联盟而将妹妹嫁给刘备并将荆州借给刘备的做法,周瑜是非常抵触的,因为周瑜认为这明显与东吴集团的下一步发展将造成严重影响。对于刘备,周瑜素无好感,并一语道破了刘备的本质:“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展开阅读全文

周瑜死前对孙权说了什么?孙权为什么不用周瑜计谋?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的死对于东吴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的,赤壁之战后天下人都认识到了周瑜的恐怖能力,曹操也是要重新审视东吴这位对手,结果周瑜不幸英年早逝。不过周瑜的预见性也是非常强的,在临死前还给孙权写了一封书信,告诉他今后天下大局和战略,但是孙权并没有按照周瑜的说法来做,导致差点提前被灭国。

熟读三国的人第一个知道周瑜在东吴那可是可是第一大将,响当当的人物,他一开始辅佐孙策,帮助孙策开创东吴基业,后因孙策遇刺身亡,就全力辅佐孙权,一个如此东吴之肱股之臣,却因和诸葛亮较上劲,在和诸葛亮的斗智斗勇中,却始终处于下风,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相信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应该知道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从而歌颂诸葛亮。然而历史的真相周瑜其实并非是被气死的,只是周瑜遇到诸葛亮完全是在诸葛亮掌控下,有苦于摆脱而年纪轻轻病重。在病中期间,周瑜悔恨交加,只怪自己才学疏浅敌不过诸葛亮,最后在临死前的时候说了8个字,这样也算是给东吴带来最后的贡献吧。

周瑜在病重期间,也就是死前的短暂时日中,给孙权写了一封遗信,这个在《三国志周瑜鲁肃传》中有记载:“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意思就是目前对于我们东吴来说,敌人有两个,一个曹操,而另一个就是刘备。曹操虽然厉害,但是他北边的地区还不安定,所以暂时无需担忧,但是另一个敌人刘备则不然,留在身边,犹如养虎。而刘备既然是老虎,必然要吃人的,此刻时机不利于他,看他怪温顺,如果一旦机会有利于他,他就会立马张开大口,反咬我们。天下的事情没有定数,一切都是未知,这时候我们应该赶紧自我强大,而不是养虎为伴。——因为“此人不死,东吴必亡”——但孙权不听,12年后险被灭国。

其实三国中有三个人看穿了刘备的为人,除了周瑜,那就是曹操和吕布,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当时刘备被迫依附于曹操,有一天曹操问刘备谁才是天下的英雄,刘备假装毕恭毕敬的样子说只有曹操也,但是曹操却早已看穿刘备,说出了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二人也,可见刘备虚伪至极。另一人就是吕布也看穿了刘备的为人,在吕布被擒住后,一语就道破了刘备的虚伪,无奈被灭口。

所以聪明的周瑜怎能看不透刘备的心里,只是无奈孙权并未听从周瑜的建议,导致放虎归山后的刘备,通过荆州为跳板,一举拿下了益州,占据了四川地区,通过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孙权悔不当初欲想夺回荆州,因此就派吕蒙率军偷袭荆州打败了关羽,不光是夺回了荆州而且还将关羽斩首,也算是大快人心了。荆州虽说是物归原主了,但是孙权没想到的是刘备竟然因为兄弟之情,而举国讨伐东吴。这时的东吴却没有人能够抵挡刘备的锐气,无奈之下陆逊出战,利用火烧连营,才把刘备抵挡回去。

假如陆逊没能用火攻,东吴有可能就此陨落。这前后的过程正应了周瑜死前那句话:此人不死,东吴必危。这时候的孙权是不是悔不当初没有听从周瑜的临终遗言,才造成今天这个尴尬的局面,而且从周瑜逝世到刘备攻打东吴,正好是12年,不知此时的孙权有何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周瑜与诸葛亮相差多少岁?为什么总觉得周瑜比诸葛亮年纪小?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不管是在影视剧,还是戏曲表演当中,三国时期周瑜的扮相,总给人一种他的实际年龄要比诸葛亮小很多的感觉,甚至是在一些版本的影视剧中,明明知道他们的实际年龄大小,却还是选择了一个年龄大一些的演员来扮演诸葛亮,而且在民间似乎也有一种默认的共识,那就是周瑜要比诸葛亮小。那么,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周瑜与诸葛亮究竟相差多少岁?

著名的历史人物的历史形象与民间形象之间往往会存在差异,三国人物尤其如此,以至于出现“历史诸葛亮”和“演义诸葛亮”的区别。比如历史上的诸葛亮比周瑜要小六岁,但在包括经典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在内的很多艺术作品中,诸葛亮的年龄看起来都要比周瑜大。

其实经典版《三国演义》的剧组知道诸葛亮的年龄比周瑜小,但一方面由于演员的原因(唐国强比洪宇宙年龄大),更重要的是鉴于当时民间的传统观念不接受周瑜比诸葛亮大,所以才在电视剧中让周瑜的年龄显得比诸葛亮小。那么民间为什么会觉得周瑜比诸葛亮年龄小呢?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一定是罗贯中《三国演义》里面把周瑜的年龄写小了,所以民间才会觉得周瑜比诸葛亮年龄小。但在《三国演义》的原著里面从来没写过周瑜的年龄比诸葛亮小,而且在周瑜去世的时候按照真实的历史写到了周瑜的年龄,这“锅”确实不是罗贯中的。

不过为了突出主角诸葛亮,小说《三国演义》确实给读者一种诸葛亮的人生经验胜过周瑜的感觉。这导致在传统戏曲中,诸葛亮是带着长胡子的老生,周瑜是没胡子的小生。而在传统相声《八扇屏》中,周瑜更是被放到了“小孩子”里面。

国人了解历史更喜欢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往往忽略了史书的记载。像“三国历史”,大部分都是读《三国演义》,又有几人去读《三国志》呢?

这虽然没有什么不好,但一些历史细节却存在巨大误差。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在潜意识中认为,诸葛亮的岁数要比周瑜大的多,然而史料记载正好相反,实际上周瑜的岁数要比诸葛亮大很多。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管拜蜀汉丞相,数次北伐曹魏失败,公元234年,在北伐途中,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

周瑜,生于公元175年,21岁辅佐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辅佐孙权继位。公元208年,率军联合蜀军,于赤壁大败曹魏,奠定“三国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以此来看,周瑜要比诸葛亮大6岁。这与大部分人心中的,白须老者诸葛亮,青葱少年周瑜实在在不相符。归根到底也是因为周瑜死的太早了,人们只记得年轻的他。

展开阅读全文

赤壁之战谁的功劳最大?周瑜和诸葛亮谁才是最大功臣?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到底谁才是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呢?相信大家内心的候选人肯定会有周瑜诸葛亮,周瑜作为东吴大都督也是吴蜀联军的总指挥,自然功不可没。但是诸葛亮借东风才是最后能重创曹操大军。所以两人的功劳也是旗鼓相当,不过这个评判场景只能放在演义里面,因为正史当中诸葛亮根本就没参加过赤壁之战,所以这就非常尴尬了,那功劳肯定就是周瑜一人的事情了。但是按照演义里的说法,诸葛亮的贡献也是不能小瞧的。

其实周瑜应该算是诸葛亮的前辈,毕竟周瑜很早就和孙策一起建立了东吴政权,也算是东吴奠基者之一。而赤壁之战发生的时候,才是诸葛亮出仕的第二年,自然各方面肯定都排不上位,就跟别说能和周瑜平起平坐了。所以从两人的资历来看,周瑜是完胜诸葛亮的。不过诸葛亮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管你是谁我都敢和你比比,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自信诸葛亮才敢一人前往东吴舌战群儒,最后说服了孙权和刘备结盟,不然双方各自为战的话胜率肯定会小很多。

在赤壁之战中间,诸葛亮上演了一次神奇的草船借箭,同样证明了自己的智慧非凡,而且这种操作只有高手才做的出来,如果换做心理素质稍微差点的人估计就只能弃船逃跑了。所以诸葛亮这次算是扳回一城,而周瑜也对诸葛亮刮目相看,心想“这刚初出茅庐的小子原来还有两把刷子,看来以后也会是一位非常棘手的对手。”这回周瑜算是猜对了,只是好像他没算到自己最后还死在了诸葛亮手上,也是相当的讽刺了。

不过最关键的计谋还是周瑜和黄盖上演的苦肉计,直接成功骗过了曹操的眼睛,黄盖诈降成功还让曹操付出了有史以来最惨痛代价。这才是蜀吴能够以少胜多的关键因素,但这件事和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当然你可能会说诸葛亮算准了东风,不然黄盖的船业撞不到曹操的船,但是这件事是周瑜和黄盖秘密进行的,所以周瑜肯定也会算天气,这也并不是诸葛亮的专利。

总结看下来呢,赤壁之战最大功劳的人还是周瑜。毕竟周瑜作战经验更加老道,诸葛亮还需要经历几年实战的磨练,才能使自己更上一层楼。对于周瑜来说这也只是常规操作而已,不过最可惜的是周瑜死的太早,不然说不定和诸葛亮之间还能擦出不少火花,后人也能有跟多有意思的故事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改为转述句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怎么改为转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改为转述句是: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神机妙算,他不如诸葛亮。”

我们在语文的学习当中,会涉及到转述句的应用。转述句是把别人的话转达出来。那么转述句有什么技巧呢?

一、要修改标点符号,把双引号去掉,然后把冒号改成逗号。

二、修改第一人称,如果句子里出现第一人称,要把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

三、修改第二人称,把第二人称改成第一人称。

四、冒号前的人名代入引句的人称处,不能单单只修改人称,还要把人称修改成代指的人物,以免出现混淆不清的情况。

五、修改指示代词,把指示代词“这(些)”改成“那(些)”以及注意趋势词“来”和“去”的改变。

在语文中还会有很多像改成转述句的题目来考查学生改写句子的能力,运用好以上技巧可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更加的得心应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