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气量

气量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气量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气量问题。

分享

浏览

977

文章

11

周瑜真的是一个气量狭小之人吗?

全文共 1811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音乐对于一个人的人格修养有着很大的帮助。如果这个人在音乐方面的素养很高,那么他在其他方面,想来也不会很差,甚至可以说,会比寻常人还要高。那么,周瑜作为三国时期的音乐大家,音乐造诣非寻常人可比,为什么人们对他的印象却是气量狭小、心胸狭隘呢?

周瑜(175—210)字公瑾,三国时东吴大将,年轻时跟随孙策,二十四岁拜中郎将,人称“周郎”。江东乔(桥)公有二女,皆美貌超群;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了小乔。周瑜后辅佐孙权,任前部大都督,风流倜傥,骁勇善战,兼之长得硕壮俊美,是当时有名的“少帅”。在孙吴政权建立之初,他屡建战功,最著名的战例,是作为统帅,指挥孙刘联军以火攻大败曹操水军的“赤壁之战”。

可惜周瑜三十六岁英年早逝。正史记载他是征战中被箭矢射伤,积郁而病死军中;且称颂他“心胸开阔”、“能得人心”;而演义、戏曲则说他“心胸狭窄”、“气量狭小”,是被诸葛亮施计“三气”而亡。这两种对立的评价,褒贬不一,针锋相对,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似乎盖棺仍未定论,实在耐人寻味。

贬抑周瑜的说法,主要来自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此说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是“诸葛亮三气周瑜”中的“二气”。讲的是刘备丧妻,周瑜便向孙权献上“妙计”:假意将孙权之妹嫁与刘备,以此为诱饵将刘备骗至东吴“幽囚于狱中”,当作人质以要挟蜀汉索还荆州。谁知诸葛亮老谋深算将计就计,派赵云携“锦囊三策”武装保护刘皇叔前往东吴成亲,不但假戏真做,刘备得了孙夫人,双双巧计脱逃,还让关云长接应赵云,使孙权、周瑜的追兵损失惨重。这个“东吴招亲,弄假成真”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其结局是周瑜一气之下急火攻心箭伤复发,生命岌岌乎危哉!

“既生瑜,何生亮!”——这是《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中周瑜被诸葛亮“气”死时的最后感叹。此语被后人写诗诠释为“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意即诸葛亮计高一筹,专“克”周瑜,生逢同时便命该倒霉。由于此前有“三气”作铺垫,这一声绝望而无奈的感叹,便成为褒亮贬瑜的经典语言。被贬抑的周瑜,以悲剧人物的失败夭亡而告终。

“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引“时人谣曰”的六字民谣,形象地描绘了周瑜从小就“精意于音乐”的天赋,“虽三爵(喝过三大杯酒)之后,其(乐调)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觉察了必回头提醒乐队错了)。精通音乐而达到这种“有误必知”、“每误必察”的专家的水准,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周瑜文武兼通的儒雅气质与广博修养。而这种常人难以企及的音乐素养,其对个人胸襟性情的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则是显而易见,不容抹杀的。

那么,为什么《三国演义》要“贬瑜”,说他“气量狭小”呢?我们不妨进行一番分析比较。最早完整记载周瑜史实的《三国志》作者陈寿(233—297)本身就是三国时代的人,在蜀汉时期和蜀汉灭亡后,他曾先后担任著作郎、治书御大史等官职,对“当代历史”相当熟悉,而且亲闻笔录史实甚多,由于年代相近,故而采事更近真实;稍后的北魏学者崔浩就曾高度赞扬《三国志》“有古良史风,其所著述,文义典正……班史以来无及寿者。”

距陈寿仅百余年的裴松之曾为《三国志》作注,“事多审正”——这是裴松之对《三国志》中体现出的求实态度的精辟概括,是对陈寿“不溢美、不隐恶、据实修史”的高度赞扬。由此可以推断,《三国志》中的周瑜形象比较忠实(或接近)于历史人物的真实。而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系公元1330—1400年间人,比陈寿晚了千余年。他对三国历史人物的评价,带有“尊刘抑曹”强烈倾向,这是已延续千百年的封建正统观念使然。所以,他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对蜀汉人物(尤其是诸葛亮)大加褒扬赞颂,对曹魏集团人物极力贬斥,对孙吴集团则是有褒有贬。对于周瑜,罗贯中是将他作为孙刘联盟时期的“障碍”、作为诸葛亮的“陪衬”或“反衬”来写的,故极力渲染他的“狭隘”一面,甚至虚构周瑜的智拙计穷,以突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如此贬抑多多,包括说周瑜“气量狭小”云云,就不足为怪了。

当然,他笔下的《三国演义》,毕竟采录了《三国志》中大量的史实,不过又辑录了千余年间有关三国人物的大量的传闻轶事、民间说唱、戏曲话本方面的内容,所以民间文学的色彩浓重;再加上他大量的加工塑造与虚构创作,包括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巧妙生发、杜撰想象,所以,便离历史真实有了一定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诸葛亮气死周瑜是真的么?周瑜的气量可比诸葛亮大多了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的形象几乎快成神了,要不是后期北伐接连失败回归凡人路线,可能诸葛亮要成最后的统一者了。很多人都喜欢把诸葛亮还有周瑜放在一起做比较,而且在演义当中周瑜还是被诸葛亮气死的,难道这段历史是真的么?其实周瑜的气量要比诸葛亮大多了,而且诸葛亮并不是口才很好的人,可能还不如周瑜能说会道呢。

《三国演义》塑造了无数个鲜活的人物,但是里面也有一些硬伤,就是跟真实的历史有点偏差,小编个人感觉就是罗贯中老爷子有点过于偏爱蜀国了,相对的,对于魏国,吴国态度恶劣。导致蜀国的一些人物形象高大秒杀魏国,吴国的精英,小编如果挨个说起来,一篇文章是远远说不清楚的,因此只捡两个人物对比来谈谈,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一起讨论下。

诸葛亮

咱们知道《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简直不是人,而是神,早在南阳当农民的时候,就已经制定好天下的方略,就等着刘备来请,结果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次访问才请出来,出来后就像开了外挂,个人感觉诸葛亮是火神下凡,因为他的好多谋略都跟火相关,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军,火山上方谷。另外呢,他曾经骂死王朗,三气周瑜,这就引出了咱们另一个人物周瑜。那么真实的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咱们看看历史上是如何评价周瑜的吧。

疑似诸葛亮

周瑜在历史上是相当的牛,早年与孙策南征北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史料记载:攻横江、当利,皆拔之。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从攻皖,拔之。复近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赤壁之战其实也是周瑜指挥,而诸葛亮呢,平时只是主内,打仗的事一般都是刘备带着法正,他当然也打过仗,5次北伐都没有取胜,最后挂了。从这上看,军事方面跟人家周瑜差一大截,诸葛亮能气着周瑜吗?

周瑜

另外从气度上看,三国志中赵普好多次凌辱怠慢周瑜,可人家始终宽容,不与他计较,后来程普怎么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而诸葛亮呢,托孤大臣李严为何被贬黜,这不是明摆着吗?还有诸葛亮那么牛,为什么不告诫关羽,让他小心防范,不行的话,自己亲自去帮助关羽。

诸葛亮周瑜

从上面两点来看,周瑜无论从军事能力还是容人气量上都超过了诸葛亮,当然诸葛亮搞内政还是有一套的,但是像三气周瑜的桥段在正史上是不存在的,这只能归结为罗贯中老先生的爱蜀情节。不过《三国演义》确实是一部难得的作品,但是不能全部当做事实依据,应该结合这正史一起看。

展开阅读全文

心狠手辣的吕雉真的是一个气量狭小的人吗?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在看到吕雉残害戚夫人的事情时,都会认为吕雉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狠毒的人,这样残忍的事情也能做得出来,甚至也会这样推出,她既然容不下戚夫人,心胸肯定也是十分狭隘。可事实上,如果了解了吕雉在其他方面,尤其是政治方面的作为,就一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那么,她做过些什么体现大气度的事情呢?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刘盈即位为帝,为汉惠帝。刘盈年幼仁弱,刘邦的皇后吕雉临朝称制,开始独掌大权。

这时,匈奴的冒顿单于听闻刘邦去世,竟然向汉朝政府发来文书,公然向贵为皇太后的吕雉求婚。文书中是这样写的“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大意就是“我是个孤独的国王,生长在荒野草泽之中,多次到过你们大汉边境,想到中原玩玩。现在你正在守寡,我也单身汉一条。咱俩都寂寞得很呐,没啥可玩的。现在,我想用我身上有的东西,从你身上换来我所没有的。这不是件两全其美的事吗?”

不可一世的吕后收到这份外交文书后自然是怒不可遏,立马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怒火中烧的吕后想当场杀掉送国书的匈奴使者,然后发兵攻打匈奴。大将军樊哙立马表态说:“臣愿得十万精兵,横行匈奴!”朝中各位武将也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附和,要求发兵。

但是,渐渐冷静下来的吕后还是没有太头脑发热。吕后征询中郎将季布是什么意见。季布说:“樊哙说出这样的话,应该斩首。当年平城之围(公元前200年),先帝亲率汉军三十二万士兵被围困在平城,樊哙当时为上将军,尚不能解围。现在樊哙竟然说自己能率领十万军队横行匈奴,简直就是狂妄自大。那夷狄本是禽兽,它说好话逢迎我们,我们犯不着高兴;他用脏话骂我们,我们也没必要生气。”

吕后听完从大局考虑,打消了武力征讨匈奴的打算,命令大谒者张泽为匈奴回了一份国书,说:“单於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日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於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大意就是说,单于没有忘记敝国,还赏赐我们书信,我们深感惶恐,我已年老色衰,头发牙齿快掉光了,走路都走不稳,不值得单于为我屈尊,免得玷污了自己,汉朝没犯什么罪过,请单于宽恕吧。现在送您两辆马车,八匹马用作陪伴您的座驾。

堂堂的大汉王朝太后,执掌天下的吕雉,在这件事上表现出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胸襟,屈尊下顾地甘愿受此大辱。不得不说,吕后跟着汉高祖刘邦这么多年,多少学到了一种为天下计的政治家的担当。虽然吕后对待政敌,对待曾经的后妃竞争者们,所用手段确实是毒辣之极,但为了大汉王朝的休养生息,为了天下百姓免于战乱,她又能忍受羞辱,来换取汉朝生息的机会,真是令人赞叹!司马迁评价她“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稀,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统治者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周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真的气量小到被气死吗?

全文共 2801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著名而精彩的故事情节就是周瑜之死,因为自身的气量狭小,导致最终被诸葛亮利用,屡次用计刺激他,最终被气到不行吐血而亡。但这毕竟是文学艺术的创作,并非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周瑜是病逝而非气死,既然如此,说他气量小也很可能并不成立。那么,在正史的记载中,周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看《三国演义》看多了,都知道周瑜的度量很小,最终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历史上的周瑜确实是这么的吗?

周瑜(175—210)字公瑾,三国时东吴大将,年轻时跟随孙策,二十四岁拜中郎将,人称“周郎”。江东乔(桥)公有二女,皆美貌出众;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了小乔。周瑜后辅佐孙权,任前部大都督,风流倜傥,骁勇善战,兼之长得硕壮俊美,是其时有名的“少帅”。在孙吴政权树立之初,他屡建战功,最著名的战例,是作为统师,指挥孙刘联军以火攻大北曹操水军的“赤壁之战”。

对斯人斯役,后人诗词颇多吟咏。比方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那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佳人烘托英豪,勾勒出丰姿洒脱、年光似锦、年轻有为的周瑜形象。再如唐朝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广为撒播的咏史名作《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也触及周瑜在赤壁以火攻险中制胜的史实,仅仅不去正面赞扬火攻的成功,却设想周郎假如没有东风(风助火威)的协助,战局将成果悬殊而致家国不保。(家国不保,二乔岂不被曹操掳去,囚于他喝酒行乐的铜雀台?)此诗以二乔立意,仍以佳人衬英豪,以小家系国家,阐明孙氏霸业决于此战,也从旁边面称颂周瑜功不可没。总之,周瑜与“赤壁之战”,已成为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礼赞吟咏的严重体裁。

惋惜周瑜三十六岁英年早逝。正史记载他是交战中被箭矢射伤,积郁而病死军中;且称颂他“胸怀开阔”、“能得人心”;而演义、戏剧则说他“胸怀狭窄”“气量狭小”,是被诸葛亮施计“三气”而亡。这两种敌对的评估,褒贬不一,互不相让,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好像盖棺仍未定论,实在耐人寻味。

贬低压制周瑜的说法,首要来自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

“周郎妙计安全国,赔了夫人又折兵”——此说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是“诸葛亮三气周瑜”中的“二气”。讲的是刘备丧妻,周瑜便向孙权献上“妙计”:假意将孙权之妹嫁与刘备,以此为钓饵将刘备骗至东吴“幽囚于狱中”,当作人质以挟制蜀汉索还荆州。谁知诸葛亮智慧过人将计就计,派赵云携“锦囊三策”装备保护刘皇叔前往东吴成亲,不光假戏真做,刘备得了孙夫人,双双巧计逃脱,还让关云长接应赵云,使孙权、周瑜的追兵损失惨重。这个“东吴招亲,弄假成真”的故事在民间撒播甚广,其结局是周瑜一气之下急火攻心箭伤复发,生命岌岌乎危哉!

“既生瑜,何生亮!”——这是《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中周瑜被诸葛亮“气”死时的最终感叹。此语被后人写诗诠释为“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意即诸葛亮计高一筹,专“克”周瑜,生逢一起便命该倒运。因为此前有“三气”作衬托,这一声绝望而无法的感叹,便成为褒亮贬瑜的经典语言。被贬低压制的周瑜,以悲惨剧人物的失利夭折而告终。

对周瑜的表扬,则首要见于晋人陈寿所著史书《三国志》。

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此语出自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译成文言,即是说周瑜胸怀开阔气度恢宏,且大体上能得人心。这与前面《三国演义》的说法完全相悖。传中还引述了周瑜早年和孙策往来中将自个住的大院子自动让给孙策,常常到厅堂上参见孙母,与孙策互相协助互通有无;以及后来与孙权往来中,尊敬孙权,以对君主的礼节对待其时只要将军职位的孙权等,以此阐明周瑜的宽厚待人与容人雅量。不过该传中也脚踏实地地指出周瑜“惟与程普不睦”。

然而,关于这种“不睦”,《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引晋虞溥《江表传》的一段文字,能够说是最佳的注释:“(程)普颇以年长,数陵侮(周)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佩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推让服人如此。”读这段文字,很有点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那段“将相和”,周瑜对程普的宽恕大度极似蔺相如之对廉颇;所以,过节不睦并不能作为周瑜“狭窄”的根据,而只能从程普的自恃年长而“数陵侮瑜”中去找因素。恰恰相反,因为周瑜的斤斤计较与忍让容人,不光化解了矛盾,还最终使程普感动得“敬佩而亲重之”;尤其是程普发自肺腑的那句“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将周瑜的雍容大度、宽厚待人凸显得精辟而又感人。

“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引“时人谣曰”的六字民谣,形象地描写了周瑜从小就“精意于音乐”的天分,“虽三爵(喝过三大杯酒)之后,其(乐调)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察觉了必回头提醒乐队错了)。通晓音乐而到达这种“有误必知”“每误必察”的专家的水准,这从另一个旁边面阐明晰周瑜文武兼通的儒雅气质与渊博涵养。而这种常人难以企及的音乐素质,其对自己胸襟性格的耳濡目染的熏陶效果,则是清楚明了,不容扼杀的。

那么,为什么《三国演义》要“贬瑜”,说他“气量狭小”呢?咱们不妨进行一番剖析对比。

最早完好记载周瑜史实的《三国志》作者陈寿(233—297)自身即是三国时代的人,在蜀汉期间和蜀汉消亡后,他曾先后担任作品郎、治书御大史等官职,对“今世前史”相当了解,并且亲闻笔录史实甚多,因为时代附近,故而采事更近实在;稍后的北魏专家崔浩就曾高度赞扬《三国志》“有古良史风,其所著述,文义典正……班史以来无及寿者。”

距陈寿仅百余年的裴松之曾为《三国志》作注,“事多审正”——这是裴松之对《三国志》中体现出的务实情绪的精辟概括,是对陈寿“不溢美、不隐恶、据实修史”的高度赞扬。由此能够揣度,《三国志》中的周瑜形象对比忠诚(或挨近)于前史人物的实在。而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系公元1330—1400年间人,比陈寿晚了千余年。他对三国前史人物的评估,带有“尊刘抑曹”激烈倾向,这是已连续千百年的封建正统观念使然。所以,他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对蜀汉人物(尤其是诸葛亮)大加表扬称颂,对曹魏集团人物竭力贬低斥责,对孙吴集团则是有褒有贬。关于周瑜,罗贯中是将他作为孙刘联盟期间的“妨碍”、作为诸葛亮的“烘托”或“反衬”来写的,故竭力渲染他的“狭窄”一面,乃至虚拟周瑜的智拙计穷,以杰出诸葛亮的智慧过人。如此贬低压制多多,包含说周瑜“气量狭小”如此,就不足为怪了。

当然,他笔下的《三国演义》,究竟采录了《三国志》中很多的史实,不过又辑录了千余年间有关三国人物的很多的传闻轶事、民间说唱、戏剧话本方面的内容,所以大众文学的色彩浓重;再加上他很多的加工刻画与虚拟创作,包含偷梁换柱、惹是生非、奇妙生发、臆造幻想,所以,便离前史实在有了相当的间隔。

展开阅读全文

曹操杀孔融和杨修是因为气量太小么?曹操难道真是小心眼

全文共 1441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曾杀了犯言直谏的孔融,也曾杀了爱耍小聪明的杨修,所以后世很多人认为这位阿瞒先生气量不大,甚至睚眦必报。这于曹操,是不大公平的。他生当礼崩乐坏的汉末,最初,他像一个求上进的贫寒青年一样,只是不想让别人目为凡愚,希望建立名誉,最终,却以拯救天下自任,要垂名于后。纵观曹操的一生,还是胸襟开阔的时候更多。

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末尾,陈寿对曹操有这样一段评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东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会稽上虞令度尚欲为曹娥立碑,命其弟子邯郸淳作碑文。这就是第一块《曹娥碑》。这块碑早已散失,写得怎样我们只能从后人的记述里去窥探了。东汉书法家蔡邕去访碑,时值暮夜,蔡邕手摸碑文而读,阅后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碑阴,隐“绝妙好辞”四字。这是中国最早的字谜,后人还专设一谜格称为曹娥格。关于这个谜语,还有一段曹操与杨修的佳话。曹操和杨修一起见到蔡邕谜语,杨修率先猜到,曹操说你先别讲,我还没想到。走了三十里,曹操说我知道了,你说下答案吧。杨修说出谜底,曹操感叹:“尔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从这件事,可见曹操并非嫉贤妒能之辈,至于后来之所以杀了杨修,是因为杨修的小聪明已经触碰了他的底线。

至于曹操杀了孔融,更是和这位孔门之后的好虚名而不切实际、好争胜而不切实用、好谏诤而混淆视听、好战争而志大才疏关系更大些。搅乱人心,过分好名,似是而非,混淆视听,所以该杀。

曹操的襟怀有多宽广,有意见流传既久的“烧信”事件可为一证。据《三国志》记载,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袁绍逃跑时,图书车仗等物来不及带走,都扔了,曹操的亲信在翻捡这些图书的时候,发现书里夹着一些书信,是曹操手下的人暗地里和袁绍私通而写的,于是就把这些信拿给曹操看,曹操翻看了一下,内容多是赞美袁绍的,有的还表示要离开曹操投奔袁绍。亲信建议曹操把写信的人全部抓起来处死,曹操不但没有那么做,反而命令把这些信全部烧掉,亲信大为不解,曹操笑着说:“那时袁绍实力那么强大,我都无法自保,何况大家呢?”曹操把这些信烧掉以后,那些曾写信给袁绍的人大为感动,从此以后死心塌地地为曹操卖命。

曹操视野开阔,广纳贤才,不仅自己帐下的旧部个个成才,凡是有能力的,不管过去是不是身边人都能视如己出,给一定的位置让他干事,在干事中把他们变成自己可靠的帮手。开阔的视野和量才使用的弹性,使得曹操身边人才济济,也吸引了其他人才像水一样汇聚到曹操旗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器量,使得曹操最终能成就统一中国北方的大业。建安十二年,曹操决心清除夷狄之患,北征乌丸,但遭到许多部属的反对,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

众人的质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他们认为曹操率大军远征塞外,倘若刘表倾巢而出,恐怕黄河以南不复为曹操所有,而乌丸作为异族,未必就是真心要助袁尚兄弟复仇。就在众人纷纷反对之际,为人“通有算略”的郭嘉在分析了大的政治格局后,认为曹操“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对郭嘉之言,曹操深表赞同。是年夏,曹操率诸将亲统大军北征乌丸,经数月苦战,终获全胜。

曹操最大的襟怀,还在于他一辈子东挡西杀,平定大半个中国,却一直没有灭掉汉献帝,大家都在骂他“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而孙权、刘备却都在有生之年给自己封了个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老酒馆老蘑菇为何会叛变?三个细节看出此人气量太小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老酒馆》这部剧的进展,剧情中谷三妹的出现就意味着剧情将慢慢转到与日寇作斗争的戏当中了。而在这其中,老酒馆的人:三爷、半拉子、老蘑菇、亮子、雷子、陈掌柜,这些都是生死兄弟。但事实是让人心难测,在后厨做菜的老蘑菇要叛变了。为何判断老蘑菇将会叛变呢?其中三处剧情细节可见,此人气量太小。

首先,第一处剧情:老蘑菇被陈掌柜批评。贺义堂刚被陈掌柜刚刚拉到老酒馆的时候,贺义堂到后厨对老蘑菇和半拉子指指点点,因为这个,老蘑菇和半拉子两个人把贺义堂打到了房顶上。这个时候恰好陈掌柜看到后批评他们称:咱们来酒馆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可以拌个嘴翻个脸,但就是不能拔刀见血,往后谁要这要,老酒馆不容他。

此时这个时候的老蘑菇说了一句:你这话,是不是向着外人说了。然后那个满脸不乐意的神态,可见此人气量心胸很小,容不得生人加入自己圈子争宠,也容不得人不向着他说话而批评他。

再者,第二处剧情:不考虑亮子,不通知亮子,做菜放酒。此剧情出现的陈掌柜晚饭间与老酒馆的人商量着开酒楼的时候,老蘑菇身为后厨的掌勺,与亮子等人也是很多年的兄弟,但是在明知亮子不喝酒的情况下,还放了酒。不仅放了,而且被大家说的时候,还称“不能因为一个人不喝酒,大家都不沾酒味了”,还损亮子“个没长多大,毛病养了不少”。

这两句话,前一句可以看出老蘑菇不是一个能为他人着想的人,甚至是一个自私的人;后一句可以看出老蘑菇是看不起哑巴亮子的,说明老蘑菇还是个势力的人,不是一个纯善之人,一个没有容人的气量小的人。这样一个性格的人,后面遇到日寇的威逼利诱的时候,叛变应该就是他这个人性格中理所应当的事了。

最后,第三处剧情:陈掌柜告知要把老北风留在老酒馆养伤,老蘑菇的话最见外。老北风在关外杀了鬼子,被日本人追杀,最后逃到了老酒馆这,这个老北风是陈掌柜的大舅子,于情于理,宅心仁厚的陈掌柜将其留下,当陈掌柜将这个决定说给老酒馆的时候,三爷跟陈掌柜一条心,半拉子豪爽称这是义气该做,善良的雷子和亮子憨厚表示听陈掌柜的。

唯独老蘑菇这个时候表现,分三段,先是不说话到最后,然后发懵被众人看后的尴尬,最后不得不说,来了一句:掌柜的,我呢,就当什么都没听见,什么都没看见。这样的话听着显然就不像一家人共患难的话,加上老蘑菇这个神态的变化,可见老蘑菇这人胆子小怕事,心胸小的没有大义,只会顾自己的利益。这样的人,将来在利益的取向中,这种人会随“利”应变,很显然就是一个汉奸的苗子,将来会叛变也应该是编剧的伏笔之处了。

老酒馆迎来送往中,不仅是谋生的地方,还是怀着大义的地方,但酒馆的这个老蘑菇,从这三处剧情细节可见,此人心胸气量实属太小,而且心中没有大义感,将来定时一个叛变之人,一起看后面的剧情吧。

展开阅读全文

液化气罐的气量不足时该怎么办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液化气罐是钢制压力容器,不注意正确使用方法会有安全隐患。那么液化气罐的气量不足时该怎么办?

液化气罐的气量不足时应该及时灌气,不要影响正常使用。注意千万不要灌"黑气",以免带来隐患。

如果液化气罐气多的话,可以用手提一下,感觉很沉,摇动时会感觉里面有液体的感觉。若气量不足时则相反。

如果想准确知道液化气罐中的气量,就要在出口装个带有压力表的减压阀,一看指针就知道了。

可以用称来称液化气罐;一般标准的15KG容量的液化气罐空罐是17KG—17.2KG。而装满罐气的充气重量应该是14.5—15KG。然后,再把气罐装上燃气灶,点火观察,一般经过减压阀后,如果气量充足或罐内还有气时其正常燃烧的火苗是蓝绿色,没有发黄的火苗,而且燃气灶会有“咝---咝”声,如果气压不足即将没气时,火苗就显得“无力”且有黄火苗出现,直至到最后会“自动熄火”。

液化气灶具着火怎么办?

(1)关闭、堵漏、隔断气源。关闭气源是灭火的关键,如遇减压阀、胶管、调节阀芯或喷嘴处漏气着火,应迅速关闭闸阀,气源一断,火焰就会熄灭。注意此时切不可碰倒钢瓶,以防液体流出,酿成钢瓶被火焰包围而导致爆炸。

(2)冷却降温,当液化石油灶具着火时,由于发现较晚,火已烤燃周围的可燃物,为了防止钢瓶爆炸,用户在关阀后,立即用湿棉被或湿床单、湿毛巾等保护主要部位,用水冷却钢瓶,降低温度,防止爆炸,同时用干粉灭火。

(3)及时报警的同时,应采取迅速、有效的灭火手段扑灭初起火灾。

展开阅读全文

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量不能超过多少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人工呼吸适用于任何原因能引起的一些呼吸停止,主要是口对口地吹起和一些俯卧压背和一些仰卧压胸的方法。那么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量不能超过多少?

成人每次吹气量应大于800毫升,但不要超过1200毫升。低于800毫升,通气可能不足;高于2000毫升,常使咽部压力超过食管内压,使胃胀气而导致呕吐,引起误吸。人工呼吸时吹气前只要正常吸气即可,所以一次吹气量就等于正常情况下施救者的潮气量,一般就是500毫升左右。所以说虽然现在指南中没有规定一个明确的值,但是按其要求进行推断的结果确实和你所说的差不多。目前心肺复苏指南中并没有明确支出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潮气量,只是提出每次吹气时应该吹气超过一秒,吹气时必须可看到胸廓起伏,但是不要过度通气。对心肺复苏的要求一般是800-1000毫升,为成人做人工呼吸每次吹气量为800毫升,但不要超过1200毫升。一次吹气三秒左右即可。

口对口人工呼吸,是用急救者的口呼吸协助伤病者呼吸的方法。它是现场急救中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心搏骤停,因麻醉、电击、中毒、颈椎骨折及其他伤病引起呼吸麻痹者。

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量不能超过多少上述对其作了详细的讲解,让更多人知道了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量相关知识有所了解,看似这些常见急救方法小知识没有什么,其实在生活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要时刻关注,多了解做人工呼吸时需要注意什么等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人工呼吸吹气量不能超过多少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人工呼吸对其吹气量来说有相应的标准,不是人工呼吸给患者多吹气就好,在出气量值上面要多加了解,人工呼吸吹气量不能超过多少?来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对心肺复苏的要求一般是800-1000毫升,为成人做人工呼吸每次吹气量为800毫升,但不要超过1200毫升。一次吹气三秒左右即可。由于人工呼吸为一种正压通气方式,在进行人工呼吸若潮气量过大时可以引起胸腔内压的过度上升,进而导致血流回流受阻和胸外按压时血流输出的下降。这将影响心肺复苏过程中人工循环的血液动力学,最终对患者预后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量大约就和正常吹气量差不太多,虽然心肺复苏指南上只是模糊地说正常吸气后约吹气一秒,而未对潮气量作出要求,但是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有指出对成人进行人工呼吸时每次的吹气量应达到500~600ml。

当前最新的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中并不十分强调人工呼吸的潮气量,而且对于非专业人员甚至并不要求掌握单纯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技术(需要掌握完整的徒手心肺复苏术)。

指南中对人工呼吸只是比较模糊地要求施救者吹气超过一秒,并且吹气时可见患者胸部起伏。

人工呼吸吹气量不能超过多少上述小编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帮助越来越多人对于这些知识有所了解,要时刻关注,多了解常见急救方法小知识的日常学习,对于掌握做人工呼吸时需要注意什么等也是有好处的。

展开阅读全文

人工呼吸吹气量应达到多少才合适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呼吸非常重要,如果要是呼吸急促或者是喘气费劲那么很容易引起危险,那么人工呼吸气量达到多少才合适?小编来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成人每次吹气量应大于800毫升,但不要超过1200毫升。低于800毫升,通气可能不足;高于2000毫升,常使咽部压力超过食管内压,使胃胀气而导致呕吐,引起误吸。如果被抢救者没有自主呼吸了,先进行两次人工呼吸,每次潮气量为500到600毫升。每次人工呼吸,吸气量要尽量多,吹出时必须用力,这样氧浓度才会高。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打开气道的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抢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另一手握住颏部使头尽量后仰,保持气道开放状态,然后深吸一口气,张开口以封闭患者的嘴周围(婴幼儿可连同鼻一块包住),向患者口内连续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吹气量1000毫升左右,直到胸廓抬起,停止吹气,松开贴紧患者的嘴,并放松捏住鼻孔的手,将脸转向一旁,用耳听有否气流呼出,再深吸一口新鲜空气为第二次吹气做准备,当患者呼气完毕,即开始下一次同样的吹气。如患者仍未恢复自主呼吸,则要进行持续吹气,成人吹气频率为12次/分钟,儿童15次/分钟,婴儿20次/分钟,但是要注意,吹气时吹气容量相对于吹气频率更为重要,开始的两次吹气,每次要持续1~2秒钟,让气体完全排出后再重新吹气,一分钟内检查颈动脉搏动及瞳孔、皮肤颜色,直至患者恢复复苏成功,或死亡,或准备好做气管插管。

人工呼吸吹气量达到的标准上面作了介绍,所以说这些常见急救方法小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还要关注做人工呼吸时需要注意什么,以免在人工呼吸时出现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瑜伽球功能大全 瑜伽球打气方法和气量标准

全文共 1076 字

+ 加入清单

瑜伽球是最基础的健身器材,也是瑜伽人士最爱的工具之一,材质多是由柔软的PVC材料制成,当人体与之接触时,内部充气的健身球会均匀地抚摸人体的接触部位从而产生按摩作用,这有益于促进血液循环。下面本网小编带大家来看一下瑜伽球功能大全瑜伽球打气方法气量标准

瑜伽球功能大全

给我一个瑜伽球,我能撑起整个世界。会不会有段时间,你感到经常练的瑜伽体式开始变得单调,想要尝试一些新的体式?收腹、瘦身、按摩……瑜伽球原来还有这些妙用亲爱的伽人们,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传统瑜伽体位和球相结合的球瑜伽,给你一点不一样!

①缓解腰背

因为球表面受力柔和,瑜伽球的运动显得相对安全一些,即使腰背有伤、需要康复治疗的人也可以练习,避免对关节造成过大的冲击,做起来就会轻松不少。

②按摩作用

瑜伽球动作会尽量让身体与球面做充分接触,而瑜伽球是由柔软的PVC材料制成,当人体与之接触时,瑜伽球会均匀而柔和地按摩身体,这有益于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提高专注能力,减轻精神压力,增强四肢和脊椎的承受耐力。

收腹、瘦身、按摩……瑜伽球原来还有这些妙用

③训练平衡

球在很多人眼里是一种不稳定的运动器械,但在瑜伽练习中,瑜伽球的不稳性,让你努力保持平衡,不让球滚动,也不让自己从球上落下,这能帮助练习者更好的去综合腰部,腹部,腿部的力量控制,处理好身体的肌肉协调。

④纠正体态

当你坐在瑜伽球上的时候,为了保持平衡,身体各部位都在不断作出细微调整,让你不由自主地坐直、打开肩膀,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腰背和腹部力量,从而纠正你长期以来错误的坐姿。

瑜伽球打气方法

1、瑜伽球上面都有一个气塞,基本上都是白色的。先将球上的“白色气塞”拔下来。

2、一般买瑜伽球都会赠送充气设备打气筒,把打气筒的针头(特别小)插入到瑜伽球的气孔里面,直接脚踩打气筒打气就可以了。

3、打完气后,迅速拔出针头,把白色气塞再塞回即可。

瑜伽球气量标准

正常练习的瑜伽球,打气打到7-8成就可以了,这样的瑜伽球不仅有很好的弹性,还能方便练习者对球做一些动作,比如抓取或者夹球动作。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吧!

瑜伽球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

主要是由于以下4种原因:

1.使用瑜伽球健身可以为健身动作提供必要的支撑,以利于协助锻炼身体的平衡感,增强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提高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

2.利用瑜伽球,还可以做很多伸展身体的运动,不但能避免肌肉酸痛,还有按摩作用,当人与球充分接触时,它就会很好地对人体进行按摩;

3.坐在瑜伽球上,为了保持平衡,身体各部位都在不断作出细微调整,让你不由自主地坐直、打开肩膀,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腰背和腹部力量,从而纠正你长期以来错误的坐姿;

4.使用瑜伽球,可以做负重练习,能让健身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