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人工呼吸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人工呼吸问题。

分享

浏览

2179

文章

219

最早采用人工呼吸方法救人的医学家是谁?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张仲景

最早采用人工呼吸救人的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这一急救措施记录在两千年前东汉时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中。《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着名医学家张仲景所着的《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是《金匮要略方论》。

最早采用人工呼吸方法救人的医学家是张仲景,这一急救措施记录在两千年前东汉时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中。《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人工呼吸的原理是克服患者肺、胸腔的弹性阻力和气道阻力,从而使其肺部扩张。昏迷患者或者心跳停止的患者在排除气道异物过程中,采用徒手方法使呼吸道畅通后,如无法自主呼吸,应当立即给予人工呼吸,来保证不间断的向患者供氧,防止重要器官因缺氧造成的不可逆性损伤。

只要我们给患者的气量稍大于正常值,使氧气量绝对值大于自主呼吸的,就能够保证身体重要器官的氧供应,不至于患者因为缺氧而致使重要声明器官受损。

常见的人工呼吸方法有两种,口对口呼吸和口对鼻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是用急救者的口呼吸协助伤病者呼吸的办法,也是现场急救中最简便最有效的办法。口对鼻人工呼吸是在患者牙关紧闭,不能张口或者口腔有严重损伤时进行人工呼吸的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人工呼吸适用于哪些情况?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溺水

将患者放在空气通畅的场所,呈仰卧位放置,先清除出口鼻内的泥土、血块、吸进的水,确保患者保持呼吸道的畅通,进行人工呼吸

2

中毒

一氧化碳导致的中毒,引起患者呼吸困难,必须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

心脏骤停

如果病人牙关紧闭,可口对鼻吹气,使病人胸部隆起为有效,另外也要做胸外心脏按压。

4

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对患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使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特别提示

人工呼吸要与胸外心脏按压以1:5或2:10交替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施救?

全文共 1904 字

+ 加入清单

人工呼吸我们在熟悉不过了,很多紧急情况下都要使用人工呼吸。但是却很少有人清楚人工呼吸在什么时候可以应用,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人工呼吸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人工呼吸适用于哪些紧急情况?

如果当人因发生触电、溺水、心脑血管意外而导致心脏和呼吸骤然停止的情况时,需要配合人工呼吸,使病人的心肺复苏,产生正常的通气。因此,可以说当有人因意外事故或疾病而出现心跳。救护人员深吸气后,对准病人的口,便可以使病人肺里的氧气量基本维持正常

人工呼吸的正确方法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

1、口对口或(真)吹气法: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

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颈后部(不是头后部)垫一软枕,使其头尽量后仰。

(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入,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在病人胸壁扩张后,即停止吹气,让病人胸壁自行回缩,呼出空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

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成人每次吹气量应大于800毫升,但不要超过1200毫升。低于800毫升,通气可能不足;高于2000毫升,常使咽部压力超过食管内压,使胃胀气而导致呕吐,引起误吸。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每次吹气后抢救者都要迅速掉头朝向病人胸部,以求吸入新鲜空气。对小孩3秒一次,一分钟20次。要规律地、正确地反复进行。4~5次人工呼吸后,应摸模颈动脉、腋动脉或腹股沟动脉。如果没有脉搏,必须同时进行心脏按摩。

2、俯卧压背法:此法应用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由于病人取俯卧位,舌头能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救护人不必专门来处理舌头,节省了时间(在极短时间内将舌头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气体交换量小于口对口吹气法,但抢救成功率高于下面将要提到的几种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抢救触电、溺水时,现场还多用此法。但对于孕妇、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

操作方法:

(1)伤病人取俯卧仕,即胸腹贴地,腹部可微微垫高,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一臂枕于头下,另一臂向外伸开,以使胸廓扩张。

(2)救护人面向其头,两腿屈膝跪于伤病人大腿两旁,把两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约相当于第七对肋骨处)、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开。

(3)救护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压缩,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压。当救护人的肩膀与病人肩膀将成一直线时,不再用力。在这个向下、向前推压的过程中,即将肺内的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慢慢放松全身,使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形成吸气。

(4)按上述动作,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

3、仰卧压胸法:此法便于观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气体交换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点是,伤员的舌头由于仰卧而后坠,阻碍空气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时要将舌头按出n这种姿势,对于淹溺及胸部创伤、肋骨骨折伤员不宜使用。

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背部可梢加垫,使胸部凸起。

(2)救护人员屈膝跪地于病人大腿两旁,把双手分别放于乳房下(相当于第六七对肋骨处),大拇指向内,靠近胸骨下端,其余四指向外。放于胸廓肋骨之上。

(3)向下稍向前压,其方向、力量、操作要领与俯卧压背法相同。

什么是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又叫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是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人工呼吸适用于窒息、煤气中毒、药物中毒、呼吸肌麻痹、溺水及触电等患者的急救。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

人工呼吸作用是什么?

昏迷患者或心跳停止患者在排除气道异物,采用徒手方法使呼吸道畅通后,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予以人工呼吸,以保证不间断地向患者供氧,防止重要器官因缺氧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正常空气中氧浓度约为21%,经呼吸吸入肺后人体大约可利用3%~5%,也就是说,呼出气中仍含有16%~18%的氧浓度,只要我们在进行人工呼吸时给患者的气量稍大于正常,使氧含量的绝对值并不少于自主呼吸,这样就完全可以保证身体重要器官的氧供应,不至于由于缺氧而导致重要生命器官的损害。

展开阅读全文

人工呼吸的适用范围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人工呼吸(cpr),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那么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人工呼吸的适用范围

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者。如果呼吸停止不久,大都能通过人工呼吸抢救过来。

在施行人工呼吸前,先要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点,将伤员领口解开,放松腰带,注意保持体温,腰背部要垫上软的衣服等。应先清除口中脏物,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各种有效的人工呼吸必须在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

常用有口对口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三种。

(1)口对口吹气法。它是效果最好、操作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操作前使伤员仰卧,救护者在其头的一侧,一手托起伤员下颌,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将其鼻孔捏住,以免吹气时,从鼻孔漏气;自己深吸一口气,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入,造成伤员吸气。然后,松开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伤员呼气。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应吹气14~16次。注意吹气时切勿过猛、过短,也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3为宜。

(2)仰卧压胸法。让伤员仰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两手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伸开,平放在其胸部两侧乳头之下,借半身重力压伤员胸部,挤出伤员肺内空气;然后,救护者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伤员胸部依其弹性自然扩张,使空气吸人肺内。如此有节律地进行,要求每分钟压16~20次。

(3)俯卧压背法。此法与仰卧压胸操作法大致相同,只是伤员俯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因为这种方法便于排出肺内水分,因而此法对溺水急救较为适合。

通过我们在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人工呼吸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人工呼吸适用于哪些紧急情况?这就需要平时多掌握一些常见急救方法小知识,才会对这个问题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儿童人工呼吸每分钟的次数是多少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人工呼吸时每分钟都会有一定的次数限制,需要掌握其正确的人工呼吸法,不过想必大部分人对于儿童人工呼吸每分钟的次数是多少不了解,一起走进来了解这些知识。

儿童心肺复苏时的人工呼吸也是和胸外按压配合使用的,除非患儿是明确的呼吸停止,脉搏>60次/分。在两者配合使用时其实和成人心肺复苏差不多,胸外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分,而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秒,以30:2的按压通气比进行操作,当有两个专业急救人员时可以使用15:2的按压通气比。而当进行单纯人工呼吸时其频率为12~20次/分,即3~5秒吹气一次。

正常4-7岁宝宝一般每分钟心率是80-100次,但是在体温升高时,心率可以加快,体温每升高1度时,儿童心率可以加快15次左右。

人工呼吸每分钟吹气多少次?

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吹气次数依据不同的人群而定,其中吹气次数每分钟成人不少于14-16次,儿童不少于20次,婴儿不少于30次。

人工呼吸具备什么条件?

31、患者呼吸道畅通,空气容易入出。

2、解开患者衣扣,防止胸部受压,使其肺部伸缩自如。

3、操作适当,不能造成肋骨损伤。

4、每次压挤胸或背时,不能少于1/2的正常气体交换量。

5、必须保持足够时间,只要病人还有一线希望,就不可随意放弃人工呼吸。

儿童人工呼吸每分钟次数上面都作了详细的介绍,不同年龄段宝宝进行人工呼吸时每分钟的次数都是有所区别的,要多关注常见急救方法小知识,多了解做人工呼吸时需要注意什么等知识,有不懂的知识就去咨询和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简易人工呼吸器的操作方式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简易呼吸器是为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提供辅助呼吸的一种仪器,通过这种东西,可以缓解病人呼吸困难的症状,更进一步来说,这可是延续生命的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么简易人工呼吸器的操作方式是什么?

简易人工呼吸器操作方法如下:

1、将病人去枕仰卧。

2、开放气道,清理口咽分泌物。

3、(此环节可不做)插入口咽通气道,防止舌咬伤和舌后坠。

4、抢救者应位于患者头部的后方,将头部向后仰,并托牢下额使其朝上,使气道保持通畅。

5、将面罩扣住口鼻,并用CE手法固定面罩,即拇指和食指紧紧按住面罩,其它的手指则紧按住下额。

6、用另外一只手挤压球体,将气体送入肺中,规律性地挤压球体提供足够的吸气/呼气时间(成人:12-15次/分,小孩:14-20次/分)。

7、抢救者应注意患者是否有如下情形以确认患者处于正常的换气。

(1)注视患者胸部上升与下降(是否随着压缩球体而起伏)。

(2)经由面罩透明部分观察患者嘴唇与面部颜色的变化。

(3)经由透明盖,观察单向阀是否适当运用。

(4)在呼气当中,观察面罩内是否呈雾气状。

(5)简易呼吸器抢救无效时,把简易呼吸器与面罩分离,将呼吸机与面罩连接,建立无创人工气道。

简易人工呼吸器的操作方式想必每个人都有所了解,简易人工呼吸器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些都属于常见急救方法小知识,对于大家了解上述等知识还是有好处的,如果还想要了解做人工呼吸时需要注意什么等办法,可以通过来对其讲解下。

展开阅读全文

触电者人工呼吸的正确操作方法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在做人工呼吸的时候要注意操作的步骤,因为操作失误就没有效果的,就不会挽救人的性命,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触电者人工呼吸的正确操作方法

1.口对口或(鼻)吹气法: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人,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一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

更多的常见急救方法小知识尽在,在这里我们会为大家介绍一下人工呼吸适用于哪些紧急情况,帮助大家更加了解人工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对化学中毒人员能用进行人工呼吸吗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多数原因中毒导致的呼吸停止直接开始人工呼吸是可以的,但是对于有一类中毒情况却要特别警惕,那就是氰化物中毒,因为对于氰化物中毒者,其散发出的气体如呼出气、浸湿的衣服、皮肤,或含有毒物的呕吐物中挥发出氰化氢气体,都能导致现场救助人员二次污染中毒,因此现场急救人员需进行个人有效防护,以免吸入中毒。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对化学中毒人员能用进行人工呼吸吗?

化学中毒人员人工呼吸的方法;

(1)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急性中毒发生时毒物多由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体内,因此救

护者在进入毒区抢救之前,要做好个人呼吸系统和皮肤的防护,穿戴好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和防护服。

(2)尽快切断毒物来源。救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后,除对中毒者进行抢救外,同时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关闭管道阀门、堵塞泄漏的设备等)切断毒源,防止毒物继续外逸。对于已经扩散出来的有毒气体或蒸气应立即启动通风排毒设施或开启门、窗等,降低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为抢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阻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

(4)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特效药物解毒或对症治疗,维持中毒者主要脏器的功能。在抢救病人时,要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5)出现成批急性中毒病员时,应立即成立临时抢救指挥组织,以负责现场指挥。

(6)立即通知医院做好急救准备。通知时应尽可能说清是什么毒物中毒、中毒人数、侵入途径和大致病情。

展开阅读全文

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间隔时间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对口人工呼吸需要专业的知识,而且人工呼吸的间隔时间都有明确的规定,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间隔时间,让更多人对于口对口人工呼吸间隔时间有所了解。

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冻得扩张和回缩是患者恢复呼吸。每分时间内人工呼吸的次数应该与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一样。成年人每分钟大约16-18次。

根据目前2010年指南中的建议,对于只呼吸停止但仍有脉搏者进行单纯人工呼吸时其吹气频率为10~12次每47分(每次吹气1秒,间隔5~6秒吹气一次)。而对于心跳呼吸均停止者进行标准心肺复苏(即胸外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每47分钟,按压通气比30:2,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秒),标准心肺复苏时每分钟约通气6次(每隔约18秒吹气2次,每次吹气1秒),胸外按压90次以上。因此综上,对单纯人工呼吸而言每两次通气间隔时间5~6秒,而标准心肺复苏时每两组连续两次的通气间隔约18秒。但是对非专业人员不要求掌握单纯的人工呼吸而是对所有呼吸停止患者进行标准心肺复苏或单纯胸外按压。

口对口人工呼吸间隔时间都有规定,一般来说成人人工呼吸间隔时间上面都有介绍,这些都属于常见急救方法小知识,要时刻关注,尤其是做人工呼吸时需要注意什么等要多加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原理是什么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对口人工呼吸,是用急救者的口呼吸协助伤病者呼吸的方法。它是现场急救中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经常使用到的,那么大家知道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原理是什么吗?下面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口对口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之前应该满足必要的条件

首先,在做人工呼吸之前应该检查病人的口腔、鼻腔,如果口腔有泥、痰、呕吐物等异物的,要先将异物去除干净,防止异物阻塞气管或者倒吸,而且要尽量将病人头部放正,这样可以保持呼吸道畅通,有利于帮助病人尽快恢复正常呼吸;其次,如果是准备采用胸腔挤压法进行人工呼吸的要在挤压之前解开病人衣领、内衣、裤带、乳罩,以免胸廓受压,尽量保持胸腔舒张,这样可以有利于肺部收缩,能起到更好的效果;还有,在做人工呼吸的时候要考虑周围环境,一般尽量避免病人移动,最好在原地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是由于煤气中毒等情况引起停止呼吸的,由于原地空气有毒性,所以不能在原地做人工呼吸,应该将病人转移到空旷通风的地方再进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的时候要注意方式

首先,姿势要正确,病人应该尽量平放,这样有利于保持呼吸通畅;其次要注意节奏,不管是口腔呼吸法还是胸腔挤压法,都应该保持一定的频率,频率太慢很难帮助病人恢复正常呼吸,频率太快又容易对病人造成伤害。

人工呼吸的原理

人工呼吸是指用人为的方法,运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最基础的生命。人工呼吸分为正压法和负压法两类。正压人工呼吸主要指口对口人工呼吸,负压就是指节律性的挤压胸廓,都会为了维持肺内压的变化以通气。

有很多人对于人工呼吸不是特别的了解,不知道人工呼吸适用于哪些紧急情况,其实这些知识会每期都为大家介绍的,想要学习更多的常见急救方法小知识不妨到来进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频率是多少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采用对口人工呼吸吹气有相应的频率,在学习人工呼吸知识中都有明确的规定,那么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频率是多少?来对其详细的讲解下。

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频率:口对口呼吸的次数成人16~20/min。单人急救时,每按压胸部15次后,吹气两口,即15∶2;双人急救时,每按压胸部5次后,吹气1口,即5∶1,有脉搏无呼吸者,每5秒钟吹一口气(12~16/min)。

口对口人工呼吸准备:

1、宜将患者置于空气新鲜、流通处的地面(用褥单、毛毯等垫起),以便施术。如在软床上抢救时,应加垫木板。

2、除应作一般急救工作特别是恢复和维持循环功能外,应先解松衣领及裤带,并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异物、粘液及呕吐物等,以保持气道通畅,人工呼吸方能有效。

口对口人工呼吸注意事项:

1、现场抢救时,如必须搬动患者,需用手抬,并及时进行人工呼吸,以免延误时机。2、口内如有异物,必须清除。必要时用纱布包住舌头牵出之,以免舌后缩阻塞呼吸道。3、头宜侧向一边,以利口鼻分泌物流出。

4、人工呼吸速度以12~16次/min为度,节律宜均匀。

5、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可停止人工呼吸,但应继续观察,如呼吸又停,应继续人工呼吸。

6、非经确诊患者已死亡,人工呼吸不得停止。

7、行2、3、4法人工呼吸时,注意勿用力过猛过大,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8、以上人工呼吸术仅适用于短时间急救之用,如有条件应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抢救、治疗。

所以说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频率上面小编对其作了介绍,让更多人对于这些常见急救方法小知识有所了解,还需要对其做人工呼吸时需要注意什么等进行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常见的人工呼吸方法有几种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人工呼吸是抢救伤员的一种急救措施:凡是由于触电、溺水、缺氧窒息、二氧化碳及瓦斯窒息或一氧化碳中毒而处于假死状态的伤员,均可对其施行人工呼吸急救措施,那么常见的人工呼吸方法有几种?

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有三种:

(1)口对口呼吸法.将伤员仰卧,急救者一手托起伤员下领,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捏紧伤员的鼻子,急救者深吸气后,紧对伤员的口吹气,急救者自己吸气时,应将伤员的鼻子松开.吹气要保持一定的节律,以每分钟14~16次速率均匀进行,并应注意不漏气。

(2)俯卧压背法.将伤员俯卧,头偏一侧,腹部放一枕垫.伤员一臂伸向头侧.另一臂届曲,使头枕于臂上.急救者骑跨在伤员的大腿旁,面向头部,两臂伸直.两手平放于伤员背部,拇指指向脊柱,其余四指向上外伸开.急救者身体向前倾,以身体重量压迫伤员胸部,使胸腔缩小,将肺中空气逼出,伤员呼气;随后,急救者身体后仰,除去两手压力,使伤员胸部自然扩张.空气进入肺中而吸气.如此重复动作,每分钟以14~16次为宜。

(3)仰卧压胸法.使伤员仰卧,头偏向一侧,尽可能将舌头拉出.背部垫枕,使胸部抬高,上肢放在身体两侧.急救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面向伤员头部,两手放在伤员肋弓部,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压迫伤员胸部,使肺中空气排出,然后松手,胸腔自行扩张使空气吸入肺中,如此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

温馨提示,上面这三种都是常见的人工呼吸,希望大家对于常见的人工呼吸法有所了解,想要了解做人工呼吸时需要注意什么等知识,可以关注,这里有很多常见急救方法小知识可供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人工呼吸吹气量不能超过多少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人工呼吸对其吹气量来说有相应的标准,不是人工呼吸给患者多吹气就好,在出气量值上面要多加了解,人工呼吸吹气量不能超过多少?来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对心肺复苏的要求一般是800-1000毫升,为成人做人工呼吸每次吹气量为800毫升,但不要超过1200毫升。一次吹气三秒左右即可。由于人工呼吸为一种正压通气方式,在进行人工呼吸若潮气量过大时可以引起胸腔内压的过度上升,进而导致血流回流受阻和胸外按压时血流输出的下降。这将影响心肺复苏过程中人工循环的血液动力学,最终对患者预后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量大约就和正常吹气量差不太多,虽然心肺复苏指南上只是模糊地说正常吸气后约吹气一秒,而未对潮气量作出要求,但是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有指出对成人进行人工呼吸时每次的吹气量应达到500~600ml。

当前最新的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中并不十分强调人工呼吸的潮气量,而且对于非专业人员甚至并不要求掌握单纯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技术(需要掌握完整的徒手心肺复苏术)。

指南中对人工呼吸只是比较模糊地要求施救者吹气超过一秒,并且吹气时可见患者胸部起伏。

人工呼吸吹气量不能超过多少上述小编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帮助越来越多人对于这些知识有所了解,要时刻关注,多了解常见急救方法小知识的日常学习,对于掌握做人工呼吸时需要注意什么等也是有好处的。

展开阅读全文

婴儿人工呼吸的频率是多少次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婴儿人工呼吸频率跟成人有很多的区别,不能用成人人工呼吸的标准来衡量婴儿,那么婴儿人工呼吸的频率是多少次?下面小编来对这个问题详细的讲解下。

患者取仰卧位,抢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另一手握住颏部使头尽量后仰,保持气道开放状态,然后深吸一口气,张开口以封闭患者的嘴周围(婴幼儿可连同鼻一块包住),向患者口内连续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吹气量1000毫升左右,直到胸廓抬起,停止吹气,松开贴紧患者的嘴,并放松捏住鼻孔的手,将脸转向一旁,用耳听有否气流呼出,再深吸一口新鲜空气为第二次吹气做准备,当患者呼气完毕,即开始下一次同样的吹气。如患者仍未恢复自主呼吸,则要进行持续吹气,成人吹气频率为12次/分,儿童15次/分,婴儿20次/分,但是要注意,吹气时吹气容量相对于吹气频率更为重要,开始的两次吹气,每次要持续1~2秒钟,让气体完全排出后再重新吹气,一分钟内检查颈动脉搏动及瞳孔、皮肤颜色,直至病人恢复复苏成功,或死亡,或准备好做气管插管。

所以说成人、儿童、婴儿人工呼吸的频率都是不一样的,不仅要了解这些常见急救方法小知识,还需要对其做人工呼吸时需要注意什么等进行关注,而就是你最好的帮手。

展开阅读全文

人工呼吸的适应症包括哪些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人工呼吸,人工呼吸专门有特定的人群,那么人工呼吸的适应症包括哪些?让我们对于这些常见急救方法小知识通过小编来进行了解下。

人工呼吸适应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脏骤停、心室颤动及心搏极弱)或呼吸骤停(脑疝、脑干损伤引起)。自然是呼吸停止的患者(而且由于开放气道的手法是按额抬颌法,需要头部后仰,最好患者没有颈椎损伤,但是要真遇到这种呼吸都没了的生死时刻这也是没办法顾不上了的)。而徒手心肺复苏(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配合操作)的适应症是心跳呼吸停止者。

人工呼吸注意事项:

1、每次吹气后抢救者都要迅速掉头朝向病人胸部,以求吸入新鲜空气。

2、对小孩3秒一次,一分钟20次,要规律地、正确地反复进行。

3、进行4—5次人工呼吸后,应摸摸颈动脉、腋动脉或腹股沟动脉。如果没有脉搏,必须同时进行心脏按摩。

人工呼吸适应症上面小编作了介绍,同时对于人工呼吸注意事项也有一定的讲解,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人,对于这些人工呼吸适应症等知识有所了解,不仅要了解上述等知识,还需要对其做人工呼吸时需要注意什么等进行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人工呼吸正常频率是多少次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人工呼吸是一件急救的手段,当人昏迷挥着心跳停止的时候可以使用人工呼吸紧急救治,那么人工呼吸正常频率是多少次?一起走进来了解这些知识。

根据目前2010年指南中的建议,对于只呼吸停止但仍有脉搏者进行单纯人工呼吸时其吹气频率为10~12每47分(每次吹气1秒,间隔5~6分钟吹气一次)。而对于心跳呼吸均停止者根据指南对标准心肺复苏要求进行计算(即胸外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每47分钟,按压通气比30:2,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秒),标准心肺复苏时每分钟约通气6次(每隔约18秒吹气2次,每次吹气1秒),胸外按压90次以上。这些指标虽然指南中没有明确写出,但是你要是按照指南中的要求计算一下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这样的。另外,当前指南对非专业人员不要求掌握单纯的人工呼吸,只要发现患者为呼吸停止立即进行标准心肺复苏或只进行胸外按压,单纯人工呼吸只对专业人员有要求。

人工呼吸正常频率都有一定的介绍,帮助越来越多对于人工呼吸正常频率等有详细的了解,还需要对其做人工呼吸时需要注意什么等知识进行了解,这些常见急救方法小知识都可以通过进行了解下。

展开阅读全文

人工呼吸急救模拟人呼吸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人工呼吸是指用人为的方法,运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最基础的生命,哪些人急救时不能进行人工呼吸呢?其实伤者或患者没有出现呼吸停止就没有做人工呼吸的,毒气中毒情况,要把中毒者转移到新鲜空气处,再进行人工呼吸;触电假死情况,要把触电者脱离电源,再进行人工呼吸;根据目前新的心肺复苏指南,如果是未受过心肺复苏训练的非专业人员,即使遇到有人突发倒地,呼吸心跳停止的情况,也是建议只做胸外按压,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人工呼吸急救模拟人呼吸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吧?

1、宜将患者置于空气新鲜、流通处的地面(用褥单、毛毯等垫起),以便施术。如在软床上抢救时,应加垫木板。

2、现场抢救时,如必须搬动患者,需用手抬,并及时进行人工呼吸,以免延误时机

3、口内如有异物,必须清除。必要时用纱布包住舌头牵出之,以免舌后缩阻塞呼吸道。

4、头宜侧向一边,以利口鼻分泌物流出。

5、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可停止人工呼吸,但应继续观察,如呼吸又停,应继续人工呼吸。

6、非经确诊患者已死亡,人工呼吸不得停止。

7、注意勿用力过猛过大,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8、以上人工呼吸术仅适用于短时间急救之用,如有条件应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抢救、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正确步骤是怎样的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心脏停止呼吸,生命就严重受到威胁,通常采取人工呼吸或是心肺复苏术进行挽救。人工呼吸中口对口人工呼吸最为常见。那么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正确步骤是怎样的?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口对口人工呼吸简便易行,效果又好,可以马上供给患儿氧气和少量二氧化碳,适合于鼻部受伤或鼻道阻塞以及休克、外伤后无呼吸的患儿。主要方法如下:

1、患儿仰卧,头向后倾,下巴仰起,救护人站在或跪在一旁,在患儿嘴上垫一层手绢或直接口对口。

2、自己先吸一口气,然后口对口将气吹入,同时把患儿的鼻孔捏住,观察其胸部帮助患儿呼吸。

3、这样反复有节律地进行,儿童一般每分钟16-18次。

4、吹气时不可用力过猛,尤其对儿童每次吹气至其胸部膨胀起即止,另外,吹气时应徐徐吹入,以维持和刺激患儿的有效呼吸。

5、进行人工呼吸时,如果患儿呕吐,可将头转向一侧,然后用手清理口腔后转过头继续施行人工呼吸。

当孩子意外受伤时,家长不要心慌,镇静下来,想想这个方法,然后迅速采取行动,帮助孩子正常呼吸。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先和孩子练习相关的救护方法,以免紧急情况下手忙脚乱,延误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常用人工呼吸方法有几种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人工呼吸就是用人为的力量来帮助伤员进行呼吸,最后使其恢复自主呼吸的一种急救方法。那么常用人工呼吸方法有几种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口对口呼吸:病人仰卧,松解衣领衣服,清除病人口鼻中泌物和污泥、假牙等,必要时将舌拉出来以免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将病人头部后仰,使呼吸道伸展,救护人员将口紧贴病人的口(最好隔一纱布),另一手捏紧病人鼻孔以免漏气,术者深吸一口气,向病人口内均匀吹气,使病人胸部能随吹气16-18次、如果病人牙关紧闭,无法进行口对口呼吸,可以用口对鼻呼吸法(将病人口唇紧闭)。直到病人自动呼吸恢复为止。

此外,还有仰卧压胸式人工呼吸、俯卧压背式人工呼吸、仰卧牵臂式人工呼吸等方法。

仰卧压胸式人工呼吸:病人仰卧,上肢放在身体两侧,背部垫柔软衣物使之凸起,施术者面向病人头部,两腿分跨于病人臀部两侧,两手掌紧贴胸臂,拇指按病人胸骨剑突,其他四指沿肋骨下缘散开,向前、下、内方压迫病人胸廓,使之被动呼吸,然后双手松开,身体复原位,节律同上。

俯卧压背式人工呼吸:使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一侧上臂弯曲垫于头下,一侧上肢伸直,置于头侧,推压病人背部使之被动呼吸,然后双手松开,病人四胸廓自动扩张而吸气。

仰卧牵臂式人工呼吸:体位与仰卧压胸式相同,救护人跪在病人头部,握住其手腕,先将病人双臂向上举并向外伸展,使胸廓变大造成吸气,将双臂回拢用其手腕挤压乳房下部,造成呼气。这种人工呼吸方式对于儿童效果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人工呼吸是吹气还是吸气

全文共 1124 字

+ 加入清单

昏迷患者或心跳停止患者在排除气道异物,采用徒手方法使呼吸道畅通后,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予以人工呼吸,以保证不间断地向患者供氧,防止重要器官因缺氧造成不可逆性损伤。那么人工呼吸是吹气还是吸气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人工呼吸是吹还是吸

人工呼吸是采用人工方法帮助病人呼吸,最后使病人恢复呼吸功能的一种急救技术。人工呼吸不仅在麻醉时使用,对溺水、电击、中毒、工矿事故、地震、航海意外和战地急救等往往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人工呼吸有多种方法,最常用的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口对鼻人工呼吸法。口对口人工呼吸不需任何器械,操作时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清除口鼻内异物痰液,取出假牙,拉出舌头,保持呼吸道畅通。操作者一手托起下颌,另一手捏紧鼻孔,先深吸一口气,再对病人口部用力吹入,如此反复施行。

如病人胸壁能随每次吹气而举起,吹气停止后于病人口部能感到气流呼出时,即证明人工呼吸有效。人工呼吸每分钟进行16次。如病人牙关紧闭,不能口对口呼吸则可进行口对鼻呼吸。如果同时有心跳停止,则可人工呼吸同时作胸外心脏按摩。

给宝宝做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项

1、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注意病人体位及施救者的动作。

病人应仰卧,抢救者一手托起病人下颌,并尽量使头部后仰,清除口腔分泌物以解除呼吸道梗阻;用托下颌的手翻开病人的口唇,以便于吹气入肺,口上盖一层纱布,另一手捏紧病人鼻孔,以免吹气时气体经鼻逸出。

2、做人工呼吸时,应注意保证呼吸道通畅。

施行前,应松开病人的领口、裤带及胸腹部衣服,及时清除病人口腔及上呼吸道呕吐物、分泌物及其他异物;病人头部位置保持正确,以防舌后坠而阻塞气道。施行人工呼吸时,吹气时间宜短,呼气期不能短于吸气期,但也不可过长,以免影响通气效果。吹气不宜过大,胸廓适当膨起为宜。

当病人有效自主呼吸已恢复且供氧已基本满足时,应以间断辅助呼吸为宜。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均系重症危症,最好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或及时就近送医院治疗。

呼吸心跳骤停的发病原因

病发原因:

临床上造成心跳呼吸骤停原因很多,如严重创伤、各种休克、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植物神经反射异常、溺水窒息、中风、药物过量、心脏病发、失血、电击、一氧化碳中毒、手术麻醉意外等。

发病机制:

从发生机制看,心跳、呼吸骤停大致分为原发、继发两类。

原发性:

原发是指由于心、肺器官本身疾患如心肌梗死、冠心病、肺梗死、呼吸道烧伤、呼吸道梗阻等所致。

继发性:

继发是指心、肺器官本身是正常的,但由于其他部位或器官的疾患引发全身病理改变,而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如严重创伤、电击、溺水、休克、中毒、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植物神经失调等。但无论出自何种原因均由于直接或间接的引起冠脉灌注量减少、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或心排血量下降等机制而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