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清朝王爷要上朝吗(汇总20篇)

浏览

7228

文章

513

篇1:清朝的包衣制度是哪一个朝代的产物清代八旗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清代八旗制度下的产物。每一个不同的朝代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朝代符号,在说到大清朝的时候会想到奴才,被称之为包衣。这一个词汇第1次在清朝出现的,后期会不断的演变。

出现在清朝

包衣原本被称之为包衣阿哈,原来的意思是家奴。这是清朝独有的一个符号,是满清贵族对于所有奴才的一个统称,后来在经过逐渐变化之后,变成了皇家奴才的一种称谓。是来自于清代八旗制度的一种产物,这一些人需要世世代代为这一些皇家服务。里面的职位比较多,有护卫、随侍、庄头等。当然有时可能需要走上战场。

有369等分

清代属于八旗的天下,有皇上亲自掌握的是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还有是由亲王贝勒所掌控的,其中主要是包括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镶白旗。皇上每一年的选秀全部都是从这里面产生,每三年需要进行一次大选。户部的存在无非是给皇帝挑选妃子,或者是给皇帝以及其他的一些皇亲贵族寻找合适的对象。包衣秀女每相隔一年需要进行挑选,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由内务府来主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可以成为嫔妃,只有凤毛麟角之人才,有机会绝大部分只是宫女。

包衣制度就等同于奴隶制度的延续

奴才生的孩子依然还是奴才,另外满族的平民在被典当之后成为奴才,还有战争中被抓的人,这些全部都是包衣,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奴隶集团。伴随着时间的演变,这帮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为了能够有效避免独揽大权,所以才会选择放出大量的包衣。在进入到清朝末年时,这些人已经寥寥无几,这个词汇虽然出现于清朝,但在清朝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清朝没有吞并朝鲜的原因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为何没有“吞并朝鲜?

朝鲜自然条件并不好吞并,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和收益之间完全不成正比。清朝传承明朝的制度,想要创建宗藩体系这必然就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恐惧。

交通不便

朝鲜半岛比较狭长,而且地理位置并不是很方便,如果占领,这可能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在朝鲜半岛上整体的物产并不是很丰富,粮食没有办法自给自足,因此如果直接选择占领,这好像会有一些不划算。

不能主动打破体系

在中国之下的朝贡体系一向都不会选择干涉政治,反而在有困难的时候就会选择出面保护。大清朝在那个时候也希望能够继承正统的地位,当然也并不能够主动的打破眼前的体系。即便两次已经攻占朝鲜,但同样也没有办法能够灭了朝鲜,所有的都会被驳回,这里其实也会让大家懂得是怎么回事。

中国古代疆域不稳定

当时并不是很稳定,总是会出现一些变化,大部分都会处于一种禁锢的状态。比如大家可以看到疆域图出现在眼前,但是相对来说地方土司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财权。明朝也曾经动员无数的军队,希望能够有效平定叛乱,这中间也同样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即便是到了万历朝,连贵州都没有办法完成统治,更加不要说去征服朝鲜,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当大家在分析完这里时就能够明白,有时候并不是不想统治,而是在统治的过程中也同样会有许多的局限性,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不应该忽视。当大家在看到眼前的这一切时,也可以知道,其实在统治的背后需要付出许多的人力物力,一般的人没有办法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清朝和珅的弟弟是谁?为什么一点都不出名?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以来,人们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清朝历史中,最大的贪官莫过于乾隆年间的和珅。其实和珅有一个做大将军的弟弟,叫和琳,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希斋,号华坪。大学士和珅之弟,清朝名将。乾隆时由生员补吏部笔帖式,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四川总督等职。骁勇善战,行事节俭,与军机大臣福康安有深交。

和琳在仕途上受到了哥哥的帮助,可和琳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是真的有本事。刚开始和珅安排和琳在阿桂手下当差,由于和琳办事和其哥哥一样周到,所以受到了阿桂和乾隆皇帝的赏识。后来阿桂倒台,和琳官升一级。

在乾隆年间,西南的少数民族纷纷揭竿而起,而作为大将军福康安手下的和琳自然是成为了先锋,被派往云贵地区平乱。顶头上司福康安在征战中因病去世,和琳在和珅的帮助下,成为了清军的统帅,成功的将苗疆之乱平定。

后来回到朝中,被乾隆皇帝赏三眼花翎。而从乾隆到清朝末年近一百五十年中,只有七个人获此殊荣,而和琳就是其中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清朝为何流放罪犯到宁古塔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罪犯,为何都要流放到“宁古塔”

古代的犯人在犯错之后如果要留放皇帝,必然就会选择一些苦寒之地,所以最终就会选择宁古塔。宁古塔的位置是在黑龙江的牡丹江市,这本身就是一个边关地区,气候异常而且环境恶劣,更是寸草不生,根本就不适合人类的生存。

对于这些纨绔子弟还有朝中大臣来说,根本就没有办法适应,所以当时就会选择流放到宁古塔,而且还说永世不得入关,这些人可能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愿意来到这些鬼地方。

许多的人都会觉得宁古塔可能就是一个寺庙,但是当大家在深入的调查之后,会发现并不是如此,这是一个城市名字。之所以会被称之为这一个名字,完全是因为相传据说当时候远祖兄弟全部都是在这里居住,所以才有了这一个名字,之所以选择流放到这里,也有三种完全不一样的含义。

首先这本身就是边关特别贫困的地方,犯人在来到这里之后,方便于改造,也更容易忏悔,更容易反思。而且这里本来也就是皇族的老家,犯人在来到这里时必然也可以给皇族的老家添砖添瓦,可是这里很多的人都不愿意去那么把犯人全部流放到这里,这其实也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能够轻松的解决许多的问题。

就算有一些犯人再来到这里之后,做出一些图谋不轨的行为,也完全不需要担心,因为很快就会被老家人发现,第一时间就可以告诉朝廷,能够有效起到监视的效果。但是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并不高,因为但凡来到这里,基本上就已经失去了职位,失去了权力,那么在来到这里之后,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代大臣上朝手里拿的是什么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作为指画及记事之用。朝笏在秦汉之前就已出现,当时要以玉作为制作材料,称之为“圭”。秦汉之后又经改变形式,依官阶大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朝笏的用途首先是作为礼仪之用。

众臣在朝中手执朝笏以示对皇帝的尊敬;第二是作为记载大事时使用。现在,有事时可以用记事本记录,但古代并没有记事本,遇到朝政大事或对皇帝禀报国事时,便把重要事件写在朝笏上,以作备忘之用。朝笏兴于周废于清,用玉、象牙或竹木制成,依官阶区分,为官阶地位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胡雪岩的家境并不好,他是如何成为清朝首富的?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胡雪岩是如何成为清朝首富的?

胡雪岩在小的时候家境非常的贫寒,一直帮人家放牛,可以说人生还是非常悲惨的,从小就没有母亲,纵使人生悲惨,可是最后就成为一代首富,这主要就是8个字,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真正今年的商人一般在第1笔生意上根本就不会赚钱,而是通过让利的方式吸引消费,这就可以以小赚大然后获得更多的利益。胡雪岩无父无母,从一个钱庄的小杂役慢慢的做起,在历经无数的磨难,在商业中不断摸滚打爬,最终拥有自己的药店钱庄,在此时也会总结出一些完全不一样的成功秘诀。

有一次胡雪岩来到宁波,结果这里会出现明显的伤亡现象,因此自然就需要药物,希望能够有效救助,这一些人,当时的胡雪岩非常的大方,马上就准备了两箱药,而且明确的表示全部是白送不要钱的。作为商人怎么可能会选择这么做呢?其实他就是有一个深远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够打一个广告,在经过这么宣传之后,自己的店铺还没有开业,就已经声名远播。

很快宣传的效果就已经体现出来,补血也来到上海办事,马上就有人找了过来,还说之前在宁波曾经用过他们的药效果是非常好的,希望能够给自己出售一批药,然后让他带回国。在看到这里时,大家就能够明白这就是要想取之必先予之的深意,又外国人给自己不停的打广告造势,也会让大家知道这其实就能够声名远播,还可以流传海外,可以有效的扩展销售人群,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和这些国外人真正的打好关系,可以说这其实就是一箭双雕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谁推翻了清朝 清朝是不是帝国主义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整体来说是辛亥革命推翻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的逼宫。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在之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清朝最“短命”的皇后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最“短命”的皇后

她是康熙帝的第三位皇后,名字叫佟佳氏,她是后来的孝懿仁皇后,也是康熙帝的亲妹妹。佟佳氏出生在满洲一个叫镶黄的地方,是侍卫大臣佟国维的女儿,被封为贵妃之后晋升皇贵妃。接着迎来她的第一个孩子,还是个女孩。可是孩子没出生几天就夭折了,这让佟佳氏很是伤心难过。而且这个孩子还没有让康熙帝看到一眼,这也让佟佳氏感到很惭愧,更悲伤过度,让她的身体变得更加虚弱,此后再也没有生育。

佟佳氏不仅是康熙皇帝第三任皇后,还是当时抚养雍正的母亲。她之所以抚养雍正,是因为雍正的生母德妃出生卑微,在这样的身份是没有办法抚养自己的亲生儿子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康熙帝想帮她忘掉刚刚失去自己孩子的痛苦,然后就让她去抚养雍正,而且她全身心投入到抚养皇宫中的皇子皇女工作当中,她这样做得到很多人的赞赏。既然佟佳氏做的这么好,而且对人很亲和,为什么康熙帝一直没有封她为皇后?

因为他两年失去两个皇后,这时候他觉得自己有克后的体格,所以他一直担心下一任皇后的命运,所以一直没有再立皇后。在那时候,地位最高的就是佟佳氏贵妃了。她那个时候可以做一些皇后做的事情,比如说掌管六宫,而且做了八年之后,康熙帝还是不敢封她为皇后。

在康熙帝28年,皇贵妃病情越来越恶化,那时候没办法治好,很多大臣就让康熙帝封她。这样有可能给皇贵妃带来好运,让她的病情有所好转。康熙帝听后觉得也有道理,就封她为皇后,没想到就在封她为皇后第二天,她就去世了。所以说,孝懿仁皇后在清朝时期,可以说在位最短的皇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王爷是几品官

全文共 165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说王爷是几品官,是不准确的说法。因为在古代“王爷”只是爵位的一种。

爵位是每个朝代制定的犒劳国家的功臣或者皇室子弟的一整套制度,会因功劳的大小或者出身的高低而授予相应的爵位。

“王”又分成两等,亲王和郡王。亲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为王爵的第一等。

亲王的全称是和硕亲王,满语里是一方、一隅的意思,拥有崇高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看过清朝嫔妃的老照片后才知道宫斗剧都是骗人的

全文共 1100 字

+ 加入清单

宫廷故事一直以来都令人神往,尤其是那些富丽堂皇的后宫佳丽。最近我看到了清朝嫔妃的古老照片,才发现这些后宫佳丽与我们想象中的美貌相去甚远。她们的容貌平平,与仙女无关;更令人意外的是,她们的气质并不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高贵。这让我对那个充满宫廷阴谋的历史产生了新的思考。

这并不是说这些嫔妃们不值得被称为美丽。她们各自拥有独特的魅力和特点。也许她们的外貌并不出众,但这并不妨碍她们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她们或许没有那种生来丽质的容颜,但她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学识赢得了皇帝的青睐。这让我思考一个女人的美丽究竟应该如何定义?

1.清朝皇帝的选择

清朝在选妃方面非常严格,她们的选拔不仅仅看重外貌,还考虑了多种因素。她们从满蒙汉八旗家庭中挑选年龄在13至16岁之间的少女。她们还要考虑选美女的父亲的官职,这对于她们的地位至关重要。由于八旗家庭中美女本就稀缺,再加上当时摄影技术的限制,清朝皇帝的嫔妃们整体容貌并不出众。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外貌并不是她们最重要的品质。

2.嫔妃们的悲剧命运

清朝皇帝的后宫是一个令人心生同情的地方。这些嫔妃们平日里不仅要学习书法、绘画、琴棋书画等技艺,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迎合皇帝。她们必须时刻保持巾帼丰韵,注重外貌的维护,更要注意言谈举止的得体。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获得皇帝的宠爱,争取更好的待遇和地位。然而,这种悲剧般的命运注定了她们无法拥有真正的幸福和内心的自由。

3.嫔妃们的真实生活

当我们看到那些精美的服饰和壮观的宫殿时,很容易被宫廷生活迷惑。清朝后宫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在那个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完全依附于男性,她们失去了自我。她们没有言论自由,没有选择独立的权利,即使是皇后和嫔妃们也无法摆脱这种束缚。她们的眼神空洞,体态弯曲,生活如行尸走肉,甚至连自由都被剥夺。对于她们来说,自由和美丽的概念早已被剥夺殆尽。

4.自由才是真正的美

然而,对我来说,一个女人的美丽不仅仅取决于外表。真正让我感动的是内心的自由和内在的力量。婉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或许没有出众的容貌,但她有着明亮的眼神和俏皮的笑容。她的自信和智慧让她散发出一种令人着迷的魅力。在那个时代,她是独立而自由的,拥有自己的思想和知识,这使她更加美丽动人。

回顾历史上的嫔妃们,我们发现她们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美丽和幸福。她们的容貌或许不出众,仅仅依靠外表美貌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相反,她们被剥夺了自由和独立的权利,命运悲剧。她们身上也有一些独特之处,她们的学识和智慧赋予她们独特的魅力。真正的美丽不仅仅体现在外貌,更在于内心的自由和坚守真我。这让我思考,现代社会对美的定义是否也需要重新审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为什么赌王何鸿燊可以娶4个老婆?清朝不是早就灭亡了吗?

全文共 162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认或许会存在妻妾成群的景象,因为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贵族们拥有小妾其实可以说是比较平常的事情。但是很多人觉得,在清朝灭亡之后,这种情况应该就慢慢的不存在了,尤其是在实行一夫一妻制度的时候,更是不可能。然而人称赌王的何鸿燊,却拥有四个老婆,这是为什么呢?何鸿燊为何可以拥有四个老婆,难道没有犯重婚罪吗?1.何鸿燊简介

何鸿燊,1921年11月25日生于香港,港澳企业家,有“澳门赌王”之称,是何东爵士弟何福的孙儿之一,何世光儿子,在家中排行第九。何鸿燊拥有犹太、荷兰、英国、中国多个民族血统,按照何东家族的传统祖籍跟随母系的广东宝安。

1961年,澳葡政府规定博彩业须通过专营制度实施,何鸿燊看准时机,重返澳门,与霍英东等人合作,一举拿下赌场独家专营权,迈出“赌王”之路的第一步。

20世纪90年代初,又在澳门建立“皇宫赌场”等多个赌场。除香港和澳门外,何鸿燊亦在多个国家投资,包括越南、朝鲜、菲律宾、葡萄牙等。除博彩业之外,何鸿燊的产业还涉及房地产、建筑、船务、投资等多个领域。

至2011年,其旗下的企业包括:澳门博彩控股有限公司、香港新濠国际集团、香港信德集团有限公司、澳门国际机场专营公司、王牌国际、澳门诚兴银行等。

2008年1月,福布斯杂志公布他是香港第十九位富豪;2009年2月,福布斯杂志指出其身家因金融海啸暴跌近9成。至2011年,其控制的资产达5000亿港元,个人财富有700亿港元在2011年福布斯香港40名富豪榜中,以31亿美元(约合204亿元人民币)的身家排在第十三位。

2018年6月12日,何鸿燊退任公司主席、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委员职务,全面退出董事会。2.何鸿燊的感情经历

20世纪40年代初,何鸿燊初到澳门时,结识了土生土长的黎婉华。黎婉华堪称当时澳门第一美人,出身于澳门显赫的律师家庭。两人相恋不久后结婚,夫妻恩爱,黎婉华为何鸿燊生有1男3女。与何鸿燊结婚10周年时,黎婉华遭遇一场车祸,整整昏迷了一个月,之后又染上怪疾,从此卧床不起。2004年,黎婉华去世,何鸿燊为其举行隆重葬礼,时任澳门特区行政长官的何厚铧等知名人士,纷纷前来吊唁。

1957年,何鸿燊娶二太太蓝琼缨。之后的几十年,蓝琼缨始终陪伴在“赌王”身旁,出席一些社交和慈善活动。蓝琼缨为何鸿燊生了1男4女。

1985年,何鸿燊娶三太太陈婉珍,何鸿燊在香港给陈婉珍买了豪宅,并公开纳她为第三房太太。陈婉珍为何鸿燊生了1男2女。

1986年,何鸿燊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比自己小39岁的广州姑娘(祖籍广东三水)梁安琪。之后,梁安琪成为何鸿燊的固定舞伴,被安排到何家赌场账房做文员,还开了一家舞蹈学校,自己当老师。1989年,梁安琪正式成为“四太太”。梁安琪为何鸿燊生了3男2女。

2014年11月,93岁的赌王何鸿燊,因发烧入住养和医院,未能出席四太为他办的生日宴。经医生诊治后,赌王上月中回家休息,并与三太一家庆祝农历生日。不过,可能因天气持续寒冷,赌王再度被送入院。

2015年1月11日,四太梁安琪和三太陈婉珍,均以便装亮相,差不多同时间到达医院探望丈夫赌王,两人相隔仅10分钟到场。3.为什么何鸿燊可以娶4个老婆

其实,何鸿燊还真的没有犯我们说的重婚罪,虽然说无论是当初管辖香港的英国还是现在的中国,都是一夫一妻制的,可在何鸿燊娶妻子的时候,香港一直都实行的是清朝时候的律法,而清朝是支持一夫多妻的。

所以说,何鸿燊当年那样做其实是很合法的,而且不仅是何鸿燊,当地很多那个年代的富豪其实都是一夫多妻的,这个问题是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所以也是不能算到我们现在颁布与执行的重婚罪上面的。

估计很多人都特别羡慕何鸿燊能够娶好几个老婆这件事吧,但不要想太多,虽然是赶上了时代,但那个年代的人多了,偏偏人家就能娶好几个一直到现在,这也是人家的本事,不过大家也别想这么多,就冲现在这个男女比例,别说娶好几个了,条件差点的找对象都费劲,不过老婆多了也有烦恼,孩子太多,家产该怎么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如果清朝赢得了甲午中日战争,结局会怎样?看看日本人是如何评价的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只要一说到日本这个国家,大部分人都不会有什么好感,因为第一反应就会把他们跟侵略战争联系带一起。这个国家在二战时期对很多国家,不仅仅只是我国,都犯下了无法原谅的罪行。不过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人并不是首次对我国进行侵略。在更早以前,清末年间,中日也发生过战争,这场战争就是甲午战争,最终是以清朝的惨败而结束。事实上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巨大,于是在日本就有很多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清朝赢了甲午战争,会怎样?”,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吧。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那时候的日本经历的明治维新的洗礼,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对别国发起侵略战争,离他们最近的中国和朝鲜自然是首要目标。

其实对于当时的清朝来说,也许还不知道自己将大难临头了,毕竟北洋水师也是曾经的东亚第一舰队,所有人都认为日本不过是以卵击石,然而他们却给了清朝当头一棒,北洋水师被全灭,清朝也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那么回到那个问题,如果当时赢的是清朝,历史将会如何发展呢?先看看日本人的评论吧:

1.也就是说直接假设结果是清朝胜利,对吧?对于日本来说应该不会到太坏的程度,毕竟同样的事情我们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做过了。白江口之战,日本战败,然后呢?我们向唐朝学习他们的文化,直到清朝我们超越了他们,如果甲午战争输了,那就让这样的历史再重演一次就好了。

2.清朝胜利之后,他们再次认为自己是东亚霸主,甚至是世界霸主,沾沾自喜,然后几年之后,八国联军到来之后结局也会是一样的,如果一个日本不能解决,那就来七个更强的吧。

3.你是想说清朝会反攻日本吗?我觉得不太现实,元朝的时候,蒙古人尝试过几次,都失败了,虽然清朝的航海技术更成熟,但是另外一个原因也会阻止清朝人征服日本,那就是他们确实太自大了,也许战败的日本主动向中国朝贡就能平息这一切。

4. 战胜日本并不能改变什么,当时清朝是因为内部腐败,输给日本只是个表象而已,他们就像一栋没有钢筋的摩天大楼而已。

5. 对,战胜日本什么也改变不了,清朝像是同时得了癌症和感冒,赢了日本就像是治好了感冒,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吗?清朝人太自大了!

6.你先告诉我怎么输的,我才能假设啊!我实在想不出怎么输给清朝啊!

虽然非常不想承认,但是日本网友的评论有点自大,但的确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值得中国人反思!清朝弱小吗?其实并不弱小,西方国家甚至在当时把清朝视为“列强”,也就是说咱们单独拿出来看也是个大国,可是清廷却过度的高估了自己的实力,至于后来为什么摔得那么惨,不也是这个原因吗?

所以即便赢下甲午战争,也的确是治标不治本,反而还有可能让清廷更加膨胀,然后继续闭关锁国,带来的一系列蝴蝶效应是无法估量的,真是细思恐极!中国要想更强大的话,一定要戒骄戒躁,丢掉自大的坏毛病!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甲午中日战争后被俘虏的清朝将士的结局是怎样的?

全文共 1605 字

+ 加入清单

纵观近代历史,日本人虐待战俘在世界上都是出名了的。就拿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吧,无论是中国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只要是战俘都受到了日军惨无人道的虐待和折磨。在中国东北地区甚至还出现了比屠杀更可怕的人体实验。那么在更早的甲午中日战争中,被日本俘虏的清军将士,会受到怎样的对待呢?清军被俘情况及遭遇

甲午中日战争,是由日本挑起的,1894年到1895年间清朝与日本进行的一次关乎国运的大战。战争中,清军将士总计阵亡约24600余人,另外还有不少的将士成为了俘虏。大概情况如下:

一、1894年7月25日,朝鲜南阳湾丰岛海战,清朝北洋海军被日本偷袭,“济远”号逃跑、“广乙”号重伤退出战场后,运兵的商船“高升”号被击沉,运输舰“操江”无力抵抗,成了日军的战利品。自“操江”舰舰长王永发以下72名海军官兵被俘,是那场战争中最早一批成建制被俘虏的中国军人。

这72名海军官兵,直接被日军当成了在日本国民面前炫耀战功的“宣传品”,他们被运回日本。“船近码头即放汽钟、摇铃、吹号筒,使该处居民尽来观看”,然后战俘又被日本强迫游街示众,以示凌辱。

二、1894年9月15日,在朝鲜北部重镇平壤爆发的平壤大会战,当天晚上驻守平壤的清军连夜冒雨北撤,中途遭日军伏击包围,大批清军将士被俘,47人因为试图逃跑被日军斩杀,25人因为伤势过重死去,3名在羁押期间因病死去,其余608人经由海运送去日本。

一名被俘的中国军官曾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真实再现了这批战俘的悲惨境遇:“两手背缚,发用绳联。十八日申刻,始发给饭团一握,舌为匕箸,膝作杯盘,俯首就餐。忽尘埃上坠,泥沙兼半,口难下咽。渴极频呼,仅给臭水一滴。如是者二十余日,忽称送往伊国。足无整履,身少完衣,由中和至黄州,奔波百余里之遥,不容喘息。九月初八日在江口上船,如入陷阱。坐卧不出寸步,便溺均在一舱,秽气熏蒸,时欲呕吐。十六日至日本广岛下船,狂奔十余里,立毙数人,始登火车。十七日到大阪府,住南御堂厂舍。鸟正飞而入笼,蛙欲怒而在井。一日三餐,入口者无非霉烂萝卜。数月间遍身尽是腌脏衣服。似僧而有发,如道而无冠。月暗风凄,频洒思家之泪。”

三、平壤大会战失败后,日本打进中国国境,辽东战场诸战役以及威海卫保卫战中,又有多达千余人的清军将士被俘后押送至日本。这批人到达日本后,日本的监狱已经不够用,日军照例将这些战俘游街示众凌辱后,向一些寺庙和民间机构租赁场地当作“俘虏厂舍”用来统一关押。

此外,1895年初,又发生了海城、牛庄等战役,也有很多中国官兵被俘。但此时日方已经失去了最初得到战俘时急于炫耀战功的心情,反而视战俘为累赘,这些后期的清军战俘则被就地关押在辽宁海城,各项生活条件比之在日本的难友更为恶劣。战俘归国

1895年春,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经过多次谈判,中日两国在夏季完成战俘交接。

8月18日,日本将关押在日本的976名清军战俘送回天津。8月26日,关押在辽宁海城的568名清军战俘被日军交还,同时被中国俘虏的11名日军士兵也交还给了日方。

我们从上节可以算出,被带到日本的至少有2000余名清军战俘,然而只有979人被送回,折损近一半的人口,被俘至日本的清军将所受待遇之差、所遭虐待之深,可见一斑。

战俘归国后,祖国迎接他们的是责罚。归国后,被俘清军,军官一律革职遣散,士兵全部就地解散。“操江”舰舰长王永发曾经上书为病死在日本的部下请求抚恤,结果招致清廷严辞责骂。在平壤因伤被俘的军官谭清远等,不仅被革职,还被追究被俘的罪责。这些曾为国家付出了鲜血的“不祥之人”很快便从档案中消失。读史有感

如今,在日本大阪真田山,还能找到6座被俘清军的坟墓,其中5座根据遗愿,墓碑都面朝着西方,朝着他们永远回不去的家的方向。

事实上,除了这6人,还有数以千计的长眠在异国他乡清军将士,他们生前命运没能由自己把握,死后还只能化作孤魂飘荡在异国他乡。这场战争的成败,他们无法决定,他们只是历史的牺牲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清朝时期的御膳放在现在是个什么水平 古代皇帝吃什么

全文共 1460 字

+ 加入清单

御膳,那在古代是只有皇帝才能吃到的饭食,在很多影视剧中虽然也出现了有御膳,不过毕竟还是出自现代人之手,与真正古人做出来的还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说到这个,很多人也一定很好奇,古代的皇帝到底都会吃些什么东西?而古代宫廷的御膳如果能放在现在,那又会是一个什么水平的样子呢?一起来看看。

美食工作者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之一。但是如果要找一个世界上最倒霉的职业,我倒是有一个答案,那就是皇帝。为啥呢?这做皇帝死亡率高、平均寿命短、被人惦记、日夜操劳、在权势与权术之间找平衡……更重要的是集一国之力,连顿饭也吃不好。

作为皇帝套餐,看似隆重,却经不起细究。清朝皇帝的吃的食物都被记录在《膳底档》上。比如乾隆在1784年正月十一晚膳菜谱:酒炖鸭子热锅、燕窝肥鸡丝、鸭腰口蘑、锅烧鸭子、冬笋爆炒鸡、摊鸡蛋、蒸肥鸡鹿尾攒盘、百果鸭子攒盘,象眼小馒头、鸭子馅提折包子、鸡肉馅烫面饺子。

这顿饭下来,估计您以后见着鸡和鸭就发疯了,并且过于肥腻,丝毫没有膳食搭配可言。而且从中可以看出,即便是乾隆的御膳,也没有后人演绎的那么精彩。

由于进餐礼仪的限制,皇帝所有饭菜都得提前备好,然后煨在火上,焖在大蒸笼里。中国美食,都讲究火候与新鲜,刚出锅的最好,是所谓“锅盖气”。

家常菜之所以好吃,很重要原因就是厨房离饭桌只有几步,出锅就能吃。而在清宫,一道做好的菜端上来,还要被太监事先尝过之后才能品尝,皇帝所吃的不过是些剩菜剩饭罢了。

1.光绪皇帝

有时候皇帝吃饭还要看内务府的嘴脸。清末李元伯《南亭笔记》里记录了一个鸡蛋的故事。

光绪皇帝喜欢吃鸡蛋,每天都要吃四个,然而他并不知道鸡蛋的真实价钱,内务府给皇帝的价格是三十四两银子。光绪有一次问他老师翁同龢:“鸡蛋好吃,可是这么贵的东西你吃得起吗?”可见当时内务府贪污之严重。

2.道光皇帝

而道光皇帝也挺惨,有一天他想吃道”面片儿汤”,令御膳房给他做一碗。大半天过去了,面片儿汤没有送来。在道光皇帝的追问下,负责此事的人来说,需要数千两银子。

于是他对来人说“前门外有一饭馆味道最佳,一碗不过四十文钱,可令内监前往买来。”内监复奏:“饭馆已关闭多年。”道光帝道:“朕不能以口腹之故,枉费一钱!”

3.同治皇帝

最惨的是同治,同治皇帝小时候一日两膳吃两宫皇太后赐给的食品:小米粥、豆沫粥、糙米粥、羊肉丝疙瘩汤、甜浆粥、柳叶汤、面片汤、豆腐片汤等。

他吃汤粥根本无法饱腹。他有时饥饿难忍,闯进太监的住处偷太监的东西吃。被太监发现后,立刻夺过丢掉。后来19岁就死掉了,不能说跟饮食毫无关系。想象一下天天喝小米粥的日子,还不如桥墩下的民工兄弟。

4.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皇帝餐饮水平也一般,明太祖朱元璋1384年的一份的菜单菜肴如下:胡椒醋鲜虾、烧鹅、羊头蹄、鹅肉巴子、咸鼓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角儿、丝鹅粉汤、三鲜汤、绿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豆汤、泡茶。

这些菜如今看起来,都是一般街头小馆里的小菜,丝毫看不出皇家富庶。

御膳,听上去是个金光闪闪的词汇,里面暗含着权力的奢华盛宴,被后世的人浮想翩翩,做出了许多仿膳、宫廷菜,招牌金光闪闪,价格高高在上。也从中衍生出无数联想与故事。

但细细看历朝历代皇帝的吃食,不过了了,繁华中带着悲凉,丰盛中带着人性的无奈。皇帝也是人,却比凡人有着更多的倒霉,皇帝的职业套餐的字里行间,处处写着:不好吃,不好吃。

现在看来,即便那些古代帝王们拥有一切,但在美食上却依然没法和现在我们所拥有的生活相比,所以热爱美食,你就拥有了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清朝为什么将西域改称新疆?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中,新疆一直被称为西域。1884年,新疆建省后,为什么新疆改名为新疆而不是西域?这是因为,自1865年以来,在俄国和英国的支持下,郝汉的雅库布匪帮入侵新疆,占领了中国天山南北的大片地区。俄罗斯也抓住机会入侵新疆伊犁地区。清政府派左统率军队,在新疆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持下,于1878年彻底消灭了匪帮,并于1882年迫使俄国侵略军撤出伊犁。同年,左在给清政府的奏章中提出了“强迫其他民族定居并返回故土”的主张,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这一地区自汉唐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也被称为“新回归”?因为这是从沙皇俄国和阿吉伯强盗团伙手中收复的失地。在“回归故土”的历史条件下,建省后的新疆这个名字确实具有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清朝为什么要闭关锁国 主要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清朝选择闭关锁国完全是为了有效巩固自己的统治,那个时候清军在进入到中原并且统治中原的时候,政权本身就是有一些不稳定的,所以这才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闭关锁国其实在明朝初期就已经开始,那个时候是为了有效避免倭寇之乱,是为了避免老百姓出海去对外贸易。后期再进入到明朝中期的时候,这一种情况就不是特别的严格。从1550年开始就会有大量的白银开始流入中国,为了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很多人都会认为,在这个时间段内本身也就是经济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实际上也是一种掠夺的历史。

银子在古代本身也就是一种硬通货,在明朝时期也会选择制定钞票的制度,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早就已经淘汰钞票的制度,银子的需求越来越高,外国其实也会非常需要白银,自从每周白银被发现之后,对于白银的需求量可能也并不是特别的高。明朝的经济高速发展,放眼过去全部都是繁荣,但是因为汇率机制的不完整,在欧洲价值不高的白银,可能在明朝会有着较高的价值,所以商人在此时就会选择从中去谋取利益。

大量的白银表面上能够带动经济发展,但是欧洲商人也会用价值不高的白银去买走一些高价值的货物,最终就能够有效抬高物价。比如同样的一两白银,在明朝大概就可以购买100个馒头,可是来到欧洲的时候就只能够购买10个馒头,商人如果用一两银子在这里买了100个馒头之后送到欧洲必然就可以换回白银,所以这其实就让欧洲的商人有利可图。如果有大量的白银流入,这必然就会导致明朝的货物大量的流出,物价也同样会开始进入到一个上涨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会发现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清朝为什么会废除科举制?科举制真的不能选拔人才吗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落后的一个朝代,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的清朝也叫清政府,当时的清朝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也就是说,当时的清政府不与外界进行沟通,自己搞自己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当时的清政府认为自己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界进行沟通。但是,这样的下场就是被其他国家强行的打开国门,英法联军向中国输入鸦片,导致后来发起了鸦片战争。中国也是损失惨重,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比如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可以说是一个丧尽国辱的条约。以至于最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最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小编深深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那么,清朝的时候为什么会废除科举制这样一项选拔人才的制度呢?科举制真的不能选拔人才吗?具体的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说到原因也很简单,凡是都有利弊,只是在清朝的时候变完全的暴露出问题了,因为科举制每个朝代考试的题目都是不一样的,清朝时期科举制主要考的内容是八股文,八股文是一项非常死板的学术。当时的人们便认为,科举制选拔的人才只会是书呆子,不够灵活。

再着,科举制确实是选拔出了很多下层的穷人家的子弟,但是,这样的选拔,肯定会让一些富人子弟眼红,随着一些内定的出现,走后门的出现,科举制也慢慢的变了味道。后来,科举制也是变得越来越简单,原因是因为科举制的题目总是遭到泄题。这样一来,穷人家的孩子肯定是非常的不公平的。

综上所述,清朝是废除了科举制度,其实,任何一项事物的产生和毁灭,都有自己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清朝跪拜时,为什么要先拍两下袖子?

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这一动作是卸箭袖,“箭袖”是满族的传统服饰组成之一,平时挽起来,射箭时放下来。入关后虽然失去实际作用,但“卸箭袖”却作为满族行君臣大礼的行礼动作得以保留;汉文化中用“两袖清风”形容廉洁,甩袖也是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清正廉洁;另外,也通过拍甩袖子来证明自己的袖中没有武器,表达忠诚。

在有关清朝的影视剧中,每当大臣面见皇帝,都会先拍几下袖子,再行“三拜九叩”大礼,这个动作在以前的朝代是不多见的。有人会好奇:跪拜就跪拜吧,为什么要多此一举拍袖子呢?这其中有什么含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被忽视的礼仪细节。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古代礼仪虽然复杂,但是并不繁琐,但是到了清朝,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为宗法制度服务,礼仪中就处处体现着尊卑差别。而影视剧中常常看到大臣们觐见皇帝的时候,都会拍几下“马蹄袖”,然后再下跪,这其实有三个原因:

清朝统治者是“马背上的民族”,为了方便骑马狩猎,旗装的袖口是收口的,包裹住手腕的,这种袖口的设计被称为“箭袖”。

箭袖是满族传统服装上的一个组成。袖口的最前端那个马蹄形的东西就是箭袖。满族服饰的袖口是收口的,也就是袖口是紧紧包裹着手腕的,为了在骑马射箭时加强对手背的保护而设计了一个形似马蹄的“袖头”,因此箭袖又称“马蹄袖”。平时挽起来,射箭时放下来。入关后虽然失去实际作用,但“卸箭袖”却作为满族行君臣大礼的行礼动作得以保留。行礼之时,职位或地位低的一方必须敏捷地将“马蹄袖”翻下来,然后行叩头礼或行打千礼。这种礼节在清朝定都北京以后,通过强制推行,已不限于满人,汉人也以此为礼。

我们的文化中一直强调“两袖清风”,所以我们对于官员的要求也是“两袖清风”。甩“马蹄袖”最重要的原因是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清正廉洁,向皇帝自己的表明立场。但是大多时候这种礼仪没啥具体用处,因为封建社会永远不可能避免贪污受贿的现象。历史证明袖子拍的越响的官员,往往是最能贪污腐败的官员,他们不过是吧“两袖清风”当成自己的遮羞布罢了。比如清朝的和珅,道光年间的穆彰阿,个个都是大贪,但是在皇帝面前袖子拍的那叫一个干净利落,可见其脸皮之厚,心理素质之好,让人望尘莫及。

看了历史剧的我们都知道,古人的袖子堪比“百宝箱”,能携带各种意想不到的东西。古人的袖子中是缝有口袋的,其中可以放东西,万一有人图谋不轨,将匕首凶器放在袖子里,图谋弑君,那麻烦可就大了,所以清朝人就通过拍甩袖子来证明自己的袖中没有东西,对皇帝是非常忠诚的,但是后来甩袖子就成了一种官场礼仪,自然也就流于形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唐朝289年 清朝276年 为什么古代王朝难以突破300年国祚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人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即大多数王朝的存续期都很短。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但它也只存在了15年,随后的各朝各代,长度也很难超过300年,而相比之下,朝鲜的李氏王朝和日本的天皇制度则能够长期维持。

中国古代王朝和西方王朝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权力。中国古代王朝信奉中央集权,即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能够决定整个国家的走向。这种权力分布方式有很大的弊端,即一旦出现优秀的皇帝,国家便会得到极大的发展,相反,一旦出现皇帝较差的情况,国家就有可能遭受危机。而且,权力过于集中还会导致内部问题严重,如皇子、大臣和地方豪强等会对皇位虎视眈眈,从而可能造成王朝的崩溃。

外敌的进攻也是导致王朝短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宋朝和明朝都面对过强劲的敌人,但在皇帝交替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漏洞,导致国家逐渐衰落。而与此同时,外敌却在不断地变强,使得王朝很难抵御。外敌进攻主要考验国力和皇帝能力,这是一种巧合事件,在皇帝的交替中,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面对强敌的能力。

历史上,许多王朝都在面对来自内外的敌人时,最终都被推翻了。其中一个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来自皇室周围的外戚的问题。许多王朝都在内斗中分裂,或被外来入侵者摧毁。比如,中国的西汉王朝在外戚的篡夺下灭亡,而隋朝也被国内大家族宇文一家所覆灭。

事实上,王朝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在一个中央集权的体制下,权力的集中就注定了有些人从出生起便是低人一等的,这是不被所有人所接受的。希望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有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是皇权下放,比如英国与日本的皇室,这两个皇室都不掌握实际的权力,只具有象征意义。日本的皇室在日本只有代表意义,他们可以进行号召,但不能进行决策。这样的象征体制很像东汉晚期,那时皇帝仅存在于外表上,实际上权力被董卓和曹操所掌握。

还有一种解决方式就是现今各国普遍采用的方式,由政府主管国家,而不是由个人或家族主导。政府的存在制造了广义上的平等,国家的权力统治来自于竞选等方式,这样的制度可以有效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敌人。

中国的古代王朝全部没有超过300年,它们都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每个皇帝都会遇到各种问题,然后处理掉。比如,康熙在位期间,面对外敌、内患等问题时,他成功地平息了所有的危机。但是到了清朝晚期,整体情况出现了极大的反转,外敌变得更加强大,还对清朝虎视眈眈,而内患也越来越严重,加上当权者能力不足,自然就落得覆灭的结局。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涌现过无数的家族和当权者,但每个人的生命有限,他们在自己的时代称王称霸,却不能保证自己的王朝永远强大。秦始皇曾经做过这样的美梦,希望自己创立的王朝可以永远流传下去。但事实上,这样的美梦很难实现,因为每当皇权被几个大家族所掌握时,一些反对者和外敌就会出现,国内局势也更容易动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清朝宫女被放出宫后 古人为何不愿意娶她们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宫女出宫后,为何大多数人都不愿意

一个原因就是大部分的宫女都会有职业病,这些都是憋出来的,而如果女子不能够生育,男方自然不愿意接受。除了这一个之外,还有宫中是非比较多,这些宫女的名声也并不是很好。

被选拔录取的宫女也同样会开始漫长的职业生涯,会和外界彻底的隔绝。宫女的劳动强度还是非常大的,照顾的全部都是一些不敢得罪的主子,所以精神压力比较大,最担心的就是犯错。因为一旦在惹恼自己的主人之后,轻则只是被打重则可能就会小命难保,所以就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保持高度的紧张。

比如在主人的面前作为宫女自然就不可以犯错,主人没有让他们退下是不可以闪退的,肚子饿了需要憋着,困了需要憋着,咳嗽需要憋着,上厕所也需要憋着。这就意味着可能就会憋出毛病,再加上精神长时间都会出一种紧张的状态,又会导致身体出现一些毛病,这就可能会成为终身的后遗症,而且还可能会影响到传宗接代。

另外宫中是非多,一般宫女的名声并不是很好。宫女在有效去除一些复杂的繁琐之事之后,剩下来的也就是漫漫寂寞。这些妙龄少女也同样希望有人关怀,有人照顾,在这个宫里面基本上就是女人,要么就是高不可攀的皇帝。如果能够被皇帝看上,必然就可以成凤凰,可是这根本就没有太多的机会,能够接触的基本上都只是太监。在长时间工作之后,可能也会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有一部分的宫女在私底下就会和太监走到一起,这就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打发寂寞的方式。这种事情对于皇室也会有着较大的影响,一旦被发现之后,也同样会被处罚,甚至还会被驱逐出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