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将士

将士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将士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将士问题。

分享

浏览

6001

文章

47

看大漠孤烟的将士们!你们辛苦了!

全文共 187 字

+ 加入清单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古籍记载黄金分三等 刘邦用20吨黄金贿赂楚国将士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黄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性一直备受关注。汉朝时期,黄金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储备量和使用方式引发了许多历史学家的探讨。在汉朝建国初期,刘邦通过大量使用黄金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据记载,刘邦曾用20吨黄金贿赂楚国将士,以在楚汉争霸时期脱离险境。这种宽阔的慷慨行为反映了刘邦的雄心壮志,也表明当时汉朝的黄金储备量是相当可观的。

古籍中对于黄金的记载存在一些混淆,有人认为古代的“金”可能指的是黄铜。然而,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可以确定刘邦所使用的黄金确实是真正的黄金。这些史书记录了刘邦赏赐功臣大量黄金的事例,显示了当时黄金在政治奖赏中的重要作用。

汉朝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也积极地利用黄金。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汉朝从外部引入了大量黄金。此外,黄金的开采和储备也成为汉朝经济的一部分。汉武帝时期,由于频繁的与匈奴的战争,大量的黄金被用于赏赐将士,进一步耗尽了国库。

然而,黄金的消失也是一个谜。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假设,包括黄金作为随葬品被埋在墓中,被购买汗血宝马所耗费,或者在起义时被掠夺散落。虽然这些假设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黄金的去向,但真正的原因仍然扑朔迷离。

汉朝时期的黄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黄金的储备量和流动影响着朝廷的决策、国家的实力以及社会的变迁。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我们无法完全了解当时的情况。汉朝的黄金故事仍然激发着我们对古代历史的好奇与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援越抗法阵亡将士墓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援越抗法阵亡将士墓为龙州县文物保护单位。

援越抗法阵亡将士墓位于龙州镇利民街伏波庙东北面30米处,时代为清。

援越抗法阵亡将士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现墓地占地面积划为保护范围;从墓地边四周外延3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龙州镇:古城龙州镇位于广西南部左江上游,处于平而河与水口河的汇合处。东往南宁连接内地,西出水口通往越南,形势险要,自古有南疆重镇之称。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龙州隶属象郡。二千多年来,龙州几经更名,至唐代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年),正式设置龙州。全镇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辖有7个社区,耕地面积3763亩,总人口15708人。近年来,龙州镇凭借区位优势和资。

展开阅读全文

大丰抗日阵亡将士墓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大丰抗日阵亡将士墓为上林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大丰抗日阵亡将士墓位于上林县大丰镇城南社区新安庄。

大丰抗日阵亡将士墓被公布为上林县文物保护单位。

城南社区:城南社区成立于2002年,座落在大明山山脚下,位于县城新开发区的城东一、二区和城西小区,东面与皇周社区相邻、西面与东春村接壤、南面靠龙山自然保护区、北面接城北社区,耕地面积183亩。辖区内有42条街道、8个居民小组、8个居民住宅小区和100个县、镇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1600多人,流动人口1598人。设有党支部1个,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沁源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沁源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第一批省保)

时代:抗日战争时期

地址:沁源县城南8公里的阎寨村北500米的土丘台上

原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纵队阵亡将士纪念碑,由太岳军区、太岳行署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15日立。1981年为保护碑加建纪念亭。纪念亭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48平方米,由砖石水泥砌成。纪念碑共四块,存放于碑亭内,背向而立。四块碑大小等同,高1.3米,宽0.53米,厚0.2米。第一块为碑名,第二块刻碑文,第三块刻决死纵队、抗战四年阵亡指挥员名录500余人名,并记有牺牲烈士4879人,第四块为陈赓、牛佩琮等题词。

展开阅读全文

泰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泰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泰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罗阳镇万罗山公园西北侧山脚,坐东南朝西北,由纪念碑、汪精卫夫妇跪像等组成。碑高2.9米,边长0.34米,青石质,三角柱体,顶部为楔形。正面阴刻隶书“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后二面分别刻着“泰顺县各界抗战建国纪念大会”和“中华民国廿七年七月七日立”。碑前约2米处置二石跪像,像之背分别刻着“汉奸汪精卫”、“汉奸陈璧君”等字。1938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爆发一周年之际,泰顺县各界人士在县城隆重举行抗战建国纪念大会,会上为纪念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将士,特竖立此碑,并请当时县内著名学者许笃仁先生书写碑文。2017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阳镇:罗阳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是县委、县政府驻地,镇域总面积102.8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4.6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万人。 2004年工业总产值近2亿元(主要以食品、木制玩具、化工为主);地方财政收入1179.2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28元。镇属学校包括城关中学、罗阳二中、罗阳。

展开阅读全文

双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双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双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径山镇四岭村上仕自然村。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9年,双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被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岭村:四岭村位于径山镇西部,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交通便捷,漕雅线县道穿境而过。 四岭村人文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与圣山十刹之首的径山寺密切相关的同安寺;集灌溉、发电、饮用于一体的四岭水库,面积980亩,是余杭区饮用自来水重点基地。林地(森林、竹林)面积11664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9%,松涛、翠竹、绿茶、清溪,勾勒出一幅神奇的自然山水画。 四岭村特色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1946年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坐北朝南,为纪念墓坊,原坊北有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抗战阵亡将士墓园。建国后因城市建设,墓园被毁。牌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一”字形,三间四柱三楼,枋柱上承龙凤枋。主楼正中题“浩气长存”、“气壮河山”,檐下用斗拱,上承庑殿顶。坊柱上为民国二十五年四月浙江省主席黄绍闳题写的“浩气壮湖山魂来怒卷江潮白,英名缅袍泽劫后新滋暮帐青”,民国三十五年八月俞济时题“华表按青霄一角湖山归战骨,墓门萋碧草十年汗马念前功”和竺鸣涛、宣铁吾题联。

此坊为纪念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而建。1932年日军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激起驻上海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的英勇抵抗。次日,驻浙江的第5军第88师驰援上海,在与日军激战中,88师阵亡将士1091名,伤1698人。1946年民国浙江省政府在杭州松木场为阵亡将士建立墓园及牌坊。

一·二八淞沪抗战是抗日战中重要战役,军民同仇敌忾,持续作战月余,打死打伤日军万余人,拖延打乱了日军侵华计划,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爱国斗志。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展开阅读全文

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位于潜山野寨中学校园内,坐落在世界地质公园天柱山麓,始建于1942年,1943年竣工,安葬有国民革命军第48军176师985位抗战阵亡将士遗骸。176师是著名的19路军的余脉,是唯一一支两度参加淞沪抗战的中国军队,曾转战万里,浴血抗日。1943年,由皖、鄂两省13县知名人士捐资,在野寨修建了包括公墓和12座纪念性建筑在内的陵园,安葬176师抗战阵亡将士,并依陵建“景忠中学”(今野寨中学),以校护陵,培养烈士遗族及地方优秀青年。这是全国唯一一座留存于中学校园内的大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陵园,野寨中学也是全国唯一为保护烈士陵园而建立的学校。

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记录了中国军队正面战场抗战的历史,记录了大别山区中国军民坚持持久抗战的历史,是全民族抗战和江淮、大别山地区抗战历史的宝贵遗存。这一历史遗迹充分展现了誓死捍卫国家,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不畏--、血战到底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的巨大牺牲和难以磨灭的历史贡献。

2019年10月7日,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秦屿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秦屿戍守台湾将士墓群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秦屿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年代:明、清

座落地点:福鼎市秦屿镇农业村

简介:明清以来原是埋葬当地抗倭义士和无嗣无屋尸骨。清代,秦屿左右营开始抽丁戍守台湾,官兵殉难或病故后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及戍台故兵安葬于此。1974年,收集一般老百姓及革命人士骨灰合葬于此处。虎头岗包括戍台故兵墓两处(一墓一碑)和抗倭义冢三处,总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 。

保护范围:整个陵园,圣寿岭右侧两义冢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009年,秦屿戍守台湾将士墓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庐山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庐山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庐山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九江市庐山市庐山风景名胜区小天池景区内。

1946年

1945年8月日本投降,1945年9月下旬,陆军第九十九军到九江受降并接替新三军防务。1946年4月至9月,梁汉明军长命令日俘在庐山小天池建造起了九十九军抗日阵亡纪念碑,一以雪国仇,二亦使日俘得以反省服罪。

当时建成的“陆军第九十九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碑身成三角锥形,象征--,顶上像一柄宝剑,直插云霄。主持建碑的国民革命军第九十九军军长梁汉明为纪念碑撰一对联:“风萧易水屠龙去,月冷庐山跨鹤归”。

1949年后,石牌坊、纪念碑和烈灵台建筑群完整保留。只是碑身上原有“陆军第九十九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字样,已被“革命烈士纪念塔”所代替。文革期间,纪念碑被拆除;牌坊被推到,十分遗憾。当文革结束后,扶起了纪念碑;“烈灵台”则改名为“望江亭”。

2007年,庐山在小天池景区“陆军第九十九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旧址上修建了“庐山抗战纪念碑”。

在碑园入口,有一座花岗岩双柱单间冲天式石牌坊。文革时被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新修复。立柱前有楹联“灵归庐岳,气壮天池”,横批“浩气长存”。背后则刻有时任第九十九军军长梁汉明撰联,“天地正气,星汉照人”,横批“捍国护民”。

透过这座石牌坊便能望见那直入云霄的庐山抗战纪念碑。

保护范围:以碑体为界,各向外延伸30米.面积:2721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开封纪念塔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

全文共 999 字

+ 加入清单

开封纪念塔(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开封纪念塔又名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坐落在开封市中山路南段,开封火车站西北方向350米处。

此塔高二十余米为六棱石砌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下宽上窄,下层直径约二米有余,塔外形颇似一个硕大的杀手锏直刺云天,塔前立有一人高的石碑,上 书“阵亡将士纪念碑,开封市重点文物”等字样,塔后则另立一块同规格的前些年的修缮记事碑。

塔上层高约十五米左右,其六面应有碑文的,但却被白灰覆盖,中下层各面为嵌入的青石碑刻,但可见有明显的改刻痕迹,原碑文被凿去,以新刻文字取而代之却又未添墨描绘,再则工匠水平低下,不是按常规的把石板磨平再刻,即旧痕未平又撰新字,而使人难以辨认,经细心揣测,方记下如下碑文,中层为:爱科学,爱劳动,爱人民,拥护共产党,反对侵略战争,拥护中苏合作,保卫世界和平,巩固国防,爱护公共财务,肃清敌特,反对封建主义,拥护共同纲领,下层为:繁荣经济,发展生产,内外交流,公私兼顾,城乡互助。视其文字内容应为建国初期即抗美援朝时间所刻,行文却像是在喊口号,纪念塔变成了标语牌了。原碑文可能是不符合那个年代的政治形势,为此当局能改则改,不好改的则覆盖住,但新碑文的措词总让人觉得有点欠妥,纪念碑是个庄严的建筑,你看“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怎么也堂而皇之地上碑了,其它的可能没过几年也过时了,石碑毕竟不是脑瓜儿,这次头剃坏了再等上十天半月翻新重剃就是了,石板则剔一层薄十公分,如若再改写几次恐怕塔将之不存,否则中苏交恶或文革时期又要几度旧貌换新颜了。

故事

该纪念塔是冯玉祥纪念成慎所建。简单的说,冯与成是好友。

那时候赵倜为河南督军(最高领导),成慎为赵倜部下第一师师长,驻豫北安阳,素与赵倜有矛盾。

冯玉祥是吴佩孚部下任十六混成旅旅长,驻豫南信阳驻马店。

吴佩孚唆使成冯南北联手夹击打赵倜,意将赵倜赶出河南。赵倜向王占元、张作霖求救。王向吴佩孚施压并许吴以陕西督军之职。吴佩孚又压成慎缴械,成慎自杀。从此冯玉祥对吴佩孚也有了看法。

冯玉祥主豫,在南关萧曹庙旧址建了一个占地20亩的“开封新公园”内有缩略的中国地图,类似于现在深圳的锦绣中华。并标有被外国列强强占的领土,以激励国人。公园正中是成慎纪念塔,后冯的同事说为一人建立纪念塔不妥,遂将塔改名为“阵亡将士纪念塔”。塔建成时,开封辛亥革命11烈士尚在乱坟岗。现在的中山路南段从“开封新公园”正中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位于郑州市建设路中段南侧碧沙岗。1928年4月,冯玉祥为纪念在大小数百场战役中的阵亡将士,批准拨出经费13万元,在白沙岗辟地400亩,建造北伐阵亡将士墓并祠。工程由交通司令许骧云为督办并监工,落成于1928年秋。1956年,改建为碧沙岗公园。

墓地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410米,面积为24.6万平方米,四周青砖高墙垒筑。墓地中部建-烈士祠,仿古建筑,占地4330平方米,有前后两个院,前院有正殿和东西廊房各7间,均高台建筑,有回廊,绿色琉璃瓦顶。后院正中为后殿,建筑形式与正殿同,殿内四壁嵌有当时军政要员的挽辞刻石。

祠前有3座碑亭,即民族亭、民权亭和民生亭,均为六角形攒尖仿木结构建筑,黄琉璃瓦顶。民权亭内立汉白玉方碑;正面冯玉祥书“碧血丹心”4字,另3面为冯玉祥撰《祭北伐阵亡将士文》。民生亭内立鹿钟麟撰《烈士纪念碑》。在墓地中轴线上有东西向长方形水池,池上建石桥,桥北即墓地正门,门上所刻横额为冯玉祥题“碧沙岗”3个大字。1975年北大门重建,由城堡式改为庑殿式。烈士公墓在祠后,墓冢间隔2米,纵横成列,葬攻克郑州以前各战役阵亡将士。墓地东南部也葬一些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阵亡将士。

墓地有碑刻40余通,除挽辞刻石19块外,还有墓地落成纪念碑和抗日英雄纪念碑,后又建北伐将士纪念碑,碑身高近18米,正面是聂荣臻元帅题写的“北伐阵亡将士永垂不朽”10个金色大字,碑体浮雕由北伐群像组成。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纪录了近代中国革命历程。

1928年

第二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贺胜桥北伐军阵亡将士陵园

位于武汉市江夏区贺站镇西南。1926年8月30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和第七军第二路向贺胜桥吴佩孚守军发起勐烈攻击,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激战取得贺胜桥战役的胜利。为纪念贺胜桥战役中牺牲的北伐军将士,1929年10月在此修建了烈士陵园。陵园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公墓墓基的四面刻有阵亡将士的姓名。纪念亭为六角形。由烈士公墓、纪念亭、纪念碑组成。纪念碑为大理石质,通高6米,上刻胡汉民所题“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第三批)

2019年10月7日,贺胜桥北伐军阵亡将士陵园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沅陵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沅陵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沅陵县沅陵镇城南凤凰山森林公园内凤凰寺山下。

1941年元月,沅陵县驻军辰沅师営区荣誉大队长傅凤威率全体官兵在城南风凰山为该部抗日阵亡将士建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墓碑为当地的红砂岩,长1.68米、宽0.57米。中间刻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几个字。落款为“辰沅师営区荣普大队长傅凤威率全体官兵民国三十年元月敬立”。这是沅陵县境内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唯一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沅陵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遗址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石刻字迹模糊不清,局部风化剥落。现为凤凰山森林公园收藏,罝放路边。

展开阅读全文

陆军第74军湘西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

全文共 1285 字

+ 加入清单

口镇,位于洞口县西部,是邵阳市的“西大门”,距洞口县南约25公里,湘西著名的雪峰山横亘于此。镇区内雪峰山绵延数百里,群山巍峨,山势陡峭,层峦叠嶂。山峻岭之间的谷地、梯田层叠,溪水如带。一寸山河一寸血,青山处处葬忠魂,这里,长眠着国民七十四军数千个英勇的将士

1945年5月,中国军民在这巍巍雪峰天险,与侵华日军展开了一场生死殊搏,并取得了雪峰山会战的全面胜利。雪峰山会战中的江口战役,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收官之战,此次战役,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和抗战军民全力合作下,我军将士浴血奋战七天七夜,歼敌近2000名,几近全歼日军第116师团。正面防守江口的中国部队,为国军第74军57师,师长是李琰。李琰,字炎光,湖北大悟县人,生于农家,先后任74军57师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江口战役的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雪峰山东麓的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战争结果是日军伤亡2万7千人,其中死亡1万2498,还有大约1000人被国军围困后失望自杀,日军被全歼一个旅团还有四个联队,一个师团被重创。国军方面伤亡2万660人,其中阵亡7817人(军官823人),比日军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二还少。

洞口县江口镇75岁居民朱国轩的记忆依然十分清晰:“从5月1日到7日,中国军队和日军在江口、青岩一带激烈交战,连续7天7夜都是战火纷飞,炮声隆隆,空气中都是硝烟的味道。当地老百姓都自发上前线,主动为中国军队搬运炮弹、装备。日本鬼子也到处抓人做苦力,如果中国的老百姓被他们抓住,要挑很重的军火,挑不动就用枪托砸。江口附近有个叫周洪碌的精壮汉子,被日军抓去做苦力,他坚决不同意,用扁担打死一名日本鬼子,但由于寡不敌众,最后被鬼子的刺刀杀害了。”

陆军第74军湘西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洞口县)在今洞口县江口镇,耸立着一座由蒋中正亲自题名的“陆军七十四军湘西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纪念塔背后埋着为国牺牲的数千国军将士。战争结束,村子里的人打扫战场时,在山上挖了一个大坑,由当地百姓用篇担、簸箕将这些牺牲了的年轻将士,由各个山头挑到坑里,葬在一起。

在这里唯一留下名姓的只有一位年仅19岁女准尉,她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后勤司令部第17兵站医院准尉刘子梅之墓。生于民国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戍时,歿于民国三十四年乙酉五月十七日辰时,系湖南省湘乡县荷塘乡十七保人氏。”她的纪念牌曾被人扔在了臭水沟边的路旁,后被村民发现捡来埋在纪念塔旁边。这们女准尉牺牲时年仅19,是17兵站医院准尉,参加江口阻击战时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时牺牲。

这些墓碑,背后是这些年轻将士的英容笑貌,是他们,英勇的中华儿女,在战场上奋不顾身地英勇杀敌;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驱逐了敌人,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他们,用生命为我们换回了今天的一切。他们一心只为驱逐敌人,保卫自己的家园,与党派无关,与利益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虎门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虎门抗日阵亡将士死难同胞纪念碑位于虎门镇则徐社区鹅公山山顶,GPS坐标:北纬22°4912.1",东经113°3943.0",海拔高程50米。

1938年10月23日,日军占领虎门。虎门军民继承反帝反侵略光荣传统,奋起反抗,写下了华南地区抗战史上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抗战胜利后,为告慰阵亡忠魂和死难同胞,当地政府发动虎门各界人士捐资,在鹅公山顶修建“虎门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1946年4月20日,纪念碑建成,太平29个团体及虎门驻军总共3000余人集合举行揭幕典礼及公祭大会,对阵亡的抗战将士和死难同胞致以哀悼。这座纪念碑已成为虎门军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象征,也成为日军侵略罪行的有力见证。20世纪50年代,海防部分在碑顶加建了一个圆形的瞭望台,并在碑的一侧安装了10多级高的钢筋扶梯,便于民兵上落碑顶观察海防情况。20世纪60年代起,纪念碑碑顶的瞭望哨撤销,瞭望台变身成为游客的观景台。目前,这个瞭望台和钢筋扶梯也已破损不堪。

纪念碑坐东南向西北,三级台阶,由碑座和碑体组成。方形碑座,平面呈折角方形,边长2.15米,碑体为四棱锥形,通高8.75米(原碑高6.35米,加建的瞭望台高2.4米),水泥混凝土结构,目前,整座纪念碑被灌木丛遮掩,碑身表面灰沙脱落,碑名只残存“同胞纪念碑”5个字。

则徐社区:则徐社区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8个居民工作站,户籍人口15726人,外来人口约17000人。社区现有“两委”干部6人(其中支委3人,居委5人,交叉任职2人),高中或以下学历2人,大专或以上学历4人。社区党支部共有党员22名,社区下设“两新”党组织2个,“两新”党员163名。2011年社区(两级)总资产0.14亿元,总收入351万元,纯收入21万元,资产负债率为。

展开阅读全文

陆军第六十二军一五七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陆军第六十二军一五七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陆军第六十二军一五七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从化区良口镇流溪河水库大坝旁,年代为1942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从纪念碑基座边线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

良口镇:良口镇地处从化市北部,距从化市区25公里,总面积530.8平方公里,总人口37139人,下辖27个村民委员会和一个居委会。境内有美丽的流溪河和流溪温泉度假区,是一个山水秀丽的山区镇。 良口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山清水秀,景色秀丽,空气清新,旅游资源丰富,与流溪温泉度假区、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黄龙湖度假区、广州抽水蓄能电站等旅游景点连成一片,让游。

展开阅读全文

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陵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山马头岗,面积100多亩,由公墓、纪功亭、纪念塔3部分组成。 由著名设计师杨元熙设计,1945年10月5日始建,1947年9月7日落成。

陵园内的纪念塔矗立在一座平台上,方型的底座高4米多,正面开有一门进入塔内。门的上方镶嵌着孙立人题写的“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塔”石碑。

新一军驻防广州期间,孙立人用3千日本战俘修建了位于白云山马头岗的新一军阵亡将士公墓,该公墓由著名设计师杨元熙设计,1945年10月5日始建,1947年9月7日落成。公墓原面积100多亩,由墓门、纪功亭、纪念塔3部分组成。新一军征缅阵亡烈士公墓,四柱纪念塔与竖井墓穴连体,其总高38米,外加中部一个过千平方米的纪念塔大平台,体积相当庞大。

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广汉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广汉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为德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汉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雒城镇房湖公园内•1941年•市(县)文物保护单位]1941年7月7日“七七事变”四周年之际,广汉县为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将士树立此碑。碑为正方形砖石结构,通高5.5米,碑身边长0.48米,高3米,三面行书阴刻“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落款为“中华民国三十年七月七日”。碑座为四方形须弥座,高1.5米,四面均有反映抗战的浮雕图案。碑四周有石质围栏。维修时,补刻有阵亡将士名录及碑记于碑前。现保存完好。2006年6月被公布为德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