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革命军

革命军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革命军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革命军问题。

分享

浏览

7541

文章

27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三十集团军驻地旧址群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三十集团军驻地旧址

九江市修水县

20世纪30、40年代

1、国民革命军第三十集团军第七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第一0一团第一营营部旧址(杭口镇双井村七组虎形陈家大屋):以文物本体为界,东同本体,东南延伸

2、02米,南延4.25米,西南延伸1.62米,西延伸6.06米,西北延伸0.69米,北延伸7.64米,西北延伸7.61米.面积:370.6平方米;

2、国民党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部旧址(义宁镇良塘村):以文物本体为界,东、南、西、北各延伸5米.面积:905.34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国民革命军第21集团军48军138师抗日阵亡烈士公墓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国民革命军第21集团军48军138师抗日阵亡烈士公墓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国民革命军第21集团军48军138师抗日阵亡烈士公墓位于安庆市太湖县晋熙镇花亭湖村,年代为1938年。

2019年,国民革命军第21集团军48军138师抗日阵亡烈士公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花亭湖村:花亭湖村 花亭湖村地处太湖县城西北5公里,是花亭湖风景区的东大门,“晋陈”、环库公路穿境而过,东南与阳冲村、岔路村接壤,南邻湖滨村,西接芭蕉村、九龙村及花亭湖水面,北连梅河村,地势北高南低。花亭湖水电站、旅游码头、情人岛休闲山庄坐落其中,并与核心景点西风禅寺紧邻。全村总面积14.9平方公里,辖26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总户数630户,总人。

展开阅读全文

莆田广化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0师独立大队驻地旧址

全文共 1983 字

+ 加入清单

莆田广化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0师独立大队驻地旧址)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化寺原名金仙院,隋开皇九年改为金仙寺。距今有1430多年历史,是著名的千年古刹。该寺现占地3.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石砌围墙长1公里。贯穿主体建筑物的中轴线长达385米,结构严谨,布局匀称,规模宏大。中轴线主建筑,从海拔25米逐步升高到63米由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上为蒇经阁)、祖堂(上为卧佛阁)等组成。两侧翼有宽敞的百柱廊庑。从卧佛阁两旁开始,左厢依次有功德堂、溪声阁、水云乡、尊客堂、伽蓝殿、五观堂(上为库房,后为香积厨)、钟楼;右厢依次为般若堂、看山楼、烟霞窟、净化堂、祖师殿、学戒堂、鼓楼。左上方新建有观音阁,内奉一身高8米观音像;右上方新建有小南山地藏殿。在放生池两侧新建4座五百罗汗堂。这里松柏苍翠,山泉鸣涧,清幽宁静。人行其间,绿蔓牵衣,别有一番禅意。相传千年之前,滔滔东海之水,直涌至南山脚下,行云流霞与青翠松柏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无比生动的画卷。故有“南山松柏”佳景之称。

广化寺鼎盛时期,下辖10院120庵,檐楹相摩,轩宇层出,山门若市,香客如云。明代进土黄仲昭有诗曰:“一派禅房依涧转,数声清磬隔林闻。灵岩一百二十寺,多少楼台锁夕曛。”是当时南山广化寺盛况的写照。尔后几经兴废,至清乾隆年间仅存月峰寺院、普门庵。现在广化寺保存下来的一些主要建筑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依旧制重建的。八十年代初,由于海外华侨的热心捐助,广化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扩建,千年古刹一举重辉。1981年春节,中国佛教会会长、名书法家赵朴初来莆视察广化寺整修工程,亲笔题写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八个遒劲大字,以及“万德庄严”匾额,为千年古刹增添光彩。

1937年6月,中共闽中工委按照中共南临委的指示,把闽中工农游击队统一改编为中华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第七路军第一纵队,任命吴德标为司令员,刘突军兼任政委,雷光熙、王铁成为副司令员,杨采衡为参谋长。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共闽中工委通过各种渠道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联系,提出合作抗日谈判,最终得到国民党当局的回应。经过三轮的谈判,双方达成合作抗日协议。9月,闽中抗日义勇军按照协议陆续从莆田、仙游、福清、永泰边境开往庄边赤石(今尚书桥)垵口村集中,由刘突军负责政治教育,吴德标负责军事训练,翁鸿镗负责文化学习。经过一个多月的整训后,闽中抗日义勇军奉命下山候检。10月,刘突军率部离开山区,开至莆田城区西南5华里的锦亭路段接受二三九旅代表的点编,部队番号改为陆军第80师独立大队(“泉州事件”后被国民党军方强令改称为陆军第80师特务大队),刘突军、杨采衡任正、副大队长。全队200多人编为2个中队,第1中队中队长雷光熙,指导员翁鸿镗;第2中队中队长吴德标,指导员金贯一。点编后部队开到广化寺集中。部队驻广化寺期间,指战员们到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还派人到莆田城区宣传抗日鼓动参军,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并通过军训进行扩军。由于部队纪律严明,又执行全面抗战的路线,深得群众拥护,当地青年纷纷要求加入抗日队伍,部队政治影响一天天扩大,队伍逐渐扩大到300多人。至今在广化寺释迦文佛塔内还有宣传标语。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0师独立大队旧址为广化寺,坐西朝东,本为邑名士郑露三兄弟讲学之所,南朝陈永定二年(558)献其居供以佛像,初名金仙庵。隋开皇九年(589年),经来自天台山的僧无际募资拓建后,改名金仙寺。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元年(976年)赐额改名为广化寺。宋明时期达鼎盛,建国后广化寺一度趋于衰落。1980年2月,莆田县对古刹按旧观进行全面修复,1984年12月竣工。修复后的广化寺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整座寺庙沿山势自然上升,在坐西朝东的中轴线上,依序有照壁、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卧佛殿等,全长385米。东侧次第为东罗汉殿、钟楼、五观堂、伽蓝殿、尊客尊、水云乡、圆通门、溪声阁等建筑。西侧次第为西罗汉殿、鼓楼、学戒堂、祖师堂、净行堂(念佛堂)、烟霞窟、方丈室、看山楼。寺后东西两角相对耸立着观音阁和小南山。寺东侧有建于宋乾道元年(1165年)的释迦文佛塔,塔高约36米,为石筑五层八角形仿木楼阁式建筑,于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化寺于1986年4月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山街道:凤凰山街道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西南部。总面积21.1平方千米,总人口37532人。辖6个社区、3个行政村。

【代码】350302002:~001南门社区 ~002南园社区 ~003筱塘社区 ~004月塘社区 ~005新塘社区 ~006龙德井社区 ~201白洋村 ~202朱坑村 ~203林桥村

【沿革】1963年设莆田县城郊公社,1984。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惠安特支和涂岭农民协会、涂岭农民自卫军、惠安工农革命军驻地遗址

全文共 1796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惠安特支和涂岭农民协会、涂岭农民自卫军、惠安工农革命军驻地遗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涂岭中心小学。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惠安随即也开始“清党”,政治局势骤然变化。中共惠安县临委迅速从县城转移到农村坚持斗争。共产党员吴国珍、吴敦仁撤回涂岭,继续开展农-动。中共闽南部委指示惠安县临委“今后的工作方向,要以惠北涂岭为根据地,武装农民群众”,同时派共产党员施岑侬(化名张一峰)、许彩英(化名林一民)来涂岭工作。施岑侬、许彩英在鼎新学校任教,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和吴敦仁等人在涂岭组织“互助团”,会员60人,团址设在魁星楼,并以互助团为骨干,举办农民训练班、农民夜校,培训农-动骨干,扩大宣传影响。

经过广泛发动,6月14日,涂岭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在林角埔(村)召开大会宣告正式成立,农会会员1000多人,农民自卫军300多人-。施岑侬作为农会和自卫军的负责人主持成立大会并在大会上讲话。会后举行--,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路直奔魁星楼广场。此后,农会和自卫军把魁星楼作为驻地和办公场所,开展轰轰烈烈的惩治,-棍、查禁烟馆、抗击土匪的斗争。

8月,根据中共闽南临委的指示,原中共惠安县临委负责人王德彰从厦门返回惠安,在涂岭建立中共惠安县特别支部,王德彰任书记,驻地亦设于魁星楼。特支下辖涂岭、林角、泗洲3个支部,党员12人。在特支的领导下,涂岭的农-动如燎原烈火,迅速扩展到全乡21个村以及晋(江)、惠(安)、仙(游)3县交界的三坪山区13个据点村,会员1200多人,农民自卫军500多人-,常备队21人-。涂岭成为全县农-动的中心。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大力开展“五抗”(抗租、抗债、抗捐、抗税、抗粮)斗争,先后进行了3次抗捐战斗,打退国民党惠安“田亩局”长陈民衷率的一个排和泉州“田亩局”长周俊烈率的一个连的征捐军队,又在驿坂村与企图剿灭农会强行收捐的海军陆战队一个营的正规部队展开激战,取得胜利。

1927年11月,中共闽南临委调施岑侬、许彩英回厦门,指派林泽民(又名张克敏,台湾人,黄埔军校学生)、林树勋(又名林剑平,台湾人,黄埔军校学生)前来惠安加强农运工作和武装斗争。惠安特支于12月1日在大埔园寺将千余人的涂岭农民自卫军改编为2个营13个连队,更名为惠安工农革命军,并进行正规训练。林泽民、林树勋负责军事训练,王德彰负责政治训练。工农革命军的驻地仍在魁星楼。

工农革命军成立后,-势力疯狂反扑。1928年1月11日午夜,国民党林寿国海军陆战队林炳洲团偷袭魁星楼,王德彰、林泽民、林树勋、廖立等同志不幸被捕。吴国珍等同志立即集合工农革命军追击营救,一路追至县城北郊,终因敌人紧闭城门,未能救出被捕的同志。1月16日,海军陆战队林寿国部杨献秋营300多人,从仙游园庄潜入涂岭西部山区,妄图剿灭工农革命军。接到情报后,吴敦仁、吴国珍、陈冬水等领导人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主动布伏,将敌人围歼在泗洲溪谷一带。经过2个多小时激战,毙敌30多人,俘敌70多名,缴获-支200多支,打得敌人闻风丧胆。是时,涂岭纵横三四十华里的区域,成为农民协会和工农革命军的天下。

1930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和泉州特委、惠安县委决定准备举行惠安武装暴-动-,成立福建红军惠安总指挥部和福建红军独立第一师,将涂岭的工农革命军500多人编为第一团。团长兼政委由福建红军惠安总指挥部总指挥、泉州特委军委书记陈平山担任。9月15日凌晨,红一团在长箱村恒德寺集结后,在陈平山的带领下,迅速包围涂岭恶霸地主的老巢惠枫车站,打响惠北暴-动-的战斗。

魁星楼1992年7月因建设涂岭中心小学文昌教学楼而被拆除。2006年在原址附近复建魁星楼新楼。新楼基本保留原楼外观,改用水泥构建,建筑面积162平方米。楼内布置为涂岭老区革命史展览馆,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许集美为展览馆题写馆名。魁星楼已成为泉港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泉港区委党史研究室

涂岭镇:涂岭镇地处泉港区西南部,与惠安、洛江、仙游三县区交接。全镇总面积157平方公里,占泉港区陆地面积的一半,下辖21个行政村、1个社区,人口5万多人。镇党委下辖39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总支部2个,党支部19个,社区党支部1个,直属单位17个,党员1524人。涂岭镇民风淳朴,辖区内秩序井然,社会安定稳定。涂岭籍在外工商企业和政界人士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不乏实力雄厚的。

展开阅读全文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一营营部旧址奎光书院旧址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一营营部旧址奎光书院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永宁镇城南路15号。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总面积690平方米。200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奎光书院,为铜鼓客籍人周玉衡所创办,是在奎光堂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奎光堂自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就已集资筹办,至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盂冬月转为书院,直到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废科举办学堂,改作了“奎光高等小学”。

大革命时期,这里成为点燃铜鼓革命烽火的策源地,进步的知识分子陈葆元、李秀等,当学生时,就领导了几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后来,又在此当教员,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发展中共党员,于1925年冬创立了宜春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铜鼓支部。

1927年8月,一支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浏阳工农义勇队(后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进驻铜鼓。该团第一营驻扎在奎光书院,并书写了“南昌暴-动”等大量的革命标语。1928年,平江起义后,彭德怀同志率领红五军多次转战铜鼓,红五军政治部又在这里挥笔写下了《共产党十大政纲》和《土地政纲》等大量的文告标语。奎光书院是铜鼓县最早期的一处高等教育场所,又是一处重要的革命旧址,也是革命标语保存最多、保护较完好的一处重要革命标语旧址。

永宁镇:铜鼓县辖镇,县府驻地。江西省百强乡镇之一。1949年为定江区永宁街,1950年易名永宁镇,1958年建永宁公社,1981年复永宁镇。位于县境南部,镇政府驻永宁。面积126.4平方公里,人口2.7万。上(高)浏(阳)公路由东向西穿境而过。辖江头、上源、兴源、坪田、钓鱼、八亩、西湖、丰田、小水、顺化10个村委会和永宁、柳林、西门、南门、东风5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

展开阅读全文

工农革命军诞生地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工农革命军诞生地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位于漆工镇北偏东5公里的齐川源村,地处三条较长的田垅的汇合点,周围地形险要隐蔽,具有与敌开展斗争的有利条件。1925年秋,在方志敏的直接领导下,齐川源村筹建起农民协会组织,这是继湖塘村之后成立较早的一个农民协会。方志敏等农运领导人还选定齐川源为开展“打土豪、减租减息”斗争的试点。通过齐川源的斗争实践,积累了经验,并推广至全县乃至整个江西省。1927年10月底,齐川源村是弋阳九区暴-动队伍的出发地。1928年2月,弋横暴-动遭受挫折时,方志敏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挑选了20多名农民革命团骨干,在齐川源组建工农革命军一个连,赣东北正规的工农武装从此诞生。

展开阅读全文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叶挺指挥部旧址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叶挺指挥部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叶挺指挥部旧址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九江市区解放军171医院内,原为美国圣约翰中学校长高达德公寓,是一栋坐西朝东的回廊式二层西式楼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24平方米。

1927年7月中旬,叶挺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进驻九江,指挥部设在圣约翰中学的这座西式两层楼房内。云集九江的共产党领导人多次在这里召开研究和部署南昌起义的重要会议。26日,叶挺率部从这里出发,乘火车奔赴南昌参加起义。

建国后多次维修,1987年12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7月辟设为“八一起义策源地——叶挺九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叶挺(1896~1946),字希夷,号西平。惠阳县秋长镇周田会水楼村人。中国著名的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1896年出生于广东惠阳县。 1911年,15岁的叶挺在惠州府立中等专业学校读书时,就毅然剪掉辫子,义无反顾地响应孙中山反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斗争。1912年,叶挺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后进入保定军官学校。1919年,叶。

展开阅读全文

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位于修水县义宁镇凤凰山路136号。

1927年8月初,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奉命由武汉赴南昌参加起义,因南昌起义军已南下广东,遂改变行动计划,将部队开至修水、铜鼓一带休整待命。9月初,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队一部和修水农民自卫军共计2000余人,在修水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钟文璋任团长。

第1团系湘赣边秋收起义主力部队。起义爆发后,全团指战员高喊“红色领带系在颈,只顾死来不顾生”的口号,由修水出发,进攻平江长寿街之敌。当主力进到平江金坪时,突遭前不久由余洒度收编的土匪武装从后方来的袭击,被打散两个营,损失人枪各200余,团长钟文璋失踪。卢德铭果断决定撤出战斗,率部向文家市转移,跟随毛泽东进军井冈山,后成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中坚力量。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原为凤山献书院,始建于清同治3年;分前、中、后三厅,前后两厅早已改建,尚存的中厅面阔15.3米、进深21米,建筑面积321平方米。1986年6月,修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修水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义宁镇:义宁镇位于湘、鄂 、赣三省交汇之处,地处北纬29。、东经114。,是江西省修水县府所在地,是修水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交流中心。全镇拥有面积201.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总耕地面25028亩。镇辖农村22个行政村、246个村民小组、城区4个街道居委会42个居民小组、30个镇属机关部门。1999所常住户22874户,常住人口72318人。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司令部旧址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司令部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新县陈店乡河南湾村东侧。第七军和鄂东特委领导人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徐朋人等发现这里位于鄂豫交界处,是军阀统治的空隙地带,并有数座山寨,境内崇山峻岭,地形险要复杂等许多有利条件。因此决定以此为依托,坚持革命斗争,并在附近的清水塘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清水塘会议,决定开辟柴山保,实现工农武装割据,创建鄂豫皖边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第七军在柴山保一带往返游击期间,将司令部设在水口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司令部旧址原为一寺庙名,为水口寺,坐西朝东,前后两排房屋各3间,南北厢房各1间,构成一个四水归池的天井小院。除前排房前墙为砖墙外,其余均系木柱土墙结构的灰瓦房,大门开在前墙正中。占地面积123平方米。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对旧址进行了维修,1996年又进行了局部整修。现旧址保存完好。

陈店乡:陈店乡位于新县西南部,鄂豫两省交界处,距县城23公里。东邻箭厂河乡,西接郭家河乡,南与湖北省红安县接壤,北同陡山河乡、新集镇相交。东西长8.9公里,南北宽11公里,全乡总面积75.1平方公里,折合11.27万亩,其中山场面积6.8万亩,耕地面积31655亩,茶园面积25380亩,年产茶叶90万公斤,粮食总产量5796吨,花生种植面积1575亩,总产量736吨。

展开阅读全文

开封纪念塔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

全文共 999 字

+ 加入清单

开封纪念塔(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开封纪念塔又名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坐落在开封市中山路南段,开封火车站西北方向350米处。

此塔高二十余米为六棱石砌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下宽上窄,下层直径约二米有余,塔外形颇似一个硕大的杀手锏直刺云天,塔前立有一人高的石碑,上 书“阵亡将士纪念碑,开封市重点文物”等字样,塔后则另立一块同规格的前些年的修缮记事碑。

塔上层高约十五米左右,其六面应有碑文的,但却被白灰覆盖,中下层各面为嵌入的青石碑刻,但可见有明显的改刻痕迹,原碑文被凿去,以新刻文字取而代之却又未添墨描绘,再则工匠水平低下,不是按常规的把石板磨平再刻,即旧痕未平又撰新字,而使人难以辨认,经细心揣测,方记下如下碑文,中层为:爱科学,爱劳动,爱人民,拥护共产党,反对侵略战争,拥护中苏合作,保卫世界和平,巩固国防,爱护公共财务,肃清敌特,反对封建主义,拥护共同纲领,下层为:繁荣经济,发展生产,内外交流,公私兼顾,城乡互助。视其文字内容应为建国初期即抗美援朝时间所刻,行文却像是在喊口号,纪念塔变成了标语牌了。原碑文可能是不符合那个年代的政治形势,为此当局能改则改,不好改的则覆盖住,但新碑文的措词总让人觉得有点欠妥,纪念碑是个庄严的建筑,你看“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怎么也堂而皇之地上碑了,其它的可能没过几年也过时了,石碑毕竟不是脑瓜儿,这次头剃坏了再等上十天半月翻新重剃就是了,石板则剔一层薄十公分,如若再改写几次恐怕塔将之不存,否则中苏交恶或文革时期又要几度旧貌换新颜了。

故事

该纪念塔是冯玉祥纪念成慎所建。简单的说,冯与成是好友。

那时候赵倜为河南督军(最高领导),成慎为赵倜部下第一师师长,驻豫北安阳,素与赵倜有矛盾。

冯玉祥是吴佩孚部下任十六混成旅旅长,驻豫南信阳驻马店。

吴佩孚唆使成冯南北联手夹击打赵倜,意将赵倜赶出河南。赵倜向王占元、张作霖求救。王向吴佩孚施压并许吴以陕西督军之职。吴佩孚又压成慎缴械,成慎自杀。从此冯玉祥对吴佩孚也有了看法。

冯玉祥主豫,在南关萧曹庙旧址建了一个占地20亩的“开封新公园”内有缩略的中国地图,类似于现在深圳的锦绣中华。并标有被外国列强强占的领土,以激励国人。公园正中是成慎纪念塔,后冯的同事说为一人建立纪念塔不妥,遂将塔改名为“阵亡将士纪念塔”。塔建成时,开封辛亥革命11烈士尚在乱坟岗。现在的中山路南段从“开封新公园”正中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位于郑州市建设路中段南侧碧沙岗。1928年4月,冯玉祥为纪念在大小数百场战役中的阵亡将士,批准拨出经费13万元,在白沙岗辟地400亩,建造北伐阵亡将士墓并祠。工程由交通司令许骧云为督办并监工,落成于1928年秋。1956年,改建为碧沙岗公园。

墓地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410米,面积为24.6万平方米,四周青砖高墙垒筑。墓地中部建-烈士祠,仿古建筑,占地4330平方米,有前后两个院,前院有正殿和东西廊房各7间,均高台建筑,有回廊,绿色琉璃瓦顶。后院正中为后殿,建筑形式与正殿同,殿内四壁嵌有当时军政要员的挽辞刻石。

祠前有3座碑亭,即民族亭、民权亭和民生亭,均为六角形攒尖仿木结构建筑,黄琉璃瓦顶。民权亭内立汉白玉方碑;正面冯玉祥书“碧血丹心”4字,另3面为冯玉祥撰《祭北伐阵亡将士文》。民生亭内立鹿钟麟撰《烈士纪念碑》。在墓地中轴线上有东西向长方形水池,池上建石桥,桥北即墓地正门,门上所刻横额为冯玉祥题“碧沙岗”3个大字。1975年北大门重建,由城堡式改为庑殿式。烈士公墓在祠后,墓冢间隔2米,纵横成列,葬攻克郑州以前各战役阵亡将士。墓地东南部也葬一些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阵亡将士。

墓地有碑刻40余通,除挽辞刻石19块外,还有墓地落成纪念碑和抗日英雄纪念碑,后又建北伐将士纪念碑,碑身高近18米,正面是聂荣臻元帅题写的“北伐阵亡将士永垂不朽”10个金色大字,碑体浮雕由北伐群像组成。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纪录了近代中国革命历程。

1928年

第二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师部旧址周家祠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师部旧址(周家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师部旧址(周家祠)位于株洲市炎陵县中村乡中村村。

1928年3月初,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湘南特委的军事部周鲁来到井冈山,指责毛泽东躲在井冈山,没有一点发展前途,并传达了中央和湖南省委的决定:给毛泽东以“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撤消现任省委委员”的处分,撤消前委,改组为师委,由何挺颖任书记,毛泽东任师长,并命令立即开往湘南,策应湘南起义。

1928年3月18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到达中村,师部设周家祠。工农革命军到达中村前后,军内和党内不少同志对湘南特委的指责和强令部队开往湘南,对撤消前委和毛泽东的前委书记职务,甚至传说,毛泽东开除了党籍,而心存不满和怨气,并议论纷纷。为了让部队了解事实-,统一部队的思想和行动。3月19日晚,毛泽东、何挺颖在周南学校主持召开了工农革命军第1师师委和中共酃县特别区委联席会议。

毛泽东说:“3月上旬,湘南特委派周鲁来到宁冈,向我传达了中央和湖南省委指示,批评我们‘行动太右’,‘烧杀太少’,并决定撤消前委,改组为师委,何挺颖任书记,我任师长。当时,我对他们的‘左’倾错误进行了驳斥。至于改组,这是中央和省委的命令,我们只能服从。”

为了把湘东、湘南和井冈山连成一片,毛泽东建议将工农革命军分成两路,何长工、袁文才于20日率第2团去资兴,策应湘南暴-动。他率第1团仍留在中村,在部队开展政治教育,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分田运动,这样可以两全其美,既未违反上级命令,又能发展革命形势。

为加强酃县地方党组织的建设,根据酃县革命斗争的要求,会议还作出了三项决定:在中共酃县特别区委的基础上成立中共酃县委员会,由刘寅生任书记,邝光前任组织部长,周礼任宣传部长;成立共青团酃县委员会,由万达才任书记;成立中村区委和中村区工农兵政府,由何健础任区委书记,盘华坤(瑶族)任工农兵政府主席。

中共酃县县委建立后,中共石洲区委、中共坂溪区委也相继成立,张平化任石洲区委书记,刘平章任坂溪区委书记。中共酃县县委的建立,标志着酃县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从此跨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师部旧址(周家祠)于2006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1月被株洲市委宣传部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村村:中村村。

展开阅读全文

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驻酃县水口团部旧址朱家祠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驻酃县水口团部旧址(朱家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驻酃县水口团部旧址(朱家祠)位于株洲市炎陵县水口镇水口村。

1927年10月中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酃县水口,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团部设在朱家祠。毛泽东在这里接见了酃县第一个党支部——凉桥党支部书记周礼。周礼向毛泽东汇报了中共酃县特别支部和农民协会在大革命失败后遭敌人破坏的情况和凉桥临时党支部的工作情况。毛泽东对临时党支部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随后,问周礼酃县有没有国民党驻军。周礼告知到现在为止,酃县还没有国民党的正规部队,只有南乡和东乡两个挨户团。南乡挨户团头子叫陈大观,有30支枪,东乡挨户团头子是贾威,有七八十支枪。为了解酃县及周边的地形和敌情,毛泽东交待周礼办3件事:一是画一张详细的酃县地形图;二是为部队找一名向导;三是去茶陵侦察一下敌情。

部队在水口休整了十来天,是秋收起义撤退湘南以来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利用这段时间,毛泽东深入开展社会调查,了解阶级状况、土地占有情况、地理环境、物产资源等,广泛开展群众工作,宣传革命的政治主张和宗旨等。毛泽东从报纸上看到贺龙、叶挺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潮汕失利的消息,分析了各方面的因素,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最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根据变化的客观形势,毛泽东在朱家祠召开团、营干部会议,提出放弃退往湘南的想法,决定率部队上井冈山进行工农武装割据,以井冈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

21日,毛泽东率部离开水口分兵上井冈山,为建立工农武装割据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旧址保存完好。始建于1880年,占地面积1558平方米,是一座江南祠堂建筑,砖木结构。

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驻酃县水口团部旧址(朱家祠)于2002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1月被株洲市委宣传部公布为株洲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国民革命军第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国民革命军第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民革命军第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桔子洲街道师大社区岳王路。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侵华日军先后3次大规模进攻长沙。73军于长沙外围抗击日军,将士作战英勇,使日军进攻受挫,伤亡惨重。为纪念73军抗日殉国将士,1946年在岳麓山赫石坡修建公墓。公墓由公墓区和南、北两处纪念设施构成。公墓区由忠义观、陵墓、纪念碑、石阶、墓庐等组成,忠义观内供奉73军阵亡将士骨灰。公墓是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师大社区:师大社区是单位型社区,位于贵阳市城东北角。东起贵阳市旭东路,西至贵州新印刷厂,南起宝山北路,北至照壁山、思贤山顶。占地面积0.396平方公里,居民楼栋70栋,总户数1550余户,总人口19800余人,其中学生14000余人,70个居民小组,党支部党员17人,社区工作人员10人。联系电话:6702320。

展开阅读全文

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团部旧址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团部旧址为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团部旧址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梅南镇,年代为民国,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6年6月29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团部旧址为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梅南镇:梅南镇位于梅县南部,距离梅城18公里,是国务院命名的第一批革命老区,-、古大存、李坚真、王维等革命老前辈曾驻扎梅南开展革命工作。全镇面积145平方公里,辖区内有1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有农户3124户,人口14817人,镇政府设在新塘圩,圩镇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梅南镇地缘、交通环境优越,广梅汕铁路、206国道,梅揭高速公路穿镇而过,梅揭高速公路的入口离镇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外马路207号,是原国民革命军东征军第二次东征的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

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原是英国人办的酒店,始建于1924年,为两座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梁板柱砖木混合结构的两层楼房,分东、西楼,两楼,形式相同,每层面积355平方米,两座总建筑面积1420平方米,仍保持当年风貌。1996年5月成立“汕头市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成为汕头市第一个革命史专题馆。馆藏《东征历史陈列》,面积约700平方米,内容分5大部分,分9个展室布展,展出历史照片120幅和文物仿复品50件等。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刚克公祠广东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二团驻地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刚克公祠(广东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二团驻地)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刚克公祠(广东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二团驻地)位于潮安区沙溪镇上西林村,年代为1928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20年4月16日,刚克公祠(广东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二团驻地)被公布为第四批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西林村:上西林村上酉林村也称西林孙,全村孙姓。南宋初年(公元1128--1142年),始祖从福建省莆田县月潭村迁来此定居,取名西林,后因在村南创新村,故有上、下西林之分。上西林村属潮州市沙溪镇,建国前属东莆区,建国后至1961年先后属第七区,第十区、金石区、沙溪乡、金石公社等。1961年以后,属沙溪公社,称上西林大队,1983年属沙溪区,改称上西林乡,198。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开会遗址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开会遗址为紫金县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开会遗址位于苏区镇炮子村耕头墩。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撤向东江地区的起义军1000余人在花县整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简称红四师),叶镛任师长,宋湘涛任副师长,袁裕任师参谋长,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团,第十团团长白鑫,党代表徐向前。1928年1月1日,红四师智取紫金县城,2日抵达龙窝与红二师第五团会师,3日进驻紫金炮子革命根据地,5日联合红二师在炮子召开公审大会,8日进驻海丰。红四师第十团进驻海丰前在此召开动员大会,徐向前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团战士勤学苦练,做好准备,随时打击敌人。此后,红四师与红二师在东江地区并肩战斗,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长达一年零三个月的武装斗争。

旧址俗称红军坪,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1977年在遗址中心立碑一座,2011年重建。

1977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6月,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炮子村:炮子村。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旧址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旧址位于乐昌市老坪石镇共和街78号。是一座二层楼房建筑,建于清末。坐西朝东,面阔一间3.67米,进深三间29米。建筑面积210平方米。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一部分经江西、湖南到达广东仁化、乐昌,改番号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进驻乐昌县坪石。不久,国民党第二十四师师长许克祥以4个团的兵力向朱德部进攻。朱德率领部队在武阳司三星坪一带迎击敌人,俘敌700余人,缴获步枪2000多支,手枪100多支,重机枪10多挺,迫击炮8门,战马13匹,军用物资一批,取得了重大胜利。

1978年乐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坪石镇:坪石镇位于广东省最北部,与湖南宜章县相邻,是一个旅游城镇,也是乐昌市北面地区的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历史上曾被誉为广东八大重镇之一,素有“广东北大门、岭南第一镇”之称。坪石镇196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建制镇,1998年被省建委列入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7个试点镇之一,2001年被乐昌市委、市政府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中心镇,2003年2月被省计委列入第二批小城镇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大塝上——川南工农革命军独立团成立地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大塝上——川南工农革命军独立团成立地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大塝上——川南工农革命军独立团成立地,位于长宁县太平乡莲花二社半山腰的一个相对较平的草坝,小地名叫“大塝上”,公路可以通达。

1928年6月晚上,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王泽嘉、袁敦厚、郭洪发、王学勤等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抓住时机,继续举起南溪暴-动-的川南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坚持武装斗争。并按照传统民俗,杀猪祭旗,正式宣布起义,队伍命名为“川南工农革命军独立团”(简称“独立团”),后改为四川红军第四路游击队。王泽嘉任团长,袁敦厚负责政治工作。确定部队的行动纲领是:打倒--污吏和土豪劣绅;扫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依靠贫苦穷人,夺取乡镇民团的-支,发展革命武装。独立团逐步扩大到300多人,加上联络的绿林武装计1000多人。部队转战在长宁、南溪、庆符、高县、珙县、兴文、古宋、叙永等县和云、贵边境地区,坚持了4年的游击战争,创建了凌霄山根据地,播下了革命火种,打击了-统治势力,鼓舞了人民,扩大了革命影响,积累了经验,为以后的武装斗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