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旧址

旧址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旧址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旧址问题。

分享

浏览

3740

文章

3061

芜湖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址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芜湖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芜湖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址位于安徽芜湖市镜湖区吉和南路26号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内。

由西班牙修士蒲庐设计并监造,建于1934年,主要功能是教学。山下五层,山上两层,阶梯状收减,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占地4133.88平方米,建筑面积11483.00平方米;平面布局呈“日”字形。该建筑在我省留存少,具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钢筋混泥土结构,以梁柱为骨架,多用拱券,将建筑物的压力分解到柱子上,力学原理运用十分到位。同时还兼顾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取向和表现形式,山墙采用徽派马头墙式样。是中西建筑形式完美结合的成功实例之一。

保护范围:教学楼东50米至青山街,南30米至交通巷,西10米至学校图书馆,北20米至学校实验楼。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50米,南70米,西90米,北80米。

展开阅读全文

苏维埃政府大会堂旧址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苏维埃政府大会堂旧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苏维埃政府大会堂旧址位于余江区画桥镇画桥村藤林杨家村,建于清中期,为当地杨姓祠堂。旧址占地面积494.6平方米,建筑面积459.2平方米,旧址平面呈长方形,坐西朝东,宗祠共两进,中间为一大天井,天井东侧为高架吊脚戏台,天井西侧为祖堂,天井左右两侧为高架吊脚厢房,砖木结构,抬梁穿斗式梁架。

土地革命时期,画桥藤林杨家祠堂是红色苏区召开重要会议和大规模军民--的重要场所。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真理,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斗争。1933年农历5月7日(公历5月30日),余江县苏维埃政府在杨家祠堂举行欢送红军新兵入伍文艺晚会,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宣传队演出方志敏编剧的文明戏《年关的斗争》。深夜,叛徒带领敌军发动突然袭击,7人壮烈牺牲,2人受重伤,苏区干部和红军战士用血肉之躯演出了一幕悲壮的战歌。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朝鲜银行旧址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朝鲜银行旧址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朝鲜银行旧址位于和平区解放北路97-101号,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天津市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

这所银行虽然名称叫做“朝鲜银行”,但它不是朝鲜在中国开设的银行,而是一家日本官方银行。朝鲜银行由日本政府任命总裁,并委派日本驻朝鲜总督对银行进行直接控制和监督,同时赋予经理发行货币的权力。

1913年银行第二任总裁上任后,该行陆续在中国上海、沈阳、天津、北京等地开设26处分行,其中1918年朝鲜银行天津分行成立。1936年12月3日,日本政府将朝鲜银行并入满洲兴业银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中国政府按敌伪产业予以接收。

这座建筑于1906年由沙德利工程公司设计建造。建筑主体为三层砖混结构,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建筑主体墙面采用红砖做横向凹槽处理,柱子为国内很少见的红砖砌筑齿形罗马柱。首、二层采用各种变化的扁拱券形窗洞。二层窗槛墙用宝瓶列柱装饰。

二层的柱顶做曲线牛腿支撑三层楼板,结合双S形线脚形成出挑的外廊,同时形成二层顶部的檐口,外廊上做铁艺栏杆。三层的顶部又设了一层有线脚的檐口,这种双层檐口的西洋式建筑在天津近代建筑中并不多见。

建筑在路口转角处做折角处理,主入口设于折角处,做凹入处理,门框、门扇饰以精致的雕花装饰、铁艺、彩色玻璃,非常精美。

历史风云已过,建筑还伫立在此,看街道的繁华胜景。

信息来源:和平文化旅游局

展开阅读全文

陕甘宁边区难民纺织厂旧址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陕甘宁边区难民纺织厂旧址位于延安市安塞县砖窑湾镇砖窑湾村。

1938年8月,为妥善安置从沦陷区和国统区进入陕甘宁边区的难民、寓救济于生产,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以国际友人兰道尔捐助的9300元法币为基金,指派吴生秀、袁光华、朱次复3人负责筹建陕甘宁边区难民纺织厂。是月,在招募工人10名,从西安买进手织机8部后,该厂在安塞县高桥村成立并投产,年底移到延安县(今宝塔区)川口村。该厂1939年迁往保安县(志丹县)的永宁山,1941年1月迁到安塞县段庄村。7月,又迁到砖窑湾村,规模逐渐扩大。到1942年6月,该厂不仅设立了棉织科、毛织科、弹纺科、(纺织机件)制造部、总务科、人事科、会计科、保管科等七科一部和驻延安办事处,还在清涧、绥德、延川设立收料股,在关中、晋西北等地区设立采买组。全厂共有织布机88架、毛巾机5台、织袜机12台,职员63人,工人255人。同年底,职工总数已扩人到370人,拥有房屋120间,窑洞210孔,机器计有铁机38台、木机18台、合股机7台、落纱车100多台。年产大布(长10丈,宽2.4尺)万匹以上。

与此同时,该厂在不断发展自身生产的基础上,不但在安塞设立了门市部,在延安成立了土产栈,而且帮助建立了定边毛织厂、靖边毛织厂、安塞三八毛纺厂和清涧公私合营纺织厂,还派工厂技术人员帮助农村改进土纺机,组织妇女开展纺织变工,发展手工纺织业,为边区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朱德、林伯渠、张闻天等中央和边区的领导都曾来厂视察并给予很高评价。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胡宗南部进攻延安,该厂奉命转移离开安塞,前往华北解放区。

旧址厂房已不存在,现仅存山上部分土窑洞。竖立有标志碑一通。

砖窑湾村:砖窑湾村。

展开阅读全文

上党战役指挥部大丰当旧址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上党战役指挥部大丰旧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上党战役指挥部大丰当旧址(第五批省保)

时代:1945年8月-10月

地址:长治市襄垣县城东大街

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阎锡山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侵入长治及周边县城,引发了著名的上党战役。1945年8月底至10月初,刘伯承、邓小平同志在此布置率领我军晋冀豫军区部队在上党战役中歼灭阎锡山军队三万余人,收复了长治及周边县城。

晋冀豫军区布置上党战役会议旧址现为二进院落,由一进院东西下厢房、一进院东西上厢房、过殿和二进院东西厢房、正楼等组成。

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牺盟会太原市委员会旧址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牺盟会太原市委员会旧址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

牺盟会太原市委员会旧址位于杏花岭区精营东边街17号,占地面积421平方米。1936年9月18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在太原成立。同年10月,薄一波接管牺盟会。1937年4月22日,在薄一波的直接领导下,牺盟会太原委员会成立,下辖5个区,主要负责太原市工人、学生和各阶层的组织发动等工作。旧居为清代民居建筑,从成立到太原沦陷前,牺盟会太原市委员会租用此民居办公。旧居坐西朝东,中轴线建有东房、正房,两侧为南、北房,大门开在东北隅。正房原为市委会议室和总务股,面宽5间,明间悬山卷棚顶抱厦,柱间透雕。南、北房各为5间,分别为牺盟会少年儿童团办公室和牺盟会太原市委员会办公室。旧址建筑形制保存基本完好,正房墙体变形。2003年被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是一幢位于马当路的石库门房屋,建于1925年。朝鲜三一运动以后,韩国临时政府几经迁移于1926年入这里,当时金九任国务领(相当于总统)。1932年,由于韩国临时政府成员遭到日本-的逮捕,-撤离上海。但它是韩国临时政府在上海办公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旧址”。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于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曾接待过3位韩国总统,3位国会议长。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被称为“韩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圣殿”。

景点位置

上海黄浦区马当路302号

展开阅读全文

留坑村李德炳住宅红军标语旧址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留坑村李德住宅红军标语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留坑村李德炳住宅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留坑村嶂下小组五号李德炳、童春花住宅。

1931年1月,红12军34师101团从长汀马屋到长校一带开展工作,先后帮助建立了荷坑、茜坑、下谢、江坊、长校、黄石坑等乡苏维埃政权及河排、沙坪、黄坑、茜坑、留坑贫农团,此处标语即是在这一时期所书。

标语共有4处,位于该民宅正厅两侧及过道。正厅右侧为:“发展民族革命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左侧为:“穷人不打穷人。士兵不打士兵。”以上三幅落款为红军进卫宣。过道一条为:“消灭地主武装”,无落款。其中“穷人不打穷人。士兵不打士兵”标语历经80年,墨色如新。

李德炳、童春花住宅为两进式土木结构的单层瓦房,中为天井,左右各有厢房一间,右有横屋三间,面积约180平方米。住宅右侧为山地,左侧为农田。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长校镇:长校镇位于福建省清流县之南,地处闽西北交通要冲,东邻本县邓家、灵地,西与龙岩长汀接壤,南接古雕版印刷之乡连城四堡,北毗本县里田。行政区域面积141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12821人,是清流县的农业大镇,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镇。集镇距清流县城46公里,距国家“四A”级旅游风景区连城冠豸山32公里,省道建文线穿越全境,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旧址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旧址为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厦门工委(闽中)旧址位于厦门励志路1号。旧址坐西南朝东北,由闽南传统的二进式砖木结构平房组成。占地总面积750平方米。旧址始建于民国23年,原为佛教斋堂,取名“妙法林”。“七七”事变后,厦门抗敌后援会利用妙法林的斋会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民国35年4月在此成立中共闽中厦门工作委员会(简称厦门工委),书记许集美。1984年对旧址进行全面复原维修,该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励志路1号所属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南兜游击队驻地旧址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南兜游击队驻地旧址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南兜村。

琅岐南兜村游击队革命遗址,是解放前琅岐红色新区在南兜村建立起来的一个革命据点。当时在琅岐岛上驻扎着4股-武装力量,约有1000多人的兵力,在-势力包围控制下的琅岐环境十分险恶,危机四伏。

为打破国民党的白色统治,开辟琅岐新区,建立革命据点,1948年中共林连罗沿海地区党工委书记兼游击队长凌尚开、党工委副书记兼游击支队政委林可琳决定派遣政工干部、共产党员唐方和回家乡琅岐岛南兜村开展革命工作。唐方和冒着生命危险,以家乡为据点宣传发动群众,秘密发展党员、建立贫农团、妇女会和革命武装。在琅岐岛上他秘密发展了地下党员16人,并组建了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南兜村党支部,唐方和为支部书记,后于1949年5月组建为中共琅岐区工委,唐方和任书记。1949年初又组建了琅岐岛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琅岐游击队员,队员达50多人,并把落脚点秘密定在了南兜村后山,在此开展革命游击活动。他们配合城市--,挑选数名精干游击队员,三进福州城,在台江码头和中选一带,夜间张贴革命标语,破坏了敌人的通讯设备等,扰乱敌人,取得宣传群众,打击敌人的效果。1949年6月,中共林连罗党工委根据五县中心县委书记林白的指示,为迎接人民解放军入闽受命做好筹集支前物资任务,琅岐游击队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冲破敌人的--线,采取冒充商贩等办法,共为部队提供了食盐、海产品、副食品和日用品等支前物资30多担,0-地完成了支援前线的任务,受到了部队--和支前站领导的赞扬。

为纪念南兜游击队的光辉历史,中共马尾区委决定在当地修建纪念馆,作为马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于2007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

南兜村:南兜村位于琅岐镇北部,,全村共165户570人,现有党员15人,村两委5人。本村农田面积约300亩,本村村容村貌相对整洁,基础设施相对健全,是福州市青少年教育基地,马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着较为过硬的领导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本村在村--忠同志的带领下大力发展生产,切实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整合资源,完善基础设施,促使规划的具体实施,按规划要求努力做到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苏区中央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

这是一栋江南典型的两厅一井民房,建于1924年,因其房主谢深兰在新建居住之初,家中经常出事,便迷信此房风水不好,就闲置不用,搬迁它处居住,后成为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驻地。

中共苏区中央局是全国苏维埃区域党的最高领导机构,1931年1月15日在宁都小布成立,委员有周恩来、项英、毛泽东、朱德、任弼时、余飞、曾山及湘赣边特委1名(名单未定)、共青团中央1人(名单未定)。后增加王稼祥、顾作霖、邓发等,周恩来任书记。周恩来未到达苏区之前,项英、毛泽东先后代理书记。

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上寨红三军团旧址群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上寨红三军团旧址群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寨红三军团兵工厂旧址位于平富乡上寨村石桥自然村村口山脚下。旧址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悬山顶,面阔四间38.1米,进深二厅,总面积544.8平方米。1931年6月红三军团兵工厂从崇义金坑迁来此屋,主要修理-械(单响、-、-)和制造-、-等,在革命战争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该旧址对研究红军在赣南战斗历史及-弹的制造技术具有重要价值。2005年8月列为县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上犹县委员会宣传部

上寨村:上寨村。

展开阅读全文

毛泽东和袁文才会见旧址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袁文才会见旧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和袁文才会见旧址位于井冈山市,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展开阅读全文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萧永翁祠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萧永翁祠)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永宁镇定江东路487号。原系“萧永翁祠”,俗称萧家祠。晚清建筑,座北朝南,土木结构,前后两进,前有草坪、门楼及土围墙,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1968年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维修,并进行了复原陈列,后历年多次维修、完善陈列,并常年开放。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8月20日,湖南浏阳工农义勇军打着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独立团的旗号,奉命赶往南昌参加武装起义未果而开抵铜鼓休整待命。驻铜鼓期间,该团团部及直属机枪连驻扎于此。同年9月10日,毛泽东同志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亲临铜鼓组织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毛泽东在萧家祠召开了三团排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的决定。同时,宣布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正式组建前敌委员会。当晚,毛泽东下榻萧家祠并写下《西江月·秋收暴-动-》。

萧家祠设置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统率机关,前委书记毛泽东坐镇指挥部署行动,由此奠定了是秋收起义领导中心的重要地位。萧家祠见证了一支新军队的诞生,由此产生了是工农革命军主要创建地的非凡影响。萧家祠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旗帜,由此染红了在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独特亮点。

展开阅读全文

红一方面军大湖坪整编旧址国宝公祠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红一方面军大湖整编旧址国宝公祠)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一方面军大湖坪整编旧址:

位于湖坪乡湖坪村“国宝公祠”。该祠为五进式,宽23米,纵90余米,总面积为2097.6平方米,与总孝节祠、子祥公祠并排相连,始建于乾隆辛酉(1741年),后经过重修,祠前建立文献石牌坊与围栏石板,十分壮观(牌坊后毁于文革,只留下四个须弥座)。这也是当年红军教导团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的场地,如今是湖坪小学的一部分。此古老祠堂天井里有棵桂花树,仍像当年一样枝繁叶茂。旧址保存完好。

1933年5月至7月上旬,红一方面军在大湖坪、善和等村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军事整编,即“大湖坪整编”,国宝公祠和旁边操场即为红三军团主力的驻地和练兵场,彭德怀、肖克、张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住在该祠堂里。在这里红一方面成立了“东方军”,进行了东征誓师大会。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周恩来在会上作了动员报告。虽然太湖坪整编受“左”倾错误路线影响,但在我党党史、军史上仍是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因此,这幢祠宇是个宝贵的活教材,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湖坪村:湖坪村。

展开阅读全文

保安洋行旧址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保安洋行旧址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安洋行旧址位于江岸区青岛路8号。由英国设计公司景明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建筑,高五层。立面取消了古典柱式,却仍表现出三段式构图特征。

主入口为拱券大门,门框凸凹雕花。门楣以上,托起自二层开始、直上五楼的半圆形转角楼体,三个高大拱券,极为壮观。再往上,是顶层塔楼,以密集的石柱形成三个柱廊,更添奢华。

楼房从这个中垂线向两边伸开,上下五层全部是外廊设计,却又各有变化。最下二层为厚重的方墩状柱廊;三四层为高大的多立克式柱廊;再往上,似是三四层的延伸,使这段柱式结构更加高耸畅达;上面是方型窗围起的顶层。

整栋建筑的结构及其装饰,带着变体的巴洛克格调。

英文“保险”(insurance),音译为“燕梳”。清朝末年,中国人把西方保险公司称为燕梳公司。保安洋行是英国来华最早成立的两家保险公司之一。2006年法国戛纳电影节,中国电影《江城夏日》获得“一种关怀”(单元)最佳影片奖。其主要拍摄地就是保安洋行旧址。

2011年,保安洋行旧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红二军团政治部旧址龙堰峪刘氏宅院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红二军团政治部旧址(龙堰峪刘氏宅院)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红二军团政治部旧址(龙堰峪刘氏宅院)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年代为1935年。

2019年,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红二军团政治部旧址(龙堰峪刘氏宅院)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家坪白族乡: 刘家坪白族乡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位于桑植县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总面积38.2平方公里,全乡辖6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3241户, 11297人,白族人口占全乡人口的95%。 刘家坪白族乡境内有刘家坪白族乡境内有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红二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等一批红色旅游资源;白族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浓郁,有相传700多。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德庆地下党小组旧址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德庆地下党小组旧址(斌山中学文武宫)

斌山中学创建于1944年。1946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此建立了中共德庆地下党小组,校长徐儒华同志担任书记。中共德庆地下党小组在校园内对学生进行革命教育,教唱革命歌曲,积极鼓励广大师生投身革命。解放战争时期,马圩斌山中学师生及家属20人毅然走上革命道路,他们有的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有的留在敌占区从事地下工作。“把世界文明迎头赶上去,将中华民族重新救起来”,这是当时斌山中学门口的对联,体现了斌山中学把推崇世界文明、振兴中华民族作为学校最高教育的目标;同时,党小组在此成功地领导和策划了多次推翻国民党政府-派的战斗,为德庆解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河源县委旧址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河源县委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国共产党河源县委员会旧址位于东源县叶潭镇儒步村村委会。

1940年6月,中共河源县委在叶潭麦畲和合屋成立后,于1940年9月至1941年8月迁至现旧址进行办公。

该旧址建于民国期间(1930年),坐西北向东南。建筑原为儒步村缵修小学,原建筑在2000年被拆建重修为儒步村委会办公楼,现仅存斗门及部分围墙,原形不详。总面阔12.5米,总进深28.2米,建筑占地面积353平方米。

信息来源: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儒步村:儒步村。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和平县委旧址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和平县委旧址位于和平县阳明镇县城解放路考亭居。

1939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委员林平(尹林平)到和平检查工作,在考亭居传达省委关于“党组织应在(抗日)战争过程中,积极培植自己的力量,准备到抗战最后阶段,能在华南战场起决定性作用”和建立地方县委的指示。5月,中共和平县委会成立,罗响任书记,隶属中共东江特委领导,办公地点设在考亭居。8月,林平以“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书记身份,再次来和平指导工作,在考亭居向和平县委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党的决定》和中共广东省委“估计广东形势很快要恶化”的意见,并宣布方华被中共广东省委执委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并即调龙川中心县委工作。按林平指示,通过物色,由周宝时接任和平县委书记。

该旧址是当地朱姓房屋,始建于清末,占地面积280平方米,面宽五间10.8米,深进12.6米,土木砖瓦结构,青砖墙脚,泥砖墙,表面批搪石灰,硬山顶,凹肚式门楼,大门前是阳明镇老街道,对面旁边就是现和平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2012年1月,编入和平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阳明镇:阳明镇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毗邻江西定南县,是县城镇、中心镇。2003年原附城、粮溪两镇并入该镇。全镇总面积203.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7512亩,山林总面积22万亩。县城现有面积5.7平方公里,规划扩大到24平方公里,其中旧城区3.75平方公里,开发中的新城区17.3平方公里。该镇辖22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总人口10万人,90%为非农人口。阳明镇交通、通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