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战役

战役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战役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战役问题。

分享

浏览

4083

文章

275

威海卫战役失败的原因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威海卫失败原因有很多。客观原因是李鸿章避战求和,但根本原因是统治集团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不重视和放弃制海权。

威海卫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至关重要的一场战役,因为这场战役的失败直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因此,中国走向了被列强瓜分的悲惨命运。

这场战斗是19世纪末日本为侵略中国而发动的甲午战争。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顶部。港口有日本岛、刘公岛等岛屿,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

1895年1月,2万日军登陆山东荣成,攻占威海卫炮台,用军舰封锁港口。当时,李鸿章主张求和,陆地防御松懈,导致威海卫失守。

中国北洋舰队是远东地区最强大的舰队,尤其是定远和镇远的铁甲巨舰。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在对敌战略上的软弱和不确定性,主战和主和派一直在争论。战争和不确定性限制了海军的行动。

二是战术失误,本应采用人字形战术,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采用一字形战术。使舰队本身容易分散,各自战斗,无法协调。此外,双方的士兵素质也有所不同。北洋舰队本身也存在腐败、士气不正等现象。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本的最后一场战斗。北洋舰队株守军港和威海陆军未能密切配合,这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威海战争的失败和北洋舰队的崩溃实际上导致了中国战败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背水一战是哪次战役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背水一战是汉语的成语,来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这个成语的初衷是指靠近河流的地方,或者安排一个位置。后来,它指的是绝望,为了出路而战。它主要用于军事行动,也可以用来比喻具有决战性质的行动。它的结构是连动的,可以作为句子中的谓语、定语和褒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楚汉战争中最关键的战役之一。这场战斗切断了士兵的退路,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拼死拼搏,扭转了局面。汉军面,但没有撤退,只能战斗,势头压倒赵军,韩信派人压倒了赵军。韩信派人进攻赵军营地。在前后的攻击下,赵军很快被击败,这也是兵书中所说的死地和后生。

展开阅读全文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

全文共 1724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中每一场战役牺牲了很多人,具体人数是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二十一、鄂西会战(1943.04--1943.05)

日军第11军10万余人,国军第六战区9个军

日军伤亡3500余人,国军阵亡30766人,伤18295人。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十、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0914-10.15)

日军第11军4个半师团10万余人,国军第九战区第1、15、27、30集团军16个军30多个师40余万人。

日军伤亡20000余人,国军伤亡30000余人。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四、太原会战(1937.10--11)(忻口战役含在太原会战中)

日军四个半师团14万人,国军第二战区6个集团军52个师28万人。

日军伤亡近30000人,国军伤亡100000人以上。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十三、百团大战大捷(1940.08.20-12.05)

日军15万余人,八路军105个团20余万人(其中晋察冀军区39个团、129师46个团,120师20个团)。

日军伤亡20645人,伪军伤亡5153人,八路军伤亡17000余人。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二、平型关战役大捷(1937.0925)

日军坂垣师团两个联队,八路军一一五师1万余人。

日军死亡1000余人,八路军伤亡1000余人。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六、武汉会战(1938.06.11-10.25)

日军35万余人,国军第五、第九战区130个师110万余人。

日军伤亡近40000人,国军伤亡400000人。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十七、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09.07-10.05)

日军第11军4个师团12万人,国军第九战区13个军30万人。

日军伤亡56994人,国军伤亡28116人。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二十三、豫湘桂战役(1944.04--12)含豫中、长街、桂柳会战)

日军51万人,国军约100万人。

日军伤亡约7万人,国军伤亡30余万。

据官方统计,八年抗战中国军队伤亡380万,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21685000人。

据日本方面统计:在二战中日军累计战死2121000人。

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前后,日军在中国东北死亡46800人;在中国关内死亡455700人;在中国台湾死亡39100人;在缅甸、印度死亡164500人。

在二战中日本陆军有四个战略集团。在日本本土和台湾的“国内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南方军”;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在中国关内的“中国派遣军”。八年抗战中国战场所对付的只有一支“中国派遣军”。八年抗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45万余人。八年抗战中国丝毫未能损伤“关东军”。“关东军”是苏联红军仅用八天时间消灭的。日本海陆军精锐部队主要是被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消灭的。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共击毙日军120万。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十五、上高会战(1941.03--04)

日军6.5万余人,国军10万余人。

日军伤亡15792人,国军伤亡20533人。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九、随枣会战(1939.05.11-05.24)

日军第11军第3、第13、第16师及骑兵第4旅,10万余人;

国军第31集团军、第2集团军,20余万人。

日军伤亡13000余人,国军伤亡2万余人。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十六、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09.07-10.05)

日军第11军12万人,国军第九战区40个师50余人。

日军伤亡20000余人,国军伤亡70000余人。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十九、中条山战役(1941.05.07--05.31)亦称晋南战役

日军华北方面军7个师团又3个旅团15万人,国军第一战区近20万人。

日军伤亡3500余人,国军伤亡70000余人。日军以1:20的极小代价重创国军。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十一、桂南会战(含昆仑关大捷)(1939.11.15-1940.02)

日军3万余人,国军第四战区12万余人。

其中昆仑关战役(1939.12-1940.02):

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国军第5军。

日军伤亡4000余人,国军伤亡17000人。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五、台儿庄战役大捷(1938.03.24-04.07)

日军第十、第五师团3万余人,国军第二集团军、第二十军团等部10个师10万余人。

日军伤亡10000余人,国军伤亡20000余人。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一、八一三凇沪抗战(1937.08.13-11.12)

日军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国军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

日军伤亡97000余人,国军伤亡333500余人。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十二、枣宜战役(1940.05.01-06.18)(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阵亡)

日军第11军7个师团56000余人,国军第五战区6个集团军56个师约38万人。

日军伤亡7000余人,国军伤亡87492人。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八、南昌会战(1939.03.17-03.27)

日军4个师团12万余人,国军33个师20余万人。

日军伤亡24000余人,国军伤亡10万余人。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三、忻口战役(1937.10.13-11.12)

日军4个师团,国军第二战区31个师13个旅28万人。

日军伤亡近30000人,国军伤亡100000人以上。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二十二、常德会战(1943.11.02--1944.01.06)

日军第11、第13军2万余人,国军第六战区28个师19.4万人。

日军伤亡20000余人,国军伤亡40000余人。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七、广州战役(1938.10.09-10.29)

日军第21军的3个师团,国军第12集团军。

日军伤亡1923名,国军亡2954名,伤5645名,失踪2643名。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二十、仁安羌大捷(1942.04.17--04.19)

日军第33师团第214,第215两个联队7000余人,国军远征军新38师113团一个团1121人。

日军伤亡1000余人,国军阵亡204人,伤318人.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十四、豫南会战(1941.01.25-02.07)

日军第11军3个师团,国军第五战区3个集团军8个军。

日军伤亡9000余人,国军伤亡人数不详。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十八、冀中反扫荡(1942.03--08)

日伪军5万余人,八路军人数不详。日伪军伤亡10000余人。

展开阅读全文

揭秘赤壁之战上不为人知的细节 这场战役可能改变历史

全文共 1469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之战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而且是魏蜀吴三方都有参加。而且最后的结果直接造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蜀国分得荆州后立马壮大了起来。不过这场战役存在着很多变数和细节可能一个地方不对就改变了整个战局的局势,这次我们就帮大家分析一下,赤壁之战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战役,赶快一起来看看吧。

史书上记载的赤壁之战是少之又少,而且呢矛盾也相当多,主要有五点疑问1.谁的战争2.规模如何3.时间地点4.过程结果5.胜败原因,小编今天就这几个问题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谁的战争

是曹刘之战呢还是曹孙之战?当时曹操南下主要目的是躲荆州,伐刘表,灭刘备,后来曹操顺利夺下江陵以后,基本上都算已经完成自己南下的目标了,呢为什么还要顺江东下去伐吴呢,个人认为是因为当时的诸葛亮,鲁肃,周瑜共同去忽悠孙权,致使孙权有了对抗曹操的决心,所以激怒了曹操,我的总结就是赤壁之战是曹操气愤刘备,更痛恨孙权多管闲事,才发动这赤壁之战。

第二个问题规模到底有多大

史书记载的曹操南下带兵十五万,拿下荆州后,又得水军几十万,但是本人不这样认为,因为曹操刚刚平定北方,随着自己地盘暴增,加上自己本来兵马不多,还要分兵驻守各个城池,所以他根本不可能抽调十几万军队南下,在说他南下的主要目的是夺荆州灭刘备,当时刘备的兵马就两万,荆州刘表他根本不放在眼中,所以他也没有必要带呢么多兵马,躲荆州后的水军几十万更是不可能,因为当时荆州的钱粮大部分储存在江陵,而江陵却被刘备先占领了,等于断了荆州的命脉,虽说江陵后来被曹操占领,但是钱粮兵马全被刘备带走了,荆州不可能驻兵几十万,根本都养不起了,所以本人认为赤壁之战,曹操的兵马绝对不会超过二十万。

第三时间地点

当时曹操命大将曹洪带了五千轻骑兵追赶刘备,从襄阳追赶到当阳有追赶到江陵,等五千轻骑兵返回荆州之时发现孙刘已经联盟,当时是建安十三年十月,呢么地点在呢?并不是在黄州的赤壁,而是现在湖北的蒲圻县境内,现在更名赤壁市。而苏东坡诗中所说的赤壁和三国中的赤壁之战完全不是一个地方,所以现在湖北有“文武赤壁”文赤壁就是苏东坡诗中所说黄州赤壁,武赤壁才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

第四点过程和结果

过程并非像“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呢么精彩,又是诸葛亮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什么的,呢都是演绎而并非真实历史,三国中描叙的赤壁之战是七分虚三分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都是演绎,没有的事,蒋干中计是真的,但是时间是赤壁之战结束,曹操感觉周瑜厉害,才派蒋干当说客,草船借箭呢是孙权的干的,而且时间是建安十八年的事,真实的是曹操率领水军从江陵沿江东下,周瑜率领孙刘联军泥水而上,在赤壁相遇,由于当时曹操和手下士兵大面积生病,所以一战失败,曹操率军驻扎北岸乌林,周瑜率军驻扎南岸赤壁,时间拖到建安十三年十二月,江面寒风凛凛,大面积士兵生病,曹操下令把所有的船连起来,但是这样的计谋绝对不是庞统出的,也不是徐庶出的,史书记载庞统根本就没有参与赤壁之战,后来有一天突然刮起大风(绝对不是诸葛亮借的风),加上黄盖诈降,后来才有火烧赤壁这场战争。

第五失败原因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个人给总结的有一下几点,其一曹操是侵略者,千里迢迢远征,兵困马乏,孙刘联军以逸待劳,其二曹操的军队因水土不服大面积生病,其三,曹操带来的嫡系部队全是步兵,而赤壁之战是水军之间的战争,其四,曹操躲荆州后命人杀害荆州前主刘琮,引发民众的不满,其五,曹操的战略目标不明,准备不充分,本来是来打刘备,带来的兵马有限,要是攻打孙刘联军,应该在集结部队,准备充分后在战,有这几点原因,才有了曹操的赤壁大败。

展开阅读全文

楚汉之争打了几年?刘邦是怎样快速结束战役的?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楚汉之争仅仅只打了四年便结束了,最终刘邦击败项羽完成了又一次全国统一,并且建立了伟大的汉朝。对比战国时期的,刘邦的效率简直高出了百倍,其实战国中间有很多国家他们都有机会完成统一,但都没这样做,最终让秦国把握住了机会。但秦始皇在管理上似乎不太行,大家都还没适应秦朝就又被灭了,知道汉朝才逐渐稳定下来。那刘邦在楚汉之争中的策略究竟是怎样的呢?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和楚汉之争是历史上两段分裂时期,前者是周天子分封的上百个诸侯,后者是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令人奇怪的是,既然都是诸侯割据,为什么春秋战国500多年才统一,而楚汉之争4年就结束?

1.春秋时期,诸侯国追求的是霸主地位,并不以兼并为目的。当时,华夏的版图还在扩张,主要矛盾来自外族。战国初期,虽然也发生兼并战争,但是国家太多,主要以相互牵制为主。到了战国中期,诸侯国之间开始统一之战,以秦兼并巴、蜀为时间起点,到秦统一六国,大约历时100年。

2.楚汉之争时,虽然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王,而且大多来自六国旧贵族,可是与战国时的诸侯截然不同。战国七雄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最后才演变成一个稳定的政权,当国家危难之时,民众会上下一心奋力抗争。然而秦末的各路诸侯都是趁乱而起,没有牢固的根基,犹如占山为王的土匪头目。

3.楚汉之争以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汉称帝结束,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统一,依然还是军阀林立,刘邦只不过是最大的霸主而已。接下来就有汉高祖与异姓王的斗争,文景二帝与同姓王的斗争,汉武帝与世家贵族的斗争。直到汉武帝中后期,汉朝才真正意义上得到统一,这个时间长度,大约历时100年。

楚汉战争历时4年多,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用兵韬略之丰富,前所未有,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名将韩信在战争中显示了其卓越的统帅才能。先还定三秦之战、再破代、攻赵、降燕、伐齐,最后在垓下全歼楚军,其还定三秦之战暗渡陈仓;井陉之战背水一战、拔帜易帜;潍水之战以水冲敌、半渡而击;垓下之战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韬略之丰富,用兵之灵活,在中国战争史上写下的光辉的篇章,亦为历代兵家所推敬借荐。

由以上三点分析来看,春秋战国的统一时间与楚汉之争的统一时间相仿,都是100年左右。汉武帝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能与秦始皇比肩,不仅仅是对匈奴战争,最重要的是确定了郡县制,打压了地方豪强,真正实现汉朝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锡盖特堡战役是怎样的?苏莱曼大帝的最后一战

全文共 1427 字

+ 加入清单

至公元1526年莫哈奇战役之后,匈牙利就已经不存在国王了。匈牙利的贵族约翰·扎波利亚就自称为匈牙利的领主,但是奉奥斯曼苏丹苏莱曼大帝为宗主。另外有一批不愿意屈服的匈牙利人则是归顺于溺水身亡的匈牙利国王的小舅子,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费迪南二世的麾下。

踏足匈牙利平原之后,土耳其人不断地向西北试探。消灭神圣罗马帝国,使自己成为伟大的罗马帝国无可置疑的继承者,是苏莱曼大帝的无法抵挡的诱惑。1529年苏莱曼从布达要塞出发,试图攻下维也纳,但被雨雪天气击败,狼狈逃窜。土耳其人意识到,从匈牙利平原沿多瑙河进军,路途遥远,很难成功。于是,他们开始试图沿德拉瓦河朔流而上,从南部进入奥地利。在这个方向,神圣罗马帝国也修建了一系列堡垒,其中最著名的是锡盖特堡

锡盖特堡位于现在的匈牙利共和国西南,背靠麦切克山脉,南邻德拉瓦河。这个城堡本身地处平原,无险可守。但是建造者建造了三个相连的堡垒后又挖了一个人工湖,引入德拉瓦河的河水。从而将三个堡垒形成了三个连成一串的小岛,大大增加了进攻的难度。

1541年,锡盖特堡的驻军击退了土耳其人的第一次进攻。15年后,他们第二次击败了土耳其人。这个小镇的殊死抵抗着实激怒了苏莱曼大帝。年老的苏丹怎能咽下这口气,非要在有生之年挽回颜面。

1566年,苏莱曼大帝已经年过七旬。年老力衰的他坐在轿子上带领15万大军(也有说30万),发誓要扫平锡盖特堡这个“鼹鼠窝”。8月6人,土耳其大军已经兵临城下。苏丹派出使者招降把守堡垒的克罗地亚伯爵尼古拉·兹林伊。兹林伊手下只有2300名匈牙利、克罗地亚联军,但对招降使者嗤之以鼻,他下令用国旗、彩条装饰城墙,并用礼炮“欢迎”侵略者的到来。

经过一个异常干旱的夏季,人工湖的水位下降了不少。准备充分的土耳其工兵用树枝和土包填满余下的湖区。围攻的第3天,最外层的新城陷落,守军损失300人。20多天后,位处中间的旧城也陷落了。这时,兹林伊只剩下600人把守最后的内堡。苏莱曼再次派出使者招降,仍遭到兹林伊的拒绝。

城池失守其实已经是时间问题。守军召开大会,大家同意在失守之际,将士们要亲手杀死自己的妻小,以免遭到土耳其人的污辱。这600名战士在了无牵挂之后,要冲进敌阵杀个痛快。

被围的第36天,兹林伊脱下破损不堪的铠甲,换上结婚时穿过的华丽礼服,右手紧握父亲传下的宝剑,打开城门,率先冲向敌军。

但刚冲出不久,兹林伊就身中两弹,眼睛上也挨了一箭,倒地身亡。几分钟内,这600勇士非死即伤,损失殆尽。志得意满的土耳其禁卫军手持插了兹林伊头颅的长矛,冲进内堡中庭。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躲在火药库的年轻女人点燃了库里的火药,这座中世纪城堡顷刻化作一堆瓦砾,3000名土耳其禁卫军随之灰飞烟灭。

整个战役,守军2300人几乎尽数阵亡,土耳其人也损失了3万多人。

兹林伊并不知道,就在他冲锋的前夕,史上最伟大的土耳其苏丹——苏莱曼大帝已经病逝军中。他的继承者塞利姆二世被基督徒的顽强抵抗所震慑,他也没有乃父的才干。获得惨胜的土耳其人拔营回国。1568年,神圣罗马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在埃迪尔内签订了停战协议。

锡盖特堡保卫战是中欧世纪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兹林伊和他的600勇士的自杀式冲锋被分别用克罗地亚语和匈牙利语谱写成史诗,均成为这两个民族的文学源头。

如今的锡盖特堡在匈牙利的巴兰尼亚州。1994年,匈牙利和土耳其在此地修建匈土友谊公园,公园里有一组塑像,将当年在此地身亡的两军统帅——兹林伊和苏莱曼放在了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卡哈马卡战役是怎样的?揭秘卡哈马卡大屠杀

全文共 3226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哥伦布在15世纪发现了新大陆之后,西班牙便开始在美洲各地建立起零星的殖民地,慢慢的欧洲世界进入到了大航海时代,欧洲各国逐渐开始向新大陆美洲开始进发。1532年11月6日,西班牙人皮萨罗带着168位士兵所组成起来的部队来到了南美洲一个陌生地方,这里距离西班牙的殖民地巴拿马大约有着600公里远。

第二天,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带领8万军队来到此地与皮萨罗谈判,几分钟后,皮萨罗就击溃印加军队,俘虏了印加皇帝,并索要历史书上让人印象深刻的赎金—黄金。

皮萨罗建造了一间长22英尺宽15英尺高8英尺的房间,要求印加人用黄金填满才能释放皇帝,几个月后,印加人填满了屋子,但皮萨罗却违背承诺,处死了阿塔瓦尔帕。

这个地方叫做卡哈马卡,这场战役因此称为卡哈马卡之战。事后统计,此战的战损比无比惊人,印加帝国死亡超过7000人,而皮萨罗部队仅仅受伤一名,战损比是惊人的0:7000。

考虑到对战双方是168人对80000人,这基本上前无古人,也很难后有来者。卡哈马卡战役的经过

公元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班牙开始在美洲海岸建立零星的殖民据点。

当时传说美洲大陆遍地黄金,西班牙不断派出探险队向美洲大陆深处进发。

皮萨罗的部队是探险队中最出名的一支。1532年,皮萨罗率领部队从巴拿马出发,行军到卡哈马卡,与后方基地失去联系。

在此地,他们捕获几名印第安人,在当地向导帮助下了解到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就在附近。

胆大包天的皮萨罗制定了一个惊天大计划——俘获印加皇帝。

这一想法并非异想天开,因为13年前,他的前辈柯尔特斯使用类似的诡计俘虏了阿兹台克帝国皇帝,树立了成功的先例。

1519年,科尔特斯率100多人沿海岸行进到达阿兹特克王国境内。阿兹特克的国王蒙特苏马二世知道他的行踪,派沿途的印第安酋长提供科尔特斯的食宿,并送来黄金和各种礼物,以为他们是友好的使者。

11月8日,科尔特斯进入了阿兹特克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受到当地人的热烈欢迎。但是进城后,科尔特斯借口几个西班牙人被阿兹特克人所杀(怎么这么熟悉?),与国王蒙特苏马二世会见商讨相关事宜,狡猾的科尔特斯却趁机将他俘获,并在王宫内大肆掠夺财宝。

有科尔特斯成功在前,皮萨罗对自己胆大包天的计划很有信心。

皮萨罗占领卡哈马卡后,给印加皇帝捎信说欢迎皇帝视察。

当时的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本没有必要会见这么一只小部队,但阿塔瓦尔帕不久前刚刚在与弟弟的继位之战中惨胜,为了防止弟弟等人卷土重来,他极力希望与各方势力交好,于是阿塔瓦尔帕决定第二天亲自拜访皮萨罗。

皮萨罗预先在卡哈马卡做好埋伏,他把军队中的骑兵一分为二,一支交给他的兄弟埃尔南多,一支交给副队长德索托。步兵也分为两队,分别由皮萨罗本人和弟弟胡安率领。

第二天中午,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带领他的军队来到卡哈马卡,浩浩荡荡超过8万人,据记载:

“我们在平原上看到密密麻麻都是印第安人,他们不时停下来等待身后营地里列队而出的其他印第安人。到了下午,他们分成一个个小队,不断列出。在阿塔瓦尔帕前面是2000名清扫道路的印第安人,后面是战士,穿着不同的衣服缓慢前进。”

皮萨罗的部队中有很多人因为惊恐尿了裤子,但皮萨罗镇定自若,他命手下的传教士将圣经拿给阿塔瓦尔帕,并要求他皈依基督教和西班牙国王。阿塔瓦尔帕看着书,却不知道怎么打开,传教士上前想帮忙,阿塔瓦尔帕大怒将传教士打倒在地。

于是,皮萨罗发出进攻信号,埋伏的炮兵向人群开炮,全副武装的西班牙士兵从掩体中跳出,向挤在一团的印第安人冲去。

在枪声和冲杀声中,印第安人陷入惊恐,争相撤退互相践踏。

阿塔瓦尔帕在轿子中准备撤退,但被皮萨罗和几个士兵拦住,皇帝的护卫都被杀死,皇帝就这么被俘虏了。

胜利的西班牙人向撤退的印第安人不停攻击,直到夜色降临,体力耗尽。这些被杀或被俘的印第安中,除了皇帝,还有很多酋长,从此,印加帝国群龙无首。

皮萨罗将西班牙的军队从容派往印加帝国其他地区,几年后,这个大帝国就灭亡了。钢铁和枪炮的胜利

这场战役的过程和结果都十分令人震惊,到底是什么导致200人的西班牙部队战胜8万人的印加军队,并且无一损失呢?

首先是武器装备的差距巨大。

16世纪的西班牙,刚刚经过文艺复兴,科学技术已经萌芽。当时军队的装备是钢刀、长矛、钢制盔甲,马匹和枪炮也开始装备军队。

而印加帝国那边,只有石头、木棍、狼牙棒、短柄石斧、弹弓和护身软垫,以及只有高级军官才装备的青铜棍。这些棍棒类无棱无锋,虽然可以打伤敌人,但很少杀死。西班牙人装备的锁子甲和钢盔,有效的防御这些武器的进攻,但印加人的软垫却无法防御钢刀和枪炮。

装备悬殊在欧洲人和美洲人无数次的冲突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欧洲对美洲土著的早期军事行动中,诸多记载都是几十个欧洲骑兵大肆杀戮数以千计的印第安人。

阿塔瓦尔帕死后,皮萨罗帅军向印加帝国腹地进攻,分别发生了四次战役,参加这四次战役的西班牙骑兵只有80人、30人、110人和40人,而他们击溃的敌人都是数以千计甚至万计。

值得一提的是,在欧洲人逐步占领美洲时,有的美洲土著部落开始掌握钢铁枪炮,并改变了部落的形态。这些部落吞并了其他没有掌握相关技术的部落,并成为唯一能够抵抗欧洲人的土著,例如1876年,在著名的小比格霍恩河战役中,印第安战士就消灭了乔治卡斯特将军率领的美军。

所以在美国西部片中的印第安人,都是骑在马上挥舞步枪和钢刀的形象,但大多数人都忘记了,美洲人原本是没有钢铁、枪炮和战马的,在皮萨罗时代,他们只能拿石头武器对抗西班牙人的钢铁和枪炮。成建制军队的巨大威力

第二个导致这种结果的,是军队的组织能力。

抗日战争中发生过多次日本对平民的屠杀,尤以南京大屠杀最为严重。在我们常见的影视作品中,经常见到这种场景:十几个日本兵持枪押着数以百计的平民百姓走向江边,然后将他们射杀。这种现象常常让我们愤恨不已:为什么这些人不反抗,对方只有十几个人啊!

在卡哈马卡战役中,明确说明这个问题的答案:成建制的军队相比无建制平民,战力差了几百倍。

虽然印加皇帝率领的也是军队,但组织非常散漫,可以看作是无组织的平民,被西班牙人一冲即垮。

而西班牙人,组织严密,尤其是西班牙人的骑兵,威力十分巨大。

1536年,印加帝国将军基佐组织对西班牙人的反击,几千名印第安人团团围住了在利马的西班牙部队。当基佐打算进攻时,两个西班牙中队仅有的50名骑兵向比自己多得多的印第安人发起冲锋,第一次冲锋就杀死了基佐和所有指挥官,从而击溃了印加军队。

在卡哈马卡战役中,成建制的西班牙骑兵和步兵组织严密,指挥明确,虽然也有部分士兵吓得尿了裤子,但战斗力还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骑兵,坦克出现之前最强的陆战兵种

近代以来,随着武器装备发展和军队指挥技战能力的增强,军队与平民百姓之间的战力差距越来越大。在美国人一篇测算中,1个美军士兵可以干掉5个平民,但10个士兵组成的小分队,可以打败上百名同等装备的平民。为什么是欧洲人灭亡美洲人?

卡哈马卡战役是欧洲人开始征服拉丁美洲的起点,200年后,美洲的印第安人损失殆尽(据称人口损失了95%),现在的美洲国家,大都是白人和部分贩卖的黑奴的后代,只有很少量的印第安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15、16世纪,是欧洲人驾船到美洲屠杀印第安人,而不是印第安人驾船到欧洲灭亡白人?

在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和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中,提出环境的影响,是导致不同人类社会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比如说,欧亚大陆作为地球上最为广阔的大陆,地形环境多变,有多种大型哺乳动物可以驯养,比如猪、狗、牛、羊,马也是典型代表。

战马的驯化,使欧亚各国都出现威力强大的骑兵;但美洲大陆,却缺少大型的哺乳动物,只有羊驼一种,但羊驼速度慢负重有限无法作为坐骑。这就导致欧洲国家的骑兵在美洲大陆是无敌的存在。

卡哈马卡战役是不同人类社会碰撞的最典型表现,发展快的社会对发展慢的社会具有绝对碾压实力。就是这种屠杀、灭族,融合和取代,导致了现有人类社会的形态。

一切已由不同大陆的自然环境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瓦尔密战役的性质是什么?对新生的法兰西共和国有什么影响?

全文共 2663 字

+ 加入清单

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全面爆发,这场大革命将整个欧洲都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列强都纷纷将注意力专注到欧洲的问题上来。这场革命不仅从巴黎向法国各地蔓延,其影响也波及法国的邻国,引起欧洲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恐慌。当时欧洲大陆的三大帝国,奥地利、沙俄和普鲁士都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爆发了推翻王权的革命,这让三国的皇帝和国王十分困扰,他们一边镇压国内革命,一边着手推翻欧洲革命浪潮的起源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国出兵比利时,也直接威胁到英国的安全和商业利益,这是英国政府绝对不能接受的。因此英国人也加入到了反对法国大革命的阵营中来了。欧洲的国际关系从此转入了英国领导的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和英国同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一、英格兰一石三鸟

当时,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因对土战争以及奥属尼德兰宣布独立,处境极为困难。普鲁士与奥地利曾经在1778年曾爆发战争,虽然于1779年缔结和约,但积怨未解。

英国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巧妙的利用他们都对法国大革命的恐慌心理,稍微用了一下外交手段,就把这两个国家拉在一起了。因为英国不想为普鲁士的利益与奧地利开战,也不想把奥地利的领土送给普鲁士瓜分。推动普奥反法,迫使奥地利退出俄国的反土同盟,阻止俄国在东方的野心,这是英国一石三鸟的考虑。

英国决心利用普奥纷争,充当仲裁人,但是又不把外交底牌亮出来。英国通过外交途径对普奥两国都表示支持,既支持普鲁士吞并加里西亚,又支持奧地利吞并土属塞尔维亚。

最后在西里西亚的一个村庄举行的军营里举行的会议上,普奥英荷等国家的使节出席了会议。直到开会时,英国才亮出了外交底牌,要求奥地利在恢复战前现状和疆界的基础上与土耳其媾和,退出对土战争。这下普奥两国都面临这左右为难的境地。二、敌人成了盟友

普鲁士或者放弃这个方案,或者在没有盟国的支持下,单独同奥地利作战。而奧地利只有在一无所获地退出对土战争情况下,英荷、普三国才同意援助奧地利,帮助恢复其对奥属尼德兰的统治。在英国的外交压力下,普奥双方于1790年7月27日签订了《莱亨巴赫协定》。这份协议迫使普奥两个世仇国家结盟,共同镇压比利时的革命。

从1791年2月起,柏林和维也纳之间开始秘密谈判。8月27日,普奥签订《皮尔尼茨宣言》,宣告为恢复法国路易十六的政权准备采取共同行动。但由于双方仍存芥蒂,使普奥军事同盟直到1792年2月7日才最终签订,条约规定普奥双方各出兵2万人反对法国。

1792年3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去世。新皇帝弗兰茨二世急欲同法国开战。法国吉伦特派内阁要求奥地利解除同普鲁士的同盟,在遭到奥地利拒绝后,于4月20日向奥地利宣战。

1792年4月28日,战争正式爆发。从法奥双方兵力看,法国占绝对优势。奥地利军队有4万人,法军有10万人。但由于法国军队没有得到改造,许多贵族军官投降,拉法叶将军抛弃军队逃回巴黎,法国王后(奥地利的公主)又把军事作战计划事先私下交给了奥地利,因而法军在比利时前线节节失败。

1792 年7月,普鲁士看到奧地利军事进展顺利,也参加对法战争。布伦瑞克公爵率领的普鲁士军队攻入法国,法国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了。三、进军瓦尔密

前线军事溃败和王室通敌引起法国人民的严重不满。巴黎人民于1792年8月10日发动起义,逮捕了国王,并推翻了法国君主政体,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起义群众组成国民自卫军,奋起保卫新生的祖国。

1792年9月20日,法兰西革命军队为一方,奥普联军为另一方,在瓦尔密地域进行了一次交战。战争中奥地利将军卡尔·布伦瑞克公爵指挥两国联军接连击溃法国人,于8月—9月间占领隆维和凡尔登两要塞后,开始在沙隆驻军,大军直指巴黎推进。

法国这边,由于迪穆里耶将军被路易十六所抛弃,同吉伦特派也闹翻,不过最终他还是在摩尔德兵营重新获得了当政的雅各宾派的信任。

8月28日迪穆里耶将军来到军中组织对侵略军的反击,开始时他仍然想入侵比利时以牵制敌军,但是,普鲁士军队不可能绕道去防守法军进攻的比利时,而且一旦普鲁士进攻巴黎,那么即使迪穆里耶占领了整个比利时也没有什么用处。

因此,当普鲁士向巴黎开进时,迪穆里耶指挥自己的六万多兵力开始在瓦尔密附近设防。同敌军相比,法军的大炮占了很大的优势,法军也配置了用马牵引的炮队。迪穆里耶作为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显示出了杰出的才干。他不但勇敢顽强,性格开朗活泼,而且善于亲近士兵,因而深获大家的爱戴。

布伦瑞克指挥的奥普联军和法侨支队绕过法军,在瓦尔密西南展开,准备包抄法军的后路。但此时的法军仍坚守其阵地。布伦瑞克在其后方有受攻击危险的情况下,不能长驱直人,只好暂时按兵不动。

急于求成的普鲁士国王不顾军事准则,要求布伦瑞克立刻展开正面攻击。布伦瑞克不敢违抗普鲁士国王的命令,决定攻击缺乏实战经验的法国国民自卫军。四、法兰西的胜利

9月20日晨,联军对法军阵地开始炮击,大多是新兵的法军一时之间有点手足无措,有的甚至丢下武器就逃,迪穆里耶见状立刻命令手下的士兵坚守阵地,并且身先士卒,冒着敌人的炮火亲自用大炮还击,手下士兵间主帅作战如此勇猛,纷纷受到鼓舞,也利用各种武器对联军进行还击。

炮战一直持续到了9月20日夜间,但这时的炮火已经很弱了,迪穆里耶将军意识到敌军的弹药存量已经不足,于是率军来到更有利的阵地上,并做好了包围普奥联军的准备。但联军的卡尔·布伦瑞克犹豫不决,害怕自己的补给线被法军切断,从而造成孤军深入的局面,因此不敢再次进攻了。

当时法国爱国者的武装队伍正在其后方进行活动,有效的干扰了普奥军队前进的步伐,使得他们停留在原地无所作为。9月30日,干涉军在缺乏补给的情况下开始撤退。

此时,这场战争已经进入了法国反击的阶段,加速了驱赶干涉军的进程。到了10月5日,普奥军损失近半,最后被驱逐出法国。结语:

瓦尔密之战的胜利,是法兰西革命军队对封建君主国家联盟的第一次胜利,是法国大革命的一个转折点。这次战斗胜利后,法国摆脱了节节败退的局面,开始取得接连不断的胜利,奥普联盟被彻底赶出了法国。普奥联盟的反法战争暂时失败了,这就使得英国开始组织全欧性的反法同盟,以打击削弱法国。法国和欧洲各国之间的战斗仍将继续下去。

这次战斗中法国士兵的高昂斗志起了决定性作用。瓦尔密大捷成为法国人民争取祖国自由的象征。它保卫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保存了法国大革命的果实,并使其深入发展,继续扫荡法国的封建势力残余,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为欧洲各国人民树立了榜样,极大的推动了各国的反封建斗争,欧洲大陆的传统格局开始被打破,从而形成19世纪新的欧洲政治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长津湖战役冰雕连故事简介 长津湖战役冰雕连真实照片

全文共 203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长津湖战役也还是有很多很多这个故事可言的,这场战役是真的太过于惨烈了,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长津湖战役到底是怎么样的,详细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一起看看当时真实照片吧,一起来学习学习先辈们的英雄史!

长津湖战役冰雕连故事简介

提起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抗战史,8年抗日战争可谓其中的代表,在这段时期内也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涕的英雄人物,诸如东北抗联有“八女投江”、八路军有“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也有“刘老庄82勇士”,这些可歌可涕的英雄成了抗日战争时期最耀眼的明星;但英雄不止这些,还有另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同样涌现出了无数英雄,那就是“抗美援朝”战争。

就在1950年,以美国人主导的联合国军十余万人进驻朝鲜,试图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我中华儿郎纷纷报名参战,再次扛起了钢枪,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就这样,16万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浩浩荡荡的奔赴战争最前沿;“长津湖战役”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战,更是世界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这里必须要着重说明一下当时的战场环境,“长津湖”海拔1000米至2000米,此处天气多变,11月在其他地方还没有真正入冬,但是这里却已是冰天雪地;当时由于战况紧急,我志愿军将士还没有入冬的棉衣,甚至大多数战士身上还穿着单衣,单裤。但是为了取得胜利,数万将士没有一句怨言,就算穿着单衣也跳进了齐腰深的雪中急行军;可是谁也没想到的是,此时的“长津湖”又下起了暴风雪,气温更是达到了零下40余度。

为了取得“长津湖战役”的胜利,尽管志愿军战士身上穿着单衣,但还是包围了数万美海军陆战队,其中就包括陆战王牌“陆战1师”;在零下40多度的环境里设伏,冷到什么地步呢?志愿军老兵刘伯清回忆说“冷到什么程度呀,讲了你都不敢信,战士的耳朵被冻得硬邦邦的,一碰整个就掉了,一点都没的知觉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战士们在雪地里埋伏了6天6也,有的战士双腿已冻僵坏死,有的战士耳朵、鼻子整个掉了下来,但他们却都没合眼休息一会,因为大家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睡着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再说不可一世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他们的处境更惨,被我志愿军团团包围;在这种四面楚歌的情况下,美军就好像发疯了的狗一样四处乱窜,仗着优势火力漫无目的的狂轰滥炸;据统计,当时美军轰炸机平均每天就有数百架次之多,地上还有横冲直撞的坦克、重炮等。在这些不利条件下,我志愿军战士尽管做出了重大牺牲,可仍旧将阵地牢牢控制在我方手中;此战之惨烈可以说是中美两国都不愿提起的痛,其中尤以美“陆战第1师”这支王牌部队,更是对志愿军心有余悸了近七十年。

此时一支美军部队横冲直撞到此处,这是他们逃出包围圈的唯一机会;就在美军行进的时候,一名指挥官忽然大喊“Hold!”他发现远处的白雪中隐隐有耀眼的反光;当他拿出望远镜观察时,就见远处的闪光点好似人形,但却又好像结满了冰。此时美军指挥官不敢轻举妄动,等待了许久也不见对方有任何举动,这才派出几名侦察兵上前查看;当这些美军走近,展现在眼前的情景让他们的内心无比震撼。

就在雪地里横卧这129具冰雕,129杆枪都朝着敌人的方向;这些“冰雕”不是别人,正是我一个连的志愿军战士,他们就是死也保持着战斗姿势。这些敬爱的“志愿军“每个人身上都裹着一层厚厚的冰壳,但手中的钢枪却和战士融为了一体;美军想要拿走“冰雕”手里的枪,但是怎么用力也别想从“志愿军”手里抢走,最后甚至掰断其三根手指,这才勉强的把枪抽走。

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堪称陆战王牌,这支部队在二战中无一败绩,素以凶狠,残忍著称,甚至有“魔鬼一样的幽灵”之称;但是今天看到志愿军“冰雕”,这些往日嚣张跋扈的美军内心深处也受到了极大震撼,美军指挥官更是做出了脱帽致敬的举动。但战争并没有结束,就在美军“第1师”还未放下恐惧,继续前进后不久,第二支“冰雕连”出现了,不过这次却都是活的;虽然这些志愿军还都活着,但是他们却均已负伤,不是战伤,而是冻伤。

就见这些冲上来的志愿军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有的战士满脸冻伤,有的战士腿已冻伤坏死;可这些令人生畏的“志愿军”战士仍旧呐喊着端枪冲了上来,有的甚至是爬着冲锋,单腿跳着冲锋。或许不会动的“冰雕连”还没吓倒美军,但这些活的“冰雕连”却让他们吓破了胆;在他们的意识里,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这些单衣战士,甚至独腿、独臂战士是如何撑过严寒的。更让美军想不到的是,这些已被冻伤战士们的战斗力都是哪来的;美军这次是真的“见鬼”了,吓得丢下武器四散溃逃。

一个连129名战士没有一个生火取暖,没有一个擅离战位,最终在风雪中成了整编制的“冰雕连”;这样的英雄更让敌人恐惧,而在这场战役中,整编制被冻死的“冰雕连”竟不止一个,而是三个。他们是六连、五连、二连,六连和二连全体将士牺牲;值得庆幸的是,“五连”有一个通讯员和一个生病战士,当时并没有上前线,这两个人得以幸存,“冰雕连”的精神也得以继续传承。

长津湖战役冰雕连真实照片

展开阅读全文

第一次特莱战役 第一次特莱战役经过

全文共 2925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12世纪,位于北印度的各个地区都保守者突厥人的侵袭,犹豫加兹尼帝国的南下以及沙希亚王朝的溃败,让原本健陀罗-旁遮普防线彻底瓦解。但这些新来者在稍后又陷入中亚混战。于是,穆斯林与北印度传统王公的斗争,就被直接托付给各自的下一代继承者。

早期的古尔人 不过是加兹尼帝国的次级附庸

早在公元1011年,定居于在阿富汗中部的突厥小邦古尔,被处于鼎盛时期的加兹尼人征服。原本信仰佛教的他们,随即转化为穆斯林帝国的新兴生力军,王室也直接成为苏丹麾下的封臣。但随着北方的塞尔柱突厥反叛与加兹尼旧宗主的衰落,同处阿富汗山区的他们也自然而然的产生激烈矛盾。尽管古尔人曾三次起兵失败,还被对方斩杀过两位君主,还是在该世纪中叶稳住局面。最后成功完成逆袭,建立起横跨兴都库什山南北的新一代突厥化帝国。

以拉贾斯坦邦为基地的 乔汉王朝

与此同时,位于印度河中游的拉贾斯坦邦,也诞生了具有霸主特制的乔汉王朝。作为典型的印度传统势力,他们在众多小邦的混战中脱颖而出,并对德里和曲女城的王公都保持压制。由于突厥人的步步紧逼,其最高君主也成为反穆斯林阵营的首领。只是由于先前的加兹尼人势力衰微,才让激烈的冲突被延缓了较长时间。

成功兼并所有加兹尼领地的 穆仪兹丁

到了1175-86年间,古尔苏丹穆仪兹丁数次派兵南下。在拿下位于旁遮普中部的木尔坦城和南部的拉合尔后,基本完成了对前加兹尼朝余孽的清洗工作。但统领各突厥军团势力的刚需,让他们必须加紧对周边地区的侵占。考虑到此时的中亚大部分区域,还由花剌子模和西辽这两大帝国控制,南方的印度势必成为压力的最终宣泄口。

传统印度艺术风格中的普利特维拉二世形象

很快,穆仪兹丁派自己的首席法官哈姆扎担任特使,造访了乔汉王朝的都城沙坎伯。根据穆斯林史学家的描述,这位学识渊博的文官向印度国王传达了苏丹口谕。其内容无外乎是要求对方改宗伊斯兰,并且向崛起的古尔帝国称臣纳贡。但在印度教典籍中,贵为霸主的普利特维拉二世却直接嘲讽对方君主。不仅称穆仪兹丁是样貌丑陋的吃牛肉恶魔,还认为其过于白皙的长相是皮肤病所致,连说话的声调都像是乌鸦。这番尖锐的回复过后,双方战争的爆发也就指日可待。

古尔帝国与乔汉王朝的对峙

公元1191年冬季,号称100000人的古尔军队从旁遮普南下,蹂躏乔汉王朝的北部属地哈里亚纳邦。但印度人也很快集结了重兵防御,将完全以骑兵为主的突厥人挡在营地和主要城镇之外。许多地方神庙在关键时刻成为基层指挥中心,让各级刹帝利武士们得以迅速转入战时状态。几乎是全骑兵出阵的古尔人,则暂时对这种比较严密的体系缺乏制约手段。

战场所在的特莱要塞位置

眼看无法继续讨得便宜,穆仪兹丁便决定见好就收的返回北方休整部队。直到部队已经开拔,才发现对手普利特维拉二世也亲临现场,身边还簇拥着大量赶来支援的印度王公。于是就临时改变计划,决定用一场大规模会战予以歼灭,重现当年加兹尼帝国在白沙瓦之战中的辉煌。

第一次特莱战役中的两军布阵

当年11月3日,两军在哈里亚纳邦的特莱要塞附近拉开架势。穆仪兹丁根据突厥军事传统,将实际上可能只有12000人的骑兵分为前后两线。其中的第一线力量较为薄弱,大都是用于袭扰和诱敌部落轻骑兵。真正被寄予厚望的第二线部队,也根据需要被划分为左中右三个分队。以古拉姆近卫军为核心的古尔人本部,处于战阵的最中央位置。两翼则是来自信德、犍陀罗和旁遮普等地的附庸部队,其中既有加兹尼时代的突厥化骑兵,也不乏一些靠合作保留原有地位的印度教小王公。

古尔苏丹麾下 有不少加兹尼时代留下的突厥-印度士兵

普利特维拉二世也有号称200000的军队规模,但真正的作战人员可能只是这个数字的1/10。他们将1000头各级封建主提供大象,全部平均分配在最前线位置。后面才是来自拉贾斯坦、德干高原与恒河上游的地方骑兵,以及更多由他们随行带来的步兵。因为数量庞大且战场空间有限,这些北印度地区的军事精华也必须呈两线纵深配置。所以,普利特维拉虽然依照旧俗乘大象督战,身边也不缺少能提供掩护的步骑兵力量。

乘坐战象出行的拉其普特人君主

战役开始后,穆仪兹丁首先派出突厥轻骑兵上前骚扰,企图以密集的复合弓火力激怒成群战象。但印度人显然是有备而来,在每头大象身边安排弓箭手掩护。加之古尔第一线部队的数量非常有限,整条战线又被拉的很长,让这次袭扰的效果非常差劲。普利特维拉也非常注重三线部队的移动节奏,坚决不让象队独自发起追击,而是要求全军以中速向前碾压。此举完全出乎突厥轻骑兵的预料,让古尔人的一线很快撤退到原先位置。

古尔帝国的突厥轻骑兵 在战斗中作为有限

穆仪兹丁发现情况不妙,立即命令中央的近卫军上前顶防。然而,就在他们与战象展开缠斗之际,众多印度土邦的步兵也抱团跟了上来。由于突厥人此行没有自己的步兵队伍,只能单纯的在马上迎击大股来敌。虽然个人技巧非常娴熟、战斗意志也十分高昂,却架不住对面合成化部队的连续进攻。因为有大批士兵保护,战象并没有因独自承受太多攻击而失去控制。相反,居于高处的武士还可以有选择的使用弓箭和标枪,点杀一些看似重要的敌方将士。大量步行弓箭手的火力输出,也让对面的突厥人应付不暇。他们跟前的步兵头领,则有效挡住了古拉姆重骑兵的迂回企图,与大象一起压缩敌人的活动范围。

被许多突厥化帝国视为武力核心的 古拉姆奴隶骑兵

当然,双方更多骑兵的两翼交手,也影响着战役的胜负归属。穆仪兹丁的藩属们虽然同样战力不俗,却要面对数量远多于自己的印度骑手。特别是来自拉贾斯坦邦的拉其普特人,也曾是早年南下的中亚征服者后裔。那些身上流淌着斯基泰、帕提亚、希腊、吐火罗甚至是部分突厥血统的刹帝利武士,或许难以同精锐的具装骑兵交锋,却不惧怕和只有轻装的骑射手抗衡。尤其在弓箭难以施展的近距离交锋中,拥有更多日常训练的刹帝利们自然比牧民更有优势。因此,印度联军很快在激战中获胜,将古尔人的两翼逐出战场。

拉其普特人的战象+骑兵组合

此时的穆仪兹丁却不准备就此放弃。因为麾下们尽管在各条战线都遭压制,却依然能有的放矢的保持进退,并无惨重伤亡和崩溃迹象。反倒是印度人的阵型出现松动,看上去是仍有翻盘机会。于是,在确定对方君主的所在位置后,立即率身边近侍一起发起斩首行动。期间,他用骑枪成功击中普利特维拉的嘴部,砸掉了后者的两颗门牙。但印度大君也从战象上掷出标枪,击穿突厥大佬的手臂。幸亏有身边的侍从帮忙牵马撤离,才让堂堂苏丹不至于沦为偶像崇拜者的战俘。

印度传统画作中的穆仪兹丁vs普利特维拉

然而,穆仪兹丁的狼狈退场,还是很快影响到整支古尔军队的士气。由于迟迟不能扭转被动局面,他们在人马匮乏后露出怯意。苏丹受伤的消息很快在各分队中传递,进而引发整体性的急速奔逃。好在印度人同样被厮杀搞的精疲力尽,才让他们得以安然退回到犍陀罗等地。但准备充分的他们,还是拿下来这场第一次特莱战役的胜利。穆斯林突厥们虽然损失有限,却饱尝到数百年来的最大败绩。

北印度联军 只是获得暂时的胜利

不过,还是有少量古尔帝国的残军,依旧据守着特莱要塞。普利特维拉自知没有全面反扑的能力,便在解散大部分人马后,继续用少量属下实施包围。双方都十分清楚,眼前的局面不过是暂时休战。更为血腥的较量,则会在来年的同一片场地上再度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蒋介石是如何评价上甘岭战役的

全文共 1630 字

+ 加入清单

上甘岭大捷,对于朝鲜战争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此时在台湾的蒋介石知道此消息之后便给出了一个最为真实的评价,他淡淡的说道:“这世界上没有人是中国解放军的对手!"那么蒋介石为何要做出这样一个评论呢?下面就随着吾爱诗经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952年第15军奉命接替第26军在五圣山执行正面防御任务,死守上甘岭及周边散布的537.7高地。为了顺利完成防御任务,15军军长秦基伟带领全军干部1200余人与26军学习防御作战经验,并商议交接事宜,经过指挥员的反复研究决定,在战中使用积极防御,坚持持久作战,全力消耗与消灭敌人,保存与提高自己的战术指导方针,并制定出了周密的防御计划。

在接受防御任务后,最善于防守的崔建功带人勘察了上甘岭的地形,他很快发现了上甘岭的关键战略地位置,上甘岭597.9 高地和 537.7高地的意义非常重大,要想在这两座正面迎敌的山头扎下根,就必须挖坑道抵御敌军的进攻,建立地下联通的防御工事。

15军专门召开了修筑坑道的会议,会议上要求统一规格构筑防空、防炮、防毒、防雨、防潮、防火、防寒的地下坑道。但是修地下坑道的时候遇到了大难题,修筑坑道的时候,我军正面就是敌军,相距不过100米,当我们在地下疯狂的挖上一夜时,在白天就能被敌人发现新土的痕迹,哪里有新土,敌军就对着新土的位置进行射击,刚刚修建好的堑壕挺不过一个小时。

最后,作战科的王福新预先用石灰画出了要修筑坑道的位置,整体的坑道面貌之后,全体的战士都出动在夜间把坑道的轮廓挖出来,并要求每一段只挖30厘米,且一定要把挖出来的新土堆在坑道上面,每天挖一点,逐渐加深。因此,美军在第二天白天看到的是对面阵地上满满的到处都是新土,这下他们傻眼了,枪也不知道往哪射击了,

从15军部队进入阵地以来,全军上下认真贯彻了积极防御,保存实力的作战方针,在修筑坑道的时候,白天保存实力,晚上埋头挖坑道,并且收集敌人击落的炮弹片和坦克的零件,自己作出了铁锤数千把,钢钎两千余根。还冒着敌人炮火的攻击下,收集未爆炸的炮弹,经过拆卸,收集的近四千公斤的炸药,不得不敢赞叹中国志愿军在战场上展现出来的智慧以及大无畏精神

一条总长8800米,有着306条坑道,160条联络线,掩体2400个,粮食洞库 61个,弹药洞库 65 个的历史性工程的军事防御坑道,在3个月内完成了,这条坑道在战役打响后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美军看着我们一点点的将坑道修筑好,可是却没有办法,他们想尽了摧毁的办法,但是都被我军识破并粉碎。美军愤怒之下,使用密集的炮弹对着我军阵地无目的的狂轰乱炸,并且将连接五圣山的路线全部炸毁,企图断了我军对坑道士兵的后勤补给供应路线,美军对我军阵地实行强力封锁,坑道内的战士处境极为艰难。

在修筑坑道时只留了少数的透气孔,坑道内严重缺氧,空气无法流动,这些问题使得坑道的战士头疼,恶心,甚至是呼吸困难造成死亡。其实还有个最无法忍受的困难---缺水,严重缺水的士兵在渴了的时候只能在湿润的岩石上舔一舔。

士兵的生存耐力已经到了生命的极限,但是他们始终知道坑道就是阵地,阵地在人在,人不在阵地也要在,就是这种精神的支撑下,他们都咬牙坚持着。后勤部的同志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运输员,但是很多人还没到达坑道就已经倒在了前线阵地上,最后只有一点点的饼干,馒头被送到了坑道内,而坑道的战士却只能看着食物分泌唾液,因为没有水,喉咙已经咽不下任何东西,没有水,战士只能看着食物挨饿。

就是这些战士的不懈坚持,他们终于等到了反击的时刻,和反击队伍冲向了敌人的地面阵地,此时此刻的他们即使是倒在阵地的土地上都是笑着的,因为地面的空气太好,即使是充满硝烟味道的空气。

上甘岭战役历时43天,战况十分惨烈,最终获得胜利,上甘岭战役的坑道战,也创下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解放军战士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革命军人的优秀品质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解放军战士在上甘岭战役展现的智慧与惊人的毅力,难怪蒋介石都会发出世界上没有人是中国解放军的对手的感叹。

展开阅读全文

集宁战役纪念馆集宁战役旧址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集宁战役纪念馆(集宁战役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2004年的集宁战役纪念馆于2008年4月开始扩建并于2010年10月底开馆。新馆位于泉山北街老虎山生态路,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10平方米。集宁战役纪念馆外观不仅体现了现代主义风格的简洁、明快,更不失纪念馆的庄严肃穆。馆内基本陈列分为上下两层,展线总长612米,包括抗战胜利、光复集宁、集宁争夺战、大同—集宁战役、解放集宁、支援前线、将帅厅、缅怀英烈事迹,典藏红色记忆等七部分十九单元和一个临展厅。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老虎山后山

2019年10月7日,集宁战役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展开阅读全文

黄陂战役纪念亭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黄陂战役纪念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黄陂战役纪念亭

位于黄陂镇集镇入口处公路旁,于1986年10月落成,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两层六角结构,亭高11.6米。拾级而上,亭外正上方挂有当年参加过黄陂战役的老红军、民政部副部长袁血卒亲笔题书的“黄陂战役纪念亭”黑底金字横匾;亭内正中央立着一块宽1米高1.8米的汉白玉纪念碑,正面刻“黄陂大捷示意图”,反面刻“黄陂大捷简介”金字隶书碑文。亭内雕梁画栋,图画精美,内顶中央铸有一个大红星,象征伟大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岁月。

黄陂战役纪念亭现已被抚州市委、市政府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抗日战争龙潭战役野战医院旧址--王氏宗祠

全文共 1892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龙潭战役野战医院旧址--王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一)

抗战时期,我王氏宗祠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被用作湘西会战龙潭战役抗日野战医院,为中华大地的全民族解放战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纪念英勇抗敌的我军将士、为了彰显我王氏族人的爱国传统、为了让后人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特辟宗祠一隅,设此抗日野战医院陈列室。

陈列内容由两部份构成,一是钉贴于四壁的文字图片展板,二是展框里陈列的实物。

文字图片展板除前言、结束语外,主体部份包括“侵华日军的法西斯罪行和暴行”、“湘西会战”、“龙潭战役”、“野战医院”等内容。

(二)

这两个板讲的是侵华日军的法西斯罪行和暴行。

自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到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芷江递交投降书,日军铁蹄践踏我中华国土达八年之久。八年中,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夺,-虏掠、无所不为,无恶不作,我数百万同胞受辱或蒙难。这部分内容史书记载较详,媒体宣传较多,这里只就“-”、“三光作战”、“-妇女”、“强征-”、“细菌战”、“化学战”、“-劳工”等方面作了扼要介绍。

(三)

接下来的四个板讲的是湘西会战。

湘西会战开始于1945年4月9日,6月7日结束,历时两个月。共击毙日军12498人,击伤日军23307人,是中国军队与日军开战以来歼敌最多,且我军全胜,日军彻底溃败的一次大会战。日本曾宣称:“在中国大陆唯一最大的败战”。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收官之战!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开始转入战略-阶段。日军由于战线过长,在英美军队强有力的打击下,穷于应付处境日益不利,为扭转不利局势,日军企图占领我芷江空军基地,并伺机进副四川,威胁重庆。于是,在板西一郎中将的统一指挥下,1945年4月,集结7个师团约八万兵力,兵分三路,向我军发动了最为疯狂的“芷江作战,我方称湘西会战,也叫“雪峰山会战”。

湘西会战,我军的最高指挥官是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作战主力部队是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可指图介绍“这是何应钦”、“这是王耀武”)。

整个湘西会战可分两个阶段,即防御作战阶段和-作战阶段。

会战初期,由于战线长,敌势猛,我军采取“攻势防御”战略,固守要地,灵活出动,对敌梯次阻击,全割围歼。4月底,日军已完全陷入我防御纵深地带;5月5日,何应钦紧急下令全-入-作战。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加上阵纳德飞虎队有力的空中协助,日军进退不得,被我军团团围歼。至6月上旬,整个会战以日军的彻底溃败而告终。

湘西会战,大获全胜,飞虎队功不可没,这个展板扼要介绍了飞虎队的有关情况,具体内容大家可随意看看。

(四)

下面四个展板介绍了龙潭战役有关情况

龙潭战役,也叫龙潭司战役,又称龙潭司大捷,是湘西会战十大战役之一,龙潭战役,成功阻止了日军的继续西进。

1945年4月17日,日军109联队先头部队——饭岛挺进队入窜龙潭,先后在转溪江、毛家庵堂与我地方武装向承祖自卫队及100军留守在龙潭的一个仅百来人的文工团遭遇,龙潭战役随即打响。

当时,由于第四方面军作战指挥部对日军的形势估计有误,也就在同一天(即4月17日),将防守龙潭——山门之线的前茅部队74军51师及文昌部队调防溆浦——桥江之线,以抵新化、洋溪日军矛头所向。因此,龙潭防务十分空虚,除100军留守在大会毛家庵堂的百来个文工队员外,就是武器装备极差的向承祖自卫队几十号人。

说来也巧,4、5月份正是我们这里烧制石灰的旺季,离龙潭镇三公里的青溪垅是龙潭区域最大的石灰烧制基地。中午12时和下午4时,各工地都要统一爆破矿石,爆破矿石时,几山几湾同时炮声隆隆,硝烟滚滚。日军同我军遭遇后,又耳闻目睹了龙潭方向的炮声和硝烟,摸不清我军虚实,便匆匆占领了青山界,红岩岭、鹰形山等几处要地,止步于圭洞河以东,不敢贸然渡河向龙潭镇方向西犯。

向承祖的自卫队遭遇日军后,马上派人报告驻塘湾的100军副军长唐冠英,唐冠英立即将情况电告第四方面军作战指挥所,指挥所急命刚离开龙潭正行进于小横垅与统溪河之间的51师连夜回师龙潭。51师返抵龙潭后,紧急占领相关要地,向入侵日军发起反击。由于圭洞河以东的有利地形尽被日军占领,龙潭战役打得非常艰难,鹰形山争夺战、肉搏战,青山界收复血战等战斗均进行得异常激烈。

鹰形山争夺战中,担当主攻任务的153团2营7连与日军展开近距离激战,当增援部队赶到时,全连仅剩7人。

马鹰岩战斗中,152团某连与日军面对面、刀对刀肉搏,虽全歼日军一个中队,我军也伤亡惨重,全连只剩血肉模糊的5个人。

青山界战斗中,“敢死队”虽以顽强的斗志炸掉了日军赖以顽抗的碉堡,夺回了青山界要地,但冒着敌人十几挺机枪的强大火力,我军也阵亡百多名将士。

展开阅读全文

红军赤溪河战役遗址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赤溪河战役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赤溪河战役遗址

位于湖南省桑植县利福塔镇赤溪村。

南岔战斗后,敌人不甘心失败,狂叫要血洗桑植。敌步三团团长向子云率二千余人向桑植进犯。1929年7月13日晚,贺龙率红四军全部撤出县城,埋伏在柏家冲、八斗溪、梅家山、西界等地,巧布“空城计”,诱敌上钩,截断退路,然后“关门打狗”。7月14日,敌军全部渡过赤溪河,向子云旅见一小股红军向县城“败”走,又未遇到红军主力火力的阻击,县城很快被占领。贺龙在梅家山指挥所见敌兵全部进入县城,乘敌立足未稳,立即命令点燃棕树号炮,又命令钟为成吹响冲锋号,下达了反击的命令。顿时各个山头红旗飘扬,杀声四起,红旗引着红军直向东、北二门冲去,进攻东门的是由柏家冲冲出的红四团,红四团是红军在湖北邬阳关改编的“神兵”大队,部队全用红布缠头,着红衣红裤,刀、矛、枪等武器上都挂有红布,队伍红成一片,颇为威风。他们在团长陈宗瑜带领下,沿东门勇敢而上,直冲敌人城门警戒。敌兵见此情景,惊恐万状,两挺机关枪一枪未放便弃门而逃。进攻北门的是王炳南、贺桂如带领的红一团,他们从八斗溪、蔡家峪出来猛冲北门,贺龙身边的警卫营贺佩卿也同时攻入,在城内留作内应的人员配合下,两路红军去城内大力杀伤敌人,毙敌大半。剩下的敌兵惊慌失措,丢下炮车弹药在向子云的率领下破南门直向赤溪河逃窜。为了全歼敌人,红军奋勇争先追击,王炳南脱去长裤,仅穿一件短裤带头冲锋;贺佩卿是个胖子,边冲锋边摇蒲扇,直向赤溪河追去。向子云率残部退至赤溪河渡口时,正逢山洪暴发,洪水滚滚,原先搭起的浮桥被红军早已撤走,不能渡河。在此情况下,向子云强令兵士泅渡,他自己也抓住骡子尾巴下水渡河,泅到河中被洪水吞噬。顿时,红四军猛虎似的向敌人发起了冲锋,将其全歼,缴枪千余支。此役是红四军建军后第一次大胜仗,威振湘西。

展开阅读全文

黄花遍战役遗址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黄花战役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黄花遍战役遗址:在1933年2月到1934年9月红军先后进行了反“三路围剿”、反“六路围剿”的战役中,南江是西线的主战场,红军与国民党在南江境内的大小战役数千次。1933年2月18日,敌“三路围剿”开始,红军于1933年2月28日,放弃长赤,紧缩阵地,采取“紧缩阵地”、“隐蔽防御”、“伺机-歼敌”的战略方针,边打边撤诱敌深入,至八庙垭一线,经八庙垭的黄花碥一战,歼敌何子聪团官兵200余名(何也被击毙)。后红军又在甑子垭、红炮梁等地给沉重打击,现今黄花碥一带仍可见当年构筑的工事和战斗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百丈关,是雅安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有“获百丈(关)者,必得成都无疑”之说。

1935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相继攻下宝兴、天全和芦山后,准备通过名山转战川西平原,在成都建立根据地。

1935年11月19日拂晓,敌军派出10多个旅,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由北、东、南三面向红军在百丈地区10余里长的弧形阵地发起进攻。经过七昼夜的激烈血战,红军虽毙、伤敌15000余人,但伤亡也近万人,被迫撤出百丈。

百丈战役后,红四方面军移师北起九顶山至名山莲花山一线扼险防守。1936年2月,因战略转移,驻名山县的红军陆续撤离。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原为蒙顶山天竺院旧址,是红军百丈关战役的指挥部。纪念馆始建于1985年,馆内陈列着红军1935年11月进入名山后特别是百丈关战役的实物和史料。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馆名由李先念的夫人林佳楣题写,馆内除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史料外,还有兵器、货币、分田证、公文包等实物。馆内还有邓小平、徐向前、张爱萍、刘伯承、杨成武、肖华等题词的碑刻……

展开阅读全文

宜瓦战役宜川遗址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宜瓦战役宜川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宜瓦战役宜川遗址

时代:1948年

地址:宜川县丹州街道办铁龙湾村—白家庄村

保护范围:东至铁龙湾村小南川口,南、北至小南川两侧山脚,西至白家庄村与黄龙瓦子街丁家湾村交界处。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100米。

2018年,宜瓦战役宜川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丹州街道:宜川县辖镇,县府驻地。1964年成立城关镇,1976年改丹州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154平方公里,人口1.6万。兰宜、渭清公路过境。辖北窑、南窑、西街、南街、郭崄、和平、甘义沟、曲里、程落、王湾、三角、高湾12个村委会。农产以小麦、玉米、谷子、烤烟、蔬菜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直罗镇战役旧址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直罗镇战役旧址位于富县直罗镇直罗村一带。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国民党当局调集五个师的兵力,分东、西两路向我军进攻,妄图11月20日,敌一○九师沿葫芦河川,在飞机掩护下窜进了直罗镇。次日拂晓,红一军团由北向南,红十五军团由南向北,向直罗镇发起猛攻。上午11时,我军攻入直罗镇,敌师长牛元峰率残部500余人狼狈逃窜至寨子山,我军随即将其团团围困。当晚,敌军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增援,均被我军分兵阻击,不能前进。我军主力在向西迎击敌援兵时,于张家湾歼敌一○六师六一七团。

23日晚,寨子山残敌待援无望,仓皇出逃,师长牛元峰于逃跑途中被击毙,其余残敌全部被歼。直罗镇战役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共计6200余人,并缴获了大批0弹药。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展开阅读全文

兰州战役纪念馆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兰州战役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兰州战役纪念馆坐落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山,始建于1952年,园区占地面积419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兰州战役纪念馆展馆面积1000平方 米,由序厅、奏响西进序曲、实施千里追击、浴血南山之巅、聚歼青马主力、欢庆西北解放、结束语七个部分构成。全面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 司令员的指挥下,在甘肃党组织的全力配合下,在解放区的大力支援下,果断发起兰州战役,解放兰州城的壮阔历史。

兰州战役是发生在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和最激烈的城市攻坚战,是解放大西北最后一次战略大决战。战役的胜利,使西北地区国民党军队完全陷入分散、孤立的境地,打通了进军青海、宁夏、河西走廊和新疆的门户,为西北地区全境解放铺平了道路。

兰州战役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甘肃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每年参观人数达20余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