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纪念馆

纪念馆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纪念馆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纪念馆问题。

分享

浏览

1999

文章

766

青阳宋冲宾山革命纪念馆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青阳宋冲宾革命纪念馆为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青阳宋冲宾山革命纪念馆位于青阳县酉华镇宋冲村宋冲组,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南、北三面分别以纪念馆基脚、东以基脚外各10米,西以偏屋基脚外各2米;南以基脚外各8米,北以基脚外各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南、北各10米内。

宋冲村:酉华乡宋冲村位于青阳县东南部,是原宋冲村与三元村合并的新村,也是一个红色革命老区和山区,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与泾县中村、厚岸、包合乡接壤、南与田屋村相连、西与酉华林场相连、北与二酉村相连。全村面积16.5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民组、396户、1385人。林山场面积17365亩、水田720亩、桑园320亩、茶园206亩。村内现有大型企业1家,有丰富的钨、钼。

展开阅读全文

孙仲德纪念馆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孙仲德纪念馆为肥西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孙仲德纪念馆位于三河镇东街,该馆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占地面积85㎡,建筑面积170㎡,是一座上百年的历史建筑。里面陈列着孙仲德穿过的军装、抽过的烟斗、还有他参加第一次全国人大的出席证等珍贵史料。目前该馆保护良好,对外开放,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孙仲德(1902~1961),肥西县三河镇人。少时家境贫寒,靠父亲耕种织布为生。父母不甘儿子做“睁眼瞎”,省吃俭用,送其至私塾读书。13 岁转入三河镇高小就读,毕业后考取安徽省乙种工业学校,因家贫中途辍学。18 岁考入直系军阀保定随营学校,时直皖两系军阀正酝酿大战,军校将皖籍学员驱逐出校。孙仲德离校后,前往山东投段祺瑞营下,在边防第二师任初级军官。民国13 。

展开阅读全文

胡幼松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胡幼松烈士纪念馆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胡幼松烈士纪念馆位于仙桃市陈场镇幼松村。

胡幼松故居于1928年4月15日被国民党沔阳县保卫团烧毁,仅剩下一副石门框。

为纪念胡幼松烈士,沔阳县政府将坡场大队更名为幼松大队,并于1976年兴建胡幼松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烈士生平介绍及部分遗物。馆前矗立有高达12.5米的胡幼松烈士纪念碑。1986年,在胡幼松故居建立忠烈祠,立塑像3座。

胡幼松烈士纪念馆于1990年11月被仙桃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仙桃市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2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胡幼松烈士纪念馆迁址重建工程正在进行中。

胡幼松(1898~1930),字荷山,谱名先铭,化名慎之、赤工,沔阳(今仙桃陈场镇坡场村)人。他是大革命时期潜(江)、沔(阳)农-动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共潜江县委第一任书记。在党的领导下,他组织广大农友建立红色政权,发动武装-,为壮大红军队伍,巩固和发展洪湖革0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寻找革命真理清末民初,地处沔阳西部,与潜江、监利两县毗邻处有一个名叫坡段。

展开阅读全文

合川陶行知纪念馆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合川陶行知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育才学校是南方局在抗战时期对教育界、文化界进行-工作的重要场所。

1939年7月20日,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在重庆合川草街子凤凰山上的古圣寺开学,学生是来自15个省的战区难童。学校根据学生的爱好及特长授课,在主课之外还开设了音乐、戏剧、文学等小组,陶行知明确规定了办学宗旨,即“用生活教育之原理与方法,培养难童之优秀儿童,使之成为抗战建国之人才” 。

中共中央南方局遵照周恩来指示在育才建立了直属地下党支部,帮助陶行知办好育才学校。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吴玉章、邓颖超等曾在育才学校留下足迹,翦伯赞、艾青、戴爱莲、田汉、史良、贺绿汀等曾在这里执教。600多名育才学校的师生,有300多人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在1947年的重庆学运中,育才学生发挥了骨干作用。

位于育才学校旧址的陶行知纪念馆,为仿古设计,纪念与陈列并举,教育与旅游相结合。

信息来源: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 作者:刘立群

展开阅读全文

宣侠父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1654 字

+ 加入清单

宣侠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宣侠父烈士纪念馆新馆于2016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姜艾路,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主要通过追求真理,投身革命;远征西北,甘肃建党;深入藏区,播火草原;率部东征,出师北伐;返回家乡,开展农运;著书立说,建功“左联”;奔走呼号,救亡图存;献身-,光耀千秋等八个单元的内容,全面展现了宣侠父革命的一生。

宣侠父,藏名扎西才让,1899年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长澜乡。1923年在浙江杭州加入共青团,同年7月,经张秋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宣侠父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中为数不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任三中队国民党区分部党小组长。在黄埔时期,多次对校长蒋介石以军制党的专横行为提出尖锐批评,蒋介石勒令宣侠父悔过,宣侠父对蒋介石的高压和利诱不屈不挠,愤而辞学。

1925年春,经李大钊推荐,宣侠父赴张家口冯玉祥的国民军中开展政治宣传工作。10月,随国民军2师西征到兰州。同年冬,与张一悟、钱崝泉等共产党人一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第一个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并任支部委员。

1918年至1925年间,宁海军军阀马麒为了强化对甘、川、青边地区的统治和掠夺,派兵强占了拉卜楞寺。

1925年农历10月,五世嘉木样-之兄黄正清,率领10人藏族代表团来到兰州控告马麒,宣侠父在督办公署政治处处长延国符处会见了黄正清一行,了解了拉卜楞事件的全部情况。

宣侠父先从提高藏民文化和觉悟入手,在兰州建立了“藏民文化促进会”,逐步地引导、帮助他们展开同马麒的斗争。1926年8月,宣侠父在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的支持下,从兰州长途跋涉到甘南藏区,实地调查军阀马麒部的罪行。到达玛曲欧拉草原后,在他的建议下,黄位中、嘉木样等民族宗教界上层人士在玛曲欧拉草原(扎西滩)召集了方圆400里内的230余名部落酋长、头人参加会议,商讨组建了甘青藏民大同盟。宣侠父亲自起草了《甘青藏民大同盟宣言》(之后带至兰州印发时改名为《甘边藏民后援会宣言》)。9月下旬,宣侠父回到兰州,为争取社会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宣侠父亲自起草了《甘边藏民泣诉国人书》这一讨马檄文,给了马麒极大的社会压力,使马麒等封建军阀惶恐不安。1926年底,为支持甘南藏族人民的正义斗争,宣侠父在西安晋见冯玉祥和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经宣侠父的多方斡旋,宁海军军阀马麒被迫撤离拉卜楞藏区,长达十年之久的甘南藏族人民反抗宁海军军阀的斗争在中共甘肃特支和宣侠父的竭力指导和帮助下,终于宣告胜利结束。

大革命失败后,宣侠父于1927年8月回到家乡,参与组织和领导当地的农民运动。

1929年到山东冯玉祥部队从事兵运工作。

1931年初,任国民党25路军总参议。6月,在冯玉祥成立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中担任中共前线委员会委员,兼任吉鸿昌第2军政治部主任和第5师师长。1934年春,宣侠父与吉鸿昌等在天津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并陪同吉鸿昌到上海履行秘密入党手续。同年夏,调至上海中共中央执行局特科,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5年春,调往香港联络抗日反蒋,期间,担任中共华南工作委员会书记。

1936年两广事变后,参与重建国民党第19路军,并任政治部主任兼61师参谋长。西安事变后,宣侠父被调到西安协助周恩来工作。1937年4月,赴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9月,任十八集团军(八路军)高级参议。1938年2月,党中央决定由宣侠父负责西安八办的工作。7月31日,宣侠父被国民党军统特务秘密杀害于西安,年仅39岁。

宣侠父烈士纪念馆自成立以来,共接待参观者8万多人(次)。

宣侠父 (1899-1938年),又名尧火,藏名扎西才让,浙江省诸暨县人。 早年留学日本,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0党员。 1924年受中国0委派考入第一期黄埔军校,翌年毕业后被党组织介绍到北方李大钊处工作,旋以-员的公开身份带领一批地下党员,赴张家口冯玉祥西北军做政治工作。 1925年10月,宣侠父随。

展开阅读全文

澳门基本法纪念馆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澳门基本法纪念馆成立于2013年,主要以图文资料和实物展品全面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成功实践及其历史进程,以期透过相关历史文物、珍贵文献的展示,令本地居民以及外来参观者更直观地了解“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历程。

澳门基本法纪念馆由“澳门历史回望”“中葡联合声明”“基本法的起草”“基本法的推广”和“基本法的落实”五大展区组成。五大展区各有特色。先以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回顾澳门过去的历史,让公众认识《澳门基本法》的历史背景;然后透过照片及实物记录筹备、宣传、推广《基本法》的艰辛历程;最后通过回归场馆模型、文献、回归纪念品等,使参观者重现回归交接那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景区地址:澳门大堂区毕仕达大马路

乘车线路:在澳门乘31路公交车前往

展开阅读全文

周恩来纪念馆

全文共 1314 字

+ 加入清单

周恩来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北门外桃花垠。1992年1月16日落成。邓小平题写馆名,江泽民、李鹏、李先念-、杨尚昆等同志为纪念馆题词。周恩来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而建立的一座大型纪念馆,是一座展现周恩来一代伟人风采的巍巍丰碑。

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坐落在淮安区东北桃花垠的一个三面环水的湖心半岛上。整个建筑造型庄严肃穆,形式朴实典雅,既有传统的民族风格,又有现代建筑特色,建筑的每个部分寓意深蕴,体现着设计者匠心独运,表达了亿万人民缅怀周总理的心愿。邓小平同志为“周恩来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在纪念馆的北侧还建有周恩来遗物陈列馆。专为纪念周恩来同志的丰功伟绩而建,供广大的周恩来先生崇拜者拜祭。希望周恩来这座时代丰碑,能够激励中国的青年人,不断的奋发进取,为中华之崛起而奋起读书。周恩来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而建立的一座大型纪念馆,是一座展现周恩来一代伟人风采的巍巍丰碑。

周恩来纪念馆四面环水,清波荡漾,总建筑面积3265平方米。由主馆和辅馆两部分组成。主馆底部基台呈方梯形,而馆体呈八棱柱体,在庄严中具有动感,喻示周恩来数次在我党我军生死存亡关头所起的扭转乾坤的作用;基台周围由四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撑起锥形大屋顶,寓意他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四个现代化的千秋大业。与主馆相呼应的辅馆呈“人”字形展开,标志着周恩来伟大崇高的人格,并含蓄地表达了周恩来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与淮安外国语中学相连。整个馆区由两组气势恢宏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所组成。馆区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70%为水面,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在纪念馆南北8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有瞻仰台、纪念馆主馆、附馆、周恩来铜像和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等纪念性建筑。此外,还有岚山诗碑、海棠林、海棠路、樱花路、五龙亭、怀恩亭、西厅观鱼等景点。周恩来纪念馆馆区平面图呈等腰梯形,俯瞰全景,纪念岛和三个人工湖构成汉字忠字形。它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齐康总设计。设计曾获国家设计大奖,工程质量获国家建筑最高奖——特别鲁班奖。

主馆分为三层,一层展厅共分八个部分,通过丰富翔实的文献史料和珍贵的文物图片以及5台电视显示屏,展现了周恩来光辉的一生。二层瞻仰厅置放着周恩来坐像。这尊汉白玉塑像高3.2米,基座高1.5米,展现的是周恩来总理手握长卷,微笑凝视着前方的伟人形象。

纪念馆正面隔湖望去,南面是观景台,它由廊厅和两座高达16米的剑碑组成,象征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从这里乘游艇,可直达周恩来故居。

交通

8路、61路、62路、63路可达

门票

免费

景点位置

江苏省淮安市城北桃花垠

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1976)。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

展开阅读全文

嘉善县博物馆、吴镇纪念馆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1986年11月21日,经嘉善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嘉善县博物馆单独建制,1987年2月,县博物馆正式成立。馆址设在花园路45号梅花庵内。2000年9月,吴镇纪念馆新馆落成。2002年2月19日,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吴镇纪念馆单独立编。吴镇纪念馆与县博物馆合署办公,一套班子,统一管理,馆舍在吴镇纪念馆内。博物馆馆藏文物25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8件,三级文物300余件。

吴镇纪念馆位于嘉善县魏塘街道花园路178号,全馆占地面积3601.9㎡,建筑面积2078.88㎡。仿明清风格的建筑与700年的古迹相协调。馆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梅香竹修、鸟鸣鱼跃,古迹与新景交融,是江南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

馆内主要古迹和景点有:梅花庵、吴镇墓、梅花亭、八竹碑、草书心经碑、梅花泉、洗砚池、千虹阁、仁本堂墨刻碑、古石碑、渔父图碑廊、竹谱碑廊以及吴镇陈列室、吴镇雕塑像、彩笔轩、寒碧亭、扇亭、林泉居、滴水假山、石桥小景等。

1981年4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重新公布吴镇墓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公布吴镇纪念馆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吴镇墓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道人、梅沙弥等,嘉善魏塘人,是我国元代四大画家之一。时人称为诗书画“三绝”。吴镇以终生隐居、擅画隐逸题材著称。在文人画鼎盛的元代,吴镇的作品独具风貌,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画的文化品质,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吴镇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吴镇墓,在梅花庵西侧。墓前有明万历嘉善知县谢应祥篆书“此画隐吴仲圭高士之墓”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镇陈列室分为三大部分:一、生平传略;二、艺术成就;三、高士风范。详细介绍吴镇的生平、家世、书画作品、高士风范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

联系方式:

浙江省嘉善县魏塘街道花园路178号邮编:314100

电话:0573——840238040573——84033247

传真:0573——84033247吴镇纪念馆网站:www.wzjng.com

展开阅读全文

陈应功纪念馆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陈应功纪念馆

在涵江区紫璜山下有座金碧辉煌的宫庙,庙前立着一座陈应功的石雕像,这就是盐神陈应功纪念馆。

陈应功,字以忠,涵江东山(紫璜山)人。生于后晋出帝开运元年(944),卒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

兴国二年(977),陈应功游说同吴越王钱俶勾结叛宋的漳泉侯陈洪进纳土归宋,使福建人民免遭战乱之祸,使宋完成统一大业。这年,陈应功被召封为平闽将军。兴国七年(982),陈应功奉旨前往仙游游洋平讨啸聚山溪乱,不幸以身殉难。

古时,莆田食盐都是以柴薪煮炼海水而成。陈应功在写字时,用海水磨墨,偶尔发现砚池中有白色晶体,尝之与食盐无异。于是,他始筑盐埕,灌积海水,借阳光曝晒而成盐。此举省柴免煮,十分方便,后来在莆田沿海推广此法,历经宋元明清,至今未废。当时朝廷都肯定了陈应功创造的晒盐法,把他称为古代创晒盐法的科学家。陈应功德惠黎民,功垂万世,后人敬仰。北宋时历三帝四次封侯赐爵:宋理宗宝佑五年(1257)赐封孚善侯;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赐封广利侯;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赐封嘉泽侯;宋瑞宗景炎元年(1276)赐封忠佑侯。后人在其家乡东山盐仓之西紫璜山顶建庙奉祀。庙中挂有宋理宗赐于的灵显庙匾额,还有文天祥、岳云、周瑛等书写的楹联,此庙在“文革”中被毁。

展开阅读全文

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自助旅游,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纪念性革命博物馆。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距萍乡市城区6公里。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安源路矿工,2017年2月,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成功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江西萍乡市安源镇

安源镇:安源镇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东郊,距萍乡市区5公里,总面积2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8公倾,下辖6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有驻镇单位11家和企、事业单位16家,有1所中学,6所小学,总人口3.6万元,其中农业人口1.24万人。安源现有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20多处,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1998年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经济开发示范镇。近几年来,安。

展开阅读全文

血防纪念馆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血防纪念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余江县“血防纪念馆”是江西唯一、全国最大的血防展览馆。该馆始建于1978年10月,座落于余江县城中心区域,由著名书法家吴作人题写馆名。全馆占地面积6483平方米,建筑面积2345平方米,为四舍院式结构,建筑风格朴实、壮观。正门前景中心广场,与广场另一侧的“血防纪念碑”遥相呼应。纪念馆主体部分高12.66米,正门外廊两则耸立8根高11米的方柱,柱顶额枋装饰“春风杨柳”、“白云飞燕”浮雕图案,与诗词意境相得益彰。展厅环绕内庭排布,厅厅相连,自然流畅。内庭设计雅致,水池、拱门、踩石、花木错落其间,令人心旷神怡。

馆内由序幕厅、第一展厅(苦难篇)、第二展厅(消灭篇)、第三展厅(巩固篇)、第四展厅(变化篇)以及余江名人厅等六部分组成。展览以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全景式地展示了余江人民在中国0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消灭血吸虫病、巩固血防成果的完整过程;以大量的实例突出体现了我党的根本宗旨,诠释了“-”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开馆以来,先后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二百余万人。1998年,被鹰潭市命名为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2001年,被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鹰潭市人民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晋豫边革命纪念馆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晋豫革命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晋豫边革命纪念地位于济源市邵原镇北寨村纪念馆处。1938年3月,朱瑞在山西阳城组建了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唐天际任司令员,后该支队简称“唐支队”。1938年4月,唐支队在济源县邵原乡北寨村举办了干部培训班,唐天际等亲自授课。2008年在原址建成纪念馆。纪念馆坐北朝南,东西长80余米,南北宽50余米,展馆由二、三层楼房组成,平面呈凸形。展览内容多为当时物品、书籍、用具等。原中央军委副主席-题写馆名“晋豫边革命纪念馆”。

医院位于济源市邵原镇郝坡村白坡王本伍家。清代建筑,坐南朝北,原为两进院落。现仅存第二进,由过门、东西厢房、正房四座建筑构成一封闭院落。占地面积186余平方米。1938年4月,晋豫边抗日司令部离开山西省横河镇,移驻邵原镇白坡村。司令部设在西邻的侯家宅院内。医院设在王本伍家,时间长达三年,接受伤病员上千人。

北寨村:北寨村位于济源市邵原镇北0.5公里处,东与白坡崖接壤,西与镇政府所在地邵原村相望,北与黄楝树村隔山相邻。全村辖14个居民组,564户,2165人。现有中共党员46人,群众代表36人,村干部由支委3人、村委2人、监委3人(监委会主任由支委委员兼任)共7人组成。全村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包括坡地)1870亩,经济作物面积650亩,农作物12。

展开阅读全文

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商丘,位于商丘市梁园区北5公里的双八镇,105国道东侧。

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是一座半工字型建筑,共有主房28间,东西总长95米,南北宽8.8米,高10.06米,占地1800平方米。纪念馆院落南北长125米,东西宽84米,占地面积10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纪念馆外有毛主席视察过的井和试验田。纪念馆共有五大部分组成,正中大厅和东西四个展厅,正中大厅是毛主席特大巨幅画像七米多高,两侧是毛主席1958年视察黄楼时的两幅巨型彩色照片,大厅中间是毛主席的一樽1:1塑像。各展室内布置着毛泽东青年时期到建国后至逝世一生的革命活动的珍贵照片200余幅。

展开阅读全文

竹沟革命纪念馆

全文共 1451 字

+ 加入清单

竹沟革命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竹沟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南省确山县西30公里的竹沟镇延安街,始建于1956年,由-题写馆名。是全国建立较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馆内有革命旧址31处,文物、文献、图片等近千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被0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主要景点

竹沟革命纪念馆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0中央中原局、0河南省委、新四军四支队八团队各机关和-办公室,-办公室,彭雪枫办公室等旧址和竹沟军政教导大队、豫鄂边军事会议旧址及陈列厅等。-

陈列展示

1997年之前,馆内陈列有竹沟革命历史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早期革命活动,建立竹沟的第一个党支部;竹沟革命纪念馆 竹沟革命纪念馆

红军主力长征后,组建豫鄂边省委,创建红军游击队,开辟以竹沟为中心的桐柏山区根据地,成为南方八省十四处游击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竹沟逐渐成为河南人民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1938年0中央中原局在竹沟设立,-、-等从延安来到竹沟,领导豫、鄂、皖、苏地区党的工作,竹沟成为我党在中原地区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

1997年2月至1998年10月,竹沟革命纪念馆新建展厅一座,建筑面积780平方米,为青砖小瓦仿古代建筑。基本陈列为“竹沟革命斗争史陈列”,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早期革命活动”;第二部分是“开辟豫南桐柏山区根据地”;第三部分是“河南抗战的领导中心”;第四部分为“中原抗战的战略支撑点”;第五部分是“竹沟惨案”;第六部分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全部陈列展出实物、图片、绘画、文字内容等共计400余件,绘制场景4处,大型雕塑作品四件;馆藏文物近800件,藏品类别主要是近现代文物,特别是反映0中央中原局在竹沟时期遗留下来的革命文物,如:-同志曾戴用过的棉皮帽和新四军第五师确山县民兵总队部关防木印等。

4历史背景编辑抗日战争初期,竹沟是0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所在地,-、-、彭雪枫、张劲夫、张爱萍、张震、-、朱理治、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

在竹沟创刊的0著名报刊《拂晓报》、《小消息报》,宣传了0中央、毛泽东的抗日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的著名著作《论0员的修养》就是辗转中原,抵达竹沟后修订的。中原局、河南省委还在竹沟举办教导队和党训班等,培育党政军干部 1400 余人。竹沟又是新四军二师一部、四师、五师的发祥地和三师、七师部分骨干力量的出发地 。

当年,-同志看到这里如火如荼、生机勃勃的大好革命形势 ,高兴地说:“延安有党的领导,竹沟也有党的领导;延安有窑洞,竹沟也有窑 洞;延安有抗大,竹沟有党训班;延安有延河,竹沟有溱河。这里简直成了小延 安!”从此,竹沟以“小延安”的美名传扬全国。

5旅游参观

地址:河南省确山县西30公里的竹沟镇延安街

开放时间:(春夏)8:00-18:00,(秋冬)8:00—17:30

门票:免费

周边景点:杨靖宇将军故居、嵖岈山风景区、铜山风景区、薄山湖风景区等。

竹沟镇:竹沟镇位于确山县西30公里处,全镇辖15个行政村,2.8万人口,总面积185平方公里,是一座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日臻完备,服务体系完善的新兴小城镇,也是革命老区,素有革命圣地——“小延安”之美誉。竹沟镇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现已查明有各种矿藏23种,其中铁储量100万吨,铅、锌储量240万吨,石灰石、水泥石2.5亿吨,莹石10万吨,石英石90万吨,花岗岩、大。

展开阅读全文

衡山县农民运动纪念馆

全文共 1132 字

+ 加入清单

衡山县农民运动纪念馆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衡山县农民运动纪念馆位于衡山县开云镇沿江大道9号。

衡山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篷勃兴起的农民运动,在全省、甚至全国,颇负盛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23年4月,毛泽东和中共湘区委员会派遣刘东轩、谢怀德回衡山开展农民运动。9月16日,衡山岳北地区成立了岳北农工会。这是湖南第一个农会组织,是全国第三个农会组织。它是湖南农民运动的旗帜,为湖南省和全国以后的农民运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宝贵经验。

1926年下半年至1927年上半年,衡山县农民运动迅猛发展。1926年4月,衡山就有多个秘密农民协会在活动。北伐战争胜利后,衡山农协组织开始公开活动。到当年7月底止,已有区农协13个,乡农协203个,农协会员2万多人。到11月底止,县内创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有区农协149个,乡农协350个,农协会员7万多人,成为“全省第一等的县”。特别是攻打油麻国,白果妇女闹祠堂,成立农民银行等重大农运活动,在全省产生了重大影响。

1927年1月15~24日,毛泽东对衡山农民运动进行了历时10天的考察。他披晨风,踏晚霜,徒步行走在县内白果、福田、宋桥、城关等乡镇,行程有百余华里。边调查、边宣传、边指示,一路谈笑风生,在衡山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为了纪念衡山县农民运动的丰功伟绩,缅怀毛泽东考察衡山农运的革命实践,并以此教育衡山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1976年,由省、地拨款,在湘江之滨,衡山县城湘江街原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旧址康王庙侧开始修建衡山县农民运动纪念馆。1977年,该馆正式建成。开始时的名称为“毛泽东同志考察湖南农民运动衡山纪念馆”。随后,按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通知,为纪念毛泽东同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50周年,于1977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1983年,又根据上级精神,将原馆名改为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

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衡山农民运动革命文物的展出机构和管理机构。内含康王庙、陈列室2个、办公室、资料室、文物库、保管室、接待室、职工宿舍等共计1448平方米。2005年,为纪念毛泽建诞生100周年,中共衡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对该馆进行大修,将原朝湘江街的大门改变为朝沿江大道,将陈列室内打蜡地面改变为枣红色地板砖地面,添加了铁棚栏,扩大了操坪,并全部铺上了地板砖,兴建了纪念碑,丰富了陈列内容,将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的展品陈列于康王庙,将农民运动的展品陈列于第二陈列室,将毛泽建烈士的展品陈列于第一陈列室。同时新植了一批花草树木。

衡山县农民运动纪念馆于1993年4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5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绵竹市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纪念馆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绵竹市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纪念馆占地2600平方米,展陈文物680件,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唯一一个原址建设的遗址纪念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纪念馆充分运用虚拟技术、网络等数字化手段,通过图片、文字、实物、音像、视频等方式,并在全国首家采用360°矩形沉浸式4D影院技术,以独特的板房安置生活和“8·13清平泥石流”片段,亲身体验地震,真实再现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全过程。纪念馆全面反映了绵竹各级领导带领人民群众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历程,全方位展示“5·12特大地震”极重灾区绵竹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奋斗历程,彰显和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绵竹市汉旺广场的大钟指针,永久定格在14:28的特殊位置,成为极具意义的建筑,也是5.12汶川大地震最好的纪念碑。

服务事项序厅、灾难厅、救援厅、安置厅、治灾厅、遗迹厅、愿景厅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汉旺镇迎宾路上段

联系电话0838-6303512

服务时间全年9:00—16:30(每周一闭馆)

交通线路驾车路线:1、成都经成彭高速进入成绵高速复线行车一小时在绵竹孝德站出口——绵竹(一级公路半小时)——汉旺(一级公路20分钟)2、绵阳——德阳(成绵高速半小时,在德阳出口下高速)——绵竹(一级公路半小时)——汉旺(一级公路20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巴西会议纪念馆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西会议会址位于若尔盖县巴西乡班佑寺,班佑寺院始建于1731年(清康熙十八年)。

巴西会议披露和批判张国涛南下主张,及其企图危害中央领导,0党、0红军的罪恶阴谋,重申了中央“北上”方针不容改变,并决定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及军委纵队迅速脱离险境。巴西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铭记这段历史,讴歌巴西会议的伟大功绩,2000年在原巴西会议会址保护范围外,修建了近百平方米的陈列室,命名为巴西会议纪念。纪念馆建立后接待了大批国内外参观者,成为了省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2003年国家文物局公布巴西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其被公布为四川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该会址紧紧围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路线为主线的方针,在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歌颂巴西会议伟大历史功绩的同时,狠抓红色旅游,巴西会议会址又被国家列为红色旅游中的雪山草地精品旅游线。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大力推进红色旅游的发展,2008年县人民政府决定对巴西纪念馆进行重修,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并计划2010年11月完成并对外开放。

地址若尔盖县巴西乡上巴西村

联系电话0837-2298399

服务时间巴西会议纪念馆免费开放时间

交通线路若尔盖县城-班佑-巴西乡-上巴西村

上巴西村:上巴西村。

展开阅读全文

片马抗英纪念馆

全文共 2194 字

+ 加入清单

马抗英纪念馆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片马抗英纪念馆

片马是祖国边疆的重要边防前哨之一,也是怒江州对外开放的窗口,国家二类边贸口岸即片马镇所在地,这里曾是丝绸之路古西南通道之一,同时又是边疆各民族在十九世纪初抗击英国殖民侵略的主战场。为纪念片马人民抗英斗争取得的胜利,见证历史,宏扬爱国主义思想,促进改革开放,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于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落成完工。 一九八九年五月,怒江州人民政府将片马抗英胜利纪念馆定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定其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七年四月,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建成十多年来,对促进片马口岸的开放,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边境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建立边疆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阵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片马镇位于泸水县的西部,是省级片马口岸的所在地,泸水沿边开放的前沿和窗口,西南、北三面与缅甸接壤,总面积为327.55平方公里。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修建在片马镇政府所在地片马至坡西“丁”字路口的左上方。仿茶山人住宅样式建筑的纪念馆,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气息,三面青山环抱,其保护面积为二万余平方米。

馆内设有展厅,陈列展品116件,其中文学资料56件,图片资料34件,实物26件;会议室一个(40个座);报告厅一个(247人座),以及办公室、接待室、休息室、保管室等,是我县乃至我州境内理想的旅游、观光胜地,更是对广大干部、部队官兵、群众及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展示祖国西南边陲风土人情和自然资源景观较好的场所。

自古以来,片马就是祖国西南的边防要塞,也是我县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片马在诏代就是南诏的西域属地,元代属云南诸路行中书省的云龙甸军民府,明代属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永昌军民府的“茶山长官司”,清代属永昌府(保山县)登埂土司管辖。十九世纪末,英国侵略者在把印度沦为殖民地后,为了实现打通印缅,穿插藏地,连接长江流域之势力范围的野心,全然不顾光绪二十年(1984年)中英续议滇缅条约,于光绪二十六年正月上旬(1990年2月13日)率兵一千余人入侵原属我茨竹、派赖、滚马等地。

沿途强索供应,大肆烧杀抢掠。清土守备左孝臣、土千总杨体荣率众英勇抗击。正月十四日,英军又突然发起进攻,左孝臣、杨体荣率领土练五百多人,奋勇抗敌,浴血奋战到第二天下午,终因寡不敌众,我方各族军民伤亡一百三十七人,左孝臣亦身中八弹,战死在甘稗地,为国捐躯。这里英军以武力侵略我茶山等地之始,也是我各民族抗英斗争的序幕。英军入侵我茶山等地的暴行发生后,清朝-无能,英侵略军更加肆意妄为,于宣统二年冬(1910年12月3日)悍然由殖民地密支那出兵两千余人,马队千余匹,在郝滋上校亲自统率和费罗上校指挥下,于1911年1月4日经昔董再次进据片马。

为了保家卫国,在傈僳族头人勒墨夺扒(土司管事)的带领下,片马地区的景颇、傈僳、彝、怒、独龙、汉、白,各族人民组成了四百多人的抗英队伍,并与泸水各土司派出的“民团”一百多人汇合,组成了一支五百多人的民族自卫队,他们用土枪、土炮、弩弓、长矛、大刀、滚木、擂石作原始武器,在岗房、古浪等地巧妙地伏击敌人,大家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只把英军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仓惶逃遁,使英军损兵折将,伤亡惨重、锐气大减,沉重地打击了英军的侵略气焰。

在古浪的一次伏击战中,神箭手褚来四还用毒箭射死一名英军指挥官,更是使敌人闻风丧胆。后终因寡不敌众,抗英队伍-搞撤入深山密林中隐蔽。在危急关头,勒墨夺扒派神箭手褚来四到怒江告急求援,而褚来四这位勇敢的傈僳汉子,不顾生命危险,冒雪翻山,终将英军武装强占片马的消息传到了怒江和内地。随后不久,他又率领怒江土司民团“弩弓队”四百多人,突破雪山-,攻进片马,与勒墨夺扒带领的片马抗英队伍会合。

1985年春,正值怒江各族人民喜迎新春之际,原0中央总书记-同志来到怒江视察工作,总书记高度评价和赞扬了片马人民的抗英斗争精神。2月16日8时,总书记亲笔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同年,省委和中央批准了州委、州政府关于修建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和纪念碑的报告,并为之拨出了专款。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州县领导的直接指导下,总投资150多万元的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和纪念碑,1989年6月4日,在响彻云霄的礼炮声中落成了。

纪念馆成立多年来,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要求,用“领导当楷模、基层树形象、机关作表率”的宗旨和业务理论文物知识,加强了业务知识方面的学习,认真践行了文物工作者的准则。故累计,接待国外来宾1380多人次,学生、复退军人8939人次,干部职工16843人次,真正做到了国防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作用。

片马镇:【片马镇简介】片马镇国土面积153平方公里,东与鲁掌镇相连,南北长24公里,南、西、北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64.44公里,是中缅边境北段交通要道和商业往来的重要通道,全镇辖片马、古浪、岗房、片四河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景朗城市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740人,流动暂住人口最高时候4万多人,平常2万多人。片马于1991年被国家批准为省级对外开放口岸。【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清水县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

全文共 1297 字

+ 加入清单

清水县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清水县隶属于天水市,地处陇山西南麓渭河北岸支流牛头河流域,东界陕西省陇县、宝鸡,南连麦积区,西接秦安县,北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毗邻。以“清泉四注”而得名,素有“陇上要冲,关山屏障”之称。

清水县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位于县城内文昌路,2012年8月建成,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展览分“抗日烽火遍中国”、“抗日星火耀清水”、“迎接解放曙光”三个单元。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清水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华、-同胞的累累罪行,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与痛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初,日本占领开封,在河南、山西、安徽等地的-学生纷纷西撤,汇聚到西安,国民党政府害怕学生奔赴延安,沿途设卡堵截,胡宗南将一部分学生遣往天水,在天水造币厂成立了“甘肃省救济灾区-学生委员会”,对学生实行军事管理。不久,“委员会”更名为“陇豫公学”。同年底,学校迁到清水,改名为“甘肃省第二中学”,1939年4月更名为国立第十中学。

-学生失去家园,又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欺压。来到清水后,反动校长许逢熙肆意克扣学生伙食费,致使学生挨饿,甚至造成50多人死亡。这一事件激起学生极大愤慨而引发了学潮。

1940年5月3日,全校学生进行总-,随即成立了由9名学生组成的学生自治会。20日,国民党天水专署与学生谈判未果。22日晚,清水电报局长、中共秘密党员陆治安在公园、街道散发传单,要学生加强纪律,紧密团结,注意斗争策略。

6月初,国民党当局派军队包围了国立十中,当场抓走学生代表57人。此后学潮骨干和学生代表有的被捕入狱、遭到通缉,或被押解至兰州劳动营;有的被驱逐出天水,或被勒令退学。轰轰烈烈的-被镇压下去了。

1940年底,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派中共党员周震中以英文教员的身份到国立十中开展-。周震中到学校以后,与学生广泛接触,并创办刊物,成立了“励学读书会”等团体,学习探讨各种哲学和抗日理论问题,还不定期的出版墙报、专栏、刊登短小精干的论文、杂文、诗歌,教唱抗日歌曲,编排节目,公开演出,以激励学生的革命精神和坚定抗战胜利的信心。1942年春,全校师生下乡宣传抗日,进行募捐,援助前方战士。学生自治会组织各部师生经常演出抗日救国文艺晚会,演唱抗战歌曲,演出《张自忠》《雷雨》等剧目,唤醒、鼓舞了群众的爱国热情,激发了群众的抗日斗志。

据统计,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期间,清水人民直接奔赴前线参加作战、或出钱出力全力支前,共有9696名优秀男儿参军作战,人数占全县劳力的四分之一,其中有59人为国捐躯;征集军粮1029.5万斤,外加税赋、公教粮等,年均征粮360.7万斤;共征用民力93211人次,帮助前线部队驮运军粮、修筑工事、转运伤员、输送弹药。在当时经济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全县动员捐款捐物、支援抗战,共募集资金1642.3万元(法币);为前线将士捐献羊皮1万张,麻鞋1万双,布袜4000双,毛背心200件,棉衣450套,采伐核桃树制作枪托6万支,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清水抗日救亡纪念馆2013年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甘州区西路军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甘州区西路军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张掖市甘州区西路军烈士纪念馆位于甘州区大衙门街解放巷14号,始建于1996年,2000年向社会开放,其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张掖纪念馆。该馆隶属区文化委员会管理,内设陈展策划科、理论研究科、宣传教育科、总务科、办公室等5个机构。该馆占地面积9678平方米,建筑面积6668平方米,展厅面积2850平方米。收藏有图片、电文、手稿等文献、实物1600余件。该馆以红西路军西征为背景,着重反映高金城先生营救西路军被俘人员而献身的历史事实。基本陈列有“高金城烈士生平事迹”、“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甘州史”、“张掖红色革命史”。年接待观众3万人次。曾先后被授予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甘肃省委党史教育基地、甘肃省国防教育基地。

馆长:姚兴宏

联系电话: 0936823994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