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烈士

烈士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烈士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烈士问题。

分享

浏览

2629

文章

532

北宋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北宋烈士纪念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村进行修整。凌晨时分,在汉奸的带领下,周边据点1000多日伪军对游击队居住地进行合围,随着哨兵的一声枪响,北宋抗日突围战正式打响。在朱亚民同志的领导下,战士们边疏散群众,边进行全力反击。但是,由于力量寡不敌众,20多名战士牺牲了,敌人伤亡50多人。在疯狂搜捕无果后,撤退前烧毁了107间民房。从此,日伪军不敢轻易听信汉奸,不敢大规模的出来扫荡。解放后,为教育后人,纪念英烈们的英勇事迹,1964年4月,奉贤县人民政府设立了抗日烈士纪念碑,将其作为奉贤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于1995年和2006年二次进行改建。

地址:奉城镇北宋村大叶公路8662号

邮编:201409 电话:67558168 传真:67558168

开放时间:8:30—16:00

公共交通:南头线、临港快线

北宋村:北宋村位于奉城镇东北角,与本镇东新市村和南宋村接壤,北接南汇区宣桥镇,大叶公路横贯全村,中有南六、南叶公路,交通便捷、生产生活方便。全村共有30个村民小组,1334户,3288人,土地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72亩。由于工业开发和市政用地,共有镇保1226人。全村共有村民代表74人,党员139人,建党积极分子5人。北宋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士曾。

展开阅读全文

于思礼烈士就义处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于思礼烈士就义处,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思礼镇北1公里万羊山南侧山脚下。坐北朝南,前为石碑,后为封土。水泥碑座,东西长1.96米,南北宽1.44米。上立石碑高1.35米,宽0.485米,厚0.18米,圆首,剔刻“松鹤”图,碑身中部竖列楷书大字“于思礼就义处”,左侧题“中共济源县委员会济源县人民政府公元一九八六年四月”,右侧刻“就义于一九四三年十月”。1943年10月济源县委副书记于思礼在武山被伪军王同玉部大队长王经和等人抓捕,杀害于武山前坡,时年仅31岁。翌年2月,县委在蟒河口为于思礼召开追悼大会,焦祖涵、孙渊明在大会上宣布地委决定,为纪念于思礼烈士,把武山镇改为“思礼镇”。该文物是进行革命传统主义教育的重要实物资料,有重要的价值。

于思礼(1913~1943年),字敬斋。亚桥乡东石露头村人。1928年,思礼人庙街县立二高小读书,同班主任党继新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1930年,人济源师范读书。在党继新、薛子中的革命思想影响下,参加了学校的进步组织"读书会",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开始了革命活动。他经常和一些进步同学星夜外出张贴革命标语,宣传抗日。1934年,思礼师范毕业,到济师。

展开阅读全文

下坳革命烈士塔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下坳革命烈士塔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下坳乡是革命老区,在1949年至1968年的各种对敌斗争中,该乡有44名战士壮烈牺牲。为缅怀先烈英灵,继承先烈遗志,使广大青少年有一个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都安县筹资10万元,在下坳乡板买坳建造革命烈士纪念塔。该项目占地1亩,工程项目包括高25米,边长8米的正方形底座的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名录碑,以及周围场地硬化、绿化和围栏等设施。工程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今年2月竣工。该革命烈士纪念塔竣工开放,可以给下坳乡及其周边的永安、隆福等乡镇的群众和中小学生前来瞻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杨奚勤烈士纪念建筑群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杨奚勤烈士纪念建筑群为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杨奚勤烈士纪念建筑群位于武胜县乐善镇水洞湾村1组,年代为1948年。

2019年3月21日,杨奚勤烈士纪念建筑群被公布为广安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四周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的基础上续延30米。

杨奚勤(1920-1948),男,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利用岳池县尚用中学校长身份,从事地下活动。根据上级党组织决定,组织武装起义,建立华蓥山起义部队七支队,任政委。1948年8月28日在开赴华蓥山区途中,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壮烈牺牲。。

展开阅读全文

本溪市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本溪市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本溪烈士纪念馆(原本溪烈士陵园)位于本溪市明山区青沙岭,占地面积5.86万平方米,于1985年6月动工修建,1988年10月竣工对外开放。

2003年5月,在本溪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的鼎力支持下,本溪烈士纪念馆进行了全面改造扩建。改造扩建后的本溪烈士纪念馆,从整体上划分为三大区域:陵墓区、瞻仰区和景观区。2003年6月至10月,进行了一期改造建设,即对陵墓区和瞻仰区的改造扩建。陵墓区内新建单体烈士墓100个、佚名烈士墓和高21.7米的本溪解放纪念碑各一座,以及新建刻有1630位烈士的英名录墙。瞻仰区内重新布展,展览面积增加到2400多平方米。展出图片368幅,图表33张,油画插图20幅,展柜、展台共40个、展出文物、文献276件,布置“邓铁梅在狱中”等景观4处,制作大型浮雕“丰碑”1座,大型场景画2幅,烈士全身或半身塑像共7尊。馆内新增设触摸屏电脑一台,配置了无线解说音控系统。2004年5月至9月,进行了二期改造建设,即对景观区的改造扩建。新建休闲小区2000多平方米,兵器园1800余平方米,捐款纪念墙2座,警钟厅1处,升旗台1座,更新大小悼念广场6000多平方米,安装室外路灯、射灯共32盏,悼念广场周围镌刻了国家领导人题词、烈士诗抄31幅和22家爱国主义教育共建单位。2005年4月至7月,对整个园区进行了绿化和美化。土地整形1.5万平方米,添补种植土3500立方米,种植绿地2万多平方米,栽种各类花木1万余株。

改造扩建后的本溪烈士纪念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广大参观者面前。馆内系列陈展内容丰富翔实,直观形象,鲜活生动,富有极强的感染力;陵墓区纪念碑巍峨屹立,单体墓精巧别致,英名录如两面飘动的旗帜,具有庄严凝重之感;景观区绿地丛丛,花团锦簇,松柏茂盛,亭台有致,外部环境的综合功能大大提高。

本溪烈士纪念馆开馆以来,成为集参观、祭奠、开展教育活动及游览休闲于一体的多重性场所,共接待各界人士50余万人次,并与20余所大中小学、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建德育教育基地,还出版了《本溪英烈》第一、二集,共收集了38位本溪烈士的英雄事迹,发行6000多册,较好地发挥了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作用。

本溪烈士纪念馆先后被民政部、辽宁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国防教育委员会、省政府分别于1998年12月、2007年4月命名其为“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东北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东北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北烈士纪念馆是我国建立较早的纪念性博物馆之一,座落于美丽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41号。乳白色的大楼正面耸立着6根雄伟壮观的立柱,为典型的西欧古典主义建筑。1928年东北特别行政区始建此楼,1931年竣工,拟作为图书馆使用。1933年7月,该建筑被哈尔滨伪-厅占用,成为日伪当局实施法西斯-的工具。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就曾在这里被关押和刑讯。

哈尔滨解放后,为缅怀和纪念在东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人民政府决定改伪-厅旧址为东北烈士纪念馆,1948年10月10日正式开馆。陈列展出了抗日英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朱瑞、董存瑞、杨子荣等英雄事迹和千余件珍贵的文物、历史资料、照片等。现馆藏文物12000余件,历史照片、烈士档案及资料文献30000余件(包括黑龙江革命博物馆)。

1998年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使建筑面积达到了5040平方米,展区面积达到2140平方米,极大改善了展览环境。维修结束后,先后推出了《光辉的历程—纪念中国0成立80周年文物图片展》、《反对-崇尚光明》、《东北烈士纪念馆馆藏题词、绘画精品展》等十余个大型专题展览。

半个世纪以来,该馆接待观众2000余人次,其中有来自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侨胞及港、澳、台同胞。百余位老一辈革命家和各界社会知名人士曾来馆参谒并留下了珍贵的题诗、题词。近年来,该馆分别被中宣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及省、市授予为“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优秀爱国注意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雏鹰行动达标基地”等光荣称号,成为新时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和最好的课堂。

东北烈士纪念馆展览在1948年10月10日对外开放,2008年2月21日开始实行免费开放。

自驾车指南:哈尔滨火车站——霁虹桥——一曼街。

公共交通:公交7、105、107、108、109至烈士馆。

信息来源:哈尔滨市旅游局

展开阅读全文

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1487 字

+ 加入清单

苏中四分抗日烈士纪念碑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碑位于东台市三仓镇新五村境内

三仓烈士陵园是在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亭的基础上,逐渐扩建起来的,粟裕将军为陵园落款。陵园原占地面积为2.34亩,1980年开端扩建,现已扩大到64.7亩,陵园重要由“抗日烈士”和“粟裕将军”两大主题的纪念建造群所组成。

抗日烈士纪念亭,建于战火纷飞的年代,由开明绅士施景程等发起捐资,苏中四分区党委、行署积极支持,于1945年2月动工,当年7月竣工。烈士亭坐北朝南,高19.6米(含基座高度),呈五角形,当地人称为“五角亭”,原为木质结构,建国后,于1958年、1965年、1980年三次进行建筑,现在烈士亭,顶部为琉璃瓦,顶尖为陶瓷葫芦顶,立柱、栏杆都为钢筋混凝土构造。亭内上方吊挂苏中四分区专员梁灵光手书的“烈士亭”横匾,亭柱楹联亦为梁灵光所题,上联是:“碧血赤忱洒江山三敌驱除成解放”;下联是:“苍松翠柏依亭墓五星照射记功劳”。亭内正中立有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碑一块,高1.4米,宽0.83米,厚0.22米,质地为白玉石,于1945年7月7日落成,碑文计784字,由苏中四分区司令员张震东、政委卢胜、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符确坚、专员梁灵光独特署名,纪念碑的反面镌刻有120名抗日烈士的英名,今人肃然起敬.

陵园中部,建有抗日烈士纪念塔。原塔为砖塔,建在烈士亭的南侧,只有五六米高,因多年雨水浸蚀而倾坍。1980年,三仓镇人民政府扩建三仓烈士陵园时,在陵园中部建造抗日烈士纪念塔,于1984年底建成。纪念塔座西朝东,塔基占地1亩,塔高20米,双层护栏,塔身正面嵌有陈毅元帅题词“立德立功,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纪念塔北侧,矗立着新四军兵士跃马东进抗日雄姿的雕塑,还有南京军区赠予的曾在对越自卫回击战中立过功的-122-炮。

三仓镇是当年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核心,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于1941年初率部驻扎三仓吴家桥,历时4年之久。粟裕将军在这里指挥若定,决胜千里,处处都留下他征战的脚印。1975年5月粟裕将军又来三仓探访老区人民。为纪念粟裕将军在三仓引导人民勇敢抗日的劳苦功高,三仓镇人民政府决定在陵园内兴修粟裕将军纪念堂。纪念堂为苏式古修建,面积3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00平方米,原中共中心军委副主席张震为“粟裕纪念堂”题名。纪念堂内摆设有粟裕将军生平简历、历史照片、半身胸像和夫人楚青敬献的花篮。还有陈丕显、梁灵光、周巍峙、章蕴等老同志题词多幅。

根据粟裕将军生前遗言,1984年4月19日,夫人楚青楷子女前来三仓烈士陵园,安葬粟裕将军的部分骨灰,并在墓穴周围栽上七株松柏,象征解放战斗初期粟裕将军指挥的苏中“七战七捷”。当年6月,在粟裕将军部分骨灰安葬处树立石碑,作为永恒纪念。

陵园内还有建国前后为革命牺牲的林少克、何德越、贺德和刘建军烈士墓四座。林少克烈士是福建省温和县人,生前系新四军八纵三旅七团团长,1946年9月10日在攻打海安战役中就义后安葬在三仓烈士陵园。1975年5月,粟裕将军亲身为林少克烈士扫墓,流着泪水动情地说:“战役年代,牺牲了多少好同志呀,咱们要永远记着他们!”

三仓镇:东台市辖镇。1957年为三仓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45公里。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5.7万。安(丰)弶(港)公路、黄海公路过境。三仓河、梁垛河、潘堡河贯穿其中。辖仓西、朝阳、华美、王垴、合兴、九圻、丁村、仓东、官圻、新兴、湾洋、一仓、三余、沙灶、北行、薛行、新强、七一、八一、古舍、吴墩、仓胜、三渣、绍河、西舍、五苴、洋中、。

展开阅读全文

余杭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余杭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余杭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临平街道临平山山脊北侧。年代为1991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3年,余杭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平街道: 2008年年初,临平街道、东湖街道实行合署办公。街道地处杭州市余杭区东北,东面与海宁市、桐乡市接壤,是余杭区乃至杭州市的东大门,是余杭区政府所在地。整个辖区面积49.3平方公里,下辖23个社区,14个村,其中日常管理20个社区,托管17个社区。街道所辖20个社区(其中8个为撤村建居社区),2010年末总户数38462户,户籍总人口55070人,。

展开阅读全文

熊、范二烈士专祠

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熊、范二烈士专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熊、范二烈士专祠位于安庆市沿江东路,与迎江寺相邻。

该专祠原为慈云阁,建于康熙三年(1664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建为英果敏公祠。民国元年,安徽省政府为祭典民主革命烈士熊成基,范传甲,改为“熊范二烈士专祠”。该建筑造型古朴典雅,气势宏伟。

熊成基(1887-1910),清末民主革命者。字味根,江苏甘泉(今扬州)人。江南炮兵学堂毕业,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在哈尔滨谋刺载询被捕遇害。1902年入安徽武备练军学堂,后入南洋炮兵学堂,毕业后分配在新军第九镇任炮兵排长,后调任安徽新军混成协马营和炮兵队官。曾参加安徽岳王会和江浙光复会等革命团体。1907年在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后,岳王会决定再次发动起义,他被推为起义总指挥,1908年冬,清廷令南洋新军和湖北新军集结安徽太湖举行秋操,适又逢光绪、慈禧相继死亡,即趁机发动安徽新军起义,失败后逃往东京。1910年回国,又往东北进行革命活动。1910年1月,熊成基谋炸清廷考察海军大臣载洵和萨镇冰,因臧冠三贪利告密,1月30日,熊成基被捕。狱中,熊自书供词:"我今日早死一日,我们自由之树早得一日鲜血;早得血一日,则早茂盛一日,花方早放一日。"1910年2月27日,曾组织过安庆起义的熊成基在临刑前说,"今生已矣。我死,愿中国之富强日进一日,庶几瞑目矣。"

范传甲(1873~1908.11.19)清末民主革命者。汉族,安徽寿州(今寿县)人,中国最早革命起义"安庆马炮营起义"发起者之一。1904年2月到安庆,参加新军驻安庆常备军,与柏文蔚等组织"同学会",任马炮营正目,宣传革命思想,组织一批有志之士,准备武装反清斗争。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后选入工程学校,送南京讲武堂学习。回安徽后,任工程队队长,密谋反清革命。后至南京,与赵声等结识,准备联合发动起义。1908年清廷调集湖北第八镇、江南第九镇、安徽第31混成旅协同新军在安徽太湖会操,值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认为这是起义的绝好良机,遂与熊成基约定在安庆起义。1908年11月19日夜发动安庆起义,熊成基从城外率马炮营先发难,领军进逼城下。范在城内应援未成,被捕,英勇就义,时年35岁。民国元年(1912年)1月,安徽都督府拨款,由怀宁县知事公署将安庆迎江寺旁的英公祠(原慈云阁)改为"熊、范二烈士专祠",以作祀奠。现安庆市博物馆就是原来的"熊、范二烈士专祠"。

展开阅读全文

王佐烈士故居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王佐烈士故居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佐故居位于井冈山下庄村,目前保存还不错。

2009年,井冈山下庄村王佐故居被列入井冈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佐(1898~1930)又名云辉,1898年生于江西遂川县。早年在井冈山拉队伍,与土豪劣绅作斗争。1927年初,在遂川农民协会争取下,将队伍改编为农民自卫军。是年7月,协助袁文才部攻占永新县城,营救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0月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所部接受整编。1928年2月,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2团副团长。1928年4月。

展开阅读全文

封川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1950年2月,封川县人民政府成立不久,地处封川、平凤渔涝、七星、莲都、杏花、罗董等地区的不法地主勾结匪特串通一气,组织发起--武装--。后南下大军一二二师三六六团、军分区十三团一营、驻梧州大军一个连等闻讯即赶来支援,经过几个月的围剿,才将匪特剿灭。在这次匪特--中,计有大军牺牲9人,县大队和地方机关干部牺牲50余人。另有怀集县30多个学生路过渔涝,准备到西江公社学习,也全部遭受杀害。这次平暴结束后,封川县人民政府将收得的49名烈士残骸合葬于一墓。现此地已成为封开县一处缅怀先烈发扬革命传统的大课堂,对于弘扬爱国主义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彭湃烈士铜像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彭湃烈士铜像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彭湃烈士铜像于1986年10月18日安放在红场中心,10月22日彭湃诞辰九十周年时揭幕。

铜像坐北向南(面向红场大门),垫座由整齐花岗岩石箝制而成,高2.3米,长2米,宽1.7米。正面中间碑板铸塑元帅的题字“彭湃烈士像

-题

一九八六年四月四日”。下面铸塑“海丰县人民政府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二日立”。背面铸塑“作者潘鹤”四字。

垫座上面安放着彭湃烈士站立的全身铜像,高3.2米(通高5.5米),重2吨。其造形特点是,[彭湃]身着西装,两腿自然张开,两手叉腰,上身右侧(座向)稍向后倾斜。面部神情坚定自若,显现了彭湃同志的高大形象。

该铜像是由广东美术学院雕塑家[潘鹤]雕塑,佛山市球墨铸造厂铸造的。总造价约七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贵东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贵东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贵东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陂头镇贵塘村铜锣岭,陂头至贵东公路右侧,距贵东圩1公里处。纪念碑坐东北向西南,属方塔式建筑,火砖、石灰、沙等材料构成;碑高4米、宽1米,总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碑的正面书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的底部嵌刻1950年在贵东剿匪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名单。

1950年5月8日,江西籍匪首袁瓦发潜入贵东,纠集当地-地主,组织--武装,阴谋发动----,幸被及时发现。连平县县大队1个连,陂头、贵东100多名民兵以及解放军1个排参加了剿匪战斗。经过几个月清剿,终于消灭了土匪,保护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在贵东剿匪战斗中,连长刘常胜等19位同志壮烈牺牲。

为纪念革命先烈,当地人民政府于1954建立了这座纪念碑。1981年进行了重修。

贵塘村:贵塘村。

展开阅读全文

热水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热水革命烈士纪念碑为和平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热水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热水镇镇府背后的山岗上。

1963年,热水人民公社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热水籍革命烈士,建立了该纪念碑。

该纪念碑是方塔形,砖石砌筑,表面批搪石灰,尖顶,边长1.84米,高9米,2米高处灰塑腰檐,檐下四面嵌花岗岩石碑刻,南面碑刻镌刻纪念碑志,西面镌刻烈士芳名,东、北两面无字。檐上四面浮塑“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四周砌有八角形栏杆。

2010年1月,被和平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冯平、符节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冯平、符节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冯平、符节烈士纪念碑,位于澄迈县金江镇文明路北段(县汽车站对面)。1957年始建,2001年11月重修扩建。碑园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纪念碑坐西北向东南,碑高5.2米,底座宽1.5米,碑座高1米,呈方形,水泥混凝土结构。碑座正面刻有两位烈士生平事迹。

澄迈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冯平、符节烈士而建造。系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中共海南省党史研究室

冯平(1899~1928) 原名冯夙藩,字茂南,参加革命后改名冯平。海南文昌县大昌乡(今东路镇)美德村人。琼崖工农红军创始人之一。1899年3月11日,出生于贫农家庭,8岁进村中“育民学堂”读书,高小毕业后,考入琼崖中学(今琼台师范学校),毕业后入上海文化大学读书,一年后回到广州上大学。在此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革命书刊,探索革命道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丁佑君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丁佑君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丁佑君烈士纪念馆位于乐山五通桥区菩提山上,馆名匾额为-所书,馆内还陈列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这里绿树环绕,清新优美,还可鸟瞰整个市容。

丁佑君烈士,一九三一年诞生于本市瓦窑沱,一九四八年在成都市女子高中读书,深受解放战争胜利的鼓舞,曾积极参加党领导下的学生-。成都解放后,佑君同志立志献身革命,考入西康人民革命大学。在党的直接培养教育下,她进步很快,因学习努力,被评为模范,并且光荣的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党派佑君同志担任西昌女中军事代表。一九五零年九月十八日,佑君同志在西昌盐中区征粮工作中,不幸为-匪特围攻杀害。牺牲时,年十九岁。

在敌人面前,佑君同志正气磅礴严词拒绝了匪特的各种威胁利诱,虽遭百般-,备受酷刑,佑君同志始终不忘党的教育,表现了青年团员为革命事业忠贞不屈的高贵品质。敌人以死相威胁,她坚决地说“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临难时还高呼:“中国0万岁!”

展开阅读全文

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革命烈士纪念碑:“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56年建成,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广场面积4200平方米(碑前广场宽64米,长34米,可容万余人)。台阶6层共58阶,最高一层耸立着高约30米的石碑,碑上刻着李子光用隶书书写的金光闪闪的“解放贵州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十二字。石碑顶端为两层,呈塔型,每一层都有四只翘脚,下刻半圆形石花和一枚鲜红的五星。碑座呈正方形,四面中间雕刻有一花环,花环两旁为系着的红绸,以一定的弧度伸向两边,边向下垂挂,两侧雕刻有齿轮、稻谷、麦穗组成的图案。石阶三重,分别筑有雕花汉白玉石柱、石栏,离碑座高1.2米的上端,四面雕刻有白云托着的和平鸽两只。图案雕刻精美,意义深远:齿轮象征着工人阶级,旋转的齿轮仿佛带动着整个国家飞转向前;稻谷、麦惠象征着农民阶级,同时也象征着人民的幸福,祖国的繁荣;花环则寄托了人民对浴血奋战而牺牲的先烈们的衷思;鸽子象征着祖国的和平、安宁;鲜红的五星象征着伟大的中国0。黔灵山公园弘福寺黔灵湖三岭湾猕猴观赏园七星潭麒麟洞猕猴园九曲径

展开阅读全文

吴学礼烈士办报遗址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吴学礼烈士办报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吴学礼烈士办报遗址

营盘乡位于长顺县西部,总面积68平方公里。距县城23公里,属山地地形。这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人,全乡森林覆盖率为89

%,空气清新宜人,可说是天然氧吧。

革命烈士吴学礼曾在这里生长和进行革命活动。他创办的《大众报》是黔南最早的进步报刊;这里,曾是红军长征时驻扎过的地方,在松港村几面斑驳的民房墙壁上,当年红军书写的大红标语至今依稀可辨。那鲜红苍劲的字迹,像一簇熊熊燃烧的火苗,像一个毫不动摇的信仰,更像一粒饱满的种子,在老百姓心中生根发芽。红军经过这里发生的一个个感人故事,村里的长者如数家珍。这里至今还保留着的一整套古法造纸术,见证着人类从文明走向文明的坚实足迹;走进这里,你会感受到在这里生生不息奋斗的人们的那种淳朴、善良和勤劳的良好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沾益玉林山烈士纪念园

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沾益玉林烈士纪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西平镇玉林公园内。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六支队是根据滇桂黔边区党委决定,由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永焜支队、宣威支队、沾益支队整编,于1949年8月1日在宣威落水洞宣告成立的。这支由中共云南省工委长期培育出来的人民军队,是边纵战斗在滇东北和云贵边区(威宁、水城、盘县)的主力部队,在解放滇东北、阻击歼灭溃逃入滇的国民党军队、支援昆明保卫战、与兄弟部队共同解放云贵的战斗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9年未,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西南推进。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在昆明率部起义。六支队接受了新的任务,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阻击、追歼逃窜云南的国民党中央军残余,迎接解放大军入滇,12月18~25 日,六支队所属沾益地方部队配合解放大军,围歼沾益留守处、联勤运输部、第六编练部、第8军及第8兵团留守处等敌,共毙伤敌40余人,俘敌1000余人,缴获长、短枪1300余支,子弹5万余发,炮30余门,炮弹数万发,解放了沾益县城。

1950年元旦,六支队和沾益广大民兵、群众代表,在沾益县城玉林山与解放军二野5兵团7军146团举行会师祝捷大会。会师大会会场上,五兵团四十九师政治部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为“冀鲁豫发展成长,上升主力,过黄河,战淮海,渡长江,克京沪,进军西南三千里,堪称得革命军队”,下联是“滇东北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克罗平,打雨碌,陷会泽,攻松林,血战宣威分水岭,不愧为人民武装”,横额为“胜利会师”。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五兵团和六支队的光辉战斗历程。玉林山会师后,六支队所属指挥员完成了武装革命的历史使命,投入接管国民党旧政权、组建和保卫人民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的历史征程中,继续为祖国作贡献。

为纪念边纵六支队与解放军二野5兵团7军146团的胜利会师和六支队在滇东北的革命斗争史,1994年11月建立该纪念园。园内有纪念碑一座(铜像雕塑一尊、浮雕一组、石狮子一对)、碑林长廊一组、假山两组、汉白玉碑两块、纪念馆一幢(展出照片和图表500余幅)。

该纪念园于1997年4月、2009年7月29日先后两次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曲靖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已的意思 龟虽寿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已”是:停止,衰减的意思。全句意思是: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出自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龟虽寿》

两汉·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赏析

《龟虽寿》为东汉文学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此诗是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篇。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