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国

民国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民国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民国问题。

分享

浏览

3679

文章

102

民国四大才女到底是谁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1912年,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覆灭,中华民国正式成立。紧随其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深入人心,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渐渐开化。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女性文学作家及作品。她们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及审美倾向而独树一帜,令当时的男性作家耳目一新。尤其是她们将自身大胆的人生情爱追求和不懈探索精神,渗透融合于文学作品之中,达到了更鲜活更新奇的效果,成为当时文学中的一股强劲的新鲜血液。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展开阅读全文

民国四大情书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时期,朱湘的《海外送霓虹王》、徐志摩的《爱眉笔记》、鲁迅的《两地书》、沈从文的《湘行书简》都被称为民国四大情书

《海外送霓虹王》讲述了朱湘1927年在美国留学的故事,1930年没拿到学位就回国了。在美国期间,他给妻子刘霓君写了90封情书,每封信都有编号。在这些情书中,他写的是谋生的艰辛,被钱困住的尴尬,更像是水的温柔,日常生活的关怀和劝诫,夫妻之间的体贴。读起来很温暖。

《爱眉笔记》是陆小曼为纪念徐志摩诞辰40周年而出版的,共约200页,主要是徐志摩1925年8月9日至31日在北京和同年9月5日至17日在上海的日记。此外,还有陆小曼1925年3月11日至7月11日的日记,只占整本书的四分之一,但重量并不轻。

《两地书》是鲁迅与景宋(徐广平)1925年3月至1929年6月的通信集。共收到135封信(其中鲁迅信67封半),由鲁迅编辑修改,分为三集。1933年4月,由上海青光书局初版。鲁迅生前有四个版本。

《湘行书简》是沈从文先生1934年新婚回乡亲路上写给妻子张兆和的大量书信集。沈从文生前没有公开发表过这些信件和信中的插图。1991年,沈从文的次子沈虎雏编辑成书,1995年5月由岳麓书社初版。这100多张卓雅摄影照片和沈从文先生的手绘插图,混排。是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系列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民国史上 革命党人第一次暗杀行动 目标还是清朝的两广总督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1900年,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政治刺杀事件,这是中国革命志士进行的最早的一次英勇斗争。在这次暗杀行动中,由史坚如所策划的刺杀清两广总督德寿的行动,成为了此次事件的关键。

史坚如是广州人,他是一个有追求的年轻人,关心中国的历史和未来。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变,清政府的混乱和民族矛盾的加剧,激发了史坚如改变旧中国的革命欲望。

在1899年,史坚如加入了兴中会。1900年,兴中会领袖孙中山在香港秘密召开了军事会议,会上决定派人发动起义。邓荫楠和史坚如到广州策划起义,同时暗杀清朝官员。

由于起义事宜推迟,同时又遭到了泄密,惠州起义时间提前。为了减轻邓世良在惠州的压力,史坚如提议暗杀清廷在广州的三位军政大臣。经过一番侦查和策划,史坚如决定亲自负责刺杀两广总督德寿。

10月27日晚上,史坚如引爆了炸弹,但因为导火索因为潮湿而灭了,炸弹并没有引爆,30日凌晨,史坚如又重新弄了一条导火索,炸弹被引爆,但德寿幸免于难。29日清晨,广州都在传德寿没死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史坚如只好先去香港避避风头。

而不幸的是,由于史坚如的叔父告密,他在赶往码头的路上被清朝的官员抓捕。史坚如被抓后,虽然被严刑拷打,但他没有出卖一个革命党人。1900年11月9日,史坚如不幸就义,留下了革命的荣誉与悲壮的英名。

此次刺杀事件虽然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但它却是我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史坚如等革命志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我国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他们英勇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1926年是清朝还是民国 1926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国始于1912年,结束于1949年,1926年是民国时期。根据历史记载,1926年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和事件,有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诞生、黄埔军校扩为中央军校、北京“三一八”惨案。

1926年中国的历史发生了重要的转折点。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于1926年出生。他在后来成为了中国潜艇技术的奠基者和创新者。当时中国并没有核潜艇,但黄旭华的贡献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内发展出先进的海军力量奠定了基础。

1926年,黄埔军校扩建为中央军校。黄埔军校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了许多杰出的革命家和将领。扩建后的中央军校在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民国时期的军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许多学员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在1926年,北京发生了著名的“三一八”事件。这是一次由北洋政府军队对学生抗议活动的镇压。这场事件导致了学生运动的升级和广泛的抗议浪潮。对这个事件的关注往往仅限于大致的描述,而忽略了背后的复杂性和深层次的影响。这场抗议活动揭示了当时社会不满与不公的问题,并为中国未来的政治动荡埋下了伏笔。

虽然中华民国的历史被普遍认为是战争和动荡的时期,但有一些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发生。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妇女解放运动开始兴起。它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

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黄旭华的出生为中国的军事技术奠定了基础,黄埔军校的扩建为中国培养了优秀的军事人才,北京“三一八”事件揭示了社会问题,而文化和社会变革也同时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陆小曼和唐瑛是什么关系?两人为什么被称为民国交际花

全文共 1614 字

+ 加入清单

陆小曼唐瑛称为是“南唐北陆”,也是当时众多女性的偶像。当时中国对于女性婚姻恋情这方面的思想大部分还是偏向保守,但是陆小曼和唐瑛的自由恋爱观就影响了很多女性,她们也向往着更加自由的恋情,而不是受到家里长辈的影响和决定。但是陆小曼和唐瑛之间也有着一层秘密,在当时民国的一场饭局中悄悄的展开了一场明争暗斗。

1925年,画家刘海栗在上海组织了一场饭局,这场著名的尴尬饭局汇聚了当时全国最为出名的各色人物,包括陆小曼母女、徐志摩、杨杏佛、李祖法、王赓、唐瑛等人。

这是一场大型的男女关系梳理组织会,在组织者刘海栗一番“自由恋爱”的高谈阔论下,这场饭局的结果是:王赓与陆小曼离婚,徐志摩顺利与陆小曼喜结良缘;唐瑛割断三角恋,与李祖法结婚。

这场史上最尴尬饭局的两个女主角,分别是被称为“南唐北陆”的民国交际花唐瑛和陆小曼。

(一)唐瑛、李祖法和杨杏佛的三角恋

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各界人才辈出,美女明星如云,名媛交际花十分引人注目,其中最出名的莫不是出身富足之家的唐瑛了。唐瑛的父亲是当时上海滩最有名的私人医生,哥哥唐腴胪是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的秘书,由于家庭条件不错,接触的人也广,唐瑛不仅多才多艺,对时尚之流还十分考究,在当时的上海很有名气。

唐瑛最开始的恋情是哥哥唐腴胪的上司宋子文,大概是近水楼台,两人很自然的对上了眼,而这段恋情却止于哥哥唐腴胪的死亡,1931年,宋子文在上海北站遭遇暗杀,唐腴胪因穿戴与宋子文相似,被刺客误杀,出此事后,本就反感政事的唐父便断绝了二人的来往。

随后,唐父给唐瑛订了桩婚事,对方是豪门巨商之子李祖法,而这门亲事却让徐志摩的好友杨杏佛十分纠结,杨杏佛一直苦恋唐瑛,身世却比不上豪门李祖法,而更巧的是,杨杏佛和李祖法关系还不错,以兄弟相称,还真是有名气的人都聚集在一起了。

这场上海滩最出名的三角恋正式形成,二人难以退让,无法解决。而正是这时候,他们共同的好友徐志摩和陆小曼也正遭遇一场情感上的纠缠。

(二)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情感的纠缠

陆小曼家世显赫,父亲陆定是国民政府的元老级人物,陆小曼博学多识,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画画、戏剧、舞蹈等更是不在话下。陆小曼在19岁时便被家里安排嫁给了陆军上校王赓,可以说,这只是一场父母之命的被动婚姻。

王赓对工作和前途十分专注和认真,很明显不太会处理婚姻和感情,而陆小曼是当时著名的才女,喜欢交际,思想开放,经常想玩却没人陪,王赓沉迷仕途,甚至提出让徐志摩跟陆小曼一块玩,简直是主动把自己的妻子拱手相让。

彼时的徐志摩正因追求不到林徽因而痛苦,两人正好惺惺相惜,志趣相投,这一来二去,便生出了感情。不久,陆小曼提出了离婚。离婚和再婚在当时的旧社会还相当有难度,况且两人都还有家室,因此遭到了双方父母的反对,不仅陆小曼的母亲反对,徐父也认为徐志摩离婚属于大逆不道,再娶更是有辱门风。

(三)化解三角恋的尴尬的饭局

两个民国最出名的交际花同时处于尴尬的三角恋之中,涉及了半个民国风云人物,于是在这种难以进退的情况下,徐志摩找到朋友刘海栗,组织了一场大饭局,将以上所有人物一齐邀过来,席间,刘海粟以反封建为话题,高谈人生爱情和自由恋爱,这些人最终竟然也被说动了。

唐瑛拒绝了杨杏佛,嫁入豪门,仍维持着交际花的排场与生活,但李祖法却不喜欢这种“热闹”的生活,在交际问题上二人的想法正好相反,并且都不能退让,于是在1937年,唐瑛与李祖法终因性格相异而离婚。

离婚后的唐瑛在社交圈更加如鱼得水,在这里,她遇到了第二任丈夫——在保险公司工作的容显麟,二人志趣相投,并迅速结了婚,唐瑛也收心退出了交际圈,可以说,她后半生的情感和人生也算是十分美满了。

与之比对的陆小曼,却显露出一丝凄凉,徐志摩在1931年遇难后,陆小曼悲痛欲绝,不仅退出社交圈,还遭受到了外界的指责,陆小曼后半生再无婚姻,却和翁瑞午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她的婚姻生涯就此结束,往后的几十年间,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展开阅读全文

黄清沅是一位什么样的人?怎么评价民国土匪“川北土皇帝”

全文共 126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黄清沅其实这个人也是挺有意思的,话说他好像真的挺给力的,话说他被誉为是民国时期的川北土皇帝,但是他其实还是一位土匪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人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民国时期川北土皇帝黄清沅,其家族是标准的土豪劣绅,把持一方,贩卖烟土,拉帮结派,炫耀武力,欺凌底层民众。

土匪黄清沅家族在当地根深蒂固,虽然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财富,但是有文化真可怕,坏起来没深浅,加上平日为富不仁,劣迹斑斑,最终被历史所抛弃。

1、家族往事

自清代中期开始,黄氏宗族在川北梓潼县重华场一带,世代经营百多年,逐步成为数一数二的大家族。虽然少有族人做大官,基本上是低功名出身,但是借助身份功名,危害一方却是足够了。

民国时期,秩序混乱,军阀割据斗争不休,地方治理成为空白期,天高皇帝远,黄氏家族开启了土匪化进程,美丽的川北蒙上了暴力的阴霾。

2、父子同恶

黄清沅的父亲黄德斋,清末秀才出身,民国初年当上了梓潼县的参议员,却是一个十足的败家子。起初,黄德斋联合晚清四川的地方衙门,虽然不学无术,但是包揽诉讼,善于欺压乡民。这个时候,日子勉强过得去,是真正的黄老爷。

但是,由于他吃喝嫖赌,肆意挥霍,还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祖上留传下来的60多亩田地,为抽烟卖了40多亩,家产很快就成了镜花水月。老百姓骂他为骚土地,烂秀才。

3、纵横川北

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黄德斋的四个儿子都是狠角色,趁乱而起。

老大黄清沅、老二黄庸如、老三黄复初、老四黄燎如,依靠家族势力,联合地方袍哥,拜袍哥大爷敬俊卿为师,继续占据地方资源,发展自己的势力,被称为“黄门四虎”。民间俗称,

黄门四虎,虎虎吃人,躲过初一躲不过初二。

尤其是老大黄清沅,有勇有谋,心狠手辣,做事果断,八面玲珑,很快成为周边数一数二的大哥,枪法也是一绝。

4、欺压民众

黄清沅纠集了一帮亡命之徒,给予一点好处,替自己卖命,利用江油、梓潼、剑阁交界处的重华作为老巢,榜上大土匪谢宴富,呼风唤雨,很快纵横周边200余里,没人敢惹。

黄清沅不满足于蜗居家乡,逐步的扩展范围。在1940年代,一度活跃于江油、彰明、平武、青川、梓潼、旺苍、剑阁、广元八个县城,号称“八县联军”,拥有2000多支枪,百姓敢怒不敢言,生怕引火上身,黄清沅成了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不仅如此,黄清沅长袖善舞,在国民党以匪治匪的政策下,他摇身一变,又成了地方剿匪督练长。自此,黄清沅组成国民党官僚、土豪、土匪、哥老会合一的封建势力,杀人越货,敲诈剥削,民众无不“谈虎色变”。

据一些人回忆,他们的行为极其恶劣和霸道,老四黄燎如人称“脚猪子”,仗着哥哥的势力,甚至要求当地未婚女子的“初夜权”,可以说是罪大恶极。

5、走向末路

1911年,大清的真皇帝都不得不下台了,更何况一个所谓土皇帝。最终,这一难缠的恶霸势力得到了应有的惩罚。1951年初,黄清沅在江油雁门坝一带被活捉。

大概4月份,在黄清沅的老家重华镇麻柳树河坝,他被公审后处决。这一带其他的大小股土匪也基本被清剿,川北地区终于回归到安宁承平和美好生活之中,民众一片欢呼。

展开阅读全文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价值多少钱?一块大洋在民国时期能买多少东西?

全文共 1978 字

+ 加入清单

银元这个东西,相信很多朋友们在影视剧中都有看到过了,这个就是历史上的普通家庭中一个月最基本的生活支出货币。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这一块银元的价值就被越来越多的人看不上了。不过就是这小小的一块银元,在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那可是很值钱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民国时期的大洋到底值多少钱吧。

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民国时期的物价肯定跟今日的物价是没法比的,所以这个我们就应该通过史料的记载在对照当时日常生活用品等一些不同的因素来进行物价对比。对比之后再来计算一块大洋的购买能力。具体的我们可以先用一些物品的价格来进行比较计算,不过当然了,物价的高低也是会随着时间或是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在这里小编也就只能计算个大概的数值了。

首先我们现在看看当年上海的市场价,从大米、猪肉、蔗糖、棉布等一些生活用品入手。在1872年期间,上海市场上的大米单价是每石2.7银元,所谓一石指的就是10斗,大约也就是160斤,约合差不多180市斤左右。因此得出当时的大米价格大约在1.5分银元的样子。时间到了1901年,米价已经上涨了,涨到了2.2分银元一斤。当时的一块大洋就价值70元。又到了1911年,在接下来的10年期间,米价进入了一段时间的稳定期,一斤米大概3.4分钱,而当时的一个大洋是可以买到30斤的上好大米的。

在那一段时间里,一块大洋是能够买到8斤猪肉的,一斤大约是1角2分钱左右。若是用一块大洋拿去买不料,是可以买到10尺棉布的,一市尺一角钱。当年的白糖是一斤6分钱,油的价格会偏高一些,一斤8分钱。盐是最便宜的,一斤估计还不到2分钱。也就是说一块大洋折合成现在人民币的话大约在45元左右。

到了1920年到1925年期间,上海市场上的米价大概是一市石9.5银元,一斤大概是5分钱的样子,当时的一个大洋可以购买到18斤大米。一个大洋能够买到7斤左右的猪肉,面部只能买到8尺。其他的什么白糖、油、盐等都有所上涨。这个时候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度已经开始缩水了,折合现在人民币的话大约是在35-40块钱的样子。

再继续往后的十年时间里,上海的米价还在上涨,一市石已经需要10银元左右了,一市斤大约6分钱,一块大洋只能购买16斤的大米了,买猪肉也变少了,大概只能购买到4-5斤的猪肉。同样的棉布也减少了,只能买到6尺了。白糖、植物油等等继续价格上涨。到了这个时候,一个样的这个人民币的话大约也就30-35块钱了。

当然了小编前面也提到了一个大洋的购买力度,这地域的不同肯定也会有不同的情况。上海当年的物价要比北平要高一些,高出比例值大约在15%的样子。在《银元时代生活史》中说到过:大概是华北地区的每块大洋相当于上海价值的一倍以上,这里是以收入计算的。

在30年代的时候,一块大洋在北平价值还是很不错的,豪迈的来一顿羊肉火锅那是绝对够了的。但是到了上海却只能吃两人份的西餐一次。对于那些没事就喜欢在公园里面瞎晃悠的贵妇们来说,这一块大洋基本上是一张各种公园的月卡待遇了。大半个月在公园里瞎晃悠是绝对没问题的。若是想要看什么演出的话,就只能买10张入场卷左右。

当时报童们卖的报纸,一块大洋就能预定一整个月的量了,而且还是送报上门。书籍话的可以购买到一本较厚的书,或是两本较薄的书籍。当时鲁迅先生的《呐喊》售价就是7角钱。在清末民初的时候,5个大洋是可以买到一头非常健硕强壮的大水牛的,这可是耕地利器。

在清末民初时间,一个银元可以购买到一担米,不过到了民国后期就只能买到一担谷子了,想要加工成米的话,还要加价。按照等价交换来看的话,后来因为一个银元大约是0.8两,而当时的一两银子大约是现在的100元人民币,按照当年的规定,银元是有着“火耗”损失的,所以要看成一两银子。因此当时的一块银元大概是现在250元人民币左右。这些可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这都是当年相关部门有过详细规定的。

灵位除了拿当年的生活用品作为参考标准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当年发放的薪水来进行参考。就比如说鲁迅先生在民国初年期间,在北师当教授,月薪300块大洋,也就是说是目前的3万人名币打底。这对于现在大多数的工作群体来说,可是高薪待遇了。那个时候的普通工人的工资也就只有5-10个大洋,即便是做为云南总督的蔡锷也就只有65个大洋,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在我国宋朝时期,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度差不多就是咱们现在一张红色毛爷爷的购买力度。换算一下,得出以下结论:在民国初年,一块大洋相当于250元人民币,到了民国后期基本上就只能当100元使用了。

虽说最终小编会告诉大家当年的银元对换成如今货币相当于是100-250元左右,但是小编还是建议在这个基础上再乘以2-3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计算的时候是没有考虑到恩格尔系数差距的,恩格尔系数在25%-75%的差距下,食品的重要性就会更加凸显,因为原始数据是拿着事物进行折算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剧剧评:千门江湖之诡面疑云豆瓣7.1民国揭秘剧中翘楚

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不知道大家都在看什么剧呢,最近小编又发现了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的,写得是民国时期的事情,当然了剧讲的是当时社会上三教九流的故事了,那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讲的千门这个行当了,当然了看完剧你会发现,其实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千门有非常大的区别的,所有到底讲的是什么,还需要自己去看了。千门江湖之诡面疑云简介

相传“千门”由伏羲氏创立,在历史中不断演化发展,形成各门各派,涵盖赌术、骗局、易容术、催眠术、中国戏法等等,民国时期最为鼎盛。“千门”技艺概不外传,直到门中一少年为报杀父之仇,开始揭秘各中因果,世人才恍然大悟。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一个“三不管”的地界,这里三教九流汇集,俨然是一个暗潮汹涌的小江湖。因一场离奇的案件,三个身份各异的年轻人走到一起,开始“组团”破案的历程。此后一桩桩超自然离奇案件接踵而至,各色光怪陆离的江湖奇人悉数登场,隐藏在所有案件背后的神秘力量慢慢浮出水面。千门江湖之诡面疑云剧评

没有知名大IP,四个非流量年轻演员,民国悬疑题材,都让人在看之前怀疑这部网剧的质量究竟如何。不过前几集看起来,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惊喜的。

首先,本剧的节奏很快。第一集就交代了几位主要的人物,各自鲜明的性格也表现了出来。本来以为女主只是个不谙世事的有钱大小姐,就像男主说的“傻白甜”,但她不仅没有被骗到,反而将了男主一军,这点倒是让人小小的意外,不过毕竟她掌管那么大的唐氏企业,这与她的管理者身份是十分吻合的。忠犬全能的管家、负责搞笑和智商的侦探、江湖气息十足的女掌柜,还有打探情报的老麻雀、糊涂又好说话的警察局长,构成了老上海的一片“三不管”江湖。

故事缘起于女主想要为昏迷三年的哥哥治病,慕名找到了神医苏子全。结果哥哥意外失踪,正好此神医也是个神探,便顺势请他查案。雨夜是罪恶最好的隐藏,魔术之下是重重障眼法。推理的外壳下,其实犯人魔术师已自动上门前来挑衅。

苏子全的一系列推理过程,其实是为观众解密,介绍了这些江湖人士、三教九流的作案手法,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手段和工具,比如利用鱼胶攀爬墙壁。这种心理就像我们现在看魔术表演一样,我们都知道魔术是假的,靠着道具和手法来迷惑观众,但我们依然想知道魔术师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去网络上寻找各种魔术解密、魔术小教学。本片就把这些江湖人士玄之又玄的手法揭露给观众,让我们置身于本来相距遥远的江湖,体验他们的义气与情仇。

片中还有一些小设计让人印象深刻。老麻雀的能力可以想见是利用城中走街串巷的孩子来搜集情报。这种方式像极了古代丐帮,乞丐和孩子到处都有,人们是不会防范的,他们联系起来,构成了一张盘根错节的信息网。苏子全找老麻雀要情报,让我想起了《神探夏洛克》里夏洛克从伦敦的流浪汉手里购买情报的桥段。果然不管对于哪国的侦探,来自地下江湖的第一手信息都是很有必要的(笑)。

还有片中一众角色的财迷形象真是让人十分有代入感了。见钱眼看的老板娘,被五百根大黄鱼气势震慑到的朱探长,夺钱财犹如杀父母的黄天师……很想问问女主,你还缺朋友吗,或者你们唐公馆还缺保洁吗,上过大学懂洋文有知识的那种?

展开阅读全文

民国奇探这部剧是根据哪个小说改编的?路垚和白幼宁结局是怎样的?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上映的《民国奇探》这部剧还是很不错的一部剧,作为主演的胡一天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能够饰演这个角色,可以说胡一天是蛮突破的,与以往高冷的形象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胡一天对路垚这个角色是拿捏的刚刚好,真的是让人很惊喜。很多人想知道这部剧是根据什么改编的呢?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民国奇探》是根据红眸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该剧的背景时期是民国十四年之后,讲述了留学归来的路垚和巡捕房探长乔楚生携手破解奇案的故事,后来肖燕扮演的热心记者白幼宁也加入了他们,就这样路垚、乔楚生和白幼宁凭借各自的能力揭露罪恶,维护社会安定,成为上海滩的大人物。

路垚和乔楚生都是这部剧的男主,而白幼宁是独一无二的女主,那白幼宁喜欢谁?她和路垚之间有感情戏吗?路垚是名纨绔子弟,他之前一直在英国留学,取得化学和生物学双学士的学位,头脑灵活,逻辑清晰,观察力很强,他可以通过小细节说出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这比心理学还要厉害。

路垚回到上海后,打扮时髦,从头到脚都是英伦风,我行我素是他一贯的做派。路垚表面上吊儿郎当,无所事事,其实他心思缜密,顾全大局,几乎没有路垚不懂的东西,每次他分析案情时,身上好像带着光环,而且头头是道,每句话都不是废话,是破案的关键证据。

路垚和白幼宁结局揭秘

据了解后期路垚和乔楚生变成了情敌,他们都喜欢白幼宁,不过最后三个人没有什么结果,按理说白幼宁可以在路垚和乔楚生之间选择一个,到最后她也没做出选择,结局应该是开放式的,路垚和白幼宁有感情戏,但没有走到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民国奇探白启礼原型是谁 白启礼是好是坏

全文共 1183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奇探》播出后,获得了不错的收视,这是此前没想到的。因为同期还有很多优秀的年代剧,《民国奇探》优势并不明显。不过目前看下来,《民国奇探》胜在剧情比较紧凑,没有拖泥带水的感情戏,主要还是以破案为主。剧中青龙帮老大白启礼让不少观众感到好奇,这部剧有提到不少当时上海有名的大人物,那白启礼身上有没有某位大佬的影子呢?下面就一起了解看看吧。白启礼原型是谁

白幼宁是青龙帮老大白启礼的千金,这部剧里提到过杜月笙,但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我们知道历史上杜月笙是青帮老大,那白启礼是否会有对应的原型人物呢?

白启礼是上海滩青龙帮的帮主,黑白两道通吃,有只手遮天的能力,他很疼爱自己的女儿,但是白幼宁看不惯他的黑道做派,索性在外面租房子住,白启礼变成了孤家寡人,父女俩都是嘴硬心软,明明很在意对方,可说出来的话就是不中听,一个比一个拧。

青龙帮在上海滩呼风唤雨,令人闻风丧胆,白启礼更是权势滔天,八大金刚之一的乔楚生是他的手下,乔楚生本来是混黑道的,在白启礼的帮助下,他进入巡捕房,成为一名探长。乔楚生一直想洗白,他把身上的黑道恶习清洗掉,也不允许身边的人有江湖习气。

江湖有江湖的规矩,巡捕房有巡捕房的做法,乔楚生虽然是替白启礼做事,但他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民国时期上海滩只有青帮,没有青龙帮,白启礼应该没有原型人物,这部剧多数角色都是虚构出来的。从目前剧情来看,白启礼是个恩怨分明,重情重义,忧国忧民的江湖大佬,因为他是混帮派的,手上沾满鲜血无可厚非,何况他能够一路爬上青龙帮老大的位置,所经历的生死磨难要比旁人多得多。白启礼是好是坏

严格来讲,白启礼好坏参半。不过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白启礼最后应该是洗白了,他和白幼宁父女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

白启礼最器重的手下乔楚生以前是黑道有头有脸的人物,身手敏捷,手段狠厉,令人闻风丧胆,虽然现在在巡捕房当探长,但他依然是青龙帮第四把刀。

外界都称呼乔楚生为“四爷”,也知道他是不能得罪的厉害角色,自从成为探长后,乔楚生破解了很多案子,并慧眼识珠,邀请路垚担任巡捕房顾问,两个人联手寻找每个案件背后的真相,合作的十分默契。

通过之前剧情只知道上海滩有八大金刚,却没有人提及他们的名字,当然除了乔四爷之外。路垚为了进入案发现场调查取证,想要冒充八大金刚,没想到对方比他更清楚八大金刚,所以这个计划泡汤,不过观众们也终于知道八大金刚是谁了。

八大金刚分别是乔四、秃子六、结巴华子、肥强、扁担王、柳三、斧子洪和四眼涛,乔四就是乔楚生,其他人也都是江湖外号。很好奇八大金刚是否有原型人物,民国时期,确实有听说过八大金刚,比如蒋介石手下八大金刚,还有戴笠手下八大金刚,杜月笙手下也有八大金刚,但是《民国奇探》里的八大金刚是虚构的,并没有对应的人物。

到目前剧情为止,八大金刚里只有乔楚生出现在观众面前,其他七位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估计也都不会出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科学的南京》:民国首都的“使用说明书”

全文共 2538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南京》出版于1932年。其内容包括朱可桢的《南京气候》和赵元任的《南京音韵》。它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南京的地理环境、气候、地质、动植物、矿产和方言。这是一份反映南京风格的重要文件。

科学南京(网络地图)的现代重印

1927年,国民政府建立首都南京后,一切都被浪费了,一切都要恢复。一群热情的创始人想把南京变成“中国的华盛顿”,全国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在金陵。

在他们的城市建设计划《首都计划》中,明确指出首都不仅将成为全国的模范城市,还将与欧美著名城市相媲美。

首都的规划实际上可以自己设计。建筑商对方遒感到愤怒。

然而,他们很快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有很多关于南京的书,但常见的是赞美美丽的风景和详细描述古代遗址,但很少有关于其自然环境,地质结构,水和石头组成和其他基本信息的参考文献。

在那个国家高度统一的时代,如果你求助于外国,“什么是可耻的?”

中国科学学会的热心会员们站起来,齐心协力,将中国人创办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关于南京的论文汇编成一册,全面介绍了南京的地质、地理、自然、环境、生物等相关情况,供新首都的建设者们参考。

南京中山陵:1936年,国民政府派出运动员参加柏林奥运会,成员们在离开前前往中山陵表达他们的敬意(历史上有意思的)。

南京的中国科学火花

1914年夏天,世界形势变得苍白,欧洲战争迫在眉睫。

一天晚上,几个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的中国学生在晚饭后聚在一起聊天。当谈到他们的祖国时,几个外国学生觉得他们应该为国家做些事情。

因此,有人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出版一本杂志来介绍中国的科学,因为中国很弱,科学也不发达?

这个提议立刻被每个人批准了。

很快,包括任鸿隽、冰之和周仁在内的九人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杂志《科学》。后来,《科学》杂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非政府的综合性科学组织——中国科学学会。

中国科学学会的标志(图片来自互联网)

1918年,中国科学学会从美国搬到了中国。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大学和江苏省一级农业学校的存在,使南京成为其成员的聚集地。它也一度成为中国科学学会的社会事务中心。其总部位于南京市成贤街文德里。

南京市成县街(网上照片)

为了支持“首都计划”,中国科学学会于1932年出版了《科学南京》。其内容包括朱可桢的《南京气候》、冰之的《南京自然史》、赵元任的《南京音韵》、张庚的《雨花台石》和林刚的《南京木本植物名录》。它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南京的地理环境、气候、地质、动植物、矿产和方言。语言独特,内容令人信服。大多数作品仍然具有很高的科学参考价值。

后来,《科学南京》的校注者对他们赞不绝口:“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世界带来光明,从上帝那里偷了火,最后牺牲了自己。在20世纪初,一群中国学生想传播把西方现代文明带到中国的科学之火。”

从1914年起,中国科学学会来自美国纽约的一个小镇。1960年,它带着阴郁的心情离开了上海。它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和重新陷入贫困。在此期间,它以南京为发展中心达12年之久,将科学的火花传播到南京,并与南京建立了无数的联系。

《科学南京》的作者都是当时3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学习严谨。许多人后来成为各自学科的大师、创始人或创始人。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创始人朱克真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南京气候》也包括在书中。

朱克真(网络图像)

《南京的气候》图文并重,简洁严谨,介绍生动易懂。据朱克真说,南京四周没有高山作为屏障。因此,它无法避免冬季北极的寒冷和夏季的热空气和湿气。冬天和夏天的温差很大。

根据文章中的记录,1917年1月4日,南京从1907年到1927年的20年间最低气温为零下12.5摄氏度。最高温度发现于1914年7月23日,达到40.2摄氏度,相差52.7度。

朱克真在文章中说:“虽然这种温度偶尔会出现,而且非常普遍,但令人惊讶的是,南京纬度的冬夏温差如此之大。”

至于台风,朱克真也有详细的记载:“台风在海上兴波,比山还高。在大陆,他们摧毁房屋,连根拔起树木,飞沙走石,并倾泻雨水。提到台风,船只和农民都变得苍白,认为它们很可怕。”

南京远离大海,纬度很高。它受台风影响较小,但也有例外。根据《南京的气候》的介绍,1925年8月,南京发生了两次强台风,足以连根拔起几十年的老树。

南京的饮用水供应最适合河水。

朱克真对南京的四季气候做了详细的研究,而中国科学学会的另一位成员王莲非常关注南京的饮用水问题,并写了一篇题为《南京的饮用水问题》的研究报告。

王莲将南京的引用水分为池塘水、浅井水、井水和河水四种类型,分别进行了检测和研究,列出了它们各自的氯含量和漂浮不溶物等科学数据,并进行比较。

王莲发现南京市的池水和浅井水的成分非常差,不应该是饮用水。“井水中也有干净甜美的人,但数量不足以供给居民”;河水中的氯含量很低,硬度也不高。它可以被称为纯净水。尽管河水中有更多的浮游生物,但很容易去除,而且不影响饮用。

因此,王莲得出的结论是“这条河是南京最合适的水源”,“南京自来水厂的建设不能再拖了”

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王莲也给出了最适合建水厂的地方,“该厂非常适合在下关、通济门或西门水。”

因为鱼的丰富,南京有两种“鲨鱼”。

中华鲟(网上照片)

在《科学南京》的13部作品中,最有趣的是1926年至1928年由中国现代鱼类学的主要先驱张春林撰写的《南京鱼类调查》,这是中国第一篇关于鱼类的独立研究论文。

《南京鱼类调查》记录了分布于南京的48种鱼类,包括鲟鱼、鲟鱼和鲅鱼,详细记录了它们的形态和体长数据。有些还包括关于分配和可食用性的信息。

本文记录的许多南京鱼的名字可以描述为许多奇怪的东西,包括花媳妇、钉钉、木棍、草鞋鱼等。最奇怪的是,这篇文章中还记录了两种“鲨鱼”。

一种叫做“虎头沙”或“鲨鱼”。据说这种鱼大约是它头的三倍长,总长度约为16厘米。“身体的前部几乎是圆柱形的,后部是扁平的”。背鳍和腹鳍分别有两个分开的部分。头部、身体和每个鳍都有黑白斑点。

另一种“鲨鱼”叫做“黄虎鲨”。它长约6.6厘米,身体类似“虎头沙”。区别在于这种鱼的腹鳍是连在一起的。

事实上,南京的河流、河流和湖泊都是淡水,不适合鲨鱼。南京也很少有能在淡水中生存的鲨鱼。这两种鱼在民间只能被称为“鲨鱼”,而不是真正的鲨鱼。

展开阅读全文

浅述南京民国建筑特点与风格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时期的中国,首都的地点选定在了南京。而在那个时代正式西方文化逐渐开始影响中国的时候,于是在南京街头开始陆续的出现了许多西式建筑特点,更有融合了中式和西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出现,这是了解近代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1、西方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是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是把过去各种知名的建筑风格混用在一座建筑物中。因古典式或哥特式的旧形式较严谨,与新的生活要求之间产生矛盾,只好另找出路。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通常不讲求固定的法式而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2、民国时期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近代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还是比较全面的,它既有纯西式的,也有富于中国传统风格特色的,也有中西合璧的,从而形成南京今天这样的一个城市特色,就是具有强烈的折衷和包容的胸怀。

南京近代建筑风格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四类

第一类是西方折衷主义和西方古典式,有的如西洋宫殿式建筑。国立中央大学(现东南大学)的孟芳图书馆(建于1924年),外观采用标准的罗马爱奥尼柱式构图,造型十分严谨,符合西方古典建筑形制,是南京最优秀的西方古典建筑实例。灰色的建筑与中央大学浓郁的学术氛围相融合,掩隐在高大的梧桐树下,史显沉稳与古典。

第二类是西方现代派建筑,如北京西路的华东饭店内的AB大楼,简洁抽象的集合体组合成舒展有序,起伏变化的形体,表面平整,加上通长的水平带长窗,形成虚实对比强烈的立体效果,使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现代派建筑之一。

第三类是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如南京博物院,金陵女子大学等一批建筑,采用现代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技术模仿古代建筑,致力于建造既符合现代功能的需要,又能表现中国传统风貌的建筑。

最后一类称之为新民族式建筑,这类建筑一般采用现代建筑的平面组合与体型构图,并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屋顶,但在檐口,墙面,门窗及入口部分则重点施以中国传统构件装饰,并辅以适当的传统花纹图案。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国民政府外交大楼,国立美术馆等。

你可能也喜欢:

独特的建筑文化:撒拉族民居

锡伯族家庙历史及建筑特色

盘点:合肥八大特色地标建筑

伊斯兰教的建筑都有哪些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开封市盛泉民国钱币博物馆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开封盛泉民国纸币博物馆是我市一家以收藏展示民国钱币为主的非国有博物馆,2017年3月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成立。民国是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时期,时局动荡。民国时期,纸币发行中的无政府状态相当明显。当时国家银行,商业、特种银行,外国、中外合办银行,官银号和省、市银行,乃至不少店铺商号均可发行纸币。吴钟煌指出:“清以前,钞券散漫,固无制度可言。即民国成立,亦无确定之制度。”仅民国时期所发行的官方纸币就达3000 种以上,发行纸币的种类有军用票、关金券、金元券、银元券、铜元券、法币、商业银行与特种银行票,及各省地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券等很多种。民国时期,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重大变革时期,该时期独特的金融制度变迁、变革经历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对当代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地址:开封市北门大街177号

展开阅读全文

民国宁夏政府旧址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宁夏政府旧址为宁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宁夏政府旧址位于银川市兴庆区,年代为民国。

2005年9月15日,民国宁夏政府旧址被公布为第三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在银川市进宁南街的中国农业银行院内,至今保存着民国时期宁夏省政府的一处老建筑。这里自明代起,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一段时期,一直是宁夏的政治中心,见证了宁夏明清到近代数百年的历史。如今,作为一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它安静地藏身于闹市之中,将历史封存在一砖一瓦间,别具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辉南民国四合院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辉南民国四合院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辉南民国四合院位于通化市辉南县朝阳镇爱国街,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辉南民国四合院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朝阳镇:朝阳镇是辉南县县城所在地,是税费改革综合配套改革后由原朝阳镇、平安川镇、高集岗镇三个乡镇合并而成。全镇幅员面积192.8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67个自然屯、86个农业生产合作社、6个社区、40个居民委,共有人口135,325人,其中农业人口41,139人,耕地面积95,228亩,其中:水田50,204亩,旱田45,024亩。镇机关下设2个留守办事处,24。

展开阅读全文

民国绥靖司令部营房旧址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绥靖司令部营房旧址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绥靖司令部营房旧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紫阳社区荣军医院子城垣内。民国三年(1914),子城垣内建筑被改建为浙军第二十一团营房,俗称“西大营”。1937年,日军占领嘉兴,“西大营”毁于炮火。1938年,伪国民政府在此建“绥靖司令部”,大小营房20多幢,均为日式建筑,现保存四幢。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此驻扎军队,复称“西大营”,后国民党裁军,蒋经国为笼络复员军人,将此处改建为青年中学,继续训练青年军。西北侧两间二层楼房(现荣军医院住院部1号、2号楼),为日军占领嘉兴时建;东南侧两间平房(靠南1间29号楼现为理发店,靠东1间27号楼现为伤残军人宿舍),为日军投降后建。总建筑占地面积3831.5平方米,均为砖混结构,屋顶为硬山顶,墙体为青砖砌筑。其中29号楼还保留有一排取暖用壁炉烟囱。这批营房见证了抗日战争及嘉兴各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是日军侵华的有力物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10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紫阳社区:建设街道紫阳社区位于嘉兴市中心,是集商贸,金融,医疗,居住为一体的开放式老社区。东至建国路,南至环城河,西至禾兴路,北至中山路,社区占地面积为0.7平方公里,社区居民住户2621户,总人口8384人,其中外来人口2308人。在册党员308人,下设8个支部,其中一个两新青春支部,居民小组28个,60以上1594人,80岁以上320人,辖区共建单位12家,有74。

展开阅读全文

环湖路69号民国小洋楼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环湖路69号民国洋楼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公园街道环湖路社区环湖路69号,坐标为北纬28°4112.1",东经115°5325.8",海拔30米。西面有北湖,西南面有东湖和南湖,西北有赣江,西南面有抚河。东有苏圃路,西有环湖路,北有叠山路,南有民德路。东面有佑民寺,北面有环湖宾馆,西南不远处有灵应桥、南昌画院、杏花楼等。

建于1948年,面积为120平方米。坐东朝西,两层,砖木结构,青砖外墙,仿欧式坡顶,大阳台,西式门窗。对研究了解我市民国期间别墅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意义。

信息来源:区文广新旅局

环湖路社区:环湖路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长沙活动旧址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长沙)活动旧址是民国时期韩国国父金九曾住过的地方。长沙潮宗街楠木厅6号曾经是韩国国父金九曾住过的地方。金九(1876.7.11--1949.6.26)是韩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著名韩国独立运动家,被誉为"韩国国父"。

抗日战争时期,韩国临时政府(1937-1938年间)在长沙度过了八个多月艰难曲折的斗争历史和生活经历,“楠木厅6号”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长沙活动时期朝鲜革命党的本部,也是1937年8月结成的韩国光复运动团体联合会所属三党(韩国国民党、再建韩国独立党、朝鲜革命党)召开统一会议的场所,还是金九在会议中遭遇枪击受重伤的“楠木厅”事件发生地。1938年5月6日,韩国国父、建国元勋金九先生当年在楠木厅6号2楼的会议室里遇刺受伤,后经长沙湘雅医院全力抢救和精心治疗得以痊愈。

新展厅由三个展厅组成,一号展厅重点介绍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创建史料,和在中国受到抗日形势的影响被迫转移资料路线图;二号展厅展出内容主要以韩国临时政府在长沙发生的历时事件;三号展厅主要介绍当时韩国的三个党派(韩国国民党、朝鲜独立党、朝鲜革命党)主要领导人,和对当时临时政府有着莫大帮助的中国领袖的介绍。

景区地址:长沙市开福区潮宗街楠木厅6号

乘车线路:在长沙市内乘旅3、171、501、2、143、808、167、901路公交车在中山亭站下车即到

门票

门票20人民币

展开阅读全文

民国邮票值钱的有哪些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集邮爱好者们都知道,中华民国时期发行的邮票,不仅集老、精、稀于一身,也是百年之久的文物邮票,至今存世量非常少,历史价值高。那么民国邮票值钱的有哪些?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我国在民国时期,陆续发行了各种邮票几百套,其中涌现了一些较为珍贵的邮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民国五大珍邮”:

《帆船叁分暂作贰分改值倒盖》

《宫门倒印牌坊》

《帆船肆分暂作叁分倒盖》

《孙中山像边饰倒印》

《歪头新省》

民国邮政1913年5月发行的伦敦版帆船邮票,全套19枚,市场参考价:7800元。

面值1/2分(即半分)的邮票是该套邮票中的第一枚,单枚新票市场参考价:200元,信销票根据品相市场参考价:20元至150元。

展开阅读全文

民国邮票有收藏价值吗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邮品收藏一直是收藏界参与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一个门类,在这一行,物以稀为贵表现得更为明显,它们或因限量发售、或因战火人迁销毁而存量大减,错印漏印的邮票就更因为本就现世甚少而价值颇高。那么民国邮票有收藏价值吗?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收藏价值:民国邮票是指从1912年到1949年发行的邮票,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局势最动荡的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烈尖锐,各党派政治军事混战不休,老百姓在动荡的社会中保命都难别说是一枚邮票了!由于印刷错误,政治影响,出现的少量孤品,以及民间收藏套版的不完整、大量流失海外等,在中国大陆的民国邮票数量微小。并且在文革时期,邮票又被当成“资本主义毒瘤”销毁。到现在,能够保存下来的民国邮票都成了价值连城的稀世文物珍宝。其具有非常之高的收藏价值。

投资技巧:只要是涉及投资的事情,都有风险,而掌握投资技巧,在能在投资邮票中胜出。首先,我们要去了解邮票,掌握有票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会基本的邮票交易技巧。在进行投资时,第一、要随时掌握邮票市场行情,再确定投资目标,掌握好进票与放票的时机。再进票时要讨价还价,以最低的价格才有获得利润的机会。

关于民国邮票有收藏价值吗的知识小编就为您介绍到这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民国邮票的知识,来来查询搜索相关栏目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