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共

中共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中共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中共问题。

分享

浏览

1461

文章

391

中共淞浦特委办公地点旧址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淞浦特委办公地点旧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山海关路387弄5号(原山海关路育麟里5号),1928年底至1930年,为中共淞浦特委(简称“淞浦特委”)办公地点。

这是一幢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砖木结构,二层,坐北朝南。机关撤销后,一直为居民住宅。旧址于1959年经薛潮声回忆踏勘后确认,1987年11月17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淞浦特委的成立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为贯彻八七会议精神,中共江苏省委挑选了150名党员干部,深入到全省各地农村组织开展工作。中共六大后,江苏省委进一步开展农村工作,初步有了建立淞浦、沪宁、徐海等六个特委的构想。

1928年9月上旬,江苏省委巡视员视察枫泾、浦南地区的工作,决定建立淞浦特委。9月13日,淞浦特委在松江县钱家草村正式成立,由杭果人、陈云、林钧、严朴、顾桂龙等5人组成。杭果人任书记,陈云任组织部部长,林钧任宣传部部长,统一领导上海松江、金山、青浦、南汇、川沙、奉贤、嘉定、崇明、宝山、太仓等10个县的党组织工作。1928年冬,淞浦特委迁往上海,曾设在同孚路(今石门一路)和长浜路(今延安中路)交界的一家烟店楼上(今延安中路1013弄2号),后改设在山海关路育麟里5号。为了掩护,对外声称是小学,门口挂着正德小学的木牌。

经过陈云等特委委员的努力,淞浦特委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党员数量和质量方面进展很快,成效卓著,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党员骨干,为组织群众运动奠定了坚实基础。至1929年冬,松江、金山、南汇、青浦、川沙、奉贤等各县县委得到恢复和建立,党员数量上升至1000余人,党支部129个,农民支部121个。就连1927年农民暴-动后党的力量遭到重创而暂停活动的嘉定、崇明两县也重建了县委。

淞浦特委作为上海郊县农民武装暴-动的指挥部,发动并领导了多次农民武装斗争。1928年秋收时节,在淞浦特委的领导下,奉贤庄行暴-动爆发,农民武装迅速冲击了当地的反动势力,公安分局被攻占,奸商、地主的店铺房屋也被摧毁。暴-动虽然有力地打击了豪绅地主的嚣张气焰,却也震惊了国民党当局,暴-动群众随即被当局派兵搜剿围捕。革命暴-动一时间遭遇了挫折。1930年10月,淞浦特委撤销,特委所辖各县工作由江苏省委直接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简称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会址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是一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底一楼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坐北朝南。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在楼下客厅举行。

中共一大会址在1952年后成为纪念馆,1959年5月26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6月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中共一大会址房屋建于1920年秋,建成后不久,李汉俊(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及其兄李书城(同盟会发起人之一)租用望志路106号、108号为寓所,将两幢房屋的内墙打通,成为一家,人称“李公馆”。

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还有包惠僧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秘密汇聚在上海法租界的贝勒路树德里3号(今兴业路76号会址),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李氏兄弟迁居退租,该屋为其他居民租用。

1924年改建,增建了厢房,楼下开设商店,房屋面貌全非。

新中国成立后,为迎接建党30周年,1950年9月,中共上海市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寻找中共一大会址。经多方勘查,李达、董必武、包惠僧和李书城夫人等多位历史当事人、见证人现场踏勘,确认兴业路76为中共一大会址。

用时参考

20分钟

交通

地铁1号线黄陂南路站,旅游10号线、17、24、36、42、109、26、146、581、781、864、869、933、911、920、926、932、945、隧道8线、大桥1线、观光巴士1线、淮海路免费观光车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9:00-16:00,周一、四不开放

景点位置

上海市黄陂南路374号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江苏省委旧址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江苏省委旧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江苏省委旧址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吉祥路108号。1926年,中央党校设该处。1927年,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指挥部联络点。“四一二”-政变后,陈延年奉中共指示,来沪接任江浙区委书记,在该处设立办公机关,底层作会客室,二楼作会议室,三楼为地下交通员住处。

1926年,中央党校设该处。1927年,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指挥部联络点。1927年中共江苏省委旧址“四·一二”-政变后,陈延年奉中共指示,来沪接任江浙区委书记,在该处设立办公机关,底层作会客室,二楼作会议室,三楼为地下交通员住处。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撤消江浙区委、分别成立中共江苏省委和浙江省委的决定,该处为江苏省委机关。6月26日,中共江苏省委在该处召开会议,陈延年被任命为江苏省委书记。是日下午,陈延年不幸被捕。不久,被害于枫林桥畔。

该处于1905年建造,占地面积60平方米,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为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三层石库门住宅。红砖砌清水墙,石库门上有拱形水泥制门楣,三楼有小阳台。

1977年12月7日,该处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月7日,重新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0月31日,该处所在的恒丰里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中央党校设该处。1927年,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指挥部联络点。

“四·一二”-政变后,陈延年奉中共指示,来沪接任江浙区委书记,在该处设立办公机关,底层作会客室,二楼作会议室,三楼为地下交通员住处。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撤消江浙区委、分别成立中共江苏省委和浙江省委的决定,该处为江苏省委机关。6月26日,中共江苏省委在该处召开会议,陈延年被任命为江苏省委书记。是日下午,陈延年不幸被捕。不久,被害于枫林桥畔。

该处于1905年建造,占地面积60平方米,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为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三层石库门住宅。红砖砌清水墙,石库门上有拱形水泥制门楣,三楼有小阳台。

1977年12月7日,该处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月7日,重新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0月31日,该处所在的恒丰里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缙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缙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为缙云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缙云县委一大会址在壶镇镇高潮村赵氏宗祠。该宗祠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占地1024平方米,平面呈纵长方形,三进两院式砖木结构。正立面两侧分设五花山墙,门厅五开间,明次间抬梁式四柱七檩,梢间设看楼连通两侧厢楼。中厅两侧分设山墙,三开间,抬梁式四柱七檩。门厅、中厅是建筑精华所在,梁架用材粗大,装饰精致考究,牛腿雕刻人物、动物等图案,形象逼真。上厅为七开间,四柱八檩,装饰较简素。当年中共缙云县第一次党代会就在上厅神橱旁举行。

1927年11月,中共缙云党组织在燕翼小学召开党员大会,成立了中共缙云县特别支部,直属浙江省委领导。1928年9月,全县24个党支部推荐的40余名党员在燕翼小学召开中国共产党缙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缙云县委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缙云县委,并以小学为县委机关驻地,直至1929年。在党组织和县委的影响下,学校教员中涌现出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依托学校开展活动,展开武装斗争,对缙云壶镇、雁岭、白竹和永康四十四坑一带的红十三军第三团军事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4年,中共缙云县委一大会址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评为缙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评为丽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壶镇镇:缙云县壶镇镇,位于瓯江支流好溪上游,丽水最北面,地处丽水、金华、台州三市的交界处,位于缙云、永康、磐安、仙居四县市腹地,是浙南三大古镇之一。距离县城25公里,镇域总面积228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其中外来人口2万),辖130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党支部202个。地理位置优越。35省道、42省道纵横贯通,南距金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出口仅20公里。台。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德化支部旧址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德化支部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德化支部旧址位于德化县龙浔镇丁墘村豹尾堂。

早年丁墘村是德化县城西南隅的一个小村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由于经济落后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德化县建立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的所在地和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地点。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为结束北洋军阀统治,发表了《北伐宣言》。从此,何应钦率领国民革命军东路军筹划入闽。在广州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唐生夫妇,于同年秋返回厦门,受中共厦门总干事会指派到德化,以找伤科拳师治伤为名,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住在城关塔雁街后“吉记”染布店的郑信贵处,以助理店中帐目、协助店员工作为掩护,不断向郑信贵灌输革命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与郑信贵感情甚笃。此后,唐生又结识了丁墘村农民张顺月,关系逐渐密切,便到张家住下,受到张顺月的关心和照顾。唐生在熟悉和了解情况的过程中,或秘密召开会议,或化装外出私访串联,在丁墘一带积极开展秘密革命活动,先后发展了张顺月、郑信贵等一批共产党员。由于开展工作的需要,唐生在德化活动了一个多月回到了泉州,随后又与庄仰山一起来到德化,共同开展工作。

1927年1月,德化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德化支部在丁墘村成立了。支部负责人由中共闽南部委(特委)派来的庄醒民担任,共有党员7名:庄醒民、唐生、庄仰山(女,台湾人),张顺月,苏兴理、林书作、郑信贵。中共德化支部的建立,掀起了德化革命斗争新的一页。

2004年7月1日,位于丁墘村豹尾堂边的中共德化支部陈列室举行了开馆仪式,并被列为德化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德化支部陈列室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展示的是中共德化支部成立的过程,第二部分展示的是德化人民在中-组织的领导下开展的革命活动。

信息来源:永春县委党史研究室

丁墘村:丁墘村丁墘位于龙浔镇的南部,东与宝美村相连,南与高阳、大坂毗邻,西连丁溪、英山,北与湖前门居委会相接。有陈、黄、张、李、许等姓氏,1999年末有1240户4720人,辖20个村民小组,有0党员62名,分别住在大洋、霞田、德备、毕石、罗昌洋、埔尾洋、墨苑、山猪坡等自然村落,有大卿宫等古迹。全村土地总面积6.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50亩、。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莆田夹漈支部旧址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莆田夹漈支部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莆田夹漈支部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巩溪村山尾自然村。

1926年6月,莆田党组织派陈天章、吴梦泽利用周末时间回到农村发展组织,在新县夹漈发展了吴国霖、李天赐、吴云龙、吴老叔等参加中共地下组织。同年10月,在吴国霖家里建立中共夹漈支部,吴国霖任书记,李天赐任组织委员,吴云龙任宣传委员,是莆田第一批农村党支部。支部成立后,积极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

中共莆田夹漈支部旧址原为单层土木结构的前后间民居,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30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改建为两层土木结构的民居。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巩溪村:巩溪村概况巩溪村位于涵江区北部山区,距涵江30公里,距新县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临夹漈山,西与庄边泮洋村隔溪相望,南与白沙镇宝阳村毗连,北与广宫村接壤。全村有17个村民小组,共505户,2059人,党员66人,土地面积3.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8800亩,果树面积2200亩,耕地面积817亩。巩溪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1926年0莆田县委就在。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莆田县委反叛斗争旧址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莆田县反叛斗争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莆田县委反叛斗争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院里村园里自然村。

1934年4月,闽中党组织的上级机关——中共福州中心市委遭到国民党破坏,市委书记陈之枢、委员练文澜等人被捕叛变,成为可耻的叛徒。随后,这些叛徒带领国民党宪兵四处搜捕中共地下党员,破坏中共地下党组织。叛徒的魔爪从福州伸到莆仙、厦门等地。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仙游县委及莆仙两县的共青团组织先后遭到破坏,莆仙党团的一些重要干部如陶耐存、傅韵簧、江家茂、关庆霖、王德华等被捕叛变,到处诱捕革命同志,给党组织和游击队的生存和斗争带来极大的威胁。为打击叛徒的嚣张气焰,以中共莆田县委书记潘涛为代表的一批坚定的共产党员决定在各基点村组织“打狗团”,发动群众,惩治叛徒。原团莆田中心县委书记关庆霖“自新”后,带便衣特务到江口院里小学搜捕地下党员王福等人,“打狗团”立即发动学生群众,将其揪住,痛打一顿。关庆霖被打的鼻青脸肿,抱头鼠窜,又羞又愧,从此再不敢露面搞破坏了。其他如延寿、四亭等基点村的打“狗”斗争也取得很好效果。闽中各地“打狗团”的反叛斗争,有效地遏制了叛徒的破坏活动,促进闽中各级党组织尽快得到重建和恢复。

中共莆田县委反叛斗争旧址为院里小学,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每层3间房,两侧为楼梯,占地面积约210平方米,现为院里村村委会办公楼。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江口镇:江口镇,古名港口-通应港。龙津渡、迎仙市,雅称“锦江”。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兴化湾畔,是莆田市的北大门和著名侨乡。 这里人杰地灵,俊秀风流:莆田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称誉,江口历史上也曾有过“科甲芬芳“的斑斓时代;名闻遐迩的“锦江书院”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千年氤氲的古刹囊山寺气势宏伟、肃穆壮观;古老的道教庙观东岳观可谓古代建筑艺术的奇葩,。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仙德工委旧址

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仙德工委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仙德工委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度尾镇下洲社区石牌兜。

为了适应全国解放战争迅速发展的形势,迎接人民解放军南下,中共闽中地委于1949年1月下旬在福清渔溪的溪尾洋召开干部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所属各县党组织和游击队的负责人计70多人,会议由地委副书记林汝楠主持。会议研究确定了进一步发动群众,开仓济贫、扩大游击队以及筹款筹粮筹-等几项主要任务。会议还根据闽浙赣省委的指示,把闽中地委改为闽中工委。闽中工委决定把所辖各县党组织统一改组为5个县委和5个县工委。因德化县工委书记毛票被国民党地方当局通缉,暂不能回德化担负领导职务,故德化县工委同仙游合并,于1949年2月在仙游度尾石牌兜砺山中学成立中共仙(游)德(化)工委,刘佐周、毛票分别任正、副书记。仙德工委成立后,相继成立了枫亭区、慈孝区、西区、城区、东区和东南区等6个区工委,各区都先后建立了游击队组织。同年4月下旬,仙德工委为了统一指挥所属的10多支游击队,决定在砺山中学成立仙德游击司令部,刘佐周任司令员兼政委,郑廷植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谢炳鳌、许春树、林椿年分别负责组织、军事、-工作;刘宗福、郑元梅负责后勤保障。仙德游击司令部成立以后,组织游击队攻打国民党-所、地方自卫队、破仓分粮等一系列斗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基层政权,为迎接闽中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6月,仙德游击司令部把所属游击武装350多人开到莆田大洋闽中支队司令部,整编、集训,改编为仙德游击大队,仙德游击司令部终止。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震惊了八闽各地的国民党政权。8月20日国民党仙游县长宋庆烈仓惶出逃,接着,县-局长彭超带1个中队到莆田向闽中游击队投诚,至此,国民党仙游政权彻底瓦解。8月25日,仙德工委率游击队进驻县城,接管政权,仙游宣告解放。8月底,闽中地委任命刘佐周为中共仙游县委书记,毛票为仙游县人民政府县长,毛材为县大队部大队长,林椿年为县公安局局长。

中共仙德工委旧址砺山中学为民国时期兴建,1969年10月更名为度尾中学,原教学楼等校舍已全部改建,现校园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下洲社区:下洲社区居委会位于地下革0据地-砺巴寨山脚下,地处仙永、度凤公路交界处,离镇政府约1公里,东与圣山村隔山相背,西与洋坂村隔溪相望,南与度峰社区毗邻,北与中峰村接壤,木兰溪从境区流过,是仙游环山公路的出口点,抽水蓄能电站的入口处,是交通运输枢纽,度尾镇的文化中心。[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3411人,976户,辖8个自然村,16个居民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大田县第一支部会址—南阳堂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大田县第一支部会址南阳堂为大田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大田县第一支部会址—南阳堂位于均溪镇京口村,年代为清。

中共大田县第一支部会址—南阳堂属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为京口村叶氏祠堂,始建于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坐东南朝西北,通面阔16米,通进深18米。由门亭、矮围墙、墙内空坪、中天井、正堂及两边厢房组成;正堂面阔3间,进深7柱,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顶。正堂明间正中设神龛,供奉祖先牌位,龛上枋挂“南阳堂”匾额。1929年初,叶炎煌接受厦门市委的委派,返回家乡开展党的工作,建立中共大田特支。南阳堂是中共大田县第一支部主要活动地点之一,中共大田特支多次在此举行重要会议,策划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废除屯田等斗争,在大田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见证了现代史上大田人民可歌可泣的奋斗篇章,是大田共产党的“摇篮”,也是大田革命的历史坐标,在大田人民武装革命斗争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2017年2月27日,大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中共大田县第一支部会址—南阳堂为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保护范围:四周墙体向外延伸20米。

均溪镇:大田县辖镇,县府驻地。1949年设均溪区,1958年设城关镇。同年建东风公社,1962年改城关公社,1972年更名均溪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中部,距三明市区129公里。面积136.2平方公里,人口5.4万。省道后(茅)新(集)公路贯穿境内。辖宝山、凤山、南山、玉山4个居委会和红星、东坑、上华、金山、许思坑、和丰、太山崎、和丰坪、建成、大道山、周田、上。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闽东特委含溪旧址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闽东特委含溪旧址

年代:1935年

座落地点:寿宁县南阳镇含溪村

简介:包括含溪闽东特委旧址、瓦窑坪红军标语、瓦窑坪红军洞等。中央红军长征后,闽东苏区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局势十分严峻。1935年5月,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委员叶飞在含溪召开紧急会议,重新建立中共闽东特委,下辖霞鼎等4个中心县委和14个县委,领导闽东地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斗争。

含溪闽东特委旧址:以纪念碑为中心,四周向外延伸50米。

保护范围:红军标语:瓦窑坪村2号、3号厝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红军洞:四周向外延伸20米。

2009年,中共闽东特委含溪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含溪村:含溪村。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十八重溪老爷洞遗址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十八重溪老爷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十八重溪老爷洞遗址位于闽侯县南通镇古城村十八重溪。

1945年5月,日寇退出福州。中共福建省委考虑到国民党-派可能对我展开新一轮的“围剿”,果断决定将省委机关驻地由长乐南阳转移到永泰、闽侯交界处的兔耳山。6月上旬,随着省委书记曾镜冰等领导率省委机关警卫班最后一批到达兔耳山,省委机关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赢得了对敌斗争的主动权,为深入开展革命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1945年7月,省委书记曾镜冰率领部分省委机关干部在林森县(1944年闽侯县改名林森县,1950年复名闽侯县)兔耳山和古城里、十八重溪一带隐蔽,进行生产自救,坚持抗战和反抗斗争。全体党员、干部和战士尽管在深山密林里搭盖茅草棚住宿,在老爷洞等岩洞里办公、开会,条件极为艰苦,但仍然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其间,古城村的革命群众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一方面为苏华等省委领导人提供掩护和住宿等,使他们在这一带更好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地下武装斗争;另一方面经常往十八重溪里的省委机关输送粮食,帮助传递情报、信件、宣传品等。1946年11月,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省委机关转移至古田。

展开阅读全文

上衫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上衫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修水县上衫乡上衫村。

1931年3月,中共湘鄂赣特区委在修水上衫宫选屋成立,同年7月初,中共湘鄂赣特区委根据中共中央将各苏区党的特区委统改称省委,使之成为地方党部与中央之间的一级经常性组织的规定,在浏阳县东门楚东山召开湘鄂赣边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到会代表200余人,会期10天。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各项工作决议案,选举产生了中共湘鄂赣省第一届委员会,李宗白任书记。全省下辖36个县,其中江西20个,湖南7个,湖北9个。省委成立之初,机关驻浏阳东门乡楚东山村,8月迁平江长寿街,9月再迁回修水上衫宫选大屋。

中共湘鄂赣省委成立,使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成为必然。9月23日,湘鄂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平江长寿街天主堂召开,会议期间,因遭敌机轰炸,又迁上衫宫选大屋继续召开,共有20余县130余名代表到会。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决定按中共中央训令,撤销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选举赖汝樵为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省苏维埃政府机关与省委同驻修水上衫宫选大屋。1932年4月12日,为执行苏区中央局向东南发展的指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又一并迁万载小源乡(今仙源镇)月山村。

此外,1930年底,湖南省苏维埃政府由平江长寿街迁驻于此,直至1931年初迁往浏阳东门。

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原为地主庄园,又称宫选大屋,砖木结构。2006年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0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位于京山县新市镇小焕岭村一组吴湾。旧址分东西两院,占地面积650平方米。

1939年11月中旬,中原局决定在鄂中建立新的鄂豫边区党委,统一领导三地党组织,党委成员由郑位三、陈少敏、-、陶铸、任质斌、杨学诚等组成,党委机关驻扎在京山八字门。1940年10月,-带领边区党委机关迁驻小焕岭。0鄂豫边区委员会在小焕岭驻扎了两年之久,使小焕岭成为豫鄂边区抗日斗争的领导中心。

旧址是两幢相连的清末中国传统式民居四合院建筑,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东院内设有司令部办公室、会议室,西院为-、陈少敏同志以及警卫员、号兵等工作人员的居室。东院,三进二天井,面阔14米,进深20.9米,由门厅、过厅、厅屋、堂屋、前房、后房和厢房等14间房屋组成,建筑的前檐用青砖砌筑斗墙,两侧和房间用土坯砖砌筑,厅屋的前后用槅扇门隔断,天井用青条石砌筑,后天井两侧二级青条石踏步;西院贴东院而建,二进一天井,面阔17.3米,进深18.9米,由厅屋、堂屋、厢房、天井构成。

0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是研究豫鄂边区党委机关革命斗争史及-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和活动的重要遗存。

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焕岭村:小焕岭村位于新市镇北部,北接绿林镇向集村,东接绿林镇中台、高枧村,西南与杨集镇接壤,平均海拔800多米,位于京绿旅游线上,呈带状分布。人口现状: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86户7011人,外出务工2156人,空巢老人4人,留守儿童3人,农村低保户21户28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26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7人,3。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恩平县委旧址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恩平县委旧址为恩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1938年

地址:恩平市牛江镇东边朗村

1938年11月,中共西南特委冯燊在这里召开会议,传达中共广东省委中共西南特委的指示,并宣布成立恩平县工作委员会,书记由冯燊兼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由郑锦波兼任。1939年3月改为中共恩平县委员会,书记郑锦波。1945年2月26日,原中共广东省临委委员连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委罗范群、政治部主任刘田夫率部队100余人在旧址所在的东边朗村驻扎,补充给养,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热情接待。部队转移后,留下10多名伤病员隐蔽治疗。受到村民无微不至的照料和保护,直至伤愈归队。旧地为郑锦波故居,建于民国初年,二进深布局,前为二层楼房,后为平房,建筑面积130平方米,1982年维修。1984年7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牛江镇:牛江镇位于我市东北部,是我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家兼飞行家冯如先生的故乡。总面积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万亩,下辖12个农村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87条自然村,人口2.3万,旅外华侨3万多人,分布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恩平市著名侨乡。 镇内物丰民富,政通人和,文、教、卫各项事业比翼齐飞。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牛江日新月异,城乡一体化得到迅速发展。乡。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后东特委、省委交通站旧址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后东特委省委交通站旧址为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后东特委、省委交通站旧址位于龙川县老隆镇水贝村黄氏大宗祠。

1941年2月,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史称“后东特委”)在老隆水贝村一合面屋成立,书记梁威林,下辖中共紫金、五华、河源、龙川、和平、新丰县委及连平县工委党组织,党员1100多人。后来,党组织还发展到兴宁、惠阳等边境地区,辖区人口170万。是年冬,中共地下党员黄用舒(国民党老隆区区长,水贝村人)为解决党组织活动经费和人员给养,以振兴家乡工业名义,带头捐资筹款,在村上的“黄氏大宗祠”内办起了星光染织厂。以染织厂的公开合法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该厂既是后东特委机关又是中共粤北省委驻老隆交通总站的掩蔽点(站长蓝训才兼染织厂经理)。

黄氏大宗祠,建于清代,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顶建筑,内辟6房2厅,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20世纪90年代,经该村民集资及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对宗祠进行了维修,并在宗祠大门侧立了一座“革命斗争历史纪念碑”(由原后东特委特派员钟俊贤撰写碑文)。祠堂厅内墙上贴有后东特委及其革命斗争历史情况简介。宗祠现为水贝村村民委员会使用。

1986年9月,被龙川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水贝村:水贝村。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和平县第一个支部旧址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和平县第一个支部旧址为和平县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和平县第一个支部旧址位于和平县热水镇中兴村罗氏祠堂。

1934年夏,罗响(方华)、张觉青在热水创办了东华小学,该校就设在罗氏祠堂内,罗响任校长,张觉青任教导主任,聘请罗镜清、王守中等先进青年为教员。1938年初,中共广东省委派遣麦任(麦文,东莞人)到东江上游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同年5月,麦任在老隆经黄用舒(建党对象)介绍认识了罗响,并与罗响同赴和平热水,对罗响、张觉青进行深入考察。麦任深感罗、张已经成熟,决定先发展罗响入党,再由罗响发展张觉青入党。罗响、张觉青入党后,又发展了叶镜芬入党,并于1938年6月成立了中共和平县党小组,罗响任小组长,上属中共龙川支部领导。1938年6月至8月,党小组先后发展了黄惊白、罗宝萱、陈仁、罗维之(罗镜清)、章平(张祥镇)、王守中、朱理从、罗儒科、黄佛光、罗北星等10人入党。是年8月,中共和平县支部在热水东华小学成立,罗响任书记,张觉青任组织委员,叶镜芬任宣传委员,上属中共龙川中心支部领导,共有党员13人。党组织成立后,罗响积极做好农会及抗日自卫队的工作。热水农会与地主豪绅展开了激烈斗争,掀起了“二五”减租高潮,成功实现了“二五”减租,农民交租实行“早六冬四”。

罗氏祠堂始建于清代,坐南向北,占地面积369平方米,面宽五间12.8米,深三进中夹天井30.4米。土木砖瓦结构,青砖墙脚,泥砖墙,表面批搪石灰,硬山顶。凹肚式门楼,大门右边原来有抗日战争时期宣传壁画,维修时被覆盖。2011年7月,由市县两级政府进行了全面修缮。

1983年1月,被和平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6月,被河源市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兴村:中兴村。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广西省委机关秘书处旧址雷经天故居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广西省委机关秘书处旧址(雷经天故居)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广西省委机关秘书处旧址(雷经天故居)位于青秀区河堤路雷屋16号,时代为清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01年,中共广西省委机关秘书处旧址(雷经天故居)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雷经天(1904—1959年),原名荣璞,号经天。其父雷在汉是南宁辛亥革命的元勋。雷经天是五四时期南宁-领袖,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他亲历我党发动的“三大-”,3次被冤开除党籍,两次背着“黑锅”长征,后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他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传奇的革命家。-1904年农历五月廿四日,雷经天生于广西南宁津头村雷家大。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遂安中心县委宣传活动旧址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遂安中心县委宣传活动旧址为安岳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遂安中心县委宣传活动旧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

安岳县顶新乡青松村朱家经堂

1934年5月,在中共遂安中心县委的领导下,顶新乡党团组织得到迅速发展,并建立了40多人的农民赤卫大队。7月,在顶新乡成立了安岳县苏维埃政府。中共四川省委派吴大姐(化名)来安岳开展农运、妇运活动。安岳党组织安排吴大姐到石羊顶新一带工作,并以顶新乡赤卫大队长黄永前的表姐身份住在其家中。吴大姐经常与黄母一起在附近的朱家经堂以抽花书(算命抽签)为掩护,宣传苏维埃政权和马列主义思想,动员穷人参加革命。这样,朱家经堂就成了遂安中心县委的宣传阵地。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宜宾特支所在地谢中将军祠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宜宾特支所在地(谢中将军祠)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谢中将军祠位于宜宾市翠屏区将军街。

1907年12月11日爆发了震动全川的由谢奉琦、余英、熊克武策划的数百名武装参加的叙府起义。赵义遭到封建朝廷的--,200余人罹难,谢奉琦于次年3月被叛徒出卖在城区为知府杀害。推翻封建帝制后,孙中山先生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名义追赠谢奉琦为陆军中将,谥章左将军。宜宾人民为了纪念叙府起义牺牲的烈士,在原谢奉琦烈士就义的水洞口街,改建清千总衙门为谢中将军祠,把街名也改称谢中将军街。1926年1月30日,中共宜宾特支成立,特支先后建立了工人支部、店员支部、中山学校支部、五育小学支部、女中支部、城区支部、观音支部、白花支部、普岗支部、双石铺支部等十个支部。中共宜宾特支一经建立,就领导了宜宾地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唤起了各族群众,特别是爱国青年的革命觉悟,加快了宜宾地区党组织的发展,推动了宜宾地区及毗邻地区党组织的成立。在中共宜宾特支领导下,农-动迅猛发展,很多区乡建立了农民协会,并在七星山上召开了宜宾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宜宾县农民协会。

大革命高潮中,直到1927年“四•一二”--政变前,谢中将军祠是中共宜宾特支机关所在地,也是宜宾县农-动讲习所、县农民协会、以及特支创办的中山中学所在地。共产党员帮助建立的国民党县党部(左派)也设于此。

因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扩建,现已不复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惠中权故居暨中共靖边县委旧址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惠中故居中共靖边县委旧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惠中权故居暨中共靖边县委旧址

时代:1940—1943年

地址:靖边县镇靖镇镇靖村

保护范围:旧址院落内。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50米。

2018年,惠中权故居暨中共靖边县委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镇靖村:一、基本情况镇靖村位于靖边县城南7公里处,曾是靖边县政府所在地,现为镇靖镇政府所在地。全村总土地面积8.5平方公里,辖三个村民小组,340户1178人,共有党员49名,其中女党员9名。人口居住较集中。境内大中型水库2座,水资源较为丰富,为发展水产养殖创造了有利条件。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902元。二、经济发展1、农业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