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县委

县委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县委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县委问题。

分享

浏览

1684

文章

89

中共莆田中心县委旧址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莆田中心县委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莆田中心县委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东埔余村尾厝5组。

1934年4月8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在福州台江区洋中亭地下交通站开会时被宪兵破获,市委书记陈之枢等集体被捕叛变。多次到莆田巡视工作的市委巡视员练文澜也被捕叛变,随后,带着宪兵到莆田破坏莆田中心县委及其下辖的仙游县委以及莆仙两县共青团组织。在王于洁、潘涛领导下,莆田党组织积极开展打叛肃奸斗争和进行思想整顿,莆田的革命形势逐渐好转。同年9月,重建中共莆田中心县委,王于洁任书记,潘涛、林阿郎、郑金照、陈建新、黄国璋为委员。中心县委机关设在渠桥(现称新度镇)东埔余村余瑞龙家,从此,在王于洁领导下,莆田中心县委积极开辟新的活动据点,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5月,中共闽中特委成立后,莆田中心县委建制取消,重建莆田县委,机关驻地由东埔余迁至东宋村曾金沐家。

中共莆田中心县委旧址为单层土木结构,坐东朝西,因遭遇火灾,加上年久失修,部分墙泥掉落,破损较为严重,现仅保留中厅和两侧厢房,外墙上仍存两块有红五星标志的宣传栏。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东埔余村:东 埔 余 村东埔余村位于新度镇南端,距镇中心12公里,东和秀屿区、笏石镇相邻,西南与城厝区灵川镇接壤。全村有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有530户,总人口2350人,党员69名。土地面积近千亩,其中水田400亩旱地560亩,村道7公里。该村以养殖为主,年可供15000多只仔猪苗;蛋鸭场10座,可供种蛋50万多粒;有10多座养鸡场,年供市场肉鸡20多。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莆田县委旧址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莆田县委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莆田县委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濠浦社区四亭自然村。

1926年,在涵江中学当工友的四亭村村民张伯庭,在党组织的引导下,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张伯庭回到家乡配合党的干部在四亭、郊下一带发动农民,建立农会,团结一批拥护革命的农民群众,开辟了一个比较稳固的革命基点,在此后20多年的革命岁月中,这里一直是莆田县内地与沿海联络的重要革命据点。1938年3月10日,中共闽中工委委员、陆军第八十师独立大队大队长刘突军等人在莆田被捕,全城--。工委书记黄国璋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通知等待在他家准备开工委扩大会的同志,马上疏散撤离,转移到四亭村张伯庭家会合。同年3月11日,闽中工委在四亭村张伯庭家交通站开会,紧急决定立即派当地交通员到城里通知集中社桥头饭店等待开军属会的同志分散撤离。之后,黄国璋赶赴福州向新四军办事处和去闽西向省委汇报,其他同志分头通知各地组织应变。此期,莆田县委机关设在四亭村宗兴堂。1940年闽中党组织为贯彻执行中央“隐蔽精干”方针和省委“武装退却”的部署,牢牢把握农村阵地,决定把莆田县委机关驻地从莆田城郊四亭村移驻莆永交界的宁里村。

中共莆田县委旧址旧址为宗兴堂,现址为按原规模翻新重建,单层砖木结构的三厢房,坐南朝北,占地面积70平方米。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拱辰街道: 拱辰街道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面积29.8平方千米,总人口4.1万人。辖5个居委会、7个行政村。【代码】350304002:~001拱辰居委会 ~002畅林居委会 ~003濠浦居委会(原为~208濠浦村) ~004莘郊居委会(原为~209莘郊村) ~005南郊居委会(原为~210南郊村) ~201荔浦村 ~202陡门村 ~203张镇村 ~204西。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漳浦县委成立旧址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漳浦县委成立旧址为漳浦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漳浦县委成立旧址位于漳浦县马坪镇后康村庵仔自然村马坪中心校。

大革命失败后,漳浦一批共产党人李联星、陈元宰等在马坪镇后康村的马坪育才学校以教学为掩护,宣传革命道理,整顿农会组织,发展农民入党,成立党支部。1928年1月10日,在共产党人领导下,马坪农会向国民党军第11军实行武装--抗捐,揭开福建农民武装反抗国民党新军阀斗争帷幕。--农民遭到--,死伤数人。惨案发生后,中共福建临时省委致函漳浦党组织。接到省委指示信后,大坑、丹井、马坪、官浔相继成立了党支部。在这个基础上,于1928年春,在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派人指导下,在马坪中心校成立中共漳浦临时县委。3月,正式成立中共漳浦县委,领导漳浦各地农会武装实行武装反抗,驱逐第11军撤出闽南。

中共漳浦县委成立旧址马坪中心校于2004年6月被漳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漳浦县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5月被中共漳浦县委、漳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漳浦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马坪镇:马坪镇位于漳浦县东北部丘陵地带,北与龙海市白水镇交界,东与前亭镇和白竹湖农场接壤,南与佛昙镇毗连,西与赤岭乡为邻。四面环山,以“马山”和“大坪岭”得名为“马坪”。全镇土地面积5225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和一个镇办场。全镇共4297户,17724人,耕地面积21万亩,山地33万亩。 全镇有耕地21万亩,主要农产品有稻谷、水果、蔬菜。山坡地33万。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云和诏县委旧址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云和县委旧址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云和诏县委旧址位于诏安县建设乡月港村,年代为1935-1937年。

简介:原为月港陈氏族人大宗祠堂或支系祖祠,陆续建于清中后期至民国时期,由达三祠堂、陈氏祖祠、陈氏少宗、成德祠堂和裕德祠堂共五座建筑组成。1935年至1937年7月期间,中共云和诏县委机关设于此,同时是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和闽粤边独立营的重要活动基地。1937年7月14日,中共闽粤边特委代书记张敏在达三祠堂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传达国共合作“6·26”的政治协定和特委关于召开“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会议精神。16日国民党诏安保安大队突袭月港村。与会县委委员罗贵炎当场牺牲,闽粤边特委代书记张敏、云和诏县委书记李才炎等14人被捕,押送途中吴老狮等3人牺牲,其余人员押往县城监狱关禁。20日张敏等12人被杀害于诏安城郊良峰山麓虎咬巷。这是抗日战争初期我党受国民党假和谈蒙骗发生的一次沉痛事件,史称“月港事件”。

2018年,中共云和诏县委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达三祠堂:东、西、北各至外檐滴水位外10米,南至祠堂照壁以南10米。其他建筑:建筑本体四周滴水位各向外延伸10米。

建设乡:建设乡位于诏安县中西部,距县城14公里。东北邻红星乡,西与广东饶平县交界,南连西潭、白洋乡,西北与太平镇接壤。全乡总面积60平方公里,辖1个国营农场(5个作业区)和8个行政村,人口12860人。建设乡属革命老区,境内有诏安县“月港事件”纪念馆、潮澄饶平县委机关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同时,建设乡又是著名侨乡,建华作业区为印尼侨民聚居地。2013年建设乡政府聘请重。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西江县委旧址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西江县委旧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西江县委旧址位于会昌县西江镇许家祠(西江圩东南边)。为典型的赣南客家建筑风格,坐落于江西会昌西江镇圩上的南面,位于323国道与赣龙铁路之间,始建于清乾丙寅年(1746),系砖木结构,硬山顶,坐西朝东,进深28米,宽39米,一进二厅,主厅面积近400平米。

1933年7月下旬,中共西江临时县委成立。县委机关驻西江圩许家祠,梁汇川、马德民、杨志春先后任县委书记。同年10月,西江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西江县委隶属粤赣省委,县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妇女部等工作机构,下辖庄埠、洛口、城市、南门、小密、高陂、梅坑、黄安、赤鹅、黄龙、宽田、沙心等12个区委。同月为贯彻上级指示精神,部署全县各项工作,西江县委召开了县、区、乡干部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名录。

中共西江县委是在国民党准备对中央苏区实行第五次“围剿”前夕建立的。受尽封建--和国民党反动派压迫的西江人民,通过几年土地革命的实践,深知要翻身求解放,只有跟着共产党,建立和巩固苏维埃红色政权。因此,在西江县委的领导下,西江的各项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正如毛泽东主席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大会上表扬的那样“赣南的西江等处地方……,那里的同志们都有进步的工作,同样值得我们大家称赞。”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瑞金县委旧址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瑞金县委旧址为瑞金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瑞金县委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八一路居委会沿江路。现为刘开发私房,坐西朝东,系砖木结构,悬山顶,占地107平方米。

1927年8月下旬,南昌起义部队路经瑞金时,成立中共瑞金支部,书记刘忠恩。1930年6月,中共瑞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中共瑞金县委,机关驻扎于此,邓希平同志被选为中共瑞金县委第一任书记。1931年8月,邓小平主持中共瑞金县委的工作。迅速处理了原中共瑞金县委书记李添富“肃反”(肃“AB团”与“社会民主党”运动)扩大化的错误,为被冤屈的革命干部平了反。1932年5月,邓小平同志调离瑞金。1934年10月,红军主力转移后,县委迁九堡铜钵山。该旧址于1991年公布为瑞金市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中共瑞金市委宣传部

象湖镇:象湖镇位于瑞金市中部,是瑞金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东汉时期,因地形似象,塘多如湖得名象湖。全镇面积共有34.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11个社区,247个小组,总人口2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万人。镇党委下辖1个党总支,28个党支部,党员2253人。产业主要以物流仓储、旅游服务、建筑泥工、施工机械、服装加工、蔬菜种植等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炉迳三南县委扩大会议旧址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炉迳三南县委扩大会议旧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炉迳三南县委扩大会议旧址年代为1937年,位于全南县社迳乡炉迳村白石下小组。

2018年12月4日,炉迳三南县委扩大会议旧址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旧址东南面正门滴水向外延伸2米;西南面以滴水为界,南角门楼三面以门楼三面滴水为界;西北面滴水向外延伸2米;东北面上厅和天井以上厅滴水为界向外延伸2米,下厅以滴水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旧址东南、西北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米;西南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米,南角门楼与保护范围重叠;西北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7米。

炉迳村:炉迳村。

展开阅读全文

富田陂下村公略县中心县委旧址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富田陂下村公略县中心县委旧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富田陂下村公略县中心县委旧址位于青原区富田陂下村,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富田镇:一、富田镇概况 青原区富田镇座落在民族英雄文天祥故里,居富水河畔,距吉安市区56km,属半小时经济圈内。镇域面积216平方公里,与泰和、吉水、永丰县接壤。境内电力充足,交通便利,通讯网络四通八达,白云山水电站落户该镇,年发电量达8000万千瓦时,丰富的电力资源受到海内外客商的青睐,外商投资企业纷纷落户,2003年引进省外资金2750万元。青东公路。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酃县县委机关旧址——石洲锅厂下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酃县县委机关旧址——石洲锅厂下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县委机关旧址——石洲锅厂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三O年至一九三三年,中共炎陵县县委机关设在石洲锅厂下。县委在这里领导全县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壮大地方武装,建设群团组织,开展土地革命,扩大红色区域。一九三二年,王震率部来到炎陵,曾在这里办公和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余永红)

石洲乡:撤销沔渡镇、石洲乡,设立新的沔渡镇炎陵县辖乡。1949年为保定乡,1950年属三区,1952年属十都区,1958年改石洲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1公里,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0.4万。乡政府驻石洲里。辖青石、石坝、安坑、双江、太源、高车、马坳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水电站、花冈岩装饰材料、家具、竹器。.。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潮阳县委龙港地下情报交通站旧址彭氏祖祠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潮阳县委龙港地下情报交通站旧址(彭氏祖祠)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潮阳县委龙港地下情报交通站旧址(彭氏祖祠)位于潮阳区贵屿镇龙港村龙光路,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与代表性建筑。

2010年3月22日,中共潮阳县委龙港地下情报交通站旧址(彭氏祖祠)被公布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贵屿镇:潮阳市辖镇。1952年设潮阳县第八区,1954年改贵屿区,1956年撤区改建贵屿、南阳、上练三个乡,1958年合并为贵屿乡,同年改上游公社,1959年更名贵屿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位于市境西部边缘,与普宁市接壤,距潮阳市府31.2公里。面积52.4平方公里,人口10.3万。另有旅外侨胞6万人。境内水泥公路四通八达,并与广(州)汕(头)公路相连。

展开阅读全文

流洞小学--中共河西县委旧址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流洞小学--中共河西县委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流洞小学--中共河西县委旧址位于东源县船塘镇三河流洞文明小学。

1941年春,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简称后东特委)根据当时斗争形势,以及河源县自然环境,为便于党组织的领导和活动,批准河源县实行小县小区制,以东江河为界,东江河以东为河源县委(称河东县委),东江河以西为河西县委。1941年9月撤销船塘区委,建立河西县委,由李福民(李中达)任书记(至1941年12月)、张帆川(章平)任组织部长、黄(王)兰(女)任宣传部长,县委机关设在三河流洞文明小学(李福民等在该校教书为掩护)。河西县委下辖上莞、三河、畲寮、新寨、老围等五个区,负责组织、开展河西地区的革命斗争活动。

信息来源: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船塘镇:船塘镇地处东源县北部山区,龙川、和平、连平三县交界,是一个老、边、远、穷山区。全镇下辖2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户数12553户,总人口62772人,总面积203.3平方公里,山地有林面积17.8万亩,是东源县第一大镇。 全镇有耕地41803亩,其中水田30997亩,有劳动力27010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3145人。 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产值。

展开阅读全文

君陈小学--中共河西县委遗址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君陈小学--中共河西县委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君陈小学--中共河西县委遗址位于东源县上莞镇新民村君陈小学。

1941年9月中共后东特委在东江河以西设立河西县委员会后,于1942年1月设立特派员制,河西县特派员章平,副特派员郑重文,1943年1月,章平调离后郑重文任特派员。当时,郑重文特派员在上莞君陈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组织革命活动。河西县委机关就设在上莞君陈小学。1944年7月郑重文调离后,8月起由欧阳梧接任特派员至1947年7月。

该址在人民公社时被拆,现为新民村卫生站。

信息来源: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新民村:新民村。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和东县委旧址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和东县委旧址位于和平县东水镇街镇东水中心小学。

1940年11月,党组织派陈坤贤到东水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41年2月,中共后东特委决定从和平县委分出和东县委,由陈坤贤任县委书记,组织部长骆维强,宣传部长骆灿,--部长林镜秋,青年部长刘奇。县委设在东水中心小学,上属后东特委领导,下辖和东片党组织。

该校始建于1940年,后经多次重修,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1588平方米。

东水镇:一、人口、户口、辖区村、居委会个数情况东水镇地处东、俐江汇合处,水力资源丰富,水能巨大。全镇总人口37000人,其中农业人口34983人,总户数6801户,其中农业户6398户;辖区19个村委会和一个居委会,其中少数民族村1个。二、区域面积、耕地、林地面积情况全镇区域面积15270公顷,其中镇区占地面积3公顷;耕地面积1206公顷,其中水田973公顷,林地面。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东宝联合县委地下交通站遗址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东宝联合县委地下交通站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太公岭村新围,原为当地村民邝应陶夫妇的民居,现仅存遗址。GPS坐标:北纬22°5520.9",东经113°4843.6",海拔高程33米。

1938年1月,中共地下党员张英第一次到太公岭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住在邝应陶家,秘密开展宣传,组织联络抗日工作。1938年10月在此成立中共太公岭支部,张英任支部书记,发展了邝应陶、殷灿林、邝池寿3名党员。1939年在此建立中共东(莞)宝(安)联合县委机关交通总站,县委领导张如等经常住在这里,听取工作汇报,召开会议,研究抗日工作。1940年春,东江人民抗日武装转移海陆丰时,由张英亲手在园内埋下20多支-和地下党员名册,在埋藏位置种下了芒果树作标记。1940年6月,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撤销,中共东莞县委成立,交通站仍继续保留并发挥作用。1940年9月至11月,中共东江前线特委书记尹林平、中共东莞县委委员黄佳也曾在此居住过。

该遗址于2002年被拆除。2004年1月,被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太公岭村:大岭山镇太公岭村位于大岭山镇的西北面,距镇区3.5公里,辖区总面积2.24平方公里。太公岭村村民委员会下辖五个村民小组,主要居住五个村民住宅小区,分别是:大地小区、园塘仔小区、双岭小区、金榄小区、园山仔小区。常住本市户籍有478户,人口1675人,新莞人7100多人,有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共37家。2010年村组两级经济总收入1260 万元。太公岭村地。

展开阅读全文

力行小学——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机关遗址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力行小学——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机关遗址位于东莞市东莞中学南区篮球场西侧。它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东莞县工委、中共东莞中心支部及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的机关所在地。

1937年4月,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在望牛墩望角村成立,谢阳光任书记,张广业任副书记,卢仲夫、王寿祺为委员,下辖莞城、厚街、高埗、中堂、东坑5个支部,共有党员16人,工委机关设在望角村,后迁至莞城力行小学。

1937年10月,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外县工委指示,东莞县工委改为中共东莞中心支部,由姚永光任支部书记,谢阳光、张广业、王作尧、袁鉴文为支部委员,下辖11个支部,有党员30余人。领导东莞、宝安、增城(部分)三县党的组织。机关设在力行小学。东莞中心支部建立后,在发展党组织的同时,大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利用公开合法名义,发动群众,组织抗日团体和抗日武装。

1938年4月,中共东莞中心支部根据广东省委指示,在力行小学召开扩大会议,撤销东莞中心支部,成立东莞中心县委,书记姚永光,组织部长袁鉴文,宣传部长兼武装部长王作尧,委员有张广业、卢仲夫、张里夫、王寿祺。东莞中心县委领导东莞、宝安、增城(部分)三县的党组织,党员有30余人,下辖水乡、东坑、清塘三个区委及东宝边区工委和七个支部。不久,党员发展到100人。机关仍设在力行小学。7月,中心县委在力行小学举办第一期党员干部训练班,学习时间一个月。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13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在力行小学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武装抵抗日军。

(莞城区编志办谭志恒)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宝安县委“一大”纪念馆暨宝安抗日纪念馆

全文共 1341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宝安县委“一大”纪念馆暨宝安抗日纪念馆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安是广东较早建立共产主义组织的地区之一。1928年2月23日,根据广东省委的指示,中共宝安县委在松岗镇燕川村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9人。这次党代会后,宝安县委遵照会议决议,积极发展党员,至1928年4月,宝安县的党员人数已达280人。同时,宝安县委大力开展群众运动,成立抗租、抗捐、抗税斗争。1944年7月1日,东江纵队在松岗镇燕川村建立了第一个县一级抗日民族政权———东宝行政督导处。东宝行政督导处在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斗争、支援部队、发展生产、减租减息、开展-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中共宝安县“一大”纪念馆是广东省较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宝安“一大”纪念馆、宝安抗战纪念馆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作为广东地区抗日敌后根据地的军事、行政文化中心,也是土地革命时期我党领导的农民运动中心,在深圳党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如今,位于燕川社区的中共宝安“一大”纪念馆仍然屹立,见证着这段光荣的革命历史。

中共宝安“一大”纪念馆旧址原为素白陈公祠,建于清代中期,为砖木结构、清水外墙、建设面积215平方米。它是建国前中共宝安县地区党组织召开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党代会(包括现在的东莞、深圳、香港等地区)。

1928年2月23日中共宝安县委在燕川社区素白陈公祠召开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到会代表共19人,省委领导阮峙恒参加大会并作政治报告,郑奭南作了党务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宝安县第三届委员会,县委书记由省委指派郑奭南代理。会议要求遵照省委指示,领导组织工农武装革命,从此开始了宝安人民同反动势力斗争的历史。

为了纪念这段光辉革命历史,在2000年宝安区政府对中共宝安县“一大”纪念馆旧址设定专项维修资金按原貌维修,2001年经区委区政府,市、区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与指导,将旧址修复后设“宝安县革命风云录”基本陈列展览,将其定为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纪念馆,并在2001年7月1日对外开放。

“宝安县革命风云录”展览包括中共宝安县组织的建立、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四个部分,通过大量的照片、文物以及油画和沙盘模型,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大革命前后,宝安党组织建立及领导宝安人民同反动势力斗争的历史。

纪念馆的建成,将成为宝安、深圳乃至全省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又一重要基地。在这里举行两个纪念馆开馆仪式,就是为了缅怀先烈,牢记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使我们更加热爱共产党,更加信赖共产党。我们要保护好、宣传好、利用好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资源,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和群众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燕罗街道:燕罗街道于2016年12月26日挂牌成立,辖区面积36.51平方公里,其中山水绿地约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6平方公里。下辖燕川、罗田、塘下涌、山门、洪桥头5个社区,社区股份合作公司10家(其中原村委改制的5家,原村民小组改制的5家),常住人口约27万,户籍人口8633人。燕罗街道是深圳的西北门户,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核心,连接两市三区,有“。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那马中心县委旧址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那马中心县委旧址为马山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那马中心县委旧址位于马山县永州镇平山村坡马屯,时代为近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98年,中共那马中心县委旧址被公布为马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平山村:平山村距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全村有13个自然屯,分别为:龙房屯、内国屯、连塘屯、坡学屯、那岭屯、江庄屯、坡马屯、内日屯、皂局屯、升岗屯、坡雍屯、南生屯、农格屯等,922户,人口4008人,民族以壮族为主。全村设有1个党总支,6个党支部, 79名党员。耕地面积2800亩,其中水田1800亩,旱地1000亩,农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黄豆、红薯、。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遂蓬南中心县委旧址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遂蓬南中心县委旧址为遂宁市文物保护单位、科普教育基地。

中共遂蓬南中心县委旧址

年代:1947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

地址:船山区河沙镇栖凤村

简介:中共遂蓬南中心县委旧址位于船山区河沙镇栖凤村3社,1947年中共川北第二工委派共产党员王子度回遂,在此设立秘密机构开展活动。1947年中共遂蓬南中心县委在此成立,王任书记,着手建立地下武工队与敌斗争。旧址别名“一品轩”,一楼一底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坐东朝西,建筑面积245平方米,占地面积345平方米。正房面阔9.6米,进深8米,通高8米,走廊为木制栏杆。现保存较完整。前为街房三间,单檐悬山式屋顶,穿斗梁架,面阔9.6米,进深8米,通高8米。后面楼上为寝室,楼下为茶社,从后门可通后山,便于地下党开展革命工作。

栖凤村:栖凤村。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共遂安县委活动旧址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遂安县委活动旧址为安岳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遂安县委活动旧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

安岳县通贤镇山福村(原三佛村)三佛洞

1933年,中共遂安县委建立后,把组织活动的范围扩大到农村。县委书记张育才在通贤镇三佛寺的三佛洞发展了农民康遂、肖作屏入党。康遂入党后,把三佛洞作为中共遂安县委的活动基地,又先后发展了肖述云、王正邦、王定邦、康炳轩等10多名党员,并常在三佛洞召开党的秘密会议,利用庙会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组织群众开展革命斗争。1933年10月,省委秘书长邹风平来到遂安县委巡视工作,见通贤的革命形势发展很快,决定以通贤为中心发动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即著名的“通贤暴-动-”。但是,由于过早泄密,加上领导人的指挥错误等多种原因,导致暴-动-失败。

山福村:山福村。

展开阅读全文

李庄祖师殿中共南溪县委早期活动地和同济大学医学院旧址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李庄祖师殿(中共南溪县委早期活动地和同济大学医学院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祖师殿

祖师殿又名真武宫,位于李庄镇军民街29号。是由李庄帮会组织天灯会集资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修建。祖师殿座南向北,占地面积1960余平方米,为前后四合院式建筑,后殿独立于后院中。祖师殿修建之初供奉玄武祖师,所塑神像披头散发、敞胸露怀、双足-分踏龟蛇而仗剑于手。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2月,因为创办“南溪县李庄镇中心国民学校”需改建而折去大山门和戏楼,另用砖砌成校门。门额上之校名历经近百年风雨,至今仍清晰可辨。特别是大门的砌砖工艺及多种图案,至今仍为许多泥工奉为楷模。

1927年,四川省南溪县党团组织把工作重点全力转向农村,通过组织抗租、保佃、抗捐等斗争培养发展党团员、建立农村支部。同时开始进行建立农会组织的试点工作。1928年1月27日,中共南溪县委在李庄祖师殿召开党、团骨干会议,讨论决定筹备成立县农民协会事宜。2月8日,各地农协代表280余人在宋家乡川主庙召开农民协会代表大会,成立了南溪县农民协会,县委委员张守恒当选为主席。

抗战时期(1940~1946),内迁的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即设于此。同济医学院在李庄期间,攻克了川南一带长期流行的痹病。这种病轻者浑身无力,皮肤发麻;重者上吐下泻,四肢麻痹,发展到胸部即无法医治,只能等死。省立宜宾中学一次聚餐,37人发病。同济医学院教授唐哲、杜公振通过动物试验,查明病因是当地食盐中含有--,并提出预防和治疗方案,挽救了大批病人。其后唐哲教授发表了《李庄所见之痹病》一文。痹病被攻克了,这项研究也被评为1943年全国应用科学类发明一等奖。

祖师殿建于1833年,座南向北,占地面积4349平方米,为前后四合院式建筑,后殿独立于后院中。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2月,因为创办“南溪县李庄镇中心国民学校”需改建而折去大山门和戏楼,另用砖砌成校门。门额上之校名历经近百年风雨,至今仍清晰可辨。李庄古镇旋螺殿栗峰山庄李庄东岳庙(南溪农民暴动攻打李庄指挥部旧址)李庄张家祠李庄禹王宫(慧光寺)李庄奎星阁麦天官府李庄王爷庙李庄观音堂李庄桓侯宫李庄南华宫李庄玉佛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