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公墓

公墓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公墓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公墓问题。

分享

浏览

5493

文章

73

公墓守墓人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报考者需要拥有国家承认的学历,需要有专业的要求,年龄在18岁到35周岁之间。同时最好是能够吃苦耐劳,不怕辛苦,胆子相对比较大,这才能够有效胜任相应的工作。

挖掘和准备墓地

墓地管理人员同样还需要负责挖掘墓地以及准备墓地,需要根据土壤的成分以及柔软性,然后去开挖坟墓。工人同样也需要有效利用一些操作工具,比如拖拉机或者是铲子,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有效产出一些岩石和灰尘。接着就有机会找到一些比较合适的地方,能够进入到后期开挖的阶段。一般需要保证自己拥有着比较良好的生活状况,拥有着比较好的视力,这才能够轻松的完成这类的任务。

维护墓碑周围的区域

绝大部分情况下,这一项工作全部都是在公共场所执行,会围绕在亲朋好友周围,因此看守人也需要穿着整齐,也需要保持安静,才能够受到人尊敬。还需要维护墓碑周围的区域,应该注重于打扫,应该注重于引导。想要成为看守人,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在职培训,这才能够掌握相应的技能。需要向一些拥有丰富经验的人学习,比如如何去操作一些专业的设备,在有了经验之后才能够完成相应的工作。

守墓人的工资水平是多少

这里就分成两种,一种是考编制,一种是没有考编制,如果在没有考编制的情况下,工资水平大概是在3000元到4000元,可相反,如果考上了编制,工资水平就能够有效得到提升,也会拥有着比较丰厚的待遇。但要想考编制并不是如此的简单,在学历上有要求,在能力上有要求,而且还会拥有着一定的稀缺性,因此绝大部分人可能都会选择一些私人的墓地。

展开阅读全文

法国万圣节值得一去的名人公墓都有哪些

全文共 2621 字

+ 加入清单

万圣节最早起源于古代凯尔特民族的节日,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20世纪由美国人发扬光大,逐渐成为一个以尽情玩闹、趣味搞怪为主题的狂欢节。而在浪漫国度——法国,人们称万圣节为“Toussaint”,既是人们欢乐的节日,也保留着追思逝者的肃穆氛围。那么就让小编从游客角度为你介绍,法国万圣节时值得一去的名人公墓

拉雪兹神父公墓:露天博物馆

拉雪兹神父公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位于巴黎第20区,每年吸引数十万来访者,已成为全世界人们墓地的朝圣之地。这里一共安葬了七万多人,其中有很多过去数百年中为法国做出贡献的名人,莫里哀、巴尔扎克(第48墓区)、普鲁斯特(第85墓区)等都长眠于此。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巴黎公社社员墙,就在公墓的东北角。1871年“5月流血周”时,公社最后的一批战士被枪杀在此,共147名。

其实,并不仅仅是名人才有权安葬在此。拿破仑时定下的规矩就是,公墓不得拒绝任何要求来此安葬的人。墓地至今还在对外出售。如今可以在墓地里见到不少华人的墓。奢华瑰丽的墓地于1804年开放至今已经成为满目苍翠的雕塑公园。

王尔德墓碑(第89墓区)

亲吻王尔德墓碑,似乎变为一种仪式。雕像家雅可布·艾普斯登按照他在诗集《斯芬克斯》中的意象,在他的埋葬之处雕刻了一座小小的狮身人面像。

在中国,王尔德以《快乐王子》的童话被人熟知。这位爱尔兰作家、诗人、剧作家,同时是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早期伦敦最受欢迎的剧作家之一。他尤其以短诗、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及戏剧作品闻名。他的粉丝如此之多,以致管理部门被迫制作玻璃罩保护墓碑。

肖邦墓碑(第11墓区)

波兰作曲家,“钢琴诗人”肖邦的墓碑前,一年四季都摆满了献花。成名之初,肖邦搬到巴黎,除了音乐才华之外,他和法国着名女作家乔治桑的恋情,尤其为后人称道。

肖邦生前身体虚弱,39岁因肺病死于巴黎公寓,遵照他的遗嘱,他被葬于拉雪兹神父公墓。肖邦的墓碑简单不俗,呈纯白色,前方刻着他的侧面头像浮雕,下面是他的名字和生辰,墓碑上方是一座裹着轻纱,披散着秀发,悲戚地垂头低吟的少女雕塑。雕像的创作者正是乔治桑的女婿奥古斯特·克雷森哲。

蒙巴纳斯公墓:闹市的避风港

蒙巴纳斯公墓位于巴黎市区的南部,是法国首都的第二大公墓,于1824年由市政府设立,当时占地10公顷。与拉雪兹公墓不同,墓园里的公墓都是横平竖直的,十分规整。

自建墓至今,已有30多万人在这里安葬,并以每年1000多人的速度递增。这里有莫泊桑、波德莱尔、萨特、贝当元帅、雪铁龙、德雷弗斯等人的基地。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传奇华人女画家潘玉良便埋葬于此。

潘玉良墓碑(第7墓区)

在巴黎蒙巴纳斯墓园第七墓区,静静地躺着一位华人女画家,她就是被誉为“画魂”的艺术家潘玉良。这位民国初年的传奇女画家,原是江南妓女出身,因认识芜湖海关盐业总监潘赞化而改变了一生命运。

潘玉良随潘赞化到上海,开始了学画的学生生活,其后留学巴黎,成为“中国西洋画家中第一流人物”的女画家。她的艺术生涯主要在法国度过,一生中两度远涉重洋来到法国,在法国从事艺术活动近50年,直到1977年在巴黎去世。

萨特和波伏娃墓碑(第20墓区)

萨特和波伏娃是两个永远无法分开叙述的名字,他们的墓碑同样如此,合二为一。萨特是剧作家、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作为介入性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主张“用行动承担义务,而不是言词”。

波伏娃是小说家、评论家,萨特的爱人、战友。他们在年轻时就相识,从此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1949年她发表了从科学角度维护妇女权益的书《第二性》,成为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精神领袖,并一直为反对妇女的偏见与不合理的习俗而奋斗。

两人的墓碑是普通的灰白石头砌成,只有一尺多高,上面只写着两人的姓名和生平时间。

蒙马特公墓:艺术家安息之地

公元9世纪初建成的蒙马特墓地,位于蒙马特高地西侧,是巴黎第三大公墓,同是许多在蒙马特地区生活的艺术家的埋葬之地。蒙马特墓地的规划相当整齐,有条有理,基本上很容易分辨其中的片区。缺点是因为蒙马特地势起伏不定,很多片区与相邻片区水平落差很大。所以,经常需要“翻山越岭”地游走其中。

特吕弗墓碑(第21墓区)

新浪潮导演特吕弗,是广大影迷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存在,他向人们讲述的故事神奇而不凡,叙事独特却广受理解,影响了世界各地一代代影人。

出生于1932年的特吕弗是一位自学成材的典型,14岁辍学之后曾从事多种职业,27岁因《四百击》获得最佳导演奖,掀起了新浪潮运动,成功书写了他作为世界影人的第一页。

法国万圣节值得一去的名人公墓

万圣节在法语中称为Toussaint,同圣诞节、复活节一样被认为是__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的11月1日,又被称为“鬼节”或“死人节”。

尽管如今这一节日已超越生死,伴随着法国学校为期两周的万圣节假期成为了“狂欢”的代名词,但在传统上,法国万圣节与中国清明节习俗相似:每年10月31日之前各公墓都会打扫干净,因为万圣节或随后的几天里,到公墓来献花祭祖是众多法国人必走的程序。

在巴黎,每年约有18万到20万人到城市各个公墓祭祖,巴黎市政府因此会采取特殊措施保障公墓正常运行,有适于万圣节的特定作息时间。万圣节期间,公墓工作人员不休假,开放时间从早8点开始延长到下午6点。此外巴黎城市的八大公墓内都有小型巴士,方便人们迅速找到目标墓碑。

不过,即使你不是来祭祖,而只是在墓地里倘佯,也能感受到巴黎公墓独特的魅力。正如着名学者熊培云在《巴黎·墓地书》一书中所说,每座公墓就像是“一座座微缩的建筑艺术博物馆”。每年万圣节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访客更是络绎不绝。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巴黎的三个主要公墓及栖息于此的名人们,法国万圣节到来之际,这些名人的墓前不乏前来致敬追思的人潮。

黛莉达墓碑

传奇女伶黛莉达,1933年1月出生于开罗,父母是从意大利到埃及的移民,60年代因机缘偶然,被法国导演挑选为电影演员,随后进入音乐圈,在法国大获成功。1979年,她还第一次回到家乡埃及开演唱会,并推出风靡阿拉伯世界的DISCO作品HELWA YA BALADI,沙达特总统授予她最高艺术勋章。

然而,连续37年不间断的成功,却让Dalida感到越来越孤独,她曾发出疑问:“我的生活是成功的,但什么才是我的生活呢?”1987年5月2日,Dalida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她的墓前竖立了一座等身比例的雕像,是蒙马特公墓内碑前拥有最多献花的名人。

展开阅读全文

雷科莱塔国家公墓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雷科莱塔国家公墓又称贵族公墓,建立于1822年,占地面积10英亩,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古老的公墓,也是世界最著名的10座墓地之一。雷科莱塔国家公墓美丽、静谧、优美,长长的蔓藤、萋萋的芳草、深深的墓园,刻满了岁月沧桑的雕塑,处处弥漫着欧式的浪漫和忧伤,满园的雕刻是名家的构思奇特、无穷智慧的劳动结晶。

雷科莱塔国家公墓是阿根廷富人及历史名人的安息地,安息着大约7000个阿根廷社会历代精英。墓园中的墓室都由其贵族所有者自行设计、布局和装饰,大小不同、风格各异。陵墓仿似一座座缩小版的宫殿,静穆而肃然,小的占地只有几平方米,豪华的有二十多平方米,大部分墓室配有精美的大理石或青铜雕塑。阿根廷很多名门望族,都会在这里购买墓室。如今已有23位阿根廷正副总统安息此处。雷科莱塔国家公墓凭借着高贵的定位,成了身份、地位和荣誉的象征,也成了阿根廷民众最向往的“永久家园”。

La Recoleta Cemetery

必去理由:世界最著名的墓地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南美洲【South Ame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阿根廷[Argentina]

景点所在省、州:布宜诺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景点所在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展开阅读全文

郎部公墓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郎部公墓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郎部公墓位于吴兴区杨家埠街道瓜山村金兜山麓,时代为中华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

1989年3月,郎部公墓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瓜山村:湖州市杨家埠镇瓜山村位于杨家埠镇西南部,总面积约2.2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088亩。辖区有7个村民小组,农户208户,常住人口741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9万元,村人均纯收入16400元。 2012年3月,经村两委会议讨论,报村民代表大会批准,开始了瓜山村村庄整治提升工程。工程涉及村庄整体规划、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和卫生洁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篮碧轩烈士公墓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碧轩烈士公墓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

蓝碧轩四烈士公墓位于海曙区章水镇杖锡村鹿窠自然村的屏风山脚,坐东向西,面对转头岩。蓝碧轩生前是浙东游击纵队第三支队第一大队的大队长。1943年11月在余姚大余战斗中壮烈牺牲,战后由当地群众与三位在战斗中牺牲的九名烈士一起掩埋在屏风岩下,1958年村民重新将烈士们葬在“四明山心”的石刻旁,1997年鄞州县委县政府重建烈士墓。烈士墓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三面筑有挡土墙,四个平台,分墓地、拜台、亭台、花坛、花台在左邻“四明山心”石刻,花坛里的左面还立有“杖锡乡扶贫济困基金捐款纪念碑”。2010年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信息来源:海曙区文管所

杖锡村:杖锡1村。

展开阅读全文

国殇公墓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国殇公墓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国殇公墓位于余杭街道安乐山(宝塔山)南麓。年代为1946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9年,国殇公墓被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余杭街道:古镇余杭位于杭州城中心西23公里处的南苕溪畔,西倚天目山脉,东连杭嘉湖平原,河网交错、群山翠绿、物产丰富,历来被誉为“文化之邦、丝绸之路、瓜果之地、鱼米之乡”。全镇下辖16个建制村,5个社区,2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7392人,总面积93平方千米。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53.7亿,比去年增长31.4%;农业总产值2.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

展开阅读全文

陶朱公墓范蠡墓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陶朱公墓(范蠡墓)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记》载,范蠡辅越灭吴后,弃官经商,先到齐国,后定居于陶,自称陶朱公,曾三致千金,死后葬于此地。《定陶县志》、《曹南文献录》亦记载:“范蠡墓在定陶县城东北五里”,“卒老死于陶”。经考证,范蠡死后,葬在今定陶镇堌堆刘庄村南,考古调查显示,现存范蠡墓周围一千余平方米范围内,地表和地下3米以内都存有大量的泥质和夹砂灰陶陶器残片,这里地势较高,土质较黑,器物残片种类较多,质地坚硬,陶色纯正,是一处较大面积的夏商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文化遗址,范蠡葬在此地,即与文献数据的记载一致,也与周围地势地望相吻合,1982年该遗址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水苍茫,孤帆远影,一代伟人已去,然而范蠡在定陶留下来的遗迹永存,他所创立的经商理论和儒商传统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光耀后人,彪炳史册。

崔庄社区:崔庄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郑庄公墓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郑庄公墓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庄公墓位于新密市曲梁镇王岗村东500米,坐北朝南,地处三面临河的台地上,东距溱水、南距洧水各1.5公里,柳溪环其左。墓冢高大,高10米,周长125米,夯土筑成。郑庄公,名寤生,郑武公之子,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代国君。曾联合齐、鲁,击败宋、卫,兼并许国,并使郑国在中原逐渐取得霸主地位。公元前701年卒,葬此。该墓对于研究春秋时期诸侯墓葬布局以及春秋时期郑国历史具有一定价值。

第一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曲梁镇:曲梁乡位于新密市东部,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314个村民组,6.8万人,境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水资源丰富,古文化遗迹众多,是新密近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乡镇,工业经济发展迅猛,项目建设势头强劲,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以服装为特色,以耐材、煤、电、冶炼为支柱,食品、医药、纺织、化工等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新格局。2。

展开阅读全文

汉口辛亥首义烈士公墓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汉口辛亥首义烈士公墓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辛亥首义烈士公墓坐落在武汉市江岸区球场路2号,为纪念在阳夏战争汉口保卫战中牺牲的无名烈士而建。占地面积4326平方米,是武汉地区现存辛亥首义烈士陵园中保持较为完好、安葬辛亥首义烈士最多的一处。1911年10月10日,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武汉三镇相继光复。清王朝为挽回灭亡的命运,起义将士为捍卫革命成果,于1911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在汉口刘家庙(今二七路)、大智门(今车站路)一带展开了殊死搏斗。当时阵亡的2000余名起义军将士遗骸,由战时红十字会出面收集,分成六座大墓冢合葬于此,名“赤十字会义冢”,俗称“六大堆”。次年2月,红十字会在每座墓冢前立“国殇”石碑,以志纪念。1913年,红十字会和汉口各慈善团体将此处建成公墓,鄂军都督黎元洪题墓碑额“铁血精神”及“鄂军起义阵亡诸烈士墓”墓名。1946年,武汉行辕主任程潜下令汉口市政府在原址加以修葺,围以栅栏,建园立碑。陵园坐东朝西,定名为“辛亥首义烈士陵园”,并题书“辛亥首义烈士墓”碑名。1955年,将汉口单洞门一处辛亥首义烈士遗骸2000具,迁葬于此。1956年,陵园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政府重建陵园,立“辛亥首义烈士纪念碑”。

展开阅读全文

辛亥铁血将士公墓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辛亥铁血将士公墓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辛亥铁血将士公墓位于汉阳扁担山公墓南九区与南十区中间的半山腰,沿石阶上蹬180余级,看到麻石所围一墓园。墓园门占地510平方米。园门楼书“辛亥铁血将士公墓”,墓园后面翠柏护坡。墓园里树立4座墓冢及碑,刻有民国二年黎元洪题“铁血精神鄂军起义阵亡诸烈士之墓”15字。该墓是民国政府为辛亥首义时期,在阳夏保卫战中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将士而修建的公墓。1913年始建于龟山西南麓补乾亭(六角亭)。1955年因建武汉长江大桥,迁至扁担山。1956年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桃源热市棠梨岗抗日烈士公墓

全文共 1460 字

+ 加入清单

热市镇平桥村一组原菖蒲乡老政府旁的棠梨岗是一处抗日纪念地,山腰有一座当年抗日烈士公墓,这里长眠着七十多位抗日烈士。

一九四三年古历十月十九日、十月二十三日,日军先后两批从石门、慈利方向窜至热水坑,驻扎在热水坑洗澡堂边的一条街上,同时抢占了澡堂两边高山,云盘山和梳背岭修筑工事作为据点,用以堵击我从慈利方向来救援常德的部队。日军进驻热水坑后,烧杀掳掠,无所不为,周围老百姓的牲畜、家禽、粮食搜个精光,把每户老百姓煮饭的锅抢的抢走,砸的砸烂,大多数老百姓都逃到山上、躲在山洞里或奔走他乡,有胆子大的没有跑的,日军发现,不是被拉扶就是被杀死,热市原中心小学后面的煤坑里就埋了不少杀死的老百姓。

时隔四天,我第七十三军15师,七十四军161师分别从慈利、石门、桃源方向派部队到热水坑的附近的雷打岩山和鲁家尖山设立据点,直接与日军展开你死我活地战斗。七十三军的部队驻扎在雷打岩山下平桥村李次耀屋场,七十四军的部队驻扎在明月村13组钱家坡上,当时每天的战斗都非常激烈,炮声、机枪声、步枪声响个不停,天天都有牺牲、受伤的人员从前线抬下来,双方僵持了十多天,不分胜负。这时我方老百姓也动员起来了,有很多青壮年主动帮助73军部队抬担架、送茶水。住在热水坑附近的高灵洞的一位热血青年刘大佬,看到日寇的滔天罪行,满腔怒火,自告奋勇,带领73军一个排长和一个士兵,带着火硝和煤油,深夜潜水过河悄悄摸到日本佬驻扎的澡堂街上连着的茅棚里,把煤油浇到茅草棚上,再用火硝点燃,迅速返回。当晚整个热水坑大街上被熊熊大火烧了个干净,日军惊慌失措,不得不全部撤到两边山上据点里,至此一段时间,日军再也不敢轻举妄动,我军乘势进行攻击,两军部队联合从正面发动强攻,浴血奋战,我方武器虽不及日军精良,但我方指战员不怕牺牲,血战到底的精神难能可贵,最后我军下了死命令,营长、连长带头冲锋陷阵,一举突入两个敌据点,敌阵大乱,敌人死的死,逃的逃,古历十一月二十四日,日军残敌几十人不得不向常德方向逃去。

这次战斗时间经历一个月,双方伤亡很大,打死敌军百余人,我军阵亡官兵七十余人,伤三十余人,最后我军以胜利告终,日军再也没敢来侵犯。战斗结束后,我军留下了一连打扫战场,前后用了三个月时间,选址棠梨岗上修建烈士公墓(现平桥村1组),当时当地老百姓捐棺材、捐木板、送木料,平桥村李次耀的嫂子的寿木都献了出来,有三个军官躺的是棺材(这三个军官分别是名叫曾宪昌、李春芳、杨建龙),其余的士兵都是老百姓送的木板做的木匣子,把公墓修得庄严肃穆,气势雄伟。整个占地近300平方米,墓南北方都修有墓门,正中立有一个小牌楼,一对石桅杆(清石做的),墓的四周修有木栏棚,墓的前面立有11块石碑,刻有此次战斗的前后经过,其余碑上都刻有牺牲烈士名单,墓的正门刻有“一片丹心垂日月,几行忠骨筑长城”的对联,在墓的右侧50米处,修有六角亭,亭边有一株大樟树,樟树上刻有“精忠樟”三个大字,墓的前面还植了两株松柏树。在棠梨岗的山顶,修有一座英雄纪念塔(这座塔当时是从热市街上桥头的寺璋拆迁来的)。解放后,每年清明节都有学校师生和群众自发前往墓地扫墓、吊唁。

热市镇:郝坪乡、热市镇成建制合并设立热市镇热市镇地处桃源县北路,距县城60公里,距常德市区56公里,北与慈利县零溪、广福桥镇接界,南与本县双溪、九溪相连,西与本县郝坪乡毗邻,东同石门县蒙泉镇交界。全镇总面积127.43平方公里,海拔最高度为842.5米,最低度为63.86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由山峦起伏到平坦开阔。 镇内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公路。

展开阅读全文

钟洞烈士公墓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钟洞烈士公墓为平江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钟洞烈士公墓位于平江县童市镇政府后,时代为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3年11月20日,钟洞烈士公墓被公布为平江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童市镇:地处平江县腹地。乡域清代属太平乡5都,民国属5区三联乡。建国后隶钟洞办事处、钟洞区、钟洞公社(后复为区),地名未变。1995年4月由原钟洞区公所的钟洞、恩溪两乡合并建为钟洞乡。集雨面积159平方公里,总人口30000万人,耕地1.9万亩;辖28个村、380个居民小组。因地处县境中部山洞地区,人称中洞,后“中”演变为“钟”。钟洞是革命老区,曾是省苏维埃的主要活。

展开阅读全文

国民革命军第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国民革命军第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民革命军第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桔子洲街道师大社区岳王路。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侵华日军先后3次大规模进攻长沙。73军于长沙外围抗击日军,将士作战英勇,使日军进攻受挫,伤亡惨重。为纪念73军抗日殉国将士,1946年在岳麓山赫石坡修建公墓。公墓由公墓区和南、北两处纪念设施构成。公墓区由忠义观、陵墓、纪念碑、石阶、墓庐等组成,忠义观内供奉73军阵亡将士骨灰。公墓是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师大社区:师大社区是单位型社区,位于贵阳市城东北角。东起贵阳市旭东路,西至贵州新印刷厂,南起宝山北路,北至照壁山、思贤山顶。占地面积0.396平方公里,居民楼栋70栋,总户数1550余户,总人口19800余人,其中学生14000余人,70个居民小组,党支部党员17人,社区工作人员10人。联系电话:6702320。

展开阅读全文

竹岗外国人公墓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竹岗外国人公墓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竹岗外国人公墓建在深井村竹岗山(俗称马鞍山或番鬼)山腰。岗上翠竹丛生,郁郁葱葱,在青枝绿叶掩映下的数十亩山地上,错落地竖着大小不等、各种文字的墓碑数十块。可惜大多数被移走毁掉。目前尚存十余块。

竹岗外国人公墓,-战争前后,长洲、深井一带,水深广阔,逐渐成为商贾云集、船舶如蚁、显赫一时的贸易口岸。竹岗外国人公墓安葬着因疾病和意外而死于广州的来华商人和政府官员。

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深井社区:深井股份经济社联合社位于环境优美的长洲岛的西南部,地形如蘑菇状,珠江环绕着四周,东北面因浅水湾同长洲社区相连,南面与番禺隔江相望,西南与全国闻名的大学城毗邻,西北面与海珠区相望,占地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居住区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隶属长洲街,下辖14个经济社组成。常住人口3053户,12356人,户籍人口1294户,3921人,60岁以上老人760人,88。

展开阅读全文

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陵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山马头岗,面积100多亩,由公墓、纪功亭、纪念塔3部分组成。 由著名设计师杨元熙设计,1945年10月5日始建,1947年9月7日落成。

陵园内的纪念塔矗立在一座平台上,方型的底座高4米多,正面开有一门进入塔内。门的上方镶嵌着孙立人题写的“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塔”石碑。

新一军驻防广州期间,孙立人用3千日本战俘修建了位于白云山马头岗的新一军阵亡将士公墓,该公墓由著名设计师杨元熙设计,1945年10月5日始建,1947年9月7日落成。公墓原面积100多亩,由墓门、纪功亭、纪念塔3部分组成。新一军征缅阵亡烈士公墓,四柱纪念塔与竖井墓穴连体,其总高38米,外加中部一个过千平方米的纪念塔大平台,体积相当庞大。

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秦穆公墓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秦穆公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凤翔城以赢秦彰,东湖名因苏轼传。秦穆公墓位位于凤翔县城文化路博物馆院内,东距陕西省级风景名胜区东湖古典园林仅数百米。这里交通便捷,环境优雅,兼有神奇的“西周古饮风池”和“秦穆公赐盗马野人美酒解毒”的历史故事,以及《诗经·秦风·黄鸟》中所提到的“三良”之墓冢,还有秦穆公的小女儿弄玉和肖史一对青年神仙夫妻乘凤凰飞天的美丽神话故事,数千年来被历代文人墨客在小说、诗歌、笔记中记载、叙述和吟咏,在民间广为流传,遂使其蒙上了浓重的历史

氛围,又带有几分神秘色彩。

秦穆公墓占地近十亩,仿古建式油漆彩绘大门,墓冢在院内中心部位,高出地面6米有余。大门前树有清代名流陕西巡抚毕阮篆写“秦穆公墓”四字的高大碑石。

秦穆公是秦国发展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也是建都雍城的十九位秦君中最为贤明的一位。关于他的事迹在《东周列国志》、《诗经·秦风》等文学作品中多有记述。海内外游人都为能到秦都雍城探幽访古,参观秦穆公墓这一著名历史胜迹,凭吊先贤古人,增长历史见识大开眼界而为快。

展开阅读全文

郑桓公墓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郑桓公墓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华县郑桓公墓

郑桓公墓位于陕西华县西关螺钉厂后院中西侧。长20米,宽15米,总面积300平方米。

郑桓公(?—公元前771年)西周时郑国的建立者,姓姬名友,周宣王之庶弟。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静把姬友分封到都城镐京附近的咸林,在今陕西省华县西北一带,国号为郑,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郑国。姬友,史称郑桓公,又因为郑国是三等诸侯国,国君为伯爵,郑桓公也叫郑伯友。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1年)西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郑桓公阵亡,战马驮尸返回郑地,葬身于此。

虽历经2700多年风雨,仍巍然屹立,接受世界各地郑氏后人的拜谒。

郑桓公墓

墓地原有3间郑桓公祠及一座功坊,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1月23日)农历腊月十二日,发生在以华县为震中的8-8.3级,列度为11度的强烈地震所毁。明万历年(1573年)间,郑桓公祠及功坊修复,将原功坊上所题“缁衣遗爱”四字,改题为“周宗忠贤”。明末时祠与坊又废毁,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县长吴至恭修葺。1957年,郑桓公墓列入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后1972年战备时略有破坏。1988年县文管会与螺钉厂将残留土冢四周用砖砌封,顶部用水泥抹盖,周围栽植树木花草,现墓周长10米,高2.1米,保存完好。

郑桓公墓应当是中华民族黄河血脉源头中的一条泉水。是历史长链中不可缺的一个环扣。郑国在中国历史上有四百余年的建国史《诗经》中有《郑风》,《史记》中有《郑世家》。他为中国历史文化留下了许多可贵的财富。当地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并积极协调各方面社会力量,尤其郑氏家族在海内外的各种民间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修葺,充实,完善这座陵园,让它恢复到历史上应有的规模。使这块风水宝地能让古郑国之灵气为今天的陕西华县经济旅游等事业的发展带来福祉。

郑桓公不仅是一千二百万郑氏子孙的太始祖,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将,中国历史上东周王朝的兴起,是和郑桓公的深谋远虑分不开的,让我们永远铭记他的丰功伟绩,代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维也纳中央公墓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维也纳中央公墓坐落于维也纳东南部的锡默灵区,建立于1863年,占地面积590英亩,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墓之一,共有330000多个墓穴,自始建以来,这里共安葬了250多万人,因埋葬有世界名人而闻名。

维也纳中央公墓为维也纳现存最大、最知名的墓地,在过去的百余年中埋葬了诸多知名人士,尤其是古典音乐艺术家,如舒伯特、贝多芬、布拉姆斯、勋伯格等。据说并不是所有的奥地利人都可长眠于此,能在这里长眠的都是名人和有杰出贡献的人。尽管是墓地,但站在公墓中心放眼望去,在绿树掩映中的墓区让人感到的只有宁静、祥和,绝无一丝孤寂和悲凉。同时,公墓里材质不同、造型各异的墓碑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给公墓增添了不少艺术气息,而维也纳中央公墓也成为人们公认的维也纳最美的地点之一。

维也纳政府之所以将这些闻名世界的音乐家埋葬在维也纳中央公墓内,是希望音乐家在音乐的天国里也可组成永无终止的音乐沙龙,一起享受音乐。

Zentralfriedhof

必去理由:世界最大的公墓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奥地利[Austria]

景点所在省、州:维也纳州 [Vienna]

景点所在城市:维也纳 [Vienna]

展开阅读全文

斯塔列诺公墓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墓地总是一个承载着悲痛的地方,人们在此缅怀逝去的亲友。一般人只会在亲人去世或者其他特定时候才会进入墓地凭吊。而有这样一个墓园,来造访的却经常是游客,与墓地中安葬的逝者并无任何关系,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斯塔列诺公墓

斯塔列诺公墓是意大利热那亚的一座大型公墓,建在一个山坡上,与其说它是陵园,不如说是一个以死亡为主题的雕塑博物馆。这里堪称是欧洲最大的户外雕塑博物馆,占地超过1平方公里,拥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最完好的意大利大理石雕塑。

斯塔列诺公墓在1851年启用,由热那亚建筑师卡洛•巴拉维诺(Carlo Barabino)设计。曾经,热那亚的有钱人喜欢在自己的墓碑前放上巨型的雕塑,以表达对于死亡的理解和观念,这个传统延续了几百年。一百多年以来,公墓里逐渐积累了很多精美绝伦的墓碑雕塑,数量惊人。其中,主要包含王尔德的妻子康斯劳埃德,费鲁乔•帕里,法布里奇奥•德•安德烈,尼诺•比克肖和朱塞佩•马志尼的坟墓。公墓里还有一个罗马万神庙的复制品。此外,单独的英国墓地则反映了19世纪后期英国在热那亚的强大影响力,包括两次世界大战来自英国和英联邦的军人坟墓。

Monumental Cemetery of Staglieno

必去理由:欧洲最大的户外雕塑博物馆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意大利[Italy]

景点所在省、州:利古利亚大区 [Liguria Region]

展开阅读全文

公墓基础知识

全文共 2516 字

+ 加入清单

公墓是规划出来供埋葬死者之用的土地。公墓反映地理条件、宗教信仰、社会观念以及美学和卫生上的考虑,有时因陋就简,有时富丽堂皇,甚至超过生者的居住区。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公墓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墓的由来以及变迁

公墓是规划出来供埋葬死者之用的土地。公墓反映地理条件、宗教信仰、社会观念以及美学和卫生上的考虑,有时因陋就简,有时富丽堂皇,甚至超过生者的居住区。公墓也可能被奉为「圣地」或禁区。在日本、墨西哥等国,公墓是在某种场合为纪念死者进行参拜之处。在另外一些国家以及其他宗教团体,公墓荒凉简陋,鲜有人迹。

在大多数文化形态中,为死者提供葬身之地原是家族的义务,因为人们普遍相信,人虽死而亲缘关系犹存。在《圣经》中,亚伯拉罕从赫人所购之地,其主要特点是有洞穴,亚伯拉罕可以将他家族中的死者葬在其中,保有家茔是长期流行於世界许多地区的习俗。家茔的地点往往要加以选择︰在中国,由风水先生选址,选风好水佳的地点;韩国人传统上请泥土占卜师选定吉地,使「邪灵凶鬼」不能望见。与先人团聚的愿望一向十分强烈,亚裔孝子有时不惜重资把先人遗体运回日本或中国安葬;在西方世界,人们往往把死者遗体用航空、铁路和海运方式「运回故土」。即使是在由部落或社区负责提供墓地的场合,葬身於社区墓地也是众人羡慕的特权。外乡人可以居住在市镇或城市,但不能葬身于它们的公墓。古代犹太人、罗马人和其他民族建立特别的公墓为埋葬罪犯、异族人和贫穷人之用。在欧洲,从中世纪一直到19世纪若干年代,经过定罪的巫者和杀人犯,还有自杀而死者,都不得葬于公墓。

环境卫生上的考虑一向影响到公墓的性质及选址。例如,罗马人和犹太人就认为公墓具有危险性,因而把墓地安排在罗马及耶路撒冷的城垣之外。古代埃及人和中国人同样也有这种环境卫生上的考虑。另一方面,基督教徒却不考虑此点,他们的地下墓穴既是集体墓地又是礼拜场所,到了基督教徒可以自由举行宗教活动的时代,他们把死者葬在教堂或教堂后面的墓地。6世纪以后,人口过于稠密已是十分普遍的问题,于是许多世俗当局决定恢复罗马国旧制,死者必须埋葬在城垣之外。但是,教会的土地不受世俗环境卫生法的约束;于是,在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问题愈益严重。

到了18世纪中叶,教会墓地拥挤,城市范围之内也再无埋葬死者之地,其后果已是众人忧虑的问题。教堂的地下室以及教堂周围的狭小空间已经是棺木丛集。这种场所许多已成为病源,常去者难免罹灾。在教堂墓地,掩埋的棺木逐层垒置,高到距地表仅几呎(有时甚至仅几吋),地面不断升高,常与教堂低层窗口持平。为了给新葬者腾出空间,教堂司事只好暗中将骸骨和尚未完全腐朽的屍体移往他处,有时是有计画地另行掘坑掩埋,掘墓工将挖出的棺木铭牌、棺柄、棺钉收归己有,当作废金属出售。这样一来,教堂墓地附近的居民往往丧失健康,面色难看得令人无法忍受。

各大城镇的这类情况仅在程度上有所不同,在伦敦,由于人口众多,死者也多,这种情况更加及时受到公众关注,经过不止一次地采取治标措施,终於在1855年依法关闭全部教堂墓地,仅留少数例外。早先已有私人企业在伦敦附近开办了几处公墓,但是1855年的《丧葬法》标志著英国和爱尔兰公墓制开始实施。几乎在各个地方,在城市和市镇范围以内的墓葬都已废止,若有某地尚有墓葬,则必须以种种方式保证其无害。

从1860年起,在教会墓地埋葬死者的习俗,在许多国家逐渐终止,丧葬经历了一个过程,先是在私人地产上单葬,再是葬於教堂墓地,再是葬於公墓,今日则是葬在纪念园中,各坟以金属牌标出,不再用传统的墓石。19世纪最大的此类工程之一是英格兰的布鲁克伍德(Brookwood)纪念园,它是由伦敦墓地公司(London Necropolis Company)所兴办。它在伦敦市内有私有火车站,在公墓范围有两个这样的火车站,有自己的电报挂号,并有针对不同宗教、民族、社团和职业的特别葬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福雷斯特劳恩公墓(Forest Lawn)或许是这类设施中最著名者。在美国,目前仍有公共公墓、合作公墓、教会公墓和大规模的共有公墓。对於军人和军人家属,除了州、县和市开办的公墓以外,联邦政府还在美国境内和国外办有许多国家公墓。在现代公墓,由政府机关、宗教团体、商业机构或其他负责机构出售地块。丧家须缴纳一定费用以使坟墓常年受照料,同时还要为开墓以及司事和监督人员所履行的其他工作缴费。

官方权威数据显示:我们目前共有经营性公墓2000多家,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约10万个。在大多数文化形态中,为死者提供葬身之地原是家族的义务,因为人们普遍相信,人虽死而亲缘关系犹存。在《圣经》中,亚伯拉罕从赫人所购之地,其主要特点是有洞穴,亚伯拉罕可以将他家族中的死者葬在其中,保有家茔是长期流行於世界许多地区的习俗。家茔的地点往往要加以选择︰在中国,由风水先生选址,选风好区。公墓也可能被奉为「圣地」或禁区。在日本、墨西哥等国,公墓是在某种场合为纪念死者进行参拜之处。在另外一些国家以及其他宗教团体,公墓荒凉简陋,鲜有人迹。水佳的地点;韩国人传统上请泥土占卜师选定吉地,使邪灵凶鬼不能望见。与先人团聚的愿望一向十分强烈,亚裔孝子有时不惜重资把先人遗体运回日本或中国安葬;在西方世界,人们往往把死者遗体用航空、铁路和海运方式运回故土。即使是在由部落或社区负责提供墓地的场合,葬身於社区墓地也是众人羡慕的特权。外乡人可以居住在市镇或城市,但不能葬身于它们的公墓。古代犹太人、罗马人和其他民族建立特别的公墓为埋葬罪犯、异族人和贫穷人之用。在欧洲,从中世纪一直到19世纪若干年代,经过定罪的巫者和杀人犯,还有自杀而死者,都不得葬于公墓。

看过“公墓基础知识“

公墓的分类

公墓主要是指人去世后,将遗体或骨灰式遗物统一集中到一个统一的地点。这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文明和进步。其大致分如下类型:

1.古代诸侯王的公墓:有些也可称为皇陵,这是由权力而形成的。

2.宗族墓地:指安葬同一信仰或思想人员地方。

3.家族墓地:指安葬自己家庭有关人员的地方。

4.特色墓地:指因为某个特定事件或战争等因素造成,而设立的安葬有关人员的墓地。

5.公共墓地:指是安葬社会各界人士去世后的地方,一般来说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