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辛亥

辛亥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辛亥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辛亥问题。

分享

浏览

4114

文章

5

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塔在海淀区温泉南面山坡上。1936年兴建,为纪念1911年深州清军第二十镇官兵武装起义牺牲的烈士。塔身石砌,八角七层,饰以灰蓝瓦飞檐,庄严静溢。陵园东向,立石门,园内自南而北顺山势一线排列,还建有石碑、碑亭、摩崖石刻、八角形石幢等。建筑物上分别刻有冯玉祥、赵登禹、张自忠等题字和优恤殉难诸先烈的详情。

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是北京市海淀区一处中华民国早期纪念墓遗址,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老年医院(原胸科医院)内,该建筑皆建于公元1937年4月,1936年是冯玉祥将军为了纪念滦州起义殉难烈士。共有园门、石碑、衣冠冢碑、石刻、高台及塔。该纪念园直接记载了1912年1月3日同盟会会员王金铭、施从云、白雅雨率滦州新军起义情况,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1984年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辛亥首义人物群雕像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辛亥首义人物群雕像矗立在武昌首义公园内。首义公园是武汉市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为主题的纪念性公园,位于蛇山南麓。1995年5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在园内建立此雕像。雕像依山而立,背景葱茏,红砂石雕,古朴庄严,人物生动,蔚为壮观。

辛亥首义人物群雕像是一组大型浮雕,其像高3米,底座与背景通高5米,宽约30多米。雕塑分4组共计15位辛亥首义人物,居于群像中央者为孙中山、宋教仁、黄兴,居于左侧者为刘公、孙武、蒋翊武、刘静庵、吴禄贞,右侧者为刘复基、熊秉坤、吴兆麟、蔡济民、詹大悲,还有起义时的重要人物黎元洪和汤化龙。群雕像背后镌刻了《辛亥首义人物群雕记》和人物简介等。

《辛亥首义人物群雕记》曰:清朝宣统辛亥(1911)年间,朝廷腐败,外强横行,江山沉沦,生灵涂炭。武昌城一声枪响,掀起革命巨浪,倾覆了中国长达二千余年封建帝制,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创建了中华民国,民主革命开始了新纪元。为此,一大批中华儿女、楚乡志士,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其壮举惊天动地,彪炳千秋。该群雕中的人物为其典型代表。辛亥革命虽未获彻底胜利,但武昌首义掀起的革命浪潮,从此洶湧来去,奔腾不息,并使中国人民最终站起来。如今神州大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之际,武汉市人民政府定在武昌首义公园立碑塑像,缅怀革命先烈,纪念首义英雄,教育子孙后代。1993年秋,经多方通力协作,聘请武汉地区学者、艺术家设计制作,于1995年夏告竣。耑此勒石以记之。

接《辛亥首义人物群雕记》后,还依次刻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吴禄贞、刘静庵、蒋翊武、孙武、刘公、刘复基、熊秉坤、蔡济民、吴兆麟、詹大悲、黎元洪、汤化龙等人物简介。

展开阅读全文

汉口辛亥首义烈士公墓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汉口辛亥首义烈士公墓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辛亥首义烈士公墓坐落在武汉市江岸区球场路2号,为纪念在阳夏战争汉口保卫战中牺牲的无名烈士而建。占地面积4326平方米,是武汉地区现存辛亥首义烈士陵园中保持较为完好、安葬辛亥首义烈士最多的一处。1911年10月10日,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武汉三镇相继光复。清王朝为挽回灭亡的命运,起义将士为捍卫革命成果,于1911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在汉口刘家庙(今二七路)、大智门(今车站路)一带展开了殊死搏斗。当时阵亡的2000余名起义军将士遗骸,由战时红十字会出面收集,分成六座大墓冢合葬于此,名“赤十字会义冢”,俗称“六大堆”。次年2月,红十字会在每座墓冢前立“国殇”石碑,以志纪念。1913年,红十字会和汉口各慈善团体将此处建成公墓,鄂军都督黎元洪题墓碑额“铁血精神”及“鄂军起义阵亡诸烈士墓”墓名。1946年,武汉行辕主任程潜下令汉口市政府在原址加以修葺,围以栅栏,建园立碑。陵园坐东朝西,定名为“辛亥首义烈士陵园”,并题书“辛亥首义烈士墓”碑名。1955年,将汉口单洞门一处辛亥首义烈士遗骸2000具,迁葬于此。1956年,陵园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政府重建陵园,立“辛亥首义烈士纪念碑”。

展开阅读全文

辛亥铁血将士公墓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辛亥铁血将士公墓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辛亥铁血将士公墓位于汉阳扁担山公墓南九区与南十区中间的半山腰,沿石阶上蹬180余级,看到麻石所围一墓园。墓园门占地510平方米。园门楼书“辛亥铁血将士公墓”,墓园后面翠柏护坡。墓园里树立4座墓冢及碑,刻有民国二年黎元洪题“铁血精神鄂军起义阵亡诸烈士之墓”15字。该墓是民国政府为辛亥首义时期,在阳夏保卫战中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将士而修建的公墓。1913年始建于龟山西南麓补乾亭(六角亭)。1955年因建武汉长江大桥,迁至扁担山。1956年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辛亥革命辛亥条约后,民主共和制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一、孙中山建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1894年11月,檀香山口号:振兴中华(只推翻满清统治,挽救民族危机)

2.在中国是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

3.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初步形成

二、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1905年,东京,孙中山为总理。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

2.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建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3.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意义1)使中国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2)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进步性: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表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纲领。

4.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

三、武昌起义(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广义1894-1912,狭义1911.10.10)地点:武昌主力:新军

2.概况: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先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再占领武昌城,首义胜利

3.影响:全国有十几个省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四、1912.1.1中华民国成立(民国年代=公元年代-1911,公元年代=民国年代+1911)

1.定都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措施:⑴发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⑵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旗:五色旗

3,革命成就: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最大功绩)

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创举)

思想: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最深远影响)

经济: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社会: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意义:1.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五、孙中山为什么说他革命尚没成功?原因是什么?留下什么启示

局限性和没完成的任务: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能改变中国人民悲惨境遇。原因:1)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2)也没发动人民群众。启示: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六、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