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起义

起义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起义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起义问题。

分享

浏览

3213

文章

119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是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作战经验不足以及骄兵必败。首先这一帮人都只是很普通的农民,之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作战,擅长的就仅仅是种田,没有这一方面的经验,因此在这一次的起义过程中,想要获胜也会有着较大的难度。最终也只能够面临失败,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没有什么好多说的。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陈胜吴广起义本身就是有将近900多个贫困的农民组合,而成是为了有效争取更多的生活机会,因此才会选择掀起这一次的农民起义。这次的农民起义并没有大家想象的伟大目标,无非就只是希望能够让自己拥有着好的生活,说简单点,这无非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活下去,所以才有了这一次的起义,因为农民阶级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这可能才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

2、作战经验不足

这些人都只是比较普通的老百姓,平时可能擅长的是种田,但是对于打仗根本就不会了解,没有作战的经验比不上正规的军队,这是很正常的。这些人根本就不是正规的部队,甚至也没有接触过打仗。所以在这一次的起义过程中,完全就没有一个具有明确指向的指导思想,也没有一个比较正式的领导,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作战,只不过是硬着头皮为自己的生活而逐渐的努力。

3、骄兵必败

陈胜根本就没有军事经验,说到底无非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是在自己成王后,就会变得特别的骄傲,认为自己是非常厉害的一个人,在随意听信别人的谗言之后,就会将自己手底下的人肆意的杀害。渐渐的和这一些一起起义的人之间就有了不一样的关系,也比不上之前如此的好,因为这些老百姓只不过是想要正常的生活,根本就不想要每天打打杀杀,这才是导致失败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黄巢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全文共 219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黄巢起义很多网友应该都知道的这个战役其实知道的人应该是知道他有多么的经典的,不知道的人对这个战役其实一点也没有感觉的,那么下面我们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战役到底原因经过以及结果吧,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不要错过了!

唐朝自618年建国以来,一直在突厥、沙陀、吐蕃等少数民族的骚扰下生存,曾经有过一段强盛时期,但总体而言繁荣强盛只是一段传说。唐朝的皇帝曾三番五次地被驱逐出西安,去过凤翔,也跑到过洛阳,还一度到过成都避难。到唐朝末年,更是风雨飘摇。

除了外部原因,人的因素更重要。自唐高祖李渊以来,唐朝皇帝加上武则天全算上有25个,得风疾的据统计有7个,高祖、太宗、高宗、顺宗、穆宗、文宗、宣宗,这是一种遗传病。另外唐朝皇帝爱炼丹,死于炼丹的有5个,太宗、宪宗、穆宗、武宗、宣宗。遗传病加上炼仙丹,共有9个人,这其中很多人都是有能力的,最关键的武宗和宣宗之后,可以说一个不如一个,唐朝败落的大局已无可挽回。

历史来到874年,农民起义开始了。前文已说明唐朝末年的风雨飘摇,资治通鉴说起起义的原因,有一段话。

“上(唐僖宗,当时12岁)年少,政在臣下,南牙、北司互相矛盾。自懿宗以来,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关东连年水旱,州县不以实闻,上下相蒙,百姓流殍,无所控诉,相聚为盗,所在蜂起。州中兵少,加以承平日久,人不习战,每与盗遇,官军多败。是岁,濮州人王仙芝始聚众数千,起于长垣。”这是当年的直接原因。

王仙芝(?-878年),濮州(今山东鄄城)人。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他俩都是贩卖私盐的。资治通鉴记载,黄巢“善骑射,喜任侠,粗涉书传。”其实何止是粗涉,黄巢诗写的还非常有气概。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因为司马光等史学家的个人立场,对于黄巢的描写往往吝于笔墨,在资治通鉴中分的很散,而且有添油加醋的嫌疑,但大概还算客观。

黄巢于875年加入到王仙芝的农民起义浪潮中。黄巢农民起义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874年至878年,黄巢与王仙芝从山东打到河南、安徽、湖北。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绕了个大圈。期间因王仙芝想接受唐朝招安,黄巢还殴打了他。在打到湖北黄梅时王仙芝被曾元裕部所杀。

第二阶段自878年至879年,王仙芝余部与黄巢合兵,从攻击开封转而向东、向南过长江,绕道江西赣州、安徽宣城,自杭州开山路七百里,878年底攻下福州,879年农历九月攻下广州。呆了一个多月,军队得了瘴疫,大概是疟疾等急性传染病,损失三、四成兵力。没办法水土不服。

第三阶段自879年至881年,黄巢军从广州出发北伐,绕道桂州,“编大筏数十,乘暴水,沿湘江而下”,到达长沙、荆州。在攻襄阳时,刘巨容与曹全晸(zhěng)共守荆门,并伏兵大破黄巢军,俘斩什七八。黄巢沿长江向东逃散。有人劝刘巨容宜将剩勇追穷寇,可以一举全歼黄巢军。此时刘巨容说:“国家喜负人,有急则抚存将士,不爱官赏,事宁则弃之,或更得罪。不若留贼以为富贵之资。”所谓佣兵玩寇。

此后黄巢军势复振,攻克鄂州,“转掠饶、信、池、宣、歙、杭十五州众至二十万”。在与高骈周旋之际,黄巢在采石(今马鞍山)渡过长江,围攻天长、六合(今南京北),攻泗州(今泗洪),大军直指洛阳而去。880年十一月攻下洛阳。马不停蹄连下陕州(今三门峡)、潼关、华县。黄巢十二月攻到长安时,唐僖宗早已仓皇跑到骆谷(今周至),凤翔节度使郑畋劝去凤翔,不听,往成都跑了,昼夜不停,沿路都是赶不上趟的随从,毫无抵抗。881年黄巢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遣类,称帝,建国号大齐。

第四阶段881年至889年,郑畋传檄天下藩镇,合兵讨黄巢。此时黄巢派朱温扼守东渭桥,把持东方大门。881年四月黄巢受唐弘夫屯渭北、王重荣叛变屯沙苑、王处存屯渭桥、拓跋思恭屯武功、郑畋屯盩厔(zhōuzhì,今周至)三面包围,率众向东突围到霸上,见唐军不整,又杀了个回马枪,杀唐军什八九,因怒民助唐军,屠杀长安百姓。

黄巢此时没有稳住阵脚,东打一枪,西放一炮。形势慢慢发生了变化。882年,四处兵马集结,这时朱温见风使舵,背叛黄巢,投靠了刚投靠朝廷的王重荣。矬子里面选将军,唐僖宗可把朱温当了个宝贝。883年正月李克用在沙苑大败黄巢弟弟黄揆,并进逼华州(今华县)不时派兵到长安骚扰。黄巢开始考虑退路,“发兵三万扼蓝田道”。

四月李克用大败黄巢军于渭南,并帅军挺进长安。黄巢“焚宫室遁去”,“官军暴掠,无异于贼,长安室屋及民所存无几”。黄巢经蓝田入商山,攻蔡州(今驻马店汝南县),节度使秦宗权投降。攻陈州(今周口市淮阳县)时,刺史赵犨(chōu)严防死守,眼看围攻不下,黄巢怒,贼掠人为粮,碾人为食,号称“舂磨寨”。

黄巢围攻陈州近三百天,惨烈消耗战。884年四月因李克用调兵来解围,黄巢退军,路遇朱温,朱温逃跑。正好赶上五月下大雨,李克用在中牟大败黄巢,过黄河后一路追杀到封丘,大败黄巢军。黄巢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又赶上了大雨,一路向东逃到兖州,李克用竟然又追他到老家冤句。六月黄巢到达泰山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为外甥所杀。

黄巢结束了戎马一生。黄巢死后,部下秦宗权886年在蔡州称帝,接替大齐国号。秦宗权混战三年后,于889年被斩于长安独柳之下。唐朝末年的黄巢农民起义最终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发布命令地点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发布命令地点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发布命令地点

位于西门路(今自忠路)361号。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海工人为配合北伐军推翻军阀孙传芳的统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3月21日,上海80万工人在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参加的中共中央特别委员会的领导下,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整个起义过程中,许多起义命令的起草和发布,起义前的许多重要会议和准备工作,包括举办工人纠察队军事训练班等,都是在这所房子里进行的。2002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地点。

1960年就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地点。

展开阅读全文

吴山庙起义纪念碑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吴山起义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96年11月,合肥市委、市政府在吴山镇隆重--,纪念吴山庙武装起义七十周年。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后人,决定建吴山庙武装起义纪念碑,并于1997年10月建成。

纪念碑位于吴山集镇街道与炎刘路口西南吴山庙武装起义旧址。纪念碑最下方有七级台阶,寓意起义七十周年时所立;台阶上是花台,花台上立有一块石碑,上为《吴山庙起义碑记》,碑记介绍了吴山庙武装起义情况及其历史意义。通过花台再登上5个台阶,便是主碑,外观形似蜡烛,高约5米。这其中的两个“5”与“武”谐音,表示武装起义;蜡烛外形象征吴山庙武装起义点燃了合肥人民武装革命暴-动-的星星之火。纪念碑正面碑文“吴山庙武装起义纪念碑”由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纪念碑后面是一段高0.7米、长5米的半圆环石墙和高0.9米的四根圆柱。“半圆环”表示为合肥地区,“四根圆柱”寓起义的四位主要领导人。

现在,该处已成为长丰县内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明节和纪念节日经常有机关单位、学校等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

吴山镇:江淮明珠 吴王故里 贡鹅之乡 兴业之所 据《合肥县志》记载,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创立者杨行密葬于此,墓基如山,其女儿白花公主为护陵守孝,在墓北建庵。故后人以吴国为号,吴王之墓为山,公主庵为庙,起地名为吴山庙--即今天的吴山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由于其文化历史悠久,一九九五年十月,位于境内的‘吴王遗踪’景点被评为合肥‘十景’之一。 。

展开阅读全文

湘南起义旧址群嘉禾南区农民协会旧址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湘南起义旧址群(嘉禾南区农民协会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湘南起义旧址群(嘉禾南区农民协会旧址)位于郴州市嘉禾县袁家镇。

袁家镇:袁家镇位于嘉禾县东南部,距离嘉禾县城11公里,海拔高度:275米。镇域面积25.08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 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16179人。境内交通发达,省道S322线自东向西穿境而过,全长10公里的铸造工业一条街横贯南北,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乡镇,素有“铸造之乡”和“煤炭之乡”的美誉。该大力发展农业和工业,在城镇建设发展较快。 袁家镇辖。

展开阅读全文

百色起义纪念园

全文共 1372 字

+ 加入清单

百色起义纪念园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百色起义纪念园位于百色城东面的后龙山、盘龙山、迎龙山上,是在整合百色起义纪念馆、右江民族博物馆、百色起义纪念碑、红军桥、铜鼓楼、南阁亭、两广青年友谊园等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主题性纪念园,成立于2008年7月,是中央确定的全国12个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两江红旗,百色风雷”景区的核心区。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2020年1月7日,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百色起义纪念碑

矗立在后龙山上的百色起义纪念碑建于1984年。碑高23.9米,碑体造形是直刺苍穹的红婴、大刀,昭示着革命者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力量。碑座正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百色起义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十三个镏金大字,背面是百色起义的纪事碑文,两侧是表现百色起义和革命胜利的汉白玉浮雕。碑顶凸起的“1929”字样标明百色起义的年份。碑座四周是苍松翠柏,碑前有广场供人们举行各种纪念活动。通往纪念碑广场的台阶有314级,“314”取自数学中的“π”,寓意百色起义革命精神将世代流传。台阶的宽度为11米,代表着百色起义的日期是1929年12月11日。

百色起义纪念碑建成以后,成千上万的各界人士前来瞻仰凭吊。胡锦涛、江泽民、--等60多位现任、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来到这里,向百色起义革命先烈敬献花篮。

百色起义纪念馆

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馆名的百色起义纪念馆位于城东路迎龙山上,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展线总长738米,共展出富有历史价值的重要文物326件、照片428幅。在布展结构上,按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个版块设为序厅、起义厅、英烈厅、功臣厅、小平厅、多功能厅6大组群。在布展内容上,以文物为主要展览语言,全面展示有关百色起义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在布展主题上,突出表现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百色起义革命先辈不畏艰险、敢于牺牲、英勇奋斗、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革命精神。在布展手段上,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幻影成像、虚拟现实等现代展陈技术再现历史,突出重点、亮点,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同时,通过融合民族文化、民族符号于公共空间、展陈细节,体现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百色起义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位于广西百色市迎龙山公园内,始建于1961年,原名“右江革命文物馆”,江泽民同志题写了“百色起义纪念馆”馆名。

纪念馆共有七个展厅,面积2200平方米,分百色风雷、革命英杰、邓小平与百色、建设新百色四个部分,陈列革命文物和图片资料1400多件(幅)。借助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半景画、幻影成像、虚拟现实等多种展现手段的综合应,使纪念馆绘声绘色、形象逼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始建于1985年的右江民族博物馆坐落在广西百色市后龙山顶。博物馆建筑面积4261.8平方米,主楼采用壮族古典廊院重檐的建筑形式,独具民族风格。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历史文物,设有8个展厅,展出面积1507平方米,展品400多件(套)。2001年12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川东游击队起义纪念园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川东游击队起义纪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川东游击队起义纪念园,又称奉大巫起义纪念园,位于巫溪县下堡镇宁桥村,距巫溪县城25公里,占地0.5亩,保护范围2.5平方公里。纪念园被三面纪念墙环抱,正中为黑色大理石纪念碑,碑上刻有红五星和“奉大巫起义纪念碑”镀金大字,纪念墙上分别是“奉大巫起义简介”和“奉大巫起义英名录”。

1947年11月,川东临委与下川东地工委决定在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在巫溪、云阳、奉节、巫山举行武装起义,遂即建立了川东游击纵队奉大巫支队,彭咏梧兼任支队政委。起义前夕,消息遭泄密。彭咏梧和奉大巫工委当机立断,决定改变计划,袭击敌人防守薄弱的西宁桥。1948年1月6日晚,起义队伍兵分两路,一路由后街直取碉堡,堡内已无人防守;一路冲进宁桥街上,迅速抢占了西宁乡公所和上下街口,活捉了乡队副余祯祥,缴获-27支,没收财主银元60余块及土布、杂货、粮食等财物。西宁桥武装起义打响了奉大巫起义第一-。

信息来源:重庆党史网

宁桥村:宁桥村。

展开阅读全文

红巾军起义旧址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红巾军起义旧址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

红巾军起义旧址位于乐清市虹桥镇东街。鸦片战争以后,外患内忧,民不聊生。虹桥人瞿振汉有志反清,密制武器,准备起义,由金佩铨与天京太平军取得联系。咸丰四年(1854)十二月二十日在瞿氏宗祠祭旗誓师,自任水陆兵马大元帅,以陆绍芳、黄用烺为先锋,红布缠头为识,即日率义军攻克县城,张贴檄文,声讨清廷罪行,浙南震动。后被镇压,振汉等壮烈牺牲,瞿氏宗祠被清廷焚毁。1946年于原址重建,木构楼房五间,内有墓葬,传为红巾军头领瞿振山、倪廷模牺牲后埋葬处。

信息来源:温州博物馆

虹桥镇:虹桥镇距乐清市区15公里,是温州北部的工贸重镇。全镇面积57平方公里,总人口72425人。9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0.70亿元,居民人均收入8150元,经济实力位居温州三十强镇前列,先后荣获省文明卫生集镇、省体育强镇、省绿色小城镇、温州市文明城镇等称号。 虹桥镇现有工业企业2000余家,拥有电子、塑料、机械、食品、仪表、服装等六大主导工业外,近年来。

展开阅读全文

龙岩起义旧址——江山村美傅氏宗祠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龙岩起义旧址——江山村美傅氏宗祠为新罗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龙岩起义旧址——江山村美傅氏宗祠

位于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镇村美村,又名聚星堂,建于明洪武戊申年(1380年)。坐西北朝东南,占地415平方米,土木结构,系单厅二厢房带两护厝围合院。由灰坪、大门、天井、两边厅、正厅组成。正厅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青瓦屋面。

1949年5月22日,国民党龙岩县县长章汤铭率部600余人,在此宣布起义,后被改编加入闽粤赣纵队第五团,为龙岩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

2018年被新罗区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村美村:江山乡村美村位于江山乡东部,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共有13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510户1610人,耕地面积1547亩,林地面积2.3万亩,其中竹林面积约1万亩,2011年农民年均收入7470元。。

展开阅读全文

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旧址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旧址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旧址位于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肥城市仪阳镇,年代为1938年。

2015年6月23日,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旧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道朗镇:道朗镇位于泰山西麓,北与济南长清为邻,西与肥城市搭界。泰肥公路、铁路及泰肥一级公路贯穿东西。面积131平方公里 ,辖56个行政村,4.5万人。西部、北部矿产、林果资源丰富,富藏花岗岩、石灰石等12种矿产资源,盛产水泥、石子等建材产品,素有“建材之乡”的美誉。全镇主要盛产苹果、板栗、核桃、石榴等干鲜杂果,年产各类干鲜杂果4万吨。境内有白马寺、黄山寺、黄巢寨、魁。

展开阅读全文

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马保三故居

全文共 1816 字

+ 加入清单

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马保三故居)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保三故居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一处极具北方特点的农家院落,由马保三先生亲自设计督建。

马保三,原名马鉴堂,现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牛头镇村人。192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2月病逝,在长达40年的革命生涯中,曾历任多职。“一贯终于党的事业,勇于坚持原则,在对敌斗争中顽强不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这是中共山东省委对他所作的评价,也是马保三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

1888年,马保三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22年,马保三与张玉山相识,在他的启发和引导下,马保三的阶级觉悟逐步提高;又通过张玉山认识了王云生、李铁梅等进步青年,并与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1924年8月,马保三经张玉山、李铁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寿光地方组织建立后发展的第一批党员。1926年马保三在牛头镇村建立了党支部,担任党支部书记; 1933年7月由东北回到寿光,不久由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顽强斗争,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1934年春通过党组织营救,被释放出狱;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马保三以湖东乡长的合法身份搜集0,举办抗日民众训练班,积极投入到组织抗日武装的准备工作。这幅便是开办“抗日民众训练班”时的情景。

1937年11月,中共寿光县委在马保三家中召开县委扩大会,决定以牛头镇为中心,在全县发动武装起义,起义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马保三被推举为总指挥和八支队军政委员会成员,1937年12月29日,各路抗日武装齐集牛头镇,在此爆发了著名的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发布了《八支队抗日宣言》,在寿光境内打响抗日第一枪。之后,马保三带领八支队先后打响三里庄战役和三合庄战役,可谓是一战成名,队伍由700多人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马保三带领八支队东征、西进、南下,在胶东创建了蓬黄掖革命根据地,在邹平长山地区巩固扩大清河抗日根据地,按照省委指示,挺进鲁中,并参与创建沂蒙山革命根据地。

1940年7月马保三被选为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副参议长;1949年青岛解放后,马保三任青岛解放后第一任市长;在任职期间,他认真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团结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4年2月15日,马保三积劳成疾,病逝于济南,享年77岁。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最高法院院长谢觉哉发来唁电,中共山东省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为他成立治丧委员会,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这是当时社会各界人士悼念马保三逝世的文章;这是追悼会现场情景;这边是马保三生前好友悼念马保三逝世的字画和文章。

马保三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其功绩永垂不朽。

西厢房——宣传队

西厢房原为马保三家存放杂物的地方。1937年12月29日,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后,八支队文艺宣传队就在此成立,李梦先担任队长,隶属八支队指挥部。文艺宣传队成立后,为配合八支队的工作,经常在街头演出《放下你的鞭子》《-三部曲》等节目,宣传党的政策,宣传抗日救亡。宣传队还油印了一份《战斗简报》小报,刊登抗日消息和学习材料,发给部队和群众

北屋西边房间是马老家人日常起居的地方,抗日武装起义后马老全家老小都当起了后勤兵,战士们也将马老的家亲切的誉为八支队的后勤部。

北屋中间北墙上的字画是马保三先生亲手所绘,对联的上联是:业丰时和人宜乐,下联是:花繁柳密鸟声多。画面“荻渚秋风”描绘的是家乡洰淀湖的美好风光。

马家祥,马保三的长孙,12岁参加革命,跟着爷爷打鬼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对敌作战20余次,2次负伤,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67年5月20日, 他奉毛主席命令, 率师援越抗美, 入越作战达180余次, 击落敌机139架, 击伤121架, 活捉美飞行员26名。一时,他的空五师令美军闻风丧胆。归国后曾先后两次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毛主席接见。

北屋东边是马老生前日常起居和会客的地方,1937年的县委扩大会就在这里召开,会议传达了省委关于分地区发动武装起义的指示。如果马保三不选择离开部队,可能会和他们一样成为战功赫赫的开国将军,但是马保三选择了服从组织的安排。

东厢房——军械库

东厢房原为马保三子嗣结婚的地方,俗称喜屋,牛头镇抗日起义之前用于存放武装起义所用枪械、弹药。现陈列的是后期收集整理的枪械和生产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桑植起义旧址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桑植起义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桑植起义旧址

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澧源镇东正街县政府院内。

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主动向党中央请求回湘西拉队伍,搞-。1928年1月,0中央同意贺龙的请求,并组成0湘西北特委加强领导。1928年元月11日贺龙和周逸群等从上海前往湘西北发动群众建立工农武装,举行武装起义,创建革0据地。2月28日湘西北特委一行抵达桑植县洪家关,立即发动群众,成立0桑植县委,组织工农武装。仅一月时间,组建了一支3000多人700多条枪的工农革命军。4月2日,工农革命军分三路大军,举行了武装起义,攻占桑植县城,并建立桑植县苏维埃政府,李良耀兼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桑植县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广州起义之后,中国0员领导的又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是中国0员在大革命失败后,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以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一次成功实践。

1928年至1935年间,贺龙率工农革命军,红四军,红二军团,红二、六军团在湘鄂西、湘鄂川黔根据地转战八年之久,曾五次占领桑植县城。旧址曾三次设立桑植县苏维埃政府和两次建立0桑植县委。

旧址原为孔庙,始建于清代。2006年8月,桑植起义旧址被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梧村垌农民武装起义旧址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梧村垌农民武装起义旧址为廉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梧村垌农民武装起义旧址 位于廉江市吉水镇梧村垌村。遗址原是刘氏宗祠,占地面积800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两进四合院式布局,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硬山顶。

1927年7月27日,中共廉江县支部按照中共广东南路特委关于组织秋收暴-动的指示,由周永杰、梁安成、罗自琦、刘邦武等人率领廉江县农民自卫军300多人在这里宣布成立并组织武装暴-动,宣布成立廉江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和廉江县工农革命军。7月29日,与前来“围剿”的廉江县反动-激战,牺牲10人,敌众我寡,于7月31日撤离梧村垌村,转移到西莲塘村和燕山村,暴-动失败。

1981年廉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梧村垌村:梧村垌村。

展开阅读全文

广宁排沙抗日武装起义遗址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广宁排沙抗日武装起义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广宁排沙抗日武装起义遗址座落在排沙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内的“江家仓”。这是一间青砖石条瓦面结构,墙体坚固、易守难攻的高大建筑物,面积大约300多平方米。

1945年2月16日,西江临委书记欧新在排沙三角村小学召集广宁、四会两县党组织负责人和部分党员骨干举行武装起义会议,决定2月20日(即农历正月初八)为起义日期。大家一致认为,敌人营部“江家仓”,易守难攻,要强行夺取,困难很大,可能要付出较大的牺牲。为此,他们拟定了智取的办法。2月20日下午4时左右,时任荆绥乡副乡长的共产党员陈瑞琮率领吴三火、吴昌秀、陆奀等人,以“春节慰问”为名,直入国民党顽军肇清师管区补充营营部“江家仓”,以迅雷不及掩耳动作制服了敌营长,控制了营部;另一路由高松,张国梁、陈安等人率领,进入圩内“广福堂”药店,以奉乡长之命缉,-为名,用闪电般的动作逮捕了正在搓麻将的3名敌连长。这次武装起义俘敌营长以下官兵30人,缴获长-32支,-2000多发及军用物资一批。随后在江家仓地坪召开群众大会,庄严宣告“西江人民抗日义勇队”成立。这次武装起义,在西江地区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1999年,“江家仓”被排沙镇人民政府拆建为镇文化中心。

信息来源: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排沙镇:广宁县排沙镇位于广宁县南部,广宁县的南大门,与四会市相邻,全镇面积154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7.3万亩,耕地面积1.89万亩,辖有12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人口3.3万人,农业人口2.9万人。水陆交通方便“一河二道”贯穿全境,绥江、省道四连公路穿越南北,春江公路横贯东西,全面实现村道硬化。资源较为丰富,林木17.3万亩,竹林24005亩。林木活蓄积累计365。

展开阅读全文

车田起义旧址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车田起义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车田起义旧址位于龙川县车田镇车田中心小学。

1948年冬,在川北坚持斗争的同志,根据九连地委指示,分析了川北斗争形势,决定采取政治攻势,策动“车田起义”,重点攻破-堡垒。川北工委书记骆仰文一度被敌人威胁自首,但有决心改正的原飞虎队指导员邓镇邦,利用他做好车田策反工作,将功补过;同时派共产党员谢子陶、彭万钦协助邓镇邦做好车田乡颇有影响的进步人士邓渠青的工作,并通过他们策动当地有关人员起义。1949年2月,国民党车田乡军政人员迫于形势,接受我党提出的起义计划。我党派彭万钦直接参与,成立车田乡革命委员会,成员由邓镇邦、邓渠青、彭铨标、邓洪恩、陈德中及邓洪源等六人组成。革命委员会在车田第一中心小学举行秘密会议,具体研究部署起义前后的工作。1949年4月13日,东二支司令员郑群,六团团长林镜秋率部分主力部队开赴车田。车田乡公所和自卫队60人,放鞭炮欢迎我军进入,交出驳壳-五支,-72支,宣布起义。并随即在车田街召开军民大会,发布《车田起义宣言》,庄严宣告成立“车田乡人民政府”,任命邓渠青为乡长。原车田乡自卫队改编为东二支队独三大队一个中队,中队长邓鸿恩,副中队长陈德忠。

车田起义震撼了整个龙川,动摇了国民党龙川当局的统治基础。于是,川北地区的区、乡联防队纷纷派员与独三大队联系,走车田起义道路。在车田起义的影响下,贝岭、岩镇、上赤岗等地不少革命青年也相继组织武装队伍,在当地开展游击武装斗争。车田起义对龙川全境解放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车田镇:一、地理: 车田镇位于龙川县境东北部,东江上游,镇政府驻地车田街距县城67公里。全镇总面积312.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612亩,水田面积39927亩,山地总面积30万亩,属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有车田河。 二、建置: 车田镇建置于清末,因河两岸多是旱地,靠水车车水灌溉,故取名车田。原分为“车田约”和“上吕屯”,。

展开阅读全文

中秋起义纪念碑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起义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秋起义纪念碑

1946年,中央派贵港人廖联原回广西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破坏敌人后方,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正面战场作战,为解放广西做好准备。廖联原回到家乡后,立即在贵县达开、中里、庆丰、棉村等乡村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党团组织、贫雇农小组和反“三征”小组,并于1947年9月29日宣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达开纵队”,举行武装起义。因那天刚好是中秋节,所以称为“中秋起义”。

廖联原又名石岗,1912年11月出生于贵县奇石乡,壮族。1936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7年底,桂林高中毕业后组织派去延安抗大学习。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干部、特派员, 延安马列主义学院和中央研究院研究员,中央党校第三部党支部书记。1945年5月,从延安受命回广西开辟游击新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第二梯队干部大队,任党支部宣传委员、 中央鲁南赵。

展开阅读全文

升钟寺起义纪念馆和战斗遗址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升钟寺起义纪念馆战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2年,0地下党在川北山区发动了震撼巴蜀的升钟寺武装起义,五千多饥寒交迫的农民勇敢参战,歼来了敌民团,占领了伪区公所,在离水库大坝川北4公里处的锦竹弯建立了德丰县苏维埃。

1983年,0南部县委在水库大坝一侧修建了仿古式建筑纪念馆,原省委、省府的老领导杨超、何赫炬、刘纯夫等为纪念馆题词,1995年南充市委、市政府对这一革命纪念地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安边起义旧址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安边起义旧址位于榆林市定边县定边镇原文昌阁遗址。

1945年10月,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形势下,胡宗南认为新11旅的主官和第1团不可靠,决定将新11旅调至包头改编,伺机加以“解决”。代旅长曹又参闻讯后亲赴榆林请示邓宝珊。趁曹又参赴榆林之机,10月15日,新11旅-军官吴棻、石佩久、史舫诚与2团副团长张鼎臣密谋,准备将2团调防安边,以武力整编曹又参兼任团长的1团。中共地下党组织得知这一情报后,决定派冯世光、王子庄去定边,向中共三边地委和警3旅旅长贺晋年汇报。经中共三边地委请示中央军委,决定新11旅于1945年10月25日提前起义。三边地委命葛升随冯世光、王子庄返回安边参加起义领导工作,派警3旅参谋长张文舟率8、9两个团和7团一个营,按时向安边进发,支援起义。

24日晚,牛化东、冯世光、王子庄、赵武臣等召开地下党员紧急会议,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成立起义指挥部,指挥部设于安边城原文昌阁遗址。牛化东任起义总指挥,重新部署了城防岗哨。

10月25日佛晓,起义开始,李树林(友竹)派王生义将吴棻、石佩久从被窝拉出来,解除了武装。冯世光派人打死了张鼎臣。同时,新11旅起义部队将逃往安边的国民党定边县县长、县党部书记等全部扣押。下午,警3旅参谋长张文舟率部队赶到,接防安边。

27日,起义部队和警3旅在安边召开了起义誓师大会。中共三边地委书记高峰、三边分区专员吴志渊参加了大会。新11旅参谋主任王子庄宣布新11旅为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举行武装起义,并誓师讨伐驻宁条梁的以史舫诚为团长的新11旅2团,张文舟代表八路--3旅宣读了支持起义的声明。

28日,新11旅1团会同警旅进军宁条梁,向史舫诚团发起进攻,该团负隅顽抗,因采取围打劝降的办法,致使战斗持续了4天。11月1日,警3旅旅长贺晋年亲临阵地命令强攻。11月3日拂晓,攻占了宁条梁,击毙团长史舫诚等100余人,俘虏慕寿山等800余人,2团周效武营官兵400余人溃逃。至此,新11旅起义获得胜利。安边、宁条梁宣告解放。新11旅起义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较大规模起义,被毛泽东誉为“火车头”。

2005年8月20日,中共定边县委、定边县人民政府在安边城东靖王高速公路安边站入口旁,竖立了安边起义纪念碑,以缅怀先烈,启迪后人。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秦末农民大起义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1.秦的暴政:①沉重的赋税,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③残酷的法律,④焚书坑儒。

2.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⑴根本原因:秦的暴政,⑵直接原因:戍边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3.起义概况:公元前209年,大泽乡,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建立张楚政权,后失败。

4.起义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5.起义的意义:虽然起义失败,但在陈胜吴广等人的革命首创精神的鼓舞下,反秦浪潮继续高涨。陈胜吴广起义为秦的灭亡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秦朝的灭亡)。

6.项羽刘邦在秦朝灭亡中的作用:项羽: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公元前207年,攻入咸阳,灭亡秦朝。引发楚汉之争。

7.楚汉之争:项羽-西楚霸王,刘邦-汉王,争的是帝位,垓下之战项羽失败。双方的战争性质已由农民起义转变为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战争。

胜败的原因:①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②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

展开阅读全文

宋江起义是真实事件吗 宋江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130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水浒传里面的宋江,他可是梁山上面众多好汉的头领,对于他而言,可是很多好汉的救命恩人。至于宋江起义这个事件,大家应该都熟悉,在水浒传中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那么这个宋江起义在历史上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吗?宋江起义失败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宋江起义是真实事件吗

宋江起义是北宋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其事迹被后世不断演绎,成为《水浒传》的历史原型素材。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众36人在梁山泊(梁山泺)起义,率众攻打河朔、京东东路(今山东青州),转战青州、齐州(今山东济南)至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间,攻陷十余州县城池。十二月,徽宗纳亳州知州侯蒙建议,招安宋江,未成,再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征讨。宋江从青州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阳军(今江苏睢宁),从沭阳乘船到达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五月,宋江率众登岸后,遭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船只被焚,宋江战败被俘,起义失败。

南宋之后的一些野史,常记载宋江参与征方腊之事。但《东都事略·徽宗纪》将平宋江列在平方腊之后,《折可存墓志》也称折可存在平方腊之后,参与平宋江的战斗。

2、宋江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地主阶级的“愚忠”思想

宋江属于地主阶级。而参加起义的广大成员则属于农民阶级。由于阶级立场的不同,他根本就不可能与梁山上的广大群众一条心。他所想的是怎样才能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答案只有一个——接受朝廷“招安”。

同时,起义阵营内部成员的“革命性”也并不完全纯洁。在这个集体中,虽然大多数成员都是遭受官府迫害或地主压榨的普通劳动者,但也不乏一时“背运”或出于“无奈”的官府中人。

他们“身在梁山、心向朝廷”,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再穿官衣、再吃皇粮,然而正是有这一大帮支持者的积极“拥护”,宋江的“归顺”计划才有可能成功。“招安”之时,投降派欢呼雀跃,好像在外流浪多年的游子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2、内部四分五裂,不团结

梁山好汉替天行道,最终却落的个四分五裂,死的死,走的走,这不免使人为他们鸣不平。在批判宋王朝腐败的同时,许多人也将矛头直指宋江——这个梁山泊的领军人物。

有人认为,梁山好汉之所以会落得如此结果,是宋江一手造成的。作为战无不胜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宋江却断然拒绝了如同李逵说的:“杀上东京,夺了鸟位”的主张,自觉选择接受朝廷的招安的政治道路,带领“替天行道”的梁山泊义军,去残杀“僭号称王”的方腊义军。

在两败俱伤的大屠杀中,遭到惨痛的失败。他们认为,如果当初宋江采纳李逵说的:“杀上东京,夺了鸟位”的主张,以梁山泊当时的实力,定能推翻宋王朝。

3、宋江起义的影响意义

有宋三百多年,农民起义大大小小有数百次之多,宋江起义只是其中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时编印出版了《宣和遗事》,把宋江起义史事演义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现《水浒传》,将宋江起义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动感人,因而使这次本来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农民起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广泛流传于民间,以至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更被记录教材等教育书籍,在学生之间口口传颂。在现代有时也把在生活中对腐朽生活反抗等运动,叫做宋江起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