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纪念塔

纪念塔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纪念塔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纪念塔问题。

分享

浏览

2599

文章

45

涧口革命烈士纪念塔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涧口革命烈士纪念塔为芦溪县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九二九年春,党派萍乡县委书记刘振东、林浩然(芦溪林家坊人,大学生)深入到宣风京口地区,发展地下组织,领导农民革命。先后吸收了李之群、温书贤、--、李裕模等进步群众加入了党的地下组织。

一九三0年秋,彭德杯、黄公略率部路经宣风,帮助群众在京口建立苏维埃政权,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当时,乡主席常绵富、赤卫队长林树芳、粮食委员黄煜清带领群众斗争了大地主彭祖惠父子。在京口革命形势影响下,附近乡村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开展筹粮、筹款、群众积极参军,革命烈火越烧越旺。不久,红军挺进福建,土豪劣绅卷土重来,配合-屠杀革命群众,宣风、京口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各地苏维埃政权均遭到破坏,盘田乡主席黄世洪、地下党员温书贤相继被敌人屠杀,常绵富、林树芳、黄煜清等同志因叛徒告密被敌人抓获,不久被敌人惨害致死。此外,敌人还杀害了陈秀林、李春茂等32名革命同志。

一九五一年秋,宣风第九区人民政府决定在32名烈士的殉难地??宣风涧口建造革命烈士纪念塔。一九九八年县政府拨款进行了维修改造。现在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伊朗自由纪念塔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伊朗自由纪念塔气派雄伟,风格新颖,由西郊麦哈拉巴德国际机场驱车进入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座纪念塔。塔高45米,塔基长63米,宽42米,呈灰白色,采用钢筋水泥和大理石建成。自由纪念塔于1971年10月落成,伊朗建筑师候赛因·阿马那特在设计该塔过程中,既注意吸收外国建塔的优点,同时注意充分体现伊朗建筑的民族风格。塔的底层是博物馆和电影馆。电影馆可容纳500名观众,5部电影机同时在一块宽敞的银幕上放映,影片的主要内容是伊朗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山河风光和名胜古迹。这里是游客云集的地方,想看电影常常要排队等候才能购到入场券。从塔底沿着275级石阶盘旋而上,可到达塔顶的瞭望台。站在瞭望台上,环顾四周,金碧辉煌的古老建筑,气势非凡的高楼大厦,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从城南的火车站开始,向北越过旧城区、新城区,直到海拔1600米以上的厄尔布尔士山麓的避暑胜地,德黑兰全城景色尽收眼底。自由纪念塔处在德黑兰城市布局的中轴线上,以塔为起点,4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伸向远方,像一条细带将条条街道连在一起,使全城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刘傻子纪念塔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傻子纪念塔为正定县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11月13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正定县城西北16公里的曲阳桥乡高平村民兵斗争史展览馆院内,占地23平方米,塔坐南面北,汉白玉雕制。于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刻立。塔身宽0.48米,高1.35米,台基、塔身、塔座、塔顶平面均为正方形,通高4.7米。正面刻“革命烈士纪念塔”,碑阴刻祭文,东面刻刘傻子、孙殿文2烈士传略,西面刻孙贞祥、周老南等15名烈士传略,塔顶有一持-立正的八路军塑像,塔座四周为民兵参战的汉白玉浮雕。

抗日战争时期,高平村的村民和敌人进行了英勇的“地道战”等一系列抗日战争。“刘傻子”是本村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代表。刘傻子,地道战中著名民兵战斗英雄。1916年生于河北正定县高平村,1940年任村游击小组长,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任村民兵中队长,1944年被授予冀中四分区特等战斗英雄。1945年农历3月22日在高平保卫战中牺牲。

展开阅读全文

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狼牙山勇士纪念塔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狼牙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南部45公里处,距保定50公里、北京160公里、天津240公里。主要由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五勇士纪念塔、跳崖处、北娄山烈士陵园等组成。

狼牙山是一座英雄山,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1年9月25日五勇士为掩护八路军主力及人民群众安全转移而将日寇引向绝路,最后弹尽路绝,舍身跳崖,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士悲歌。狼牙山是生态名山,绿色天然氧吧。森林覆盖率达到80%,山上乔木、灌木、藤类、草本等植物物种丰富,共有9种类型,96科325属817种。狼牙山是历史名山,文化底蕴深厚。山上遍布庙宇、古洞,传奇众多。三教堂同时供奉儒、道、佛三祖--孔子、老子、如来,堪称中华奇观。狼牙山是风景名山,风光秀丽独特。由五坨三十六峰组成,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孕育出雄奇险峻、气势磅礴、巍峨壮观的自然景观。不同季节来到狼牙山,您能够亲身感受一年四季景色不同,欣赏“春看山花夏感绿,秋赏红叶冬观雪”的美丽景观,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充分体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文环境的熏陶,是集教育、休闲于一体的旅游观光圣地。

展开阅读全文

抗日三周年纪念塔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三周年纪念塔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抗日三周年纪念塔

抗日三周年纪念塔(第一批省保)

时代:1940年

地址:黎城县程北35公里西井镇后寨村

该塔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三周年纪念塔”。于1940年9月建。因其地基水土流失严重,危及塔基,于1986年6月迁于本镇下寨村边的小山岗上,距原址3公里,紧临黎左公路。

纪念塔为五面直体尖顶式,高6.3米,呈长方形,长13.3米,宽11.3米,高1.5米。塔身底部五面以石碑镶砌。

纪念塔碑文记载和歌颂了0领导下的八路军,在处境最艰苦的短短三年中,英勇奋战,抗击敌寇,战绩辉煌,挫败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扭转了战局,建立了晋冀豫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确立了在0领导下,自力更生的八路军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坚定信念。

后寨村:西井镇后寨村共有156户、494人,包括沙岭、后寨、西疙瘩三个自然村。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后寨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村民淳朴善良,团结互助。。

展开阅读全文

葫芦岛塔山阻击战纪念塔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葫芦岛塔山阻击战纪念塔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介绍

纪念塔位塔身背面有碑文。详述了战斗经过和英雄事迹。葫芦岛市区以东12公里的连山区塔山乡塔山村东楼台山顶, 西南距市区9公里。

烈士塔建于1963年10月,是为缅怀1948年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而建立的。塔址是明朝天启年间的烽火台,群众称“东楼台”。战争时这里是我军前沿指挥所,战争激烈时三面都是战场,纪念塔建在此处意义重大。1979年纪念塔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烈士塔陵园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呈正方形,地势高耸,视野开阔。纪念塔是由白色花岗岩方石筑成,内用钢筋水泥浇灌,平面呈凸形,塔高12.5米,塔座方正,正面突出部分是花环浮雕,图案是大瓣玫瑰用宽带束成的大花环,塔身正面金色大字是:“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署名-。战争时期,-同志任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副政委。塔身的左右侧与背后各有一组五角星和三面旗帜的浮雕。塔顶一周是祥云状的浮雕,塔座背面镶嵌锦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敬立的铜碑,详细叙述了战斗经过和英雄事迹,碑方阴刻正楷字,共524个字。 塔南陈列室陈列有塔山阻击战时遗留的革命文物。

辽宁葫芦岛

塔山乡:葫芦岛市连山区塔山乡座于辽阔的渤海湾畔,这里一面临海,一面靠山,形成依山傍海,山水一体独特的地理环境,塔山乡位于辽西走廊,是闻名中外塔山阻击 战发生地,这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风光怡人,是理想的投资场所。一、 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 塔山乡面积57平方公里,10个行政村,16个自然屯,是葫芦岛市东部第一乡,距市区最近三公。

展开阅读全文

集安革命烈士纪念塔

全文共 1171 字

+ 加入清单

集安革命烈士纪念塔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集安市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集安市禹山公园内。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烈士塔主体高14米,塔的正面中部镶有五角星一枚,下面横镌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塔的背面下半部从左到右竖镌刻碑文:半个世纪以来,在抵御外侮,民族独立,祖国解放,集安繁荣斗争中,千余名志士坚贞不屈,英勇奋斗,壮烈献身。烈士们辉煌业绩,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铭镌青史,乾坤长留。

这座重建烈士塔,将原来以纪念王堃、程岱等共48名烈士为主变为纪念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烈士们。这些烈士中,集安籍烈士440名,外籍烈士41名,无法查清籍贯姓名的烈士若干名。该烈士塔现保存比较完整,园内整修一新,离集安市区较近,交通便利,自然景色优美,易于瞻仰。

集安市革命烈士塔的前身是集安县烈士塔。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集安人民为永远纪念同日寇、蒋匪帮浴血奋战而英勇献身的王堃、程岱等48位先烈,在集安县城东南部荷花泡北侧,建起了这座烈士塔。该塔由塔座、塔身两部分组成,面向鸭绿江。塔座由下至上内收三级,塔身呈截尖方锥状。塔高12.5米,占地面积1260平方米。塔的正面(南面)雕刻“烈士塔”三个苍劲大字。塔座镶嵌长方石碑一块,雕刻碑文如下:八路军八年浴血抗日及苏联出兵东北,始于八一五击败日寇,解放全国,万民欢腾,共庆胜利。讵蒋匪帮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一面发动大军向东北人民进攻;一面派遣匪特到处骚扰,迫使人民起而自卫。我辑安干群一体在共产党领导下,不避艰险,坚持游击,餐风宿野,日以继夜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不幸遭敌袭击,先后牺牲,噩耗频传,同深仇愤,今当全国行将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际,追悼先烈,益当奋勉,谨以塔石,永志纪念。

一九七一年,集安县有关部门对烈士塔进行了维修。将原烈士塔的塔座塔身建成水刷石面,并修建了水泥立柱。四周用铁栅栏围起来,园内用柏油铺院。维修后的烈士塔更名为革命烈士纪念塔,原塔正面雕刻的“烈士塔”三个大字和碑座上阴刻铭文及烈士芳名全部被覆盖。这座纪念塔身呈梯式四方形,高12.5米,占地仍是1260平方米,塔顶装有五角星一枚,塔身四周均用铁皮成仿毛主席手书体的浮雕金字。正面题字为“革命烈士纪念塔”,北面(背面)题字为“万古长存”,东面题字“为人民而死,虽死尤荣。”

1989年,因修建莲花公园,将原莲花池北侧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拆除,在集安市大禹山上重建了烈士塔。

1988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纪念物。集安市革命烈士纪念塔已经成为集安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每年清明节,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人民群众及中小学生都会到革命烈士纪念塔吊唁烈士,敬献花圈,缅怀先烈业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告慰烈士英灵。

信息来源:集安市委党校

展开阅读全文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

全文共 1267 字

+ 加入清单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南岸,哈尔滨市道里区江岸,中央大街终点广场。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哈尔滨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获中国建筑业最高荣誉奖。

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正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塔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

塔身中部浮雕雕刻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集中描述了人们在防洪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罗马式回廊高7米,谐调壮观,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长达35米的半圆回廊。塔顶是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组成的圆雕;塔身下部是群像浮雕,象征着20世纪的哈尔滨人民力量坚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坚如磐石,塑造了战胜洪水的英雄形象。

这座塔已成为英雄城市哈尔滨的象征;每个来哈尔滨的人,无不到这座塔下拍照留念。1957年,英雄、勇敢的哈尔滨人民战胜特大洪灾之后,建塔纪念,故此得堍为防洪纪念塔。该建筑群由塔和古罗马式回廊组成,塔身上的浮雕再现了战胜洪水的生动景象,塔顶是防洪筑堤英雄们的主体塑像。松花江水映衬着这座雄伟的防洪纪念塔,与美丽的太阳岛构成了一道驰名于世的壮丽景观。

1997年11月1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哈尔滨,当得知当时也有上万侨居哈尔滨的俄罗斯人参加了抗洪,特意前来参观了巍然屹立在松花江畔的哈尔滨军民防洪纪念塔,并深深地致了三鞠躬。

历史

1、1932年8月,就是哈尔滨沦陷于日寇铁蹄之年,哈尔滨爆发了开埠以来第一次洪灾,最高水位是119.72米。当时已投靠日本人、甘做汉奸的原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张景惠,迷信透顶,愚昧致极,连最起码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浅显道理置之于不顾,听信巫师点拨,用供板抬牛、羊、猪三牲之首在埠头区(今道里区)江岸祭祀,祈求洪水回落。绝堤江水从傅家甸(今道外区)一带一拥而入,市区战乱和洪灾使市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2、1957年,松花江上游连降暴雨,爆发百年不遇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30米。当时新中国重要工业基地的哈尔滨壁垒森严、众志成城,在英雄的哈尔滨抗洪大军面前,洪魔被降服。

3、1998年哈尔滨发生150年不遇特大洪水,最高水位120.89米。哈尔滨数万名人民解放军官兵、本地驻军某部官兵,用“钢铁长城,子弟兵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的英雄气概再次谱写一曲威武雄壮的胜利凯歌。

这座塔已成为英雄城市哈尔滨的象征,来哈尔滨的人无不到这座塔下拍照留念。

松花江水映衬着这座雄伟的防洪纪念塔,至今已成为东北名城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

交通:乘2、8、12、16、23、65、74、79、101、102、118、204、29路公交可达。

展开阅读全文

枫泾消防纪念塔及东区火政会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枫泾消防纪念塔及东区火政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6年,救火联合会为纪念义务救火亡故人员,特建立纪念塔。塔高7米,上 书-“松善枫泾救火联合会历届故亡同志纪念塔”,塔首呈鼓形,上饰四环,下为救火联合会徽标。这是上海郊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2000年5月11日公布为金山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与东区火政会一同公布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消防纪念塔2002年列为金山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火政会原址建筑是由一幢普通民宅改建而成的。受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门面墙被改建成了西洋式。推开红色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大厅里摆放着的几大件旧时救火设备。有20世纪初出现的称作“洋龙”的手压式揿龙,有1937年抗战前的机械“泵浦”,还有1950年后一度使用的轮式救火车等。

当时称“龙王堂”(亦叫救火会),取海龙王克火的意思。并在南镇圣堂桥下塘和北镇桃源漾分设救火处。由镇上商人、富绅捐资购买了水-、木揿龙、担桶等基本设备。消防人员全为义务,由各商店、作坊选派员工参加。一旦发生失火,邻里鸣锣报警,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1923年,枫泾南、北镇成立统一的救火会联合会。总会设在桃源漾,又在北丰桥、北栅、东栅、圣堂桥、永昌桥、陈厅等8个适中位置设立分会。有义务救火人员200多人。同时,消防器材有所改进,进水龙头用帆布橡胶水管直接从河浜里吸水。

2014年枫泾消防纪念塔及东区火政会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磨山抗日烈士纪念塔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磨山抗日烈士纪念塔为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磨山抗日烈士纪念塔位于东海县石梁河乡磨山顶。1945年原山东省海陵县抗日人民政府为纪念1942年磨山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而建。塔基海拔138.3米,面南偏东27度。塔由花岗岩片石砌成,分踏步、塔身、塔顶三部分,通高5.4米,塔身四面凹嵌,由石灰岩方形磨光片石拼成的碑面,高3.5米,宽0.65米,正面阴刻“磨山抗日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字径50厘米,魏书。背刻“海陵县抗日烈士纪念塔序”文,字径4厘米,8行,款具“中华民国三十四年立”。东面刻150多位烈士英名,字径3.5厘米,序文和款均为楷书。磨山抗日烈士纪念塔是一份很有意义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材料,也是一份重要的党史实物资料。1993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中共连云港市党史工作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园林占地77万平方米,院内有烈士纪念塔、战役纪念馆、总前委群雕、徐州国防园和碑林五大主体建筑,及青年湖、青年广场、中心花坛、粟裕将军墓、-同志植树处等景点。这里人文景观闻名遐迩,自然景观赏心悦目,粗犷和秀丽熔于一炉,雄壮与典雅汇为一体,是一处闻名全国的纪念性风景游览区,也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座落在徐州市南郊凤凰山东麓,高三十八点一五米,面向朝阳,巍然耸立。塔向东耸立。塔身正面,镶嵌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上端雕刻着由五角星照耀下相交的两支-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塔座正面镌刻着碑文,两侧为大型浮雕,右侧是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左侧是人民奋勇支前的壮丽情景。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不仅是光荣历史的见证,也是激励后人的丰碑。

〖淮海战役纪念馆〗

淮海战役纪念馆与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同时兴建,陈毅元帅题写馆标。馆内面积2800平米,陈列分正厅、序言、战役实施、人民支前、缅怀先烈五个部分,共展出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照片2000余件,生动记述了淮海战役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历史场景。

〖淮海战役碑林〗

淮海战役碑林位于园林西北部,占地2万平米,由碑亭、碑墙、碑廊、碑室等组成。500多幅碑刻中汇集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墨宝,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参战部队及老将军、老战士的题咏和海内外书法名家不凡之作,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徐州国防园〗

位于园林南部,一期工程占地2万平米,由国防教育馆、兵器陈列场、模拟训练场、军体活动场组成。国防教育馆内设有国防教育厅和电教厅等,五个展厅,通过大量实物、图片和高科技设施,使观众既可学习国防知识,又可亲自参加各种军体模拟活动。

地址:徐州市泉山区解放南路2号

类型:纪念碑纪念馆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516-83840397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园林免费进入;若要参观园林中的纪念馆,可凭-等有效证件在园林各大门发票处领取免费参观票,验票进馆参观。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展开阅读全文

乐平革命烈士纪念塔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乐平革命烈士纪念塔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革命烈士纪念塔矗立在乐平市区东部登高山顶峰,1959年9月落成。坐东朝西,塔高十五米,塔基呈正方形,长宽各十五米。塔身正面题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字。纪念塔周围栏杆环抱,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雄伟壮观,庄严肃穆。

登高山遍植松柏,西麓竖一“浩气长存”牌坊。由坊门而入,登一百九十级水泥阶梯至塔基。每逢清明节,干部、工人、师生和解放军指战员,都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缅怀先烈,敬献花圈。

在烈士纪念塔下,1976年兴建一座烈士纪念馆,翌年8月1日揭幕开馆。该馆保存完好的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文物有苏维埃政府的文告、印章、货币、武器和烈士名册、照片、遗物等。

展开阅读全文

莲塘革命烈士纪念塔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莲塘革命烈士纪念塔为南昌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莲塘革命烈士纪念塔”坐落在南昌县莲塘镇五一路南端的莲塘公园内,是整个公园的中轴线和制高点。塔基为花岗岩,占地200平方米,四角各有两个花坛,内植苍松翠柏,庄严肃穆。莲塘公园总占地57亩,在纪念塔四周遍植雪松和黑松。

1955年4月,南昌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在1949年解放南昌战斗和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中光荣牺牲的孙凤翱等56名烈士而建立此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塔下安放着孙凤翱等从谢埠和尤口迁来的烈士遗骨。

1984年6月,南昌县人民政府拨款28万元重修纪念碑。现塔体为花岗岩结构,四周用大理石镶嵌,碑高13米,塔体四周镌刻“为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塔体下方正、反两面(南面和北面)嵌有白色大理石镌刻的“在一九四九年解放南昌战争中及一九五零年土地改革运动中光荣牺牲的烈士孙凤翔等五拾六位同志之墓一九五五年四月立”字样。

2005年1月10日,南昌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四批南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注:1949年5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十三军三十七师一百一十二营和三营在解放国民党南昌县政府驻地谢埠镇的战斗中,有55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孙凤翔,辽宁省人,中-员,南下干部,曾任中共南昌县十一区组织委员。1950年6月14日在十一区太子殿被土匪杀害,时年二十岁。

莲塘镇:莲塘镇位于南昌市“一核五片”的昌南片区,距市中心15公里,素有“南大门”之称,是南昌县的城关镇。镇内105、316、320国道、京九浙赣铁路穿境而过,其连城带乡的辐射带动作用在突出的区位优势支撑下愈益彰显。于是,抢抓机遇、借势扬帆的全镇干部群众便朝着南昌县拼争全国百强县和文明城的目标,迈出了奋勇争先的铿锵步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迅猛推进,莲塘做。

展开阅读全文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威海城区文化东路与海滨北路交汇处,有一座呈三角形的花园。早时三角花园的东门,是由两很大型的鲸鱼颚骨对成的,南北两门的水泥方柱上端各横一块鲸鱼骨,故又名鲸园。1966年,因拓宽马路,将鱼骨门拆除,花园面积也缩小五分之三,成为街心公园,面积仅为2600平方米。周围环绕着青翠的冬青,树木花草、石桌石凳分布园内。收回威海卫纪念塔,就座落在这花园中。

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1930年被中国政府收回。为纪念威海的收回,1931年便修建了这座汉白玉纪念塔。塔为三棱形,用45块莱州大理石拼砌而成。塔基用花岗岩垒成三层石阶,周围有12根石柱用铁链环连。塔高32英尺(9.75米),以志威海被英国强租32年。塔正面朝东,上部镌刻“收回威海卫纪念塔”8个魏碑体镏金字,为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所题。下部三面分别刻碑文、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等文。纪念塔之所以建成三棱形,一则志纪中英友好,希两国间其他一切不平等条约均如威海卫之早日解决;一则遵奉“-”,修明市政;一则追念甲午诸先烈。

纪念塔曾两遭破坏:日军占领威海后,曾将纪念塔的部分碑文磨去;“0”中,纪念塔上的所有文字都被剥光,刻上标语口号。1980年8月,收回威海卫纪念塔在原址重新修建,1981年夏竣工,完全恢复原貌。1980年,威海市人民政府将纪念塔列为威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塔旁置石碑保护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中山公园革命烈士纪念塔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中山公园革命烈士纪念塔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山公园革命烈士纪念塔位干市区中山公园西北部,为一剑式石塔建筑。塔体呈正方柱形,背北面南,通高115米,底座12.90米,塔周石阶占地496米。

纪念塔建于1958年,系抗美援朝时沙市人民捐献购买飞机大炮余款所建。塔身正面刻有朱德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为谢觉哉手书“鼓足干劲,完成烈士未竟事业”。白色大理石底座四周分别刻有“革命烈士纪念塔”及沙市市委、市政府撰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文),纪念塔正南约50米处有解放亭,系由原“中正亭“改建。亭塔之间通道以红色混凝土预制方块铺设,寓意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塔区四周种植有青松、翠柏、红梅、雪松,象征着烈士精神万古长青。

信息来源:沙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湘西剿匪纪念塔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湘西剿匪纪念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雄伟的纪念塔,记载着那个年代代,最可爱的人最真挚的奉献!

湘西土匪数目众多,凶狠残忍,凭借天险,山洞,白天隐蔽,夜晚出动,危害相邻,无恶不作。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胜利公园位于沅陵城内北面的梧桐山上,占地18000平方米。元、明、清和民国时为路署、府署、道署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辟为中山公园。1949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七军,奉命挺进湘西。年余,肃清土匪8万余,解放湘西22县。湘西人民为了对剿匪有功的四十七军全体指战员表示深切的缅怀和纪念在剿匪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于1951年元月,特将中山公园改建为胜利公园。

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高16米,连塔台共18米;塔身下面立有一尊高3.2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塑像,下嵌有建塔序文。塔的另三面有党、政、军领导人黄克、王首道、晏福生、黄志勇、曹里怀等同志的题词。公园两侧建修纪念亭四座,内立石碑,刻记剿匪牺牲的烈士名单1005人,以志功勋,永垂千古。-

1988年1月25日,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列入湖南省第一批18个重点烈士纪念建筑。

沅陵镇:沅陵镇东接凉水井镇,南邻麻溪铺镇,西靠太常乡,北界二酉乡,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主要气候特点表现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严寒期短,暑热期长。镇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金、铜、铁等多种矿产;境内有汉、满、回、苗等10多个民族.全镇现有人口13.5万,面积218.04平方公里,共辖25个村(居)委会,其中有15个社区居委会。

展开阅读全文

陆军第74军湘西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

全文共 1285 字

+ 加入清单

口镇,位于洞口县西部,是邵阳市的“西大门”,距洞口县南约25公里,湘西著名的雪峰山横亘于此。镇区内雪峰山绵延数百里,群山巍峨,山势陡峭,层峦叠嶂。山峻岭之间的谷地、梯田层叠,溪水如带。一寸山河一寸血,青山处处葬忠魂,这里,长眠着国民七十四军数千个英勇的将士

1945年5月,中国军民在这巍巍雪峰天险,与侵华日军展开了一场生死殊搏,并取得了雪峰山会战的全面胜利。雪峰山会战中的江口战役,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收官之战,此次战役,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和抗战军民全力合作下,我军将士浴血奋战七天七夜,歼敌近2000名,几近全歼日军第116师团。正面防守江口的中国部队,为国军第74军57师,师长是李琰。李琰,字炎光,湖北大悟县人,生于农家,先后任74军57师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江口战役的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雪峰山东麓的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战争结果是日军伤亡2万7千人,其中死亡1万2498,还有大约1000人被国军围困后失望自杀,日军被全歼一个旅团还有四个联队,一个师团被重创。国军方面伤亡2万660人,其中阵亡7817人(军官823人),比日军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二还少。

洞口县江口镇75岁居民朱国轩的记忆依然十分清晰:“从5月1日到7日,中国军队和日军在江口、青岩一带激烈交战,连续7天7夜都是战火纷飞,炮声隆隆,空气中都是硝烟的味道。当地老百姓都自发上前线,主动为中国军队搬运炮弹、装备。日本鬼子也到处抓人做苦力,如果中国的老百姓被他们抓住,要挑很重的军火,挑不动就用枪托砸。江口附近有个叫周洪碌的精壮汉子,被日军抓去做苦力,他坚决不同意,用扁担打死一名日本鬼子,但由于寡不敌众,最后被鬼子的刺刀杀害了。”

陆军第74军湘西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洞口县)在今洞口县江口镇,耸立着一座由蒋中正亲自题名的“陆军七十四军湘西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纪念塔背后埋着为国牺牲的数千国军将士。战争结束,村子里的人打扫战场时,在山上挖了一个大坑,由当地百姓用篇担、簸箕将这些牺牲了的年轻将士,由各个山头挑到坑里,葬在一起。

在这里唯一留下名姓的只有一位年仅19岁女准尉,她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后勤司令部第17兵站医院准尉刘子梅之墓。生于民国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戍时,歿于民国三十四年乙酉五月十七日辰时,系湖南省湘乡县荷塘乡十七保人氏。”她的纪念牌曾被人扔在了臭水沟边的路旁,后被村民发现捡来埋在纪念塔旁边。这们女准尉牺牲时年仅19,是17兵站医院准尉,参加江口阻击战时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时牺牲。

这些墓碑,背后是这些年轻将士的英容笑貌,是他们,英勇的中华儿女,在战场上奋不顾身地英勇杀敌;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驱逐了敌人,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他们,用生命为我们换回了今天的一切。他们一心只为驱逐敌人,保卫自己的家园,与党派无关,与利益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柘湘公路纪念塔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柘湘公路纪念塔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柘湘公路纪念塔

公布时代:1960年

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编号:430124—1245

公布地址:宁乡县龙田镇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公布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01

简要说明

保存现状

保护范围和

建设控制地带

2011年0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发[2011]21号)文件《关于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公布:

保护范围:以塔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

龙田镇:龙田镇是长沙市西部边陲小镇,素有“长沙西藏”之称,总面积72.5平方公里, 人口20323人,全镇8个村、一个居委会,水田13331亩,旱地2688亩,山地57300亩,是一个山多田少的山区乡镇。平均海拔571米,年降水量丰富,平均超过1340毫米,森林覆盖率82.6%。龙田历史悠久,地形地貌特殊,商业发达,有宁乡“小香港”之称。是全省有名的“药材之乡”,天。

展开阅读全文

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

时间为1927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此种佛塔式纪念塔建筑在国内为仅见。

此塔又名五轮塔,是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为纪念北伐战争中的阵亡将士而修建的。塔为石结构,仿佛塔形式,分五层,高11.8米。所谓“五轮”是指“地、水、火、风、空”等,其形即地方、水圆、火三角、风半月、空团点,用梵文写成,寓意世界是由地、火、水、风、空等五元组成。五轮塔也象征人体,是人体的一个缩影。五轮塔表现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同时又寓意北伐阵亡将士的英魂将与天地同在。

此塔不同于一般纪念碑,塔的形式,构造奇特,寓意深刻,为国内少见。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1-11。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展开阅读全文

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塔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桂东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塔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广西玉林市的城东,人们修建有一座高达7层的纪念塔,整座塔琉璃碧瓦,高耸雄伟,塔内每层还雕塑有反映1945年春,玉林辖内的陆川、博白、兴业及其贵县数十万群众和一万多人的队伍,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的历史画卷,再加上配以飞檐斗拱,更显其瑰丽英姿。也正因为该塔是人们,为了纪念这场轰轰烈烈的人民革命而修建的,所以取名为“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塔”。就是全民抗战的一个标记,透过这扇小小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了抗日救亡的曙光和功绩。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塔,一座平平凡凡的普通建筑,自建成之日起,就以巍峨的形象在玉林的城东高高地耸立。那伟岸挺拔的塔身一如英勇斗争的先烈们的高大英姿直至今日也依然矗立在人们的心里!

纪念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慰籍烈士英灵,用先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人民,1992年3月在距玉林市区东郊约6公里的朱巷口头岭森林公园,兴建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塔。纪念塔主塔为7层楼阁构造,高38米,呈八角形,外贴琉璃瓦,塔前有5个亭衬托,中轴线台288级台阶,气势雄伟。纪念塔一层为一幅高2米、宽1.5米的起义情景铜雕;二层为牺牲的领导人的图片及简介9幅;三层为人民抗日自卫--战示意图4幅、起义重要事件简介12幅,及人民抗日自卫军序列2幅。

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烈士纪念塔于1999年1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