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午时三刻午门斩首【最新20篇】

浏览

2350

文章

42

篇1:午门在故宫什么位置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午门故宫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

扩展内容: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12点45分左右

午时三刻是现在的12点45分左右。按照古代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的说法,午时三刻就在11点到13点之间,这其中最接近的时间就是12点45分。古代的人们虽然没有钟表,但是他们发明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计时方法,那就是天干地支计时法。

午时三刻是现在的12点45分左右。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百刻制(清以后改为1日96刻),《说文》:“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即每刻14分24秒,午时三刻(正午三刻)约当日12点45分。

古人认为人死阴气太盛,故选在一日阳气最盛时行刑,方能压制。当为正午12点,此时间是根据西安时间所定。中国古代早期常定都西安(东经108度54分),后改为北京(东经116度43分),两地时差约45分钟,但仍以西安阳气最盛时行刑。即北京地区午时三刻正为西安地区午正。

古代的人们虽然没有钟表,但是他们发明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计时方法,那就是天干地支计时法,他们那个时候一天就只有十二个时辰,过完之后就是另一天了,而且古代的十五分钟是一刻钟。也正是这个推算误导了好多人,他们认为午时三刻是11点45分,看着的确没错,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午时”并非“午初”,11点45分指的是午初三刻,过了十二点才叫“午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午时三刻问斩是最狠的刑罚

全文共 1904 字

+ 加入清单

电视剧里面经常会有“午时三刻问斩”的说法,可能小的时候并不在意,也并不了解,看到这句话也没想到,为什么不管是什么朝代背景的电视剧,都是这样说的?其实,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在古代是有特殊意义的,所以才会选择这个时间斩首。那么午时三刻对应的是现代的几点钟?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杀犯人?

首先,要知道这种说法多见于“小说”或“电视剧”中,与真实的情况未必相符,但仍可考究其说法的缘由。“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几点呢?按照现在的时间观,午时,肯定就是中午十二点呗,午时三刻就是十二点半,所谓的“天气最阳”的时候。不少人的看法都是这样的,但是,到底是不是呢?古代一天之中是分为十二个时辰的,每个时辰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午时”是11:00~12:59这个时间段,那么“午时三刻”又是多少呢?

关于“刻”有两种说法。首先,“刻”也是古人的一种计时单位,但是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九十六刻,所以,一刻约15分钟,午时三刻就是11:45”,这种说法我觉得挺“现代化”,好像是拿着现代的钟表来划分时间的。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代用漏壶计时,壶内有立箭,箭上有一百刻度,箭随着壶内的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所以,按照这种计时方法,一天就被分为一百刻,一刻大概就是14.4分钟,午时三刻大概就是现在的中午11时43.2分(即11:43:12)”。小编偏向于赞同第二种说法。

那么,开刀问斩为何要选择在“午时三刻”呢?因为,古人信奉阴阳学说,认为人死后是要变成鬼魂的,如果选择在其它的时间开斩,那么,犯人死后变成鬼魂可能要来纠缠活着的人,比如说刽子手、监斩官等人。而“午时三刻”是被认为一天之中阳气最盛的时间,阳气最盛则阴气即时消散,若此时将犯人斩首,那犯人死后就变不成鬼了,也就无法骚扰活着的人了。其实,古代的“斩刑”并不都是“午时三刻”的,也有其它的时间,因为“午时三刻斩首”很残忍,选择这个时间斩首的犯人不光人做不成,连鬼都做不成。所以,只有针对重大恶极的犯人才会选择在“午时三刻”斩首作为重大的惩罚,一般的犯人,通常还是让其“有鬼可做”的。值得一提的是皇城的“午门”被认为也是阳气最盛的地方,而且不限时间,所以,那些被“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可做。

最后,补充个小常识。你知道中国人为何将60分钟成为一个“小时”吗?因为,在西方的钟表计时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用一天十二个时辰来计时。当西方的钟表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就将一个时辰称为“大时”,而西方的一个钟点称为“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随着“时辰”被弃用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午时三刻,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人们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

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

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古人习惯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这个时间,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

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作怪。

砍头前为何朝刀喷酒

在古代,刽子手在砍头之前,都会朝着刀上喷酒,这是为什么呢?有一种说法是为了祭刀,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样可以辟邪。在古代是非常多的,像盐、净水、银、艾草、香灰等等,都曾被人们当作驱邪物使用过。

酒之所以会衍生到这种莫名其妙的地方,主要是因为过去的人们不知道什么是病菌感染,只知道见过血的刀碰伤人之后,会使人得病甚至死亡(刀不干净引起的破伤风),但人们不明白,只以为是鬼怪作祟。

后来发现用酒可以有效降低这种风险,可人们同样不懂这是什么原理,于是就认为酒可以驱邪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故宫正门为什么叫午门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古代把经线叫做子午线,南边为午,北边为子。午门是紫禁城南面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位当子午,故名午门。

故宫是北京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去北京游玩的游客如果没去故宫心中都会留有一大遗憾。那今天就来跟大家说说故宫正门为什么叫午门。

详细内容

1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 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

2

午门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明代称承天门)、大清门(明代称大明门),其后有太和门(明代称奉天门,后改称皇极门,清代改今名)。各门之内,两侧排列整齐的廊庑。 这种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的布局形式是受中国古代“五门三朝”制度的影响,有利于突出皇宫建筑威严肃穆的特点。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 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

3

午门有五个门洞,可是从正面看,似乎是三个,实际上正面还有左右两个掖门,开在东西城台里侧,一个面向西,一个面向东。这两个门洞分别向东、向西伸进地台之中,再向北拐,从城台北面出去。 因此从午门的背面看,就有五个门洞了,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说。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在清代,文武大臣出入左侧门,宗室王公出入右侧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官才由两掖门出入。

4

午门也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皇帝在立春赐春饼;端午日赐凉糕,重阳日赐花糕。农历十月一,颁发次年历书。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

5

午门正中门楼左右的两座阙亭,内设钟鼓。何时鸣钟,何时击鼓,都有规定。皇帝祭祀坛庙出午门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则钟鼓齐鸣。 当然,清代皇帝每年十月初一要在午门颁发第二年的历书,举行颁发仪式,叫“颁朔之礼”。 在明代,皇帝在午门外广场杖打犯有过失的大臣。明代大臣受“廷杖”刑罚的为数颇多,当场被杖打死亡的这种说法是没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代死刑为何选在午时三刻执行?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原因有二,其一,午时三刻是一天中阳气最重的时候,此时的阳气能够让阴气立刻散去,犯人不会成为恶鬼而回来找刽子手报仇。其二,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吃过午饭后,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会让人产生困意,有疲倦之感。在此时执行死刑,使囚犯有所放松,减轻囚犯的心理压力。

古代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差十五分钟十二点时开刀问斩。因为午时三刻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古人认为这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杀人为“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所以,古人选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避免犯人死后再来纠缠。

另外,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伏枕”,就是要睡觉的时候,此时犯人懵懂欲睡,行刑时痛苦会减少很多。若犯人被押送至法场后,时间还不到“午时三刻”,行刑官还需等待片刻,直至时间到了才能开刀问斩。如果错过了这一行刑时间,通常要推迟至第二天行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萨达姆当年是如何铲除身边的内奸的?美军针对萨达姆的第二次斩首行动为何失败?

全文共 1217 字

+ 加入清单

2003年4月8日,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中央司令部摆出了一个超级乌龙,根据当时伊拉克战争的前线指挥官发言人巴特利特表示:美军在7日使用了4枚2000磅的炸弹轰炸了伊拉克重要领导人的开会会场。紧接着美军就有消息向西方媒体透露说:“萨达姆与他的儿子应该都死在了那个会场。”顿时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死亡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然而事实上,在清理废墟的时候发现,美军仅仅只是炸死了伊拉克的18名无辜平民。那么为何美军如此确信却又闹出个这么大的乌龙事件呢?而这就要从两个星期前的第一次“斩首行动”说起了。

3月19日,也就是美军地面大举进攻伊拉克的前一天,美军得到了一个情报,萨达姆与他儿子库塞隐藏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南方郊区的一个避难所。于是美军就立即策划了一次斩首行动。第二天20日,美军就开始对巴格达郊区的一片别墅群展开大规模轰炸,但是事后证明萨达姆当时并不在那里,所以第一次斩首行动以失败告终。

但是这次行动的失败并不是因为美军的情报出现了问题,而是萨达姆突然决定要离开。然而美军如此精确的进行打击引起了萨达姆的怀疑。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每天都在更换住所,而且知情人只有他的小儿子库塞以及他最信任的私人秘书阿比德。自己儿子肯定不会陷害自己,但是萨达姆却又不怎么相信跟随自己多年的阿比德会背叛自己。

这种威胁到自己小命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大意的,于是萨达姆决定测试一下阿比德。在3月26日,萨达姆亲自对阿比德下了一跳密令,要求第二天袭击多哈联军指挥部,并且要求阿比德要对任何人保密,包括萨达姆的儿子。次日,伊拉克就对多哈发射了一枚萨默德导弹,不过就在到达目标前的几秒钟就被美国的爱国者导弹所拦截,并且成功的摧毁。

虽说袭击最终失败可,但是萨达姆成功的排除了阿比德的嫌疑。虽说这件事情根阿比德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萨达姆还是怀疑跟阿比德有过接触人有关。于是萨达姆就命自己的儿子乌代开始暗中调查,仅仅过去了几天之后,乌代就传来了消息,说是共和国卫队的穆罕穆德上校与阿比德走的很近,私交不浅,而且在工作上也经常有交集。

有意萨达姆掌握不了确凿证据,所以并没有下令处决穆罕穆德。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萨达姆仁慈,只是他必须拔掉这个隐藏在身边的定时炸弹。于是萨达姆决定拿自己当“诱饵”将那个内奸给“钓”出来。4月6日,萨达姆告诉阿比德第二天在巴格达的某民宅中举行领导人会议,并且让他统治穆罕穆德负责周围的警戒工作。

次日,萨达姆一行领导人按时到了会场,不过在会议还没有开始的时候,萨达姆就提亚马上更换场地,紧接着一行领导人就秘密的从后门离开了。在萨达姆一行领导人仅仅离开了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之后,那栋民居就被美军的4个炸弹夷为废墟。内建被锁定了,埋伏在外面的乌代迅速就将试图逃跑的穆罕穆德给抓住了,萨达姆终于是拔掉了这颗钉子。

但是不久后随着巴格达的沦陷,萨达姆开始了长达8个月的逃亡之路,而美军也开始制定了第三次斩首行动。不过这一次萨达姆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的保镖出卖了他,最终被美军生擒。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午时粑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午时

午时粑工艺:制作时将糯米、大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一天,沥干后,再加清水用磨磨成水浆,装入布袋内,控水制成吊浆粉。把虾米略泡后切成小粒。火腿切成小粒;芽菜洗净切成细末。芝麻炒香碾细。将当地一种野生植物的叶叫船叶切成5寸长、3寸宽的包叶。将猪肉洗净,剁成颗粒放入盘内,加胡椒粉、花椒粉、酱油、芽菜、火腿、虾米、熟猪油、味精、绍酒、川盐和匀成咸馅心。把白糖、熟面粉、桔饼、冰糖、熟猪油、芝麻粉和匀成甜馅心。

将锅里放上水烧开后,用吊浆粉揉成圆饼,放入锅内煮熟。取出后放入盆内,加余下的吊浆粉揉匀。将揉匀的吊浆粉分成剂子,分别包入甜咸馅心,搓成圆形后抹上一层熟菜籽油,用船船叶裹起上笼旺火蒸一刻钟,美味可口的午时粑就做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为什么古代斩首都是在午时三刻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砍头,为何要选在“午时三刻

午时三刻也就是现代时间的中午十一点至两点之间,而古代斩首都是在这个时间进行,是因为古代的人们认为太阳最猛烈的时候,就是阳气最足的时间,过了这个时间段,阴气就会逐渐滋生。

准确的来说,古人斩首的时间其实就剩十二点四十五分左右,这个时候基本算是午时的末端时间,按照古人的说法,如果错过这个时间的话,一天当中太阳最为猛烈的阳光就会消散,阴气就会在各个背影里逐渐滋生,所以在这个时间里斩首也是为了辟邪。

在古代的人们非常讲究阴阳论,在那时的他们看来,阳就是生,阴就是死,从生到死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进行,不然的话阴阳结合难免会发生出不好的事情,为了避免此类事情发展,所以选择一个阳气最足的时间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午时三刻是几点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午时三刻是12点45分。“五时三刻”中的“五”为误用,正确应为“午”,古代自唐以后将十二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部分,午时三刻即午正三刻,最接近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是午初三刻,即现在的十一时四十五分。

古时的时辰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方便记。

具体划分如下:

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

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

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

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

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

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

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

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

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

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

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唯一一个被斩首的皇帝是谁?他是南明第一位皇帝?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皇帝中,唯一一个被斩首的皇帝是谁?

这就是南明的第1个皇帝,也同样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弘光帝朱由崧,作为一个皇帝,可没有想到居然会被斩首,也真是让人觉得有一些匪夷所思。

朱由崧是福王朱常洵的儿子,从小就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过着舒适的生活,但是在朱元璋去世之后,明朝辉煌了将近300年也开始逐渐的进入到落幕的阶段。明朝进入到晚期,依然还是这一个人控制政治,可是他却没有做出任何的皇帝风范,也没有做出一个皇帝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因为如此才导致后来的悲剧。

一天到晚只知道沉醉于纸醉金迷中,每天都只喜欢美酒和美女,当时的明朝本身就是一直不停的征战,他把这件事情全部都托付给军中的大臣,自己完全不会过问,也并不担心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后宫。

时间久了之后就会导致宫中还有军营中的这一些人都会觉得有一些不满,那么多的人都拼了命的保护整个国家,可是做一个皇帝根本就不管甚至不担心,只顾着自己逍遥法外。

军营中的士兵士气逐渐的下降,以至后来出现惨重的损失,清军在破了国门之后马上就闯了进来,这个时候作为皇帝居然选择逃脱。可是就算选择逃脱也没有任何的作用,根本就没有逃过对方的眼睛,马上就被捕,而且又被押送到京城,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直接就被斩首。

后人对于朱由崧的死,一点也没有觉得惋惜,所有人都会觉得这本身就是罪有应得,更是死有余辜,如果不是选择这么做,相信也不至于会过着这样的一个生活吧,那么不知道大家对于这样的一件事情又有着什么样的一些说法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午门的历史用途,它真的是斩首的地方吗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在电视里,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午门似乎就只是一个斩首地方。那么在那个时期,午门真的只是斩首的地方吗?其实午门就是紫禁城的正门。那么在那个时候,午门的用途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往下北京文化看看吧!

立诏

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皇帝在立春赐春饼;端午日赐凉糕,重阳日赐花糕。农历十月一,颁发次年历书。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

刑罚

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门举行。

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如正德十四年(1519)皇帝朱厚照要到江南选美女,群臣上谏劝阻,皇帝发怒。

大臣舒芬、黄巩等受廷杖者130人,有11人被当场打死。着名心学大家王阳明因弹劾当朝大太监刘瑾被着以廷杖也在此地。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继承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大臣们的抵制。

群臣100多人哭谏于左顺门,皇帝下令施行廷杖惩罚,当场毙命17人,所以民间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其实明清皇宫门前极为森严,犯人斩首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等地刑场处决的。

彰显皇威

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

你可能也喜欢: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老北京著名的特色历史文化

【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京城文化:北京着名的王府井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午时是几点到几点

全文共 173 字

+ 加入清单

午时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古人们以每隔两小时为一时辰,以此类推,午时就是11:00----13:00;而正午十二时又有平午、平昼、亭午等别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古代犯人斩首为什么要午时三刻?午时三刻是几点钟?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在看古装剧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剧情,一个人犯了死罪,将要被杀头,而在临行刑的时候总是会等一等,一定要等到“午时三刻”才能下最后的斩首的命令。而一个剧情出现的多了,就总是会惹人好奇,为什么杀犯人一定要等到午时三刻?这个时间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含义,为什么一定要这个时候才能斩杀呢?午时三刻又是现在的什么时候呢?1.古人的时间观念

古人其实是比较重视时间的,这里所说的重视时间,指的并不是他们很守时或者很注意时间的那种重视,而是说,他们很在意每一个时间所代表的意思,在古人看来,每个时刻天地之间所蕴含的能量是不相同的,不同的时间去做不同的事情,这样带给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毕竟还有老黄历,可以翻看宜忌事项。

在这样的情况下,“午时三刻”只能说是古人重视时间的众多表现当中的一种表现,犯人犯了死罪,即将赴死,不管怎样都是生命走到了尽头了,但也不能有所松懈而死与生,阴与阳,涉及到了古人很看重的阴阳观念,所以斩杀犯人选择的时间自然也是要慎重,死者为阴,所以当然要选择一个阴气最弱,阳气最盛的时间进行才可以。2.为什么要午时三刻

而这个时间,就是午时三刻。但是也会有所不同,阳气最盛的时候是午时三刻,而不是正午,选择在午时三刻开刀问斩,是为了让那些十恶不赦的罪犯做不成鬼,这样就没办法投胎转世,但是一般的犯人问斩就不需要在午时三刻,在正午就可以,让他们死后可以做鬼,所以说并非所有的死刑都是在午时三刻进行的,只有罪大恶极的人才是如此。

另外,杀人总是一件“阴”事,为了避免死者的鬼魂纠缠那些监斩官、刽子手等人,所以选择一个阳气最盛的时候,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些压制。而且这个时候是人最没有精神的时候,犯人也不例外,这个时候处决犯人,还可以减轻一些他们的痛苦。不得不说,古人的确是非常重视时间的,哪怕是面对罪恶之人,也还是会为他们着想,不让他们死前受太多苦。3.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

那这个“午时三刻”,到底是现在的几点钟呢?我们知道古代的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从夜间十一点开始,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午时就是现在的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钟这个时间段。而“三刻”,古人又把一天分为一百刻,算下来一刻就是14.4分钟,那么午时三刻,也就是接近中午十二点的时候,但并不是刚好十二点,还差大概十几分钟。

这个时候太阳是一天当中离地面最近的时候,影子也最短,古人们就认为这是阳气最盛的时候,那么此时来进行“阴”事,阻力就会小很多,所以将这个时刻定为将罪犯问斩的时候,也是很符合古人的思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为什么要推出午门斩首?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因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在午门举行,后发展到打死人。正是如此,民间才会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实际上并不存在此种情况,只是讹传而已。

因为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在午门举行。在明朝,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曰叫“廷杖”。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如正德十四年(1519)皇帝朱厚燳要到江南选美女,群臣上谏劝阻,皇帝发怒。大臣舒芬、黄巩等受廷杖者130人,有11人被当场打死。

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漗,继承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大臣们的抵制。群臣100多人哭谏于左顺门,皇帝下令施行廷杖惩罚,当场毙命17人,正是由于这样的事件,民间才会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

但实际上明清皇宫门前极为森严,而且自先秦起,中国古代执行死刑就有较严格的规定,除了“立斩”的犯人外,并不是说斩推出去就斩的,一般须到秋季,经过秋审后再交由刑部执行。犯人斩首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等地刑场处决的。

午门其实有它自己的历史使命。

首先,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皇帝在立春赐春饼;端午日赐凉糕;重阳日赐花糕。农历十月一,颁发次年历书。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

其次,彰显皇威,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历史上,康熙、雍正皇帝都曾登临午门举行受俘礼,乾隆皇帝四次登上午门受俘,并写下受俘诗保存在午门楼上。

午门是皇宫正门,又担负着这么重要的历史使命,怎么可能在此进行斩首,让皇宫成为不祥之地呢。

由此可见,“推出午门斩首”只是历史的戏说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子时和午时分别是什么时间 子时和午时是几点到几点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子时:23时至01时;午时:11时至13时。其中,古人认为,子时为阴极阳生之时,午时是阴阳转换之时最适合休息。

子时和午时各指什么时候?

子时:23:00--01:00之前。就是从前一天的23:00起至当天的凌晨01:00之前。01:00起算作丑时。

午时:11:00--13:00之前。就是从中午11:00起至13:00之前。13:00起算作未时。

一天24小时,划分为12个时辰。时辰与24小时对应关系如下:

子时:23:00--01:00之前;

丑时:01:00--03:00之前;

半夜11点-1点为子时白天11点-13点为午时

古代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时(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

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时(09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这时候太阳最猛烈,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时(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时(15时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时(17时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狗开始守门口。

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什么是午时花呢 午时花有什么作用呢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在生活中应该都听说过非常多的植物吧,到是你了解午时花吗?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究竟什么是午时花呢,以及午时花有什么作用呢,跟着小编我们一起来学习啦。

什么是午时花呢

午时花(拉丁学名:PentapetesphoeniceaL.),又名夜落金钱,梧桐科午时花属一年生草本,本种的花午间开放而明晨闭合,故有“午时花”之称,而且常整朵花脱落,故又称“夜落金钱”。鲜红的花,碧绿的叶,呈现热烈的气氛。加之其吉祥的名称,大有“天女月夜抛金钱”的意韵,给人以希望、快乐和联想,名佳花好,故深受人们青睐。它多以盆栽观赏,或植于庭院、路边和花境中,均有诱人的美景。

午时花有什么作用呢

1、药用价值

含多种成分及微量元素,取根茎入药,煎汤内服,主治功能:清热解毒,对咽喉肿痛很有效果。外用:取适量药材捣汁,敷在外伤处,有止血功能。

2、装饰功能

午时花,同株可生长不同颜色的花朵,五彩缤纷,争奇斗妍。午时花喜阳光,摆在阳台上,其装饰功能很不错。

3、其他功能

午时花的奥秘:待花朵枯萎晒干后,捻去干枯的花瓣,会落下小黑色的种子,将它们栽培在泥土中,等春风拂过,阳光来袭,来年将继续发芽,生命力顽强。

午时花的生长环境是怎么样的呢

午时花是不耐寒,适宜在较高温、向阳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生长,在土壤过湿或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容易染病。并且它开花的时间比较特殊,从它的名字中,我们就应该知道它的开花时间了,通常都是在中午阳光最强烈的的时候盛开,这也是它本身最大的特点。然后等到光照减弱的时候,它的花朵就会马上闭合起来,而且常常整朵花都会脱落下来。

午时花主要分布在哪里呢

午时花十分的矮小,但是根茎和叶子十分的翠绿,花朵也鲜艳多色,花期长。午时花一般会用作园林用花,种植在花坛的周围和里面,颜色争相斗艳十分的好看。原产印度。中国广东、广西、云南南部等地多有栽培,以供观赏。亚洲热带地区和日本也有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门和午门怎么区别,主要有哪些区别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端门和午门的主要区别是意思不同,端门就是正门,第一道门的意思;而午门就是南门的意思,“子”是正北,“午”就是正南,所以故宫的南门就叫午门。

端门有五个门洞,其中,中洞最大,其余四个门依次往外缩小,而中间门洞只有皇帝能走,端门是午门的屏障。皇帝出宫时,一定要先登上端门,一为祈求此行有一个吉祥美好的开端,二是等待其他随行百官整肃以待以及所有的仪式完毕,皇帝才从端门出来;皇帝回来的时候,也必须先登上端门,等待宫内所有人迎驾后,才敲响大钟进入午门,这次出行才算圆满结束。

午门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也是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地方,但午门更多的还是作为举行国家典礼重要的场所,在每年的腊月初一,皇帝都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来年历书的“颁朔”典礼,也是非常隆重的一个典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在古代,斩首为何要选择“秋后”呢?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斩首为何要选择秋后”呢?

这中间其实也会包括鬼神之说,古代的科技比较落后,有很多的自然现象都是没有办法解释的,比如月食还有地震,全部都是怪力乱神。当时人们也会觉得一天之中阳气最旺盛的必然就是秋后,但在斩首时都会选择秋后。

阳气就如同是太阳,一旦失去就容易会影响到寿命,也会导致自己的生命失去一定的光彩。一旦身体没有阳气,这就好像是断了树的老根一样,可能就会影响到健康。所以说只要不是一些什么大罪,全部都是在午时三刻斩首如此就能够有一个小鬼做,可如果是穷凶极恶的犯人,一般都是在正午斩首如此,一般在被斩杀之后,魂魄马上就会灰飞烟灭,想要做一个小鬼都不可能。

除了上面的这些迷信说法之外,还会有一些比较现实的说法,不但有很多的刑法也全部都会借助钱财来避免。比如秋天正好也是大家比较富有的时刻,这就能够有助于大家去拿钱赎人,也可以有效减轻刑罚同时也可以给财政获得较大的收入,在秋天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账目全部的整理好,然后可以给过冬做好一些准备。

冬天的财政支出在古代也并不是一般的多,因此在冬天之前也同样需要处理好所有的事情,然后留下足够的钱,这才能够从容不迫地过好冬天,还有一点就需要留好更多的时间,这就能够有效获得比较宽裕的时间,会有效避免冤案,又或者是假案的产生,能够有效避免被人污蔑。这其实对于犯人也是一种保护机制,算得上是一种仁义之举,但是如果放到现代的生活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无稽之谈,没有任何的可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俗话“女怕午时生,儿怕子夜临” 孩子出生时的讲究 有无道理

全文共 1366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在传统观念中,有一句俗语:“女怕午时生,儿怕子夜临”。这句话意味着女孩不宜在正午出生,而男孩则不宜在深夜出生。

1

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俗话

我们的祖先深信阴阳的观念。他们认为白天是“阳”,晚上是“阴”。正午是太阳最强烈、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半夜则代表最阴暗的时刻。

如果女孩出生在正午时分,可能会有凶悍的性格,对丈夫或家庭不利。在古代男尊女卑的观念下,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相反,我们认为男孩应该阳刚、正气十足。如果他们在半夜出生,可能会缺乏阳刚之气,性格柔弱,并且容易患病。因此,为了平衡和塑造男孩的阳刚气概,古人忌讳女孩正午生、男孩子子夜降生。

然而,在现代相信科学的时代,我们已经抛弃了这种观念。孩子不论何时出生,只要健康和平安就好。男孩或女孩的性格和命运,更多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孩子的未来命运主要取决于个人发展,而不是出生时刻的选择。

2

二、不同的出生时间会带来哪些影响

1. 精神状态的差异

如果要说孩子在哪个时间出生比较好,个人认为上午最方便。因为上午,不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处于精神饱满的状态。宝妈在分娩过程中,能感受到积极的氛围,这对于顺利分娩是有利的,此外,上午生孩子后,宝妈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以恢复精力。

而下午或晚上分娩,宝妈将经历长时间的阵痛,本就已经很疲惫。再加上白天周围人多嘈杂,宝妈的精神状态可能更差。如果拖到很晚才分娩,难免会感到疲劳和力不从心。因此,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如果能在上午或白天出生,这对于宝妈来说是一种小小的幸运。

2. 照顾新生儿的方便性

宝宝出生后,家人难免会手忙脚乱。该如何喂奶?孩子哭了该怎么办?如何给宝宝换尿布?宝妈不舒服应该如何处理?对于新手爸妈来说,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得到专业的指导。如果宝宝白天出生,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他们可以咨询医生、护士,甚至向身边有经验的父母请教。然而,如果宝宝在晚上出生,医护人员可能已经下班或者值班人员较少,并且非常忙碌。此外,晚上大家都希望休息,不好意思去打扰身边的人。当遇到困难时,新手爸妈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因此,宝宝白天出生更方便家人照顾。他们可以寻求关于喂奶、哺乳、育儿等一系列问题的专业指导。这样,父母可以轻松应对,宝宝也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3. 宝妈检查的便利性

产后妈妈并不意味着一切安然无恙。在这段时间,宝妈的身体非常虚弱,需要时刻关注和观察。如果出现任何小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如果宝宝在白天出生,一旦宝妈发现身体不舒服,可以立即咨询医生并进行检查。各个检查岗位的人员都值班,并且结果出来得更快。然而,如果宝宝在晚上出生,遇到问题会更加麻烦,有时还需要等到第二天工作人员上班。

4. 家人照顾的便利性

如果宝宝白天出生,家人准备所需物品更方便。即使缺少什么,可以出门购买。但如果在晚上出生,很可能商店都已经关门,无法及时购买所需物品。此外,宝宝白天出生,家人精神状态良好,可以轮流照顾宝妈和宝宝,让宝妈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而晚上出生,特别是在深夜,大家都很疲倦,难免想睡觉。此时,家人需要顾及医生的嘱咐,忙于照顾宝妈和新生儿,很容易感到疲劳。为了哺乳,宝妈不得不竭力保持精神,无法获得充分休息。

3

女怕午时生,儿怕子夜临这句话并不适用于男孩女孩的所谓“命运”。然而,如果真要说孩子哪个时间出生更好,个人认为白天出生,尤其是上午出生更为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午门的用途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午门的历史用途很为显要、遇有皇家典礼及皇帝出行等重大活动皆在午门外广场设仪仗队,以此彰显皇家威严,在春节、冬至、万寿节等重大节日,皇帝亲临午门赏赐臣子花糕、凉糕等食物以示庆贺,若有皇帝登极、亲政、出巡、亲征及受献俘礼等重大典礼活动午门均是重要的仪式场所。

午门,是紫禁城进出的正大门,从明朝永乐十八年的时候开始修建,一直到现在依然孤独的矗立着,而许多人觉得午门神秘,并不是它的意义隽永,年代久远。

午门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实行刑罚,这种刑罚就是廷杖,大臣犯了过错有时会被拉出午门外御道东侧进行杖打,起初只是惩罚性的轻打,后来竟然发展为杖打而致死,此法在明朝多有实行,其中仅正德和嘉靖年间的两次廷杖所致死人数就达二三十人,我们所熟知的心学大师王阳明也受过廷杖,此法在清朝少用,另外常在荧屏上看到的推出午门斩首或许是廷杖的演变,因为明清斩首一般都要示众,正所谓斩首示众,若有常在菜市口执刑。

在如今,紫禁城已成为游客旅游的景点,午门则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以彰显中华历史渊源流长,流传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