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午时三刻午门斩首精彩20篇

浏览

2345

文章

42

篇1:古代犯人斩首为什么要午时三刻?午时三刻是几点钟?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在看古装剧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剧情,一个人犯了死罪,将要被杀头,而在临行刑的时候总是会等一等,一定要等到“午时三刻”才能下最后的斩首的命令。而一个剧情出现的多了,就总是会惹人好奇,为什么杀犯人一定要等到午时三刻?这个时间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含义,为什么一定要这个时候才能斩杀呢?午时三刻又是现在的什么时候呢?1.古人的时间观念

古人其实是比较重视时间的,这里所说的重视时间,指的并不是他们很守时或者很注意时间的那种重视,而是说,他们很在意每一个时间所代表的意思,在古人看来,每个时刻天地之间所蕴含的能量是不相同的,不同的时间去做不同的事情,这样带给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毕竟还有老黄历,可以翻看宜忌事项。

在这样的情况下,“午时三刻”只能说是古人重视时间的众多表现当中的一种表现,犯人犯了死罪,即将赴死,不管怎样都是生命走到了尽头了,但也不能有所松懈而死与生,阴与阳,涉及到了古人很看重的阴阳观念,所以斩杀犯人选择的时间自然也是要慎重,死者为阴,所以当然要选择一个阴气最弱,阳气最盛的时间进行才可以。2.为什么要午时三刻

而这个时间,就是午时三刻。但是也会有所不同,阳气最盛的时候是午时三刻,而不是正午,选择在午时三刻开刀问斩,是为了让那些十恶不赦的罪犯做不成鬼,这样就没办法投胎转世,但是一般的犯人问斩就不需要在午时三刻,在正午就可以,让他们死后可以做鬼,所以说并非所有的死刑都是在午时三刻进行的,只有罪大恶极的人才是如此。

另外,杀人总是一件“阴”事,为了避免死者的鬼魂纠缠那些监斩官、刽子手等人,所以选择一个阳气最盛的时候,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些压制。而且这个时候是人最没有精神的时候,犯人也不例外,这个时候处决犯人,还可以减轻一些他们的痛苦。不得不说,古人的确是非常重视时间的,哪怕是面对罪恶之人,也还是会为他们着想,不让他们死前受太多苦。3.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

那这个“午时三刻”,到底是现在的几点钟呢?我们知道古代的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从夜间十一点开始,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午时就是现在的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钟这个时间段。而“三刻”,古人又把一天分为一百刻,算下来一刻就是14.4分钟,那么午时三刻,也就是接近中午十二点的时候,但并不是刚好十二点,还差大概十几分钟。

这个时候太阳是一天当中离地面最近的时候,影子也最短,古人们就认为这是阳气最盛的时候,那么此时来进行“阴”事,阻力就会小很多,所以将这个时刻定为将罪犯问斩的时候,也是很符合古人的思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俗话“女怕午时生,儿怕子夜临” 孩子出生时的讲究 有无道理

全文共 1366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在传统观念中,有一句俗语:“女怕午时生,儿怕子夜临”。这句话意味着女孩不宜在正午出生,而男孩则不宜在深夜出生。

1

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俗话

我们的祖先深信阴阳的观念。他们认为白天是“阳”,晚上是“阴”。正午是太阳最强烈、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半夜则代表最阴暗的时刻。

如果女孩出生在正午时分,可能会有凶悍的性格,对丈夫或家庭不利。在古代男尊女卑的观念下,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相反,我们认为男孩应该阳刚、正气十足。如果他们在半夜出生,可能会缺乏阳刚之气,性格柔弱,并且容易患病。因此,为了平衡和塑造男孩的阳刚气概,古人忌讳女孩正午生、男孩子子夜降生。

然而,在现代相信科学的时代,我们已经抛弃了这种观念。孩子不论何时出生,只要健康和平安就好。男孩或女孩的性格和命运,更多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孩子的未来命运主要取决于个人发展,而不是出生时刻的选择。

2

二、不同的出生时间会带来哪些影响

1. 精神状态的差异

如果要说孩子在哪个时间出生比较好,个人认为上午最方便。因为上午,不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处于精神饱满的状态。宝妈在分娩过程中,能感受到积极的氛围,这对于顺利分娩是有利的,此外,上午生孩子后,宝妈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以恢复精力。

而下午或晚上分娩,宝妈将经历长时间的阵痛,本就已经很疲惫。再加上白天周围人多嘈杂,宝妈的精神状态可能更差。如果拖到很晚才分娩,难免会感到疲劳和力不从心。因此,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如果能在上午或白天出生,这对于宝妈来说是一种小小的幸运。

2. 照顾新生儿的方便性

宝宝出生后,家人难免会手忙脚乱。该如何喂奶?孩子哭了该怎么办?如何给宝宝换尿布?宝妈不舒服应该如何处理?对于新手爸妈来说,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得到专业的指导。如果宝宝白天出生,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他们可以咨询医生、护士,甚至向身边有经验的父母请教。然而,如果宝宝在晚上出生,医护人员可能已经下班或者值班人员较少,并且非常忙碌。此外,晚上大家都希望休息,不好意思去打扰身边的人。当遇到困难时,新手爸妈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因此,宝宝白天出生更方便家人照顾。他们可以寻求关于喂奶、哺乳、育儿等一系列问题的专业指导。这样,父母可以轻松应对,宝宝也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3. 宝妈检查的便利性

产后妈妈并不意味着一切安然无恙。在这段时间,宝妈的身体非常虚弱,需要时刻关注和观察。如果出现任何小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如果宝宝在白天出生,一旦宝妈发现身体不舒服,可以立即咨询医生并进行检查。各个检查岗位的人员都值班,并且结果出来得更快。然而,如果宝宝在晚上出生,遇到问题会更加麻烦,有时还需要等到第二天工作人员上班。

4. 家人照顾的便利性

如果宝宝白天出生,家人准备所需物品更方便。即使缺少什么,可以出门购买。但如果在晚上出生,很可能商店都已经关门,无法及时购买所需物品。此外,宝宝白天出生,家人精神状态良好,可以轮流照顾宝妈和宝宝,让宝妈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而晚上出生,特别是在深夜,大家都很疲倦,难免想睡觉。此时,家人需要顾及医生的嘱咐,忙于照顾宝妈和新生儿,很容易感到疲劳。为了哺乳,宝妈不得不竭力保持精神,无法获得充分休息。

3

女怕午时生,儿怕子夜临这句话并不适用于男孩女孩的所谓“命运”。然而,如果真要说孩子哪个时间出生更好,个人认为白天出生,尤其是上午出生更为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在古代,斩首为何要选择“秋后”呢?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斩首为何要选择秋后”呢?

这中间其实也会包括鬼神之说,古代的科技比较落后,有很多的自然现象都是没有办法解释的,比如月食还有地震,全部都是怪力乱神。当时人们也会觉得一天之中阳气最旺盛的必然就是秋后,但在斩首时都会选择秋后。

阳气就如同是太阳,一旦失去就容易会影响到寿命,也会导致自己的生命失去一定的光彩。一旦身体没有阳气,这就好像是断了树的老根一样,可能就会影响到健康。所以说只要不是一些什么大罪,全部都是在午时三刻斩首如此就能够有一个小鬼做,可如果是穷凶极恶的犯人,一般都是在正午斩首如此,一般在被斩杀之后,魂魄马上就会灰飞烟灭,想要做一个小鬼都不可能。

除了上面的这些迷信说法之外,还会有一些比较现实的说法,不但有很多的刑法也全部都会借助钱财来避免。比如秋天正好也是大家比较富有的时刻,这就能够有助于大家去拿钱赎人,也可以有效减轻刑罚同时也可以给财政获得较大的收入,在秋天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账目全部的整理好,然后可以给过冬做好一些准备。

冬天的财政支出在古代也并不是一般的多,因此在冬天之前也同样需要处理好所有的事情,然后留下足够的钱,这才能够从容不迫地过好冬天,还有一点就需要留好更多的时间,这就能够有效获得比较宽裕的时间,会有效避免冤案,又或者是假案的产生,能够有效避免被人污蔑。这其实对于犯人也是一种保护机制,算得上是一种仁义之举,但是如果放到现代的生活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无稽之谈,没有任何的可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午门的历史用途,它真的是斩首的地方吗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在电视里,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午门似乎就只是一个斩首地方。那么在那个时期,午门真的只是斩首的地方吗?其实午门就是紫禁城的正门。那么在那个时候,午门的用途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往下北京文化看看吧!

立诏

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皇帝在立春赐春饼;端午日赐凉糕,重阳日赐花糕。农历十月一,颁发次年历书。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

刑罚

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门举行。

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如正德十四年(1519)皇帝朱厚照要到江南选美女,群臣上谏劝阻,皇帝发怒。

大臣舒芬、黄巩等受廷杖者130人,有11人被当场打死。着名心学大家王阳明因弹劾当朝大太监刘瑾被着以廷杖也在此地。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继承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大臣们的抵制。

群臣100多人哭谏于左顺门,皇帝下令施行廷杖惩罚,当场毙命17人,所以民间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其实明清皇宫门前极为森严,犯人斩首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等地刑场处决的。

彰显皇威

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

你可能也喜欢: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老北京著名的特色历史文化

【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京城文化:北京着名的王府井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午时已到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含义?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午时已到”这个梗出自暴雪游戏《守望先锋》,是《守望先锋》中的角色麦克雷的终结技语音,英文原版是“Its High noon”,国服的中文配音则是“午时已到”。超强的近战能力使麦克雷在国服获得“麦爹”的荣誉称号,当玩家们听到“午时已到”就说明麦克雷要放大招了。

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是两小时,午时即日中,指的是上午11点至下午1点这个时间段。“Its High noon”是美国西部片里很有名的一句台词,西部牛仔通常选择在正午时分决斗,因为这个时候阳光不会直射任何一方的眼睛,确保决斗双方处于完全公平的条件下,只有枪法的优劣能决定彼此的生死。

正午是最公平的决斗时刻,所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现在是一决生死的时候了”,符合麦克雷西部枪手的身份装扮和该技能的设定。另外中国古代有午时三刻处决犯人的传统,结合汉语的文化内涵来看,中文配音“午时已到”有该送你上路了的挑衅意味,是比较恰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子午时是几点到几点钟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子时指的是23点到1点,午时指的是11点到13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经使用,汉代将其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时、日中、日出、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同时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子时:23点到1点;

丑时:1点到3点;

寅时:3点到5点;

卯时:5点到7点;

辰时:7点到9点;

巳时:9点到11点;

午时:11点到13点;

未时:13点到15点;

申时:15点到17点;

酉时:17点到19点;

戌时:19点到21点;

亥时:21点到23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唯一一个被斩首的皇帝是谁?他是南明第一位皇帝?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皇帝中,唯一一个被斩首的皇帝是谁?

这就是南明的第1个皇帝,也同样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弘光帝朱由崧,作为一个皇帝,可没有想到居然会被斩首,也真是让人觉得有一些匪夷所思。

朱由崧是福王朱常洵的儿子,从小就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过着舒适的生活,但是在朱元璋去世之后,明朝辉煌了将近300年也开始逐渐的进入到落幕的阶段。明朝进入到晚期,依然还是这一个人控制政治,可是他却没有做出任何的皇帝风范,也没有做出一个皇帝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因为如此才导致后来的悲剧。

一天到晚只知道沉醉于纸醉金迷中,每天都只喜欢美酒和美女,当时的明朝本身就是一直不停的征战,他把这件事情全部都托付给军中的大臣,自己完全不会过问,也并不担心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后宫。

时间久了之后就会导致宫中还有军营中的这一些人都会觉得有一些不满,那么多的人都拼了命的保护整个国家,可是做一个皇帝根本就不管甚至不担心,只顾着自己逍遥法外。

军营中的士兵士气逐渐的下降,以至后来出现惨重的损失,清军在破了国门之后马上就闯了进来,这个时候作为皇帝居然选择逃脱。可是就算选择逃脱也没有任何的作用,根本就没有逃过对方的眼睛,马上就被捕,而且又被押送到京城,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直接就被斩首。

后人对于朱由崧的死,一点也没有觉得惋惜,所有人都会觉得这本身就是罪有应得,更是死有余辜,如果不是选择这么做,相信也不至于会过着这样的一个生活吧,那么不知道大家对于这样的一件事情又有着什么样的一些说法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代银票 让伪造者望而生畏的“艺术品” 斩首是“明文规定”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银票是一项早期货币创新,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银票的出现,伪造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浮出水面。

一、银票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中国的银票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然而最早的银票使用的是白鹿皮等贵重材料,因此并未广泛流通。随后,宋代的“交子”成为最早的纸币,最初主要为商人之间方便货币流通而设。

这种纸币允许人们存入钱财,获得相应的纸券,随后可凭此券在商铺兑换现金。商铺会在纸币上添加特殊标记,使其不易伪造。随着国家的注意,这种纸币逐渐成为法定货币,但其伪造问题也日益严重。

二、银票的制作与防伪措施

为了制作银票,各个时代都采用特定的制作材料,如成都褚纸、桑皮纸等。这些材料的独特性使得假币制造变得困难,一般人很难仿造。此外,制作银票的流程会受到严格监督,防止假币产生。

为了防范假币,历代政府制定了多项政策。例如,宋代规定私自制作“交子”者将被发配边疆服劳役。而元代则更为严厉,明文规定“凡制作假币者,不论主犯还是从犯,以及藏匿知情不报者,都将处以斩刑,财产将被没收。”清代对于制造假币同样实施了严酷的处罚,甚至死刑。

三、银票的伪造与制裁

历史上,伪造纸币的行为被称为“火门”,这是因为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需要通过火来冶炼。在元朝时期,由于制作纸币的材料较易获得且制作简单,造假现象极为猖獗,导致了经济崩溃。

然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遏制假币问题。无论是限制制作纸币的材料,还是增加图案复杂度,都使制造假币变得困难。此外,政府还不断更新银票版本,从根源上减少了造假的机会。

四、银票的社会作用与启示

古代的银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发展,方便了货币交易。然而,伴随而来的伪造问题一直是挑战。历朝历代政府通过制定严厉的法律,采取防伪措施,以及持续改进纸币技术,努力遏制了假币的蔓延。

现代社会中,科技的发展使防伪技术更为先进,然而,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防止伪造。这种智慧不仅保护了货币体系的稳定,也为后人留下了有益的经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以诚实守信为准则,不仅是因为造假行为会受到惩罚,更是因为通过诚实的努力获得成果才是可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为什么要推出午门斩首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因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在午门举行,后发展到打死人。正是如此,民间才会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实际上并不存在此种情况,只是讹传而已。

在电视连续剧里,经常会听到“推出午门斩了”等话语,午门似乎成了传言中处决死刑犯的场所,那么这是真的吗?为什么要推出午门斩首呢?下面就来说一说。

详细内容

1

因为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在午门举行。在明朝,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曰叫“廷杖”。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如正德十四年(1519)皇帝朱厚燳要到江南选美女,群臣上谏劝阻,皇帝发怒。大臣舒芬、黄巩等受廷杖者130人,有11人被当场打死。

2

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漗,继承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大臣们的抵制。群臣100多人哭谏于左顺门,皇帝下令施行廷杖惩罚,当场毙命17人,正是由于这样的事件,民间才会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

3

但实际上明清皇宫门前极为森严,而且自先秦起,中国古代执行死刑就有较严格的规定,除了“立斩”的犯人外,并不是说斩推出去就斩的,一般须到秋季,经过秋审后再交由刑部执行。犯人斩首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等地刑场处决的。

4

午门其实有它自己的历史使命。首先,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皇帝在立春赐春饼;端午日赐凉糕;重阳日赐花糕。农历十月一,颁发次年历书。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其次,彰显皇威,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历史上,康熙、雍正皇帝都曾登临午门举行受俘礼,乾隆皇帝四次登上午门受俘,并写下受俘诗保存在午门楼上。午门是皇宫正门,又担负着这么重要的历史使命,怎么可能在此进行斩首,让皇宫成为不祥之地呢。由此可见,“推出午门斩首”只是历史的戏说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什么是午时花呢 午时花有什么作用呢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在生活中应该都听说过非常多的植物吧,到是你了解午时花吗?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究竟什么是午时花呢,以及午时花有什么作用呢,跟着小编我们一起来学习啦。

什么是午时花呢

午时花(拉丁学名:PentapetesphoeniceaL.),又名夜落金钱,梧桐科午时花属一年生草本,本种的花午间开放而明晨闭合,故有“午时花”之称,而且常整朵花脱落,故又称“夜落金钱”。鲜红的花,碧绿的叶,呈现热烈的气氛。加之其吉祥的名称,大有“天女月夜抛金钱”的意韵,给人以希望、快乐和联想,名佳花好,故深受人们青睐。它多以盆栽观赏,或植于庭院、路边和花境中,均有诱人的美景。

午时花有什么作用呢

1、药用价值

含多种成分及微量元素,取根茎入药,煎汤内服,主治功能:清热解毒,对咽喉肿痛很有效果。外用:取适量药材捣汁,敷在外伤处,有止血功能。

2、装饰功能

午时花,同株可生长不同颜色的花朵,五彩缤纷,争奇斗妍。午时花喜阳光,摆在阳台上,其装饰功能很不错。

3、其他功能

午时花的奥秘:待花朵枯萎晒干后,捻去干枯的花瓣,会落下小黑色的种子,将它们栽培在泥土中,等春风拂过,阳光来袭,来年将继续发芽,生命力顽强。

午时花的生长环境是怎么样的呢

午时花是不耐寒,适宜在较高温、向阳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生长,在土壤过湿或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容易染病。并且它开花的时间比较特殊,从它的名字中,我们就应该知道它的开花时间了,通常都是在中午阳光最强烈的的时候盛开,这也是它本身最大的特点。然后等到光照减弱的时候,它的花朵就会马上闭合起来,而且常常整朵花都会脱落下来。

午时花主要分布在哪里呢

午时花十分的矮小,但是根茎和叶子十分的翠绿,花朵也鲜艳多色,花期长。午时花一般会用作园林用花,种植在花坛的周围和里面,颜色争相斗艳十分的好看。原产印度。中国广东、广西、云南南部等地多有栽培,以供观赏。亚洲热带地区和日本也有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门和午门怎么区别,主要有哪些区别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端门和午门的主要区别是意思不同,端门就是正门,第一道门的意思;而午门就是南门的意思,“子”是正北,“午”就是正南,所以故宫的南门就叫午门。

端门有五个门洞,其中,中洞最大,其余四个门依次往外缩小,而中间门洞只有皇帝能走,端门是午门的屏障。皇帝出宫时,一定要先登上端门,一为祈求此行有一个吉祥美好的开端,二是等待其他随行百官整肃以待以及所有的仪式完毕,皇帝才从端门出来;皇帝回来的时候,也必须先登上端门,等待宫内所有人迎驾后,才敲响大钟进入午门,这次出行才算圆满结束。

午门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也是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地方,但午门更多的还是作为举行国家典礼重要的场所,在每年的腊月初一,皇帝都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来年历书的“颁朔”典礼,也是非常隆重的一个典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午时花为什么中午十二点开花

全文共 1472 字

+ 加入清单

午时花的象征意义是:乐观勇敢,自强不息,欣欣向荣.也代表活力、激情.代表沉默的爱,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午时花为什么中午十二点开花,希望对你有帮助。

各种花开放的时间是几点

每个花都有它开的季节,也有它的时间段。比如蛇麻花:凌晨3时左右开花;牵牛花:清晨4时吹起;栀子花:五月中旬;蒲公英:早晨7时左右才开;芍药花:清晨七点左右开放。

半枝花:上午十点左右开放;马齿苋花:中午十二点左右开放;月季花:四季盛开,万寿菊:下午约3时,欣然怒放;紫茉莉:下午5时多,送来了缕缕香味;剪秋罗花:晚上七点左右开放,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芍药花:花期4一5月。

太阳花象征什么

太阳花,又称松叶牡丹、半支莲,马齿苋科马齿苋属多年生花卉,常作一年生栽培。喜欢温暖、阳光充足而干燥的环境,见阳光花开,早、晚、阴天闭合,故有“太阳花、午时花”之名。

太阳花的花语是:热情,阳光。

太阳花永远面对阳光绽放着自己的笑容。

象征着乐观勇敢,自强不息,欣欣向荣。

太阳花的特点

一、特点

1、花期长:它的特点是开花时间比较长。管理期间如果能提供给它适宜的环境,四季都能开花。且花色比较多,常见红色,白色,紫色,粉色,橙色等等。

2、耐旱: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耐干旱。养护期间可放在光线处,让它晒全天的太阳,光照足开花开的会更好。不用勤浇水,即便是土壤干燥的环境,一两天不浇水也不会影响生长。若是浇水勤,土壤太潮湿反而易出现生长不良现象。

二、形态特征

它属于是一年生的草本,株高通常在10-30厘米之间,上面的枝条易倒伏。叶片是互生或者是散生的,呈细圆柱形。花开时多是单生,有时也会有1-3朵簇生在茎的顶端,花朵直径大概在3-4厘米自检,有单瓣也有重瓣的,花色丰富多样。

三、花期

它通常是在每年春季的5月份开始开放的,花期长,可持续到11月份。若是处在岭南地区,气候适宜,全年都可开放。它非常喜光,只有见到太阳才会开花。因此在早晨,晚上或者是阴雨天花朵是闭合的。光照越是强烈,它的花就会开的越好,这也是名字的由来,还被叫做午时花。

午时花为什么中午十二点开花

午时花是梧桐科午时花属一年生草本,本种的花午间开放而明晨闭合,故有“午时花”之称,而且常整朵花脱落,故又称“夜落金钱”。它多以盆栽观赏,或植于庭院、路边和花境中,均有诱人的美景。茎细而圆,平卧或斜生,节上有丛毛。叶散生或略集生,圆柱形,长1-2、5厘米。花顶生,直径2、5-4厘米,基部有叶状苞片,花瓣颜色鲜艳,有白、深、黄、红、紫等色。蒴果成熟时盖裂,种子小巧玲珑,棕黑色。6-7月开花。园艺品种很多,有单瓣、半重瓣、重瓣之分。喜温暖、阳光充足而干燥的环境,阴暗潮湿之处生长不良。

午时花什么时候开花

一般就是在大中午的时候,而且阳光越是强烈,午时花开出来的花就会越鲜艳。等到没有阳光的时候,午时花的花朵就会开始闭合起来,所以也正是因为这样,还被叫做太阳花。另外,它的花一般都是以单生或者是数朵的形式生长在茎顶端的,花期是在6到7月份。

下列花在上午9点左右开:

太阳花:太阳花喜欢温暖、阳光充足而干燥的环境,见阳光花开,早、晚、阴天闭合,故有“太阳花、午时花”之名。野蔷薇:蔷薇喜生于路旁、田边或丘陵地的灌木丛中,分布于华东、中南等地。于5到6月间,当花盛开时,择晴天采收,晒干作药用。芍药花:别名别离草、花中宰相,属五桠果目,芍药科芍药属芍药组多年生草本。浆花:花梗长6到16毫米,开花时直立,后来向下弯曲,密生柔毛而果时也不脱落;花萼阔钟状,长约6毫米密生柔毛,萼齿三角形,边缘有硬毛莲花:花期6到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到10月。莲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古代所说的“午门斩首”这个午门具体是指哪个门?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1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此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

2

午门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明代称承天门)、大清门(明代称大明门),其后有太和门(明代称奉天门,后改称皇极门,清代改今名)。各门之内,两侧排列整齐的廊庑。这种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的布局形式是受中国古代“五门三朝”制度的影响,有利于突出皇宫建筑威严肃穆的特点。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

3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

4

午门广场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如正德十四年(1519)皇帝朱厚燳要到江南选美女,群臣上谏劝阻,皇帝发怒。大臣舒芬、黄巩等受廷杖者130人,有11人被当场打死。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漗,继承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大臣们的抵制。群臣100多人哭谏于左顺门,皇帝下令施行廷杖惩罚,当场毙命17人,所以民间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其实明清皇宫门前极为森严,犯人斩首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等地刑场处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午门斩首指的是哪个午门 历史上真的有午门斩首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午门斩首中里面所说的午门其实也就是故宫的大门,但是这里根本就不可能会有午门斩首,这完全就是大家特意杜撰出来的。毕竟王家的威远是不可能会被侵犯的,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斩首,怎么可能就会选择在大门口呢,因此这完全就是虚构的。

午门是什么地方

这也就是紫禁城的大门,在南北轴线上是在明朝永乐18年期间创建。之所以被称之为午门,是因为正好朝着太阳,当时在明代的时候会被称之为5凤楼。

午门斩首真的存在吗

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估计就是历史中所看到的斩首,在这里其实并不是斩杀犯人的地方。古代如果需要去斩首,大部分的情况下都会选择一些比较热闹的地方,比如会选择菜市场,比如会选择柴市,就是希望能够有效达到一个震慑的作用。午门本身就属于紫禁城的内部,而且边上还会有天安门,有大清门,有端门,根本就不可能会选择在这里斩首。这简直就是影响到整个居住的环境,因此在当时的历史上,这些都是不可能会存在。

午门的作用

明朝时期,午门虽然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斩首,但是同样也是皇帝,用来惩罚人的地方,主要就是杖罚。比如经常性都会听到打20大板或者打30大板,主要惩罚的地方就是在这里。

明武宗朱厚照当时正好借此机会出游,可没有想到居然被很多的大臣阻止,这也会让明武宗觉得特别生气,直接就把这些大臣进行杖责。主要是因为站着比较杖责,其中有11个人被直接的打死。

朱厚熜准备让自己的亲生父亲成为皇帝,可没有想到又让大臣阻止,有无数的大臣一直都在跪着,始终都不愿意起来。当时就直接下令,把这些人全部的抓起来,然后关进监狱中。五品以下的直接就进行杖责,有16个人被打死。

午门在历史上这还是存在的,但一直到明代的时候,才出现主要是皇帝教训大臣的地方,并不是用来斩首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英国史上最牛的军事统帅,打遍欧洲无敌手死后尸体却被挖出斩首

全文共 2765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人认为他很伟大,是英国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无敌牛人之一(另一位乃文坛巨擘莎翁也);

也有许多人认为他很可恶,是世界上最虚伪、卑鄙、冷酷的独裁暴君之一;

他就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克伦威尔。

话说公元1642年,一直势同水火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和英国国会彻底翻脸,双方狠掐,震惊欧洲的英国内战爆发!国会军的表现无能透顶,占尽优势的是他们,老打败仗的也是他们,查理一世连战连捷,春风得意,很快就攻下牛津,直逼伦敦,席卷了英国五分之三的地盘。

英国画家来利为克伦威尔创作的人物肖像

关键时刻,一个来自乡镇的虔诚的清教徒(“清教”乃英国一新教,反对王权控制的国教会,主张“纯洁”国教,清除旧习)横空出世,力挽狂澜!此人便是奥利弗·克伦威尔。他自己掏钱搞了一支骑兵队伍,加入国会军与国王作战。此时克伦威尔已经43岁了,这是他第一次走上战场。40多岁才开始军事生涯的名将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何况他在此之前没有受过任何军事训练(不过骑术倒是挺厉害)。当我们看到克伦威尔日后在沙场上N次打得敌军哭爹喊娘的时候,不得不感叹此人真乃军事天才也!不过,他自己并不那么认为,他把他的胜利全部归功于“上帝”,因为他一辈子都很相信“天意”。

据说克伦威尔四岁的时候就见过查理一世,当时查理一世两岁,四岁的克伦威尔一拳把两岁的查理一世打得鼻血哗哗,哇哇哭号。这个传说也不知是谁最早披露的,其寓意就是查理一世早晚有一天得被克伦威尔搞死。这真应了咱中国那句俗语--三岁看老。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就算这事是真的,也不显得克伦威尔有多厉害,一个四岁的小屁孩欺负个两岁的小屁婴也不是啥露脸的事儿。

那么查理一世为啥能被克伦威尔给打败并搞死呢?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克伦威尔的军队很强大,很疯狂,很无敌!

克伦威尔的骑兵配备最先进的武器,骑最彪悍的战马,军费充足,纪律严明,在克伦威尔“清教”思想的鼓惑下,骑兵们勇猛异常、不惧死亡,时刻准备对敌人的任何变化作出快速反应,一旦发现敌军弱点,立即发起猛攻,远距离用火枪猛射,近距离用战刀狂砍!颇为饭桶的国会军能有这支强大骑兵的支持,真是有福了。

1644年7月2日下午7时,在英格兰的北部的马斯顿草原上,议会军和王家军相遇了。王家军统帅鲁伯特和纽斯卡尔率领1万步兵和7000骑兵在草原深处摆下阵势。鲁伯特站在高地上向远处望去,只见议会军黑压压一片站在那里。鲁伯特回头问侍从:“克伦威尔在不在那里?”侍从回答说:“在那里。”鲁伯特心情立即沉重起来,他早知道克伦威尔能征善战,现在又见对方阵容整齐,士气高昂,怎能不担忧。他沉默了一阵,转身进了帐篷,准备用晚餐。

议会军的大炮开始轰击。紧接着,2万名步兵和7000名骑兵分三路发起了冲锋,迅速向王家军杀了过来。

鲁伯特没想到克伦威尔会这样快就发起进攻,急忙下令迎战。他们虽然打退了左翼的议会军,但中路已被克伦威尔亲自率领的铁骑军突破。王家军骑兵抵挡不住,掉头逃出了战场。议会军越战越勇,一鼓作气地追杀起来。王家军步兵失去了骑兵掩护,立即全部溃散。鲁伯特见大势已去,急忙带领少量残兵败将仓惶逃跑。这时候,太阳刚刚落山,短短的时间内,议会军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议会军虽然在马斯顿草原大胜王家军,但查理一世的势力依然很强大。议会内部矛盾重重,有人竟私下和国王谈判。查理一世利用议会军内部的不团结,两次大败议会军。

克伦威尔感到必须改革议会军,他在议会开会时,向保守派严正指出:“如果不改组军队,如果不更加有力地进行战斗,人民就不会再忍耐下去了。”

1645年,国会又搞了一支“新模范军”,主力就是克伦威尔亲自挑选培训的“草根”无敌铁骑。在决定性的纳西比一战中,克伦威尔亲自挥刀指挥骑兵迅速击溃了查理一世和鲁伯特王子率领的国王军主力,接着乘胜追击,端掉了查理一世的老窝牛津,查理一世落网!不过刚胜利没多久,国会各派就搞起了窝里斗,查理一世趁机逃跑,纠集残部,联合苏格兰人又挑起了第二次内战。克伦威尔再次出击,在普列斯顿大战中大败国王与苏格兰联军,查理一世再次落网。怎么处理这个祸国殃民的国王呢?克伦威尔说得相当坚决——我们应该把他的脑袋和脑袋上的王冠一起剁下来!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这是欧洲历史上国王第一次作为罪犯被他的臣民审判并处斩!

查理一世被砍了,英国也成立了共和国,但克伦威尔并未卸甲收刀,安享太平,几个月后,他再次披挂上阵,率军跨海远征爱尔兰,镇压那里的反英势力。克伦威尔绝不能容忍任何人反对他,他攻陷了数座号称固若金汤的爱尔兰堡垒后大开杀戒,把爱尔兰杀了个鸡犬不留,荒无人烟,有的地方甚至几十英里内连个鸟的影子见不到!

爱尔兰还没完全搞定,克伦威尔又率军奔向苏格兰,去讨伐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以及支持查理二世的苏格兰军队。苏格兰人深知克伦威尔是个惹不起的狠角色,便不和他正面交手,而是打游击“玩”他,这下还真“玩”死了克伦威尔手里的不少兵马,就连退路和补给线也被苏格兰人给“玩”断了。不过克伦威尔毕竟是沙场老手,他发现苏格兰军右翼特别薄弱,而且缩在山地和海峡之间,一旦被打,肯定完蛋。克伦威尔对苏格兰军发动了突袭(即1650年邓巴尔战役),苏格兰军大败,被杀三千,被俘一万。1651年克伦威尔发动了决战,摧毁了苏格兰最后一支残余抵抗力量,查理二世潜逃。经此一战,苏格兰人被杀得闻风丧胆,某苏格兰传教士说:“和克伦威尔比起来,魔鬼都不算恐怖!《圣经》告诉俺们,说只要抗拒魔鬼,魔鬼就会离开;但是如果抗拒克伦威尔的话,那克伦威尔则会更凶猛地向你扑来!”

经一番苦战,克伦威尔已成为英国头号军事强人,其威望达到巅峰,野心也急剧膨胀。1653年,克伦威尔带着二三十个火枪手来到国会,把国会成员挨个臭骂了一遍,然后把他们统统赶走。年底,克伦威尔“当选”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护国主”,成了不戴王冠的国王。“护国主”在英国成功地统治了五年(其治国手段不亚于他的军事才能),他的国家傲视全欧,就连欧陆两大强国西班牙和法国也争相向他献媚。克伦威尔的短暂统治为英国日后成为世界军事强国奠定了基础,法国思想界大牛人伏尔泰曾赞誉克伦威尔时代的英国说“它的城市繁荣昌盛,它的军队所向无敌,它的名字光耀四方。”

克伦威尔本人1658年9月3日死于热病。然而故事并没有完,两年半后,在复辟王朝政府大肆报复“杀死国王的凶手”期间,这位护国公经过防腐处理的尸体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陵墓里被挖了出来,放在囚笼里拖着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

随后被吊在泰伯恩刑场的绞刑架上,并被斩首。几天后,他的首级被钉在一根20英尺长的旗杆上,竖在威斯敏斯特宫的屋顶,好让全伦敦人都能看到。那颗金属长钉在敲进他的脑袋时由于用力过猛,以至穿透了颅骨的顶部,钉子和颅骨从此再也不会分开了:克伦威尔在他去世两年之后回到了公共舞台,变成了国王的傀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古代囚犯为何都在午时三刻问斩 午时三刻问斩原因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看关于古装的电视剧,只要是和囚犯相关的,一般情况下都是让他们秋后问斩,或者就是直接午时三刻问斩。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斩犯人一定要等到午时三刻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囚犯为何都在午时三刻问斩

第一,古人都比较信奉鬼神之说,古代死囚被砍头时,无论是否罪有应得都会产生巨大的怨气,这样犯人被处死之后魂魄就有可能会化成厉鬼,去纠缠行刑的刽子手和在场的官吏。午时三刻按照我们现在的时间来算就是正午十二点,这个时间太阳升到最高,地上的阴影最短,古人认为这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只有在这个时候问斩才能压制住犯人的鬼魂。

第二,午时三刻正是人们吃饱午饭,睡意正浓的时候,大多数人在这个时间里都慵懒松散,精神萎靡。犯人在这样的状态下被问斩多多少少能减轻一些心理压力,再加上正午的阳光最盛,暖洋洋的阳光洒在犯人的身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犯人的状态得到放松,从而减轻被砍的痛苦。不然选择在清晨或者夜晚行刑,严肃的气氛和冷冽的环境,可能会给本就害怕紧张的犯人带去更大的心理负担。

第三,古人认为正午的阳光浓烈而耀眼,正象征着统治者的正直和公平,代表着王权的刚正不阿。选择在这个时间问斩犯人,也是要向百姓展示邪恶终究战胜不了正直,统治者代表着公平与正义。

总之,古代杀死囚犯时选择在午时三刻是出于很多考虑的,这样的规定不仅能看出古人的迷信,也能够体现出古代刑法人性化的一面。古代还有很多具体的措施都能体现其人性化,比如死囚在行刑之前会有一顿很丰富的断头饭,还会在饭菜里放上一块生肉,这也都是为了囚犯考虑。

2、并非全都是午时三刻问斩

时杀人也分为午时问斩和午时三刻问斩两种,午时虽然阳气重,但罪犯被杀后依然可以再入轮回,午时三刻杀人,就是魂飞魄散,再无半点残留,所以只有罪大恶极的人才会被午时三刻问斩。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死刑犯从大早被提出来押赴刑场跪等行刑,期间不吃不喝,等到了午时已经虚脱了,再被中午太阳一晒,整个人昏昏沉沉,这时候砍头省去很多麻烦。至于午门斩首,则不受时间限制,因为午门有一个“午”字,阳气最重,即便不是中午也保管一切顺利。

而菜市口杀人,一来可以震慑吃瓜群众,二来菜市口车水马龙,阳气很盛,适合杀人。至于秋后问斩,倒是学问较大,西汉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对四季做了区分: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董仲舒认为帝王的法令要与四季变化匹配,春夏应该行赏,秋冬才可行刑,此即后来所说的“秋后问斩”。西汉的秋后定位农历九、十、十一、十二月,到了唐代,死刑执行的时间定在十、十一和十二月,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清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午时三刻是几点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午时三刻是12点45分。“五时三刻”中的“五”为误用,正确应为“午”,古代自唐以后将十二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部分,午时三刻即午正三刻,最接近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是午初三刻,即现在的十一时四十五分。

古时的时辰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方便记。

具体划分如下:

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

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

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

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

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

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

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

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

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

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

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午时七刻是现在的几点,你分得清楚吗?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喜欢看影视剧的网友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情节,那就是古代犯人在经过审讯后,县官会当堂宣布囚犯的处理结果,接着就是在退堂前高喊“某某犯人罪大恶极,应于午时三刻问斩”。这里的“午时”指的是中午11点整到下午1点整,所以这也表明,处斩犯人的时间应该是中午的11点以后下午1点以前。既然如此,午时七刻是现在的几点呢?

刚刚已经提到,午时指中午11点到下午1点这个时间段,这里面的“刻”则是指精确的时间划分。古人将一个时辰划分为八刻,每一“刻”的时间为15分钟,和现代人所说的“一刻钟”同理。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午时七刻所指的时间是11点之后的第7个15分钟,众所周知,每小时是4刻钟,那么就表明,12点的第3刻钟就是古时候的午时七刻,也就是现代的12点45分。

一般通常情况下,午时七刻指的是现代人熟悉的中午12点45分,12点的第3刻钟就是古时候的午时七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清朝官员柏葰是怎么死的?咸丰不想杀柏葰,为何最后还是下了斩首的命令?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就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古代被人们认为是“取士大典,关系至重”,所以历朝历代以来对待科举考试都是非常看重的,同时对于科举舞弊的行为也是严加审查的,一经发现都是处以极高力度的惩罚。就比如说明朝时期的才子唐伯虎,便是这项制度下的牺牲品。

唐伯虎生来才华横溢,从参加科举时起便是一番风顺,在中了“解元”之后又中“状元”,但是却被人指控说作弊,在一番彻查之后,经过没有发现他作弊的真实证据,但是依然被革去了功名不得再参加科举,让唐伯虎从此永绝仕途,可见古代对于科举舞弊的惩罚力度之大。

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尚且如此,那在查有实据的情况下,惩罚力度自然就更大了,甚至于连一品高官也会被皇帝钦令斩首,最为典型的就是清朝的柏葰。柏葰虽然是一个满人,但却是扎扎实实通过科举而走上仕途,具备有真实学问的人,他在道光六年考中了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并且仕途走得是一帆风顺。

咸丰六年的时候,柏葰已经成为了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咸丰八年更是成为了正一品的文渊阁大学士,在整个清朝都已经算得上是有数的高官,同时以文渊阁大学士的身份去掌管顺天乡试,也就是士子考取举人的主考官。

通常来说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对于官员本身是很有好处,几乎没有坏处的,这样可以给自己收下很多弟子,只要是在这一次考试考中的士子,那都是主考官名义上的学生,同时又不会得罪什么人,可谓是有利无弊,然而柏葰却硬是因为这一次主考而犯了事,最后还因此而被斩首了。

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柏葰在这次主考中确实是触犯了法律,同时他又得罪了人,而且得罪的人还不少。科举主要是为朝廷选取人才的,能够被选取的基本上都是人人尊重的有识之辈,但是有一个叫做平龄的纨绔子弟,从来就没有认真读过书,整天就是在街上提着鸟笼子瞎逛,除了自己的名字就不认识几个字的人,也在这次乡试中考中了举人。

这家伙高兴得到处炫耀,结果就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直接就去告诉了御史,御史立马上奏皇帝,这次乡试的卷子全部被彻查,结果发现有五十多位已经录取的举人,那卷子都写得一塌糊涂,甚至于八百多字的文章中,就有三百多个错别字,这让咸丰皇帝大怒。

作为主考官的柏葰以及所有牵涉此案的官员全部被革职,还有的就直接被处死了,但是咸丰并不忍心杀柏葰,于是柏葰在监狱里住了半年多,认定自己肯定不会死,以至于在被推出去行刑前,还嘱咐前来告别的妻子说:“回家打包好行李,我肯定不会死的,皇帝是不会杀我的”。

当然奇迹并没有出现,柏葰过一会就被斩首了,事实上他之所以认定咸丰不会杀他,那也是很有道理的,两人之间感情很深,咸丰也确实没有想要杀他,还想要找借口将他给放了出来,但是柏葰得罪了一个叫做肃顺的大权臣,肃顺在朝堂上强烈将柏葰给“明正典刑”,其他群臣没有一个敢站出来反对,咸丰在无奈之下也就只能下令将柏葰给杀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午门的用途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午门的历史用途很为显要、遇有皇家典礼及皇帝出行等重大活动皆在午门外广场设仪仗队,以此彰显皇家威严,在春节、冬至、万寿节等重大节日,皇帝亲临午门赏赐臣子花糕、凉糕等食物以示庆贺,若有皇帝登极、亲政、出巡、亲征及受献俘礼等重大典礼活动午门均是重要的仪式场所。

午门,是紫禁城进出的正大门,从明朝永乐十八年的时候开始修建,一直到现在依然孤独的矗立着,而许多人觉得午门神秘,并不是它的意义隽永,年代久远。

午门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实行刑罚,这种刑罚就是廷杖,大臣犯了过错有时会被拉出午门外御道东侧进行杖打,起初只是惩罚性的轻打,后来竟然发展为杖打而致死,此法在明朝多有实行,其中仅正德和嘉靖年间的两次廷杖所致死人数就达二三十人,我们所熟知的心学大师王阳明也受过廷杖,此法在清朝少用,另外常在荧屏上看到的推出午门斩首或许是廷杖的演变,因为明清斩首一般都要示众,正所谓斩首示众,若有常在菜市口执刑。

在如今,紫禁城已成为游客旅游的景点,午门则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以彰显中华历史渊源流长,流传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