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囚犯

囚犯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囚犯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囚犯问题。

分享

浏览

2784

文章

6

古代押送女囚犯来回几千里 衙役为什么还要抢着去送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押送囚犯来回数千里为何衙役们都要抢着去送?

原本工资就比较低,工作比较苦,选择押送就可以赚外快,而且甚至还不用自己走路,所以这就能够让大家更喜欢。

衙役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差事,在衙门中相对来说等级比较低,而且清朝的官制中也同样会有九品18级地位是非常低的,薪水基本上都只是靠县令之私人的发放。在供职的阶段非常的辛苦,每天一大早就要起来,而且还需要长时间的站立审案,甚至还需要到外面去抓捕犯人,基本上都没有休息的时间。

因此很多的衙役都会觉得还不如选择在外面押送犯人,因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油水的。古代的这些女囚犯基本上也不可能会有重罪,所以大概送到边疆之后很快就可以回来,因此犯人的家属也同样希望这些官兵们能够对犯人很好,所以也往往就会塞一些银子,所以说这本来就是油水比较多的一个工作,有时候就相当于一整年的工钱。

并且古代的这些女子本身地位就非常的低,一旦成为囚犯之后,那么可能就会失去尊严,有时候就会受到很多的伤害,这些犯人的家人们自然就会花很多的钱,这就能够让他们快速的赚外快。

当时被流放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一些富贵人家,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也并不是每一个人全部都有资格被流放,如果是一般的小平民,一旦在犯了重罪之后可能就会直接砍了,根本就不可能会流放。这些流放的人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富贵人家,那么不仅可以拿到一些比较丰厚的营养,同样犯人的家属,有的时候还会派一辆马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负责押送的人完全不需要步行,只需要坐着马车来回即可,不仅不会累,而且还是一个非常轻松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监狱里面的囚犯一天工作几个小时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罪犯劳动时间的管理,根据司法部制定的《关于罪犯劳动时间的规定》相关规定执行。即罪犯劳动时间为6天,每天劳动8小时,平均每周劳动时间不超过48小时,未成年犯的劳动时间减半;监狱除保证罪犯每周休息一天外,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和国庆节时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安排休假;监狱生产单位要延长罪犯劳动时间,必须提前拟订加班计划,经监狱狱政、劳动管理部门审核,得到监狱长批准方可实施,事后安排罪犯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根据延长罪犯劳动时间的长短,支付一定数量的加班费。

展开阅读全文

古代女囚犯为什么宁愿死也不想坐牢?

全文共 2895 字

+ 加入清单

牢狱之中,对待女性的刑法更是花样百出,非常残忍,让那些女囚犯,宁愿死也不想坐牢。 究竟有多少残忍的刑罚?

操作方法

1

在对女囚中有许许多多酷刑,这些酷刑,杀用不刀,尸不见血,但却奇惨无比,痛苦万状,是古代酷刑中的典型,其手段非常人能够经受得住。

骑木驴,这是针对一些不贞的女囚和谋反的女囚所使用的刑罚,骑木驴本身不是一种死刑,而只是死刑执行过程中的一种附加刑法,但往往没有等到执行死刑,受刑人就因为无法承受酷刑而毙命了,后世在木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为残忍的方法,那就是铁莲花。“铁莲花”是一种由锋利铁片组成的花朵状刑具,形似莲花,所以取名“铁莲花”。而致命的铁梨花就隐藏在“木驴”的背部,对于那些所谓“不守妇道”的女人,通常让她们骑在“木驴”上,官吏审问时如果不老实交代罪行,官吏就会命衙役们转动木驴上的旋转铁梨花,对女性下体进行折磨,这时候他们往往痛疼难忍,叫声凄厉,发出哀求,甚至昏厥过去。不难想像,当它展开并转动时,能把一层下体的血肉绞下来……

笞杖是中国古代使用得最广泛的刑罚。一些朝代规定笞杖之刑是杖臀,即打屁股。若是妇女犯罪需用笞杖,也是杖臀。宋、元两代都有“去衣受杖”的规定。明代沿袭旧制,规定妇女犯了奸罪需要笞杖者,必须脱了裤子裸体受杖。这对妇女来说,不仅是残酷的皮肉之苦,也是难堪的精神之辱。清代女子裸体受杖的做法有增无减。

铜烙,这种刑法一般用于通奸的女人。道具是一个铜棍,插在炉子上面,炉子烧热,铜棍就会烤的通红。把女犯人绑在架子上面,用其残害犯人!

当然对待女囚的刑罚还有许多,今天就只介绍这几种,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在宋代三纲五常的儒家主流思想下,古代女人千万不能沦为女囚,因为,只要女性一上公堂,那就免不了要打板子,打板子可是要脱裤子的,这公堂之外,站着不知道多少街坊乡亲,等到案件一结束,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纷纷对你指指点点,讨论着刚才乍泄的春光。谁不会羞耻的?在封建道德的约束下男性可以三妻四妾,女性却必须严守贞操,甚至以身殉节。贞节观念好似勒在古代妇女脖子上的一条绳索。它既是对女性进行单方面性禁锢的武器,也是长久以来形成的陋习在观念上的表现。因此,古代的女人宁愿饿死,也不愿失去贞操。然而,古代的女人一旦被打入大牢,成为女囚,便等于从此失去了贞操。

好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广大妇女也从三纲五常的儒家思想束缚之中解脱了,不让,现在不知道有多少女性要受这些残酷的刑罚。

2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刑罚非常的多,对待女囚犯的刑罚同样也是非常多,从大汉到清朝,女囚犯刑罚特别多,当你看了下面这几种刑罚的时候,就能明白为什么女囚犯即使死也不愿意坐牢的原因了。在衙门的黑牢狱中,苦难最为深重的,恐怕要算是女囚了。古代对妇女的贞节非常重视。监狱之中男女混杂,肮脏黑暗,这是人所共知的。妇女一旦进了监狱,便成为狱吏、牢子们凌辱的对象,要想保持贞节,事实上是很难的。 监狱里看管女犯的官媒就公开说:凡是发到这里的女人,哪一个不是犯法的?已经犯法还充什么节妇!因此,历代法律对妇女收监都采取非常审慎的态度。汉代法律规定,妇女非本人犯法,而因连坐等原因要被判刑的,一律不得监禁;需要拘讯的,也只在她的住所内讯问

3

第一种刑罚:骑木驴

看了这些古代女囚犯的刑法,终于明白古代女囚犯为何死也不坐牢

这种刑罚只针对女性,而且是对于那些陷害杀死自己的男人的女囚犯使用,为了杀猴儆鸡,以此来警惕那些想要谋杀亲夫的女性。其实这种刑罚并不是一种死刑,这只是一种附加刑,但是这虽然不会让犯人立刻致死,整个过程往往比死刑承受的痛苦还要多,所以,往往还没执行死刑,犯人就被折磨死了。

第二种刑罚:洁衣

看了这些古代女囚犯的刑法,终于明白古代女囚犯为何死也不坐牢

通过图片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专门给女犯人穿戴用的,这一刑具往往给的是那些不遵守妇道的女囚犯用的,没有钥匙是根本打不开的,可见古代女性后无尊严可谈,除了承受金属深深嵌入身体的痛苦还要承受心理的折磨。

第三种刑罚:裸刑

看了这些古代女囚犯的刑法,终于明白古代女囚犯为何死也不坐牢

对于古代社会是一个封建社会,古人对于自己的身体更加看重,谁都不愿意让自己暴露于外人,这一点放在现在也是一样,但是这种刑罚在古代就有了,虽然女囚犯不会承受太多身体上的痛苦,但是内心早已被击溃。 她们往往会被别人耻笑一辈子。

第四种刑罚,烙铁

这种刑罚一般是用于处罚那些犯有通奸罪的女性,当烙铁烧红后直接放在犯人身体上,只是想想就知道有多痛了。

看了以上几点,就应该能明白为什么古代女性宁愿死掉也不愿意去坐牢了吧。

4

监狱从远古时代就存在了,最早的监狱是用来囚禁野兽的,一般都是栅栏或者洞穴,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开始用来关押犯人和俘虏,再慢慢发展最后,有了国家之后,监狱也就随之出现,关押的都是罪人或者俘虏。

古代监狱,最黑暗的地方就是女囚。没有办法,男人会犯罪,女人同样也会犯罪。古代还是很人性化的,在最开始的时候,就会把男女分开关押。

按理说,这也是很合理的事情,但是,为什么历史上很多女囚还没进监狱就畏罪自杀了呢?

在古代,很多女囚都是被判处关押,只要在监狱里面待上几年,就可以出狱恢复自由身了,坐牢可能不会死,可以保一条命,但是他们却选了自杀,为什么?说到这你们也应该知道,女子在监狱里面一般都会受到非人的折磨,而且往往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

一旦沦为女囚,轻则在堂上被裸体笞杖,即“杖臀”,或叫打屁股,重则被脱掉裤子游街示众,名曰“卖肉”。而在大牢里被牢头玩弄,则更是家常便饭。

很多女囚忍受不了这样的屈辱,于是都选择了自行了断,并且古代还有牢头把女囚当成妓女来接客用,这对古代女子来说,更是不可接受的折磨。

监狱对于女囚来说,一进了监狱,什么人格、尊严以及贞操等等,统统都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被他们摆布、玩弄、奸淫。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不受人所尊重,所以古代女子宁愿死也不愿意进监狱,因为在里面那样比死还让她们难受。

5

一进监狱呢,所有的女犯人都不得不接受所有男狱长,小吏的人身审阅,话说虽然犯了罪,但是要保持基本的隐私权的,可是他们才不管,而且完全认为这是合理的,套用一句经典的话,就是,你有本事犯罪,你就得有本事让我欺负,。正是基于这样的内幕,当权的官员出于一点点的仁慈之心,一般不把罪比较轻的女性收押,如果是因为连坐 ,就在家里受刑,受询,这是属于极其幸运的 。

而大部分女犯人,都会由官媒婆看管,经常听说容嬷嬷的演员经常被人骂甚至动手,当然是因为人家的演技好,而这个官媒婆就是比容嬷嬷都厉害百倍的人物。她处理新报道的女人就是先进行饥饿示威,然后一言不合就拉出去打一顿,而且还不让这些人睡觉,如果还有不听话的,干脆倒立着再打一遍顿,总之各种手段来一遍,就是要让她们生不如死,反正古代的这些老女人大概就是被贞洁观念束缚太久,太寂寞了,所以各种变态吧。

还有一些罪比较重的,比如做贼的,就是关禁闭。而那些潘金莲似的二奶人物就更是会遭到非人的待遇,为啥,哪个比如花还美的会去当小三,所以被衙役看上就是很正常的事,虽然她们做的不是什么干净的事,可也耐不住这么多人折磨,再加上舆论和心理的压力,只好一死解脱。

展开阅读全文

到监狱看望囚犯有什么条件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到监狱看望囚犯有什么条件。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探监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主体条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48条的规定,只有罪犯的亲属和监护人才能行使探监权。但是,现在全国各地的普遍做法是,罪犯的朋友也可以进行探监,因为探监可以为监狱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二、证件条件。各监狱要求在探监时,出示以下证件:1.身分证件(包括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户口本、户籍证明、军官证、士兵证等),2.当地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相关证明。 现在的普遍做法是,不需要第2种证明。三.时间条件。这一条件规定只有的规定的探监日,才能探监。但现在的做法一般是,除法定的节假日外,其余的时间均可探监。需要会见的罪犯,在每月发信时提出会见的要求,中队干警随信寄发《会见通知书》,会见对象按照规定的日期前来监狱会见。

到监狱看望囚犯有什么条件

1、必须是被看人的直系亲属。如果非直系亲属,而他又没有其他亲属,可以他在里面申请把你添加成直系亲属,这个是可以的。2、要求携带本人身份证去监狱办理登记。

探监包括6种:

(1).到监狱中探望服刑的亲友

(2).到拘役所中探望服刑的亲友

(3).到劳教所中探望被劳动教养的亲友

(4).到行政拘留所中探望被行政拘留的亲友

(5).到看守所中探望被羁押的亲友

(6).到强制戒毒所探望被强制戒毒的亲友到不同的地方探监,要求是各不相同的。你的情况应该是属于到监狱中探望服刑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李世民释放400名囚犯回家探亲,要求次年秋季回来问斩,最终结局如何?

全文共 161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李世民,相信大家对他都非常了解了。对于他很多人想到的大多都是玄武门事件,李世民杀兄弑弟,逼父退位,将自己的嫂子和弟媳都收入后宫等等,似乎围绕着李世民的都是一些不光彩的事情。然而事实上李世民其实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皇帝了。与后世的众多帝王相比,李世民也是顶尖的,甚至后面几位开国皇帝都不及他。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话是吹牛,后世几位开国皇帝哪个是好惹的?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成吉思汗,努尔哈赤都是一代雄杰。成吉思汗甚至踏遍亚欧大陆,可以说在成吉思汗的努力下,整个亚欧大陆都是元朝的领土,一国一大陆,难道还比不上李世民。

不可否认,这些帝王都是雄主,但话说回来,这些帝王的开国之旅,除了他们,你还听说过哪些人杰,哪些英雄?答案是很少很少,可以说在他们的时代,根本就没几个够看的竞争对手,完全是一路火花带闪电,摧枯拉朽的打败几个弱鸡,而后建立的王朝。虽然这么说有些夸张,但却是事实。回头看看李世民的崛起之路,在隋末时候,烽火遍地,狼烟四起。这时候最强的已经不是隋王朝了,而是十八路反王,七十二股烟尘。可以好不夸张的说,这个时代是最混乱,竞争最激烈的时代,近百个强大势力在这片土地上厮杀。不说隋唐演义这类经过艺术加工的小说,就说正史,正史里记载这些隋末好汉多之又多。想必大家也明白,能在正史上留下一笔的将领,哪个不是英雄豪杰?而这些势力的大多数领导人都入了正史,都有自己出色的战绩。

李世民出身关陇李家门阀,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从小,李世民就有雄心壮志,极为有野心。等到了战场上之后,这种欲望和野心被无限放大,甚至可以说是打仗上瘾,而且最喜欢打硬仗。李世民比较出名的战绩都是以多胜少,险之又险的获得胜利。而李世民为什么这样?是天生的喜欢厮杀吗?其实这里面有个有趣的故事。

当年李世民的母亲其实是生了个双胞胎,李世民有个双胞胎兄弟,而这两兄弟却是两个极端。李世民从小就顽皮活泼,但是他特别皮实,有一次李世民爬假山,从两米多高的假山上摔下来,那时李世民才几岁,但身上连皮都没破一块。而李世民的同胞兄弟却没这么好运了,从出生便体弱多病,完全就是个药罐子,坚持了几年之后就夭折了。

当时有种说法,就是生双胞胎不好,尤其是男孩儿就更不好了。两虎相争都必有一伤,况且是两个人呢?李渊就觉得是李世民在娘胎里将他兄弟精血养分都给吸收了,所以李世民才这么壮实,他兄弟却早早夭折了,李渊之所以对李世民不喜,就是因为这件事。而李世民也坚信,是自己将兄弟的生命吸收了,所以他从小就立志,这一生一定要过得轰轰烈烈,连带着兄弟的那份也一起活着,还要活出精彩。于是,历史上的李世民从来不满足,即使强盛到万国来朝的时候,李世民还整天研究唐朝周边的版图,想找点仗打,再扩充一下版图。

李世民不光会打仗,在治理国家上也很有才华,可以说是文武双全。而他本人也非常自信,可以说自恋,从他主编了《秦王破阵乐》就可见一斑。关于他的自信,也有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李世民心血来潮,决定巡视一下牢狱。当转到即将问斩的区域时,了解到这些死刑犯想在死之前与家人团聚一下,与家人告别。

李世民动了恻隐之心,便想放他们回去与家人告别。这时掌管刑狱的官员劝诫李世民,说这些人都是穷凶极恶之辈,放他们出去无疑是放虎归山,万一跑了怎么办?李世民听后,觉得有道理,于是便跟犯人约法三章,可以放你们回去探亲,但明年秋季之前,你们必须要回来。犯人一听不仅可以回去与亲人告别,还能与亲人再团聚一年时光,无不喜极而泣感恩戴德。

等到了次年秋季,390多个犯人陆续回来领死,眼中尽是坦然和感激。李世民知道了这事儿,却是哈哈大笑,大手一挥,赦免了他们的罪行。众多犯人激动的热泪盈眶,几乎不敢相信这个事实。李世民这一手彻底收服了这些犯人,而这些人通过这一年与家人团聚,也已经改过自新,没有再犯过罪。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李世民的信心有多大,他觉得既然约法三章了,那犯人便一定会回来,而结果也没让他失望,可能这也与人格魅力有关吧。

展开阅读全文

古代囚犯为何都在午时三刻问斩 午时三刻问斩原因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看关于古装的电视剧,只要是和囚犯相关的,一般情况下都是让他们秋后问斩,或者就是直接午时三刻问斩。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斩犯人一定要等到午时三刻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囚犯为何都在午时三刻问斩

第一,古人都比较信奉鬼神之说,古代死囚被砍头时,无论是否罪有应得都会产生巨大的怨气,这样犯人被处死之后魂魄就有可能会化成厉鬼,去纠缠行刑的刽子手和在场的官吏。午时三刻按照我们现在的时间来算就是正午十二点,这个时间太阳升到最高,地上的阴影最短,古人认为这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只有在这个时候问斩才能压制住犯人的鬼魂。

第二,午时三刻正是人们吃饱午饭,睡意正浓的时候,大多数人在这个时间里都慵懒松散,精神萎靡。犯人在这样的状态下被问斩多多少少能减轻一些心理压力,再加上正午的阳光最盛,暖洋洋的阳光洒在犯人的身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犯人的状态得到放松,从而减轻被砍的痛苦。不然选择在清晨或者夜晚行刑,严肃的气氛和冷冽的环境,可能会给本就害怕紧张的犯人带去更大的心理负担。

第三,古人认为正午的阳光浓烈而耀眼,正象征着统治者的正直和公平,代表着王权的刚正不阿。选择在这个时间问斩犯人,也是要向百姓展示邪恶终究战胜不了正直,统治者代表着公平与正义。

总之,古代杀死囚犯时选择在午时三刻是出于很多考虑的,这样的规定不仅能看出古人的迷信,也能够体现出古代刑法人性化的一面。古代还有很多具体的措施都能体现其人性化,比如死囚在行刑之前会有一顿很丰富的断头饭,还会在饭菜里放上一块生肉,这也都是为了囚犯考虑。

2、并非全都是午时三刻问斩

时杀人也分为午时问斩和午时三刻问斩两种,午时虽然阳气重,但罪犯被杀后依然可以再入轮回,午时三刻杀人,就是魂飞魄散,再无半点残留,所以只有罪大恶极的人才会被午时三刻问斩。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死刑犯从大早被提出来押赴刑场跪等行刑,期间不吃不喝,等到了午时已经虚脱了,再被中午太阳一晒,整个人昏昏沉沉,这时候砍头省去很多麻烦。至于午门斩首,则不受时间限制,因为午门有一个“午”字,阳气最重,即便不是中午也保管一切顺利。

而菜市口杀人,一来可以震慑吃瓜群众,二来菜市口车水马龙,阳气很盛,适合杀人。至于秋后问斩,倒是学问较大,西汉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对四季做了区分: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董仲舒认为帝王的法令要与四季变化匹配,春夏应该行赏,秋冬才可行刑,此即后来所说的“秋后问斩”。西汉的秋后定位农历九、十、十一、十二月,到了唐代,死刑执行的时间定在十、十一和十二月,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清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