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军事

军事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军事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军事问题。

分享

浏览

1815

文章

140

古越南的军事有多强悍?说实话,没多强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越南军事力量到底多强悍

越南,在古代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一个附属国,后来一直到了公元900多年,才独立出去,要说到越南的军事实力,其实并没有多强,跟我国军事交际最多的就是蒙古铁骑和之后的元朝了。

首先第一次就是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蒙古铁骑为了对南宋形成包夹之势,于是先进攻了越南,那时候的蒙古铁骑是多么无敌的存在,他区区一个越南,自然是没法抗衡,很快就被蒙古铁骑踏平,之后因为蒙古铁骑没有率领足够多的人手,只能是先行撤军,让越南变成蒙古的附属国。

之后元朝建立之后,忽必烈想要拿下越南,于是发兵越南,即便是越南的君王亲自练兵,也是抵挡不住元军的入侵,很快的败下阵来,但是因为越南的天气炎热,蒙古铁骑并不适应这样的环境,于是就撤走了。

后来还有第三次的进军,同样是因为天气原因所以没有拿下,只能说,越南之所以能保全,完全是因为天气的原因罢了,自身的实力跟蒙古铁骑相比实在是没有多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盘点:历史上 军事天才和政治白痴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赵武灵王、人屠白起、西楚霸王项羽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尤其是在军事领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名将虽然在军事上成就非凡,却因为政治上的失误而未能有一个好的结局。他们被形容为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痴。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么因为政治觉悟不高而被君主废黜,要么因为政治手腕不足而失去了天下。

1、赵武灵王

在战国时期,变法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自从秦国的商鞅变法开始,其他六国也纷纷效仿。那个时代,如果一个国家不进行变法,就会感到与其他国家失去了联系。赵武灵王在长期与匈奴的战斗中,实施了“胡服骑射”改革,开创了骑兵兵种。经过一系列战争后,赵国几乎可以与秦国分庭抗礼。然而,赵武灵王在赵国达到鼎盛时,出于专注于军国大事的考虑,将王位禅让给了儿子赵惠文王,并自称“主父”。这一举动导致他失去了对赵国的控制权。后来,由于他贪恋权力,怂恿太子与赵惠文王争斗,最终赵武灵王陷入沙丘三个月,饿死在那里。

2、人屠白起

历史上最辉煌的名将之一莫过于白起。在长平之战后,白起建议继续进攻赵国。然而,当时的秦国没有足够的粮草支持大规模作战,因此白起的建议被秦昭襄王否决了,这使他感到非常气愤。两年后,当领导再次命令他去攻打赵国时,白起却假装生病,并且连请假条都开不出来,于是他被赐死了。

3、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是一个能够以少胜多的战争赢得名声的名将。他在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中展现了自己的卓越军事才能。与此同时,项羽不喜欢使用阴谋诡计,而是喜欢与敌人直接对抗。他本来有能力统一天下,但由于心慈手软,放过了刘邦,最终失去了天下,最后在乌江自刎。如果这位大哥在鸿门宴上一刀劈死刘邦,汉朝的历史可能会完全改写。

4、国士无双韩信

刘邦的几位部下,如曹参、周勃,也是相当有能力的将领。然而,在韩信崛起之前,他们只能被项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可以说,刘邦夺取天下的关键在于韩信。韩信是一个军事天才,他以出奇制胜的战略和灵活多变的战术,帮助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然而,韩信在政治上的才能却相对较低。他在位时,虽然采取了一些变法措施,但由于过于专注于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忽视了与其他重要人物的关系,最终导致刘邦对他的不信任。刘邦废除了韩信的爵位,并将他囚禁在涿郡。最后,韩信被迫自杀。

这些历史上的人物都是军事上的天才,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出色,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然而,由于在政治上的失误和决策上的疏忽,他们未能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最终遭遇了不幸的结局。这也提醒我们,一个人在拥有军事才能的同时,也需要具备政治智慧和良好的决策能力,才能在历史的舞台上取得持久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抗日战争日本军事飞机的来源

全文共 463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两国国力相差很大,尤其是军事飞机这一块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日本军事飞机的来源,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迪。

抗日战争时期打下日本军事飞机的第一人

高志航在空战中打下了一架日本飞机,成为抗日战争期间击落日机的中国第一人

高志航(1907年5月14日—1937年11月21日),汉族,原名高铭久,字子恒,吉林通化县人。抗日战争期间民国空军英雄、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

抗日战争日本军事飞机哪里来

美国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和日本的军事实力差距悬殊

抗战爆发前,中日力量相差悬殊。日本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经济、军事、科技等等,都比日本差得多,中国许多武装力量甚至是用原始武器,与现代化的日军作战。

日本国土面积约为37万余平方公里,自然资源非常匮乏,人口约为6000余万,连同受其控制与奴役的朝鲜、台湾在内,人口也不足1亿。但是日本科学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却比较高,1936年铁产量为309万吨,钢产量为640万吨。军火生产水平和能力很高,能制造战列舰、航空母舰、巡洋舰、战斗机、轰炸机、舰载战机、大口径火炮、坦克、装甲战车等。1937年日本飞机年生产能力已约600架、坦克约200辆,在战争中可以保障军火物资的需要。

在战争初期,日本可以动员使用的军事力量共约448万人,其中常备军约38万人、陆军17个师团、海军舰艇约190万吨、空军与海军飞机共2700余架。当时,日军用于侵华作战的师团,每个师团2.2万余人、马5800余匹、步骑枪约9500余支、轻重机枪600余挺、火炮108门、坦克24辆。

抗战前夕,日本“华北驻屯军”包括1个步兵旅团及骑兵、炮兵、坦克兵共约6000余人,司令部在天津。日军主力驻在本土、朝鲜、中国东北各地,处于临战状态,可以通过受其控制的北宁铁路迅速运抵中国华北,通过海运抵达中国华东沿海各地。

而抗战前中国人口约4.5亿人,超过日本6倍多。但当时铁的年生产量不足10万吨、钢的年生产量不足千吨,仅有很小的军火工业生产能力,可以生产少量步兵武器、小口径迫击炮、小型艇船等较小型武器装备,根本无法满足战争对武器装备的需求。大型武器装备如飞机、火炮、坦克、机动车辆、舰艇等都不能制造,完全依靠向外国购买。

抗战前,当时掌握全国政权的国民党军事力量计有陆军步骑兵191个师、52个旅、海军舰艇5.9万余吨、空军飞机300余架。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200多万人,但内部矛盾很多。国民革命军每师编制1万余人、步骑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300余挺、火炮46门。

当时驻守河北省及平、津的是第29军,军长宋哲元,非国民党中央军嫡系。29军系冯玉祥旧部,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与蒋介石大战中原,冯阎兵败后,由张学良收编改番号为第29军。张学良给了29军50万元大洋以后,其余的军饷、武器皆由自筹。29军的装备大都是汉阳造长枪、老毛瑟枪,根本说不上有重武器。西北军素有尚武之风,抡大刀,耍长矛,又拴上红缨,每个士兵背在背后很是英武。29军本无与日军作战的充分准备,也无确实的防御部署与计划,爱国官兵受全国及华北地区人民抗日热情影响,决心与日军一战。

1937年7月7日夜间,驻北平丰台的日军制造了全面侵略中国的“卢沟桥事变”,29军奋起反击,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中日国力对比:

项目 中国 日本

铁产量 不足10万吨 309万吨

钢产量 不足千吨 640万吨

舰 艇 5.9万余吨 190万吨

飞 机 300余架 2700余架

常备军 约200万 约38万

每个师(师团) 1万人 2.2万人

步 枪 3800余支 9500余支

轻重机枪 300余挺 600余挺

火 炮 46门 108门

坦 克 0辆 24辆

(二)

在全面抗战的爆发前夕,中日双方无论是国力还是军力的对比,日本方面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日本政府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并发展经济,进而实现其由来已久的“大陆政策”,一方面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的东北;另外一方面大力加速国民经济军事化,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国家用于发展军事工业的支出高达70亿日元,各财阀资本也迅速向军事工业方面转化。日本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管制,使整个经济为战争服务。由于经济军事化和对中国东北资源的掠夺,日本比较早地渡过了经济危机。1931年至1937年,日本工业增长的平均速度达9.9%,是资本主义大国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1937年,日本产钢580万吨、生铁239万吨、石油169万吨、水泥611万吨,发电量303万千瓦,工业总产值已经接近6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的80%,已经成为工业强国。但日本也有其弱点,因为他的国土所限,某些资源,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战略物资非常缺乏,比如棉花、橡胶、羊毛以及铅、锌等军工产业所必需的有色金属原料,还有石油和煤等燃料,必须依赖进口。日本军事工业最需要的铁矿,日本自身仅年产45万吨,加上朝鲜的60万吨,也只满足所需的1/6,每年还要从中国、东南亚等处进口数百万吨。

日本为了适应侵略战争的需要,大量增加了军事工业投资。1937年军事工业的投资达22.3亿日元,比1936年增加了2.2倍,占当年工业投资总额的61.7%。其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达到了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余辆的水平,造船能力为40余万吨,造舰能力为5万吨。至于步兵轻武器及小口径火炮等的年生产量,完全可以满足进行大规模战争时的年需要量。

“七七”事变前夕,日本陆军有17个常备师团、4个混成旅团、4个骑兵旅团、5个野战重炮兵旅团、3个战车联队(包括坦克、装甲车)、16个飞行联队(54个飞行中队)以及守备队(相当于步兵旅团)等,共38万人左右。日军陆军的编制充实,特种兵数量大,装备较中国军队精良,而且士兵训练有素,受武士道精神灌输,极其顽强。

日本海军当时共有现役舰艇285艘,总排水量115.3万吨,其中包括了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9艘、重巡洋舰12艘。此外还有战列舰2艘、航空母舰2艘正在制造,日本海军实力仅次于英、美,居世界第三位。

日本当时没有独立的空军,航空兵分别属于陆军和海军。陆军共有54个作战飞行中队,其中战斗机中队22个,轻轰炸机中队6个,重轰炸机中队8个,侦察机中队15个,轰炸、侦察混合中队3个。陆军航空兵团共有作战飞机约960架。日本海军陆基和舰载作战飞机共计640架。

日本实行的征兵制度,凡年满17岁至40岁的男子都必须服役。除陆军现役兵38万人以外,尚有预备役兵73.8万人,后备役兵87.9万人、第一补充兵157.9万人、第二补充兵90.5万人,共计448万多人。此外还有第一、第二国民兵役。日本海军的动员情况大致与陆军相同,只是服役年限与陆军不同。日本如果全部动员,陆、海军共可达1000万人。

中国是个大国,拥有4.6亿人口和114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当时的中国只是个虚弱的农业大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丰富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总产值不过13.6亿美元,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仅仅占10%。在这样的基础上,军事工业难以发达。到1937年,只能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的火炮,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等尚不能生产。飞机和舰艇虽然已经生产出少量产品,但主要部件以及原材料必须依赖输入。无批量生产的能力,就战争的需要来说,实际上等于不能制造。

中国的陆军,在“七七”事变爆发的时候共有步兵182个师又46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又6个独立旅、炮兵4个旅又20个独立团及其他少量特种兵部队,总兵力约200万人。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军队虽然名义上隶属于国民政府,但实际上组织领导及指挥并不统一,派系繁杂,矛盾很多。中央直属的70个师,其中40个以黄埔军校生为军官组建的师在德国顾问团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并装备了一批输入的新式武器,素质较其他部队要好。中央军以外的地方势力军队,各有其自身军校培养的军官,有各自的军需制度,武器靠自己购买或者自办兵工厂生产,因而各部队装备差别很大,编制也不同。中央军的部队相对来说是最充实的。国民政府1936年开始整编陆军,到“七七”事变爆发的时候仅仅完成20个调整师的整编,也没有装备齐全。日军一个常备师团与一个中国调整师的相比,人员是中国的2倍,步骑枪多1.5倍,轻重机枪多1.1倍,野榴山炮多3.1倍,日本师团还有炮兵车和辎重车1000多辆,坦克24辆。而中国其他整理师及尚未整编各师的实力约为调整师的5至7成不等。由于运输工具缺乏,而征兵制又刚刚开始在部分地区实行,所以中国军队在军需补给和人员补充等方面的能力极为薄弱,与日军相比差距很大。

中国海军自甲午战争后一直没有恢复元气,到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共有各种舰艇120艘,总排水量约11万吨,但实际作战舰艇仅60多艘,排水量约为6万余吨。最好的舰艇也次于日本的重巡洋舰。

中国空军当时正处于初建阶段,实力远逊于日本。当时共有各种飞机600架,其中作战飞机仅305架,因为依赖进口,缺乏零件的缘故,在抗战爆发时能够投入战斗的飞机仅223架,共编为31个中队。

无疑,1937年的时候,日本和中国的实力差距是悬殊的,已经远远超过了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尚且一败涂地,那1937年呢?中国该怎样应对这场战争呢?

(三)

中日双方总体国力的比较

当时,日本已是二十世纪的军事强国,有着健全的工业化生产基础,陆海空军队所使用的先进武器,全部是由自己设计与生产的,日军又有先进以及完整的军事组织体系与半世纪以上的征兵制度,因之日本的军力,无论是装备还是人员,都是现代化的作战结构。而中国还是处在十九世纪的落后国家,主要的军事观念还是来自一批前清遗老的领导人物,仍然以复杂的个人关系做为运作的基础,率领一支近乎文盲的军队,刚刚开始知道运用买来的一些二手军火,国家既没有工业化的经济结构来支持战争的后勤需要,就连征兵制度以及全民动员的总体战,还是完全在摸索的阶段。 从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入侵中国东北的领土起,中日双方就处在不断的对立与危机之中,其中也经过几次局部与激烈的战火冲突,但是中日双方一直没有正式的宣战,中国在近五年又十个月的折冲与忍让下,被日本占领了整个东北,一半的内蒙古,三分之一的河北省,五千多万的中国人成为亡国奴。日本在中国的境内,事实上取得全部帝国主义宗主国为所欲为的特权,但是日本对于自己能否取得对抗苏联及与美国决战的战略优势,仍然充满着不确定,因此对华的侵略也就逐步的越陷越深,终于在卢沟桥事变的冲突中失控,迫使中国选择了最后关头的全面抗日作战。中日双方这场全面与持续的历史大决战,总共进行了八年一个月又三天,两军双方总共进行过二十二次的会战(双方动员兵力在十万人以上),一千一百十七次以上的战斗(双方兵力在一万人以上),以及三万八千九百三十一次的小型接战,中国军方伤亡了三百六十万人,日军伤亡了一百一十万,中国平民死亡了三千五百万人,接近六千亿美元的财产以及无数的文物遭到日军的摧毁与劫掠。 历史上战争胜败的主导关键,是在于政略与战略的高下。只有在战略上,能够主动与支配整个战局,才会导至最终的战争胜利,而在战场上的一些胜负表现,实在是兵家常事而已。中国是在战争的各个层次上,都落后于日本,但是中国一直掌握战略的主动,中国人不怕牺牲,结果获得了最后胜利。假如用最为简单的方式来归纳中日之战的胜败基本原因,那么就是中国做到了「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中国也绝不停止抗战」,但是日本做不到「一亿人玉碎」的牺牲。

展开阅读全文

军事上的核时代即将过去的原因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核能时代:原子能又称“核能”,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任何原子都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发生变化时释放的能量,如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时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在医疗卫生、食品保鲜等方面的应用也是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方面。在发现原子能以前,人类只知道世界上有机械能,如汽车运动的动能;有化学能,如燃烧酒精转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放出热能;有电能,当电流通过电炉丝以后,会发出热和光等。这些能量的释放,都不会改变物质的质量,只会改变能量的形式。

但是现在核能也渐渐退出主宰的市场。

核能

军事上的核时代即将过去原因

广岛、长崎上空的蘑菇云曾经把人类从热兵器时代带进了核时代。经过几十年发展,核武器以它毁灭性的力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可是,战争的发展史表明,无论什么武器都不会是终极武器,也不会永久主宰每一个时代,它必将被更新的武器所取代,当然核武器也不例外。

随着高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电子技术以及定向能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群逐渐在军事领域开始广泛应用,从而使武器装备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从此各种武器走向智能化以及非核化。曾经罕见的核武器现在在更新的武器面前,遇到了强劲的对手。未来的常规战争中,许多战术激光武器、电磁武器,以及微波武器、隐形武器、智能武器都会大显神威。它们能够替代战术核武器执行防空、反潜以及打击地面目标等各种职能,不但作战效能与核武器相当,并且不需要冒政治风险,从而使战争走向“非常规化”。所以,以高技术兵器为支撑的战略,逐步取代以核威胁为主的战略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陈庆之有哪些军事成就?揭秘陈庆之的秘密

全文共 4454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陈庆之,相信大家多少都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了,关于他的故事多少都有听说过了,在网络上也经历了不断被人神话和反驳的反复过程。但是无论南朝史书记载有多么过分和夸张,也无法抹杀陈庆之以数千之众,转战逾年,纵横千里,所向无敌,威震中原的事实。陈庆之,是让伟大的军事家毛主席都折服的名将。毛主席爱看史书,为人所共知。在众多史书中,陈庆之的传记毛主席曾反复研读,以致于“热血沸腾,掷书而起”。在有一次阅读时,毛主席甚至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一九六九年六月三日。”本文就来讲一讲陈庆之纵横无敌的秘密

陈庆之个人能力确实足够强悍,当时甚至有“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童谣。但需要注意的是,陈庆之神话的背后,是几千年来被忽略无视的汉人强大步兵。

两晋南北朝,因为被胡人欺凌的原因,军事成就惨遭无视。其实正是在这个年代,汉族步兵逐步走向巅峰,直到唐朝完成这一过程。

一、陈庆之的主要对手是甲骑具装

和几千年来一样,两晋南北朝的汉族步兵,面对的是北方胡人强大的骑兵力量。而且是除了女真骑兵外,中国历史上重骑兵的巅峰时期。可是在与重骑兵的对决中,汉族步兵并不落下风,相反还找出了许多教重骑兵做人的方法。

北朝重骑兵的发源,还是起于汉末,这是和科技水平息息相关的。到了东汉末年百炼钢技术已大规模运用,使得武器装备的精良程度得以大幅提升,而成本大幅下降。于是在当时哪怕一个小国,也能轻易装备数万重甲骑兵,比如前燕派生出来的南燕,就有铁甲骑兵5万3千名。一些崇拜西方的中国人老是以西方为例来说明装备一个重骑兵太贵了,所以重骑兵很难大量装备,我只能表示蕞尔小国无法理解大国的经济实力。

在这种情况下,重骑兵,也就是通常说的“甲骑具装”登上历史的舞台。

胡人本不重视重甲骑兵,因为这完全不符合他们的作战理念。但是“五胡乱华”时代的胡人早已深受汉人影响,特别是曹操的虎豹骑和西晋的甲骑具装让他们见识到了重骑兵的威力。

因此,北方十六国政权对重骑兵部队极其重视,甚至连一些小的政权都能轻易拿出数万重骑兵部队。这是因为胡人原本的轻骑兵在与重骑兵的交锋中,骑射弓的威力不足,难以抵御重骑兵的冲击,而产生的一种心理。

重骑兵在胡人政权的发展现在已经难以考证,但仅从北魏政权来看,这个原本一样讲究骑射的民族还是未能免俗,重骑兵压制了轻骑兵成为军队的主力。

二、重骑兵发展中存在严重的战术单一

但是由于对军事编制体制和协同作战认识的不足,过于强调重骑兵反而成为胡人骑兵的一个弱点。

在历史上,真正精锐的汉族步兵从来不畏惧重甲骑兵。这是因为重甲骑兵的作战手段太过单一,只有强力突击这一种。其实汉族军队一样有重骑兵,但是汉人从来不把重骑兵作为先登突阵的首要手段,而是在战局焦灼可能产生微妙变化时,用作改变战场局势的主要突击力量。这从曹操的用兵里就表现的非常明显。曹操与西凉联军的潼关之战是其使用重骑兵最典型的一场战役,在最后决战中,曹操并没有在一开始就使用他的虎豹骑(重骑兵部队)发起强力突击,而是先用轻兵挑战,良久后,待西凉联军第一梯队已显疲态,突然使用虎豹骑发起突击,一举而定乾坤。

但是当时的胡人除了极少数天才,基本上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重骑兵冲阵还是他们主要克敌制胜的手段。昔日冉闵虽背赵自立,其实也深受胡人用兵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冉闵与石氏、慕容氏等交战,双方都是铁骑攻坚陷阵、来往冲突,完全就是依靠重骑兵的强大冲击力来作战。而冉闵部队中大量的步兵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而慕容恪最后击败冉闵,也是依靠重甲骑兵组成的连环马而取胜。值得注意的是,冉闵自持武勇,竟然率自己的重骑兵直捣慕容恪的连环马方阵,导致败亡。

胡人的这种用兵习惯,直到近百年后都没什么改变。刘裕北伐南燕,南燕大臣公孙五楼建议据大岘山而守,并以精骑击刘裕粮道。南燕国主慕容超居然认为,自己有“铁马万群”,就让晋军过大岘山,然后以“精骑践之”,能够必胜。没成想刘裕以4000战车为两翼,边走边战,南燕的重骑兵部队拿刘裕一点脾气都没有,铁骑冲阵的战法被完全遏制。刘裕轻易就灭掉了南燕。

10多年后,刘裕再次北伐后秦,行军途中遭遇北魏重骑兵。北魏大将长孙嵩以3万铁骑冲击刘裕的却月阵,可是在不足3000步卒面前,北魏重骑兵反复冲锋、伤亡惨重,还是无法取胜,反被晋军反击而大败。

这些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胡人头脑简单,只以重骑兵强力冲阵一种战术作战,这正是两晋南北朝时期胡人重骑兵最致命的弱点。

但是在精锐的步兵面前,这真没什么用。

三、步兵方阵能防御重骑兵冲击是一种误解

经常可以看到网上有人说,马儿天生害怕尖锐的东西,所以骑兵无法冲击步兵长矛方阵。这种说法没有任何依据,属于想当然。马匹确实会躲避尖锐物,可是当重骑兵开始突击后,是会把马的眼罩拉下的。

人、马、加上所负的铁甲,本身的重量已经非常大,再加上骑兵冲击时的速度。这是初中就教过的物理知识,产生的冲击力之大,岂是手握长矛的步兵所能抵挡的?

事实上步兵方阵抵挡骑兵冲击,步兵长矛阵已是最后一道防线。沟坎、鹿角、拒马,这些才是抵挡骑兵冲击的主力。

而且为了防御重骑兵的冲击,车这种装备再次在汉族步兵中盛行。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刚才所举的刘裕攻打南燕和却月阵这两个例子。

用车阵抵御骑兵由来已久,卫青在漠北与匈奴单于大战,首先使用的就是武刚车。用车阵环绕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后,再使用骑兵与匈奴骑兵交战。

西晋时,河西鲜卑人秃发树机能率众反晋,马隆率3500人进讨。面对数万叛军,马隆以偏厢车为阵,且战且进,跟陈庆之一样,所向披靡。

其实早在卫青之前,车阵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李牧是以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来和匈奴作战的。其中的战车肯定不会是春秋时期那种供“贵族玩射箭游戏”的战车,而是类似卫青、马隆这样充当防御性工事的战车。

不光是古代中国,在西方这种车阵也被广泛运用,最著名的就是胡斯战车。胡斯派凭借这种战车防御战术屡屡打败神圣罗马帝国的重骑兵。

那么是不是步兵仅仅凭借车阵就可以打败胡人骑兵呢?或者准确的说,是不是仅仅凭借多兵种协同作战就能打败胡人骑兵呢?也不尽然。

四、装备水平的进步

在中国历史上,胡人的骑兵向来以骑射而闻名。因此中国重骑兵的作战方式和西方重骑兵并不一样。除了强力突阵,骑射亦是一种作战手段。他们的常备武器包括马矟,刀和弓。其实就是说,攻击方式就是突刺,劈砍和远射。

车阵虽然能有效抵御突刺,部分抵御远射,但弓箭的射击是弧线,车阵并不足以完全抵挡箭矢的突入。所以步兵所使用的装备是另一个关键。

两晋南北朝时步兵所用铠甲叫做筒袖铠。这种铠甲的防御能力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比如刘裕曾赐给殷孝祖的那套诸葛亮筒袖铠,“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当然这套筒袖铠肯定是顶级的,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筒袖铠的防御强度。

骑兵所使用的弓,威力本来就不及步弓,重骑兵更因为其沉重的负重,所用弓的威力更远低于步弓。两晋南北朝的步兵甲连弩箭都不能射透,更不要说弓箭了。

而且别说穿透,连精度都大受影响。宋文帝北伐时,众军看见北魏重骑兵都心生忌惮。宋将薛安都卸去人、马盔甲,冲入敌阵,“当其锋者,无不应刃而倒”。后来北魏军实在气不过,却“夹射不能中”,这就是沉重装备对精度的影响。

而重骑兵所用的铠甲大多为两当铠,因为要考虑驰骋战斗的原因,这种铠甲比筒袖铠轻便,防护能力要弱一点。所以在薛安都的冲击下,“当其锋者,无不应刃而倒”。

更主要的汉族步兵所用射远兵器,弩的比例更高。弩这种兵器在汉代就已完全发展成熟。两晋南北朝时期,除了进一步加强单兵弩之外,大型强弩又开始流行,原因就是为了对付北方重骑兵。汉族步兵的万钧神弩对重骑兵来说那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也正是因为射远兵器威力的不足,重骑兵对突击冲阵能力更加重视。这从重骑兵装备的最主要作战武器就可以看出来,马矟是重骑兵最主要的装备。为什么?面对步兵强大的铠甲,劈砍类的兵器和射远兵器都难以产生威胁,只有马矟能突破铠甲的防御形成贯穿。在这种情况下,迫使胡人只能使用重骑兵进行循环往复的突击,试图从车阵的结合部杀出缺口,进而直扑步兵方阵。这其实也是胡人重骑兵更多使用突阵战术的原因之一。

但是由于负重的原因,重骑兵失去了骑兵对步兵的一贯优势,那就是灵活的机动。轻装骑兵对付步兵军阵可以来回驰骋,寻找机会,或冲或停或迂回包抄,循环往复疲惫对手。

步兵对于这种战术只能摆开阵势严加防御,根本原因就在于轻骑兵具有步兵所不具备的从行进中发起打击的能力。

但是面对重骑兵,步兵军阵的压力一下子就变小了,几十公斤的负责让重骑兵自身就难以持久。一句话,步兵方阵就跟你耗着,看谁体能先耗不住。而且南朝汉人并不是没有骑兵,只是数量和质量稍差,但是当胡人的重骑兵被步兵方阵严重消耗之后,这正是南朝骑兵出击之时。

在射远威力不足;汉族步兵防御能力强化,强行冲击损失过大;自身负重导致机动性丧失的情况下。重骑兵对汉族步兵的威力自然大减。

胡人骑兵也发现这一问题,所以从中期开始,轻骑兵和步兵的比例逐步增加。然而由于惯性的思维,重骑兵依然处于主导地位。这就导致步兵的训练水平不高,难以与汉族精锐步兵抗衡。

五、合成型军队

陈庆之北伐时军队数量虽少,只有7000人,但却是典型的合成型军队。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陈庆之的军队并不是仅仅善于防御作战,他们具有极为强大的攻坚能力。

陈庆之在半年之内一共平定了32座城池。在睢阳进攻魏将丘大千,陈庆之在一日之内就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

其后陈庆之进攻在考城的北魏济阴王元晖业,这座城池四面环水,易守难攻。陈庆之命部下浮水筑垒,一举突破考城外围屏障,攻陷其城。

在荥阳,陈庆之遭遇北魏最大一次抵抗,结果陈庆之亲自擂鼓攻城,只一次击鼓,梁军便全部登上了城墙,攻克荥阳。

这说明什么?说明陈庆之的军队中有大量的工匠类的技术兵员。攻城克坚难道只是靠士兵攀登云梯蚁附而上?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攻城是要依靠大量的攻城器械。特别是攻克考城一战,梁军浮水筑垒,显示出了强大的技术水平。

车、步、骑协同作战,再加上强大的技术兵种,这是一支非常典型的合成型军队。

而这种合成军队的设计,主要就是针对胡人重骑兵的作战特点,胡人勇悍,又凭借其重骑兵的强大冲击力使用突阵战术,面对这种勇而无谋的军队,防守反击自然是最佳的战术选择。

那么对于这种合成军队来说,自身是否存在缺点?当然,而且非常明显,那就是机动能力严重不足,对地形要求极高,布阵时间太长,对军队的训练水平要求极高。

人们常说,古代中国的重骑兵巅峰时期非常短。正是因为重骑兵被强大的步兵方阵所克制,不适应战争的要求,自然很快就被更为灵活机动的轻骑兵所代替,重新恢复骑兵部队最为关键的机动能力和行进中发起攻击的能力。

而轻骑兵传统的恢复,也将迫使步兵战术发生相应的改变。这就是到了唐朝,重骑兵变得少见,而步兵中战车的数量也大大减少的根本原因。

合成型军队、强大的步兵、多兵种协同作战、精良的装备,再加上胡人重骑兵战术手段的单一这最关键的一点,这就是陈庆之纵横无敌的秘密。

展开阅读全文

杨秀清是烧炭的,为什么军事才能这么厉害?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杨秀清如果对这个人了解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人以前是做什么的其实他以前竟然是烧炭的,通俗的说就是耕山烧炭了,那么这样的工作其实是个人都是能做的,所以不需要什么聪明才智,但是最后杨秀清带兵打仗的能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杨秀清这样的才能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揭秘看看吧!

实践中磨练出来的!世界上一流的军事家不可能是学院派,他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并且懂得随机应变,杨秀清军事能力并非体现在战术上,而是战略能力、军事动员能力上,他并不是将才,他更多的是帅才,懂大势、善将将才是核心能力,杨秀清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最强的是政治能力。

杨秀清核心能力在于善于笼络人心,领导能力强,管理能力也不弱,这与他的性格有关,也来自于后天的磨练!

杨秀清虽然出身贫苦大字不识一个,在22岁以前还靠烧炭卖炭为生,但是按照如今的说法,他是个不仅仅有抱负而且情商还很高的人,他早就对当时的局势不满了,并且非常精于人情世故,在家乡一代颇有人缘和声望,这种人岂是池中之物?放在现在也是个大企业家!

他23岁时受冯云山的影响加入了洪秀全为首的拜上帝会,刚开始仅仅是个普通成员,在拜上帝会受到当地地主势力打压的过程中,由于洪秀全及冯云山都不在人心涣散差点散伙,杨秀清采取了一些非常规手段凝聚了人心【其实就是学洪秀全装上帝附体传天父旨意安定教民之心,太平天国实际上是政教合一的】,因为这次经历他成为了这个组织的核心领导人之一!而且他附体档次比洪秀全还高,辈分上算洪秀全他爹!这也是后来他与洪秀全势不两立的根源所在!

与其说杨秀清军事强不如说政治强!洪仁玕对他的影响应该不小!

杨秀清加入拜上帝会之后的第四年开始造反,造反第二年洪秀全正式自封天王,杨秀清被封为东王,担任军师,他的助手是洪仁玕,洪仁玕早年旅居香港,对西方的那一套比较熟悉,杨秀清死后洪仁玕接任了军师,当时的农民军也没有啥了不得的战术和先进的武器,能不能胜士气非常重要,杨秀清屡次采取“天父下凡”传旨的方式鼓舞人心,人心齐泰山移因此屡战屡胜,他是个好政委。

杨秀清还有一点比较强的就是对当时的局势判断比较准确,这里面洪仁玕等高参的作用应该也是有的,那么快能占领南京他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战略能力也是一流,另外他治军方面也很有一套,进驻南京后杨秀清就整顿军规,立法安民,是个政治好手!定规矩对于管理这么庞大的机构实在太重要了,太平天国高峰期实际上洪秀全就是个精神领袖而已,真正管事的是杨秀清,最终杨秀清死于同洪秀全的权利之争。

展开阅读全文

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原因是什么?是为了满足军事野心吗?

全文共 128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丝绸之路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古时候的一条非常著名的经济道路,丝绸之路也是中国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在现在看来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那么,小编也是看到有不少的人在问,丝绸之路开辟原因是什么?丝绸之路最早是由汉武帝开辟的。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是为了满足军事野心吗?具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说起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则不得不提位于四川省境内的大凉山。大凉山地处川南地区的崇山峻岭之间,北起大渡河,南临金沙江,在中国地理上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更记载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光荣历史的足印。

1980年,拍摄古丝绸之路纪录片的摄制组专门走访了这里,将大凉山的风土人情记录于胶片之上,向世人展示了这片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的山区。

片中介绍,大凉山以东为小凉山,北边即是小相岭,西邻安宁河谷地,东南侧则为金沙江谷地,站在山岩边向下俯视,河谷深邃,破碎的地貌特征十分明显。

据说,大凉山自古便是彝族聚居的地区,因而少数民族生活特征,在这里的民风中尤为明显。这里的山脉海拔约二至三千米,最高峰近四千米,山势险峻,丘陵起伏,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林牧业资源,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凉山区的人们常年以农耕放牧为业,多年来,生态环境一直保持得较为良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风顶一带的自然保护区,那是中国颇有代表性的大熊猫分布区域,目前已作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

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大凉山从古至今一直是通往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它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情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深深感染了来此处观光旅游的每一位游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阅读: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世界上第一个“军事帝国”亚述帝国是如何灭亡的?

全文共 1411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亚述帝国,可能有些小伙伴们还不是很熟悉,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帝国,是闪米特族的亚述人在底格里斯河流域建立的古代代西亚奴隶制的国家。亚述帝国在公元前十九世纪到前十八世纪发展成国家,期间在公元前十一世纪遭到外敌入侵而削弱。公元前八世纪中到前七世纪七十年代新亚述时期版图北起乌拉尔图,东南兼及埃兰,西抵地中海岸,西南到埃及北界,建都尼尼微,形成西亚古代军事强国。

亚述帝国发展成为强盛的军事帝国,时机非常的好,内部外部的有利因素结合,最终造就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担得起“军事帝国”称呼的国家。

外部的安全稳定,为亚述帝国的发展提供和平的环境。公元前七世纪和八世纪,强大无比的埃及帝国走向衰弱,小亚细亚的赫梯帝国也被“海上民族”(居住在地中海东南沿岸的腓力斯丁人,所结成的航海者集团)摧垮,南部的巴比伦尼亚也走向分裂,东方未来强大的波斯还没有兴起。

此消彼长,周围帝国的衰弱,让亚述走向强盛。与此同时,赫梯帝国的铁器传到亚述,给亚述整个社会都带来革命性的改变。经济上的发展尚且不说,铁器的引进使得本来就崇尚武力的亚数人,有了更锐利更趁手的武器,大大提高亚述帝国的战斗力。

经济上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迅速增强,让亚述帝国逐渐走向了对外征服的道路。前面也说过,亚述人崇尚武力,所以整个国家是个野蛮而强悍的机器。周围国家的衰弱,使得亚述帝国十分顺利的向外扩张,最终成为两河流域强国,四周皆归顺上贡。

亚述帝国能成为世界史上第一个军事帝国,称霸两河流域,在于各代国王进行的军事改革。

首先是军备方面,前文提到铁器的引进,使得亚述军队有了更锋利的武器。杀伤性武器包括:矛(又分短矛和长矛)、锤矛、剑、斧或手斧、匕首、弓箭及攻城器械破城锤和投石器。防护武器:头盔、铠甲和盾牌。金属制成的头盔能保护脑部这个人身体的重要部位。而亚述人的盔甲也向更有利于人行动作战发展。

除此之外,亚述还发明了早期的马鞍。虽然仅仅是一块布或兽皮,绑在马背上,但是仍然使得骑手能在马背上更加自由作战。马鞍的出现,使得亚述军队完成了车战向骑兵作战的转变。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建立常备军后,常备军成为亚述国家的主要支柱。在以完全由铁制兵器武装的常备军为基础,还有战车兵、骑兵、步兵、工兵和辎重兵等各兵种协同作战。

亚述军队最常用闪电战和突袭的战术,在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亚述军队已经用强攻或计攻结束战斗。

亚述帝国凭借强悍的军事力量,成为世界史上第一个军事帝国。但是刚过易折,当这个国家达到顶峰的时候,也是走向灭亡之时。

亚述巴尼拔是亚述帝国最后一位伟大的君主,在他统治期间,亚述的军国主义达到顶峰。但同时也是在他统治期间,亚述帝国走向了毁灭。

亚述巴尼拔统治时,与埃兰——巴比伦同盟进行了漫长的战争。战争是烧钱的玩意儿,这场漫长的战争,最终将亚述拖向灭亡。

除了与埃兰——巴比伦同盟战争之外,因为亚述帝国的铁血统治,被征服地区不满,最后爆发反抗,帝国走向灭亡。

亚述巴尼拔统治后期,王室内部斗争激烈,内耗严重,外敌又趁机入侵,加剧帝国的灭亡。公元前605年,在米底和新巴比伦王国打击下卡尔赫米什沦陷,亚述帝国灭亡。

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这个强横的军事帝国,消亡于历史中。但亚述灭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他军事力量的单方面发展。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没有能够与之匹配的经济基础。而他强大的军事力量,不但没有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破坏了发展的基础条件,所以最终只能走向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曹操比刘邦谁厉害 曹操和刘邦谁的军事才能更厉害

全文共 2164 字

+ 加入清单

刘邦曹操虽然并不是同一时期的历史人物,但也会被拿出来放在一起做对比。刘邦虽然统一了天下,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王朝,而曹操并没有达成和刘邦一样的成就,但是单就论才能来说,曹操不比刘邦弱,甚至强他很多。那么如果说刘邦和曹操生活在同一时期的话,刘邦和曹操两人打仗,谁又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都知道刘邦自从公元前209年起义反秦开始,到公元前202年定鼎天下建立汉朝登基称帝,中间只用了短短七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而东汉末年的曹操从公元190年反董开始到公元220年,终其一生三十年的时间,都没有完成他人生的最高理想—— 结束战乱一统海内。

关于这个问题,社会各界众说纷纭,尽管千万种说法,总结下来却无外乎只有一种说法 ——那个时期竞争过于激烈,人才过于优秀,所以导致天下纷扰、战乱不息,甚至有说无论历史上哪位古今圣贤处于曹操的地位,都不会做得比曹操更加优秀,言下之意就是不管谁来,都无法完成统一大业,注定只能三分割据。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都把曹操无法完成统一的原因全部归结于外部环境的激烈,却很少有人归结到领导者自身能力的不足,本文就从领导者自身能力的原因说起,去分析为什么刘邦统一天下只用七年,而曹操却三十年都无法完成。

作为一个集团的最高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战场决胜能力?妙算运筹能力?治理国家能力?都是,但都不是最重要的,做好上面三个能力中的任何一个,也只是一将之智,并非万乘之才,那什么能力最重要?识人能力、用人能力、判断能力。1、先说识人能力

识人之长,则天下皆可用之人,识人之短,则天下无可用之人,可见具备识人能力对于一个最高领导者的重要性,你总不能让诸葛亮、张良、荀彧、萧何等人去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吧!那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做出了这种人事部署,那离败亡就真的不远了,更别说能够走到最后并世称雄的局面。

在识人方面的才能刘邦有,曹操也有,刘邦识人有多准?能够把张良、萧何、韩信、陈平、周勃、灌婴等人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人,并把他们安放在合适的职位上,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曹操识人有多准?能够在刘备穷困潦倒的时候一眼看出刘备是个超级人才,能够看出司马懿不是久居人下之臣,需要谨慎防之。刘邦和曹操的看人眼光,不可谓不毒辣,这一回合,他们不分伯仲。2、再说用人能力

在用人方面,曹操和刘邦就开始有了一定的距离,刘邦是如何用人的?张良、陈平洞察乾坤、出谋划策、参晓天下大势;萧何镇国家、抚百姓、供粮饷,使大军没有了后顾之忧。韩信在战场上掌控全局,调动四方大军,战必胜、攻必克,上下一心,如臂使指。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掌握大权,任何一个人背叛刘邦,对刘邦来说都是毁灭性的灾害,但是刘邦却做到了从始至终的不干预,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曹操是如何用人的?战场上无论战役大小都是亲历亲为,五子良将厉害不?猛的给人感觉很厉害,确切的说不厉害,因为他们一生都是在曹操的带领下建功立业,个人领兵独当一面的经历却几乎没有,或者说曹操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信任过他们。

导致五子良将没有足够的提兵阅历,好不容易的一次合肥之战还是曹操赤壁新败,无暇他顾,才有了张辽、乐进、李典的一次冒头,就这还是玩着互相牵制的绝对把戏;派遣于禁和庞德去支援曹仁,结果被关羽来了一场威震华夏的水淹七军,这就是曹操不用人、不放人的结果,这一回合,刘邦胜出。3、最后说判断能力

作为最高领导者,每天面对的事情千头万绪,下面人会给你提供无数种信息,无数种选择,你必需能够判断出谁的意见是正确的,甚至在与众人意见相反时,你能对自己作出的判断坚信不疑,不会因为他说几句你觉得对,他说几句你还觉得对,轻易推翻自己的判断,要做到形势有利不能自我膨胀,形势不利不能灰心丧气。

这一点,刘邦是绝对优秀的,他能在众将反对,心里不服的情况下对毫无名气的韩信登坛拜将,并不受挑拨,不中离间,完全信任;他能在被项羽逼入川蜀仅三个月后就认清形势,然后孤注一掷,大举西出,还定三秦,最后再以惊涛拍岸之势收服众诸侯,从而围歼项羽,一战定乾坤,项羽看似只输了一战,实则却输掉了所有,输掉了全部。

而曹操的判断能力如何呢?不可否认曹操有着准确的判断力,但是他有一个弱点,也正是这种致命弱点导致他永远也不可能实现一统 ——自我膨胀,盲目自信。赤壁之战是如此,汉中之战同样如此,赤壁之战是因为得利而自我膨胀盲目自信导致大败,汉中之战是因为失利而灰心丧气班师收兵,恰恰是这两次得利和失利的表现,成为他一生永远的遗憾和伤痛,如果换作刘邦,绝不会有曹操那样的表现。

从识人能力、用人能力、判断能力三个方面得出结论,曹操如果和刘邦易地而处,相信曹操依旧无法实现统一,而刘邦依然可以很快的结束战乱,实现一统。更可怕的是曹操具备的能力,人家刘备和孙权同样具备,三方一交锋,感觉大家水平都差不多,既然水平差不多,人家孙刘二人凭什么给你当小弟。

所以只要有孙权和刘备在,他曹操就永远别想统一,因为曹操的认知水平也就是这样了,想要统一只有一种结果,就是孙刘投降,但那是不可能的。比起三国争霸,曹操、孙权、刘备只是在认知水平有限的基础上小打小闹,可以称之为三方斗地主。而人家刘邦则是认准形势,看清自己和对手以后,全力一搏,一把梭哈,可谓炸金花,赢了天下我有,输了拍拍尘土,重头再来。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目的地介绍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复兴路9号,是我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博物馆,由古代战争馆、近代战争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馆、全国解放战争和兵器馆组成。藏有6000余件珍贵的文献、实物、照片、图表和模型。这里展示从古代战争经近代战争到现代战争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特点,是兵器纵览和兵器知识的总汇,从刀-剑戟到现代各种精良的-械,从木牛流马到各种坦克战车,从木船到各式舰艇,从飞鸽传信到火箭上天和卫星转播,从鞭炮--到战略-。还展示几千年来炎黄子孙-侵略和压迫,为争取生存权利、人民民主和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的历史,讴歌中国历代的战斗英雄和杰出的军事家,展示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赞颂他们感天地泣鬼神的盖世功勋。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乘1、21、65、68、78、99、205、308、320、337、728路在军事博物馆站下,或乘地铁1、9号线军事博物馆站出

门票

在窗口领免费票

开放时间

军事博物馆全年每周二至周日开放,节假日不休息。

4-10月:8:30-17:30

11-次年3月:8:30-17:00

景点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展开阅读全文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属机构在重庆的一处办公地点,也是当时郭沫若的居所和工作场所。旧址在重庆有两处,分别是位于渝中区七星岗的天官府旧址和沙坪坝区西永镇的香蕉园村日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于1938年4月1日在武汉成立,主管抗战宣传,由郭沫若任厅长,下设办公室、第五处、第六处、第七处。

2013年5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后洋飞凤寺“惠安暴动”红军二团军事会议旧址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后洋飞凤寺“惠安暴-动-”红军二团军事会议旧址位于山霞镇后洋村。

寺始建于清,面积223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山门,两厢、大殿组成。2003年由村民集资翻建。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

1930年7月初,中共福建省委和泉州特委决定举行惠安暴-动-。成立福建红军独立第一师、福建红军惠安总指挥部。惠东为第二团,团长蓝飞鹤,政委陈琨,下属2个营,辖6个连,500余人-。

暴-动-前不久,由于前林夜校妇女班在缝制暴-动-团的红旗、袖章时被林孝纯、林亮川探知告密,便决定提前暴-动-。

1930年9月14日夜,福建红军独立一师第二团在飞凤寺召开紧急军事会议,部署暴-动-方案。

16日晨,团长蓝飞鹤于此举行授旗誓师仪式,先后攻下山柄民团炮楼,击毙团总陈鸣周,成立泉属地区第一个乡级红色政权——五陈乡苏维埃政府。

惠安暴-动-虽然失利,但它是继平和、永定暴-动-后,福建土地革命时期规模较大的农民武装暴-动-之一。

信息来源:安溪县委党史研究室

山霞镇:惠安县辖镇。1958年置飞跃公社设山霞管区,1961年属崇武公社,1974年析置山霞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4.9万。惠崇、泉崇公路过境。辖山霞、固、宣美、鹰园、前张、田墘、新塘、后洋、山腰、大淡、田边、青山、东坑、东莲、埭透、下坑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石雕等厂,所产的各种石雕、影。

展开阅读全文

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旧址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旧址

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是1932年湘鄂赣省委第三次执行扩大会议以后,以原省苏维埃领导的军事学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4月12日,随0湘鄂赣省委一道迁至小源,驻扎在新市村袁家祠,学校由校长、政委、教育长负责。下设军事教育处、政治处和管理处,学员按编制分政治、炮兵和步兵3个大队,下分区队(班),历任校长高咏生(兼)、郭子明。该校先后举办过3期训练班,每期为6个月。教学从实际出发,政治队60%的时间学政治,40%的时间学军事;炮兵和步兵队则相反,实弹射击和毕业考试都在实战中考核。1933年10月,由于战争频繁,斗争恶劣,学校改为教导队,随红16师行动。该校自开办以来,共培养军政干部近900人,加强了湘鄂赣省红军和各县警卫团、游击队的领导力量,为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柳州市军事博物园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柳州市军事博物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柳州市军事博物园于2009年初开始筹建。今年4月初,军博园选址定于“东堤春晓”一带。整个设计主要以江、岸、馆为主,“江”上停放海军赠送的退役“清远号”猎潜艇;“岸”上陈列广州军区赠送的59-1式130毫米加农炮、59式100毫米高射炮、59式中型坦克等重型武器装备空军赠送的初教6型教练机、歼5、歼教5、歼6、轰5等军用飞机。

柳州军博园是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军事博物园,是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确定的全国8个国防教育主题公园试点单位之一。军博园展馆内依次设置了中国海军、陆军、空军、二炮和武警共5个展区。每一个展区都有文字、图片、影像和模型,让参观者对中国军队的发展历程、装备等有最直观的认识。

军事博物园项目一期已于2011年6月1日竣工并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军事博物园二期工程将建设军事拓展训练中心、军事主体体验馆、学生军训基地、双拥成果展示区。建成后将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唯一的、规模最大、品种最多、参与性最强的综合性国防教育主题公园,是本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国防教育训练基地之一。军事博物园以“博览军事知识、增强国防意识”为主题,融教育、体验、旅游于一体、具有开放性、参与性、体验性的特点,让人们在参观游览和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国防教育,了解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

乘车线路:乘26路公交车到高新开发区下车后步行前往

展开阅读全文

屈沟坪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屈沟坪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屈沟坪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

时代:1935年

地址:甘泉县桥镇乡阎家湾行政村屈沟坪组

保护范围:东至旧址本体外扩5米,南至旧址本体外扩20米,西至垴畔山东侧,北至旧址本体外扩3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南、北至A区外扩50米,西至A区外扩30米。

2018年,屈沟坪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桥镇乡:桥镇乡位于甘泉县西北部,距县城53公里,与志丹、富县接壤,总面积322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 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886人,其中农业人口5696人。近年来,该乡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初具雏形,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覆盖全乡,甘志路纵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电力供应充足,35千伏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境内有历史上著名的秦直道。该乡。

展开阅读全文

皇家武装力量与军事史博物馆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皇家武装力量军事博物馆通常简称皇家军事博物馆,是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五十周年纪念公园的历史综合楼最北部两厅的博物馆。在1910年的展览上,军事史部分对公众开放并获得极大的赞誉。鉴于公众的热情,当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极度紧张的国际背景下建立了一座军队博物馆。该馆最初设在坎布雷隐修院(Abbaye de La Cambre),后于1923年迁至五十周年纪念公园。

最初皇家军事博物馆拥有-刘易斯•勒孔特(Louis Leconte)收集的大约900件藏品,他在德国1918年遗弃的装备中进行了遴选后对外展示。后来,该馆通过遗赠、赠送及交换,馆藏品得到极大丰富。如今,该馆拥有世界各国在各年代的制服、武器、交通工具及军事装备。戈登•波迪尤(Gédéon Bordiau)建造的北厅自1972年以来由航空厅占据,该厅藏品包括各种航空器,其中有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Royal Museum of the Armed Forces and Military History

必去理由:布鲁塞尔最有看头的军事博物馆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比利时[Belgium]

景点所在省、州:布鲁塞尔首都大区 [Brussels-Capital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布鲁塞尔 [Brussels]

展开阅读全文

军事机密等级有哪些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军事秘密,在军事活动中,涉及国防和军队安全与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那么军事机密等级有哪些?今天小编就来为您讲解一下。

军事秘密等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条例》规定:军事秘密按其内容的重要程度和对国防建设的利害关系,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统称为军事秘密。绝密是军事秘密的核心部分,如被敌人获悉,能对国防和军队的安全与利益造成特别严重危害。机密是军事秘密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如被敌方获悉,能对国防和军队的安全与利益造成严重危害。秘密是军事秘密中一般的部分,如被敌方获悉,能对国防和军队的安全与利益造成一定的危害。凡不属于军事秘密范围又不宜对军外公开的文件、资料、书报、刊物、电影、录像、录音等,仅限军内知悉,不划密级,由各大单位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

军事秘密的基本范围包括:

1、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各项工作的规划及其实施情况。

2、作战部署,部队调动、输送及各项勤务保障事项。

3、秘密情报及其来源、手段、能力,秘密通信的密码、资料,电子对抗及其它特种技术手段、能力等情况。

4、军事禁区、设防地域和重要军事设施。

5、战备演习、部队训练情况,院校不宜合公的专业和技术、学术研究成果。

6、军叭的组织编制、实力,军以下部队及特殊单位的番号。

7、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成果,先进的,我军特有的军事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和核心部位。

8、预备役人员的储备、战时动员计划及可供国家动员的人力、物力。

9、政治工作策略、部队政治素质和不宜公开的政治活动、涉外事件、重要案件。

10、国防经费的预、决算,国防工业的分布,重要军事物资装备的生产、调拔、储备,战略、战役后方基地。

11、高级干部和负有特殊使命人员的驻地、行动和重要会议的内容,时间和场所。

12、其它需要保密的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nike air vapormax军事风配色什么时候发售_发售日期

全文共 1185 字

+ 加入清单

nikeairvapormax最近推出了不少全新配色,最近又曝出将要推出两款军事风配色,分男款和女款,都特别好看,鞋面材料还加入了金丝细节,非常亮眼。下面本网小编给大家讲讲nikeairvapormax军事风配色什么时候发售?耐克vapormax最新配色发售日期是哪天?

vapormax发售日期

已经确认全黑配色的VaporMax将于6月22日登陆中国区,而本月底还将有两款新品登场!

分别是男款的NikeLabAirVaporMax“CargoKhaki”和女款的NikeLabWMNSAirVaporMax“TeaBerry”,都呈现了军事户外的沉稳感受,深色系的主线色调使得穿搭更加容易。

海外区将在6月20日发售,而中国区潜在的发售日期则为6月29日。

NikeLabAirVaporMax男款

货号:899473-004

NikeLabWMNSAirVaporMax女款

货号:899472-400

vapormax新款配色

紧接“BETRUE”配色之后,Nike在今月还将为人气革新之作AirVaporMax带来两双全新配色。其中这款“CargoKhaki”配色早前已经曝光过,Flyknit鞋身与VaporMax透明大气垫鞋底选用在街头界向来颇受青睐的军绿色贯穿,并于鞋面融入金色斑点细节点缀,视觉效果非常出众。

而女生专属的“TeaBerry”则采用灰色Flyknit与深蓝色Flywire的结构组合,再以紫色调Swoosh和VaporMax制造对比。定价均为$190美元,据悉这两双AirVaporMax均将于6月20日开始在Nike各大指定店铺发售,敬请期待!

虽然款式增加,但VaporMax依然供不应求,除开BETURE这样的超人气配色,常规配色同样人气高涨。而这两款NikeLab版本则传言货量不大,入手难度恐怕不小!

耐克品牌介绍

耐克(Nike)被誉为是“近20年世界新创建的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耐克(Nike)运动鞋除了强化高科技运动性能,如今更讲究时尚的外形设计,频频与各国各界潮流达人合作推出联名限量版。2009年初陈冠希的Clot品牌与耐克(Nike)的联名新款红色中国鞋Clot×NikeAIRFORCE1在上海一上市,即成为疯抢对象。在美国,有高达七成的青少年的梦想是有一双耐克(Nike)鞋。

耐克公司一直将激励全世界的每一位运动员并为其献上最好的产品视为光荣的任务。耐克的语言就是运动的语言。三十年过去了,公司始终致力于为每一个人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耐克深知:只有运用先进的技术才能生产出最好的产品。所以一直以来,耐克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耐克首创的气垫技术给体育界带来了一场革命。运用这项技术制造出的运动鞋可以很好地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尤其是脚踝与膝盖,防止其在作剧烈运动时扭伤,减少对膝盖的冲击与磨损。采用气垫技术的运动鞋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普通消费者和专业运动员都对它爱不释手。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⑴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⑵目的:①直接目的:学习西方技术,富国强兵。②根本目的:维护统治。

⑶代表人物:中央:奕诉?;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⑷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最早创办,洋务运动的开端)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曾国藩;洋务派创办的最大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远东最大造船厂)

②后期,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一批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2、筹划海防: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3、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京师同文馆--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宗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

⑸失败标志: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和破产。

⑹评价:①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②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③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国轮船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军事方面的知识军事的概念

全文共 3674 字

+ 加入清单

军事是军队事务的简称,中国古代称呼为军务,是与一个国家(或者政权、集体)生死存亡有关的重要事务以及法则。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军事方面的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军事相关概念

军事科学

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综合性科学。又称军事学。

军事学术

military art:关于战争指导和武装力量建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各学 科的总称,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学术主要包括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军队指挥学、军制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后勤学、军事教育训练学、国防经济学、军事运筹学,以及军事历史、军事地理等学科。

军事技术

military technology:直接运用于军事领域的技术。是建设武装力量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手段。包括各种武器装备及其研制、使用和维修保养技术,军事工程,军事系统工程。有时也专指人们操纵、使用武器装备的技能,如射击技术、驾驶技术、电子设备操作技术等。军事技术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军事训练

military training:军事理论教育和作战技能教练的活动。通常分为部队训练、院校训练和预备役训练(又称后备役训练)。军事训练在国家武装力量建设和战备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军队平时的主要任务,是战备的重要方面,许多国家都把军事训练列为战略研究的一项内容。基本任务是:学习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和军事技术,研究和了解有关国家(集团)的政治经济状况、军事思想、军队编制、武器装备和作战特点,熟悉作战地区的地形、水文、气象及其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演练诸军种、兵种合成军队作战的组织指挥和协同动作,培养军人坚强的体魄,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目的是提高军队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随时能遂行作战任务。军事训练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军事技术以及军队的传统、经验和作战任务等有密切的联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作战样式的变化和军队体制编制、武器装备的变革,对军事训练不断提出新要求,赋予新内容,而军事训练的实践又深刻地影响着作战,促进军事理论的发展。

军事情报学

military intelligence:以军事情报和军事情报工作实践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军事指挥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军事情报的本质、特点、原则、方法、内容、范围及其在国防建设、军队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军事情报工作的建设和管理,产生、发展的历史和规律等。按应用范围分为军事侦察学、军事情报整理学、军事气象情报学和军事情报自动化理论等分支学科;按作战使命分为战略情报学、战役情报学和战术情报学等分支学科;按军种分工分为陆军情报学、海军情报学、空军情报学和战略导弹部队情报学等分支学科。研究范围包括:①敌方的军事思想、战略方针和作战意图。②敌军的编制、装备和部署。③敌方重要军事人物。④敌方的兵要地志和军事目标。⑤敌军的训练素质和作战特点。⑥敌方的战场装备、战争保障等。

军事演习

military exercise:按照设想的作战行动而进行的演练。是部队在学习军事理论,完成技术、战术基础训练之后,在近似实战条件下实施的综合性训练,是军事训练的高级形式。目的在于提高各级指挥员和机关组织指挥现代战役战斗的能力;使部队熟练掌握各种战斗技能,密切诸军种、兵种之 间的协同动作;培养战斗作风,增强组织纪律性,适应战时环境,提高实战能力;检验组织编制、武器装备和条令教材,探讨作战方法。有的国家还利用军事演习向敌方炫耀武力,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以军事演习为名,调动军队,集结兵力,掩护战争准备或发动战争的,也不乏先例。演习的类型主要有:①按作战行动规模分为战术演习、战役演习和战略演习。②按训练对象分为首长机关演习和实兵演习。③按演习方式分为室内演习或现地演习,单方演习或对抗演习,实弹演习或非实弹演习,分段演习或综合演习。④按演习的特定目的分为示范性演习,研究性(试验性)演习,检验性(考核性)演习。

军事侦察

military reconnaissance:为获取军事斗争所需敌方或有关战区的情况而采取的措施。简称侦察。是实施正确指挥,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保障。通常由各级指挥员和指挥机关组织实施。主要查明有关国家、集团及战区的军事和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地理、气象等情况。按任务范围分为战略侦察、战役侦察和战术侦察;按活动空间分为地面侦察、海上侦察和空中侦察;按活动方式分为武装侦察、技术侦察和谍报侦察。采取的手段有:观察、窃听、搜索、捕俘、战斗侦察、火力侦察、照相、雷达侦察、无线电侦听、无线电侦收、无线电测向、调查询问、搜集文件资料等。

军事制度

军事制度,即组织、管理、发展和储备军事力量的制度。简称军制,主要包括:国家的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国防经济体制、武器装备发展的管理制度、兵役制度、动员制度、民防制度等,军队的组织体制编制、训练体制、后勤保障体制、政治工作制度、人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称谓、标志的规定等。一般由国家及其军队制定,以法律、法令、条令、条例、规则等规范性文件颁行。军制是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受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条件、科技水平和战争局势、战略方针、武器装备、军事理论以及民族、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它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它的基本作用在于保障军事建设,以便有效地准备和实施战争。军制随着国家、军队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产生了社会主义军制。

军事地理学

military geography:研究军事与地理关系的学科。探索地理环境对国防建设、军 事行动的影响和在军事上运用地理条件的规律,为制定战略方针,研究武装力量建设,进行战场准备,指导作战行动提供依据。它是军事学术的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军事条约militarytreaties:国家间涉及军事方面的书面协议。其内容一般包括建立维护缔约国战略利益和安全的军事联盟或军事同盟,提供军事援助,建立和使用军事基地,结束战争状态或武装冲突,裁军和限制军备以及编纂战争法规和惯例等。军事条约的形式包括:条约、公约、专约、协定、和约、宣言和议定书等。

看过“军事方面的知识“

军事的概括

军事是与战争、军队、军人有关事务的总称。军事学与甚多范畴有关,主要与战争有关。此外,军事学本身包含了各种学问。军事是政治的一部分,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延续,是一国或者集团用暴力手段达到自己目标和目的的方式,而目标和目的往往与利益有关。战争是军事的集中体现,但不是唯一的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后的美国和苏联的冷战,就是一种威慑基础上的回避战争方式的斗争。在人类可以看到的未来,军事始终是政治生活中重要的方面,并在科学技术上对人类生活予重大影响:人类很多科技成就往往先产生于军事领域然后普及到非军事领域的。 军事是战争及一切直接有关武装力量建设事项的总称。人类社会发生战争的初期,并没有专门的军队组织,也没有专门的武器装备。基本上采取耕战并举,战时参战,平时耕作、畜牧,生产工具与作战武器并用。恩格斯把它比喻为“对人的狩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战争的日趋频繁,生产工具和战争工具分工,逐渐出现了“常备军”的组织。有了常备军,进行常备军的建设、训练,改进武器技术装备,提高战斗技能,以及探讨夺取战争胜利的谋略和指挥艺术,便成为军事活动的重要内容。随着战争的不断发展,军事活动的内容也越加广泛,主要有:武装力量特别是常备军的组织、训练、管理和作战行动,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和使用,战略战术的研究与运用,战争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国防设施的建造,后备力量的动员、组织和建设等。总之,军事是随着战争的发生、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力保障顺利遂行战争和赢得战争而进行的一系列特殊组织活动,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

军事的排名

美国:美国拥有绝对军事优势,拥有着全球最强大的核武库,无论是哪个兵种,都有强大的进攻性。是发达国家也是超级大国。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绝大部分力量。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准超级大国。

中国:兵力全球第一,可动员的人数超过美国总人口,加上发展迅速,实力正在上升。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军队。拥有强大的陆军,实力较为强大。是发展中国家也是潜在的超级大国。

英国:曾经可以和东方大国抗衡的大英帝国,二战后实力下降,是发达国家。

法国:欧洲大国,二战期间曾被占领,但空海军依然强,但在欧洲仅次于俄罗斯和英国。

日本:实力强大,科技发达,并且拥有一艘(未来会有数艘)和航空母舰一样的所谓的直升机驱逐舰。是继中国之后的亚洲第二大强国。

印度:发展迅猛,是二战后亚洲第一个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目前已经达到印度洋第一。

以色列:拥有强大的国防实力,拦截能力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也是一个发达国家。

土耳其:土耳其武装部队是北约第二大常设部队,仅次于美国军队,有五个分支超过一百万的军警人员的综合实力。土耳其被认为是中东地区最强的军事力量(不包括以色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