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丝绸之路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丝绸之路问题。

分享

浏览

4451

文章

86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有终点吗?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但从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丝绸之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输向中来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就是“丝绸”之意。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丝绸之路五通指什么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

【政策沟通】

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设施联通】

交通方面,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道路通达水平;能源方面,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通信方面,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畅通信息丝绸之路,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

【贸易畅通】

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拓展相互投资领域,推动新兴产业合作;中国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鼓励本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

【资金融通】

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有关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

【民心相通】

教育文化上,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医疗卫生上,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有关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科技合作上,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展开阅读全文

丝绸之路的起源

全文共 197 字

+ 加入清单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所以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当时,能够完成如此大的工程的确堪称奇迹。这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才华,是先辈们智慧的伟大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属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汉代丝绸之路起点的是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属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汉代丝绸之路起点的是长安。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扩展资料: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为陕西省省会,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它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起点,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

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周、秦、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4年的两段时间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展开阅读全文

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作用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丝绸之路意义:丝绸之路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成为以现代服务和交通设施为基础的链接大西洋以及太平洋的亚欧陆上经济纽带,对促进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经贸合作以及文化交流具有重大的意义;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拓展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空间,并推动了西部各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是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还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西方的一条商道,简称为丝路,一般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从广义上来说可分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起源于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所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过新疆、甘肃,到西亚、中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丝绸之路路线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即现在的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丝绸之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对话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海上丝绸之路途经之地是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海上丝绸之路途经之地是海南岛、环王国、门毒国、古笪国、龙牙门、罗越国、室利佛逝、诃陵国、固罗国、哥谷罗国、胜邓国、婆露国、狮子国、南天竺、婆罗门国、新度河、提罗卢和国、乌拉国、大食国、末罗国、最后到达三兰国。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中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组成。2017年04月20日,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广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牵头城市,联合南京、宁波、江门、阳江、北海、福州、漳州、莆田、丽水等城市进行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波兰是欧洲的十字路口也是什么和丝绸之路交汇点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波兰欧洲十字路口也是琥珀之路和丝绸之路交汇点。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它主要连接了亚非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通道;而琥珀之路也是古代运输的贸易道路,但它主要是运输琥珀,是由水路和陆路结合而成的通商道路。

丝绸之路:

一般说的丝绸之路其实指的都是陆上丝绸之路,其实它还有一部分是海上丝绸之路。所谓陆上丝绸之路,就是连接了中国腹地和欧洲诸地的陆地商业贸易通道,而且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和外国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

琥珀之路:

琥珀之路主要经过了维斯瓦河和第聂伯河,将琥珀运输到意大利、希腊、黑海和埃及,它们从欧洲北部的北海和波罗的海通往欧洲南部的地中海,从而连接欧洲多个重要城市,并且还维持了多个世纪。

展开阅读全文

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于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然是中西交流的一条重要道路。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已被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10900公里长的新亚欧大陆所取代。但是,它仍然有可以开发的新价值。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丝绸之路上的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再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这些商品丰富了各国人们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

2、当丝绸之路开通后,我国的一些技术传入西域,例如中国的铸铁冶炼、凿井等技术,促使了西域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织技术、漆器工艺等也经过丝绸之路传向了世界各地。

3、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各国各派使节来中原朝见,密切了中原王朝与西域的政治联系;同时波斯、罗马帝国也派使节来中国,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4、对于促进民族融合、艺术交融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丝绸之路简称为丝路,一般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从广义上来讲又可分为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当时的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过新疆、甘肃等地,到达了西亚、中亚,并连接了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丝绸之路开辟于什么朝代?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西汉

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时期的,当时以长安为起始点,中途经过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而且也是直接连接地中海各国陆上的一条通道。丝绸之路最初的目的是运输中国的丝绸,所以才会被人称为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古代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又称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1913年,法国东方学家沙湾首次提到了海上香料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发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最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南海航线,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开辟了陶瓷交易圈。

唐代的广州通海夷道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名称,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海洋航线。明代,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南海丝绸之路从中国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国家,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到达东非和欧洲,经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海上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出口:丝绸、茶、瓷、金、银、书绸、茶、瓷器、金、银、书等

进口:国外货物包括:琉璃、猫眼石、明珠、象牙、香料、金银、宝石、水晶、玛瑙、琥珀、骆驼皮、乳香、无药、安息香、沉香、檀香、卢荟、胡椒、温纳齐等。

根据历史,在唐代中期之前,中国的主要外部通道是陆地丝绸之路,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陆地,成为了主要的贸易通道。后来,在宋代,海上线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

之所以称这条通道为丝绸之路,主要是因为当时大宗货物丝绸主要运输在外贸中,所以后人称这条海上通道为海上丝绸之路。宋代,由于出口大部分是瓷器,也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

其次,历史表明,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三个港口是广州、泉州和宁波。

展开阅读全文

丝绸之路为什么叫丝绸之路,是什么原因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化工纺织百科:丝绸之路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工纺织百科丝绸之路》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喜欢小编的推荐,请继续关注。,给你不一样的人生。

sichou zhi lu

丝绸之路(卷名:纺织)

Silk Road

横贯亚洲大陆的古代贸易通道。在公元前 2世纪到公元 9世纪以丝绸为主的中外贸易往来非常频繁。通过这条通道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沿途各地的经济繁荣,特别是对于中国蚕桑丝绸技术的西传起了巨大作用。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里希特霍芬首先使用了“丝绸之路”这一名称。后来在这条通道上陆续出土了中国汉、唐各朝的大量丝织品和其他文物(见中国丝绸史、中国纺织文物)。公元前 2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等携带丝绸和其他贵重物品出使西域各地,开辟了中国通向中亚,进而抵达地中海的道路。宋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大多改走海路,“丝绸之路”逐渐失去往昔的重要性。

“丝绸之路”路线并不完全固定,也非一条。其中以自喀什西南行的路线,通往印度、西亚乃至欧洲,最为重要。喀什古称疏勒,按当地语意即为“丝绸集市”。

两汉时期,中西亚和欧洲尚未掌握育蚕取丝的技术,经丝绸之路不仅大量贩运中国的丝织品,同时也大量西运蚕丝作为丝织原料。公元2~3世纪,蚕桑技术传到今新疆和田地区。在屋于来克遗址留存绘有蚕种传入故事的画板。民丰遗址存有当时的桑树(已枯死)。据藏文《于阗史》记载,中原地区的蚕桑技术曾传布到今克什米尔一带。公元 4世纪,中国的蚕桑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至印度。公元 6世纪,波斯派遣使者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学习丝绸技术。后来,中国的蚕桑技术又传布到拜占廷和阿拉伯等地,罗马和拜占廷多以服用中国丝绸为贵。沿“丝绸之路”出土的汉、唐丝织物品类繁多,织造精美。丝绸的组织和纹样对世界各国的丝织生产有重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从我国到古罗马的路称作丝绸之路的原因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丝绸之路,又名丝路,是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的线路。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以西汉都城长安(今西安)为起点,东汉时期以都城洛阳为起点,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2014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丝绸之路

我国古罗马的路称作丝绸之路的原因

大家知道世界上的路有各种各样,有柏油路、石板路、小土路、弯曲的山路,但没见过丝绸的路,是用丝绸铺成的吗?不是,原来在很久以前,勤劳、聪明的中国人民就掌握了养蚕、缫丝、织造丝绸的技术。古代有个名人叫张骞,他带了三百人,还带了价值千百万的丝绸和牛羊,从古代西安出发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就是现在伊朗、印度。

他带去的礼物——美丽的丝绸引起了西域各地人民,尤其是康居人的兴趣,康居人是个善于经商的民族,他们成群结队赶着骆驼,带着皮毛、香料……到长安去换成丝绸、茶叶运到伊朗,一条以贩运丝绸为主的东西方之间交流的大道就这样形成了,人们给它起了一个美妙的名称“丝绸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海上丝绸之路是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

全文共 1903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中国古时候丝绸之路,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不光有陆地上的丝绸治理,而且在海上也有着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分为四条,西北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再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那么今天我们就着重来了解一下海上丝绸之路吧。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李希霍芬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申遗的项目而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华民族之所以有今天的物质文明,之所以有今天如此丰富的文化,丝绸之路上的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程度的重要作用。

中国历史上丝绸之路有四条线路,一个是西北丝绸之路,一个是南方,也就是西南丝绸之路,再一个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

西北丝绸之路在捍卫南北朝时期就形成了,重点经过西安、敦煌、撒马尔罕、伊斯坦布尔、罗马等多个空间节点。隋唐时期处于兴盛期。新疆对伊斯坦布尔对欧洲的中介、辐射作用。宋元明清时期为持续发展期。

海上丝绸之路在汉唐时期得以形成发展。重点经过广州、烟台、泉州、冲绳、奈良和曼谷、马六甲等,形成多个空间节点,到了宋元时期为兴盛期。明清时期是繁荣期。郑和下西洋、海外移民,以茶、瓷器为代表的华夏饮食文明在东南亚及印度洋、大西洋沿岸传播,特别是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交流。特别是在元代,马可波罗回到意大利以后,中国的繁荣富裕成为西方人向往的文明圣地,这个时候西班牙、葡萄牙就想绕过意大利、土耳其,通过海洋来到中国,牟取更大的利润,这时候中国与西班牙的文化交流在明代以后就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早在先秦时期,各民族就以华夏族为中心开展了陆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华夏族的谷物,常常供给北方和西北方游牧民族,如燕国的鱼盐枣粟,素以东北少数民族所向往。到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内地与西域之间的饮食文化交流。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发展起来。蔬菜瓜果是饮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史上比较常见的百余种蔬菜中,汉地原产和从域外引入的大约各占一半。汉唐以来,中原内地通过丝绸之路与各民族的饮食文化交流,引入了一些蔬菜品种。这个时期引进的蔬菜瓜果以苜蓿、芸苔、菠菜、莴苣、胡瓜、胡豆、胡蒜、胡荽、葡萄、石榴等为主。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我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远远不止是向外传布丝绸,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它把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和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也象最初传布丝绸一样,传布到世界各地,同时也把外国的饮食文化及其食物品种如龙眼、占城稻、玉米、番薯、烟草、花生、土豆等传入中国。这种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广东饮食文化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为开端,把世界各地的文明古国连接在一起,给世界各族人民的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广州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在我国的海外交通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它城市无法相比的。秦汉时海上丝路已经兴起,广州已是一要港。魏晋南朝时期,通往印度洋的丝路开通,广州在南海中的枢纽地位得以确立。唐代广州迅速繁荣,臻于极盛,宋代又有所推进。元朝时泉州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主港,明代外贸中心又回到广州,一直到清中期。通过这条航线,我国的丝绸以及陶瓷、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往沿线国家,同时沿途各国出产的产品或由他国贩来的商货运来我国,所以广州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重要港口,它在丝路上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港口无法取代的。

据史料记载,唐宋时期,外国人沿海上丝路前来广州留居者,有大食、波斯、天竺、狮子国、真腊、诃陵等国商人,据说有十余万之众。有的留居数十年而未归。于是便出现了历史上的所谓“蕃坊”。蕃商和华人相处甚洽,有的还“嫁娶相通”。当时同住广州的人,语言、风俗各异,海外的舶来品充塞市场,一派国际性港市的气氛。这时陶瓷从海上丝路的大量输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品种繁多,名窑辈出。1977年在珠江口外伶仃岛附近打捞到唐代的陶瓷,小四耳缸及碗均套在大四耳缸内。海南岛东部陵水县海滩出土的青瓷碗,也是十个一捆堆放着,体现当时包装运输的高超水平。宋瓷远销日本、占城、真腊、三佛齐、阁婆、天竺、大食,以至远达东非海岸的层拔(今坦桑尼亚)等广大亚非地区。

这些资料充分说明古代广州在促进广东饮食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饮食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亮点:敦煌文化的特点

全文共 1144 字

+ 加入清单

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有这么一个地方他是印度、伊斯兰、中国希腊、印度文化的交汇点,在历史的遗留中它为我们带来了极具震撼里的笔画艺术及雕刻艺术,更是文献的宝库。那么今天小编要为大家带来的就是地区文化中敦煌文化的特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敦煌文化艺术又称莫高窟文化艺术,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它保存了公元四世纪到十世纪的洞窟735个,彩塑三千余身,壁画45000平方米,唐宋木构建筑五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这里成立了敦煌文物研究所(后改为敦煌艺术研究所),开始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保护、研究工作。

敦煌,一个神圣的名字。敦煌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是艺术的殿堂。那些公元4至11世纪的壁画与雕塑,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感受。敦煌又是文献的宝库。在这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汉文、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梵文,文种繁多。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民族、民俗、语言、历史、科技等广泛领域。

1900年农历5月26日,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这个藏经洞,那些古代文献赫然堆满整个窟室。由此,产生了一门世界性的学科--敦煌学。1910年,敦煌藏经洞劫余文献运藏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前身)。而今,藏经洞发现已经整整一百年了,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世界上收藏敦煌遗书最多的单位,以其丰富的馆藏,为敦煌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举办的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专题文献展览,旨在揭示敦煌遗书的流散历史,展示敦煌遗书的风采及内涵,介绍敦煌遗书的保护与研究现状。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敦煌学的研究。对于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敦煌文化遗产,带动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以及激发社会公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敦煌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秦汉之前,这里居住着月支、鸟孙等民族。西汉初,漠北的匈奴赶走月支,占领敦煌。元狩二年(前121)西汉军队打败河西匈奴,敦煌与河西走廊归入西汉王朝版图。元鼎六年(前111)西汉在敦煌设郡,与酒泉、张掖、武威并称河西四郡。

在敦煌之北修筑了长城,在西部设立了阳关、王门关。从此,敦煌成为西域进入河西走廊与中原的门户和军事重镇。为了巩固敦煌的战略要地,政府从内地移民来此定居,调遣士兵屯田戎守。西汉王朝对敦煌的经营与开发,确立了敦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经过东汉王朝与曹魏政权的继续经营与开发,敦煌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商品交易中心和粮食生产基地。中原文化在这里生根和发展,儒家经典得到传播。产生于印度的佛教文化也传到了敦煌,西晋时号称“敦煌菩萨”的译经大师竺法护及其弟子在此译经传教。

展开阅读全文

蓬莱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全文共 1089 字

+ 加入清单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蓬莱水城内,是在蓬莱古船博物馆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是目前我国陈列古船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唯一陈列有外国古船的博物馆。该馆通过大量实物、图文和多种展陈手段,系统展示中国古代先进的造船技术、繁荣兴盛的登州古港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海防中的重要地位,突出反映中国古代经略海洋取得的辉煌成就,引发后人对于海洋强国建设的深刻思考。

馆内展出了蓬莱小海出土的4条元明时期古船及随船出土的大量文物。这些古船见证了蓬莱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港口,昔日的繁荣与兴盛。作为蓬莱水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海曾在1984年和2005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清淤,共发掘出了4条元明时期的古船。出土古船里既有战船,也有货船,还有两条古代韩国商船。进入船馆一楼,穿过中厅,便可看到4条古船里保存最好的一条。它的四周已经被粗铁丝支撑的网给固定住了,其余三条古船则被放置在博物馆的地下一层展出。

在博物馆的一层,还展出了随古船一起出土的铁锚、缆绳、炮弹、残铁剑、货币、陶瓷器等大量文物,很多文物上都有厚厚的海洋生物攀附的痕迹,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海上出土文物的特征,这些文物对研究中国古代航海史、造船史、军事史以及登州古港在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海防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博物馆展示区分五个部分:昔日回眸——古登州港、船业史话——中国古代造船史、瑰宝再现——出土古船、动感影院——多媒体演示和身临其境——户外体验区。此外,古船馆展陈还运用了雕塑、壁画、模型、沙盘、大型幻影成像、场景复原、古船线条勾勒、发掘遗址展示等多种艺术手段及声、光、电、多媒体互动等现代化手段,用动态的影像营造活的历史,主要突出“登州古港”和“蓬莱古船”两大主题。

“出土古船”是博物馆的核心展示内容,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出土古船的背景、意义以及与古登州港的关系,“古登州港”和“古代造船史”是出土古船的二个重要的背景展示。“其中,‘古登州港’帮助观众了解出土古船与登州的关系,特别是登州在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海防中的地位和作用。‘古代造船史’帮助观众了解出土古船在中国造船及航海史上的技术成就及其所处的地位、价值。”

蓬莱阁街道:蓬莱阁街道总面积14.3平方公里。辖6个居委会,年底总人口1843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8142人。2008年经济总收入 20992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041.6万元。街道生产总值 118000万元,一、二、三产业比例 20 : 38 : 42(注:一、二、三产业比相加应为100)。第一产业从业人员 2000人,实现利税 636 万元,利润626万元;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丝绸之路路线 丝绸之路的路线顺序

全文共 1400 字

+ 加入清单

丝绸之路分为沙漠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分东、中、西3段。东段自长安至敦煌,中段由敦煌至葱岭或怛罗斯,西段由葱岭至罗马。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三条:1、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鲜、日本。2、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3、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丝绸之路的完整路线

沙漠绿洲丝路是北方丝路的主干道,全长7000多公里,分东、中、西3段。东段自长安至敦煌,其中,长安以西又分3线:

1、北线由长安,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今陇县),越六盘山固原和海原,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的路线。

2、南线由长安,沿渭河过陇关、上邽(今天水)、狄道(今临洮)、枹罕(今临夏),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张掖。

3、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今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道较长,因此中线后来成为主要干线。

南北中三线会合后,由张掖经酒泉、瓜州至敦煌。

中段:敦煌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或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

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北道上有两条重要岔道:一是由焉耆西南行,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至南道的于 阗;一是从龟兹(今库车)西行过姑墨(阿克苏)、温宿(乌什),翻拔达岭(别垒里山口),经赤谷城(乌孙首府),西行至怛罗斯。

由于南北两道穿行在白龙堆、哈拉顺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条件恶劣,道路艰难。东汉时在北道之北另开一道,隋唐时成为一条重要通道,称新北道。原来的汉北道改称中道。新北道由敦煌西北行,经伊吾(哈密)、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北庭(吉木萨尔)、轮台(半泉)、弓月城(霍城)、砕叶(托克玛克)至怛罗斯。

西段:葱岭(或怛罗斯)至罗马。丝路西段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历史上的国家众多,民族关系复杂,因而路线常有变化,大体可分为南、中、北3道:

1、南道由葱岭西行,越兴都库什山至阿富汗喀布尔后分两路,一西行至赫拉特,与经兰氏城而来的中道相会,再西行穿巴格达、大马士革,抵地中海东岸西顿或贝鲁特,由海路转至罗马;另一线从白沙瓦南下抵南亚。

2、中道(汉北道)越葱岭至兰氏城西北行,一条与南道会,一条过德黑兰与南道会。

3、北新道也分两支,一经钹汗(今费尔干纳)、康(今撒马尔罕)、安(今布哈拉)至木鹿与中道会西行;一经怛罗斯,沿锡尔河西北行,绕过咸海、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由水路转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

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有泉州、番禺(今广州)、明州(今宁波)、扬州、登州(今蓬莱)、刘家港等。同一朝代的海上丝路起点可能有两处乃至更多。规模最大的港口是广州和泉州。广州从秦汉直到唐宋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商港。明清实行海禁,广州又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泉州发端于唐,宋元时成为东方第1大港。

历代海上丝路,亦可分三大航线:

1、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鲜、日本。

2、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

3、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展开阅读全文

神秘丝绸之路包含了哪些地方?

全文共 1054 字

+ 加入清单

神秘丝绸之路包含了哪些地方

神秘丝绸之路包含了哪些地方?

世界古代史上有这么一个故事:公元前53年,罗马的执政官克拉苏,鲁莽地率领7个军团杀向东方。途中遇上安息(伊朗)人抵抗。安息人吼叫着蜂拥而上,将罗马军队层层包围。天将正午时,安息人突然展开红艳艳的丝绸军旗,向罗马军队发起冲锋。罗马人以为是什么新式武器,仓皇溃逃。罗马人后来获悉导致他们惨败的前所未见的丝绸军旗,并非安息所产,而是一个遥远的民族创造的,这个民族就叫“赛里斯”即“丝国”。这个“赛里斯”,就是中国。

神秘的“丝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向往,中国和亚欧各国人民因此共同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这条丝绸之路,从长安(今西安)起,经过河西走廊,沿着昆仑山脉和天山山脉,通向西域和地中海东岸,全长7000多公里,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交通要道。它曾经把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以及古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联结起来。中国的美丽丝绸、蚕种和丝织工艺,以及火药、造纸、印刷术等通过这条文明之路传到了西方;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其有关的西方文化艺术,又顺着这条文明之路流入我国中原地区。现在我们常吃的许多蔬菜如胡萝卜、菠菜(即波斯菜)等都是古代由西方传入的。

高昌与楼兰是丝绸之路上保存下来的两处重要文化遗址。高昌故城在今吐鲁番东约20余公里处,城分内城、外城和宫殿,布局略似唐代的长安城,城内建筑遗址遍布。高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的商业都会,最盛时人口有3.7万人。在这里出土的隋唐时期文物中,有《毛诗》、《论语》、《孝经》、《三国志》等手写本古籍和一些佛经。

楼兰是西域的一个古国,在丝绸之路上,曾经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发挥过重要作用。我国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的良马、葡萄、珠宝及其他特产,最早就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在罗布泊以西、孔雀河南岸的楼兰古城,后来由于罗布泊的沙化和流沙的逐步蚕食,早已静静地沉睡在沙漠中。

喀什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要站,是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当年,东来的骆驼商队和友好使者,在翻过帕米尔高原之后,要在这里休息和分发货物。西去的商旅,在饱尝了玉门关外的风沙之苦后,也必须在这里稍事休整,做好翻越葱岭的物资准备。因此,随着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喀什日益繁荣起来,“楼房层列,车水马龙”,成为当时我国西部的国际市场。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过多年的建设,喀什已面貌一新,成为南疆的第一大城市。城市建筑面积扩大一倍,人口增长到12万多,昔日丝绸之路上的这颗明珠,今天又重放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张骞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

作用: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造纸术:西汉前期发明纸。(积漂絮成絮片)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成为"蔡侯纸"。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当普遍。

医学:"医圣"张仲景:东汉时期人,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神医"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数学:东汉成书的《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书中记载了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的计算方法,还总结出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