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萨达姆

萨达姆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萨达姆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萨达姆问题。

分享

浏览

4725

文章

6

萨达姆麾下的“生化之母”女高官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化学玛莎和炭疽夫人如果对萨达姆有研究的人会比较认识,这个人被誉为是“生化之母”,是萨达姆麾下的唯一女高官,萨达姆反正是死了的,那么这个唯一女高官最后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有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

这位女高官就是阿马什,父亲曾经是伊拉克的副总统,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一直都在美国接受教育。先是在德州女子大学获得了微生物学硕士学位,后在密苏里州大学深造获得微生物学博士学位。学成之后他选择了报效祖国,回国后受到伊拉克的重用,负责生化武器的研制,被美国称之为“生化之母”。

在海湾战争之后,她在重建萨达姆的生化武器计划中扮演了非常重要角色,主要负责用于生化武器的炭疽、肉毒杆菌等方面的研究,并且还跟随"伊拉克生化武器之父"那瑟·亨达维学习,还在伊拉克的微生物学协会担任要职,同时也加入了伊拉克的革命委员会。1995年,迫于联合国原子能机构的压力,萨达姆下令将全部生化武器销毁了。

但是,在2003年美国还是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期间,伊拉克电台播放了一段萨达姆给官员开会的一段视频,其中就有这位女官员,这也引起了美国情报机关的格外注意。并警告美军:伊拉克极有可能会使用生化武器!美军也因此为美国大兵配备了防化服,并戴上了防毒面具。

然而,仅用了20来天,美军就攻占了巴格达,美国在随后公布的扑克牌通缉令中第53位的“红桃5”就是阿马什。很快,因为有人告密,阿马什被美军抓获。2005年,美国没有找到有关阿马什研究生化武器的证据,被无罪释放,据说,这时的阿马什已经患有乳腺癌。从此,阿马什便消失在大众的视野里,有人说她到约旦治病去了,也有人说她早就因病去世了。

展开阅读全文

萨达姆与卡扎菲为何不选择逃亡俄罗斯?

全文共 2374 字

+ 加入清单

明英宗统治期间,大明帝国突然遭遇了土木堡之变,军队崩溃,皇帝也被俘了,国将不国。在北京监国的朱祁钰面对皇位的诱惑,他本来是拒绝的,万般无奈之下方才继位称帝,接手大明朝这个烂摊子,可是当他的哥哥明英宗回朝之后,这位好弟弟就再也不愿意将权力还给自己的哥哥,这位曾经拼命拒绝皇权的男人最终成为了皇权的奴隶。

举这个例子其实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不受限制的权力如同毒品,一个人一旦沾染上了,终其一生就再也戒不掉。

萨达姆卡扎菲都是权力毒品深度上瘾者,他们在各自的国家都是无冕之王,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挥霍着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财富。对于享受惯了权力带来的一切的萨达姆和卡扎菲绝不会愿意放弃权力,放弃自己巨大的财富,去俄国当一个没有任何政治权力的吉祥物。

中国贞观年间曾经叱咤风云的颉利可汗被唐军俘虏以后,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人生,每次大唐帝国有重大的盛典他都将粉墨登场,用他肥而不腻的身体为众多宾客献上极具突厥特色的舞蹈,来宣示大唐帝国的赫赫军威。相信萨达姆和卡扎菲一旦流亡俄国,他们的命运大抵也是如此,从愚弄别人转化到被别人愚弄的命运,这是两位政治强人内心所不能接受的。

放弃权力让他们宁愿去死,做一个吉祥物一般的存在更是让他们生不如死,好比对于两个有毒瘾的人来说,明知道吸毒有害健康,可是让他们戒毒做得到吗?

其实西方国家在对这两个国家进行军事打击之前,留足了时间给这两位政治狂人考虑自己的前途,可是常年的养尊处优,数十年如一日的独裁生活,蒙蔽了他们的眼睛,迟钝了他们的反应,混淆了他们的视听。

他们对于所面临的形势出现了误判。

在伊拉克战争开战前48小时,美国还在给萨达姆逃亡海外充分的时间准备。此时的俄罗斯也向萨达姆伸出了橄榄枝。但是萨达姆回绝了。他发誓“在敌人面前打光子弹,流尽最后一滴血”,可见其誓死战斗到底的决心。

俄罗斯与萨达姆的渊源始于苏联时期,为了在冷战中对抗美国,苏联在全世界广交朋友,萨达姆就是其中一个。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为了共同对付美国,两者一拍即合。在苏联解体后,萨达姆对新生的俄罗斯政权不太放心,认为自己迟早会被俄罗斯出卖。萨达姆多疑的性格使他只相信自己的拳头。

萨达姆在海湾战争中,就已经和美国交过手。按理说他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的。他盲目的自信,来源于当时伊拉克国内的反美情绪。海湾战争后,美国对伊拉克实施了长达10年的经济封锁,民不聊生,民怨沸腾。而且萨达姆有意地将怨恨引流到美国政府头上,一切都是老美的错。

萨达姆原本以为伊拉克军民会一起同仇敌忾,抵御美国的进攻。再怎么不济,伊拉克也能以战逼和,就像海湾战争一样最后以和解告终,战争的惨烈会让美国放弃颠覆萨达姆政权。

让萨达姆失算的是,在美军行动前,伊拉克军队的很多高层的被美国封官许愿,开战后,伊拉克军队就象征性地打了一下就投降了。伊拉克人民对萨达姆的怨恨更是高于对美国的怨恨,恨不得食其肉,啃其骨。

美军攻破巴格达后,萨达姆开始了逃亡之旅。萨达姆的两个儿子平时作恶多端,也在了美军的通缉名单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两个儿子很快就被美军炸死,连同14岁的孙子也因抵抗抓捕而被美军开枪射杀。杀人诛心也不过如此,万念俱灰的萨达姆此时只是一具行尸走肉,逃亡海外已经没有人生意义,剩下的只有等待命运的审判,很显然命运不站在他这一边,众叛亲离的萨达姆最终迎来惨淡收场。

俄罗斯压根就没把卡扎菲放在眼里,已经被战略放弃了。这也看出国际政治的残酷,当你没有价值或者价值不大时,就会成为弃子。

当时在联合国义正言辞谴责北约轰炸利比亚的俄罗斯,在法国总统萨科齐承诺将出售两艘西北风级攻击舰的利诱面前,果断当起了变色龙,转投西方怀抱,可见俄罗斯是一个靠不住的盟友。由于法国与利比亚的历史恩怨,执意要推翻卡扎菲政权,俄罗斯为了获得西北风级攻击舰,只得讨好法国,最终抛弃了卡扎菲。

卡扎菲在当时给俄罗斯的条件也不够诱人,只同意短期让俄罗斯舰队进入班加西港口。俄罗斯向获取一个在地中海卡位的港口,可惜卡扎菲当时并没有审时度势,还和俄罗斯讨价还价。价格不到位怎么让别人帮你办事。

而与卡扎菲关系密切的阿尔及利亚,埃及,尼日尔在利比亚战争爆发后,立刻与卡扎菲划清界限,拒绝为他提供政治庇护。卡扎菲家族在战前被美国冻结370亿美元,英国冻结20亿英镑,德国冻结了73亿欧元,意大利冻结了80亿欧元,荷兰冻结了30亿欧元,加拿大冻结了24亿美元。即使卡扎菲想跑路,也被西方国家切断了金源。卡扎菲在利比亚的资产多以黄金为主,很难运出国外变现。卡扎菲的逃亡之路没有了经济的支撑,很难成行。

两个独断强者都赌输了人生的最后一把,可是如果他们选择流亡俄罗斯呢?结果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且不说俄国是不是一个可靠的朋友,会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卖这两个流亡者。我们就说俄罗斯人敢不敢收留这两个臭名卓著的独断强者。

我想俄罗斯大半是不会也不愿意接受这两个人的,这两人都欠下了累累的血债,卡扎菲一首炮制了洛克比空难,萨达姆侵略成性,一打伊朗二大科威特,在国内更是搞得血雨腥风,他的两个儿子也借着他的名头,肆意行凶,可谓是仇人众多。

两人在台上时,或许还有些丑行能包得住,一旦下台,被展开调查,势必全部暴露,不仅名誉不保,还将被法律追究。俄罗斯收留他们俩将会面临极大的国际舆论压力,这对于俄国的外交带来很大的困扰。

很简单,那会让许多吃瓜群众不由自主地去考虑一个问题——收留两个血债累累的独断者的国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又有没有这些相似的宝贵潜质?

卡扎菲和萨达姆犯下的暴行,是逃脱不了历史的审判,即使逃亡到天涯海角,也只能配合他国的需求表演,充当政治小丑,靠着受万民拥戴的阿Q精神惶惶度日。因为他们也会担心,当没有了观众也就没有了表演,自己没有了利用的价值,也就走向了人生的剧终。

所以俄国领导人为了自己的国际形象,多半是不会收留这老哥俩的。

展开阅读全文

两伊战争期间,萨达姆向中国购买了多少武器?

全文共 1142 字

+ 加入清单

在两伊战争爆发前,伊拉克曾被联合国一致认为是当时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当伊拉克富有之后,伊拉克的领导人将大把大把的石油和美金用在了社会福利事业上面。当时一名叫做达乌德的伊拉克人曾对记者说道:“当年我们的生活可以说与欧洲人不相上下,要什么有什么”。当时的伊拉克人年收入达到了5500美元,即便是在两伊战争之后也仍然是达到了4000美元。当时伊拉克一名普通中级的公务人员也可以举家乘伊航到伦敦、巴黎或罗马等国家度假。在政府的补助下,伊拉克人几乎达到了“人手一车”的程度。

的确,那时的伊拉克人过的是富庶的生活。在教育方面,政府为儿童提供免费的教育机会,国家规定凡满14岁的伊拉克人必须进入政府办的学校接受教育,哪怕是读到博士也由政府提供经费与学费。政府还为成年妇女设立免费夜校,从而使伊拉克人的识字率一下提高到80%。政府还向国民,也包括在伊工作学习的外国公民提供免费的医疗福利。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马拉松”式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双方经济损失惨重,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战争中的军费支出和战争导致的经济破坏共计到达6000多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

两伊伤亡人数约270万,其中,死亡约100万,受伤约170万。伤亡人数约占两国总人口的4.5%,相当于4次中东战争伤亡人数的17倍。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30万、伤60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500亿美元。直接损失3 000亿美元。

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损坏。

中国80年代开始出口武器至中东市场,尤其在1985年前后,中国出口武器的目的地百分之百均为中东国家,中东市场占中国武器出口比例也逐年增加,1994至97年已增至百分之十八,而中国武器占中东武器市场比例,1987年曾达到百分之十二最高峰,直到1997年始衰退至百分之二点一四。伊朗与伊拉克则是中国武器出口的最大客户,1983至86年间,两伊接收百分之九十二的中国出口武器,两伊战争结束后跌至百分之五十六。但在波斯湾战争之后,伊朗向中国采购武器又激增至百分之六十九,中国成为伊朗最大的武器供应商;至于伊拉克,中国遵守联合国制裁约定未出售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萨达姆当年是如何铲除身边的内奸的?美军针对萨达姆的第二次斩首行动为何失败?

全文共 1217 字

+ 加入清单

2003年4月8日,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中央司令部摆出了一个超级乌龙,根据当时伊拉克战争的前线指挥官发言人巴特利特表示:美军在7日使用了4枚2000磅的炸弹轰炸了伊拉克重要领导人的开会会场。紧接着美军就有消息向西方媒体透露说:“萨达姆与他的儿子应该都死在了那个会场。”顿时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死亡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然而事实上,在清理废墟的时候发现,美军仅仅只是炸死了伊拉克的18名无辜平民。那么为何美军如此确信却又闹出个这么大的乌龙事件呢?而这就要从两个星期前的第一次“斩首行动”说起了。

3月19日,也就是美军地面大举进攻伊拉克的前一天,美军得到了一个情报,萨达姆与他儿子库塞隐藏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南方郊区的一个避难所。于是美军就立即策划了一次斩首行动。第二天20日,美军就开始对巴格达郊区的一片别墅群展开大规模轰炸,但是事后证明萨达姆当时并不在那里,所以第一次斩首行动以失败告终。

但是这次行动的失败并不是因为美军的情报出现了问题,而是萨达姆突然决定要离开。然而美军如此精确的进行打击引起了萨达姆的怀疑。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每天都在更换住所,而且知情人只有他的小儿子库塞以及他最信任的私人秘书阿比德。自己儿子肯定不会陷害自己,但是萨达姆却又不怎么相信跟随自己多年的阿比德会背叛自己。

这种威胁到自己小命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大意的,于是萨达姆决定测试一下阿比德。在3月26日,萨达姆亲自对阿比德下了一跳密令,要求第二天袭击多哈联军指挥部,并且要求阿比德要对任何人保密,包括萨达姆的儿子。次日,伊拉克就对多哈发射了一枚萨默德导弹,不过就在到达目标前的几秒钟就被美国的爱国者导弹所拦截,并且成功的摧毁。

虽说袭击最终失败可,但是萨达姆成功的排除了阿比德的嫌疑。虽说这件事情根阿比德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萨达姆还是怀疑跟阿比德有过接触人有关。于是萨达姆就命自己的儿子乌代开始暗中调查,仅仅过去了几天之后,乌代就传来了消息,说是共和国卫队的穆罕穆德上校与阿比德走的很近,私交不浅,而且在工作上也经常有交集。

有意萨达姆掌握不了确凿证据,所以并没有下令处决穆罕穆德。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萨达姆仁慈,只是他必须拔掉这个隐藏在身边的定时炸弹。于是萨达姆决定拿自己当“诱饵”将那个内奸给“钓”出来。4月6日,萨达姆告诉阿比德第二天在巴格达的某民宅中举行领导人会议,并且让他统治穆罕穆德负责周围的警戒工作。

次日,萨达姆一行领导人按时到了会场,不过在会议还没有开始的时候,萨达姆就提亚马上更换场地,紧接着一行领导人就秘密的从后门离开了。在萨达姆一行领导人仅仅离开了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之后,那栋民居就被美军的4个炸弹夷为废墟。内建被锁定了,埋伏在外面的乌代迅速就将试图逃跑的穆罕穆德给抓住了,萨达姆终于是拔掉了这颗钉子。

但是不久后随着巴格达的沦陷,萨达姆开始了长达8个月的逃亡之路,而美军也开始制定了第三次斩首行动。不过这一次萨达姆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的保镖出卖了他,最终被美军生擒。

展开阅读全文

海湾战争萨达姆为何要向波斯湾倾倒500万吨石油?

全文共 135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海湾战争其实也是非常惨烈的,而且战争双方感觉都已经失去了理智了,完全不顾及周边的情况,话说这个萨达姆就做了一件让人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当时把500万吨石油全部倒入了波斯湾,先不谈这个环保问题,就500万吨石油难道不值钱啊?这倒入到了波斯湾这环境全给破坏了啊,所以这个萨达姆到底是个什么想法,为何要这么做,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

海湾战争时期,萨达姆做出了让世界轰动的举动——点燃科威特境内700多口油井,造成超过100多万吨石油泄露入了周边水域,同时还向波斯湾海域倾倒超过500万吨的石油,一时之间波斯湾被大规模污染,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石油污染事件之一。

海湾战争时期,萨达姆的败局已定,而萨达姆点燃油井倾倒石油,主要还是对于战争的结果抱有一丝丝幻想。萨达姆寄希冀于这种旁门手段,想要阻止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军队对于伊拉克的进攻。当然,这种古怪方法不仅没能成功,反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还有经济损失,至今都被各国所诟病。

海湾地区是全球最重要的原油出产地,全球20个最大油田有11个都位于海湾地区。两伊战争以后,伊拉克拖欠了阿拉伯各国大量的相关债务,当时伊拉克希望科威特等阿拉伯各国减少石油产量提升国际原油价格,用转来的钱偿还债务。然而科威特等不仅没有同意伊拉克的要求,反而大幅提升了自己的石油产量。

长久以来,伊拉克都对科威特虎视眈眈,对于伊拉克来说获得的不仅是巨量石油,还有宝贵的海岸线。伊拉克常年都对科威特垂涎,却也一直找不到借口,正好科威特大幅提升原油产量,让伊拉克趁机发难。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科威特虽然非常富有,但毕竟国力微弱,也很难抵挡伊拉克的进攻。

伊拉克的举动,不仅破坏到了当时中东的整体环境,更加妨碍到了西方在海湾地区的利益。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各国,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管,让伊拉克吞下科威特,进而在中东地区坐大。伊拉克侵入科威特,宣布其为“伊拉克不可分割的19省”后当天,美国等各国就以“防止伊拉克入侵沙特”为由对伊拉克发动攻势。美国的两艘航母为首的两支海军战斗群进入战斗区,并且联合国也通过决议对伊制裁。

在第二年1月美军等轰炸巴格达,海湾战争正式爆发之前,伊拉克已是内外交困颓势显现。除了美国之外的多国联合军队,对伊拉克发动大规模进攻,仅是航母就出动了9艘,还有大量的战斗机编队与其他战斗舰艇。伊拉克周遭可谓被重重包围,根本就没有后退的余地。原本的伊拉克凭借原油,曾经也非常富裕强大,但经过两伊战争后早就元气大伤,根本挡不住。

不过,被逼入角落的萨达姆仍旧在做困兽之斗,依旧想要负隅顽抗。萨达姆也不知道从哪儿想出来的馊主意,竟然点燃了科威特700多口油井,一下子100多万吨原油泄露入波斯湾。除此以外,萨达姆还向波斯湾倾倒了500万吨原油。一时之间,波斯湾中北部的水面全都被原油覆盖,而油井燃烧造成的浓烟遮盖了海湾北部大面积天空。

萨达姆想用这样的方法,阻止当时的多国联合军队的战斗机还有舰艇等靠近,但当时的萨达姆很显然太低估现代科技的强悍了。萨达姆的做法使得波斯湾北部受到严重环境污染,科威特的原油燃烧,每天损耗的原油量就相当于当时全球每日的原油消耗总量,直到7个多月后才被扑灭。这样的做法除了造成大量经济损失还有环境破坏,根本就没拦住各国对伊拉克的进攻,最终伊拉克还是一败涂地。

展开阅读全文

萨达姆为何要杀自己的两个女婿?女儿为何还不恨萨达姆?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萨达姆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个人是真的厉害,当时也是把整个世界搅得浑浑噩噩的,我们先不说萨达姆对世界的影响,我们来说说萨达姆另外的一面吧,话说萨达姆是有把自己的女婿给杀掉的,而且是杀了两位,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而且作为萨达姆的女儿也没有出现有意见的情况,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背后的原因吧!

她老公不一定是她老公,她爸爸永远是她爸爸

伊拉克战争过去这么久,但是对于萨达姆我们一直“念念不忘”,萨达姆衍生出了太多的事情。比如萨达姆绞刑,他的两个女婿被杀等很多事情。据说萨达姆的两个女婿死在他手里面,但是他的女儿并不恨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萨达姆的两个女婿特别“势力”,早期宣称誓死跟随萨达姆。海湾战争之后,萨达姆受到西方的制裁,于是他们两人开始往外转移财产。这一小动作被萨达姆发现,两人借口到约旦度假。然而在外面开始大肆暴露萨达姆的罪行,这让萨达姆有了厌恶的心理。

萨达姆为了让两人回来故意服软,声称只要他们回来,立刻赦免所有罪行。他们本以为回来之后仍然是高官厚禄,不曾想刚刚回来就被萨达姆两个女儿要求离婚,接着他们两人被萨达姆的族人打死。两人之所以会死,是因为萨达姆所实行的是“家族式”。身边都是自己的亲戚,而他们两人的所作所为,让萨达姆非常失望。

两个女儿并不恨萨达姆,其实也很好理解。毕竟相对于爱情与亲情之间,她们可能更多的偏向于亲情。他们两人从小被萨达姆培养长大,与丈夫在一起不过几年时间。更多的是丈夫在约旦,大肆是透露国家机密,对于丈夫的行为他们也很失望。

还有一点是她们并不认为萨达姆会垮台,毕竟海湾战争之后八年,才爆发了伊拉克战争。而且他们两个丈夫,也不是直接死于萨达姆之手。因为萨达姆有培养两个女婿接班的迹象,而萨达姆的儿子很是担忧。所以两人丈夫的死不仅关系到萨达姆,也还有自己两兄弟的因素。

爱情没了可以再找,亲情没了就是没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