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nba 猝死(热门20篇)

猝死Sudden death,SD是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不同的文献关于猝死的定义不尽相同,作者认为比较科学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猝死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下面就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浏览

5993

文章

304

网吧发生猝死事件的急救方法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网吧猝死让人痛心,特别是通宵熬夜上网的,更加容易引发突发性猝死,那么,网吧发生猝死事件急救方法是什么呢?在网吧长时间上网有哪些危害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一起来了解关于这方面的网吧安全知识。

第一,如果上网顾客突发性心室纤颤,倒地不起时,最好的办法是电击除颤,但作为娱乐场所的网吧,基本不可能具备此条件,所以在现场急救可以用“赤手空拳”地除颤,具体的做法是,手握空心拳头,在病人心前区捶击2次,如病人无反应,则可再行捶击2-3次,对于刚刚发生室颤的心脏,胸前区搏击有较好的除颤效果,可以使室颤消除而重新出现心脏跳动。

第二,如果上网顾客倒地时已经心脏骤停,那么网吧就近工作人员应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因为人体心跳停止超过4-6分钟常常会引起不可逆的脑损伤或者死亡,当然,在抢救的同时还需弄清病因,以便可以得到最正确的治疗,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患者放置在硬的平板上,取仰卧位,撤出枕头及垫在头部的衣物等,使其气道通畅,而救护者双手将患者头部后仰,托住下颌关节,清除口腔异物,使由鼻孔经咽喉部至气管的气道保持通畅,使人体在猝死时松驰的舌根不至于后倾堵塞气道,然后救护者进行人工呼吸,即救护者深吸气后将气吹入病人口气,在这过程中一手必须捏紧患者鼻孔,以20次/分进行,也可用简易面罩呼吸器接氧气后加压给氧,可以让患者得到正常呼吸。

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在网吧顾客发生突发性猝死事故时,越早采用措施,就越有效,也可以挽回一条鲜活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老年人徒步健身如何避免猝死

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老人喜欢徒步健身,老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科学运动的方法,徒步健身的好处很多,但是也要预防猝死老年人科学运动的方法是什么呢?老人在健身的时候怎样预防猝死呢?我们和看看吧。

什么是“运动猝死”?

个人身体原因在户外运动中导致的突然性死亡叫做户外猝死。它主要是指心源性猝死,也就是说它是潜在的心脏病源在过量运动的诱发下出现的致死性心律失常造成的死亡。按照运动医学的说法,它不但指发生在驴行过程中的突发性死亡,也包括在驴行过程中出现不适,而在驴行结束后一天内发生的突发性死亡。也就是说:人和人不一样,极限、亚极限运动,对于一些朋友来说随时都有可能致命。

过度疲劳后不要桑拿

身体感觉到极度疲劳时蒸桑拿,是不少人热衷的休闲方式。桑拿房里过高的温度会使人体皮下血管迅速扩张,让心脏负担加重。老年人、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蒸桑拿,一旦出现恶心、心慌、心跳过快等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停止。

清晨忌一骨碌爬起床

上午6时―11时被喻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人的心血管壁在清晨时最脆弱,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早上刚醒来,心跳频率从慢到快,容易出现血栓,而醒后猛起身,血压一下上不来,会出现头晕、恶心、四肢乏力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特别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患者来说,突然起床最容易引发意外。

蹲便后应缓慢起身

研究显示,用力屏气排便时,腹壁肌和隔肌强烈收缩,血压下降可能引起脑溢血,心肌耗氧量增加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两者都可能造成猝死。如果蹲厕时间过久,排便结束后快速站起,容易诱发由于改变体位所导致的短暂性脑缺血,从而头晕、眼花、摔倒,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所以此时站起来应该缓慢。

运动后勿洗冷水澡

锻炼到大汗淋漓后,淋上一个冷水澡,会觉得身体特别舒坦。但此时,也是心脏最脆弱的时候。如果突然遇到冷水的刺激,会使全身血管急速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脏和肺的负担,出现心慌、气短、头晕等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在运动出汗后不要马上洗冷水澡。

户外运动不是人人都适合,有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的青年人,不常锻炼的中年人,体质不好的老年人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些慢性疾病患者都不适宜参加大运动量的爬山运动。注意日常生活细节的同时,大家在选择户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可以选择使用老年代步车出行,注意老人出行安全,掌握老人出行安全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引发猝死的情况--剧烈运动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研究发现,猝死的人中有超过80%是心源性猝死,比如急性心肌梗死。而我们的心脏,在日常生活的某些时刻会更为脆弱,更容易发生猝死,尤其是在下面的这些“魔鬼时刻”……

引发猝死的情况--剧烈运动

当你在运动时,觉得心跳非常快,呼吸比较困难,开口说话也很困难,这时候,就属于剧烈运动了。

剧烈运动会迫使心脏加倍工作,心脏强烈收缩舒张,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诱发心肌梗死。

建议:做好热身运动,最好进行快走、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老年人和心脏不好者避免参加竞技性运动。若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坐下休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人晨跑会猝死!一定要当心这8个要点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晨练即早上起床后进行的锻炼,与黄昏练对应,是人们常见的锻炼身体形式之一。那么老人晨练要注意什么呢?下面为您介绍老人晨练要注意什么,看看吧。

老人晨练的8个注意事项

1、晨练前要不要吃东西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像体质较差或患有疾病的人,可适当吃些东西,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但是不要吃得过饱,因为饱餐之后血液会集中于胃肠以帮助消化,如果这时进行运动的话,必然会分散血液供应,影响消化。

2、晨练时间不宜过早,对于时间自由度大的锻炼者如退休老人,可将晨练安排在七点到九点这个时间段。对于早晨时间紧张的上班族,则可在六七点时进行适度锻炼。

3、秋冬季节天气转冷,晨练过早的话,相对处于生理功能低潮的人体很容易受寒冷空气刺激,从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4、晨练最好选择空气条件较好、开阔的地方,如河边、公园、广场、运动场等处。交通繁忙的大街虽然热闹,但空气污染严重,而且车来车往的极不安全,建议晨练的朋友最好远离。

5、中老年人尤其要避免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推荐中老年朋友在晨练时选择太极拳、舞剑、慢跑、散步等活动。

6、不论做什么运动,都要事先做好热身运动,如抻抻腿,活动一下腰膝等,逐步增加运动量。

7、晨练要把握适度的原则,运动不要过于剧烈,运动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以身体微微出汗、发暖为宜。

8、坚持锻炼是好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雨无阻、天天晨练就是正确的。例如遇到雨雪天气,老年人就应避免外出,以防滑倒造成骨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36岁清华硕士马桶猝死 解析常见猝死原因!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据媒体报道上月底,一起悲剧在深圳市发生,该市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面,当日凌晨1点他还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据悉,张斌是清华计算机硕士,生前就职于深圳一通讯公司,生前正在负责一个项目的软件开发。据其妻子闫女士说,为了这个项目,张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怎么休息,难得春节有假期,但年初三就开始加班了。有时甚至到早上五六点钟,第二天上午又接着照常上班。就在去世的前一天,他跟母亲说了一句话:“我太累了。”

一个年轻的生命,就如此的画上了句点。为什么会猝死呢?是哪些原因会导致猝死的呢?小编下边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情况。如果有的,还请及时调整哦。

猝死原因一:疯狂减肥

很多人为了自身形象要求而减肥,大大损害了身体的免疫功能,反复减肥还易损害胃和心脏,这点需要特别注意,为了健康因该合理减肥,以免发生猝死!

猝死原因二:抽烟喝酒

许多人公众形象良好,但为了熬夜和应酬,也不得不烟不离手,酒不离口,不少女人也不例外。过量烟酒,会导致血管痉挛,也可增加心脏病突发的危险。

猝死原因三:各种压力

压力使人们易产生紧张、焦虑、愤怒情绪。经常情绪不稳,好激动,会引起内分泌严重失调,使血压升高,引起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量猛增,加重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诱发心脏病。

猝死原因四:睡眠不足

从整体上来看,如果睡眠规律性不强,长期睡眠无规律会导致内分泌严重失调,精神抑郁,也会影响心脏的调节功能,通宵导致猝死是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预防学生猝死,该从何做起?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猝死事件的发生越来越低龄化,而且越来越趋向于学生群体,这与人们以往认为的只有中老年才会猝死的情况截然不同,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作为家长和学校,又能做些什么,和学生一起,帮他们预防猝死事件的发生呢?

据了解,造成猝死的原因有很多,部分是疾病引起,如心肌梗死、脑出血、肺栓塞、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都有可能引发猝死。可见,虽然猝死原因复杂,但与自身潜藏的某种猝死诱因密切相关。

所以,预防学生猝死,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家长和老师要督促学生多锻炼身体,要长期坚持下来,而不是突然的进行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以防学生在上体育时,因为高强度运动而猝死。

2、有条件的家长,要定期带学生到医院检查身体,及时发现身体里潜藏的猝死诱因,及时进行治疗,从而最大程度避免猝死悲剧发生。

3、家长应该注意学生饮食的营养均衡搭配,以防学生因为吃饭不注意造成营养不良,致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埋藏下猝死隐患。

4、老师和家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要施加过大的压力,以防学生一味的追求成绩,不注意休息而忽略了身体健康。

5、作为学生自己,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要熬夜玩游戏、看电视等,不要过度饮酒,尽量远离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6、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将学生定期身体检查作为一项普惠的制度安排,以防有些学生家庭因为经济条件而忽略身体健康检查。毕竟,不是每一个学生家庭都有条件对孩子进行定期身体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分为几个时期

全文共 175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生活当中,心脏病现在已经经常危害着我们身边的亲人,所以我们必须要多加了解它,掌握它,这样才能在突发疾病的时候,我们能更好的去处理去解决,下面我们大家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心脏性猝死临床过程分为几个时期?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期和死亡期。

1.前驱期

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源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有资料显示50%的心源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内曾求诊过,但其主诉常不一定与心脏有关。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但前驱症状仅提示有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而不能识别那些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亚群。

2.发病期

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源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从心脏猝死者所获得的连续心电图记录中可见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增快和室性早搏的恶化升级为最常见。猝死于心室颤动者,常先有一阵持续的或非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培训果/搜集整理这些以心律失常发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清醒并在日常活动中,发病期(自发病到心脏骤停)短。心电图异常大多为心室颤动。另有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在心脏骤停前已处于不活动状态,甚至已昏迷,其发病期长。在临终心血管改变前常已有非心脏性疾病。心电图异常以心室停搏较心室颤动多见。

3.心脏骤停期

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如不立即抢救,一般在数分钟内进入死亡期。罕有自发逆转者。

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和体征如下:

①心音消失;

②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

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10秒内,有时伴眼球偏斜;

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以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

⑤昏迷,多发生于心脏停搏30秒后;

⑥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但此期尚未到生物学死亡。如予及时恰当的抢救,有复苏的可能。

其复苏成功率取决于:

①复苏开始的迟早;

②心脏骤停发生的场所;

③心电活动失常的类型(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电机械分离、心室停顿);

④心脏骤停前病人的临床情况。如心脏骤停发生在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场所,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在医院或加强监护病房可立即进行抢救的条件下,复苏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病人在心脏骤停前的临床情况:若为急性心脏情况或暂时性代谢紊乱,则预后较佳;若为慢性心脏病晚期或严重的非心脏情况(如肾功能衰竭、肺炎、败血症、糖尿病或癌症),则复苏的成功率并不比院外发生的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高。后者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时心电活动的类型,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的预后最好(成功率达67%),心室颤动其次(25%),心室停顿和电机械分离的预后很差。高龄也是影响复苏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4.生物学死亡期

心脏骤停向生物学死亡的演进,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心电活动的类型和心脏复苏的及时性。心室颤动或心室停搏,如在4~6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则预后很差。如在8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除非在低温等特殊情况下,否则几无存活。从统计资料来看,目击者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和尽早除颤,是避免生物学死亡的关键。心脏复苏后住院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缺氧性脑损伤和继发于长期使用呼吸器的感染占死因的60%,低心排血量占死因的30%,而由于心律失常的复发致死者仅占10%.急性心肌梗死时并发的心脏骤停,其预后取决于为原发性抑或继发性:前者心脏骤停发生时血液动力学并无不稳定;而后者系继发于不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因而,原发性心脏骤停如能立即予以复苏,成功率可达100%;而继发性心脏骤停的预后差,复苏成功率仅30%左右。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由我们为大家所了解到的,上面还有很多突发心源性猝死该如何正确急救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的去学习,才能够了解更多疾病急救知识。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生活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帮助我们身边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猝死的症状及急救方法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猝死,是一个让人“生危”的字眼。中国每年猝死的有54万人,相当于每天有4架波音747坠毁。那么猝死的症状急救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脏病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包括心跳节律或速率的异常改变,包括心跳过快、过慢或不整齐。专家指出,人的一生中,几乎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心律失常,然而更多见于心脏有病变的人。严重的心律失常因发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发生心脏猝死的最主要原因。统计数据显示,心脏性猝死88%由心律失常导致。尤其是冠心病和房颤是心律失常是最高危的因素。这些高危人群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一定要及早选择和接受有效的疗法。另一类危害较大的就是房颤和动脉流的突然破裂。尤其是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

猝死的症状及急救方法

患者心跳骤停或呼吸停止出现的症状为:①心音消失;②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若伴抽搐,称之为阿斯综合征,发作可自限,数秒或1~2分钟可恢复,持续时间长可致死;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后停止;⑤昏迷;⑥瞳孔散大。判断心跳骤停最主要的特征是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心源性猝死病人的心电图表现有3种类型:室颤、窦性静止及心脏电机械分离。

猝死急救方法:立即为病人做心肺复苏抢救。因为心跳停止超过4~6分钟常引起不可逆的脑损伤或死亡。在抢救的同时还需弄清病因,以便得到正确的治疗。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是气道通畅、人工呼吸、人工循环。

心脏猝死的现场急救法:当出现猝死情况后,在场的人要立即不失分秒地抢救。心脏发生心室纤颤时,利用电击除颤当然最为理想,但在现场是不可能有这类抢救器械的。我们可以“赤手空拳”地除颤,手握空心拳头,在病人心前区捶击2次,如无反应,则可再捶击2-3次。对于刚刚发生室颤的心脏,胸前区播击有较好的除颤效果,可以使室颤消除而重新出现心脏跳动。必须注意,要及早采用,在用耳朵听不到心跳瞬息间的一分钟内,实施拳击除颤效果最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心脏性猝死如何预防及急救

全文共 1329 字

+ 加入清单

规律适量的运动有助于预防冠心病,而不恰当的剧烈运动,对于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人群来说反而会增大发生心脏猝死的风险。因为剧烈运动会加大心脏的负担,容易诱发心室颤动甚至导致猝死。那如何预防心脏性猝死及在遇到心脏性猝死时该如何急救?跟随佰佰知识网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预防心脏性猝死

1、戒烟限酒。吸烟者猝死的发生率要比非吸烟者高4倍以上,猝死的发生率与每天的吸烟数量成正比。同时,过度饮酒尤其是醉酒容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从而增加猝死的危险性。

2、远离“三高”。“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治疗,尽快使血压、血脂、血糖达标。

3、饮食清淡。摄入过多的肉类,尤其是红肉,会增加发生猝死的风险。

4、规律运动。规律适量的运动有助于预防冠心病,而不恰当的剧烈运动,对于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人群来说反而会增大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因为剧烈运动会加大心脏的负担,容易诱发心室颤动甚至导致猝死。

5、控制体重。男性的体重高于理想体重20%时,其死亡风险会比一般人群高出25%;男性的体重高于理想体重30%时,其死亡风险比一般人群要高出42%。

6、睡眠充足。出现睡眠障碍时,一定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治疗。研究发现,每天午睡30分钟,可使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和死亡风险降低30%。

7、学习急救。猝死发生后,有效的抢救时间非常短暂,仅为7-10分钟!猝死发生后,如果在2-4分钟内没有获得有效的治疗,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超过8分钟人就死亡了。当发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使其平卧,拍打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8、预防便秘。便秘者用力排便时会引起血压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很容易导致脑出血、心绞痛和心梗,诱发猝死。

遇见心脏性猝死该如何快速抢救

发生了心脏性猝死,患者身旁的人除了及时拨打120求救以外,如果还懂得正确的施救方法,那么患者就有“起死回生”的希望。正确的急救措施就是心肺复苏术,基本步骤有三个方面:气道通畅、人工呼吸、人工循环。

首先,要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将患者放在硬的平板上,取仰卧位,救护者双手将患者头部后仰,托住下颌关节,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气道保持通畅,使猝死时松弛的舌头不至于后倾堵塞气道。

第二,进行人工呼吸,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以保证机体主要器官特别是大脑的有氧代谢,保护呼吸中枢功能,防止脑水肿。施救者一手捏紧患者鼻孔,深吸气后将气体口对口吹入患者口中,以每分钟20次的速度进行。

第三,进行人工循环的急救,主要包括胸外心脏按压、直流电除颤、静脉或心腔内注射药物3方面,家属为患者进行院外急救主要以胸外心脏按压为主。心脏按压的方法要正确,施救者两手掌重叠置于患者胸骨下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位置,保持主要按压力放在胸骨上,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按压时双臂伸直,用力要平稳均匀,按压力要足够大,需压低胸骨3~5厘米,然后突然放松,以60~70次/分的速率按压,连续按压不间断。按压有效后可触到患者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看到患者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

其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可以2/30的比例循环多次进行,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引发猝死的八大恶习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工具/材料

生活恶习

操作方法

1

吸烟

从小我们父母就教育我们不要吸烟,吸烟有害身体健康。这句话绝对不是吓唬我们的。香烟里面含有尼苦丁,如果给人注射50毫克尼苦丁,就会致死。换一个思路,把尼苦丁吸入体内,日积月累会对身体造成多么大的伤害。另外,吸烟对人体呼吸系统的伤害是最大的。长期吸烟会导致气管炎、肺气肿等长期疾病。

2

吸毒

吸毒会使人对毒品产生依赖性。人在吸毒的时候会得到所谓“精神上的满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晚清时期大量中国人吸食鸦片,吸毒者最后瘦骨嶙峋,精神散漫,毫无生气。长期吸毒后,吸毒者的反应会变得迟钝、陷入幻想等。有的静脉注射毒品甚至会感染艾滋病。

3

心情抑郁

人的新陈代谢与其心情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可以说成正比。心情好,新陈代谢顺畅。反之,新陈代谢缓慢,人体各项机能都会下降。我们看影视剧或者是小说都会看到某某某抑郁而终,实际上这个就是心情低落所导致的。

4

酗酒

现在很多老年人都有肝病,其中很多都是因为长期酗酒造成的。平常所听到的肝硬化也是由酗酒导致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酒会脱水。人在喝酒之后,总会觉得渴,这就是就进入了人体,开始脱掉你身体里的水分,慢慢地皮肤就会越来越干。最严重的还是喝酒会导致血压升高,酒桌上喝趴下的例子屡见不鲜。

5

暴饮暴食

大家身边应该都会有那种暴饮暴食的人,经常一次性吃很多东西而且吃的时间很长。暴饮暴食的必然结果就是肥胖。人胖了之后患各种疾病的几率就会上升。其次就是伤害消化系统,暴饮暴食增加了消化系统的负担,属于超负荷工作,长期超负荷总会有“报废”的那天。

6

长期吃甜食

世界卫生组织在调查23个国家人口的各种死因后指示,嗜糖比嗜烟更可怕。长期嗜食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寿命要比正常食糖者缩短20年左右。

7

久坐

编者呢是学习中医的,中医理论里讲:“久坐伤肉”,久坐不动,气血不畅,会使肌肉松弛,弹性降低,下肢浮肿,倦怠乏力,重则还会影响到血液循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伤神损脑,产生精神厌抑。这个不难理解,大家看字面意思就能清楚。

8

闹市骑车

在闹市当中,各种废气非常多,正常人经过都会对其呼吸系统造成破坏。对于骑车的人来说,本身就在剧烈的运动当中,加上吸入废气对呼吸系统的摧残更为严重。越是快速骑行剧烈运动,就越容易供血不足。

特别提示

以上均是本人拙见,如有不足,还请多多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面对心源性猝死我们能做什么?

全文共 2327 字

+ 加入清单

心源性指的是心脏的原因,包括心脏疾病,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急性心梗、过度劳累、情绪压抑等情况,或者其他疾病引起的心脏事件的发生。猝死是突然的死亡,目前定义为急性症状的发生、即刻或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

工具/材料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心源性猝死的概念

1

心源性猝死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定义为心梗,就是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阻断,心脏冠脉血管所支配的心肌的区域,由于缺血而导致坏死,肌肉形成不可逆的大面积坏死,导致心脏的泵血功能丧失而导致死亡,就叫做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的六大诱因

1

高血压、冠心病

高血压导致左心室肥厚,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在全世界范围内,冠心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在美国所有的心源性猝死中,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所致的心源性猝死者高达80%以上,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导致的心源性猝死约占10%~15%。

2

高脂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LDL-C)增高增加冠心病的发生率,同时也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3

剧烈运动

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有助于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而剧烈的运动则有可能触发心源性猝死。大约11%~17%的心源性猝死发生在剧烈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即刻。在运动负荷试验过程中,心脏病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率是普通心脏病患者的6倍。

4

吸烟饮酒

过度饮酒显著增加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危险性。许多人认为吸烟只和肺部疾病相关,事实上,吸烟和心脏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吸烟会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导致血小板黏附增加,导致尼古丁诱导的儿茶酚胺释放,升高血压,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每天吸烟20支与不吸烟者相比每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分别为31/1000和13/1000。

5

心率增快

是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子,心率变异度受损者、24小时最慢心率>65次/分者,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危险性约为正常人群的2倍。

6

精神因素

各种原因导致的情绪激动或情绪压抑均与心源性猝死密切相关。

心源性猝死的典型表现

1

预警症状

心源性猝死基本上存在四个阶段:前驱期、发病期、心脏骤停期和生物学死亡期。多数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前并没有预警症状,故猝死难以预测。存在不明原因的晕厥的患者应该提高警惕。 少部分患者在猝死前数天或数月会出现气短、胸痛、疲惫、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

2

典型表现

发生心源性猝死前,短时间内患者可存在剧烈胸痛、严重呼吸困难、突发心悸、眩晕等,少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短暂的癫痫发作。

猝死的典型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可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皮肤苍白或发绀、大小便失禁,并迅速发生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措施

1

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脑组织会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就会脑死亡。因此,心源性猝死救援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

2

首先判断患者意识

轻拍病人面部或肩部,并大声喊叫,如患者无反应,说明意识已丧失,用手去触摸患者的颈动脉(大概位置在患者喉结部位、女性可估计大致相同位置向颈后滑动约2-3公分),若未触及搏动,即可判定为患者心跳骤停,立即高声呼救,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让人帮忙找附近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3

胸外按压30次

让病人仰卧在坚实的地上,如果要翻转病人,应保证头颈部与躯干呈一个整体同时翻动。

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按30:2的比例持续交替进行。

胸外按压的部位在双乳头连线与胸骨的交界处,两肩、臂、肘垂直向下按压,成人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不超过6厘米),按压频率不超过120次/分,用力并有节奏地按压30次。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可达到正常心跳时心脏排出血量的25%-30%,保证人体最低的基本血液循环的需要。

4

开放气道

首先应当清理口腔异物,让患者头偏向一侧,液体状的异物可自行流出,还可用食指包上纱布或手帕等将口腔异物掏取出来,注意取出病人的假牙。常用仰头提颊法开放气道,一手压前额,另一手中、食指尖对齐,置于下颊的骨性部分,并向上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避免压迫颈部软组织。

5

人工呼吸

捏住患者的鼻子,抬高下巴,包住患者的嘴吹气,人工呼吸时观察病人的胸部有无起伏,如果吹气时胸部抬起,说明气道畅通,口对口吹气的操作是正确的。

6

AED如何操作?

即按照AED的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来操作。

7

开。AED放在患者左侧耳旁。按下电源开关或掀开显示器盖子,仪器会发出语音指导后面操作。

贴。迅速把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胸部,一个放右上胸壁(锁骨下方),一个放在左乳头外侧,上缘距腋窝7cm左右。

(若患者出汗较多,应事先用衣服或毛巾擦干皮肤。若患者胸毛较多,可用力压紧电极,若无效,应剔除胸毛后再粘贴电极。)

8

查。AED主机开始分析患者心律,需5-15秒。若患者发生室颤,仪器会通过声音报警或图形报警提示。

电。按“电击”键前必须确定已无人接触患者,或大声宣布“离开”当分析有需除颤的心律时,电容器往往会自动充电,并有声音或指示灯提示。

(分析心率前急救人员和旁观者应确保不与患者接触,避免影响仪器分析心律。第一次电击后, 如果患者没有恢复意识和呼吸,立刻继续心肺复苏( CPR)。AED会持续检测,根据指示操作,反复进行至急救人员到来。)

9

AED哪里有?

目前在北京、上海两地有记录的AED近2000台;大连、杭州、南京、深圳等其他大城市也有少量配置,一般在:大型机场、高铁站、地铁站、会议中心和体育场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

1

定期的健康检查

年龄的增长,应当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减少猝死风险。

2

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因此,劳逸结合、缓解精神压力、合理安排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可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3

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4

及时治疗心脏疾病

对于已经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应及早治疗,规范用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蒂奥特的意外令人痛惜,怎样才能避免运动猝死?

全文共 1116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6月6日晚,中国北京一家控股足球俱乐部向公众宣布,2017年6月5日下午18点左右,在球队正常训练期间,科特迪瓦外援谢克·谢克·蒂欧特突然晕倒。俱乐部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但由于抢救无效,于5日下午19点左右死亡。

北控足球俱乐部外援信息(网络图)

最近体育运动的突然死亡阻止了许多人锻炼:为什么原本有益健康的运动会赢得他们的生命?谁是运动猝死的高发人群?锻炼如何防止猝死?

1.什么因素与运动猝死有关?

1.长期超负荷锻炼容易导致猝死

长期超负荷和剧烈运动将导致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特殊变化。有时,高强度连续运动仅被用作诱发潜在疾病患者呼吸和心脏骤停导致猝死的触发因素。

2.一些不良的体育习惯很容易导致猝死

例如,你应该在锻炼前热身。如果你不做热身运动,你会突然增加运动量,你的心脏会受不了。锻炼后,不适合立即坐下来休息,而是做一些整理活动。否则,会因立即停止锻炼而发生事故。因此,每次运动后,呼吸节奏应该调整,手臂应该用脚摆动,以促进血液回流到心脏。

昏迷的运动员接受援助(网络图)

第二,人口猝死发生率高

以下七类人在运动中容易猝死:

1.有心脏病病史的病人。

2.感冒患者。感冒病毒可导致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3.患有高血压或心律不齐的人。过度运动很容易导致血压快速上升和心律不齐。

4.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过度锻炼很容易导致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经常有心血管问题。

5.肥胖部分伴随着代谢紊乱。

6.没有系统的训练和平时身体素质差的人,过度锻炼会增加心脏负担并导致事故。

7.儿童和老人。

既往有心脏病的患者容易突然运动死亡(网络图)

三、如何锻炼以避免猝死?

心脑血管疾病的隐患——剧烈运动——功能障碍——运动猝死是不争的事实。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阻止这种死亡链。

1.定期体检,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2.科学生活和合理健身。

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猝死的几率,如跟随生物钟、平衡三餐的营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不吃高脂肪、高盐的食物等。

3.运动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

在做健身运动时,我们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和综合步骤的原则,避免过度锻炼和训练。

4.了解并掌握运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例如,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是参加运动的绝对禁忌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和肥厚型心肌病也属于运动禁忌的范畴。积极防治心肌炎和心肌病。建议患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和麻疹的患者在康复后应避免过早参加剧烈运动。情绪波动后的心理压力或高强度体育锻炼是相对的锻炼禁忌。此外,各类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应根据活动类型为参与者制定相应的“准入制度”。

5.熟悉并掌握主要急救措施

在广阔的中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熟悉和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首要急救措施——心肺复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如果你是第一个发现猝死患者,该如何进行急救?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猝死,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很突然的死亡,如果在一小时之内,猝死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救治,还是可以重生的。所以,第一个发现猝死患者的人,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要是同时懂得猝死急救方法,那简直可以说是猝死患者的救命恩人了。

猝死患者,4分钟决定生死

专家称,大多猝死发生在一小时之内,87.8%的猝死在家中发病,猝死患者生存率仅为1%。因为心脏一旦停止工作,大脑缺血超过4分钟就将发生不可逆转的坏死,进入死亡状态。

那么,谁能在猝死患者最需要的时刻伸出援手?在马路上,警察和路人是第一目击者;在家中,患者家人是第一目击者;在运动场上,伙伴是第一目击者……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成为一次猝死患者的救命恩人。

急性心肌梗死并非是突然发生的,约有2/3以上的病人在发病的前一周有一些“先兆表现”。如在无诱因的情况下频繁地发作心绞痛,而且每次发作后无论是疼痛的程度还是持续的时间都比以往严重,服用硝酸甘油的效果也不如从前甚至无效,有时一两天内发作数次,且多出现在清晨、夜间休息安静的状态下。以上称之为“梗死前综合征”。如果能在早期注意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这样的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危险系数会大大降低。

一旦发现猝死患者,我们该怎样进行简单有效的救治?

(1)应就地卧床休息,现场如有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可给其舌下含服,同时家人应立即呼救。

(2)给患者吃25毫克一粒共12粒阿司匹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梗死严重化。如果患者已经陷入昏迷,在专业急救人员、医生到达之前,第一目击者应该用冰块敷住患者脑部四周,降低脑部温度减少脑部氧消耗。用一只手护住患者胸腔中部,另一只手在前手上用力击打一拳,也许可以起到心肺复苏、起死回生的作用。

(3)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术,同时拨打电话呼叫专业急救机构迅速前来抢救。

对于猝死患者,每一分钟都是在与生命赛跑,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必要学习一些猝死急救常识,无论是作为家人,朋友,还是作为路上正好碰到的陌生人,我们都可以在危急时刻伸出爱心的援手,用正确的方法应对猝死,挽救他们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坐大摆锤会猝死吗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大摆锤作为一种非常惊险的游乐设施,虽然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但并不代表这种高刺激性的游戏就没有任何危险。坐大摆锤会猝死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做过大摆锤的人都知道,这种游乐设施在运行的过程中,对身体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不但会出现360度旋转,而且还会急速上升或下降,对于身体健康的人群来说,在受到这些刺激之后,也很容易出现不适症状。比如强烈的头晕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而且这些不适症状会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得到缓解。

如果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高血压的人群来说,如果不顾个人安危执意乘坐大摆锤,危险性是非常大的。所以,千万不要乘坐大摆锤。不然很容易在游戏的过程中,由于身体和精神受到的强烈刺激,而导致疾病发作。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猝死的情况,千万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温馨提醒:

很多人在旅游的时候,都特别喜欢玩景区的大摆锤。但由于大摆锤属于刺激性游戏,玩之前需要多了解一些景区安全知识。这样才能避免给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也可以远离猝死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5岁月入2万凌晨3点猝死 这届年轻人这么拼?

全文共 155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大财在网上看见一则新闻,心情沉重,久久不能平静。

某地25岁刚毕业一年的硕士生,月入2万,连续通宵加班,凌晨3点在家中突然呼吸急促,当救护车来的时候,他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医院诊断为猝死

25岁是多么美好的年纪呀,可能还没来得及结婚、没来得及去看看这个偌大的世界、生命中很多美好的事物都还没来得及感受,就离开这个世界了,太可惜了……而加班出现身体状况的问题,在白领中也越来越普遍。「脱发」、「职业病」、「佛系养生」、「996综合征」,这些词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流行,这一届年轻人怎么了,怎么都这么拼?

看网络上的新闻就不难知道,一边是一年比一年严峻的就业情况,一边是马云爸爸的「996是福报」,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房价变成了年轻人生存的压力,除了拼命他们还能拼什么?

但,年轻人这么拼命生活就一定会更好吗?

1、拿身体赌明天,没有人输得起

前段时间,大财和许久没见的发小聊天,聊到了十点多。她突然说医生要她早点休息了,并发来一张照片,要我也早点休息。

大财的发小是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上班,经常工作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有时都来不及吃饭,家里人都和她说要她照顾好自己,太累了就回老家,给她安排工作。

她总说:「我在北京好着呢,身体棒棒的,别担心。」没想到工作了不到三个月就住进了医院。

有很多在北上广工作的同事都有熬夜加班的经历,他们经常为自己辩解:我是在为梦想拼搏。

大财想对他们说的是:他们拼的不是梦想,是命!

虽然很多年轻人开始保温杯里泡枸杞,给自己办健身卡,却做着「自杀」的事情。

要知道,你用熬夜赚的钱,赚的越多,赔的也就也多,过早的透支你的身体,以后你会用更大的代价去弥补。

2、只知埋头苦干,不懂人生规划只是苦做功

2018年暑假大财去北京玩,去中关村软件园玩,回去的时候正好是那边的晚高峰,在西二旗地铁站下车的时候见证了电视上拥堵的画面,大家像打仗一样争分夺秒,像工蚁一样忙碌,大财突然在想这种忙碌是否值得。

现在很多大企业制度完善后,分工也是十分明确的,一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多人看起来很努力,在「996」可是却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只有老板的计划。

大财的一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去了北京某知名公司,做的是内容审核工作。

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公司还包吃有房补,在北京过的还算体面,但是她告诉我她焦虑的是出了这个公司,自己以后不知道能够干啥了。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好像很厉害,可是一离开这个公司你什么都不是。

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不懂得人生的规划,只会走进吃「青春饭」的死循环。

所以趁自己还年轻,及早做好人生规划。

3、辛苦赚的钱不会理财,只是在给银行打工

大财一直有一个问题,现在年轻人的工资比我们老一辈高多了,月薪上万已经很常见,为什么大家拼了命工作还是很穷。

除了物价高、房租贵、水电贵,更要命的是每个月到了发工资的时候,各种信用卡、花呗、白条要还,扣除完七七八八,就所剩无几了。

各种借款的利息加起来一算都有一笔不小的开支,过度超前消费,透支的不只有信用卡还有未来。

还有一方面就是,很多年轻人都是理财小白,工资下来就把钱放到银行卡不管了,让存款享受着0.3%的年利率,等着辛苦赚来的钱贬值,而不知道用钱去为自己工作。

可银行却可以把你赚的这些钱,用10%以上的年利率贷给那些超前消费的年轻人。

理财就是理人生。

大家赚的每一分钱都不容易,学会理财让自己的资产升值,就可以让自己生活多一分底气,早日实现财务自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用被动地谋生。

那么如何对自身的收入做合理的规划呢,希财课堂提供免费试听课程【如何使用基金定投摆脱月光族】,教你摆脱月光族。

>>>>>>>>>点击查看课程

希财课堂推出的【如何使用基金定投摆脱月光族】课程,有专业老师为你介绍基金定投的意义、基金定投的避坑方法、基金定投的操作技巧等内容,帮你告别月光一族,合理理财,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猝死的因素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猝死是指自然产生、出平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看为猝死。那么猝死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猝死的因素

1、心脏性猝死这种猝死最为多见,多发生于起病后1小时以内,有的甚至仅数分钟,主要与严重心律失常有关。其中冠心病最为多见。有些人可以无心绞痛及其他心脏症状,冠心病隐匿存在,猝死为最早表现。不少所谓“健康者”猝死,即是这种情况。高血压病累及心脏,引起左心室肥厚者,也易发生猝死。

2、中风性猝死一般中风引起的猝死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可达数小时至1天。多见于止血量多、出血速度快,累及重要生命中枢部位的出血性中风。也可见于范国大、累及重要部位的缺血性中风。有冠心病心房颤动,伴有左心房血栓形成者,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脑循环,造成多发性脑梗塞,便发生猝死。原有中风病史、脑软化者,再度中风也易发生猝死。

3、肺源性猝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病人,可因为夜间严重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而猝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如过量使用止喘气雾剂,可引起支气管痉挛收缩,出现窒息缺氧,导致猝死。长期卧床不起的老人,因体弱无法用力咳嗽排痰,可致痰栓阻塞气道,在继发肺部感染时更为加重,从而导致肺源性猝死。

4、噎食性猝死。老年人咀嚼功能差,吞咽反射不敏感,在饮酒后反应更为迟钝,所以在进食、饮酒时常会发生“噎食”。大块食物团块可阻塞气管,引起窒息死亡。这种死亡常突然发生,病人无法言语,常用手指着喉部,随之脸面发紫,两眼上翻.猝然倾倒。

预防猝死,关注健康

要做到以下几点:每年应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观察原有疾病的变化和有无新疾病的发生,对这些先天和后天的疾病,应积极治疗,并避免情绪激动、劳累过度等诱因;出现征兆的不适或症状时,应尽快到医院检查、治疗、卧床休息,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目的;掌握一些冠心病、高血压等的防治知识,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戒烟戒酒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老人猝死时应该大声咳嗽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咳嗽是呼吸道感染或有异物时人体自然作出的一种表现,但咳嗽也是老年心血管病人的“贴身救星”,很多人会大惑不解,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老人猝死应该大声咳嗽。

医学专家研究证明,主动、有效、发自肺腑的咳嗽确属一种行之有效的心脏意外和晕厥的自救术。在美国,在许多大医院的心脏病监护病房,病人都要首先接受一种咳嗽自救训练和告诫,以便在心脏发生意外来不及呼救或医务人员未来得及抢救时,作为一种应急的自救术。

在老年心血管病人发生猝死时,其中50%至70%缘于心脏意外,而其中半数以上是发病后半小时以内死亡。临床实践证明,咳嗽是一种迅速、有效、简便、易行的“心脏复苏术”,已使许多病人免于死亡,给以后的抢救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病人,心血管的调节和顺应性较差,在卧床稍久或蹲厕起来后,因血压调节“不到位”,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进而诱发脑缺血,发生晕厥。为防意外,在起床或蹲厕至起身时,先吸足了气,再用力咳几声,就能防止发生晕厥。这是因为在咳嗽时,能挤压肺循环,使血液流入心脏,并通过“震撼”使心脏加快收缩,收缩期血压可上升50/80毫米汞柱,对改善大脑供血既是未雨绸缪,又是雪中送炭,能有效地防止晕厥和跌倒,特别是有这类症状的老年人不妨试试这种方法。

心脏猝死多在心脏生物电活动紊乱,引发致命的心律失常或心脏停跳时发生。这种没有预兆在瞬间发生的意外,前后不过几分钟,除非自身随身携带有自动除颤器,病人多是凶多吉少,这时病人常无力或来不及呼救。这时最可行、有效、迅速的和可能做到的救护措施就是大声咳几声。研究证明,咳嗽大约能产生75焦耳的动力能量,这些能量随机被转化为生物电,能给濒死的心脏一次像“除颤”那样的复苏机会,其效果与胸外心脏捶击复苏术有同样的效果。

那么,濒死的心脏使人危在旦夕,能有力量和时间做咳嗽这样的自救吗?专家认为肯定有。因为心脏在停跳前人们都有几分钟的清醒时间,只要不惊慌失措,求生的欲望足以让人大声地咳几声。这种自救措施随时可以应用,并且是任何现代心脏自救措施难以取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怎样能够预防心脏性猝死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心脏猝死是一种急性病症,并且这种病症的发证都是没有任何预兆的,比如之前有一个上海人在打篮球的时候就发生了心脏性猝死的情况,为了保证我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就要预防这些病症,那么在生活中怎样才能够预防心脏性猝死呢?

操作方法

1

戒烟戒酒

根据相关医学的介绍,长期抽烟以及喝酒的人,发病率要比正常人高出4倍以上,过度喝酒的话很容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进而就会增加心脏性猝死的发作。

2

拒绝三高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别人说三高,三高指的是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高血糖,三高患者很容易产生一些并发症,心脏性猝死就是其中的一种,所以一定要定期进行检查,预防三高。

3

调整饮食

平日里的饮食习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调节,在生活饮食中尽量保持清淡,因为如果摄入过多的肉类、盐分等物质的话,会极大增加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所以可以尝试调整清淡饮食。

4

定期运动

在平日生活中,养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是很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适当的运动能够预防冠心病,从而就能够极大地起到预防心脏性猝死的作用,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够长期定期运动。

5

保证体重

根据临床医学数据表示,当体重超出正常体重的20%-25%的时候,出现心脏性猝死的几率就会高很多,并且当体重超标30%之后,死亡的风险居然要比正常人高处了24%

6

保证睡眠质量

有一个良好的睡眠质量是很重要的,根据相关实验证明,当睡眠长期出现不稳定情况的时候,会增加心脏性猝死发病的几率,而每天保证晚间睡眠质量时间,中午适当午休的话,可以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

7

学习基础急救知识

我们都知道,当心脏性猝死发作的时候,一定要在最有效的时间内进行最正确的急救,这样才能够保证之后的治疗效果,最佳治疗急救时间是7-10分钟,所以学习一些基础急救知识也是很必要的。

8

预防便秘病症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要避免身体出现便秘的情况,这是因为便秘患者在排便的时候,就会导致人体血压瞬间身高,身体的耗氧量也会增加,这样一来的话就可能会出现心绞痛以及心梗的病症,进而诱发心脏性猝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这些人群小心疲劳猝死!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这些人群小心疲劳猝死

1、“三高”患者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人,也易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2、冠心病患者

这是猝死的最高危险因素,约20%~25%的冠心病以猝死为首发表现。患心肌梗死者中有75%可发生心脏性猝死。不少患者发生猝死事件前,会有心脏疾病的表现。

3、不良饮食习惯者

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蛋白类食品,如动物肉类,造成肥胖、高血脂或高血压。目前中国最年轻的心脏性猝死者仅有14岁,与天天肯德基、顿顿麦当劳这样的饮食结构有直接关系。

4、吸烟者

目前心脏性猝死者中,有90%以上的人都吸烟。足见吸烟在心脏猝死上的危险系数之高!而且,比吸烟者更无辜且严重的受害者,是被动吸烟的“二手烟”者。这是因为当吸烟者将烟放在口中吸入时,烟前端燃烧时的最高温度有1200摄氏度,足以将有害物质杀死;但是当拿在手上由烟草自行燃烧时,温度只有600摄氏度,各类有害物质都会飘散出来,对吸烟者及周围的人产生危害。

5、工作、精神压力过大者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现代人工作压力加大,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往往会引起或者加重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梗。研究表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大、体力透支等很容易成为心脏病的诱因。

6、不良生活方式者

工作忙碌,使得身体锻炼越来越少,体质减弱;或者意识到需要锻炼,但是锻炼不当,过度剧烈锻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夏季如何远离心脏性猝死?

全文共 1731 字

+ 加入清单

心脏猝死是死亡率非常高的一类突发性疾病,这样一个夏季又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发期,夏季湿气重温度高,很容易出现心肌缺血,那么就会很容易导致心脏心猝死的出现。一旦突发这种疾病,被抢救回来的几率也有,但是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很多人觉得心脏性猝死是老年人才会出现的情况,其实不然,近些年心脏性猝死的人群越发呈现年轻化。这一类突发性疾病的原因有很多,那么夏季的时候,就要在生活中做好一系列的注意措施,远离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只是具体该如何做呢?随着这篇指南深入了解一下吧!

操作方法

1

锻炼时避开酷热时间段

在夏季锻炼以及减肥的人群是很多的,这样一个花红柳绿的季节,大多数都谁选择恰当的时间外出进行运动锻炼,可是锻炼的时间一定要选择,不要选择酷热时间段、夏季温度高空气潮湿闷热,这样对我们的心脏和血管就有一定的影响,如果酷热时间里外出运动,那么就会导致心脏的负担骤然增多,血液不能够及时达到心脏处,造成心肌缺血,便一定会引发心脏性猝死的情况发生

2

切勿瞬间起床要清醒五分钟

尤其是早上起床的时候,闹钟叮铃铃在响着,大家都是条件反射般的快速爬起来,而夏季这猴子那个行为是非常可怕的,很多人会在这种行为后感觉到头晕目眩,需要快速躺下休息才能恢复。清晨的时间是我们交感神经非常活跃的时候,一旦猛然起身坐起来,瞬间造成心肌缺血,还会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这样不但容易引发脑血管突发病,还极易引发心脏性猝死。所以在起床的时候,一定不要猛然起身,而是要先躺着清醒五分钟,然后半靠着一小会儿再起床。

3

夏季切勿突然大量吃冷饮

有一个医学名词叫冷饮性头疼,夏季酷热难当,吃冷饮降温解暑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如果在你热的不行的时候突然吃冷饮,确实会瞬间清凉了,但是冷饮刺激到神经发出错误指令,让脑部血管快速扩张释放血液,这样一来,不但你的大脑受不了刺激会疼痛不已,你的心脏也会因为瞬间缺血而造成心脏性猝死的可能。所以说夏季预防心脏性猝死就要严禁快速大口并且大量吃冷饮,一定要身体减少燥热的时候,再慢慢的小口品尝才可以。

4

适当减少工作量

虽然我们在这样一个炎热夏季做不到不上班不找工作不赚钱不养家,可是我们也不能拿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换取一点点钱吧?所以说,适当的减少自己的工作量,这样你就能够避免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几率。人过于疲劳的时候精神也会跟着紧张,那么人的血压就会呈现不稳状态,那么这对于心脏来说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一旦加上情绪的反反复复,再加上睡眠不好或者睡眠质量差,那么就非常容易在夏季突患心脏病性猝死。

5

调整饮食控制体重

虽然不能说胖子比瘦子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几率大,但是,当一个人的体重比健康体重高除超过百分之二十的时候,那么突患心脏性猝死的可能性就会上涨百分之四十几。所以说,在夏季的时候要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不要让自己太胖了。并且夏季的时候注意饮食的调控,油腻辛辣食物少吃,这些食物既会发胖还会造成心脑血管里面的垃圾过多,那么也会增加心脏性猝死的几率。

6

保证最基本睡眠

夏季天气再热,上班族也不可能有暑假的,每天还要拼死拼活的上班赚钱养家,晚上照样还是加班加点或者熬夜做事情。本身夏季闷热潮湿,人的精神状态就很不好,大脑和心脏的负担就会随之增加,如果加上熬夜或者睡眠不足的话,那么一旦遇到比如情绪激动,或者是突然的劳动力,亦或是被太阳暴晒等等这些情况时,心脏性猝死就会找上门来。所以说,夏季想要远离心脏性猝死,那么就要保证最基本的睡眠时间。

7

学会分辨猝死前兆

心脏性猝死和其他疾病不同,这种疾病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前兆,比如说先是哪儿疼痛的非常厉害,或者是某个部位不舒服很多天了,然后再出现心脏性猝死的情况。心脏性猝死是非常突然的一件事,但在猝死之前会有些许的前兆,比如说突然的心里闷得厉害,伴随着身体上一阵阵的虚汗,感觉到没由来的疲倦等等。如果在夏季的时候突然出现这些症状,第一时间入院治疗,也能够避免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8

每顿饭七八分饱即可

最后再来聊几句关于饮食的问题,就算是平日,每顿饭吃七八分饱,这对身体健康是很有益处的,而这样一个炎热夏季,如果吃饭的时候每顿饭都会吃到一个撑,那么全身的血液就会涌进胃肠帮助我们笑话那些大量的食物,这样实际已导致脑缺氧以及心肌缺血的,那么一旦遇到其他因素的出现,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细数那些易引发“猝死”的不良生活习惯 你中招了没?

全文共 1305 字

+ 加入清单

猝死”一词近来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一时间“猝死”成为众多人们心里挥着不去的阴影。在人们的认知中,它几乎是瞬间致人死亡的噩梦。但事实上足以致人死亡的身体病变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归咎下来,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则是猝死事件的罪魁祸首,借来一起跟伴随笔者的脚步来一起细数一下那些易引发猝死的不良生活习惯,看看你中招了没?

引发猝死的不良生活习惯一、疲劳刺激加重心脏负担

过度疲劳后桑拿。身体感觉到极度疲劳时蒸个桑拿,是不少中老年男性热衷的休闲方式。实际上,桑拿房里过高的温度会使人体皮下血管迅速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回到心脏的血流量也显著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在疲劳的状况下大量饮酒后再蒸桑拿,这种情况最危险。老年人、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蒸桑拿,一旦出现恶心、心慌、心跳过快等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停止。

引发猝死的不良生活习惯二、堵车时开车窗

堵车时开窗很可能让你心脏受损。德国一项研究表明,人们陷于交通堵塞后一小时,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会增加3.2倍。驾车时高度紧张会促使心跳加快、心肌疲劳,容易诱发冠心病。再打开窗户,脏空气就会携带着大量污染物迎面扑来。不仅伤害心脏,也会殃及到肺。所以一旦遇上交通拥堵,最好也不要开窗透气,使用车辆内循环系统为宜。

引发猝死的不良生活习惯三、久看电视喝浓茶

泡杯浓茶,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一天,是不少老人的生活状态。《国际流行病学杂志》研究表明,哪怕是身体健康的人,长时间看电视也可能会有致命后果。看电视1小时可增加心脏病死亡风险7%,那些每天看电视4小时的人心脏病风险为28%。如果加上浓茶、咖啡或酒精等刺激性很大的饮料,会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脏的负担。老年人每天看电视要控制在1—2小时之间,注意休息。最好不要喝太浓的茶,以免刺激心脏。

引发猝死的不良生活习惯四、运动后洗冷水澡

锻炼到大汗淋漓后,淋上一个冷水澡,会觉得身体特别舒坦。但此时,也是心脏最脆弱的时候。锻炼后,体表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的状态,如果突然遇到冷水的刺激,会使全身血管急速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脏和肺的负担,出现心慌、气短、头晕等不舒服的感觉,心脏本身就不是很好的人很容易诱发心脏病。所以,在运动出汗后不要马上洗冷水澡,特别是老年人,更不要轻易尝试冬泳等锻炼方法。

引发猝死的不良生活习惯五、愤怒时暴饮暴食

易怒对心脏健康的威胁很大。人在愤怒时,身体会分泌大量增加让血管收缩的激素,让血压升高,从而诱发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糖。美国心脏学会的一项研究也指出,在过度进食一小时内,心脏发病的可能性会增大10倍。对于已经患有高胆固醇、高血压或糖尿病的人来说,更加危险。

引发猝死的不良生活习惯六、烟酒背后藏着定时炸弹

棋牌室里抽烟。烟雾中含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几千种有毒物质,是导致血管痉挛、心肌缺血、严重心律失常,进而猝死的危险因素。打牌的人常常烟不离手,再加上多数棋牌室空间狭窄,通风不好。尤其是年龄大、血压高、身体衰弱的中老年人,一旦身处其中过久,导致生病甚至猝死的现象时有发生。

医学专家曾说过,诱发猝死事件发生的最大元凶就是心脏病变。事实上伤害心脏功能的事更是不能参与其中。望各位学会保障健康,远离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