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汇编20篇】

浏览

6034

文章

1000

篇1:大学生求职者不利的心理因素

全文共 1745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就业都有哪些不利心理因素?学生由于第一次接触工作,他们对工作的面貌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心态,这些心态使他们不能好好工作。所以,要克服这些问题,就要知道学生就业不利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大学生求职者不利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带你了解下吧,希望你喜欢!

大学生求职者不利的心理因素1

喜欢浮躁,攀比。这也是学生就业不利的心理因素之一。这类毕业生其实就是太注重人生存的本能,哪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就奔哪去,以至于他们不安心工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随时准备跳到更好的地方。浮躁的心态,说到底就是求名、求利的心理在作祟。

大学生求职者不利的心理因素2

眼高手低,不能从头干起。眼高手低是学生就业不利的心理因素中最常见的,这几乎是所有新入职学生的通病。有位同学说自己不想每天都干鸡毛蒜皮的小活,总盼着有天能干大事,其实这就是眼高手低的表现了。心气高的不仅是正在求职的毕业生,有些入职早的同学,也没有踏实地从基层做起。这还是跳槽的主要原因。

孩子学习成功的秘诀

01掌握时机

老人的头脑在早晨比较清醒。加拿大贝克莱斯特健康科学院的罗特曼研究所曾对一组60至82岁的老人开展测试,发现他们在上午8:30至10:30之间较易集中精神、排除干扰,而到了下午1点至5点,他们的表现就会下降。核磁共振也显示,到了下午时分,这些老人的脑袋就“闲置”起来、转到了所谓的“缺省模式”,这时的他们往往耽于遐想。而相比之下,年轻成人脑中和维持注意有关的区域在午后仍旧十分活跃。

不过,为了使自己的努力得到最大回报,年轻人也不妨对自己的学习时间规划一番。另一项研究指出,年龄在十六七岁的女孩,如果下午3点学习,她们对材料的记忆就比较牢固,而如果在晚上9点学习,记忆的效果就比较差。不过,如果学的是包含动作的技术,那就是在晚上效果更佳了。德国弗赖堡大学的克里斯多夫·尼森(Christoph Nissen)解释说:“这个结果表明,下午比较适合学习语言,晚上适合学习钢琴和其他乐器。”

学习的时机为什么重要?我们知道,在学习新知和技能之后,可以用睡眠来巩固记忆。尼森认为,在学习和睡眠之间可能有一个“关键时期”(critical window),且动作学习的关键时期或许比其他类型的记忆要短。至于成年人是否能像青少年一般从这个关键时期中受益,这一点还不清楚。“事实证明青少年的学习能力较成年人强、睡得也更好。”尼森说。

02考考自己

普渡大学的杰弗里·卡尔皮克(Jeffrey Karpicke)曾用一项重大研究证明了自我测试的重要作用。他让学生学习40个斯瓦希里语单词,一部分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回忆这些单词的意义,他们在一周后的测验中平均记起了80%的单词;另一部分学生只是细读单词、并未主动测验自己,他们平均只记起了36%。这以后的其他研究也指出了同样的观点:自我测试的效果要超过一些常见的学习策略,比如画泡泡图来归纳一段文字的大意之类。

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太过辛苦,不要灰心。威廉姆斯学院的奈特·康奈尔(Nate Kornell)和同事发现,要提高学习成果,重要的是努力回想学过的内容,至于是不是想得起来倒在其次。与我们想当然的观点不同,查看正确答案大大有助于日后的回忆,作用和你凭自己努力回忆不相上下。

“这个发现相当使人意外。”康奈尔说,“研究记忆的人向来认为,在问题和答案之间隐藏着一条条‘通路’。他们还错误地以为,学习者只有自己走通这些道路,才能学到最多,如果中途放弃或者走了岔路、接着直接去翻看答案,学习的效果就会打折。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的发现指出,我们必须对记忆的工作机理重新思考。同时,这个发现也给那些偷懒的学习者送去了希望。

有的时候,一些人会强迫自己学习,这种学习方法肯定是错误的。我们要为不学而学,要懂得学习不是一件很难得事情,只要自己稍微的努力一下,不经意间就可以把知识的精髓掌握住。如果总是强迫自己学习,那么肯定学不到有用的东西。

大学生求职者不利的心理因素4

工作能力弱使他自卑。因为工作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现在有些毕业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涉世未深、能力不足,在求职时,和周围人比较,就特别容易因自身的劣势而感到自卑。

温馨提示,克服不正确,给你就业障碍的心理因素能够使我们学生更好的在工作中取得发展。学生就业不利的心理因素有很多,究根结底是因为他们追求目标太高,但是缺乏实现的能力,所以,还要脚踏实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女人心理衰老表现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 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办事效率低:记忆力明显下降,好忘事,优柔寡断,缺少朝气,做一件事总要磨磨蹭蹭,一拖再拖。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竞争意识退化:对事业没有创新思维,常感到空虚乏味,尤其是脑力劳动者,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自卑心理:一个人独处时,常常会长嘘短叹,与世无争,面对外面的精神世界,往往感到自己已经落伍了。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反应异常:一方面,有时候对人际关系特别敏感,总觉得家人及周围的人在与自己过不去,疑窦丛生;另一方面,有时想置身于众人之外,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视而不见,反应冷漠。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固执己见: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想以自己为中心,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疏散懒惰,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精神不振:常感到精力不支,好静恶躁,睡意绵绵,经常靠喝酒来强打精神。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性格孤僻: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尤其是不愿意面对陌生人,常借口逃避与陌生人接触。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思维迟钝:面临突发事件时,往往束手无策,慌张无主,抓耳挠腮,不知怎么办才好。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情绪恍惚:喜欢沉湎于往事的回忆,感情(感情博客,感情说吧)脆弱,情绪“儿童化”,时冷时热,对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反应兴趣浓厚,喜欢唠叨,又不管他人爱听不爱听。

女人心理衰老表现性情急躁:生活中越来越容易感情用事,言行中理智成分越来越少。更容易曲解他人好意,听不进别人意见,不冷静,一触即发。

发现了这些心理衰老的信号,女人就应该好好调整一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全文共 1546 字

+ 加入清单

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青春期作为一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青春期身体和心理总会发生一定变化。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些关于青春期的知识。

生理发育

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通常人们把青春期与儿童期加以明显区分,区分的界限是性的成熟。对于男性来说,性成熟的标志是遗精在夜里,女性是月经,即第一次来月经。以性成熟为核心的生理方面的发展,使少年具有了与儿童明显不同的社会、心理特征。

男性特征

大约十二岁,男性睾丸和阴囊开始增大,阴囊变红,皮肤质地改变。十二到十三岁时,阴茎变长,但是周径增大的速度较小,睾丸和阴囊仍在继续生长,出现阴毛,前列腺开始活动。十四到十五岁,阴囊和阴茎开始继续增大,阴茎头根充分发育,阴囊颜色较深,睾丸发育成熟,出现梦遗。

女性特征

由于卵巢比睾丸发育早,所以女孩的身体发育要比男孩早1-2年。女孩青春期起讫时间大约各为9-12岁及18-20岁。

身高、体重迅速增长;身体各脏器功能趋向成熟,神经系统的结构已接近成年人,思维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记忆力增强;内分泌系统发育成熟,肾上腺开始分泌雌性激素刺激毛发生长,出现阴毛、腋毛。生殖系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统发育成熟,卵巢开始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少量雄激素,刺激机体内,阴道开始分泌液体、外生殖器官发育,出现第二性征如:乳房隆起、皮下脂肪丰满,且腿围普遍大于男生,骨盆变宽、且普遍宽大于男生10公分嗓音细高等,月经来潮是青春期最显着的标志。

心理特点

1.青春期的情绪特点:情绪容易波动,而且表现为两极性,即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可以用“六月天孩子脸”来形容,父母在碰到这种情境时,千万要冷静,否则很容易发生冲突。

2.青春期的人际交往特点: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渐渐地从家庭中游离,更多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活动,结交志趣相投的同学为知心朋友,他们无话不谈,形影不离,视友谊至高无上,甚至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这些举止往往令家长很难理解,而这恰恰是典型的心理断乳表现,只是发生得太快,家长没有心理准备,如果此时的家长愈加束缚,他们离家长愈远,有的甚至逃离家庭去投奔同学。

3、青春期的情感特点:在这段时期,青少年的情感由原来对亲人的挚爱之情,拓展到对同学、老师、明星、科学家和领袖人物崇敬和追随,由自爱到爱集体、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爱整个全人类;也就是说,青少年的情感充分的体现了社会性;此时,他们的道德观也发生了变化,对成功人士、名人崇拜得五体投地,对坏人坏事疾恶如仇,他们追求公平公正,一旦发现某人有私心杂念,他们就会嗤之以鼻,就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妥协和容纳不同意见的人与事,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

家庭应对措施

应该说,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变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如果孩子有类似的“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知识、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1、要理解、接纳孩子。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

2、做孩子的朋友。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改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青春期是人生主要发展阶段,只要保持积极健康的态度,就能平稳度过这个时期。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交通安全四种不良心理

全文共 2064 字

+ 加入清单

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很多原因,一般来说是人的因素,车辆的不安全状态,道路和环境的影响。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交通安全方面的不良心理,供大家参考。

导致交通事故的不良心理活动

实际上,上述驾驶员性格、情绪、意志等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即为心理活动,除一些基本的、本能的心理活动外,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一些不良的心理活动有关。

1.盲目心理

我国的“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机动车实习驾驶员可以按考试车型单独驾驶车辆”。实习和不经常从事驾驶的驾驶员,虽然具备了驾驶车辆的基本技能,但驾驶技术并不熟练,经验不足,对于复杂的道路情况和车辆性能还缺乏应变能力,并且车瘾大。甚至为了显示自己,盲目开快车,对由此造成的后果估计不足,这种心理最易发生交通事故。

2.侥幸心理

有些驾驶员对酒后驾车、闯禁行线、超载、超员等违章行为,心存侥幸,他们总是想碰碰运气。以为抓不住,及时抓住,自认为有亲戚朋友,在关键部门能够找关系,递个条子、去个电话就能了结。每当侥幸心理得逞就会更加膨胀,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发生交通事故。

3.逞强心理

有些驾驶员特别是年轻的驾驶员,争强好胜,因而当别人的车辆超越自己时,就认为对自己的驾驶技术不服。于是故意不让或者加速追赶,甚至强行超车后,故意猛打方向或紧急制动,这种情况最易发生交通事故。

4.逆反心理

认为对个别运管、路政、交警处理违章时的态度生硬、处罚不妥而心怀不满,故意违章以求心理平衡。

5.保险心理

由于车辆参加保险,有的驾驶员错误的认为投保后就有了后盾,不担心违章肇事后造成的经济赔偿问题,所以开车时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6.急躁心理

有的驾驶员性情急躁,不管道路状况如何,总是我行我素,遇到交通拥堵,不是依次排对等候,而是见空就钻,这样也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7.骄傲心理

有的驾驶员驾龄长,而且从未发生事故,就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超,产生了骄傲情绪,因此放松了对行车安全的警惕性,也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交通安全不良心理相关

驾驶员心理特征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心理特征主要指驾驶员本身的心理因素以及在特定行车环境中的心理活动,既有主观上的性格、气质、意志等原因,也包括在受外界人为或特定环境影响下的情绪反应等,与行车安全的关系主要有以下表现:

1.性格与行车安全

不同性格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其导致结果亦不同。在行车中遇到意外情况时,有的小心谨慎,有的则粗枝大叶;处理问题是有的鉴定果断,有的则优柔寡断;安全意识方面同样有的极为重视,有的满不在乎。不难想象前者事故率会明显低于后者。

2.情绪与行车安全

情绪会影响驾驶员的行为,心情愉快、舒畅会精力集中、反应敏捷,提高驾驶潜能;而情绪低落、大喜大悲都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势必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而情绪的高低、一个人情绪受外界影响的程度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3.意志与行车安全

意志也是一个人性格的体现,好的驾驶员应具备遵守交通规则、搞好行车安全的自觉性,同时又要友好的自制能力和韧性。交通事故主要原因之一的“疲劳驾驶”既有可观的“疲劳”,同时也是主观上一直不坚定的具体体现。

交通安全四种不良心理

快车心理

“十次事故九次快”,开快车是发生车祸最危险的因素之一。导致快车心理的因素很多,有的驾驶员年轻气盛,生性要强开车上路后不愿落在别人后面,时时想着超越别人、压制别人;有的驾驶员拐道办私事怕耽误时间被领导发现,匆匆忙忙,提升速度;有的驾驶员有亲友坐车时,为了显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速开车:有些驾驶员外出办事时,去时有尽快完成,任务的使命感、返回时有“早回家、早休息”的思想,容易开快车。尤其在高速路上,不顾车辆限速提示而超速行驶,时速跑到150、160,上述这些快车心理,都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驾驶员在驾车时虽然知道自己的驾车行为有一定的风险,但总认为灾难不会落在自己头上,“难得一次,不至于那么巧”,“只一次不会有什么问题”等等,特别是驾驶员有过几次转危为安的经历。侥幸心理就会自然形成。在处理情况时。总是往好处想,如在超车时认为对方会给自己让路,占用对方行车路线不要紧,挤过去完全可能;在违章装载、违章操作时,认为不会出问题;在通过十字路口时觉得“一慢二看三通过”麻烦,总想快速通过;在山路转弯时,认为对面不会来车,不必减速、鸣号、靠右行等等。正是这样的心理作用,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报复心理

报复心理在某些驾驶员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容易使其丧失自控能力,有的驾驶员遇到不讲交通规则的行人或车辆占道后,经多次鸣笛,对方不理,便想报复对方,在逼近对方时嘴里不但骂骂咧咧,同时做点小动作,企图吓唬对方或迫使对方吃点亏。结果导致事故的发生,产生报复心理的原因主要是有些驾驶员心胸狭窄缺乏修养和职业道德。

自信心理

这类汽车驾驶员多是一些老驾驶员,多年没有发生事故。天长日久产生了一种自信心理,认为大江大河都能过去,小河沟里还能翻船?因而在处理复杂路况或处理突然事件时,过于相信自己或过高估计自己的驾车水平,不注意总结经验,单凭自己的感觉,缺乏科学判断把自己以往的经验看得尽善尽美,结果就会酿成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届心理健康日主题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为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2000年,“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健康节取“5.25”的谐音“我爱我”,那历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主题是什么呢?下面和小编去看看吧!

历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周主题:

2000年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围绕主题,提出了自己的口号:“我爱我,给心理一片晴空!”

2001年第二届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改善人际沟通能力,口号是:“我爱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空间。”

2002年第三届活动主题围绕“自我”方面展开,口号是:“我爱我,了解我自己。”

2003年第四届活动针对“非典”,以危机干预为主题,口号是:“我爱我,危机、理性、成长。”

2004年第五届活动主题为大学生的社会化、和人际关系问题,口号是:“我爱我,走出心灵孤岛。”

2005年第六届“525”心理健康节围绕大学生生涯规划的问题,主题是:“我爱我,放飞理想、规划人生。”

2006年第七届主题是:“我爱我,快乐自在我心,健康、自信的心理。”让我们尽情体验快乐的感觉!

2007年第八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周的主题是人际交往与师生互助,口号为:“我爱我,用心交往,构建和谐。”

2008年“5.25”心理健康教育周的主题是:“和谐心灵 绿色奥运。”

2009年“5.25”心理健康教育周的主题是:“认同 关爱 超越”。

2010年“5.25”心理健康教育周的主题是:“和谐心灵、健康成才。

2011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主题为“珍爱生命,责任同行“

2012年的主题是:“寻找我·拥抱我。”

2013年心理健康教育周的主题是:“大声说出你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男朋友说累了坚决分手怎么办 男生分手后的普遍心理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恋爱分手是很常见的问题,很多人谈恋爱累就会选择分手,一段感情相互之间互相体谅是非常重要的,男朋友说累了需要弄清楚他的真实想法。

男朋友说累了坚决分手怎么办

1、当你的男朋友说累的时候,肯定是从心里也感受不到你们之间的温暖了,你们的灵魂也没有了共鸣。所以作为女孩子这个时候要知道,你们之间的感情已经有了隔阂,感觉不到互相吸引,一定要重新来审视这段感情。了解对方才能挽回对方。

2、当男朋友提出分手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是不是自己把对方约束的特别严格。导致对方一点空间感都没有,这样男朋友也时间长了会觉得累,因为感觉没有那种爱情的甜蜜,只是负担。所以要选择适当给男朋友去减负,这样时间长,你们两个人感情才能好。

男生分手后的普遍心理

1、在分手之后,如果这个男生的心里还有对方,他的内心自然不会好受,然而在这个时候也会想到这个女生的所有优点,即使分手是因为女生所造成的,他也会没有了之前的抱怨,如果这个男孩是这样的心理,那就足以证明到现在他还没有彻底的放下你。

2、对你一点也没有留恋,现在的他感觉到很是舒畅,这就说明这个男人对你已经彻底的死心了,因为他会觉着你给他的爱是种负担,所以说这样的男人是不值得拥有一份感情的,我们也没有必要为这样的男人伤心。

3、有的时候他与你分手,只不过是想给你一些小小的教训,因为你们在吵架时会随口就说出分手二字,当你说的时间长了就会让他当真,所以说他就会利用这种办法来治一治你,让你克制住自己的情绪。

男人主动分手后的心态

1、如果这个男人在与你分手之后表现的过分伤心,而且很长时间都走不出这段感情,这就说明他已经爱你爱到骨子里,他虽然已经与你分手,但心里想着还是你。

2、现在的他如果感觉到很舒畅,而且有一种放松的感觉,那就足以证明这个男人一点也不喜欢你。

3、无论男女在分手之后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痛苦期,在这段时间内,如果你想的很全部是对方的好处,那就足以证明,你们之间的感情还会有挽回的余地。

因累了分手挽回几率

1、因为累了,所以不想再去付出,因为累了也不想再去爱了。当一个人在感情中看清,才发现自己原来那么疲惫,所以也是会真正选择分手。这样的挽回几率也是比较少,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要看具体对方怎么做,来决定你们这段感情的去留。

2、爱一个人就想守在对方身边,也想时时刻刻温暖着对方,呵护着对方。不过在感情之间很多人也是会对于对方非常严格,导致对方连喘息的空间也没有。要知道情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把控的好,两个人感情会更好,把控不好也是很难去挽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考生心理问题源自哪里?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考生心理问题源自哪里?

前些天,接连接待了几名精神上出现问题的高三学子,家长来了之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早知道咱县有做这个的(心理咨询),早该让孩子过来了,可是如今,唉......

不能再让无知毁了孩子的幸福啊,一个18岁的孩子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会是什么后果呢?

人们普遍感慨:现在的孩子为什么问题这么多?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网络沉迷、价值观扭曲、离经叛道,甚至出现精神状况: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自闭症,以及精神分裂症。

其实任何一个问题的成因都绝非单一的,孩子问题的成因除了性格因素、生物学因素(身体因素)、遗传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以外,还有一个至为重要,却总被人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孩子物质营养过剩、精神营养匮乏!

物质营养缺乏会导致孩子身体上出现一些状况,比如,面黄肌瘦、体弱多病等,而精神营养一旦匮乏,则会出现一系列跟孩子精神活动有关的问题(如上所述)。

孩子所需的精神营养跟成人所需的精神营养,内涵并不相同。成人所需的精神营养可以是名著、可以是经书、可以是艺术、可以是信仰、可以是消遣、可以是旅游,而孩子所需的精神营养则主要来自童话、神话、父母的关爱、陪伴、交流等等。

但生活中有不少父母很容易将关爱演变成溺爱,将陪伴演变成看管,将交流演变成说教等等,巧成拙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不懂如何去教育孩子,这也难怪,因为我们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所以对孩子的爱出了问题,进而孩子也就容易出现问题。可以基本肯定地说一句:孩子身上几乎所有的问题(如上所述)都与不当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一新生调节心理很重要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高一新生调节心理重要

高一新生要作好吃苦准备

升入高一,学生要面对更概括、更抽象、更难于理解的课程学习,面对更激烈、更紧张的竞争环境,面对更长的在校时间和更远的往返路程,都要求新高一的同学要树立起一种学习意识、高考意识,做好承受压力、经受挫折、忍耐寂寞的心理准备。

高一新生要尽快适应新环境

高中阶段不仅所学知识深度、难度加大,而且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会使人际环境较以前更复杂。尚未成年的孩子们面对新的环境往往目不暇接,难免产生种种心理困惑和矛盾冲突。

高一新生要学会自主学习

较之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高一新生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初中学习方式以模仿和记忆为主,而高中则是以理解和应用为主,要求学生要有更强的分析、概括、综合、实践的能力,将基本概念、原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家长及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一新生要重新自我定位

新生入学前,首先要过好心理关,到了一流学校的学生,以前在初中都是班里的佼佼者,现在进入一个新集体,一旦成绩有所波动,也要认识到是正常现象,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如果是去了不太理想的学校,也不应该灰心,争取尽快成为班级甚至年级的“领跑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孩子心理烦躁的注意事项

全文共 1069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焦躁的情绪,尤其是面对自己不乐意事情的时候,这种情绪都会出现,但是我们都知道,如果这种焦躁的情绪一直影响孩子,那么对他的心理健康以及成长,就会产生不利影响。那么,孩子容易焦躁怎么办?

孩子心理烦躁注意事项

情绪焦躁的根源

情绪问题常常跟以下因素密切相关:来自社交场合和周围环境的压力、学习的紧张、荷尔蒙分泌的增多、身体发育的变化、对更大自由权的渴望、讨人喜爱的强烈愿望和对在同龄群体中树立地位的期盼等。当孩子的心理诉求和外界环境产生矛盾时,就会感到焦虑。

现在的孩子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接受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这都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在孩子自我释放和调节的过程中,难免会将其转移到家长身上,必然对家长的耐性构成莫大的挑战。

正确的应对态度

首先是要体谅孩子,要做到不被孩子的糟糕情绪所触怒,提醒自己:孩子并不是有意让你生气的。其次是弄清真相,了解和分析孩子表现出的糟糕情绪。比如询问:"你好像有些焦躁,发生了什么事吗?"特别是当孩子较小,还不能很好地自我消化不良心理情绪时,更要鼓励孩子无拘无束地把事情讲出来。但如果孩子较大,家长要意识到孩子可能愿意保留隐私,这时可以说:"你可以先不讲,但当你决定讲出来时,我随时都会乐意倾听。"最后是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当孩子心情糟糕的时候,为了避免硬碰硬,家长很多时候会选择避开孩子。其实,这反而是孩子最需要爱护和理解的时候,应该尽量陪他一起度过生活中的烦恼和困难。

对孩子的意见予以鼓励

从身体和智力发育上来说,孩子大约在7岁左右会开始出现一个质的飞跃。由于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孩子开始发展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自己的思想。由于世界向他敞开了更宽广的一扇门,孩子不再认为爸爸妈妈是绝对正确的。当家长的意见越来越多地受到挑战时,说明孩子正在充分发育和成长,千万不要予以压制和打击,最好是通过鼓励和讨论的方式,帮助他学习更周详地思考和表达。

根据具体情况来对待孩子的"无礼"

当孩子故意表现出无礼、叛逆等不良行为时,家长要认真考虑一下,这些行为究竟在哪些方面越过了底线?反映出何种心理诉求?如果只是偶然才出现顶嘴叛逆的话,家长则不必过于敏感,适当的叛逆行为对孩子来说可以缓和情绪的波动。然而,如果这种无礼的行为继续下去,那么就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教育,说明为什么这种行为会使人感到厌烦,并且共同制定一些更为严格的规章制度。

当孩子面对焦躁情绪的时候,家长们不要一味的去指责孩子,要了解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这样子才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帮助他们调解,因为孩子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是需要家长的指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女生被搭讪时的心理活动 女人对搭讪的心理

全文共 1487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人觉得搭讪是一件十分轻率的事情,很多人人生中都有被搭讪的经历,有时候你搭讪女生没有成功,有可能是男生用的搭讪方式不对。

女生被搭讪时的心理活动

这个得分情况讨论

1、如果搭讪的人是个帅哥,女生肯定会在心里狂喜。

2、如果搭讪的人外表一般,女生也会在小小的开心一下。

3、如果搭讪的人,不怎么样,女生心里可能只会觉得烦。

女人对搭讪的心理

通常女人内心都不反感陌生男子的搭讪,因为她们的潜意识里会认为这是自己有魅力的证明。她们记得自己人生中被搭讪的经历,这样的经历常被她们拿来津津乐道,大大满足了她们的虚荣心。所以,不管她是否接受了你,你都是在做一个慈善事业,满足她的虚荣心和呵护她的自信心。为了给女人增加更多带给她们自豪感的经历,我们就辛苦一下自己,努力练习搭讪技巧!

1、所以在搭讪陌生人时,首先,设计一个吸引注意力的、展示自己魅力的头像。在微信上,我们第一眼基本上都是在看别人的图像。在你和女孩打招呼后,很多女孩子都会第一时间看你的照片,一个不引人注意的照片怎么会让她轻易给你回复了?

2、一个个性的签名。一个好的签名会让对方瞬间记住你,甚至会去揣摩你的心情和性格。忍不住对你产生好奇,自然就会降低拒绝回复你的消息的概率了。

3、做好被拒绝的打算。不要以为自己的头像设置好了,签名也很酷了,和一个陌生女孩打招呼,发信息,别人就会理你。别做梦了!没有经历或拒绝和失败,怎么会交到一个聊得来的朋友。

4、问好方式的选择。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适合客气的问一句好,有时候反而一句闲聊的话更能比生硬的一句问号更管用。有时,你想和某一个女孩子说话,不妨多换换问好的方式。说不定管用。

5、要有自己的个性。一旦对方搭你话了,在继续交流时,不要一味去讨好对方,要保持自己的个性。

6、保持交朋友的心态。玩微信的时候,不要太急功近利。有时候,太渴望一种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没事的时候,或者想玩的时候玩一玩,说不定就会碰到一个也想说说话的她,没准,你就不会被拒绝了。

微信搭讪8点语录

1、提供价值的心态。自然社交,多给女孩子提供价值,而且是我喜欢的女生。

2、游戏心态。搭讪本身就是一个概率游戏,我就是来玩游戏的,谁都不能保证百发百中。不要因为这一关过不了,而不玩这个游戏了。

3、多尝试心态。想要提高命中率,得去多尝试。

4、无所谓心态。被打枪没什么大不了,换下一个就是了。

5、练习表达心态。我本来就是来练习表达自我魅力了,你不愿意听我换下一个,我会越练越好的,总会有人听我把开场白说完,然后跟我聊很多有意思的话题。

6、火焰心态。即使被打枪,依然充满对“游戏”的热爱,就像火焰一样很快就能恢复战斗力。

7、被打抢很好玩心态。打枪有什么了不起?这不挺好玩的吗?下次继续。

8、自由社交心态。这其实是这么多心态中最终要达到的终极心态。我敢搭任何人,这是自由心态。

和女生聊天的时候话题如何选择

做好了初次介绍,最难的就是怎么开始聊天了,建议大家从女生的朋友圈开始,在聊天前多看看对方的朋友圈,心里面积累一些话题,问问女生朋友圈比较开心的事情。如果女生的朋友圈没有太多可以作为话题的,那么建议你可以选择以下话题。

1,请教感情问题(植入预选)

2,见过听过经历过的奇怪的事(植入多重对话)

3,有趣的生活(养宠物,旅游,探险,运动,吃喝玩乐)

4,自我的提升(看书,锻炼,以后的创业打算)

5,童年往事(偷番薯偷水果,写情信,逃课,暗恋老师同学)

6,突发幻想(捡到钱包,中了,拥有超能力,回到十年前)

7,角色扮演(朕与爱妃,地主与丫鬟,和尚与尼姑,老师与学生,大叔与萝莉)

8“她”可以作为话题的起点,因为没有人不关心自己,几乎所有女女都喜欢谈论自己的事情上述每一个话题都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开场,需要你稍微花一些时间去组织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已婚男人联系初恋什么心理 男人对初恋是什么心理

全文共 1703 字

+ 加入清单

有的男人婚后还在跟初恋保持着联系已婚男人联系初恋一定是心里还忘不掉这个女人,每个人初恋故事也不尽相同,初恋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也不一样。

已婚男人联系初恋什么心理

已婚男人联系初恋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心里放不下初恋,尤其是结婚后会更怀念和初恋在一起的感觉,同时还会伴随着遗憾和不甘心。因为那种感觉是婚后妻子给不了他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婚姻有压力,经常和妻子吵架闹矛盾,而初恋本来就在男人心里有一定位置。这时候男人就很想和初恋联系诉说心里的痛苦和郁闷。

男人对初恋是什么心理

一、初恋情人是曾经征服过的女人

这一点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曾征服过的,一种是未征服过的。对于曾征服过的,对男人来说反而有了些许的暧昧气息。只要下次再见到,只要初恋情人还喜欢自己,就有可能往床伴的关系上发展,这在男人心中是一种你情我愿的状态,没有什么负责任一说。因为之前能在一起的话,就没有妻子什么事了。还有一种是未被征服过的,这样的情况,在男人心理,就会演变成以前的我没有征服你,那么现在的我是不是足够优秀可以征服你了。

二、是自己曾喜欢的人

这里面有一个曾经,人都是会变得,爱好,喜好,审美观虽然随着时间的增长每个人的变化都不大,但是之前的情意对于男人来说确需要重新培养。再次见到初恋,男人的第一感觉是自己曾经喜欢的人,之前的感觉或许还有,但是并不能保证自己对她还是那样的喜欢。可能因为长时间的不接触,彼此各自成型的习惯,这种对冲,就很容易发现,彼此再也不是当初的你和他了。如果两人还有机会相处,那么男人几乎很容易因为确实产生不了爱情而放手,尊重那段过去。但是女人往往还会沉浸在他一如之前一样爱我。在男人已经想离开的时候,女人还以为他一直对自己的情感很深。其实男人真正是对过往的那份回忆有深情。

三、命中的过客

对于男人来说,他们对于这种情感更容易放得开。更注重当下的情感。但是女人就不同了,女人考虑的更多一点。比如和初恋有机会接触,或者是又有了可能,女人可能会想,现在他的心里还有我,说明对我的情感很深。但其实,男人是因为可能可以发展成床伴关系,或者是因为以往没有征服对方,然后在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心理因素,才驱动他和初恋情人接触,并没有女人想象的那么深情。

男人结婚了还和初恋联系目的

No1:单纯的联系,让对方知道自己过得很好

不知道男人们有没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当我们恋爱的时候分手了,有时候心里十分生气,不甘心,总想着将来一定要找一个比她更加优秀的女生。迫于这种心理的男人,其实再次联系初恋,并不是为了感情,而是炫耀!炫耀自己过得好,炫耀自己离开了她才真正拥有了幸福,虽说没有恶意伤害,但是从精神层面上来看,男人之所以这么做,内心就是放不下初恋,你们如果不相信,只要初恋说一句“我好后悔和你分手”,男人立马心软。

No2:婚姻不幸福,找个人倾诉

婚姻的不幸,对夫妻而言是一种压力,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苦楚。这个时候他们急需要排解,女人有闺蜜,可男人很少因为自己婚姻的不幸福而找兄弟诉说,因为男人好面子,有自尊,不愿意把脆弱的一面展示给别人。而初恋就是比较好的倾诉对象,彼此知根知底,不需要太多的防备,曾经有过恋情更加懂得如何去安慰对方。男人也有累的时候,可他们通常在家人面前表现得比较坚强,不轻易流露自己内心的苦闷,作为妻子,真的明白他们也需要发泄和倾听?

No3:夫妻关系破裂,想和初恋旧情复燃

生活中,这样的情感案例太多了。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学习成绩好长得也帅气,被学校的一个富家女孩看上了,毕业后他们就结婚了,所有人都羡慕这个男生一步登天。可是结婚不到两年,因为门不当户不对,男生在女方家里也是备受歧视,经常低三下四,夫妻关系也是一度闹僵。后来我们才知道,从他打算离婚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和自己的初恋有了旧情复燃的关系。这件事的背后,并不是想表达这个男生有多渣,而是说明已婚男女在婚后,如果夫妻关系不稳固,男人就会把情感寄托在别的女人身上,尤其是初恋!

婚后见到初恋怎么面对

婚后见到初恋应该礼貌的打声招呼或者两个人在一起坐坐好好聊聊彼此这些年过的怎么样。首先男人应该明白,你已经结婚了,就算心里再有什么波澜也应该克制自己。并且是初恋,两个人之间相爱一场有过什么也该释怀了,婚后见到可以好好的叙叙旧但是不要越界,可以当成一个很多年没见的老朋友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孩子心理偏差

全文共 1892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孩子的性格养成,会受到幼年时期多种因素的影响,大人的生活习惯会导致孩子去模仿,大人的说话语气,也会影响到孩子,那么当孩子出现了一些心理偏差时,孩子的性格也会往坏方向发展,走入一些心理误区。

孩子健康心理特点

一、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正常的智力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发展水平要符合实际年龄的智力水平。

二、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儿童青少年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稳定、协调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整个心身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功能有助于发挥自身的内在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如果经常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潜能的发挥,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标志着心理健康水平,一个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能够较快地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及人际环境等。既使突然发生意外变化或身处恶劣环境中,也能较快地顺应环境并保持心理平衡。有些独生子女由于早期社会化的娇生惯养,形成了他们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不能有效地处理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往往导致适应性障碍。

四、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能够与同龄人建立平等、互助、和睦相处的伙伴关系。

如果早期社会交往被剥夺,家庭不和睦、接受较多消极影响,易形成孤僻、敌意、敏感、过度警觉、自我为中心、妒忌、自私等不合群的不良个性,而导致人际关系的不协调。

五、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健康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和谐统一。对外部刺激反应适度,表现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并具有一定应变、应对能力。

六、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具有与其实际年龄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并形成与年龄阶段相适应的心理、行为模式。如果心理、行为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段特征,可能存在心理发育问题。表现为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孩子心理偏差

胆小敏感的性格

有些孩子很敏感,他们娇弱得很,比如碰到陌生人的时候总是忸怩羞涩地躲在妈妈的身后,牢牢拽着妈妈的衣角,探着半个小脑袋看着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此时,父母自然希看自己的孩子能大方一点,可是孩子却还是如此敏感和紧张。这种性格的主要表现:对外界环境表现出异常的敏感,外界稍微有变化就使他紧张不安;人际交往的能力比较差,喜欢独自安静地玩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游戏;行动比较缓慢;情绪比较平静;依靠性强,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要求。对于孩子的敏感性格,很多父母会对宝宝发脾气,希看宝宝能大胆起来。但是这么做的结果是宝宝更加敏感和胆小。

胆大冒险的性格

有些孩子胆子很大,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让父母汗颜的事情。比如他们会将玻璃制品随便扔向墙壁,他们会不在乎插座和开关,甚至在家中玩火……对于宝宝的这些表现,妈妈的神经总是紧绷绷的,生怕孩子再做出什么胆大和冒险的事情来。专家分析,孩子胆大冒险的性格主要有以下的特征: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习惯性地动手往摸摸东西,用脚往踢踢四周的物品;按自己的想法往行动,从不考虑后果,也记不住以前得到的教训;喜欢攻击、侵犯他人,逆反心理比较强。

乖而冷漠的性格

有些宝宝特别乖,父母感到特别省心。他们吃饭穿衣都可任大人摆布,家中来了什么人他们从来都不会关心。但是,这种宝宝进进幼儿园时,父母往往开始担心了。由于宝宝太乖了,即使被小朋友欺负了也不会反抗,被老师批评了也不在乎。这种情况该如何是好呢?

专家以为,孩子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多是由于他们从小就有更多的时间一个人自得其乐,而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很少给予关注,养成了一种对外界环境冷漠而不敏感的性格倾向。其主要表现:对外界环境极少表现出普通孩子的爱好,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无论开心与否,都没有明显的反应;比较温顺,行为和生活却很有规律;很少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没有固订婚密依恋的人。当今社会是一个夸大情商的社会,冷漠而不敏感的性格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因此,及早改变宝宝的这种性格偏差对宝宝很有帮助。

冲动多动的性格

冲动而多动的孩子总是让父母又喜欢又头痛,喜欢他们活泼和可爱,头痛他们太无“纪律”。比如,他们在幼儿园里总是动个不停,喜欢捉弄其他的小朋友……只有在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前才能安静一会。专家指出,有多动倾向的孩子,往往表现在喜欢做的事情有很多,但很难将精力集中于某一件事情上;精神抖擞,行为多动,但有的时候能静下来。

家长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主要引导人,也是自己孩子的教育者,因此,家长必须要关注到孩子的日常活动,让孩子在内心中养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减少孩子心理偏差出现的几率,鼓励孩子的优秀行为和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影响中学生叛逆行为的心理因素

全文共 1904 字

+ 加入清单

影响中学生叛逆行为心理因素

在现今社会,许多家长都渴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家长的严格要求,学校的严格规章制度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稍不顺心就会郁郁寡欢,严重者往往产生叛逆心理,做出叛逆行为。因此,针对中学生众多的叛逆行为,我们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教育政策,帮助他们安全度过青春期这个叛逆期,促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教育专家认为中学生处于身体生长的高峰期,自我意识也高速膨胀。然而,他们心理的发展却跟不上生理的发展,他们自我意识在加强,总想自己独立,不依靠父母,在经济上却又不得不依赖父母,这就导致了青少年中学生生理跟心理的矛盾。因此,我们常说青少年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断奶期”,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个矛盾,那中学生就有可能走上歧路。

一、中学生叛逆心理形成的原因

1、父母教管方式的不当。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行为。有的家长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要么娇宠,要么严厉,甚至体罚,这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会使学生形成偏激的心理。他们一旦到了新的环境或进入心理发展高峰的青春期,他们的性格就会变得特别敏感,极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父母的关系、家庭气氛等对学生的叛逆心理也有影响。如果父母关系紧张,时常争执,家庭充满矛盾时,学生会因为缺乏家庭关爱而产生叛逆。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是心理叛逆的易发群体。

2、学校或老师教育的原因。

目前大多学校依然只看重学生的成绩,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试的教育制度导致学校的德育教育不能深入开展。有些老师偏好成绩好、平时表现佳的学生,他们偶尔违反纪律,老师也会适当偏袒,其他的学生肯定会有不满,即使他们没有把话说出来,也会以顶撞老师、课堂开小差、阳奉阴违等方式来表示他们的内心不满,久而久之就产生逆反心理。

3、成长阶段的引导不力。

众所周知,青少年中学生的叛逆行为是和年龄相关的,是青少年个性形成的必经阶段。中学生自我意识成长,他们喜欢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不再盲目听从父母或老师的话。作为教师,我们要理解他们这种心理,要好好引导、耐心教育他们。但有的学生因为从小被娇惯溺爱,任性叛逆,即使出了错,父母或老师也不加以纠正,放任自流。待到长大后习惯已成自然,要改也就难了。

二、如何消除青少年的叛逆心理

1、学会沟通,以身作则。

影响中学生叛逆行为的因素除了青少年自身生理的发展之外,还有家长、老师和朋友对他们的教导或态度。作为老师或父母,我们要学会超脱自己师长的角色,以朋友的身份来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他们叛逆的根源。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应成为学生的领袖而不是监工;教师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模仿的榜样。”作为老师,应该处处、事事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自觉自愿地接受老师的教导和指引,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青春期是形成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时期,而父母是中学生接触最早最多的老师,如果父母没有作好榜样,青少年很有可能会以父母不好的行为为学习对象,形成叛逆行为。

2、艺术地批评;学会赞赏。

有的家长和老师见青少年做错了事就毫不容忍,一味地批评,这样很容易伤害到青少年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控能力,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家长和老师先对青少年的优点或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再指出错误之处,青少年就能接受批评并尽快改正错误,这是自尊心得到满足的表现。实践证明,这些青少年是可以养成自控能力的,消除逆反心理的。所以请学会以赞赏的眼光来教育青少年,赞扬是一种艺术的批评。徐州励志少年教育机构的教育专家李老师认为:人们的心灵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在人们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下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

3、循循善诱。

有些问题,如早恋、迷恋言情小说等,必须尊重青少年的情感和人格,应对他们进行有情、有理、有据的说服、疏导,启发他们去思考,去认识,给他们独立自主、痛下决心的时间和机会。同时,还要用具体事例打破青少年幼稚的理想化思维,用长辈的冷静、善诱,去换取青少年明智的选择。

三、预防青少年产生叛逆行为、心理的措施

教育专家认为青少年的叛逆行为、心理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通过比较,叛逆的青少年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点:不良的亲子交流;亲子间缺乏依恋;过于易变、严格或宽容的家庭约束方式;父母婚姻不和;父母缺乏对子女的监管。这些家庭教养方式都跟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产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预防青少年产生叛逆行为,首先就要从父母做起。首先要注重和孩子的亲子交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形成正确的依恋关系;教育孩子时不能过于严格,也不能过于溺爱。其次还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夫妻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要维持和谐的家庭关系,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中生心理问题渐成“富贵病”

全文共 139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家境优越、去年以700多分的高分考入省重点高中的学生,本该快乐地学习生活,可4月11日记者了解到,这个学生因为心理问题竟要办理休学。随即,在对多所省重点高中的采访后记者发现,高中生心理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到无法继续学习的亦非个案。而且,越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心理越显得脆弱,他们成了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

他的自信咋成了浮云

小闻父母都是高校教师,初中阶段他在同学中总是佼佼者,中考730分的成绩让他如愿进入名校。但第一个学期的期中考试他落到了倒数第五,还有三科不及格。这个自认为坚强的男子汉回家大哭了一场。此后,他花了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连课间休息、体活课他都在埋头苦学。可上学期期末,自认为可以打个翻身仗的他再度遭受打击,虽然排名前进了三位,可各科成绩仍在班级下游。他回家对妈妈说:“我是不是没希望了?”看着消沉的儿子,他的家长也不知所措。

“由于学科增加和学习方法变化,80%的高中新生会不适应。”省实验中学心理教师吴飞说,“特别是在省重点高中,大家初中时都出类拔萃,而到了新环境难免要分出高下。有的学生给自己定的目标过高,却始终无法接受现实。他们的挫败感强,试图奋起直追,而又欲速不达。这部分学生经常出现无法集中精力的情况,有强迫性症状。这时候首先要适度降低期望值,调整自我定位,善于发现自己的进步。同时,为学习确定小目标,然后逐一实现,重新把成就感建立起来。”

为爱情而努力学习不靠谱

小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备受呵护。高二上学期,小葳与一个心仪的男孩确立了恋人关系。她明白这样做并不理智,却又沉醉于爱情的甜蜜,患得患失间,她成绩明显下降,精神也有些萎靡,最后不得不向她信任的老师求助。

吴飞说:“每个班级大约会有30%的学生有早恋倾向。高中生脑海中出现喜欢的异性形象,这是很正常的。很多孩子都下定决心为了他(她)也要好好学习,两个人相约考同一所大学,并开始筹划未来。其实,人的精力有限,一方面付出,另一方面就会减少。这种分心难免影响到学习。而且在甜蜜期过后,就是矛盾期了。如果一方提出分手,伤心、愤怒甚至以牙还牙的情况都会发生。”

吴飞提醒高中生:“我常对女生说”要获得美好恋情,就要把自己包装成最值得爱的人。“对于高中生,心动千万不要行动,特别不要创造一对一单独约见的机会,早恋一定会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家长。”省实验中学心理教师王慧认为,“青春期遇上更年期,这是高中学生家庭的现状。有的家长爱拿别的孩子举例,给自家孩子施加压力;有的家长偷看孩子短信和日记,引发家庭冲突;有的全身心围着孩子转,失去了自己的生活……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聪明的家长不要把生活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家长眼里的关怀,在孩子看来就是监视和压力,莫不如多给孩子一些成长的空间。还有的家长把”你是最好的“、”你真棒“挂在嘴边,这些空洞的赞扬并不具备说服力。赞扬也要言之有物,让孩子真正看到自己的进步。”

王慧说:“高中生心理问题成了”富贵病“,是因为家境优越的孩子,一般在家里父母对他们百依百顺,物质上应有尽有,就没别的愁事了。这样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习惯被迁就,但在学校,这种要求无法被响应。不能主动去适应别人,就很难融入集体生活,心里难免充满了困惑。在物质生活丰富后,如何帮助孩子构建健康的心理,成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青春期女孩性心理变化

全文共 2108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要面对的心理变化也很多,而且这些心理要是调节不好的话,也会影响到她们的心理健康,所以还是需要注意了解青春期少女的性心理变化,那么青春期少女有哪些性心理变化呢?

青春期女孩的心理特点

1、青春期的情绪特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情绪容易波动,而且表现为两极性,即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可以用“六月天孩子脸”来形容,父母在碰到这种情境时,千万要冷静,否则很容易发生冲突。

2、青春期的人际交往特点: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渐渐地从家庭中游离,更多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活动,结交志趣相投的同学为知心朋友,他们无话不谈,形影不离,视友谊至高无上,甚至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这些举止往往令家长很难理解,而这恰恰是典型的心理断乳表现,只是发生得太快,家长没有心理准备,如果此时的家长愈加束缚,他们离家长愈远,有的甚至逃离家庭去投奔同学。

同时,青春期是性心理萌芽期,表现为开始比较注意自己形象,特别是异性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也尝试与异性交往,但是在交往过程中心理变得很复杂,一方面渴望接近对方,另一方面又很害怕别人发现,结果,交往过程神神秘秘,羞羞答答,反而显得别扭;一般情况下,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恋爱,只是彼此有共同的语言,喜欢一起交流和彼此欣赏。但是,由于表现的别样,成为同学们的谈资,一经同学的夸大处理便成为有色新闻,令当事人非常尴尬,就这样,由一起异性同学的交往而引发严重的心理负担,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为数不少。这就是青春期的苦恼┉┉

3、青春期的情感特点:在这段时期,青少年的情感由原来对亲人的挚爱之情,拓展到对同学、老师、明星、科学家和领袖人物崇敬和追随,由自爱到爱集体、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爱整个全人类;也就是说,青少年的情感充分的体现了社会性;此时,他们的道德观也发生了变化,对成功人士、名人崇拜得五体投地,对坏人坏事疾恶如仇,他们追求公平公正,一旦发现某人有私心杂念,他们就会嗤之以鼻,就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妥协和容纳不同意见的人与事,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

4、青春期的思维特点:思维是人的高级的心理活动,初中生阶段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他们对一般的问题,能够透过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到了高中阶段,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多维的、立体的考虑问题,并且通过综合、分析、推理找出本质和规律;所以,在此阶段,他们好辩论,喜欢钻牛角尖,打破沙锅问到底,敢于挑战老师和家长,呈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但是,有时由于缺乏交流技巧,容易遭遇挫折。

看过“青春期女孩性心理变化”

青春期女孩性心理变化

1、对性知识的追求

由于性成熟而出现对性知识的兴趣,是青少年性心理的必然产物。女性在对性知识方面的追求较男性开放性强些。她们性知识的来源多数是从课堂上得来,她们常与朋友和母亲谈论有关性的问题。在刚进入青春期时,对母亲的依赖性较大,随着年龄的增大,她们更愿意自己去阅读有关书刊,以便了解性知识。

2、对异性的爱慕

青少年男女之间彼此向往与追求是其性生理发展的正常阶段。女性进入青春期后,一开始常会产生一种惶恐不安的情绪,并且在人前表现得羞涩、腼腆、极富内心体验。随着性意识的进一步发展,由异性间的疏远期进入异性接近期,她们开始感到被异性吸引,产生了接近异性的感情需要。这时,女性的友谊圈子开始从同性朋友扩大或转向异性朋友。她们喜欢有特点的,如学习好、潇洒、具幽默感,有头脑有能力等的异性。她们在选择异性朋友时有一定的理性。

3、对性的欲望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以后,出现性欲望和性冲动,是发育中的正常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女性在异性的交往中,开始并不和性欲望联系在一起。她们性意识的表现方式是含蓄的,其发展是渐进的,进程较缓慢,感情体验较深,而性的欲望并不迫切。恋爱期间,女性更看重两性的心理接触和感情的交流。

青春期健康心理表现

1、社交性: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在青春期,社交范围扩大。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丰富群体生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

2、乐观性: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3、反应性: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别不会太大。如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学生因考试失败而一时不悦,是正常的现象;但若他为此而几天不吃饭,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当然,对考试失败无动于衷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4、现实性: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对现实。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勇于承认现实,找出问题所在,设法解决。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于不能适应环境,往往采取逃避现实的方法。这些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能达到自我欺骗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发展成病态。

青春期心理健康的表现有哪些?这个问题上面已经有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给朋友们带来一定的启示,青春期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家长朋友们切勿轻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与矛盾

全文共 3081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生心理问题矛盾

青春期的中学生内心存在很多冲突,最常见的十大心理问题与矛盾有:

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是很努力的,他们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第二,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宴。男生中“烟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服饰。但这些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就连平时学校组织的大扫除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在一些中学生中是相当普遍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爱劳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第三,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这类学生往往通过记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感。他们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而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

第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家长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学,什么事都可以不管”,所以造成了中学生的实际上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第五,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中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调查表明,对国家的前途,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充满信心”和“较有信心”。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发生冲动、波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他们的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激动时,如同一只打足了氢气的气球乘风飞舞泄气时,则如同一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他们对自己喜爱之事,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之事,则避而远之。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学生的情绪、情感经常处于大起大落、彼消此涨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加以控制。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静处理。

第六,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老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第七,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工具被广泛应用。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睹,见多识广,视野开阔,认识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从天文地理、空中来客、世界风云、计算机、市场动态到服装、发型、流行歌曲等,他们都十分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鉴别力还不强,加之客观现实的错综复杂,因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显得偏狭,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选择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八,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现在许多中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家有了不幸,他们能自觉地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水准不够高,他们靠偷窃来捐款,通过打架斗殴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对这一矛盾,老师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第九,兴趣广泛与兴趣中心缺乏的矛盾

现代中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很多:他们不仅关心课内学习,而且关心课外学习不但喜欢文艺读物,而且喜爱科技读物不仅关心生活,而且对国内外大事津津乐道。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学生对事物外在形式的兴趣大大超过了对事物内容本身的兴趣,在广泛的兴趣中缺乏中心的兴趣。而且,他们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情景性很强。化解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从众多的兴趣中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中心兴趣。

第十,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

从长远目标看,中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希望将来能成名成家,能干一番大事业从近期目标看,大部分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期望。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厌学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告诉学生,要成才就得有知识、有本领,否则将一事无成。学习是件苦差事,但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一定会苦尽甜来。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其产生的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有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还有教育工作上的疏忽等,正确认识这些矛盾,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青少年瞌药源于心理问题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了止咳水,听同学说,晕车药也能让你爽”,面临学习压力和望子成龙的父母,阿明(化名)想找些让自己放松、解脱的方式,在同学介绍下,他买了一瓶晕车药来吃。“第一次吃药,感觉昏昏沉沉的,很舒服”,那一刻阿明似乎忘掉了所有烦恼。在阿明看来,这比喝止咳水、吃新型毒品安全有效多了。

渐渐地从高一到高二,阿明开始越来越依赖药物来摆脱烦恼,药量也从刚开始的几粒,到十几二十粒,成绩则随着瞌药量的增加而下降,直到有一天被父母察觉。

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未解决,瞌药现象就难绝

青少年止咳水滥用甚至成瘾的问题已得到广泛关注,但根源性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未得到解决,止咳水的替代品迟早会出现。

常规剂量晕车药不会上瘾

“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吃晕车药上瘾的患者”,广州某自愿戒毒中心心理咨询师向记者介绍,与阿明交谈时发现,在他周围的同龄人群中,瞌晕车药的情况很常见,虽然只是一个小范围,但应引起关注。

晕车药常见的主要成分是苯海拉明与氨茶碱,主要通过抑制脑垂体来预防晕车,可起到镇静效果,还会有昏昏欲睡的情况。常规剂量的晕车药不会造成上瘾,但像阿明那样一次吃很多就会上瘾,心理咨询师表示,这样滥用晕车药还会导致耐药,也就是越吃越多,镇静的效果才越明显。

抗压力缺乏,用偷懒方式来解决

分析阿明滥用晕车药的原因,心理咨询师介绍说,家庭和周围环境有很大作用。阿明原本学习成绩不错,父母对其有较高期望,希望能他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尤其父亲管教很严,日常对阿明讲话,态度都比较严厉,给阿明带来很大压力,但又不敢和父母说。心理咨询师还注意到,阿明小时候受过伤,身体有点小残疾,因此不太爱与人交往,性格内向,遇到压力挫折往往找不到朋友倾诉和分担。

当然阿明本身的抗压能力也不够,心理咨询师认为这也是现在不少青少年的一个常见问题,进而往往不能寻求正确合适的减压方法,出现滥用止咳水,甚至吸食新型毒品等问题。“阿明刚来戒毒中心并非自愿,因为他担心没了晕车药,会继续郁闷苦恼”,咨询师的此番介绍反映出阿明没有面对压力的勇气,寄希望于瞌药这样不痛苦的“偷懒”方式来逃避现实。因此,咨询师认为,对于这些滥用药物上瘾的孩子,脱毒治疗的同时,更应加强心理干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两成学生曾想过自杀 关注中学生心理问题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自2004年以来针对在校中学生做了一项心理健康调查。这项调查涉及全国13个省的约1.5万名学生,其中女生数量略高于男生,平均年龄为16.3岁。调查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内,有20.4%的学生(男生为17.0%、女生为23.7%)曾经考虑过自杀;6.5%的学生(男生5.7%、女生7.4%)为自杀做过计划。

“这些数据总的结果可能还会有变动,因为我们的数据库还在进一步整理。”该项目负责老师说,“但是,从这个初步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比我们在2002年所做的另外一项调查结果有一个增长的趋势。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等情况都比原来的结果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专家分析指出,学习压力过大、早恋等都导致中学生考虑以自杀来终结生命。

“北京市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报告显示:初二、初三年级的女生有过自杀想法的占22.9%,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北京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星一博士说,“面临中考,父母的高期望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恐惧,足以让孩子的心理压力无限增大。而女生就更严重,因为女孩子情感内敛,不像男生更容易宣泄。”

早恋问题是孩子产生自杀念头的第二大原因。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部专家表示,到咨询中心来做咨询的,很多孩子是因为早恋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调查结果还显示,单亲家庭或是重组家庭的孩子想自杀的概率基本上是非这种家庭孩子的两倍。

为此,全国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副秘书长袁卫星呼吁,社会各界应该重视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纳入到新课程改革的视野中去。目前、上海、山东、江苏等省已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正式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专家支招,考生心理该如何进行有效调整

全文共 2809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临近,一些中学通过开展积极的课外活动为高三学生减压。

临近高考,考生和家长的心情愈来愈紧张,有些考生出现了失眠、焦虑、烦躁等问题。有资料显示,90%以上的高考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是:考生压力过大,精神负担过重,期望值过高,缺乏自信,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等。如何让考生放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在考场上发挥最好的水平?

考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据心理专家介绍,自4月份开始,高考学生和家长到心理门诊咨询和就诊的人数明显增多。考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了:失眠,他们往往表现为无论多么疲倦都难以入睡;个性的改变,原先活跃的个性变得孤僻,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爱说话,不喜欢和别人接触与交流;注意力不集中,大脑一片空白,学习效率低下;感觉精力下降;出现烦躁情绪,因为这时考生急切地想要提高学习效率,却总感觉力不从心,学习效果极差,所以很容易出现这种情绪。专家表示:“失眠问题尤为突出。”

据介绍,考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主要由考生个人的综合素质所决定,包括考生的人生观、应急能力以及性格。缺乏自信;缺乏主见,容易被暗示;个性孤僻,缺乏兴趣,太过专注于学习的个性往往更容易产生考前的心理问题。

“高考是考生所面临的重大关口,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考生感觉竞争激烈,心情紧张,这是正常的反应。适度的紧张和压力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和前进的动力。”专家认为,但是如果紧张情绪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就需要进行心理调适。

考生心理如何调整

专家建议,考生首先要学会自己的自我暗示。心理暗示是一种启示、提醒和指令,它会告诉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样行动,因而它能支配影响你的行为,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种正向的提醒和指令,会引导人潜在的积极动机,产生积极的行为。通过积极暗示,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态、情绪、意志及能力,考生可以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暗示,告诉自己“我行”、“我完全有能力应对考试”、“我已经准备好了”等等,在这种自我调整的作用下,能够很好地消除心理压力,从而消除焦虑,放松心情。

还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适当降低期望值,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要正视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智力差异,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成绩,制定的目标要符合自身的能力。”考生要经常劝慰自己:只要努力了,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都无愧于心,也无愧于父母。

另外,在考试之前要坚持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不要打“疲劳战”。临近考试时,很多考生都是争分夺秒,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分钟来用。他们常常挑灯夜战,晚睡早起。专家指出,这样的“疲劳战”让大脑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影响大脑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学习效率不佳。“最好要制订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努力做到早睡早起,不开夜车,不打疲劳战。这样才能保证考试时具有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

考前要注意劳逸结合,因为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同时还会有效转移考生的注意力。对于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应该进行有益而适宜的体育运动,以此减轻紧张度。科学研究证明,一些呼吸性的锻炼,例如长跑、打羽毛球、篮球、游泳等,都通过运动释放出一身透汗,从而会精神倍增,它可以使人增强信心,使之精力充沛,因为这些活动让人机体彻底放松,从而消除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就会保持乐观的心态。

如果考生出现了失眠的症状,不要害怕和担心,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采取“不作为”的方式,即不要把失眠当作一回事,轻松对待。睡不着时,可以静静躺着闭目养神,这其实也是一个休息的过程。

家长的关注要适度

家长对孩子的关注要适度。每到高考时,很多家长总是如临大敌,有时甚至比考生还要紧张,殊不知,这样焦虑的情绪很容易传达给孩子,并且影响了孩子的情绪,产生消极的结果。

专家建议,高考前,不仅考生要保持平常心态,家长也要以平常心对待,否则巨大的反差反而让考生难以适从,另外,家长还要注重加强和孩子的沟通。“这种沟通要注意技巧,不要太关注孩子的心理症状,例如总是询问孩子的睡眠,学习状态等,而是应该多问问孩子‘我能帮你做什么’、‘你现在有什么想法’等,帮助孩子转移焦虑的情绪,还能给孩子提供倾诉的机会。”

不仅如此,家长要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因为过高的期望,对考生将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状况,家长应帮助考生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劳逸结合,例如周日和孩子一起去打球、爬山、看电影、逛街等。

在学校方面,建议最好将教室里的“高考倒计时”、“高考冲刺”等标语去掉,因为在这些标语的刺激下,学生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教室需要营造一种温馨的环境,让考生以平常的心态去面对高考。”专家表示,教室中可以采用一些人性化的语言来鼓励学生,例如“相信你自己是最棒的”、“在过程中享受收获等。”

■延伸阅读

专家指出高考进补的误区

高考冲刺阶段,考生学习强度大,消耗大量的体力和能量,身心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身体疲倦是难以避免的。“买点补品,他们这样太辛苦了。”,“孩子每天都学习到很晚,明天要多买些好菜给他补补。”为了让考生更好的迎考,家长们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最补的饮食,但最补就是最健康的吗?这些“进补大法”是否适合高三考生呢?

误区一:考生消耗大服用保健品

不少家长看到孩子日以继夜地埋头苦读,身体消耗和脑力消耗非常大,而市场上许多保健品都打着“增强记忆力”、“增强免疫力”等口号,家长们一方面希望保健品能够很快地补充孩子消耗的能量,另一方面也是心疼孩子,不管是否有效总想试一试。

对此,专家表示,保健品大多味甜,服用过多会直接影响进食。严重的导致口舌苦涩,进食无味且不觉饥饿,因此家长还是应该从每天的膳食做起。如果担心孩子消耗过大,可在晚上准备一些夜宵,如小馄饨、酸奶和八宝粥等。

误区二:考生打瞌睡红牛加咖啡

浦东高三学生小岳最近书包里常常放着一两包速溶咖啡,有时还会有一罐红牛饮料,主要因为白天有时会感觉“大脑浑浑噩噩”,听老师讲课只看到老师的嘴巴在动,却什么也听不到;有时午餐过后的一两个小时内被瞌睡虫袭击,无法复习功课,醒脑饮料就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

专家认为,像红牛这样提神的饮料,考生喝了会很兴奋,但是晚上却容易睡不着。一些浓咖啡或者浓茶,同样会让孩子难以入睡。这样反而会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状态。如果是复习阶段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可适当少喝一些咖啡或茶提神,但临考前一定不要喝,除此之外,可以喝一些对身体有益的饮料,如奶制品、果汁、菊花茶、枸杞茶等。

误区三:考生太辛苦大鱼和大肉

为了犒劳辛苦备考的孩子,不少有高考生的家庭每天晚上的餐桌上不是鱼就是肉,虽然也配有蔬菜,但家长往往“督促”孩子多吃荤菜,以补充蛋白质和能量。在寄宿制学校念书的考生,周末回家也必然是改善饮食,丰盛的大餐伺候。

专家表示,考生每天进行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大脑需要葡萄糖,不能吃荤不吃主食,吃水果不吃蔬菜。营养要丰富,同时也要均衡,饮食还是清淡为主。在临考两周时,每天早饭可给孩子适量的坚果如核桃、杏仁等,给孩子补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给网络心理开个处方

全文共 1788 字

+ 加入清单

日前,一位中学生的父母来信说,他们的孩子目前正读中学,为了孩子的学习,他们节衣缩食,为孩子买了电脑,然而结果却让他们心痛。因为孩子不但不利用电脑学习,相反却上网聊天,交异性朋友,上黄色网站,玩不健康的游戏。当他们禁止孩子用电脑时,孩子就跑到网吧去玩,并且经常逃课,像着了魔一样没日没夜泡网吧。这名中学生不但荒废了学业,而且整天不与父母交流,举止异常。尽管孩子父母采取了包括打骂在内的各种方法,但却无济于事。目前他们焦虑万分,希望有关专家能够帮助他们。

据首都医科大学的一位心理医学专家解释,发生在这名孩子身上的事情,目前在广大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社会上上网主体为在校青少年,而这其中又有约50%在校生经常上黄色网站和上网游戏、聊天、网恋。由于青少年长期沉溺于上网,往往会导致精神障碍和异常等心理问题和疾病,统称为网络心理病。

专家认为,一般说来,青少年沉溺于上网而不能自拔是由以下几个原因所导致的。

首先,青少年有着天然的、自发的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

面对新事物———上网,他们当然是趋之若鹜。上网聊天、交友、网恋无疑是青少年获得理解的最好方式。而青少年的心理不成熟,对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和游戏常常抱着好奇心去看,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拾,并且会沉溺其中难以自拔。

其次,由于在校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大,精神长期紧张。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经常出现障碍与困惑。另外孩子和父母交流融洽的也不多见。这些导致青少年处于一种生理和心理苦恼期,精神长期受压抑需要一条途径加以宣泄。而上网无疑是较为理想的途径。

再次,由于我国目前性教育滞后,青少年生理上趋于成熟,性欲望与日俱增。

但性心理却极为不成熟,对性普遍存在神秘感。在这种心理驱使下,极易受不健康的网站和游戏的诱惑而不能自已。

青少年沉溺于上网,尤其是黄色网站,其危害性极大。首先会使他们迷失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青少年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其人格的分裂,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塑造。其次,迷恋网络还可能使青少年产生精神上瘾症状。一旦离开网络,便会产生精神障碍和异常等心理问题和疾病。表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就是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性格怪异。对此,教师和家长要积极加以教育、引导。应该注意的是:

1、父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如家长可经常与孩子聊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共同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尊重孩子的认知,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就可以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

2、积极采取措施转移孩子注意力,将青少年的求知欲引向正确的轨道家长和老师应设法引导青少年的求知方向。从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心理特性出发,帮助其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加强其自制能力。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长期主办各种兴趣小组,针对学生的特长与兴趣,举办各种特色培训班,积极鼓励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有益的夏令营等。有意识地将青少年的视线从网络上转移。

3、开展正常的性知识教育,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性苦闷家长和老师可通过适当方式,对其进行一些性知识的教育讲解。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性生理现象和性困惑,切不可因觉得不便谈而敷衍了事。在性教育方面,学校应及时开设正式的性知识教育课,以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性心理苦闷。使青少年对性有个正确的认识,以消除其对黄色网站的热衷。

4、青少年应加强自身的心理品质与控制力首先青少年应树立一个坚定正确的奋斗目标,以此为动力培养自己的控制力与忍耐力。加强自身情操的陶冶,对一些生活中的困惑,积极与外部沟通,寻求父母老师朋友等方面的外部支持。

专家指出,有网络心理病症的青少年如想戒掉网瘾,可有意识地转移目标,如找本书看看,参加一些自己热爱的活动。如不能立即戒掉网瘾的话,可逐步减少上网的次数与时间。上网时,应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好奇心和欲望,避免上黄色网站。如自己难以控制自己,还可让家长参与进来监督自己。

5、家庭和学校应进行经常性沟通,建立起有效的监控系统,控制有上网瘾的孩子的作息时间,以此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小环境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外部环境对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与发展有重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