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朝鲜族

朝鲜族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朝鲜族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朝鲜族问题。

分享

浏览

4206

文章

59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 朝鲜族的风俗有哪些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朝鲜族的居住一般都是以火炕作为中心,妇女都是双膝着地,男子都是盘腿而坐。穿的衣服基本都是宽松的版式,朝鲜族很喜欢穿白色的衣服可以体现出朴素,体现出亲近,又被称之为白衣民族。

朝鲜族的饮食是怎么样的

在日常的饮食中,主要是以米饭作为主食,将菜汤作为辅食,另外还会拥有多种不同风味小吃。朝鲜族不喜欢吃油腻的食物,饮食的特点主要是清淡辛辣。在传统的饮食中,蔬菜还有稻谷类的食物就变成了基本的饮食菜肴,主要是以辣作为特征。朝鲜族比较喜欢吃狗肉,每一次操办婚丧事或者逢年过节,这些特殊的阶段就不吃狗肉。

朝鲜族的礼仪

小孩子在周岁的这一天,就需要穿上漂亮的生日服装。男孩基本上都是穿一件上衣,外加一件小坎肩。朝鲜族的婚礼主要是安装“婚仪”、“纳采”、“纳币”和“迎亲”等程序进行。在60周岁花甲时期,子女们还需要给老人去大摆寿宴,邀请所有的亲朋好友一起欢聚一堂,祝愿老人健康长寿,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老人还有妇女就需要把宴会上的饮食分给所有的小孩,还有年轻人寓意着可以健康成长。

朝鲜族的葬礼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是流行土葬。老人在去世之后,所有的亲人在三天内不可以理发,还有洗脸。同时不应该吃干饭,必须要穿孝服。亲友来拜访时,还需要在遗体面前叩首,来到亲属面前叩首。举行葬礼的这一天必须要在单日,然后就需要给死者上供,每逢死者的生日,还有死日都需要祭祀。现在已经变成了火葬,所有的程序都会变得比较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朝鲜族为什么吃狗肉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朝鲜族是一个爱吃狗肉的民族,在外人看来这似乎有点与众不同,狗肉有那么好吃吗?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朝鲜族吃狗肉原因,仅供大家参考!

朝鲜族烀狗肉方法

传统的吃法是把狗肉烀熟以后,捞出一部分肉单吃,剩下的肉汤里放入大酱和干白菜等蔬菜再炖,这种汤成为狗酱烫。

1、居住在延边和牡丹江地区的朝鲜族吃狗肉的方法是把狗肉放入清水里煮一段时间,先捞出心、肝、肺、肾、肠等内脏,单独做为酒肴,肉煮的烂熟之后,捞出来撕成丝,放入碗中肉汤里,这种汤称做“狗汤”用汉语译为“狗肉汤”。

2、吃狗肉汤要配好佐料“汁”,也叫狗酱。“狗酱”的做法十分讲究,把煮熟的肠子摘出肠油后剁碎,与酱油、辣椒面、蒜泥、葱花、野苏子叶等调味品拌成糊状,碗里盛好汤和肉之后,放入适量的“狗酱”。以内脏和皮肉做酒肴时,也要沾着这种“狗酱”。

朝鲜族狗肉的秘制方法

1;屠宰---放血(再四个腿上)---退毛(热水退)----开堂----分割----冷水侵泡(6---8小时)

2;放少许油炒酱(最好是东北的大酱),加葱,姜,蒜段加辣椒(整个的)加水以没过肉为好大火烧开,小火闷烂为原则

3;调料八角,花椒,茴香,干姜,料酒,盐,味精..特别注意一点(开锅后把狗的苦胆撕碎加入,可去腥味)

4;炒狗酱,;煮好的狗肥油剁碎加葱,姜,蒜,辣椒,大酱,酱油同炒出锅前加香菜末.(蘸食狗肉用的)

5;食用方法;大块肉,手丝肉,狗肉皮,狗排,狗肉汤,狗肉汤炖豆腐(注意;凡是汤菜一定

要加冬过的小白菜和红油),至于开发其它的菜品,那就看你当地的习惯了。

朝鲜族吃狗肉的理由

在朝鲜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是说朝鲜族人爱吃狗肉,锅里滚开以后,那香味把神仙馋得都站不稳了。朝鲜族爱吃狗肉,认为吃狗肉可以清热解毒,还认为狗肉在夏天吃最好,因为天热出汗消耗体力,吃狗肉能补充营养。现在不分时候了,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用狗肉来烹制菜肴,是朝鲜族烹饪中的一大特色。

朝鲜族用狗肉为原料可以做出许多高雅美味的菜肴,如沙锅狗肉、狗肉火锅,以及各种汤菜。其中最负盛名的还要算是狗肉火锅了。狗肉火锅的烹制,独具特色,带有浓厚的民族风味。但是举行婚礼、葬送死人、过年过节的时候不杀狗不吃狗肉。朝鲜族人还喜欢吃牛肉、鸡肉、海鱼,不喜欢吃羊、鸭、鹅和油腻的食物。在朝鲜族的饮食中,誉满全国的是冷面,闻名世界的是泡菜。这两类食品目前在中国各大中城市都很容易品尝到,而且声誉极佳。朝鲜泡菜是延边地区主要的过冬蔬菜,每到秋天,家家户户都把几口大缸搬到院子里,把白菜、萝卜等各种蔬菜码在缸里腌上,又香又辣还带甜味,腌菜时的景象非常热闹。

展开阅读全文

朝鲜族的摔跤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色?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民族特色以及民族活动,在日本有着独具特色的相扑,蒙古族有着草原摔跤,同样的,在朝鲜族文化中也有着摔跤文化。朝鲜族的摔跤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运动,可以想像那是一种完全展现力量美感的时候,给每个摔角选手一种肉与肉的碰撞,那是艺术的演绎。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朝鲜族人民热爱体育运动。摔跤是他们的古老的体育和娱乐活动。素有“摔跤之乡”之称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具有悠久的摔跤历史。每逢端午节或中秋节,四方摔跤手云集,争夺锦标,人们常选一头肥壮的黄牛作为奖品给优胜者。

比赛时,双方穿上特制的服装,右腿上扎一束白色的带子,各自将左手套进对方的带里,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裁判一声令下,双方同时立起,比高低,经过多局较量,获胜者牵着黄牛在锣鼓声中绕场一周。

摔跤时规定套上腿绳。腿绳用长3米的麻布或白布制成,以90厘米围在腰际,余则缠在右侧大腿上。腰带为一条长1.5米的布带。

摔跤一般分为儿童、少年、壮年三个级别比赛,由少年摔跤开场。比赛双方穿上特制的摔跤服,右腿上扎一束白带子,各自将左手套进对方的带里,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比赛时,双方各右膝跪地,左膝弯曲,右手搂住对方左肩,从背后抓住对方腰带,左手紧抓对方腿带。

裁判员发令后,双方同时迅速站起,猛摔对手。无时间限制,以摔倒对方为胜。一般采取三局二胜制,经过多局较量后决出获胜者。人们常选一头肥壮的黄牛作为奖品奖给优胜者,比赛结束时获胜者牵着黄牛在锣鼓声中绕场一周。

展开阅读全文

三道河朝鲜族民俗村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三道河朝鲜族民俗村位于中朝边境和辽吉两省及丹东集安本溪三市交界处,距宽甸县下露河朝鲜族乡政府以东三公里。露河水在这里拐了第三道弯,故名三道河。这里紧邻丹集公路,是中外游客前往世界文化遗产——集安高句丽王城的必经之地。

三道河呈太极图型,是一个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小山村。门前是碧绿的稻田,屋后是潺潺的流水。春天金达莱开满山岗,金秋时节稻谷飘香,枫叶漫山红遍。这里的居民都是朝鲜族,他们百年前就从朝鲜半岛来到这里定居。直到今天,他们依然保持着能歌善舞,好客乐施,尊老重教,讲究整洁的优良传统和风俗习惯,是丹东地区朝鲜族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村落。

三道河朝鲜族民俗村建有辽宁省唯一的朝鲜族民俗博物馆,馆藏朝鲜族民俗实物2000多件。建有占地50000平方米的朝鲜族民俗风情园,园内有朝鲜族百年老屋和庭院。庭院里有朝鲜族老人在编草鞋,妇女在织布机上织布。游客可以和村民一起跳舞、荡秋千,跳板,射箭和垂钓。园内高丽美食馆大楼古色古香,可同时容纳300人就餐。游客在这里可以亲自动手做打糕,压榆树面。梦香园旅馆全部为高丽满炕,可以满足200名游客体验朝鲜族的夜生活。以朝鲜《春香传》里春香和李梦龙的爱情故事为主体的春香广场,令青年男女神往。还有秀丽蜿蜒的三道河漂流,更让游客流连忘返。

浓郁的民俗风情,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优美的风景,吸引了大批摄影家,画家和作家的目光。台湾的中天摄制组和央视旅游卫视在这里拍摄了专题节目,这里还是辽东学院等大专院校的教学实训基地,每年有大批在校大中专学生到这里参观实习。

地址: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下露河朝鲜族乡

展开阅读全文

姜家店朝鲜族乡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姜家店朝鲜族烈士纪念碑,座落于吉林省柳河县姜家店朝鲜族乡乡政府西0.6公里处,驼靖线公路北侧,紧邻道路而建。建筑占地面积78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780平方米。

纪念碑地占地面积780平方米,四周建有钢筋围栏,碑基分为上下二层,上层为烈士纪念碑,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下层为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小型广场,广场最外侧立有二座石碑,左侧为“革命烈士碑的纪念简介”背面刻有捐赠人姓名,右侧为姜家店朝鲜族乡人民政府建立的“青少年爱国主义基地”的石碑。姜家店朝鲜族乡烈士纪念碑是当地群众为纪念和缅怀在姜家店朝鲜族乡走出去参加革命牺牲的烈士,所以筹建的,于2003年8月1日竣工。

此处是姜家店朝鲜族乡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柳河县委党校

展开阅读全文

朝鲜族打糕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在秋冬时节,朝鲜民族经常制作一种小方块米糕(也称“打糕”),最常见的一种叫“糯米打糕”,用糯米精制而成。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很多糯米打糕,分赠邻居和亲友。从这种习俗中产生了“吃打糕过年”的说法。节日送礼不能缺了打糕,尤其在送娘家礼物时更不能缺少,据说打糕里还有诚心、爱心和孝心的含义。

打糕是用浸泡蒸熟的糯米,放在案板上用木槌打成年糕状,中间夹豆沙馅,加上白糖制成,香甜可口。

其做法是:做打糕要经过洗、蒸、打、切四道工序。先把糯米洗好,用清水浸泡十几个小时(如果急着做,可用温水浸泡,时间可短些),泡到用手指能把米粒捏碎为止,然后把米捞出来,把水沥干。把米放入笼屉内用大火蒸半个小时左右,要蒸到软硬合适为止。把蒸好的糯米饭放到砧板上,用木槌边打边翻。打的人开始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打的饭粒四处飞溅;翻的人要用水沾手并不断擦砧板,否则,打糕就会和砧板粘在一起,翻不动。这种粘糕,要求打得越匀越好,一般打到看不见饭粒为宜。把打成的糕切成适当的小块,用豆沙或者熟豆面等裹上一层就可以吃了。喜甜食者,可蘸糖食用。喜咸者,可佐盐食用。这种打糕比一般年糕更加粘润可口,味道尤为清香。

展开阅读全文

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泉源满族朝鲜族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通化县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裕民村村东1公里处,裕民村在乡政府驻地大泉源村南2.3公里处。

占地面积22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220平方米,形成于1947年12月,利用于2004年10月。

1935年8月2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一师师长韩浩率领部队300多人,到今通化县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和平村刘家街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军宗旨和抗日救国主张,发动群众与日寇“集家并屯”作斗争,驻守大泉源村的日本守备队和伪--100多人闻讯后前来“讨伐”,韩浩率部占领了刘家街南岗,日伪军占领了刘家街北岗,双方进行互射,正当一师部队准备发起进攻时,大泉源江口-分驻所之敌前来增援,面对不利战势,韩浩率部主动撤出战斗,在撤退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0岁。韩浩原名金瀚浩,1905年生于朝鲜,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3团团长,1935年5月任一师师长。

1946年秋,国民党军向我解放区全面进攻,同年冬我两淮弃守,我华中工农干校部分学员组成工作队,随军撤往东北。1947年冬,华中工作队100多名同志来到今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裕民村,因当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加上水土不服,许多同志得了重病,13人在此地病逝。

2004年10月,县民政局与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裕民村对烈士陵园进行了改建,韩浩与13名华中工农干校同志安息在这里。

形成于1947年12月,利用于2004年10月。1995年,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政府,将韩浩烈士墓从和平村刘家街南岗山坡上,迁到了设在裕民村的通化县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革命烈士陵园。2004年10月,县民政局与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裕民村对烈士陵园进行了改建。遗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利用,整修和建设水平较高。(中共通化县委党校提供)

裕民村:裕民村。

展开阅读全文

金斗朝鲜族满族乡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金斗朝鲜族满族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县金斗朝鲜族满族乡政府所在地金斗村东侧2公里处、北沟河旁边。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850平方米,2010年8月改建。

1947年4月3日,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战役胜利结束,我军扭转了在南满和整个东北的战局,使我军从战略防御阶段向全面--阶段过渡。为结束东北解放区被分割的局面,1947年5月13日,我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动了对国民党军的第一次大--,即夏季攻势,5月22日,通化第二次解放。在第二次解放通化战斗中,5月中旬,我东北民主联军三纵或四纵某部攻打快大茂子(今通化县县城快大茂镇),国民党军依托快大茂子山上的碉堡负隅顽抗,战斗十分激烈,敌我双方都有较大伤亡。战斗中,快大茂子区金斗村(今金斗朝鲜族满族乡)派出了担架队抢运伤员,其中有9名伤势过重的战士在抬到金斗村时停止了呼吸,当地村民将他们进行了就地安葬。另外,1947年3、4月间,我东北民主联军三纵或四纵某部战士李东勋、尹广财,先后到金斗村执行任务,因被国民党兵发现,在与敌人战斗中壮烈牺牲。

2010年8月乡政府对烈士墓进行改建时,将两处烈士墓合在一起,形成了规模,扩大了影响,更新了面貌,统称通化县金斗朝鲜族满族乡革命烈士墓,安葬着11名东北民主联军三纵或四纵队的11名战士。

1947年春形成,利用于1950年4月,遗址于2010年8月进行了改建,面貌一新,状况良好。(中共通化县委党校提供)

金斗村:金斗村。

展开阅读全文

红旗朝鲜族民俗村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红旗朝鲜族民俗村地处安图县万宝镇,是省州命名的朝鲜族民俗村。红旗村坐落在秀水潺潺的古洞河畔。这里地势平坦,环境幽雅,明长公路穿村而过。该村现有八十多户朝鲜族居民,一直保留着古老的朝鲜族民俗风情。独具风味的狗肉汤、牛肉汤、河鱼汤、海菜汤、酱汤以及各种各样的泡菜,丰富多彩,清脆爽口。民间酿制的米酒、清酒、浊酒,特制的冷面、打糕、松饼、烧烤,令人胃口大开,回味无穷。1994年以来,该村依托民俗旅游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接待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修建了标准卫生间,改造了民俗饭店,扩建了用于朝鲜族传统运动项目的秋千、跳板、摔跤场等,还设立了经营土特产品的购物中心,基本上形成了行、游、食、住、购、娱为一体的服务体系。

中国朝鲜族第一村位于延吉至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上,全村86户居民全都是朝鲜族。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直接参与朝鲜族传统饮食打糕、米肠、泡菜的制作,还可以亲身体验秋千、跳板等朝鲜族体育游戏。更加精彩的是这里有一个能够容纳三百多人的“朝鲜族民俗表演场”,有专业的朝鲜族民族歌舞演员为游客表演正宗的朝鲜族歌舞节目,让游客从各个方面了解朝鲜族的民族文化,体验民俗风情。

展开阅读全文

乌林朝鲜族民俗村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乌林朝鲜族民俗

乌林朝鲜族民俗村座落在蛟河市乌林朝鲜族乡,距蛟河市12公里。

该村的民族气息浓厚,村民热情好客。游人到此能亲自参与以民族礼节举行的迎送客人的仪式及民族歌舞联欢,能在具有民族特色的火炕上品尝风味餐。

主要旅游活动有:参观朝鲜族民居;村民与游客共同歌舞联欢;到村民家中参观民族生活习俗;在具有民族特点的火炕上品尝朝鲜族风味餐。朝鲜族的米饭、米酒、打糕、冷面、小咸菜、山野菜、狗肉全席等风味饮食和充满热情的招待令游客留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兴光村朝鲜族民俗村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吉林市永吉县口前镇西部15公里,这里依山傍水,风光秀美。兴光村以朝鲜族民俗为特点,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产业带动全村的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兴光村发展朝鲜族民俗旅游在吉林地区是第一家,该村充分发挥本地朝鲜族特点、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原有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要求,重点建设和开展朝鲜族民俗旅游,与松花湖、北大湖形成一个风景旅游带,现在已成为北大湖滑雪场旅游线上的一个特色景点。

兴光村少数民族朝鲜族民俗村位于永吉县春登乡,距吉林市35公里,是一处以体验朝鲜风俗为主的旅游景点。兴光村朝鲜族民俗村木搭架、屋顶四面坡用谷草或稻草、瓦片覆盖,墙壁多为泥墙刷白灰。现在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中国的少数民族朝鲜族有200余万人,主要居住在东北三省,其中吉林省占60%以上。少数民族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语系未定。少数民族朝鲜族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中,是物质生活比较好、文化水平较高的民族。长期以垦荒为业,为开发培植中国高寒水稻,种植东北优质大米做出了贡献。少数民族朝鲜族的歌舞蛮声全国。少数民族朝鲜族人酷爱体育,讲究卫生,文明礼貌,特别是尊老爱幼的美德受到各族人民的好评。

兴光村与松花湖、北大湖已形成一个风景旅游带。原始的朝鲜族民居,以木搭架,屋顶苫稻草,墙壁抹白灰的房屋将使您切身感受到朝鲜族的文化内涵具有兴光村特色的朝鲜族民俗表演。能歌善舞的兴光人还会邀您共舞。还可以亲身体验秋千、跳板等朝鲜族体育游戏,让游客从各个方面了解朝鲜族的民族文化、体验民族风情。

朝鲜族的民族服饰极有特色。年轻女子往往穿着质地华贵、色彩艳丽的长衣裙,中年女子也一样身着漂亮的长筒裙,只是颜色以素色为主;男子则喜穿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多穿长袍。儿童也着长裙,并在衣裙的袖口处配上七彩缎,色彩明亮。

朝鲜族婚礼仪式隆重,分别在女方和男方家两次举行。朝鲜族家庭“男主外,女主内”风俗,少数民族朝鲜族的婚礼习俗非常热闹,尊老习俗备受称道,有一日四餐的饮食习惯。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捣衣”劳动。每到中秋左右,妇女们都要拆洗被褥衣服,进行晒喷浆,待其半干后叠成长方形在砧上捶打,这就是“捣衣”。

展开阅读全文

朝鲜族民俗村

全文共 1200 字

+ 加入清单

朝鲜族民俗村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朝鲜族民俗村

朝鲜族民俗村地处祖国边陲的长白县城东部,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古朴,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惠山市隔江相望。传统的民风民俗与山水景色融为一体,给这座小村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使这里有了与众不同的特点。

来到民俗村,仿佛走进了水墨山水之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前的牌楼,只见牌楼飞翅檐角,雕刻精美,气度非凡,颇有边陲民族特点的韵味。进入楼门,尽显古代朝鲜族建筑的典雅别致,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整个广场完全采用木石结构砌建,设计巧妙,坚固美观,随处可见的精雕细琢比比皆是:看这迎门而建的“喜鹊桥”,就是采用松木搭建而成,寓意喜气与祥瑞;看这“文化墙”,完全采用鸭绿江中的鹅卵石和长白马鹿岩砌雕而成,尽展了朝鲜族伟大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看这游廊完全仿照古老建筑,雕梁画栋,美观别致;看这木制结构的大小水车分列历史长河南北,又唱响了新生活,蕴涵着朝、汉文化的渊源。广场的中部和西部依次座落着“巨矢城”、“

稻香居”、

铜牛”、“

斗笠亭”、“士帽亭”、“和睦石”等景点,这些富有朝鲜族特点的景观从不同的角度释放着朝鲜族的文化内涵。最让人感兴趣的还是这“

稻香居”,其建筑风格完全仿照古时的朝鲜族民居特点,木式的结构,屋顶以稻草覆盖,整洁干净的庄稼院内放置着朝鲜族生活和劳作的工具,让人感受到了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积淀。

独具特色的民俗村,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在这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这里的人民民风纯朴,热情好客,来到这里不品尝一下朝鲜族的饮食,那是白来一回。朝鲜族饮食花样繁多,有冷面、打糕、狗肉、泡菜、蒸糕、松饼、油密果、馅糕、“酱木利汤”(酱汤)等,主要特点以凉、辣为主,那真是百吃不厌,吃了这一回还想下一回啊!当你品尝完美味佳肴,还可以漫步在山水间,

欣赏到山清水碧的秀丽风光,特别是每年的春夏之交,那连阡接陌的杏花、梨花,如皑皑白雪,似缕缕轻烟,缤纷满枝,幽香四溢,漫步于这花丛树下,使人飘飘若仙,如到仙境。这绮丽迷人的景致,为这又平添了一番意韵。

民俗村也是久负盛名的歌舞之村,每逢节假日和婚礼、祝寿,朝鲜族群众都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伴随着欢快的朝鲜族民谣,翩翩起舞,尽展朝鲜族传统文化的风采,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优美动人的朝鲜族民间象帽舞、农乐舞、长鼓舞、扇子舞、顶水舞等,随着旋律音韵,或委婉、或轻柔、或刚烈、或幽雅……淳朴热情,亘古流传,无不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热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走在水泥铺就的路面上,只见路边的民居也古朴典雅,规模宏大,房舍鳞次栉比,院落层进叠出,翅角层层凌空,飞檐斗拱,潇洒大方,立如飞鹤,红蓝琉璃瓦点缀其中,富丽堂皇,令人赏心悦目,从整体到布局无不体现匠人巧妙和精湛的技艺,尽显现代人追慕古人的风雅。

奇异的风俗、独特的民居、绮丽的风光构成了民俗村撩人的色彩,也牵引着不少游人梦萦神往。

展开阅读全文

朝鲜族就餐饮酒时有哪些规矩

全文共 105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朝鲜族主要生活在东北三省,历史文化悠久,同时能歌善舞,酒是朝鲜族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东西之一,由于朝鲜族是个非常注重礼节的名族,所以其酒礼习俗非常繁多。朝鲜族就餐饮酒时有哪些规矩?

在家中喝酒的时候,一般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饮酒,除非长辈要晚辈在其面前喝酒,则需要晚辈双手将酒杯接过,立刻转身将酒饮下,而后向长辈表示谢意。

在传统节日春节中,朝鲜族人们都要吃“岁酒”,过春节在他们口中叫做“岁首节”,“岁酒”与平常的白酒不同,它是用桔梗、防风、山椒、肉桂等多久名贵中药材构成,有点像汉族的“屠苏酒”。然而二者配方还是有所不同,饮用此酒可以给家人带来长寿的益处,同时有辟邪的作用。

朝鲜族在正月十五的时候,还要喝“耳明酒”,那天早晨,喝上此酒,则预示着耳聪之意。一年没有得耳病,就可以经常听到开心的事情。

在过端午节的时候,他们会准备打糕和黏米饭,据古书记载:“惟端午节则异常盛大,必休息三日,饮酒食肉。其稍富者,并有打糕为食、杀狗佐酒者。”

汉族过中秋节的时候,朝鲜族称为是过“秋夕节”,他们会在院子的桌子上面放一个大水盆,为了的是观赏到十五中秋圆月,而且还要欣赏到水中倒映的月亮,过节时候,会用新米做新打糕,杀牛宰鸡,气氛非常隆重,观赏天上圆月之时,全家人开心的载歌载舞,饮酒作欢。

在结婚的时候,新郎首先给新娘敬酒,酒杯用托盘托着,上面撒满彩丝或者青红丝,色彩缤纷,这希望新人以后的生活可以丰富多彩,新娘行跪拜礼接酒,然后再敬酒给新郎。等新郎给新娘的家人致词后,身边的伴郎会让人将酒菜收起来,送到新郎的家中,首先是拿到祠堂去祭祖先,然后再将酒菜让家里人吃完,这样的礼仪可以显示出朝鲜名族有着祭祖而且敬老的传统风俗。

当家中都有双双健在的60岁得老人时候,晚辈们还有过一次“回婚节”,专门为老人们办一次盛大的庆典,当晚,老人要穿上当年结婚的礼服,享受着大家给予的敬酒祝愿,并跳上美丽的舞蹈,与晚辈一起欢歌笑语。

在东北地区的朝鲜族,若有人去世后,就会有朋友或者亲属过来吊唁,不论男女,都各自带来一瓶酒,在逝者的灵前祭奠一杯,再庄严的叩三个头,表示自己的悲伤之感,在逝者进棺之前,丧家人还要摆一次酒席,招待来吊唁的客人们,在逝者下葬之后,丧家在其坟地还有摆一个小酒席,希望逝者在另一个天堂里面的生活可以过的衣食无忧。

社会发展和多样的文化创造提供了铺垫,所以酒文化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系中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说我国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礼仪,通过来给大家介绍下我国的饮食习惯风俗有哪些等知识,所以说要多关注旅游饮食安全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朝鲜族地区旅游需要注意哪些宗教食俗

全文共 1514 字

+ 加入清单

朝鲜族地区旅游有很多的宗教信仰,同时还有很多的饮食习俗,那么朝鲜族地区旅游需要注意哪些宗教食俗?通过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朝鲜族虽然没有全民性的统一的宗教,但宗教在各个历史时期对朝鲜族曾发生过不同的深刻影响。原始宗教有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后来产生檀君教等民族宗教,萨满教是朝鲜族的传统宗教。儒教、道教、佛教传入朝鲜族地区后,特

朝鲜族虽然没有全民性的统一的宗教,但宗教在各个历史时期对朝鲜族曾发生过不同的深刻影响。原始宗教有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后来产生檀君教等民族宗教,萨满教是朝鲜族的传统宗教。儒教、道教、佛教传入朝鲜族地区后,特别是儒教思想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佛教在朝鲜族中传播也有悠久的历史,如农历四月八日的燃灯节,本是为庆祝释伽牟尼生日的,后来成为民间风俗。

朝鲜族多以大米、小米为主食。喜欢吃干饭、打糕、冷面。朝鲜族人多吃狗肉、猪肉、酸辣、泡菜、咸菜,他们不吃羊肉和肥猪肉、花椒。

朝鲜族平常的主食是吃大米饭,喜欢食米饭,擅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做米饭用的铁锅,底深、收口、盖严,受热均匀,能焖住气儿,做出的米饭颗粒松软,饭味纯正。一锅一次可以做出质地不同的双层米饭,或多层米饭。"山珍海味"也常常摆到桌上。山上的野鸡、野兔、野菜和山药,海里的海带、银鱼、紫菜,都是朝鲜族人爱吃的。

朝鲜族日常菜肴常见的是"八珍菜"和"酱木儿"(大酱菜汤)等。"八珍菜"是用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成的菜肴。大酱菜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兴菜、海菜(带)等以酱代盐,加水焯熟即可食用。饭桌上每顿饭都少不了汤,一般是喝大酱汤。大酱汤对朝鲜族人来说是少不了的,会做大酱汤的姑娘才是好姑娘。

朝鲜族是一个爱吃狗肉的民族。在朝鲜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是说朝鲜族人爱吃狗肉,锅里滚开以后,那香味把神仙馋得都站不稳了。朝鲜族爱吃狗肉,认为吃狗肉可以清热解毒,还认为狗肉在夏天吃最好,因为天热出汗消耗体力,吃狗肉能补充营养。现在不分时候了,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用狗肉来烹制菜肴,是朝鲜族烹饪中的一大特色。

朝鲜族用狗肉为原料可以做出许多高雅美味的菜肴,如沙锅狗肉、狗肉火锅,以及各种汤菜。其中最负盛名的还要算是狗肉火锅了。狗肉火锅的烹制,独具特色,带有浓厚的民族风味。但是举行婚礼、葬送死人、过年过节的时候不杀狗不吃狗肉。朝鲜族人还喜欢吃牛肉、鸡肉、海鱼,不喜欢吃羊、鸭、鹅和油腻的食物。在朝鲜族的饮食中,誉满全国的是冷面,闻名世界的是泡菜。这两类食品目前在中国各大中城市都很容易品尝到,而且声誉极佳。朝鲜泡菜是延边地区主要的过冬蔬菜,每到秋天,家家户户都把几口大缸搬到院子里,把白菜、萝卜等各种蔬菜码在缸里腌上,又香又辣还带甜味,腌菜时的景象非常热闹。

朝鲜族有喝"岁酒"的习俗。这种酒多在过"岁首节"前酿造。岁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岁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桔梗、防风、山椒、肉桂等多味中药材,类似于汉族的"屠苏酒",但药材配方有所不同。用于春节(中国传统农历新年)期间自饮和待客,民间认为饮用此酒可避邪、长寿。

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是入冬后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备菜肴。泡菜味道的好坏,也是主妇烹调手艺高低的标志。朝鲜族菜肴食用后大都有一定的滋补和医疗作用。如春天食用的"参芪补身汤"、伏天食用的"三伏狗肉汤"、冬天食用的野味肉和野味汤等。

朝鲜族节日菜肴品种繁多,并备时令名菜。朝鲜族名菜名点很多,主要有神仙炉、补身炉(又称补身汤、狗肉火锅)、冷面、打糕、朝鲜泡菜等。另外还有:酱牛肉萝卜块;铁锅里脊;生拌鱼等朝鲜族风味菜肴。

展开阅读全文

朝鲜族地区旅游需要注意哪些饮酒礼仪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朝鲜族旅游的话除了注意饮食,还需要多了解这些饮酒礼仪,那么朝鲜族地区旅游需要注意哪些饮酒礼仪?的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朝鲜族非常讲究礼节。晚辈不得在长辈面前饮酒。如果长辈坚持让晚辈喝酒,晚辈要双手接过酒杯来,转身饮下,并向长辈表示谢意。

朝鲜族大年初一要喝屠苏酒,又叫“长生酒”。上元节清晨要空腹喝点酒,认为可使人耳聪目明,一年不得耳病,常能听到喜讯,故叫做“聪耳酒”。在老人节的“花甲宴席”(回甲节)上,从长子夫妇到孙辈,都要依次斟酒向老人跪拜祝寿。

朝鲜族还有家庭性节日“回婚节”,为双双健在的老人举行结婚六十周年庆典。当日,一对老人重新穿上当年结婚的礼服,接受大家的敬酒祝福,并轻歌曼舞,与晚辈同乐。

朝鲜族民间舞蹈《瓶舞》是祝寿时的专门舞蹈。在向老人祝寿酒宴上,女子头顶酒瓶,即兴曼舞。当寿星酒兴浓时,由其女儿、儿媳或孙女头顶一瓶最好的酒,在席间翩翩起舞,宾客唱歌击杯碟为之伴奏,舞至精彩处,众人欢呼,舞者捧下头上的酒瓶向“寿星”敬酒。人们狂欢畅饮,通宵达旦。

所以说朝鲜族这些饮酒礼仪需要多加了解,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我国的饮食习惯风俗有哪些等都有详细的帮助,所以说要时刻关注旅游饮食安全小知识,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朝鲜族地区旅游需要注意禁食哪些食物

全文共 1503 字

+ 加入清单

朝鲜族地区旅游有很多饮食禁忌,通过的小编来给大家详细的讲解这些旅游饮食安全小知识,那么朝鲜族地区旅游需要注意禁食哪些食物?我国的饮食习惯风俗有哪些?

首先,朝鲜族的主食主要有饭、糕、面条等。由于朝鲜族是种植水稻的民族,食用大米自然最多,玉米、小米、高粱米、黄米等次之。米饭由铁锅煮成,这种锅堪称“土高压锅”,具有良好的保气性能,焖出饭来格外肉头、可口。大米通常还和小米或玉米混合而煮成二米饭,味道极佳,营养丰富,别有风味。农历正月十五日吃由米、麦、谷、豆、黍五谷混合煮成的五谷饭,祈望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

糕也是朝鲜族喜欢吃的主食之一。糕主要用米和米磨成的米粉制作。根据风俗和材料不同,品种有五十多个,制作方法有蒸、煮、打等多种。糕中最受欢迎的是打糕和松饼。打糕是将糯米洗净淘好后蒸熟,然后在打糕槽里用木锤打制,打到不见整颗米粒为止,故名打糕。然后,切成块蘸上豆面、小豆面、绿豆、蜂蜜等食用。松饼先是用开水把大米面和好,再将米面蒸熟。然后擀出小片将小豆、芝麻、栗子、枣、糖等做馅包成半月形等各种形状后放在铺上松针的锅里蒸熟,使

之散发出很浓的松香味,故名松饼。

此外,朝鲜族的主食还有面条。面条有冷面、热面、拌面等。主要制作材料有荞麦面、白面、玉米面、淀粉等。其中朝鲜族最喜爱吃的就是冷面。冷面多于夏季食用,一般用小麦粉、荞麦粉和甘薯淀粉混合制成面条,以牛骨煮汤,食用时汤中加辣椒、酱牛肉片、苹果片及其它调料。面条筋道,汤味香辣,入口凉爽,回味长久。

朝鲜族日常菜肴常见的是“八珍菜”和“酱木儿”(大酱菜汤)等。“八珍菜”是用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成的菜肴。朝鲜族喜欢喝汤,汤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素有“宁无菜肴也要有汤”之说,其种类多达三十余种。其中,大酱汤和狗肉汤最受青睐。大酱菜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兴菜、海菜(带)等以酱代盐,加水焯熟即可食用。大酱汤通常在早饭和晚饭时喝,一般喝热汤,三伏天则多喝凉汤。大酱汤对朝鲜族人来说是少不了的,会做大酱汤的姑娘才是好姑娘。狗肉汤也称狗酱汤、补身汤,能滋补身体,去热防暑。朝鲜族喜欢吃狗肉,但有一条禁忌:操办婚、丧事或搬家、逢年过节时,不杀狗、也不吃狗肉。

泡菜在朝鲜族菜肴中占有一席之地。她不仅最为普及,而且最富民族特色。朝鲜族吃泡菜有悠久的历史,有“男人可以没老婆,但不可以没泡菜”的俗谚。泡菜是一种发酵食品,大致可分为过冬的泡菜和春夏秋冬随腌随吃的泡菜,其种类也繁多。根据原料、制法、用法的不同,其口味也各异。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朝鲜酸辣白菜,它是将洗

净的白菜用淡盐水腌过之后,再配以辣椒面、蒜、葱等作料搅拌成的底料,装在坛罐里发酵而成的。此外,朝鲜族拌小菜,风味独特,鲜美爽口,酸辣多味,健脾开胃,制作简单,经济实惠,深受欢迎。

最后,朝鲜族还有饮酒的习惯,自古以来就有无酒不成礼的文化传统。酒类除白酒外,还有民间酿造的米酒、浊酒、清酒等。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接待亲朋好友时都不能缺酒。饮酒时,大家往往即席唱歌或跳舞。浊酒是用粮食酿造,朝鲜语称“麻克里”,酿造简便,酒精度不高,在乡村仍然流行,多作为清凉饮料。另外朝鲜族有喝"岁酒"的习俗。这种酒多在过“岁首节”前酿造。岁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岁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桔梗、防风、山椒、肉桂等多味中药材,类似于汉族的“屠苏酒”,但药材配方有所不同。用于春节(中国传统农历新年)期间自饮和待客,民间认为饮用此酒可避邪、长寿。

所以说要时刻关注,对于朝鲜族地区需要禁食的食物有详细的认识,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去朝鲜族旅游游玩,所以说多了解这些知识还是有帮助的。

展开阅读全文

朝鲜族的饮酒习俗有哪些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酒是餐桌上不能缺少的东西之一,很多人都知道酒壮怂人胆,胆小的人喝了酒都可能表现出自己阳刚的一面。而且酒也是亲朋好友之间联络感情的必需品。不过朝鲜族跟汉族人饮酒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朝鲜族的饮酒习俗有哪些?

朝鲜族人民能歌善舞、勤劳勇敢、朴实快爽,男人多喜酒。没逢节假日,走亲串户,举杯畅饮,习以为常。朝鲜族许多酒习俗与汉族人相同,当然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朝鲜族盛行“归婚礼”之仪式。在本族老人结婚六十周年时,由子女们为健在的双亲举行庆祝活动,这是朝鲜人民尊敬老人的优良风尚的体现。届时,老夫妇要穿上结婚时穿过的礼服,子女们摆上盛大婚席。子孙们一一给老人跪下敬酒,等老人喝过后,按年龄辈数依次倒酒,等老人先举杯,其余人在依次举杯。当天,来祝贺的亲友和左邻右舍都要带上礼物为之祝福、祝寿。

除此,朝鲜族人民在本族老人“六十花甲”、“七十晋甲”时,子女们都要为老人们摆花甲宴祝寿。亲朋好友也都纷纷赶来祝福。在日常生活中,父子同席时,儿子不得当着父亲的面抽烟喝酒,以示长幼有别,尊重父辈。

所以说小编对上述知识详细的讲解后,对于朝鲜族饮酒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旅游饮食安全小知识,想要了解我国的饮食习惯风俗有哪些等,都可以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朝鲜族的饮茶习俗有哪些

全文共 1151 字

+ 加入清单

朝鲜挨着我国辽宁省,朝鲜的茶文化已有千年以上,那么朝鲜的茶礼有哪些特色呢?下面就来看下朝鲜的茶礼是什么样的,朝鲜族饮茶习俗有哪些?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真正的面纱。

朝鲜族的饮茶习俗有下面这些;

一、朝鲜茶礼以“和、敬、俭、真”为宗旨。“和”,即善良之心地“敬”,即敬重、礼遇“俭”,即俭朴、清廉“真”,即以诚相待。

二、朝鲜的茶礼受到中国茶艺的启发,其基本精神是在简易正式的规范中,轻松自然地享用茶。在现代生活步调快速的韩国,被当作是一种调剂放松的方式。

三、朝鲜半岛的茶礼,对于出茶的方式种类大体相同、有朝鲜固有的儒家特色。

四、按茶产种类来区分,可分为“末茶法”、“饼茶法”、“钱茶法”、“叶茶法”四种。

五、末茶的制法、传播及历史发展。

1、饼茶是最原始的形态如上所述,汉民族及汉族文化南下后,至云贵高原的“荆楚”之地后,才开始对那里生长的茶树开始利用。

2、居住在荆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开始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对住地周围的各种野生植物开始利用。

3、茶树估计是当作药草开始利用的。而且为了便于向北方运送,紧压成饼状,于是创造了饼茶

4、可称之为茶叶圣典的《茶经》,其中对制茶法有具体记述:开始将采下的鲜叶蒸青,然后捣,做成象十元铜币大小的饼,中间穿孔,成串干燥,饼茶就做成了。

5、这种饼茶制法的记载,不仅在《茶经》中出现,在《广雅》等书中也有,这至少证明在《茶经》出现的唐朝时期之前,荆楚地方已经开始了这种饼茶制造。

6、由于饼茶这种形式,既便于运输,又便于贮存,所以这种制法在宋朝(960—1279年)又由荆楚普及到福建省的建瓯一带。

7、这种饼茶是现今世界上各种茶叶的原始形态。然后分化成各种茶叶,大概可分成如下几类:末茶,炒青茶,煎茶,半发酵的乌龙茶,全发酵的红茶。还有在同类茶叶中,工艺稍有改变,便可制出独特风味的茶叶,不同的产地又有不同的名茶。

8、茶叶是怎样分化成各个种类的,又是怎样从茶叶发源地——中国向世界传播的,这里对其中的末茶、现代的饼茶——砖茶。

9、首先谈一下末茶。末茶的饮用法来源于饼茶饮用法。

10、饼茶的饮用方法是,首先用火烤,烤成茶色后将茶饼弄碎,然后用药碾子(捣中药用的)碾成粉末饮用。

11、这是中国唐代至宋代的饮茶法,转化为现在的末茶饮用法。荣西禅师将末茶传播到日本日本的末茶是从荣西禅师(1141—1215年)于建文二年(119:年)自宋朝学禅归国后,开始流行的。当时已处于宋朝的后期,对于茶叶历史来讲也是一个大的转变时期,开始从末茶向叶茶转变。

12、即不再将茶叶粉碎后泡饮,而是直接泡饮经过揉捻干燥的叶子,饮用共浸出液。因此从宋朝后期开始,中国就不再单一饮用末茶了。

所以说我国的饮食习惯风俗有哪些一直都是很重要的知识,对于去少数民族旅游的人来说需要多加了解,关注,关注旅游饮食安全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朝鲜族都有哪些礼仪风俗?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朝鲜族都有哪些礼仪风俗

朝鲜族都有哪些礼仪风俗?

朝鲜族有热情待客、尊老爱幼的传统。客人进门前,要先干咳一声,或以“在家吗?”向主人示问;脱鞋进门,进门上炕;对长者起立让坐,为长者让路;让客人吃饱吃好;客人吃饱,汤匙应放在桌上,或放在汤碗内;请客吃饭,主人要奉陪到底,不在客人之前离席;对稀客、贵客要以酒相待;节日饮食要与邻居分享。

朝鲜族家庭礼节严格,讲究父慈子孝,晚辈敬重长辈。一般老少不同席,老人单独设席;晚辈要待长者用餐后方可举筷,不得在老人面前喝酒抽烟,如无法回避也要转身而饮;对六十岁的老人,全家要举行庆花甲仪式,跪拜敬酒祝寿。

在屋内同客人初次见面,互通姓名时,要双膝跪席,双臂垂前摁席,稍俯上身,恭顺地通报自己的姓名,然后说些客气话。不论男女,不能在客人面前随意伸腿,更不能岔开双腿。

朝鲜族的禁忌有:严禁同宗、表亲通婚;不喜食羊、鸭、鹅及油腻食物,喜食狗肉,尤喜狗肉汤,但婚丧及嫁接时禁止杀狗、食狗肉。

展开阅读全文

朝鲜族打糕的由来 朝鲜族打糕的特色

全文共 1587 字

+ 加入清单

朝鲜族打糕的由来朝鲜族打糕的特色

朝鲜族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而说到朝鲜族的饮食,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打糕。打糕是朝鲜族最爱吃的、最具特色的传统食品之一。也许你看过吃过,但你知道它的由来、它的做法、它的特色吗?一起来看看吧。

朝鲜族打糕的由来

打糕,朝鲜族最爱吃的传统食品之一。打糕的历史比较长,早在18世纪朝鲜族的有关文献中已有记载,当时称打糕为“引绝饼”,并称引绝饼已称为传统食品之一。如今,凡逢佳节或红白喜事,每家都用打糕来招待亲朋好友。

顾名思义,打糕是打出来的。打糕的原料主要是糯米。不产糯米的地方,则用小黄米或糜子;所洒的豆面原料,除用小红豆外,还可以用黄豆、绿豆、松子、栗子、红枣、芝麻等。制作时,先将粘米淘净蒸熟,放在打糕槽内或石板上,用打糕槌子把米粒打碎粘合在一块而成。吃的时候,用刀蘸水切割成小块,蘸着糕面吃。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每当孩子高考升学的时候,朝鲜族人民就会把期盼孩子能去读书的高等学府大门外,在凌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把事先在家做好的打糕扔到学校墙上和大门上,扔的越高代表孩子考上大学的希望越大,以此来寓意:蒸蒸日上,金榜题名。韩国人搬家的时候,也有做米糕分给邻居的习俗。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喜欢将打糕放在火钵上烤过之后,浇上稀蜂蜜汁、甜面糊或熟柿子汁等再享用,味道十分甜美。糯米打糕在朝鲜半岛传统饮食中可称得上是节日食品的台柱子,吃米糕在朝鲜半岛几乎和吃谷物的历史一样长。古代朝鲜王朝的贵族非常重视在节日吃米糕,在今天的韩国博物馆和韩国传统饮食研究所里,就陈列着数百年前贵族吃米糕用的精美瓷器和民间遗留下来的制作米糕的专用器具。在朝鲜半岛出土的壁画里,就有了打糕的场面。到朝鲜王朝时期,朝鲜半岛的米糕文化达到鼎盛时期。

韩国米糕的做法和中国大同小异,有“蒸糕”和“打糕”之分,多用糯米和粳米作原料。韩国米糕多做成甜饼和各色花式的点心,甜饼和点心多数有鲜、咸、甜等味道的馅,甜饼还要在外面粘上花瓣并放在平锅上用油煎。韩国人喜欢在生日、回家、孩子的百天和周岁、结婚、祭祀等重要的日子里,都要制作糕饼以祈求平安。春节或中秋节等重大传统节日也制作节日糕饼,农历三月三要做杜鹃花饼糕,中秋的时候做松饼。

朝鲜族打糕的做法

制作食材:糯米,杯水,杯黄豆粉,白糖。

1.将糯米提前一个晚上洗净,放入适量清水泡着

2.黄豆面放入无水的碗中,再盖上一块干净的布,放入蒸锅中蒸熟

3.将蒸熟的黄豆面用筛子过滤

4.将泡好的糯米也放入蒸锅中蒸熟

5.待稍微降温后放在面板上,盖上一层保鲜膜,用擀面杖不停的敲打,直至米粒直接产生足够的粘性

6.将糯米团成长条,刀上蘸水,将其切成同等大小的块

7.最后裹上黄豆面即可。

朝鲜族打糕的特色

1、朝鲜打糕是朝鲜族的传统小吃,因为它是将蒸熟的糯米放到槽子里用木槌捶打制成,故名“打糕”。食用时切成块,蘸上豆面,吃起来筋道,味香。

2、打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糯米制作的白打糕,一种是用黄米制作而成的黄打糕。朝鲜族人民喜食打糕的历史悠久,每逢年节、老人寿诞、小孩生日、结婚庆典等重大喜庆的日子,打糕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

因此,一旦见到哪家的妇女喜气洋洋地忙着做打糕,就知道这家肯定有大喜的事。打糕不仅用来自己食用或招待客人,更是亲朋好友间相互馈赠的礼品。同时,打糕还有保健的作用,朝鲜族的一句俗语“夏天吃打糕,像吃小人参”,就说明了这一点。

3、打糕的历史比较长,早在18世纪朝鲜族的有关文献中已有记载,当时称打糕为“引绝饼”,在今天的韩国博物馆和韩国传统饮食研究所里,就陈列着数百年前贵族吃米糕用的精美瓷器和民间遗留下来的制作米糕的专用器具。在朝鲜半岛出土的壁画里,就有了打糕的场面。到朝鲜王朝时期,朝鲜半岛的米糕文化达到鼎盛时期。

4、做打糕绝对是个体力活儿,最主要的是可以锻炼臂力。

看了以上文章,希望大家对朝鲜族的特色美食——打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