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宗教

宗教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宗教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宗教问题。

分享

浏览

3564

文章

84

三大宗教各有什么禁忌?

全文共 3011 字

+ 加入清单

基督教主要禁忌有:拿上帝耶稣开玩笑、吃血、看相、算命、占卜等;佛教的主要禁忌有:杀生、偷盗、邪淫、饮酒、妄语、贪、嗔等;伊斯兰教在饮食、服装、卫生、婚姻、丧葬、商业等方面有许多禁忌,例如严禁食血液、饮酒。

基督教主要禁忌:

1、信仰

基督教所信仰的上帝是宇宙独一的主宰,忌讳崇拜除上帝以外的偶像。向基督徒赠送礼品,要避免上面有其他宗教的神像或者其他民族所崇拜的图腾。要尊重基督徒的信仰,不能以上帝起誓,更不能拿上帝耶稣开玩笑。基督教由于教派不同,其各个教派的教条也有所不同,为了避免无意中损伤感情,对一些问题一定要弄清楚。如:神父与牧师是天主教与新教对其神职人员的不同称呼,不可混为一谈。

2、对待婚姻

根据《圣经》中伊甸园的记叙,基督教认为:第一,婚姻是神圣的,因为婚姻的起源是创造主自己;第二,婚姻应以一夫一妻为原则,上帝为亚当创造夏娃即表明这一道理。既然婚姻是神圣的,要求做到一夫一妻,因此基督教不主张离婚。基督教传统认为,离婚的前提是一方犯淫乱的罪。圣经中提到离婚的另一个可被允许的情形是,为信仰不同之故,一方自愿离去。

3、不吃血

原因是血象征生命,是旧约献祭礼仪上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且,新约把血的作用解释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舍命而带给人的救赎能力。血既然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出于纪念,不吃血成为《圣经》对基督徒的一种要求。

4、禁止看相、算命、占卜和占星术(星象学)等

因为这些迷信除了相信一种上帝之外的干预人生的神秘力量外,还有一种宿命论倾向。基督教认为,每个人都是上帝所爱,都有自己的意志选择权,上帝不强加意志给人,而让人自愿选择人生道路,每个人又当为自己选择的行为负责,此类迷信活动与此背道而驰。

忌讳崇拜除上帝以外的偶像。向基督徒赠送礼品,要避免上面有其他宗教的神像或者其他民族所崇拜的图腾。要尊重基督徒的信仰,不能以上帝起誓,更不能拿上帝耶稣开玩笑。

5、守斋

基督徒有守斋的习惯。基督教规定,教徒每周五及圣诞节前夕只食素菜和鱼类,不食其他肉类。天主教还有禁食的规定,即在耶稣受难节和圣诞节前一天,只吃一顿饱饭,其余两顿只能吃得半饱或者更少。基督徒在饭前往往要进行祈祷,如和基督徒一起用餐,要待教徒祈祷完毕后,再拿起餐具。

6、忌讳13和星期五

他们讨厌“13”这个数字和“星期五”这一天。在基督徒眼中“13”和“星期五”是不祥的象征,要是13日和星期五恰巧是同一天,他们常常会闭门不出,在这些时间,千万别打扰他们。

佛教的主要禁忌:

1、基本戒律

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五戒,就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十善实际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细化,分为身、语、意三业的禁忌,其内容包括,身体行为的善(禁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言方面的善(禁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识方面的善(禁忌):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2、饮食禁忌

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荤”和“腥”。“荤”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等;“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对此类食物,出家二众也不能吃。不过素食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辣椒、生姜、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芜荽、芹菜、香菇类等都可食用。豆制品、牛奶和乳制品,如奶酪、生酥、醍醐等也都可以食用。此外,佛教还要求僧人不饮酒、不吸烟。不饮酒也包括不饮一切能麻醉人的饮料,比如粳米酒、果酒、大麦酒、啤酒等。麻醉神经与分泌系统的各种“毒品”更在禁忌之列。不吃零食也是佛教对僧人的要求,这既是僧人威仪的需要,也是僧人的修行需要。同出家人共处时,不宜向僧人敬烟;同桌就餐时,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劝酒,或者劝僧人吃肉,也不宜提议同僧人干杯。

3、生活禁忌

主要是:不结婚,不蓄私财等。此外,还包括不自歌舞,不观看听取歌舞,不坐卧高级豪华床位,不接受金银象马等财宝,不作买卖,不看相算命等。与僧人交往时不宜问是否已婚之类,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活动。同比丘尼交往更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进尼众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另外的人在场,不要主动与比丘尼握手,到比丘尼寺院参观、拜佛,应衣冠整齐,不能着背心、打赤膊和穿拖鞋,因为佛寺历来被佛教信徒视为清净的圣地。当寺内举行宗教仪式或启建道场时,更不能高声喧哗以及有其他干扰宗教仪式或秩序的举动。女士们到男众寺院也要注意,不要随意到僧人关闭的地方去。

伊斯兰教主要禁忌:

一、饮食禁忌:

饮食问题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伊斯兰教认为,安拉造化宇宙万物、创造了人类,为人类创造了大地上的一切供人们享用,允许人们吃一切合法而又佳美的食物。《古兰经》中说:“世人啊,你们可以吃地上所有的合法而佳美的食物,你们不要跟随恶魔的脚步,他确是你们的敌人。”

1、畜禽肉类禁忌:严禁吃自死物;严禁食血液;严禁食用诵非安拉之命而宰杀的动物;禁止食用猛禽猛兽。

2、禁用致醉和有毒的植物饮料:严禁饮酒;禁止一切与酒有关的致醉物品;禁止从事与酒有关的营生;禁止出席有酒的宴席;严禁服用一切麻醉品和毒品。

二、服饰禁忌:

伊斯兰教既然认为安拉为人类造化了大地上的一切,所以就允许而且要求所有的穆斯林尽可能利用大地上的物质把自己装饰的美观一些、衣着讲究一些,因为这同享受安拉所创造的一切佳美的食物一样是对安拉恩赐的接纳,只有接纳并且享用安拉所赐予的一切,才能感受安拉对人类的仁慈。《古兰经》中说:“你说:安拉为他的臣民创造的服饰和佳美的食物,谁能禁止他们去享用呢?”所以除了安拉外谁也无权限制穆斯林用安拉所创造的服饰装扮自己。伊斯兰教在服饰方面的基本原则是顺乎自然,不追求豪华,讲究简朴、洁净、美观。其中的禁忌有:

1、禁止男性穿戴高贵服饰;

2、禁止妇女显露美姿和妆饰;

3、严禁改变人类原造的矫饰行为;

4、严禁男人佩带黄金饰物;

5、忌讳穆斯林穿外教服饰;

6、禁止男女模仿。

三、卫生与性生活禁忌:

1、卫生习惯:伊斯兰教是一个注重卫生的宗教。《古兰经》中说:“安拉是喜爱清洁的。”先知也把讲究清洁提升到信仰的高度,穆圣(愿主赐福予他与他的家人)说:“清洁是信仰的一部分。”伊斯兰教将这些卫生要求赋予宗教意义并将它同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而且渗透到人们生活的细节之中,促使人们去认真对待,竭力遵行。

2、卫生及性行为禁忌,伊斯兰教不仅注意沐浴洁净人的身体外表卫生,而且也非常重视性生活的卫生,它在卫生与性行为方面有如下禁忌:禁止在公共场所大小便;禁止用右手处理污秽的事物;禁止在礼拜时吐痰、打哈欠、吹东西;禁止吃生葱、姜、蒜后做礼拜;忌讳贪食;禁止和月经期或产妇发生性行为;禁止通奸;禁止同性恋。

四、婚姻禁忌:

伊斯兰教与其他一些禁欲的宗教相反,反对独身主义,主张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兰经》中说:“男女互为对方的衣服。”伊斯兰教认为,婚姻不但是男女两性为了满足情欲而进行的一种结合,而且是一个人对自己、家庭、社会、人类生存延续负有责任的重要行为,也是一个穆斯林遵从主命、履行先知教诲的具体表现,因而伊斯兰教积极提倡男女健康合法的婚姻,禁止非法的同居和私通等性关系。同时,为了防止混淆血缘、乱伦等不道德现象,伊斯兰教在婚姻方面也规定了一些禁忌:

1、严禁与有相近血缘、亲缘、婚缘和乳缘关系的人结婚;

2、严禁与外教人结婚;

3、严禁娶有夫之妇;

4、严禁把离婚当作儿戏。

展开阅读全文

人气推荐|对话千年前的宗教造像——寿山石·妙相专场热拍中

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宗教文化让艺术有了更多种创作灵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影响着各个文化门类的发展,在寿山石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寿山石最早的传播就与宗教息息相关。宋朝时,宗教文化大兴其盛,寿山地区同样如是,仅在方圆十平方公里内就有广应寺、九峰寺、林阳寺、翠微寺、芙蓉寺等5座寺庙,合称“寿山五大古刹”。寺庙中的僧侣就地取寿山石制作佛像赠予信众,并借由福州发达的商贸体系流转到各地,扩大了佛教造像及相关饰物在民间的传播。

明清两代,宗教人物是寿山石雕刻家们喜闻乐见的题材之一,其中以佛祖、达摩、观音、罗汉、福禄寿星、八仙及民间神话人物等形象为主。随着寿山石雕刻技艺与呈现形式的发展逐渐完备,宗教造像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多元化,艺术家们根据自己的审美偏好,塑造出不同风格和形态。他们将素描、雕塑等西方美学经验带入了传统的寿山石雕刻技艺之中,完全改变了以往规格产品的生硬呆板,丰富了石雕宗教造像题材。

雕刻家们个个身怀绝技,他们的刀下有象征着长寿健康的南极仙翁,也有笑脸盈盈、随性洒脱、阖目凝思的弥勒,更有飘逸优雅、腾云驾雾的观音菩萨;如本期Lot.12叶子贤作的《寿星》雅玩,所刻寿星左手持杖,面带笑容,和蔼可亲,一只梅花鹿卧于脚边,色彩凝润饱满,代表着寿比南山、三星高照的寓意。

手抱小狮的罗汉形象,也是寿山石雕刻中宗教题材的经典造型,如本期Lot.11徐庄贤作的《罗汉戏狮》雅玩,端坐着的罗汉面目慈和,右手托着一只小狮子,狮子似乎在罗汉肩头攀爬,显得憨态可掬。

这些取材于神话中的仙翁、寿星们,包含了人们在世俗生活中的美好愿望。本期专场特推出寿山石·妙相专场,共上拍15件精品,这些代表着永寿的灵石,集儒释道为一体,洋溢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寿山石·妙相】

Lot.1 《无畏》雅玩

寿山石(芙蓉)

规格:1.9×1.5×1.6cm 9P

Lot.2 王虞丹作《罗汉戏狮》雅玩

寿山石(田黄)

规格:φ:1.9cm,16g

Lot.3 林敬华作《五罗汉》摆件

寿山石(芙蓉)

规格:8.3×9.2×4cm

Lot.4 其一叶子贤作《人物》套件

寿山石(旗降)

规格:6.9×3.5×2.3cm,4.5×4.2×3.1cm

其一款:子贤作。

Lot.5 林忠作《送子观音》摆件

寿山石(高山)

规格:10.3×4×2.2cm

款:子石。

Lot.6 林朝斌作《如意观音》雅玩

寿山石(高山)

规格:7.7×6.7×2.5cm

Lot.7 林大榕作《笑面迎春》雅玩

寿山石(花坑)

规格:6.6×3.8×2.8cm

款识:笑面迎春。大榕。

Lot.8 林敬华作《知音山子》摆件

寿山石(芙蓉)

规格:10.2×12.2×3.2cm

Lot.9 《持珠罗汉》雅玩

寿山石(善伯)

规格:3.9×6.7×3cm

Lot.10 《布袋弥勒》雅玩

寿山石(结晶芙蓉)

规格:8.1×4.5×3.4cm

Lot.11 徐庄坚作《罗汉戏狮》雅玩

寿山石(芙蓉)

规格:6.5×4.1×2.9cm

Lot.12 叶子贤作《寿星》雅玩

寿山石(芙蓉)

规格:8.9×6.5×2.4cm

附件:作者与作品合照,原作证书

款识:子贤。

Lot.13 李在栋作《童子献寿》雅玩

寿山石(芙蓉)

规格:7.1×5.4×2cm

Lot.14 徐庄坚作《闲逸自得》摆件

寿山石(结晶芙蓉)

规格:9×8.3×4.5cm

Lot.15 李在栋作《寿星》雅玩

寿山石(水洞高山)

规格:7.2×4.1×2cm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是宗教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是什么

全文共 2965 字

+ 加入清单

宗教人类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是宗教学与文化人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性学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宗教人类学,欢迎阅读。

宗教人类学简介

最初是从社会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中发展而来的,社会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一开始就与宗教文化的研究密切交融,而在促成宗教人类学独立的过程中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有赫伯特·斯宾塞的1826年提出的普遍进化论包括宗教进化。英国学者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被尊为人类学之父,在《原始文化——关于神化、哲学、宗教、艺术和风俗的发展研究》(1871)一书中用万物有灵论解释宗教,把宗教归结为对精灵存在物的信仰;而精灵又源于人类童年期对生死差异和梦幻的惊奇之心。英国人类学家马雷特提出“物活论”来修正泰勒的“万物有灵论”。与泰勒开创的从未开化民族中寻找史前宗教的人类学和民族学方法相并存的是民俗学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从现存的民间传说,习俗、礼仪和信仰中寻找原始文化的遗存物。民俗学研究方法在神话研究的语言学方法和人类学方法中建立了一座桥梁。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第一阶段的宗教人类学对人类宗教起源和发展的基本态度是乐观主义的进化沦。

由于战争的冲击,第二阶段的宗教人类学在研究方法和基本态度上发生重大变化。在宗教人类学研究的基本信念上,抽象的乐观主义历史进步观不再被看做理所当然的信念。对宗教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开拓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还有文化历史学派的代表博厄斯及其追随者,他们的努力使宗教人类学进一步脱离了直线进化沦的影响,促使人们从宗教文化的体系内部及其独特背景采理解原始宗教。

宗教人类学从早期注重研究宗教现象的起源、进化、特性、宗教与其他形式的文化之间的联系,转到对宗教的原始结构、社会功能、宗教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宗教文化的传播等方面,而其基本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则包括:神话、巫术,宗教祭仪、宗教组织结构、图腾崇拜及其对原始文化、道德、法律、原始人的思维和肉体酌关系。[1]

宗教人类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类宗教文明的发展有一个从自然宗教到巫术宗教再到伦理宗教的过程,按照社会学三大巨头之一马克斯·韦伯的说法,这是一个逐渐理性化的发展进程,这也是世俗化宗教哲学过程。卡西尔指出,人类的宗教—伦理文化的发展,即是以各种方式通过伦理意识的奋斗摆脱禁忌体系体现的巫术的消极的压抑与强制,走向自由的理想的行程。尽管需要漫长艰巨的努力,可成熟的宗教必须克服原始的禁忌主义体系。

内容简介

《宗教人类学(第2辑)》主要内容简介:尽管宗教人类学并不像历史学那样注重有关宗教信仰之社会文化事实的考证,或像神学研究那样关切宗教信仰的真理或精神的体证,却不能回避宗教信仰与历史社会事实或地方文化体系之间的整体关联,也不能回避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世界的紧密连体关系,更不能回避宗教信仰在日常生活世界中所呈现的多重维度和象征意义。因此,对于“宗教”的人类学研究的旨向,不仅仅是为了增长我们有限的宗教知识,而是要透过对域内与域外的宗教生活场景的了解,对日常的宗教实践与信仰生活的意义、象征的多重把握,借以促进自我的心性体会以及不同国家或社群间的相互理解。

宗教人类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图书)

《宗教人类学》是201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金泽编写。书籍信息编辑

书 名: 宗教人类学

作者:金泽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2月1日

ISBN: 9787509719589

开本: 16开

定价: 79.00元

图书目录

[前言]宗教生活世界的“灵性反观”/陈进国/1

域外视野

徘徊在“参与”和“观察”之间——在田野现场研究宗教的方法论浅析/李荣荣/3

宗教现象的弥散化与宗教经济学的盲区——以澳大利亚联合教会为例/杨春宇/21

法国社会中的世俗主义与天主教式微/张金岭/37

佛与他者:现代泰国的文明国家与信仰阶序的建构/龚浩群/59

中产阶级与印度当代的上师信仰/吴晓黎/80

[点评]对于宗教人类学的讨论/〔美〕魏乐博(Robert P.Weller)李荣荣、张金岭 译杨春宇 校/101

本土眼光

社会转型中的规范化与变通性——以江苏J市____教会为个案 /邱永辉/111

信仰的地方表达与实践——对一个____村落的人类学考察/刘琪/128

神力的展演——安提阿中央教会的个案研究/高瑜/141

信仰、国家与民族——延边朝鲜族的____信仰与国家和民族认同/艾菊红/164

[点评]地方政治经济体系中的____/曹南来/178

历史向度

粤东海陆丰地区的义冢信仰与其演变——从“圣人公妈”到“百姓公妈”/〔日〕志贺市子(Shiga Ichiko)/187

北方民间信仰中的肉身成道——从王二奶奶到香河老人/范丽珠/210

道脉南传:20世纪从岭南到越南先天道的传承与变迁/游子安/232

吾道其南:先天道在泰国的流播/危丁明/257

[点评]流动的信仰/卢云峰/277

思想交谈

台湾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现况与展望/张珣/287

在几组对立的思考中认识萨满教/孟慧英/313

社会脉络中的____研究——走出神学与思想研究的宗教人类学/〔日〕藤野阳平(Fujino Yohei)/335

灵恩派____的全球化 /〔美〕乔尔·罗宾斯(Joel Robbins) 著

杨思奇 译黄剑波、乌媛 校/351

[点评]宗教与生活实践的人类学思考/王建新/388

书评综述

评《文化妈祖:台湾妈祖信仰研究论文集》/〔美〕南微莉(Vivian-Lee Nyitray) 著张晓梅 译/405

评《中国的宗教性:现代性之困与国家的形成》/〔美〕伊莱(Eli Alberts) 著张晓梅 译/409

佛教与现代性的他途——读《信徒与公民》/张金岭/413

文化并置与道德困境——读Becoming Sinners/刘琪/423

历史的画卷、创新的研究——评《官府、宗族与天主教》/林金水/431

存在的方式——读《流动的精神社区》/马雪峰/435

“中国宗教人类学的回顾与前瞻:首届宗教人类学学术论坛”综述/陈锐刚/441

看了什么是宗教人类学的人还看了:

什么是宗教人类学

宗教人类学(religious anthropology),亦称宗教民族学或宗教人种学,它是与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运用人类学方法研究原始宗教的各种形态及其与原始文化的各种关系。

作者简介

金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专著:《中国民间信仰》、《文化形态与英雄崇拜》、《宗教禁忌研究》、《宗教人类学导论》、《宗教人类学学说史纲要》等。译著:《宗教的起源与发展》、《神话学》、《人与神——宗教生活的理解》等。主编:《中国宗教报告》(蓝皮书)。陈进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合著:《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2003)。专著:《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2005)、《隔岸观火:泛台海区域的信仰生活》(2008)等。

展开阅读全文

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之

全文共 2610 字

+ 加入清单

信仰是人的自由选择,而宗教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宗教的不同,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吴哥窟。

1生肖塔

十二生肖塔在通往吴哥通王城胜利大门的道路的前端,离在吴哥古皇宫前约 1200 米(3937英尺)处。可从东侧进出。这座塔由醛耶跋摩七世下令,于十二世纪末建成。属拜云建筑风格。

十二生肖塔之所以称为十二生肖塔,是因为各塔上雕有不同的动物,和中国的十二生肖类似。

十二生肖塔是用来关押犯人令其忏悔的地方,怪不得塔形抽象,不具形,看不出哪一座是龙、哪一座是蛇。再从塔群看过来,正对着最高法院遗址,巍峨矗立,可想见高棉当年,也有法治威严。

巴肯山

巴肯山(Bakheng)是吴哥主要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可以骑大象上山。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迹,是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后的第一座国庙,亦奠下后来吴哥建筑的基础格局。山顶上的巴肯寺(Phnom Bakheng)虽然早已破败,但是它是高棉王朝移都吴哥建造的第一个寺庙,被称为“第一次吴哥”。山的西边是开阔的西池(West Baray),东南方丛林中是吴哥窟。从这里向北可以望见泰柬边界。巴肯寺外有长650公尺,宽436公尺的长方形壕沟,可能是罗洛斯旧都建筑的防水患工程用在新建筑上,象征印度神话中环绕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的咸海,巴肯寺建立于平坦的山顶。建在巴肯山顶的巴肯寺,体现了当时高棉人对山的崇拜。这座象征着整个宇宙的建筑,设计上充满象征符号:7层平台:代表七重天,最上层的高塔代表宇宙中心;108塔:除中央高塔外,下面六层共有108座小塔,代表四个月相的108天;33塔:从每一面的中轴线上看巴肯寺,都只能看到33座塔,代表须弥山上的33位神祗.

女皇宫 柬埔寨的吴哥地区,有着上千座的古文明遗迹,其中有一座看似火红的神庙,称为”女人的城堡”。位于暹丽省西边”女人的城堡”,原名为”班德斯蕾”,照柬埔寨文来翻译,是”谋求幸福” 的意思,当地人则习惯称这儿为”女皇宫”,那是因为在神庙的中央刻有许多”阿帕莎拉”女神像而得名。其实,称她”班德斯蕾”也好、”女皇宫”也罢,因为不论如何称呼,这座神庙所散发的光彩,都是难以形容的。女皇宫,建于公元967年,之后,她也曾被埋藏在丛林中,长达数百年之久,直到1914年,一位名叫马瑞克的法国军人才又发现了她的踪迹。这整座神庙,总共有三层围墙来作区隔。最外围是参道,左右各有两间小庙;走道中央第二层的外侧,则是护城河;最里边一层,则是主要的T字型庙宇,而在她的前方,有着两间藏经阁。第二层城墙里,才是迷人的精神所在。

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之3

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哥特式建筑。

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

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花了大约35年建造。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一百多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英国《卫报》2016年6月11日报道,澳大利亚考古学家达米安·埃文斯率领的考古团队2015年使用机载激光雷达探测了大约1900平方公里的区域,经过图像和数据分析,还原出这片热带雨林下的数座城市遗迹。

吴哥窟的整体布局,从空中乘坐热气球就可以一目了然: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围绕一个长方形的满是郁 郁葱葱树木的绿洲,绿洲有一道寺庙围墙环绕。绿洲正中的建筑乃是吴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 须弥山金字坛。

吴哥窟寺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

在 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可见矗立着五座宝塔,如 骰子五点梅花,其中四个宝塔较小,排四隅,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与印度 金刚宝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的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游廊,此外,须弥山金刚坛的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乃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那里的台阶陡峭,需要手脚并用地爬上去。这寓意着人们到达天堂需要经历许多艰辛。只有一条建了扶手,因为在 殖民时期有一位官员的夫人就是从这个楼梯摔下去世。

牛皮画

1966年5月,柬埔寨暹粒省省长赠国务院副 李先念。牛皮画《吴哥寺》纵34.7厘米,横68.8厘米。

吴哥寺是柬埔寨的印度教毗湿奴神庙,又称吴哥窟,建于12世纪初。后为高棉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的陵墓。15世纪上半叶,随吴哥都城废弃而荒芜,19世纪中叶重新修整,成为世界著名古迹。该寺全部用砂岩重叠砌成,占地约2平方公里,四周有城壕环绕。神庙围有依次增高的3层回廊,各回廊的四角配有高塔,以中心塔(高出地面65米)为顶点,形成高度依层次递减的高塔群,呈现出均衡美。吴哥寺的装饰浮雕丰富多彩。浮雕刻于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题材取自印度教神话和高棉王朝的历史。

朝鲜博物馆

2015年12月,朝鲜在世界性的旅游胜地 柬埔寨吴哥窟投资了1500万美元(约135亿朝鲜圆)建造的文化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2014年1月6日英国《独立报》引用柬埔寨《金边邮报》的报道,说朝鲜在吴哥窟遗址群所在的柬埔寨旅游城市遏粒建造了“伟大全景博物馆”。朝鲜以将“伟大全景博物馆”捐赠给柬埔寨为条件,获得了10年的运营权,将赚取入场费。

由朝鲜万寿台创造社主导建设的该博物馆在朝鲜海外事业中属于最大规模。博物馆里有宽120米、高13米的大型壁画,壁画描写的是在8—15世纪迎来鼎盛时期的高棉帝国时代的日常生活、文化和历史。博物馆也展示了白头山风景和朝鲜已逝最高领导人 金正日出生的房屋绘画作品。另外,该博物馆还配备了3D电影馆和“VIP室”。

英媒认为,经济困难的朝鲜在吴哥窟直接建立博物馆有两个目的:赚取外汇的同时扩大对柬埔寨的外交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宗教礼仪的功能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宗教礼仪,是指宗教信仰者为对其崇拜对象表示崇拜与恭敬所举行的各种例行的仪式、活动,以及与宗教密切相关的禁忌与讲究。那么,大家知道宗教礼仪有哪些功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宗教礼仪有三种

第一种是物象礼仪,即向神佛供献各类供物,几乎所有宗教都有这样的礼仪……

第二种是示象礼仪,这是较高层次的宗教礼仪,指在表达对神佛的崇拜、敬畏和祈祷等感情时,将一些宗教礼仪规范化、符号化、象征化,以增加加宗教礼仪的崇高性和神圣性。世界上各大宗教礼仪多为这类礼仪,它是宗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种是意象礼仪,它是超越了一般形式的礼仪,是最高层次的宗教礼仪,它是一种心灵的礼仪,是信教者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宗教的理性认可。

宗教能够存在的最起码的条件有三个,即神或神物、人以及神与人的结合。神或神物是信仰的对象、崇拜的对象。任何宗教都相传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实体——神,他主宰着自然和人类,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人是信仰的主体,是宗教实践的载体,离开了人,宗教就不能存在。但是,只有神和人这两个条件,宗教还不能成立。还必须有第三个条件,即人和神的关系。

人和神的关系是通过一系列宗教礼仪来实现的。礼仪是沟通人-神关系,即信仰的主体和客体的中介和桥梁。在宗教的形成史上,只有当人- 神之间通过礼仪建立起联系,宗教才真正产生。

原始人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还可以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只有到后来,当原始人根据他们自己的生活样式和需要来想象和虚构神灵世界及其生活样式,并把自己的本质和心理状态附加给神灵,

以为神灵有同人一样的需求和喜怒哀乐,于是规定了一套对种灵崇拜的仪式来表现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企图用祭祀、崇拜、祈祷、赞颂等仪典讨好神灵,影响神灵的意志,使之多赐福、少降灾,只有在这时,人-神关系才能建立起来,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才产生。所以,宗教礼仪和宗教是同时产生的。

其它礼仪相关

宗教礼仪的4个功能

第一,通过礼仪,加强信仰者与他所信仰的神之间的联系, 巩固和强化信仰。

第二,宗教礼仪能够维持集团的社会确证性,加强个人和他所从属的社会之间的联系。

第三,宗教礼仪能够满足信徒的心理需要,使他们获得信心、希望和安全感。

第四,宗教礼仪能不断创造和再创造宗教信仰本身,维持信仰形态的永续性。

展开阅读全文

东巴教是个什么宗教?宗教的教义是怎样的?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纳西族的东巴教是纳西族人们普遍信奉的古老宗教。东巴教最早起源于巫教,有着原始巫教和宗教的特点。东巴教属于一个多神的宗教,以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和自然崇拜为主。那么在东巴教文化中,东巴教的教义又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纳西族一般信仰东巴教、喇嘛教、佛教、道教以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具有多神信仰的性质。但是纳西族普遍信奉的还是本民族特有的一种原始多神教——东巴教。

东巴教奉“丁巴什罗”为始祖。因纳西语称他的巫师为“东巴”,故称东巴教。“东巴”是纳西语,意为“智者”,也就巫师和祭司。东巴教是唐初纳西族在原有巫教的基础上,吸收了藏族本教文化而形成的。传说东巴教本是喇嘛教的一支,丁巴什罗原住在拉萨附近,在同喇嘛一起学经时,因与红教大喇嘛斗法失败,遂创立东巴教。纳西族普遍认为中甸东南部的白地是东巴教的圣地。

东巴教没有自己系统的教义,没有统一的组织,也没有自己的寺庙。东巴教是从原始的万物有灵论发展而来,信仰多神,自然之神灵和祖先神灵,祭天、丧葬仪式、驱鬼、禳灾和卜卦等活动为其主要表现形式。东巴教有特殊的法器和服饰,法事亦十分繁杂,全年几乎每月都有大小不等的法事活动,主要分祭祀、丧葬、禳灾、卜卦、赐名五大类,其中祭天最为隆重。

《东巴经》是东巴教的经书,以东巴文书写而成。《东巴经》除去宗教方面以外,有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医药、畜牧,家庭形态,饮食生活,民族关系、风土人情等内容,是了解认识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东巴多才多艺,集写、画、唱、舞于一身,因此也成为纳西族古老东巴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和继承者。

展开阅读全文

裕固族信仰什么教 裕固族的宗教信仰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裕固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在东迁以前信仰过萨满教和摩尼教,东迁后,裕固族改信藏传佛教格鲁派,明末,裕固族建立起本民族最早的黄教寺院——古佛寺。

裕固族源出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历史上曾被称为“黄番”、“黄头回鹘”、“撒里畏吾”、“撒里畏兀儿”等。裕固族服饰极具特色,男子戴毡帽,穿高领的左大襟长袍,束红蓝色腰带,穿高统靴。已婚妇女戴喇叭形白毡帽子,前缘镶有黑边两道,帽顶缀有大红彩络。我国裕固族人民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黄泥堡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郑州的宗教文化,你知多少?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地处华北平原南部。郑州文化在河南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其宗教文化。在河南地区,大部分信仰的是我国佛教,而郑州则是河南地区寺庙最多的城市。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州的宗教文化吧。

少林寺是中国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寺院、中华功夫的源头,位于郑州登封西北13公里中岳嵩山西麓。嵩山少林寺就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下,故名“少林”。在嵩山少林寺西约300米处的山脚下,有一片塔林,为唐以来少林寺历代高僧的葬地,计250余座,这是中国最大的塔林。

南朝刘宋末年,南天竺香至国王的第三王子,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可迦业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少林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历史九年,寺院逐渐扩大。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达摩传法于慧可以后,离开少林寺他去。死于禹门,葬于熊耳山、造塔于定林寺,(今河南省峡县)。禅门一向奉达摩为初祖,慧可为二祖。后连续单传至六祖。

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少林寺和尚昙云宗、志坚、惠扬等13人,因救助有功,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赞许和封赏。其后,唐朝诸帝,“优崇佛教”。从此,少林寺日益隆盛起来。拥有土地1400多亩,殿堂楼阁5000多间。成为中外驰名的大佛寺,博得“天下一第名刹”得称号。

明代是少林寺鼎盛时期,殿宇楼阁,历经修茸,楼殿金碧,花木满园。现在少林寺的布局和主要殿宇,大都为此时重建。明朝的王子中就有八人到少林寺出家。少林寺被称为“域内巨刹”。

1983年,确定少林寺为全国重点恢复宗教活动的佛教寺院。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寺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0年8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包括少林寺在内的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猜你可能也喜欢:

具有当地风情的宁夏结婚习俗

宁夏春节习俗知多少?

解惑:新疆过年是什么时候?

极具特色的新疆过年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以宗教为中心的印度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印度的宗教是其最大的代表之一,整个印度次大陆遍布无数美丽的宗教建筑。那么,关于这样的以宗教为中心的印度文化,会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一起到印度文化中看看。

印度文化为三方面内容即以宗教为中心,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和以诗代史三方面。

1、以宗教为中心:

印度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都以宗教为中心,其表现形式和内容也都与宗教有关,连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都是在宗教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此,世界学术界在研讨印度文化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宗教,宗教融于印度文化之中,无宗教就不成其为印度文化。

在学术界也有人称印度的某些文学作品为纯宗教文学作品。世人熟知的《五卷书》这部闻名全球的寓言故事集,也是宗教人士为后代创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宗教的情感,宣扬的是宗教精神。

印度伟大的民族英雄—圣雄甘地,在领导全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他从印度教的“坚持真理”、“戒杀”和“自制”的信条中衍生了非暴力思想,坚信非暴力思想的宗教道德力量最终将使本质上热爱主义的英国殖民者改正自己的错误。他运用宗教学说鼓动人民参加反英运动。这种山宗教思想激发起来的爱国热情,牺牲精神和民族自尊心,其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它迫使英国殖民者不得不放下武器,同意印度独立。

2、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如果分析研究印度的古、现代戏剧,电影和音乐舞蹈等剧本,不难发现—个规律,即大多以大田圆结尾。而从内容上分析都贯穿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的思想,其中不时反映出仁爱互助的精神。实际上这是由于受了印度佛教,思想的影响。所以在国内学术界也不乏有人认为印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中的六团圆结局是佛教从修养上强调了现实生活中的宗教实践,它不同于基督教仅劝导人们消极地等待死后灵魂升天的悲观主义,而是注重精学勤修。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实际上,佛教这一思想的产生,是在与婆罗门教森严的种姓制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婆罗门维护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遭到低级人民的强烈不满,佛教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

由于佛教的兴盛与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受佛教影响的文化繁荣起来。无沦是在政治、哲学、文学,艺术、雕刻、音乐,舞蹈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都留下了佛教的烙印,即便是卷土重来的印度教(亦称作新婆罗门教),它也或多或少地继承了佛教的宗旨。

你可能也喜欢:

印度文化产业的发展,了解印度人的基础

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差异体现在哪里

你知道天津为什么叫天津卫吗?

盘点:令人流连忘返的云南四大古镇

展开阅读全文

肃然山宗教文化遗址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肃然山宗教文化遗址为济南市文物保护单位。

肃然山宗教文化遗址位于莱芜区寨里镇周王许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遗址。

2018年6月28日,肃然山宗教文化遗址被公布为济南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寨里镇:寨里镇位于莱芜市西部,毗邻泰安,地处泰莱平原中部,系莱芜西部物流中心,交通位置好,可辐射莱芜市各村镇以及泰安、济南、章丘等邻近村镇;寨里集市是莱芜的“八大集”之首,商业基础源远流长,高峰时期人流量可达十几万,已形成相当影响力的辐射范围。作为规模庞大的村镇市场,从人文环境和居民心理上来说都容易接受。市场初期将成为各大集市商品的主要来源;寨里是三辣主产区,经济基。

展开阅读全文

宗教寺经幢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宗教寺经幢为遂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宗教寺经幢(原名:经幢)

年代:明

类别:石窟寺及石刻

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

地址: 安居区聚贤乡青岗村

简介:宗教寺经幢位于安居区聚贤乡。石质,通高4米,分为五层。基座呈莲花状,高0.3米,直径1.12米;经幢为八棱形,高1.5米,边宽0.26米,其上刻有“宗教寺第一代主持万峰广禅师之塔”和宗教寺沿革;顶部三层为六边形,高0.2米,边宽0.63米,刻有卷草纹等图案。宗教寺经幢为研究宗教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08年,遂宁市安居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满族地区旅游需要注意哪些宗教食俗

全文共 159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对于满族的印象,大概都会在电视里,那么大家对满族的礼仪应该都有熟悉感,那么关于满族的礼仪风俗又有哪些呢?满族地区旅游需要注意哪些宗教食俗?

满族宗教信仰

满族信仰的宗教有萨满教、佛教、喇嘛教。其中萨满教最具代表性。

萨满教是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满族崇拜的神灵很多,大致可分为自然神祗,动植物神祗,英雄祖先神祗。自然神祗有日、月、星辰、雷、雨、山、河等,以火神为首神。火神是一位舍己救人的品质崇高的女神,因而满族的火祭十分壮观。动植物神祗中动物神(俗称野神)有虎、狼、水獭、蛇、鹰、喜鹊、乌鸦等,以鹰神为首神。鹰神与萨满有着某种渊源关系,据神谕中载,女萨满是由鹰魂化成。

满族萨满教的灵禽崇拜很突出,其他神兽则多为氏族部落守护神。植物神灵常见的有柳、柞、榆、桦等,以柳崇拜最为重要,它和女性崇拜紧密相连,神话中柳生育了万物。英雄祖先神祗崇拜的是有丰功伟绩或重大创造的英雄和祖先,如套掉七个太阳的三音贝子,凿山开湖的恩图色阿,教人射箭的兵肯色夫,等等。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女神,她们可谓古代满族萨满教神灵的中心。

满族特色食俗

时捞出,盛入碗内,清凉可口。这种吃法多在夏季。

主食品种丰富,有停悸、煮悸博(饺子)、米饭、林米水饭、高粱米(休米)豆干饭、治略、豆擦糕、酸汤子等。好吃粘食和甜味食品。

满族人喜欢吃粘食,饽饽是满族人祭祀中必备祭品。因为它便于携带并且经俄。八旗兵打仗,用它做军粮。它至今仍是满族人待客的最好主食。因季节不同做法有别,春做豆面饽饽,夏做苏叶饽饽,秋冬做粘糕饽饽。豆面饽饽,是将大黄米或小黄米用水浸泡磨面蒸成。同时将黄豆炒熟磨面,饽饽蘸豆面,呈金黄色,又粘又香。苏叶饽饽,是将粘高粱米用水浸泡磨面,将小豆煮烂成豆沙,包人苏叶中蒸成。苏叶为农家所种,味清香。粘糕饽饽,也是将大黄米、小黄米用水浸泡磨面蒸成,内可夹小豆泥,食用时蘸糖或油煎。

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没有新鲜蔬菜,酸菜即成为主要蔬菜。酸菜是满族必不可少的,每到秋凉时,他们要几百斤、上千斤地贮存大白菜。除了地窖存菏以外,他们把大白菜腌在缸里,加盐、水,用石块压实。不久白菜腌成了酸菜就可以食用了。把酸菜切成细丝放在猪肉炖粉条里,解腻去油,帮助消食,味道鲜美。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肴。

满族人习惯养猪,每年过年杀的年猪,把一部分肥肉腌在坛子里,以备一年的吃用。其余的用来改善生活,款待来客。最习惯吃的是白肉、血肠、猪肉、酸菜粉条。吃饭时,把做好的菜连锅端上,将饭桌中间可自动开合的圆板拿下,锅坐在桌上,桌下放一火盆,对准锅底加热。有的人家备有宽沿大火盆,将莱锅坐在支起来的铁架上。火苗徐徐升起,菜锅嘟嘟作响,众人盘膝围坐,从锅中直接夹菜,面前放一酱碟(放在火盆沿上)用来调味。

在满族饮料中,酒居首席。满族酿酒一般有清酒、烧酒、黄酒、汤子酒、松芩酒巴待,其中以松芩酒最为著名。酿时,山中觅一古松,伐其本根,将上好的白酒装在陶制酒坛中,埋在树下,数年后掘取,那时酒色如琥珀,故名"松苓酒"。

满族故乡盛产名贵药材,其中著名的人参酒、参茸酒等已畅销世界。满族喜用的饮料还有豆汁、豆浆、奶茶、酸茶、蜂蜜水、山楂片水、煳米水等。

满族的进餐习俗和饮食礼仪很多。如祭祀用过的神糕、神肉,路人可以分享,但一般不能带去,吃完后不允许擦嘴;家中人就餐,长辈不动筷,晚辈人绝不动筷;过年杀年猪时,有把亲友、邻里请来同吃白肉血肠的习惯。

满族忌杀狗、吃狗肉和用狗皮,不戴狗皮帽子。因为满族长期从事狞猎,狗乃不可缺少的"助手",冬季还用狗拉爬犁,成为重要的工具。因此满族有敬犬之俗,平时对狗精心豢养,狗死埋葬,他们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外族人戴狗皮帽迸满族家,主人会不高兴。

所以说满族地区旅游需要注意的宗教食俗有上述这些,通过的小编就可以对这些旅游饮食安全小知识有了详细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对我国的饮食习惯风俗有哪些等知识多加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藏族地区旅游需要注意哪些宗教食俗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藏族有着很精深文化,藏族也有宗教信仰,这些信仰都是值得尊重的,那么藏族地区旅游需要注意哪些宗教食俗呢?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

行路遇到寺院、嘛呢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不得逆转;睡觉时,脚不能对着神龛佛像。不得食用让肉食的食物。

朝拜藏传佛教寺院的注意事项包括:在去朝拜前,不可食用葱蒜,进入寺院佛殿时需摘掉帽子墨镜,不得将刀枪等武器带入寺院,不得在寺院内大声喧哗,禁止在寺院内指指点点,忌摸寺院内的各种佛像、经书、法器,不能用食指指点佛像,应五指并拢,掌心向上,以示崇敬,到寺院朝拜只能上午去,不得下午去朝拜等。

藏传佛教信徒在给活佛、高僧大德、上师磕完头之后,都会躬身走到活佛身前,让其摩顶赐福。这是因为信徒相信,活佛的手都有巨大的加持力,摩顶之后可以驱邪除病、消灾避难,逢凶化吉,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苗族地区旅游需要注意哪些宗教食俗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在每年的黄金周,苗族地区都会迎来大批游客。但是由于很多游客都是汉族,所以对很多苗族的一些风土人情和民俗不是特别了解。苗族地区旅游需要注意哪些宗教食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解答一下。

苗族很早就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不同地区苗族的宗教信仰有所不同。有的苗族地区由于交通闭塞,苗族信仰原始宗教。还有少数苗族地区,如威宁、石门坎和湘西沅陵等地在近代由于受外国传教士的影响,有改信天主教和基督教的。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牯藏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祀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社饭乃食中一绝。立春以后,草长花开,当地人为了祭祖祀神,从田野采来鲜嫩的社菜用石碓冲碎,用清水洗净其苦酸味,再放到锅里烘干,拌上野葱用青油回炒,制成傻菜。然后将本地精产香糯米与切成颗粒的过冬腊肉拌合同煮;饭半熟时拌上傻菜,再焖烹片刻,社饭就做成了。社饭既有糯米的甜香,又有腊肉的薰味,还有社菜的清香,饭一开锅,香味四溢,直令人馋涎欲滴,食欲大振。

温馨提醒:

很多游客对我国的饮食习惯风俗有哪些?都特别感兴趣,其实,只要多去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多掌握一些旅游饮食安全小知识,这个问题还是能够找到圆满答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白族地区旅游需要注意哪些宗教食俗

全文共 110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地域非常大,生活着非常多的民族,每个民族都会有着自己生活习惯,会有一些不同的生活禁忌,比如白族这里的宗教食俗需要详细了解,那么白族地区旅游需要注意哪些宗教食俗?

白族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多元宗教信仰的社会,人们曾信奉原始宗教、佛教、道教和本民族的本主信仰。释儒道“三教同源”“万法同宗”,三教相融合,是白族宗教信仰的一大特点。其中本主信仰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本主一词的含义是“本境最高贵的保护神”。白族的本主是“人神兼备”的护卫神,是由原始的神巫崇拜发展而来的宗教。相较原始的神巫崇拜,本主信仰形成了以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图腾崇拜为完整体系的宗教,并使祖先崇拜、英雄崇拜构成了“本主宗教”的崇拜核心。佛教约于隋唐之际传入洱海地区,最初传来的是“婆罗门”和瑜珈密宗,密宗僧人称“阿阇黎”,所以又名“阿阇黎(阿叱力)”教,现在称其为“白族密宗”。盛行于南诏大理时期。大理国的22代皇帝中就有10位出家为僧。国中男女都读佛典、诗书,手不释珠卷,因此洱海地区很早就有“古妙香国”的称号。元明之后,大批汉族移民屯驻洱海地区,汉文化开始在洱海地区广泛传播,汉传佛教逐渐开始取代大理本土佛教(密宗)的地位。

大理白族的特有信仰

白族文化特有的宗教信仰是本主崇拜。本主是“本境土主”、“本境福主”的简称。在白语中,本主有很多称谓,如“武增”、“倒博”等,大意是“本地域里最尊贵的人(神)”。白族人认为,本主就是自家或村社的保护神,能保佑他们“为士者程高万里,为农者粟积千钟,为工者巧着百般,为商者交通四海”。自从唐代南诏王劝丰佑下令其国老赵文奇在大理兴建了白族第一座本主庙以后,本主文化便开始在苍山洱海间世代相传。

白族食俗

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

因鲜菜常年不断,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

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吹肝、饭肠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临河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

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可见我国的饮食习惯风俗有哪些都需要多加了解,尤其是想要去一些少数民族旅游的人群,要时刻关注这些旅游饮食安全小知识,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宗教信仰的特征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宗教信仰是信仰中的一种,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群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义等),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那么宗教信仰的特征有哪些呢?下面和了解下吧。

宗教信仰的特征

1、个体性

宗教信仰的个体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宗教信仰明确而充分地表现了信仰者个人的意志、决心和生活态度。信仰某种宗教,意味着“一种从根本上改变了的意识,一种新的基本态度,一种另外的价值尺度,一种整个人类彻底的思想转向、整个个人的转向”。第二,宗教信仰反映了信仰者个人的某种内在需要、情感和冲动。因此,一个人的信仰过程,既是这个人心甘情愿地接受某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也是这个人自我满足、自我追求和自我改造的过程。

2、差异性

个人所具有的某些素质往往展示人的存在的新维度。宗教对人独特的精神性的承认,乃是我们抵抗一切对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的现代进攻的最大堡垒。

3、选择性

宗教信仰意味着信仰者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理解的选择、价值标准的选择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的选择。信仰就是宁采取信,而不采取不信;宁采取信赖,而不采取不信赖;宁采取知识,而不采取无知;信仰的意思是在信与不信、误信、迷信之间,作适当的抉择。在宗教层次,人具有更大的综合能力来排除不想面对的意识——可以放弃日常的经验、科学的证据和令人信服的真理,也可以放弃自我、自信和世俗的生活,信仰者完全根据自己所选择的确信来解释一切。宗教信念并不完全依赖于在宇宙结构中或在人的经验过程中对发现的论据的推断,而是依赖于对环境作用的无意识的主观解释,在以这种方式解释中,信仰者在作一个基本的认知选择,因而也在冒险——冒最大错误的险,狂热人士甚至不守界限,不顾客观事实,与科学对战。在继续以这种方式解释中,一个人是靠信、而非靠见而生活。

4、神圣性

宗教信仰蛰伏着有限的人对超越性(无限的、无条件的)、完满性(绝对的、全知全善全能的)和终极性(永恒的、本原的)的向往和追求,换句话说,宗教信仰满足了人对神圣性的渴望。人总是具体的、有限的、此岸的、不完满的,但人又总是不满足于此。出于某些内在冲动和复杂原因,人总是要向往和追寻高于现实和经验世界的“神圣”境界,即超越、完满和终极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世界宗教信仰有哪些?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宗教并不意味着你只需要相信被告知的东西,而是宗教意味着生命、自然和人类以正确的方式存在的证明。那么,世界宗教信仰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世界上最大的十个宗教:

1、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信仰宗教,其在全球有着众多的追随者。信仰主要有两大流派,即天主教和新教,各有其追随者,基督教徒崇拜圣经的圣书,认为那是所有生命痛苦答案的来源。

2、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宗教,它宣称真主至高无上的。伊斯兰教认为穆罕默德是上帝最后的使者,其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它的触角。

3、印度教

印度教也被称之为婆罗门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印度教的领域几乎是深不可测的,其有着非常多的追随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受关注的信仰之一。

4、朝鲜萨满教

分为几种类型,其唯一的目的是让世界知道“神是唯一的”的概念,信仰中最重要的仪式是身体和心灵的净化,它也通过歌曲和神谕表演的仪式来表达信仰。

5、佛教

佛教起源于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过去的2500年里一直被沿用,佛教寺院因其友好、节俭和社会服务意识的传播而吸引了大量的人,其在中国和斯里兰卡的传播范围非常广。

6、巴哈伊教

巴哈伊教起源于中东,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传教。这个宗教现在有这众多的追随者,在没有恶意或有险恶动机的情况下,巴哈信仰有一些强硬的规则,它严格禁止从事通奸、政治和同性恋行为。

7、儒教

儒家思想是对知识、诚信、礼仪、正义等伦理道德的提倡,其以天子为宗教领袖,以孔子为先师,是中国的三教之一,其传统的儒家思想也影响着来自中国回族穆斯林的伊斯兰教。

8、耆那教

印度古老的宗教由于印度教的改革而衰落,耆那教的哲学在当今世界很少有人问津,它的信徒们练习冥想以达到神圣的境界,他们过着简朴的生活,是非暴力的最好的使者之一。

9、锡克教

作为一个新兴宗教,锡克教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其在全世界约有2800万信徒。它是建立在其创始人领袖纳克·萨希布的教学基础上,他以和平、人道和无私服务的原则传播宗教的基础。

10、犹太教

早期的犹太教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在当时主要是中东地区人所信仰的宗教,犹太教的追随者主要在以色列,美国和加拿大为主,犹太教现在有1700万信徒。

展开阅读全文

奇怪的宗教心理

全文共 4805 字

+ 加入清单

奇怪宗教心理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世界上不同民族的人,几乎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宗教心理,或者说是宗教需要吧!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在表面上被现代科学紧紧包围着,像塑料制品、化学制品、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电脑、汽车、飞机、火车等等,几乎侵入了我们每一个生活空间,但奇怪的是,这些科学的成果仅仅使我们的外表科学化了,而在骨子里,我们依然是宗教的。

说到宗教心理,全世界的各民族都不相同,其中,中国人的心理更是奇怪,它与全世界各民族不但不同,简直就是背道而驰。

永不虔诚的信徒

中国没有国教,这是一个事实!

在中国,除了本土宗教以外,世界上许多宗教都曾传入过中国,佛教在汉明帝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前后传入中国;###教在唐高宗永徽二年,即公元651年传入中国;基督教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传入中国;拜火教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创建于汉安元年,即公元142年……但发展来发展去,就是没有一种宗教能够形成一统江山的气候,大家几乎都在平行发展,游移在中国人宗教意识的边缘。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中国人没有宗教需求吗?其实不然,中国人的宗教需求是很强烈的。无论什么宗教,只要传入进来,都有人信,有信道的、有信佛的、有信基督的、有信真主的。除此而外,中国人更多是民间信仰,山神、土地、精怪、鬼魂、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草木、活着的好人、死去的坏人……只要灵验,中国人什么都信。常常是刚刚拜完菩萨,马上又拜老君,在回家的路上可能还要去一趟土地庙,回到家以后,先在财神、关公像前敬一柱香,然后转身又跪倒在祖宗的灵位前。

在盲目中信仰,也在盲目中迷失自己,这就是中国人!

南朝齐梁时期,有个人叫张融,临死时遗命:“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大家知道,《孝经》是儒家的东西,《老子》是道家的东西,《小品》、《法华经》是佛教的东西。他想告诉人们:我什么都信。

中国人什么都信,什么都不信,这也是事实!

《》第二章《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17

宋代新昌县有一年发生大旱灾,县衙中有一个主簿,名叫杨元光。这一年他带着一帮人到白鹤祠祭祀,祈求天降大雨,解除黎民的旱灾。他跪在地上,诚心诚意祈祷了一遍,可天上还是晴空万里,连一丝风也没有。杨元光耐着性子,又十分虔诚地祈祷了一遍,天上依然烈日炎炎,连一丝云彩都没有。当杨元光祈祷了第三遍仍无动静的时候,一股怒火直冲脑门,他破口大骂:你这个神算个什么东西,白白吃掉了百姓的供奉,竟然连这么点事都不办,要你还有什么用呢?骂完,他下令砸烂了神像,拆毁了神祠。这就是中国人对民间宗教的典型态度,灵则信,不灵则毁,一点脸子都不给。所以,民间的神都是短命鬼。

山西太原东面有一座山,唐朝时叫崖山,每当这个地区发生大旱时,当地人就放火烧山,熊熊的烈火,滚滚的浓烟腾空而起。这就很奇怪了,天旱时不应放火,因为水火是不相融的。但当地人有当地人的说法,相传,崖山的山神娶了黄河之神河伯的女儿为妻。这样一来,放火烧山就太有道理了,大火一起,黄河之神总不能看着自己的女儿被活活烧死吧,父女情深,必然会带着黄河之水来救女儿,这样,大旱不就能解除了吗?我们在佩服当地人聪明的同时,也真有点哭笑不得,这算什么事?这就好像黑社会的“绑票”,打个电话告诉他的家长,你再不来我可就“撕票”啦。

千万不要认为这仅仅是个特殊的事例,中国古代历来就有这个传统,《山海经》中就有“女丑曝尸”的记载,女丑是个巫师,天上十日并出时,大地一片焦枯,大约是女丑没有祈来雨水,就被族人推进太阳地活活晒死了。人们是这样想的:巫师不是可以通神吗?晒我们天神可以不管,晒一下天神的代理人看你管不管,没想到一下子就给晒死了。可见,这种心理是中国人固有的。

有人说,因为中国人在农业经济中变得很功利,有用就去信。但全世界农业经济的民族,绝非仅有中国,那么,他们对宗教是否也很功利呢?也有人说,中国没有统一的宗教是因为中国有深厚的文化,老子、孔子等先圣们的理论可以提供终极关怀的需要,所以无需信仰别的什么。但古希腊也有很发达的人文理论,为什么它的后人信仰了东正教呢?

从以上的事实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有强烈的宗教情怀,但历史上至今没有一种宗教形式可以充分表达这种情怀。直到今天,我们一直还在寻找着。中国人很特殊,是见识过崇高与伟大之后的特殊。

当中国的宗教意识找不着合适的表现形式的时候,反过来就会崇拜实实在在的自己。在中国人的心里,总是回荡着这样一个声音:心外无神,我即神圣!中国人崇拜的人。因此在道家的神谱中,几百位神仙都是死去的人,其实都是鬼魂。中国无神,大鬼即是神。

《》第二章《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18

还有一个证明:世界上的许多宗教都在研究人死以后怎么办的问题,唯独中国的道教,在努力研究人怎样才能不死呢!为了不死,中国人几乎把办法想尽了,炼金丹、求仙药、房中术、辟谷食气……甚至,连中国本土医学--中医,也是一种养生医学。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不可能不死,祖辈死了,父辈死了,人就是在死亡当中延续下来的。但是,一代又一代人死亡的事实,并没有削弱中国人求长生的愿望。在**不能长生的情况下,中国人转而追求精神上的长生,儒家追求的立功、立德、立言,本身就是一种精神长生的愿望。

祖先崇拜对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每逢清明、春节,我们的父辈都要带着我们举行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在祖先的灵位、墓地摆上一些供品,烧几张纸钱,焚几株线香,哀思随着袅袅的轻烟,伴着声声的抽泣,在空中远去,一直到达灵魂的世界。现在许多人已经不理解祭祖的真正含义,总认为祭祖就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实际上,祭祖的真正含义是追求长久的愿望。

当我们的父辈领着我们祭祖时,不仅仅在于提醒下一代要牢记自己的祖宗,更重要的是,父辈在为我们做榜样,意思是说:小子你看好了!今天我领你来祭祀我的父亲,那么我百年之后,你要带着你的儿子来祭祀我。这样,中国人虽然在**上死亡了,却在祖先崇拜之中获得了永生,逢年过节要尽孝,家中发生大事而告祖,有了困难要祈祷祖先,祖先与儿孙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某种方式的永生。

中国人崇拜生命的本身!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神圣。

《左传》文公元年记,“冬十月,以宫甲围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丁未,王缢,谥之曰灵,不暝;曰成,乃瞑。”谥号是死人续存的一种表示,人死入土,唯谥号长留人间,故成公死后还对其十分介意,而对上不上天堂,则表现出一种冷淡的态度。唐前志怪小说中多有宁可偷生人世,也不愿死后为仙、为神的故事。《神仙传》载:“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至彭祖,已二千岁余矣,不肯修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不失人间之乐。……彭祖问之曰,何不服升天之药。答曰,天上复能乐比人间乎,但莫使老死耳。”同书又载:马鸣生遇难不死,随神人学药医,后入山合成仙药,但“不乐升天,但服半剂,为地仙,恒居人间。”

中国人在骨子里总是希望自己活得长长的,但这种愿望绝不是因为怕死,而是为了寻找,找到那种能够让自己心灵寄托的形式。但中国人究竟想寻找什么呢?

中国上述的信仰特点,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虽然许多人批评中国人很奴性,但在骨子里,中国人其实是极端个人主义,极其的独立,他们的思想很难统一。自从汉代独尊儒术以来,统治者很想将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儒家上来,可是2000多年过去,至今我们还在提倡,为什么呢?正因为始终达不到目的。凡是反复提倡的,心总是极度缺乏的。因为中国人从来都不愿意按某一种统一的标准来塑造自己(比如仁、义、礼、信等等),那样真的很痛苦,在潜意识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得自我。

在这一点上老子就比孔子更了解中国人,他反对孔子的统一标准,主张人要“见素抱朴”地活着,什么这标准那标准,都是扯淡。当年孔子前去拜访老子,老子一见面就说:“孔丘啊,你谈话中提到的这些古代圣贤,都已经死去很久了,恐怕连地下的骨头都腐烂了吧,只剩下这些话还流传于世。聪明的人应该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如果生逢其时,那就驾车出仕;如果生不逢时,就像蓬蒿那样随风飘荡,自由自在。”

由于上述的宗教心理,中国人在心理上有些很不相同的定式:

第一、天生的机会主义者。找不到信仰的大神,造成中国人没有稳固的思想框架,我们一直强调的是“顺其自然”,而不会墨守成规,十足的机会主义。这种天性从好的方面讲,就是惊人的创造力。中国社会绵绵五千年不断,恰恰证明中国人在人与社会、人与人方面有惊人的创造力,因为投机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

再比如说《亮剑》中的李云龙,一个典型的中**人,脑子里没有多少条条框框,一切“顺其自然”,因势而变,因时而变,仗打得如行云流水,这大约就是中国“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只要中**人愿意去打仗,那将是无法战胜的。

但这种天性也极易引发一些恶习,比如说缺少诚信、忠诚、关爱等等。

第二、强烈的“等贵贱”论者。中国人没有稳固的信仰,当然也不会真心承认某种权势的存在,《西游记》里“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反映的正是这种心理,每个人几乎都在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大梦。这种天性虽然可以给人以动力,反抗外来强权,但也极易引发内部的纷争,这大约就是窝里斗的根源。

在这种天性之下,中国没有世袭的贵族阶层,每过一段时间,人们总会借着社会大动荡之机,将贵族阶层连根拨掉。黄巢起义攻入长安时,起义军专门强奸世家大族的女性,而且以此为荣;解放初期,许多领导干部娶他们曾经反对过的那些阶级的女人为妻……这不仅仅是被压迫者的仇恨,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也正是由于这种心理,中国人有“富不过三代”的血泪总结,有这么多仇视的人在虎视眈眈,富贵能有多长?早晚会被人灭掉。

敬小神不信大神

中国人的信仰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敬小神,不信大神。

在中国,最灵验、最有名气的神,统统都是小神,比如,玉皇大帝的地位够高吧!但有多少人对他祭祀礼拜呢?很少。相反,在民间,玉皇大帝的香火远远不如城隍庙。可城隍庙是个什么神呢?它只是一个小地方的土地神,真是“县官不如现管”。

山西五台山是佛家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一处著名的佛教圣地。然而,五台山上什么地方香火最旺呢?绝对不是菩萨顶、塔院寺、显通寺等几处大寺院,而是财神庙和五爷庙。当地导游总是告诉游客:在五台山香火最旺、最灵验的就是这两处。在佛教圣地中,佛寺的香火竟然比不上两个小神庙,法相庄严的文殊菩萨、三世佛祖竟然没有小神灵验。这就是中国的信仰,信小神而不敬大神。

在对待神灵的态度上,民间对大神一般是“尊而不亲”,虽然在观念上承认大神的地位,但平日里并不亲近,敬而远之,但如有需要,还是会捍卫大神的地位。而对那些小神,则采取“亲而不尊”的态度,经常性的礼拜,烧香叩头,但在心里就是瞧不起你,对我有用就给你上香,对我无用就毁了你。所以中国历史的许多小神,都是短命的。

此种心理也造成中国人小团体利益至上的习惯,从大的集体看,好像是一盘散沙,但小团体却十分抱团,地域观念极强。这一习性,极易形成地方割据,一旦有机会,“我即神圣”的心理就暴露无遗,再加上小团体利益至上的传统,一呼百应。所以###对于中国人而言,恐怕短时期是个梦想,否则极易造成###。

中国封建时代选择了中央集权,而且是层层集权,真是太聪明了,很符合中国人的心理。因为真正统一中国人的不是大集体,而不小团体。但只要团结住小团体,就能维护住大集体。这就是中国政治的奥秘所以。

好了,还是回到宗教的问题上吧!

宗教的昌盛,说明人们可以从宗教中找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那为什么中国人从过去的所有宗教形式中找不到这种东西呢?反过来说,中国人到底在找什么?换句话说,中国人潜宗教意识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呢?它为什么如此重要,以至使中国人要生生不息地追寻下来呢?

这是历史之谜,也是文化之谜,更是我们心中之谜。解开这个谜团的钥匙,就在中国的远古宗教里。

请跟随这条线索来,我们一起去发现隐藏在中国上古宗教、神话中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

展开阅读全文

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世界历史:世界三大宗教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世界历史:世界三大宗教

(一)佛教(P11)

1、背景:古代印度社会中等级森严,形成了种姓制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佛教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

2、产生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点是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经典:“佛经”

3、教义:(1)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不反对奴隶制度。(2)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产生于人的欲望,人若想进入极乐世界,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4、佛教的传播:①原因:佛教教义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苦大众有很大的吸引力;②其

忍耐服从的说教,适应了统治者的统治需要,被统治者大力扶植。

5、向外传播: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王阿育王时向印度以外传播。(佛教在西汉末年即公元前后传入中国)

(二).基督教(P44)

1、产生原因:中东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在罗马统治下灾难深重,多次反抗失败。

2、产生时间是1世纪时,产生的地点是罗马统治下的中东巴勒斯坦一带。

3、教义:他们宣扬说耶稣就是“救世主”教人忍受苦难,以便死后升入“天堂”;核心

是对人类的博爱。经典是《圣经》;

4、基督教的演变:早期信仰基督教的主要是穷人;4世纪时,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

5、势力膨胀:中世纪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及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6、分裂:①11世纪分别以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②16世

纪从德意志开始,西欧出现反对罗马教皇统治的新教,这样基督教就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个教派。

(三)、伊斯兰教(P53):

1、原因:6、7世纪阿拉伯半岛氏族制度日趋解体,社会矛盾尖锐,贵族和人民渴望统一。

2、产生:时间是7世纪初,产生的地点是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创始人是穆罕默德,他宣传宇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它的经典是《古兰经》。

3、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4、作用: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

三大宗教诞生的先后顺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三宗教的共同点:宣扬平等,劝人向善、忍耐顺从

展开阅读全文

法理学司法考点之法与经济、政治和宗教的关系

全文共 1844 字

+ 加入清单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法与经济政治宗教的关系的相关司考考点

法的效力

法的效力是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运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运用的效力。

1、 空间效力

在中国,凡是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除非有特殊规定,一经公布施行,就在中国的全部领域内发生效力。地方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只在所管辖的地区生效。

2、 时间效力

包括法的生效、失效和溯及力等问题。法的溯及力问题,是指该项法律公布生效以前所发生的事件或行为是否适用该项法律的问题。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反之,则无溯及力。中国法律一般不具有溯及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 对人的效力

法对人的效力比较复杂。根据中国法律的规定,

第一,对中国公民的法律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中国公民在国外的法律适用问题比较复杂。根据中国现行法律规定,有的可以适用外国法律,有的仍须适用中国法律。

第二,对外国人的法律效力。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也适用中国法律。关于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的犯罪,中国刑法有特别规定。

1.公共基础公务员考试辅导之法理学

2.2016公共基础公务员考试之法理学

法理学司法考点之法与经济

1.法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决定法,法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法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法的产生、本质、特点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归根到底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当然,法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并不意味着它不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法律教育网事实上,社会的政治、宗教、道德观点、风俗习惯以及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和国际环境等,都同法发生相互作用,发生着重要影响。

同时,法又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2.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法律保障资源通过市场来进行分配,所以市场经济对法有更大需要。法能够确定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基本秩序。

法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中具有重要作用。市场经济需要法律的促进和保障,法律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具有引导作用、促进作用、协调作用、制约作用、保障作用;法律教育网同时法律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能确认经济活动主体平等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理学司法考点之法与经济、政治和宗教的关系

法理学司法考点之法与宗教

(1)法与宗教的联系。法的起源与宗教有着移植性的关系,在价值上法与宗教有着相通的地方,法与宗教都是社会规范。

(2)法与宗教的区别。法与宗教在表现方式、调整对象等方面都不同。

我们要注意到,宗教有其特定的信仰、仪式、组织、规范体系,戒律使人们确立某些基本的价值信念,进而通过人的内心世界和终极信仰来调节、控制人们的行为。宗教的这种规范作用,使其与法有着内在的联系。这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剥削阶级类型的法与宗教的关系:

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法与宗教一般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作为统治阶级的两种不同的统治工具,是互相配合,互相作用的。这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类:

(1)在政教合一的国家里。法和宗教的教义关系极为密切,两者互相渗透,融合在一起。如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古印度的《摩奴法典》既包含着法律规范,也包含有宗教戒律,将法说成是来源于神意。宗教教义本身也具有法的效力。

(2)在政教分离的国家里。宗教在这些国家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仍有很大的影响,与法也有密切关系。有的资本主义国家承认某些宗教规范具有法律效力,这些宗教规范成为法律的补充手段。在婚姻、家庭等领域内宗教习俗和礼仪仍作为惯例受到遵行。

如将结婚的宗教仪式确认为法定的方式之一,等等。还有的国家,在法的内容中渗透宗教原则。

法与宗教的相互影响:

首先,宗教可以推动立法;其次,宗教影响司法程序;再次,宗教信仰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的自觉性。

法对宗教的影响:

在政教合一的国家中,法对宗教起着重要的影响;在政教分离的国家中,法对宗教依法管理,法不干涉宗教信仰自由。

相关阅读:

法理学司法考点之法与政治

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法律作为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一定阶级意志的体现,无疑同政治联系在一起。法律一方面直接受政治的制约,并为政治服务;另一方面,法律又确认和调整政治关系,直接影响政治并促进政治的发展。

总的来看,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律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律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制约法律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