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造像

造像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造像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造像问题。

分享

浏览

469

文章

189

人气推荐|对话千年前的宗教造像——寿山石·妙相专场热拍中

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宗教文化让艺术有了更多种创作灵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影响着各个文化门类的发展,在寿山石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寿山石最早的传播就与宗教息息相关。宋朝时,宗教文化大兴其盛,寿山地区同样如是,仅在方圆十平方公里内就有广应寺、九峰寺、林阳寺、翠微寺、芙蓉寺等5座寺庙,合称“寿山五大古刹”。寺庙中的僧侣就地取寿山石制作佛像赠予信众,并借由福州发达的商贸体系流转到各地,扩大了佛教造像及相关饰物在民间的传播。

明清两代,宗教人物是寿山石雕刻家们喜闻乐见的题材之一,其中以佛祖、达摩、观音、罗汉、福禄寿星、八仙及民间神话人物等形象为主。随着寿山石雕刻技艺与呈现形式的发展逐渐完备,宗教造像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多元化,艺术家们根据自己的审美偏好,塑造出不同风格和形态。他们将素描、雕塑等西方美学经验带入了传统的寿山石雕刻技艺之中,完全改变了以往规格产品的生硬呆板,丰富了石雕宗教造像题材。

雕刻家们个个身怀绝技,他们的刀下有象征着长寿健康的南极仙翁,也有笑脸盈盈、随性洒脱、阖目凝思的弥勒,更有飘逸优雅、腾云驾雾的观音菩萨;如本期Lot.12叶子贤作的《寿星》雅玩,所刻寿星左手持杖,面带笑容,和蔼可亲,一只梅花鹿卧于脚边,色彩凝润饱满,代表着寿比南山、三星高照的寓意。

手抱小狮的罗汉形象,也是寿山石雕刻中宗教题材的经典造型,如本期Lot.11徐庄贤作的《罗汉戏狮》雅玩,端坐着的罗汉面目慈和,右手托着一只小狮子,狮子似乎在罗汉肩头攀爬,显得憨态可掬。

这些取材于神话中的仙翁、寿星们,包含了人们在世俗生活中的美好愿望。本期专场特推出寿山石·妙相专场,共上拍15件精品,这些代表着永寿的灵石,集儒释道为一体,洋溢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寿山石·妙相】

Lot.1 《无畏》雅玩

寿山石(芙蓉)

规格:1.9×1.5×1.6cm 9P

Lot.2 王虞丹作《罗汉戏狮》雅玩

寿山石(田黄)

规格:φ:1.9cm,16g

Lot.3 林敬华作《五罗汉》摆件

寿山石(芙蓉)

规格:8.3×9.2×4cm

Lot.4 其一叶子贤作《人物》套件

寿山石(旗降)

规格:6.9×3.5×2.3cm,4.5×4.2×3.1cm

其一款:子贤作。

Lot.5 林忠作《送子观音》摆件

寿山石(高山)

规格:10.3×4×2.2cm

款:子石。

Lot.6 林朝斌作《如意观音》雅玩

寿山石(高山)

规格:7.7×6.7×2.5cm

Lot.7 林大榕作《笑面迎春》雅玩

寿山石(花坑)

规格:6.6×3.8×2.8cm

款识:笑面迎春。大榕。

Lot.8 林敬华作《知音山子》摆件

寿山石(芙蓉)

规格:10.2×12.2×3.2cm

Lot.9 《持珠罗汉》雅玩

寿山石(善伯)

规格:3.9×6.7×3cm

Lot.10 《布袋弥勒》雅玩

寿山石(结晶芙蓉)

规格:8.1×4.5×3.4cm

Lot.11 徐庄坚作《罗汉戏狮》雅玩

寿山石(芙蓉)

规格:6.5×4.1×2.9cm

Lot.12 叶子贤作《寿星》雅玩

寿山石(芙蓉)

规格:8.9×6.5×2.4cm

附件:作者与作品合照,原作证书

款识:子贤。

Lot.13 李在栋作《童子献寿》雅玩

寿山石(芙蓉)

规格:7.1×5.4×2cm

Lot.14 徐庄坚作《闲逸自得》摆件

寿山石(结晶芙蓉)

规格:9×8.3×4.5cm

Lot.15 李在栋作《寿星》雅玩

寿山石(水洞高山)

规格:7.2×4.1×2cm

展开阅读全文

巨型玉石造像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巨型玉石造像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于玉佛阁内的“释迦牟迡-渡海观音”玉佛,由1960年发现于玉乡——岫岩的玉石王琢成,重260.76吨,七色一体、色彩斑斓、雕琢细腻、光泽瑰丽,当之无愧为世界第一玉佛。

玉在中国之珍贵犹如金之于西方,是神奇和极具象征的自然之宝,将沉睡32年的玉石请出深山,并由120名玉雕师历时18个月精雕细琢成举世仰目的玉佛,其本身就是一项壮举。玉石王的发现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而玉佛的雕琢则是人们以非凡的智慧赋予自然之体以灵性和气质的过程,其间充满了传奇色彩。

保护范围:以玉佛为基点,四周15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45米以内为一类建设控制地带,一类建设控制地带外20米以内为二类建设控制地带。

展开阅读全文

雪山摩崖造像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雪山摩崖造像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雪山摩崖造像位于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年代为唐。

2013年10月10日,雪山摩崖造像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城街道:山城街道位于山亭新城驻地,以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北靠水泉镇,南接凫城乡,东与徐庄镇相连,西与桑村镇及滕州市羊庄镇接壤。 “山东省安全文明乡镇”——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位于新城驻地,北留线横亘全境,东连临沂,西接滕州;枣徐、店韩两条公路纵贯南北,与连云港相通;西距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分别为20公里、25公里,交通十分便捷。1983年11月。

展开阅读全文

临漳佛造像博物馆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临漳造像博物馆位于临漳县金凤大街,金凤公园北侧,直面金凤公园景观中心。该馆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文化交流于一体。主体建筑占地8720平方米,高为22.3米,借鉴汉代城墙及城门楼的建设理念,彰显汉代特色,古朴、庄重又富有现代气息。

临漳古时称“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邺城遗址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以“三国故地、六朝古都”饮誉中外。从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到汉晋时佛教在邺城逐渐发展,再到后赵时邺城佛教初盛,至东魏、北齐时邺城佛教大盛。据史料记载,当时全国寺庙三万所,僧尼二百万人,仅邺城有寺庙约四千所,僧尼八万人,邺城成为全国佛教中心。在临漳县邺城遗址东部北吴庄抢救发掘了一处佛造像埋藏坑遗迹,出土的佛造像数量达2895件(块),数量之多、品相之精美,列居全国第一,为邺城作为中国佛都提供了坚实的佐证。

临漳佛造像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占地面积8720平方米,共五层: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其中,一、二层为展厅区域,共有六个展厅,分别是“序厅”、“特别展厅:考古发掘与研究”、“第一展厅:佛教东渐,分为汉晋十六国佛教与邺城、北魏佛教与邺城两个单元”、“第二展厅:东魏北齐时期邺城佛教,分为东魏迁都和佛教中心东移、全盛的邺城佛教两个单元”、“第三展厅:邺城佛学的衰与荣,分为建德法难与邺城佛教的衰落、邺下佛学流派影响深远两个单元”、“中庭”。

博物馆主体外面积约为17亩,主体建筑北侧是游客服务中心,内设售票处、警卫室、检票处、礼品店等。西侧是三星级标准的厕所、大型生态停车场、佛像雕塑、景观绿化及步游道、文化回廊等。形成与馆内相呼应的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高平千佛造像碑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高平千佛造像碑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造像碑

千佛造像碑(第二批省保)

时代:北魏

地址:高平市城东北15公里的建宁村

该碑系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镌刻,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漫长历史。碑高2.5米,梯形,碑首半圆形,底宽1.08米,厚0.68米,碑身四面皆雕佛像,约有1608余躯。碑的正面下部为一大龛,内置一佛二弟子,碑的阴面同正面相同,大龛两侧均有字迹。碑的左右两个侧面,底部雕刻有捐赐施主姓名,字迹清晰可辨。中部有上下两层佛龛,佛龛两旁雕刻有字。此碑造型别致,佛像雕刻工艺精堪,是雕刻艺术宝库中的珍贵艺术品,现风化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挂甲山摩崖造像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挂甲山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包括谢悉坤柔圣母庙)

挂甲山摩崖造像(包括谢悉坤柔圣母庙)

时代:隋、唐、元

地址:吉县城南0.5公里挂甲山

摩崖造像始凿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唐、宋、金时期多有补刻。现存摩崖石刻隋、唐风格尤甚,个别龛为金代风格,宋代摩崖造像无实物保存,唯有石刻题记存留于此。

造像凿刻于坐南朝北的山崖下端,由西至东共有造像5区,每区2一3龛,多为火焰式或尖拱形。雕饰手法基本采用剔地突起与线雕相结合,与其它石窟中圆雕相比,别具一格。

谢悉坤柔圣母庙始建于宋天圣元年(1023年),元延祐七年(1320年)重修,明隆庆四年(1570年)局部重建。现仅存圣母殿,为元代遗构。大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减柱造,前檐施大额枋两层。

2019年10月7日,挂甲山摩崖造像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双岙石胜观摩崖造像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双岙石胜观摩造像为龙湾区文物保护单位。

双岙石胜观摩崖造像位于龙湾区永中镇双岙村南山古佛岩。开凿于明代,现存造像共14尊,分三组,为半浮雕式的佛、道组合造像群。主要有三官(即天、地、水三官,亦称三元)、土地神、地藏王和药师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石胜观造像,容相慈祥。造型古朴,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最大的一尊通高1.33米,阔0.55米,凸出0.21米。东首第二尊造像上方,有阴刻楷书“张氏妈娘舍山路捌丈洋路四十二丈祈保寿命延长”21个字。

信息来源:温州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老君岩造像老子塑像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老君岩造像老子塑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国现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老君像,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闽海蓬莱"意境区内的羽仙岩下。1988年月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思想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车曰聃。"他的籍里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道教尊他为教主,奉承《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影响十分深远。

老君造像雕于宋代,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寥寥数语,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垂耳飘髯,指能弹物,目光炯炯,独具超尘脱俗、仙风道骨神韵。整座石像神态浩然,和蔼可亲,炳焕生光,充满魅力,堪称唐代石雕艺术瑰宝。

老君岩原有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群,规模宏大,蔚为半观,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道观明代已废,但老君造像经风历雨何存至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众多学者慕名而来参观考察。现在老君岩已成为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旅游热点。法国学者黛安娜·李作为我国文化部外文局专家,随外籍专家组来泉州考察时,在老君岩题留:"这已是我第二次参观老君岩,但我仍和上次一样激动,因为这位老人和大地紧紧地融为一体,他好像知道一切,又理解一切"。我国著名规划专家任震英题赞老君岩造像为:"老子天下第一"

景点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清源山公园

门票

包含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内。

展开阅读全文

凤凰山石窟造像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凤凰山石窟造像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山唐造像开凿于唐代开元初年,是信仰佛教的当地村民集资开凿出来的。石佛坐东北朝西南,身躯残破不可辨,唯有头部较完整保存,面如满月,细眉高鼻,双耳垂肩,线条流畅,雕刻精美有唐代造像风貌。这尊佛造像高4.2米,是盛唐时期石刻艺术珍品。1985年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邹城政务网

张庄镇:" 张庄镇位于“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东部,辖9个管区、74个行政村,6.8万人口,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7.5公里,总面积1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万亩。镇驻地距日照港150公里,邹城市区26公里,京福高速15公里。省道岚济公路横贯东西,尧王公路纵贯南北,两条公路在此交汇。该镇地处山区丘陵地带,海拔超过400米的山。

展开阅读全文

黄山宋代罗汉造像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黄山宋代罗汉造像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山宋代罗汉造像位于看庄镇西黄山西南麓,此处有一水层岩溶洞,俗称“罗汉洞”,是稀有的一穴双孔洞,两个洞孔石壁上共雕刻着18尊罗汉像。据考,其中11尊刻于北宋年间,7尊刻于清代。宋代罗汉像旁有榜题文字记述其雕刻时间为“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清代刻像中有一尊弥勒佛像,余六尊为罗汉像,末为“大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刻”。1985年,黄山十八罗汉造像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庄镇:看庄镇地处邹城市南部,总面积71平方公里,辖7个管区、39个行政村,人口3.8万,耕地面积5.4万亩,为省政府命名首批“省级中心镇”,济宁市特色农业镇。 该镇交通便利,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从全镇南北穿过,投资兴建的两华里的铁路专用线与京沪铁路并轨运行;物产丰富,为远近闻名的“土豆、黄姜蔬菜之乡”;矿产资源丰富,现探明优质石灰石40亿吨。

展开阅读全文

姚家峪摩崖造像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姚家峪摩崖造像为临沂市文物保护单位。

姚家峪摩崖造像位于沂南县岸堤镇姚家峪村北山,年代为清,类别为古石刻。

姚家峪摩崖造像是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岸堤镇:岸堤镇地处沂南县最西北部,镇驻地离县城31公里,与蒙阴、沂水接壤,全镇辖35个行政村,5.6万人口,全镇土地总面积1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万亩,林地面积6.1万亩,汶河自西向东纵贯全境. 山东省第二大水库-----岸堤水库,位于镇域西部,沂南县最大水库------高湖水库,位于境内中部,省道貌岸然336贯通全镇,离-路进出口14公里,交。

展开阅读全文

泉源寺摩崖造像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泉源寺摩崖造像为临沂市文物保护单位。

泉源寺摩崖造像位于临沂市尚岩镇驻地北约2.5公里安庄村后,文峰山西侧。石刻造像位于东西长约200米、高约20米的高低起伏的天然崖壁上,刻佛、菩萨造像15尊,佛造像多为坐姿,菩萨多立姿,高矮大小不同,或组刻在一块石面上,或单一刻造,为龛中刻像,龛外做题记,难以辨识,佛像石刻在文革中遭破残坏,多数面貌损坏,西部有一处二龙戏珠刻石造像,东部有一组佛、菩萨造像,气势恢弘,保存较好。泉源寺摩崖造像,对于研究鲁南地区佛像文化发展史、石刻造像艺术有重要的意义。

泉源寺摩崖造像是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尚岩镇:尚岩镇是全国重点镇,因西泇河在此而得名。尚岩是兰陵县的缩影,有菜区、有山区、有矿区、有库区,素有鲁南小泰山的文峰山、国家大二型水库会宝湖坐落境内,推行初税亩的季文子终老葬于文峰山,耳熟能详的荀子劝学篇源于文峰山。尚岩镇位于兰陵县城西15公里处,东依临沂,西临枣庄,北靠沂蒙山区,南面苏鲁平原,4万亩山场,5万亩耕地,总面积79.16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6。

展开阅读全文

黄云山摩崖造像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黄云山摩崖造像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云山摩崖造像位于蒙阴县垛庄镇朱红圈村北,年代为北朝,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

黄云山摩崖造像是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垛庄镇:垛庄镇于1956年由沂南县划归蒙阴县, 时称垛庄区。1957年称乡,1958年建垛庄人民公社,此后名称多次变更,于1985年9月正式称为垛庄镇,2000年3月批准为中心 垛庄镇隶属蒙阴县 , 地处蒙阴县东南30公里处,是“山东省中心镇”, 辖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旅游区,与沂南、费县交界的边缘乡镇。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全镇总面积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盖平山摩崖石造像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平山摩崖石造像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盖平山摩崖石造像,位于莱州市柞村镇东朱宋村东北约2.5公里的盖平山面南的崖壁上,其北、东、南三面,山体环抱,石造像正南方为一宽敞平台,是一处寺庙遗址。东面山上流下来的溪水,从寺庙遗址南的沟壑中自东向西流过,石造像的西南方为人工筑成一个小型水库。石造像正对着的南山上植被生长极为茂盛,而石造像所在的北山,岩石裸露,少树木生长。佛造像西约1.5公里处为南北公路,公路以东为至盖平山均为东朱宋村的果园,林木繁茂,果园间有简易的道路通向石造像处。

侯登岸在成书于道光七年(1827)的《掖乘》中曾记载:“盖平山,城东南三十里,有寺曰上寺,多松株,山根有二洞,中镌佛像。”此处所指的佛像即为盖平山摩崖石造像,这是关于石造像的最早记载。此后,盖平山摩崖石造像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

1992年2月,莱州市博物馆在野外调查时重新发现了此处佛造像。

1994年11月,编制材料上报烟台市。

1996年7月,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烟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朱宋村:东朱宋村。

展开阅读全文

骝马山摩崖造像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骝马山北麓。共6龛,23尊。主要镌刻佛、弟子、菩萨和供养人。2~6号龛保存基本完好。其中3号龛较能代表唐代造像特色。该龛造像10尊,主像为佛,居中,坐高1米;身躯厚重,着广袖褒衣,斜尖领,衣褶简洁朴素; 面部略平,颐颊饱满; 左手按膝,右手上举作说法状; 静穆安详,结跏跌坐于平台金刚座上。

台座两侧置0狮子,作卧伏状。佛左右为摩诃迦叶、阿难陀二弟子,均圆领袈裟,面向主付,合掌而立。迦叶高鼻梁,深眼窝,络腮,卷胡须,眉脊、颧骨突起,形态严谨持重;阿难秃头、胖脸,形态虔诚温顺。弟子左右为二菩萨。右首菩萨脸庞丰满圆润,体态丰腴健美; 右臂上曲偎胸,似持拂尘(腕已残),左臂下垂,手提净瓶;头绾高髻,上饰花蔓,当为观世音特征。右首菩萨身材苗条,身躯微扭,头颈略斜,含蓄端庄,仪态文静优美。菩萨两侧为金刚力士,头盔脚靴,鼻高目深,神态严肃。再两旁为三供养人,均着俗服,双手合十,赤足而立。整龛进深虽浅,刻工也偏粗,但迦叶与金刚力士造型明显受西域造型艺术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佛儿湾摩崖造像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佛儿湾摩崖造像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佛儿湾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白云乡桥楼村佛儿湾。造像开凿于唐代,现存49龛253尊。其中,大石香炉、禅坐窟、阿育王宝塔、七佛十菩萨龛、天龙八部、地藏菩萨与六道轮回极为独特,--魔女石刻造像为全国所罕见。1988年,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石香炉石刻,为佛儿湾中一整块岩石经雕刻而成。该香炉系圆雕,高0.9米,直径1.6米,炉口圆形,底部八只兽足支撑,再现唐代风貌。

蒲江佛儿湾造像石窟属唐代,从损坏及风化严重程度估计,专家认为该造像毁于“会昌法难”。据龛像发现的清代妆彩残痕,专家推断清代以后该石窟逐渐被淤泥与荒草丛林湮没。1983年,佛儿湾造像石窟被发现,其宝刹庄严揭开神秘面纱,重见天日呈现在世人面前。

2018年5月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成都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水宁寺摩崖造像

全文共 1252 字

+ 加入清单

水宁寺摩崖造像为文化旅游景点。

水宁寺摩崖造像为佛教摩崖雕塑造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巴中市巴州区清江镇。唐代凿刻。现仅有27完窟、300余尊造像。目前保存完好的有11龛窟,其中第1、2、3、4、8号龛雕像最为精美,造型生动,技艺精湛,人物特征鲜明、生动。

水宁寺石窟,地处巴中县城东37公里的清江、斯连、花溪三乡交界处。水宁寺,古为始宁寺。《寰宇记》云“废始宁县,在县东南五十里。梁普通六年(公元526年)于此置遂宁郡,又于郡理置始宁县,因山为名”。隋开皇三年废郡。北宋乾德四年废县,省入化成县(今巴中县)。水宁寺石窟就坐落在古遂宁郡、始宁县故地水宁河两岸的始宁山、龙骨山麓。

水宁寺石窟,现存造像27龛,近300躯,全系佛教造像艺术。主要内容有“释迦说法像”、“药师三尊变”、“释迦多宝并坐说法像”、“五佛”、“释迦真如舍利塔”、“观音菩萨”等。这些造像多为盛唐作品,少数为晚唐雕刻。它虽出自佛经,是宣扬佛教思想的,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封建主义文化。但,它又是石窟艺术古代匠师们在雕造和彩绘中发挥了卓越的才能,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植物形象,达到了引人入胜的境界,堪称我国唐代石窟艺术中高水平的作品之一。尤其是菩萨、伎乐天神的雕造和彩绘,“女性化”十分明显,肌体细腻丰满,体态婀娜多姿,容颜俊丽动人,衣饰富利堂皇。真谓之曰“菩萨似宫娃”。这不仅使“神”具有美的形象,而且有一定的世俗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气息。第1号龛是“药师三尊变”。主尊药师如来,左胁侍为日光菩萨,右胁侍是月光菩萨。龛楣两角各刻一飞天背向起飞。这些彩雕,均为世俗人物中典型的“美人”形象。第2号窟中的二供养人,男者秀丽,女似宫娃,纯是汉民族中的美男子和窈窕少女形象。总之,在造像中的人物形像,各具有不同性格和神情。大体上,佛和菩萨像是温静慈和,天王、力士是威武勇猛,弟子和供养是人恭敬虔城,飞天是欢乐活泼。第2是“释迦牟尼说法”窟。主尊释迦佛,身披圆领袈裟,结跏跌坐于须弥座上,左手扬掌作“施无畏印”说法状,情态温和。迦叶立于佛左,双眼深陷园睁前视而炯炯有神,刻划出了一个年高望重的弟子形象。阿难于佛右,面相清秀、神姿虔诚。第8号窟,二胁侍菩萨,左文殊,右普贤,均体态丰肥娇柔,面部表情温善娴静。二天王,左者,齿咧眼鼓,神态凶恶。右侧飞天,身长才33厘米,而飘带长达95厘米,几乎为身长的三倍,飞动之形十分可爱。

水宁寺石窟艺术,小巧玲珑,雕刻精细,造像多变,设计新颖,体态婀娜,多彩多姿。它同我国的莫高窟、龙门石窟等一样,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聪明才智。

清江镇:巴中市辖镇。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1913年置清江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6年置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28公里。面积66.8平方公里,人口3.3万。巴中至达川省级公路过境。辖柏林、塘坝、佑垭、杏垭、峰垭、、铁炉、观山、文昌、台山、昆山、金字、环岭、东井、南垭、郑家山、碧垭、石燕、八角位、楼台、保丰、元堡21个村委会和海生居委会。乡镇。

展开阅读全文

禹迹山摩崖造像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禹迹山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禹迹山摩崖造像,又名禹迹山大佛。位于县城东16公里的碑院镇大佛村。大佛刻凿在海拔667米的禹迹山腰,背岩而立,面南稍偏西。佛高18米,腰宽6.1米,下肢宽5.2米,脚掌长宽均1.3米。面颊丰腴,两耳齐肩,面容端庄,双目微启平视,表情于静穆威肃中寓慈祥。头饰螺髻,袒胸束腰,左手平举与胸齐,掌心向上,右手施“说法印”状。内着僧衣,薄而贴体,外为袈裟罩体,僧衣末端略显飘逸,袖长过膝。大佛头部与下肢皆镂空圆雕,仅腰背与山石相连。佛像雕凿造型严谨,唯头部稍大,远视略有比例不适之感,但近视则不失其古朴自然之神韵。人佛脚后石缝有山泉流出,汇而为池,清澈见底。

禹迹山大佛是四川省最高的石刻立佛。造像虽无题刻稽考,但就其雕刻艺术手法和造型风格特征应为唐末宋初所刻。

2013年5月,禹迹山摩崖造像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双寨门(东寨门),南至鸡公岭,西至飞来石,北至禹迹石。

建设控制地带:大致为禹迹山的整个山体。

大佛村:大佛村。

展开阅读全文

武胜千佛岩摩崖造像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武胜千佛岩摩崖造像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岩摩崖造像于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建造。长约14.4米,高约7.2米的一片石岩上,顶端浅浮雕高3寸许的小佛像千余遵。岩中一龛刻释迦,高2.8米,文殊、普贤分坐两侧,各高2.26米。龛上的小飞天,生动简练,近似敦煌。龛下正面浮雕乐伎一排4个。龛外两旁刻供养诸菩萨,高1.5米。所刻诸佛像均比例适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经上造像构为一整体,紧接此整体右侧,另刻一高2.28米大腹便便的布袋和尚,憨态生动。

保护范围:造像龛壁向北、向南外延20米,向上至千佛岩崖顶,向下至千佛岩庙宇。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南、向北各外延10米,上下各外延2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翔龙山摩崖造像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龙山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翔龙山摩崖造像在内江市区玉带溪畔内江市人民政府侧。沿翔龙山崖约100米高、200米长的石壁上,现保留有唐、宋至民国时期摩崖造像54窟,大小造像400余躯,大者高约8米,小者仅数寸,风格古朴。另有1龛石刻,分为3级,上两级分12格,下为通级,长约3米,宽约2米,造像150余躯,精巧别致,栩栩如生。

有题刻十余处,其中有当代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干青年时代所书诗刻1方,高154厘米,宽82厘米,刚劲古朴,是研究张大干书法演变的珍品。此外,有清末民初邑人曾庆昌、陈鸣蛮、邱特澄等书画家的书刻题诗多处。

2013年5月,翔龙山摩崖造像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人防工事,南至翔龙山崖壁,西至第1号造像围墙,北至现堡坎、围栏。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新华路内侧,南至翔龙山崖壁,西至翔龙路内侧,北至新华路内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