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石窟

石窟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石窟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石窟问题。

分享

浏览

587

文章

263

四大石窟分别在哪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四大石窟分别在甘肃省敦煌市、山西省大同市、河南省洛阳市、甘肃天水。四大石窟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一般指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是三大石窟加上麦积山石窟形成的并称。

扩展资料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展开阅读全文

龙门石窟历史背景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迁都洛阳前后,为了控制中原地区,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将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迁都洛阳的前几年。

龙门石窟可谓西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它位于西山风景区终端,北起三清阁,南至达天阁,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雄居昆明西山众多的名胜之首,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展开阅读全文

云岗石窟的历史是什么?经过了怎样的发展?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开凿修建的,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的开凿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公元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止,前后历经60多年。辽兴宗、道宗时期,辽皇室曾对武周山石窟寺进行过延续十年之久的大规模修整。

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瘦骨清像”的源起。

展开阅读全文

石窟艺术是一种什么艺术?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石窟艺术是佛教的艺术,它一般围绕着佛教的各种形象,例如菩萨、罗汉、护法、佛等形象来创造,它所创作的故事反映了佛教的思想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

石窟艺术是通过观察人的日常生活形象而创造出来的,因此它与任何历史时期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石窟艺术不像其他艺术一样能够直接地反应生活,但却可以曲折地反应各个历史时期、各阶层的人物生活景象。

石窟艺术兴起于魏晋,盛于隋唐,吸收印度健陀罗艺术的精华,并使之与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相融合,由于其创造的故事是根据具体生活形象,因此石窟艺术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中国现存的石窟群均为宋朝前期的作品,其中有大同云冈、洛阳龙门、天水麦积山和重庆大足四大石窟以石刻雕刻手法而闻名。

展开阅读全文

石窟的起源是哪里?我国的三大著名石窟分别是什么?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石窟是来自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印度石窟的格局一般是一间方厅,周围是一圈柱子,三面凿成方方正正的小禅室,用来修行。佛教本就提倡遁世修行,所以僧侣们大多会选择崇山峻岭的偏僻之地,中国的石窟最开始是仿印度石窟开凿的,北方黄河流域较多。

中国现有的三大著名石窟分别是:

1、莫高窟,位于甘肃省的敦煌市,是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衰而兴衰。莫高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现存的大小洞窟有491座,塑像有2400多尊,壁画45000余平方米。敦煌莫高窟的人物壁画精美绚丽,充分体现了隋唐宗教绘画的现实主义思想。

2、云岗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大约1000米,现存45个主要洞窟,51000余尊雕造像,其中的大佛最高达17米,正准备申办“世界文化遗产”。

3、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北魏时期,南北长约1000米,现存2100多个窟龛,共有3600多品碑刻题记,还有40多座佛塔。

展开阅读全文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石窟画廊

全文共 3299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最大的石窟画廊——莫高窟,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精美的艺术价值令人心驰神往。同时也是许许多多电影或电视导游所青睐的地方之一,像著名电影《黄石的孩子》《天脉传奇》《大漠紫荆令》等都在那里取过景。如果说到了敦煌不去莫高窟就等于没有到过敦煌。

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 1987年12月,甘肃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 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 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飞天4000余身, 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二十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 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在莫高窟各个时代的壁画中,有反映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的画面,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莫高窟的壁画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盛唐时期的壁画水平最高。供参观的洞窟较有影响的是96窟、17窟、130窟、158窟、259窟、285窟、200窟、428窟等。 西文学者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据记载,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乐囫柱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从十六国到元朝,石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十个朝代,1500年,至今,乐樽的那个石窟早已无法分辨得出,而莫高窟经过风沙侵蚀仍保存着十个朝代的750多个洞窟,窟内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彩塑三千余身和唐宋窟檐木构建筑五座。此外,还有藏经洞发现的四、五万件手写本文献及各种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如果把所有艺术作品一件件阵列起来,便是一座超过二十五公里长的世界大画廊。 在敦煌壁画中所描绘的当时的一些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我国古代狩猎、耕作、纺织、交通、作战以及音乐舞蹈等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各个方面的内容。壁画中各类人物形象,保留了大量的历代各族人民的衣冠服饰资料。壁画中所绘的大量的亭台、楼阁、寺塔、宫殿、城池、桥梁和现存的五座唐宋木结构檐,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图样和宝贵资料。我国的雕塑和绘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美术史上记载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多已失传,敦煌艺术的大量壁画和彩塑为研究我国美术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1987年12月,甘肃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 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 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飞天4000余身, 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二十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 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在莫高窟各个时代的壁画中,有反映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的画面,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莫高窟的壁画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盛唐时期的壁画水平最高。

供参观的洞窟较有影响的是96窟、17窟、130窟、158窟、259窟、285窟、200窟、428窟等。 西文学者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据记载,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乐囫柱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从十六国到元朝,石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十个朝代,1500年,至今,乐樽的那个石窟早已无法分辨得出,而莫高窟经过风沙侵蚀仍保存着十个朝代的750多个洞窟,窟内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彩塑三千余身和唐宋窟檐木构建筑五座。此外,还有藏经洞发现的四、五万件手写本文献及各种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如果把所有艺术作品一件件阵列起来,便是一座超过二十五公里长的世界大画廊。

在敦煌壁画中所描绘的当时的一些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我国古代狩猎、耕作、纺织、交通、作战以及音乐舞蹈等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各个方面的内容。壁画中各类人物形象,保留了大量的历代各族人民的衣冠服饰资料。壁画中所绘的大量的亭台、楼阁、寺塔、宫殿、城池、桥梁和现存的五座唐宋木结构檐,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图样和宝贵资料。我国的雕塑和绘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美术史上记载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多已失传,敦煌艺术的大量壁画和彩塑为研究我国美术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是历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其中以世界上最长的石窟画廊-莫高窟最为出名,原因有三:其原因之一是莫高窟开凿年代较早,迄今已有1638年的历史,其二是规模宏大,现保存完好的洞窟735个,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着,错落有致,延绵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画十分精美,艺术价值无与伦比,堪称是一个佛教艺术画廊;其四是藏经洞的发现,她的发现是中国近代考古史上的重大事件。

曾经一位日本学者称之为“第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还有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感慨地说:“看了敦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实际的古代文明。” 对于世界上最长的石窟画廊也许大家都会对它的神秘必然充满择一定的好奇,但也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名扬海内外、震惊世界的佛教艺术宝库为什么会开凿在敦煌这样一个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戈壁荒漠之中呢?

那么我们先来说说他们传奇之处吧。据莫高窟的碑文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此情此景使他心有所悟,决定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不久,乐僔和尚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他在化缘之时广为播扬自己的奇遇,远近的老百姓也就纷纷来朝拜胜景。年长日久,新的洞窟也一一挖出来了。上至王公,下至平民,或者独筑,或者合资,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祈,全向这座陡坡凿进。从此,这个山峦的历史,就离不开工匠斧凿的叮铛声。工匠中隐潜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前代艺术家的遗留,又给后代艺术家以默默的滋养。于是,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浓浓地吸纳了无量度的才情,空灵灵又胀鼓鼓地站着,变得神秘而又安详。 那么我们先来说说他们传奇之处吧。

据莫高窟的碑文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此情此景使他心有所悟,决定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不久,乐僔和尚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他在化缘之时广为播扬自己的奇遇,远近的老百姓也就纷纷来朝拜胜景。年长日久,新的洞窟也一一挖出来了。上至王公,下至平民,或者独筑,或者合资,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祈,全向这座陡坡凿进。从此,这个山峦的历史,就离不开工匠斧凿的叮铛声。工匠中隐潜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前代艺术家的遗留,又给后代艺术家以默默的滋养。于是,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浓浓地吸纳了无量度的才情,空灵灵又胀鼓鼓地站着,变得神秘而又安详.

展开阅读全文

洞沟石窟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洞沟石窟位于延庆县张山营镇东门营村西北海坨山麓,为一狭窄的沙砾花岗岩石谷,因石窟得名,谷内三面石壁,布满一排排座向不一、或圆或方的大小石窟,部分洞口已经坍塌,洞内凿有石室,多为3间1套,正中是居室,右为灶房,左为储物间,室内设有石炕、石枕、石窗、壁橱、灯台、气孔等,檐前有水流直通住室,似是供接雨水用的装置,灶房内凿有锅台、烟道、储物间设石条桌,此外还有马圈石室,内凿马槽,每室可养马3-4匹,中心部位有处较为宽敞的室,上下两层相通、门前凿有石柱,室高1.8米,深6米,内设方形石台,当地人称为“官堂子”,洞与洞之间布有排列有序的小孔,据初步统计,洞沟石窟共有石窟117个,350多个开间,此外海坨山内尚有朝阳洞、焦家洞、莲花洞等多处石窟群,形制构造多与洞沟石窟相似,对于延庆西北山区石窟,有人认为是唐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奚族的住室,吴族源于东胡鲜卑系统,早期居住于辽西,起初是一个以射猎、游牧为生的部族,兴起于汉,隋时已有五部,盛于唐、辽、金、元,以后不见于史册。

展开阅读全文

马蹄寺石窟群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马蹄石窟群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马蹄寺石窟群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的临松山中。东晋敦煌名士郭瑀隐居讲学时开创。属凉州石窟模式。初名“薤谷石窟”,后因现编第八窟(马蹄殿)窟内马蹄迹印而得名。包括马蹄南、北二寺、金塔寺、千佛洞以及上、中、下观音洞七个部分,现存窟龛70余个。各窟群均开凿在马蹄山谷或近水的红沙岩崖壁上,间距2--7公里,各部分有2--20余窟不等,洞窟排列有横向也有竖向,最高的“三十三天”达5层。

马蹄寺石窟群中,以现存的造像和壁画而言,以金塔寺和千佛洞最重要,就其洞窟规模而言,以马蹄寺北寺为最突出。

金塔寺石窟开凿在大都麻乡刺沟内的红砂崖壁上。共东、西两窟,均为平面呈长方形的早期中心柱窟,覆斗顶。中心柱四面分三层开圆拱形龛,龛内泥塑造像。四壁顶部绘壁画。塑像大部为北凉原作,元代重修,壁画有两层或三层,下层为北凉原作,上层为元代重绘。最具特色的是东窟一层龛楣两侧悬塑的飞天,相对作凌空飞舞之势。

马蹄寺石窟是窟群中心。马蹄寺又名普观寺,分南、北二寺,南寺又名胜光寺,现存窟龛无几,多为浮雕及喇嘛式塔;北寺又名普光寺,有大小窟龛30余个,其中以第3、7、8窟为代表,其第三窟为北寺规模最大、结构较特殊的洞窟,又名“三十三天”。该窟分五层,自下而上,第一、二、三层,每层平面平列佛窟五个;第四层列三窟;最上一层为一个窟。窟内平面多方形,人字坡顶,或盝顶四面坡,每窟内正壁开一大龛,每龛内塑一佛,龛外四壁上方影塑千佛,下方绘壁画。该窟由外观看,各层窟的排列似一宝塔,高达数十米。

展开阅读全文

木图石窟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木图石窟为原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木图石窟,位于原平市苏龙口镇木图村北约1500米处,金山脚下的一巨形沙石质岩壁上,单窟。坐东朝西,面宽1.5米,进深1.44米,高1.2米,平面近方形。窟内郑重凿有1龛,高0.7米,宽0.53米,内雕1佛,结跏端坐,高0.55米,身着袒右袈裟,左右立二弟子二菩萨,高0.53米,龛左侧镌刻“华林寺”三字,右上刻有题记4行44字:“正光五年(524)七月十八日,比丘僧华云兴在华林寺,造像两□、□浮图一□,造士一部经供奉”等。1981年,原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木图村:木图村位于五台、代县、原平三县交界处,地势偏远,所处的地理位置属于山地。四面环山,山上有森林,对发展养羊、养牛有很好的条件。山上有石英矿与少量铁矿资源。全村32户,87口人,有耕地480多亩,村内有核桃树和少量果树。村内木材林茂盛,绿树成荫。改革开放以来,木图村的面貌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便利的乡村公路通到了村里村民们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凭借辛勤的。

展开阅读全文

阿尔寨石窟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阿尔寨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尔寨石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在一望无际的高原上,兀然屹立一座高约80米、宽约300米、状似平台的红砂岩小山,即是苏默图阿尔寨山,沿山体周围凿有众多石窟,如同蕴藏着无数宝藏和秘密的阿里巴巴的山洞,等候着人们前来探访。阿尔寨山上原有寺庙建筑,至今仍有6处遗址;环山凿有65座石窟,坍塌或被风沙掩埋的有18座,目前较完整的尚有43座;山周围岩壁上刻有大小浮雕佛塔22座。阿尔寨石窟东南侧的10号石窟为成吉思汗养伤时的住所。该石窟门口树有代表成吉思汗战无不胜的威猛神勇的苏勒德神矛,门西侧壁上有一座西夏风格的佛塔浮雕。门前的石崖时住所,而且在阿尔寨各石窟中,此窟夏秋季节最为阴凉。在108眼石窟中,这眼窟是最特殊的,别的窟均是依山势在侧面开凿,唯独这边上,凿有两道竖壕,据说是为方便成吉思汗养伤时坐着射箭所凿的,前方一里以外据说有树立成吉思汗箭靶处,至今仍可寻到。在第28号窟中,有一幅壁画值得认真研究,这幅壁画是“成吉思汗安葬图”。它为梯型结构,最上面两层绘有山川、河流、原野,并在突出位置绘有两军对垒、激烈作战的场景,应是表现成吉思汗征西夏作战时的场面。第三层左侧绘有若干匹白马,一匹褐红色马及若干峰骆驼,表现成吉思汗在阿尔巴斯猎野马时,所乘“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跌伤”。右侧绘有两座白色蒙古包,尖顶高耸,其左侧有一间寺庙,一间宫殿,宫中绘一妇人,似在垂首痛苦,那是表现成吉思汗逝世,随行的也遂夫人悲痛不已的画面。

内蒙古鄂尔多斯

展开阅读全文

凤凰山石窟造像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凤凰山石窟造像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山唐造像开凿于唐代开元初年,是信仰佛教的当地村民集资开凿出来的。石佛坐东北朝西南,身躯残破不可辨,唯有头部较完整保存,面如满月,细眉高鼻,双耳垂肩,线条流畅,雕刻精美有唐代造像风貌。这尊佛造像高4.2米,是盛唐时期石刻艺术珍品。1985年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邹城政务网

张庄镇:" 张庄镇位于“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东部,辖9个管区、74个行政村,6.8万人口,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7.5公里,总面积1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万亩。镇驻地距日照港150公里,邹城市区26公里,京福高速15公里。省道岚济公路横贯东西,尧王公路纵贯南北,两条公路在此交汇。该镇地处山区丘陵地带,海拔超过400米的山。

展开阅读全文

吕寨石窟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吕寨石窟为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吕寨石窟

类别:石窟寺及石刻

时代:唐

地址:伊川县酒后乡吕寨村北

酒后镇:酒后乡位于伊川县南部,呈三角形,乡政府所在地酒后村,距县城26公里,全乡辖27个行政村,6个自然村,214个村民组,35558口人。总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29公顷,荒山荒坡3万余亩。全乡自西向东分为河川、丘陵、重丘浅山三个地带,地形概貌为“四沟五岭一道川”,浅山丘陵约占全乡总面积的五分之三,是传统的农业大乡。2001年,被洛阳市委授予“六好党委”称。

展开阅读全文

玉皇洞石窟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玉皇洞石窟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石窟位于张家界市城西七公里的麻空山南麓,为清代乡绅李京开独资捐修,该景点临近茅岩河漂流终点码头,是西线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麻空山又名月斧山,属咯斯特地貌,沿石壁颇多溶洞,石窟便利用这些天然洞穴天凿而成。整座洞窟东西长300余米,共计8洞,分上中下三层,现存石雕像19尊,石刻50余处,保存较为完整,是中国西南唯一的石窟雕刻与塑造群像,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石窟上层“天堂”为雷电洞;“人间”居中,自东至西依次排列为玉金、毫笔、墨池、虎龙、狮子、孔圣六洞;下怪为因果洞,即所谓“地府”。从“天堂”到“人间”,自“人间”至“地府”,上下三层距离分别为60米和70米,其间由宽不盈尺的曲径于悬崖峭壁上相沟连,气势十分险峻。

玉皇洞8个石窟,反映的内容十分丰富,且各具特色,虽杂而不乱。它将石刻、雕塑、文学、书法等艺术溶铸于一炉,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玉皇洞石窟风景区集观光、休闲与宗教活动于一体,景点内相应地开设了珍石文化区(天然石景陈列,考古石器、石雕艺术欣赏)、园林休闲区(画眉园、斗鸡场、重檐亭、水景、密林)、盆花、苗木观赏区,是永定区难得的历史人文景观,是张家界精品旅游景点。

景区地址: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一零九乡道

乘车线路:在张家界市内乘出租车前往

枫香岗乡:枫香岗乡、沙堤乡、大庸桥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大庸桥街道;将尹家溪镇立功桥、赵坪、覃家坪、三坪、夏坪、楠木溪、二寸界7个建制村以及小河坎居委会划归新设立的大庸桥街道管辖;枫香岗乡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西部澧水北岸,东接尹家溪镇,北邻三家馆乡,西、南与后坪镇隔河相望,乡政府驻枫香岗居委会,距城区12公里,全乡版图面积34.6平方公里,辖11个村,2个居委会,1。

展开阅读全文

佛爷田坝石窟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佛爷田坝石窟为巴中市文物保护单位。

佛爷田坝石窟位于通江县文胜乡马家岩村,年代为唐,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

佛爷田坝石窟为巴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分布石窟的岩石四周向外延伸15米为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延1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文胜乡:通江县辖乡。1950年置文胜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45公里。面积50.1平方公里,人口0.8万。辖文溪口、谭坪、王堡山、马家岩、肖家坪、中坪、大井坝、白石寺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

展开阅读全文

南龛石窟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巴中城,曾荣获石窟之乡美名,它有龛、南龛、北龛、西龛,尤以南龛最胜,规模宏大,雕嵌玲珑,械栉比相连,它是古代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它是巴州古文化的结晶。

南龛古窟位于巴城南一公里的南龛坡山后,岩石壁立,高十余丈,长数百尺,方正如削,列层分龛,镶佛累累,南龛造像,始创于南北朝,随庙不断增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有造像一百三十七龛,二千余尊,有经幢十四座,造像碑十则,新建碑四则,严武(唐巴州牧)“奏表”碑一幅,题记五十条,诗文五十二首,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是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是巴中古文化的历史见证。

南龛造像是以佛教为主的宗教艺术,造像主要有“法身佛”、“三世佛”、“释迦佛”、“延古佛”、“鬼子母佛”、“七佛”、“千佛子”、“阿弥陀佛”、“双首佛”、“延生佛”、“双背佛”、“观音菩萨”、“地音菩萨”、“如意轮观音”、“毗沙门天王”、“八部0神”等。造像大部分是盛唐前后的作品,少数是南北朝、宋代及近代作品。

南龛造像的特点是身躯健美,面容丰满,衣饰富丽,如107龛的卢舍那佛像,身高4.45米,铁红加跃坐,头戴华玉的花冠,身着袒右肩袈裟,面容饱满,唇润卧丰,身躯健美,表情庄严肃穆,充分表现出令人皈依的艺术魅力;第116号龛在高2.7米、宽4.2米的龛窟内雕刻了93尊佛像,龛中的天王像,脚穿草鞋,别具一格,很富有当时川北坟特色;第53号龛和76号龛的一佛二弟和八部0神龛,布局严谨,雕刻精巧微妙。

南龛造像在人物特点上是相当分明的。菩萨像,体态优美,和谐生动;力士像,威风雄健有力;飞天像,形象优美,生动活泼,雕刻精巧,质威较强。这些造像多采用高浮雕的刻法,衣纹和缨络用流畅和明快的阴刻线条,刀法纯熟,洗练。不但表述了不同内容的佛传式“经变”故事,而且还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美学标准,社会生活面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充分体现了古代匠师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研究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南龛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顶建有记载6550余名红四方面军将士简历、照片及5000余件手迹的川萨苏区将帅碑林;山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由-亲笔题写馆名的川陕革0据地博物馆,馆藏文物2万余件和1800多万字的史料,再现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三岔河石窟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习水三岔河石窟开凿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次年雕凿完毕。石窟寺(祠)现存石碑二通、摩崖二方,详细记载石窟的开凿及管理等情况。该石窟位于习水县三岔河乡三岔河村望仙台,石窟造像雕凿在高一百余米的红砂石质岩腔里。座东北向西南,东西长30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按其布局可分为西北、东南两窟。

西北窟规模最大,为袁锦道修建生祠时开凿的石窟寺,窟壁中央雕凿摩崖圆雕佛像3尊,中为释迦牟尼,左为迦叶,右为阿傩,均高2.3米,身着架裟,结跏跌座于高0.4米的莲花宝座之上,背部有圆光浮雕,并施以色彩。座像之下,石砌神台“八”字排开,上奉圆雕神像48尊,除佛教外,还有道教、儒教神像。龛顶刻“真如密谛”斗大4字,窟中有一小窟,造像4尊,高0.3米。窟前碑刻记载:造像群成于清嘉庆15年(1810)冬月。

东南窟为袁锦道祠。凿岩为龛,石龛雕四柱三门石牌坊,总高3.7米,进深1.2米。龛内,袁氏及其一妻二妾圆雕石像正襟危坐,袁像高1.16米,余者略低。

该石窟寺“寺祠合一,神人共塑”,有“贵州第一石窟”之美誉。

1982年2月23日, 经贵州人民0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岔河乡:三岔河乡位于习水县东北面,距习水县城38公里。北与重庆江津相邻,南与良村镇隔山相望,西与程寨乡接壤,东与大坡、温水镇一岭相依,习水河穿境而过,自西、自东、自南各有一条通乡公路。全乡幅员1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877亩。全乡辖7个村55个村民组4736户,总人口2.25万人,全乡社会稳定,市场繁荣,交通便利。有集贸市场3个,集贸市场人口流动量约3500人。。

展开阅读全文

王沙沟石窟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沙沟石窟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沙沟石窟

时代:明

地点:米脂县银州镇王沙沟村

保护范围:东以石窑后山(沙梁山)200米为界,南以孙氏坐化娘娘庙南墙为界,西以210国道为界,北以沙梁山北山脚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东以A区外延300米为界,南以A区外延280米为界(王沙沟村王永延二层楼背墙为界),西以无定河畔为界,北以A区外延100米为界(罗汉殿石窑山)。

2008年,王沙沟石窟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慈善寺石窟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慈善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善寺石窟位于陕西省麟游县城东6公里处的漆水河西南岸。

石窟开凿于隋仁寿年间(601-604年),唐高宗永徽四年(654年),又大规模续建。现存造像大部分为隋唐时期建造。慈善寺石窟是为隋唐两朝皇帝到麟游消夏避暑做佛事所建。

现存石窟分布于高28米的崖壁上,西崖有三大窟,南崖窟龛较多。两处共有12个洞窟,6座佛龛,47尊造像。西崖第一、二窟平面呈马蹄形,窟内佛像体量较大。第一窟主佛由隋皇宫所刻,高5.5米,极为珍贵。南崖上有9个摩崖造像龛,内凿佛像,体量较小。此外,慈善寺石窟窟壁内外还保留有唐代至明代的题记、刻经5处。

慈善寺石窟的佛像丰满圆润,刀法冼炼,代表了隋唐时期佛造像的最高艺术水平,是隋唐时期佛教造像的典范。它的建筑和雕刻样式曾是当时建造石窟的范本,因而保存下来的洞窟建筑也十分珍贵。2001年慈善寺石窟作为隋唐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童子寺石窟及翟寨子水库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童子石窟及翟寨子水库为文化旅游景点。

童子寺石窟座落在民乐县城东面约十公里的童子坝河的中游。石窟穿凿于河水冲刷而咸的一段砾石崖面上,有大小石窟凡十个,窟与窟之间有暗洞相连。窟内壁画清晰可见,多受-教影响。而最南窟1号洞所画的《西游记》故事,最为生动逼真。画面有猴子出世、悟空拜师、

八戒受戒、溪边饮马,柴门问路,穿越荒漠等,皆栩栩如生。而悟空之尖嘴瘦腮之相,八戒长嘴腆肚之形,更趋于自然之猴、猪,与《西游记》电视剧之形象似象非象,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不由人不大为惊叹我国古代绘画大师丰富的想象和高超的绘画拔艺。3号洞壁画有五层构成,画有密宗佛象、千手千眼观音,喜欢佛,菩萨等,是研究历代壁画的珍贵资料。登临项窟,则一望空旷,长河落日,远村含烟,令人心旷神怕。童子寺石窟始建于魏晋年代,而后多次遭到毁坏。近年来,广大僧俗群众募资投劳,修建大殿一座,配房数问。大殿内现存玉佛一尊,莹洁端庄,十分精美,香客朝拜者甚多。

景点位置

童子寺石窟位于民乐县城10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拉稍寺石窟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拉稍寺石窟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 绍 位于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50公里处的钟楼山中,又名大佛崖,是水帘洞石窟群所包括的显圣池、拉捎寺、千佛洞、水帘洞、三清洞5处名胜景观之一。山中曲径幽林,百鸟争鸣,空谷回应,与水帘洞隔山相对。《武山县志》载,相传鸠摩罗什运鬼斧神工,拉树梢成山,因有此名。

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元年(公元559年)秦州刺史尉迟迥初建,寺内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艺术作品。在一块巨大的崖壁上摩崖浮雕塑造一高达四十余米的释加佛像,崖面三分之二曾为壁画,现存部分极其珍贵。

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两旁是手持莲花躬身肃立的胁侍菩萨。旁有北周武成元年墨书题记。佛坐莲台上,镌有狮、鹿、象3排,上层6狮,中层9鹿,下层9象,周围诸多佛龛伫立着宋代小佛像。崖面上部向前凸出,又加筑风檐以蔽风雨,檐端雕刻飞云走兽,悬挂铜铃,微风过处,叮铛作响,它的整个造型留有小乘佛教的痕迹,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实属罕见。

甘肃天水市

展开阅读全文